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制中学体育器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自制中学体育器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及研究背景
1、课题名称:自制中中学体育器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2、关键词:自制;体育器材;开发与运用
3、课题的界定:
自制体育器材:主要指对小器材、废弃器材等进行多功能的开发和利用,自制成简易可行的体育器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多对中中学生进行小体育器材制作方面的要求,多鼓励他们自制开发、创作新的体育器材及玩具(如沙包、跳绳、保龄球、呼啦圈、小哑铃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中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让他们养成爱护器材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农村中中学,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师生的体育活动场地狭小、体育器材寥寥无几,远远达不到省级体育器材配备标准,更别说达到国家级标准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为了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我们应大力提倡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和研究。
开发与应用:任何一种物品都具有多种属性和功能,可是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人们往往只注视其固有的、本质的属性,而忽视了其潜在的功能,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体育器材也不例外,他们也都具有多种功能,因此我们应该对身边现有的体育器材进行加工和改造,有效促进其“一物多用”,使它们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如:栏架除了可以用来跨栏,还可以用来作为“投射门”来进行各种的投掷、射门等游戏活动;接力棒除了可以作为接力跑的传接器材外,还可以作为起跑线、标志物等;实心球除了可以用来投掷外,还可以作为负重物、障碍物以及标志物等等;
4、研究背景:
在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大多数体育教师摒弃了传统、滞后的教学套路和教学方法,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托,更新教学观念,进一步拓宽体育教学模式,从而为提高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根据课程目标,自己选择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固定的教学模式。但这一课改,也让不少体育教师犯起了愁:不知道教什么,怎样去教?尤其是农村中中学体育教师,受场地、器材、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更给体育教学增加了难度。据了解发现,在我县的大多数中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以及体育器材的不足,从而导致了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单
一、枯燥乏味,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教得辛苦,学得痛苦” 的现象也就司空见惯了。因此,在这种体育教学必备因素缺乏的情况下,我们体育教师更应该关注体育教学器材的自制化,因地制宜,以学生的需要和自制实际为出发点,对周边的小器材、废弃器材以及生活物品等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制成简单易行的体育器材来改善学校器材严重不足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服务,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对农村中中学来说,此课题更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1、自制简单易行的体育器材来改善学校器材不足的状况。
2、探索体育器材的自制过程和多功能开发。
3、根据实践总结一些自制体育器材的方法。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做自己最喜爱的游戏器材,从中受到启发。
5、找出适合学生使用和能够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的器材。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体育教学是我院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意义,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配合德育与智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校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将来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教师作为传播者、模范和典型人物,他的任务可以灵活的运用种种装置来支持,用这种装置(教具)扩大经验,阐明它并使它含有个人意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巧妙的利用教学器材,对缺乏经验的教师来讲是要有一个学习摸索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教具是迎接科学技术知识的载体,要想吃透它就得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了解它的各种功能然后才能得心应手的使用它。
3、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教学效益。“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它不仅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而且需要每一位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更是一种策略,它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进步,从中体验到体育活动成功的乐趣,我们体育教师适当地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有完整的课程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科学态度,这样的体育教学不仅能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而且有利于每一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措施、阶段安排)
1、研究过程及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主要工作:(1)认真选择研究课题,查阅资料,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深入本地区各学校、走访从事体育教学的一线教师,收集整理自制体育器械项目资料,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在课题研究初期,笔者在本地区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关于自制体育器材的文献资料,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其次还走访了一些本区从事基层体育教学的骨干教师,同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1)进一步查阅资料,学习理论,并在教师博客中写好读书笔记。(2)依据课题研究方案,分析体育教材,深入研究体育教学中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重点研究体育教学中器材开发和利用的注意问题。(3)开展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研讨、交流。(4)总结阶段性经验,改进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事项。
每一项课题研究的最终价值在于她的实效性和推广性,为此,笔者经常与本地区各中中学体育专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同时接受广大体育教师的宝贵意见,并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不断编写相关的课例和教学心得,然后根据教学实践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并积极将优秀论文、课例等向恩施民族教研网、鄂西教研以及其它相关期刊投稿,争取发表,让该课题成为实实在在的研究。实施阶段前期,主要进行相关调查研究工作以及制作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详见附件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找出不足,总结研究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等课题研究有关材料,提出结题申请。
2、主要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研究有关资料,了解研究信息与动态,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研究,充分了解自制体育器材在目前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利用情况和影响,掌握可利用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再经过总结分析,为本课题的有效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
(3)行动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再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体育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全校已开设的教学班进行实验,取得实践资料,形成一条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改革之路。(4)总结归纳法:对实践中积累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比较、总结,探索出自制体育器材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反思
笔者通过《自制中中学体育器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的研究,自制了二十多种简易体育器材,并且课题成果已经在课堂教学、课余训练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在我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自制器材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使体育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良好培养;此外还很好地解决了一些农村中中学严重缺乏体育器材的问题;也为从事自制体育器材研究的同行们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自制中中学体育器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动手制作了钻圈(彩色胶圈)、彩球、沙包、铁环、毽子、高跷、彩棒、棉球、神鞭、跳高架、跨栏架、小哑铃、呼啦圈、实心球、橄榄球、纸飞机、接力棒、少年足(篮)球等器材,这些都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并且这些器材既经济又实用,既安全又科学,既弥补了农村中中学体育器材的不足,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适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探索出了新课标下的与校本课程相配套的自制器材,从而有力地促进体育课堂教学。
(2)《自制中中学体育器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从横向上突破了所有的常规体育器材和简易的自制器材,也就是达到开发的一个量;从纵向上挖掘各物力资源所存在的多功能性,并形成一套全面又实效的体育器材或场地设施开发利用的课例,真正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等,唤醒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能力和人格,提高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快乐” 中锻炼,在“娱乐” 中增强体质,在“玩练” 中受到教育。因此,我们应借助体育教学的自身优势,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体、促智、审美、益智等多功能的教育性,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例如,我在利用废旧的饮料瓶进行体育教学时,让学生用废旧的饮料瓶亲手制作“小哑铃”,用“小哑铃”先教学生跳一段配乐健身操,然后利用“小哑铃”进行单人的蛇形接力跑,再进行全队的蛇形接力跑,最后发展到全班同学参与进来,学生在学中练、练中玩,个个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迫不及待,都能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在学生趣致未尽时,我又利用“小哑铃”向学生进行拓展思维训练,由于自制的小器材是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学生对它充满感情,就会想方设法地充分表现它、利用它激励小组同学进行创作,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自由地发挥想象空间(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要远远超出我们老师所预料的那样),学生有拼图形的、有摆字样的、有搭高楼的等等,一片讨论有序的场面展开了,不论运动能力强与差的学生都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些都是我意料之外的。整节课上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童年,在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就在这样一节课中,我才真正地体验到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求知面孔和无限的创造能力。
(3)《自制中中学体育器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笔者以及学校其它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自制器材在体育课中的尝试,发现自制器材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做自己最喜爱的游戏,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心理学家们认为:我们所有的人,都具备惊人的创造能力。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只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水平、质量不同而已。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有创意,要引导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构思,并开发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真正为我们体育教学所利用起来。
(4)笔者对《自制中中学体育器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一年多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缺乏一种基于实践层面上的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如果我们只停留在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性探究中,不仅会影响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而且也不利于我们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因此,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性,使我们得以顺利有效地探索和研究。
总之, 新课程的实施对体育器材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农村中中学的体育教师,我们既要认真面对现实,又要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科特点,突出学科特性,发挥创造性,充分开发现有体育器材的各种用途,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地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此外,新课程下的农村中中学体育教学是一个需要逐渐成熟的过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要不断研发自制器材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农村中学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服务,在体育课堂上多给学生们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们去锻炼、去想象、去思考、去创造、去探寻„„让自制的器材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七、提交的课题研究成果及附件目录
1、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研究报告(1份)
2、研究论文:(1份)
3、问卷调查表复印件(1份)
4、学生自制体育器材的作业(1份)
5、主要参考文献查阅的题目及出处
6、主持人在本课题研究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该期刊目录复印件
7、主持人在本课题研究期间获得的相关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 参考文献:
[1] 赵立.关于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的断想.体育教学.200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兵.体育器材的教学意义 [M].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4]张家平.浅谈农村中学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挖掘与利用[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5]李社超.论教育的非均衡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8(4):1-41.[6]丁宁.体育器材的多功能开发[J].中国学校体育,2005,(6).
[7]周元超.我国农村中中学体育教育现状调研[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6):150-152.
第二篇:《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与国家体育器材配备标准相比,有一定差距,完全达到国家教育部的器材配备目录,满足体育教学条件的学校很少,且成人化、竞技性器材较多。在现有学校体育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不足,导致体育器材不足,再加上场地有限,器材消耗也较快,而竞技体育器材利用率也存有自身的局限性,从而使教学组织形式单
一、乏味,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被削弱,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这种体育教学必备因素缺乏的情况下,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关注体育教学的自制化,以学生的需要和自制实际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的对小器材、废弃器材、生活物品进行开发和利用,自制成简易可行的活动器材,为课堂教学服务,补充和减缓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状况,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中小学来说,更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学生的人数较多,场地器材极为有限,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能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体育教师们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创业精神,通过启发鼓励来激发学生自主的进行自制体育器材的兴趣,一方面来补充体育课上器材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体育器材的自制过程、程序和方法。
2、通过自制体育器材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找出适合学生使用和能够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器材。
3、通过自制体育器材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探索出自制体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理论依据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学派认为,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2、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3、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以及合适充足的教学器材进行教学。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设计的指导思路
现代教育思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二)本课题的界定
1、自制体育器材:主要指对小器材、废弃器材、生活物品进行开发和利用,自制成简易可行的体育活动器材。
2、课程:主要是指目前初中在课堂教学中所开设的体育课程。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体育教学中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
(1)对常规的废弃体育器材进行改造。(2)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开发和自制简易小器材。
2、对体育教学中器材开发和利用的注意问题进行研究。主要表现在因地制宜、符合中学生身心特征和安全性等等,在实践教学中切实可行、可用。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研究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比较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2、调查问卷法: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可利用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再经过比较分析,为课题的有效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3、行动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体育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全校已开设的教学班进行实验,取得实践资料,形成一条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改革之路。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自2008年9月1日起,于2009年12月31日结束。具体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申报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1月)
认真选择研究课题,查阅资料,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10月)
认真查阅资料,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写好读书笔记,依据课题研究方案,分析初中体育教材,深入研究体育教学中自制体育器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重点研究体育教学中器材开发和利用的注意问题,总结阶段性经验,改进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研究经验,找出不足,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
七、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研究实验,初步找出了自制体育器材的方法:
(一):废物利用法。
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许多的废旧材料,(如:旧轮胎、没气的篮球、排球、足球、饮料瓶、旧报纸、化纤袋、铁丝等)我们可别小看了这些被称作废品的材料,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和利用这些材料,根据这些现有材料的特性,对它们进行“量材录用”,灵活的进行加工、改造,制作成形式多变、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械,让它们在我们的课堂上继续发挥它们的“余热”。这些用废弃器材、生活物品等进制成的简易活动器材,不但补充和解决了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状况,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而且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废物再利用在一定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用废旧的球类装上沙子或锯末等制作成“实心球”,用大小不一的轮胎制作“摇摆桥”、“梅花桩”、“铁索桥”或用在跳跃的练习中;用旧报纸制作“接力棒”、“纸球”“各种折叠物”等;用饮料瓶装上适量的沙子或锯末用做各种标志物、保龄瓶、小哑铃等等。有用旧纸板、旧木板制作的爬爬乐、用塑料瓶制作的摇摇乐、用海洋球制作的拉力器、用毛线、废布制作的毽子、用易拉罐制作的高跷等等。
(二):常规器材改造法。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对身边现有的器材进行加工、改造,有效的“一物多用”使手边的器材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如:栏架可以来跨栏,也可以用来作“门”来进行各种的投掷、射门等的活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小体操垫平放、竖放、“人”字型放可以用来做各种的跳跃活动,也可进行搬运等活动;废旧的球类改造成小的实心球、手球、橄榄球等;藤圈可以改装成活动“篮圈”进行各种的投篮活动;彩带可以改装成“小彩球”进行各种轻物投掷活动;毽球改装成“羽毛球”;再如: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生活动的场地,如把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降低,足球门缩小,球类场地缩小等等。
(三):借鉴民间传统项目法。
现在的许多体育活动都来源于一些民间的游戏,我们可以把一些有益于增强学生体质的游戏引入到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来,同时借鉴游戏中所用的器材,然后进行一定的加工后运用到体育活动中。如:民间的“打瓦”游戏,器材是石板与小石块,我们可以利用纸球和编号的小木板来游戏;“滚铁环”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废铁丝、滕圈等进行自制;“打尖”我们可以利用接力棒来游戏等等。
(四):学生动手法。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体育器材不但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由于自制的小器材是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学生对它充满感情,就会想方设法地充分表现它、利用它,因此不论运动能力好与差的学生,都可以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到了活动的乐趣。再加上自制的小器材的锻炼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为今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的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平时生活当中的废旧物品来制作器材。如:让学生利用家中碎布和锯末、沙子等制作“沙包”利用到我们的投掷教学中;利用铁丝把瓶盖或将若干矿泉水瓶钻孔,用铁丝将瓶串起来成圆形,仿做呼啦圈,可用于钻圈、钻山洞、互抛、跨越、投掷、艺术体操表演、组奥运五环图等;利用报纸制作各种投掷练习的纸球、纸飞机、纸棒等;利用鸡毛、铜钱制作毽子;用棉线和棉花制作“棉球”等等。
(五):就地取材法。
在农村学校,虽然没有这样那样的高档器材,但我们可以借助学校的周边环境、地理条件等,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周边的空地、建筑物、大树等开发所需的体育器材,使学生安全、适宜的进行体育活动。这样不但能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可以在操场上的树木上或学校建筑物的墙壁上,安装用废旧的铁丝制作的篮圈,使学生在树阴下也能练习篮球技术;我们可以利用树桩制作“山羊”;在田径场上利用石块制作“起跑器”;在小树林内借助小树进行障碍跑的练习;利用操场上大树的间隙系上绳网做“足球门”;用小木棍和红、蓝墨水制作“接力棒”;利用建筑物的墙壁进行新兴的运动项目“攀岩”等等。
(六):器材组合法。
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有时会因器材少、人数多,器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假如我们把它和其他的器材或生活用品结合起来应用,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如:一副跳高架我们可以把它分开利用,用跳高架中的一个和竹竿、橡皮筋进行组合就会组成一个圆形的、不同高度的多功能组合跳高架;利用藤圈或铁丝制作的篮圈、彩带或绳子,把藤圈或用铁丝制作的篮圈固定在两条绳子之间,然后选择一定的高度固定在树与数之间,这样就制作成了一个组合篮圈;利用空矿泉水瓶装细沙和实心球等其他球类组合,进行各种投掷、投准、打保龄球等活动等等。
附:申请结题的相关材料及目录
以下几篇文章自己认为质量较高:
调查报告(两篇)
《学校体育器材的现状》
《通过对学生上体育与健康课的调查来改进体育教学》
读书笔记(两篇)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要〉读书笔记》 《读〈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有感》
研讨活动(两篇)
《自制体育器材的意义》 《自制体育器材注意事项》
研究反思(一篇)
《自制体育器材对学生的作用》
阶段成果(一篇)
《自制体育器材的方法》
第三篇:自制体育器材的研制与应用
自制体育器材的研制与应用
一、体育器材的定义
1、体育器材——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所配制的各种设施和器材。包括各类项目的规则规定的各种运动器械、装备和教学训练运用的各种辅助性设备与器材,以及用于健身活动的一般性器材和专用的单功能和多功能健身器材。
2、自制体育器材(简易体育器材)——因学校体育活动和健身活急需而制作的各种设施和器材。大多是正规厂家不愿意生产、利润率不高,科技含量一般不高,不但具有制作简易,构造简单,方便教学,实用性较强,推广比较容易,而且含有创新的成份,能培养创新精神,是构建节约型体育教育,解决体育教育紧缺、弘扬民族体育、校本开发、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教学内容、丰富校运会内容、丰富课间活动内容等的有途径。是实现体育教育最优化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自制体育器材的必要性和空间
1、自制体育器材的必要性
体育教育上到底需要多少种体育器材,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教育正在发展,体育器材也在不断更新,体育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必然随之增加,其种类和数量是无止境的。
2、自制体育器材的空间
A、、穷国办大教育,城镇困难都有不少困难,农村地区困难更大,贫困地区可谓困难重重。国家拨给的体育器材、资金运用体育教育中显得苍白无力,可谓“杯水车薪。” B、弘扬民族体育,自制体育器材的创新部分,体育教育需求市场是买不到等。C、有需要才会有市场、才能更好的推广 体育课需要(体育器材紧缺),学生、老师喜欢(渴望)D、自制体育器材的要素:“四有”既有市场,有能力、有资金、有需求
三、自制体育器材的初衷
1、解决体育教育器材紧缺的困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育器材器材成了上好体育课的拦路虎。
2、校本开发
A、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每所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挥优势来确定。
B、客观地说,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学校场地设施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巳成为制约我国的学校体育事业的瓶颈。但是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不能等到体育场馆问题解决发后再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只有巧妙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校内可利用的物体和师生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开发。C、开发学校附近的树木、山坡、水域、空地、草地、石、沙、藤、竹等。
3、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玩的艺术家。
4、丰富教学内容、校运会内容、课间活动内容等的有途径。
5、艰苦创业求发展,因地制宜建特色:
内强素质创特色(自制体育器材“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新奇乐实,品种多数量大”、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丰富多彩的校运会、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外争一流塑形象(艰苦创业,奋发向上)。
四、自制体育器材的美及特点
1、自制体育器材的美(1)、构思的巧妙美;(2)、设计的新颖美(3)、材料的廉价美(4)、结构的简洁美(5)、形式的多样美(6)、制作的容易美(7)、教学的适用美
(8)、性能的可靠美(9)、使用的方便美(10)、利用的灵活美(11)、造价的便宜美(12)、推广的普及美
2、自制体育器材的特点(1)、物养价廉,(2)、构造简单(3)、制作简易(4)、变废为宝(5)、工具简陋,(6)、制作新奇妙(7)、实用性强:容易制做、方便教学
(8)、有创新的成份:创建创新型校园。
总之,自制体育器材节约、环保、实用、创新(自制体育器材的“八字方针”),这对老、少、边、穷地区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但是自制体育器材不仅是老少边穷学校的事,对于条件比较优越的城、镇学校来说,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创新部分,意义重大。
五、自制体育器材的目的意义
1、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维修便捷。
2、焕醒环保节约意识,自主创新,构建节约型体育教育 A、健身有法,但无定法。
B、光棍树的启示:需要的少,却活得很好。C、实例:校长、教师、学生等。
3、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玩法的创新;教师引入语言学习中
4、实现体育教育最优化的有效途径(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巴班斯基(1927——1987),生前为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正式院士。
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
(2)、最优化:人的意识活动企望通过最佳的活动过程得到最满意的结果。“最佳”或“最满意”就是今天常说的“最优化”。(3)、自制体育器材的启发:
A、体育教育最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器材(重要的因素)费用投入最少,教学方法最妙,组织管理最佳,学生学习兴趣最高、健身效最好(教学质量最高)。B、体育教育最优化的重要因素:体育器材——自制体育器材。
5、解决器材紧缺的困难
6、乐于奉献的“试金石”
7、弘扬民族体育
8、满足学生的兴趣:学生是玩的艺术家。
9、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0、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自制体育器材是训练教师各方面素质最实在、最具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11、有利于开发右脑,更有利于大脑的“双向开发”
A、1981年诺贝奖金获得者美国的罗杰·斯佩里博士,关于“裂脑人”的实验公开发表,分成功地揭示大脑两半球的秘密,证明了人脑两半球在功能上具有高度的专门化。左脑主司说、写和进行数学运算,具有语言、概念的、逻辑的、分析的和计算的能力。右脑具有音乐的、绘画的、综合的、整体的和几何空间的鉴别能力。
B、从创造学的角度看,人们的创造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发挥作用。因此右脑以被认为是创造的脑,它主要过通过想像力、直角思维和扩散进行创造力的开发。
C、由此可发得出这样的结论,注重开发左脑或只注重开发右脑都是偏极的做法。只有左脑右脑同时“双向开发”,才能充分释放大脑的潜能。双向开发的最好方法就是“动手”,因为动手能力既是右脑的功能,也是左脑的功能。动手能力实属高级的综合能力,人类就是“动手”创造出来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动手能力,也就没有我们这个世界。总之,意义不仅在于让教师学会自制体育器材(仿制、改进、创新),解决教学上的急需,更重要是通过自制体育器材训练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展开“双向开发”的翅膀,举一反三地再创造出独具一格、新颖别致、适合教学的体育器材,才是自制体育器材的目的。
六、自制体育器材的研制
1、解放思想 A、农村学校的体育发展严重滞后,除经济原因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贫困和由此带来的“等、靠、要”思想及自信心不足等。
B、有识之士和业内人士达成共识,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为要害的,势必遏制创新思维和行为,导致悲观失望,不思进取。只有观念转变,天地才能无限。C、一提起自制体育器材,人们往往把它与“土”、“陋”、“穷、”、“破”、“差”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在教育经费偏紧的情况下迫得已的做法,是权宜之计,不会坚持多久必然会自消自灭,其实这是一种偏见。体育教育上到底需要多少种体育器材,恐怕谁也说不清楚。教育正在发展,体育器材也在不断更新,体育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必然随之增加,其种类和数量是无止境的。D、准确定位是导航的灯
从拨河要领:
一、目标看准,二站稳准备好,三、统一用力。
感悟:农村体育的发展要素
第一、准确定位(城市、农村、贫困地区,准确定位往往比速度更重要); 第二、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发展,因地制宜,建特色);
第三、合力(领导、优势、师生)推进。龟兔赛跑新传(合作的重要)。
2、坚定信念
A、想要飞得高就得把地平线忘调
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有100个理由“等、靠、要”,但只需1个理由既“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就足够。
B、信念不变,动力无限
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怕吃苦(流汗、流血甚至危及生命),干起工作来尽头十足,勇往直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红军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战胜了无数的艰难困苦。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C、不登上山顶,岂知山外有山,末闯荡世界,怎知人外有人。
3、领导重视是关键
4、教师乐于奉献是前提
A、崇高的事业往往伴随着伟大的精神,体育教师不但要求教师上好体育课,而且要开展课外活动,再加上自制体育器材占用休息时。
B、自制体育器材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假日。
C、公益事,主动积极地去做是高档的,别人指派去做则一般,被别人赶着去做是最低档。人生格言经典。自制体育器材是积极主动去做的公益事。
D、自制体育器材寻找材,为了寻找好的材料,上深山,下箐沟,头顶烈日,脚踏烂泥、冒着风沙、寒风、废物堆里收集废物等。苦、脏、累、疼、家人的反对、别人(教好书就行,器材是学校的事,多管闲事。)的不理解常伴。
5、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工具制宜、因财力制宜,发挥优势
6、工具准备(1)、购买
(2)、借用
(3)、自制
7、选材 :要有真对性:树木、铁丝、铁片、石、沙、藤、竹、包装带、布、胶皮、木板、木条、瓶子、球等。
8、博览 :处处留心,事事思考
9、设计
(1)、力求简易、省钱、实用、创新(2)、安全(3)、舒适(4)、美观大方(5)、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10、重视实验、改进,力求完美。
七、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
1、体育课把自制体育器材、民族舞蹈、爱劳动、爱惜公物等引入课堂,丰富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课间活动(1)、养成教育
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体育锻炼讲科学的习惯、养成体育锻炼讲安全的习惯、养成爱护体育器材的习惯、养成互帮互助,赶先进的习惯、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养成讲秩序的习惯,养成讲科学锻炼习惯。(2)、三育人
A、服务育人:每日早把器材搬到场地上布置好等待学生来玩,每日晚收检修、摆放好;变学生要教师为他们服务为教师主动为学生服务、学生自已为自已服务;安全警示随处可见、活动前温馨提示(安全提示)、每次活动后安全总结;各个活动场地区域线、活动范围、排队点、放或挂器材的架或点标明或有架子、要玩取下,玩完后挂好或放好,起点、终点(返回点)、轨道等标致线或标致物明显;制定完善的课间活动规则等。B、管理育人:制定“课间活动常规”、人性化评比(高低年级间梯度扣分)、网络管理(校值日领导、体育教育、班主任、“体协会”会员、体育委员参与管理);人性化管理(各尽所需,人尽其能);统一活动(广播操、武术操自选舞蹈、自编舞蹈等)与自由选择(想玩什就选什么,满足个性需求和爱好、鼓励创新玩法等)相结合。
C、知识、技能育人:黑板(体卫园地——体育知识栏)报宣传、活动前宣传、活动结束时总结、同学间的技能交流、体育教师技能指导等。(3)、天天体节
它是一种充分利用课间、课余时间组织的全校性、综合性(内容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以“三育人”(知识、技能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体育知识宣传、安全知识宣传及体育竞赛活动、有评比、有表彰、有“思品”教育等;开展班级间、师生间、同学间的“体艺”竟赛活动,活动中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有所创新,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等。其特点是:师生齐参与,天天开展。
其特色是:天天过节,岁岁创新,小型多样,灵活分散。
3、校运会改革
校运会本应是为了全体学生办的,由全体学生来参加,这是办校运会的理念和初衷。然而现在大多数农村小学的校运会,由于受条件制约,校运会所需器材不能满足,内容也只仅限于田径项目,只有少数体育尖子生参加,大多数学生只能是观众、服务员,甚至有的学生读完小学、中学,从未有参加过运动会的历史。自制体育器材优势、民族体育项目优势得不到发挥;不同年级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赛,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大同学(高年级)极易产生骄傲情绪,小同学(低年级)极易产生悲观情绪等。这样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只有少数人参加,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比赛不能充分体现公平性等等。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状。校运会必须改革,怎样改革农村小学校运会呢?只有做到勇于改革和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面向全体学生,项目设置采用多个结合,采用比较科学合理的比赛方法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才能收到全面而综合的效果。
4、校本教材开发
A、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每所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发挥优势来确定。B、因地、因人制宜,发挥优势。
C、优势(领导、师生、区域)搭台,创新唱戏。
5、奖品
6、赠品
7、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活动
8、对外(社会性的)交流活动
八、自制体育器材感悟
1、人想要做的事很多,能做的事却很少,做得好的事更少。
2、处处留心,事事思考,寻找机会、创造机会看,看了想,想了干,干中思索,探究中完善,完善中有所创新或发明。
3、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悟性(经验点点的增长,慢慢积累提炼出悟性),悟性慢慢积累,迸发出创新或发明。
4、让师生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开发与运用的研究》方案范文
《信息技术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开发与运用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我市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中小学均十分重视这一工作,纷纷将教育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校发展的“双翼”,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的科研日益增强。本课题所立足的中学具有开展这一应用研究的迫切性:一方面学校领导的重视、支持在加强;学校物质条件(常规电教设备、多媒体设施、计算机网络及大量软件等)在具备、完善;学校教师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在提高。另一方面学校还存在着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够、教育教学中运用流于形式及相关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而且,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正将面临着技术设备达到一定标准,其推广应用便是主要矛盾、便是长期工作要点的现实问题。因此,本课题力图通过实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以达到推动开展、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目的。本课题所指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当前学校拥有的校园网、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网和常规电教设备,以及与之相配运用的教育软件及资源等,它们是学校现代教育手段的组成部分。“中学教育教学”是指初中、高中的一些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侧重选取初中英语、高中研究性课程、职业高中的旅游专业以及校园学习环境等为主要对象进行研究,同时,也在其他方面择要开展研究。“开发与运用”为本项研究的关键所在,我们努力做到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经验;形成一些优化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研制出和应用好一批适用于中学教 育教学的软件,并加强网络环境下资源库的建设;从而深化学校教育改革,使信息化建设与运用达到新的水平。
本课题由“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牵头,有成都实验中学、彭州中学、成都市旅游职业学校、成都南洋学校参加。围绕本课题,四校分别承担了如下专题研究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英语教学》、《信息资源环境下,高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的研究》、《旅游景点信息化教材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应用》(均制定有《研究方案》)。本课题拟:
1、以点带面推动实践活动,以四校为重点辐射到其他学校,从中学研究促进小学相关研究。
2、在不同类别的四校(示范性中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民办中学),研究中学应用信息技术的个性与共性问题;
3、侧重研究学科教学,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管理、评价诸问题。
二、课题的依据
1.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逐步深入,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 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全民教育发展的基础策略国家报告》也提出了“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二十 一世纪挑战的能力”等要求。目前,方兴未艾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十分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些,都是我们搞好本课题的强大支撑和动力。
2.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和获取教育理论上的支持。主要有如下一些教育理论为依据:
(1)认知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们与四周环境相互作用时,通过同化--调节--平衡过程的多次反
复,使自身认知结构产生变化的活动。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时不仅要注意同化过程的引导,还要注重如何增强刺激,有效地调节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有效的学习。这是本课题实施中把握教育信息资源以及媒体应用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这一强调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进行知识学习与建构,并要求教师从传授者转为指导者的教育理论,对于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很有意义。其“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要素是本课题实施中教学应用的着力点。
(3)传播学理论 根据香农--魏弗传播模式,尤其反馈环节的列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教育信息传递由单向到双向变化的意义。传播内容的来源、传播媒体的利用、传播效率的条件等都是课题实施中要下工夫之处。
此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以及教学整合的理念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只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课题实施,我们的研究才有高度、才有价值。
3.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具有较好的开展条件。课题由市教育局主管业务部门牵头,并与四所有相当实力的学校联合承担,有上下协调、以点带面、优势互补的特点。市“中心”(在原市电教馆基础上组建)已有在“九五”期间组织、参与、指导、管理全国级、省级及市级电教课题(共48项)的经验;四所学校也有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经验,而且已有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主研人员均为兼有行政职能的中学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有长期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有较强的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学校参研教师积极认真,他们多为教学与科研的骨干。这些学校还具备了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物质条件,常规电教设备、多媒体设施、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以及大量的软件,资源库正在建立、完善和提高。各承担
单位还将采取措施,从时间、经费等方面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我们拟通过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对于学校与教师不仅要对信息技术作理性化的认识与陈述,更要营造一个让其有效利用的条件与环境,促进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着眼点应当是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应当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着力点应在于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于信息技术应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让其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基于这一研究目的,我们将在各实验学校认真开展实验与研究,以寻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教育改革和教育技术发展的实践路径。
1. 本课题确定了如下研究目标:
(1)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学教育活动、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索其优化教育教学的方法、模式,探索其有效实施的策略与途径。
(2)收集、组合、研制、开发一批适用于中学教育教学的软件,促进资源库及网络环境的建设。
(3)促使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他们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以提高教育
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包括信息素养在内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一代新人。
课题将对信息化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变革作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各课题承担学校还以此确定了各自的研究目标(见各校方案)。
2. 本课题拟定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资源环境建设方面: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学教育环境的构建策略。中学教育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应用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研究性学习支持网,研究
其结构、模块及功能。
学科教学应用方面: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优化主要学科的教学。信息技术与主要学科整合的途径。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英语的教与学。网络环境下高中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
软件开发方面:开发、研制一批适用于教学的系统软件。开发、构建基于网络环境运行的教育信息资源。
教师提高方面:教师信息技术意识与能力培训办法。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研讨活动及管理措施。各课题承担学校还根据要求,进行分解,确定了各自的研究内容(见各校方案)。
作为一联合研究的区域性课题,我们还将从宏观角度确定推动大面积工作开展的研究任务,即:
1、总结信息技术在中学推广运用的经验,探索其有效途径。
2、构建信息技术在中学教育中运行的机制与体系。
3、推动区域性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四、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选择了不同类型的中学:示范性中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民办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着力研究中学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管理、评价诸问题,并选择、确定一些教师和一批班级与学生为样本。研究工作将依托各学校教科室和现代教育技术室(电教组)进行。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等开展研究。为完成本课题我们将作到整体协调、分工合作、定期研讨、共同总结。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构建教育技术在不同类型中学应用的策略及体系:为信息技术在中学教育教学中运用提供规律、原则、方法及有效的经验。同时也努力为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事实性、经验性支撑以及一定的理论依据。在研究实施阶段以及在成果获取之后,我们将在我市更大的范围内--在中学,也在小学推广这些身边鲜活的经验,促使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更实在更有力。
五、研究的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2002.5-2002.8
在这一期间,做好论证、研讨和方案草拟的工作。各承担课题实验的学校开展前测活动,做好设备配置及条件创建工作。
2.实施阶段:2002.9-2005.
2这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我们将采取有分有合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与研讨交流工作。作到学期有研讨活动,学年有总结交流。
2003年底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05.3-2005.5
各校汇总、分析、资料,组织进行检测工作。
在各校总结基础上,通过分析、研讨、交流和总结等活动,形成本课题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以及《检测报告》研究期间,在“成都市教育信息网”上设置课题交流栏目;在《成都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特刊》上刊登文章,以开展交流。
六、期成果
1.在总结阶段,拟出本课题研究《论文集)。刊登课题参研单位及成员的有关经验文章及论文。
2.研究期间形成一批适合中学教育教学的软件,并建立《资源库》,做到网上运行,达到资源共享。
3.在研究中期,形成课题实施《中期研究报告》,从而回顾工作,总结经验,认识不足,调整提高,以提高研究水平。
4.在总结阶段,拟出《教案集锦》。推出一批课题研究中有研讨价值、有教学实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5.课题实施中拟拍摄、收集一批录象资料,如反映教学情况的课例和教育活动的记实。
6.在总结阶段,本课题和各实验学校的专项课题均完成《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以及《检测报告》。
七、课题的检测
本课题的检测包括过程测评、结果测评、人员测评。对按方案计划的实施,实施中的资料积累,事例、数据、材料的真实性,以及人员参与和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检测评估。
检测的项目主要参照研究目标来制定,测查目标达成 量状况。拟通过调查、查资料、座谈、听课、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从教育教学的方法、模式和策略,教育软件的质量 及数量,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教师的认识与技能等方 面来评估本课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从而进一步认定该项研究对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八、组织和管理
1.组织(从略)
2.管理
(1)建立建全管理机制。由课题负责人牵头,主研人员组成领导班子,每学期召开会议,统筹协调、促进开展。实验学校也组建相应的小组,召开会议,组织活动,开展研讨,研究和解决问题。
(2)确保研究的落实。作到保证参加研究人员的稳定,研究时间、经费、资料的落实,促使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3)各实验学校将参研人员的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学管理;对其成果予以奖励,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4)根据本方案设计与安排,加强参研单位及教师之间的联系,搞好研讨交流活动,推广经验成果。
第五篇:《幼儿园自制户外体育玩具开发与使用的研究 》研究报告
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立项课题 《幼儿园自制户外体育玩具开发与使用的研究 》研究报告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孩子身体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品格形成的良好途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而自制体育器材是幼儿户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户外活动的效果如何,与器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器材可以诱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愿望和构想,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和活动。有研究表明,器材的运用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正负价值不同的影响力。能引起个体需要的器材,它具有正的影响力。而使个体产生厌恶的器材则具有负的影响力。可见,器材不仅是户外活动的辅助材料,而且是户外活动中重要的操作材料。因此有效利用自制体育器材,从多方面着手为幼儿提供种类丰富式样有趣的体育器材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的职责。
户外体育活动是衡量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的成功与否和体育器材是密不可分的。有效利用多种体育玩具开展活动可以发展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有效利用自制体育玩具,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让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激发并维持每个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的。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⑴该课题研究成果,将丰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弥补幼儿教师专业自觉理论的空白。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开发利用和改进民间优秀传统玩具,发挥其重要的文化价值。(3)从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校本的实践,总结其经验,理性摸索其中的规律,形成本课题理论和实践成果,从而进一步唤醒教师确立自己专业技术含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实践意义:⑴探明幼儿园自制体育玩具与幼儿发展的意义。⑵探明幼儿园自制体育玩具有效方法与途径、应遵循的原则和玩具使用的指导、并总结出可操作流程,为其它姐妹学校提供可借鉴的范式,也为启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一)自制体育玩具:是把一些身边生活用过的物品,经过人们改造加工,成为幼儿喜爱进行体育动力的玩具。开发: 通过研究或努力,开拓、发现、利用新的资源或新的领域。这里是指适合幼儿的玩具的开拓、发现、利用。
(二)使用:正确利用自己开发自制的玩具。
(三)本课题研究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组织幼儿与老师或家长一起开发、自制自己喜爱的体育玩具;在开发同时对幼儿动手能力与思维得到了培养;幼儿园从多方面着手为幼儿提供开展各种丰富、式样有趣的自制体育玩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开展器械的多功能玩法,挖掘器械本身的运动功能,沙包、软飞盘,捉尾巴、抛接器、流星球、小推车、赶小猪、拉力器、纸棍,孩子们一物多玩,在走、跑、跃、钻、爬、投掷、平衡„„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更锻炼幼儿的体能,三、研究的目标:
(一)调查搜集整理适合我园幼儿开发自制体育玩具相关素材;
(二)综述形成国内幼儿自制体育玩具成果;
(三)通过研究,探讨开发形成适合我园幼儿自制体育玩具;
(四)通过研究,总结我园幼儿自制体育玩具开发与使用成果
四、研究内容:
(一)适合我园幼儿自制体育玩具素材调查研究;
(二)国内幼儿自制体育玩具开发与使用的文献研究;
(三)我园幼儿开发自制体育玩具策略的研究。
(四)幼儿园自制体育玩具使用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幼儿园自制玩具的现状调查,了解幼儿自制体育玩具开发与使用情况,获得第一手材料,为进一步研究作好准备。
2.文献法。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有关幼儿园自制体育玩具的专著和文章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有关文献进行认真收集、查阅、分析、整理,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有关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制度研究中,通过设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正后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科学认识论来指导本课题研究,在实践中研究,研究中实践反思。
4.经验总结法。由课题研究组实施成员总结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得失,共同筛选、探究出具有本园特色的自制体育玩具开发与使用方法与途径,总结其经验并提炼上升到理性,形成相关成果。
六、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达成目标: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填写《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课题申报、评审书》。研究内容:培训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邀请专家开题论证。成果形式——填写。负责人:周金凤、梁奎芝等。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5年10月)达成目标:基本完成研究内容、阶段工作报告。研究内容:各子课题具体实施研究(完成研究方案的研究内容)。
成果形式:相关研究内容的论文、案例。负责人:周金凤、梁奎芝等。
(三)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达成目标:完成研究报告、光盘、相关论文。
研究内容:整理研究资料,汇集成果,理性分析,完成一份报告,结题签定。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论文。负责人:周金凤、梁奎芝等。
七、研究取得成效
(一)课题组研究探讨筛选适合幼儿园户外体育器械的类别。目前,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玩具、器械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场上销售的成品体育器械,另一种就是自制的体育器械。
1.成品体育器械。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幼儿园的各种设施也相应提升。铺满塑胶的大操场,现代味十足的大型运动架,颜色鲜艳、设计新颖的体育器械似乎是最美、最好的。但我们也发现,这些近乎完美的体育器械的功能似乎只有固定的几种。
这是因为器械开发商们在研制器械时考虑的不仅仅是它的教育因素,还包括市场效益、个人利益等商业和社会因素。种种原因,使得这些“贵族器械”的教育功能单调,深层次的教育内涵体现欠缺,很少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再者,目前由于成品体育器械的“身价不菲”, 使得大部分幼儿园没有足够的财力去购买满足幼儿各种运动技能所需要的器械。鉴于种种因素,自制户外体育器械便应运而生。
2.自制体育器械。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许多幼儿园都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就地取材,自制体育器械。这些体育器械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量身定做”,并且将多种教育功能融入其中,使其具有一物多用、新颖独特、物美价廉等优点,深受幼儿园师生的欢迎。
实践表明,自制体育器械不仅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经费的不足,为幼儿园节约资金,而且在自制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探究能力,教师的设计制作能力,家长的参与合作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同时,自制体育器械还会促使园本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富有生机与活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探讨形成适合我园自制体育器械活动方案。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在户外活动中,有趣的材料会引发幼儿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自制体育器械时首先会考虑:幼儿到底喜欢什么材料?喜欢什么样的玩具?这就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和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兴趣关注点会有所差异,故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自制体育器械时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指导思想。2.突出“资源共享”的制作策略(1)合理运用园本资源。
工作在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具有丰富的观察经验,他们对器械的设计往往最能迎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因此,我们在器械制作时可以号召大家采取“一人设计,分组讨论,集体制作”的形式。这样,我们的设计方案经过大家的交流、讨论会变得更加成熟,我们的制作过程因为集体力量的参与而变得简捷而快速,可以大大提高我们自制体育器械的数量和质量。
(2)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每个家庭中都有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牛奶盒、饮料瓶等并通过科学的组织形式,科学的指导方法,充分发挥这些自制体育器械的教育价值。如:可对自制体育器械和运动器械进行分区域合理设置,即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有效地利用活动场地和各种侧重发展幼儿各种能力的运动区域。有钻爬区、投掷区、平衡区、跳跃区等,每个区域都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多种材料和很大的选择空间。
(3)体育器械轮流使用。对一些器械轮流投放,既能充分发挥活动器械的利用价值,让幼儿不会产生厌倦感,又让幼儿得到一定的锻炼,使幼儿的身体技能得到均衡发展。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教师自制体育器械。
为了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材料,增强幼儿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锻炼的效果,并凸显我园的体育特色, 我园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教师自制体育器械,如利用:易拉罐瓶、卷筒纸心、废旧泡沫板、废旧纸盒、皮鞋盒、矿泉水瓶、布条、竹筒、纸箱、旧报纸、一次性纸杯、塑料制品、汽水瓶、吸管、空药瓶等。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参加玩教具制作、环境创设等专题培训,在全园举办“教师制作玩教具展评”、“教师小制作比赛”等活动,上周我园举行了利用“自制体育玩具”活动评比,师幼共同努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玩具的价值、材料安全性考虑,创作出大量的体育游戏玩具。然后通过发动家长,将一些废旧材料变成了一件件新颖别致,美观耐用的体育器械:有利用枕套制作的布袋、有利用废旧的布料做成的毽子、有用可乐瓶和乒乓球做成的抛接器、更巧妙的是用旧的高压锅圈缠上彩色的布条做成飞盘,以及纸棒、彩带、沙包和高跷。这些玩具颜色鲜艳,造型大方美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
(三)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幼儿园户外体育器械的配备原则
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因此,配备与其相适应的户外体育器械就显得尤为必要。体育器械的配备并不是毫无原则的,它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是关键。只有当幼儿对体育器械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乐此不疲地参与运动,才会有发展的可能。试想,当一件体育器械让幼儿“视而不见”时,它的运动兴趣、运动技能从何谈起?(2)教育性原则。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必须满足幼儿运动的需要,是体育器械最根本的职能。由此可见,综合发展技能的比重越高,体育器械的教育价值和实用价值就越大。
2.依据地域特色的环境选择教师自制的体育玩具。
我们是一所县城幼儿园,坐落在沭城东部,幼儿园孩子来自四面八方。用来制作玩具的材料更是体现沭阳地方的特色,所以我们鼓励教师用芦苇、稻草、木材等为材料进行制作体育玩具,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从环境入手,充分利用我园的地理优势:空地较多,区角较多,园内有平地,有坡地。创设一个充满乡土化、特色化的,符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的体育活动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样一来不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游戏兴趣,更有助于幼儿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四)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具有各年级特色体育游戏。
1.投放自制玩具注意针对性。
我们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入手,首先,为了充分发挥自制教玩具的作用,使资源有效共享,我们组织教师根据自制教玩具的大小种类进行合理归类。如投掷的放在一起,拖拉的放在一起,平衡的放在一起。使教师对自制教玩具的功能有了进一步了解,为合理的摆放器材,创设适宜的体育活动区域作好了准备。并利用自制的玩具设置了开放的、综合的活动区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此获得动作技能的练习、体能的训练及智力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特色的环境氛围。因为幼儿的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差异性,能力有强弱之分,活动方式也有不同的偏好,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玩具,并且适时投放到不同的年级、活动中。
2.根据年龄,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幼儿的年龄差异直接导致幼儿整体动作发展水平的不同,如何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选择制作适宜的体育活动器械呢?我们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经过各年龄组教师的观察、研讨,及根据幼儿的发展反馈的情况,取得了共识:
小班幼儿由于大小肌肉发展还不协调,行动还不够敏捷,所以,为他们提供的自制体育器械必须易于操作、模仿性强、同类玩具数量充足,能促进幼儿平衡、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发展和身体能力的提高,如“葫芦娃娃”“布辫子”“小推车”“沙包”“手拎的布毽子”“纸棒”等操作难度低且较安全的自制体育器械。
对于中班幼儿,提供的自制体育器械则要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灵敏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发展,提高钻、爬等能力,如“纸箱”“保龄球”“大鞋”“降落伞”“飞盘”等需要一定技能的自制体育器械。
而到了大班,则应为幼儿提供动作技能较高、运动强度较大的自制体育器械,能发展幼儿追逐、躲闪等运动技能,如“跳跳袋”“套圈”“梅花桩”“高跷”“拉力器”等需要一定技能且活动难度系数较高的自制体育器械。
(五)力求家园配合,家园携手开展自制体育游戏活动。
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体能全面、协调地发展,而且有助于激发幼儿对运动的需要和兴趣。
很多趣味性、挑战性都很强的传统体育游戏和富于民族特色的优秀体育活动都是非常受孩子们青睐的,如跳皮筋、滚铁环、迈大步、丢手绢等游戏已经回到了孩子们中间。我们鼓励家长去搜集类似的经典的体育游戏,经过创新和加工,使其重新回到孩子们中间,让幼儿体育活动更加丰富。经过家园共同努力,一些富于挑战性的游戏,如攀岩、小猴爬杆、沙包大战等也已经在孩子们中间流传开了。
我们还利用亲子游园活动,积极开展亲子游戏大赛。每次运动会上的家庭亲子游戏大赛都是运动会的高潮,猴子摘桃,幼儿悬挂在爸爸妈妈的脖子上,练习了幼儿四肢的力量,小企鹅赛跑,爸爸妈妈扶住倒立在自己脚面上的幼儿,使孩子在倒立的过程中加大脑部的供血量。这些亲子游戏,以趣味性,游戏性为主,而且为家长提供了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玩的机会,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看到家园合作为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发展,家长感到这是对他们付出的最大肯定。积极的合作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反馈,家长参与的积极性目益高涨起来。
(六)幼儿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纲要》精神得到贯彻。通过研究,促进了幼儿教师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并把《纲要》中先进的教育思想自觉的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真正发挥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在我园的实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许多保教老师能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更新游戏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区角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点燃了幼儿的创造火花,增强了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自主开放、多项选择、供孩子们充分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保护天性,张扬个性,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寓教于乐,达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
2.教师潜能得到了挖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教师们能就地取材挖掘游戏素材,并进行巧妙构思,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出的融趣味性与科学性为一体的安全适用的玩具,充分反映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展示了幼教工作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她们利用科学原理制作出各种成品、半成品的玩具,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奥秘;她们在设计区域活动的内容时,能注意与相应时期主题教育的内容相融合,相渗透,使区域活动成为集体教育活动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并将某些适合个别化教育的内容放在区域中进行,提升了游戏活动的内涵。同时,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技巧也得到了提高。
(七)办园特色得到了彰显
我园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利用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办园特色不断得到彰显。2012年,在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现场评估中,我园的办园特色受到省专家组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利用自制玩具开展体育游戏这一活动给专家们留下了较深刻印象;也给幼儿家长与社会留下了较好印象,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八、存在问题与打算
(一)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自制玩具和游戏开展过程中,还客观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投放的材料缺乏目标性。在活动过程中,有的老师因为怕麻烦,没能尽心地准备,随便在各个区域投放点材料,这样活动缺乏目的性,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育观念上依然存在重集中活动轻区域活动的倾向。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习惯认为,集中活动是一日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集中活动无论在活动准备还是活动过程中,都占用了教师大部分的精力。
3.在教育实践上缺乏研讨。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研讨游戏活动的时间大大少于集体活动,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园用于研讨游戏活动的次数很少。
(二)今后研究设想
1.以此次汇报交流活动为契机,把“运用自制玩具开展游戏活动”研究作为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之一,长抓不懈,为我园的示范性活动及交流搭建平台。
2.在活动中加强组织和指导,对用自制玩具进行体育游戏活动加强指导,设法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游戏,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可在适当的时间参与游戏,介入游戏中。
3.要对师生自制玩具的材料选择及制作方法加强培训和指导。材料要选择绿色环保经久耐用的废旧物品;制作方法要进一步体现出科学性。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领,让她们在思想上认识到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性,重视对体育游戏的研讨,遇到问题及时提出,在教研活动中大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以论文的形式呈现给课题组。附课题组成员名单:
组长: 周金凤 主持人:梁奎芝
成员:吴唱 唐华婷 朱剑英 吕海涛 陈清 荣青 章苏艳 孙媛媛 许娟 胡玲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