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培训讲稿

时间:2019-05-14 18:4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务信息培训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务信息培训讲稿》。

第一篇:政务信息培训讲稿

政务信息与新闻信息

一、政务

(一)概念

指政府的事务性工作;泛指行政事务。

(二)引证解释

指行政事务。泛指国家的管理工作。

1、《后汉书·班固传上》:“京兆督邮郭基,孝行著於州里,经学称於师门,政务之绩,有绝异之效。”

2、《陈书·江总传》:“后主之世,总当权宰,不持政务。”

3、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二回:“为人轻佻惰慢,绝无威仪。且又耽于酒色,逐于游戏。国家政务,全然不理。”

4、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十:“凡百政务皆然,而财政亦犹是也。”。

5、《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却说周平王因郑庄公久不在位,偶因虢公忌父来朝,言语相投,遂谓虢公曰:'郑侯父子秉政有年、今久不供职,朕欲卿权理政务,卿不可辞。'”

6、明 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大抵其为政务峭刻,务以忠厚平简化流俗,而流俗亦蒸蒸化焉。”

二、政务信息

(一)概念

政务信息是信息的一个重要门类,是政务活动中反映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总称。政务信息应当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一是由政府机关掌握的信息,是指政府机关合法产生、采集和整合的;二是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三是由特定载体所反映的内容。

(二)载体

信息是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一定的载体予以承载才易为人所掌握。政务信息也不例外,过去政府机关掌握的政务信息主要以纸质载体信息为主,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机关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政府机关以胶卷、磁带、磁盘及其他电子存储材料等载体记录的政务信息日益增加,因此,政务信息包括了这些形式载体所反映的内容。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各级政府需要大量的、真实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以了解情况、制定决策、指导工作。信息工作做得好不好,提供的信息及时不及时、准确不准确、全面不全面,将直接影响上级的决策以及对全局工作的领导。

(三)主要内容

有十大类:一是中央、人大、国务院、政协领导到本地区的重要讲话;二是各地贯彻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情况以及各单位执行上级机关一个时期重要工作部署的情况;三是上级机关交办有关事项的落实情况;四是下级单位重要工作决定、举措及其自身建设方面需要上级单位领导了解并掌握的情况;五是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重大成就;六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推广的重要经验;七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灾情、事故、社情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八是一些反映倾向性、苗头性、趋势性的材料;九是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动态、群众情绪、要求、意见建议以及国外友人的意见建议,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况,重大的群访事件;十是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以及相关的举措、对策。

(四)写作要求

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新、实、准、快、精、深。新,是指在时间上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要有新鲜感。实,是指信息内容要真实;事件发生的程度,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有虚构和夸大或缩小的情况发生。准,是指准确无误地收集、整理信息,不道听途说、不捕风捉影。

快,是指生成信息快、传递信息快。紧急信息随时发生随时报送,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精,是指文字简炼、文风朴实、开门见山,用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

深,在内容上要有一定深度,力求通过一个具体的事情反映某种现象,透过这种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五)写作要领

1、准确提炼主题,做到主题鲜明、凝练。信息的主题是信息的内核和中心。主题应该正确、集中、鲜明、深刻。一条信息只体现一个主题,而主题通常在标题上体现;主题确定后,信息的内容就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2、精心制作标题,做到标题新颖、醒目。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要把握三点原则:题文一致,一语破的,准确简洁明快。一般来说信息标题的制作有四种类型:

(1)数字型。数字最具说服力,在题目制作中找出全篇信息具有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来表明信息的主题或基本含义。如:《镇原县新农村建设投资过2亿》,这类标题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不看信息内容就知道信息的中心议题。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反映工程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比较常见。

(2)词汇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充分体现简明扼要的特点,常用来说明事情的发展过程。在制作此类标题中忌凭空产生,要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析、整理,找出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结论,用有代表性的词汇来代替。如:《泉山区实施“三个引领”着力提高环境整治水平》,这些标题可以直接看出整篇信息的基本框架、结构、中心内容,通过对信息标题的阅读就可以知道所要说明的目的。此类标题一般在经验介绍、工作措施等推介性类型的信息中较为常见。

(3)杂合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是词句和数字并用,在表述上更全面准确,通过标题就能知道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如:《南京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20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上大学》,这些标题能够充分反映出信息的概况,达到不留悬念的效果。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综合性、突发性、动态性信息中比较常见。

3、巧妙设计结构,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信息结构的基本要求:一是简短、灵活。二是清晰、严谨。信息结构的设计就是政务信息素材的组合。常用的方法有:一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事件类信息。二是以逻辑为顺序,按照大与小、重与轻、主与次等原则,对内容进行布局。三是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交叉运用。

4、写好主体部分,做到文字简炼准确,有闪光点。这是最重要的,要做到条理层次清晰。

5、反复推敲字句,做到语言凝练、庄重精确。推敲的同时还要把好文稿审核关。

信息写作公式:标题+做法+数字+(例子)=信息

(六)收集方法

1.综合法。就是将肤浅、零碎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然后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综合法收集整理的信息可以达到由偏到全、由零到整、由粗到精的效果。综合法常常能反映出某一情况和问题的普遍性。采用这种方法编写的信息,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况和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

2.追踪法。即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追踪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如上级作出重大决策以后,及时收集反馈传达贯彻的作法、步骤、落实的措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连续反映。编报此类信息要注意通过客观上报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贯彻落实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如实反映基层的新要求、新建议,为基层和群众争取政策调整,帮助领导完善决策,而不是反映本级政府工作不到位、造成的一些工作失误。

3.调研法。这种收集材料的方法有较强的目的性,一是按照上级或领导要求,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经验,指导推动工作。二是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逆向思维法。就是当某项活动处在高潮时,或某个问题被大多数人肯定或否定时,如果一名信息工作人员能够冷静下来,让思维不受从众效应的影响,从问题的另一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一下有无偏差,或存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会议收集法。每次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参加各种会议及阅读会议文件材料,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三、新闻

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途径所传播的信息的一种称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1942年陆定一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一)新闻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是目前最被认可的一种新闻定义。从陆定一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新闻必须具有时间性。新闻所要报道的信息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没有时间性的信息就仿佛是昨日黄花,没有任何价值。

2、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之源,不是事实的新闻就不能被称之为新闻,也不能将事件的真相呈现给受众,毫无意义。

(二)新闻特点

从新闻学成立至今,对于新闻的定义层出不穷,新闻的分类也不胜枚举,尽管新闻类型很多,但是它们却拥有共同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广泛性、开放性、变动性。

真实性 新闻的传播必须符合客观事实,新闻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都要经得起核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果歪曲新闻,那么这样的新闻是没有价值的,不能够称之为新闻。

及时性

对于新闻的发布时争分夺秒,一条新闻如果不及时发布,就会成为明日黄花,无人问津。

重要性

随着信息的发展,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太多,而媒介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对事事都当做新闻传播,因此就要对其中重要的信息进行传播。

显著性

新闻必须是社会、大众所关心的显著事实,如果所播放的新闻不能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那么新闻就没有价值。

接近性

新闻传播如果贴近民生实事,就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开放性

新闻的传播是公开的,是面向[1]社会大众的,因此具有开放性。

广泛性 新闻的传播没有限定区域,著名新闻学者陆定一: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传播。所以新闻传播的领域是广泛的。

变动性

新闻是以生活中发生有意义的信息的报道。而生活中的事实又是不断变化的,新闻要反应的正是客观变动的事实、(三)新闻分类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社论、录音新闻等;狭义的专指信息形式。

新闻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新闻,也叫消息。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新闻也分公众新闻和小道新闻等。

人们通过有型和无形的新闻的信息来获得信息

(四)基本样式 新闻的样式很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简讯的格式:(1)标题: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

(2)导语: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紧随电头),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主体: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详实,层次分明。

(4)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时可无。)(5)结语: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背景,结语可以暗含在主题中。

(五)新闻结构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六)基本写法 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要素五W和一H的汉语表达不够准确,不符合业内普遍认可的说法,应为:新闻的六要素是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简单来说就是: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七)代表媒体

新闻公报:政党或国家机关直接或委托通讯社就某一重大事件发表的新闻性公告和声明。

新华社:全称新华通讯社(Xinhua Pre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一个词可以概括新闻的特点,这个字就是News。为什么英文把新闻称作News?有两种解释:一说这是由北(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四个字的第一个字母拼起来的;一说是由新(New)这个词的意思引申出来的。综合这两种说法,News就是新的、东南西北发生的事情,这就是新闻。

四、新闻信息

(一)定义

所谓新闻信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

(二)特点

新闻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这些事实?常写的表现方式有哪些?这些是记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知识。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通讯等其他新闻问题比较,消息的时效性最强、发表量最大、读者也最多。以报纸为例,现代报刊自十六世纪问世以来,主要任务一直是传播新闻。第一家中文的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是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也都是以传播新闻为主的。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报纸的新闻性越来越重要,发表的新闻占全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在这些新闻中,绝大多数是消息。新华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编发的“新闻稿”约六万字左右,其中消息占四万字以上。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美国的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在八十年代初,每天发稿量达300万字,其中三分之二是各类消息,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每日发稿量约70万字,消息所占的比例在60%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消息,就没有新闻。

这里的消息,指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的新闻栏里,广播、电视的新闻时间里经常使用的一大类文章体裁。所以,有人把消息也称作新闻。

消息在它的地位、作用、读者对象、报道要求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文体特点。根据消息的文体特点,可以给消息下这样的定义: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消息的最大特征。消息的真实,主要是指构成新闻五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真实。所用的材料,如史实、数字和资料必须准确无误。一切都要求用事实说话。如胡乔木所言:“学些新闻还叫我们会用事实来发表意见,要学会用事实说话,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无形的意见。”不发议论或下结论。记者在消息里通常不用“我”、“我们”、“我的”、“我们的”等第一人称,只能以旁观者身份作理智的叙述。简短是新闻文体形式上的最大特征,要用最少的语言将最生动、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告诉给受众,不许“有闻必录”。也不能因为追求简短而略掉消息的基本要素。

在报道要求上,消息必须及时新选,“抢新闻”主要是“抢消息”。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陈年老酒”、“马后炮”、“雨后伞”都与消息无缘。

(三)结构

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消息有特殊的文体结构。消息的特点是以直截了当的故事来打动读者,消息报道讲求短小、精粹、新鲜、迅速。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闻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逐渐完善了消息的文体结构。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联社就提出了消息写作应该遵循“新闻五要素”的原则,要求每则新闻有五个W,英文单词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情)、Why(为什么)的第一个字母均是W,“新闻的五要素”即这五个基本内容,习惯上简称为“五个W”。新闻的五要素最早是由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条有关南太平洋沿岸遭受风暴袭击的消息而得名的。有人认为,还应该在五要素上加上How(如何),成为六要素。

为了一目了然地在消息中将新闻的五要素完美地表现出来。迄今为止,人们发现消息的最佳结构形式仍是“倒金字塔”式。它类似于记叙文体写作中的倒叙法。这种“虎头蛇尾”的结构,是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按重要性依次递减地安排段落。这种方法恰当地照顾了人们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由于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兴趣是引起人的注意的主要原因,最重视的是第一印象。在信息大爆炸、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这种接受信息的心理特征更加明显。另外,阅读新闻的条件和要求都决定新闻受众的接受心理求急求快。有人形象地将“倒金字塔”式称为“吊胃口”式,利用读者重视第一印象的心理制造强烈的外在刺激,迫使受众“一见钟情”,再利用读者的好奇心理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看了标题即知道了新闻的大意,读了导语便被吸引,愿意继续看下去。

最常见的消息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和述评消息。动态消息是关于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综合消息是一种综合反映国际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或近似情况的新闻报道;经验消息又称典型报道,是对某地区、某部门或某单位在工作中取得新鲜经验的报道,有别于“工作总结”和“工作简报”;述评消息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评边议,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的新闻体裁。最常见的消息是动态消息。“倒金字塔”式的消息一般由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和结尾等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和要求。标题的任务是立刻抓住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消息内容的精华,要求鲜明、生动、醒目地点明主题。新闻标题与一般文章标题的差异是,新闻标题具有多行性、层次性和直观性,不能像文学类文章采用意象性标题。消息的标题通常由正题、引题和辅题三项、正题与辅题、正题与引题组成,也可以只要正题。正题标在中间,用来点明消息的主要事实,不能省略。标在“正题”之上的题目叫“引题”,也称“眉题”、“肩题”,用来说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消息的内容要点、新闻来源、行为主体以及该条消息产生的条件、背景等,也可以用来烘托气氛,起引出正题的作用。排印在“正题”之下的是“辅题”,也称“副题”、“子题”,用来披露消息中的某些重要事实或具体细节,对正题起补充作用。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要求用极简要的文字介绍消息的主要内容。主体位置在导语之后,要求以充足和典型的材料,对导语涉及的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扩充,作深入的阐述和说明。背景材料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消息,对产生消息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进行必要而适当的交代。如新华总社早在1948年就在通报中指出:“新闻不注意说明必要的背景,如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它在整体中的地位,其结果是故意不让人看。”如毛泽东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消息中,以具体的史实和民间传说作背景,点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说明了我军占领南阳的重大意义。结尾是消息的收尾部分,可有可无。常有概括性地小结消息内容、写出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号召及鼓励等方法,对主题起升发作用,切忌画蛇添足。文无定法,消息也无定式。随着新闻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倒金字塔”式并不是消息的唯一结构模式。人们甚至发现了采用顺叙的“反转倒金字塔”结构。国内外的新闻都逐渐向散文化、特写化发展,追求一气呵成的自然效果,消息与通讯的界限不再如过去泾渭分明。

五、新闻与政务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在工作实践中,混同政务信息稿件和新闻宣传稿件的现象大量存在。

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多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新闻来自于信息,但是信息和新闻是有区别和联系的,只有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将信息转化为推动新闻宣传的原动力。

首先,政务信息与新闻的服务对象不同。政务信息主要是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服务,它是从最大的社会面上采集,服务于领导 者,通过转化,又作用于人民大众。而新闻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是为满足人民群众和整个社 会的需求服务。

其次,政务信息与新闻的服务方式不同。政务信息由于服务对象和其运动特点,使其具有很强的内部性,许多内容不宜公开。而新 闻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是面向整个社会,服务方式是公开的。第三,政务信息与新闻选择材料的原则不同,侧重点不同。政务信息是为决策服务,需要选 择对决策有直接作用和较高参考价值的材料,有些信息还要求带全局性、综合性,层次要高。新闻是为适合人民大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选材上侧重于知识性、新鲜性、可 读性,可以通过典型报道反映情况。

第四,政务信息与新闻文字处理的方式不同。政务信息要求文字准确精炼,观点鲜明,直接 叙述,摆出客观事实。表明意见或建议,力求以最少的文字,传递最大的信息量,切忌描述、修 饰。新闻的文体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手法,讲究背景穿插,文字长短均可。

第五,政务信息与新闻的表现形式不同。新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而政务信息的表现形式 则相对比较固定。新闻语言要求生动活泼,而政务信息语言要求准确、平实。新闻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反问、借代、双关、对偶、夸张等等,这些统属于积极修辞。而政务信息则使用消极修辞,要求规范,避免任何歧义,在这方面它更近乎公文。新闻经常使用 描写、抒情等表现形式。政务信息一般不使用这些表现手法。新闻的篇幅长短不一,比如通讯 注重细节。所以不能太短。而政务信息则是越短越好,只要能把问题说清楚就行。

新闻消息稿件多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前面先是导语,中间是主体,最后是结尾。与之相适应的,新闻稿件的标题非常讲求文学性,交代文章主旨的任务由导语部分来承担,而标题的作用则是吸引读者。政务信息则很少采用这种方式,单体信息一般情况下没有导语,直接在标题中揭示文章主旨, 同时尽可能标出信息发生的地区、行业或领域,以便让领导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条信息写的是哪 里发生的什么事。新闻的标题有时有主题、有副题。有时甚至还有肩题、提要题,而政务信息 基本上只有一个标题。政务信息与新闻宣传的相同点从广义上讲,政务信息和新闻二者都属于信息,政务信息和 新闻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新鲜性、时效性,都能影响人们的认识 和行动,在一定意义上讲都具有指导性。政务信息追求信息价值,新闻追求新闻价值,有的时候 两者是相通的。比如国家最新做出的一些需要全社会周知的重大的决定,政务信息和新闻就是 两条重要的传播渠道。通过新闻渠道可以让更广泛的群众知情。而这些指导性的意见通过政 务信息渠道传达贯彻到基层。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基层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组织实施。

政务信息与新闻宣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各有各的规律。能够在工作中很好的把握 和运用这些规律,就能够在两类体裁的稿件的采、写、编、报等各个环节互相配合。提高工作 效率。还必须明确服务的目的和要求。明确服务的目的和要求,是采写政务信息或新闻宣传稿 件的前提。要根据服务的目的和要求来选择服务对象,选择文章体裁,收集相关素材并决定取 舍,安排体例结构。报送稿件应注意变换角度。报送政务信息稿件,一定要站在领导的角度,紧紧围绕某一时 期的中心工作,选择那些领导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给新闻 媒体报送新闻宣传稿件,则要站在读者或听众的角度,反映人民大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即 便是准备向多个媒体同时报送同一题材的稿件,也要注意变换角度和写法,应当充分考虑到不 同类型的媒体以及不同层次的媒体之间在需求上的差异,切忌贪图省事一稿多用。

目前,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政务信息网络大多比较健全,政务信息的责任刚性很强,关 于政务信息工作规程及政务信息发布,都有十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相比较而言,这些部门单 位在宣传工作规程及宣传纪律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基本上还属于缺失状态。因此,抓紧制定这 方面的规定,弥补缺失就显得十分紧要。在现阶段,无论是编报还是发布政务信息,以及对外进 行宣传。都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对稿件的审查把关。避免造成不良影 响或工作失误。让政务信息真正转化为推动新闻宣传工作的原动力。

第二篇:政务信息培训心得

政务信息培训心得体会

在县政府办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一个月的跟班学习,我对政务信息写作的基本技巧及其收集、整理、刊发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对于如何写好信息体会如下:

一是选题要有价值。政务信息编写是政府和各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反映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工作成效以及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热点问题,为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实施正确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因此,如何选好题材是上报一篇好信息的第一步。政务信息选题要充分反映整体工作状况、重大工作进展、上级政府的方针、政策及落实情况、社会热点问题,在繁杂的信息中选取价值量最高的信息。

二是信息内容真实,用词严谨准确。信息内容必须符合事实,应遵循实事求是、真实客观的原则,写好每一篇信息。对涉及专业用词和数字的信息要反复核实,对敏感性问题的用词用句上要仔细斟酌,严谨谨慎,对于拿不准在字句、数字要坚持“寻根求源”,要做到对事件的时间、数据准确无误。

三是语言要短小精悍。一篇好的、政务信息在语言方面要精炼浓缩,用精辟简短的语言将最重要的信息反映出来。要抓准县级信息报送和市级信息报送的区别,选好标题,抓住信息核心和本质,对内容深入分析和提炼,在字斟句酌、删繁就简上下功夫,做到语言凝炼、精准,主题鲜明、深刻。

四是报送要及时。政务信息时效性强,要以最快的速度及时编报。做到早搜集、早上报,确保领导和有关部门第一时间掌握事件动态,科学决策,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是勤奋学习,态端正度。学习是实践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作为信息工作者更要切实树立起“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求知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要对每篇信息反复斟酌推敲,积极转变自己的思维角度,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下信息工作的需要。

第三篇:政务信息培训心得

人社系统政务信息培训体会

学习是一种精神追求,而培训就是满足追求的重要形式,一直以来,我都推崇“昨天的理论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知识和经验。”面对知识爆炸、创新潮涌的新形势,如果我们不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路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而今我有幸参加了市人社系统政务信息专题培训班,受益匪浅。

当我看到政务信息专题培训班课程安排表的时候,不禁感叹安排如此合理与周密,课程内容很符合政务信息人员的知识架构,满足了我们的学习需求,学习体会也随着培训的进行不断深入。

一、牢固树立团队理念。

户外拓展是通过实际参与不断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团队活动,尽管我之前参加过户外拓展,但感受远没有这次深刻。在队列游戏、队伍组成、解手链、背摔、空中抓杠、鳄鱼潭、毕业墙等活动中,无不体现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如果充分利用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那么团队力量就非常巨大,拓展之前,几乎每个人都有团队意识,并非通过这次活动才产生,然而,在实践中的团队运作更加深了我对团队理念的理解。在同一个系统、同一个单位、同一个科室,我们就身处每一个团队之中,成员之间应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提升自身实力是增强团队战斗力的基础,真诚交流、取长补短、携手共

进是增强团队凝聚力的支撑,坚定同一信念、胸怀大局意识、服从指挥、团结协作是增强团队向心力的保证。作为公务人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团队理念,并付诸于学习和工作中,我想这是把拓展活动安排在培训前期的意义所在。

二、着力提高政务信息写作水平。

政务信息是为政府科学决策和决策实施提供依据的材料,编写信息需准确把握真实性、及时性和新颖性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正视问题和困难,多渠道挖掘信息,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一是要多看多思。把握工作要点,多看领导讲话、领导关注的问题,多看各种会议、文件、资料等,注重把握各个阶段的中心和重点工作,分析满足领导需求的信息,研究本单位和领导需求的结合点,精密筛选实用信息。二是要保持敏感性。时刻保持灵敏的触觉,对一些大事、要事和突发性事件要反映灵敏,做到超前思考、超前准备,及时报送。三是要掌握写作要领。明晰信息写作思路,立足本部门实际,做到文风简洁、明了,结构清晰、自然,内容准确、凝练。

三、切实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我们处于发展的机遇期、改革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对公务员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次培训内容涉及的能力是当前公务员所必需的,我们要切实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一)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胜任工作的前提,并非一蹴而就,作为政务信息

工作者,我们应不断加强办文、办事、办会的能力,虚心向领导同事学习,熟悉业务政策,吃透文件要求,领会上级意图,强化公共管理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公共服务意识,善于思考,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

(二)提升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新媒体形势下,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充分发挥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已成为公务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尊重媒体工作者,善于与媒体沟通交流。不仅要在态度上诚恳与媒体合作,而且对媒体的报道给予尊重和理解,遇到不实报道通过合法途径协商解决,加强交流,通过媒体向社会传达国家信息和关注舆论形势,正确引导宣传,推进政务公开。二是要提高网络交流能力。努力提高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水平,借助网络的力量了解社会、了解民情,与民众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三是要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注意说话技巧,站在媒体和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多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不打官腔,讲话内容力求通俗易懂,追求良好的话语效果。

(三)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在“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这门课中,主讲教授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法授课,令人印象深刻,对应急能力的提升有更深的了解。一是加强鉴别能力。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现象,掌握真实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分析判断,较好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态的扩大。二是提高快速应变的能力。迅速查清事由,对事件的起因、事态程度、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为事件妥善处置做好保障工作,集思广益,迅速作出科学决断,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时刻注意事件的动向,不断地应对调整。三是塑造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既要考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又要考虑造成的经济损失,既要考虑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又要考虑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既要考虑采取措施的力度,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既要考虑事件本身的处置效果,又要考虑其后续影响以及对周边的广延性,需综观全局,照顾周全。

培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要知识就勤于学,要能力就善于思,要效果就敏于行。最后,谢谢培训班的同学们,感谢市局的精心组织与安排。

第四篇:政务信息培训材料

政务信息培训材料

政务信息是决策的依据,领导的‚耳目‛,是沟通上下关系的桥梁和渠道,其作用、效果往往是大块头的报告所不能取代的。概括起来两句话:‚下情上达,上情下达‛。通过信息这一最便捷的载体,能使领导机关随时掌握和了解基层发生的新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同样,通过信息这一最快速的途径,能把上级决策意图及时传达到基层群众之中。正因为如此,各级各部门对政务信息越来越重视。下面我就政务信息谈谈,共勉之。

一、信息的作用和特点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信息打交道。党政机关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的加工、分析、整理、提炼,并转化为具体工作措施的过程。

何为信息?简单地说,信息就是工作的重要动态。是各级领导进行工作思考与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有如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样重要。一般来说,我们这里所讲的信息,是指反映党的工作情况的信息稿件,是伴随领导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

信息是一种特殊文体,它与机关公文、调研报告、总结材料、新闻稿件既有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与机关公文相比,信息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但其格式、要素、用途却不一样。

与调研报告相比,信息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但在使用素材、分析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比调研报告更加简练,观点更加明确。

与总结材料相比,信息需要对工作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练,但工作总结往往要面面俱到,而信息则是侧重于反映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问题。

与新闻报道相比,信息也要有新闻敏感,反映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但侧重点和体裁又不尽相同:新闻主要是引起公众的关注,反映社会关注的热点,并且向社会公开;而信息主要是反映领导关注的问题,限于内部掌握,但新闻的有些东西很值得学习借鉴,比如选题角度、新闻敏感、看问题的视角等。例如,人咬狗是新闻,但不是信息。信息和新闻作品是‚双胞胎‛。相比之下,信息比新闻中的消息在选材上要求更严肃、更典型、更重要:主题上更鲜明、更有指导性;表述上更准确、更细致。与新闻体裁中的通讯、小故事类相比,其写作手法基本一致。信息与领导讲话和典型经验材料相比,区别要大一些,主题更集中,侧重在一个方面,不是大而全的面面俱到;使用叙述性文字表达,一般不用夸张式的描写形容。

概括起来说,信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信息工作是‚耳目‛,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具有为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信息贯穿于领导决策的全过程。

2、对政策落实和工作部署情况的监测作用。信息是沟通各级各部门工作情况的重要载体,信息是领导掌握情况、指导和控制工作的有效手段。

3、对社情民意的反馈作用。信息已成为各级领导掌握下情和大局趋势的‚晴雨表‛。

4、对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超前预测作用。信息是领导处理问题的‚预警器‛。

七个方面的特点:

1、全局性。它涉及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各个方面,必须从工作的全局、全方位进行反馈,为中心工作服务。

2、服务性——通过下情上报,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了解情况、进行决策服务。

3、指导性——通过上情下达或交流工作经验,为下级机关的工 作提供指导。

4、典型性。抓典型是各级各单位一贯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正面典型和经验可以指导、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反面典型和问题可以帮助领导及时采取措施修正工作失误和偏差。

5、针对性——撰写或编发一条信息,一般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着眼于反映机关关注的某些情况或推动某项工作的落实。

6、时效性(这是信息的生命)——信息工作是围绕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来开展,由于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不尽相同,而且同一项工作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7、可读性——搞信息的目的是要让人看,如果没有可读性,如果你报送的信息别人不想看、不愿看,就达不到报送信息的目的。

(二)信息是怎样定义的呢?是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专门性活动。从定义上,可以看出,信息的内涵较其他信息的内涵窄多了。只有在党的工作领域产生的以及与工作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情况才能是信息。主要包括这么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各方面的情况。二是党的建设中与工作有关的情况。三是与党的建设、工作有关的重要社情民意和突发性事件等。

在对信息内容的认识和把握上,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信息反映的内容过于‚狭窄‛。表现为局限于在党委组织部系统甚至是具体业务范围内来收集和反映信息,致使一些与党的建设、工作有关的重要情况得不到及时反映。另一种是信息反映的内容过于‚宽泛‛。表现为把握不准信息内容的范围,把一些与党的建设、工作没有多大关系的情况都作为信息的内容加以收集、反映。有的甚至搜缺猎奇,把一些与工作毫无关系的社会新闻、奇闻怪事也当作信息。以上两种倾向是因为不能正确界定和把握信息的内容。

二、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从领导的角度看:信息是各级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党政领导的很多决策是充分了解和掌握基层反映的信息作出的。中央组织部把信息功能概括为这样四句话:领导决策的‚情报部‛;掌握 工作进度的‚显示屏‛;把握大局趋势的‚晴雨表‛;发现和处理问题的‚预警器‛。

从讲政治角度看:报送信息是下级向上级报告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信息不是想不想报、要不要报的问题,而是必须报,是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的‚规定动作‛。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信息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你给上级一大本材料,他不会看,而你给他一页纸,他一定会看。可能口头汇报中,说了很多,领导同志不一定记注,但你给他一个有份量的信息,他一定记注。

从推动工作的角度看:信息是加强宏观指导、推进经验交流、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市委办公厅以前是通过电话、会议等与乡镇部门进行联系,现在是通过信息加强对各乡镇和各单位的经验交流,从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归根到底,撰写信息的目的一是供领导决策,二是推动工作落实。

从办公室工作的角度看:信息是办公室参与政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有效载体。办公室的职能和作用就是通过两个服务来体现,一个是事务服务,一个是政务服务。只要认真,事务服务人人都会做,但政务服务不一定人人都会做。因此,办公室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要能加强政务参与,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政务服务。而政务服务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办好信息。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在媒体上报道非涉秘信息,是加强宣传、扩大工作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提党务公开。党务公开是个大题目,我们要处理好保密和对外公开的关系。对不需要保密的,就要加强宣传力度。如果说工作不注意宣传,就赢不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同时,政务办公系统的宣传工作,必须通过一些策划,通过一些有效的组织来推进。

由此可见,信息工作人员是领导的耳目、喉舌,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

三、信息的类型

实际工作中,较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信息的写作方法和特点,可分为专题性信息、综述性信息、述评性信息3种;另处 一种是按照信息的内容性质及其功能,可分为动态信息、经验性信息、建议性信息、问题性信息、建议性信息、跟踪反馈性信息等等。当然,还可以从信息的来源、发生的时间、传递范围、质量、产生的作用等方面来划分。但从目前各级信息工作的实践来看,大多数是采用上两种分类的方式。

下面,从信息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常见常用的专题性信息、综述性信息、述评性信息、领导思路类信息、动态性信息、经验性信息、问题性信息、建议性信息、跟踪反馈性信息等9种主要类型的概念、特征、作用等,分别予以简要阐述。

1、专题性信息。主要体现在一个‚专‛字上,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上级的会议、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实行及时准确地专题专报,为把握整体情况提供依据。比如:贯彻落实全县工作建设年会议情况等。二是对部署开展的专项活动实行专题专报。比如:全市政务办公系统召开‚转文风、转作风‛动员大会等,从活动的动员部署,到各个阶段进展情况,从落实上级任务到选择的有效载体或创造的有效形式,都需要及时编报相关信息。三是对活动中创造的新型经验、涌现的先进典型、取得重要的工作成绩专题专报。比如办公厅到红兴村开展‚四访四问四帮‛主题实践活动受党员群众欢迎等。

2、综述性信息。综述性信息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对某一地域范围内或某一方面工作在一个时期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概述。一般适用于概述党委关于工作的重要决策或重大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某项工作的全貌或进展情况。比较常用的有:区域性综合、阶段性综述、专题性综述。区域性综合,主要反映某一方面工作的全貌或某方面情况,其内容涉及的区域,既可以是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也可以是一个系统、一个部门,往往有较突出的地方特色,强调的是面上的情况,反映的面比较宽,层次也比较丰富。阶段性综述,主要反映特定的时间内反映某一范围内某项较全面的工作状况。比如反映某地区、某单位阶段性工作的全面情况,在某一时间内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工作部署的进展情况等。它与区域性综述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更强调信息内容的时间性、阶段性。专题性综述,主要是集中反映某一项工作或一项工 作的某一方面在面上开展的情况。与区域性综合、阶段性综述所反映的内容相比,更集中,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中,对全县13个乡镇的建设情况进行通报,我们要根据各乡镇上报的信息,突出重点,总结归纳,把各乡镇的开展情况逐个进行介绍,形成一篇信息,这就是区域性综述。把全县场所建设落实选址阶段的开展情况进行综述,就是阶段性综述。把落实选址阶段的采取的措施情况进行综述就是专题性综述。

3、述评性信息。述评性信息是一种信息和评论两种作用兼而有之的信息载体,是不同动态性信息、经验性信息等‚纯信息‛的一种特殊信息形式。‚纯信息‛的内容以反映具体的客观事实为主,一般多采用叙述性的语言,不直接表达采编者的意见。而述评性信息则采取对所反映的客观事实进行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办法来反映情况。它既反映客观事实,同时又依据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和评议,直接、明确地表达采编者的意见和观点。

述评性信息与综述性信息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信息载体。述评性信息往往采用综合概述的方法,反映某类现象、问题或某方面工作情况,在综述的基层上进行评论。综述性信息也往往在综述的同时,反映出采编者的观点和倾向。但是,两者又有着明显的不同。综述性信息一般只是客观地叙述事实,而作者本身倾向、观点和意见,则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取舍比较含蓄地表达出来,是一种‚暗评‛。述评性信息则是明确阐述、直接表达采编者的观点和意见,因此是一种‚明评‛。

述评性信息虽然具备评论的作用,但是它与评论又有着质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两者所反映的内容及其任务是根本不同的。述评性信息以叙述客观事实为主要任务,虽然有评有议,但其评、议都是紧紧围绕叙述客观事实本身进行的,其观点、看法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决策者的进一步判断。而评论的主要任务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观点和意见,为工作提供一种正确的导向,它有相对成熟和比较鲜明的论点和明确的结论,表现为一个明确的论证过程。

述评性信息的明显特征:一是其主体结构以叙述客观事实为主;二是围绕客观事实进行评、议,缘事而议,缘事而论,评、议是客 观事实的延伸和附属,如果把评、议部分全部抽出来,剩余的叙述部分仍是一篇完整的信息;三是通过对客观事实的夹叙夹议,能从更深的层次提示客观事实的本质。

述评性信息因其叙评结合的特点,往往因几句画龙点睛、直截了当、贴切得体的议论,使人们对信息反映的情况的重要程度了然于胸,更容易引起领导同志的重视,对领导决策的参考价值较大。

述评性信息按其所反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形式:一是形势述评,即对关系全党工作大局的重要形势或党的建设、工作在一定时期面临的重要形势的述评;二是事态述评,即对工作中的一些重大情况或重要的社情民意和突发性事件的述评;三是工作述评,即依据典型事例,论述某项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或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思想述评,即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中具有一定倾向性和普遍意义的思想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述;五是问题述评,即对存在的并亟待领导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进行评述。

4、领导思路类信息。领导思路类信息主要反映领导同志的工作思路及一些指导性强的思想、观点和具体工作的要求等,大多来源于领导的讲话、总结和调研材料。在信息家族中,领导思路类信息是层次比较高的一种类型,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全局性和指导性。例如: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要求、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全县政务办公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总体要求等。

编报此类信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注意正确领会领导的工作思路。由领导思路信息自身的地位和特点所决定,编报此类信息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尤其是对一些涉及宏观、事关全局的重大信息,必须严谨细致,严格掌握,决不能有丝毫的误差和失误。这就要求我们信息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通过参加有关会议、学习有关材料、随同领导外出调查研究等途径,正确领会领导意图,从而使信息的来源更加及时,分析问题更加透彻,考虑工作更加全面,增强领导思路类信息的准确性。第二,要注意紧扣党委和的工作中心。领导同志的工作都比较繁忙,讲话、发言、材料都很多,如果不分主次,不讲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事小事一起报,那样既多又杂,非但不能帮助领导决策,反而干 扰领导决策,冲击领导正常的工作思路。所以信息工作者不仅要注意领导同志在思考什么,在研究什么,更要注意领导同志一个时期内最关注、最重视的那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第三,要注意及时收集有关领导思路的反馈信息。从领导思路到领导决策,就是一个分析问题、酝酿思路、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领导决策出台后,信息工作者要及时了解掌握贯彻执行情况,协助有关人员进行检查督办,注意收集掌握好经验、好典型、好成绩,特别是要将贯彻落实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编报信息向领导反馈,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领导思路,为下一阶段的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5、动态性信息。动态性信息是数量多、最常见的一种,是信息最基本的内容,是其他类型信息的‚原料‛和素材,是高层次信息的基础,具有广泛性、简明性、初级性的特点。动态性信息主要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状态,反映党的建设和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工作中或与工作有关的新事物新动向,党委和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提出的新的工作思路,领导干部个人在思想作风方面的重要情况、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以及一时一地与党的建设、工作有关的重大社情民意和突发性事件等等,都是动态性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动态性信息有多种形式。按信息发生的时间分,可以分为已经发生的动态信息和即将发生的动态信息。按信息反映的内容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会议动态信息、工作动态信息、思想动态信息、社会动态信息等。按信息的内容详略和篇幅长短来划分,有篇幅较长的、内容较详细的动态信息,也有篇幅较短、内容较简略的动态信息(通常所说的简讯或一句话信息)。动态性信息是领导同志及时了解情况,把握局势的主要依据。动态性信息不是有什么事就报什么事,你想,你一个单位召开一个什么会议也报上级党委组织部,有什么意义。一般来讲,往上级党委组织部报送的动态性信息主要有这么两个特点:

一是社情民意类的。中央、中组部做出一项大的工作部署时,它想要听听基层是怎么看、怎么做的,这时我们就要迅速地收集社情民意,及时上报。

二是工作有比较大的突破和影响的。如《黔西南州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这是一则比较典型的动态信息,虽然篇幅不是太长,但比较有冲击力,特点比较鲜明。

6、经验性信息。经验性信息主要反映工作中新的或典型的经验做法。及时反映这类信息,对领导同志及时发现、总结来自基层的经验,运用典型经验指导工作、推动全局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经验性信息反映的内容,可以是工作中的一项,文字集中,篇幅短小;也可以是围绕某项工作,反映一整套好做法、好经验,内容比较全面完整,信息量大。经验性信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反映具有突破性的典型,即在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措施和做法。这样的信息大家报送得最多,也是同志们写作的重点之一。如:这类信息对领导同志启发思路、进行决策、指导工作有重要作用。

7、问题性信息。问题性信息在信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反映问题,暴露矛盾,是问题性信息的显著特征。问题性信息主要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误和不足,反映我们在工作中一些比较难以操作的事,或者说在推进某项工作时,难度大。需要统一作出说明的、需要统一规范的等等。如党的建设、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所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干部群众对形势、对党的方针政策、对党的建设、工作的某项重大工作的模糊认识和消极情绪,与党的建设、工作有关的突发性事件和重要灾情、敌情等。这里有一条,写出来的问题信息一定要层层把关,一级一级的修改完善,这样做一方面是信息越改越好,另一方面,信息员的责任也会减少。问题性信息在信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问题的信息对于领导工作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它对领导同志全面了解情况,正确判断形势,科学决策,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进一步改进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反映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出现的问题,某市委办公厅撰写了《当前农村支部换届选举中的非正常现象应引起重视》提出:一是大量退休、下岗、失业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向农村;二是以农村党支部为单位的党员群体‚家族化‛苗头 9 明显;三是外界裙带关系纠织其中;四是离任干部潜藏不安定因素。这篇信息反映得很及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8、建议性信息。建议性信息。建议性信息主要反映下级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领导同志或上级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建议性信息对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更直接、更明显,故有人也称之为参谋性信息。这类信息,也可以说是述评类信息的一种,跟问题类信息有相同之处。问题信息可以只写问题,不写建议,也可以既提出问题,又提出好的思路措施建议等。而建议类的信息是先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建议性信息一般是反映下级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建议。比如某市委办公厅编发的《实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应抓好五个重点》提出:一是载体目标要明确;二是岗位设臵要合理;三是职责界定要清晰;四是组织管理要民主;五是考核奖惩要到位。在全县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的起步阶段,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9、跟踪反馈性信息。跟踪反馈性信息,是指围绕一条信息所反映的情况,在工作实践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连续跟踪所形成的一系列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很多,比如刚才提到的某县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分类管理工作后,就有很多反映这项工作进展情况的信息,这些信息就是跟踪反馈类信息。

信息可按不同角度划分为多种类型,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有的信息同时具有几种类型信息的成分,即可以把它归为这一类。有些既是经验性信息,也可以说是动态性信息。有些既可以说是述评性信息,也可说是问题性信息。对此,不能死板理解,生搬硬套,关键是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根据信息所要反映的内容,来确定适当的反映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

动态性信息——关键是要“快”。上级部署工作、召开会议、发出文件后,落实情况怎么样,动作要快,贯彻落实情况的反映速度也要快。

经验性信息——关键是要“特”。就是要有特点、体现特色。如果是领导已知的、其他地方已经搞了的,还作为信息报,就是没有 特点。

问题性信息——关键是要“准”。问题性信息报送很讲技巧。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直陈,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上级需要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重要干部的情况、重大社情民意,不是可报可不报,必须要报。可负面信息正面报道,上报问题的同时提出建议,或者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建议。可反映领导对问题的思考和采取的措施。

综述性信息——关键在“综合”(要善于运用统计分析)。比如反映一个地方的先进性教育、干部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比较大的工作,涉及许多各种举措和方方面面,每年都在改进、发展,就要进行全面的综合、概括,提出亮点的东西。

述评性信息——关键在“评”,夹叙夹议。这类信息关键就在‚评‛,要有观点、有看法。

建议性信息——关键是要有“可行性”。

信息撰写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一是选题缺乏针对性,不能着眼于解决问题;二是内容缺乏特色,把汇报材料、领导讲话、典型经验材料等简单作些修改,充作信息;三是时效性不强,掌握不好火候;四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五是篇幅太长,多是空话套话,没有具体做法和事例;六是报喜不报忧,不敢报、不愿报、不会报。

四、信息的写法

应当把握好四个重点:

1、需求要点;2,基本格式;

3、分类;

4、写作方法。(简单讲,就是要把握好写什么,按什么格式写,写什么类型,如何写四个环节)。

1、信息的需求要点(写什么内容)

信息的内容是由党的工作的内容所决定的。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

一是工作各方面的情况。这是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是信息反映的主体。主要包含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教育培训、党的知识分子工作、企业党的建设、老干部工作、干部审查与监督工作、自 身建设以及信息、信访、督查工作的情况等。

二是党的建设中与工作有关的情况。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与党的组织建设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党的工作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组织建设的业务活动,而是在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包含和渗透着大量的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的情况,也是信息包含的内容。

三是与党的建设、工作有关的重要社情民意和突发性事件等。比如,经济体制的改革、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企业改制、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宗教势力的发展、社会劳动力的流动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党的建设和工作,给党的建设、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虽然不是工作的直接内容,但了解这些情况及其对党的建设、工作带来的影响,对于领导把握全局,分析和认清党的建设、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决策的系统性、全局性和工作指导的针对性、预见性,具有重要的对照意义。所以这些与工作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情况,也是信息反映的内容。

2,信息的基本格式

一篇信息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

标题。信息的标题就是信息的眼睛,是对信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评介。好的标题三个标准:一是标题能够全面反映信息的内容,让人一看就能够对这篇信息反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二是标题要有一定的深度,通过标题,不仅可以看出信息所反映的事情,还可以看出这些事情的本质。三是标题应该引人注目,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最好带有一定的广告色彩,能够抓住读者的心。这里举几个较好的信息题目《796名村干部为何落选――XX县反映当前一些村干部能力素质存在四个不适应》,《党员上岗作表率,各族群众笑开颜》等比较好的标题,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信息的标题可分为三种引题、正题和副题。信息的标题的形式:标题有三行标题、双行标题和单行标题三种形式。三行标题即全标题。第一行为引题,它有引出正题的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背 景、烘托气氛或揭示事物的目的意义,与主题互为补充。因为在正标题之上,故又称之为眉题、肩题。第二行是正题,居中、字号最大,是标题的主体,它是信息主要内容和意义的高度概括。第三行是副题。也叫辅题、或子题,它在标题之下,字体小于引题,它往往是一则消息最重要的事实或结果的提要,补充正标题的内容。比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 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质 ——三年来,全县培训干部达4100多人次》。双行标题有两种组合形式。第一种是引、正式,就是引题与正题结合。例如:《赛场选马一线练兵 某县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第二种组合形式是正、副式,正题与副题组合。例如:《坚持以创新统领工作全局 ——某县‚三创三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单行标题,是只有正题,直接写出新闻事实。三行标题中有虚题、实题之分。实题是对事实的概括、虚题是对事实意义的阐发或气氛的烘托、渲染。双行标题中可一虚一实,也可以双行均为实题,但不能均是虚题。关于标题的使用,正题能够一语言中、完整表达意思的不使用引题,确实有些环节需要着重强调说明的使用引题,一般不使用全标题。

导语。导语就是信息开头的第一个自然段或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导语是信息的灵魂,是信息中最新鲜、最有价值、最精彩、最主要的事实的概括。现在有些同志习惯于写一些大材料,把一些精彩的东西放在材料的各个部门去体现,以作为材料的论据证明其观点。但信息不是这样,应该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导语里,读者看完导语就可以了解信息的基本内容。

主体。主体是信息的主要内容,也是信息内容的叙述和展开。它承接导语,解释、阐述或是回答导语中提出方法、观点或是问题,表现并深化主题。主体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叙述方式。一是按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从头至尾依次写出。二是按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即递进、并列、因果、主次关系)。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结合。对主体写作上的要求是:层次分明,内容充实,语言简练、质朴,易读易懂。要运用好语言。写信息一方面要简短精炼,多采取写实的手法,多用一些生动、新鲜的语言,少用一些套话和空话,在说准确说清楚的情况下,文字越短越好。另一 方面,要注意多运用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鲜活语言。

结尾。信息的结束语,与一般文章一样,有时用结束语,有时不用结束语。大部分信息是采用‚倒金字塔‛的结构方式,把最重要的事实和结果放在了导语中叙述,结尾没有必要重复。背景。

背景是信息事实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环境的交代、描写或说明解释性的材料。背景材料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对比性材料。历史的纵比和现实的横比。第二种,说明性材料。政治背景、地理环境、物质条件、思想状况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等的说明。第三种,解释性材料。背景在信息中没有固定的位臵,或在导语中,或在主体中,或在结尾处。使用背景材料要注意为主题服务,简明扼要,灵活准确。

3、信息的写作

大体可以用五个步骤十个字来概括‚立意、定题、选体、布局、炼句‛。

第一步,立意。撰写信息首先要立意。立意就是要确立信息的主题,明确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立意要‚准‛、‚新‛、‚深‛‚实‛。要准,就是指一篇信息只有一个主题,必须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要新,就是要有新意、有特点,素材要有新内容、新动向、新经验,编写时出新思路、新观点、新视野。要深,就是要挖掘特点和规律,要有时代感,体现政策性。要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反映事物本来面目。怎样做到立意既准又新又深又实呢?关键在于提炼一个好的主题。一是要掌握材料。所谓提炼主题,就是从大批原材料中经过加工整理和概括,提取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也是表现主题的支柱。事实材料越充分有力,所表达的观点就越令人信服。拥有的材料越多,提炼的主题就越深刻、越准确。二是把握个性。通过个性,反映共性,是信息写作的一个主要模式。提炼主题忽视个性,就没有鲜明感受。把握个性较多运用的是比较法。从一事与他事的对比中寻找出特殊性,从现状与历史对比中找出其新的特点等等。三是从领导的信息需求出发。为领导决策服务,这是信息工作的宗旨。领导酝酿某项决策需要了解有关情况,领导下达任务后需要了解贯彻落实情况,领导为了指导面上工作需要掌握基层工作动态,我们可以从这些需求中找到相应的信息主题,然后有目的地采写相关方面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往往更有价值性,更能够引起领导重视。第二步,定题。定题就是确定合适标题。‚无题不成文,题好文一半‛。确定好信息标题至关重要。好的标题鲜明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有画龙点睛的功效,能使人激发阅读的欲望。信息稿的标题要定得好,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贴切,标题要与信息内容相符合,避免标题拔得太高,头重脚轻,或者文不对题。二要概括,做到言简意赅。要避免长标题。确实需要用长句,不妨用加副题的方法,使主标题简洁、概括。三要朴素。信息不同于新闻报道,也不同于文学作品,一般情况下不要把题目定得新奇古怪或者充满诗情画意,要注意题目的严肃、朴实。作为信息的标题还是直接明了,直陈其事为好。

第三步,选体。选体就是确定信息稿采用何种文体。信息稿的体裁不拘一格,灵活性很大,可以这样表达,也可以那样表达,因此就有一个选择文体的问题。选择文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题材内容来选择文体,就是选择我们刚才讲的信息的哪种类型。比如,反映一个地区、一个系统面上情况的,一般采用综合型信息的格式;反映上级精神在本地贯彻执行情况的,可采用反馈型信息的格式。近年来,组织部上报信息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综合反映类信息力求一个‚快‛字、领导思路类信息力求一个‚新‛字、经验性信息力求一个‚精‛字、动态性信息力求一个‚活‛字。大家可以认真思考一下这四句话的意思。二是从篇幅大小来选择文体。容量大、篇幅长的可采用‚汇报‛、‚通报‛等格式;容量小、篇幅短的,可采用‚快讯‛、‚简报‛等格式。三是从服务对象来选择文体。向上级机关报的信息,因领导机关工作繁忙,不少干部已深感‚文山会海‛之苦,因此要尽量采用篇幅小的文体;向下级机关传递的信息,为了便于基层多了解一些上级精神,不妨选用比较充裕、从容一点的文体。总之,信息稿文体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看菜吃饭,达到内容和形式统一。

第四步,布局。即谋篇布局,就是确定信息稿的内部结构。有 了主题,选择了文体,接下来就是考虑合适的结构,以便把观点、材料编织起来,使全文成为完整、有机的整体。这好比裁衣,有了针线布料,明确了制作什么样式的衣服还不够,还需划线、裁剪和缝纫。信息稿的结构要求做到:灵活、严谨、自然。工作内容丰富多彩,作为及时迅速反映工作面貌的信息,其结构也应当灵活多变。如果把某种结构看成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墨守陈规,是不可取的。严谨,就是要做到层次段落划分合理精当,联系紧凑,没有‚颠三倒四‛的毛病。自然,就是要做到行止自如,顺理成章,有行云流水之顺畅,无牵强拼凑之感觉。

信息的谋篇布局,一般来讲,主要运用四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即纵式结构、横式结构、递进式结构、点式结构。下面我讲一下这四种结构的定义。

①纵式结构。就是以时间顺序或者以事件发展的阶段为顺序安排材料。②横式结构。以空间的变换为主要标志来安排层次,将发生在不同‚方位‛的事情并列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篇文章。③递进式结构。这种结构以递进的逻辑关系为顺序,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上台阶式的结构形式。④点式结构。就是抓住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某一点或一个片段,对所发生的问题,集中笔墨,给于叙述,其他无关的一概省略。信息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简洁。怎样做到简洁呢?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头尾从简。起句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凡是客套话都可以省去,结尾要灵活处臵,有时甚至不用。二是层次从简,信息稿不一定要象其他文章那样强调起、承、转、合,能减少层次的尽量减少,可不分层次的尽量不分。哪个先写,哪个后写,安排妥当,一挥而就。三是过渡从简,文章内部的上下层次之间有时需要联接和转换,也就是过渡。信息稿应尽量采用最简单的过渡方式,如句子过渡、词语过渡,而少用段落过渡。如果上下层次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等内在联系,那就不必拘泥一般文章的写作规范,果断地省略过渡。

第五步,炼句。炼句就是对词义的表达和语句的锤练。炼句要精,要用词恰当,推理逻辑,语言的分寸和分量要恰如其分、轻重 得当地表达基本观点和主题思想。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用,大话、空话、套话不用。要用少量的词句表达较丰富的内容,言简意赅,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词、段。如‚生产第一线发展党员比较少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这句中的‚大致‛、‚如下‛可以删去,改为‚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删去重复意义的词语,如‚在整顿后进村支部工作中,党委书记亲自动手直接抓,采取了三项措施‛,其中‚亲自动手直接抓‛是重复句,可改为‚亲自抓‛。删去无碍实际意义的修饰词语,如‚市委办公厅作为制度定下来,每年与管理范围内的领导干部进行一次认真的推心臵腹的谈心‛。这句话中的‚认真的‛、‚推心臵腹‛是对‚谈心‛的修饰,去掉这两个修饰词,该句就显得干净利落。况且每个人谈话的深度不可能相同,经过删节使词义更符合实际。删去用字较多的词句,换上意思相同但用字较少的词句。如‚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可改为‚按照‘四化’方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如有的信息开头就是‚在…指导下‛、‚为了增强…,提高…、落实…‛写了很多,无非是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实际上读者能够判断是不是重要,不必自吹自擂。词语删节、简炼的过程,其实也是信息稿润色、定稿的过程,同志们一定要练好这个基本功。

五、目前我们在写信息中一些普遍遇到的问题

1、反应跟不上,报送对象没有选准,普遍一般化。如中央主要领导发表重要言论、上级党委召开某项重要会议或重要措施出台后,上级领导机关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各地的反应和学习贯彻落实情况,但我们的信息有时反映速度慢半拍,不能做到迅速上报。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检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八条作风‛,这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中组部肯定关注,随后便采用了将近有10条信息。而我们许多信息员报的都是一般化、常规性的东西比较多,造成大量人力、精力浪费。比如,本地召开了什么会、发了什么文件、领导作了什么讲话、工作报告和总结等都报上来了。报送什么信息,要看是向谁报送。各级机关、各级领导同志的职责不同,关注的问题也不一样。属于省区、市关注的工作和问题,就要向省区、市报送,其中对全区乃至全国各地有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的重要情况再向自治区党委 组织部和中组部报送。有些信息对基层,对省区市委组织部有参考价值,对中组部也有参考价值;而有些信息只对基层、对本地区有参考价值,所以对上报的每条信息要进行分析,确定它的报送对象。

2、题材抓不住,信息重点不突出,缺乏必要的工作手段和技巧。2006年,的工作重点就是县、乡镇党委班子换届。一年来,围绕班子换届工作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及时收集编发有关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反映。山东龙口市报送的《一名组工干部参加换届考察的感受》,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基层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开展换届考察所取得的明显成效,以及换届中出现的用人导向正确、风气较好的可喜变化,编发后得到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贺国强同志在全国市县乡换届工作座谈会上重点讲了这个例子,新华社有关刊物和人民日报据此作进一步采访后,刊发了以这篇信息内容为主的报道,对于树立换届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产生了积极作用。

3、手法不灵活,缺乏新意和冲击力,很难引起注意。这一问题比较普遍,也需要强调。一些同志在写信息过程中,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很难突破,一篇信息‚大而全‛,标题大,内容全。比如,有的信息员不时报送这样的信息:《XX地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XX县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XX县地方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等等,题目很大,也很平淡,难以写出新意。要把这样大的题目写出来,就可能要面面俱到,有的甚至写成了一个全面的工作报告,看不出其中有什么亮点和特色,即使有亮点也往往被淹没了。有的就是摘抄上级的部署的内容,看不出本地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没有本地特色。如果把报送单位的名称去掉,这样的信息放到哪个地方都适合。有的语言概念化,用一套固定的语言来表述内容,填充材料;有的结构公式化,先是一个导语,然后是‚第一、第二、第三‛;有的是标题雷同;有的选题不得当,文章结构不合理;经验、做法、成效交叉重叠;有的只有经验,没有具体做法,要么只有经验做法,没有工作成效;要深度没有深度,要力度没有力度,都是一些常规性做法,这类信息在报送的信息中占了很大比例。还有的甚至把中央、中组部的文件、会议上的 讲话照搬照抄上来。大家想想,全国有多少个省区市、地级市、多少个县市,就算一个地方一天报一条,就有将近3000条,而中组部具体从事信息工作的就两个人,哪里能看过来。

六、一篇好信息的九个特点

一篇高质量的信息稿件,除了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外,还应具备以下九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新。反映的是新情况、新问题和与常规做法相比有新突破、新发展并行之有效的创新性做法,尤其是及时反映群众的首创。当然包括老问题中的新做法。二是实。即事实真实和如实反映情况。以前有个地方报送了一篇《富者为官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的信息,看到这个信息后,有些领导作了批示,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但调查之后,发现这篇信息是根据一些报刊上的观点进行摘编的,他这个地方并不存在这种情况,是信息员为了上信息而搞的这篇信息,结果给当地造成很大的被动,为此这个信息员也受到了当地领导的严肃批评。再举个例子,这是前些年经常出现的,如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幕的当天,新闻媒体还没有报道,就有个别县报送了市委办公厅全体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县委常委会进行集中学习的信息,显然是编造的。三是深。即要有深度,不仅有做法、措施、安排、部署,还要有效果、体会以及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意见建议。最起码要反映效果。政务办公系统的信息与县委办的信息有所不同,不仅要有具体做法,还要有效果、体会、思考,做好今后工作的措施、建议等,搞得越深越好。四是准。就是选题的切入点要准,要有针对性。说白了,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篇信息。针对性是决定信息价值高不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缺乏针对性的信息全无价值可言。信息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必须着眼于领导工作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对新情况的认识和研究,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五是讲求时效。信息工作的时效性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迅速,二是及时。关于‚迅速‛,中组部已在有关文件中作了明确规定,比如要求对工作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要在6小时以内上报。信息报送迅速不迅速,对于一些反映需要及时处臵的重要情况、紧急事态、突发事件,包括领导同志健康方面的情况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信息渠道很多,这个渠道不报上来,其它渠道也能知道,但是我们自己渠道反映上来的,我们就主动,通过其它渠道反映上来我们这个部门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被动。很多事情我们都是从报纸上看到,或者听说以后,才知道那里发生了这么个事,但实际上按信息工作要求来说,这些情况、案件、案例都是应该通过信息的渠道来上报。所谓及时,就是说要把握好信息报送的‚火候‛,这就不只是一个快的问题,而是要适时。这主要是指对报送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的信息。因为这类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上面领导机关指导工作也有一个工作节奏的问题。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紧急的突发性事件,就需要按迅速的要求马上就报。但也有一些信息是有一个过程的,不一定要一发现就报,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认识。同时上报的时候还要考虑是不是上级机关当前的中心工作,与中心工作是不是对路。另外,就是注意把握领导工作的节奏,走在领导决策之前。要把握好这个‚火候‛,一要关注现实,二要关注全局,特别是要把现实和全局结合起来,考虑我们这个信息需不需要报。在信息编辑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信息,某镇报送的刚被采用,其他乡又报来了,如果内容近似,就不好采用。如果赶的巧,可能把两家综合一下;如果前一条已采用过,后一条就不好采用,类似这种情况,我们信息人员就要早部署、早动手,提前给各地打招呼,及时收集各地的反映,才能及时报上去。怎样才能做到及时,就是要做到电视新闻必看、广播新闻必听、报纸新闻必读、上级政策性文件必阅、中央和中组部、自治区党委和区党委组织部的重大决策、部署必知。六是有地方特色。报送的信息如果没有一点特色,采用的概率相对就会小一些。特别是一些信息,你报送的信息内容都是报纸、文件或者他人说过的,采用的可能性就很小。现在经常有人打电话问,说我们这个内容也报了为什么别的地方采用了,我们的没有采用,就是这种情况。七是典型。即反映的问题在同类中应具有代表性,能够给人以启发,可资借鉴。八是可读性。比如,贵阳市白云区采用的一条信息,主标题是‚农村党员的‘大学校’,富民惠民的‘金钥匙’‛,副标题是贵阳市白云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成效明显。这条信息之所以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它抓住了人们关注的问题,立足点比较高。远程教育投入很大,能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真正使农村党员受教育,农民得到实惠,这条信息回答了这个问题。二是这条信息内容详实,说服力强。有情况,有数字,有远程教育网络开通前后的对比说明。三是写法上也有创新。标题醒目贴切,叙述详略得当,注重运用群众的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所以有好多报刊转载了这条信息。它打破常规,使人耳目一新。而我们许多信息员一写信息,满篇都是第一、第二……,一是、二是……等等,结果形成了稿件固定的模式,让人看了感到枯燥无味。这些稿件实际上是把党的建设、工作中的一些丰富多彩的内容抽象成一些条条框框,变成了一种新的八股形式。有很多稿件虽然反映的是新事物,也很有新意,有创造性,但是僵化的模式,把事情本来具有的一些新意抹掉了,这种稿件很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增加信息的可读性,应是提高信息稿件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增加稿件的可读性,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要注意用实事说话。要善于用具体的、活生生的事例,一些典型的数字来表达你的看法、你的认识、你的思想。二要善于引用党员干部、群众的一些新的、通俗的语言,有时虽然简单的几个字也非常传神。三要注意突出所反映的内容的特点。要用实事说话,突出特色。如果只是依靠别人提供的一些材料,摘摘抄抄、剪剪贴贴形成的稿件,就不可能具有生动性、可读性。要做到上述要求就需要转变工作作风,根据内容的需要,走到基层、走到一线、走到群众中去,做深入细致、具体的调查了解,掌握好事情的来龙去脉。把所涉及的一些典型细节搞清楚,并注意收集群众的典型语言,这样掌握的材料就会非常丰富。九是适用性。要紧紧围绕党建工作大局和工作中心任务来报送信息。就是报送的信息必须是与工作有关的,必须是与当前工作紧密相连的,必须是上级所关心需要的。

下面举一个江苏盐城市委组织部的一篇信息,题目叫《干部管理工作的一个新课题――盐城市5位处级干部辞职从商情况的调查分析》,这篇信息不仅得到中组部领导的批示,而且中央领导也作了重要批示。分析起来,它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值得我们基层的同志学习和借鉴:从文章的结构来看,全文四个部分,层层递进。(1)开门建山,指出5位处级干部相继辞职,摆出了问题。(2)深度分析,辞职从商为哪般?全面剖析主要原因,重要原因,偶然因素,外部条件,政治条件。(3)众说纷纭。是人才流动,还是人才流失?将问题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进行认识,启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4)经过深入的摆事实,提出了建议。从选题的角度分析:一是找准了问题,选题抓得好。短短时间,一个地级市就有5位处级干部相继在几个月时间里辞职从商,确实令人关注;二是材料内容充实,有血有肉;三是语言简洁。信息开篇只有两句话,却很好的统领了全文,把‚东台市市长王小平主动辞职从商‛这个事实和引起的社会反响交待的非常清楚。

七、如何提高信息质量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信息有初级信息和高层次信息之分。从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信息属于动态信息,精品信息比较少。提高信息质量功夫在‚文‛外。写信息不仅是写,关键是要把问题搞透。问题搞透了,信息就出来了,无非是如何表达出来的问题。

要强化精品意识,善于在初级信息的基础上,撰写高层次信息。就要加强上下沟通,准确把握信息要求,在增强信息的针对性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及时掌握上级发布的信息需求要点;另一发面,要关注最新编发的信息。信息是工作的指挥棒,看信息就知道上级在关注什么,就知道工作该怎么干。通过上级下发的信息,就可看出上级的工作意图和工作重点。

要写好信息,除了掌握其基本样式与写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会抓问题。所谓抓问题就是选题目、定主题。一篇信息能不能被采用,关键是靠抓问题,难也就难在抓问题。这是见真功夫,非常重要。写信息题目要自己出,主题要自己定,而且常变常新,检验的标准就是能采用,所以是个难点问题。抓问题上我有些粗浅体会,概括为四个盯住:一是盯住上面;二是盯住中心;三是盯住冷门(或称特色); 四是盯住刊物。

一是盯住上面。简单地说就是打引号的‚看上‛。只顾埋头写稿子,不抬头抓问题是做不好信息工作的。有一种普遍的现象要克服: 只看我们做了什么工作就写什么信息,不看上面需要什么。不按‚需‛写稿是通病,也是信息不能采用的症结所在。

二是盯住中心。简称‚抓大事‛。我们讲写信息选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些芝麻烂豆子。那么,具体办法是:1胸有大局。时刻关心、留心、参与中心工作;2关注领导重点强调或抓的工作。这通常就是大事;3善于鉴别。遇到具体事件有不有价值,就要拿它与中心工作参照,是否沾边,有没有反映中心、贴近中心。

三是盯住冷门或是特色。这里的冷门指的是热门中的冷门,或者说中心工作中的冷门。具体办法:1人无我有。从特色做法或者说反映特色的工作中抓问题写信息2人有我新。别人信息中写过的东西,也可以再写,但如果简单地模仿肯定是不行的,应该做到另辟蹊径,主题更新颖,内容更深刻。这还要求不能闭门造车,要深入采访,善于挖掘。尤其要做到逆向思维,不随大流,人云亦云。

四是盯住刊物特点(风格、要求)。写信息要研究刊物的特点与要求,有的放矢,瞄准靶子写稿。是针对什么刊物,自己心中要有个定数。市委办公厅采用的信息,多半是经验、做法类型的信息。

总之,在撰写信息时,思想和思路不能禁锢,一定要解放思想,转换角色,做到‚非我‛。最管用的办法是:把自己假设为的领导,这样你所抓的问题和写出的东西,容易被采用。撰写信息,首先要收集素材。信息素材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网络渠道;调研渠道;会议渠道;公文渠道;信访渠道;新闻渠道。

其次要善于选题。选题要从领导的角度上来研究。领导活动主要包括调研、决策、控制、落实、反馈等过程。把握了领导活动的规律,就把握了信息工作的脉搏。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一是关注上级想知道而还不知道且应该知道的题材,决策前提供参谋性、建议性信息;二是决策实施中及时反馈阶段性的落实情况和干部群众的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证决策的实施;三是工作完成后要认真总结上报工作成效和工作经验,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建议。信息题材有时需要‚小题大作‛、以小见大;有时需要‚大题小作‛,把题材放在全局的背景中来看这件事的意义或影响。选题中要善于比较分析。比较是研究问题的基 本方法。在纵向、横向的比较中找出其特点,在比较中发现最有价值的信息点。

撰写信息,主要是突出‚新、高、明、特、准、精、透、清‛八个字。

标题要‚新‛。人们常说,‚无题不成文‛,‚题好一半文‛,这都是说明标题的重要性。信息的标题要体现高度概括性,体现‚精华‛、‚亮点‛;要表达主要事实或目的、意义。就是要‚抢眼‛,对比度要强烈。如果信息很多,而且一定程度上是信息污染,那么你报的东西就是要吸引领导的眼球,做到‚万绿丛中一点红‛。

立意要‚高‛。就是要放在大的前景下来布局,小问题放在大的角度来看,小中见大。要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要紧密结合形势发展,在一个大的背景中来选择角度、提炼主题。

主题要‚明‛。就是不能似是而非,要明明白白,否则会导致读者产生错误判断。除综述性信息外,信息应当一事一报,列举的事例不能说明观点,与小标题脱节,不相融。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内容要‚特‛。就是少搞一些大路货、常规性的东西,多搞一些土特产。要有‚干货‛。即既有面上的事例(包括数据),又有点上的具体事例,使人看后心服口服。不是有肉没骨,尽是抄录或下载的空话套话。

事实要‚准‛。就是要事实要真实、数字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不能搞假,要准确。要做到心中明白,能讲明白,下笔才能写明白,别人才能听明白。不要张冠李戴,偏题跑调;不要罗列过多,画蛇添足,喧宾夺主。

文字要‚精‛。就是要精练、精干、精致。有时把三千字浓缩成五百字可能就是精品,而把五百字放大到三千字可能就是废品。(举例:丘吉尔演讲)

说理要‚透‛。讲道理要讲得很清楚,让人听得明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说透彻);要紧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思考问题,谋篇布局。

层次要‚清‛。叙述事例不要犯逻辑错误。不能一个类型的事例 前后使用,或者层次不分明,自相矛盾。

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即要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不好用几句话就能说清楚。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体会。

1、要善于判断。有不少情况如果孤立地看,或者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个阶段来看,是一个好事。但从全局、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能它的价值并不很大。比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反映这种信息是有价值的,因为它是具有突破性的做法,但现在这种做法就很普遍了,目前各地各部门都在搞公开选拔,已不是新事物了。类似这样的信息,可能对某一个地方来说是新鲜的,但是从全局来看并不新鲜。又比如,一些地方报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信息,对于这项工作,各地和有关部门已联合发过这方面的文件,要求各地都要这样开展,目前已成为一种很普遍的做法,从全局考虑,它也不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还有不少地方经常报送关于做好流动党员管理的信息,当然这种做法很好,但这种做法也是各地比较普遍的。如果在这些做法的基础上没有创新,这些信息的价值就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在写信息前,一定要做一个分析判断,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相反,有些局部的东西放到全局来看,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的信息价值就比较大。比如,有个地方报送了一条《干部异地交流住宅花费惊人》的信息,这个事看起来不大,但从一个侧面抓住了一个点,这条信息就引起中组部的重视,后来被中组部采用。交流干部住宾馆应该说也是很普遍的情况,有些同志司空见惯了,但有些同志能够抓住这里面的信息点和信息价值,这就看能否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思考和认识问题。

2、要善于比较。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横向比较,就是把初步收集的信息素材与其他地方的同类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是本地的开拓性工作,其他地方还没有开展起来,就是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前几年江苏宿阳县实行干部任用公示制,在全国很有影响,因为当时全国都没有这种做法,这就很有价值。有些信息对本地来说可能是很好的经验,但是和其他地方一比,其实其他地方已经反映过这类信息,如果再报可能价值就不大了。比如‚支部+协会‛。这 就要求大家随时注意了解各地发布的信息,包括发下来的信息通报呀等,对照一下是否已经反映过这类信息,尤其是否已经多次反映过这类信息。第二种比较是纵向比较,就是同样一项工作并不是只反映一次,就能再反映,应该是根据某一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创新,继续上报这方面的信息。就拿干部任用公示制来说,江苏宿阳县开了先河,但这项工作并没有停止,后来一些地方实行了二次公示,把试用期的工作情况再一次进行公示,这种做法就比原来的公示制向前推进了一步。所以,同一项工作有了新进展,新认识,就应当继续反映。

八、调研课题

这里,我想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就课题调研这项工作与大家探讨交流。

1、何认识课题调研。我们所说的课题调研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一种研究形式,是对经过一定程序确定的重点问题,组织相应的力量,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和研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的一种研究形式。这个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第一,课题的提出不是随意的,是经过一定程序的。从中组部、区党委组织部,以及包括我们地委组织部,下达的有关调研课题是经过反复研究之后确定下来的。常常还有个认领程序,经过双向选择来确定课题承担者,而不是随意的。第二,要组织相应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不是一两个人在那里跑一跑、转一转,就可以完成的。第三,要有一个系统过程,调查、分析和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第四,要探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课题调研。

那么,各级重视并下功夫搞课题调研,究竟有什么作用?

我认为,起码有三点:一是上级确定下达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级组织及主要领导的工作意图、思路和动向,认领和研究好这些课题,就可以占领一个时期工作的制高点,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课题调研是一种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极好机遇。课题调研的确是一种挑战,有困难、有风险,搞不好就不好交 待,同时又是一种机遇。抓住了机遇,就能充分实现我们的价值。一个课题的研究,是一个练兵的过程,也是一次培训,通过课题调研,搞文件,搞讲话稿,才能把我们的队伍带起来。课题调研也是充实自己的有效途径。调研的过程是充电、输入和积累的过程,通过课题调研,手中有东西,各种型号、各式各样的东西都有,这样才能做到‚奇货‛可居,厚积薄发。

三是课题调研是对外宣传我们工作和宣传自己的一个途径和载体。

2、课题调研的程序、步骤。开展课题调研一般要依次经过以下几个程序和步骤:课题选定(包括协调)--制发方案--资料搜集--拟定提纲--全面调查--系统研究--补充调查--撰写初稿--征求意见--完善报告--成果转化。这里重点强调一下课题选定和调研方案形成两个环节。

一是关于课题选定。课题调研往往属于超前性调研,课题的选定必须围绕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来进行,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除了上级指定的重点调研课题外,在确定具体课题时应该主要依据本地重点工作即将面临的一些问题来选择。一般来讲,为了便于深入研究,加之县级力量有限,课题的题目开口不宜过大,开口大了,就不易把握,需要调查的内容太多,面太大,研究就不易深入。

二是关于调研方案。调研方案必须体现出本次调研的目的,调研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导语、指导思想、调研目的、调研的方式方法、调研日程安排、课题组组成等几个重要部分。无论是方案还是提纲都要提前发给被调查的单位和部门,以便于基层提前作出准备。

3、课题调研报告的撰写及相关问题。课题调研往往是问题调研,课题调研报告的撰写从结构上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内容分别为导语(调研起因、重要性、主要调研方式和情况介绍)、主要情况或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策(有时在对策前也谈几点启示)。也有四个部分(意见建议部分)的,总之,文无定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不同,有的还可省略情况和问题,直接拿出对策及相关意见。具体的讲,就是所写的课题一定要把你要反映事情解释清楚、把你 要表达的思想表达完全,要把你的观点亮出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问题部分必须要抓住主要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的全上来了,在对策部分要针对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不能带盖儿摇。总的来讲,内容要实,问题要准、挖掘要深、立意要高,文章的观点不能带有主观框子。衡量一个成果的质量高低,主要看这么几个方面:看观点是否正确,有没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观点正确是前提,你其它什么都好,这一条不行,就一票否决,因为基本的观点有问题;看内容是否富有新意,能否勇于触及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创见;看成果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如方才所说的,是否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否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指导作用,是否可以进入决策,转化为具体的制度或政策。当然还要看结构是否完整,看材料是否真实,逻辑是否严密,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等等。

搞课题报告确实有些难度,这里我想结合大家平时遇到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平时遇到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苦于‛:

一是苦于在调查中找不到感觉。调查了不小的面、不少的人,就是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或适当的切入点,用有的同志的话讲:‚一片空白‛。产生这类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调查范围有局限性是主要原因。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调研中要注意请一些高层次的领导,请当家主事的领导进行访谈。因为他当家主事,角度不一样,领导同志一般信息量比较大,思路更开阔一些,主意也多一些。这种办法,建议大家不妨试一试。另外,找不到感觉的时候,还应考虑是否换一个角度,切入点调整一下,大家的角度都一样,搞出的东西一般化,千人一面,索然无味,但换一个新的角度,感觉就变了。就像摄影,正面像,感觉很平常,特别是对于那些疤喇眼、歪歪脸的,你如果从侧面选好角度,照出来的没准儿还是一个艺术品二是苦于无法突破。无法突破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上有框子,担心这,担心那,被其他东西所束缚。首先要打破框子,扫除思想障碍。框子打破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其次就是要吃透‚三头‛:一是吃透‚上头‛。磨刀不误砍柴工。多学习多看看材料。看看江泽民同志怎样讲的,胡锦涛同志怎样讲的,有关领导同志怎样讲的,看看有关文件、材料,先把上头的精神吃透,温故知新。二是吃透‚下头‛。翻一翻笔记本,看看调查中的原始记录,把别人谈的回回炉,必有启发。开始听的时候,还没有感觉,因为认识未到这个深度,现在研讨了,卡在这个地方了,再回过头来看这些访谈记录,就会找到灵感。三是吃透“前头”。在前面我讲过,要看看前人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研究的,其他人对这种研究有什么成果。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之上,借别人的梯子上楼。别人己经研究到第二个层次了,你就要借机研究第三个层次,不要从头来,从头来就费二遍事了,不划算,也没意义。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大家组织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七嘴八舌,相互启发,采取多种途径,想办法突破。不突破不动笔。要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哪怕前进一厘米,总得有点发展才行。

三是苦于找不到反映内容的恰当形式和载体。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看首先应该从总体上把握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去考虑形式的问题,千万不要去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套子。衣服要穿得得体,能把个性突出出来,能够体现个性美,扬长避短,这才是最佳水平。好的服装设计,总是突出主题,展示优势,淡化不足。文字载体与此也是相通的。但是要注意不能老用一个套子,有的报告本来是很好的内容,弄来弄去又弄到那种老套子上去了:‚什么是什么的前提,什么是什么的途径,什么是什么的关键,什么是什么的重要环节‛,很肤浅,看了倒胃口。建议大家多看一些材料,看材料不光看它的内容,还要看它的文字形式。将好的结构形式都记在脑子里,搞材料的时候,就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总之,哪种形式能最佳地反映这个内容,最得体,最能展示它本质的东西,展示它的创见,就用哪种形式。你的突破在哪里,你的发明创造在哪里,你的新意在哪里,你的思想性在哪里,要充分展示出来。好东西千万不要藏在里面。在这个前提下,文字再搞得精练一点,有点文采。

4、课题调研工作中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即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问题。

关于课题调研,我总结了这么几条可以算做原则和体会的东西,不一定准确,仅供大家借鉴。

第一,课题的篇幅一定不能少。这一点必须明确。自治区课题 评审组在评选各地州的重点课题时,第一条标准就是没有20页(1万字左右)首先就不考虑你评奖的事。我们的信息一般也都要两三页纸的内容,才能把一个事情简要的说明白,作为一个课题的话,既要有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措施及意见建议几个部分,没有一定的篇幅怎么能把一个问题解释清楚。这一条是最基本的。

第二,在课题的调研这个环节上千万不能省。课题调研,最重要的一条是看信息调研人员是不是真正开展调研了,还调研的过程,基本的形式主要包括个别谈话、座谈讨论、问卷调查、走村入户等几个方面,如果调研开展的比较好,比较实,那么课题的内容也就比较有份量,而且撰写起来,心里也比较有底气。特别是通过调研,要注意搜集一些比较鲜活的、真实的素材,用事例来说话,善于运用群众性的语言。

第三,一定不能一写了事。调研课题,它不同于信息,它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总结、归纳的过程。所以的课题时间比较充裕,一般在年初确定课题后,由各课题组自己来确定调研、撰写等时间,11月份之前完成就可以了,如果细心认真的人,就算一个星期改一段,再说宽一点,哪怕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改一段,那么这个课题的质量应该也是不错的。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家总感到还有好长时间,不到跟前不去写,不去研究,等到要报课题了,网上随便下载几段,或者把总结材料改个标题报一下,这种现象一定要克服。

第五篇:政务信息写作培训材料(2014.3.20)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在一起共同交流学习。在座的都是文字高手,尤其是我们综合股的同志,不仅材料写得好,诗也写得妙!芝武主任的现代诗,洪煇同志的古典格律,记录着生活和工作的点滴,有深度、有情趣。受他们影响,我有时也捏上几句,比如:

张洪辉写的一篇日志:

《文秘人员之苦》

办公室里事如麻,朝暮难离胜似家。会务沓来难胜举,文牍纷至应无暇。披星戴月心交瘁,早起晚眠身困乏。周末无休难有假,终年碌碌总无涯。

读了之后很是感叹!也回复了一首:

来時垒几何,去日慨苦多。他年忆今事,说与子孙蹉。

也就是说办公室的工作虽然繁杂,却能使人获得成长,在办公室的时候可能觉得辛苦,那天出去了又很怀念,甚至到我们老的时候,与子孙说起,也可能是一种骄傲!

因为怕我下面讲的内容大家打瞌睡,所以说了这点题外话,大家把它当笑话,提个神、、、。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政务信息工作的写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政务信息写作培训材料

(2014年3月20日)

一、认识政务信息

(一)定义

政务信息是在政务活动中产生的官方的、正式渠道的信息,是指反映政务工作本身进展情况、遇到的有关问题及可能影响政务决策的信息,是领导管理、决策应当知道而又没有知道的信息,是为科学决策服务的重要依据。

政务信息是一种新的、独立的、特殊的问题,它既不同于一般新闻消息,也不同于日常工作简报,它反映的是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标、文字材料等的总称。政务信息既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也能把领导意图进行传播,实现上情下达、辅助决策、推动工作、服务基层的目的。

(二)政务信息的特点。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性”。一是指导性。政务信息反映的是领导意图、社情民意。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务信息是正式公文的补充,其指导作用显而易见。

二是真实性。真实是政务信息的生命。政府机关的信息来源较为正统,而且在编发时一般要经过三次审核,因而可信度是比较高的。三是保密性。大家知道,有些政务信息涉及到党和国家的秘密,是不宜公开的。因而政务信息的传输和运作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阵地。这也是政务信息网区别于其他信息网络的一个显著特征。正因为如此,在收集、传递、处理政务信息时务必注意到内外有别,增强保密意识。

四是时效性。及时、迅速是政务信息的又一鲜明特点。政务信息一般不登载时过境迁的内容。

(三)政务信息的功能

概括起来是八个字:“下情上达,上情下达”。通过信息这一最便捷的载体,能使领导机关随时掌握和了解基层发生的新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同样,通过信息这一最快速的途径,能把上级决策意图及时传达到基层群众之中。

(四)政务信息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写作要求不同。政务信息基本采取直叙的方法,干净利落,庄重朴实,力戒装饰,要求事实准确,分析中肯,建议合理。写新闻报道则不同,例如写通讯,对修辞的要求非常之高。包括比喻、拟人、反问、借代、双关、对偶、夸张等等。

2、结构体式不同。政务信息提倡开门见山,一般不要导语和结尾,一气呵成,一段成篇。新闻稿则不同,通常有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在标题制作上,新闻为了烘托气氛,揭示内容,可设肩题、主题和副题。信息一般不用两栏标题,提倡单句实体,讲究简洁明快,一语道破。

3、反映内容不同。信息侧重反映实际工作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等,要求喜忧兼报,不回避和隐瞒问题。新闻主要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褒扬好人好事。尽管对不良倾向也揭露和批评,但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4、服务对象不同。新闻服务的对象是所有社会大众,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而政务信息服务的对象范围要窄得多,层次则要高得多。简言之,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新闻旨在教育群众、宣传群众、激励群众。

5、实际功效不同。新闻可以不涉及具体工作,比如奇闻轶事。而政务信息必须与工作紧密相关,这是由它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即使同样反映工作,两者的作用力也不尽相同。新闻一般是通过宣传造势来作用于工作,具有间接性。而政务信息的作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直接性。换言之,新闻偏重于宣传效应,政务信息则偏重于参谋效应。

(五)政务信息的内容

从上报的角度看,报送信息可作如下分类:

一是反映取得的成绩。如《施秉县1-2月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 亿》、《施秉县主要经济指标当前运行良好》。二是反映重要工作、专项工作进度。如《施秉县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清理工作》、《施秉县工商局开展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检查成效显著》。

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举措。如《施秉县“四抓手”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施秉县“五措施”全力抓好申遗工作》、《施秉县五举措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四是介绍日常工作动态。如《施秉县成功举办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

五是反映上级重要会议、上级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政策执行情况。如《施秉县五举措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

六是反映紧急突发性事件以及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原因、后果和对事件的处理情况,如《我县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续报3)》。

七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县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化解一起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

八是调研性、建议性信息。如《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二、怎样找信息

结合省、州对于信息工作最新的工作要求,2014年上报的政务信息要求主要是:反映重大部署贯彻、重大工作推进经验、问题、建议等,不再采编一般动态信息(例如一般的会议信息)。信息要在熟悉政策、了解本地情况、高站位的前提下,抓重点、抓特色。具体应在六方面抓信息。

1.紧跟工作部署,反馈工作重点。认真总结本县围绕我州“主基调”、“主战略”,推进“三化同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所做的工作,认真挖掘信息,总结工作推进情况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好做法。

2.认真对待,善总结、精提炼。围绕省“5个100工程”和州“6个20工程”和县“五3一工程” 抓好项目建设及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上报实施项目和与国家有关部委、省、州对接情况;试验、试点、示范工作的启动和创建情况;推进2014年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加强报送在项目建设建成投产、达产率;城乡居民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开展跑步经济,向中央、省争取国家资金补贴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招商引资完成情况;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情况;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推进情况;民生问题等有效展示本县在推进各方面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四是抓难点、热点。多报领导关注的热点,民政、卫生、教育、人事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工作做法多反映;对外开放如何深入、项目建设如何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抓实等,都是长期的反馈重点,新做法,新成绩,新经验都要及时采写上报。

五是抓特色、亮点。挖掘本地特色,突出亮点,报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内容。

六是顺应民意。关注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如对弱势群体救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老百姓、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信息上报的重点。

三、写信息、报信息时注意的“九要”

一要及时。信息的采集和传递及时。重要动态不过夜。重要项目签约情况、开工情况、竣工情况,各类商贸洽谈会成果当天上报。为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应超前谋划,快编写,快传递。报信息时要把时间写清楚,尽量不写“近日”“目前”之类的模糊用语。时效性是信息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信息不及时,就会失去信息的原有价值。

二要准确。就是要如实地反映事物及其变化,文字表达要准确,恰当地判断、分析,不夸大,不缩小。

三要分清层次有针对性反馈。信息从纵向层次上分,分为为上级服务、为本级服务、为下级服务。针对不同级别报送的信息,要找准站位。四是要拟好题目,选好角度。题目新颖,可以提高关注度。正所谓,“新闻时有发生,视角各有不同”,有的信息换一个题目,整个信息关注度就会大有提升。

五要抓好时机。即抓准时节说事,如节日期间送温暖,春季耕种说绿化,一季度说开门红,第四季度讲全年成绩,说明年工作谋划;另外,项目签约、开工、竣工要及时上报。

六要写明白、写实在、写完整。以数据说话,以数据支撑观点,项目要写清投资额度,经济运行要注明同比情况,完成计划情况,一项工作比较突出,写清本部门完成数在全县占的比重等,数字要写清时间段,从年初到现在,还是有史以来的数据,不能模糊。

七要简练,言简意赅,开门见山,一语中的。几项措施分条列出,简洁明了。

八要善于运用一些背景材料。如首家,全省首个,在全国、全省、全州领先的工作,最早的、最大的、最新的、第一次、得到领导签字、关注的,都要注明,以提高关注度。如《全州首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九要侧重经济,侧重政府工作。政务信息以经济工作为核心,以政府各项工作为核心,党务信息、宣传个人的信息不报送。

四、我县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信息工作现在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一)信息意识问题。各部门各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上报信息数量少。

(二)信息质量问题。报送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引用模糊,不准确。

(三)信息深度问题。动态信息多,深层次信息较少。

搞政务信息工作是天天短平快,年年马拉松,既清苦又辛苦。但苦中有乐,能使人长见识,增才干,虽累犹荣。因此,希望大家多写、多练、多报。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和大家先学习这些内容,说得不好不对的,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下载政务信息培训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务信息培训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训讲稿

    [培训讲稿]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让语文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新课改,让语文教学在简单朴实中呈现生动与实效。在激情似火,硕果累累的季节里,20......

    培训讲稿

    广义的信息安全 是指防止信息财产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法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闭幕式辨识、控制保障商务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的损失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

    培训讲稿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扎实推进河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邓建钦 (2011年1月14日) 30多年前,一场由农民发起的耕地包产到户,一举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30多年后,一场仍然起源于......

    培训讲稿

    昌吉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相关内容为确保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昌吉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昌吉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和《昌吉市新......

    政务信息

    徐汇区推进“五进社区五到家”环保宣传活动近日,徐汇区环保局举办了2012年徐汇区“五进社区五到家”活动标识揭牌暨环保宣传展板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

    政务信息

    以评查促规范、以规范促办案 ——工商局开展案件评查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办案......

    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第16期杭锦后旗工商局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日杭后工商局“七个努力实现”积极谋划 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和监管工作一是在服务项目建设上努力实现新突破。紧紧围绕旗委努力......

    政务信息写作培训心得(共5篇)

    政务信息写作培训心得 今天下午,在我局会议室进行了政务信息写作的培训。政务信息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它可以辅助领导层进行决策,对大家的日常工作进行指导,也可以让全体员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