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延续课题申报指引-国家科技部

时间:2019-05-14 15:3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后期延续课题申报指引-国家科技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后期延续课题申报指引-国家科技部》。

第一篇:后期延续课题申报指引-国家科技部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新农药创制研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

后 期 延 续 课题申报指南

一.项目介绍

(一)攻关目标

将3-4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推向市场,其中1-2个杀虫剂进入高毒农药替代市场,开发5个杀虫剂品种的创新工艺,为实施“高毒农药削减计划”提供技术支撑;开发一批处于农药创制过程中不同试验阶段的高活性化合物(一、二、三阶段分别为60、15、5个),为创制农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使我国早日成为具有农药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

(二)项目实施年限

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

(三)公开申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课题

一、杀虫剂原药的创新工艺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创新工艺的开发、药效试验、安全性评价试验、技术经济评价、专利申请等。

要求:进行可替代高毒杀虫剂品种的、较现有工艺更先进、生产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杀虫剂原药品种的创新工艺开发(至少完成中试规模的开发)。已有相当的工作基础,且工艺路线确定、创新点突出。优先支持已获得或可获得工艺方面专利的品种。

课题

二、菊酯类农药防治水稻螟虫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选择菊酯类农药品种开展防治水稻螟虫的试验研究,主要包括环境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药效试验、制剂加工、抗性研究、经济评价等等。

要求:完成3个以上菊酯类农药品种用于防治水稻螟虫的试验研究。

课题

三、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第四阶段试验)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开展第四阶段的卫生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环境行为研究、产业化工艺研究、扩大防治谱的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专利申请及技术经济评价等。

要求:已取得农业部农药临时登记或具备临时登记条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农药品种。申报单位必须是定点的农药生产企业。

对同一结构类型中的、具有相同活性类别的农药品种只支持1个。课题

四、先导化合物的优化研究(第一阶段试验)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以先导化合物为基础的系列新化合物的合成和筛选工作,并完成化合物的室内生物活性筛选研究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第一阶段安全性评价试验、Ames试验,专利申请等等。

要求:先导化合物结构明确,在此基础上已合成一定量的新结构化合物,并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通过进一步的合成和筛选,有发现高活性化合物的可能。

对同一结构类型中的、具有相同活性类别的高活性化合物的支持不超过5个。

课题

五、高活性化合物的筛选研究(第二阶段试验)

主要研究内容:进一步的室内药效试验研究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部分第二阶段毒性试验以及小试合成工艺研究、申请专利等等。

要求:所申报的化合物必须完成第一阶段的试验工作,通过攻关应达到可开展农药临时登记试验的要求。

对同一结构类型中的、具有相同活性类别的高活性化合物的支持不超过3个。

课题

六、高活性化合物的研究开发(第三阶段试验)

主要研究内容:高活性化合物开展临时登记所需的大田药效试验、安全性评价试验(包括卫生和环境毒理学试验)和中试合成工艺的研究开发 3 等,以满足政府对创制农药的临时登记要求。

要求:申报的化合物已完成第二阶段的试验工作,申请单位必须是定点的农药生产企业。

对同一结构类型中的、具有相同活性类别的高活性化合物的支持不超过2个。

课题

七、新制剂和功能性农药助剂的产业化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可提高原药使用效率、降低有机溶剂使用量和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制剂、农药专用助剂,降低原药用量和减少使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提升我国农药的应用技术水平。主要包括制剂配方的研制及优化、工艺研究、农药临时登记所需的药效试验、安全性评价试验(包括卫生和环境毒理学评价)、专利申请、技术经济评价等等。

要求:主要针对现在仍以老剂型为主的骨干农药品种、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创制农药品种开展新制剂的研究开发,农药专用功能性助剂的开发等等。开展产业化开发的需是农药定点企业。

课题

八、创制农药的市场风险评估与申请国外专利的后补助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创制农药品种的市场风险评估研究,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创制农药品种的市场预测和风险评估模型,降低创制农药的市场风险,并为其他农药新品种进入市场提供参考评价。4 鼓励创制的新农药品种申请国外专利,对申请国外专利经专家评审后进行后补助,补助额一般不超过专利申请经费的60%。

要求:在“十五”期间内申请的国外专利都可以申请进行后补助,申请单位须提供专利申请费的发票复印件。

(四)财政拨款的支持方式

财政拨款来自“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经费,共计人民币5580万元,分两年拨付。其余经费要求配套解决。

(五)项目经费的构成细目

科技攻关计划经费主要用于设备购置、技术攻关、人员培训、国际交流、人员及管理费,设施建设、改造、装备等其它费用主要由配套经费支出。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是具有较强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相关工作基础,其研究发展方向与本项目有关课题关联性强;

2、具有能够承担本项目有关研究任务和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学科带头人、管理科学家以及知识结构合理、操作技术熟练、相对稳定的技术队伍。鼓励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担任课题负责人;

3、具有开展此项工作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及运行管理经验;

4、属地及上级主管部门支持资源共建共享,能够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和条件。

(二)其他要求

1、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单位可以联合申报。

2、联合申报的各方应当签订共同的申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并将共同申报协议连同申报文件一并提交。

3、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任意一方)不得重复申报。项目主要负责人也不得重复参与申报。

4、课题申报可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基础按研究内容以专题形式申报。

5、申请第四个课题时,各单位的研究内容必须集中在一个专题内申报。

(三)申报文件的编制要求

1、申报函(加盖公章和法人的签字或印章)。项目组织单位只接受申报单位的一份申报函,并附申报单位本次申报项目的清单。此清单以外的项目一律不予受理。

2、申报材料要求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格式申报。

3、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科技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中的格式编写(可在科技部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prc@263.net。申报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通过下列方式联系:

地址:北京市安外安华里五区十八号楼 100011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电话:010-64205324, 64262348,62462499(FAX)电子邮件:cnprc@263.net

联系人:王龙根

李钟华

黄文耀

四.评审

(一)项目组织单位负责组建评审专家委员会

(二)形式审查

组织单位会同评审专家委员会对申报文件进行形式审查。在形式 7 审查中发现有下列问题之一者,申报视为无效:

1.申报文件未加盖申报单位公章或法人未签字或盖章; 2.申报文件印刷不清、字迹模糊;

3.申报文件与本指南规定的研究内容要求不符; 4.申报文件没有满足本指南规定的其他条件。无效申报不参加评审。

(三)专家评审

1.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单位,分别向评审专家委员会就申报文件内容做20分钟的申报陈述,并对评审专家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澄清、说明和答辩。

2.评审专家委员会依据申报文件、申报报告,提出书面初评报告,向项目组织单位推荐候选课题(专题)的承担单位。

3.必要时,项目组织单位根据初评报告,组织评审专家委员会对课题(专题)承担单位进行现场考察和评议,初步确定承担单位。

4.科技部审批课题承担单位并正式公布。

`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2004年1月15日

第二篇:课题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

附件2:课题申报指南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课题申报指

项目针对我国农业重大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危害日趋严重及分布区域广泛的新态势,在“十五”攻关研究的基础上,遴选北方农业干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霜冻灾害、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南方季节性干旱和森林火灾等为主攻对象。建立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调控、评估技术体系和综合服务系统。

研制基于天基、空基、地基和下垫面多元信息的灾害立体监测技术方法,建立农业重大气象灾害动态监测技术体系,综合监测精度达85%以上。研制基于植物机理模型、区域气候模式、“3S”等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灾害预警技术,建立长、中、短期相链接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技术体系,预测精度总体达80%。重点研制北方农业干旱及低温灾害、南方季节性干旱和森林火灾综合减灾调控技术;研制抗灾化控制剂4-6种,开发扑火机具装备2-3种、提出规范2-3项,申请专利6-8项,研制集成减灾调控技术4-5套。研制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的定量评估技术,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技术体系。集成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调控等技术体系,建立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综合服务技术集成系统。该项研究将显著提高我国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以及信息化服务水平,对提升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意义重大。

现将本次课题申报指南发布如下:

课题1:北方农业干旱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选取我国华北冬小麦和夏玉米、东北春玉米以及西北小麦为研究对象,建立新型综合农业干旱指标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卫星遥感、无人驾驶小飞机航空遥感、区域气候模式、作物生长模式等先进的监测预测方法和手段,建立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天基、空基、地基的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模型,以及基于区域气候模式、陆面水文模式和作物生长模式相结合的华北地区、东北西部地区和西北陕甘宁地区农业干旱预警模型。考核指标:

①建立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监测预警综合数据库;

②提交适用于我国北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农业干旱综合指标;

③建立EOS/MODIS、微波遥感干旱监测模式,提出航空遥感资料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方案;其中EOS/MODIS遥感监测精度达85%,微波监测精度达87%以上;

④建立具有不同预报时效的华北、东北和西北农业干旱预警模式,预报准确度达到80%以上。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应为长期从事区域农业干旱监测预测研究工作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具有区域气候模式、陆面水文过程模式和作物生长模式综合开发研制能力,具有农业干旱预警模式的开发研制基础与能力。

经费:

课题总经费5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400万元,配套经费100万元。

课题2:北方农业低温冷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选择东北玉米和新疆棉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农作物低温冷害指标;改进农作物数值模拟模式,研究低温冷害的实时监测技术以及具有滚动功能的预测技术体系。考核指标:

①提出东北玉米和新疆棉花的低温冷害指标;

②建立农作物低温冷害动态实时监测技术体系,综合监测精度达85%以上;

③建立长、中、短期相链接的,具有滚动预测能力的低温冷害预测技术体系,预测精度总体达80%; 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为国家级农业气象科研机构,有长期从事低温冷害研究的人才队伍,储备有低温冷害监测预警研究的关键技术研究研究,与相应的研究区域有良好的协作关系。经费:

课题总经费4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320万元,配套经费80万元。

课题3:华南寒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华南主要农业对象(龙眼、香蕉、荔枝、西红柿、辣椒)寒害的临界受害温度指标、致灾等级温度指标,致灾的气象成因及其耦合机制。综合农田小气候观测、地面观测、遥感监测和数值模拟、GIS技术,研制寒害的立体监测、精细预警、长期预报及其区域化技术方法和模型;建立华南主要农业对象寒害动态监测预警技术体系,进行业务示范应用。研究主要农业对象寒害与气候条件的风险量化关系,研制寒害气候风险区划的技术方法、模型、量化指标,编制华南地区主要农业对象寒害的气候风险区划。考核指标:

①建立华南主要农业对象(龙眼、香蕉、荔枝、西红柿、辣椒)寒害的指标体系;

②建立主要农业对象寒害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监测精度在85%以上,预警精度在80%以上;

③编制一套华南主要农业对象寒害的气候风险区划。申报要求: 该课题鼓励科研、业务单位联合申报。联合申报单位须具有气象业务转化应用平台;有寒害动态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业务应用与推广示范等相应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业务转化、示范基地基本落实。经费:

课题总经费4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320万元,配套经费80万元。

课题4: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以长江中下游水稻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气象局系统气象资料和长期农业气象台网观测资料,研究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成灾机理、影响因子;研制水稻高温热害综合指标体系;开展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的 “星-机-地”灾害立体监测综合技术研究;发展长中短期天气-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式相结合的水稻高温热害预警技术。考核指标:

研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识别综合指标体系;给出水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和规律;发展水稻高温热害监测和预警技术;水稻高温热害监测精度在80-85%,预警准确率达到80%。

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为国家级农业气象监测预警研究科研机构。具有农业气象灾害和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研究领域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积累,能与其他课题相互协调和配合。经费:

课题总经费325万元。其中国拨经费260万元,配套经费65万元。

课题5: 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利用气象资料、森林可燃物参数,结合地面点火试验,划分森林可燃物类型,研究基于天气气候背景下的森林火灾危险性预测及NOAA系列卫星和EOS/MODIS卫星遥感监测识别森林火灾技术,研究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的森林可燃物综合管理与生态调控技术,研究复杂气象地形条件下的森林火灾扑救技术、扑火人员安全技术和防控机具设备。考核指标:

①提出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技术、森林可燃物综合管理与生态调控技术、复杂地形森林火灾扑救技术和扑火人员安全防护技术。

②开发扑火机具装备2-3种,提出规范2-3项,申请专利2-3项。

③建立试验示范区1-2个,示范面积100公顷以上。申报要求:

申请单位应设有森林防火研究专门机构,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长期从事森林防火研究工作,熟悉国内外森林防火研究进展,具有承担相关任务的能力,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能提供配套。经费:

课题总经费422.5万元。其中国拨经费337.5万元,配套经费85万元。

课题6:北方农业干旱调控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以西北、华北为重点,针对两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干旱发生规律,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基于农田小气候的华北干旱调控技术;以抗旱种衣剂研制为核心,研究基于化控技术的西北干旱调控技术;组装防旱抗旱集成技术,最终形成针对华北、西北地区特点的防旱抗旱综合调控技术。考核指标:

①单项防旱抗旱技术降低农作物损失5%-10%; ②综合防旱抗旱技术降低农作物损失10%-15%; ③研制1-2种抗旱种衣剂,在轻度干旱的条件下提高出苗率5%以上,并进行中试生产,年生产量5吨以上;

④建立示范区1-2个,防旱抗旱技术与抗旱制剂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申报要求:

申请单位应为干旱防御技术领域有影响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有干旱防御技术、抗旱种衣剂研发等相关研究基础和相关仪器设备支撑,鼓励有一定影响的本领域企业参与,提供配套。经费:

课题总经费422.5万元。其中国拨经费337.5万元,配套经费85万元。

课题7:南方季节性干旱防控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南方季节性干旱发生时空规律,建立季节性干旱分区指标体系,进行南方季节性干旱类型分区与评价。研究区域性农作物防旱避旱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布局方案。研究开发减轻季节性干旱的生化制剂。研究秋雨冬用、春雨夏用、丰水年雨水资源枯水年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因地制宜的贮水配水技术。集成避旱减灾技术,比较各种避旱减灾技术优劣,总结各种避旱减灾技术操作规程,开展应用示范。考核指标:

①建立南方季节性干旱分区指标体系,进行季节性干旱类型分区评价;

②农作物防旱避旱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布局;

③所研制的雨水入渗增强剂,雨水入渗率提高15%以上;生物保水剂,提高种子出苗率20%以上;新型植物蒸腾抑制剂,蒸腾速率降低20%以上; ④在湖南、四川建立季节性干旱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区,示范区总规模达到100hm2。轻度干旱发生情况下,综合避旱减灾技术减轻损失20%以上,中度干旱发生情况下,减轻损失10-20%。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好的区域科技协作基础,有能力组织跨部门、跨省区、跨行业科技协作。在干旱分区评价、农业结构优化、农业抗耐灾生化制剂研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积累,鼓励有一定影响的本领域企业参与,提供配套。经费:

课题总经费285万元。其中国拨经费225万元,配套经费60万元。

课题8:低温冷害与霜冻调控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开展作物低温灾害胁迫诊断、灾害实时监测、综合调控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东北低温冷害综合调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综合性能优良的抗低温化控制剂及基于田间尺度的低温冷害远程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开展黄淮海霜冻综合调控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园艺果菜弱光低温次生灾害调控技术研究。考核指标:

①开发抗低温化控制剂1-3个,研制开发低温与霜冻远程监测装置1-3个,申报专利2-3项; ②通过综合调控技术,使粮棉作物减少损失10%以上,园艺果菜类作物减少损失15%以上;

③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篇以上,培养研究生6-8名。申报要求:

课题申报单位应具有长期从事农作物低温冷害与霜冻调控技术研究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积累,在农业减灾调控制剂、作物生化指标测试、作物与环境模拟模型、远程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存在优势,能提供配套经费70万元。并具有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良好协调组织能力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鼓励有一定影响的相关领域企业参与。经费:

课题总经费34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270万元,配套经费70万元。

课题9: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反演近50年农业重大气象灾害时空变化,研制新一代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影响的实时识别、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模型,综合集成评估模型。考核指标:

①建立精细化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库;

②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评估模型,模型模拟精度达85%以上; ③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④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发布评估报告; 申报要求:

该课题须由科研与业务单位联合申报。申报单位必须具备气象业务转化应用能力,并长期从事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监测与评估、灾害风险研究的相关科研和业务工作。拥有高分率气象资料、卫星遥感资料与技术、相关的业务产品发布平台,并具有相关技术研究、业务转化、组织实施等方面的经验和基础。经费:

课题总经费485万元。其中国拨经费400万元,配套经费85万元。

课题10: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综合服务技术集成系统研究 主要研究开发任务:

该课题目标主要是集成一套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综合服务系统,主要任务有:

研究开发多元遥感资料处理分析子系统,能够对环境气象卫星系列遥感数据包括NOAA系列、EOS/MODIS系列、FY系列、TM系列等的预处理分析,即辐射校正、滤波、几何校正等。

研发北方农业干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霜冻灾害、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和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子系统,包括华北冬小麦、东北玉米干旱监测预测模块,东北玉米、新疆棉花低温冷害监测预测模块,华南主要农业对象寒害监测预测模块,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测模块,森林火灾监测预测模块。

研发农业干旱和低温灾害调控子系统,实现抗灾制剂应用查询、干旱综合调控技术查询;霜冻灾害综合调控技术查询,低温冷害综合防控技术查询。

研发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评估子系统,实现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演变规律分析查询、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模块、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块、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影响综合评估模块。

研发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调控服务产品的制作与基于WebGIS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功能,实现基于ArcGIS平台的、开发制图要素丰富的遥感监测图像产品制作平台和能够提供翔实统计信息的分析功能。研制基于ArcIMS平台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地图双向查询技术,实现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调控评估等信息发布与查询。研制基于ArcIMS平台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地图双向查询技术,实现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调控等信息发布与查询。

系统总体集成设计与研发,主要进行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包括数据流分析、子系统功能模块与数据接口的标准化设计和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等;制定系统集成技术规范与执行标准。考核指标:

①建立多元数据资料库及处理分析平台;

②建立北方农业干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平台;

③建立北方农业干旱和低温冷害调控查询平台; ④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评估平台; ⑤建立基于WebGIS的农业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功能的业务平台。申报要求:

该课题以业务服务机构为主申报,课题申报单位应熟悉农业气象、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影响状况;具有从事研发农业气象、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影响系统的专业机构或队伍;具备遥感、ArcGIS应用技术开发能力与WebGIS应用开发经验,有良好的GIS软件支撑与软件开发环境;并能提供系统运行与信息发布能力的业务平台。经费:

课题总经费42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330万元,配套经费90万元。

第三篇:2013年课题申报指引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2013课题指南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

2013年1月

目 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选题....................................................................4 综改试验区建设选题........................................................................4 经济建设选题....................................................................................6 政治、社会建设课题........................................................................7 文化建设选题....................................................................................8 生态文明建设选题............................................................................9 党的建设选题..................................................................................10 反腐倡廉建设选题..........................................................................1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选题

1、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2、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分析

3、经济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研究

4、人民生活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研究

5、社会进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研究

6、民主法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研究

7、文化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研究

8、资源环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研究

9、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与重点研究

10、加快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措施研究

综改试验区建设选题

1、创新山西产业转型机制研究

2、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研究

3、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研究

4、矿产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5、水资源分类管理研究

6、矿产资源开采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研究

7、山西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路径研究

8、生态受益区对生态损耗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9、农村土地改革研究

10、矿区土地管理研究

11、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制度研究

12、节能节水降耗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研究

13、加快推进资源型地区“全产业链”构建研究

14、综改区建设中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15、山西煤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16、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模式研究

17、综改区建设中小微企业扶持机制研究

18、资源型地区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研究

19、增强县级财政支撑转型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研究 20、资源型地区招商引资发展模式研究

21、基于“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山西开放型经济发展

新优势研究

22、综改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3、山西扩权强县与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24、山西行政审批制度创新研究

25、山西法制、责任、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

26、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7、综改区建设中项目“六位一体”推进机制研究

28、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山西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29、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山西城镇化道路研究 30、山西城镇组群发展研究

31、煤炭的经济社会价值再认识

32、山西城乡一体化研究

33、山西综改区“先行先试权”研究

34、推进我省“四化”同步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研究

35、山西农村综合改革研究

36、创新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完善保障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研究

经济建设选题

1、山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与对策

2、山西扩大内需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3、山西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4、传统产业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研究——以焦化、冶金、电力、建材为例

5、山西实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6、山西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研究

7、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动力、模式与政策研究

8、山西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9、山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10、山西经济带范围界定、特征分析以及发展潜力研究

11、国内外经济形势预测及其对山西的影响

12、构建区域性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与调控系统研究

13、新阶段中部崛起与山西发展研究

14、山西扩权强县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15、山西发展进程中的“双重矛盾”与破解路径研究

16、新时期山西扶贫开发的重点、路径与政策研究

政治、社会建设课题

1、新时期增强党员党性修养研究

2、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研究

3、健全地方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和高效运行机制研究

4、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研究

5、我省城市社区基层党建研究

6、健全创先争优常态化机制研究

7、充分发挥乡级人大、政协基础作用研究

8、扩权强县面临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9、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研究

10、我省农村信教问题研究

11、推进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

12、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3、构建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机制研究

14、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研究

15、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16、加快推进长治上党、临汾汾河、汾介孝城镇组群建设研究

17、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

18、优化转型跨越发展环境研究

19、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概述 20、社会心理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关系研究

文化建设选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内在逻辑及践行原则

2、实施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路径、政策、措施研究

3、山西发展智力密集型新兴文化业态路径及政策研究

4、红色文化与山西精神研究

5、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

6、实施核心价值铸造工程与弘扬山西精神关系研究

7、结合综改试验区建设创新文化发展政策体系研究

8、山西发展文化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优化山西文化产业布局研究

10、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研究

11、加大非遗保护、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1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路径及对策研究

13、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升山西文化软实力研究

14、促进我省文化强省建设立法研究

15、山西国有、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现状调查与研究

16、山西文化消费市场现状及培育发展研究

17、文化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与能力建设研究

18、文化艺术行业的人才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

19、山西文化传播交流史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选题

1、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

2、山西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格局研究

3、山西加快建立特色生态文明制度研究

4、循环经济推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研究

5、山西能源资源利用方式变革途径分析与推进机制研究

6、山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

7、新形势下山西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研究

8、山西省能源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9、推进山西焦化行业兼并重组的对策研究

10、山西煤矿矿山生态修复补偿机制研究

11、山西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12、山西碳排放基础统计制度研究

13、节能量、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体制机制研究研究

14、山西园区经济及其带动战略研究

15、山西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党的建设选题

1、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2、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论

3、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研究

4、地方党委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山西经济发展方式精彩转型研究

5、山西完善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与建设服务型政党和政府关联度研究

6、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经济工作能力问题研究

7、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8、党员队伍建设研究

9、新经济组织(或非公有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研究

10、工青妇组织建设研究

反腐倡廉建设选题

1、山西构建惩防体系信息网“一网N平台”的创新实践研究

2、山西廉政文化资源与廉政教育方式多样化的融合度研究

3、开展警示教育与发挥查办案件惩戒和治本功能的协同性研究

4、基于山西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现状,探索制度化、法治化反腐防腐新途径研究

5、山西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联组管理的探索研究

6、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价值与我省“三公”领域市场运行机制研究

7、探索加强纪检监察与巡视、监事、审计工作融合机制和监督合力研究

8、广东官员财产申报试点经验与探索深化我省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研究

9、关于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实证研究

10、山西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实效研究

11、山西推进政务公开实效研究

12、山西狠刹“吃拿卡要”恶劣风气,加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13、积聚人民群众参与公权监督正能量,探索网络反腐良性运行机制研究

14、从“个性贪官”案例剖析腐败形式复杂化新型化问题研究

第四篇: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指引-国家科技部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

示范区申报指引

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创建背景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同各国领导人一道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年9月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创建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任务。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国发〔2016〕69号,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这是我国积极履行国际承诺,务实推进落实工作的具体体现。建设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也是我国针对国内外发展形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针对新时期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与联合国强调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一致。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就是通过在区域层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在整体上落实“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以及

新发展理念做出示范并发挥带动效应。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创新,这已日渐成为全球共识。近年来,世界上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大国均围绕可持续发展加强创新布局,并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我国高度重视依靠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创新日渐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但是,从目前来看,与创新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相比,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相对不足,这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短板。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就是通过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和保障,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申报条件

(一)拟申请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省(区、市)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局,与当地主要的发展战略与决策紧密结合。

(二)在本省(区、市)范围内选择具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基础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作为创建主体。原则上,创建主体应为地级市。

(三)制约创建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应清晰和具有典型性。

(四)省(区、市)政府要会同创建主体所在地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专门的支持政策,组建专家队伍,调动社会各届参与。

三、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申报流程

(一)提出创建申请。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建设方案”有关要求,申请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地区,以省(区、市)政府名义致函科技部提出创建申请。创建申请应明确提出创建主体、示范主题、实施内容、组织构架、推进机制、支持政策等,并附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基本思路。科技部根据各省(区、市)的申请,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备选地区。

(二)编制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省(区、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创建主体所在地政府、相关领域专家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和建设方案。规划和建设方案完成后,由省(区、市)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通过论证后,报送科技部。

(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部际联席会评审。对各省(区、市)报送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咨询委员会和相关专家给出咨询意见。部际联席会议在综合考虑专家意见基础上,对规划和建设方案提出评审结果。

(四)向国务院申请报批。根据部际联席会议评审结果,由

省(区、市)政府会同科技部向国务院提出创建申请。

四、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编制

(一)定位

可持续发展规划是面向2030年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划,分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规划要按照新发展理念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根据本地区发展实际进行编制,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全局性。

(二)编写提纲

1.前言。简述编制规划的背景、适用范围、规划期限、编制依据、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及组织实施机制等。

2.发展现状。主要包括规划区域地理范围、自然资源状况、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

3.总体思路与目标。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指导思想要明确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体现新的发展理念,明确发展重点。基本原则要对指导思想作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主要目标要有近期(2020年)、中期(2025年)和远期(2030年)阶段性目标,包括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

4.重点任务。要根据本地区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紧迫、最关键的领域和环节确定重点任务。

5.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建设、支持政策、资源投入等。

五、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的编制

(一)定位

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是围绕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近期目标,针对制约当地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采取科技、制度、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创新措施,实施一系列行动、工程,形成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打造科技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高地,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实现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向国内外分享实践经验。

(二)编写提纲

1.问题诊断。结合当地的发展现状和区域特色,研究分析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诊断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

2.主要目标与建设思路。针对上述问题,形成3-5年具有可考核的目标和建设思路。主要目标体现创新性和带动性,建设思路要体现技术可靠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友好性和社会可接受性。

3.重点行动和工程。围绕要解决的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思路,实施一系列行动和工程,体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资源汇聚、多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打造一系列创新基地和平台,形成破解瓶颈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培育新业态新

模式。

4.政策与体制机制创新。出台支持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的政策措施,出台促进科技与社会发展融合的激励机制,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设立共同发展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

5.保障措施。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创新服务、投融资、国际交流合作等支撑平台,组建专家队伍,开展定期监测、报告与评估。

第五篇:课题申报指引的通知

附件1:

课题申请指南

一、课题名称及主要研究内容

(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装备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

1、主要研究内容

以“十五”前期攻关成果为基础,针对不同稻区水稻机械化的薄弱环节,进行关键技术装备的攻关和技术集成示范,开发杂交水稻高速插秧机及配套育苗技术装备、杂交水稻精少量直播机等2种新型装备,进行北方稻区、南方稻麦区和双季稻区高速种植机械的适应性试验,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装备配套研究和示范,形成5种技术体系。

2、主要指标

(1)杂交水稻高速插秧机及配套育苗技术装备 ①杂交水稻高速插秧机:

穴苗数:1~4 株/穴,占总穴数的85%以上; 栽插密度:18~30 万穴/hm2; 作业前进速度:0.4~1.2m/s; 行数:6行; 行距:30 cm。②配套育苗技术装备:

适应550 g/m2播量毯状秧苗精量播种; 空格率:≤7%; 均匀度:≥80%。(2)杂交水稻精少量直播机

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4.8%; 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2.2%; 种子破碎率:≤0.4%; 单行稳定性:≥70%。

(3)通过高速种植机械的适应性试验,选择出适合3种稻区种植制度和经济水平的机型,形成不同稻区适合于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5套。建成5个示范区,示范面积30 hm2;示范区省工50%,节本10%,增产5%(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

3、考核指标

研制开发出杂交水稻的精量育秧播种机2代样机共2台,通用高速插秧机2代样机共2台;水稻精少量直播机2代样机共2台;每种机型的作业面积25 hm2,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选择3~5个点,将水稻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进行优化组合和集成示范。

经费投入:国家攻关拨款24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1∶1.5配套经费。

(二)玉米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示范

1、主要研究内容

以“十五”前期攻关研发的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为基础,进行整机技术优化和割台、摘穗装置、青贮装置的模块化设计,并在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地区进行籽粒收获和穗茎兼收技术集成示范;研发悬挂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开展不同摘穗装置和青贮切碎装置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试验研究。

2、主要指标 作业效率:自走式0.4~0.6hm2/h,悬挂式0.2~0.4hm2/h;

总损失率:≤5%; 果穗清洁率:≥95%; 青饲料含杂率:≤3%;

茎秆切碎长度:≤3 cm(饲料);≤10 cm(还田); 茎秆粉碎合格率:≥90%;

制造样机:自走式3台,悬挂式6台。

提出两个类型区、两种收获方式的收获技术规范4种,示范面积50 hm2。

3、考核指标

研制开发出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割机2代样机共3台,悬挂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割机2代样机共6台,每台样机的作业面积50 hm2;实现小批量生产。完成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割台、摘穗装置、青贮装置的模块化设计。

经费投入:国家攻关拨款16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1∶1.5配套经费。

(三)一年两熟区少耕除草与小麦免耕播种机具研究

1、主要研究内容

以“十五”前期攻关成果为基础,完善1种小麦免耕播种机,新研制4种保护性耕作机具,示范成熟的技术与机具。4种新机具包括:① 动力驱动圆盘式小麦玉米两用免耕播种机;② 秸秆捡拾粉碎小麦免耕播种机;③ 滚切式除草机,主要用于小麦收获后,夏玉米播种前,进行机械除草;④ 免耕播种松土联合作业机。

2、主要指标

① 动力驱动圆盘式小麦免耕播种机

适应条件:一年两熟区玉米收获后免耕播种小麦; 秸秆覆盖通过性能:≥10 t/hm2(玉米); 圆盘转速:≤500 r/min; 行数:12行; 动土量:≤30%。

② 秸秆捡拾粉碎小麦免耕播种机

将玉米秸秆或其他秸秆捡拾粉碎后,抛洒到播种机的后面,一次完成秸秆粉碎、开沟、施肥、播种、覆盖和镇压多项功能。

秸秆粉碎长度:≤100 mm; 生产率:0.4~0.5 hm2/h。③ 滚切式除草机

主要用于小麦收获后,夏玉米播种前,进行机械除草。杂草灭除率:≥95%; 工作幅宽:≥2.5 m; 作业效率:≥2 hm2/h。④ 免耕播种松土联合作业机

行数:4行(4行浅松除草铲或2行深松); 松土深度:深松30 cm;浅松5~10 cm; 小麦秸秆通过性能:≥4.5 t/hm2。⑤ 完善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

机器作业故障率降低50%以上;适应的玉米行距由60~65 cm增大到55~70 cm。

⑥ 技术示范

进一步完善“十五”前期部分示范区建设,增加1~3个示范点,开展成熟的技术与配套机具示范。总示范面积250 hm2。示范区两季作物累计增产1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节约灌溉用水50~1500m3/ hm2。

3、考核指标

研制开发出2种适用于一年两熟区的小麦免耕播种机2代样机共4台,免耕播种松土联合作业机2代样机共2台,滚切式除草机2代样机共2台。完善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实现小批量生产。

经费投入:国家攻关拨款16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1:1配套经费。

(四)大中型种子加工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制与集成

1、主要研究内容

以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大田粮食作物种子为主要加工对象,研制一套包括风筛清选机、重力式清选机、组配式窝眼筒清选机、分级机、快速组配式包衣机、包衣后烘干机和监测与管理系统的大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

2、主要指标

设备加工能力:≥5 t/h;

加工净度:原种净度不小于94%时,提高到等内,等内种子提

高一级;

配套动力:≤130 kW; 破碎率:≤0.5%; 单机获选率均:≥98.5%;

分级合格率:≥90%; 包衣合格率:≥98%; 包衣后烘干降水率:≥1%/h。

3、考核指标

提供1套适应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大田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加工的系统装备;样机作业考核时间超过100 h(或加工种子1000 t);单机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同类型进口设备水平。

经费投入:国家攻关拨款22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1:1配套经费。

(五)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开发

1、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马铃薯种植和收获关键技术,开发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具和牵引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促进形成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2、主要指标

① 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具 行数:2行;

行距:70~90 cm(可调); 株距:15~40 cm(可调); 播种深度:5~15 cm(可调); 重播漏播率:≤3%; 生产率:0.4~0.6 hm2/h。②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行数:2行;

适合行距:72~90 cm; 挖掘深度:≥25 cm; 收获效率:0.2~0.5 hm2/h; 收净率:≥97%。

3、考核指标

研制开发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1套,其中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具2代样机共2台,作业面积30 hm2,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样机1台,作业面积20 hm2。

经费投入:国家攻关拨款13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1:1配套经费。

(六)油菜生产机械化成套装备研究

1、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油菜生产中的播种、收获和产地烘干等关键环节,研发油菜施肥直播机,实现浅耕灭茬、开沟、播种、施肥等多道工序的联合作业;研发多功能油菜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油菜收割、脱粒和秸秆还田作业,并可兼收稻、麦等不同作物;研发油菜籽烘干设备,局部调整后也能烘干水稻和小麦。

2、主要指标 ① 油菜施肥直播机 行数:6行;

播种量:5.25~7.5 kg/hm2; 播种深度:1.5~2.0 cm; 种肥分施距离:≥4 cm; 生产率:≥0.33 hm2/h。

② 多功能油菜联合收获机 割幅:≥150 cm; 生产率:≥0.2 hm2/h; 总损失率:≤6%; 破碎率:≤0.5%; 含杂率:≤5%; 可靠性:≥92%;

能够在平均深度为25 cm深泥脚田内顺利作业。③ 油菜籽烘干设备 处理能力:5~10 t/h; 降水幅度:≥5%。

在现有品牌粮食干燥机基础上,通过对某些部件的调整实现干燥工艺的变化,达到一机多用的目标。

3、考核指标

研制开发出油菜直播机2代样机共2台,作业面积30 hm2,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多功能油菜联合收获机2代样机共2台,兼收稻、麦等不同作物,作业面积50 hm2;油菜籽烘干设备1套,局部调整后能用于水稻和小麦烘干,样机作业考核时间在100 h以上。

经费投入:国家攻关拨款19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1:1配套经费。

(七)甘蔗收获技术体系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1、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体系,开发悬挂式甘蔗整秆收获机械装备,进行组装集成,形成甘蔗机械化收获成套装备。

2、主要指标

① 悬挂式甘蔗整秆收割机 生产效率:≥0.2 hm2/h;

蔗根破头率(入土切割):≤18%; 损失率:≤7%; 适应行距:1.2 m。

② 甘蔗收获机械化系统的集成试验研究

通过将甘蔗收割机、甘蔗剥叶机、运输系统等要素进行组装集成,对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体系与装备进行实验验证,为甘蔗收获机械化提供整套较为成熟的技术装备。

试验面积不少于20 hm2;每吨甘蔗收获成本比人工收获降低10~15元。

3、考核指标

研制开发出悬挂式甘蔗整秆联合收割机2代样机共2~3台,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实现对倒伏甘蔗的扶起、切梢、切割和输送集堆等功能;通过组装集成形成甘蔗机械化收获成套装备;作业面积大于20 hm2。

经费投入:国家攻关拨款9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1:1配套经费。

(八)牧草生产与加工机械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的研究

1、主要研究内容

以“十五”前期攻关成果为基础,开展牧草种子加工工艺试验研究和加工工艺过程计算机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解决牧草种子加工成套装备的智能化控制问题,显著提高牧草种子加工的技术含量和种子质量;研发自走式苜蓿种子收获机,进行豆科牧草种子产业化生产成套 9 技术集成示范;研发苜蓿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技术和机具,研究智能化控制的小型牧草快速干燥成套设备和大截面压块成套设备。组装集成豆科牧草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

2、主要指标

① 牧草种子加工智能化控制成套装备 生产率:0.25 t/h(苜蓿); 除芒率:≥95%; 破碎率:≤1%;

净度:羊草≥70%,披碱草≥90%,苜蓿≥90%; 发芽率:羊草≥45%,披碱草≥85%,苜蓿≥85%。

成套装备包括配套加工工艺动态数据库(涵盖5种主要牧草种子)和加工人机交互软件。

② 牧草免耕精量播种机 工作幅宽:320cm; 播种行数:16行;平均行距:20 cm; 播种深度:1~8 cm;

施肥深度:种子侧下3~6 cm; 牧草播量:7~90 kg/hm2;

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 5%(豆科); 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 3%(豆科); 施肥量:75~375 kg/hm2; 作业速度:5~9 km/h; 生产率:0.8~1.0 hm2/h。

③ 自走式苜蓿种子收获机 幅宽:270 cm;

适应草高度:50~150 cm; 行距范围:35~100 cm; 损失率:≤6%; 生产能力:0.8 hm2/h; 含杂率:≤30%。

④ 智能化控制的小型快速干燥成套设备 生产率:≥0.65 t/h; 蛋白质损失率:≤10%; ⑤ 小型大截面压块成套设备 生产率:≥1.0 t/h; 草块密度:0.4~0.7 t/m3。

⑥ 提出牧草种子产业化生产技术规范;建立牧草种子(苜蓿)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面积50~100 hm2。

3、考核指标

研制开发出牧草种子加工智能化控制成套装备1套,包括配套加工工艺动态数据库和加工人机交互软件,样机作业考核时间超过100 h;牧草免耕精量播种机2代样机共2台,作业面积100 hm2,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自走式苜蓿种子收获机2代样机共2台,作业面积100 hm2,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智能化控制的小型牧草快速干燥成套设备1套,试验加工量大于500 t;小型大截面牧草压块成套设备1套,试验加工量大于500 t。建立牧草种子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示范面积达到50~100 hm2。

经费投入:国家攻关拨款30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1:1配套经费。

(九)人工林自动整枝技术及设备研究

1、主要研究内容

适应人工林培育机械化的需要,研究自动整枝技术,研发遥控型人工林立木自动整枝机。

2、主要指标

整机重量:≤35 kg;

林内无线电遥控有效距离:≥50 m; 最小整枝速度:1.5 m/min;

适应树干直径:23~10 cm(自动适应); 最大树枝切割直径:5 cm; 制造成本:≤5000元/台。

3、考核指标

提供遥控型人工林立木自动整枝机3代样机共3台,试验作业量在2000株以上,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

经费投入:国家攻关拨款9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1:1配套经费。

(十)自走式苗木换床技术及设备研究

1、主要研究内容

适应人工林培育机械化的需要,研究自走式苗木换床技术,研发自走横格式苗木换床机。

2、主要指标

作业速度:0.15~0.35 km/h; 移植密度:160~200株/m2; 移植深度:10~15 cm; 生产率:≥30000株/h。

3、考核指标

提供新型自走横格式苗木换床机样机2代共2台,作业面积大于2 hm2。

经费投入:国家攻关拨款9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1:1配套经费。

二、课题实施年限

课题实施年限为2004年至2006年。

三、课题提交成果形式及要求

(一)成果形式

1、研究开发的样机(至少经过两轮以上的改进完善)

2、有关的技术体系方案及工艺规范

3、研究报告和试验报告

4、有关的专利证书或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5、产品标准草案等

(二)要求提供的样机数量

各课题要按照研究内容的要求,按期提供1台(套)成熟的样机或设备,经过部级以上法定检测机构的检测,并为小批量生产和成果转化做好准备。

四、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部门建立项目办公室和项目专家组对课题进行管理。

1、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后,按照科技部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签订课题任务书,正式启动。课题牵头单位可根据攻关任务分工情况,与合作单位签订二级合同,并报项目管理办公室备案。

2、国家拨款的课题经费,采取分期分批下拨方式。课题承担单位要按照任务书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否则项目组织部门有权调整下一的经费。

3、项目采取滚动管理办法。项目组织部门将定期组织项目专家组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检查评估,对未按任务书要求,达不到阶段考核目标的课题,经科技部同意后,有权中止其所承担的课题,并可另择单位来完成。

五、课题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资格

1、课题申请单位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资企业)、事业单位,须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好的研究条件。每个单位最多可以牵头申报2个课题。

2、鼓励联合申请,尤其是鼓励企业牵头与科研单位联合申请,产、学、研结合。联合申请各方须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 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原则上联合申请单位不超过4个。

3、本项目国家拨款的经费主要用于支持技术依托单位的攻关研究。根据不同课题,要求申请单位及示范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提供相应的自筹资金或配套资金。

4、课题负责人应是正在第一线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年龄不超过55周岁。同一申请人不能作为两个课题负责人。

5、申请的课题要有先进、创新的研究思路,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明确、可考核的研究目标。

6、超出指南范围的课题申请不予受理。

(二)申请文件的编制与递交

1、申请文件编写:以中文编写,要求语言精练,数据真实、可靠。

2、申请文件的规范要求:一律用A4纸,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装订。

3、申请文件构成:(1)申请函

(2)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3)申请书

4、申请书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联系人及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

5、申请文件一式15份,正本1份,副本14份,每份申请书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6、申报工作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欲申报单位必须根据《申请指南》要求参与申报活动。

7、寄达申请文件的截至日期:2004年5月9日 寄达地址: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处 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1号,邮编:100026

8、联系人和电话: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教处

李安宁、路亚洲

电话:010-641928*** 传真:(010)64192863

9、只接收在申请截止日期前面提交或邮寄的申请文件。寄达时间以北京邮局签收日为准。项目组织部门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六、课题评审 项目组织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课题申请材料进行评审。

(一)形式审查。

项目管理办公室会同评审专家委员会对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在形式审查中发现有下列问题之一者,申请视为无效:

申请文件未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或法人未签字、盖章; 申请文件印刷不清、字迹模糊;

申请文件与本指南规定的研究内容要求不符; 申请文件没有满足本指南规定的其他条件。无效申请不参加评审。

(二)专家评审。

评审专家委员会依据申请文件、申请报告,提出书面初评报告,向项目组织部门推荐候选课题的承担单位。

必要时,项目组织部门根据初评报告,组织评审专家委员会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现场考察和评议,初步确定承担单位。

科技部审批课题承担单位并正式公布。

下载后期延续课题申报指引-国家科技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后期延续课题申报指引-国家科技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间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申报指引

    民间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申报指南 2017年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围绕“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研究”进行,主要进行非遗传承人或非遗项目的口述史记录整理研究工作。申报者......

    深圳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课题申报指引

    附件2 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 2018年度课题指南 一、2018年重大招标课题指南 申报重大招标课题的,需严格按照“2018年重大招标课题申报指南”选择题目申报;重大招标课题申报指南......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国家科技部大全

    附件4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确保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资......

    识字课题后期心得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后期研究心得体会 盘龙区园博小学 隆咏梅 课题研究迄今为止历时近一年。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在许多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尝试,我在......

    课题申报指引-国家科技计划申报中心[最终版]

    附件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煤矿瓦斯、火灾与顶板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申报指南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也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是关系国家经济......

    课题申报

    金华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报、评审表课题名称民工子弟学校语文课堂作业优化策略实践研究——以金华民工子弟学校为例课题负责人刘友花职务(职称)校长、小教高级完成时间20......

    课题研究总结后期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后期工作总结 梁湖乡岷州小学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入......

    课题后期研究阶段总结

    2012年度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 ——多种化学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 后期研究阶段总结 (一)形成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与高效课堂的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1、初步构建化学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