第一篇: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实施办法
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实施办法
第一条总则
一、为优化我院教师队伍结构,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步伐,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我院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学院决定实施“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二、“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是学院设立支持我院教学、科研与创作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科研与创作活动,围绕学院教育教学、科研、创作进行创新研究的专项人才支持计划。
三、“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每年组织开展一次。
四、学院人事处负责“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条资助范围和对象
一、资助对象:我院在职在编教师和科研人员。
二、资助重点:我院聘为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 教师(含双肩挑人员)。
三、资助方式:采取课题立项资助的办法,对承担项目的骨干教师给予资助。
四、已经入选自治区教育厅、人事厅或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等有关人才工程资助项目的,不再列入本资助范围,如“广西高校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
第三条资助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 1
行)》的规定和我院的校纪、校规,热爱学院,安心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在我院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创作工作(含双肩挑人员),愿意开展本计划支持的项目工作。
(三)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励人员、学院的“十佳教师”、“优秀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及留学归国人员优先给予资助。
二、资助项目应符合的条件。
“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所资助的项目,其研究内容应与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艺术创作、艺术实践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第四条申报与审批程序
一、教师个人根据每年教务处下发的教改项目指南和科研处下发的科研项目申报通知的有关要求确定申报项目,或根据个人的教学、科研、创作需要确定申报项目。
二、根据资助条件和要求,个人填写《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审批表》,并交所在单位(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后,统一交到学院人事处。
三、人事处组织专家对项目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核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上报学院。
四、经学院研究批准后,对拟资助人选(项目)名单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院予以公布。
第五条 项目和经费管理
一、“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的立项课题属于广西艺术学院院级教改、科研或创作项目,项目研究遵循的原则、项目的管理和成果鉴定均参照广西艺术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经费额度原则
上为每个项目2000元,作为课题主持人原则上每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作为主要参加者原则上每年只能申报两个项目。
三、资助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专项用于该项目相关的支出。
第六条组织管理
一、资助计划项目原则上须一年内完成,如超过一年仍未完成的,须在期满时填写《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进展报告》,经人事处审核后上报学院。未能按时完成者,原则上不能申请新的课题立项。
二、资助计划项目完成后,资助对象须填写《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总结报告》。
三、人事处组织有关专家对资助计划进行评估验收。
四、各单位(部门)应协助学院对本单位(部门)获资助者的项目工作进行跟踪,切实为获资助者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支持其教学和科研工作。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资助资格,并追回资助经费。
(一)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二)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
(三)剽窃他人成果;
(四)辞职或调离学院;
(五)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六)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或触犯刑律的。
被撤销课题的课题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广西艺术学院骨干教师资助。
六、无特殊原因,在管理期结束时必须结题,并按规定提交有关材料。
第七条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一、总体目标
本计划旨在吸引、稳定和培养数以万计的有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高等学校要在提高教师队伍全面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制定青年骨干教师专门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及早参与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实施原则
1.学校主体原则。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由高等学校负责。
2.项目引导原则。教育部将通过项目引导各地和高等学校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全面提高素质原则。注重对青年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政治素质和组织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优先遴选、推荐业务突出同时又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负责组织实施的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4.向中西部高等学校倾斜原则。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养计划项目。鼓励东部发达地区高等学校和重点高等学校为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培训青年骨干教师。
三、加强政策引导,切实使高等学校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1.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等学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结构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促进高等学校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列出专项经费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使各校每年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不少于本校青年教师总数的10%。
2.将高等学校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成绩和效果作为高等学校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促使高等学校进一步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在职学位提升,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及早参与主干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
3.追踪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情况,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进行表彰,并作为今后资助高等学校培养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4.高等学校要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教师整体学位层次,在招聘新任教师时主要招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
5.要加大高等学校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力度,努力扩大高等学校博士后研究人员规模,积极吸引出站人员充实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鼓励并积极安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承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全面锻炼,提高全面素质。
四、采取多种措施,推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学位提升项目”。教育部每年从列入国家有关重点建设工程的高等学校中选择若干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作为开展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工作的培养单位,并根据学校重点建设投入情况和学科优势,提出该校承担培养任务的学科、专业和招生计划。5年内为高等学校培养上万名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提升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学位水平。
2.继续实施“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项目”。设立“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在高等学校不断作出创造性成果。每年支持80名左右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对每个资助项目的年资助金额一般为5至15万元,资助期为五年,由教育部和高等学校按1:1比例配套支持。具体资助金额按申请项目的性质、申请资助金额预算和专项资金资助能力确定。
3.继续实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设立“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通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等方式,支持更多的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到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每年资助1000人左右,资助金额平均为4万元/人。资助对象为在国外留学三年以上并在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获博士学位后在外留学一年以上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4.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鼓励并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与国外著名大学的强强合作和强项合作,加大力度选派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教育部通过“访问学者”、“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等项目以及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每年资助5000名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其中,1000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1000人由国家留学基金和学校按1:1配套资助;3000人以国家留学基金的名义派出并提供旅费,学校提供其他费用或争取对方免费。
5.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设立“高等学校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资金”。在学校申报基础上,遴选国内重点高等学校的重点科研基地、优势学科、专业接收国内其他高等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做访问学者。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教育部宏观调控的方式,每年选拔1000名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高等学校参与科研工作,跟踪学术前沿。
6.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各区依托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举办“学科前沿和专业知识高级研讨班”。每年培训教师2000人。
以名师巡讲和精品课程推广使用为主,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学会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教师培训(讲习)班;围绕“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举办“两课”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每年培训2000人。
五、附则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日常实施工作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牵头负责。
3.本办法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重点学科骨干教师访问学者计划实施办法》
九江学院重点学科骨干教师访问学者计划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重点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重点学科骨干教师在学科发展前沿进行研修和开展学术交流,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鼓励教师积极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江西省合作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项目、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和江西省“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等资助,同时决定实施“九江学院重点学科骨干教师访问学者计划”,为规范这项工作,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办法》(教人厅[2004]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每年选拔若干名学科骨干教师作为访问学者赴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在重点学科领域进行研修,使之能够及时跟踪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创新意识,为学成后发挥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的作用奠定基础。
第三条 学科建设办负责本项目的组织、选拔、实施等管理工作。
第二章 选派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 国内访问学者的选派对象应是九江学院在职在编在岗教师,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九江学院工作2年以上,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科研能力较强,主讲本科生课程2门以上,主持或参与过省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并取得成绩;
3.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是我校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或临时学科带头人、学科后备带头人、学科方向带头人、学科团队骨干; 4.原则上年龄在50岁以下,须是副教授或具有硕士学位、科研基础较好的优秀讲师。
第五条 国外访问学者的选拔对象是九江学院在职在编在岗教师,且具备以下条件:
1.已完成本办法中的国内访问学者或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省百千万人才国内访问学者、江西省“西部之光”国内访问学者等研修,并取得证书;
2.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是我校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临时学科带头人、学科后备带头人、学科方向带头人、学科团队骨干;
3.近5年主持完成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课题1项以上; 4.主讲本学科本科生骨干课程3门以上;
5.原则上年龄在50岁以下,须是教授、博士或具有硕士学位的副教授。6.外语水平符合国家有关统一要求(详见“附录说明”)。
第六条 本计划中访问学者均属学校公派性质,同类访问学者获得资助后,5年内不得再申请。
第三章 接受学校和培养方式
第七条 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学校应是教学科研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的国内重点高等学校,一般应为实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接受国外访问学者的学校应是国外著名大学。
第八条 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学科应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重点科研基地和优势学科,能够为国内访问学者提供不低于博士研究生标 准的研修和工作条件。
第九条 访问学者的培养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访问学者和指导教师应共同协商制订研修计划,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以参加科研为主,并协助指导研究生、参与课程讲授、辅导或其他教学工作。
第十条 国内访问学者研修期限为一学期(寒暑假不计);国外访问学者研修期限为4个月。
第四章 申报与选拔
第十一条 访问学者的申报与选拔,采取个人申请→重点学科推荐→二级学院审核→专家组评议→学校审准的方式:
个人填写《九江学院重点学科国内访问学者申请表》或《九江学院重点学科国外访问学者申请表》;
申请人所在重点学科推荐、二级学院审核上报学科建设办公室;
学科建设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后,上报校长办公会审定、公示,学校下文。第十二条 获得访问学者资格的教师应在1年内开始访学(从学校批准之日起),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访学的,资助资格自动失效,需要重新申请。
第五章 经费资助
第十三条 访问学者的研修费均从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中支出。对国内访问学者,资助经费不超过6000元/人,用于研修期间的培养费、生活补贴、住宿费(限在进修校内)、往返交通费等,研修结束返校报到后凭发票报销。对国外访问学者,资助经费不超过3万元/人(研修结束回国报到后由财务处结算),用于研修期间的往返机票、签证费、生活补贴、住宿费、保险费、交通费等。
第十四条 研修期间的工资、津贴、福利、职务评聘等原则上不受影响,研 修情况和成果作为其业务考核、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
第六章 管理与考核
第十五条 国外访问学者出国前,须向学校缴纳3万元保证金,待回国返校后返还。
第十六条 访学期间应自觉遵守接受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完成访学计划。违反接受单位管理制度受到通报批评的或不认真履行访学计划的,访学所需研修费由个人自理,情节严重的,当年考核为不合格。
第十七条 派出教师须在完成培训回校后1周内到人事处报到,办理相关手续。逾期1个月不报到的按自动离职处理,并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第十八条 研修期间,应每月撰写小结1份交至学科办。国内访问学者返校后,应向所在二级学院全体教师作学术总结报告1次,并提交接受高校出具的国内访问学者进修证书;国外访问学者返校后,应向全校教师作学术总结报告1次,并提交国外大学出具的访问学者进修证明。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 学校原有其他方式和途径的访学研修,仍按原办法执行。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附录】外语水平的基本要求:
(1)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成绩有效期为两年。各语种合格标准如下:
英语(PETS5):笔试总分50分(含)以上,其中听力部分15分(含)以上;口试总分2分(含)以上;
日语(NNS)/俄语(ТЛРЯ):笔试总分50分(含)以上;口试总分2分(含)以上;
德语(NTD):笔试总分50分(含)以上; 法语(TNF):笔试总分50分(含)以上。
(2)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专业语种应与留学目的国使用的语种一致)。
(3)近十年内曾在同一语种国家留学一学年(8~12个月)或连续工作一年(含)以上。
(4)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相应语种培训并获结业证书(结业证书两年内有效)。具体要求为:
英语:高级班结业证书
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中级班结业证书
德/英语:德语初级班结业证书、英语高级班结业证书(针对拟赴德语国家从事理工专业研究人员)
德语:中级班结业证书(针对拟赴德语国家从事社科专业研究人员)
第四篇:《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简称《骨干教师计划》)的管理,保证资助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为取得预期成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资助项目的管理(包括计划实施、结题、验收、奖励、经费管理等)是教育部对项目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教育)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高等学校和项目负责人要各负其责,共同做好资助项目的管理工作。
教育部作为实施《骨干教师计划》的主管部门,负责《骨干教师计划》项目的宏观管理。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审批有关重要事项。对计划完成情况、成果、信息等实行跟踪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教育)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负责所辖高校《骨干教师计划》项目的宏观管理。对计划完成情况、成果、信息等实行跟踪,并按规定及时向教育部报告。
高等学校应将资助项目列入本校的重点科研计划,指定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管理,严格遵守资助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以保证资助项目研究队伍的稳定、条件落实、计划实施、财务管理和结题评议,并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资助项目的计划实施、经费使用、结题总结。第三条 本办法是管理资助项目的重要依据,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受资助单位、受资助学校、项目负责人均应严格执行。
第二章 计划实施
第四条 教育部鼓励项目承担人在研究计划中,对研究工作进行创新,但涉及预定目标、研究内容有实质性变动等情况,项目负责人须提出报告,经所在学校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主管部门报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审批。
第五条 受资助学校必须保证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在项目资助期间的稳定。特殊需变更的,按下列规定报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审批并办理有关手续。
1.项目承担人因工作调动,调出、调入单位应根据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结题的原则进行协商。调入单位具备保证资助项目实施的条件,调出单位同意将项目转调入单位执行,可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主管单位签署意见后报送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审批。调入单位不具备条件,项目负责人应在原单位继续项目研究,并完成结题、总结。不能继续项目研究的,由原单位提出申请,办理终止手续。
2.研究团队的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如出国、病休等)离开该项目研究的,项目负责人须安排本研究团队内其他项目参与人代理,由所在学校报主管单位审批后,报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备案。无合适人选代理的,应申请办理终止手续。项目承担者因故离岗的,由原单位提出申请,办理终止手续。
3.办理终止手续时,项目负责人或单位需说明不能继续进行项目研究的理由、已有经费支出的必须列出清单,并按第二十条的规定追回经费。
第六条 在计划执行中,项目负责人须填写《〈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项目中期进展报告》(以下简称《进展报告》),分别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教育)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汇总。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将随机抽样检查。
第七条 受资助学校,每年年终填报《〈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项目管理工作报告》(以下简称《管理报告》),并对本单位受资助项目的执行与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于次年3月31日之前报送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管理报告》填写质量与按时报送将作为教育部评价受资助单位资助项目管理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八条 对不能认真开展研究工作,经费使用不当,不按时报送《进展报告》的受资助者,主管单位或所在学校要及时报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将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九条 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将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对资助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检查。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要建立重大科研成果通报制度。凡是受资助的骨干教师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要及时向教育部通报。通报工作情况的及时与否是教育部评价受资助单位、高等学校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 结题、验收与奖励
第十一条 资助项目在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要填写《<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总结报告》(简称《总结报告》),内容包括研究工作总结、结题简表、研究成果目录、完成论著目录以及项目代表性论著等。
第十二条 资助项目实行验收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教育)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受教育部委托负责对受资助项目进行验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的受资助项目由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组织验收。
第十三条 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按计划结题并报送《总结报告》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应继续报送《进展报告》,并说明原因及申请延长期限(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由所在学校或主管单位签署意见,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核准后生效。
第十四条 对不认真开展研究工作,进展缓慢、不按时报送《总结报告》又不在规定的期限提出延期报告的项目负责人,分别由主管部门和直属高等学校负责上报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备案。教育部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同时,自实际结题年起两年内不得申请教育部重点、重大等项目。
第十五条 终止计划实施、撤消的项目,凡已有经费支出的,也须按第十一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报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十六条 资助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评议鉴定资料等,均应按规定标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字样和受资助项目代码。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的英译写法统一为“Supported by Foundation for University Key Teacher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受资助项目代码由14位字母和数字组成,统一格式为:GG(2位)?/B>一级学科代码(3位)?/B>学校代码(5位)?/B>1***(4位),1代表首批,“*”为教育部下发项目审批表序号,不够三位的,序号前补0够3位。以北京大学第32个项目“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筛选具重要功能的基因”为例:项目代码为GG-180-10001-1032。
未按规定标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字样和受资助项目代码的不予验收。
第十七条 《骨干教师计划》项目结束后3年内,项目负责人应填写《<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项目跟踪表》,内容包括新发表的专著,论文及引用、奖励、申报专利、技术转让及成果鉴定和推广效益等情况,地方和部门院校需经主管部门审查、验收、签署意见,《骨干教师计划》项目结束后的第三年7月30日前报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备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的《骨干教师计划》项目,由本校负责《骨干教师计划》项目的审查并签署意见,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组织验收,《骨干教师计划》项目结束后的第三年7月30日前报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十八条 教育部根据《骨干教师计划》项目的《进展报告》、《总结报告》、跟踪管理情况和所在单位的《管理报告》,在项目结束3年内进行综合评审,对于项目执行优秀的人员将给予奖励,并对取得重大成果的项目将通过教育部重点项目进行滚动资助。
第四章 财务管理
第十九条 资助经费将分拨至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受资助学校应按项目单独建帐,专款专用,严格按照《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简称《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在本单位财务部门和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的管理监督下,项目负责人按计划资助支配使用,任何单位、个人无权截留、挪用。
教育部定期审计《骨干教师计划》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受资助学校和主管单位应主动配合、协助教育部和上级主管部门及财务部门的检查。
第二十条 终止、撤消的项目,教育部停止拨款。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负责通知所在学校将项目已拨经费的余额退还教育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凡本办法规定的有关受资助学校和主管单位的报送、报批事项,受资助学校和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挂号邮件报送,期限以邮戳为准。对报批事项,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在收到报告后两个月内办理有关手续并予以批复,批复后生效。
第二十二条 资助项目获得的应用成果,有关部门、受资助单位、项目组成员应大力推广,促其转化为生产力。
第二十三条 受资助单位、项目负责人对资助项目管理不善、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擅自对人员及项目实施作重要变更且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撤消对有关项目的资助,收回对有关项目的全部已拨经费。同时,不得申请教育部重点、重大项目。
第二十四条 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管理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科技司。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由教育部科技司负责解释。
教育部科技司 2000年12月12日
第五篇: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杰青人才计划”)作为学校重要的综合性的人才培育计划,是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工作,促进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按照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我校杰出青年人才培养,为其营造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使其尽快成长并成为学校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杰青人才计划”坚持公开选拔、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目标考核、合同管理的实施原则。
第二章 选拔范围
第三条
申请人必须是本校在岗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全职引进人才。已入选自治区级及以上人才计划并且总资助额度超过100万元的,不再列入本培养计划。
第三章 遴选条件
第四条
申请人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恪守学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
(三)在自然科学领域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学术成就,具有较好创新发展潜力,有一定社会影响;
(四)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周岁;
(五)具有一个固定的研究方向和核心成员,原则上不少于4人(含申请者)。核心成员必须三分之二来自本学院,并且以45岁以下的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本校在岗人员组成。申请者的研究成果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近5年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的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3篇,其中至少有1篇影响因子大于等于10。
(2)近5年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的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3篇,其中至少有1篇影响因子大于等于8,并且至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3)近5年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的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3篇,其中论著符合以下要求之一:①至少有1篇影响因子大于等于6;②以共同第一(共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影响因子大于等于6的期刊发表论著1篇,以及在影响因子大于等于5的期刊发表论著1篇。至少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附属医院临床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近5年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或Ⅱ区期刊(中国科学院分区法)发表 专业学术论著至少2篇,并且原则上至少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殊临床学科可适当照顾,但至少有1项面上项目或青年基金。
[注:在上述入选条件中,所有的SCI文章都必须是论著,并且除有特殊注明外其余均仅限于本人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位)、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最后一位)的论著。]
第四章 遴选程序及规模
第五条 “杰青人才计划”遴选程序
(一)申请人从学校网页下载“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申请表”,填写后交所在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提出审核意见,并将申请材料报组织部;
(二)学校组织部受理申请,科技处进行学术(包括科研项目、成果及论文等)审查及鉴定;
(三)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人才办)组织专家组对申请者进行评审后报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入选人员名单在校内公示,公示五个工作日;
(四)“杰青人才计划”入选者填写《广西医科大学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目标责任书》。
第六条 在“十三·五”期间“杰青人才计划”遴选规模
(一)总体规模:约15人,其中学校本部5-6人,第一附属医院4-5人,附属肿瘤医院2-3人,附属口腔医院1-2人。
(二)各二级学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扩大优秀高层次人才群体,为“杰青人才计划”遴选注入活源。
(三)坚持择优支持培养,根据首次遴选情况决定再次遴选计划。
第五章 支持方式
第七条 学校对“杰青人才计划”入选者资助200万元,其中:
(一)科研经费:可申报学校“杰青人才计划”科研专项1次,资助强度100万元;
(二)入选者生活补贴:每年10万(每半年发放5万元),连续提供5年;
(三)核心成员及科研助手津贴:每年10万(每半年发放5万元),连续提供5年,由入选者根据核心成员贡献制定分配方案。
对于各独立法人单位入选“杰青人才计划”的人选,由附属单位予以资助,资助强度在上述基础上可适当加大。
第八条 入选者可直接获得学术型硕士生导师资格,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者同时直接获得学术型博士生导师资格,并且每年优先保证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至少1名。第九条 二级学院有支持、保障入选人才及其团队的责任,并在核心成员及科研助手配备、用房、仪器设备及经费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第六章 聘期岗位考核指标
第十条 在5年培养周期内,入选者需同时满足下列四方面指标:
1.入选者及其核心成员的科教业绩对所在学科发展有较突出的贡献,使所在学科水平达到甚至赶超国内先进,保持或提升原有省部级以上的学科地位,如获得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自治区级及以上的团队或平台。
2.所牵头的团队核心成员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的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人均2篇以上,并且入选者个人的高水平论著达到以下指标之一:①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10的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1篇;②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8的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2篇;③对于附属医院临床学科入选者,在SCI影响因子大于等于3的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著至少4篇,其中至少有2篇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等于6的期刊或Ⅱ区期刊(中国科学院分区法)。
3.入选者的科研项目和所获得的人才称号达到下列条件之一:①获得200万以上的国家级重大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或其它级别相当的课题)1项;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中的青年千人、“万人计划”中的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的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或相应层次的人才计划;③具备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等国家级人才项目的水平;④所牵头的团队核心成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达到人均1项以上,其中核心成员少于5人的,至少3项为面上项目;核心成员超过5人的,至少50%为面上项目。
4.核心成员的科教成果达到以下指标之一:①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及其以上的奖项;②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以上;③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以上。
[注:1.在本考核指标体系中,科研项目及成果仅限于本人作为排名第1的项目及成果;所有的SCI文章都必须是论著,并且仅限于本人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第一位)、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最后一位)的论文,并且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单位均为广西医科大学;特殊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成果的水平评估交由学校人才办组织专家组进行讨论审定。2.牵头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培养周期内原则上不得更换;个别团队如必须变更核心成员,新成员进入团队前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的科研项目或研究成果不得列入该团队的科教业绩之中。]
第七章 考核管理
第十一条 对“杰青人才计划”入选者实行合同管理,培养期限为5年。第十二条 对“杰青人才计划”入选者实行动态管理,实行首年考核、中期考核及期满考核,在培养周期内的第三年进行中期考核。考核由人事处负责牵头组织,考核等级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首年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满考核主要考核入选者及其团队的科研工作进展、取得科研成果、培养学术梯队等方面情况,具体流程:由各学院人才工作小组对“杰青人才计划”入选者的考核材料进行初审,形成初步意见,上报人事处;专家组听取入选者述职报告并审核相关材料,形成考核意见;人才办综合审核形成考核意见后报学校党委会审定。
第十三条 对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或调离学校的受资助者、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违反本培养计划约定的条例、触犯法律的受资助者,所在学院应及时向人事处提交书面报告, 经学校人才办核实后,报学校办公会同意,学校将中止或撤销其资助资格,停发并视情况追回已支付资助经费。
第十四条 对首年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中止或撤销其资助资格,停发并视情况按一定比例追回已支付资助经费;对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责令其在1年内补足相应的科研成果,视情况停发资助经费;期满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责令其在1年内补足相应的科研成果,必要时按一定比例追回已支付资助经费。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杰青人才计划”项目评审和管理过程中,专家组原则上由组织部、人事处、科技处、教务处、二级学院及学科等部门负责人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家组成,并且专业专家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1/2,必要时也可邀请校外同行专家参与。
第十六条 个别团队如必须变更核心成员,应及时向人事处提交书面报告,须经学校人才办核实和学术委员会审核后,报学校办公会审批。
第十七条 本试行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人才办负责解释,各独立法人单位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