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介绍

时间:2019-05-14 16:4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常态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常态介绍》。

第一篇:新常态介绍

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随后,习近平7月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再次提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在习近平看来,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2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提新常态。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公报中,有三处提到新常态:“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

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新网李金磊)[2]

中国经济新常态九大特征编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阐述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

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3]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关键期编辑

《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就是要„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

础。”《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决定性意义。而《人民日报》的三篇评论恰为人们清晰呈现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整体面貌和未来趋势,正如评论中所说,“面对新常态,我们要有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习近平阐述编辑

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习近平提出了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第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进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过坎?风险确实有,但没有那么可怕。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第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201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第四,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简言之,就是要放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比如我们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了60%以上。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在2013年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过,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

热议新常态编辑

在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提出6个月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11月9日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是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讲这番话的。观察家认为,中国领导人发表“新常态”之论,向世界发出了这样的信号:走向新常态的中国也将给处于缓慢且脆弱复苏中的全球经济注入持久动力。

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向包括130多家跨国公司领导人在内的世界工商领袖们,阐述了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机遇、怎么适应新常态等关键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说,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今天的APEC演讲标志着,习近平“新常态”之论进一步成形。

“„新常态‟是中国领导人治国理政智慧在APEC北京会议上留下的重要思想印记之一。”卢锋说。

当习近平谈论“新常态”时,他在说什么?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历来是中国领导人阐述中国经济发展路向和回应外界关切与疑问的重要场合。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7.4%,这引发了一些人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甚至唱空论调的出现。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习近平在2014年11月9日的演讲中轻松地说,他同时列举了诸多结构调整的积极迹象,包括就业持续增加,居民企业和财政收入稳增,服务业增势显著,内需不断扩大等。、他进一步指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包括: ——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习近平以前三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等数据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习近平举例说,由于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卢锋评论指出,习近平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新表现,包括增速变化、结构升级、动力转变,特别阐述了新常态派生新机遇,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为什么是“新常态”?

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公报中评价过去一年执政成绩时提到了“新常态”: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了解中国政治的专家指出,中共领导人讲话中提及的新词汇、新表述,往往包含着重要的政治信息,党的理论家通常称其为“新话”。

2014年7月,习近平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重申了上述新常态观点。

在卢锋看来,新常态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要摆脱“旧常态”。按照他的理解,所谓旧常态,是指一段时期增长速度偏高、经济偏热、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因素累积,并带来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加以及国际压力变大的严峻挑战,也是十八大以前长期改革滞后形成的“体制病”和宏观失衡“综合症”。

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部风险,使中国经济发展的旧有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领导人将这种挑战形容为“三期叠加”: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

201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引人注目,包括对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强调;提出调控合理区间,将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5%左右”等。同时,以2013年秋天公布的全面深化改革一揽子计划为标志,强力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改革。

他认为,提出新常态,以及对宏观政策要稳、要有定力的强调,表明中国领导人对形势有科学而清晰的判断,这有利于“稳”住宏观政策,避免了经济稍有动静就动辄大手刺激的做法。

“新常态”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习近平在APEC这一国际场合讲述„新常态‟,既彰显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变化,也揭示中国决策层直面失衡调整困难的决心,对中国经济形势特点给出一种合规律的解释。”卢锋说,“这可以引领预期、凝聚共识,引导海外人士更理性务实地看待中国经济,给世界经济吃下定心丸。”

尽管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至7.4%,但据IMF的测算,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超过美国。对亚洲而言,中国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动亚洲增长0.3个百分点。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个走向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对亚太地区和世界都是利好消息。

他分析说,进入新常态后,由于总量规模大,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降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不会减弱。同时,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这对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和健康发展都有重大的正面效应。

“任何经济体不可能总是维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速,中国转向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是名列前茅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CEO道格·奥伯黑尔曼2014年11月9日在参加工商领导人峰会间隙对新华社记者说。

他说,增长除了速度以外,质量更加重要,一个国家也像一个企业那样,需要不断推进改革来驱动增长。

在APEC北京会议上,人们注意到,中国推动亚太地区发展所扮演的角色,也在进入一种“新常态”。

习近平在2014年11月9日的演讲中表示,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促进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新倡议新设想。

此前一天,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中国为2014年APEC会议确定了“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主题,并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建设作为重点议题。

“中国将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太和世界。”习近平在演讲中说。

“新常态”:一把理解中国走向的钥匙

习近平在演讲中阐述新常态时也提醒,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他强调,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虽然习近平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新矛盾”“新问题”和“潜在风险”,但专家们对他的上述判断普遍有共鸣。

卢锋具体地指出了新常态化过程中可能伴生的新矛盾和新风险,比如房地产的“去泡沫”、影子银行与地方债务的“去杠杆”、产能过剩“挤水分”等等,都是对早先累积的失衡因素和矛盾的调整和化解。

王小广说,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要进行结构优化升级等调整和改革,这其实也是风险释放的过程。如果不主动积极作为,“等、靠、要”,改革不成功,就会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掉进中等收入陷阱。这些需要靠改革来化解风险。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坚定不移把改革事业推向深入。”习近平在演讲中坚定地表态。他强调,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就要为创新拓宽道路,就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观察家认为,习近平的“新常态论”可能有远超出经济的更全面深刻的意涵。

中共知名的理论家施芝鸿不久前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战略,以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方面,中国领导人已经营造了“十个新常态”。

“在当下中国,新常态已大量出现,今后还将持续涌现。”施芝鸿说。

第二篇: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过去30多年快速增长积累的风险不断凸显和释放,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红利等基本面的变换也悄然进行。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不同于前30年的特征,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中国经济新常态。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原因,机遇与挑战,经济建设

经济新常态是指国家在经济发生危机后,通过调整进入到的一个缓速增长的“过渡期”,相对而言还有旧常态,旧常态是一种粗放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的是数量的递增以及成本的控制,而“新常态”则开始追求规模化以及质量化的发展目标,所以两者存在本质的差异性[1]。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

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7月末,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11月 9日,习近平在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7.4%,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城镇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服务业增长势头显著,内需不断地扩大。习近平表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并定义了新常态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速度,这就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结构,这就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动力,这就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新常态并非经济转型成功并进入理想发展阶段的标志,相反,新常态表明中国经济进入诸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红利加速消失、经济增长的硬约束变得更强、结构转变压力加大的时期。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和改革进入新阶段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发生转换的必然结果[2]。

二、中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原因

科学认识新常态,既需要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背景,又需要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既需要分析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性,又需要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从本质上看,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是世界经济“新常态”的外因与中国经济的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因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释放负面影响。外部环境的剧变往往是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的“导火索”。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最严重的衰退,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我国出口下滑,工业生产大幅回落。二是世界经济“新常态”促进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成。世界经济“新常态”下的总体持续低迷状态,直接降低了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速度。内部变化:中国经济内部的实质性特征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形成的根本原因。这些实质性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在进入新常态以前的较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以价格竞争为基础的数量扩张。在这一阶段,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生产资料成本(尤其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资料成本)相对较高。经济的最大竞争优势是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而形成的较低商品价格。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粗放型扩张来实现。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向注重质量、追求效率的集约增长。这种转变既适应新常态下需求的趋势性新变化,又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2.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首先,进入新常态的产业结构在孕育新的升级。一方面,供给能力过剩的传统产业要通过转产、兼并重组等方式化解过剩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环保产业和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内的新兴产业要增加投资。其次,进入新常态的需求结构呈现积极的新变化。再次,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最后,区域结构有所改善。

3.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首先,经济发展所依靠的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由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步转向人力资本质量优势和技术进步优势。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逐渐减弱。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力资本质量优势和技术进步优势逐步显现。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更加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经济新常态下,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新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第三,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部门。第四,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应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在适应新常态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为什么近两年全社会总是关注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这实际上是在新常态下各个方面不适应的表现。特别是我们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加快、全面依法治国任务繁重等.因此,我们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加快发展与升级发展并重[4]。

四、建设好经济新常态

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各个角度、各个领域把经济新常态建设好。

1、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现在,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并逐渐形成主流。这就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2、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足,急切需要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的涌现,一定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5]。

3、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我们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4、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使矛盾得到化解。

5、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6、从市场竞争方面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7、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9、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

[6]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就是要‘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相信,只要坚持创新思维,坚持改革,经济新常态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张伟菊.积极面对经济新常态实现中国发展改革新突破[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210.[2]齐建国,王红,彭绪庶,刘生龙.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3:7-17.[3]高建昆,程恩富.论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认识、适应与引领[J].当代经济研究,2015,9:51-59.[4]张占仓.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河南科学,2015,33(1):91-98.[5]李佐军.引领经济新常态应解决十二大难题[J].中国中小企业,2015(2):72-77.[6]王一鸣.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政策瞭望,2014(12):52-54.

第三篇:巡察新常态

巡查新常态

根据示范园区巡查工作安排,示范园区党风廉政建设巡查一组于2016年10月27日对三十铺镇社会事务办班子成员近两年来落实党风廉政情况进行了巡查。

一是工作方法得当,为全面了解情况创造了条件。巡查组在巡查中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注重方式方法,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采取听取汇报、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调阅资料及明察暗访等手段,深入基层和群众了解实情。这次对三十铺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副主任以及下辖两个敬老院行管人员都进行了约谈。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为解决突出问题打下了基础。巡查组在巡查中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把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作为巡查的重中之重,在巡查内容上重点围绕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以及执行园区工委、管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及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情况;贯彻民主集中制以及“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效能建设等情况;涉及本单位财物管理、下辖单

位(敬老院等会)财物管理及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情况。

三是注重分析研究,为上级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巡查组在巡查中始终重视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思考,深入分析,找出病因所在,根结所在,并形成调研报告,为上级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从巡查结果来看,被巡查单位基本上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采取得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同时,在巡查中发现、梳理出单位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为:五保户评选监管不到位,存在制度漏斗,民生投资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安置房、廉租房申请审核不严,退出机制不明确。巡查工作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有效遏制腐败等消极事态发生、发展,从而尽可能挽救干部。

要建立巡查新常态,更好的对领导干部定期“健康体检”,巡查组就是“保健组”,巡查员就是“保健医生”。

第四篇:从严治党新常态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课讲稿二: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构建从严治党新常态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围绕管党治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基本理念,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使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是当前摆在我们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今天我围绕加强党的建设构建从严治党新常态跟大家探讨从严治党的主要内涵和实现途径。

一、从严治党的主要内涵

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了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八点要求,系统地论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涵。概括起来说,全面从严治党主要包括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从严要求,从严管理。

1、强化思想建党,筑牢‚从严治党‛信仰根基。当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部分党员干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信仰模糊、信念动摇的问题,一些人甚至被错误思潮和歪理邪说所俘虏。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总书记深刻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习、勤奋实践、自我修养才能达到。总书记指出,在和平建设时期,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实比革命战争年代要难得多,但也是有客观标准的。主要看党员、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所以,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和关键时刻的表现上,要以政治坚定防止和克服‚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以艰苦奋斗防止和克服,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以大公无私防止和克服,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以改革创新防止和克服,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

2、严格选人用人,夯实‚从严治党‛组织保障。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一是要科学制定选人用人标准,遏制用人腐败与不正之风。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亲自为好干部订立标准,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三个问题,并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二是要巩固基层党组织,做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三是要切实履行执纪责任,对违反党纪政纪,特别是对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党员干部必须严厉批评、严肃查处,绝不留情。

3、严肃作风建设,踏实‚从严治党‛落地之根。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他还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一要健全责权统一的责任制度,把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工作目标管理的整体框架中,与业务、事务工作一道部署、一起落实、一并考察,二要完善干部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用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对干部作风进行考核,逐步形成‚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局面,三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有效监督的合力,为优良作风的养成提供有力保障,四要以提高党性修养为目标,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探索构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长效机制。

4、严明党章党纪,铁腕‚从严治党‛反腐零容忍。腐败现象是侵入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与良好的政治生态格格不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面对严峻的反腐形势,甚至是塌方式腐败、窝案串案等丑恶现象,总书记提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根据当前反腐倡廉的实际情况,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5、严肃监督机制,扎紧‚从严治党‛制度笼子。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归根结底要靠制度。只有立明规则、硬规则,才能真正形成最稳定、最持久的良好从政环境。当前,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完善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章是我们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贯穿于党的组织和活动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条例,细化了,从严治党的法律法规。

习近平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理论体系,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党的建设,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以德治党和依章治党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是对‚从严治党思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依据。

二、从严治党的实现途径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新思路,采取了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新举措,塑造了管党治党的新气象,开辟了党的建设新局面,以从严治党为核心的党的建设新常态初步形成。当前,我们要科学理解党的建设新常态,主动适应党的建设新常态,着力打造党的建设新常态。

1、要科学理解党的建设新常态

理解党的建设新常态,主要是从新变化入手,认识党建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它包括党的建设理念、建设重点、建设方法、建设监督、建设环境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党建新常态的核心是从严治党,具体有五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从严治党必须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新理念。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不管党、不治党,不仅党的事业干不好,还可能有丧失执政地位和亡党亡国的危险。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经济要发展,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

二是从严治党必须把握从整治四风问题起步、又从整治四风问题延伸的新节奏。从总体布局看,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大块。从现实要求看,作风更加直接和直观。党的建设从整治‚四风问题起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又从整治四风问题延伸,将作风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

三是从严治党必须用好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新经验。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正人先正己、领导带头、层层示范的原则,党风政风明显好转,社风民风为之一新,成为一条新经验。继续用好这一经验,总的原则是以上率下、树立标杆、严格督促,一级带一级,激发动力、传导压力,努力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督促一级办、一级推动一级干的格局。

四是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敞开大门、接受群众监督的新要求。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严治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织密群众监督之网,有效克服当前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监督中存在的虚化、弱化、客套化的现象。

五是从严治党必须立足所处环境的新变化。执政60多年后的今天,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新变化,从内部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党员百姓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群团化,战斗堡垒作用不强,三是部分党的组织活动‚庸俗化,与一般的社会性娱乐性活动无异,党性原则不强。从外部看,主要表现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愈加尖锐和突出。

2、要主动适应党的建设新常态

适应党的建设新常态,要主动校正心态、摆正姿态、调整状态。心态决定姿态,姿态决定状态,有了好状态才能适应新常态。

一是校正心态,以好心态迎接党的建设新常态。伴随党建新常态而来的是对党员的更严要求、更细管理、更实监督。适应党的建设新常态就必须校正心态,充分认识到党的建设只会越抓越严、越抓越细、越抓越实。特别是要克服抵触心理、侥幸心理、观望心理、投机心理,破除过去不好的行为习惯,破除对过去的路径依赖,破除以往存在的思维定势,要有过紧日子、过严日子、过规范日子的准备。

二是摆正姿态,以好姿态融入党的建设新常态。姿态是事物所呈现出来的样子、风格和气度。大千世界,可以姿态万千,但是党的建设姿态却只能有一种,那就是从严。一是党组织要有党组织的样子,二是党员要有党员的风格,三是党员干部要有党员干部的气度,要以区别于普通党员的、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立时代浪潮最前沿。

三是调整状态,以好状态适应党的建设新常态。一是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二是保持积极进取、学无止境的学习状态,以良好的学习状态来适应党的建设新常态。三是要保持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工作状态,把工作当追求,以良好的工作状态适应党的建设新常态。

第五篇:新常态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新媒体专电 题:适应新常态 施展新作为——访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

新华社记者孙波 陈晓虎 邹欣媛

今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宁夏在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四个方面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宁夏将如何变挑战为机遇施展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记者: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对当前发展阶段、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宁夏在新常态下有哪些新机遇?如何实现保增长与调结构的有机统一?

刘慧:新常态也孕育着新机遇。就宁夏而言,增速预期下调了,我们调结构的余地就更大了,国家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向中西部倾斜,有利于我们谋划和推进高铁大通道、城际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等等,这是难得的机遇。

宁夏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速,更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样才能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打造经济“升级版”。我们坚持在保增长中果断调整转型,去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1+3”方案。

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资源禀赋作为定位器,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全力实施工业“1561”工程(重点培育15个骨干园区、60家龙头企业和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农业“五百三千”计划(全区葡萄、枸杞、设施蔬菜、越夏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均达到100万亩,奶牛饲养量100万头,优质饲草料基地稳定在1000万亩,发展肉牛肉羊专业村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0个)和金融、旅游、网上商业、物流、房地产、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六大重点,推动宁夏经济在新常态下行稳致远。

记者:今年的宁夏“两会”审议通过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这个《规划》是全国第一个以省区为单位编制的。宁夏将如何落实这一《规划》? 刘慧:我们以全区一盘棋的发展思路优化空间结构,编制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这是宁夏统筹城乡、山川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将《规划》提交人代会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既是为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规划》充分汲取各方意见;也是想通过法治的形式,让《规划》更有权威性、稳定性、连续性,能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干下去。

今年是落实《规划》的第一年,我在自治区人代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进行了专门部署。我们将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提升沿黄城市带水平,推进银川都市区和石嘴山、中卫等副中心城市的组团发展,统筹规划城市及周边园区、乡镇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增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能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用沿黄城市带把川区城镇串起来。

二是建设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完成投资100亿元,巩固扩展大县城建设成果,提升固原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做精一批特色小城镇,布局一批现代工业、特色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业,使清水河城镇产业带成为全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20个美丽城镇和100个美丽村庄,改造危窑危房4.5万户,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实现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现代、宜居、文明村镇体系。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大绿化大整治,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落实环保“三项行动计划”,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为子孙后代保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我想,只要每年抓好几件事,通过一年一年的努力,就一定能把《规划》绘就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

记者:前不久,中央举办了“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宁夏将如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刘慧:国无法,则人无矩;法不公,则国不稳。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这次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法治政府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上,我理解,重点是要建设好四个方面:

权责法定,建设有限政府。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要依照法律执行。目前,我们正在制定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三个清单”,推行“一份清单管边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平台管信用”,明确和界定政府权力、市场主体的行为边界,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使政府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依法决策,建设诚信政府。就是要保持法律和政令决策的稳定性、合法性,不能朝令夕改,失信于民。我们制定了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和行政程序规定,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遵守程序,确保决策合法合规。我们还要建设政府智库,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倒查等机制,为行政决策划出“硬杠杠”,让政府做出的决策能落实到位、做出的承诺能兑现到位。

公开公正,建设透明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法治政府的题中之意。我们研究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财政资金拨付、行政行为问责“三项制度”和不准干预司法、不准插手招投标等“八个不准”,杜绝各种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潜规则”和“暗箱操作”。还将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回应社会关切,让群众都能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实现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

干净干事,建设廉洁政府。法治是廉洁的基础,在廉政风险管控上,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管人、管事、管资金的办法,严格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今后,还将进一步健全政府规章、规程、办法、守则,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加大行政问责力度,构建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在建设廉洁政府上,政府班子成员必须廉洁自律,只有自身干净,自身硬气,才有底气,敢抓敢管,带动政府的廉政建设。(完)

下载新常态介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常态介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常态心得体会大全(最终定稿)

    (篇一) **日我有幸参加县委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会,聆听**教授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专题讲座。通过认真学习使我进一步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

    中美关系新常态

    时政 ---中美新常态 9月22日至28日,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一、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新常态心得体会

    【一】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即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就应当以科学而冷静的态度直面现实:第一,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结中挣脱出来,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速的、自然......

    适应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 ——伊犁州领导干部“思想理念过坎、工作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纪实 新年伊始,自治区党委确定以“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为2016年工作总引领,坚持“......

    新常态、新发展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那么,放眼开发区,该如何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开发区一班人研究确定,必须按照......

    适应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形势,力求新作为 在公司二届一次职代会暨2015年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陈垣熙 各位代表,同志们: 国电丰城发电有限公司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15年工作会议在......

    新常态心得

    适应新常态 谋求新发展 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已成为县级层面工作主旋律。 一、适应“转型升级”经济新常态,不断为建成“中心县”增添新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全......

    新常态 新习惯 新作为

    新常态 新习惯 新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肃贪反腐,严厉从严治党,力除陈垢顽疾,为党带来清新之风,“新常态”成为时下热词,群众拍手称 快,聚党心赢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