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点防治情况的报告的报告[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15:0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质灾害点防治情况的报告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质灾害点防治情况的报告的报告》。

第一篇:地质灾害点防治情况的报告的报告

+政发〔2012〕 号 签发人:+++

+++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地质灾害点防治情况的报告

县防汛办:

根据县政府办下发的《关于印发+++2012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政办发〔2012〕106号)文件精神和近期天气状况,+++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相关会议进行了专题安排,并对全乡2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从类别看:滑坡灾害点5处、崩塌灾害点9处、地面塌陷1处、地裂缝灾害点3处、泥石流灾害点3处;从防治级别看:一般级别19处,重点级别2处)涉及的农户均落实了乡村社干部包户制,下发了地质灾害明白卡,统一了预警信号,确定了转移安置点,建立了防御措施,并成立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

现将2处重点滑坡灾害点防治工作报告如下:

一、梁原乡景家庄村西庄社东头灾害隐患点: 责任领导:+++政府乡长

+++ 经济发展办副主任

值班人员:+++ 政府文书 监测人员:+++ 景家庄村支部书记 威胁范围:6社155户612口人; 转移地点:景+++,村委会;

防治措施:加强监测,避让,疏通道路。

二、张家塬村王崾岘社灾害隐患点:

责任领导:李继宗 政府乡长

崔治国

综治办副主任

值班人员:边灵祥 政府文书 1 监测人员:杨春玉 张家塬村支部书记

威胁范围:王崾岘社李有成、李书堂、熊存斤、雷五叶、李九奎共5户11口人;

第二篇:地质灾害与防治报告

地质灾害基本类型及防治报告 一,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环境地质主要是针对各种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环境污染等)。他跟地质灾害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划分,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导致的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总称(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他们研究的内容都是为了减轻和防止各种地质因素对人民生命财产的的损失。

地质灾害按诱发原因可分成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和自然因素地质灾害灾害,常见的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有诱发地震,由于工程建设造成的滑坡,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过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通常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二,研究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出现,下面说说几种地质灾害中的几种新技术。滑坡地质灾害的TDR监测技术研究:TDR技术是一种远程遥感测试技术 广泛应用于物体形态检测和空间定位 具有快速安全等特点,近年来TDR受到地质滑坡研究人员的重视 利用其实时监测滑坡位移量并进行灾害预警,(1)TDR基本原理:其基本工作原理为 利用电磁波发生器向同轴电缆发送极窄的电脉冲信号 信号在同轴电缆中向前传播如果同轴电缆在某处有变形或者断裂此现象 其电缆特性随之发生变化 在此处电脉冲信号会进行反射 信号接收端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就会改变 通过分析计算将反射信号与发射信号比较 可以确定电缆特性发生变化的位置及类型

(2)同轴电缆信号传输原理:在TDR监测系统中 同轴电缆作电磁波信号的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由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护套四分组成,可以有效地就爱那个传输信号与外部的电磁信号隔离。(3)TDR滑坡监测方法:TDR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如下图所示,首先确定需要进行监测的边坡的监测点,然后在监测点位置进行钻孔,用于安放同轴电缆,安装时完成后用砂浆填补缝隙以保证同轴电缆与孔壁间紧密接触,以便能保证准确反映坡体的变形.滑坡地质灾害远程实时监测预报技术与工程应用: 该方法主要是对边坡进行力学性质分析,应用遥感实时监测,并通过计算来确定是否会发生滑坡。工作原理如图2,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时段:

图2 工作原理

(1)开挖诱发型滑坡过程及其监测预报(2)降雨诱发型滑坡过程及其监测预报

(3)

开挖和降雨联合诱发型滑坡过程及其监测预报 3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综述:

地震,泥石流,其他种类还涉及地下水污染,水土流失,各种工业污水排放导致的灾害,地下水位降低或采矿导致地下塌陷等,其中少数小地震为人工修建各种工程如水坝等为人工诱发,很多导致重大灾害的大地震多为自然因素诱发,很多地质灾害都有人为因素的参与,在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的这门课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及其一些防备措施,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做些简单的介绍。

首先说说由于降雨发生的地质灾害,2011年贵州省望谟县“6·6”山洪泥石流灾害是典型的小流域突发性特大暴雨诱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过程,呈现突发性能量集中、冲击力强、破坏性大的特点。

一、地形地貌条件是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望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落差大。一旦小流域上游地区出现强降水,下游地区河流水位上涨,引发山洪等灾害。望谟县境内河流交错,境内河流多为山区河流,河床深切,险滩急流较多,洪水陡涨陡落的特征明显。望谟特殊的地形、地貌是此次洪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

二、短时强降水是灾害直接诱因2011年6月5日夜间到6日凌晨,受低空急流和南支槽的共同影响,望谟县3小时内有8个乡镇出现了暴雨,部分乡镇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物源条件也是泥石流发生的必备条件之一望谟县境内的土壤多为红壤,地表岩性多为页岩和泥质岩,山高坡陡、河床深切,一旦发生山洪,泥沙就会被洪水裹挟,进而引发泥石流

四、人河争地是导致灾害的成因

防治措施:

一、建立了适应本级和本地灾害发生特点的综合防灾体制机制

二、“气象要素-灾害预警-预警处置”的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对望谟县山洪灾害防御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该工作方式确定了乡镇准备转移、立即转移的本地降雨量预警指标。然后,结合预警模型指标确定预警等级,当监测站雨情达到响应临界值时,产生预警,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

三,气象信息传播特征

四、智力决策的特征

五、传播预警信息

六、进一步提高突发性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

七、进一步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

第二点说说构造 地貌和气候对汶川地震同震及震后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 以龙门山北段通口河流域为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此次地震引发龙门山地区大范围的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2 - 4 通口河作为穿过龙门山北段的一条河流 在该河流流域内也发生大量的同震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以北川县最为严重 根据震后在通口河流域的实地考察结果发现 汶川地震驱动的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并具有群发性的特点 危害性极大将严重影响震后灾区的自然环境和地居民的生产建设 人身安全 那么 这些同震及震后大范围爆发的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受哪些因素的控制?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控制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的发生的? 3 地貌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通过对通口河流域同震地质灾害分布和地貌的对

比分析 同震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沿河谷分布的特征 非常明显 图3 见彩插一 此外 同震地质灾害主要分 布在海拔2000m以下区域 即分布在通口河流域的东 南部 岷山东麓超过2000m的地区同震地质灾害极少 2 构造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通口河由岷山东麓流向南东方向 穿过北川 映秀 地震之后 地质灾害专家在对地震灾区崩滑体数量

进行统计和遥感数据处理的基础上 对汶川地震引发的 崩塌 滑坡数量进行的估算表明 汶川地震在10×10 4 km2 的范围内 触发约3.5万处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 3 地貌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通过对通口河流域同震地质灾害分布和地貌的对

比分析 同震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沿河谷分布的特征 非常明显 图3 见彩插一 此外 同震地质灾害主要分 布在海拔2000m以下区域 即分布在通口河流域的东 南部 岷山东麓超过2000m的地区同震地质灾害极少 4 气候因素对通口河流域地质灾害的 控制作用

对震后灾区的多次野外实地考察发现 泥石流是震

后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2008年9月24日北川县暴 雨导致通口河流域区域性泥石流发生 对这次 9 24 洪水和泥石流灾害的应急调查发现 此次暴雨诱发的泥 石流共有72处6 实地考察发现此次区域性泥石流的 物源主要为汶川地震引发的同震崩塌 滑坡形成的松散 堆积物 北川老县城至陈家坝一线河流以西的山谷中大 量同震崩塌 滑坡形成的松散堆积物为此次区域性泥石

流提供了物源5 讨论与结论1 构造因素 汶川地震 是导致通口河流域同震地 质灾害的根本原因 并控制了松散堆积物的空间分布

为震后泥石流地质灾害提供物质来源2 地貌因素是导致通口河流域同震地质灾害的次级 因素 并为震后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3 通口河流域震后地质灾害类型以泥石流为主 在

同震地质灾害提供丰富物源的情况下 气候因素 以降雨 为主 是导致震后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诱因 4 为了保证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必须

更加精确地刻画同震及震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 并加 强对地震灾区降水的监测

山区城镇规划建设勘察过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

以某旧城改造工程为例1 山区地基的工程地质特点 1.1 地形 地貌条件复杂

地形地貌特征是地球内外应力作用结果 在地壳

上升区 受外力侵蚀切割 风化 侵蚀等 作用 使得地表 高低起伏大 沟壑纵横 形成了山地 丘陵 山间盆地 河 谷等复杂的山区微地貌形态 使得同一建筑场地可能会 跨越几个地貌单元1.2 岩土性质和组成成分复杂多变 受地形影响 山区基岩起伏变化大 上覆土层复杂

多变 在山坡 山麓缓坡地段以残 坡积土为主 在山前 地段或较大的沟口及其附近分布有冲 洪积土 在沟谷 或某些低洼地带分布有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山洪等山区 地质灾害搬运和堆积的淤积软土 局部场地中甚至可能 存在有大孤石 这种由搬运到堆积的过程就导致了山区 土层结构 性质和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3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山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层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和岩 溶水等类型 一般山坡 山麓的地表浅部的残坡积层 强风化层透水性大 厚度薄 水量较小 洼地的软弱夹层 透水性较弱 含水量变化大 深部残坡积层和强风化层 内的承压水水量大 断层构造带如贯通可能会成为地下 水运移的通道 因此其补给与排泄条件复杂 水量变化 大 直接影响着山区建设的稳定 1.4 地质构造条件复杂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 山区地层会形成各种断裂 褶 皱 节理裂隙和破碎带等复杂的构造形迹 这些地质构 造破坏了原有岩体的整体性 降低工程岩体的强度 同 时地质构造还决定着岩层在地面的出露情况及表面覆 盖层的分布 所有这些均对山区工程建设带来极为不利 的影响

1.5 不良地质作用发育

由于山区微地貌类型多 地质条件复杂 沟壑纵横 不良地质现象较为发育 其主要灾害是边坡问题 滑 坡 崩塌 泥石流 冲沟 断层 土洞 岩溶等 这些不良 地质现象的存在 对山区建筑构成了直接的或潜在的威 2 某旧城改造工程的地质环境背景

拟建工程傍山而建 场地内堆积有大量建筑垃圾

靠近山体一侧局部有基岩露头 地形起伏较大 高差达 63m 属残积坡积区地貌单3 岩土工程问题与分析

区域稳定性评价

该场地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地台之下的扬子台坳和 江南台隆 次级构造位黄山褶断束 为查明拟建场地内 是否有断层分布 我们做了高密度电法物理勘探 共3 条剖面线 根据物探成果3条测线上均未发现明显的低 阻区域 因此可判断拟建场地内无断层通过

根据场地附近区域工程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地质调 查结果 该场地内第四纪覆盖层未受切割破坏 第四纪 以来无断层活动迹象 因此判定拟建场地属稳定的建筑 场地

2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土的均匀性是选择基础持力层的重要依据

山区地基土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 其成因及组成成分非

常复杂 既有残坡积物又有冲洪积物 在评价其均匀性时 主要从工程角度出发 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报告程序

地质灾害防治报告程序

发生一般地质灾害,应及时向市国土资源局上报;发生较大级地质灾害,应当于48小时内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同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发生重大级地质灾害,应当于48小时内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同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发生特大级地质灾害,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同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

地质灾害等级划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和特大级。

一、一般级

未发生人员死亡且直接经济损失l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不大者。

二、较大级

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较大者。

三、重大级

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含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l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社会影响严重者。

四、特大级

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含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社会影响极大者。

以上报灾情一定要将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财产损失、威胁人员形成书面报过来。

第四篇:地质灾害隐患查处防治报告

地质灾害隐患查处防治报告

进入以来,因我街道山体较多,土质较酥松,近期辖区内频发地质灾害。特别是年2月17日早6时许,辖区内社区周边山体发生小面积滑坡,自山坡滑落的黄土三十方左右,直接落入居民住房和山坡的结合通道,未造成任何房屋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当天上午街道接到电话后,立即采取如下措施:

1、街道班子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同时向西口电信局下发督办通知书,要求其单位负责人到现场督促租住房屋人员及时搬离,并向其余4户居民下发了地质灾害隐患通知书。

2、立即请区国土局出面对塌方现场进行现场估测。

3、街道为租住户现场发放编织袋,帮助住户将其重要物品转移,由社区帮住户暂时保存。由于措施到位,监管得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此项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金祥明书记亲自作出重要批示,区委常委、副区长王胜太同志亲赴街道进行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现场调研,我街道对此也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领会区委、区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同时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方案,为进一步加大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检测、排查和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街道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立足一个”早”字,积极采取五项措施,扎实抓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有关落实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汛期来临前,健全完善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主任为副组长,各社区书记、派出所所长、辖区主要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街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监测点监测人员的职责任务,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确保各项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健全预案,提前防范。年初编制下发了《街道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建立健全了街道、社区汛期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严格实行24小时监测、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地质灾害点的动向,掌握险情,提前做好防范监测。

三是广泛宣传,增强意识。街道通过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召开户主会议、上门宣传等方式,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发放宣传材料1000份。

四是突出重点,全面排查。坚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将汛期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时段,加强对地质灾害点、临灾撤离路线、特别将社区、和平新村社区作为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检查;对排查出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隐患户,逐一落实了监控责任,密切关注隐患点的动态,确保一旦有异常变化,能及时发现,及早疏散群众,确保受灾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严格监测,确保安全。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控和巡查力度,街道落实了地质灾害监测人员4人,明确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通信联络,把监测责任、措施落实到了每个地质灾害点。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点群众的防灾主体作用。

第五篇:地质灾害防治结课报告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课程结业报告

系部:地质工程系专业:姓名:1

基础工程 林飞举

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

一、地质灾害的简要介绍

1.1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简称地灾,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1.2 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我国疆域辽阔,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人为工程活动的性质及强度差异大。

广义上的地质灾害有数十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可以罗列如下: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沙漠化、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煤与瓦斯突出、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层燃烧、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侵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按地质作用,分为内生地质灾害、外生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

根据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

按灾害发生及持续时间,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前者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地面沉降、水土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现状

我国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据统计,1996年至 2010年的15年中,平均每年因突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死亡和失 踪1090人,年均经济损失约 120亿元 ~150亿元。特别是 2010年,全国因地质灾害造成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其中仅舟曲“8· 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就造成1501人死亡、264人失踪。缓变性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据1999年以来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全国除上海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截至2010年年底,已记录编目的灾害隐患点约24万处,直接威胁人口达1359万人,受影响人口预计6795万人。其中,西南、西北、山陕等地最为严重,灾害隐患点约占全国总数的75%。

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灾害1万多处分布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个县(市),塌陷坑总数达4.5万多个,中南、西南地区最多,约占总数的70%。全国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采空塌陷,面积超过1200平方千米,以黑龙江、山西、安徽和山东等省最为严重。另外,黄土分布地区局部出现湿陷性塌陷灾害。地面沉降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平原和山间盆地内,主要涉及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天津、北京、沧州、西安、太原、阜阳、亳州等。地裂缝灾害主要分布在汾渭盆地、河北平原、大别山东北麓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中北部地区。

三、当前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预报预警难度大,防范难度大,社会影响大。

当前我国的防灾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我国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地质灾害呈长期高发态势,我国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具有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环境基础。据预测,本世纪前期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致使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变得更加复杂,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孕育暴雨的不确定性因素加大,局地突发性强降水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地震趋于活跃,强降雨过程和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加大,造成地质灾害的总体形势可能更加严重,未来数年内仍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⑵、山地丘陵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干扰破坏地质环境,难免导致或加剧地质灾害,使之呈不断上升趋势。中西部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剧烈,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库蓄水等人为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东部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都市圈逐渐形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和油气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仍将呈上升趋势。全国各地采矿挖掘形成了许多地质灾害隐患,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在矿区和矿业城市普遍存在。⑶、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国家重大工程与城镇安全,防治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已发现的约 23万处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山区铁路干线、国家公路主干线工程区和400多个城镇、100余个大型工厂、几百座大型矿山和上万个村庄所在地,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国家重大工程的安全。其中,需要治理的滑坡泥石流28万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800多个。

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基础调查资料,调查数据得不到及时更新。②地质灾害监测体系薄弱,只有103个县(市)进行了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试点,绝大部分地区仍主要局限于较低水平的群测群防。③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长期以来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多,许多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亟待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④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意识需要进一步普及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队伍人员数量、水平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⑤地质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程度低,未能充分利用各种防灾信息。

⑸、经济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的基本要求。这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也是提高地质灾害多发区人民群众生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下空间和地下水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城市和基础设施的危害日益增大。近年来,一线城市频繁出现地面塌陷,造成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和房屋的破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面塌陷的危害在二、三线城市也呈现增多的趋势。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也构成极大的隐患。二是地震灾区、三峡库区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防治重点。汶川和玉树地震造成山体松动、岩石破碎,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根据国内外普遍规律,新建大中型水库蓄水至高水位初期将集中产生大量新生滑坡和塌岸,每年库水位周期性大幅度升降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防治是世界性的难题,今后一段时间内,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⑺、科学技术水平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支撑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重庆鸡尾山、贵州关岭、甘肃舟曲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形成与运动过程 4 极具复杂性,充分暴露了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支撑不足问题,如地质安全隐患识别探测、影响因素与成因机制分析、破坏模式和灾害风险判别等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理论方法尚不成熟,更没有形成体系,急需加强地质灾害孕育过程、运动规律、成灾机理、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等的系统研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水平。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意义

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应该明确两点:

(1)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地质灾害也是以人为中心而论的,离开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危害、威胁,灾害便无从谈起。

(2)地质灾害的动力来源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含人类活动的营力作用)。

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管理,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地质灾害防治可以减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②地质灾害防治可减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③地质灾害防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防治地质灾害的紧迫性,党和国家高层是非常重视的,江泽民同志曾把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视为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重大建设项目建设成效,要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和各项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和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之,当下我国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仍处于高发期,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仍然是严重的,广大农村、城镇和重大工程仍将遭受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因此,为保障地质环境脆弱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未来一些年内做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和应急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下载地质灾害点防治情况的报告的报告[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质灾害点防治情况的报告的报告[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初,农经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在常委会副主任葛久通的......

    安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视察报告

    安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视察报告 作者:市政协 2011年上半年,由市政协副主席徐铁军带队,社会法制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视察组,深......

    某某镇镇政府地质灾害防治报告

    某某镇地质灾害防治报告 某某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办公室: 彝地灾防治办〔2011〕4号已收悉,按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措施与对隐患点的排查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

    地质灾害报告

    关于朱昌镇麦乃村六、七、八村民组唐凤明等户依法承包耕种的茶山磅房白沙大田责任地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未得处理申请复查一案情况反映 报告 贵阳市人民政府: 党的十八大......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 渝北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 一、10月12日大湾镇石院村6社危岩突然跨塌,滚落巨石约300方至公路和蒋均和袁有珍两户房后,将房屋后墙及室内部分设施毁坏,并打坏公路......

    关于2010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的报告

    关于2010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的报告 市国土局: 汛期将至,为确保今年我镇灾后安置点不出现地质灾害事件发生、全镇人民安全渡汛。2010年5月15日,我镇规划办汇同四川省地质调查......

    六盘水市采煤引发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六盘水市采煤引发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调研报告 联合调研组 〔内容摘要〕我市煤炭资源丰富,为六盘水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因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也十分严重,本文......

    6、学校地质灾害防治监控工作及报告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监控工作及报告 单 位:经开区列子小学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监控工作及报告 为贯彻落实2013年上级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学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