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教育也容易造成青少年过份的依赖性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也同时增添了很多烦恼。
1、网络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存有潜在威胁。网络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就使他们头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形态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社会安定形成一种潜在威胁。
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社会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以一个不断改变包装了的新形象去聊天、交友和参与网络游戏等,从而更易获得成功和受别人的关注,随意发表言论,又不受任何法规和法律的约束,并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夜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对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轻者视力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成绩下滑,重者荒废学业。
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了危害。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二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毒害。据有关专家调查,互联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而深陷其中。
网上办公是现在赶时髦的,即节约了大量的经费,还提高了效率;网络给商人提供着最新的商机;网络成了毕业学生的落角的新家;网络也让人们在如此浩瀚的网络里感到业余生活的充实。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都沉浸在网络游戏里不能自拔,有的更离谱一个礼拜甚至一个月都见不着面。有的同学的家长不远千里万里来到学校泪流满面地对着老师、校领导重复地说:“我说的话孩子不听,你们救救我的孩子吧!”是老师不管吗?是学校不重视吗?都不是,哪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该说的也都说了,该想的办法也都想尽了,可就是无济于事,老师就不寒心吗?毕业时因多门课程不及格未拿到毕业证的学生又怎么向家长交待,家长含辛茹苦地供我们上学还来的竟然就是这个吗?痛心地家长又有谁能体会呢?
网络教育也容易造成青少年过分的依赖性,青少年缺少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上网后有些人以为什么都可以从网上得到,其实不然,因为青少年成长的正常过程是不可能被替代的;网络教育不象过去的教育或媒体有主流,可控制,它的无权威、无主导、多元化在带给青少年方面的信息的同时,对于尚未完全培养出正确判断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的青少年来说,会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还有,由于网络快捷方便,使青少年更疏了实际的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易使青少年的情感趋于冷漠,造成“自我封闭”状态;另外,网络毕竟是“虚拟社会”,而与现实社会的反差,会影响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能力。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泛滥成灾,垃圾信息对学生整体素质造成冲击;网络传播成为诱发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的重要因素,如虚拟的网恋,让不喑世事的学生上当受骗;“网络上瘾症、孤独症”等网络技术副产品使一些学生行动变异、心理错误乃至生理失调,造成身心危害;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强化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其民族文化素养造成冲击。网络电子游戏的危害:
据媒体报道,至少10%的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专家指出,青少年一旦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就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症状。网络电子游戏是中小学生娱乐的一种方式,但沉迷于玩网络电子游戏有很多危害:对视力、神经等造成损害,使大脑的灵活性下降,影响学习成绩;诱发寻衅滋事、勒索财物、打架斗殴、参与赌博等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不法商人带来了可钻的空子。不少的色情、暴力、赌博等不良网站应运而生。其次,网络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纷争。因为对于网络,政府出台的政策不够完善,所以有许多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网络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思想上无形的伤害,对于许多网民的健康也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在电视上我们就曾经多次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青少年由于上网玩游戏时间过长,造成下身忽然瘫痪、不能动弹,严重的还有休克昏迷的例子。由于电脑对于人体的辐射,如果人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不活动,就极容易造成种种难以预期的身体上的伤害。最显著的就是对于视力的损害。
纸上的媒体仍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是因为它有意识地剪接与整合了各种新闻娱乐以及广告信息,提供了非常明了的有用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储量和翻新速度虽有极大的优势,但恰恰因为此处的优势,人们需要另外花费一些成本来进行挑选甄别,以便寻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以至于额外地支付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不仅如此,人们常常流连于某些垃圾和无用的信息上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益处。在我看来,网络的最大用处在于沟通、搜索和娱乐,当你抱怨上网的时候过多的时候,应该警醒了,网络通常只是充当浅尝的境地,不可指望于此成就你的强大梦想,包括大量的阅读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光阴从来匆迫,务请适时关机。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束,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成了这一时代的标志,然而人心的险恶使电脑从万能转变到双刃剑,网络也随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我还是坚信,网络利大于弊,首先,网络的弊处也无非是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一些使人迷失自我的文化垃圾,可是这些人为事物为什么要强加到电脑之上,说它是一个伤风败俗之物呢?又因为什么这些文化垃圾出现后,不是大力宣传这些垃圾的危害性,以使他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严厉制裁文化垃圾制造者,而去打击那些网吧和无辜的网络呢?治标不治本,又怎么会使网络百利而无一害呢?
如果说网络弊大于利,美国又怎么会投巨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那不成了助纣为虐了吗?如果弊大于利,电脑怎么会人手一台,怎么会在1994年到2004年短短的10年时间,中国内地上网总数会达到9400万呢?如果网络弊大于利,那网络不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了吗?
其次,网络利处也有很多。比如,它可以使两地之间的通讯更为便捷、及时、有效,我们可以在网上发布文字、图片、声音等,可以使两地的人进行面对面的视频对话,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等多种信息,还能模拟三维动画,十分具有娱乐性;我们在网上还可以购物,寻医问药等,所以网络的利大于弊。
网络的普及是必然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网络的利一定大于弊,而且不仅仅是这些。
21世纪的到来伴随着不少日新月异的科学成就的发展,曾经被视为科幻场景的“互联网”如今已是家喻户晓,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任何一种新兴事物都是伴随着它的不足而产生的,网络也不例外,读了《安全与道德读本》这本书,我对网络有了一定的了解。
正如这本书上写的,网络带给我们生活太大的益处了,它在无形中为我们大大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且不谈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聊天,就连我们写的作文都要网上通过e-mail发给老师。网络对我们来说实在有太多的益处了!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创造空间,丰富了我们生活的内容,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加快了我们迈向进步的速度。
但是,在网络技术还未完善的情况下,不少不法分子乘机找空子钻,网上诈骗花样百出,使人们不禁头晕目眩。还有一些稚气未脱的少年由于沉迷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甚至为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祖国的花朵就这样凋零了。这本书上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在向我们阐述着一个观点——网络就像一个无形的大黑洞,向我们伸出邪恶的大手。
看到这些,我们都觉得网络是那么的深不可测,它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又使我们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落入大网——陷阱,弄得我们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其实这本书上介绍了许多防止网上诈骗和网上侵权行为的方法,比如说: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装上效果优良的防火墙;网上帐号密码要多多修改等等。
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好好使用电脑,让电脑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学习一些上网的基本守则和方法,了解一定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绝不做任何违反道德的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净化网络。用“双刃剑”这个词语来形容网络可以说是恰倒好处,但我相信通过读《安全与道德》这本书和对网络知识的一定了解,在加上我们坚决抵制不良诱惑的决心,我们一定能让这把“双刃剑”变成造福于我们的“单刃剑”。让我们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要说网络的利与弊,应该说是同时存在的,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要对社会有一些冲击,既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有一些弊端存在。但是不是因为有弊端我们就远离网络、拒绝网络呢?当然不是,因为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网络的产生,由最初的小范围的局域网,发展到现在的全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是弊端多于利处的话,也许现在就没有网络的存在了,它早已在弊端中灭亡了。
网络的利是随处可见的,如:加快信息查询,便捷现代通讯,缩小世界范围等,二十一世纪是e时代,未来的社会一定是网络的社会。
网络的弊端,严格说是人的弊端,有些人正是利用了网络的“利”来进行网络上的欺诈犯罪、不良信息传播等,这是网络弊端的体现之一。另外,有些人用网不健康,沉迷于网络游戏,尤其是青少年,过多的把时间浪费在网络中,对身心都造成了伤害,这是网络弊端的体现之二。应该说网络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利用网络的人。这就象刀,最初的产生一定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有人却利用刀锋利的这一特性来杀人,而刀本身并没有错。
网络的弊端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使用网络的人,要提高自己明辩事非的能力,不要为一些小利而失去防范和警惕,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下馅饼”,那么也就减少了上当受骗的机会。再有,对于网吧业主,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使网络运营于一种健康的环境中。另外,鲁迅有篇文章叫《拿来主义》,里面说到窗子打开的时候,进来的不只是新鲜的空气,也会有苍蝇和蚊子,我们要“去除糟粕,取其精髓”。对于网络,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态度和做法。
在未来的生活中,网络也许会无处不在,所以,网络的规范化、法制化就更需要完善,而这又是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都要做出贡献的,既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扩大网络优势,减少网络弊端。文章引用自:
如果说,旧石器时代是属于北京周口店的火种;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属于瓦特与他的蒸汽机;如果说,20世纪是属于两次世界大战,那么,我想说的是:21世纪是属于计算机和因特网的。的确,时代的迁移,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信息网络化时代。网络给人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缤纷的世界,特别是青少年更难以抵挡诱惑。据有些专家调查表明,青少年上网时间偏长。30.1%的调查对象有经常上网的习惯,82.5%的调查对象拥有自己可以上网的电脑。调查中,当问到最长的一次上网时间时,回答9小时的竟占31.8%,5-8小时的占25.9%。调查还发现,男生比女生的上网时间多。学生上网究竟在做什么?调查表明:用于聊天、玩游戏、下载娱乐内容的比例高达57%.不容置疑,网络是功能最全应用最广的媒体,它为青少年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宽广平台,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足不出户”,“尽览天下风云”;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交活动的广阔空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它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摆脱了“两点一线”读书生活的单调.啊!网络世界好精彩!
但更不能忽视,网络这把双刃剑,刺伤了多少缺乏自护意识的青少年.网络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多少精神垃圾灌输到一个个单纯的心灵。有的轻信网站教唆,酿成人间悲剧;有的轻率会网友,无辜遭伤害;有的沉迷黑网吧,弃学难自拔;还有的热衷于网络游戏,被其中的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搞的道德观念模糊,甚至心智混乱;有的被赌博、色情等网上黄毒感染,最终误入歧途。我身边有几位同学,他们陶醉于虚拟的空间,开始逃避现实,荒废学业,搞的自己形容枯槁,神思恍惚。让家长叹气,老师摇头。唉!沉迷网络真悲哀!青少年,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美丽的大自然向我们招手,科学的高峰需要我们去攀登,含辛茹苦的父母期望我们健康成长,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铸造辉煌„„我们该做的实在太多了!一方小小屏幕,岂能涵盖我们生活的全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如今,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兴盛、社会安定、学校教育、家庭和谐的隐患,真希望能将“电子海洛因”“e网打尽”,更希望我们所有的青少年朋友,能对网络有清醒的认识,在头脑中建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利:
一、可以开阔视野,以较快的方式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二、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网络开辟了另一种人际交往方式,对青少年用户的人际关系有了良好的影响;
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比如: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
四、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
五、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害:主要是精力的分配。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用户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用户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
除在精力方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视力大幅下降。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主要是游戏了。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
大多数青少年网民都认为弊大于利。现象表明,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越长的,通常受到的危害更大一些。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革命呼唤出新的技术,网络就是其发展产物之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已深入千家万户。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方式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坐在家里可浏览众多的网上图书,几分钟内即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各方面自己想知道的信息,通过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网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中职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各种黑色的阴影正向我们慢慢袭来。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向我们发射。
各种非法的网站趁着网络管理还未健全,散布着黄毒,暴力,防不胜防,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极大的影响。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吸引着正处于好奇心的中职生。许多同学旷课跑到网吧中去玩《传奇》、充《梦幻》、打《泡泡堂》、聊QQ。有的甚至直接晚上通宵达旦,睡在网吧,吃在网吧。这样,不但损坏了身体,还浪费宝贵的时间,浪费了父母亲的水汗钱,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期望,更耽误了我们大好青春。在社会上因网络游戏所引出的案件数不甚数,例如:“武汉的一位母亲千里寻子”“广州一小孩为玩游戏残杀自己的祖父”„„这些案件告诫我们中职生,应该少玩或不玩网络游戏,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空闲时间研究我们自己的专业,发展自己潜能,开发我们智力。但是,我们也不应全部排斥网络,我们不应放弃网络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网络中的精华而剔其糟粕。
世界之所以选择我们。因为它需要美,我们之所以选择世界,因为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流水在选择中下落,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朋友们,请把握好自己选择的那一刻,让我们用自信,坚决地选择网络有利的一面,选择我们美好的未来。请慎重!
走在大街小巷,我们常常听许多大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我那孩子,整天泡在网吧里,怎么办呀。这个问题让许多家庭困惑,让许多中小学生误入歧途,荒废学业。每当我经过那些网吧门口时,我就会踯躅不前,思绪万千。
目前,社会上盈利性网吧越来越多,越来越红火,甚至有些不法商人没有营业许可证,也私自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营业,他们不管你是谁,是否成年,只要你有钱,他们就会接待你。这样导致很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迷恋于网吧,既影响学习又危害身体,真可谓一大悲哀。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有限,网络的虚拟化让他们感到新奇,被网上一些刺激性、欺骗性的内容、画面所迷惑。再者迷恋网吧需要消费,中小学生本来就是消费者,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常常为没钱上网绞尽脑汁,也许会去偷、去抢,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孩子为了上网,在家人和老师之间编造谎言,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是初中的一名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很听话„„但在其他同学的伙同下,经不住网络的诱惑,走进了网吧,一去就是两天两夜不回家。家长、老师到处找,最后在网吧找到他。他已经精疲力尽地趴在电脑桌上,面如土色。回到家,家长一顿毒打,他一赌气又出去玩了两天。后来在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家长耐心的诱导下,他终于改过自新。然而,更多的是走进网吧,不能自拔,害人又害己。
在此,我要大声呼吁: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网络,更全面地了解网络,学会正确利用网络,做到“健康上网,远离黑吧!”让我们共创一个健康活泼的大集体、温馨可爱的大家庭。、网络成瘾带来心理和躯体疾病
报告指出,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人的心理,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本次调查显示:玩电子游戏后感到眼睛痛的占36%;脖子酸痛的占27%;头晕的占15%。同时,沉迷于网络游戏,容易使未成年人减少人际间交流,产生自闭倾向,甚至会患上“电脑自闭症”。
二、使在校生学习成绩下降
目前,在校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普遍。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容易上瘾,很难控制自己的占65%;玩起来就没完,自己控制不了的占18.1%;总想玩游戏,不想上学也不愿做作业的占5%;认为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玩游戏会使学习成绩受影响的占73.4%。
三、引发社会难题
电子游戏一般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会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认为因玩游戏性情变暴躁的占27%;认为玩游戏与校园暴力相关的达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款,但可操作性不强,还缺乏必要的惩罚性条款,执法力度弱。对法律的普及、宣传也不够。
此外,缺少针对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机构,缺乏及时救助的措施,一旦孩子出现成瘾问题,家长干着急,不知怎么办。赞同0| 评论
(1)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在网上,我们可以看新闻、办商务、结交朋友、查询资料、求医问药;通过网络收发邮件,不必像过去那样通过邮局写信、寄信;利用网络可以上课、学习,节省场地、金钱,也使学习变得更方便;(2)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实现了古人“天涯若比邻”的梦想,在网络上,可以和各国人民交往,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帮助和建议。(3)进行网上沟通,可以最迅捷地获取信息、传播信息。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P68—69)
利:①通过上网,可以开发智力,锻炼眼耳手脑的能力;②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知识和才干;③可以满足人的成就感,找到心灵上的安慰。
弊:过度上网,特别是沉迷于游戏,游览不健康的网络,则会影响身心健康,耽误学业,破坏家庭幸福,严重时还可能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网络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哪些优势呢?)
网络使大容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为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网络交往,不仅包括相熟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包括陌生人之间方方面面的交往。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过分沉迷于网络,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即网络的弊病)
荒废学业,使身心受到摧残,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对眼睛视力不利,对身体不好,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容易结交损友,破坏家庭幸福,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网络的消极作用
网络交往的两大特点是无限性,两面性,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它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使交往环境被污染。我们既可能成为这种被污染环境的受害者,也可能在无意间参与其中,推波助澜,破坏网络环境。
在网络交往中怎样才能保护自我?
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辨别觉察能力和自制力。不轻易泄漏个人资料,不随便答应网友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帮助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当受骗。不要浏览不健康的网页,要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等。怎样克服网瘾?
(1)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2)努力在现实中创造成功的记录,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3)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多和外界接触,充实生活内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4)多与父母和老师谈心,在生活和学习上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点,必要时要接受心理治疗。(5)以健康的心态对网络,等等。
三、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个人在重构和应用知识时所具备的能力。网络作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积极影响愈发显著。首先,网络信息海量的特点丰富了学生的认知,通过网络学习知识,扩展视野;其次,网络的交互性为大学生提供发展自我的平台;最后网络的隐匿性更能发挥大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同学,在网络环境中可以削弱自卑等不良情绪体验。但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也有弊端。当个体接收的网络信息量过 于强大,对网络过于依赖时,易发生认知错位,对信息表现为迟钝感和麻木感。2.网络对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情感在心理学上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本文主要指大学生对上网本身的一种态度体验。调查显示,近75.0%的大学生对上网产生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体验,认为网络使生活更加充盈。但不能由此判断大学生对网络的迷恋程度很深。数据表明,逾85.0%的大学生认为一段时间不接触网络对生活影响不大。只有少部分同学对网络依赖过强,表现为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这些同学易出现网络心理障碍,应该引起重视。
3.网络对人际交往对象与方式方法的影响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网络人际交往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开放性与多元性。超越时空限制,扩展人际关系。第二,自主性和随意性。任何成员都可成为网络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第三,匿名性和隐蔽性。超越性别、年龄、职业等的限制。网络的上述特点使其成为人们扩展交往面的一条途径。85.2%的同学认为网络有利于扩大交际面。但60.0%的大学生发泄情绪表达情感的主要对象是亲朋好友,跟网友交流的只有15.0%。网络交往具有随意性与隐蔽性,缺乏真诚沟通和了解,使交往充满伪装和怀疑,这是网络交友难产生深厚友谊的原因,也是大多数人认为现实中的朋友更真诚的原 因。以上表明大学生能比较客观地看待网络交友问题,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逃避现实交往,依赖网络交际,表现为人际交往受阻,形成情感和心理上的孤独,对个体社会化造成严重影响。4.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网络某些新新观念超越传统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是如何看待这些观念的呢?调查显示,48.1%的大学生认为这些观念有道理,但需慎重选择;27.3%的大学生不关注这类信息。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是通过加工筛选的,因而“网络文化冲击和颠覆了人的思想观念”的说法过于武断,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仍有一定冲击。网络空间自由性、隐蔽性等特点易淡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远离理想和信念,滋生不良网络道德,出现网络行为失范。
5.网络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影响男生每天上网的比例高达48.0%,而女生不到37.0%。男女生上网目的各异,男生在游戏娱乐方面所占比例比女生高11.8%,而在学习工作方面则比女生低13.0%。由此可见,在对网络依赖程度上,男生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上网时间少于高年级学生,由大一学生的19.0%逐步增至大四的
第二篇:浅谈青少年网络教育
论文关健词:网络 青少年 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就现阶段而言,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一方面它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它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负面效应:威胁着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完美人格的铸造、影响着青少年道德行为的产生。因此,必须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切实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在以神话般的速度将其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交往方式、教育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六大革命。网络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教育等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作为新兴事物,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就现阶段而言,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美国技术总汇联盟主席泰普斯科特曾分析,美国已出现了伴随数字技术和因特网而成长的新的一代,即网上一代。他们是1977年至1997年出生的美国第四代人,约9 000万人,他们将在21世纪初主宰美国。普斯科特描述的虽然是美国的情况,但基本反映了世界网络发展的状况。我们中国目前也形成了网上一代。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01年6月,国内上网用户人数已达2 650万。其中,85%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满怀激情地走向网络世界,他们是当今网络使用的主体。
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学习知识提供新的课堂:为青少年获取信息提供便捷的渠道:为青少年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拓展新的空间等等。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池田大作对话时所说:“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份。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网络化在给青少年带来无限憧憬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人网络空间,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日趋凸现。主要表现在:
网络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网络,它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可否认,它对开阔青少年的眼界,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互联网的内容良萎不齐,其中不乏色情的、暴力的、迷信的信息,这些不健康的信息难免会影响到青少年识别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从而难免不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旺盛的青春发育期,身心的发育还不成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过程中,他们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抵抗力。尤其是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的流行,更是会威胁到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交互性特征,彻底打破了原有信息的封锁局面,摆脱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性质的文化得到空前融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迅速在全球形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为核心的网络传播体系,使其在国际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上占绝对主体的信息是英语信息,英语信息占95%,而中文信息仅占了不到1%。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趁此之机通过网络信息来兜售他们腐朽的价值观念,企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传播黄色淫秽、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等信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来特曾毫不掩饰地说,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等于是拒绝现代化,中国只要不拒绝,我们就有武器。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西化”企图昭然若揭。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很容易被裹着西方腐朽观念的“糖衣炮弹”所击中。可见,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到的多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在自身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难免会烙上资产阶级腐朽观念的印记。
网络对青少年完美人格的铸造构成威胁。由于网络的虚拟化和数字化特点,人们看到的图象、文字,听到的声音都变成了数字的终端显现,人也退到终端背后,以一个“符号”作为身份在活动,人与人之间彼此不再熟悉,上网者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以一个或多个“虚拟”的身份从事网上活动和交往。一旦自己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自己的某种“虚拟”身份。在网上,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夭马行空,到处乱闯。网络世界的自由自在使得许多青少年在网上流连忘返,逐渐疏远有一定约束的现实世界,甚至逃避现实,把网络作为理想的避风港湾。由于一些青少年终日与网络打交道,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事物,如虚拟朋友、虚拟情人、虚拟父母等,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的机会减少了,而且社会交往的领域也会日趋狭窄。于是,导致与其他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冷漠。这样不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完美人格的铸造。毕竟,人是社会的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现实社会这个大环境,人永远只能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一种非开化的状态。而健康的人格是在现实社会中,在不断地满足需要和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网络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产生存在影响。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且这1%中只有4%会被指控。正如新近所流行的一幅漫画: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络行为主体的相对隐蔽性,使得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据香港的一份调查,青年中有七成以上通过网络交友,其中48.6%的人承认在网上曾向朋友撒过谎或使用过另一身份,而且撒谎的理由是保护隐私,保护自己或美化自己去吸引别人。困若只是如此也罢。更为严重的是,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使青少年的网络犯罪也层出不穷。据调查我国1999年因玩游戏引发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案的10%。网络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网上道德行为的产生,同时也影响着现实道德行为的产生。退一步说,即使青少年在网上处处“德行”、言之凿凿,充其量,这也只是在网络环境中的大讲空话而己。因为青少年长期在虚拟世界中搜集资料、吸收知识,沉迷于仿真的世界,会使他们失去一些了解生活、接触社会、实践书本知识的机会,他们只会在网络环境中大讲空话,而不愿在现实生活中实践。
第三篇:青少年教育网络建设规划
屯昌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屯昌县青少年教育网络工作规划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人才资源,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为了更好地促进屯昌青少年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青少年教育网络建设,是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有效整合网络资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的重要举措。
一、我县校园网络基本情况
2010年2月,县文体局联合教育局对全县各中心学校开展的校园网络调研中发现:我县在校生有2万多人,大部分学校中计算机教学设备少,现共有电脑数1001台,可上网电脑630台(纳入互联网),而且设备陈旧,版本较低,尚未建立校园网络。大多数学生除了在学校每周一次的电脑课外,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再接触电脑,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英语一样,成为我县学生较弱的学科,直接影响到升学。
二、以创建“绿色网吧”为支点,引导青少年文明健康上网。
“绿色网吧”的建立即能分流一部分沉迷商业网吧的学生,又能满足了他们对网络信息的正当需求,绿色网吧创建具体措施如下:
(一)在全县八个乡镇各选一址作为绿色上网场所,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场地内部环境、消防安全、卫生、通风条件符合相关规定。绿色上网场所用电执行民用电价,网络使用费每个场所每年不超过1500元。配备电脑及相关设备。根据每个上网场所需21台电脑的要求,全县八个乡镇需配备电脑168台及相关的电脑桌,风扇,路由器等设备。此批设备由县采购办统一招标采购。
(二)配备管理员。每个绿色上网场所都需配备一名公益性岗位管理员。聘请的专职管理人员一定要懂基本的电脑操作,这样才有利于对电脑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并引导孩子们查阅有关学习资料和各地校园信息,观赏的影视片,参加健康向上的益智类游戏,帮组孩子们开展网页、动画、课件制作等活动。
(三)建立绿色上网场所管理制度和管理员工作职责。各绿色上网场所都要制定相应的网吧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明确固定开放时间等。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开放时间全县统一为节假日(包括寒暑假)8:00-11:00,14:00-19:00,其他17:00-21:00。
(四)免收费用: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向未成年人提供上网服务,一律不得收取费用。场所的运行维护及设备添
置经费由县财政统筹,每年每个场所下拨经费不得低于2万元,并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标准。
三、以“绿色网吧”为载体,发挥网络引导作用。“绿色网吧”建成后,通过教育网、中青网、中青在线等健康有益的网站,安装有清大世纪教育集团等软件系统,这些软件,采用新一代NC机,装有双重防火墙,在源头上杜绝不适合未成年人浏览的网站内容,可有效隔离凶杀、暴力、色情等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网站、网页及各种有害信息,确保孩子们免受不健康网络信息的危害。
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建设,力争把网站建设成能够广泛凝聚和影响青少年网民、服务全团工作的主体网站。加强各地团属网站建设和管理。
加强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深化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大行动、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等青少年网络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应用互联网。以重大节庆、重要纪念日等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主题教育。配合全团整体新闻宣传工作,做好全团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在网上的宣传报道。
开发健康的青少年网络文化产品。以帮助青少年学习知识、弘扬中华文明、展示改革开放成就为主要内容,开发多种形式的网络视频、网络歌曲、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网络多媒体产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网络精神食粮。
四、以“扫黄打非”为抓手,打防并举,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加快青少年信息化知识普及,广泛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积极引导和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文化、公安、工商、电信等有关部门要严格规范各类网吧的运营,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不能建网吧,确保青少年健康上网。鼓励和支持有关政府部门及共青团、青联、学联等组织建立各类符合青少年需求的特色网站。
一是通过采取集中行动和日常监控相结合办法,重点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清理整顿音像市场。并针对学校周边的文化经营场所秩序混乱等问题,加大打击力度,重点查处盗版教材、教辅读物和“网吧”等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尤其是收缴淫秽色情的卡通本,收缴盗版光盘,关闭违规和“地下”电子游戏经营场,收缴销毁各类电子游戏机以及游戏主板,取缔非法“黑网吧”,查处证照齐全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取缔无证经营书刊、音像制品店、游商、地摊家,进一步净化了文化市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是积极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集中整治工作。为贯彻中央《若干意见》精神,我们常抓“网吧”集中整治活动,坚决取缔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非法网吧,尤其是中小学周边的“黑网吧”,严厉打击以电脑学校、劳动职业技术培训班、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名义变相经营网吧的行为,严肃查处网吧或以家庭宽带网形式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等违
法行为。对其违法、非法的经营单位给予严格的处罚,有力地打击了网吧非法、违法经营行为。
三是建立了屯昌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志愿监督员队伍,45名监督员分别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和在校学生,专门对网吧进行广泛的社会监督。其中乡镇、农场有16名监督员,实行辖区监管制度,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的亲情作用,教育青少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不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室。劝导教育网吧、游戏室业主,依法经营,不能做违法违规的事情,坚决清除色情暴力内容,不收纳未成年人进入,对不听劝阻的及时向执法部门举报。促进全县网吧文明、诚信经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我局将充分发挥文体工作在培育未成年人树立远大理想、陶冶美好心灵的优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立足本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努力为我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空间和更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四篇:青少年网络教育交流讲座材料
青少年网络教育交流讲座材料
一、互联网的简要历史及发展
1、历史
互联网始于1969年,前身是美国国防部组建的阿帕网(ARPANET),主要为军方科技服务,后阿帕网从4个节点逐渐扩展到上百个节点,把大量美国的大学、研究所、公司也联接了起来,后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拆分成“军网”和“民网”,而民网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就逐渐发展成今天的互联网。因此就互联网的核心掌控力而言,还是在美国手里。
2、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4.85亿,微博注册用户1.95亿,手机上网用户3.2亿。即时聊天工具中,以腾讯QQ为例,QQ在线用户数量最高时接近1.4亿。这些数据表明,我们国家在互联网领域内用户庞大、潜力巨大。互联网早
已成为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一个平台,我们的生活、学习、娱乐都跟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
但同时,正是由于这个庞大的、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的存在,各类网络欺诈、网路暴力甚至网络犯罪都充斥着网络的各个角落,随时会给我们每个使用网络的人带来财产损失的威胁和人身伤害。
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络中遇到木马攻击的网民达2.7亿,有账号或者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1.2亿,有8%的网民曾经遭遇过网络消费欺诈。今年经过有关部门的联合打击,关停了3万多家钓鱼网站,涉及网络交易、密码中奖、金融证券。所谓“钓鱼网站”是一种网络欺诈行为,指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仿冒真实网站的URL地址以及页面内容,或者利用真实网站服务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点的某些网页中插入危险的HTML代码,以此来骗取用户银行或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
二、青少年目前的互联网行为调查
截至2010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12亿人,占网民总体的46.3%,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 60.1%。18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呈现继续扩张的态势,6-11岁的网民占比提升2.7 个百分点,达到 7%的比例;12-18岁的网民占比提高2.9 个百分点,达到47.2%。
青少年网民在网络娱乐和社交应用上表现较为突出,其使用率均高于整体网民平均水平。
青少年网民在网络视频(66.6%)、网络文学(48.1%)和网络游戏(74.8%)上的使用率分别高于整体网民4.5,5.5和8.3个百分点。
青少年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上也表现的非常活跃,其在社交网站(62.0%)和博客(74.1%)上的使用率分别高于整体网民 10.6和 9.7个百分点。
中小学生网民网络应用的娱乐化特点比较突出。中学生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为 76.4%,而在视频和网络文学上的使用率已经低于整体网民。小学生大部分网络应用使用率都低于整体网民,但网络游戏使用率达到86.7%,在各类青少年群体中居于首位。
2010年,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7亿人,同比增长21.4%。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手机 应用较为活跃。有 72%的青少年手机网民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使用手机搜索和手 机音乐的青少年手机网民也达到了62%和58.2%。
其中,未成年人占到青少年网民的46.5%,规模达到 9858万。与整体青少年相比,未成年人在家里和学校上网的比例更高,分别为 91.3%和48.5%。但是,仍然有 32%的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我们江阴这方面抓得还是比较紧的,一旦同学们发觉有个别同学仍是在网吧里上网,还是请做好帮劝工作,毕竟沉迷于游戏世界的孩子一般是很难有自制力可以从里面
摆脱出来。
三、青少年上网的利与弊
其实任何一个事务,特别是处于新兴的、上升期的阶段发展都会有利与弊的理由存在。我也的观点也是认为,如果你有信心有足够毅力来面对,总能有办法将好的一面扩大,将不利地一面加以客服。利弊的区别就在于你如何运用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游戏,吹牛聊天,不分时间的轻重缓急,那肯定是弊;但如果是用于学习和思考,那肯定是礼大于弊。从目前来分析,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的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第二,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第三,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第四,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由于互联网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自由的思潮。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多网站并不排斥对成人信息的公开广告,有的国内大
型网站甚至只需要6次点击就能进入到色情网页。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的冲动。调查认为,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伤害的两大因素。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的统计,抢劫罪的数量在1999年后上升为未成年人犯罪之首,性犯罪的案例近年来也有所增加,而其中八成左右都与网络有关。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所所长孙宏艳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比较感兴趣。网络里的色情信息对他们影响很大,一些青少年强奸类犯罪的违法犯罪动机就是受到网络中淫秽信息的诱惑。美国已发现一些性暴徒的犯罪行为曾在网上进行过多次演练,最终在现实生活中复现。”“至于在网络游戏中长期的砍杀、爆破、飙车、打斗、枪战,会使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发生错位,逐渐认为网络中的砍杀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合理的,从而在现实中予以实施。”
在这里,我要重点指出的是,玩网络游戏首先损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过度沉溺于游戏会造成视力下降、失眠、肌肉酸痛、大脑发育受损、激素水平失衡、免疫能力降低、紧张性头疼、焦虑、颈椎病、干眼病等肉体伤害。如果在网吧,伤害会更严重,因为玩游戏时精力高度集中,会血流加速、心跳加快,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网吧人口密度大,空气混浊,烟味、食物味、汗臭味,味味俱全,机器声、打闹声、脏话声,声声刺耳,严重影响着身心健康。”
“玩网络游戏还会使玩者对现实世界反应迟钝,疏于社交活动而导致性情孤僻;其次,沉溺者即便清楚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无力对自己加以规范,无法有效地控制游戏时间,游戏成瘾后玩家会渐渐失去对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离开游戏后玩家会出现戒断症状,产生严重的空虚感或失落感,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导致自杀。”这种身心不适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迷恋者会在网络游戏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学习精力不集中,学习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学习障碍。
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真真切切的案例,并且还在我们周围发生着。
四、法律法规中涉及互联网的条例
中国法律重点打击网络犯罪的常见类型包括:
1、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犯罪,主要包括以下3种:
(1)法侵入计算机系统,即指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非法破坏计算机系统,即指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路,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路遭受损害;
(3)非法中断网络服务,即指违反国家规定,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2、危害国家安全方面的犯罪,主要包括以下4种:
(1)造谣、诽谤和煽动,即指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它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2)窃取、泄露国家秘密,即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
(3)破坏民族团结,即指通过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4)组织活动,即指利用互联网组织组织、联络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2、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管理秩序方面的犯罪,主要包括以下5种:
(1)销售伪劣产品和虚假广告,即指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
(2)侵犯商誉,即指利用互联网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3)侵犯知识产权,即指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编造或传播虚假金融信息,即指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它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
(5)传播淫秽信息,即指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
3、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主要包括以下3种:
(1)侮辱、诽谤他人,即指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2)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即指非法截取、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它数据数据,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网络盗窃、诈骗、敲诈勒索,即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敲诈、敲诈勒索。
五、暴力网络语言、网络谣言、网络犯罪的危害和相关案例
暴力,指以强制手段侵犯他人的极端行为,是人类原始征服欲望支配下指向特定对象的侵犯与伤害。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网络语言暴力专指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发生的以语言为媒介、对特定对象的辱骂攻击行为。这些恶语相向的文字,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这些语言文字刻薄、恶毒甚至残忍,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不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讨伐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然后导致线上甚至线下更加激烈的辱骂和攻击。代表事件有“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史上最毒后妈”、“死亡博客”、“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不胜枚举。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更污染了整个网络舆论环境。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合力的结果,既有媒介特点的影响,也有社会、文化的作用,更在于网民自身心理机制的原因。
从现实社会矛盾在网络虚拟世界的反映来看,语言暴力一方面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累积的心理压力在网络上的宣泄,另一方面是社会利益冲突造成心理失衡现象的反映。特别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剧烈的社会变迁和利益格局的迅速重组,造成了社会上焦虑不安和浮躁心态的弥漫,形成一些人强烈的“仇富”、“仇官”心理,并通过网络语言暴力表现出来。在2006年11月29日下午新浪网首页发布“贵州兴仁县县长文建刚一家6口被杀害”的新闻后,短短几个小时,就有500多条跟帖,“这个文建刚肯定经济上有问题,他怎么能住别墅?家里怎么会有80万元现金?”、“这样的腐败官员就该杀,死了活该”„„类似这样的跟帖占了大多数。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网络语言暴力反映了社会舆论形成机制中非理性的一面。社会舆论一方面能够反映民意,但另一方面在其中“真理和无穷错误”又“直接混杂在一起”。这“无穷错误”就来自社会舆论形成机制中非理性的一面,突出表现在社会心理形成过程中的情绪化的盲从心理。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对个人在群体中的盲从心理有非常深刻的剖析: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很多网络语言暴力的实施者正是鲜明地表现出这样的特征:盲从、情绪化、缺乏正常的判断力。
六、我市目前的某些案例和处理情况
网络上有些人以为言论自由就随意胡编乱造,但是在特定时期,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来说,任何言论都不可能掉以轻心,在未经查实的情况下,任何涉及社会稳定或者容易造成恐慌的言论都会进行查实,一旦不当言论产生后,不但可能会引发不稳定的老百姓的情绪,而且还是浪费了警力资源,这个就跟在飞机上说一句飞机上有炸弹是一样的严重后果。
1、言论的自由并不是以产生恐慌和不稳定为出发点。
去年福建、广东、我省泰兴、山东等地接连发生重大校园惨案,且当前正值世博会召开,2010年5月1日下午16时许,有网民在我市论坛上发布内容为“5.1后,杀杀小孩玩玩,怎么个杀法比较过瘾 大家赐教”的帖子,虽及时删除,但是还是引起了部分人的不安。经查实,系山观辖区居民胡某(男,20岁,)所为,我局于5月2日上午,将胡找到后对其传唤询问。胡交待,为吸引网民关注,遂发布写有讨论如何“杀小孩”的帖文,对发布此言论的后果未有任何考虑。同时经了解,胡已丧父多年,家庭境况较差,一直缺少教育,我局对胡进行了严肃的思想教育,因其不顾社会后果发布此类帖文的行为已构成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对其依法处以行政拘留3日的处罚。
2011年10月13日,上海一高中生方祯在百度贴吧华西村吧发帖称要炸华西空中大楼,C4已准备好了。后在上海将其抓获,其对发帖事实供认不讳,称自己只是觉得华西村造那个大楼有些夸张,所以要开玩笑说把它炸掉。呵呵。不知道是这个学生有点夸张还是华西村夸张。后来,我局以其涉嫌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传唤他,因其系在校学生,悔罪态度较好,对其教育释放。
2、宣泄心情固然是对自己心理的一种调解,但是利用暴力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未必是一件好事。
2011年6月25日,我市长泾高考考生袁某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在百度“高考吧”发帖称江苏省分数线公布,省教育厅拆了你。此种言论本身涉及高考后的安全工作,后我局对其教育处理。
3、2011年8月11日晚上8时许,破获一起网络租房诈骗案件,抓获五名犯罪嫌疑人:邓涛(男,19岁,江阴南闸人)、胡磊(男,20岁,江阴澄江镇人)、薛飘(女,17岁,江阴云亭人),倪蓓蓓(女,13岁,江阴澄江镇人)、沈洋(男,20岁,江阴澄江镇人)。经审查,五人如实交代了今年7月初在江阴市柏丽宾馆经事先合谋,通过网络论坛和QQ冒充房东并联系被害人储峰洽谈租房事宜,最终诈骗被害人储峰7600元人民币的犯罪事实。
第五篇: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教育教案(精选)
青少年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重庆市第120中学2013级1班
学习目标:
1、让本校学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网络。
2、教会学生正确上网的常识。
教学内容:
一、多多追求与体验生活的成功。在追求与体验生活的目标与成功中,减小网络和游戏的消极影响,不要迷恋虚拟时空。这是抵御不良网络应用的关键。
二、要时时自我保护。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不要与网上陌生人来往书信,更不要轻易约见网上
“朋友”,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
三、牢记网络上谁都可以伪装自己,性别、年龄和住址都可能是假的。一旦觉得对方可疑,马上同其断绝一切联系。
四、给自己订立上网的制度,不要长时间上网。长时间上网,人脑也长时间地处于“工作”状态,由此便容易产生诸如头晕大脑缺氧一类的征状,所以青少年每天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不要因上网疲劳而影响学习。
五、用丰富生活兴趣来克服对上网的单一迷恋。培养广泛的兴趣,扩大生活活动领域,增加与热爱户外运动。
六、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远离名声不好、散布色情与极端思想的网站。学会对信息的来源和内容的分析识别,不断提高网络的文化判断力。
七、培养自己积极的交往习惯,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讨论问题,学会把内心苦恼讲出来,寻求同伴的帮助,丰富交往的乐趣, 不要依恋虚拟的网络聊天来交流。
八、要注意保护眼睛及身体健康,不能长时间爬在电脑前一动也不动,上网一段时间后应到室外稍作休息,放松身体及远眺。
九、增强集体荣誉感,保证不在网络散播有损学校名声、荣誉的信息以及视频。
所以我呼吁同学们要正确的使用网络,提高自控能力,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使网络更好的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