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2010年贷款核销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不良贷款核销应具备的条件
为促进不良贷款核销工作,不良资产经营部经综合有关文件精神和核销工作经验,将不良贷款核销应具备的有关条件进行了综合梳理,现印发给大家,请各单位在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并领会国税发〔2009〕88号(在外网上自行查阅并打印)关于不良贷款核销精神的同时,积极对照本次梳理出来的条件搜集、完善、上报核销材料。
一、借款方应具备的条件
1、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注)销营业执照的,提供工商部门出具的被吊(注)销证明材料;
2、企业破产的,提供法院出具的企业破产裁定书和破产财产分配清单;
3、企业被政策性强制关停的,提供市、县政府强制关停的文件;
4、借款方被法院裁定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法律文书。
二、担保方应具备的条件
借款方符合上述条件(其中之一)的,担保方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或之一),方可对贷款进行核销:
1、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注)销营业执照的,提供工商部门出具的被吊(注)销证明材料;
2、担保方破产的,提供法院出具的企业破产裁定书和破产财产分配清单;
3、担保方被政策性强制关停的,提供市、县政府强制关停的批文;
4、担保方被法院裁定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法律文书;
5、担保方是村委会的,由乡镇政府出具村委会无任何收入来源的证明;
6、担保方是乡镇七站八所(经管站、企管办、工业公司、种子站、林业站、农技站、农机站、兽医站、蚕桑站、食品站、农科所等单位担保的,只需提供当地政府部门出具上述单位已被撤消或解散的证明;
7、借款方是1990年以前的信用放款,提供借款合同即可;
8、借款方是抵押借款的,应提供抵押财产被处置的还款证明。
三、其他材料
借款方、担保方分别符合上述条件(或其中之一)的,还应提供下列材料:
1、贷款核销的申请说明,统一模本;
2、当地政府出具的企业无还款能力的证明;
3、借据、借款合同、担保合同、贷款分户帐(手工分户帐);
4、信用社催收说明或贷款催收通知书
以上所有材料,一式2份,加盖信用社公章和与原件核对一致章。
二〇一〇年二月九日
注:内部资料,请注意保密。
第二篇:贷款核销制度
贷款核销制度
交通银行锦州支行联合法院“虚假核销”一案被媒体曝光以后,国内外媒体的目光突然投向了以前很少为人注意的银行贷款核销制度上。但到底何为贷款核销,它需要什么条件,应遵循什么程序,由哪个部门审批,核销后的贷款损失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并没有多少人能够解释清楚。何为贷款核销
贷款核销制度是银行在从事贷款业务过程中,为抵御贷款风险,根据审慎会计原则,以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冲减认定的贷款损失的账务处理过程。贷款核销制度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保护存款人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贷款核销制度实质上是银行内部的一种账务处理过程。这个账务处理过程的一般程序是:不良贷款经认定为损失后,经办行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组织核销材料,经过有权行批准同意核销后,财会部门从贷款损失准备中划拨资金冲销不良贷款。贷款核销后,将不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
其次,贷款核销只是银行内部账面上的处理,核销后并未免除贷款人的还款义务,并不意味着一核销银行就放弃了债权,而是继续保留追索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账销案存”,即核销后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借贷法律关系依然存续(法律法规规定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完全终结的除外),贷款人仍应承担还款义务。一旦贷款人财务状况好转或恢复还款能力,银行还应积极催收和追偿。
第三,贷款核销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内部管理行为,应当在内部进行运作,贷款核销信息作为银行的商业秘密,对外必须做好保密工作。为了有效防范贷款人因知悉银行贷款核销信息而放弃还款意愿或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道德风险,银行内部应该严格控制贷款核销的知悉范围,除向银行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规定的部门报送贷款核销的明细情况以外,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披露有关贷款核销的详细信息。贷款核销制度有必要存在吗
震惊中外的交通银行锦州支行“虚假核销”一案被曝光以来,有人在媒体上提出取消银行贷款核销制度,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银行贷款核销制度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
贷款核销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国际通用的一种做法,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目前贷款核销制度主要有直接冲销利润法、一般准备法、专项准备法以及特种准备法四种形式。上述四种方法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贷款核销制度。其中,一般准备法和专项准备法相组合、特种准备法作为补充构成的贷款核销制度,提留时不会对当年利润产生剧烈影响,补偿取用时,又可以使银行避免因贷款损失而对当年收益的冲击,较为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对银行的稳健经营最为有利,也普遍为各国中央银行所提倡。
原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纽约联储主席麦克唐纳指出,对于银行及整体银行体系而言,贷款损失准备及核销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透明度是导致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各国银行危机也实证表明,贷款损失是导致银行破产和财务损失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银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健全的贷款损失准备及核销制度对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保障银行稳健经营至关重要。对绝大多数银行而言,依靠自身力量,提取足额贷款损失准备,来逐步核销存量上和增量上的贷款损失也许是解决银行危机问题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
首先,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及时充足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核销贷款损失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基本要求。银行基于安全和稳健的考虑,必须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充分估价和记载贷款的损失,将贷款损失准备用于备抵贷款资产项目的损失,使其能够按照实际价值得到反映。如果贷款损失准备不充分,损失贷款核销不及时,银行就会存在相应数量的“虚拟”资产,这实际上违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审慎性原则。
其次,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损失准备的基础之上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自从1988年被写入巴塞尔资本协议后,已成为衡量单个乃至银行体系稳健性公认的国际标准。只有建立在审慎资产风险分类、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基础上计算的资本充足率,才能有效衡量银行综合经营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在准备计提不充分的前提下,讨论银行的账面利润没有任何意义。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核销制度更符合稳健原则和配比原则,可避免虚增利润情况的发生。
第三,普通准备是银行实现资本充足要求的手段之一。一般准备具有预期性质,实际上是为未来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而准备的利润储备,具有资本的某些性质,在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时,可以纳入银行附属资本。可见,一般准备是充实银行资本金措施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
当然,贷款核销制度也有其双面性,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包括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交通银行锦州支行及建设银行河南内黄县支行“虚假核销”就是这些风险的典型案例。
这是因为尽管银行核销贷款后,并未放弃债权,但是由于许多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对核销制度的错误理解,使得贷款一旦核销,银行就基本放弃了对贷款的继续追索。贷款人也认为,银行既然已经核销了贷款,就不需要再还了,就会产生放弃还款意愿或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道德风险。
另外,由于我国贷款核销制度建立时间不长,许多方面还相当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极其容易产生操作风险。对于银行而言,操作风险是一种内部风险,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只是在最近几年才逐渐受到重视。国际借鉴
在贷款核销制度问题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模式可资遵循。但是,对各国银行贷款核销制度进行考察和比较,仍可归纳总结出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基本原则。
贷款损失准备提取形式多样化。根据国际通行的做法,商业银行一般提取两种形式的损失准备。一是按贷款余额(或贷款组合中信贷资产良好的贷款余额,如正常和关注类贷款)的一定百分比提取一般准备,并计入银行的附属资本;二是按照贷款分类的结果,对各类别的贷款按照一定的风险权重,分层次提取专项准备,这种专项准备是直接为不良贷款设立的,表示对某项特定贷款价值减少的承认和弥补。还有的国家允许银行根据贷款的国家、行业等风险提取一定的特种准备,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按照贷款质量高低,实行有区别的专项准备金比率,较为客观和科学,体现了准备金的作用。
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提取、贷款核销有相对自主权。除日本要经大藏省审批外,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具体贷款损失准备如何计提、计提多少,其决定权并不在财政、税务部门,而是由商业银行参照监管当局的指引和同业惯例自主决定,并单列在营业利润之后作为减项反映,对贷款损失核销也由银行自身确定。
对提取的准备金倾向实行税收优惠。多数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在财务会计中计提的准备金的金额是不作法律限制的,法律所规定的只是可以享受税收扣除的准备金额,政府的税收政策对银行计提准备金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国外主要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准备金给予税收优惠,尤其是对专项准备,在大多数国家是可以全额免税的。
对准备金充足性的评估和监督。一般认为,评价贷款质量及确定适度的贷款准备金水平,首先是银行经营管理层的责任和义务,但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准备金政策也行使较大的监督权。如制定准备金计提的监管指引和最低参照比例等,虽然指引本身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监督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提取准备金的方式方法是在充分考虑谨慎经营和真实评价贷款质量的前提下。如果认为准备金的提留不符合要求,金融监管当局则采取“道义劝告”或强制性的措施促使该银行加以改进。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立贷款核销制度始于1988年,在此之前,各家银行都不计提准备金,如果贷款发生损失,需集中报国务院批准后才能豁免,并冲减信贷资金。
而我国的准备金制度从一开始就过分打上了“财政和税收”的烙印,准备金计提标准由财政确定,核销要经过财政审批(直到2003年才予取消)。为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实现,财政总是带有低估贷款损失的内在倾向,不可能也无法做到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贷款损失的可能程度。尽管我国已开始意识到财政和税收过多限制的弊端,但改革的进程仍嫌缓慢。我国银行业现行准备金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尚没有建立健全、统一的贷款核销制度。尽管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为建立和完善贷款核销制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这些规定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计提范围、提取方法、比例、税务处理和标准等方面规定不尽统一,相互之间缺乏相互衔接,甚至相互差异,不利于银行充足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对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形成负面影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准备计提比例都没有达到政策要求,特别是历史包袱较重的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出现巨大准备计提缺口。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商业银行自身体制上的原因,还有相关税收政策不配套等外部原因,使得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执行实际上不到位。
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和核销缺乏自主使用权。一方面准备金计提难以自行确定;另一方面国家因为财政、税收方面的原因,对银行准备金的使用限制过严、过多、过死,核销程序非常繁琐,导致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提而不用或有提难用,许多损失贷款无法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国家税务部门对贷款核销干涉过多。主要表现在:审查手续过于繁琐,造成银行重复劳动过多,核销成本高;各地国税部门审批贷款核销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国税部门根本不了解此项业务,在执行过程中差异较大,造成银行很难操作;国税部门审查审批的时间过长,对银行核销进度有很大影响;国税部门与财政部有关核销政策的某些规定不一致,国税部门的标准和要求更严格,造成银行在贷款核销工作中很难操作等。
贷款核销后管理不到位。我国各家银行对已核销贷款的管理长期重视不够,认为已核销贷款该追索的已经追索了,没有必要再进行管理和追索了。
上述种种弊端,突出表明我国银行业还没有建立符合谨慎经营和审慎会计原则的贷款核销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才予确认,甚至损失实际发生后仍不能或不予确认。其结果必然是高估利润,以此为基础进行纳税和利润分配也必然是一种超分配。银行贷款损失得不到核销,只不过是把问题推迟和积累起来。由此而聚集的巨大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从隐蔽状态中暴露出来,并将给今后带来更大的震荡和代价,甚至引发银行危机。
第三篇:按揭贷款预审应注意事项
按揭贷款预审应注意事项
1、贷款人还清贷款本息年限之日,其年龄男的不得超过65周岁,女的不得超过60岁;
2、贷款人收入证明应真实有效,其家庭月收入应是其月还贷款金
额的两倍以上;
3、贷款人在各商业银行有贷款未偿还清楚的,应将其本息偿还清
楚后,出具银行相关证明方能达到贷款条件;
4、贷款人应具备良好的银行信用记录,凡有不良银行信用记录者,各商业银行一律不发放贷款;
客户贷款资料:
1、夫妻身份证复印件
2、户口簿复印件(含主页)
3、婚姻关系证明:
结婚证复印件
离婚证复印件
法院离婚判决书复印件
未婚证复印件
4、收入证明
夫妻双方工资证明原件
夫妻双方工资代发存折或工资清册复印件(近三个月)营业执照复印件
税务证复印件
完税税票复印件(近三个月)或免税证明
5、银行手续
贷款申请书
购房合同
房屋平面图
预售备案登记表
其它需说明事项
第四篇:贷款工作注意事项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办理程序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申请、审批和发放。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前,向家庭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贷款申请(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申请)。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进行资格初审。金融机构负责最终审批并发放贷款。
4.贷款利息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部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入)共同负担。
5.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其中,在校生按剩余学习年限加10年确定。学制超过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还贷期限。学生在校及毕业后两年期间为宽限期,宽限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分期偿还贷款本息。
特别提醒
(一)借款人应认真阅读合同文本,切实履行借款人各项义务。
(二)如国家相关政策发生调整,按新的政策执行。
(三)国家开发银行及各级资助中心有权不经借款人同意按照有关规定公布和使用借款人个人信息以及借款人贷款违约信息;
(四)借款人个人信息和借款人贷款违约信息将被录入全国联网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不良信用记录将会给个人未来的生活、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五)借款人应在还款后及时与市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及经办银行进行帐务核对工作,防止出现问题。
第五篇:已核销贷款管理制度
横山县瑞通小额贷款公司 核销呆账贷款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呆账贷款申请核销报批手续,及时处置资产损失,提高资产质量,有效保全资产,增强公司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现制定本制度。
一、呆账贷款的认定条件
1、贷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资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通过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2、借款人死亡,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贷款。
4、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贷款,又无其他贷款承担者,经追偿后确实无法
收回的贷款。
二、呆账贷款的认定程序及权限
1、公司信贷人员按上述呆账贷款的认定条件,对照损失贷款标准,确已无法收回的贷款,进行初步认定,同时按损失贷款标准收集相关资料证据。
2、公司根据上报的呆账认定材料,经风险管理部审核,报董事会审议,经董事长审批后,认定为呆账贷款。
三、贷款呆账核销
1、贷款呆账核销指发生的呆账贷款损失,按规定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批准后,冲抵呆账贷款准备。
2、发生符合条件的呆账贷款损失,应按照呆账认定的标准要求,需报送以下相关文件资料。(1)呆账贷款损失申请报告
(2)贷款合同发放贷款凭证及相关材料(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四、下列贷款不得作为呆账核销
1、借款人和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不论何种原因,要按期偿还贷款,2、未向借款人和担保人追偿的贷款
3、其他不符合核销条件的贷款
五、呆账贷款的核销管理
1、核销呆账贷款,应当在内部进行运作,做好保密工作。
2、呆账贷款核销后的资产保全和追收,对已核销的呆账贷款应继续保密追诉的权利
3、建立呆账贷款已核销管理登记簿,明确专人进行管理,尽最大努力减少呆账贷款的损失。
横山县瑞通小额贷款公司
20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