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2009、2010年度履行基础教育
工作责任的述职报告
揭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林丽娇
(2011年5月)
本人于2007年任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势推进,全力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本人2009-2010年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责任情况报告如下:
一、勇于担当,切实负起分管责任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发展的根本所在,“抓教育就是抓发展”。作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肩负着全市600多万父老乡亲的重托,凝聚着千万个家庭的期望,我深知自已身上责任之重大。为更加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我着力从两个方面上下功夫,一是从学习上下功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读书看报,学习掌握政治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教育业务知识,并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勤思善学,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二
是从调研上下功夫。为掌握第一手材料,进一步理清教育发展思路,我经常带领教育部门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市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一步理清教育发展思路,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
两年来,我先后主持召开10场次以上专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教育问题,并对教育大势进行分析、判断,为教育部门在扩增学位、防流控辍、教师队伍建设、中职招生等重点工作把好方向,督促、指导教育部门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积极、主动地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为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尽职尽力,受到广泛好评。
二、强势推进,实现教育初步振兴
(一)保障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教育经费不足问题上,我始终坚持“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理念,整合行政、社会资源,广辟筹资门路,组织和引导部门加大教育投入。一是争取省的支持,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充分利用财政、金融、税收、信贷等手段进行教育融资,发挥政府资金的扩张效应。三是进一步理顺教育经费附加、转移支付用于教育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机制,确保专款用在教育事业特别是学校建设发展上。四是充分利用侨乡优势和乡贤捐资兴学的优良传统,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及海内外同胞、侨胞积极捐资兴学。五是创新办学体制和机
在职研究生,每一位在职研究生政府给予奖励3万元。四是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根据省的部署和要求,组织教育行政部门迅速对全市代课教师进行全面摸查,并制定和实施《揭阳市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工作方案》,妥善地解决我市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2009年至2011年,全市共有1445名代课教师被招录为公办教师,有610名代课教师顺利转岗,剩余代课教师已全面完成辞退和解除劳动关系工作。
(三)统筹兼顾,力促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学生助学机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同时加强监督,促使中小学校将公用经费全部用于学校日常公用支出和一般修缮,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二是大力推进校舍建设。一方面是推进义务教育校舍建设。在全市1570所义务教育学校中新扩建校舍,完成建筑面积57.5万平方米。另方面是抓好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设。2009年至2010年,全市新建扩建高中43所,完成建筑面积103.8万平方米。三是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每年制定春秋两季组织入学、防流控辍、巩固提高“普九”指导性文件,对全市各校组织入学和招生工作做出周密部署,并开展督查,确保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五年保留率、初中毛入学率、初中三年保留率、三残少年儿童入学率、流动人口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率均符合上
组织相关部门对无证办园进行清理,对不合格教师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清理和培训,抓好办园的管理和幼师队伍的提升。
(二)抓好特殊教育。一是协调和推进市特殊学校建设。在东山区兴建一所主体建设投入2100万元,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市特殊教育学校,并设立揭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榕城分校,去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有学生150多人。二是推动各县(市、区)特殊学校建设。引导各县(市、区)按省政府要求,在30万人以上的县(市、区)建设1所特殊学校。
四、强化管理,确保校园安全
(一)打造“平安校园”。我先后多次带队深入学校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校园安全。同时,指导并要求教育部门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督促学校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切实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教育部门规范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出面商请、协调公安、司法、文化等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近两年,全市没有出现学生安全事故。
(二)狠抓校安工程建设。一是组织教育部门做好全市1648所中小学、5804栋单位建筑物、730多万平方米校舍安全隐患的排查鉴定工作。二是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总体规划、分年度实施计划及每一栋单体建筑改造方案的规划编制工作。三是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档案室10间,其中:市级档案室1间,县(市、区)9间的配备工作。
步调整和优化。二是经费投入与事业发展的需要尚存较大差距。三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全省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较大。四是教育现状与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矛盾还较明显。
今后,我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心、事业心及使命感,在分管的职位上尽职尽力,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是指导相关部门修订揭阳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把教育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促进区域内各类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和健康发展。
二是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根本上的保障。
三是全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按省、市新核定的教师编制争取配足配齐教师,解决教师数量和质量存在问题,进一步改善教师学科结构,为我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人才支撑。
四是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同时,争取多方支持,多渠道、多形式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资金和用地困难,有效地破解教育发展瓶颈和难题。
第二篇: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南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庆生 2007、2008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夯实基础教育。作为区长,我较好地履行了岗位职责,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一是注重提高认识。我深深认识到,教育是实现南山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工程和先决条件。因此,在各种重要会议、重要场合,我经常强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教育是天字号工程”,明确要求全区各级把思想统一到“抓教育就是抓发展”上来,要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注重科学决策。对发展教育,我时刻记挂在心,在各个层面突出教育,偏爱教育,在决策方面优先考虑和重点安排。我多次主持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重点解决教育发展急需的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学校设置和人员保障等问题。我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在2007、2008年相继推出了“惠民利民十大计划”和“十有工程”,教育设施完善计划和学有所教工程分别成为其中的亮点和重点。本人带头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了解学校发展情况,并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教师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协调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注重队伍建设。我区制定了“教育人才高地战略”,创新了人才奖励的系列机制,率先在深圳市开展了名师工程,设立了奖金总额高达五百万元的“南山教育改革创新奖”,实施了“三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每年教师节区委区政府都进行大规模表彰。这些机制的建立,激活了全区教育工作者的潜能,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名校长、名教师。此外,按照省、市有关规定,我们及时、足额下达教师编制,配齐课程改革和教育实验所需的各学科各类别教师。我区在编教师的工资水平与同级公务员基本相当,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优化硬件投入,切实促进均衡发展
一是满足经费需求,优化硬件设施。我区财政收入充足,能够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合理;连续多年实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制定了公用经费拨付生均化、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化、行政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综合改革方案,加大了软件投入力度,率先建立了民办学校投入机制,实现了教育投资政策的“三个转变”;学校教育装备达到省规定标准,校际设备设施基本均衡;形成了教育经费管理、监督、协调和通报的新机制。2007、2008年,全区没有发生克扣、挪用、侵占教育经费的事件,没有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设置收费项目等乱收费行为。
二是坚持合理布局,确保均衡发展。在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以及城中村、旧城改造中,我区会同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深圳市规划局合理规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先考虑义务教育发展用地,留足义务教育发展用地及学校改建、扩建用地。近年来,每年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5所,切实保障新建住宅居民子女就近入学,全区就近入学率达到100%。全区学校布局合理,没有超过省、市规定的大班额现象。
三是消灭校舍危房,设施全部达标。我区全面加强学校校舍的建筑质量管理,消防设施全部达到有关规定,所有中小学校舍全部达到建设部规定标准,不存在C、D级危房。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全部按照B级以上标准建设,生活设施完善。全区所有学校均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和信息技术课,均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校校通”甚至“班班通”。各校功能室配备全部达到省规范化学校的标准。
三、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整体实力
一是切实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由于我区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辍学率逐年下降,低于2%。我区坚持“随班就读”政策,残疾学生入学率达到95%以上,学前教育名入学率达到98%。
二是切实提高办学水平。2007、2008年,我区加强了中小学、幼儿园的督导评估,接受了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和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开展了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和区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评估,对部分幼儿园进行了等级评估。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公办学校优质学位达到100%,民办学校优质学位达到41.7%。普通高考连创佳绩,2007年上线率位居全市首位,2008年高考上线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达到97.63%,22项考核指标在全市名列第一。
三是切实发展职业教育。我区结合深圳市民的实际需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战略性调整,全力办好职业教育精品,博伦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全日制学生2000余人,为省重点职业学校,其宝玉石鉴定与商贸专业是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拥有广东省乃至全国唯一的中等珠宝职业教育模拟珠宝商贸实训中心。我们根据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制定了招收欠发达地区生源的规划和措施,与连平县签订了有关协议。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我区积极筹备博伦职业学校迁建工作,8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四是切实资助贫困学生。按照《深圳市资助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学生就学暂行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我区对享受市民政部门最低生活保障金救助的特殊困难户子女实行免收书杂费等资助,允许其他困难学生申请资助。从2005年至今,全区共资助贫困学生352人,资助金额为328,051元;共资助其他困难学生208人,资助金额为115,100元。
省考核组在对南山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2005年、2006年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时,提出了三条整改建议。两年来,我区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粤办发〔2007〕9号),县(市、区)长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指标,本人对2007、2008年全区基础教育进行认真全面自评,自评结果为:
1、领导与管理工作得30分(满分30分);
2、投入与保障工作得34分(满分35分);
3、改革与发展工作得35分(满分35分),三项指标共得99分(满分100分),自评结果为优秀。
第三篇: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龙川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韦钦强
2009年4月
我从2009年3月分管龙川县教育工作以来,认真履行职责,注重调查研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并着手落实我县基础教育的工作责任。现将本人分管教育一个多月以来履行职责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注重调查研究,掌握我县基础教育现状
自今年3月分管教育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认真履行职责,大胆负责,统筹兼顾,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多次深入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调查研究,现场办公,从多方面了解教育的基本情况,已基本掌握我县教育现状。
近两年来,龙川县委、县政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确立了“教育强县”战略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将“学梅州、找差距、兴教育”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的共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发展的工作意见、制度和方案,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落实经费保障,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普及与提高并进、全面发展与特色创设并举、纵向进步与横向领先并力的内涵发展道路,既充分挖掘传统潜力,又竭力扩张现代教育资源,力求在经济层面较低的状态下,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在构建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取得可喜成效。
目前,我县教育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据统计,我县近90万人口,辖25个镇,有高级中学2所,完中8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35所,小学340所,幼儿园54所。全县高中专任教师1076人,学历达标率78%;初中专任教师2591人,学历达标率97.2%;小学专任教师4101人,学历达标率99.6%。全县在校高中生15318人,初中在校生46812人,小学在校生78644人,在园幼儿153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巩固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4%以上;“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3.6%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51.08%。两年来公开招进527名教师,对麻布岗中学校长和其他完全中学副校长进行了公开选拨;表彰奖励先进教师234名,先进教育工作者77名,十佳校长10名、十佳教师10名、十佳班主任10名。两年来教育经费总投入67080万元,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及生均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教育非学历教育各类培训达88批11124人;投入5687.93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的C、D级危房改造;投入750多万元装配实验教学,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心小学以上拥有电脑室、语音室,初中以上有理化生实验室;农村小学三年级全部开设了英语课程、中心小学四年级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2008年,我县教师人均月工资1988元,公务员人均月工资1892元,县城教师人均月工资2058元,农村教师人均月工资1990元,符合广东省关于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的工作要求。投入5160万元用于普高建设,新增高中阶段学位3800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6.8%;中职招生逐年增长;2008年龙川一中高分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终期督导验收,县实验中学高分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省一级普通高中学位占全县普通高中学位50%以上;两年来我县升学率和高考上线连创新高;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稳步实施,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及其它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尽管龙川教育成绩喜人,但仍存在镇与镇之间、校与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个别学校存在班额过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等问题,需要今后努力予以解决。
二、对基础教育工作的认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教育须先行。龙川要在新形势下不落伍,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继续花大力气研究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只有存在的问题逐一得到解决,教育才能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阶段。教育既是社会的基础工程,又是社会的系统工程。教育是关涉千家万户,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是家庭幸福、社会发展的基石。办好教育,办大教育,除了满腔热情之行,更要按照教育特有的内在规律办事,不能带感情色彩,不能一时冲动。教育属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建立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所以,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政府的大力作为。教育不同于经济建设工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见成果,她必须通过几年乃至十几年才能见效,才能有效益。这就要求主政者必须高瞻远瞩,本着为政一任,造福一方的负责任态度,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
三、今后落实教育工作责任的意见和建议
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符合龙川特色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为龙川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3月份,县委、县政府将教育工作调整由我分管,给予我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我深知,就我的能力与水平而言,承担这份重担,没有任何轻松可言,唯有全力以赴,尽管我心里有一丝不安与忐忑,但更多的是充满信心。我于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有20多年,工作是划了两个圈:从教师起步,又回到教师队伍;事业从教育开始,又回到了教育。细细品味,深感教育与我有不可割舍的缘份,教育是我的事业所在。现在,我又成为龙川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但我现在不是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在深深地思考:我县教育到底与教育强县差距有多大?从纵向看,我县教育取得的成绩是辉煌的,振奋人心的;从横向看,我县教育与教育强县的差距并没有显著的缩小,在激烈的竞争中,稍有懈怠,就面临拉大差距的风险。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占据了我整个心扉。我现在想得最多的是我县教育该如何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该做什么?作为分管教育领导,我想做好四件事情:
(一)继续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坚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信心和决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借鉴和吸取其它地方和兄弟县区的成功做法,围绕我县基础教育现状,实现什么样的教育发展和怎样发展教育的问题,探索和把握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律,切实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当前我县基础教育处在新起点,面临新机遇,需要应对新挑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战略性思考,准确分析把握我县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思想观点、政策措施和对策建议,推动基础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狠抓落实,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给百姓增添信心、给教育界增添动力的事情,努力建设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为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坚持既定的工作思路和做法,注重保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近年来,以县委书记段邦贤同志为班长的县委领导班子提出建设“教育强县”的总目标,作出了一系列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部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龙川教育发展实际,极大地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收到了显著成效,对此,我将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坚定不移、一如继往地予以推进。并将同教育系统所有教职员工一起,同全县人民一道,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以最大的决心和意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致力于龙川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共同创造龙川教育美好的明天。
(三)抓好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解决教育民生问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机关。教育系统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内部建设与管理,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要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分阶段先行实施《龙川县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方案(试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服务、管理、招生、教师队伍建设等办学工作方面的突出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解决实际工作中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确保教育均衡发展。要以即将实施的教师绩效工作制度为契机,稳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盘活教师这一巨大人才资源,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根本大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更好地发挥师资力量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基础教育的新兵,在龙川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承载着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今后,我有信心有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则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动摇,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不动摇,竭尽全力,逐一解决当前我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继续谱写龙川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市长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2010年3月到阳江任职以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阳江市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传统,认真履行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促进了全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将本人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坚持把基础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去审视教育工作、谋划教育工作、推进教育工作。两年来,我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教育问题,经常与党政班子成员以及教育、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同志商讨研究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调整职业教育结构、规范幼儿教育办园行为等教育专题工作,主动到教育局及各所学校调研、走访慰问,及时解决教育存在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阳江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突出把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并研究出台了《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实施意见》和《阳江市2010—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好“三个优先”:一是优先解决教育问题。凡是涉及教育的问题,政府常务会议优先安排,优先研究讨论。二是优先安排教育资金。尽管我市财政十分紧张,但对于教育经费投入,我总是要求财政部门要依法足额预算,并及时拨付,做到优先保证。三是优先办理教育事务。计划部门和城建部门优先安排教育建设项目,人事编制部门优先满足教育行业人员编制,全面落实教师增资和职称评审晋级政策。
二、全面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一)加大投入,保障教育持续发展。坚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投入政策,在我市经济财力有限、教育负债沉重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持续发展。2010年,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11507万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3%;生均教育经费2017元,同比增加69元;生均公用经费为693元,同比增加173元。同时,城市教育附加费按规定全部用于发展教育,每年分别按省定标准落实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5108万元用于教育,本级财政承担的免费义务教育资金、公用经费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均落实到位。两年来,新建校舍8万平方米,新建理化生及学科实验室139间、探究实验室5间、计算机室15间、语音室5间,新增多媒体电教平台326套、计算机1284台。今明两年又计划投入6亿元,迁建阳江市一中和新建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现已完成征地、设计及土方工程招标,并将于年底正式动工。
(二)优化结构,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发展。结合中小学危房改造,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原则,积极做好中小学校撤并调整工作,近年来改扩建中小学121所,异地新建学校15所。同时,重点抓好高中阶段“扩容促优”工程,不断增加高中阶段优质学位。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省一级普通高中5所,市一级普通高中14所学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省重点中职学校1所,高中阶段优质学位率达89.5%。随着阳江市一中和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的建成,2010年将新增高中阶段学位1.6万个,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达85%,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三)规范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业务精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积极引进人才,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XX年-2010两年,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1279名。二是不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切实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2010年全市共培训教师20991人次,其中培训骨干教师399人,校长93名(次)。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培训,校长和教师们对现代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有效提升了全市师资水平。同时,组织开展教学质量提高年活动,以规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为重点,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对全市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全市高考成绩持续提升,高分层人数和重点大学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全市高考总上线人数达10935人,比上年增加2095人,增长24.7%;本科上线人数达4118人,比上年增加566人,增长15.9%;XX年—2010年,我市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的人数分别是1人、4人和7人。
三、确保教育和谐稳定
一是维护教师切身利益。积极落实上级有关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切实解决学校和师生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2010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教师工资水平“两相当”和解决代课教师福利待遇问题的意见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教育、人事和财政部门制定了工作方案,逐步解决教师“两相当”与代课教师福利待遇问题。今年教师节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人已增加不少于200元的生活补贴。2011年底前,全市将实现教师队伍与公务员队伍平均工资水平“两相当”。
二是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一直以来,我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不断强化“责任第一,安全第一”的意识,多次组织公安、交通、安监、文化等部门开展大规模的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和防范。同时,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严格卫生许可,坚决取缔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堂。各中小学校严格执行安全责任第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认真制订各项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相关演习,杜绝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
第五篇:分管教育副县长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2007、2008年惠州市分管教育副市长
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
述 职 报 告
二〇〇九年九月 2007、2008年惠州市分管教育副市长 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述职报告
惠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林添好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全体教育同仁的大力支持下,我认真贯彻各项教育法规政策,积极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全市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人2007、2008年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述职如下:
一、对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认识
抓教育就是抓人才、抓基础、抓发展。人才培养好了,基础打牢了,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向前进。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教育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平教育、优质教育,成为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追求。作为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让公平和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的百姓,我责无旁贷,义无反顾。我常说,教育不只涉及千家万户,而是关系每家每户。因此,我始终怀着强烈的政治责任心,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地抓好基础教育各项工作。坦率地说,我分管的工作很多,但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教育上。除了做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外,我平均每半个月参加一次教育部门的会议或活动,每次向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
会议汇报工作时,总是自觉地把教育作为重头戏。简而言之,教育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出发,我提出,要围绕“安全、服务、质量”三大主题抓好基础教育工作。抓安全就是要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确保师生平安。抓服务就是要深入开展教育优质服务,确保教育惠民。抓质量就是要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确保学有所教。
二、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主要措施、成效和不足
(一)扎实保障教育经费落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实现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近年来,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在预决算中逐年提高;全市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使在校学生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依法保障教师工资福利按时足额发放。依法征收和使用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发展。市本级财政承担的免费义务教育资金、公用经费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以及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全市未发现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种教育资金现象。
(二)扎实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起我市实施了“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97所城市学校与107所农村学校结成对子,通过教育理念渗透,师资力量互派、教研成果及信息资源共享、教学设备捐赠、劳动技能代培等“六支援”活动和联动管理,联动教研、联动考核等“三联动”措施,1.5万名教师、30万名城乡学生参与,使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
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央政府网、《中国教育报》和《粤办信息》、《粤府信息》等重要媒体先后作过专门报道。今年5月,在总结三年联动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城乡教育联动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实现全市基础教育的高位均衡。目前,惠州正向“享受联动、互助共赢”、“大区域资源共享、小区域捆绑发展”等更高层次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迈进。
(三)扎实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一是实施中小学“新装备”工程。目前,全市中小学四年级以上开设信息技术课,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镇中心小学以上各类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学生生活设施、校舍、实验室装备和图书资料等全部符合规定和要求。全市现有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所,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18 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总体水平大幅提升。二是扎实抓好农村学校C、D级危房改造工程。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定期组织督查、政府下拨配套资金、狠抓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理等措施,高质量按期完成了危房改造任务。全市共投入资金1.6亿元(其中市财政配套资金865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南方日报》在头版予以报道。
(四)扎实推动“创强”工作。创建省教育强镇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提升基础教育综合实力最有效的抓手。2007、2008年,我们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布局、示范带动、细实指导、强化考核和奖励鼓动等有效措施,扎实推动“创强”工作。全市成功创建省教育强镇21个,惠阳区成为珠三角以外地区第一个省教育强区。“创强”成功的镇(办)学校教学设备
设施得到充实,校园“三化”建设得到加强,育人环境得到改善,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优化,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五)扎实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质量的好坏,关键是校长和教师。首先,落实教师待遇,在全省率先实行教师工资待遇“两个基本持平”(即教师工资待遇与当地公务员待遇持平,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与城镇学校教师待遇持平);其次,督促教育部门建立和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培训;第三,建议政府不断增加培训经费,使师资培训工作有保障;第四,坚持“三公”(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拔校长和招考教师;第五,树立名师标杆,每年评选各类先进教师;第六,关心教师生活,不断完善教师医疗救助机制;第七,鼓励教师潜心教改和科研,引导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第八,按照省定编制,努力配齐教师,教师数量、结构和素质基本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代课教师现象基本消除。目前,我市师资队伍稳定,校长和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爱岗敬业,安教乐教蔚然成风。
(六)扎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通过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实行校长和教师聘任制,实施“9+6”高中教学联盟、全市高中“一盘棋”,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水平评估,开展优质课、示范课评比,送优质课下乡,推进新课程改革试验,实施素质教育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高考成绩连年攀升,2008年全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6000大关,上专科线以上总人数达15000人,增长幅度位于全省前列;中职教育的内涵
不断发展,市商校和卫生学校连续3年入选全省中职院校竞争力“10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人数不断增加。2007、2008年,我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 ;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100% 以上,年巩固率分别为96.52%、95.2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8.30%、80.50%;“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7.4%、97.5%;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8.2%、80.2%。
(七)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近年来,我们采取抓结构调整、抓等级创建、抓内涵发展、抓体制和机制创新等措施,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2008年全市高中阶段招生为47859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6%。全市高中阶段在校生为126138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0.50%。各县(区)建有职教中心。全市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8所,省一级学校7所;国家级重点职(技)校8所,省级重点职(技)校2所。普通高中优质学位占83.13%,中职省重以上优质学位占66.57%。目前,我市正全力推进“普高”工作,以确保今年顺利通过省的督导验收。
(八)扎实推进教育优质服务。在全国率先设立教育服务大厅,开通专人负责的“966722”教育服务热线,为人民群众提供业务办理、信访、接待、咨询等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实行快办快结承诺制、服务问责制、服务督办制、审批公开制、投诉通报制等制度,确保优质服务落实到位。市教育服务大厅设立后,每年接待群众来访200余人次,热线电话接受咨询6000余宗,受理群众来信(含网络来信)
2000余件,受理和办理投诉达500余宗,集中办理业务上万人次。至2008年底,全市各县(区)教育局和千人以上规模学校均设立了“教育优质服务厅(室)”,有效地架起了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在2007、2008年“万众评公务”活动中,市教育局分别排在执法单位的第3名和第5名。
(九)扎实抓好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安全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007年,市政府印发了《惠州市联手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方案》,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通过抓机构机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文明城市创建、安全工作考核等,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取得良好成效。2007~2008年,全市学校安全形势平稳,校园周边文明和谐,没有出现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教育教学秩序良好。2008年,市教育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惠州基础教育成效显著。但是,农村教育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任期内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思路、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固树立和始终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抢抓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惠州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加
强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的规划,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与珠三角的有效对接。
(二)进一步抓好“普高”工作的落实,确保2009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顺利通过省的督导验收,并不断促进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创强”工作,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09年将惠城区和大亚湾区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区,力争2011年实现省教育强市的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述职人:林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