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游四川之薛涛纪念馆
在成都逗留的第二天,在同伴的提议下,我们乘车前往望江楼公园。之所以要去望江楼公园,是因为出行前在攻略中得知此地是喝茶的好地方。
走进望江楼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或高或低,或粗或细的青青翠竹!脚踏石板路,穿行在婆娑竹影中,顿觉,心旷神怡!这哪里是公园,简直置身于竹的世界。但,这里的竹,不及蜀南竹海的壮观,宛若小家碧玉般婉约、秀丽!有飘逸动人的凤尾竹,文雅娟秀的观音竹,仿佛少女冰肌玉骨的粉箪,宛如笑罗汉便便劲拔的黄金竹„„种类之多,竹态各异!徜徉其间,清气氤氲。
悠然前行,一座白色的雕塑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何许人也?我好奇的走近。细看雕塑旁边的文字后,方知此人便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这就是幼年便显奇才的薛涛?我惊愕而又欣喜不已!伫立在薛涛的面前,我的思绪穿越了时空,眼前恍见一对唐时的父女。父亲身着长衣,立于院中的桐树下,捻须而吟:“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岂料,年仅8岁、俏丽聪颖的女儿薛涛即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但,薛涛的即兴之作却真的不幸言中了她成年后“迎来送往”的神女生涯。
由薛涛我想到了张爱玲。“人生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曾说的一句话同样言中了她晚年为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皮肤病而不停的搬家,最后客死异乡的凄惨人生!同是红颜,不同朝代,但,出众的才情使她们殊途同归!
离开雕塑,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薛涛纪念馆。其中陈列着很多发黄的诗笺和与薛涛有关的书籍。随手细细翻阅《薛涛-幽竹-望江楼》一书,方知:薛涛14岁时,父亲因兵变遭刺身亡,寡母带其艰难度日。及笄之年,她以扫眉涂粉、工于诗书、能与达官贵人交往而名闻锦城。
薛涛是一个才女!据传,她的诗有500多首,并著有《锦江集》,但流传下来的不足百首,由于才华出众,曾被拟任“校书郎”。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刘禹锡、杜牧等皆与薛涛有诗文酬唱。滔滔文海,从古至今,能为一个女诗人(抑或官妓)立碑凭吊的可谓凤毛麟角,可薛涛,就在锦江、翠竹的环绕中,千年诗魂不散。
千年古渡情难渡,自古红颜多才情!是薛涛太多情了吗?是抑或不是。因为,面对才貌双全的薛涛,会有多少男人不为之心动?又有多少才子不为之心仪!薛涛虽以诗文酬唱讨人欢愉,但喧嚣过后的寂寥只能独自品味和消受。心如浮萍,身归何处?四十二岁时,薛涛爱上了出使蜀地的监察御史元稹,元稹早闻薛涛大名,两人一见钟情。“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如此炽热的表白,怎么能让人不心动?元稹与薛涛诗乐唱和,过着如胶似漆的日子,一幌就是四年。“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由此可见当时元稹与薛涛爱得至深,已经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后来,元稹回了长安。薛涛用自制的浣花笺写了许许多多首情诗源源寄给元稹,最后元稹还是弃她而去。就在薛涛对爱情彻底失望之后,又遇上风流才子杜牧对她投诗送情,终于达到了罗帏相拥的目的。杜牧返长安后确曾派人来接薛涛,但已阅尽人间情事的薛涛深知自己人老珠黄,杜牧岂会与已白头偕老!于是,薛涛晚年身着道服,孤独终老。
离开薛涛纪念馆,信步来到了薛涛井。井边两株樟树,井南十数步一堵青瓦红壁,壁心嵌一石碑,大书三字:薛涛井。古井寂寂,正是菊开时节。遥想当年发髻高挽、身着罗衫的薛涛缓缓步下吟诗楼坐在浣花溪边汲水而制深红小笺,双眸盛满了期待和忧郁!展笺提笔,凝眸,已是泪千行!4年的缠绵,元稹一别就杳无音讯!花谢依然花开,月缺仍有月圆,可空守的流年终使薛涛青丝变白发!而回到长安的元稹,很快另觅新欢——商玲珑!许是看透了人间不过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命运多绛的薛涛暮年制笺作诗,将散尽的浮华酿成了一杯岁月的清酒!“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第二篇:薛涛的诗情人生
薛涛的诗情人生
宋冠军
内容提要 薛涛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女诗人,她留给我们太多的想象的空间,本文将通过把薛涛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来浅谈一下女诗人的情感及其变化。
唐代女诗人薛涛生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卒于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薛涛字宏度,本长安良家女,父勋,因官寓蜀而卒。家贫沦落为官中乐妓。贞观五年(公元789年),薛涛因事被罚赴边城松洲,献《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获释。归成都后,脱离乐籍,居浣花溪。涛知音律,工诗词,与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都有唱和。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有“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知”的称誉。薛涛在晚唐诗坛上的地位不容置疑,本文将把女诗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分析诗人的情感及其变化。一 父卒之前
相传薛涛八、九岁时,一日,其父薛勋指井边梧桐而吟:“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涛应声而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1对于幼女如此智慧识声律而敏于文思,薛勋竟愀然久之,似乎预知她将要沦落风尘,以色艺事人。我们说。薛涛沦入乐籍,是时代和她家庭遭际使然,她的不幸值得同情,并使我们诅咒那个时代。当然,这些对于尚处于幼年的薛涛是不可能懂得的,她所知道的也许只是她信口所吟的“枝迎”两句,是承“耸干”而来的细致展开,且声韵谐协,有出离童稚的圆润。有一种思想细密,音韵和谐,用语朗丽的细腻和清越。她也许还在期待父亲会像往常一样夸自己具有音律感,诗感,夸自己是一个 “小才女”。------这段时光应该是薛涛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此时的薛涛应该说是一个思想很单纯但又情感丰富,极富诗才的一个“小才女”。
二 家贫沦落为官中乐妓
“生来是个女性,命运已给她最大的不幸。如果没有知识,浑浑噩噩像牛马般过一世,倒也令人省事。最不幸的是去吃了“智果”,从模糊中醒过来,认识了自己也是一个人。”2薛涛不仅清醒的认识自己是个人,应有做人的尊严,而且她心性极高,即使沦入乐籍,避免不了侑酒赋诗,为男性士大夫助兴,也极力追求一种独立人格,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玉立于男性世界。在她的许多诗中,托物言志,体现她追求清俊高洁的情感特征。
如《酬人雨后玩竹》:“南天春雨后,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能自持。多留晋贤罪,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此诗描绘了竹子虚心劲节的奇姿,寄托自己不同凡俗的情志和品格。春雨过后,竹子更加青翠茂盛,惹人怜爱,但许多人却未见其在严冬傲霜斗雪坚忍不拔的气概。对于众人的评议,它并不在意,只是淡然处之,仍旧保持着天真的本性,虚心自持。让女诗人更钦佩的是:与竹相伴的是竹林七贤之类的君子贤士、君山二妃之类的忠贞深情女子。自己虽曾没入乐籍,与自己相交的虽也有不堪之人,但多是慕诗名而来,以诗受之于人,亦不乏良友。竹伴高贤,我亦结良友,不是很相似吗?挺拔清秀,劲节向上,不畏霜雪,傲立世间的竹,不正是宏度孤芳清拔、坚贞不坠品性的写照吗?
作为乐伎,其生活环境对薛涛这样一位洁身自好,清俊高洁的女子来说,有着难言的痛楚。己欲高洁,而世人总是以有色眼光打量,甚至还有诽谤。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而是以才女的身份周旋于“才子”阵中,在痛苦中挣扎。当然,对于这种生活,她不免有些怨恨。在诗中,诗人反复表达这种情感,尤以在《柳絮咏》中表现的最为强烈。诗云“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诗人以柳絮自喻,明言她对于所处环境的悲愤。历来人们以水性杨花来形容女性作风轻浮,不忠贞,更何况一乐伎,在世人眼中地位更低。“轻复微”的柳絮,只能随风而东西,命运始终操在人手,自己不能控制。对于渴望自由,人格独立的诗人来说,虽有才能但仍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命运。薛涛在这类诗中,多以自然物的高洁品质来喻自己所追求的独立人格,清俊脱俗的气质。诗歌格调高雅,词句清丽,襟怀广阔,超凡脱俗,得到当时及后世人的称美,所以晚唐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类。
“在士大夫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宋代,她并没有被驯服。她不仅掌握了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敢于干预闺房以外的事情。”3这句话是用来推崇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然而身处晚唐的薛涛在此方面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薛涛跟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一样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奋斗目标。薛涛之所以获得士大夫(女校书)的美称,不仅因为她多才多艺,更主要的是她有像士大夫那样热切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被韦皋罚至松洲时写的《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二首》,“有讽喻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再如唐宪宗时番王刘辟在蜀叛乱,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薛涛十分愤慨,唐将高崇文讨平叛乱,她热情激昂的写下了一首贺诗《贼平后上高丞相》:“始信大威能照日,由来日月借生光。” 赞颂了唐将高崇文功德无量,日月皆要借其生辉。文宗太和五年,李德裕在成都府建筹边楼,“按南道山川险要与蛮相入者图之左,西道与吐蕃接者图其右。其部落众寡,馈军远迩,曲折咸具,乃招习边事者与之指画商订,凡虏之情伪尽知之。”4诗人在那一年秋就写下了气势雄浑,“直高中唐一格”的《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十四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城外见边头。”告戒诸将不要急功近利,贪图边功。这哪是青楼女子之口吻,简直具有政治家的眼光!令人叹服!男女相识到相知,相知又到相恋,皆缘于一个“情”字。有情才相知,有情才相恋。于是有才华,多情的佳丽门,借手中笔,尽情抒发深恋之情。
薛涛更不例外,亦是坚定执著地追求相濡以沫的纯洁爱情。她幻想自己有个好情侣,终朝相伴,双双生活在幸福中,享受夫妻的恩爱。但是,俊杰们欣赏薛涛的才华虽然有的也爱慕薛涛,但不愿与她结为夫妻。很显然,有一条鸿沟横在他们中间,那就是身份的悬殊。
真正的爱情生活是幸福的,当薛涛面对镜中月,水中花般而无力争取的爱情生活时,只能品位出一个“苦”字。
他现存作品中有四首《春望词》透漏了她追求爱情的崇高的道德标准以及她冰清玉洁,情挚意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是对灰飞烟灭的爱怜生活发出的阵阵哀叹。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愁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风光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著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作者在第一首中把一个少女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个美丽的姑娘带着淡淡的愁思姗姗而来,来到满园春色的花丛中,不看则已,一看那娇嫩欲滴的花朵,便触动了心灵深度的幽思,她顿生怨恨之心。她恨那意中人为何不与她一同欣赏这春之花。正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触景生情,她自然会怨恨那不与她共同“喜怒哀乐”的意中人。
本来,春天的鸟儿婉转于树梢头,那美妙的歌声,悦耳动听,令人心情舒畅。可在女主人公的听觉神经上留下的却是“复哀吟”的颤音。一个“哀”字,写出了她百转回肠的复杂思想感情。她感到惆怅和寂寞,怨愤之情便油然而生。因而少女听到的嘤嘤鸟声也觉得哀婉凄苦。
薛涛的追求落空了,她用自己的笔表达出自己所思念,所敬仰的意中人不知身在何方,而产生的凄苦烦闷的心境。她成天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墨客,送往迎来,眼看自己昭华已尽,却“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找不到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情归宿,每当清晨梳妆时,她常常对镜垂泪,她的内心世界是何等的痛苦和寂寞。
一切景语皆情语,薛涛在《柳絮》中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思和哀怨:“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有北飞。”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悲惨的身世,作为歌妓,她生活就是“一任南飞又北飞”,而没有普通封建女性所有的安定生活。此中,她内心渴望天伦之乐而不可得的哀痛是一目了然的。
薛涛在这一时期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已不再象幼时那样“单纯”和“无知”,她有着虽为生活所迫沦为乐妓的苦楚,但却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怀。涛虽身为女儿身,却也有着位卑不忘天下事,忧国忧民的情感,另外薛涛在这一时期也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等等。这一时期在薛涛一生中是最重要,然而却带着几分凄凉的意味。
三
脱离乐籍,居浣花溪后
薛涛被罚松洲回来之后,虽脱去了乐籍,但这是以随叫随到为条件的。虽说有了一定的自由,最终仍是摆脱不了与男性周旋,也摆脱不了世人的有了眼光。故而她在《蝉》一诗中又抒发自己本性高洁的情志,傲兀不群的节操。诗云:“露涤音清远,风吹故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前两句以蝉高洁的生活本性,表达自己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性,第三句是她抛头露面、酬答唱和,周旋于男性世界的形象物化。一个“似”字,表明这只是表象,内质则是“各在一枝栖”。
薛涛被赦回成都后,便摆脱了乐籍。但她并没有像一般“从良”女妓那样,“充人后栋”、为人妻妇,随随变变找个生活上的靠山,而是“退隐于西郊浣花溪,钟琵琶花满门”5。开始了持续一生,独立不倚,“合规范”的韧性抗争生涯。这中置弱女子独立生活的艰难与不顾,为了坚持做人的节操,而宁愿一人“琵琶花下闭门居”6,弥漫一派浓浓的山林隐士涵养高操洁质的况味。
早在青年时期,她就感到自己不是尘世的女子,“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暮年,终于在经受人世患难之后,回归道门。这是她为自己选择的归宿,也是命运的必然结局。乐妓加女冠,这几乎是中国封建女性中最不幸的一生。薛涛偷吃了智果,又品尝了禁果,她走了一条与封建社会中普通妇女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她失去了女子应该得到的东西,却获得了一般女子难以获得的价值;她失去了人生宝贵的爱情,却获得了男子也难以获得的才名。贞节坊前、名教簿上也许不会有她的名字,中国诗史上却因此产生了又一位卓越的女诗人。这是她的不幸,又是她的大幸!
当然,时已进入晚年的女诗人也许并没有想这么多,她也许只是依然保持着自己本性高洁的情志,也许还在憧憬着什么,女诗人留给我们太多的想象的空间。
薛涛活到六十二岁,死后当时川西节度使段文昌为其题写墓名:“西川女校书薛涛宏度之墓”。————————————— 参考文献:
[1]卞孝萱:元稹年谱[M].山东:齐鲁书社,1980.[2]谭正壁:中国女性文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3]游国恩,王起等:中国文学史(修定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4]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5]张篷舟:薛涛诗笺-薛涛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6]王建:王建全集-寄蜀中薛涛校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第三篇:薛培涛-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我对数学新课堂的几点认识
薛培涛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战场,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渠道。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编写“学案”,为学生提供课堂自主学习的文本和方案。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之路。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在实践、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落实”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当堂把知识点落实,很好的掌握教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教师教学中的转变。
1、由“写教案”到“编写学案”的转变
备课、编写教案是最基本的教学常规,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准备工作。而现在编写学案是一种尝试、一种变革。“学案”即学生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材料或器材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教师编写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方法、导学问题、自学反馈及当堂训练等几个部分。①学习目标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的本节课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②学习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在掌握学生学情,吃透新课标与教材的基础上确定的课堂学习顺序以及各环节建议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③导学问题是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所设置的若干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考点或重点,导学问题必须符合三维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符合学生学情,能把新信息熔入已有信息的知识架构中;④自学反馈是为了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使教师能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的对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加以点拨;⑤当堂训练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些事实、现象,完成一定习题,使新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使新知识纳入其知识结构的完整有序的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
“先学”是指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学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后教”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释疑解难,对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不求甚解的地方进一步理解掌握。“先学”一般在6~8分钟左右,主要是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知识。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的导学问题或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教师可巡视,督促自学,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后教”搜集素材。“后教”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主要是采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达到释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生生互动交流” 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对一知半解与疑难困惑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领悟能力较快的同学对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指导,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师
生互动交流”就是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提问讨论学案中的导学问题。对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导学问题,教师只需在提问讨论过程中明确肯定学生的自学结果,并给予表扬鼓励即可。在提问讨论过程中,应着重关注有待激励的学生,把导学问题中简单的重复提问的问题留给他们,迫使他们调动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变依赖观望为积极投入,也进一步迫使他们在“先学”这一环节不能“开小差”。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问中上生,使各层次的学生人人参与,个个都有受表扬的机会,通过肯定、表扬、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快或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更加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先学后教”只是一种理念,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先学后教形式。
3、由“课后落实”到“当堂落实”的转变
当堂落实指的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的当堂训练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运用达到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这一环节一般不少于15分钟(根据不同课型可适当延长),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课堂练习,第二步是学生互相交流、批改、订正或教师批改、讲评、订正,也可以让学生站板带领大家订正。
当堂训练题可以是例题的变型题,也可以是课本上的练习题或练习题的改造题,还可以是练习册上的原题或改选题,也可以是课堂知识的小测等。当堂训练题要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实际,在质与量两方面下功夫,进行严格筛选。当堂训练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
当堂训练能否起到当堂落实的效果主要抓好两方面的落实:一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着独立完成相应课堂练习,防止走过场或抄袭现象;二是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订正、理解、内化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控功能与主导功能,确保课堂练习的完成与订正达到当堂落实。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它的特点是学生是主体,强调全面性、民主性、发展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和谐主动的发展。其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基本套路是“读(阅读)、研(研讨)、点(点拨)、练(训练)、悟(顿悟)。”
课堂上老师把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们,学生们带着问题自己阅读教材,解决问题;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向小组同学们请教,共同讨论;然后同学在课堂上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结果,或者质疑讨论未果的问题;老师安排其他同学点评或者答疑,从而让更多同学展示自己学习方法,老师能发现错误症结和思维火花;然后老师启发引导大家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并且提炼出方法;为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老师又设置问题或练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巩固;最后当堂检测学习效果(也可根据安排放在下节课),反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篇:薛-参观黄继光纪念馆有感(最终版)
铭记英勇事迹 担当青年责任
阳春三月,我们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喜迎两会胜利召开。为进一步加强科研院所与生产一线党支部交流合作共学共做共建共享,加强技术人才交流与互帮互助,共同促进中心工作全面提升。3月22日,三厂开发研究所党支部与勘探院评价所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参观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活动。
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是在纪念黄继光烈士英勇牺牲35周年之际,在英雄故里中江县城东魁山脚下,修建的一座仿古园林建筑。此次一行人重点参观了英雄雕塑、题词和陈列展览区。英雄生前、身后留下的种种遗物、事迹和爱国情怀,见之、闻之、思之,令我感慨万分,刻骨铭心。以下两点,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千里奔袭,万分爱国。中江——上甘岭,千里之外,不知道黄继光英雄跟随志愿军队伍是怎么从一个祖国西南小村庄,奔袭千里,到达战斗一线的?也许是火车、徒步、甚至是担架?因为我有从成都到中朝边境图们市的一段经历,全程火车6天5夜,即使在当代也着实辛苦难忘。不管英雄之路怎么变化,细细思考,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黄继光英雄的爱国之心,满腔热血,雄赳赳,气昂昂,从南到北,从中国到朝鲜,所到之处,染红一片,播撒一方。
青年有担当,民族有希望。参观过程中,一尊黄继光英雄半身雕塑下方,赫然写着一串极为醒目的数字:1931-1952。21岁,黄继光英雄在异国他乡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国家,铸就永恒。21岁的黄继光如此自觉主动的担当起摧毁敌人火力点的艰巨任务,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坚决完成使命,这般爱国豪迈之情,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名字和英雄事迹已铭刻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铭刻在他所守卫的上甘岭背后的主阵地五圣山上。反观自己,身为青年,生活在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年代,更应该发挥青年人的主动担当精神,耳边时时响起冲锋号,钻研专业技术,攻坚克难,创新创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单位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身处英雄故里,同在青年之际,作为年轻的石油工人,我们应将爱国之情化为爱岗之心,将青年员工的担当化为攻坚克难的盾戟,树立大局意识,扎根岗位,奉献在岗位,担当起一份责任,守住每一寸阵地,奉献一股力量。为采气三厂“对标一流、奋力赶超”储能蓄力,为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建设百亿气田努力奋斗。
重温入党誓词
激发前行动力
第五篇:浅论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一、薛涛诗歌的思想内容„„„„„„„„„„„„„„„„„„„„„„„„„2
(一)哀婉神秀的咏物诗„„„„„„„„„„„„„„„„„„„„„„„„„2
(二)语谦情深的酬唱诗„„„„„„„„„„„„„„„„„„„„„„„„„3
(三)愁怨空结的爱情诗„„„„„„„„„„„„„„„„„„„„„„„„„3
(四)忧国忧民的政治诗„„„„„„„„„„„„„„„„„„„„„„„„„4
二、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5
(一)清丽自然的意象„„„„„„„„„„„„„„„„„„„„„„„„„„5
(二)委婉含蓄的诗风„„„„„„„„„„„„„„„„„„„„„„„„„„6
(三)豪迈率真的气骨„„„„„„„„„„„„„„„„„„„„„„„„„„6
三、薛涛诗歌的文化内涵„„„„„„„„„„„„„„„„„„„„„„„„„7
(一)唐代女性的特殊地位„„„„„„„„„„„„„„„„„„„„„„„„7
(二)薛涛诗歌的女性意识„„„„„„„„„„„„„„„„„„„„„„„„7 结语„„„„„„„„„„„„„„„„„„„„„„„„„„„„„„„„„„8 致谢„„„„„„„„„„„„„„„„„„„„„„„„„„„„„„„„„„9 参考文献„„„„„„„„„„„„„„„„„„„„„„„„„„„„„„„„9 英文摘要„„„„„„„„„„„„„„„„„„„„„„„„„„„„„„„„9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浅论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宁 蜜
指导教师 马海祥
摘 要: 薛涛是唐代著名乐妓,更是一位才女,著名的女冠诗人,她与鱼玄机、李治并称“女冠三杰”。而历代对薛涛的研究较少,资料有限。从有限的史料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对薛涛的生平、薛涛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揭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薛涛在唐代诗史上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关键词: 薛涛 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 文化内涵
引 言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辉煌时代,不仅出现了被称为“诗仙”李白、“诗圣”的杜甫,也出现了杰出的女诗人薛涛。薛涛以女儿之躯,吟啸英雄壮声,其不少篇什,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因素进行积极批判。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绝对是位举足轻重的女诗人。《全唐诗》 收其诗作89 首,其数量之多,远非其他女诗人可及。唐末的张为在其所著诗人《主客图》中。对中、晚唐有代表性的诗人进行分类时,薛涛被写入“清奇雅正”之列,为唯一入选之女诗人,可见她在中晚唐诗坛地位之高。元稹曾有《寄赠薛涛》诗,对薛涛之才调有极高评价。明代唐诗研究专家胡震亨,竭平生之力,编成《唐音统签》一千零二十七卷,并对每个诗人都有评语,他对薛涛的评语是“无雌声”。薛涛缘其特殊人生际遇,以乐籍诗伎身分迈出闺阁,与蜀地高宦文士酬唱往来。薛涛虽屈身乐伎,却不以艳冶风情事人,但凭其卓越诗才,巧言机辨,与诸位西川节度使、文人名士酬酢往来。薛涛诗歌创作格局,超越传统女性闺阁生活的范畴,以独特角度映现出西蜀的风物人情、幕府的风雅生活、乐伎的身世慨叹、孤寂的心路历程。
近年来,关于薛涛及其诗歌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进展,却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与缺憾,对于薛涛诗歌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仍显得认知不够深刻、评价不够公允。笔者将对薛涛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试图揭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以便进一步确认薛涛在唐代诗史上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一、薛涛诗歌的思想内容
薛涛的整个生活和创作是与幕府紧密相联的,幕府本身的文化氛围、幕府官场的人际交往,都对薛涛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周旋于幕府各种达官、显宦、文士之间,从宴乐唱和到山川游历,她的诗歌创作都是围绕着幕府的所见所闻所想而展开的。
薛涛近三十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九十多首诗歌,主要是围绕着宴乐酬和写景咏物、咏怀抒情这几个方面的。从她的诗歌中我们俨然可以看到一个极富才情、美丽聪辨,又不忘关心社会现实的女诗人,是如何在社会的最底层生存,并叙说其一生的坎坷和内心难以言喻的悲哀。
(一)哀婉神秀的咏物诗
薛涛的抒情咏物之作语浅而情深,调婉而神秀。诗人以看似浅俗轻易之笔,由浅近而入情,让人读来顿觉深意。如《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美好春天的来临,万物复苏,也是相思的季节,不禁百转回肠,怨愤之情油然而生,相思哀婉而凄凉。一切景语皆情语,薛涛在《柳絮》中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思和哀怨: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若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这首诗写出了柳絮随风飞扬的情形,又写出了弱女子飘零无依的哀愁。《名媛诗归》曰:“若率然读去但知其幽恨,不知其怅叹。”作者恰切的使用浅近俗语,情感细腻,形象鲜明,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从这些诗作的内容及情感来看,言辞皆悲苦,充满委屈、无奈及哀怨之情。尤其是《十离诗》十首,诗人托物寓情,诗中薛涛不惜把自己比作是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而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只因为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名驹惊玉郎、鹦鹉乱开腔、燕泥汗香枕、明珠有微暇、鱼戏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通过这十个比喻所体现的人与物、主人与工具或驯养的宠物之间的关系,深刻的揭示了乐妓沦为统治者的玩物或工具的惨痛现实。
(二)语谦情深的酬唱诗
作为女性诗人,薛涛诗歌创作情感细腻、语言表达精细,她曾在《寄旧诗与元微之》中用两句诗自评曰:“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在她的酬唱诗作中,作者自由的表达了发乎内、动于中的幽思和情怀。这方面的作品以《送友人》最为著名: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前两句暗用《诗经•蒹葭》诗意,描写友人离别时寒月凄清,表达对友人离去的无限思念之情。其情深意长都蕴于委婉曲折之中。《送卢员外》一诗则表达了与帮助过自 2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己的朋友和恩人有多么深厚的感情:“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而《寄张元夫》中“借问人间愁寂寞,伯牙琴绝已无声。”的诗句也表达了诗人渴望知音友情的无奈悲叹。在众多酬人赠答诗中她与元稹恋爱时的两首寄赠诗最情深意切。如《赠远》:
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发塞前溪。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其一)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宇开缄到是愁。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其二)第一首写元稹被贬,不得复为朝官。第二首想象元稹收到寄诗及自己怀想他的情形。这两首写得情深意切,语言浅进。表达了对元稹的无限同情及思念之情。其才情绝非一般女子所能及的。
(三)愁怨空结的爱情诗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诗经》中《关雎》《蒹葭》始,每个朝代都有,可谓不绝如缕,看到古代爱情的普遍性。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敢于追求爱情以至于对爱情的执着是少数人所有的。但也有不少为后人所传诵,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莺莺传》里的崔莺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哪个女人不渴望拥有自己的爱情?薛涛也是一样,她地位卑下,作为乐妓不允许她有爱情,“莫爱我,爱我太偏心,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望江南》),此类作品,在薛涛诗歌里占有相当分量和比例。如《春望词四首》: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其一)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其二)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其三)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其四)
这组《春望词》,写于薛涛隐居浣花溪时期。脱籍之后过着清闲的隐居日子,越是清幽就越寂寞,所以她更渴望得到爱情的沐浴。美好春天的来临,只能更引起她相思的惆怅,而岁月无情时光流逝,无法把握爱情又无力留驻青春,“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看这组《春望词》可谓寂寞愁绝声声悲苦,诗歌的客体物象已被主体情化,春天的一草一木全化成了诗人惨淡身世、悲愁心灵的折射。全诗看似极其简单,直抒情怀、明白如话地表达了孤独之感,失恋之痛。年华易逝,知音难求,薛涛的身世之感,何尝不是一代又一代人心口永远的痛?
春天是美好的。但繁花满枝在绽放的同时,就意味着要无可挽回地迅即地凋零。春光如烟花,美丽而短暂,也如青春和爱情。那些伤春者才是真正懂得春天的心灵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怜惜,所以伤怀。那个把锄花树下,吟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美少女颦儿,是花魂之转世,更是诗魂之精灵。她字字血泪的诗篇,3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表达的绝非一个小女子一己的体验,而是人类集体对于春天、对于青春、对于美、对于爱的先验的宿命的悲哀。诗人薛涛,也是这么一个在春天里空结着刻骨愁怨的女子。
(四)忧国忧民的政治诗
薛涛出身官宦人家,自小无疑会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忠君忧国。而乐妓的地位,置身底层、强颜卖笑的生涯,又使她对统治者有较清醒的认识。如《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诗里用楚襄王游高唐梦巫山神女故事,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她对君王“朝朝夜夜”、“为雨为云”,耽于淫乐,贻误国事的隐忧。如《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此诗就李德裕所建之筹边楼发议论,首两句写筹边楼高耸云端,四望无际,壮丽居西川之冠,末句言今日登楼,便能见到边疆烽火,与李德裕镇川时的宁静祥和大不相同。其原因在第三句中点明,即诸将贪得羌族之马,轻启衅端。短短四句,有描写,有叙述,有议论,有感慨,容量极大。《名媛归诗》评曰:“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高度评价了这首诗,认为“其意深远,有‘鲁嫠不恤纬,漆室女坐啸’”之思,非寻常裙履所及,宜其名重一时。” 这实在是很中肯的。
三、薛涛诗歌的艺术风格
薛涛的诗歌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作为女性诗人,她的诗歌保持了清丽、婉约的风格;但同时,她又超越了一般女性的境界,形成了沉郁豪迈、敦厚雅正的男性化诗风;此外,诗人还善用典故,使得诗歌更富文化内涵和深意。
(一)清丽自然的意象
晚唐张为的《诗人主客图》把薛涛归入了“清奇雅正”的“升堂”之首,也就先肯定了薛涛诗歌的清丽;郑振铎说薛涛诗“轻蒨而艳丽,时有佳句”。“轻蒨”是指淡淡的美丽,即清丽的意思。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景。女性的诗词中自有女性惯用和善用的意象,好与自身的情感与心境相匹。花,是女性容貌与柔美的象征,也是女性生命的象征。在花开花落之间,韶华在流逝,生命在流逝。花是女性人生哲理和情感寄托最诗意、最适宜的物象。薛涛诗歌中花的意象很多。从春深花发到落花满地,花里有忧愁,有悲伤,有坚强,有从容。花里有对生命的热忱,有对爱情的向往,有对人生信念的坚定,有对生命迟暮的感伤。香花美人,诗人将花融入到 4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自己的生命之中,借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人生体悟。她的花是柔美的,但不艳丽;她的花香是清润的,但不浓重。如薛涛的《朱槿花》:
红开露脸误文君,司蒡芙蓉草绿云。造化大都排比巧,衣裳色泽总薰薰。写得清丽自然,毫不艳丽。除了花的意象之外,薛涛的诗歌中还经常出现的意象是“明月”、“江水”、“风”、“秋泉”等等。这些意象没有斑斓的色彩,没有绚丽的图案,是朴素而简单的,是不追求装饰的,具有一种本色的美,自然的美,清丽的美。再如《听僧吹芦管》: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罢阅梵书劳一弄,散随金罄泥清秋。呜咽的蝉声、忧愁的莺声、佛寺平和的金罄声、清冷的秋色、这些意象是简单的,抽象的,清爽的,没有追求装饰的外在美。女性诗人在意象的选择上相比于男性诗人要显得狭隘和柔弱,但也正好能体现出女性与男性的不同之处,尽显女性的柔和之美。从诗歌的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我们通过诗歌意象才能更进一步的把握艺术作品的内在。薛涛诗歌中清丽自然的意象已经让我们在追究它的意蕴和气质时,打上了清丽的烙印。
诗歌就象是一幅图画,而色彩是构成图画的重要因素。就像有人用白与黑的清色创作了写意画,有人用绚丽的彩色创作了油画。诗歌中的色彩运用影响着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薛涛诗歌中没有刺激感官的浓丽色彩,大多是清丽的,冷色调、淡色调的。清丽的意象结合清丽的色调,我们能感受到薛涛的诗歌更加清丽。
(二)委婉含蓄的诗风
委婉含蓄是薛涛诗歌的又一风格特征。诗人通过两两相对的《鸳鸯草》、双栖绿池的《池上双凫》传达自己对爱情的渴望;诗人通过随风飘散的《柳絮咏》、被遗弃的犬、马、鹦鹉(《十离诗》)等动物来抒发自己生活飘零的无奈与苦楚;诗人通过对淡雅朴素的菊(《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傲霜斗雪的竹(《酬人雨后玩竹》)、高洁孤傲的蝉(《蝉》)吟诵表达自己的洁身自好、孤芳清拔。
又如她的诗歌有讽喻而不锋芒毕露,实为含蓄。如《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
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却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兴、隐喻、托物言志、借物咏怀的手法,宛曲达意。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再如《筹边楼》诗日:
一个聪明绝顶的乐妓,地位微贱,受到限制和压抑,却要冲出社会的禁锢。反映在诗的字里行间就触发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又安于现状,对束缚她的生活又难于摆脱的矛盾心理。所以她的有些诗点缀风雅,掩饰矛盾。她的不幸生活的哀伤和微弱抗争可以窥见封建社会一个乐妓的命运。她努力自拨,因而虽有悲伤,并不痛入骨髓,常常带有 5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温馨的憧憬和幻想,痛苦中带有平和的寂寞,显得哀而不伤,委婉细腻。
生活中的不幸没有使薛涛沉沦,其诗歌从内韵与气质上表现了她的哀伤和对未来生活柔情的召唤、向往和追求。那萦绕情怀的相思和那炽热的爱情也是婉约诗歌常常表现的题材。“月照千门掩袖啼”、“月高还上望夫楼”、“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正是“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送行与分别的离愁,珍惜友情和痛无知音的真意,她思乡而不能归乡的情思,寄寓诗歌的真情之中。连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归学篇》中也称赞她“名妓工诗,亦通古义,转以男女慕悦之实,托于诗人温厚之辞。故其遗言,雅而有则,真而不秽,流传千载,得耀简编,不能从人废也。”
(三)豪迈率真的气骨
薛涛诗歌婉约清丽的女性诗风,同时也具有豪迈率真的男性化一面。薛涛不幸的人生际遇,特殊的歌妓身份,让她获得了传统女性所没有的优越的文化环境,为了更好的与士大夫进行着文化的对话,她在诗歌创作上以男性的审美文化标准要求自己,逐渐形成了毫无脂粉气的男性化诗风。早年以官宦之女的身份沦落乐籍,其所受的打击和失意是可以想象的。后来,地位卑下的歌妓生涯,“被罚赴边”的生活经历,让她真实地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也让她学会了压抑和克制自己,看人脸色行事,在应酬迎合的欢声笑语背后,更多的是诗人悲伤苦楚的心酸。再加上男权文化对女性情感,特别是对妓女情感的剥夺,使得诗人更把内心的情感压抑着,用淡化女性特质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便更好的与士大夫们保持和谐。
中唐安史之乱以后,朝野上下都非常渴望中兴,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念在士大夫身上又再一次闪亮。出生于官宦之家的薛涛,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儒家的文化修养。经常与幕府中的官宦、文人接触、交流,他们的儒家思想也影响着她像男性士大夫那样关注现实、忧患时局。她在努力的融入男性社会,希望和她们一起能够担当起反映家国兴衰、时事政治的责任。她在女性柔弱凄美的传统风格中注入了清刚俊爽的气骨,显得很豪迈。如《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阳刚之气,雄浑磅礴,风格豪放,意境开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此诗“其托意深远,有鲁嫠不恤纬,漆室女坐啸之思,非寻常裙裾所及,宜其名重一时。”
这类诗贵在自然挺正,颂而不媚;虽讥讽却不锋芒毕露,不失敦厚。从制礼作乐、颂太平的正风正雅到直抒胸臆、怨刺时政的变风变雅,诗歌中都具备了。此外,这些诗歌中所表达的关心国家政治,关心百姓、边疆将士的生活,关注居住在大唐帝国少数名族的命运的这种“兼济天下”的思想和情操极大的体现了儒家的正统、雅正,符合儒家 6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温柔敦厚的诗风。
女性化的诗风和男性化的诗风相结合,这是薛涛诗歌的最大特点。这种风格,注定了她在唐代女性诗坛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这样的风格却似乎使她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面对鱼玄机、李冶这些诗人,薛涛的女性化风格明显不如她们强烈;面对男性诗人,薛涛的男性化诗风又不够彻底,这可能也是薛涛诗歌在后世的评价不够高的原因之一吧。
四、诗歌的文化内涵
中国“农耕”的经济制度,和父系的宗法礼法制度,使得女性在社会中沦为了第二性,走在社会的边缘。男性中心社会里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等等这样的文化、礼教观念越来越深地影响了女性的生活与思想,并最终形成内化,深刻烙印在女性的思想和观念之中。于是就有了汉代班昭作《女诫》,魏晋张华作《女史箴》,唐长孙皇后作《女则》,宋若梓的《女论语》等等,女性被深深禁锢,沦为男性的附庸。
(一)唐代女性的特殊地位
唐代女性是比较幸运的一群。李唐皇朝发家关陇集团,身上有一部分流淌着的是北方胡族的血统,这样的游牧民族与农耕社会有所不同,正所谓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游牧民族的妇女在地位上要相对汉族女子更高、更独立、更有地位。这样的社会大背景,造就了唐代女性在社交、婚恋等方面的开放。她们有着更多的人生自由,和独立的人格意识,她们有着开朗、热情、活泼、刚强、自信的精神风貌。
属于同一空间的女妓、女尼、女冠,她们有着比普通女性更深厚的文化知识,更广泛的交际关系,没有家庭和婚姻的牵绊,“她们的生命标识却与传统的家庭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完全不同。正因为她们的活动远远超越了‘家庭空间’,她们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是其他社会阶层和团体中的妇女难以匹比的。”(陆晶清《唐代女诗人》)她们的诗歌成就在整个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妇女文学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这样特殊的一群,她们往往都受过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精通文墨,她们能更加广泛地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她们更加能看清社会中男女之间的种种不平等,她们的女性意识要更加强烈。她们是唐代女性的代言者,她们有着更多的话语权。
(二)薛涛诗歌的女性意识
薛涛的诗歌有着比较强烈的女性意识。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女性角色、歌妓角色在社会中地位的清醒认识,渴望改变自身处境的需求和愿望,以及希望自身像男性士大夫那样参与政事、关心社会人民生活的现实意识。歌妓卑微的社会地位,寄人篱下的生活境遇,并没有阻断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独立、自信、刚强的意识。诗人已然清醒认识到了 7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自己作为女人,作为歌妓毫无自主性可言,但诗人并没有就此屈服,就此沉沦,而是努力为之抗争着。“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的蝉(《蝉》)、“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的竹(《酬人雨后玩竹》)、“那同众芳草”、“宁有惧豺狼”的菊(《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无不展示着诗人自信的风貌,清俊高洁的心态,对改变自己地位的渴望。诗人的这种意识虽然有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但更多的是自身所具备的、自身所努力的结果。
唐代妇女宽松的社交环境影响着薛涛的诗歌创作。她的诗歌主题和内容相比其前时代要开阔很多。酬赠诗、交游诗、山水诗、题壁诗等等创作,都具有时代的突破性。主题不再只是驻足于感伤的闺门幽怨,缠绵悱恻的爱情、婚姻,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更宽广、更深厚的现实意识上。诗人还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人士大夫的人生奋斗目标看齐,诗歌中有了历史的、社会的、国家的担当和责任。如她的边塞诗和咏史诗中所表现出的治国兴邦、关心国民的主题。生活的经历是创作的源泉,没有如此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诗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创作出这样的诗歌来的。
诗人是苦闷的,她更是悲哀的。生命赋予了她出众的才情,她有更多的自我追求,更强烈的女性自觉意识,然而终究生活在一个压迫和束缚女性发展的时代,最后也不得不和一般女性一样,行走着相同的命运轨迹。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着辛酸和卑弱,在诗歌中表达出抑郁的、自卑的、柔弱的、依赖的心里特征。如《春望词》对春愁秋悲的感时伤叹,对爱情可望而不可及的悲怨;《柳絮》自比柳絮,漂泊无定的苦闷和忧愁;《赠远》抒发爱情逝去后的伤心苦闷;《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消瘦翻堪见令公,落花无那恨东风”对韶华逝去的无奈怨恨和自卑;《十离诗》依赖川主的柔弱。这些都没有摆脱幽怨的闺阁气息和传统文化压抑下的女性柔弱。尽管诗人最后也没能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建构中改变自己的社会角色、人身地位、文化定位,依然遭受着封建压迫和约束,徘徊在社会的边缘化地带。但我们依然得说,薛涛诗歌中所表现出的自觉、坚强、有追求的女性意识在当时就是一种进步和发展。
结 语
薛涛是唐代最有名的歌妓诗人。从她的诗歌里我们既看到了沦落乐籍,寄人篱下的辛酸无奈;也看到了努力生活,表现真我的孤芳清拔。诗歌成了她书写生命中真、善、美的美好形式。
薛涛的诗歌有着丰富的题材。娱目游心的山水纪行;感悟历史、寄托怀抱的咏史怀古;关心社会现实的政治边塞都是诗人笔下的内容。薛涛诗歌清丽、婉约的女性化诗风和沉郁豪迈、温柔敦厚的男性化诗风相结合,决定了其诗歌在女性诗坛的地位,也使得 8
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她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体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薛涛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人其诗在后世的接受,都体现出了薛涛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薛涛用自己的诗笔书写着自己的心灵与世界。这位富有才情的女子,让我们从她的诗歌中看到了才华、看到了性情、看到了美。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向我的指导老师马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马老师不辞辛苦的给我指导和不厌其烦的修改,才使我的论文得以如期完成!
另外,我感谢诸位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他们给我提供了许多素材,帮我解决了许多困难。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参考文献:
[1]薛 涛.薛涛全集•五绝•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二首[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2.[2]钟 惺.名媛诗归[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济南:齐鲁书社,1997.[3]张篷舟.薛涛诗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4]张篷舟.薛涛诗笺•唱和诗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5]傅璇琮.薛涛研究论文集•薛涛卒年考[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6]张正则、季国平.女诗人薛涛与望江楼公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7]刘天文.薛涛诗四家注评说[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04.[8]陆晶清.唐代女诗人[M].上海:神州国光社, 1931.[9]高正臣.四库全书(第一三三二册二七一集部总集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201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论文
Shallow the artistic style of poetry of Xue tao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Student majoring in Chinese literature
Ningmi
Tutor
Ma Haixiang Abstract: Xue Tao is a famous Tang Dynasty music prostitutes, is a talented woman, a famous female poet crown, she and Yu Xuanji, Li Zhi said“ three nuns”.And the study on Xue Tao is less, the limited information.From the limited data carries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discuss.On the life of Xue Tao, Xue Tao's poetry of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artistic style of Xue Tao's poem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reveal its unique aesthetic value and cultural intension.Xue Tao in the Tang Dynasty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s a unique, irreplaceable value and function.Key words: XueTao;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rt style;
culture conno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