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
谈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
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体,以其开放性、时效性、交互性等特点,给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悄然登上历史舞台,网络黄毒、网络犯罪、人情淡漠等现象令人堪忧。而青少年,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都还处于未稳定阶段,网络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更为突出。基于此,本文拟从互联网的特点入手,分析网络对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据此提出一些教育对策,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使青少年能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一
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与网络存在着某些契合点,如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高效性正符合青少年追求时效的特点;上网“冲浪”的时尚性符合青少年对新鲜事物好奇、追求时尚的心理;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也正符合青少年追求个性自由的心理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契合点,使得青少年更容易被互联网所吸引,以致从内在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到外在行为方式上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极易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的混乱 互联网上没有国界,没有政府,没有法律法规限制,它是一个无限开放的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任何人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这种开放性和自由性极易使青少年接触到一些“垃圾”信息,特别是一些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黄色、暴力信息。某些色情网站为了增加浏览人数,还用一些十分美妙的名字引人误入陷阱。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性生理迅速发育和成熟,而性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一方面他们对自身生理变化充满疑惑,对性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庭一般对此讳莫如深,甚至讥笑、训斥、严厉压制男女之间的交际,这反而强化了他们对性的好奇。而网上不健康的宣传方式,就诱发他们获取一些不健康的性知识,产生不健康的性心理和行为。这不仅影响学习,而且损害身心健康,甚至造成道德意识混乱,道德行为失范。据《华商时报》1999年12月26日报道,我国每年15万青少年犯罪都与不良文化影响有关,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观看过淫秽影碟或访问过 1
色情网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
(二)互联网的虚拟性和交互性,容易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
互联网将各个站点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网络社会或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交往平等而随意,令中学生们留恋忘返。对网络的过分迷恋,也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
1.孤独、抑郁、冷漠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独立性、自主性逐渐增强,内心世界日趋复杂,不轻易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心理有一定的闭锁性,心理话不愿向父母、老师说。而他们的友谊需要又是极为强烈的,但由于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一些人际矛盾。他们常常觉得和家长、老师、同学有隔阂,苦闷无处诉说。同时,生活中家长、老师的教导,又令他们感到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而网络交流的平等、自由,使他们可以以任何身份出现,扮演自己渴望的角色;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不必在意别人的批评和训斥;可以任意选择对话的“朋友”,不必担心失去朋友或得罪他人。因此,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网际交流,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里,渐渐淡漠了现实生活、现实的人际交流,以致脱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集体活动。久而久之,人际情感淡漠,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产生抑郁、孤独的心理,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
2.网恋带来的后遗症
互联网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于是“网恋”便悄然兴起了。这种飘忽不定颇具浪漫的情感也令许多青少年心驰神往。尤其是女中学生,她们发育较男生快,对异性的感情萌芽较早,情感丰富却又难以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多数女生对现实中异性产生好感却羞于表达出来,于是情感的压抑就使她们易从网上寻求渲泄,以此找到精神的安慰和寄托。一旦在网上遇到与现实中暗恋对象有某些共同点的网上朋友,就易把网上朋友当成生活中的迷恋对象。另外,青春期女生富于幻想,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她们崇拜浪漫主义的恋爱,常向往像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中富于浪漫的情感,而网络交流的特点便迎合了她们的这一心理。因此,她们极易受到暗示,把网上朋友看成是精神恋人,试图从他们那里得到关心和爱护,以此使心灵得到寄托和慰藉。一旦网上恋人消失或无故中断联系,便会意志消沉、萎靡不振,陷
入单相思境地,严重者甚至产生抑郁症或精神崩溃。
3.产生游戏成瘾症
一些15—20岁的男中学生,由于精力旺盛,过剩精力无处排遣,于是迷恋于极富刺激性的网上游戏。他们常到街头网吧聚从联机游戏,废寝忘食,完全沉迷于游戏世界。这样完全脱离现实生活,严重影响了身心发展,个别青少年甚至混淆游戏世界和现实社会,走向犯罪道路。
(三)互联网的隐蔽性和难以监控性,极易造成网上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增多。
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觉察,不必担心因泄漏自己的隐私或秘密而失面子或危及自身利益。通常有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正说明了这一点。网络的这种隐蔽性,造成管理上难以控制,使一些人为所欲为。青少年本身自制力和责任感比较弱,这种隐蔽空间极易诱惑他们产生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他们或者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恶意中伤他人;或者非法进入个人网络,窃取他人信息;或者制造电脑病毒,引起整个系统瘫痪。如1999年6月30日香港警方破获一“电脑童党”,该党由7名13—15岁的中学生组成,主犯年龄仅13岁。他们破解信用卡密码,上网疯狂购物、赌博,致使20多名受害者损失近百万元。
二
青少年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面对当今网络给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造成的危害,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和警惕。据研究,网络综合症这种现代病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我国也发生多例因此自伤的患者。其主要表现为无节制地长时间上网,造成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低、生物钟紊乱、混淆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严重者产生自残意识和行为。所以,社会、学校和家庭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同时,也要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它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空间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它的负面影响的剧增,必须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立法
工作,以法治网,规范网络运行,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法律保障。运用过滤软件,大力扫除网上不良信息,努力为青少年创设一片网络净土。我国科技工作者已成功开发了“五行卫士”等防毒软件,目前国家也在大力开发和推广类似的防毒软件。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网络自律能力。
1.引导青少年提高网络素养,做信息的主人。
面对浩翰如烟的网上信息资源,青少年必须作出正确选择,使自己成为驾驭网络信息的主人。为此,学校和家庭要积极引导、教育青少年,提高相应网络素养:①提高对网上信息的判断、选择和处理能力,善于选择那些最有利于自己生活、工作或发展的信息,充分体现人在信息面前的主体地位。②提高网上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辨别和处理网上不良信息,使自己不受侵犯。③提高自制、自律能力。一方面做到控制上网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迷恋网络,把网络当作“精神寄托”;另一方面,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严格做到网上自律,不主动访问有害站点。
2.把“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内容中,培养有网络责任的人。
为提高青少年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自觉抵御能力,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文化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有害信息诱惑,必须在学校德育中增加对青少年进行“网风”、“网德”教育及网络法纪教育的新内容,使学生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内容,培养起自主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提高网络道德自我教育能力。
(三)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健康上网。
1.学校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上网
现在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校园网过滤组织上网等形式既满足学生追求时尚心理又保证他们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教师可以把有关知识的网站或网页介绍给学生,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了知识面。网上的教学资料生动真实、内容全面深刻,不失为课堂教学的很好的补充。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现实和虚拟有机结合起来。
为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个性,以避免过分投入而染上“上网瘾”,产生不健康心理,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网上、网下结合起来,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重视家庭监督和管理,创造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须配合学校,做好适当的监督管理工作。如:控制孩子上网时间、地点、内容;和孩子一起上网聊天,一起做网页;常提供一些有益的网址和信息;安装过滤软件,使孩子远离黄毒等有害信息的侵蚀;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选择健康有益的内容,对网上垃圾进行批判。这样有利于孩子在网络中健康成长。
(四)及时了解学生,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网络并非罪恶之源,只是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更易受其负面影响。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个性心理还是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许多学生的焦虑、烦闷、苦恼等心理困惑或症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解决时,他们或是感到压抑,而寻求网络解脱,从而接触到不良信息,或是自身判断能力、自控力有限而沉溺其中。因此,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并帮助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家长要多学些心理方面的知识,经常和孩子交流,关心孩子需要,参与孩子活动,尽力做到理解和尊重子女的心理需求。这样便可以防患于未然。
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网络是未来世界的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如何引导青少年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真正成为网络时代的生力军,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高中生心理学》郑和钧、邓京华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对策》韦庆华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2.1
3.《防治中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卢晓江《心理与健康》2002.4
4.《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杭州市教科所编写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二篇: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心得体会
如何消除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甚至思维的方式,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作用也已突现,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教师该如何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同时减少甚至消除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趋利,重在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
试问,如果学生只会简单
地浏览一下网页,甚至连浏览网页都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找感兴趣的东西;只会用QQ聊聊天,甚至连QQ都不知道该到哪里下载,如何安装,那么利又从何而来呢?对于现在的学生和现在的教材,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主要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信息检索的能力。根据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对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技能的培养,仅限于会使用IE浏览网页,会保存一些图片、文件,而对于如何通过搜索引擎来检索信息并没有更多的指导。如果不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基于关键字的检索,那么网络的功能就已失去了一大半了,趋利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技术支持,无从谈起了。
二是信息的处理能力。目前学生通过网络检索资料只是停留在一个文字摘录这样一个浅层次的应用上,并不能做更高级一加工。
总之要想学生通过网络获益,就必须教会学习必备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只有学生能熟练地驾驭网络,才能从中获益。
避害,重在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
对于中小学生上网的问题,禁止或是严格的管理都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中学阶段可以通过学校、家长的联合管理也许能暂时地取得一定的效果,可等他们考进了大学,脱离了这样一种监管之后呢,如果没有在中学阶段为学生建立一个道德的防火墙的话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网络社会的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则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这也正是老师和家长们最担心的。
避害还要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青少年在网络上受到伤害,固然与其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缺乏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缺乏防范意识,对网络的黑暗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此,信息课教师也有责任给予帮助和教育。除了在课堂上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教训之外,更要告诉学生该如何去防范,比如不要太轻信你的网友,不要轻易告诉网友你的真实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更不要随便告诉别人你的身份证号码等;在用户注册时在一些小网站上不要轻易填写真实的身份证号;邮箱等账号的密码不要都设成一样的,还要常换换。这些细节上的具体的做法将非常有利于学生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第三篇:谈谈网络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看法
谈谈网络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看法,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对策建议
1.倡导自我节制
网络时代更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学习者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科学利用互联网,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以理性取代任性,以道德化的网络正常运作取代肆意践踏网络资源的行为。基于此,教育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价值观和世界观;重视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敏锐性和道德鉴别力,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网络上负面因素的影响和侵蚀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
2.加强学生管理
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譬如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理智感和高尚的美感;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网上信息垃圾以及宣扬淫秽等不良价值观的网站的危害性。另外,在进行网络学习内容的开发时应对情感互动作相对独立的设计,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习者、交互技术等各个因素,将情感互动真正作为网络教学中的一个要素整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建立和完善促进情感互动的机制。再者适当地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达到有节制地利用网络的目的。
3.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者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实现观念上的转变,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网络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正视网络对学生情感带来的消极作用。为此,教师要更新几种观念:一是网络教学过程将取代传统教学过程的思想。二是传统教学过程排斥网络教学过程的思想。三是网络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过程不相容的思想。同时,强化教师网络教学技术,可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将网络教学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必备技能来抓,从而保证网络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技术基础的现代教学手段必将会渗透到各学科和各课程教学中,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集合现代新技术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更新教育观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刘 鑫 河北省唐山市第八中学
【摘 要】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正面的影响
也有负面的影响,面对网络的负面效应,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把负面影响削弱到最小。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7-0062-02 江泽民同志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网络世界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健康成长。据CNNIC 调查数据,我国共有青少年网民1.67 亿人,占网民总数的55.9%,其中未成年网民占55.6%。据CNNIC 调查数据,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57.5%,其中,有48.4%的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在青少年网民中,有9.72%的人有网瘾,即1600多万青少年有网瘾;大约87%的网瘾青少年是对网络游戏成瘾。
调查显示,我国22 岁以下的网络游戏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和传统游戏相比,网络游戏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和特殊性。青少年接触了网络游戏以后,谁来指导他们,怎么样去引导他们?笔者在2008 年工作期间,对某班51 名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走读学生家庭中有95%的家庭每天都要上网,在这些家庭中90%以上的家长在适当监督或不监督的情况下允许孩子上网,家长愿意通过已有的互联网络获得孩子的生活成长资讯,但同时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求知和求学的广阔空间。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为求知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为未成年人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开发未成年人内在的潜能,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助于未成年人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拓宽未成年人的思路和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广阔,从而有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加强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从而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的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延时性等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引导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第一,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给未成年人的思想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如网络迷信的泛滥,使许多还不具备正确判别某些复杂事物能力的未成年人深受其害。
第二,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未成年人的权威崇拜还可能因此由传统的“长辈权威”向“网络权威”转移。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第三,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
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第四,师长和社会团体的功能弱化,因为网络所虚构出来的新英雄、新偶像比现实的权威偶像更富有吸引力(如网络游戏中的侠客、互联网黑客等),随着网络的大众化,网络黑客也越来越常见,并且成为不少未成年网民的崇拜偶像。但是这些新英雄、新偶像所传达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却往往是暴力、征服、唯我独尊、兵不厌诈、投机取巧等有悖于社会规范的错误观念,这就容易造成未成年人标准紊乱、丧失社会责任感、产生角色认同危机或发生角色混淆。
第五,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三 尽量减小负面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网络的负面效应,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把负面影响削弱到最小呢?
第一,学校教育结合家庭教育,坚持以“导”为主,“堵”为辅,做到“堵导”结合。学校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履行好班集体领导的角色,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运用网络体系渗透相关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在网络大环境下健康成长。对于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多了解互联网,辩证的看待互联网,同时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关心、教育、引导孩子。对于学校,要更多地配备上网条件,教授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技能,提高青少年对不良信息和行为的辨别及抵制能力。
第二,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建设。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第三,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网络教育。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第四,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第五,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建立学生自己的个人及班级博客、QQ 群,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青少年本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性地对待互联网和网络游戏,更多地使用互联网来帮助自己学习。
第六,社会方面,政府要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体系,互联网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要提高网上内容质量,网吧业主要严格执行上网服务场所管理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第七,取消网络游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觉得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开发文明积极向上内容的网络游戏更有效。只有多管齐下,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目前青少年上网不安全的现状,也才能在将来随着网民规模的继续扩大,不会出现更多的青少年网瘾者。真心希望如此,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吧。
第四篇:浅谈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小编推荐]
浅谈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摘要】小说在我国是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以独特的文体特色, 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小说越来越深入人心,有取代实体书阅读的趋势,网络小说加快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并以其更新速度快,阅读方便及语言简单易懂为特点,成为当代青少年的时尚阅读。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拿着手机阅读的青少年们,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厚,对青少年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那么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哪些呢?
【关键词】网络小说;青少年;阅读;负面影响;
当今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如滚滚浪潮席卷而来。面对这股来势汹涌的浪潮,站在时代最前沿的青少年们踏浪而至。根据2010年7月公布的《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所占比例由2008年的27.1%下降到23.3%。这说明大学生上网非常普遍,是稳定的网络用户生力军。资料同时显示,2008年网民将互联网应用于阅读网络文学还没有进入“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13名,到2010年6月网民应用互联网于阅读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已经飙涨到达44.8%,用户规模达
[1]1.88亿,居网络应用使用率第10名,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规模增幅最大的一项。
可见阅读网络小说将成为青少年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处可见拿着手机阅读的人,在公交车上,在饭桌上,在课堂上,成为我们身边亮丽的风景线。众所周知,小说不仅用于消遣,还有更神圣的作用。梁启超曾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 小说有不可思议之
[2]力支配人道故。”所以,阅读在给青少年带来乐趣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影响,其中有很多是负面的影响,这些负面的影响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在一个不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不利于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一.网络小说的价值取向
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网络小说是1998年台湾作家蔡智恒(又称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十年间,网络小说就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由初生走向了繁荣。《2007-2008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 显示, 2007 年互联网原创作品达到54 万种。截至2009 年1 月, 起点中文网发布的各类文学作品已经达到23 万部, 总字数超过200 亿字, 每天的更新量为3000 万字。晋江原创、逐浪网在线发布的网络小说数量均超过10 万部, 日增作品百部以上。
[3]但是,现在很多网络小说的价值取向逐渐变得低级,无趣味,只是作者自己在那里进行毫无意义的幻想。网络作者没有现实的压力,不用担心出版社的考核,所以写的随性,语言直白,空洞乏味。网络小说中随处可以点击到的关于暴力的细致描绘,性和私生活的想象描写,让其青少年得到某种程度的慰籍。但“这种幻想式的成功是一种压抑下极大的快乐和放松,也是无奈情绪下的消极心理抵抗。这也意味着青少年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一种直接的现实解决问题的方式,更不是现实的对抗,而是通过感性形象来释放心中的焦虑,以消极的娱乐
[4]来回避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有一些网络小说的主人公纯粹是以享乐为人生目标的,比如:红极一时的 《梦里花落知多少》, 此书中一群激情飞扬的青年学子, 放任情性, 徘徊于歌厅、酒吧之中, 享受着作为高干子弟带来的特权, 享受着各类名牌带来的荣耀, 一切物质享乐对于他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 生活在 《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学生, 大多的生活方式是随性、随意而散漫的。还有很多网络小说,被网友成为“YY(意淫)”小说,我觉得甚为贴切。其中的主角强大到不可思议,可以为所欲为,是人命为草芥,所有的美女投怀送抱,所有和主角作对的人都会很快的倒霉,甚至死亡。
与传统文学相比较,网络文学更贴近生活。它不仅情节简单,叙述方式自由,而且大都写个人经历,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且多抒写同龄人内心感受,写的那些话好像就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读后让人心里一阵舒畅。正如“GGMM”们所说:“网是虚拟的,但拥有是真实的。”另外,网络文学还富于意象的塑造,它常以它丰富、幽默、前卫的对白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赢得青少年青睐,有关专家分析,青少年喜爱网络文学,与青少年好奇心强,渴求沟通了解,追求前卫、追求自由不羁等心理特点有关。
二.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这些网络小说缺乏对社会、生活的责任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读后引起不少青年读者对社会认识的扭曲,他们会错误的认为,原来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只要我够阴险、够卑鄙、够狠,我就能成功,就能拥有权利、金钱和美女,甚至就能决定别人的生死。因此容易造就年轻读者心理阴暗、愤世嫉俗及好勇斗狠的性格。如网络小说《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和《十六少年兄之山猫》所描写的主角都是从一个软弱的中学生,一步步踏上争霸黑道,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最后成为一个以杀人如麻,嗜血成性,卑鄙无耻为荣的地下皇帝或者黑老大的故事。书中描述着帮会、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极具煽动性,充满了对社会和现实的不满。更令人深思的是,某市前不久破获的一起校园抢劫案件,涉案嫌疑人都是在校中学生,他们在审讯中坦言,就是因为看了网络小说《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然后就想在学校靠“哥们义气”打出一片天下。由此可见,内容不健康的网络作品会使学生的心智被书中的邪恶与污秽
[5]熏化,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还有那些“YY”小说,也会扭曲青少年的心智,他们会认为有很多老婆是很正常的事,导致青年的爱情观出现问题,从而影响他们以后的家庭生活。再说说爱情小说,小说中的爱情都是甜甜美美的,男女主角之间总会有很多小惊喜,为了对方,男女主角都会不顾一切,甚至叛离家庭,这样会导致青少年们不顾现实的压力,沉浸在爱情里,平平淡淡的恋爱已经不是他们所期望的了,他们会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沉迷于看网络小说,不利于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得他们在学校的成绩下降,减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一天到晚的看小说,还影响青少年们的人际交往。比如,你和朋友出去吃饭,然后你拿着手机看小说,朋友和你说话,你爱理不理的,那么,下次谁也不愿意再和你一起去吃饭了。少了和别人的交流,活在自己的小空间中,会使得青少年产生抑郁的心情,影响他们的正常社交,产生社交恐惧。
三.如何应对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小说冲撞着青少年固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日益引发深刻的心理模式和思想道德的变化。它通过瑰丽的想象将青少年带入巴比伦通天塔式的理想王国,将青少年带入“虚
[6]无主义”的自由王国。让青少年从此不看小说是不可能的,那么应对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具体有哪些措施呢?
第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青少年的道德自律,在这个受到世界多元文化强烈冲击的社会,使青少年保持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学会科学管理自己,不要沉溺于网络小说,将虚幻的世界和现实混淆,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与道德观,不轻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扰,这才是青少年在这个迷幻的网络世界中,能真正健康长的正确途径。
第二,努力培养当代青少年的民族文化优越感和自豪感。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文化古国,在网络时代更应该被我们保存和发展。
第三,引导青少年阅读健康的书目。青少年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网络小说也是可以的。但青少年要有选择性地阅读。对网络小说一味反对可能适得其反,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为青少年推荐积极、健康的、富有时代色彩又有较强可读性的书目。不要非经典不读,非“正经”不读,非文学书不读。学生读什么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加强指导,让青少年学会自己辨明什么是好书,有用的书。
第四,减少社会、网络、传媒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人们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刊物的发行量,恶意炒作。其中不乏会用正面的宣传,负面的批评来加以伪装。但是实质上,都是想以此作为卖点,得到经济上的好处。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文化资源被商品化了,它不再只是人文的涵养,而成为一种“快餐式”的消费品,文化的神圣感被剥离,只剩下文化商品经营者手中的利润了。所以,作为网络小说主要消费群体的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不要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上面,不知不觉走进了世俗的圈套,成为他们口中无知的羔羊。
正如饮食一样,读书需要人们的细细品尝,有些东西看起来不好吃,可是很有营养;有些看起来美味诱人,可是只不过是垃圾食品;还有一些则是色香味俱全。那么,我们也应当且必须在意识到课外书对青少年影响的重要性的同时,克服新世纪相应产生的浮华的新事物的诱惑,争取使每一个青少年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年龄时段,能够获取更多的、保用一生的知识与才能,并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今后的历程中,能更适应人生的起伏与时代的变迁。
参考文献
[1]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0-08-24].[2]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M].新小说.1902.(1).[3]曾少武.网络小说发展现状研究.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蔡朝辉.网络文学的青年亚文化意义研究.求索[J].2007,(11):155.[5]邓奇志,赵炎炎.浅谈网络小说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出国与就业[J].2011,(21):54
[6]罗敏,张世萍.网络小说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重庆行政[J].2010,(12):102.
第五篇:浅谈网络计算机对当地教师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浅谈网络计算机对当地教师的负面影响
以及解决对策
会宁县党岘乡教育管理中心刘志军***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当地农村各学校早已普及了电脑,甚至均接通了互联网,这为我们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相当便捷的服务,如:查阅资料、通信、资源共享、网上购物等等。然而就在方便的同时,笔者认为,网络计算机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教师变懒了。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当地除独立初中和中心小学各有一台“二期义教工程”配置的计算机外,所有的村小学没有那玩意。那时,教师们都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教学大纲,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独自撰写富有新意的教案。教学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三思后不是翻工具书就是同事之间相互交流研讨,那真可谓是地地道道的“教研”。这几年,各学校不但有了计算机,而且接通了互联网。起初,同事们都觉得很新奇,你抢我挤地排队查找一线信息,渐渐地同志们便找到了捷径。原来,教学所需的资源网上应有尽有,只要输入关键词,按下“enter”键即可,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并且有好多东西还相当适用。于是,凡是教学中需要的东西,同志们都在网上找,除个别具有研究意识的老师只将网上下载的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借鉴外,其他绝大多数老师根本不动脑筋,也懒得动脑,甚至连教学设计、学期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材料也完全从网上剽窃。于是,曾一度闹出好多笑话,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发现,最
近几年上交到学校教导处的教学计划和总结中,好多老师的工作单位都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学校,至于具体内容前矛后盾是司空见惯的,因为都是打印稿。
另外,据调查了解,当地85%以上的教师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登QQ,其中用于工作接收领导任务及通知的仅占10%,其他登QQ的不是相互忽悠聊天就是谈低俗文化,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嗜好网络游戏,见缝插针,觉可以不睡,饭可以不吃,但游戏不能不打,过了这关,闯那关,直到凌晨三四点。
二、教师变拙了。这几年,自从学校有了计算机以后,不知从哪位聪明的上司开始要求凡上报材料均交电子版以便汇总整理以来,钢笔基本上与老师说“拜拜”了,并且材料越来越多。起初,可害苦了一线的老师,因为他们每天面临着繁重复杂的教育教学任务,哪有时间将自己的材料变成电子版呢?何况,一部分老教师还不会打字呢!后来,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师们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从而应付差事,要么从网上下载,要么一人拙写千人巧用,不是换头不换面就是取头去尾,打印后万事大吉。但令人最担忧的是,久而久之,好多教师见了常用字会认不会写,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三、教师病多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绝大多数教师一有时间便蹲在电脑前度时光,再加上好多人的姿势不正确,随之而来的,颈椎病、近视眼等疾病随之而来。身边、报纸、媒体上,教师由于各种疾病晕倒在讲台上的是也屡见不鲜。身体都垮了,岂能很好地教学?
四、解决对策:
1、建议学校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有效利用网络计算机,决不要滥用、乱用、盗用网络资源。教师的生活起居决定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身心健康决定着家庭的幸福和学校的前途。学校应尽力想办法管理好教师8小时以外的的活动,保证每位老师每天有充沛的精力来用于教育教学。另外,对于凡是教师交到学校的材料,校领导应挤时间,认真地阅读完毕,对于写得不好的或者是从网上剽窃来的都应要求重做。对于凡是老师交上来的材料都搁在一边、过一段时间装入档案盒罢了的做法我们坚决要抑制,这其实在为投机钻营的老师创造了条件。
2、建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禁止学校及上级教育单位向教师催收电子版材料、也拒绝教师随意交打印稿材料。虽然,电子材料便于整理汇总,但是对于乡村的一线老师来说,教学工作错综复杂,哪有时间能将自己的心声变成电子版材料呢?古人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老师们不从网上想办法,是不会按时完成任务的。
3、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认真撰写读书笔记。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边,教师在撰写读书笔记的同时,一方面拓展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文化品位,另一方面还巩固学习了常用字词,何乐而不为呢?
4、建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脚踏实地,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局出发,让教师全身心都能投入到教学中,不要让教师整天在为应付检查的材料闷闷不乐。现在的好多教师都说自己忙,而其实忙于教学的时间还不到工作时间的1/3,其它大多时间忙于各种看似与教
学相关其实无关的检查和应付检查中。
5、国家各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强力管理网络游戏,谢绝教师进入。如果没有游戏,老师哪有时间沉迷于游戏。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工程,不得急功近利。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知识的主载者,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教师放光学生才能闪光,我们怎能因新事物的出现而耽误一代栋梁之才?当下,好多教育专家每天都说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却没人提出关注教师的身心发展!其实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这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重任。我们总不能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网络计算机的出现而迷失方向、不能自拔,从而误人子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