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书培训讲稿
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一)内容详略不同
会议记录是会议的原始材料,是会议内容的“有闻必录”,它要把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出席会议的人员、程序、发言、决议等详细记录下来;会议纪要是正式文件,要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整理,只保留主干,删除次要的、枝节的东西。
(二)“记”与“纪”不同
会议记录是有会必“记”,而会议纪要是比较重要的会议才会“纪”。
(三)用途不同
会议记录不需要上报或下发,它要存档,作为会议的凭证;会议纪要则需要向上级呈报,也需要向下级传达,还可以公开发表,让有关人员都了解情况。
此处插入会议记录的表格,告诉大家需注意: 1.讲求实效,及时整理,撰写成文。2.条理清楚,简明扼要。3.真实准确地记录会议内容。
会议结束,记录完毕,要另起一行写“散会”二字,如中途休会,要写明“休会”字样。社联一般周一开例会,周二晚上十点之前发至公共邮箱和秘书长邮箱各一份。活动计划:
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或更好的完成某项任务而预先做出安排和打算,并形成书面材料,这就是计划。计划是计划类文书的统称。常见的规划、要点、意见、设想、打算、安排、方案等都属于计划,只是由于时间、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名称。大体上说,“规划”用于较长期的,具有全面性的,大轮廓式的计划。“要点”、“意见”是上级部门布臵一定时期工作的主要任务,交代政策,提出原则和总体要求的计划。“设想”、“打算”是初步的内容较粗略的草案性计划;“安排”、“方案”用于短时期内,对任务、要求、措施办法具体布臵的计划。
计划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我只讲一些咱们经常用到的,比如:部门计划、活动计划、年度计划。
计划没有一种固定的写法,应视计划的具体内容和易于表述清楚而定。一般都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常见的形式有条文式、表格式和条文表格式。
标题一般包括计划的单位名称、适用时限、计划内容和文种四个要素,如:教育科学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2009——2010学年工作计划 正文写计划的具体内容,一般由基本情况、目标和任务、措施和步骤等部分构成。
1.基本情况(也称前言),主要说明为什么制定这份计划或指导思想。回答的事“为什么”的问题,这是一段概括性的文字,不用展开叙述,力求简明扼要。
2.目标和任务,提出计划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3.措施和步骤 措施是达到目标的具体手段,步骤是工作的程序和时 间安排,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要求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落款
在计划的右下方写上单位名称和时间,时间在下。做部门计划时一般不写到个人,比如说秘书处的工作计划就不能写我的名字,而要写教育科学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秘书处。策划名称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大学××活动策划书”,臵于页面中央,当然可以写出正标题后将此作为副标题写在下面。
二、活动背景
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的特点选取内容重点阐述:比如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
三、活动目的
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媒体效应等)都应该明确写出。
四、活动时间
五、主办单位、承办单位
六、参与对象
七、活动流程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写出每一点能设想到的东西,没有遗漏。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人员的组织配臵、活动对象、相应权责都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八、经费预算
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九、活动中应注意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应急措施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活动总结:
1、总结的一般写法
一般而言,总结分为三部分:标题、正文、日期。
正文是总结的主要部分。标题通常标明总结的单位、总结的时间、概括的内容。也可分正副标题。总结的结尾要写明日期。
总结的正文一般可分为四个部分:情况概述;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今后努力方向。其中主要是“成绩和经验”这一部分。因为它是总结的主要部分,所以一定要写好。另外,存在问题和教训部分也要努力写好。存在问题是指在实践中感受到应当解决而暂时没 有解决或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教训是由于思想不对头,方法不得当,或由于一些其他原因犯了错误,造成损失而得出的反面经验。
2、几种主要工作总结的写法
(1)全面工作总结的写法。标题要写明:单位名称、总结时限、总结的类别;总结的正文要写清所开展的活动,成绩有哪些,问题有哪些,经验体会,今后打算或建义;最后在文末留下总结人姓名、总结时间。
(2)专题工作总结的写法。专题工作总结是针对某一项具体的活动所做的总结,不必象全面的总结那样详细。但一般也分三部分:”、居中 •数字:使用Times New Roman •如有附件,在附件页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
第二篇:裁判文书讲稿
一审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刑事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常用的刑事诉讼文书之一,制作高质量的刑事裁判文书是刑事法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刑事审判权的一种形式,具有公开、公正、规范、严谨等特性,是法官素质的反映。近年来,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以及《关于实施〈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若干问题的解答》等一系列关于文书样式规定的出台,全国法院刑事裁判文书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每个法官的素质不同,对裁判文书重视程度不同,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今后逐步要求所有的裁判文书都要在网上公开,全部面向社会,因此我认为必须重视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
一、法院刑事诉讼文书的概念、特点、作用
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制作和使用的,或者诉讼当事人在进行诉讼活动中依法制作并递交的,具有法律效力或者法律意义的文件。(所有刑事诉讼文书)
这一概念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1、制作主体。主要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人民法院;2制作依据。即刑法、刑事诉讼法;3适用范围。只适用于诉讼到法院的刑事案件。
4、具有法律效力或者法律意义。如:判决、逮捕证等都有法律效力。如:通知书、笔录等具有法律意义。法院刑事诉讼文书的特点(4)
1、合法性。同一般行政文书相比,不能离开法律规定;
2、强制性。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后盾的;
3、规范性。是一种高程式化的文书,文书的格式、结构要求规范化;
4、稳定性。刑事裁判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任何团体、机关、个人都不能随意变更或撤销。
法院刑事诉讼文书的作用(7)
1、正确实施国家法律的重要工具。
2、衡量办案质量的重要标志。
3、刑事诉讼活动的真实记录。
4、宣传法制的生动教材。
5、考察法官素质的重要尺度。
6、国家的重要专业档案。
7、指导审判业务不可缺少的案例。
二、刑事判决书的制作方法及要求
我国是实行两审终审制的国家。但第一审刑事判决书以具有相应法的法律效力,如果在法定的上诉、抗诉期限内,检察院机关不提出抗诉,当事人不提出上诉,上诉期限届满(10日)该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司法统计表明,这类案件经占一审判决总数的2/3以上。可见一审公诉案件判决书的重要性,此外,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除负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被告人,而无须等待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依照最高法院 的司法解释,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尽管判决未发生法律效率,一审法院也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将已被羁 押的被告人改为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由此可见,及时、准确、合法地制作刑事判决书,对于有效地制裁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完成法律赋予人民法院(法官)刑事审判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无罪的人多关押一日,绝不是国家赔偿问题。(这里强调“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多关一日是失职,其中自己可体会)一、一审公诉案件刑事判决书(概念)
指人民法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终结后,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确认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什么罪,适用什么刑罪或免除刑罚作出的书面决定。
一审公诉案件刑事判决书的适用范围。从两方面来讲:
(一)从内容上要,现行样式(一审公诉案件判决书)适用于四种判决结果:一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照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而作出的有罪判决;二是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判决,它包括被告人行为的构成犯罪或者被告人根本就未实施犯罪行为两种情形,对此法理论上称之为“绝对无罪”;三是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而作出的“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相对前述“绝对无罪”而言,对这种“无罪判决”理论上又称之为“存疑无罪,”;不论何种无罪,结果都应为宣告无罪,不可写为不构成犯罪等。四是因不满14岁不予以刑事处罚和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的为时候造 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的案件,作出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
(二)从形式上讲,适用于对公诉案件按照普通程序审理时使用,按简要程序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的宣告用简要的程序而依法较为普通程序的公诉案件,同样也适用这一样式。
我们知道,最高法院1999年4月6日1051次审委会正式通过了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并于99.4.30以法发(12)号通知决定于99年7月1日起施行。刑事诉讼文书样式共计9类,164种,其中裁判文书类45种,决定、命令、布告24种,报告类19种,笔录类13种,证票类5种,书函类16种,通知类27种,书状类7种,其它类8种。后来,又增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文书3种,这样达到167种。
法院刑事诉讼讼文书,这里讲的适用普通程序一审公诉案件,判决书,要求分5个部分,这是一份完整的判决缺一不可的。(1、首部,2、事实部分、3、理由部分、4、判决结果、5、尾部),同时,也是其它文书(裁定不可缺少的)。
第一审公诉案件刑事判决书的内容和制作方法
(一)首部(重点7个方面的内容)
1、法院名称和文书名称,法院名称一般与院 的文字一致,但基层人民法院应冠以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如系涉外案件,各级人民法院均应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文书名称写在法院名称之下,单列一行。
2、案号,由立案,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判程序的代号,顺序号组成。案号写在标题中文书种类下一行右端,最后一字与 正文的名行 齐。上下各空一格,体现文书美观、清晰。
3、公诉讼机关。这一项直接写“公诉讼机关XXX人民检察院”在公诉讼机关和检察院之间不用冒号,也不用空格也不写公诉人或检察员。这样写明了提起公诉的是人民检察院而不某个人或检察员
4、被害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出庭参加诉讼的,应当在审判经这段的“出庭人员”中写明。
5、被告人。依次写明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者工作单位职务,住址因本案所受使强制措施情况,现在何处。可做酌情增减可变动,需要注意的几个:
(1)被告人称谓后直接写姓名,而不用冒号或空格,被告人如有与案情有关的别名,化名或绰号的,应在姓名的后面用括号加以注明,如系外国人应注明国籍译名、护照号。
(2)被告人的职业,一般应写工人,农民、个体工商户等,如有工作单位,应写明工作单位和职务。
(3)被告人的出生年月日项,一般应按公历写。按公历有困难根据案情不宜写公历的,也可写农历。对出生年月日确实查不清的,也可写年龄。但对于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必须写出生年月日。(4)被告人曾经受过刑事项处罚、劳教处分、或者又在以上限制人生自由期间逃跑,可能构成罪犯或者有法定、约定从重情节的,应写明其事由和时间。
(5)因本案新受强制措施情况,应写明被刑事拘留,逮捕等羁押时间的起止日期,如有变更强制措施的,也应明写明,以便折抵刑期。
(6)被告人的住址,应写住所所在地,住所所在地和经常住所地不一致的,写经常居住地。
(7)因案被告人为工人以上的,按判决结果所确定的主人关系的顺序或判处罚的重轻列项书写。
6、辩护人。这项一般只写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辩护人是人民团体或被告人单位推荐的,只写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辩护人如原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属,还应说明与被告人的关系;辩护人如系人民法院指定的,写为“指定辩护人XXX,XXX律师事务所律师”。
7、案件由来和审判经过。在裁判文书上写说明案件由来和审判经过段,既是为了体现审判程序合法,也是首部与事实之间的“过渡”。写好这段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起诉日期为法院签发起诉书等材料的日期。这是统一规定,以前提起诉书日期为起诉日期,这往往不是同一时间,往往影响法院审判时限的计算。
(2)出庭支持公诉的如系检察长、检察员、助检员应分别据 实写明,该起诉书署名检察员与出庭检察员不一致的,应以出庭支持公诉检察员为准。
(3)对于该审法庭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重审以后在制作判决书时,应在“审理了本案”一句之后增写内容:“本院于XXX年X月X日作出(XXX)X刑和字第X号刑事判决,被告人双方提出上诉(或XXX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XXX人民法院二审后,于XXX年X月X日作出(XXX)X刑终字第X号刑事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本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在首部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四个问题:
1、在写被告人姓名时,如果被告人有曾用名、别名的应该写上。如果被告人有绰号、化名的,如果和案件有关的应该写上,但和犯罪事实没有关系的就没必要写。年龄要精确到年月日,不能只写年份、月份。
2、对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原因在表述上不够统一。一般表述为被告人“因涉嫌犯某某罪”被刑事拘留,而实践中出现了被告人“因涉嫌某某”、“因涉嫌某某罪”或“因本案”被刑事拘留的多种写法,不能说其他的写法有错误,至少是不够严谨,就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原因可以固定为一个写法,不像判决书的理由部分需要法官相对自由的发挥。
3、对被告人的住址写得不准确。当今社会人口流动情况颇为常见,刑事案件中相当一部分被告人已经离开自己户籍所在地,而在其他地方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只是没有办理任何户籍迁出迁入手续,此时被告人的住址应为其经常居 住地,而非原户籍所在地,不过很多刑事裁判文书中依然按照侦查机关出具被告人的户籍证明或者身份证写其住址,此种写法不能真实反映被告人的住所情况。被告人在外居住多年,往往其配偶、子女甚至父母也都和其一起生活,如果以户籍所在地为其住址,涉及到送达司法文书、为被告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等相关的事项而需要通知被告人近亲属时,可能会出现无法送达或者通知的情况。法官一般是在办案过程中通过审阅案卷主要是依据被告人的供述,会发现被告人的经常居住地与其户籍所在地不同。这就需要侦查机关出具一份相关的工作说明证实被告人的经常居住地和居住的年限。在刑事裁判文书中可以就被告人的原户籍所在地住址和现住址一起表述,既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出被告人的流动情况,也有利于送达和通知工作的完成。
4、一、二审都要注意核对原始证据材料比如身份证、户籍证明等,不能不经核对,照抄照搬。一审不能照抄起诉书,二审不能抄一审的。不是不相信别人,如果别人错了,你也跟着错。
(二)事实部分
事实是判决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一定要打好”。刑事判决书事实部分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实和证据;被告人的供述、辩解和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及有关证据;经法庭审理查明的犯罪事实;经庭审举证、质证认定犯罪事实的证据。为了使事实叙述层次清楚,这4个方面的内容一般应当分4个自然段书写。事实和证据密不可分,把证据 放在事实部分,更符合逻辑。
下面简要讲一下在制作事实部分如何表述
1、对控辩主张的表述:即作案时间、地点、原因(动机、目的)、手段(方法)(包括犯罪经过,经济犯罪数额)、后果、涉及的人物等来表述。上述7个要素齐全,才能把事实叙述清楚。
公诉机关指控有三个方面:一是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犯罪的事实,应按刑诉讼15条有明确指控的犯罪事实规定表述。二是指控被告人犯罪的证据主要以公诉机关起诉时附加的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复印件、照片为限;三是公诉机关对本案适用的法律条款意见,包括对被告人定性、量刑情节及具体适用法律条款意见。
被告方的辩护二方面:一是被告人供述辩解维护意见是对被告人供述与公诉机关指控一致的,可简略地表述为“被告人XXX对公诉机关指控供认不讳”其次“对指控的事实及不一致或完全否认的,则应具体写照其供述部分内容,对未作供述部分辩解和提出的机关证据;最后写明被告人的辩护的意见,主要针对公诉机关指控,陈述有关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二是辩护人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在判决书写明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有关证据,对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和帮助人民法院正确适用法律审判案件尤为重要。当然,对辩护人意见程度概括(要点),原则上以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意见有分歧的内容作为叙述重点,忌平铺直叙或者维持”举例53页。
(3)对控辩双方没有争议的证据,在控辩主张中可以不予表 述,而在“经审查明”的证据部分具体表述。以避免重复。
2、“经审查明”的事实和证据的表述 这是制作判决书的重点。
(1)叙述“经审理查明事实”时,应写明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被告人的动机、目的、手段、实施行为过程,结果及被告在案生后态度等。同时以是否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为重点兼叙影响定性处的各种情节。
(2)、叙述事实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一般要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着重写清主要情节; 一人犯数罪的,主罪详写,相互之间没联系的数罪,应按罪行轻重程度,由主动轻叙述;共同犯罪案件、应以主犯为主线进行叙述;集团犯罪案件、可“先总后分”可先综述集团形成和共同犯罪行为,再按主犯,从犯或重罪、轻罪次序分别叙述多被告人罪行;对共同犯罪人还有犯其他罪的,应在叙述共同犯罪后,再叙其他罪。
(3)用作定案根据的证据,一是必须经庭审举证、质证、认证、查证属实;二是对证据之间有矛盾或考主要根据间接证据定案的,还应当进行分析、论证、不能品列举证据种类,而不对各类证据进行分析;三是必须与被证明的事实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四是能够至极即证据的检扣;五是要写明证据的来源,即写明案件证据是控辩双方哪一方提供的;要尽可能写具体,不能抽象。
(4)证据的写法,应当因案而异。一般应在定完法庭审理查 明事实之后,另起一段,写明认定事实的证据。案件简单或控辩双方无异议的,可集中表述;案情复杂或控辩双方无异议的,可在叙述事实时进行分析论证。从犯数罪或共同犯罪案件,可分罪或逐人逐罪表述证据或对证据进行分析认证。
(5)对控辩双方无异议的并与本案的定性处理有关的事实和证据,无论肯定、否定,都应当进行分析任何并作出是否予以认证的结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经审理确认其中全部 因证据不是而不能成立的,应当写明其指控缺乏证据或证据不足。
(6)叙述事实和证据,应注意不要在无意中诲淫诲盗或介绍犯罪方法。要注意保守国家机密,保护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被害人、证人的安全和名誉。目前,认定事实的证据的写法,公式化现象十分严重,只是简单的罗列证据,而对新列举的证据不进行具体分析。法官认证采信证据过程在裁判文书中体现不出来,使认定事实的证据轻而无力。要改变这种做法,就必须把罗列式,改为“论证式”,这是刑事判决书改革的重要内容。
1、经审理查明的事实部分写得过于简单。我们要求在叙述事实时,应当写清楚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被告人犯罪的手段、动机、目的,实施行为的过程、危害结果、以及被告人到案经过等要素。有部分的判决书按照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重新写了一遍,一字不差,当公诉机关起诉书上表述的犯罪事实的包含上面的那些要素时,法院认定的事实与起诉书指控的事实完全一致时没有问题,比如一些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案情相对简单。但公诉机关对事实的叙述未必符合判决书对事实叙述的要求,如果起诉书上的事实遗漏某些要素,法院查明的事实依然照搬起诉书的事实,导致也未写明这些要素的话,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被告人到案经过可能是主动投案,这就涉及到自首情节,起诉书上没表述涉及该情节的事实,法院查明的事实中也没有表述,将如何在理由部分加以阐述?又如何量刑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属于法院认定的事实,裁判文书的核心,是判决理由和判决结果的依据,是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基础,因此事实必须写的详细、全面。
2、对证据的分析过于简单,不够明确、具体。裁判文书方式改革要求对证据证明的内容需要概括,不宜完全引用证据的原文,现实做法有些矫枉过正,概括的相当“精炼”,以至于不知证实了什么内容。如“某某证人证言,证实了物品被盗的时间、数量”,不写明具体的犯罪时间和被盗物品的数量;“价格鉴定结论书,证实了被盗物品的价值”,不写明被盗物品价值的具体数额,甚至只表述为“物价部门对赃物价格的鉴定结论书”,连“证实被盗物品的价格”都不写,被告人会就判决书认定的盗窃数额提出异议,认为没有证据能够证实其盗窃的数额就是这么多,因为相关证据证实的内容太过笼统。诸如此类的证据分析很不合适。对一审公诉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认罪案件”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此类案件均是以被告人认罪为前提,附带相应的适用条件,被告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且不持异议,根据文书样式要求应当在裁判文书证据部分尽量予以简化,对证据的具体内 容无需再行系统论证,可以仅就证据的名称及所证明的事项作出说明即可。相对于疑难案件和被告人不认罪案件的裁判文书,不但要引用证据的名称及所证明的事项,还要对证据的来源和证明的主要内容进行列举,并以论证的方法归纳引用。有的法官提出,无论适用何种程序审理案件制作出的判决书,其所引述的起诉书上的事实和经审理查明的事实对盗窃具体数额都有所表述了,而它们在判决书中的顺序排列在证据分析之前,这样的证据写法是可行的,还避免了重复。我认为,在判决书中审理查明的事实必须要靠经过法庭公开举证、质证的证据来证实。事实认定中的每个细节都依靠证据证实的内容来体现。虽然在判决书中先认定的事实,后进行证据分析。但形式上的前后顺序并不意味着在逻辑以上也是这样排列。依据证据认定事实是根本。所以证据证实的内容应该明确、具体,至少做到与查明的事实内容应该一致。
(三)理由部分
理由是判决的灵魂,是将犯罪事实和判决结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刑事判决书理由的核心内容是针对案情特点,运用刑事法律规定和犯罪构成原理,分析论证控方的指控是否成立,被告人行为的性质及法律后果,为所的判决结果定好基调。因此在说理时,应力求透彻,逻辑严密,无懈可去,并注意使用法律术语。(法官是一门专业职务,应有更高要求,既然熟悉法律及多方面知识和工作水平,不是人人都是以干的),记叙文有6何要素,议论文有3点。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国家,都要求法 院判决写成一份论证文。
制作要求(5点)
1、确定罪名,应以刑法分则规定的罪名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为依据。一人犯数罪的,一般先定重罪,后定轻罪;共同犯罪案件,应在分清名被告人地位、作用和刑事责任的 提出,依次确定主、从犯或助从犯、教唆犯的罪名。
2、如果被告人具有法定或定从重或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等情节中一种或特殊情况的,应当分别或综合予以认定。
3、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成立的应当表示肯定,不构成犯罪或指控罪名不当的,应有理有据地作出分析认定,并写明变更原由和依据,不能置之不理,形成你告你的我判我的。对于辨解,辨护主要意见,应明确表示是否予以采纳,并阐明理由。
4、对刑诉法16
2(三)项存疑宣告被告人无罪的,应在理由部分写明“证据不足,XX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
5、判决的法律依据,应当包括司法解释在内,且一律在理由部分引用。引法律条文要注意以下重点:
(1)准确完整具体。准确就是恰如其分地引用并适合判决结果。例如对抢劫罪条款中,有多人多次的入室抢劫的,如被告人犯那项引哪项。完整就是要把据定性处理据以定性处理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全部引用,不得遗漏。具体,就是要引出刑法条文处延最小的规定。既几条下分款分项的应写明第几条第几款第几 项。
(2)、要有一定的条理和次序。这里原则规定:一份文书有应引两条以上法律条文的,先引述有关定性处罚的条文,后引述有关具体处罚情节主要的条文;判决结果既有主刑又有附加刑内容的,先引适用主刑条文,后引适用附加刑条文;一人犯数罪的,应逐罪引用法律条文;共同犯罪案件,既然可集中引用法律条文,必要时也可逐人逐罪引用法律条文。(灵活性)注意先分则后总则。
(3)引用法律依据时,对既适用法律规定又适用法律解释的,应先引用法律规定,再引用司法解释。
当前,一些裁判文书时控辩双方特别对辩方意见往往置之不理,使判决没有理由,显得很苍白。总之,理由部分不说理或说理不充分,在判决书制作上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应大力改进。有的判决作用不杀不足之平民愤等词,而不是从法理上讲或进行论理,看后使人感到不讲理。
判由是文书的重要部分,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辩方意见分析得不够透彻,说理性较差。在判决书的理由部分需要对控辩双方的意见进行分析,并表明是否采纳。实践中,大多数刑事案件对公诉机关的意见法院都会采纳,所以可以简单分析。而作为公诉机关对立面的辩方的意见法院支持的情况较少,既然不予采纳,就需要对该意见仔细,说明理由。很多判决书用空话套话来驳斥辩方的意见,如“辩方的意见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采纳”。像这样的分析放在任何一份判决书中 都能够使用,没有任何针对性,不能使被告人信服,使判决书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每个案件的案情不一样,辩方提出的辩解意见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法官根据认定的法律事实和采信的证据对辩方的意见加以分析论证。宋雨水法官之所以获得社会好评就因为其在“辨法析理”方面做得非常好,才使当事人“胜败皆负”。同样刑事法官要想使被告人能够认罪服法、息诉服判也需要在说理部分加强论证。加强说理性也并非要求法官对被告人、辩护人提出的每一个意见都要详加评述,如辩方提出的合理辩解意见应该经过仔细分析后决定是否采纳,对于无理狡辩,只需要简要地说明来直接否定,比如在二审中上诉人提出的上诉理由即为一审中的辩解意见,并且一审法官已经在判决书中详加阐述了不予采纳的理由,此时二审法官就可以很简单的以次为理由不予采纳。所以论理过分也是不可取的,会影响法官的工作效率。
2、援引法律的问题。判决书引用法律条文不够准确、具体,所谓不够准确是指出现错引、漏引、或者多引法条的情况。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第1款规定的投毒罪已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三)》中更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并取消了投毒罪罪名,有的法官判决被告人犯投放危险物质罪,(直接引用刑法的条文,却没有引用修正案?)。312条,销赃罪修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再如,一个被告人犯盗窃罪,另一个各被告人犯收购赃物罪,明明二被告人所犯的罪行不同,却引用共同犯罪的法条。实践中最容易漏引的刑法总则 的条文,特别是当被告人存在多个法定的从轻、从重情节时便忽视了某些法条的引用。在制作刑事判决书时将所有的情节都标出来,对照每一个情节引用相应的法条,可以避免漏引的情况。还有的判决书引用了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虽然这样的情况还不多见,但需要值得注意,众所周知,英美法系的国家中有判例法,案例可以作为审判的依据,但在我国案例不能作为审理案件的法律依据,上级法院公布的案例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能够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参考,甚至可以内部掌握为依据,但是绝对不能在判决书里引用,否则可以视为适用法律错误。所谓不够具体是指判决书引用某一具体法条时没有引出法律依据条文外延最小的规定。如被告人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该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3)项,如果仅引用到该条或者该款则是不具体的。法律条文最多可以细化成条、款、项、目。原则上只要法条下分款分项分目的,应写明第几条第几款第几项第几目,尽可能细化。
(四)判决结果
这也是对被告人作出定性处理的结论,因此要认真斟酌,严格推敲。要求:
1、判处的各种刑罚应按法律规定写明全称。既不能简化。例如对“判处死刑,缓刑二年执行”的,不能简单判处“死缓”,判处“剥夺政权利的,不能简写为“剥权”但也不能画蛇添足,如判处死缓案件,加上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后生效等。
2、有期限的刑罚应当写明刑种,刑期和主刑对羁押时间的折抵办法及起止日期。可表述为“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此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日XXX年X月X日起至XXX年X月X日止”。
3、对被告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和被告是精神病人在不能并认或不能控制自己时造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在判决结果中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4、对因证据上不足的,判决主文上仍只写“被告人XXX无罪”指控犯罪不能成立可作为判决理由,但不能写进主文。
5、追缴、退赔和发还被害人合法财物,一般应在判决结果中写明名称数额。财物多、种类杂的可只在判决结果上概括表述种害和总额。
6、数罪并罚的应分别定罪量刑,不论是判死缓、无期或死刑的,也应分别定罪科刑,切忌“估计”量刑。
7、同案被告人为二人以上的,应按罪责大小和判处刑罪的重轻为序,逐人分项定罪判处,并与首部被告人排列顺序相对应。为什么增加了对刑期起止时间的表述,为“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 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X年X月X日起至XX年X月X日止”。在裁判文书中是否写明刑期起止时间的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做法不尽一致,诉讼法学界观点多异。不写起止日期的主要理由主要是认为在一审判决书中括注刑期折抵原则和刑期起止日期作法弊端较多,如制作判决书时,判决尚未确定,宣判后如有上、抗诉、括注就失去意义等等。修订后听样式明确规定罪判刑的刑事判决书中应当写明刑期折抵原则和刑期起止时间,其主要理由有5条:一是刑期起止时间是裁判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份完整的裁判文书中,是不可缺少的;二是在裁判文书上写明刑期起止时间应当时审判员职责而非书记员的工作,要求审判员写明起止时间有利于增强工作其责任心。(迟志强: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自由);三是有利于被告人及其新属对他们的十分关注的羁押日期能否折折抵刑期特别是何时刑满释放一目了然,避免申诉、影响判决执行效果;四是,有利于二审、再审和执行程序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在二审程序中及时纠正一审判决可有出现的有关刑期计算方面的错误;五是有利于避免书记员在填发执行通知书时因缺乏判决根据或者不熟悉案情而要能出现差错。
主刑刑期的起止日期出现错误。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计算错误,如“判决被告人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06年1月13日起至2013年6月12日止。”由于被告人羁押的终止日期计算错误,导致被告人实际关押七年五个月,少羁押一个月。刑事案件羁押时间计算错误的情况相对比较少,因为绝大多数法官明白这一问题涉及被告人失去自由的期限。是很认真和慎重的对待。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被告人初始被羁押的时间错了,导致主刑刑期的起止日期出现错误。法官在判决书中叙述 被告人的基本情况时多是按照公诉机关起诉书的内容写,而起诉书中一般只写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即拘留、逮捕的日期,但被告人被羁押的初始日期应该以其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日期计算,该日期与拘留、逮捕的日期可能并非同一天而且在先,即侦查机关先行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后一段时间才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法官照搬起诉书内容的结果就是忽略被告人被羁押的真正时间。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往往更加注重对犯罪事实的认定、罪名的确定以及量刑的考虑,容易忽视案件的其他细节。虽然是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一旦搞错了,后果却是很严重的。刑期起止日期的错误将引起被告人提前释放或者超期羁押的后果,无论出现那种后果,都违反了审理刑事案件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罪刑法定原则”。提前释放是被告人应该接受的自由刑处罚尚未执行完就获得了自由,是对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放纵;而超期羁押是被告人已经执行完毕了应该接受的自由刑处罚但没有获得自由,延长了被羁押的时间,明显加重了对被告人的处罚,我认为,超期羁押的后果甚至比提前释放更加严重,提前释放可以通过再次羁押的措施重新限制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直至刑罚执行完毕,而超期羁押意味着被告人实际失去自由的时间要长于判决的刑期,虽然通过国家赔偿制度被告人可以得到一定的金钱补偿,相对于人身自由是不能等同的,此时被告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成为了被害人。总体上说,裁判文书上刑期起止日期出现错误对被告人非常不公,而且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也极其不好,百姓对法院 的判决产生不信任感,法律的权威性也讲受到严重质疑。实际上法官通过查阅案卷中的相关资料,如抓获经过、被告人供述等可以查明到被告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与被强制措施的时间是否一致的,若两者不同,应该在裁判文书的被告人基本情况中写明限制人身自由的第一时间,这样在判决结果表述刑期起止日期时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五)尾部
1、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应交代上诉权后另起一行写明:“本判决依法报法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生效”。
2、判决书尾部的年月日为当庭判的日期或签发判决书的日期。(院、庭签为准)。
其他为署名,不再赘述。写年月日一律用汉字一九九九年XX月X日。对尾部制作内容的修改主要是判决书的日期。据了解,我们司法实践中对判决尾部日期的写法真时五花八门,有决定日期、签发日期、打印日期、宣判日期、送达日期等,甚至有的写上两个日期(决定日和送达日期)显然很不严肃,也不规范。因此,修订的样式要求判决书中的日期为作出判决的日期。分两种情况表述:一是当庭宣判的,写当庭宣判的日期;二是定期,委托宣判的,写签发判决书的日期,(注)当庭宣告判决的,其不服判决的上,抗诉期限仍从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算。
制作一审公诉案件刑事判决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对控辩主张内容不能仅仅限于起诉书和辩护意见,许 多刑事判决书对控辩主张的概括词不达意。
(二)如何避免和减少控辩主张与审理查明事实检重复的问题。需要明确这样几点:
一是既要写控辩主张,又要写经法院查明的事实,重复是否可避免的。二是尽量减少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可采取此案彼简,此简彼繁,该概述的概述,该详写必须详。三是根据不同案件和审判程序需要,一份判决书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不能强求越长越好或越短越好,搞一刀切。
(三)关于刑期上及拆抵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我们学习时提出问题最多的,在这里我专门就这个讲一下。
1、有期徒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一审判决书这个问题较为明确,判决的执行当然是指不上诉或不抗诉或终审生效判决。判决生效日期指当庭宣判和院庭长签发的。拘役的刑期拆抵同有期徒刑。
2、管制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管制的期限是3个月至二年,要注意日期计算,羁押一日折抵期二日,判决书结果中,也要写清折抵办法,并把刑期写准确。
3、无期徒刑和死缓执行的期间,日期计算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即宣判日或核标签发的)。死缓减为有期徒刑的,从死缓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4、对于被判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宣告缓刑。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缓刑不存在刑期折抵问题。
另外,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目前,刑事诉讼文书制作存在以下主要几个问题
一是,不严格按诉讼文书样式要求去制作,如:不按罪行重轻排列。有的随意去舍,改头换面,有的仍按老格式,老一套的不愿用新格式,主要理由是嫌麻烦,罗嗦,重复等。
二是,格式对了但事实部分公式化现象十分严重,只是简单的罗列证据,不对罗列的证据进行分析。特别是一些案件,简单证据形成链条,证明被告人有罪,而我们在制作文书中不加以论证分析,使证据得无力。因此,改罗列式为论证式是我们写好判决书的努力方向。
三是,论理部分不论理或去论理过于简单,不能让人口服心服,所以,在制作判决书时,一定要注意这样的问脱离本案实际,讲空洞的道理,“千人一面,千篇一理;”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尽写一些事实清楚,是以认定,或不要不足的平民愤等一套话,空话。另外。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另写被告人XX结成贪污罪,为什么构成,怎么构成不得而知。论理还要注意实事求是,注意使理由和结论相一致。有的判决论理中论述被告人罪行特别严重,而判决结果却是拘役者缓刑,容易让人感到罪行重、处罚轻。
四是,对被告人的辩解和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不能全面表述,取其其中一、二驳点,有的认为,纯属无理狡辩而不予理采,这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剥夺当事人的诉讼权力。应把辩解和辩护理由全面反映,且逐条予以分析,论证,对的采纳,不正确的驳回。
五是,不按法律规定,罪名重轻顺序排列。另外,判决死刑包括死缓的不处没收个人财产,这不严肃,最高法院已发电传,省院也转发了,并明确了会后必须遵照执行,若再发生这种情形,一律发回重审。
关于标点符号的运用、顿号、逗号等系规范,另外,判决引用法条写成阿拉伯字母,必须按《刑法》规定用汉字书写。落款也不能写成阿拉伯字母,要写成汉字。
对刑事裁判文书的通病进行分析:
1、错字、多字、漏字现象。近日,北京一法院对以某著名相声演员为被告人的一起自诉案件作出了判决,自诉人不服提出上诉。自诉人除了对判决的实体部分提出异议外,还向众多媒体展示了判决书多达十余处的错字、多字、漏字问题,“散布谣言”写成“散步谣言”,将自诉人的诉讼代理人的姓名写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写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刑法》,自诉人在接受采访时就说,“我虽然太懂法律,但也知道我国没有这样一部法律”。尽管从业内角度分析,裁判文书中文字上的错漏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法院刑事裁判文书样式中有一种刑事裁定书,专供法院针对本院发出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里发现个别文字上的错误或者遗漏,予以改正或者补充时使用。但法官不能据此就不考虑 文字质量了,一份判决书里出现那么多的文字错误,群众会怎么看待法官的工作,裁判文书是法院的形象窗口,审判人员的一切工作都体现在文书中,群众也许不明白一个刑事案件事实、证据、定罪、刑期等问题,可文字上的错误不属于法律专业范畴,很容易被发现,由此被社会公众否定我们法官的工作,岂不是法律工作者的悲哀。更何况有些文字错误可能不仅仅是表面上错字、漏字这么简单,也非一个补正裁定能解决问题的,可能会引申为深层次的错误的。就如前面提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刑法》,显然这既不是一部实体法,也不是一部程序法,在我国的确没有这样一部法律,一审法院可以将其解释为笔误并通过裁定更正,但如果自诉人以适用法律有错误为由提出上诉,恐怕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二审法院处理起来肯定会有难度,真的因为这种错误被改判,增加了错案的数量,对一审法院实在是很“冤枉”的。
2、刑事裁判文书的语言使用不规范、不严谨。中国人对书面语的不规范历来都是不可容忍的。而我们的刑事裁判文书中就出现了多种不规范的情况。有的语言具有主观臆断性且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窜至”、“昼伏夜出,行动奇怪”、“一时糊涂”;有的是运用了推测性、模棱两可的语言,如“可能”、“也许”“如果”等;还有的是使用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或者文白掺杂,不伦不类。我认为裁判文书作为一种应用文书,其语言的运用既有一般应用文语言的要求,如语言要庄重、简明、通顺等。又因其专用文书的法律特性,使它对语言运用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在 制作过程中应该使用法言法语,为了保持法官的公正中立,不宜使用具有感情色彩或者推论性的语言,而裁判文书将面向社会,要达到使广大社会群众读懂并理解裁判文书,从中受到教育,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目的,也决定了文书语言应该朴素直白,避免使用文言文。
三、制作刑事裁判文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对制作刑事裁判文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清。很多刑事法官都有“只要把案子办好了就成了,裁判文书写得好不好没关系的思想”,他们更加看重法庭审理、庭下合议的过程,他们认为这才是采信证据、认定犯罪事实,对被告人处以刑罚的关键,而刑事裁判文书是前面一系列工作的附属品,更像是一种形式,只要把握好了庭审、合议的工作,裁判文书的制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些同志对制作刑事裁判文书的意义缺乏认识,忽视了它的重要价值。
2、工作责任心的缺失。前面提到的有些问题其实属于低级错误,并不是审判人员的写作能力和法律知识不行,主要由于工作责任心的问题造成的。制作时漫不经心,校对时粗枝大叶。像刑期计算说白了是小学数学中的加减法,哪有说能力不到算不出来的,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解决的。现在很多法院的办公条件均有所改善,裁判文书都是用电脑打出来的,一些法官制作裁判文书时喜欢利用电脑采取复制粘贴的模式,总是用以前写过的裁判文书为固定模版,填充个案的具体案情,一旦原始文书的固定部分 出现错误没有改正,那么后来的文书就会反复出现同一错误,另外大家都会有这种经验,电脑打字比手写出错的概率大得多,而且经常错得很离谱,法官在制作文书时就不上心,文书完成后又不再检查,习惯于直接交给书记员校对,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3、疏于更新知识,法学理论知识不强。刑事裁判文书制作中出现的另一些问题,并不是法官粗心大意导致的,而是法官的业务素质较差的表现。比如漏引了罪名的修正案,也许在修正案出台后,该法官就没有关注过,自然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考虑不到。还有说理不充分的情况,有些法官分析控辩双方的意见比较简单,并非都是贪图省事,他们也确实想做到说理透彻,逻辑严密,但“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由于自身的法学理论功底不强,详加分析反而会被当事人抓住判决书的漏洞,倒不如用空话、套话驳斥来的干脆又无破绽。笔者感觉,许多法官进入法院以后,只顾低头办案,对不断出台的新的法律法规怠于学习,而对新的法学理论更是不敏感,他们的法学知识可能还停留于若干年前,因此在制作裁判文书时运用的是陈旧的法律知识,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
4、一些法官的写作能力不强。尽管刑事裁判文书是一种公务文书,有高度的程式化和相对固定的模式,文书制作的水平仍然要依靠法官的写作能力。为数不少的法官专业知识过硬,但语言文字功底差,词义辨析、遣词造句,准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些文字 基本功或多或少有所欠缺。经常词不达意,使被告人不能理解刑事裁判文书上的内容或者产生歧义,无法正确表达法官评断是非的立场和意见,语言表达不清、不当、不准的法律文书,会让整个审判工作大打折扣。
5、工作压力很大。必须要承认,近些年刑事案件数量逐年增加,而刑事法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的增加,这就导致了每位法官承办的案件数量越来越多,在审限的重压之下,加班加点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面对越来越多的案件,为了保证案件质量,法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保证定罪准确、量刑适当等实体方面,以避免被发回重审或者改判,而对于很多细节问题则有意无意的放弃或者忽视了。
四、建议提高刑事裁判文书质量的措施
为了真正实现公正、效率,有针对地改变现有刑事裁判文书上存在的问题,使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到实处。要采取如下几项工作措施:
1、深化对刑事裁判文书重要价值的认识。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其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各种社会矛盾作出最终裁判。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对于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结果是以裁判文书作为最终载体的,它关系到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关系到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法院的公正形象。每一位刑事法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刑事裁判文书轻则关乎人身自由的限制,重则对人生命的剥夺,一经生效 , 就要依法执行,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刑事裁判文书的法律执行性体现在刑事裁判文书在执行时具有强制性,它所决定的事项,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执行,体现了刑事裁判文书的法律权威。因此要破除“只要把案子办好就成了,裁判文书写得好不好没关系”的思想,树立裁判文书是司法公正最终载体的观念。
2、提高工作责任心。(细节决定成败)提高工作责任心是消除错字、漏字、多字和符号错误等文书低级差错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当提高工作责任心,防止疏忽。低级错误最容易让当事人抓住“把柄”,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好的社会影响。对此,我们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再在文书的制作、校对时都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那么避免文书中的细微差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刑事审判庭最好定期培训,就近期新提出的刑事政策、新出台的刑事法律法规集中学习,对不明白的理论问题共同探讨,达到集体提高法学理论的目的。二是法官的业务非常繁忙,因此业务庭室整体培训的机会并不多,故重点在于增加个人自修时间,现在法院系统创制了刑事审判参考、审判前沿、办案手册等一系列刑事审判指导丛书,这些书籍涵盖了方方面面的法学知识,有案例、裁判文书、调研文章等,只要我们能够挤出时间学习新知识,就能够不断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继而减少问题的发生。三是 进行定期的刑事裁判文书展出评比活动。一来通过观摩,每位法官可以从中收受益,学习其他法官制作刑事裁判文书的优点、长处,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予以改正;二来通过评比活动激励各位法官力争向上,因为大家都不会在评比中甘于落后,所以更加重视文书的制作。还可以请评比出的优秀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者为大家讲一讲其制作刑事裁判文书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全院刑事裁判文书质量。
4、多写多练,不断总结经验。要熟练掌握刑事裁判文书语言的运用,就要重视刑事裁判文书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熟悉和掌握刑事裁判文书语言运用的原则和要求,加强刑事裁判文书的写作训练,多办案,多写作,不断摸索语言运用规律,提高观察思维和分析问题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刑事裁判文书必须仔细修改,反复推敲,字斟句酌,这样才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5、建立长效的刑事裁判文书的审核机制。首先要强调审书配合,一方面承办法官应该用心制作刑事裁判文书,对文书的内容、文字、语法、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写完后,需自己先进行检查,力求把错误堵在自查阶段;另一方面书记员必需对裁判文书原本仔细校对,将其中错字、漏字、标点符号以及语句的毛病一一查清并改正过来。各自校对之后,承办法官和书记员在一起用通读裁判文书的方法来把关。其次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要发挥合议庭其他成员的能动性,合议庭全体成员都在裁判文书 的尾部署名,因此每一位成员都要对裁判文书负责,不能将文书的制作责任完全推给承办人,合议庭其他成员一般也都有主审案件的经验(陪审员除外),他们会发现诸如事实认定、证据分析、理由论述、法条引用、定罪量刑等刑事裁判文书中可能出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往往书记员发现不了这些问题。最后是领导严把刑事裁判文书的质量关。庭长对每个案件的裁判文书都要审核,主管院长不能做到每案必看的,至少对听取过汇报案件的裁判文书进行审阅,鉴于领导不像合议庭成员一样熟悉案情,承办法官应将包括侦查卷在内的一切卷宗材料与刑事裁判文书一并交给庭、院长,以便于他们在审核文书的过程中全面、及时发现问题。由合议庭成员、书记员、庭、院长组成建立起来的刑事裁判文书审核制度如果可以长期坚持下来,会见成效的,是提高裁判文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6、适当法官增加编制。正如上面提到的,刑事法官数量的是固定的,而案件的总数一直在高位运行,为了保证刑事案件质量,应该增加法官的数量,可以使办案人员的数量增多,工作压力大为减轻,法官有更多的时间踏踏实实制作裁判文书,还可以多学习充实自己,肯定对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是有帮助的。有人怀疑增加新任法官的数量会导致审理案件质量的下降,裁判文书的问题会越发突出。我认为,对这种担忧大可不必。现行的法官准入制度非常严格,通过“两考一培训”即国家司法统一考试、预备法官资格统一考试和为期一年的预备法官培训的人员,才有可能
被任命为法官,增加法院的编制只是产生更多了进入法院的机会,而并没有降低准入质量,在保证法官素质的前提下,增加办案人员的数量,有助于缓解法官的工作量,提高刑事裁判文书的质量。
应当说,全省法院系统十分重视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质量,各地法院长期探索和致力于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质量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提高刑事裁判文书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前面讲的保障刑事裁判文书质量的措施,可以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公正的司法形象。
第三篇:文书培训110
五、工作计划(XX部门XX月份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一个单位或团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打算。写工作计划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一)工作计划的格式
1、计划名称。包括订立计划单位或团体的名称和计划期限两个要素,如“XX学校团委2001年工作计划。”
2、计划的具体要求。一般包括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工作的项目和指标,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也就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3、最后写订计划的日期。
(二)工作计划的内容。一般来讲,包括:
1、情况分析(制定计划的根据)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什么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
2、工作任务和要求(做什么)。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出一定时期内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工作指标。
3、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措施(怎样做)。在明确了工作任务以后还需要根据主客观条件,规定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制定好工作计划须经过的步骤:
1、认真学习研究上级的有关指示办法。领会精神,武装思想。
2、认真分析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这是制定计划的根据和基础。
3、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单位(本部门)的现实情况,确定工作方针、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再据此确定工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确定工作的具体步骤。
4、根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缺点、障碍、困难,想出克服的办法和措施,以免发生问题时,工作陷于被动。
5、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并分配力量,明确分工。
6、计划草案制定后,应交给全体人员讨论。计划是要靠群众来完成的,只有正确反映群众的要求,才能成为大家自觉奋斗的目标。
7、在实践中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计划。计划一经制定出来,并经正式通过或批准后,就要坚决贯彻执行。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需要继续加以补充、修订,使其更加完善,更切合实际。
六、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和提高。
工作总结的结构一般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署名和日期四部分。
(一)标题。一般式根据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揭示主题——即所需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
(二)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练的文字概括交代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概经过;或者将总结的中心内容,即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做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做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三)正文。一篇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服,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是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一般写法有两种:一是写出成绩、做法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成绩、做法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成绩、做法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总结中都写,但在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继续前进。
3、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要求精炼、简洁。
(四)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
*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看不出个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细的要详细,该省略的要省略。
例文
××部门××月份工作总结(标题:宋体3号加粗)
××部门 字【2011】×号(3号仿宋)
正文:×××(四号 宋体)
×××
二〇一一年×月×日(落款:小四 宋体)注:正文工作的主题,首先写做法,做了这么多得到的经验,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可以写出部门全员的心得体会,写清楚成绩与经验,成绩的由来;写出过程中的总结,精神成果用对比形式,突出思想觉悟的提高;存在的问题一般写于成绩与经验后,存在的问题与教训需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七、会议记录
一般会议记录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会议组织情况,要求写明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出席人数、缺席人数、列席人数、主持人、记录人等。另一部分是会议的内容,要求写明发言、决议、问题。这是会议的核心部分。
对于发言的内容,一是详细具体地记录,尽量记录原话,主要用于比较重要的会议和重要的发言。二是择要性记录,只记录会议要点和中心内容,多用于一般性会议。
会议结束,记录完毕,要另起一行写“散会”二字,如途中休会,要写明“休会”字样。
【格式】
XX会议记录
时间:XX年XX月XX日XX时 地点:XXX 出席人:XXX 缺席人:XXX 主持人:XXX 记录人:XXX 主持人发言:(略)与会者发言:(略)散会
主持人:XXX 记录人:XXX
(本会议记录共X页)
八、贺辞
祝辞、贺辞通常由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一)标题。祝辞、贺辞的标题一般由两种方式构成。一种是致辞者、致辞场合和文种共同构成。如《周恩来总理在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讲话》。另一种是由致辞对象和致辞内容共同构成。如《贺紫金山国庆集体婚礼》、《在XX先生和王XX小姐婚礼上的祝辞》。
(二)称呼。称呼写在开头顶格处,写明祝辞或贺辞对象的姓名。一般在姓名后面加上称呼甚至有关的职务头衔,以求敬重。如“尊敬的史密斯博士”
(三)正文。正文一般有三项内容构成:
1、向受辞方致意要说明自己代表何人或何种组织向受辞方及其何项事业祝福贺喜。
2、概括评价受辞方已取得的成就.3、展望未来美好前景,再次向受辞方表示衷心的祝贺。
(四)落款。落款位名称或致辞人的姓名,最后还要署上成文日期。
*辞的写作要求:
1、语言要求满热情、喜悦、鼓励、希望、褒扬之意,以便使对方感到温暖和愉快,收到激励和鼓舞。
2、祝辞不应使用辩论、谴责批评等语气和词句。
3、颂扬与祝贺要恰如其分,过分的赞美之词会使对方感到不安,自己也难免谄媚之机。
九、决心书
决心书就是当个人或集体参加上级组织的重要活动或接受某项重要任务时,为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决心和意志而写的一种专用文书,是向上级和同志写的一种表态性的书信。写决心书一般是为了鞭策自己,鼓舞他人,创造一种同心同德完成任务的气氛,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决心书一般不经过他人传送,可用信封装好直接呈送给领导,或是在动员大会上当众宣读,或是用毛笔抄在大型的纸张上粘贴出来。
决心书的正文部分主要是两大内容:一是说明理由,即该任务的目的、意义。要求简明扼要,不必分析和论证。二是参加活动或完成任务的态度、措施等。要求内容具体,思路清晰,最好一条条地摆出来。
决心书跟一般的书信一样,有称呼、正文、结束语、署名、时间等因素。如果适当众宣读张贴的决心书,不可以写“此致敬礼”之类的结束语。
十、策划书
一、策划书的名称
如“X年X月XX大学生活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也可以写出正标题后将此作为副标题写在下面。
二、活动背景
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展开的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还要说明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因素,对其做好全面的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用简洁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媒体效应等)都应该明确写出。活动目标要具体化,并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四、资源需要 列出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使用的地方,如教室或使用活动中心都详细列出。可以列为已有资源和需要资源两部分。
五、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简洁部分,表现方式要求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力求详尽,写出每一点能想到的东西,没有遗漏。内容不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如有需要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时间表有助于方案的核查。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里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方面:会场布置、接待室、嘉宾座次、赞助方式、合同协议、校园宣传、主持、领导讲话、会场服务、灯光、音响、摄像、信息联络、秩序维持、衣着、现场气氛调节、活动后清理人员、合影、餐饮招待、后续联络等。根据实情自行调节。
六、经费预算
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应急措施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八、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嘉宾、单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例文
2011年12月“形象风采大赛”策划书(宋体三号 加粗)
××部门 字【2011】×号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和目标、以及意义
三、资源需要(包括所需的人力物力等)
四、活动开展:前期的准备(例:设想一系列的需要)
中期的准备(例:安排一系列的工作)
后期收尾工作(例:会场收拾)
五、经费预算
六、活动当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事项)例如:活动中的添加茶水或道具
七、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八、落款(例:××部门及日期)宋体小四
注意:
1、小型策划书可以按照以上说明写;大型策划书可以不拘泥于表格,自行设计,力求内容详尽、页面美观。
2、可以专门给制作封面,力求简单、凝重;策划书可以进行包装,如用设计的徽标做页眉,图文并茂等。
3、如有附件可以附于策划书后面,也可单独订。
4、策划书需从纸张的长边装订。
5、一个打策划书,可以有若干子策划书。
第四篇:执法文书培训
浅谈四种常用执法文书的规范填写
安委办:曲洁
简介
一、执法文书的基本说明
二、常用执法文书的规范填写使用
三、小结
行政执法,是指在实现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的行政行为。行政执法行为既包括抽象的行政行为,也包括具体的行政行为。
莱州市安监局行政执法程序
一、执法文书的基本说明
我们到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听取情况介绍、查阅档案资料、实施现场检查、询问了解情况、记录检查J 情况、反馈问题意见。
于局长将其总结为一听、二查、三看、四问、五评议、六反馈。
(一)定义:
执法文书,通俗讲就是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按照其法定职责,依照其法定程序,用于执法活动的书面文件。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是国家安监总局根据((安全生产法》 和((行政处罚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的。
(二)背景:
2002 年,原国家安监局制定了第一版执法文书,共22 种文书;2006 年,国家安监总局经过修改完善,重新制定了第二版执法文书,自2007 年1 月1 日起使用,使用至今。本套执法文书共有36 种。适用于除煤矿安全监察和海洋石油天然气安全监管以外的各类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活动。
(三)种类
种执法文书,贯穿监督检查、隐患和违法行为查处、事故调查处理等各类行政执法行为。按照程序,可大体分为七大类。
.第一类,立案文书立案审批表.第二类,调查取证文书1、现场检查记录2、询问通知书3、询问笔录4、勘验笔录5、抽样取证凭证6、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表7、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8、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处理审批表9、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处理决定书10、鉴定委托书
.第三类,告知及听证文书1、行政处罚告知书2、听证告知书、听证会通知书、听证笔录、听证会报告书、当事人陈述申辩笔录
.第五类,审查决定文书1、行政处罚集体讨论记录2、案件处理呈批表3、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单位4、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个人5、行政处罚决定书(单位)6、行政处罚决定书(个人)7、案件移送审批表8、案件移送书
.第六类,送达执行文书1、文书送达回执2、强制执行申请书3、罚款催缴通知书4、延期(分期)缴纳罚款审批表5、延期(分期)缴纳罚款批准书 .第四类,整改复查及强制措施文书1、责令改正指令书、整改复查意见书、强制措施决定书
.第七类,结案归档文书1、结案审批表2、案卷首页3、卷内目录 文书模板2
二、常用执法文书的规范填写使用
(一)共性栏目的填写方法
(二)现场检查记录
(三)责令改正指令书、强制措施决定书
(四)整改复查意见书
1.被检查单位--单位(含个体工商户)全称;.法定代表人,职务--董事长或执行董事或经理,厂长或经理;.检查场所--被检查的具体场所、查看地点的具体方位和具体地点; 4 .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签名)--现场检查人员亲笔签名:.文书文号:
(地区简称)+安监管+文书类别+[ 年份](中队编号--文书序号)号,例:莱安监管责改字[2009 ]第[01 一001 ]号莱安监管强措字[2009 ]第[01 一001 ]号莱安监管复查字[2009 ]第[01 一001 ]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章一要盖行政机关公章,不得使用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印章;.被检查单位现场负责人签字
(二)现场检查记录、定义及适用
是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现场进行检查时所做的书面记录。通俗讲,就是检查过程的记实。它是我们日常执法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文书之一,能够体现执法人员的工作量。一是日常检查时要填写,二是调查事故时要填写。可以这样理解,只要到生产经营单位去检查(日常检查、举报查处、事故调查),均要填写检查记录。、注意事项
(1)因书写错误需要对文字进行修改的,应用横杠线划去修改处,在其上方或者接下处写上正确内容。对外使用的文书做出修改的,应在改动处由对方当事人签名或按手印。(2)文书栏目,应逐项填写,不得有空项。填写内容,应简明、准确、完整。
(3)客观真实性原则。① 没有亲眼看到的不能记;② 分析判断的不能记;③ 群众举报的不能记;④ 管理相对人所讲的内容不能记。
(4)检查必须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共同进行,并在笔录上签字。笔录应交当事人阅读或向其宣读。、现场检查记录图片1 图片2
上面两个现场检查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地址记录不完整;、检查场所记录不详细;、记录完毕后没有封底;、涂改处未按手印;、记录出现空项,必要栏目未填写。
(三)责令改正指令书、强制措施决定书1、定义及适用
责令改正指令书,是对生产经营单位(个人)违法行为、事故隐患提出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的指令性文书。
强制措施决定书,是对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其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或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以查封或者扣押的文书。
以上责令整改指令书、强制措施决定书存在的问题:、文书编号错误;、没有封底或封底方式错误;、单位名称未填写全称;、所用法律依据不足。
(四)整改复查意见书、定义及适用
整改复查意见书,是对责令改正指令书或强制措施决定书所指出的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并提出意见的文书。
三、小结、责令改正指令书注意事项
(1)必须明确复查意见与责令改正指令书、责令停产停业时所涉及的问题相对应。
(2)必须明确复查意见仅限于复查当日现场状况。(3)复查意见表述忌绝对,不宜直接表述为“整改完毕”,除强制措施的复查意见外,忌出现“同意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字样。
行政执法文书具有以下特点:
(1)程式性——经常性的行政执法使行政执法文书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式,主要体现在结构固定和用语固定两个方面。
(2)规范性——执法文书的写作内容都有相应的规范性要求。不仅各个部分总体上有规范性要求,而且,其中每一部分的内容,也有相应的规范性要求。
(3)约束性——行政执法文书是为具体实施法律而制作的,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法律约束性。
(4)连环性 ——各个系统或系列的执法文书自成体系,按一定的程序形成的执法文书之间具有一种承接关系,前一文书往往司以引出后一文书,而后一文书则是以前一文书作为基础的。
谢谢大家!
祝同志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五篇:培训讲稿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扎实推进河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邓建钦
(2011年1月14日)
30多年前,一场由农民发起的耕地包产到户,一举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30多年后,一场仍然起源于基层探索、来源于农民创造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大调整,是我国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被誉为继解放之初的土地改革、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土地革命”。为使大家对这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复杂工程有一个全面了解,进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我省今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我讲三点。
一、林改是创新集体林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动力 1.林地的潜力巨大。在我国,林地的产权属性和耕地一样,都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在农民的生计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有关部门的权威测算,我国农村集体林业资源总经济价值至少高达2万亿元以上。在中国现有的土地面积中,耕地约有18亿亩,而林地却有43亿亩,相当于耕地面积的2.4倍,其中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约有25亿亩。而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有1500多个是山区县(市),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而山区又是贫困人口聚集的林区,拥有90%以上的森林资源,有49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在山区。要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必须同时解决好“三林”问题。据国家林业局研究,目前我国的林地亩均产出只有22元,仅为耕地的3%,其中自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要解放林业生产力,其根本途径是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亿万农民精心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这是2003年国家决定实施农村林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林改探索从未停止。其实,建国至今,中国对林地经营制度改革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改革总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次,1950—1953年,伴随着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分山分地;第二次,1953—1958年,互助合作,山林、土地入社,人民公社化;第三次,1960—1966年,落实“四固定(劳力、土地、耕畜、农具)”政策,山林初步确权,提出“谁种谁有”;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当中国开始实施举世闻名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时,原本一直被重视的林地却仍然基本维持原有的制度,并没有随之进行彻底变革。虽然1984年国家在局部地区推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但是这次改革涉及的面非常小,改革的深度也远谈不上彻底,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划定的自留山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其产权主体也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和改革前的耕地制度一
样,在此次林改之前,林业土地制度实施中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等体制性障碍,制约了林业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促使国家进一步推进林改的最直接的动因之一。
3.第五次林改意义深远。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林改正式启动实施。按照国家林业局的改革进度安排,此次林改涉及全国57%的森林面积。林改的目标是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一般的制度变革不同,在试点阶段,林权改革基本延用《森林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条文规定,国家相关部门并没有再专门出台针对林改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因此福建等试点省所推行的林改基本上是属于一种探索性质的改革。此次林改的目的是本着“让经营者有其山,植树者受其益,务林者得其利”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以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内部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业经营体制,提高林业的集约经营水平。主要内容包括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开展林权登记、发换林权证;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深化林业配套改革、落实林木经营者对林木的处臵权和收益
权等四个方面。
由于新一轮的林改涉及面广,改革力度大,触及到林地制度的深层体制问题,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创新探索,因此被认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项重大突破”。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南方少数省份5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08年6月正式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中国第五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第三次土地改革的正式开始。这次林改将带来林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大变革,变革的突出标志是将原来的森林资源管理转变为森林资源和资产双重管理,将以往森林资源的管理对象从小班转变为家庭。因此林业内部管理机构、林业的法律法规都要发生相应变化。
二、林改工作成效突出
1.决策层面高度重视。从中央层面看,远的不说,近几年对林改工作可谓力度大、层次高,三年有三个大举措,2008年出台十号文件,2009年召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2010年又召开了全国林改百县经验交流会。中央领导胡锦涛、温家宝、回良玉等多次调研林改、并对林改工作作出批示。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林改,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增加林改工作经费,提高公益林补助标准,启动造林、种苗、抚育等补贴试点,人民银行等5部门出台了支持林改的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指导意见。统计、档案部门也采取措
施支持林改。
2.全国林改工作进展顺利。经过几年的努力,福建、江西、辽宁、浙江、河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22个省(区、市)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其他省(区、市)正在全面推进改革。截止2010年底,全国已完成林改确权面积22.36亿亩,占总面积的81.69%;重新核发全国统一林权证的集体林地18.02亿亩,占总面积的65.84%;共发放林权证6419万本。林业支持保护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权保护和流转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实践证明,林改充分激发了农民兴林致富积极性,有效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潜能,呈现出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可喜局面。
3.我省林改工作总体良好。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调查摸底阶段。2006年底,省林业厅组织调研组对全省56个县115个乡(镇)170个行政村的集体林经营状况进行重点调研,基本摸清了全省集体林地的基本情况。当时上报的的集体林地面积是6788万亩,其中山区5555万亩,平原区1233万亩。二是林改试点阶段。从2007年起,省林业厅分区域、有重点地开展林改试点,每个省辖市选择一个乡(镇),每个县(市、区)选择1个村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为林改的全面铺开积累了经验。三是
林改全面启动阶段。2007年1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豫政[2007]82号),全面启动我省林改工作。三年来,我们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把林改与林业生态省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林权管理常设机构取得突破。2007年1月,省林业厅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组成了林改办公室,专门负责全省的林改工作;2008年6月,省政府成立了以刘满仓副省长为组长的省林改领导小组,19个省直单位为成员,2010年又调整为22各成员单位;2010年7月,在省林业厅的内部机构改革时,正式组建了“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处”,编制8人,负责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工作。随后,信阳市、漯河市林业局成立了负责林业改革发展的常设科室,陕县、内乡、汝阳、修武、灵宝、卢氏、博爱、嵩县八县市成立了常设的林权管理中心。最近,信阳市浉河区根据林改工作的需要,由编委下文,在12个乡镇组建由林业局直管的乡镇“森林资源管理站”。
第二,林改力度进一步加大。2010年是我省林改力度最大的一年。7月9日,省政府在信阳市召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会议参观了浉河区的林改成果,刘满仓副省长对全省林改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对下一阶段林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国家林业局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建兴、国家
林业局林改司司长张蕾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以分为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12月9日,省政府在郑州召开了全省林改工作经验交流会,王照平厅长汇报了全国林改百县经验交流会精神、通报了我省林改工作进度、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5个先进县市区介绍了经验,两个进度慢的县市领导作了表态发言,刘满仓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
第三,主体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截至目前,全省通过家庭承包和其他经营形式明晰集体林地产权6450万亩,为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5%,办证面积4815万亩为林改面积的71%,发证231万本,调处纠纷面积66.6万亩,占纠纷的68%。
第四,深化改革有了一定突破。省政府发布了《河南省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和造林补助标准提高,降低了育林基金征收比例。
第五,林改档案建设工作起步良好。林改档案是集体林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保证,是维护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有效证据,是建立健全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重要基础。省林业厅和省档案局通力合作,联合制定了《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联合在栾川县召开了全省林改档案建设现场会;洛阳市的所
有市县都建成了高标准的林改档案室,整理档案12余万卷。
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统一。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对林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高位推动力不强,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少数地方片面强调“均股、均利”的林改形式,普遍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方法,但没有理事会和理事会章程,一切还是村干部说了算,一个村民小组一本林权证;还有的认为林改会诱发各种矛盾,不愿搞,等待观望;还有些地方认为林改是临时性工作,把林地分给农民就行了,没有看到林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造成林改工作无机构、无专人、无经费;有些地方村组干部怕林改后失去权力,强迫实行“以包代改”、“以卖代改”的有偿林改,将林地承包给一些大户,承包费由村委使用,个别县大户承包面积占集体林地的60%以上;还有的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误认为是造林机制的改革,认为当地没有林改任务。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对中央10号文件精神学习不够,林业主管部门宣传政策不到位,“以分为主”的关键没有抓住,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目的不明确。
二是林改质量待提高。有些地方摸底调查不认真,家底不清,林地面积几套数据;有的林改方案简单,不结合当地实际,不具操作性;有的工作程序不规范:表决投票时当事人不到场,到场没签字,委托人行使权力而没有委托书,该
公示的没公示,没有完整保存公示的图片资料;还有的林权登记原始表上的面积、户主有涂改现象;还有的林地承包经营合同套用一个模式,内容简单,造林、管护、防火、治虫等森林培育、保护责任不明确;还有的外业勘界不准确,勘测精度不达标,宗地四至界线填写不清楚,四邻未到场、未签字,有的宗地面积误差大,勾图移位,图、表、地不符,内业号重叠;少数地方为了尽快完成发证任务,采取发大证的做法,留下不彻底的尾巴;还有的地方因基础工作不扎实,登记输机后不敢办证、发证;更有的缺乏责任心,盲目加快进度,不审核就办证。
三是林改档案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对林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与当地档案部门缺乏沟通,不知道永久性档案的归档整理要求;一些地方无档案室、无管理制度、无专人、无防火防虫防潮等设备,资料乱堆放,装订不规范。
四是林权纠纷调处不积极。以往的林地承包经营过程中,由于程序简单、操作随意、合同不完善,造成的林地、林木流转时间过长、面积过大、价格过低的“三过”问题;不少国有林场与毗邻村组边界不明确问题;省与省、县与县、集体林场与周边村组之间、村组与村组之间的边界争议问题在不少地方存在。但是这些地方的政府不主动想办法解决,采取不触及、不过问的态度。
五是机构人员资金不到位。多数县、乡没有常设的林权
管理机构,乡镇农办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经费更少。不适应林改工作要求。
以上问题各地要对号入座,采取措施认真纠正。
三、林改工作前景广阔
(一)“十二五”国家林改规划内容
近期国家林业局下发了林改工作的十二五规划(草案),虽然不是正式的,但可以参考。总目标:到2013年,全国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健全服务,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具体目标:如期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使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经营率山区70%以上、丘陵区60%以上、平原区50%以上;基本建立保障林权长期稳定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林权保护管理体系。建立2000个林权管理服务中心,2000个县级标准化林改档案室,1000个山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基本建立符合集体林业特点的林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指导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8万个,扶持建立5000个农民林业专业示范社。
投资方向:安排林权管理中心专项建设投资;安排林权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投资;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财政补助制度;安排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投资。
(二)我省2011年工作计划
1、主要目标
【1】主体改革:2011年继续推进林改确权到户工作,全面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林改面积十万亩以上的112个县级单位达到以下指标:
(1)确权到户率:山区达到80%以上,丘陵区达到70%以上,平原区达到60%以上。(该指标指按人均分的集体林地、林木面积与集体林地、林木面积之比。该指标体现分的程度,是林改工作的重要指标。按人均分包括自留山、责任山、本次林改按人均分、大户承包收益70%以上均股均利。和他对应的是集体统一经营和其他经营形式)。
(2)发(换)证率:全部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办证,全部发放全国统一印制的新版林权证,使发(换)证率达到90%以上。
(3)确权准确率:达到95%以上。(该指标体现确权勘界、登记办证等林改工作质量)。
(4)档案管理:县级林改档案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在即将出台的《档案管理办法》中有明确规定。
(5)纠纷调处率:达到95%以上。该指标体现地方政府对林权纠纷的重视程度,调处力度,调处效果,也是主体改革的重要指标。
(6)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该指标不要小视,体
现整个林改工作的质量,哪个地方如果达不到,说明那个林改有夹生饭,不成功。
【深化改革】在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同时,继续扩大深化改革试点,年底前在全省启动深化改革工作。具体指标是:
(1)扩大深化改革试点范围,争取每个省辖市至少有一个深化改革试点,全省深化改革试点达到20个以上。
(2)扶持建设县级林权管理中心10个。(要求经过县级编制委员会下文、财政全供单位、行使管理职能)。
(3)指导建设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10个。
(4)扶持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仲裁委员会10个。(5)指导建设县级林权流转机构30个。
(6)继续指导完善4个林改示范区建设。(林业集约经营示范区、林业金融服务改革示范区、林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平原林改示范区)。
2.主要工作内容
(1)确权到户。对主体改革工作进度缓慢的的地方,要加强政策宣传、培训和指导,使其加快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改革任务。对主体改革大头落地的地方,指导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主要看群众是否了解国家林改政策,均分到户率是否达到要求;林改方案是否反映群众的真实愿望,林改程序是否规范,三分之二村民或村民代表是否真正同意;林改程序是否规范,有关资料是否保存;宗地划分是
否科学,勘界确权是否准确;承包经营合同中是否有造林更新、培育管护、防火治虫、采伐林木、征占林地、流转抵押等内容且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林改回头看活动,查漏补缺,完善程序,把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工作搞得清楚明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2)主体改革验收。为了确保我省林改工作质量,对林改面积十万亩以上的112个县级单位主体改革情况实行全部检查的验收办法。即县级单位在自查的基础上以省辖市为单位向省厅提出书面申请,省厅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具体验收办法另行制定)验收时间定于2011年的下半年,要求各省辖市应于2011年11月底前上报申请。
(3)制度建设。出台《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河南省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意见》、《河南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验收办法》等。
(4)业务培训。为提高我省林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林改工作质量,省厅计划年初和下半年对林改面积十万亩以上的县级林业部门和省辖市的主管局长和林改办主任进行两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技术标准、深化改革工作内容及要求等。也希望各省辖市和县市区对基层业务人员和乡村干部进行培训。
(5)林改宣传。积极配合厅宣传办,制定宣传计划,推荐宣传素材,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开展林改宣传工作。同时
加强林改信息工作,及时反映林改工作中有价值的信息,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6)档案建设管理。指导建立县、乡、村三级林改档案室。县级要做到有档案室、有档案柜、有四防(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设备、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规范整理,一村一档,安全保存。县级林改档案室要达到省级标准。
(7)深化改革试点。对以前安排的林改工作试点逐个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经验教训,形成阶段性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并增加试点内容,扩大试点规模。
(8)林下经济发展和专业组织建设。通过鼓励和扶持,培育一批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林下经济和建设林农专业合作组织的典型,用示范带动全省的林下经济和林业专业组织建设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9)机构建设。指导各地林业部门按照林改后的新形势,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依法履行对林地承包经营、林权登记、林权流转、林权争议调处等管理和服务职能,鼓励省辖市成立林业改革发展常设机构,扶持县级设立林权管理中心、林权纠纷调处等常设机构,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
3、保障措施
(1)实行目标责任制。省与省辖市、省辖市与县市区、县市区与乡镇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主体改革完成的任务量和时限,落实责任。
(2)实行林改进度通报制。每季度末将各省辖市到县的林改进度指标通报到省、省辖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和省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引起各级领导重视,争取各级政府支持。
(3)实行奖励制度。一是省厅计划对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二是省厅对建立县级林权管理、林权纠纷调处仲裁常设机构的进行奖励;三是省厅对深化改革试点成效明显的进行奖励;四是省厅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五是省厅对县级林改档案建设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进行奖励。
(三)其他工作:
1、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国家林业局林改司设计的、反映改革进度的一种统计形式。对报表的基本要求:规范、准确、及时。但达到基本要求,首先要重视填报工作,填报人责任心要强,要认真;其次需要懂业务,搞清指标的含义;第三所填数据要有出处,更要符合实际,逻辑关系要清楚,前后时间要对应,不能盲目。
指标说明中确权发证进展目前是关键内容,以后完善政策进展是重要内容,请大家高度关注。
2、信息上报
林发处成立以来,各地林改信息上报情况如下:南阳、信阳、安阳三市各12条;洛阳、三门峡各8条;新乡6条;
焦作、商丘各4条;郑州、平顶山、鹤壁、许昌、漯河各1条;开封、周口、驻马店、济源半年无一条。希望大家加强信息收集报送工作,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展示工作成绩,我们及时编发,推广成功的经验。今后将实行信息上报情况季度通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