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特种人群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设想
建立特种人群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设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作为国家和社会为社会成员的健康和疾病医疗提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在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上是与一般国民的医疗保障制度选择有所差别的。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特种人群医疗保障制度,对于提高这一特殊群体的凝聚力、战斗力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特种人群大病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医疗保障待遇是一种福利性很强的免费医疗。免费医疗制度对保障特种人群的身体健康,促进单位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制度的保障能力是相当低的。这种低水平主要体现在全体特种人群享受的医疗设施服务 药品消费等都是最基本的需要,特种人群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种面向特种人群的免费医疗制度已难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特种人群的医疗问题。特别是大病患者的医疗保障问题,弊端日益凸显。
1.特种人群体系医院难以保障正常就诊
特种人群要想享受医疗保障,必须到特种人群体系大医院就诊,而特种人群医院的数量非常有限,每省大约只有一所,且大多集中在省会城市,这就给特种人群就诊带来极大的不便。有相当一部分在一些小的城市甚至更小的县城单位工作,离省会城市比较远,通常不会享受到特种人群体系医院的免费治疗,只能就近选择地方医院医治。特种人群体系医院对相当一部分特种人群来说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它对这些人的价值。特种人群在地方医院就诊所花费用全部由自己解决,单位不予解决,因此,大部分特种人群实质上无法享受到其医疗保险待遇。
2.保障范围狭窄
12种大病医疗统筹补助的病种是参照地方对于大病范围界定提出的。但是,单纯按照医学专业角度划定大病范围有很多不合理之处。首先,在某些发病率低的罕见病种的医疗保障上出现了断层,这些疾病往往没有方法彻底治愈,只能依赖维持性治疗控制病情,如果特种人群单位所隶属的医疗机构没有治疗该疾病的药物销售,患者只能只能从地方医疗部门购买,公费医疗对这部分人来说名存实亡。其次,某些患者在疾病早期并不享有大病统筹补助,而一般的公费医疗又难以保障这些疾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如糖尿病等慢性病,但大病医疗统筹补助只给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提供保障,而这种疾病进入此种状态时已经属于高危阶段。
总之,高福利、低保障能力的特种人群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特种人群这一特殊群体发展建设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对特种人群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改革特种人群医疗保障制度,才能提高特种人群的福利待遇水平,使他们能更好、更放心的服务于单位,服务于国家。
二、地方大病医疗保险的经验借鉴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其中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山东门诊大病医疗保险
所谓门诊大病,是指一些中晚期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以及处于门诊康复阶段的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肾透析、肾移植等。为了减轻慢性病人和重大疾病患者在康复期门诊治疗阶段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避免患者用住院服务替代门诊服务,有效地使用统筹基金,山东省各县市出台了“门诊大病”进统筹的规定,并且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增加了门诊规定病种,完善了相关政策,调整改进了门诊大病的管理和费用支付办法。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大病管理的特点和效果是:
实行门诊大病就医证制度
持有门诊大病证的患者,方可获得在门诊治疗的资格。也就是说参保患者要享受门诊大病的报销待遇,必须要办理一定的手续,进行准入资格审批。门诊大病证一般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办理。目前,全省各地的审批标准和审批程序趋于规范,由原来只管报销不管就医服务,到目前有序的人性化管理服务;费用结算由原来的手工报销,已发展为网络化结算。
2.实行门诊大病资格年审度
青岛、济宁等市建立了退出机制,以一个医疗年度为一个结算周期,为了便于管理,《门诊大病证》实行年度复审制度。从参保人员第一次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发生之日起,满12个月为一个医疗年度。《门诊大病证》 的年审时间为本人当期医疗年度的终止日,患者的《门诊大病证》上均有明显标识。定点医院联网的,可通过网络查到患者的医疗年度。在医疗年度到期时,定点医院应当提醒患者,及时到定点医院所属的医保服务窗口办理年度审核;参保患者因特殊情况延误年审,最长不得超过规定时间的60天,超过60天的,门诊大病资格自动取消。医疗年度期满,需要更换定点医院的,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年审和变更手续,并换取门诊大病专用病历,对于符合年审要求的即时可以办理完毕。
目前,对于特种人群已经实行了持卡就医以及医疗卡年审等制度,在这些方面都应加入大病医疗保险的内容,可以借鉴山东省的取得的成果。
石家庄铁路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
铁路基本医疗保险属地化管理以后,石家庄分局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及时与基本医疗接轨配套,对救助因患大病导致的生活困难的职工,稳定职工队伍产生了重要作用,在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接轨配套的实践中,解决了2个问题:
1.优化接轨配套方案
在总结以往职工医疗互助保险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比例”加“病种”双重补助的互助保险模式。一方面体现了公平性,不论是什么人患什么病,只要花钱多,年年可以按“比例”补助办法得到补助;另一方面体现了及时性,如果此人又身患特殊大病,还可按“病种”当季再重复得到一次补助。
改变资金使用方式
筹资方式为职工个人自愿缴纳,企业积极资助。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资金由原来的基金式管理变为资金式管理,即当年筹措到的资金及利息均可使用,原则是以筹定支,略有节余,年年注入,滚动发展。
建立特种人群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时,确定大病定义时可以将病种和花费考虑在内;特种人群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属于补充保险,要求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来维持的,因而,当时机成熟时,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可委托给地方商业保险机构。
第二篇: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托底”刻不容缓
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托底”刻不容缓
——学习《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感
改革开放三十多来,随着我党在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上的改革,我国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人们从过去穿着镶着补丁的粗制棉织品到如今服饰丰富多彩时尚个性,从食物匮乏、营养不足到如今食品丰富、科学饮食,从过去低矮的土砖茅房到红砖瓦房再到现在的高楼大厦和小洋楼,从过去的步行到单车到摩托车再到现在的小汽车代步,从过去的忍痛不医到现在全民医保,城乡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殷实,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然而,我们也看到,很多老百姓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尤其是重大疾病导致原本幸福的家庭顷刻之间债台高筑,亟待加强国家的医疗机制改革,切实让老百姓享受改革的成果。
一、大病导致了老百姓的贫困
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医保覆盖、民政救助托底、慈 善和商业保险补充的大病保障体系。但是,由于地区差异、筹资水平限制,整体保障水平较低等客观原因,很多家庭在家庭成员的大病面前依然不堪一击。
据某媒体报道,2014年2月,11岁的幼子黄好被确诊患非霍奇金淋巴瘤,陈真连就再也不肯去医院了。焦灼和绝望中,陈真连想到了自杀,将尽可能多的救命钱留给儿子。4月6日凌晨,她在房前的小河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乌兰察布市的王海全去年6月份被医院诊断患有白血病,先后花去20万元。之后病情有所好转,不料现在病又复发了。现在家里已经负债13万元,爱人已经和自己离婚,带着两个孩子走了,只剩下年迈的父母照看着自己,3个人目前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王海全早在2006年因女儿患有严重的肾病曾向记者求助,家里拼尽全力治好了女儿的病,如今还在还债。
二、大病不仅让老百姓“越病越穷,越穷越病”,还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012年,北京市民廖某为救身患尿毒症的妻子,在4年时间里,私自伪造医院收费单据,骗取某医院透析费17万余元,而在其未私刻医院公章之前,已全力救治病妻,落得家徒四壁。事发后,他因诈骗罪被捕。
王祥是个手艺人,做得一手好木工活,他在镇上开的木匠铺子曾经生意红火到他连找了四个伙计还忙不过来,年收入达到三四万元,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是妻子突然病倒,随后便瘫痪在床,每年仅医药费用就高达万元,还有营养费用,吃喝拉撒,照顾妻子也让王祥不能象以前一样专心于铺子里的生意,他的收入不如从前了,而支出却一年比一年高起来。最终,王祥选择了杀死妻子,“她活着累,我也累,不如杀了她,我再自杀。”可是,王祥杀妻之后没有自杀,而是焚尸灭迹。
三、建立“托底”的政策满足老百姓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2012年,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群众对生活的期待是不断提升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而我们的国力财力是有限的。因此,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因此,需要深刻理解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立足于我国实际积极探索建立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大病医疗需求。
(一)筹措资金,建立资金保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充分发 挥财政的作用,根据国家财力状况向大病医保倾斜,同时筹措社会资金参与大病医疗救助,提高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比例。特别指出,目前各地居民医保个人缴费一般在每人每年100元左右,根据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状况实质上还可以提高到一个较高档次。或者根据居民承担能力,实行多交多报的原则,着力解决大病医保问题。
(二)降低费用,减少居民就医成本。目前,我国普遍实行以药养医的政策,导致很多医药器材价格虚高。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医药分离机制,降低医疗费用,切实减少居民就医成本。
(三)弃小病医大病,实行大病医保能报尽报。目前大众家庭看小病问题不大,忌怕罹患大病,往往一个家庭成员罹患大病全家陷入穷困潦倒,群众也因此很难守住生活的底线。建议减少小病报销的比例甚至不报,切实将费用转接到大病医保中来,使大病医保做到应保尽保。
(四)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 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五)引导生活,普及健康生活常识。国家和社会利用各种形式引导群众健康生活,普及健康生活常识,爱护环境、爱护身体,使群众远离疾病的侵扰。群众健康了,医保费用自然而然就下降了。
习总书记指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第三篇: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1.从人力资源理论分析,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是保护稀缺人力资源
1.1大学生是稀缺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而提高人口质量需要从教育和健康两个方面投资。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是年轻一代中的优秀者,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学扩招,但大学生依然是教育层次较高的稀缺资源,出于对稀缺资源的保护,也出于对人力资本健康的投资,大学生的健康及医疗保险理应受到重视。
1.2大学生的培养投资大,应受到保护
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是非常巨大的,据有关人士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花费大约在22万元左右,这部分投资不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都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因此,从投资回报角度分析,国家和社会应该尽可能让大学生在毕业后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那么避免他们因病而造成人力资源损失是政府应考虑的问题。
2.大学生是弱势人群之一,应受到公共财政支持。
首先,高消费但无收入的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经济上无疑是弱势者之一,在校期间他们作为成年人但是不能去工作。其次,除经济压力外,大学生还面临就业压力及学习压力,这些压力甚至影响到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再次,大学生虽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但在政治上缺少发言权和参与的意识,大部分人不了解也不关心自身医疗保险情况,只是接受现实,很少发出关于自身保障的呼吁声。对于这样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笔者认为在医疗上应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给他们提供财政能承受的基本医疗保险是公共财政公共性的体现。
3.大学生医疗保险保障时期特殊
3.1大学时期是人生很关键的时间段
一方面大学生继续积累知识,接受走入社会前的最后教育,实现从孩子向成人、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另一方面,与义务教育及高中相比,大学生在学费上面临较大压力,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费、生活费开支一般要达到4~5万元。建立医疗保障能减轻大学生医疗的经济压力,当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能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相应的医疗保险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即可为自身的医疗承担更多的个人责任,而在此之前几年相对困难的大学阶段,政府或社会在医疗上为他们提供一定医疗保险是合情合理的。
3.2大学生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年,疾病风险相对较小, 社会保险支付负担相对较轻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是18~23岁左右,研究生一般也在30岁之内,这个年龄的疾病风险相对较小(当然不是说没有),因此,相对于其他群体,社会保险支付负担相对较轻。如此来讲,即便全部由财政负担大学生的基本医疗保险经费,政府在这个群体上承受的医疗费用压力是有限的。
4.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险是实现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目标的需要
我国全民及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大学生群体是继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及城镇居民之后应该考虑的群体之一。大学生医疗保险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保障广大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建议
1.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
多年来高校的医疗保险实行的主要是公费医疗,但实际上由于财政经费的有限,大学生很多情况下并不能享受到较好的医疗保障,高校的校医院尽可能以低成本运营,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即使这样,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们依然得为自己的门诊医疗承担部分的费用。很多高校考虑到大学生的大病风险,以强制或自愿的方式为大学生办理了商业健康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提供住院及大病风险保障。这种“公费医疗+商业健康保险的模式”对保障大学生的医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面临的明显问题就是:大学生医疗中的门诊部分由于财政拨款经费有限,通常是自付较高比例费用,有的高达50%;另外商业健康保险部分,由于受起付线、封顶线以及仅一次性支付条件的约束,真正的大病风险依然难以抵御。
2.发展趋势及实施情况
虽然200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的城镇居民不包含大学生,但是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的颁发,意味着政府要将大学生医疗保险归属到当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见》为大学生医疗保险改革指明了方向,改革对于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社会统筹程度,提高其抵御疾病风险能力很有利。目前,很多城市正在进行大学生医疗保险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工作,在试点中探索和积累经验,为更多地方的试点和推行提供参考。
3.大学生医疗保险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需要注意的问题
诚然,将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其很强的合理性,也是整合我国医疗保险的形势所需。但是本文的作者认为,不能单纯把大学生医疗保险完全等同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直接纳入。在很多方面,我们应该考虑到大学生的特殊性,在具体的操作中,予以区别对待。
实施建议
3.1 在参保方式上应采取强制的方式 2007年开展试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采取自愿参保方式,笔者认为大学生参保不能采取自愿的方式,需要强制参加,这是对大学生负责的方式。试想,如果自愿参保,必定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负担的原因而不愿参加,虽然这样事实上可能会减少政府支出负担。
但是,这些不参保的学生又恰恰是最没有支付能力的,一旦这些学生患病,尤其是患重大疾病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社会医疗保险提供的保障,会比改革前的情况更糟糕,那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不治疗或者是依靠社会的救助和捐赠。这不是政府、社会所愿意看到的结果,也违背了我们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初衷。
3.2 个人缴费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意见》指出: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标准和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应标准执行。个人缴费原则上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有条件的高校可对其缴费给予补助。笔者认为高校对大学生缴费进行补助势必会增加高校的压力,毕竟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不是营利性企业,而同时大学生的确是不创收却高消费的群体,所以如果能在个人缴费上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将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德国,法律对大学生应该缴纳的保险费有明确的规定:在第14个学期结束或者年满30周岁之前,大学生按照各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平均保险费的70%缴纳保险费。
3.3有效利用大学校医院,将其作为首选的定点医疗机构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拥有自己的校医院(医务室),虽然这些校医院发展并不是很好,但多年来它们发挥的其实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为本校学生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如果给予充足一些的资金和更有效的管理,同时让这些校医院作为大学生的首选定点医疗机构,这样既可以满足大学生就近就医的需求又有利于校医院的发展。同时,校医院可以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机构向社会开放,这对促进校医院的发展及鼓励竞争有利。
3.4完善大学生医疗救助制度
为了使大学生医疗保险能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受益,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在改革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要完善对贫困大学生的医疗救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及按规定应由其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资助,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第四篇:为什么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泰宁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提纲
1、为什么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家庭缴费和政府补助,重点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风险,有助于解决大病医疗费用问题,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2、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基本原则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低水平起步,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坚持基本保障,重点保障城镇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三)坚持自愿原则,实行属地管理。
(四)坚持家庭缴费为主、政府补助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渠道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五)坚持统筹协调,做好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
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哪些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个人(家庭)缴费基础上,政府给予补助,个人(家庭)负担不多;
(二)城镇居民不需健康体检,都可自愿参保,住院不分病种都可享受住院补偿待遇,部分门诊大病病种也可享受补偿待遇。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部用于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支出,经办机构不从中提取管理费用。
4、哪些人员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在本县行政辖区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均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一)具有本县城镇居民户籍,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具有本县城镇居民户籍,18周岁以上劳动年龄段内非从业人员;
(三)具有本县城镇居民户籍,18周岁以下非在校学生、学龄前儿童;
(四)在本县的中小学、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在校学生。以上
(一)、(二)条人员简称为“成年人”;
(三)、(四)条人员简称“未成年人”。
以上人员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继续按原办法参保,或
参加城镇居民医保。非从业人员一旦就业,应当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5、怎样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城镇居民(不含在校生)以家庭为单位到所属居委会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办理参保登记。登记时提供《居民身份证》和《居民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及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红底彩照1张,并填写《泰宁县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申请表》,重度残疾人员还应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原件及复印件,低保人员还应提供《福建省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证》原件及复印件;在校学生向所在学校申请参保登记。登记时提供居民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及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红底彩照1张,并填写《泰宁县在校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申请表》,重度残疾人员还应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原件及复印件,低保人员还应提供《福建省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证》原件及复印件。
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是多少?财政如何补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确定筹资标准:
(一)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费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240元,其中政府补助100元,参保个人缴纳140元;
(二)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费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80元,其中政府补助40元,参保个人缴纳40元;
(三)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重度残疾人、持有《福建省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证》的低保人员,参保个人缴纳部分由政府再予补助90元。
7、参保居民享受哪些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参保城镇居民因病需要住院的,应持《泰宁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和IC卡,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在不同等级的定点医院住院,参保居民需自付不同数额的起付标准金;三级医院为700元,二级医院为500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200元。起付标准金以上的住院费用,在三级医院发生的,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50%;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60%。在乡镇卫生院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70%。按国家和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标准》规定的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费用,由居民自付。
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出院手续时,按规定应由居民自付的费用,由居民与定点医疗机构结清;按规定应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由社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结清。
8、参保人员的缴费时间和期限是如何确定的?
答:城镇居民医保以每个公历为保险(1月1日至12月31日),保险费按一次缴纳。2008年启动时间为2008年4月1日,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自参保次月起享受规定补偿待遇。符合城镇居民医保条件的居民,应在每年10月8日至12月10日缴纳下一的居民医疗保险费,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保险费的视同停保,停保后再次参保的,其医疗待遇视同超过启动期参加医疗保险的居民。
第五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范文4篇
实施风险差别费率和存款保险评级
为何采取差别费率?实施风险差别费率,对风险较高的机构适用较高费率,反之适用较低费率,主要是为了形成正向激励,采用市场化经济手段“奖优罚劣”,促进银行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按照《条例》和实施方案,考虑到对投保机构的风险识别和精确计量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初期实行比较简单的差别费率,主要根据投保机构的存款规模、资本充足水平、资产质量、流动性状况、风险管理水平、公司治理以及评级等因素确定。考虑到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业务、表外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快速发展且存在刚性兑付的新特点,针对其经营冒进、不审慎的行为适当提高费率水平,以真实反映实际风险状况,切实发挥约束和校正风险作用。同时,在统一适用差别费率的原则下,对农村信用社给予了适当的政策扶持,以支持其改革与发展,促进其更好地发挥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作用。
为有效配合风险差别费率的实施,人民银行已探索开展存款保险评级。___年以来,人民银行根据风险差别费率实施的需要,经过反复测算分析、多轮征求意见,建立了定量模型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存款保险评级体系。两年多来,人民银行对全国___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风险评级工作,为差别费率的核定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评级中发现的问题,人民银行采取“一对一”方式与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引导其加强整改,降低风险,逐步实现稳健经营。
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实施以来,总体运行顺利平稳,初步发挥了对风险的约束和校正作用,是对存款保险制度功能比较大的完善。截至___年___月,累计征收___期保费,基金余额___亿元。各类投保机构普遍反映,实行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有利于保证公平竞争,奖优罚劣,发挥存款保险的正向激励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范文(二)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建立
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准备,并在充分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我国《存款保险条例》(下称《条例》)于___年___月___日正式施行。在制度出台过程中,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目前看,《条例》施行三年多来,各方面反应积极正面,制度运行平稳,功能不断拓展,存款保险制度在保障存款人权益、增强公众信心、强化风险约束、促进银行审慎经营和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从各地持续监测情况看,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秩序正常,并未出现制度出台前担心的“存款搬家”或者存款从小银行向大银行集中等情况。
当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存款人全额保障水平持续保持高位,有效维护了银行体系稳定。截至___年末,___万元存款保险保护限额能够为全部投保机构___%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这与《条例》出台时的保障水平相比保持稳定。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全额保护覆盖率为___%,农村商业银行为___%,农村合作银行为___%,农村信用社为___%,村镇银行为___%,民营银行为___%。总体上看,我国存款保险的保障水平较高,可以对存款人给予充分保护。
第二,我国存款保险在防范和应对银行挤兑、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方面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部分金融生态脆弱地区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引发存款人恐慌和挤兑。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存款人权益有了制度化的法律保障,大大增强了公众信心,提升银行体系稳健性。例如,___年___月,某省一家中小银行由于谣传其储户资金无法兑付,导致周边的几家乡镇支行发生挤兑。事件发生后,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等有关方面迅速行动,共同采取应对措施,特别是加大存款保险宣传力度,通过张贴存款保险声明、发放存款保险宣传折页、在银行网点电子屏滚动播放存款保险宣传标语等方式,向公众宣传该行所吸收的本外币存款依照《条例》受到保护。从事后分析看,存款保险宣传对稳定公众情绪和信心起到了积极成效,对缓解挤兑压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第三,存款格局总体保持稳定,中小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稳中有升。从各国经验看,存款保险是中小银行发展的重要有利条件,客观上可以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有利于为之创造一个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促进包括大、中、小银行在内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均衡健康发展。从监测情况看,《条例》施行以来,大、中、小银行存款格局保持稳定,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截至___年末,中小银行存款余额比《条例》出台时增长___%,存款市场份额比《条例》出台时上升___个百分点。
第四,存款保险为发展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等金融领域其他改革提供了重要条件。从全球经验看,对于我国这样的大国经济,要给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社区和三农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还是需要多一些扎根基层和社区的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同时,需要在利率定价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赋予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以来,___年___月___日人民银行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___倍调整为___倍,同年___月进一步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___年___月,原银监会制定的《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也顺利出台,设立民营银行由试点转入常态化发展阶段。从这些实践情况看,存款保险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民营银行和其他银行的公平竞争,同时,通过风险差别费率和早期纠正等机制,及时校正和有序释放风险,可以为适当放宽市场准入、增加基层金融服务有效供给、深化利率市场化解除后顾之忧。
存款保险制度范文(三)
赋予早期纠正功能
存款保险天然地具有内在动力及时识别和校正风险。银行发生风险和倒闭时,存款保险要及时进行存款偿付,承担风险处置成本。因此,存款保险具有内在的动力追求处置成本最小化,及时识别和校正风险。我国在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功能时,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存款保险不能做单纯的出纳或“付款箱”,应赋予存款保险必要的风险监测和早期纠正职能,以利于风险的早发现和少发生。存款保险与金融监管部门适当分工,各有侧重,共同提升金融安全网的整体效能。近两年来已经开展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风险监测核查,初步摸清投保机构风险底数。___年以来,在做好保费征收与基金管理、实施风险差别费率的基础上,加强对投保机构的风险监测和识别,通过评级、核查、评估、调研等方式加强与投保机构和有关方面的沟通,及时掌握投保机构运行和风险状况,尽量做到“心中有数”。对个别风险较高的投保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按月进行监测和“诊断”,进一步查清、核实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情况。
第二,建立多方合作的风险处置机制。___年以来,人民银行不断加强与相关地方政府和银监部门的沟通,发挥存款保险风险识别和警示作用,建立“共商共研”工作机制,形成化解风险的合力。例如,在存款保险风险监测和核查中发现,少数投保机构存在不良贷款率高、资产质量不真实、实际资本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异地设立的村镇银行违规开展业务、风险状况恶化等情况,及时通报各级监管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第三,探索开展早期纠正工作,推动风险早处置。___年底以来,对于风险较高、问题较多的农村信用社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时将相关风险情况通报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落实其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推动其及时采取重组改制、提供资金支持、置换不良资产、税费减免等措施化解风险。对于问题和风险较为突出的村镇银行,及时将相关风险情况通报监管部门和主发起行,要求主发起行通过提供持续的流动性支持、调整更换高管人员、实施股权重组等措施化解风险。对于发现投保机构因重大资产损失等原因导致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的,依照《条例》要求其及时采取补充资本、控制资产增长、控制交易授信、降低杠杆率等早期纠正措施。截至___年___月末,已对___家投保机构采取早期纠正措施,其中要求补充资本的___家、控制资产增长的___家、控制交易授信的___家、降低杠杆率的___家。
存款保险制度范文(四)
借助存款保险平台,探索金融机构市场化风险处置之路
从各国实践看,一般都是由存款保险作为主要平台来处置金融风险。___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有___多家银行出现重大风险,依靠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灵活运用收购承接、过桥银行、直接赔付、经营中救助等市场化方式,既及时处置化解了不同规模银行的倒闭风险,其中包括花旗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印地麦克银行等大型银行,有效维护了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同时又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处置成本。鉴于此,很多国家都强化了存款保险的风险处置当局地位和职能,不断丰富市场化处置工具。从国际经验看,当金融机构出现风险时,应首先强化股东责任,由金融机构主要股东担负第一道救助义务,并寻求市场化兼并收购的可能性。当股东和市场力量不足以化解风险时,存款保险应及时介入,采取有效的市场化处置,并稳定市场信心。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以为存款保险提供后援支持,必要时通过资产负债表扩张化解风险,同时要降低道德风险。
总体上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三年多来,对存款人特别是中小存款人加强了保障,增强了存款人信心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___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我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更新评估中,认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同时应当看到,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中多年累积的周期性、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风险正在水落石出,化解潜在风险隐患的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一些高风险机构难以出清,不能及时退出市场,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也积累了系统性风险隐患。我国《条例》已赋予存款保险风险处置功能,下一步,我们将按照____、____的决策部署,继续扎实做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挥这项制度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机制,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