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股改上市后,我在工行成长的日子
股改上市后,我在工行成长的日子
结束一天的忙碌,随手翻开桌上的那张报纸,本想从中寻点悠闲,可是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再次挑动了我疲惫不堪的神经,“截至8月28日,已有12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1年的上半年业绩,他们今年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4244.47亿元,工农中建交5家大型商业银行仍旧是银行业创收的主力军,其中工行以净利润1095.75亿元高居榜首,建中农交四行紧随其后„„”面对这一串串的天文数字,我久久不能释怀,这就是中国工商银行,一个有着雄厚实力的大型国家商业金融机构,工行股改上市后的五年辉煌成就由此也能窥得一斑,能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成长,一股自豪感从我内心深处无法抑制的喷涌出来。
2006年10月27日,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行在沪港两地成功实现A+H股同步上市,这标志着工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国有银行进行股改的成绩已得到了海内外广泛的认可。早在2005年4月18日国务院批准工行股改方案之前,工行已经为股改做了三个阶段的准备:1999年10月4077亿元不良贷款第一次剥离,2002年初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2004年1月6日中行股改启动。为了彻底扭转工行公司管理结构落后的局面,工行领导层下决心引进“外脑”。2005年4月18日,国务院批准了工行实施股份制改革的方案。此后,工行仅仅用了70天就完成了财务重组,2005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股改五年来,工商银行成功度过了由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
行转变的调整期,转化为一家管理完善的现代金融企业,构建起多元化、全球化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成长为质量效益良好、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的上市银行。可以毫不隐晦的说,工行股改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更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成功蜕变。
与此同时,工行股改上市的这几年,我也顺利大学毕业,应聘到家乡工商银行,走上自己人生工作岗位的第一站。从第一次在工行办卡的顾客身份转换为如今工行千万职工中的一员,我深感自豪,自第一天上班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化陌生为熟悉,努力为ICBC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工作以来,我渐渐感受到股改上市后行里的一些变化和成绩:随着体制、科技的不断推陈出新,工行的服务体系正日益完善,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网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报名缴费、网上购物、网上理财等等,无一不是靠网银来完成的,真的是应了那句话:“您身边的银行,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增彩加色。”但工行却并不因这些而沾沾自喜,她始终坚持履行经济责任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努力为股东、客户和员工创造效益的同时,积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树立负责任的大银行形象。举个简单的例子吧,针对我县工行经营网点少,不能满足客户大量业务需求的实际情况,我县工行领导冒着酷暑,深入到城区一线调研取样,经过认真勘察对比后,最终选择区位优势明显、人流量集中、资源环境俱佳的嘉宜广场作为皖城支行的新址。工行处处也都彰显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行里组织的三八红旗手评选、五一劳动节钓鱼比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
余生活,同时也增进了同事们之间的友谊。每每有员工过生日的时候,行里工会总能送上鲜花和蛋糕,礼物虽小,却盛满了工行对于员工的无尽关爱与呵护,工行也因此而深深地驻进了我们每个员工的心中。
工行是我们共同的家,在这里我曾为工作的繁忙而苦恼过,也曾为生活的点滴而感动过。她见证了我的成长,使我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还略带青涩的稚嫩学子迅速长成为一名稳重成熟的职业女性。股改的五年,我成长的五年,磨练的五年,站在这个五年的时光尾巴上,我满怀信心的期待着她的下一个五年,或许她也同样在期待着我能有个更好的蜕变吧„„
第二篇:我与工行共成长
“我与工行共成长,我与工行共发展”座谈会
为纪念五四运动89周年,同时进一步推进青年工作的开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青年与工行共成长、共发展,继警示教育月之后在红五月这个属于青年朋友的月份里,浦东分行团委定于2008年5月15日下午召开以“我与工行共成长,我与工行共发展”为主题的青年座谈会。
会议时间:2008年5月15日下午14点
(由于有行领导出席,请各位代表1:45分之前到达会场)
会议地点:分行五楼第三会议室
邀请领导:***行长、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会***主席、纪委***书记 会议议程:
1、主持人***宣读分行2007五四评优中获选的集体及个人名单,总结关于青年思想状况调查问卷的回收答题情况
2、五位青年代表发言(整个过程穿插和领导及与会青年代表的互动交流)
3、***行长讲话
备注:除了指定的五位青年代表作重点发言,其他团干和代表可就青年成长成才、青年工作与我行经营服务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分行团委
2008年5月12日
第三篇:上市企业股改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这次会议既是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又是全力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工作的动员会。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两创”总战略,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落实措施,全力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工作,努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提升,为实现xx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
新的贡献。刚才,省金融办包纯田副主任对当前如何做好企业上市工作作了很好的报告,所讲的意见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好、贯彻好。
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对企业股改上市工作的认识
企业股改上市,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无论对企业自身的做大做强,还是对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其作用和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因此,我们推进企业股改上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经济工作实际,扎实推进科学发展观在xx具体实践的重大举措。一是企业创业创新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路子。企业股改上市,最直接的收获是从股市募集到大量资金,这对企业的强势扩张,作用是巨大的。去年景兴纸业成功发行a股以来,先后共募集资金15.4亿元,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发展,预计新的投资项目建成后,企业产能将比上市前增长5倍,利润总额增长6倍,税收增长6倍,届时年造纸能力将达到150万吨,成为国内生产包装用纸龙头之一。推进企业股改上市,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一种裂变效应、放大效应,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企业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管理理念、经营机制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从而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快速度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核心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二是促进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工业经济总量仍偏小,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传统产业升级不快,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较少,上百亿元规模的企业还没有;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而通过企业股改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将加速我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进程,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群和产业群,实现产业的梯度发展和产业层次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三是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途径。一个区域资本运作活跃,这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就强。一个城市拥有众多优良的上市公司,这个城市的知名度就高。实践证明,一个好的上市公司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经营环境、发展潜力最有说服力的广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实力,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如人们一提起波司登、衫衫这些上市公司,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常熟、宁波。我市如果能在现有2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再涌现一批优质的上市公司,对形成xx产业高地,展示城市形象,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知名度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进一步把握形势,坚定推进企业股改上市的信心和决心
信心决心来自于对整个国家经济形势的全面把握。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我市加快企业上市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全国的形势看,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风险与问题经过近3年的治理整顿,体制性缺陷已基本解决。目前,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股权分置改革成效显著以及人民币升值、税制改革、新会计准则实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股市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市场规模已从去年初的3.06万亿元上升到29.3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
——从当前的政策环境看,一是新《公司法》、《证券法》取消了股份公司设立、合并和分立要求批准的规定,取消了间隔一年才能再融资的要求,为企业加快改制上市创造了条件。二是发行上市的财务条件更加细化、明确,程序也更加简化。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增加了企业上市的渠道。创业板市场有望在2008年启动,它对企业没有业绩、规模、融资等方面的要求,只要求有2年活跃经营记录,有一定科技含量和成长性。四是中小板市场加速扩容。深交所计划三年内中小板上市1000家,每周发行5-6只股票,新股发行上市速度加快。
——从省内和嘉兴看,我省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打造“证券强省”的目标,并力争到2010年上市公司达到300家,全力做大做强“浙江板块”。嘉兴在今年7月份的全市企业上市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用3—5年使上市公司的数量翻一番,达到25家左右,基本形成浙江省上市公司的“嘉兴板块”。特别是在最近召开的全
省工业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赵洪祝书记指出“资本融资逐步成为社会融资最重要的方式,资本扩张成为经济扩张的最主要手段,资本增值成为财富增加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各级各部门以及有关企业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切实加快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工作。
——从xx看,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企业股改上市工作,调整充实了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
公室,制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切实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企业股改上市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共有上市企业2家(即九龙山、景兴纸业),先后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b股11000万股、增发a股8100万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8000万股、增发a股12000万股,共募集资金28.68亿元和3080万美元;进入上市辅导企业3家(比例包装、乍浦实业、晨光电缆);完成股改企业22家,注册资本达150480万元。同时,市上市办连续五年获得嘉兴市企业上市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获得省企业上市工作先进单位。
尽管我市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与绍兴等先进地区比还有明显差距。一是上市氛围不浓。有的企业不愿上市,满足现状、小富即安;有的企业不敢上市,怕上市涉及土地、税收、产权等问题需要规范,失去一些眼前利益;还有的企业不会上市,不了解资本市场,对上市的理解存有误区。二是上市公司数量少。从省内看,全省共有上市公司152家,累计筹资1048亿元;与绍兴县相比,该县拥有上市公司9家,累计筹资102亿元。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引导、支持、扶持企业股改上市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进一步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工作
根据资本市场发展形势,结合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创业创新“十大工程”,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多渠道、多形式推动企业上市,力争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有较大突破,成为“嘉兴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目标:到2011年,实现境内上市3家以上、境外上市2家以上,完成企业股改15家以上。其中2008年,确保晨光电缆上市成功,力争莎普爱思制药在创业板上市;确保完成企业股改2家(莎普爱思制药、茉织华印务)、力争完成3家;紫光机械、悦莱春完成改制并进入辅导。
具体抓好三方面工作:
1、强化基础,形成梯队,大力培育后备资源。上市企业来源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制企业越多,上市企业的选择余地就越大。要按照“争取上市一批、努力培育一批、着力改制一批”的思路,加快企业股改步伐,确定近期、中期培育对象,不断充实上市后备资源,逐步形成梯次格局。一要做好行业选择工作。要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要求,重点将符合产业政策导向、主营业务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活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上市资源库。同时要拓宽视野,把具有一定规模和业绩的农业龙头企业、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整合包装,纳入培育范围,使上市后备资源行业分布、产业结构更为合理。二要做好企业股改工作。实行股改是企业上市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上市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市企业股改工作起步较早,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数量居嘉兴各县(市、区)首位。要继续巩固这种良好趋势,围绕“做大基数、做优品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企业股改推进力度,协调处理好企业遗留问题,尽快把那些净资产数额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改造成股份制企业,力争今后每年新改造设立股份有限公司3家,到2010年总数达到36家,到2011年力争达到40家。三是引导企业做好规范工作。要按照《浙江省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规范运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对已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初步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加强其规范运作的引导,着重解决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控股股东行为不规范、“三会”议事规则不健全、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集体决策制度等机制,帮助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三管齐下,多头并进,积极拓宽上市渠道。坚持境内、境外上市“两手抓”、直接上市与统筹上市并举,切实加大引导和协调力度,促使更多的优质企业尽快股改上市。一要主攻国内a股市场。沪深a股市场是我国企业股票发行上市的主渠道,要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条件较成熟的企业主攻国内a股市场,力争有新的突破。同时,抓住国家明年开通创业板的有利时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力争抢坐头班车,率先把我市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推上创业板市场。二要瞄准境外市场。与内地市场相比,香港、新加坡等境外市场,有着发行审核便捷、上市速度快、发行费用透明度高等优势。针对目前国内多数企业纷纷盯住国内沪深市场上市、争过“独木桥”的现状,境外上市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据统计,我省152家上市公司中,境外上市公司就达到32家,融资额达到416亿元。要针对境内外市场的不同特点,组织一批成长性好、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到香港、新加坡等境外市场上市,直接从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三要择机买壳上市。买壳上市虽然不能直接融资,但是通过注入优良资产和规范运作,当企业实现连续赢利并且符合配股增发其他条件后也可以进行融资。目前我市拥有一批有一定实力但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传统产业龙头企业。有关部门要抓住目前证券市场上有许多上市公司等待重组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牵线搭桥、穿针引线工作,切实帮助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买壳上市之路。
3、加大整合,推进创新,切实增强企业竞争力。上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募集多少资金,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利用上市的机会,从制度上规范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进步、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升自己,增强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企业上市这个载体,加大整合提升力度,进一步做大企业、做优效益、做强实力。一要推进企业内部整合。按照“术有专攻、业有所长”的要求,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做好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业、做强主业,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二要推进企业纵向联合。加快实施行业促兴计划,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研发、营销、品牌等优势,联合产品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业,申报组建企业集团,打造“无围墙车间”。三要推进企业技术、管理创新。大力培育企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重视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企业技术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大力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积极采用职业经理人办法,通过一系列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促进企业上层次、上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快推动企业股改上市
推进企业股改上市,企业是主体。今天召开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工作动员会,关键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各方支持”的工作机制,努力为企业上市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要制度推动。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定期研究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支持股改上市工作顺利开展。要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对近期准备上市的10家后备企业,由市领导和市有关部门进行挂钩联系,经常深入企业了解股改上市工作进度,协调解决企业股改上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培训工作机制,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企业股改上市推介会、专题研讨会、业务培训会、参观考察等形式,搞好上市辅导培训,帮助企业经营者树立资本市场运作观念和股改上市的信心,激发股改上市的热情,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政策推动。近年来,围绕鼓励和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国家、省都出台了不少政策。我市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意见(讨论稿)》,对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政策、房地产权证、历史遗留问题、资产重组、奖励政策等方面,加大了扶持优惠力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政策出台后,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送政策到企业、送服务到企业”活动,让企业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用足用活政策,激发企业上市积极性。
三要服务推动。股改上市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问题不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也不是单靠上市办能够解决的。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主动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上市办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调度督导,搞好指导服务。对企业股改上市过程中,需要办理的土地房产过户、减免税金、项目审批、环境评价等有关手续和证明,国土、房管、财政、经贸、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确定专人负责,积极予以办理。
四要宣传推动。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股改上市工作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股改上市工作的认识,真正在全市营造议上市、争上市、快上市的浓厚氛围。
企业股改上市,政府的角色在于引导、扶持和服务,起到的是一种旁敲侧击、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没有积极性,外部推动力量再大也无济于事。股改上市过程是一种“凤凰涅槃”、脱胎换骨的过程,需要一个阵痛期。做好股改上市工作,对企业来讲关键是要解决好认识问题,要充分认识企业要做大做强,股改上市是必由之路;企业要实现名利双收,股改上市就是捷径。因此,在企业股改上市上,企业家的认识要深化、境界要提高、恒心要增强,要克服“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要舍得放弃,舍得投入,舍得花精力,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努力推动企业股改上市。
同志们,股改上市工作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各级各部门要树立抓企业股改上市就是抓大项目、抓大品牌、抓大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企业股改上市工作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做到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得力,政策上落实,服务上到位,全力推进我市企业股改上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工行伴我成长
工行伴我成长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转眼间五年了,我已从青涩的学生变成了一名稳重的工行员工。回头看看与工行相伴的这五年,不知不觉我成长了很多。记得工作后的第一年,有人曾问我“你认为在这一年里你学到了什么,成长了吗?”我当时一愣,学到了什么?我思考了良久,没有回答出来。我觉得除了处理前台业务记住了几个交易代码我什么也没学到,更没有任何成长,反而连专业知识都快忘了,我很颓废!
第二年、第三年她仍然问了我同样的问题。同样我都没有回答出来,我曾反思过,难道我真的什么也学不到吗?
直到有一天在一个宴席上。我遇到一位客户,他说“我认识你,你是工行的员工吧!正好我有个问题想问你。”我很惊讶,他并不是我熟识任何一位客户。当我耐心的解答完他的问题后。问他,您经常来办业务吗?他笑着说“来过一两次,但是对你印象特别深,你每次办业务的时候都笑嘻嘻的,也很有耐心,脾气也很好。”
听完这句话,我恍然大悟!我终于知道。在工行的这几年我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
工行把我从一个不善沟通,脾气暴躁的小姑娘,磨练成了一名稳重的银行人。别笑!说真的,没有踏入社会你永远不知道,你会碰到什么样的人,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前的我不善交际,也不太善于沟通,在陌生人面前,我很胆小,如果你不主动问我,我是不会主动与陌生人沟通。同时我的脾气也不太好,碰到一点点小事就容易生气。于是呀,我就在工作中悄悄的观察周围同事是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营销产品,如何应对难缠的客户。现在,我已经能主动与客户沟通,能够主动营销产品,虽然有不足但是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工作中碰到各种难缠的、脾气暴躁的客户我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会很激动,非要和客户争个对错,现在我可以沉得住气,耐心的解释。就这样通过时间的积累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
当然工行教给我的可不止这些。它教会了我要主动学习,因为银行的业务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存取款,还涵盖了方方面面,贷款、网银等等等等….而且产品更是不断更新。银行的学习并不像在我们在学校一样,通过老师,通过课本一点一点给你讲解。而是要你自己去工作中学习。刚入行的时候,我最怕的就是客户问我这个产品是什么意思?这个又该怎么用?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懂,更不知道从何学起。有人就告诉我,首先,你要把自己当成客户去体验每一个产品,等到你能熟练掌握的时候,你就什么也不怕了。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仅限于对书本的学习,也包括产品的熟练操作。于是我就从网银开始,去体验每一个新产品,每一个新功能,一步一步的慢慢累积,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向前辈探讨,现在客户来咨询业务,我都能从容应对。知识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但是你不主动去学习,你就永远都不会知道他在哪?
最后我认为,我最大的成长是,有责任感,不怕困难。在实习期的时候,我很痛苦,我觉得我胜任不了这份工作。因为我应付不了凶悍客户,不能熟练掌握业务,差错率居高不下,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我极度不适应,甚至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是当我想到工行这么多员工都可以坚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什么我一个年轻人就不可以。于是我开始从各种渠道学习业务,学习与客户沟通的技巧,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达到零差错。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疑难杂症不害怕,迎难而上,找到解决方法。我认为作为年轻人,更应该把困难当做机遇,要不怕苦,不怕累。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迎难而上,要敢于尝试。于是才有我今天的我,才有了今天仍然在此与大家共事的我。
如今,在问我,“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那么我的回答是在这五年里,我学到了如何沟通,学到了如何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学到了如何面对困难不退缩!
第五篇:我在中国移动日子
在中国移动的日子
他把这里当做极具魅力的城堡,消磨着曾经的热情,但并不后悔留下。
接连着两周,王林没有一天能在晚上十一点之前离开办公室。周末也总被加班占据。生活像一辆塞满了货物的桑塔纳,踏实地奔跑着,“司机”王林觉得有点失落。刚步入社会时,他期待登上的是一辆沃尔沃。
“从小到大,自己一直觉得自己是人群中的那百分之十。但工作四年,越来越现实,觉得之前很多想法都不可能实现。现在就想着房子、车子,实际的问题。你要问我还有什么理想,其实挺可悲的,没有了。”他低头看着桌上的杯子,沉默了一会儿,“当然,我并不后悔进入中移动。”
选择国企
2007年,清华硕士毕业生王林手头放着几份offer。毕业之前,他对人生的自我控制力都表现得比同龄人更出色一些。他中学就开始学习大学的物理课程,大学学习的是英语物理课程,从来没有在学习上有过挫败感。他是学生干部,会出色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绝不会费心去主动策划一个活动。总之,他承认自己是传统的好学生,不太喜欢冒险。
中学时,他想当个物理学家。但在大学毕业前夕,他明白如果在中国当一个学者,恐怕缺乏一个好的环境和待遇。毕业时,他还曾一闪念想到过自己去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某天甚至可以上市。可是他最后承认,他很优秀,但和李彦宏、张朝阳这些人相比,他的简历上缺点什么,还是进入企业的好。
毕业前,水木清华论坛上一个招聘信息受到热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要来清华校园宣讲招聘了。他投了简历,随后收到面试的通知。
国企招聘一般时间偏晚,早在中移动面试通知寄来之前,NEC中国研究院和浪潮电脑等公司的要约已经整齐地摆在王林的桌台上。前者是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的日企,后者是国内著名的电脑公司。
王林并没有左右为难,他迅速上网查资料。谈起当初的选择,他像答考卷一样,逻辑严密。“中国有在国企里工作四十年的例子,但是还没有在外企里待那么长的人。外企在中国的发展,不确定性太多,晋升层级也太慢。如果是去外企的公司总部,我还愿意考虑,但是如果是中国分公司,no。”第一步,他把外企淘汰了。
任何民营企业,比起中移动公司的规模来,都显得苍白。中移动公司上市香港,2007年利润达870亿元人民币,在电信领域,即便是当时四个垄断国企中,也是规模最大的企业。
更让王林心动的是,“中移动从电信局分拆而来,肯分拆来的,很多都是胆子大的年轻人,这样的企业相对老国企而言负担轻,应该更有冲劲。”
后来,国家开发银行也看中了他,他抱歉地告诉对方,自己已经有了选择。
年轻的毕业生王林寻找到了一棵大树,他不想只是来乘凉的,他想和这棵大树一起成长,做一番事业。
优越感
那年夏天,北京的知了叫个没完,王林脱下了牛仔裤,换上商务休闲裤和新买的衬衣开始来中移动上班。
上班的第二天,领导把部门的新员工集合在一起,介绍部门情况。幻灯片写了70页。“当时震撼了,念书时觉得20页的幻灯片已经够长了,没想到在国企里,这么庞大。”
位于金融街的中移动大厦,由两栋楼组成。初入职,他根本分不清谁是中移动的员工。总部五六百人之外,还有和中移动有业务关系的厂商直接派驻的人员。他惊讶地发现,所在的一层楼,百分之六十的工位是留给“外援”的。只要有新项目,总有合作厂商收费或者免费上门来为他们服务。有些人和他朝夕相处了一年。
国企的“大”,“众星捧月”的感觉,在他工作的第一年,感受颇深。
工作后第一次出差,王林和部门领导飞到了南方某城市。刚入公司,第一次出差,新奇之外难免有些紧张。飞机落地后,当地市公司的领导,省会公司的领导和省级分公司的领导都出现在机场。他和领导被专车接走,整个出差过程被照顾得很好。国企系统有时会发出电磁炉一般的温度,你可以感觉到“组织”强大带来的温暖。
后来,王林发现,其实系统内平级接待,根本算不上兴师动众。如果你是部门领导级别,会有厂商去机场接送,全程接待。如果是市场部出差,接送的可能是公关公司;如果是财务部,接待的可能是咨询公司。中移动作为行业领域内的老大,总能让员工感受到大公司的威仪。
更多时候,王林待在总部。每天早上,一顿免费的丰盛早餐在中移动的食堂等着他。中午花2元钱品尝自助餐厅的美食。现在他已经习惯了,但工作第一年觉得吃得不错。
工作之余,国企也为员工提供了多彩的娱乐活动。工会,这个在各大企业已经萎缩的名词已经偏向装饰作用。但是在中移动这样的国企,它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每个职工给工会一年缴纳两三百元的会费。工会成立了若干个组织,如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游泳协会„„定期组织活动,提供场地、器材。
还有不少相关厂商等着赞助他们的活动。比如冠名一个他们内部的篮球赛。
每月发工资的时候,那张长长的工资条上,基本工资“不好意思说”,但还好,收入在他手上的,有补贴:每个月除住房公积金外,还有2000元的房补,还有车补,劳保,等等,年收入十多万元。
大企业里的小职员
2011年,距离王林进入中移动已经四年。四年中,中移动利润翻倍。“中国最赚钱的中央企业”、“财富全球500强”等名号,王林早就烂熟于耳。
中移动公司总部分为各大部门,大部门里面各下辖着各处。王林还处于中移动生物链的较低端,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渐渐感觉到大公司的微妙。
他要写一份材料,需要部门几个处之间的互相协作。关系好的部门,材料两天就能给你。关系不好的,陪上笑脸,一个礼拜也给不了你。
“你能怎么办呢?不能生气,只能找你的领导,让他找他的领导。”有一次,一个简单的任务,由于别的部门之间不配合,从处长之间的沟通上升到了部门主管之间的沟通。王林很费解,也很沉默。
这似乎是成长到一定规模公司的通病。华为在其内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华为十大内耗问题浅析》,列举了“本位主义”、“各自为政”、“站队”等内耗的问题。王林和同事们一边看一边笑,把“华为”换成“中移动”就行,里面描写的问题,“简直一模一样”。
有一段时间,他几乎半个月朝九晚十一的工作就是为了写汇报。通通都按照70页以上的标准来写。“国企里,部门多,层级多,比较多。大家做的事情非常相似,你怎么能突出你的成绩来呢?只有拼命往里面填细节,事无巨细地写。其实挺烦人的。没什么价值。但就要这样。”
汇报用的幻灯片,一个主题,王林最多改过50次。翻来覆去地改,斟酌每一个用词。每一次都被领导打回来再改。直到把每一条成绩说得更具体,把每一个牢骚写得更委婉,“你不用那么直白,领导都是聪明人,一看就知道有什么问题。”王林曾是个理想主义的青年。他的朋友说,在学校时,王林喜欢谈论的是人生和理想,工作以后也会谈,“但渐渐认识到现实,有些无可奈何。”
王林现在已经不大谈理想,“只要在中国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什么好谈的。”
他会和朋友讨论整个公司的战略和方向。有的理解,有的不解。作为普通的员工,赞同与质疑,其实都不重要。“你最好改”
王林曾很有激情,很执著。四年前,他面试的时候,对方问他性格有什么缺点。他说,他太执著,认准的事情非要做下去。上大学期间,导师明明告诉他一个研究方向行不通,但是他还是要试试,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样的性格有好有坏,但是在国企,你最好改。”对方说。
刚进入国企的时候,他雄心壮志地想“升官”。按照规定,进入公司五年就有提拔为副处的机会。
四年后他说,“和我一样工作了四年的人太多了,大家都做管理工作,结果很难量化,如何能分出谁做得更好一些呢?”他内心仍有希望,但现在看起来更平和。
“有个刚提拔的副处长,听说,他的爸爸是某中央媒体的总编辑。”他喝了口水,慢慢说,“中国有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这是有道理的,家庭背景从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子女的未来。当然,这些二代很优秀,即使只看简历也不输给任何人。”渐渐地,很多东西,他之前厌恶或者批判的,他开始接受。“可能是因为我的立场不同了,也确实是看到了新的东西。”“念书时,所有替运营商说好话的观点,我都能找到一一反驳的理由。但是现在,我又能逐一反驳我以前的观点。中移动的成本为什么这么高?比如美国,在乡野和隧道可能没有信号,对美国运营商而言,这是不具备商业价值的投入。但是对中移动而言,尽可能的覆盖,这是国企责任问题。”
回头来看,王林进入国企确实是运气。但是这样的运气并不能帮助他完全规避生活中的压力。
他眼下最紧要的就是房子问题。在单位附近,他看了好几处房子,价格逼近四万。如果没有家人帮助,他无论如何也付不了首付。
王林觉得委屈,中移动号称是最赚钱的公司,但是收入并不是最好的。“因为中移动直接从百姓口袋里收费,社会上的情绪很大。金融行业的利润不如中移动,但是他们收入是我们的数倍。这公平吗?”
他这样看问题的根源,普通百姓难以从国有企业的巨额利润中分享收益,这是体制问题。但作为普通员工,承担这样的后果,王林想不通。
由于“社会议论”太多,2007年以后,新入职的中移动员工收入和老员工拉开了距离。他在等待和老员工同等的收入水平。现在看来,形势并不明朗。靠个人收入轻松买房,已经越来越遥远。
这几年,中移动总公司也不是铁板一块了,开始有人员外流。那些等不到升职加薪的年轻人,开始失去耐心。“每年有十几人辞职去那些收入更高的公司。我认识一个人,工作四年,每年都比别人做更多工作。但是升不了职,走了。”但更多的人留下来,“挤破头想进来”。
每年各省公司翘首以盼的就是总部的一个机会。那些你见到在中移动大厦里工作了几年,仍然没有等到正式的编制的同龄人,热切渴望一个编制上的空缺。
这里不完美,但是王林知道,相对别的地方,他所在的仍然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堡垒。
00语录:说实话,这篇文章写得并不深入,反而有点简略。不过作为你的入职教育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