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沟通的艺术
有效沟通被认为是管理艺术的精髓。①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机关事业单位传统的外宣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舆论危机和媒体风暴频发。网络上一些热点事件,如陕西假老虎事件等,都彰显了网络沟通的高速互动性和操控复杂性,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因反应迟钝或应对失当而付出了代价。本文将对网络沟通与媒体应对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网络沟通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媒体领域的应用
《大英百科全书》形象地指出,沟通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交换信息的方法”。斯蒂芬?罗宾斯从本质上提出,沟通就是“意义的传递和理解”。国内有学者认为,沟通是为了特定目的,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和方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一定的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并获取理解的过程。沟通通常表现为用语言、书信、信号、电讯进行的交往,是在人们之间取得共同理解和认识的一种方法。②管理沟通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知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活动。毫无疑问,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沟通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借助网络平台实现管理沟通的各种功能。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网络沟通具有以下特征③:
(一)沟通互动即时化
网络时代,各类信息以光速在不同接收终端之间进行瞬时传递。一项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几乎可以同步地收到其反馈信息。因而,网络沟通时效性快,沟通内容便于传播,信息的各种微妙差别都很容易被网民大众捕捉到。在“周正龙拍虎事件”中,从“华南虎”照片上网到被网友拆穿,只用了很短的时间,陕西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每一步实质性反应都几乎收到了来自网络舆论的同步反馈。
(二)沟通体系扁平化
信息网络系统的出现,尤其是“匿名”留言机制的流行,使得不同身份、不同行政等级的网络行为体之间联络更为容易和方便,高层人士和基层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留言板(BBS)、即时通讯软件、博客、微薄等进行直接沟通乃至激烈论战,网络舆论呈现出不畏“强势”而“敢言”的姿态。这标志着以等级为基础、以命令为特征的“金字塔”式的社会舆论操控结构逐渐趋于扁平化。这种沟通权和信息传播秩序的重构,对机关事业单位提出了最为直接的挑战。
(三)沟通活动透明化
本单位网站上登载的信息大多是完全透明公开的,与外部的沟通受到广大网民的公开监督。同时,本组织内部网络尤其是OA系统的启用,使得决策信息、管理资源对内部成员开放,调用、行动等多个环节暴露在“内部人”的直接观察之下。这一切都将受众的眼球扩大到更广阔的空间。
(四)沟通行为互动化
在网络时代,组织的沟通活动真正实现了双向互动,各方都可轻易地融入沟通过程。作为网络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从网上获取组织的信息,他们不但能够主动地阅读,而且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通过网上的电子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聊天室、网上民意调查和每一篇新闻报道后的评论区,自由地发表观点,随时作出评论,甚至参与组织的活动创意。此时的沟通对象从传统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参与者。
(五)沟通对象个性化
新媒体具有大众传播的小众化特点,可以实现个性化、分众化的传播。人们在网络虚拟身份的掩护下,可以不用顾及传统意义上的交往方式带来的规范、限制、禁忌,情感和心灵呈献完全开放状态。所以沟通对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此时的沟通如果从个性化的内容入手,会带有浓厚的人情味。特定话题或信息可能会唤起相应人群的强烈反应。
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和媒体都在进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直接沟通模式。值得关注的重要动向是,继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和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地方新闻网站后,原本以稳重、保守为特点的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中央级媒体近年来陆续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和更为直接的方式融入网络媒体的舆论行动中,其观点、言辞、调查深度均令人印象深刻,这对具有特定社会身份的机关事业单位提出了更大的考验。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媒体应对表现和公共关系管理则问题丛生。虽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经过几年统计,发现地方政府应对公关危机的能力提升较大,主要体现在官员不再一味屏蔽消息而转向主动公布信息、掌握主动权④,但是个别事件表明,一些地区的舆论管理意识仍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紧迫要求。
第二篇:班主任沟通艺术
班主任沟通艺术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沟通者。上次的博文我谈到了怎样像魏老师一样管理学生,这次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班主任的沟通艺术。
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班主任经常经历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处于对学生的关心,因此,对学生的学习严格要求,而有些学生确不能欣然,愉悦的接受,甚至严重着,觉得这是老师在有意作难或是不怀好意,这样就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是行为上的冒犯。可见,班主任的沟通艺术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因此,班主任必须善于运用沟通艺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班主任究竟如何与学生沟通呢,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要有那些原则呢?
一.以爱感人。我在一位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他写的一个案例,是他对后进生的教育。他谈到对待后进生要多花些功夫,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首先要给他们一份特殊的爱:学会关爱,赞美和宽容。班主任要多关爱后进生,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烦恼,爱永远是教育真正的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扇紧封的心扉,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打动不了一颗冰冷的心。他努力去关爱每一位同学,如果有人生病了,他定会亲自送到医院;有的同学家境困难,他就发动学生“献爱心”,有学生过生日,他都会送一张贺卡给他。(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有一次,是晚上凌晨两点,宿舍管理员打来电话,说是有个同学病的厉害,得送去医院,他二话没说,穿外衣就往外走,当时正值暮春时节,春寒料峭,天又下着雨,这位老师披上雨具赶到宿舍,直接把那位同学送到了医院。这位同学的父母远在北京经商,家中无人照管,非常调皮,班上大大小小的事都有他的份,学习成绩日落千丈,班主任找他谈过好几次,确不见奏效,这次就是白天吃了冰棍闹肚子引起的,老师又恨又怜。但这位老师还是守了一晚,到早上嘱咐了护士才去上课的。到了中午,他带上饭菜去看那位学生,当老师把热乎乎的汤碗递给他时,他看到那位学生的眼睛有些模糊。出院后,那位同学找到老师,说他会痛改前非,好好学习,没想到一次小小的关爱胜过了千言万语的说教。这才是班主任应有的沟通艺术啊!
二.以情动人。魏书生老师刚刚出来工作时,发誓要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教育事业。为了上好第一节课,他精心准备,可谓万事俱备。第二天课堂上,魏书生老师是热情洋溢,激情燃烧,把平生之精华,一股脑的倾泄在课堂上。结果呢?学生们不买账。不但不买账,反而睡到一大片。后来魏老师反思:是准备不充分吗?不是。是情感不感人吗?不是。是自己长得不帅吗?不是。后来,魏书生老师反复思考,得到一个结论:感染学生,情感要对路。以此为出发点,魏书生老师成了现在的教育家。
三.以理服人。班主任的工作方式是“说”,“说”的艺术在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说”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性。有一位老师的案例是,有一位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课,这位老师当众批评了他,他拒不接受,老师很生气。但老师转念一想他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他当面对那位同学:“老师错了,我改,你能和我一起改吗?”他笑了。“老师我改,我坚决改。”从此,他上课认真听讲,从不违纪,对老师也非常尊重。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有时候,只要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就能赢得学生的认可。
四.稳面后点。这一点也很重要。老师要先考虑到全局,再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这也是一种沟通的技巧。
总而言之,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沟通起来更具有艺术性是班主任毕生所探究和追求的。要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班主任就应该迈出主动的一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与需求,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挖掘自身潜能的环境,用发展的眼光来面对一切学生,及时鼓励学生的每一步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架设起师生之间的心桥,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架起一座长桥。
第三篇:沟通的艺术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谈教育工作的沟通艺术
郑 玉 群
摘 要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有一颗深爱学生的心,并能恰进行有效地沟通。沟通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爱 沟通 前提 方法 技巧
一个合格的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个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如果师生间建立起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便出现了成功的曙光!
而事实上,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是困难。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善于和学生沟通。走进学生,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沟通的前提
(一)平等
学校是促进平等的地方,不是制造不平等的地方。学校内的平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之间的平等。夸美纽斯说:“教育就象阳光,每一棵树都有享受照耀的权利”。在学校里只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没有坏学生。教师不能以学习成绩好差衡量学生、对待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努力程度,凡事必须尽力而为。
2.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教师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教师,教师如果批评失误,应该尊重学生的申辨或解释的权利;如果冤枉了学生,教师应该公开主动认错。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敞开心扉,把老师当知心人,找老师讲知心话,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老师才有机会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培养学生信心
给每一个学生以希望,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学校、班级的最高点,但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自己的最高点。所以学生所要反省的是自己有没有“尽力而为”,要让学生坚信“天道酬勤,辛勤的付出总会有丰硕的收获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要经常暗示学生:你能行!也经常暗示自己:相信学生,他们一定行!所以老师在批改作业、周记,甚至是平时的交谈中都要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我的好学生,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的”“你是我的好学生”“你在我心目中是很优秀的”“你的潜力很大”“聪明的孩子”等,激发他们的斗志,树立他们上进的信心。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威信
教师在学生中应享有一定的威信。教师如果没有威信,就不可能发挥其教育的功能、沟通的效能。威信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呢?主要的途径有:完善道德基础,以德建威;扩充知识基础,以识建威;融洽师生关系,以情建威;诚实守信,以信建威;作出成绩,以绩建威。
(四)、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沟通是心灵撞击的过程,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心理学 1
知识。如掌握气质理论:以便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又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我们知道:给别人的东西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人心。“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效果更好。所以,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来说,你在关键的时候给他哪怕是二元钱,也可能会让他感恩零涕;相反,对于一个生活相对富裕的学生来说,也许他会觉得二百元也没什么。
要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有效,除了具备以上的前提条件之外,还必须恰当地使用沟通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情感沟通的方法
(一)集体沟通
1.对于整个班级来说,有效沟通的方式主要有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班级应尽可能地实施民主管理,班级中的重要事情都要和学生商量、由学生民主决定;对班主任工作也可每月由学生进行民主评议,让学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利用恰当的机会和方式让学生把心中的某些情绪发泄出来(情绪是一种背景,它会影响师生的关系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召开诸如记者招待会式的、质询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对班主任、班级、学校中的有关管理制度、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提出自身的看法和意见,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作答。这既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发泄情绪,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沟通心灵、化解矛盾,实现有效的教育。
2.运用集体力量进行情感沟通.班主任个人力量是有限的,集体力量是无限的。例如,对于班里一作弊受处分学生的教育我就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这位学生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受了处分。之后,这位学生很不服气,不仅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品德上蒙上了污点,给班级抹了黑,反而认为是监考老师与他过不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除了我自己找他谈话以外,还要求班级每一位同学给他写一封信,谈谈对作弊的看法。当天晚上我要求这个同学把每封信中最能感动他的话勾划出来,然后给全班同学写一封回信,并在第二天早上在全班同学面前念这封信。通过这样的集体参与的教育方式,既教育了这位同学,使他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在另一方面教育了全班同学。
3.利用“攻心术”,交“心灵的答卷”。《孙子兵法》上说“攻心为上”。在情感沟通中,根据心理学原理,采用“净化灵魂”法,很多时候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例如要了解班级的近况,可以采用让全班每一位同学写一篇“建设优秀班级,我‘我问心(有愧?无愧?)’”的反思录。通过交“心灵的答卷”促使学生进行“心灵的搏斗”,把外在的说教转化为内在的反醒,这样的沟通的效果是勿庸置疑的。
(二)个体沟通
1.勤谈话。情感沟通是一个心灵交流的过程,最普通的沟通方式莫过于谈话。作为 教育工作者,应能经常地与学生谈话,特别是班级成立之初或学生碰到了困难或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等压力时,通过谈话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在谈话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注意创设不同的情境。如较封闭、内向的学生最好不要在办公室谈话,可以安排在草地上树荫下甚至是家里谈话。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的灵魂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违纪的学生如果一反常态避用严厉的批评而采用温和的谈话,不仅有教育性,而且可以感动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有一次,我班的一位学生上学迟到了15分钟,按班规是要课后补回15分钟的。这位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自觉性不强,在学习上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怕与老师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在我家补时间。我把这位学生叫到家里,首先跟他谈话,了解他的内心想法,使他认识到自己无故迟到的不对。然后,拿出家里的水果、点心给他吃,消除了他的戒备心理,感化他,从而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之后这位学生和我谈了许多知心话。在以后的表现中,这位同学自觉性、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成绩也相应有了进步。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不仅教育了全班同学:纪律是要遵守的;同时也教育、感化了这位同学:老师是可亲、可信的,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爱心、苦心。
其次,谈话交流时要常用“角色互换法”,即“推已及生”。与学生谈话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所以在思想上,教师要经常这样想“如果我是一名学生,对这件事希望老师怎样处理呢?”;在语言上,要学会说“如果我是你,我会......”;在行为上,要学会与学生同喜同悲。用心灵赢得心灵,让师生产生心灵的共振,这样,心近了,心齐了,离教育的成功也就不远了。
2.写信。写信是一个净化灵魂的过程,在情感沟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面对面,学生有些话很难开口,但通过写信就能讲出来。对于学生的来信,教师要通过回信、批注、个别谈话等形式给予真诚的回答。特别是网络、短信泛滥的今天,通过写信方式交流的情感弥足珍贵。因为在信中师生讲的都是心里话,很多时候,双方都会被彼此真诚的话语感动得流泪,所以师生理解就深了,感情浓了,情感沟通的效果也就好了。另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信,促进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学生给家长写信不仅仅是汇报成绩,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个感恩的过程。而这一切都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3.网络。在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网络是非常便利的沟通平台,QQ、微博、博客、论坛等等,都可以在有意无意中沟通心灵,表达情感。
要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有了前提条件、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如果再能够掌握一些情感沟通的技巧,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能掌好握沟通的“火候”。与学沟通交流后,既不能使学生因感觉老师特别的关心爱护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能让学生感觉自己缺点很多而悲观失望。与学生谈话、写信等沟通后应使学生实现这样的自我认识:既后悔自己以前做得不好,有负于老师、家长的希望,又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觉得有点难堪,更觉得前途很有希望,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总而言之,有效的沟通交流是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沟通的方法是无穷的,但,爱是灵魂。只要我们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我们的学生充满爱心,“把 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那么,今天我们把爱洒给学生,明天,学生就会把爱传播给全社会。
第四篇: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1
在职工书屋里拜读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说话,但语言是带有情绪的,你所说的每个字串联起来有可能给别人带去温暖,也可能带来伤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而且也得关心别人,才能表现出良好的状态与个人修养,知道该怎么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如何去洞察别人的内心世界,善于沟通,精于表达,有着不错的口碑与良好的人脉关系。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在试图展现自己,希望树立良好个人形象,所以体现了说话的重要性,语言表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许多时候,他们不需要和别人比拼技能、资历、学识,只要一开口,就占了先机,就赢在了起跑线。
在阅读《沟通与艺术》这本书后,深感欣喜,整本书里章节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全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动之以情,容之以理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同事、朋友、亲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能力,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情感表露方式及程度,就容易了解别人的需求。建立正面的形象以及提高互交能力。用情商去思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我总结了几点如下:
一、高情商的人生,从会说话开始
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承受压力,自信而不满,人际关系良好和朋友或同事能够友好相处,善于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从而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二、别输在说话上,表达要让人觉得舒服
身体是一张不会说谎的嘴。实验证明,一个人内外传递信息时,只有23%通过语言传递的,另外的77%是通过声调,语气这些来表达的。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往往是在人群中轻松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好感。
三、以幽默开头,到哪都是主场
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能时时发掘事情有趣的一面,并欣赏生活中轻松的一面,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幽默的生活态度。更能丰富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使工作生活更具魅力,更能丰富艺术。
说话不只是一种“感觉”,还是门“技术”,正如书中所说:“想掌握技巧,就得先懂得方法,然后实践。”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通过反复看、反复总结、反复练习不断的运用这些技巧,相信一定能保持独立之人格的同时融入社会。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2
在认真拜读了卡耐基的书《沟通的艺术》之后,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与教育。结合自己工作和生活谈点学习体会。
一、与人相处的原则
不要随意的批评别人,要尽量去理解别人,设身处地去为别人去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起批评责怪更有益处。如欲采蜜,勿蹴蜂房,你的努力要让人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从精神上帮助一个人要比给别人物质要好上多少倍。比如:成长、幸福、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我们要真诚的学会赞美别人和捕捉他人观点的能力;看一件事须兼顾对方的角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就不会担心形成内耗,只会形成合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保持稳健快乐的习惯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自我本色,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并在身心中保持自我,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而无效的模仿他人。要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因为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凡事要分轻重缓急,形成稳健从容处事的方式,并掌握科学的合理的工作方法,才能完成好工作。同时,把工作做的更出色,更完美。
要学会放松自己,解除疲劳,不要对事情感到倦怠,要有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尤其是工作跨度较长的工作,要有一个对工作充满乐趣,并有长期奋斗、不知疲倦的态度,千万不能有前紧后松,并逐步放松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的态度出现。
不要对自己认为不对的人进行议论,那样伤害最大的往往是自己,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同样不要指望任何人对你的善举心存感激,因为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每天要尽力带给他人快乐,一个人要想得到快乐,就要时刻想着他人。
不要把别人的看法看的过重,对的接受,不正确的要心中有数就行了……不要以批评他人为荣,批评别人往往是一种自我满足,做事情要尽力而为,在工作、生活中要撑起一把希望之伞,避开责难之雨,走下去,便会迎来一片蓝天。
要学会反省自己,因为生活中最大的对手往往是自己。卡耐基的书是一贴工作和生活上自我清醒剂,学习他人的长处,即使不能全部做到,但其中确实能够吸收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愿通过学习,能够为自己的现实工作和生活带来良好的指导作用。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3
读了《一份特别的教案》中的《沟通的艺术》感受颇深。
教育是一门艺术,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我们经常会看到,同是一位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批评他接受批评的态度很好,有的老师批评他却顶牛,为什么呢?这就是批评的艺术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沟通的艺术问题。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才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哪里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是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的确如此,学生之所以犯某种错误,一定有他的内心的想法或根源,不是平白无故就犯错误的,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犯错误的根源,才能批评道点子上,你批评的语言学生才能接受,否则,一阵暴风骤雨、劈头盖脸的训斥,学生从心灵上接受不了,不顶牛才怪呢!
尤其是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需要沟通的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才能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在老师面前往往存在一种自卑心理,本来就不能与老师心心相印,心灵相通,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心灵沟通,只凭简单粗暴的批评甚至打骂绝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即使他表面上屈服了,但好景不会长久的。另外,师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会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必然僵化,那么,老师的用心再怎么良苦,学生也不会领情的,并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如果一个后进生对你的抵触情绪产生一种定势,那么,你将害了这个学生,因为他有可能在后进生的`行列中越滑越远,同时你也将被宣判教育的彻失败。
我想,成功的教育当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能否恰如其分的与学生沟通,或者说是否能高质量地与学生沟通。通常情况下,教师和家长没有耐心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或者会不自觉地使用沟通的杀手锏—-命令、警训诫、讽刺、责难等语言,其结果,学生进行激烈的反抗,或表面的顺从、沉默。我们教育的目的修正学生,转化学生,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固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成为健康、自信、自立的人而非单纯的服从的应声虫、小绵羊。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4
作为一个演讲者首先要有信心,这样才会有站起来的勇气,才能完善自己的演讲。再者要有计划,没有演讲稿、材料是不会有好的演讲的。当然,也不需要你把所有的演讲内容逐字逐句的准备好,你只需要把重点整理出来,排好序,再准备一些相关材料就好了。沟通不是一种本能,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的。
正式演讲前要先预演,也不是需要你找个人呆呆坐着听你很正式的演讲,只需要在你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随性的讲出来和他们分享就好了。你演讲的内容需要讲精讲细,而不能空而广。所以你要反复的问自己一些细节,挖掘一些重点出来详细讲解。
演讲最好以自身为切入点,多说说自己,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分享给听众,让听众感同身受。当然,你也可以说说别人的故事,但是要有明确的人事物,要是真实的,不能瞎编乱造。我们要抓住每个练习的机会,认真完成每一次演讲,经过总结归纳,组合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演讲方式。
演讲也要有一个目标,你想要听众学到什么?学到何种程度?或是只是希望他们了解状况就好?你的演讲要始终向着自定的目标前进。偏离了这个目标,你的演讲就没有意义了。
演讲者要相信自己的演讲内容并给以激昂的热情,只有自己相信自己的演讲才能让听众共鸣。再者,演讲要有鲜明的主题,不要一伙人在那里热情洋溢,但是,回家以后都不知道今天学到什么。
你要用积极的心态思考问题,相信自己的一番努力是会成功的。要对自己在众人面前的.演讲成果保持一种轻松乐观的态度,而非胆怯的面对大众,战战兢兢的说话。
可能的话,要让听众参与你的演讲。可以让他们提些问题,或是让他们发表一些意见。这样,听众自己参与了,印象也就更深了。
成语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如:清·藤谷古香《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又如:你如果能给我解决三分之一,我真是感同身受呢!(叶圣陶《感同身受》)
成语逐字逐句:挨次序一字一句地。如: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如果我们只把过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那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更谈不到正确地解决什么问题。”又如:她一下又翻到了今年寒假的第一天日记,并饶有兴趣地逐字逐句看了下去。——程树榛《大学时代》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5
寒假里,我有幸读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效能产生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只有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学生才会对我们的教学感兴趣。
想想自己在学生时代,也希望老师能理解我,关心我,希望老师能做我的朋友。但今天我成为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平时一味地看重学生的学习,为了成绩、分数,甚至侮辱学生。为了让班级成为优秀班级体,为了所谓的常规,我不允许孩子犯一点错误,有的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却一再的埋怨是家长管教不严,而我却忘了,孩子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想我们所不能想,做我们所不能做的。我为什么要一再的约束他们呢?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同理心”,它让我知道了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同理心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一个基本条件,它的意思是说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要懂得换位思考,只有教师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并有效地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尊重,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样才能唤起师生之间的相互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不会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教师必须承认学生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的人,不管这种潜力与价值的体现需要多长时间,教师都必须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着朝向好的方向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其实这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待后进生,对待班级上个性突出,调皮捣蛋的学生,开始时充满激情,信誓旦旦要改变他们,但在与他们对招的过程中,我的耐心磨尽,激情消退,剩下的'就只有冷漠和粗暴的话语,根本谈不上尊重。我想今后应该以一颗宽大的心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成我的朋友,尊重他们,学着去爱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多多沟通,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只有这样,我才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看来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不断向他人求教,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改善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6
说起沟通就让我联想到:因为我与跨部门的一位同事没有沟通好,而造成了一些工作上不必要的失误。正因此事我就选读了这一篇《沟通的艺术》,我感触很深,很多时候确实是因为沟通不到位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一些争执或者说是一些更大的麻烦;它让我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出来社会工作就更应该与同事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已成为你能否在一家公司立足,甚至是升职的重要因素了。
想想自己在一路走来的工作生涯中与各部门的同事相处也还算融洽,但自从我接手出纳岗位一职后,发现自己态度不好,不懂得与人沟通,不懂得与每一位同事都应建立良好的关系。
沟通,心态很重要,沟通不只是一种讲话的技巧,更是要保持一种良好端正的心态,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要纵观大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脾气拿出来,那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那才叫本事);从而掌握沟通的方法。
沟通,更是一种关心,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学会怎样关心人就学会了做人的基本、学会了怎样生存;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用友善方式与人沟通,让对方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称呼上要尊重对方,说话要顾及对方,说话要符合场合,尊重他人,用谦虚的态度与人相处,即使自己与对方的观点、意见不一致,也应保持礼貌,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不要刻意去攻击对方的人品、道德。
沟通,主动更是基本的'要求,不管是与同事,上下级之间都要主动与对方沟通,及时反映情况,并应学会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要懂得分场合分时机与人沟通;注重与人交谈的细节、技巧,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懂得换位思考。交谈更是为了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交流思想和信息同。
沟能更是利益共赢,沟通不是说服他人,而是一种感染力,一种展示自己形象的方式,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依现实情况做需要做的事,做到明智、谨慎,又能掌握到处事艺术,成为整个局面的操纵者。学会沟通的技巧,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的美好,完美,社会将会更和谐;团队战斗力的不断增强,让事业的不断的进步。
看完这本《沟通的艺术》后,相信自己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刻都要与同事、朋友建立良好沟通的理念,相互了解、促进学习,共同进步,丰富我们的经验,使我们在工作中变得更轻松、更加得心应手,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7
翻开此书,这段话吸引了我——她不仅仅喜欢课堂,喜欢孩子,更善于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课堂教学中的灵光乍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变化、班级管理的文化建设、学校沟通的智慧艺术……她都用勤劳的笔记着、反思着,并确立课题后研究着。
这段话似乎激起了我对自己职业有了一个全新认识。从教十年有时,偶尔也会有一种倦怠感和疲惫感,不过更多的时候是想自己能像本书作者王怀玉老师那样,用最初的那种热情和激情来对待每一天的工作,用空余时间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用教学中的经验不断反思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而去改进、去研究,最终不断完善自己。
书中提到教育的“三大支柱组成”让我很受启发:
①家庭教育(教育基础之基础):孩子从出生到走向社会的整个成长阶段,需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优良的品德……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有社会生活的开端。
②学校教育:帮助学生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教育场所和机构。
③社会教育:努力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监督家长和学校的教学行为,并努力配合家长和学校拓展孩子的学习视野;明白“谁想为孩子谋福利,就必须随时随地先为父母谋福利,做实事,余下的事情只需顺其发展。
然而时常我们的认识都被单一的局限了。我们总是在强调,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发力,要达到三者合一的效果。可是我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总是把教育的第二责任人推到最前锋,让它承担了很多职责之外的事情和责任。然而我们的第一责任人——家长,他们的教育意识常处于空缺的状态,他们更多的是把着力点定在学校教育中,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第一教育人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时代,作为教育人(第二责任人)肩负的责任和压力相当重大。
面对当前的这种现状,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沟通。通过家校之间的沟通来及时实现思想和情感传的递和反馈,然后相互理解、相互制约,达成教育共识。
美国教育家赫斯伯格说:“学校要变得更好,我们就需要更多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的家长。参与教育的家长越多,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国家的教育都将变得更好。”
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如果我们不能引导家长参与教育,不与家长建立起融洽、合作的双边关系,只想单打独斗完成教育任务,将会使教育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8
最近我看了卡耐基的《沟通的艺术》一书,他说:“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数多一次,就是成功”。“成功是给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的”。这些话使我深受启示。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怎样才能成功呢?我想必须要从读书开始。
读书就是要求进步,读书就是要求成功,读书就是与持有某些观点的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其实,人每天都在交流,你我面对面的交流是浅层次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可以让我们相互认识对方、产生感情、做成朋友。而读书也是这样,书就是人。读谁的书,就是在和谁交流,这种交流是属于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与某些高层次的人交流。学习他们那种高尚的品质,学习他们做人的精髓。用他们的熏陶、用他们的影响,来提高自我、充实自我、塑造自我。
记得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由此可以看出,走进书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教师的成功也来自读书。
一、提升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作为一名教师能出现在三尺讲台上真的很高兴,也很激动。所以我很珍惜我的职业、在意我的称谓。要让自己无愧于教师的称号、无愧于人民的'厚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以,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以行、一举一动。时刻树立自己的形象、时刻做学生的表率。
二、强化知识内涵,无私奉献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在课堂上才会得心应手、妙笔生花。而我们还是用自己原有的那点陈旧的知识来迎接今天新时代学生的挑战,那不是自找苦吃吗!原来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可现代的学生他要管你要一桶水,你却只有一桶水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把自己的一桶水变成一潭之水,乃至大海之水。让自己的知识渊博起来,去奉献给学生,去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通过读书学习,完全改变了我的认识,让我真正理解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含义。所以,从今以后我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发奋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书净化我的心灵,让书充实我的知识,让书改变我的人生。也让书把我带到成功的彼岸!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9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师生间要建立良好沟通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
二是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
三是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
教师必须先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并进而用同样的思想去理解学生。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不断向他人求教,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改善与学生间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要采用“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你向信息”。用“我向信息”让孩子明白,他给老师带来的困扰。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导致这一错误的原因,在处理问题时让孩子知道老师是一心一意为他考虑,并且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的心情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同理心,我们的沟通才会更有成效。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我们不要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对待后进生,对待班级上个性突出,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往往开始时充满激情,信誓旦旦要改变他们,但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我们的耐心全无,激情消退,心灰意冷,剩下的就只有冷漠、埋怨和厌烦的话语,根本谈不上尊重。我想今后应该以一颗宽大的心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成我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学着去爱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多多沟通,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我们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是会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因为“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维持交往的必要条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就需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不会因
总之师生间的沟通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仔细的学习和研究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具体的事例认真分析、总结,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
沟通的艺术,教育方法,表达方式,后进生,个性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10
最近粗读了《沟通的艺术》,感觉很有收获,之所以会读这本书,看重的是它从初版至今已经超过30年了,已经修订到了第14版,个人觉得一本书如果出版这么多年仍然不断修订,必然有其可读之处。借着这次的读书节,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如何沟通呢?
1、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条侮辱+1000条赞美=1条侮辱”。
我们常说“不做情绪的奴隶”。但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真的很难。情绪是复杂的,既有生理的`因素,也包括非语言的反应,还有认知——这是决定情绪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且,情绪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如何表达情绪,决定了沟通的质量。
2、倾听:不只是听见
“少说话,摆脱注意力分散,不要过早评断,寻找关键意思。”
倾听本身就包含了对信息的处理,如果无法有效地处理和理解所听到的信息,人际交往就会出现障碍。因此,倾听是沟通的基础,是很有技巧的。
3、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人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无法收回。特别是那些伤人的话,即使你再道歉,也不可能完全抹去。
所以,我们在讲话时,一定要快快地想,慢慢地说。如果你对某一句话该不该说把握不定时,就先问一问自己:我这话说出口以后,对方会有什么感受?会不会伤了人家?或者说,假如别人这样说我,我会有什么感觉?今天我说了这话,以后会不会后悔?
4、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
文化背景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有时候在一种文化之中行之有效的技能,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完全不适合甚至带有冒犯之意。
所以,沟通中,知己知彼,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还要对每一种文化和习俗保持开放和理解的态度,尊重别人的习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别人身上。
总结,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总之,人际沟通——就像跳舞——是一个经由同伴间的互动而创造出的独特活动。同样,你的沟通方式必然会因为同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粗略啃完一遍,可能有些生涩,对“沟通”这门学问我有了更深的感触和体会,多了一些理性认识。很多事情,当明白了背后的科学性和实然性之后,我们就会豁然、豁达许多——沟通先有“技术”,才有“艺术”。
第五篇:校长的沟通艺术[定稿]
校长的沟通艺术
黄一鸣
(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校长、长沙市特级教师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事长)
学校管理,归结到最基本的管理行为是调节被管理部门和群体关系,协调各种利益与矛盾,从而形成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取向与管理原则,形成学校整体凝聚力,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使管理转化为办学效益。而作为学校校长,在组织管理学校的过程中,要提高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通过明确的目标定位,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信息沟通中的思想和情感的融合,使学校管理艺术在每一次新奇高效的实践活动与精心的细节策划中变得色彩斑斓,创造管理的奇迹。
一、校长要重视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1、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行为方式
有效的沟通是学校管理中的基本行为方式,这是因为管理的主体与客体都构成了管理的依存关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让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学理念、德育活动、学校管理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某校制订学校3年发展规划。与以往不同的是新校长召集了师生多个座谈会,进行了一系列问卷调查,收集整理了几百条师生意见与建议,又在全校广泛征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到他上任近2个月的时候,他抛出了他的施政方针:学校3年发展规划。老师、学生惊讶的发现,很多问题解决方案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建议与意见。
学校管理者要有忠实的追随者,也要有诚实的反对者。在有效的沟通中,学校的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广大师生接受的一种行动策略,在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意识被得到尊重,管理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制度执行,而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共同的规则,而这种有效的管理来源于有效的沟通。
学校管理中的沟通,既有学校内部管理层与师生之间沟通、师生之间沟通、一线教师与二线服务后勤教辅部门人员的沟通,又与上级行政部门经常进行着工作层面指导参谋、重视支持的沟通,还与社会各界有着广泛的交流与沟通,这更需要学校校长学会做一个社会活动家,学会必要的沟通技巧,有效地克服组织沟通中的障碍,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反馈渠道,提高沟通的时效性。
2、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
学校的目标是由培养目标、特色教育目标、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目标、质量目标等若干目标构成,而目标实现需要组织的全体成员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系统管理的要求,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组织内部的和谐与协调,从而形成组织内部凝聚力,把目标任务化为全体成员的行动,提高组织运行的执行力。如果缺乏组织内部、不同层次、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组织的目标是难达到预想的结果。
开学之初,校长制订了本学期十大工作目标。处室在执行时合作出现障碍,校长组织了全校教职工参加了教师素质拓展训练。训练设计的项目都需要每个成员有团队合作意识才能完成,优胜者一定是合作最好的团队。在表彰大会上,由优胜团队介绍成功经验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合作是优胜的前提。于是学校十大工作任务,在卓有成效的组织实施中,处室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校长实际上是通过教师素质拓展训练的平台,巧妙地组织合作意识有机地渗透到每个项目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处室成员、中层行政干部在活动中去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种无声的教育并不是通过校长的言语教育下属怎样接受自己的工作方式,而是以一种间接的沟通方式启示在学校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一种近似默契的良好的合作方式,来提高组织管理的实效性,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好的学校具体工作目标的稳步实现。
校长在注重组织内部沟通协调时,要克服来自内部的障碍因素:如缺少时间承诺、缺少系统之间的反馈渠道,组织氛围僵化缺少生机与活力,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加工与过滤,带来信息损耗效应。不容忽视的是,组织内部的沟通障碍,一旦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力将对学校目标实现带来负面的消极的作用。
二、校长如何提高交流沟通的艺术
1、准确把握校长在交流沟通的角色定位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角色是学校行动目标的制订者、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教育管理的实践者、学校社会事务处理的活动者。因此,校长在处理学校具体事务中体现出不同的角色。一是民主办学中的群众智慧的倾听者。善于通过交流沟通集中智慧,形成符合教职工意愿的学校发展的科学决策,形成学校目标价值的认同与支持。二是群众疾苦的同情者。校长在与师生交流沟通过程,要把为师生服务、为教学一线服务作为工作的立足点,深入了解教职工的各种困难,及时采取各种策略为他们排扰解难,以宽容和理解去打开干群隔阂的心灵。三是与上级行政部门交际的社会活动者。在与上级行政部门沟通的过程,把学校的政绩也是上级领导的政绩作为沟通的出发点,以创新的行动方案争取更多支持者,在尊重的基础上拿出具体的、有说服力的分析推判,以对事业的充满信心与工作激情,感染影响决策部门,形成上下协调融洽的工作关系,求得更多支持与指导。四是要成为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教育咨询家。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作为校长要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对家庭教育、子女成才成人教育进行指导,特别是针对家庭教育的误区,家长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个别交流沟通,对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的教育进行指导。特别是针对家庭教育的误区,家长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个别交谈、问卷调查、专题讲座、家庭访问、问题学生的跟踪调查,从而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指导方法。
2、掌握沟通的原则方法,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的基本问题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讲话的技巧。由于校长在与师生沟通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受权力等级结构的限制,实际上是一种有限性对话,不是一个无需设定的完全开放的空间,因此作为校长必须以尊重的态度,以平等的对话形式,以适当的时机地点,以理解和信任的传递方式来实现有效的沟通。
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沟通的三大要素:一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二是通过沟通达成共同的协议和共识;三是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同时校长要根据沟通对象的认知风格的不同,了解沟通对象是属于直接型还是反思型,适当型还是变革型,依存型还是独立型,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校长在学校内部沟通对象主要是中层干部、教师、学生或家长。在与中层干部交流沟通中,要注意通过方法指导在工作中培养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基本方法,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主动承担工作中的失误,体谅中层干部的工作难处,建立起信任与支持的工作关系,放手支持,大胆创新,提高行政工作执行力。在与教师交流沟通中,注意用简洁的语言与务实的作风解决实际问题,交流中突出重点,把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集中到一个点上形成共同的认识,上升到对价值目标取向的认同。在学校工作中的校长要善于创新,让教师在学校不断创新的管理方法、制度建设中接受新的观念,从而在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中做有创意的工作,增强学校生机和活力。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中,既充当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又换位思考充当学生或家长的角色,在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与沟通对象产生亲和力,引发共同的思索与追求,成为学生依赖的良师益友,成为家长的知心朋友,解除家长或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