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全县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全面做好2019年度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xx号)等规定,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县地质灾害概况
根据2019年地质灾害汛前调查和地质灾害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全县确定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83处(详见附表)。其中中型4处,小型79处,共xx人、xx万元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地质灾害隐患威胁。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排除地震、极端灾害天气等影响因素,预测2019年全县地质灾害危害防灾形势仍将严峻,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降雨3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及5—9月主汛期。当年12月至次年2月,为主要防范冰冻融化可能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危险期。台风活动等其它极端异常时段,属动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1.地质灾害易发区。全县除梅山镇、白塔畈镇等部分丘陵区域外,其它区域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2.重要交通干线、山区公路和新建乡村道路两侧。山区公路和村组公路由于道路边坡防护等级低,为滑坡、崩塌多发地段;
3.山区集中居民点、新建美丽乡村点、中小学校舍以及较大弃土场。由于山区条件限制,以上布点一般都靠山临水,高切坡较为突出,易引发和遭受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袭击;
4.小流域泥石流区域。小流域泥石流隐蔽性强,危害范围较大,威胁人口较多;
5.部分开采矿山。主要为地下开采矿山及建筑石料矿山等,遇强降雨或台风暴雨天气,尾矿库、弃渣场以及露天开采矿山采矿边坡等容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三)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隐患点
1.县博物馆等83个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2.2019年度新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四、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实行属地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
1.属于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为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要将其监管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等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责任人。
2.属于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负责”原则,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治理、监测。危及校舍和师生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监测和治理;
危及交通道路、水利、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主管部门负责监测和治理;
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由旅游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负责划分落实。
3.对于有防治责任主体的隐患(区)点,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由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负责做好监督、检查及协调配合等工作。
五、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新时期防灾减灾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备战结合”原则,规范地质灾害管理,明确防治责任,完成群测群防体系,组织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做好宣传培训、日常监测和应急处置,确保2019年度无重大人为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六、年度防治工作重点
(一)做好汛前调查排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以及自然资源、交通、水利、教育、住建、林业、文旅等部门要切实抓好汛前调查、摸清基本数据,建档立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要认真开展排查、巡查和复查工作,重点巡查检查地质灾害点、工程建设形成的高陡边坡、弃土场、尾矿坝、废渣堆场、孤立岩、冲口以及人员密集区域、学校、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等,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明确专人予以整改落实,确保防灾各项措施和制度落实到位。
(二)编制防治方案预案。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和相关责任单位要根据汛前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本辖区本单位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订各重点隐患点应急预案,发放明白卡,完善群测群防网络,明确各重点隐患点监测人员、预警方式、应急避险路线、临时安置地点和自救方法,并落实到单位、村组和具体责任人员,确保一旦遭遇紧急情况,能及时有效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到位导致的死伤事故。
(三)加强地灾预警预报。县自然资源、气象部门要继续加强汛期会商,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制作发布未来24小时短期时效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加强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预报,及时通过电视、手机短信、村村通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各单位要根据地质灾害分布现状以及降雨、洪水、地震等趋势预报,及时组织巡查和应急调查,并视险情、灾情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工作。
(四)落实动态巡查监测。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好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工作,特别对83个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巡查监测。巡查监测内容主要有坡体裂缝的宽度、长度变化以及裂缝相对位移等情况。监测次数和时间要求为:旱季每月监测3次,重点防范期(4月15日-9月30日)每天进行监测,如发现监测点有异常变化或暴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水量达50mm以上时)2小时监测一次,昼夜安排专人监测,每次监测均应及时记录并保存。
(五)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xx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认真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应急救灾物资、设备、资金、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
(六)抓好地质灾害评估。严格建设项目的审核审批,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避免因工程活动而造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县自然资源、交通、住建、水利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山区通村道路、水利设施、旧村改造、移民迁建等美丽乡村基础性设施建设,做好管理、指导与服务,尽量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要加强对山区农民分散建房的监管,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要建立高陡边坡建房户监管台帐,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同时避免人为工程活动造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七、保障措施
(一)严格落实防治责任。县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全面领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主要负责同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的要求,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县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公路、交通、水利、教育、文旅、住建等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负责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针对全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的实际,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各有关部门要坚持群测群防的原则,实行“县、乡镇、村、组”四级网格化管理,明确包保责任人、建立网格管理台帐,并不定期进行检测,确保群测群防人员通讯畅通。重点要把乡、村、组、工矿企业和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作为主要依靠力量,确保险情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处置。
(三)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机,持续深入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识灾防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等知识的普及,提升全社会预防地质灾害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特别是加强乡村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等一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适时组织演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四)推进地灾治理和避让搬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搬迁避让和隐患点的治理。已列入计划的南溪供销社等4处中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属地乡镇人民政府要抓紧实施,确保按期完成。同时,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应急和小型隐患治理工作,实现“减存量、控增量”的目标。
(五)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机构改革后的职能调整,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抓好业务衔接,形成部门联动,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努力提高应急处置协调能力。
(六)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按照地质灾害速报等各项制度的要求,及时向县政府报告辖区内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及处置情况。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落实情况,县地灾办适时组织人员进行督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曝光并列入绩效考评内容。
第二篇:幼儿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红古区水车湾幼儿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有效预防地质灾害,保障和维护水车湾幼儿园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兰州市红古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市教育局、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方案制定目的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方案,提高和增强广大师生对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应对地质灾害的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提高水车湾幼儿园师生对地质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幼儿园师生生命财产和校舍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二、地质灾害隐患基本情况
红古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部,岩土体破碎,气候干燥,植被稀少,降水集中,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上人为工程活动强烈,容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特别是5-10月份,降雨比较集中,因此5-10月份为全区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控防结合。坚持常抓不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防患于未然做好应对地质自然灾害的思想准备、预防准备和工作准备。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的研究和判断,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防范。
(二)依法管理,统一领导成立,地质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幼儿园的地质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形成处置地质灾害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领导小组要与事发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确保信息搜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切实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科学决策提供 可靠依据,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
(三)迅速反应、运转高速。发生地质灾害后,幼儿园负责人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
四、组织领导及职责
为有效防范和处置地质灾害,区教育局成立教育系统地质灾害领导小组:
组 长:*** 幼儿园园长 副组长:*** 总务主任 *** 保教主任
职 责:
(1)传达区地质指挥部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
(2)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发布;
(3)及时收集信息、综合评估灾情,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4)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救灾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我园坚持“预防为主,摸排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完善制度,群测群防。认真落实地质灾害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来临之前,组织人员对本校所有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进行实地巡查,对地质灾害点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制定具体可行的防治和防灾减灾措施。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治减灾意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文化阵地,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做好教育、宣传、培训及演练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增强广大师生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抗灾自救能力。
(四)解决必要的防治资金。要积极立项,争取上级支持,幼儿园应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治理。
第三篇: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德耀镇中心小学校地质灾害
防 治 工 作 方 案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害灾防治条例》和省、州、县有关精神,基于汛期前学校的地质灾害隐情隐患排查情况,现对我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如下。
一、建立领导机构 组 长:邱绍来
副组长:骆国昌 罗 琪 王先军
组 员:邱 彬 罗 伟 罗永昌 云光明 周家凤 雷毅强 陈秀英 赵登科 朱恩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邱彬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亲自抓,有专人负责,做到人员落实,措施落实。
二、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实施《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按照我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加强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要按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制。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做 到层层负责,分级管理,要提高对地质灾害特殊性和危害性的认识,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将我校防治计划落到实处,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强化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和完善学校地质灾害监测防治体系,负责本校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和编制规划时,必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控制或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3、我校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计划地进行地质灾害勘查,对危害特别严重的隐患点要优先上报治理。
4、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时,必需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工程建设时应避免开挖边坡过高、过陡,并及时进行边坡防护。
5、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
(三)落实制度,加强协作
我校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加强与有关防汛救灾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合作,互通情报,确保我校的信息畅通,达到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及时准确,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
(四)落实地质灾害的预防责任人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是在校领导统一部署下,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对本校地质灾害隐患点(段)预防工作。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应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发放防灾明白卡并在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德耀镇中心小学校 2017年3月1日
第四篇: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卓洮政字(2011)41号
洮砚乡人民政府
洮砚乡2011地质灾害防治
工 作 方 案
洮砚乡位于卓尼县东部,东北与本县的柏林、藏巴哇乡相邻,南连定西地区岷县,西面与临潭县接壤,平均海拔2300米,境内高山林立、沟壑纵横,交通极为不便。由于人口增加和对林木的乱砍滥伐,森林面积的锐减使水土流失加剧、流失面积增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洪、涝、旱、雹等自然灾害日益频繁。为了预防和减轻泥石流、崩塌、滑坡、采空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卓政办(2011)6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本方案编制和实施的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统一指挥、分工协作、保证重点。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性地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避免人员伤亡。
二、全乡地质灾害分布情况
我乡存在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洪水、崩塌。主要分布在拉扎村、杜家川村、古路坪村、纳儿村、坑乍村。泥石流发生较多。崩塌主要分布在引洮工程水库沿线。
三、主要措施
(一)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本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结合本乡实际,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长童永红担任,副组长由副乡长杜春瑞、副乡长何国财、副乡长朱晓红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村也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体系要和防汛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工作,存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特别的重点防治地区,必须指定防灾工作的具体责任人。
(三)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灾害报告制度。根据卓政办(2011)66号文件要求,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灾害报告制度,各村每月向乡政府汇报;发生地质灾害或险情,及时逐级向乡政府报告。各村必须确立负责人落实此项工作。乡、村两级汛期要有专人24小时值班,做到责任到人、值班到位,一旦遇灾害险情,必须立即上报,并要尽快赶赴现场,协助政府组织防灾救灾工作(乡政府值班电话0941—3711007)。
(三)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实施,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向群众做好防灾减灾的宣传工作,不断普及地质灾害的防治、抢险、自救的基本知识。宣传工作的重点是重点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通过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提高抗灾自救能力。
(四)全面调查摸底,建立预案。对乡上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科学制订预案,预案包括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规模、重点防范期及主要诱发因素等,准确预测其危险性,对活动的趋势,危险程度作出评价等内容,确定监测、报警、抢险的主要负责人。
(五)强化监测,提高防治。对地质灾害区域内的村组,要派专人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灾害情况,发布群众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监测。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和险情,要及时向镇政府及国土办公室报告,同时发布公告,在隐患点区设立警示标志。
(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各沿山村要进一步落实防灾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并在汛期前研究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各部门防灾减灾工作责任,确保各项防灾措施和责任落到实处。
(七)协调配合,共同防治地质灾害。各村、单位要在乡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派出所、巡逻队、村组干部
等,要加强横向联系,密切协调配合,互通情报,充分发挥职能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好落实。
(八)严格管理,杜绝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跟踪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在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对建房、修路、取土、取水等活动加强管理。在不诱发地质灾害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勘察设计进行规范管理,坚决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对已破坏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灾害的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检查,及时制止,整改一切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洮砚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报送:县政府办,县地质灾害办公室,县防汛办。洮砚乡人民政府2011年5月23日
第五篇: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申报工作方案
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申报工作方案
一、工作流程:
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保定市国土局评审国土资源厅组织评审财政部审核批复资金 保定市国土局组织勘查、设计、施工、验收。
二、责任、权利和义务:
方案
一、你单位负责县里相关人员的联系,我单位负责报告编制、市局、省厅和部里的公关工作。申报没有成功,我单位承担支出的费用;申报成功,按比例支付你方信息费,信息费比例协商确定。方案
二、你单位负责项目的外联工作,包括市局、省厅、部里的公关工作,我单位做技术支撑,负责报告编写和评审,我单位收取项目的技术费。技术费金额按照项目规模大小协商确定。
三、申报必备条件:
(一)造成人员死亡30人以上;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三)威胁人员超过1000人;
(四)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