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井地质综合评价
单井地质综合评价
一、地质资料评价
1、地震资料
1)用地震测井、声波时差测井资料与地震所采用的时深转换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验证地层层速度。
2)检验地震剖面解释方案、断点平面组合、构造形态及范围的符合程度。
3)用各主要反射层构造图与钻井地质资料进行对比,以检验目的层地震反射波组对应地层层位的符合程度。4)用地震特殊处理剖面特性与地质录井、测井、测试资料对比,分析其符合程度。
5)利用钻井地质资料对地层地层学研究成果进行信息反馈,修改补充完善已有成果。
6)根据钻井地质资料对构造、圈闭进行综合评价。
2、地质录井资料
1)建立综合柱状剖面图,对地层时代,岩性组合及沉积旋回进行划分及评价。
2)对油气显示的级别,产状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评价。3)研究储油气层的特征、产状;泥质岩的厚度变化、矿物成分、暗色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对生、储、盖的组合进行评价。
4)依据地震资料和钻井地层研究成果分析地层接触关系。
3、测井资料
1)对全井油、气、水层进行解释。
2)用孔隙度测井分析储层的物性并进行评价。
3)定量解释渗透层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和饱和度,对油气层进行评价。
4)用地层倾角资料、裂缝识别资料的分析地层缝洞发育情况。5)用声波测井资料分析地层的层速度。
4、测试资料 1)分析测试层的产液性质及产能。
2)分析测试层的地层压力、流动压力,评价储集层的性质; 3)计算有效渗透率、地层系数、流动系数、表皮系数、堵塞比、堵塞引起的压力降,分析储集层的地质特征; 4)有条件的井要初步计算油水界面深度及预测储量; 5)对下步工作措施提出建议。
5、化验资料
1)岩矿分析:根据岩矿特征及结构确定地层沉积相; 2)研究古生物的种属、数量、组合及分布,对地层时代及沉积环境进行评价;
3)根据岩石组分、胶结类型、物理性质等,对储集层特征进行分析评价;
4)研究生油层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井结合沉积、岩性特征进行生油评价;
5)研究油、气、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对成油环境条件进行评价;
6)对岩石绝对年龄的测定及研究(时代不清的基岩)。
二、地质综合评价
1、区域探井:提供盆地(凹陷)构造发展史、沉积史和生油史,搞清砂岩体、三角洲等大的沉积相带分布概况,对全区油气远景进行评价,估算各二级构造带重点圈闭的油气储量,确定地震详查区带,选择最有利的构造带或圈闭提出勘探总部署意见。
2、圈闭预探井:根据钻井资料并结合地震成果进行圈闭评价,确定主力含油气层系及油气藏类型,对驱动类型做初步认识.对油气层油气藏的产能进行预测,计算控制储量,提出评价钻探方案和优选地震精查地区.三、单井地质评价的任务
1、区域探井评价任务:
1)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分析沉积特征和沉积史; 2)确定岩石类型和沉积相,并借鉴地球物理勘探资料提供盆地(凹陷)构造发展史; 3)确定生油气层、储集层和盖层、研究生储盖组合,分析生油史;
4)确定油、气、水层位置、产能、压力、温度和流体; 5)确定储集层的性质,进行储层评价〔岩石矿物成分,特别是粘土矿物成分、含量;储集空间结构和类型等;探讨在钻井、完井和试油过程中保护油气层和改造油气层的可能途径;
6)分析油气藏的形态、相态、驱动类型; 7)计算油气藏的预测储量;
8)根据井在油气藏中所处的位置及井身质量,确定本井的可利用性;
9)通过投入和可能产出的分析,预测本井的经济效益; 10)提出下步勘探方向。
2、预探井评价任务: 1)确定地层时代; 2)确定岩石类型和沉积相; 3)对生储差组合进行评价; 4)确定油、气、水层位置;
5)确定油、气层的性质(岩石矿物成分,特别是粘土矿物成分,储集空间的结构和类型等),以及在钻井、完井和试油过程中保护油气层和改造油气层的可能途径;
6)确定和预测油气层的相态和形态,以及可能的驱动类型; 7)计算油气藏的控制储量或探明储量;
8)根据井在油气藏中所处的位置及井身质量,确定井的可利用性;
9)通过投入和可能产出的分析经济效益; 10)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3、评价井的评价任务:
1)划分地层,对比确定地层时代; 2)确定岩石类型;
3)确定所评价油气层(藏)的位置和流体性质; 4)确定所评价油气层(藏)的厚度、孔隙皮、饱和度; 5)确定所评价油、气储集层的性质(岩石矿物成分,特别是粘土矿物成份,储集空间结构和类型等),以及在结井完井和试油过程中保护油气层和改造油气层的可能途径; 6)计算所评价油气层(藏J的探明储量; 7)提出开发方案。
4、单井地质综合评价所必要的条件
1)必须提供齐全准确的10项基础资料及评价意见;(1)由录井单位提供全井地质录井资料,必须按有关规范取全取准各类各项资料数据,并要求提供地质录井资料评价意见;
(2)由钻井施工单位提供全井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资料;
(3)由钻井施工单位及岩心化验分析单位提供取心资料。(4)由测井单位提供全井电测资料及其解释成果报告;(5)由测试单位提供DST测试资料;(6)由测试单位提供RFT测试资料;
(7)由化验单位提供全部化验分析资料,特别是与保护油气层和改造油气层的有关资料;
(8)由井下作业施工单位提供完井液、射孔、系统试油的全部资料;
(9)由施工单位提供油层改造资料;
(10)由物探施工单位提供地震资料、VSP(垂直地震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成果及相关图件。
2)必须提供5项评价报告:
(1)勘探单位提供地震资料评价报告;(2)录井单位提供地质录井资料评价报告;(3)测井单位提供泅井资料评价报告;(4)测试单位提供测试资料评价报告;(5)化验单位提供分忻化验资料评价报告。3)由油田研究院提供邻井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 4)必须按规定选送化验分析样品;
5、区域探井地质综合评价报告的编写提纲 1)概况
(1)基本情况:井号、地理位置、构造位置、井位坐标、井别; 设计井深、完钻井深、完钻层位、开钻日期、完钻日期、完井日期、钻探目的、完钻依据、地面海拔、补心高度、补心海拔、人工井底等;(2)所在构造数据:构造闭合面积、闭合高度、闭合深度、油层顶底深度、油层总厚度及层数、油水界面深度、含油厚度(或高度)、含油面积、单储系数、储集层位、储集层岩性;
(3)分层数据、钻井液性能及井身结构表、包括层位、底界深度、厚度、岩性、钻井液密度及粘度和井身结构图;
(4)固井情况数据表,包括套管层次名称、尺寸、壁内径、下深、联入、套补距、水泥牌号、用量、水泥浆密、替量、钻井液性能、碰压试压、固井质量等;
(5)井斜数据表及井斜概况,包括最大井斜深度、方位、总位移与方位、油气层顶底位移;
(6)油气水层综合统计数据表,包括层位、录井和测井解释、综合解释等内容;
(7)碎屑岩油气显示综合表、非碎屑岩油气显示综合表,包括序号、层位、井段、厚度、岩性、含油气级别、钻时、气测、钻井液显示、荧光、含油气岩心长度、井壁取心、浸泡时间、测井解释、综台解释等项内容;
(8)钻井取心统计表,包括取心次数、层位、井段、进尺、心长、收获率、累计收获率,含油气岩心分级统计长度等内容;(9)井壁取心记录表,包括编号、油气级别、荧光等;(10)地层测试数据表,包括序号,测试日期、层位、射孔段、厚度、测试器类型、封隔器与压力计下深、温度、油咀、压力、油气比、产量、生产指数等;高压物性、油气水分析等;
(11)试油成果表,包括序号,层位、日期、基本数据、测试方法、工作制度、产量.结论、温度、含水或沙、油气比、油气水分析、高压物性等;(12)送样统计表,包括层位、井段、项目名称、分析数等;
(13)化验分析成果报告统计表,依次将分析成果填入统计表中。2)地层评价(1)地层的划分 a)岩性特征分析
①微观分析;按化验分析资料,②宏观分析:按沉积旋回、岩性组合、对岩性的纵向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描述;
在编制综合柱状图的基础上,研究岩性特征,提出以古生物资料为依据的地层划分意见;
b)古生物特征:分段总结古生物,特别是微古生物(介形虫、孢粉)在纵向上的种属及数量变化、分布规律,提出确定地层时代的依据;
c)测井曲线特征:分段总结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岩电关系,提出分层的具体意见;
6.地震地层学特征:利用声波测井资料,研究岩性界面与地震反射面的关系,编制人工合成记录剖面和时深转换的钻井地质地震综合图;
依据地震地层层序的划分,研究地层接触关系,提出地层划分及横向延伸、对比的意见.(2)沉积相的划分
a.岩石矿物标志:利用岩石类型、碎屑成分、粒度、颗粒定向排列、自生矿物、颜色等分析岩石的沉积环境及成为环境,对单井进行沉积相的划分;
b.沉积构造标志:原生沉积构造是判别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参考沉积期形成的构造及同生构造,对单井进行沉积相的划分;
c.古生物标志:根据标志古生物、生物组合、生态特征及演化,对单井进行沉积相的划分;
d.地球化学标志:根据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同位素及有机组分含量变化,判别和划分单井沉积相; e.岩性组合及垂向程序:单纯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来分析单井沉积相类型,往往具有多解性或不确定性,因此综合分沂剖面中的岩性、结构、构造、冲剧面等的组合形成和变化趋势--垂向层序特征〔旋回性或韵律性〕能增加相分析的依据;
5.测井相分析:利用测井资料划分沉积相,然后与岩心分析及其它资料所划分的沉积相进行相关对比。
6.地震相分析:根据上述各项相分析资料在地震时间剖面上划分地震相,分析地质体形态、结构、类型及延伸方向、平面展布,推测物源方向、古水流、预测有利的生储油区。
在地层划分沉积相后,要编制出该井的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及相分析柱状图。
3)生油层评价(1)沉积时代及环境分析
分层段总结生油岩的沉积特征;包活沉积厚度、沉积环境、以及岩石、矿物、古生物、构造、地球化学中的各种生态环境标志;(2)确定有机质类型
根据有关地球化学指标编制相应图件。(3)有机质丰度
按层段总结有机质丰度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有机质富集段的一般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4)有机质的成熟度、成熟期
有机质成熟度及确定成熟期的依据,与邻区相同层位同类生油岩的成熟度及成熟期进行对比,确定适于本井区的生油门限值;(5)生油层的分布情况及厚度变化
按层段叙述各生油层系在纵向上的分布情况及厚度变化,单层生油岩的一般厚度、最大值、最小值,生油层集中段的生油岩层数及总厚度,生油门限传值内的有效生油岩在纵向上的分布状况及单层厚度变化;
(6)评价生油岩,指出生油中心
按层位将生油岩的各项指标汇总于生油岩评价综合柱状图上;(7)油源对比 利用原油及生油岩抽提物中的物性、原油孢粉、钒、镍及琉元素含量、族组成分类、正构烷烃及一般环烷烃类、基团类、同位素类、生物标记(化学化石)等进行对比,借以判别储集层原油来自何处;(8)计算生油量 4)储油气层评价(1)岩性、电性特征
按层段总结储集层的岩性、电性、岩电关系,油气显示程度及纵向分布规律;
(2)储油气层分布层位、厚度变化
按层位统计储油气层厚度及层数,叙述其一般厚度范围,单层最大、最小厚度;储油气层集中井段及层位;分析储油气层分布位置与地质界线的关系。
(3)油气层储集类型特征
按油气储集空间类型(孔隙、裂缝、洞穴、缝洞、缝隙)、类别、成因(原生、次生、内因及外因)、形状、大小及组合关系,分布规律、连通情况、相互关系、充填物及其性质、充填程度、张开程度、次生矿物及结晶程度、次生矿物性质及分布状况等,从微观分析延伸到宏观分析。对储油气水空间有较深较广的认识。(4)油层物性
叙述油层物性,主要说明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资料来源,是岩心试验数据、测试分析数据,还是电测曲线推算而来。其它资料如:相渗透率、润湿性、储集层岩性、电镜扫描、铸体或铸体薄片等,均加注明,以提高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加深对地下油层情况的了解。
(5)油层压力及产能
说明压力资料数据的来源,是中途测试、完井试油数据,还是按产量、流压推算得来。叙述计算产量公式的理论依据;编结深度与压力的关系曲线、产量与压力恢复曲线,分析产能、压力、深度的关系。(6)地面地下流体性质
a.地面流体性质--地层产出的油、气、水样在常压下的物理性质; b.地下流体性质--高压密闭取样条件下取出的流体样品,在地面实验室内用人工模拟地下高温高压条件测定的流体物理性质;
对资料来源进行分析比较,选其准确性、可靠性较好的资料应用于储量计算。
(7)油、气、水分布规律
对已钻穿底界的各油、气、水层,要论述油、气层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分析含油、气层的分布位置与地层界线、油气层与隔层厚度、单层产量与该层厚度的关系;
对未钻穿的油气界而、油水界面、油气藏底界的油(气)藏,要叙述油气界面、油水界面的推算原理、理论依据及计算公式,确定含油的有效厚度;对实测的油气界面、油水界面要说明判断依据。(8)油气层保护、改造措施
根据储集层化验分析资料及井下情况,提出改造油气层的措施。
最后要编绘该井油层综合评价图,其内容包括井深、层位、岩性、储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储层岩石的吸水性、润湿性)、储集层岩石的化学分析,矿物名称及含量、泥物性质及含量(包括粘土矿物性质及含量)、酸不溶物含量、碳酸盐含量,测井解释成果、试油情况,几条重要的能说明问题的测井曲线等。5)综合评价 1)区域地质背景
a.地球物理勘探程度:叙述该井所处凹陷地震测线密度,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成果和钻井地质成果,确定地震详查和三维地震工区; b.地质沉积史及构造发展史:结合地质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化验分析成果、测试资料,对该井所钻凹陷、局部构造的地质沉积史、构造发展史、沉积相、生油史进行概述,划分构造单元及沉积相带,叙述沉积凹陷边缘及基底的岩性、时代、埋藏深度、超覆情况; c.已钻构造与断层分析:利用钻井地质资料,结合地层资料对所钻构造层位、岩性、构造形态及类型,与断层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油气的运移聚集与断层、构造的关系。(2)生储盖组合分析
a.生储盖组合特征:叙述所钻地层生储盖组合的套数及特征; b.含油气层组合特征及平面展布:叙述含油气生诸盖组合特征,并借助物探单位提供的资料,分析其形态与含油气面积的关系; e.最佳含油气组合层位及井段:详细叙述该井所钻地层含油气最佳组合分布的地层时代及井段,含油岩性特征,组合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分析含油性最佳或含油最多的原因。(3)已钻油藏评价
a.油气藏相态及形态分类:借鉴地震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油气藏进行构造类型及形态分类;
b.油气藏驱动方式分析:确定油气藏的驱动方式,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各种因素,说明驱动方式的判断依据;
c.计算地质储量、预测储量:对已发现气层,并钻穿油气层底界或油水界面的区域探井,要计算所钻构造的预测储量,并估算该构造带的地质储量;概述计算公式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资料的可靠程度。
(4)综合评价,a.构造形成及油气聚集分析:分析构造形成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利用油源对比标志、生油岩成熟期与构造形成期说明油气运移方向及可能聚集区;
b.有利含油气区的预测及预探意见:指出油气运移方向,预测本凹陷有利含油气区;
c.资源预测及经济效益:根据生油层评价报告提供的资料,结合地震资料,预测所属凹陷的资源量,根据预探方案,估算预探成本及经济效益。
6、预探井地质综合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1)(内容同区域探井)2)地层评价(内容同区域探井)3)储油气层评价(内容同区域探井)4)综合评价(1)地质背景
a.地球物理勘探程度:叙述该井所处构造带的地震测线密度,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成果和钻井地质成果,确定地震精查及三维地震位置; b.已钻构造及断层分析:利用钻井地质资料,结台地震资料,对所钻构造层位、岩性、构造类型及形态,构造与断层关系进行分析,说明油气运移聚集与断层、构造的关系。(2)生储盖组合分析
a.生储盖组合特征:叙述所钻地层生储差组合套数及特征;
b.含油气组合特征及平面展布:叙述含油气的生储盖组合待征,并借助物探单位提供的资料,分析其形态与含油气面积的关系;
c.最佳含油气组合层位及井段:叙述该井所钻地层及含油气组合分布的地层时代及井段,含油岩性特征,组合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分析含油性最佳或含油最多的原因。(3)油气藏评价
a.油气藏相态及形态分类:借鉴地震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油气藏类型及形态分类;
b.油气藏驱动方式分析:确定油气藏的驱动方式,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各种因素,说明驱动方式的判断依据;
c.计算预测储量及控制储量:对已发现碎屑岩油气层,并钻穿油气层底界或油水界面的预探井,要计算所钻构造的预测储量;若为碳酸盐岩层状或块状油气藏,只有一口井且钻穿了油水界面的,可将储量级别上升为控制储量或探明储量。(4)综合评价
a.确定主力合油气层系分析:根据测试、测井及地质录井资料,综合评定主力含油层系,说明主要依据;
b.提出评价钻探方案:根据构造含油情况分析,提出评价钻探的井位布置方案,并说明各井的钻探目的及任务;
c.对油气层、油气藏进行产能预测:综合分析试油、地震、地质录井资料,预测所钻油气层、油气藏的产能。
7、评价井地质结合评价报告缄写提纲 1)概况(内容同区域探井)2)地层评价(1岩性特征
按岩性、岩性组合、沉积旋回总结其特征(2)电测曲线特征
综合岩性及电测曲线特征,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及地层对比图,分析地层变化情况。
3)油气层评价
(1)岩性、电性特征:按层段总结储油层的岩性、电性特征,岩电关系和油气显示程度及纵向分布规律;
(2)分布层位及厚度变化:按层位统计储油气层厚度及层数,叙述一般厚度范围,单层最大、最小厚度,储油气层集中井段及层位,油气层的有效原度及变化规律,分析储油气层分布位置与地质界线的关系,主力油气层与一般油气层的关系;
(3)油气层储集类型特征:按油气储集空间类型(孔隙、裂缝、洞穴、缝洞、缝隙型)、类别、成因(原生、次生、内因、外因)、形状、大小、组合关系、分布规律、连通情况、相互关系、充填物及其性质、充填程度、张开程度、次生矿物及结晶程度、次生矿物性质及分布状况等,从微观分析延伸到宏观分析,从而对储油气空间有较深较广的认识;
(4)油气层物性:叙述油层物性,主要说明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资料来源,是岩心试验数据、测试分析数据,还是电测曲 线推算而来;其它资料如:相渗透率、润湿性、储集层岩性、电镜扫描、铸体或铸体薄片,均加注明,以提高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5)油气层压力及产能分析:说明压力资料数据的来源,是中途测试、完井试油实测数据,还是据产量、流压推算得来,叙述计算产量公式的理论依据,编制深度与压力的关系曲线、产量与压力恢复曲 线、分析产能、压力、深度的关系;
(6)流体性质:叙述油气水地面、地下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变化律,对原油性质进行评价。
(7)搞清“四性”:搞清岩性、物性、电性与合油性的关系,分析油气层有效厚度及变化规律;
(8)确定油水界面:叙述各油气层的油水界面位置及确定依据;(9)油气层保护、改造措施:根据储层化验与分析资料及井下情况,提出保护油气层及改造油气层的措施。
主力油层评价时,要综合各项油气层物化资料,绘制出油层综合曲线图、油层对比图、油层构造图、油藏剖面图。图上反映出油(气)层特征及其横向变化、油气水分布情况。
4)综合评价
(1)所评价油气层构造与断层分析:利用钻井地质资料,结合地震资料对主力油层构造形态、范围、面积、岩性进行分析,说明断层与构造的关系,油气运移聚集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2)确定含油范围、油层厚度变化情况:据钻井地质、测井、试油及地震资料,确定构造含油范围及油层厚度变化情况;
(3)搞请油气水分布状况:综合油层各项地质资料,说明各含油层的油气水分布状况及油气、油水界面深度;
(4)计算所评价油气探明储量:概述储量计算公式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
(5)估算邻近构造油气储量:利用所钻构造油气探明储量的各种计算参数,对邻区油气储量进行估算.(6)提出主力油层开发方案:根据主力油层的构造形态、油层厚度变化及油气水的分布状况,提出开发方案及井位部署,写明各井的钻井目的及任务:
〔7〕预测油田产能:根据所提开发方案及完钻井试采资料 能。
第二篇:单井计量材料
采油四大队油井单井计量、取样化验规定
1、测产要求:单井每月测产至少三次,根据上液管线进罐情况,在间抽停井时段交替开抽测产单井。即每天间抽停井时段井场必须有一口以上开抽单井测产,做到单井单罐测产。测产结果及时上报班组,班组汇总后上报区队,区队汇总后报大队统计。并罐井需要倒管线测产的由区队组织倒管线,采油工配合;
2、取样要求:正常生产油井每5天取样化验一次,每次取样:按间隔4小时取相同数量,共取三次,每次取样330毫升,三次取样总量为1000毫升。间隙上液的井在上液时分段取样、管输井井口分时段取样;新井、二压井、技改井每天取样化验至含水稳定不变,再按5天间隔取样化验;熔蜡后的油井72小时内不取样化验;
3、化验要求:所取油样必须混合均匀后在进行化验,具体由班长进行监督化验,汇总结果上报。化验方法按照《西区采油厂油井计量实施细则》执行。
4、计量要求:
采油工每日8:00、16:00、20:00定期根据罐号丈量罐内库存量,付液前后丈量库存量,如实准确填写至库存登记表,汇总计算后按时向班组、区队汇报库(罐)存量、发液量、脱水量,数据核实无误后再填写厂统一的油井生产报表。
5、报表填写要求:采油工填写报表按《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原油生产报表填报说明》及大队计量要求及时、准确、整洁,文字书写一律采用仿宋体,报表页面保持整洁、完好、无污损,摆放整齐。
6、单井计量考核:厂每月定期考核一次,不定期检查考核次数不定,大队每月考核两次,不定期检查考核次数不定;
5、奖惩责任:按照油田公司及厂里文件精神,采油队大队长、区队长为单井计量考核责任人,采油工计量不准确、填写不规范的,第一次批评,第二次警告、罚款,第三次正式工待岗培训一个月,扣50%年终奖,聘用工解除劳动合同。
采油四大队
2013年
第三篇:完井地质总结
第五章 完井地质总结
地质录井资料是认识地下岩层、构造、油气水层客观规律的第一性原始资料。所以,当一口井完井后,需要认真、系统地整理、分析和研究在钻井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包括中途测试和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同时还要综合各项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以及原钻机试油成果,对地下地质情况及油、气、水层做出评价性的判断,找出其规律,在各单项录井工作小结的基础上,对本井进行全面的地质工作总结,编制各种成果图,写出完井地质总结报告。
第一节 地质录井资料的整理
地质录井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取全、取准直接或间接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各项数据、资料,及时、准确发现油、气、水层,预测钻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井下复杂情况。不同的井别地质任务不同,因而录取资料的要求也不同,但不管录取的是什么资料和数据,都要对各项原始录井资料进行整理,去粗取精,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岩芯录井综合图的编制
岩芯录井综合图是在岩芯录井草图的基础上综合其他资料编制而成。它是反映钻井取芯井段的岩性、含油性、电性、物性及其组合关系的一种综合图件,其编制内容和项目见图(岩芯录井综合图)。
由于地质、钻井工艺方面的各种因素影响(如岩性、取芯方法、取芯工艺、操作技术水平等),并非每次取芯的收获率都能达到百分之百,而往往是一段一段的,不连续的。为了真实地反映地下岩层的面貌,需要恢复岩芯的原来位置;又因岩芯录井是用钻具长度来计算井深,测井曲线则以井下电缆长度来计算井深。钻具和电缆在井下的伸缩系数不同,录井剖面与测井曲线之间在深度上就有出入,而油气层的解释深度和试油射孔的深度都是以测井电缆深度为准,所以要求录井井段的深度与测井深度相符合。因此在岩心资料的整理、编图过程中,就按岩电关系把岩心分配到与测井曲线相对应的部位中去,未取上岩心的井段,则依据岩屑、钻时等资料及测井资料来判断钻取岩心井段的地层在地下的实际面貌,如实地反映在综合图上,通常把这一项编制岩心录井图的工作叫做岩芯“归位”或“装图”。
(一)准备工作
准备岩芯描述记录本,1∶50或1∶100的岩芯录井草图和放大测井曲线。
编图前,应系统地复核岩芯录井草图,并与测井图对比。如有岩性定名与电性不符或岩芯倒乱时,需复查岩芯落实。
(二)编图原则
以筒为基础,以标志层控制,破碎岩石拉、压要合理,磨光面、破碎带可以拉开解释,破碎带及大套泥岩段可适当压缩,每lOOm岩芯压缩长度不得大于1.5m,碎屑岩、火成岩、碳酸盐岩类除在破碎带可适当压缩外,其他部位不得压缩,最大限度地做到岩性和电性相吻合,恢复油层和地层剖面。
(三)编图方法 1.校正井深
编图时,首先要找出钻具井深与测井井深之间的合理深度差值,并在编图时加以校正。为了准确地找出深度差值,使岩性和电性吻合,就要选择、统计编图标志层(岩性特殊、电性反映明显的层),同时地质人员要掌握各种岩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反映特征,见表(各种岩层在不同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表)。
一般将正式测井图(放大曲线)和岩芯草图比较,选用连根割芯、收获率高的岩芯中的相应标志层(如灰岩、灰质砂岩、厚层泥岩或油层、煤层或致密层的薄夹层等)的井深(即岩芯描述记录计算出的相应标志层深度--钻具深度)与测井图上的相应界面的井深相比较,并以测井深度为准,确定岩芯剖面的上移或下移值,若标志层的钻具深度比相对应的测井标志层小,那么岩芯剖面就应下移,反之,就上移,使相应层位岩性、电性完全符合。如右图,测井曲线解释标志层灰质砂岩的顶界面深度为1648.7m,比岩芯录井剖面的深度1648m要深0.7m,其差值为岩电深度误差,校正时要以测井深度为准,而把岩芯剖面下移0.7m。
如果岩芯收获率低,还需参考钻时曲线的变化,求出几个深度差值,然后求其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取芯井段较长,则应分段求深度差值,不能全井平均或只求一个深度差值。间隔分段取芯时,允许各段有各段的上提下放值。深度差值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2.取芯井段的标定
钻具井深与测井井深的合理深度差值找到以后,就可以标定取芯井段。取芯井段的标定应以测井深度为准。对一筒岩芯而言,该筒岩芯顶、底界的测井深度就是该筒岩芯顶、底界的钻具深度加上或减去合理深度差值。
3.绘制测井曲线
测井曲线是根据测井公司提供的1∶100标准测井放大曲线透绘而成,或者计算机直接读取测井曲线数据自动成图。手工透绘时要求曲线绘制均匀、圆滑、不变形,深度及幅度偏移不得超过0.5mm,计算机自动成图时数据至少8点/米。两次测井曲线接头处不必重复,以深度接头即可,但必须在备注栏内注明接图深度及测井日期。如果曲线横向比例尺有变化或基线移动时,也需在相应深度注明。
4.以筒为基础逐筒装图
岩芯剖面以粒度剖面格式按规定的岩性符号绘制,装图时以每筒岩芯作为装图的一个单元,余芯留空位置,套芯拉至上筒,岩芯位置不得超越本筒下界(校正后的筒界)。
5.标志层控制
先找出取芯井段内最上一个标志层归位,依次向上推画至取芯井段顶部,再依次向下画。如缺少标志层,则在取芯井段上、中、下各部位选择几段连续取芯收获率高的岩芯,结合其中特殊岩性落实在测井图上归位卡准,以本井的岩芯描述累计长度逐筒逐段装进剖面,达到岩电吻合。
6.合理拉、压
对于分层厚度(岩芯长度)大于解释厚度的泥质岩类,可视为由于岩芯取至地面,改变了在井下的原始状态而发生膨胀,可按比例压缩归位,达到测井曲线解释的厚度,并在压缩长度栏内注明压缩数值。对破碎岩芯的厚度丈量有误差时,可分析破碎程度及破碎状况,按测井曲线解释厚度消除误差装图。若岩芯长度小于解释厚度,而且岩芯存在磨损面,可视为取芯钻进中岩芯磨损的结果,根据岩电关系,结合岩屑资料,在磨光面处拉开,使厚度与测井曲线解释厚度一致。
7.岩层界线的划分
岩层界线的划分,以微电极曲线为主,综合考虑自然电位、2.5m底部梯度电阻率、自然伽马等曲线进行划分。用微梯度曲线的极小值和极大值划分小层顶、底界,特殊情况参考其他曲线,若岩电不符,应复查岩芯。复查无误时应保留原岩性,并在“岩性及油气水综述”一栏说明岩电不符,岩性属实。不同颜色同一岩性,在岩性剖面栏内不应画出岩性分界线;同一种颜色、不同岩性,在 4 颜色栏中不应画出颜色分界线。
8.岩芯位置的绘制
岩芯位置以每筒岩芯的实际长度绘制,当岩芯收获率为100%时,应与取芯井段一致。当岩芯收获率低于100%(或大于100%时),则与取芯井段不一致。为了看图方便,可将各筒岩芯位置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
9.样品位置标注
样品位置就是在岩芯某一段上取供分析化验用的样品的具体位置。在图上标注时,用符号标在距本筒顶的相应位置上。根据样品距本筒顶界的距离标定样品的位置时,其距离不要包括磨光面拉开的长度,但要包括泥岩压缩的长度。样品位置是随岩芯拉压而移动的,所以样品位置的标注必须注意综合解释时岩芯的拉开和压缩。
10.岩性厚度标注
在岩芯录井综合图中,除泥岩和砂质泥岩外,其余的岩性厚度均要标注。如果油层部分含油砂岩实长与测井解释有明显矛盾时,综合解释厚度与测井解释厚度误差若大于0.2m,应在油、气层综合表中,解释栏内注明井段。
11.化石、构造、含有物、井壁取芯的绘制
化石、构造、含有物、井壁取芯均按统一规定的符号绘在相应深度上。绘制时应与原始描述记录一致,还应考虑压缩和拉长。
12.分析化验资料的绘制
岩芯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均由化验室提供的成果按一定比例绘出。绘制时要与相应的样品位置对应。
13.测井解释和综合解释结果的绘制
测井解释是由测井公司提供的解释成果用符号绘在相应的深度上。
综合解释则是以岩芯为主,参考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其他录井资料对油、气、水层作出的综合解释。绘制时也用符号画在相应深度上。
14.颜色符号、岩性符号的绘制
颜色符号、岩性符号均按统一图例绘制。岩芯拉开解释的部分只标岩性、含油级别,但不标色号。
最后,按照要求将检查、修改、整理、绘制图例等工作做完,这样就做完了岩芯录井综合图的编绘工作。
至于碳酸盐岩岩芯录井综合图的编绘,其编绘原则和方法与一般的岩芯录井综合图的编绘方法大体相同,只是项目内容上略有不同。
二、岩屑录井综合图的编制
岩屑录井综合图是利用岩屑录井草图、测井曲线,结合钻井取芯、井壁取芯等各种录井资料综合解释后而编制的图件。深度比例尺采用1∶500。由于岩屑录井和钻时录井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取得完钻后的测井资料后,还需进一步依据测井曲线进行岩屑定层归位。分层深度以测井深度为准,岩性剖面层序以岩屑录井为基础,结合岩芯、井壁取芯资料卡准层位。
(一)准备工作
准备岩屑描述记录本、1∶500的岩屑录井草图和测井曲线。
(二)校正井深
岩性的确定:岩性确定必须以岩芯、岩屑、井壁取芯为基础,其他资料只作参考。
具体确定方法是:首先将录井剖面与测井曲线进行比较,查看哪些岩性与电性相符,哪些不符(应考虑测井与录井在深度上的深度误差);然后把录井剖面中的岩性与电性相符的层次,逐一画到综合剖面上去,这些层次即为综合解释后的岩性。对录井剖面中的岩性与电性不符者,可查看录 5 井剖面中该层次上、下各一包岩屑中所代表的岩性,若这种岩性与电性相符合,即可采用为综合剖面中该层的岩性;若上、下各一包的岩性均与电性不符,又无井壁取芯资料供选取,在钻时曲线、测井曲线(主要是利用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双侧向、自然伽马等曲线)都有明显特征的岩性层来校正,把录井草图与测井曲线的标志层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深度的系统误差值,然后决定岩性剖面应上移或下移。如测井深度比录井深度小,应把剖面上移,如测井深度比录井深度大,应把剖面下移(具体方法与岩芯录井综合图的校正方法相似)。
(三)编绘步骤
1.按照统一图头格式绘制图框
图框可按图(岩屑录井综合图)的格式绘制。若个别栏内曲线绘制不下,可适当增加宽度。2.标注井深
在井深栏内每lOm标注一次,每lOOm标注全井深。完钻井深为钻头最终钻达井深。3.绘制测井曲线
测井曲线是根据测井公司提供的1∶500标准测井曲线透绘而成,或者由计算机直接读取测井曲线数据自动成图。其他要求和方法与岩芯录井图中的绘制测井曲线的要求和方法相同。
4.绘制气测、钻时曲线及槽面油、气、水显示
气测、钻时曲线是用综合录井仪或气测仪录井所提供的本井气测、钻时资料,选用适当的横向比例尺,分别在气测、钻时栏内相应的深度点出气测、钻时值,然后用折线和点划线分别连接起来。或者由计算机读取气测、钻时数据,实现自动成图。
绘制槽面油、气、水显示时,应根据测井与录井在深度上的系统误差,找出相应层位,用规定符号表示。
5.绘制井壁取芯符号
井壁取芯用统一符号绘出,尖端指向取芯深度。当同一深度取几颗芯时,仍在同一深度依次向左排列。一颗芯有两种岩性时,只绘主要岩性。综合图上井壁取芯总数应与井壁取芯描述记录上相一致。
6.绘制化石、构造及含有物符号 化石、构造及含有物用符号在综合图相应深度上表示出来。少量、较多、富集分别用“1”、“2”、“3”表示。绘制时,可与绘制岩性剖面同时进行。
7.绘制岩性剖面
岩性剖面综合解释结果按粒度剖面基本格式和统一的岩性符号绘制。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层内只绘一排岩性符号,不必画分隔线。但对一些特殊岩性,如灰岩、白云岩、油页岩等应根据厚度的大小适当加画分隔线。
8.标注颜色色号
颜色色号也按统一规定标注。如果岩石定名中有两种颜色时,可并列两种色号,以竖线分开,左侧为主要颜色,右侧为次要颜色。标注色号往往与岩性剖面的绘制同时进行。
9.抄写岩性综述
把事先已写好的岩性综述抄写到综合图上,要求字迹工整,文字排列疏密得当。10.绘制测井解释成果
根据测井解释成果表所提供的油、气、水层的层数、深度、厚度,按统一图例绘制到测井解释栏内。
11.绘制综合解释结果
综合解释的油、气、水层也按统一规定的符号绘制。绘制时应与报告中附表的综合解释数据一致。
最后,写上地层时代,绘出图例,并写上图名、比例尺、编绘单位、编绘人等内容。一幅完整的岩屑录井综合图就绘制完了。
绘制录井综合图时,并不一定非要根据上述步骤按步就班地进行。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掌握,穿插进行。
此外,碳酸盐岩的岩屑录井综合图编制方法与上述基本相同,只是内容上略有差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多数的录井公司均已利用计算机来编制岩芯、岩屑录井图,实现了计算机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受地质、钻井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尚不能完全自动解释岩性剖面和油气水层,还需要人工干预。
(四)综合剖面的解释
综合剖面的解释是在岩屑录井草图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各项录井资料,综合解释后得到的剖面。7 它与岩屑录井草图上的剖面相比,更能反映地下地层的客观情况,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1.解释原则
(1)以岩芯、岩屑、井壁取芯为基础,确定剖面的岩性,利用测井曲线卡准不同岩性的界线,同时必须参考其他资料进行综合解释。
(2)油气层、标志层是剖面解释的重点,对其深度、厚度均应依据多项资料反复落实后才能最后确定。
(3)剖面在纵向上的层序不能颠倒,力求反映地下地层的真实情况。2.解释方法(1)岩性的确定
岩性确定必须以岩芯、岩屑、井壁取芯为基础,其他资料只作参考。
具体确定方法是:首先将录井剖面与测井曲线进行比较,查看哪些岩性与电性相符,哪些不符(应考虑测井与录井在深度上的深度误差);然后把录井剖面中的岩性与电性相符的层次,逐一画到综合剖面上去,这些层次即为综合解释后的岩性。对录井剖面中的岩性与电性不符者,可查看录井剖面中该层次上、下各一包岩屑中所代表的岩性,若这种岩性与电性相符合,即可采用为综合剖面中该层的岩性;若上、下各一包的岩性均与电性不符,又无井壁取心资料供参考,则应复查岩屑。
确定岩性时,一般岩性单层厚度如果小于0.5m,可不进行解释,作夹层理;但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特殊岩性层,尽管厚度小于0.5m,也应扩大到0.5m进行解释。
(2)分层界线的划分
综合解释剖面的深度以l∶500标准曲线的深度为准,故地层分层界线的划分也以标准测井曲线的2.5m底部梯度、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碳酸盐岩或复杂岩性剖面时)等曲线为主,划分各层的顶、底界。必要时也参考组合测井中的微电极等测井曲线。具体确定方法是以2.5m底部梯度曲线的极大值和自然电位的半幅点划分高阻砂岩层的底界,而以2.5m底部梯度曲线的极小值和自然电位的半幅点划分高阻砂岩层的顶界。
对一些特殊岩性层及有意义的薄层,标准曲线上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可根据微电极或其他曲线划出分层界线。
确定岩性时,一般岩性单层厚度如果小于0.5m,可不进行解释,作夹层理;但标准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特殊岩性层,尽管厚度小于0.5m,也应扩大到0.5m进行解释。
一般情况下不同岩性的分层界线应画在整格毫米线上,而测井解释的油、气层界线则不一定画在整格毫米线上,以实际深度画出即可。
3.解释过程中几种情况的处理(1)复查岩屑
复查岩屑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与电性特征相符的岩性在岩屑中数量很少,描述过程中未能引起注意,复查时可以找到;二是描述时判断有错,造成定名不当;三是经过反复查找,仍未找到与电性相符的岩性。对前两种情况的处理办法是:综合剖面相应层次可采用复查时找到的岩性,并在描述记录中补充复查出的岩性。对后一种情况的处理应持慎重态度,可再次仔细分析各种测井资料,把该层与上下邻层的电性特征相比较,若特征一致,可采用邻层相似的岩性,但必须在备注栏内加以说明。
还有一种情况是经多次复查,并经多方面分析后,证实原来描述的正确,而测井曲线反映的是一组岩层的特征,其中的单层未很好地反映出来,此时综合剖面上仍采用原来所描述的岩性。
复查岩屑时,一般应在相应层次的岩屑中查找。但由于岩屑捞取时,迟到时间可能有一定误差,因此当在相应层次找不到需要找的岩性时,也可在该层的上、下各一包岩屑中查找,所找到的岩性(指需要找的岩性)仍可在综合剖面中采用。必须注意的是,绝不能超过上、下一包岩屑的界线,否则,解释剖面将被歪曲。
8(2)井壁取芯的应用
井壁取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钻井取芯和岩屑录井的不足,但由于井壁取芯的岩芯小,收获率受岩性影响较大,所以井壁取芯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井壁取芯与测井曲线和岩屑录井的岩性有时是符合一致的,有时也是不符合的,或不完全符合的。不符合时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井壁取心岩性和岩屑录井的岩性不一致,而与电测曲线相符,这时综合解释剖面可用井壁取芯的岩性;另外一种情况是,井壁取芯岩性与岩屑录井的岩性一致,而与电测曲线不符,此时井壁取芯实际上是对岩屑录井的证实,故综合解释剖面仍用岩屑录井的岩性;第三种情况是,井壁取芯岩性与岩屑录井岩性不一致,且与电测曲线不符,此时井壁取芯岩性可作为条带处理。
在油、气层井段应用井壁取芯时,尤其应当慎重,否则会造成油、气层解释不合理,给勘探工作带来影响。若井壁取芯岩性与岩屑录井的岩性、电性不符,可采用前面的办法处理。若井壁取芯的含油级别与原岩屑描述的含油级别不符,不能简单地按条带处理,应再复查相应层次的岩屑后,再作结论。
在实际应用井壁取芯资料时,将会遇到比前面所讲的更为复杂的情况,如同一深度取几颗岩芯彼此不符,或者同一厚层内取几颗岩芯彼此不符等等。因此,在应用井壁取芯资料时,应当综合分析,做到应用恰当,解释合理。
(3)深度误差的处理
标准测井曲线与组合测井曲线的深度有误差,且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时,应以标准测井曲线的深度为准,即用2.5m底部梯度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或自然伽马曲线划分地层岩性和分层界线。当2.5m底部梯度曲线与自然电位曲线深度有误差(误差范围仍在允许范围之内)时,不能随意决定以某一条曲线为准划分地层界线,而应把这两条曲线与其他的曲线进行对比,看它们之中哪一条与别的曲线深度一致,哪一条不一致,对比以后,就可采用与别的曲线深度一致的那一条曲线,作为综合解释剖面的深度标准。
4.解释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①综合剖面解释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各项资料的过程。因此,只有充分运用岩屑、岩芯、井壁取芯、钻时及各种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综合判断,才能使剖面解释更加合理,建立起推不倒的“铁柱子”。
②应用测井曲线时,在同一井段必须用同一次测得的曲线,而不能将前后几次的测井曲线混合使用;否则,必将给剖面的解释带来麻烦。
③全井剖面解释原则必须上下一致,若解释原则不一致,不仅会影响剖面的质量,还将使剖面不便于应用。
④综合解释剖面的岩层层序应与岩屑描述记录相当。否则,应复查岩屑,并对岩屑描述记录作适当校正。在校正描述记录时,如果一包岩屑中,有两种定名,其层序与综合剖面正好相反,则不必进行校正。
(五)岩性综述方法
岩性综述就是将综合解释剖面进行综合分层以后,用恰当的地质术语,概括地叙述岩性组合的纵向特征,然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地描述主要岩性、特殊岩性的特征及含油气水情况。
1.岩性综述分层原则
在进行岩性综述时,首先应当恰当地分层,然后根据各层的岩性特征,用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分层时,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沉积旋回分层
在岩性剖面上如果自下而上地发现有由粗到细的正旋回变化特征,或有由细到粗的反旋回变化特征,依据地层的这个特征就可进行分层。一般可将一个正旋回(或一个反旋回)或一个完整的旋回分成一个综述层,不应再在旋回中分小层。
9(2)岩性组合关系分层
在剖面中沉积旋回特征不明显时,常以岩性组合关系分层。(3)特殊层段得分层
对标志层、油层及有意义的特殊岩性层或组段应分层综述,如生物灰岩段和白云岩段,应分层综述。
(4)分层厚度控制
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50~lOOm之间,如果是大套泥岩或一个大旋回,其厚度虽大于lOOm,也可按一层综述。
(5)分层综述
分层综述不能跨越各组段的地层界线,如胜利油田不能把馆陶组和东营组,或沙一段和沙二段分在同一层内综述。
2.岩性综述应注意的事项
(1)叙述岩性组合的纵向特征时,对该段内的主要岩性及有意义和较多的夹层岩性必须提到,而对零星分布,不代表该段特征的一般岩性薄夹层,可不提及。但叙述中所提到的岩性,剖面中必须存在。一般的薄夹层无须说明层数,而特殊岩性层应说明层数。凡说明层数的应与剖面符合一致。
(2)综述时,在每一个综述分层中,一般岩性不必每种都描述,或者同一岩性只在第一个综述分层中描述,以后层次,如无新的特征,不必再描述;标志层、特殊岩性层,油、气层等在每一个综述分层中都必须描述。
对各种岩性进行描述时,不必像岩屑描述那样细致、全面,只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地说明主要特征即可。
(3)在综述中,叙述各种岩性和不同颜色时,应以前者为主,后者次之。如浅灰色细砂岩、中砂岩、粉砂岩夹灰绿、棕红色泥岩这一叙述中,岩性是以细砂岩为主,中砂岩次之,粉砂岩最少;颜色则以灰绿色为主.棕红色次之。如果两种颜色相近,可用“及”表示,如棕及棕褐色含油细砂岩。同类岩性不同颜色可合并描述,如紫红、灰、浅灰绿色泥岩。同种颜色不同岩性则不能合并描述,如泥岩、砂岩、白云岩都为浅灰色,描述时不能描成浅灰色泥岩、砂岩、白云岩,而应描成浅灰色泥岩、浅灰色砂岩、浅灰色白云岩。但砂岩例外,不同粒级的砂岩,为同一颜色时,可合并描述,如灰白色中砂岩、粗砂岩、细砂岩。
(4)要恰当运用有关地质术语,如互层、夹层、上部和下部、顶部和底部等。如果术语用得不当,不仅不能反映剖面的特征,而且还可能造成叙述的混乱。
上部和下部是指同一综述层内中点以上或以下的地层。顶部和底部是指同一综述层顶端或底端的一层或几个薄层。
夹层是指厚度远小于某种岩层的另一种岩层,且薄岩层被夹于厚岩层之中。如泥岩比砂岩薄得多,层数也仅有几层,都分布于厚层砂岩中,在叙述时,就可称砂岩夹泥岩。
互层则是指两种岩性间互出现的岩层。根据两种岩性厚度相等、大致相等或不等,可分别采用等厚互层、略呈等厚互层、不等厚互层这些地质术语予以描述。
(5)在综述岩性特征时,对新出现的和具有标志意义的化石、结构、构造及含有物应在相应层次进行扼要描述。
(6)综述分层的各层上下界线必须与剖面的岩性界线一致,若内容较长,相应层内写不完,需跨层向下移动时,可引出斜线与原分层线相连,避免造成混乱。
三、油、气、水层的综合解释
钻井的根本目的是找油、找气,要找油、找气就必须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油、气、水层的综合解释是完井地质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岩芯、岩屑等各种录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资料,找出录井信息、测井物理量与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试油 10 成果对地下地层的油气水层进行判断,是综合解释的最终目的。油、气层解释合理,能够反映地下实际情况,就能彻底解放油、气层,把地下的油、气资源开采出来为人类服务;反之,如果解释不合理,就可能枪毙油、气层,使地下油、气资源不能开采出来,或者延期开采,以致影响整个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可见,做好完井后油、气层的综合解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解释原则
1.综合应用各项资料
综合解释必须以岩屑、岩芯、井壁取芯、钻时、气测、地化、罐装样、荧光分析、槽面油、气显示等第一性资料为基础,同时参考测井、分析化验、钻井液性能等项资料,经认真研究、分析后做出合理的解释。
2.必须对所有显示层逐层进行解释
综合解释时,首先应对全井在录井过程中发现的所有油、气显示层逐一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实际资料做出结论。不能凭印象确定某些层是油、气层,而对另一些层则不做工作,随意否定。
3.要重视含油级别的高低
要重视录井时所定的含油级别的高低,但不能简单地把含油级别高的统统定为油层,把含油级别低的一律视为非油层。事实上,含油级别高的不一定是油层,而含油级别低的也不一定就不是油层。因此,综合解释时一定要防止主观片面性,综合参考各项资料,把油层一个不漏地解释出来。
4.槽面显示资料要认真分析,合理应用
槽面油、气显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下油、气层的能量。在钻井液性能一定的情况下,油、气显示好,说明油、气层能量大;油、气显示差说明油、气层能量小。但由于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将使这种关系变得复杂。如同一油层,当钻井液密度较大时,显示不好,甚至无显示;而当钻井液密度降低后,显示将明显变好。所以,在应用槽面油、气显示资料时,要认真分析钻井液性能资料。
5.正确应用测井解释成果
测井解释成果是油、气层综合解释的重要参考数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更不能测井解释是什么就是什么,测井未解释的层次,综合解释也不解释。常有这样的情况,测井解释为油、气层的层,经综合解释后不一定是油、气层;或者测井未解释的层,经分析其他资料后,可定为油、气层。
6.对复杂的储集层要做具体分析
对“四性”关系不清楚的特殊岩性储集层,测井解释的准确性较低,有时会把不含油的层解释为油层,或者油层厚度被不恰当地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应盲目地把凡是测井解释为油层的层都解释为油层,且在剖面上画上含油的符号,或者不加分析地把原来较小的厚度扩大到与测井解释的厚度相符。此时,应进一步综合分析各项资料,反复核实岩性、含油性及其厚度,然后进行综合解释,并在综合图剖面上画以恰当的岩性、厚度及含油级别。
(二)解释方法 1.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邻井地质、试油及测井等资料,熟悉区域油气层特点,掌握油气水层在录井资料、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见右表)。
2.准备数据
对录井小队上交的录井数据磁盘进行校验。校验时遇以下情况要对存盘数据进行修正。
(1)原图上显示的数据应与磁盘中的数据相吻合,若不吻合应查明原因,逐一落实清楚;
11(2)草图、录井图中绘制数据已做修改,应检查修改是否合理;
(3)发现数据异常、不准确,应查各项原始记录,落实数据的准确性;
(4)深度重复或漏失;
(5)气测有显示的层位,应判断显示的真实性;
(6)后效测量数据是否完整、准确。
3.深度归位
以测井深度为标准,根据标志层校正录井数据。各项录井数据,特别是显示层段的各项数据的深度归位,关系到录井数据的计算机解释成果的好坏和成果表数据的生成。对这类数据应考虑层位、深度的一致性与对应性。
4.加载分析化验数据(磁盘数据)
将经过深度校正后的各项资料、数据加载到解释库中。
5.分析目标层
对在各项录井资料、测井资料上有油气水显示的层及可疑层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其显示特征,结合邻井或区域上油气水层的特点做出初步评价。
6.综合解释
按油气水层在各种资料上的显示特征进行综合解释,或利用加载到解释数据库中的数据,依据解释软件的操作说明进行解释得出结果,再结合专家意见进行人工干预,最后定出结论,自动输出成果图和数据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特殊情况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1)录井显示很好,测井显示一般。这种情况往往是稠油层、含油水层、低阻油层的显示,测井容易解释偏低,而录井则容易偏高。
①稠油层、含油水层的岩芯、岩屑、井壁取芯常常给人含油情况很好的假象,这时应侧重其他录井信息如气测、罐顶气、定量荧光、地化等多项资料的综合分析,以获得较符合实际的结果。
②低阻油层的电阻率与邻井水层比较接近,测井解释容易偏低。这时应侧重录井资料及地区性经验知识的综合应用,否则容易漏掉这类油层。
(2)电性显示好,录井显示一般。这种情况通常是气层或轻质油层的特征,岩芯、岩屑、井壁取芯难以见到比较好的油气显示。这时应多注意分析气测、罐顶气、测井信息,否则容易漏掉这部分有意义的油层。
(3)录井和测井显示都一般,但已发生井涌、井喷,喷出物为油气。这种情况往往是薄层碳酸盐岩油气层、裂缝性、孔洞性油气层的特征。这类储层一般均具有孔隙和裂缝双重结构,裂缝又具有明显的单向性,造成测井解释评价难度大。这时根据录井情况可大胆解释为油层或气层。
(4)录井、测井显示一般,但显示层所处构造位置较高,且在较低部位见到了油层或油水同层。这种情况可解释为油层。
(5)对于厚层灰岩、砾石层,其电性特征不明显,一般为高电阻,受电性干扰,测井解释难度大。这时应注重考虑岩石的含油程度、孔洞、裂缝等发育情况,最后做出综合解释。
总之,油气水层的综合解释过程是一个推理与判断的过程,并不是对各项信息等量齐观,也不是孤立地对某一单项信息的肯定与否定,而是把信息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分析信息的一致性与相异处,辩证地分析各项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地层特性,深化对地层中流体的认识,提供与地层原貌尽量逼近的答案,排除多解性。在推理与判断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综合信息的失真,同时还要注意储集层特性与油气水分布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性。特别是复式油气藏,由于沉积条件与岩性变化大、断层发育、油水分布十分复杂,造成各种信息的差异性。如果不注重这些特点,仅仅使用一般规律进行分析就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
四、填写附表
(一)钻井基本数据表
(一)填写内容按设计或实际发生的情况来填写,主要有:
(1)地理位置;(2)区域构造位置;(3)局部构造;(4)测线位置;(5)钻探目的;(6)井别;(7)井队;(8)大地坐标;(9)海拔高度;(10)设计井深:按地质设计填写;
13(11)完钻井深;
(12)完钻依据,写明完成钻探任务、达到设计目的或事故完钻及因地质需要提前完钻;(13)完井方法,包括裸眼完成法、套管完成法、射孔完成法、尾管完成法,筛管完成法、预应力完成法,先期防砂缠丝筛管完成法、不下油层套管井;
(14)开钻、完钻、完井日期;(15)井底地层;(16)钻井液使用情况,包括井段、相对密度、粘度。
(二)钻井基本数据表
(二)填写内容主要有:
(1)地层分层,填写钻井地质分层,界、系、统、组、段;
(2)油气显示统计(厚写写帮文秘助手/层),岩性柱状剖面中所解释的各种级别含油气层的长度,分组或分段进行统计填写。
(三)钻井基本数据表
(三)填写内容主要有:
(1)地层时代,包括填写组(段);
(2)综合解释油气层统计,按综合解释的油、气层等分别填写厚度和层数;(3)缝洞情况统计,按不同时代地层填写不同级别的缝洞段长度;
(4)套管数据(表层、技术、油层),包括套管尺寸外径、壁厚、内径、套管总长、下入深度、套管头至补心距,联入、引鞋、不同壁厚下深、阻流环深、筛管井段和尾管下深;
(5)井斜情况:最大井斜(深度、方位、斜度)、阻流环位移、油层顶、底位移;
(6)固井数据(表层、技术、油层固井):水泥用量、替钻井液量、水泥浆平均相对密度、水泥塞深度、试压结果、固井质量。
(四)地质录井及地球物理测井统计表(四、五)填写内容主要有:
(1)钻井取芯:①层位,②取芯井段、进尺、芯长、收获率,③取芯次数;(2)井壁取芯;(3)岩屑录井、钻时录井情况;(4)气测录井情况;
(5)荧光录井情况;(6)钻井液录井情况;(7)钻杆测试;(8)电缆测试;(9)地球物理测井情况。
(五)钻井取芯统计表
(六)填写内容主要有:
(1)层位:用汉字填写组(段);(2)井段、进尺、心长;
(3)次数,即筒次;(4)收获率;(5)不含油岩芯长度;(6)含油气岩芯长度。
(六)气测异常显示数据表
(七)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层位;(3)异常井段;(4)全烃含量;
(5)比值:最大值与基值的比值;(6)组分分析;(7)非烃;(8)解释成果。
(七)岩屑热解色谱解释成果表
(八)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井段;(3)岩性;(4)S0、S1、S2分析值;(5)解释成果。
(八)地层压力解释成果表
(九)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井段;(3)层位组(段);(4)“d”指数;(5)压力梯度;
(九)碎屑岩油气显示综合表
(十)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层位;(3)井段;(4)厚度(归位后的厚度);
14(5)岩性:显示段主要含油气岩性;(6)含油岩屑占定名岩屑的含量;(7)钻时;(8)气测:显示段最大全量值和甲烷值;
(9)钻井液显示:相对密度和漏斗粘度的变化值(如无变化填写衡定值),油、气泡分别填写占槽面百分比,槽面上涨高度;
(10)荧光显示:填写该层最好的荧光检查显示颜色和系列对比级别;(11)井壁取芯:分别填写含油、荧光及不含油的颗数;
(12)含油气岩芯长度,岩芯归位后对应显示层的各含油、含气岩芯的长度;(13)浸泡时间;(14)测井参数及解释结果;(15)综合解释结果。
(十)非碎屑岩油气显示综合表
(十一)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层位、井段、厚度、井壁取芯;
(2)钻井显示:包括井深、放空井段、井漏过程中钻井液总漏失量、喷出物及喷势和喷高;(3)钻井液显示;(4)含油气岩芯长度;(5)浸泡时间;(6)井壁取芯:显示层含油气或不含油气井壁取芯颗数;(7)测井参数及解释成果,综合解释结果。
(十一)电缆重复(RFT)测试数据表
(十二)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测试层位(组、段);(3)测点井深;(4)测点的温度;
(5)测前钻井液静压、测后钻井液静压、地层压力;(6)测前钻井液密度,测后钻井液密度;(7)地层压力系数(即地层压力值与该点静水柱压力值之比)。
(十二)钻杆测试(DST)数据表
(十三)填写内容主要有:
(1)测试日期;(2)测试仪器类型;(3)油气显示井段;
(4)一开时间、二开时间、三开时间;(5)油、气、水累计产量;(6)油、气、水的日产量;(7)原油相对密度;(8)原油动力粘度;(9)原油凝点;(10)原油含水;(11)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12)地层水氯离子、总矿化度;(13)水型;()地层水pH值。
(十三)地温梯度数据表
(十四)填写内容主要有:
(1)序号;(2)层位;(3)井深;(4)测量点温度;(5)地温梯度。
(十四)分析化验统计表
(十五)填写内容主要有:
(1)层位、井段;(2)样品种类;(3)分析项目。
(十五)井史资料(十六)
填写内容主要有:按工序,以大事纪要方式填写,文字应简练。
第二节 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的编写
不同类型的井,由于钻探目的和任务不同,取资料要求和完井资料整理的内容也不相同。开发井的主要任务是钻开开发层系,完井总结报告不写文字报告部分,仅有附表。评价井仅在重点井段录井,文字报告部分也较简单。
探井(预探井、参数井)完井总结报告要求全面总结本井的工程简况、录井情况、主要地质成果、提出试油层位意见,并对与本井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指出勘探远景。
下面着重介绍探井完井总结报告的编写内容和要求。
一、前言
简明扼要地阐述本井的地理、构造位置,各项地质资料的录取情况和地质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工作量统计,分析重大工程事故对录井质量的影响,对录井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简要记述工程情况和完井方法。上综合录井仪的井,要总结综合录井仪录取资料的情况,尤其是对工程事故的预报,要进行系统总结并附事故预报图。
二、地层
(1)阐明本井所钻遇地层层序、缺失地层、钻遇的断层情况等。
(2)按井深及厚度(精确至0.5m)分述各组、段地层岩性特征(岩屑录井井段)、电性特征及岩电组合关系,交代地层所含化石、构造、含有物及与上下邻层的接触关系等,结合邻井资料论述不同层段的岩性、厚度在纵、横向上的变化规律。
(3)区域探井(参数井)根据可对比的标志特征,结合各项分析化验和古生物资料及岩电组合特征,重点论述地层分层依据。根据录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叙述不同地质时期的沉积相变化情况。
(4)使用综合录井仪录井的要结合综合录井仪资料叙述各段地层的可钻性,预探井、评价井要突出地层变化、特殊层的新认识。
三、构造概况
说明区域构造情况(区域探井要简述构造发育史),叙述本井经实钻后,构造的落实情况,结合地震资料和实钻资料对局部构造位置、构造形态、构造要素、闭合高度、闭合面积等进行描述评价。
四、油气水层评价
(l)分组段统计全井不同显示级别的油气显示层的总层数和总厚度。(2)分组段统计测井解释的油气层层数和厚度。
(3)利用岩芯、岩屑、测井、钻时、气测、综合录井、荧光、钻时、井壁取芯、中途测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全井油气显示进行综合解释,对主要油气显示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要进行重点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试油层位意见。上了综合录井仪的井要用计算机处理出解释成果。
(4)油气水层综述
①油气水层综述原则:
A.目的层段主要油气水特征;
B.非目的层段新发现的主要油气层特征; C.非目的层段则简述其特征即可;
D.综合解释结论与测井等其他资料解释结论不一致的油气水层要重点论述;
E.综合解释结论油水同层及以上的层进行重点综述,含油水层(或含气水层)简述;若全井综合解释最好结论为含油水层(或气水同层),则选厚层、有重点地进行综述;
F.录井剖面中的薄层油气层,一般情况下可简述;
G.一般情况下不应跨地层界限综述,若不同组段地层组成同一油气层时,也可放在一起进行综述。
②油气水综述方法及内容要求:
A.合理划分油(气)层组或油(气)水系统并以此为单位综述;
B.油气水综述的重点是主要油气水显示特点、岩性和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储集类型特征和油气层物性、流体性质、油气层压力及产能分析、油气水界面及各项地质、测井、钻井、泥浆、测 16 试等资料显示情况、隔层组合和油气水压力情况等,具体有以下内容:
a.井段:油气综述层段的顶、底井深; b.录井岩性:叙述本段储层岩性及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岩性特征(钻井取心情况要特别说明); c.槽面显示与含油气水试验及岩心出筒油气显示观察情况:叙述钻井中的油气水显示及钻井液性能及处理情况,井涌、井喷、井漏等情况进行简述,无槽面显示可不叙述;
d.井壁取心:按含油砂岩xx颗,不含油砂岩xx颗等样式叙述;
e.气测解释(包括后效测井):叙述本段全烃、甲烷最小值至最大值数据,解释结果; f.地球化学解释:叙述地球化学解释成果; g.定量荧光解释:叙述定量荧光解释结果;
h.罐顶气评价:叙述评价成果(只叙述储层的评价成果);
i.测井解释:叙述本段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的最小值至最大值数据,解释结果; j.地层测试、原钻机试油等成果:叙述结论性的数据、解释结果; k.综合解释:叙述解释依据、解释结果。
⑨钻井中的油气水显示、地层(钻杆)测试、试油等成果资料能够确定为某对应层(段)时在本段油气水综述中叙述,不能确定时在大概相当的位置单独叙述说明。
④综述时不应简单地进行资料罗列,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分析得出结论。⑤在可能的情况下油气水综述应放在综述层(段)相应的位置。
叙述油、气、水层与隔层组合情况以及油、气、水层在纵、横向上的变化情况,统计出全井油、气、水(盐水层和高压水层)显示的总层数和总厚度。
(5)叙述油、气、水层的压力分布情况及纵向上的变化情况。
(6)碳酸盐岩地层要叙述地层的缝、洞发育情况。井喷、井涌、放空、漏失等显示要进行叙述分析和评价。
五、生、储、盖层评价
(一)生油层
分析生油层的厚度变化、生油特点,生油指标,区域探井(参数井)要重点分析。分组段统计生油层的厚度,根据生油指标评价各组段生油、生气能力及其差异。
(二)储层
叙述储层发育情况、砂岩厚度与地层厚度之比、储层特征、物性特征及纵横向上的分布、变化情况。预探井和区域探井要特别重视对储层的评价,并分组段评价其优劣。
(三)盖层
分组段叙述盖层岩性、厚度在纵横向上的分布情况,并评价其有效性。
(四)生储盖组合
分析生、储、盖层分布规律,判断生、储、盖层的组合类型,评价生、储、盖组合是否有利于油气聚集、保存,是否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
六、油气藏分析描述
根据本井地层的沉积特征、构造特征、油气显示特征等,分析描述本井所处的油气藏类型、特点、保存条件,初步计算油气藏储量。
七、结论与建议
(1)结论是对本井钻探任务完成情况及所取得的地质成果,通过综合评价得出的结论性意见,对本井沉积特征、构造特征、油气显示、油气藏类型等方面提出基本看法(规律性认识),并评价本井的勘探效益。
17(2)建议是提出试油层位和井段,提出今后勘探方向、具体井位及其他建设性意见。
第三节 单井评价
一、单井评价的意义
单井评价是以单井资料为基础,井眼为中心,结合区域背景,由点到面的综合地质和钻探成果价,是油气资源评价的继续和再认识,是油气勘探的组成部分,在钻探评价阶段,要打一口、评价一口。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圈闭的单井评价未完成前,决不能盲目再上另一口井钻探,开展单井评价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第一,能够验证圈闭评价的钻探效果,说明含油与否的根本原因,总结钻探成败的经验教训,提高勘探经济效益;
第二,促进多学科有机地结合,可使地震、钻井、录井、测井、测试等多种技术互相验证,互相促进;
第三,促进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开展单井评价既有利于科研,也有利于生产,是科研与生产结合的最好途径;
第四,促进录井质量的提高,开展单井评价就是充分运用录井资料的全过程。不管哪一项、哪一环节的资料数据存在问题,都可在单井评价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促使地质人员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重视录井工作,凡开展单井评价的井,录井质量和评价水平都普遍地有所提高。
二、单井评价的基本任务
单井评价工作通常分为钻前评价、随钻评价、完井后评价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任务各有侧重点,但又互相关联。
钻前评价主要是根据已有的资料对井区地下地质情况,预测评价钻探目标,为录井工作做好资料准备,为工程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随钻评价是钻探过程中收集第一性资料进行动态分析,验证实际钻探情况与早期评价、地质设计的符合程度,并根据新出现的情况,提出下一步钻探意见。
完井后评价是对本井所钻的地层、油气水层进行评价,对井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油气藏进行研究评价,对本井的钻探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勘探实践证明,单井评价是勘探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钻探过程,该项工作的开展既可以促进录井技术的全面发展,又能大大的提高勘探效益,其主要任务是:
(1)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2)确定岩石类型和沉积相;
(3)确定生油层、储油层和盖层,以及可能的生储盖组合;(4)确定油气水层的位置、产能、压力、温度和流体性质;(5)确定储层的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
(6)确定储层的地质特征(岩石矿物成分、储集空间结构和类型)及在钻井、完井和试油气过程中保护油气层的可能途径;
(7)确定或预测油气藏的相态和可能的驱动类型;(8)计算油气藏的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
(9)根据井在油气藏中的位置及井身质量确定本井的可利用性;(10)通过投入和可能产出的分析,预测本井的经济效益;(11)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三、具体做法
(一)钻前早期评价
在早期评价阶段,根据钻探任务书的目的和要求,对该井做出预测性地质评价,具体作法是:(1)了解井位位置,包括地理位置、构造位置及地质剖面上的位置。
(2)区域含油评价,分析本区的成油条件、有利圈闭及本井所在圈闭的有利部位。(3)预测钻遇地层,确定可能性最大的一个方案,作为施工数据。
(4)预测钻探目的层具体位置。在地层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本井可能性最大、最有工业油流希望的储层作为主要钻探目的层,并预测含油层段的井深。
(5)预计完钻层位、完钻井深、完钻原则。
(6)提出取资料要求。根据预测可能钻遇的地层和油气水提出岩屑、岩芯、气测、测井、地震、中途测试、原钻机试油以及各种分析化验的要求。
(7)预测地层压力。根据地震和邻井钻井资料对本井的地层压力、破裂压力进行预测,为安全钻进和保护油气层提供依据。
(8)预测地质储量。根据已有资料评价预测全井可能控制的地质储量。
(9)对钻探任务书提供的数据和地质情况进行精细分析,把自己的新观点、新认识,作为施工时的重点注意目标。
(二)随钻评价
在这个阶段,地质评价人员主要是做以下工作:
(1)与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录井小队负责人相结合,把早期评价的认识和设想传授给技术管理人员和小队人员,使现场工作人员要深入地了解钻探过程中可能将遇到的情况。
(2)掌握钻探动态。把握关键环节,全面掌握各种信息,及时了解钻井工程进展情况和地质录井情况。
(3)落实正钻层位、岩性及含油气显示情况。
(4)及时分析本井的实钻资料,若发现油气层位置、岩性、层位与预计的有出入,应及时分析原因,提出预测意见。
(5)落实潜山界面和完钻层位。
(6)及时把钻探中所获得的新认识绘制成评价草图或形成书面意见供现场人员参考。
(三)完井后综合评价
本阶段的工作是单井评价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完井地质总结的深入,既要进行完井地质总结,又要对本井和邻井所揭示的各种地质特征进行本井及井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概括起来,主要从地层评价等八方面的内容来开展。
1.地层评价
(1)论证地层时代
利用岩性、电性特征、化石分布、断层特征、接触关系以及古地磁和绝对年龄测定资料等,论证钻遇地层时代并进行层位划分。
(2)论证地层层序
通过地层对比,分析正常层序和不正常层序。如不正常,则搞清是否有断块、超覆、加厚、重复、倒转。
(3)综合地层特征
包括岩性特征和地层组合特征,即岩石的结构、构造、含有物、胶结物及沉积构造现象、各种岩石在地层剖面上有规律的组合情况。
(4)编制相关图件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地层对比图、化石分布图、地层等厚图等相关图 19 件。
2.构造分析
(1)分析本井所处的区域构造,即一级构造特征、二级构造特征。
(2)分析本井所处的局部构造。利用钻探资料、落实局部构造的特征,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编制标准目的层顶面构造图。
(3)研究构造发育史,说明历次构造对生储盖层的影响。3.沉积相分析
重点分析目的层段的沉积相,根据沉积相标志、地震相标志、测井相标志,综合分析(分析到微相),并编制单井相分析图。
4.储层评价
(1)论述储层在纵向上的变化特点,研究储层的四性关系和污染程度。(2)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约束反演等手段,对储层进行横向预测。(3)根据储层评价标准,对储层进行评价,编制储层评价图。5.烃源岩评价
(1)对单井烃源岩进行评价
研究分析烃源岩的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地层层位、分布范围及相变特征。(2)评价生烃潜力及资源量
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有机质的丰度、性质、类型、及演化特征。确定烃源岩的成熟度,根据标准评价烃源岩的生烃能力,并估算资源量。
6.圈闭评价
(1)利用录井分层数据解释地震剖面,修改和评价井区主要目的层的顶面构造图以及有关的构造剖面,确定圈闭类型。
(2)依据有关图件(如构造平面图、构造剖面图、砂体平面图等),确定圈闭的闭合面积、闭合高度和最大有效容积。
(3)结合本区地层、构造发育史和油气运移期评价圈闭的有效性。7.油藏评价
(1)对探井油气层进行综合评价,编制单井油气层综合评价图。
(2)评价本井钻遇的油气藏,论证钻遇的地层时代并进行层位划分,分析类型、特点和规模,计算地质储量。
8.有利目标预测
综合本井区油源条件、储层条件和圈闭条件的分析,并结合实际钻探的油气层情况和试油试采资料,全面论证本井区油气藏形成及成藏条件,预测油气聚集区,确定有利钻探目标,并作出钻探风险分析。
附:油气探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
第四篇:综合录井地质学习知识(网上下的)
Datalog综合录井系统
Datalog综合录井系统从加拿大引进的第一台具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录井系统,也是国内第一台Datalog综合录井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们发现该设备在许多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现就设备的一些情况向广大同行做以下介绍。
一、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本系统采用QNX操作系统,是基于UNIX操作系统下开发的独特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用户明显少于微软的Windows视窗系统,QNX操作系统一般只用于某一部门或某一专业系统,也正是此原因,针对该操作系统的病毒很少,尤其在国内很
少见到,这样就有效的保证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同时系统本身由于不能直接与Windows系统兼容,如在DOS下格式化后的软盘,用于QNX操作系统以前,必须进行格式化,这样又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正是由于以上的安全保证,确保了录井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齐全准确地录取各项资料。同时,系统具备自动查错、纠错功能,能在系统不稳定时对系统进行检查,查错后提醒你是否纠错,纠错后系统就会自动把丢失的文件找回,系统恢复正常。这样,对一些非专业人员在现场解决一些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并可减少因软件问题引起的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排除时间,相应地增加钻井实效。2.操作系统容量小
本操作系统容量小,仅须一张软盘,安装方便,所需时间短,并且系统功能强大,能完成如DOS一样的所有操作。具备常规综合录井系统的全部功能,并且在诸如地质导向、煤层气分析等功能上有一定的独到之处。数据库分时间数据库和井深数据库,每个记录的参数近400个,记录参数齐全,并留有功能扩展记录位置,完全适合个性化要求。所有以上功能的实现如果是在Windows下,其系统应该是相当庞大,而在本操作系统下却相当小,真正地做到了短小精悍。二.硬件系统
1、数据采集系统硬件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包括CPU和DAU两部分,设备高度集成,体积小。Datalog综合
录井系统整个系统的硬件不足0.5m2,高度10cm,高度集成的硬件结构,使硬件一目了然,全部硬件没有何调节开关,操方便,维修简单。数据采集处理后进入CPU存储。彻底改善了过去录井系统庞大的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繁多而复杂,操作不容易的问题。
硬件若出现故障,在计算机控制台,以测试模式随机检测硬件故障原因,是属于传感器问题或是内部采集板问题一目了然,操作人员可迅速查明故障原因,大大降低了处理任故障的时间,其趋于大众化的特点深受用户好评,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
1、传感器
所有传感器输入电压24V,输出电流4~20mA,采用两线制接线方式,接线方便,容易掌握。体积传感器采用超声波体积穿感器,性能稳定,测量准确,故障率低。密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5~2.5g/cm3, 扩大了低密度测量范围,能用于低密度钻井液的测量和油气显示时钻业液密度变化的连续检测。而一般密度传感器最低测量密度为1.0g/cm3,无法用于低密度钻井液体系的测量和油气显示时钻井液密度低于1.0g/cm3后的连续检测。其它传感器性能和结构没有变化。传感器总线采用两条37芯系统总线,一条连接到安装在钻台的接线箱,另一条连接到安装在钻井液罐上的接线箱,减少了系统总线的数量,安装快捷方便,节省了安装时间。
三、录井软件系统 1.实时录井系统
实时录井系统备有两台实时曲线打印机,一台数据打印机。系统设置了10屏显示参数,每屏显示参数各不相同,例如有钻井参数屏、气测解释参数屏、地层压力参数屏等,参数显示齐全,易于查看。实时显示参数的小数点位数和显示单位可由用户自由设定,录井测量参数都可由用户设置报警门限。各种参数都可在Windows下以曲线方式显示,同时具有钻具震动分析检测功能。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储有300多项参数。数据库分为时间库和深度库,分别按用户所设定的时间间隔和深度间隔存储数据,并可由用户进行编辑。为了满足多井对比的需要可同时建立多个数据库。
1、数据输出
本系统采集软件为Qlog,它是基于在QNX系统下的应用软件,图形软件设计本着灵活多变,具有人性化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在系统中没有任何固定格式的图件,可以随时调用数据库的数据来组成各种绘图格式进行输出,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并且可以通过输入测井参数进行曲线组合,来达到录井综合解释的目的。数据输出以RSC-II方式输出,其他用户可直接使用录井数据。后台软件
系统本着为钻井工程和油气勘探服务的宗旨,编写了齐全灵活的后台软件。(1)工程软件
在钻井服务方面系统提供了卡钻计算和分析、最大钻时计算、钻具设计、钻井参数优化、钻井套管设计、水利学优化、以及钻具震动分析等大量软件。这些软件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现场的需要,是安全、优质、高效钻井的有利保证。
(2)地质软件
地质软件中,有气测解释、电测数据分析、煤层气分析、地层压力分析等软件,其中气测解释、煤层分析等软件在地质勘探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现就其软件所具有的特点作以下介绍。
煤层气分析软件是专为煤层气田录井设置的,用于分析煤层气罐装气样的解吸分析,是煤层气田录井必不可少的应用软件,对煤层气录井有很大帮助,解决了煤层气录井解释无专用软件的问题。
在煤层气录井过程中夹矸位置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快速色谱的分析解释结果和井深位置进行综合判断,能够较准确的判断夹矸的位置,避免取心过程中人为事故或由于煤层中泥岩的膨胀造成夹矸位置的错误判断,为煤层气的开采提供准确的数据。
5、数据转换
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随意设置录井数据单位,以适应不同习惯用户的单位需要,且在网络中每个用户可以单独采用自己的数据单位,而不影响其他用户,提高了系统在现场的实用性。
语言功能,系统具备3种语言选择,英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可以任意转换,为不同国家、地区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用户界面。数据转换与国际接轨,数据库数据可以通过命令
转换成LAS格式和WITS格式,这两种格式均为国际流行的录井数据格式。6.录井网络
本系统属于局域性网络,可以为现场地质监督、工程监督、平台经理、司钻提供网络计算机,也可以和基地实现远程通讯。对于登录本录井系统的所有用户,采取既独立又互连的原则,并且根据不同登陆用户名,采用不同的使用权限,系统的最高管理者是Datalog,享有网络的最高管理权,而如果采用Geologist或Engineer等登录的计算机,则权利就相当有限,只能显示或查看与自己有关的资料,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系统和数据安全。同时可以在不同的用户终端上管理打印机和其它网络用户的一些资源(必须在自己的管理权限之内),实现了资源在局域内的共享。在通讯方面也有一定优势,具备网络寻呼,收发邮件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方便了实时录井过程中的实时信息交流。
三、快速色谱分析系统
系统采用的快速色谱具有稳定性高、体积小、重复性好的特点,在30s内能够分析出从C1~nC5的所有烃值,该色谱分析技术最初属于美国航天局,用于分析大气组分,后应
用于石油行业的油气分析。
它标定简单,采用单点标定,1min就可标定好色谱系统,且取值采用积分求面积法,更准确。大大改善了常规色谱多点标定,且标定麻烦、时间长的问题。该色谱系统运行稳定,反应灵敏,只要做好维护工作,色谱仪运行一般不会出现故障。其另一特点是注样重复性好、线性好。
快速色谱的随机解释软件采用3H比值法对快速色谱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解释,每30s一个分析结果。具体分析过程中首先计算出WR(湿润比)、BR(平衡比)和CR(特征比),然后利用三者比值的大小及其三者数据的组合关系,综合判断地层的含油气水情况。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及时反应地下油气水情况。利用快速色谱的随机解释优点,在水平井的地质导向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水平井录井过程中,假如井深2000m时岩屑的上返速度为30min左右,如果采用普通的随钻测斜仪,测斜仪前端要有大约10m以上的位置是测斜仪无法探测到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必须打开10m以后才能采集到2000m井深点的井斜,如果每米钻时为10min,那么,随钻测斜仪只能在100min以后得到2000m井深点的井斜,然后采取措施。而快速色谱利用其先进的解释手段,在钻达2000m后30min,就能判断井下钻头是否还在原来的同一渗透层内,明显的节约100min,并且可减少钻井的无效进尺以及由于无效进尺带来的后期定向问题。这样可以根据解释结果结合岩性,判断钻头是上偏还是下移,及时采取措施。对薄层的油气发现和大套油层中夹层的判断有重要意义,由于快速色谱分析周期短,仅30s,且能分析到nC5,所以它对地层的分辨率是显而易见的,对薄层油气层的发现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为其采样点明显是常规色谱(周期按4min计)的8倍,如果常规色谱能分辨出1m的油层,那么在机械钻速不变的情况下快速色谱就能分辨出0.125m 的油层,这就是快速色谱的优势所在。
三、综述
综合录井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安装,系统安全稳定,计算机系统软件齐全、功能强大等方面的特点,除具备常规综合录井系统的功能外,还具有钻具振动和快速色谱分析功能。该系统的引进对提高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录井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SDL-9000型综合录井仪
SDL-9000型综合录井仪是由地质录井分公司与美国哈里伯顿能源公司联合生产的新一代综合录井仪。该仪器集国内外先进技术于一体,仪器的所有传感器及信号线、色谱气测仪、接口面板、UPS、计算机系统(部分硬件及软件)均由美国哈里伯顿能源公司提供。地质录井分公司提供具有国际DNV认证的仪器拖撬、气测系统辅助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的部分硬件(工作站、打印机)。该仪器除具有随钻气体检测、钻井工程事故预测、地层压力检测、钻井水动力优化等功能外,还增加以下功能:
●软件界面可以进行中英文切换
●钻井液粘度自动连续监测及记录
●岩屑油气显示自动评价
●仪器房内可燃气监测、烟雾报警
该仪器具有增压防爆的拖撬,高精度的仪表,快速的数据采集和灵活的UNIX操作系统,是海陆任何区域进行录井作业的理想设备。
SDL—9000型综合录井仪配备了14种28个传感器。各种传感器均装有防爆接线盒和防爆信号电缆,能够满足标准井场的工作需要,可直接采集钻井液、钻井工程、气体等参数40余项,通过计算机系统可自动处理,并输出和储存300多项参数。所采集信息可通过记录仪有选择地输出。声光报警可提示操作人员参数变化的情况,为安全钻井、优化钻井、评价地层提供可靠的信息。
●钻井液监控系统能自动连续不断地监测和显示钻井液状态或者参数变化,为安全钻井提供保障。
●钻井监控系统自动连续不断地监测和显示钻井工程参数,为优化钻井参数、提高钻井速度提供信息。
●气体检测系统用于分析、评价钻井液中的烃类、非烃类含量。
●H2S监测系统可检测井场不同部位的H2S含量,并具声光报警功能。
●粘度连续检测仪可连续测量动态钻井液粘度。
DAQING SDL—9000型综合录井仪DataDril是功能齐全的地面数据录井操作中心,具有最新的及最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本系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数据中的任何参数均可按时间、测量深度或TVD(总垂直深度)进行显示。功能齐全的工作站可以将数据存储并进行处理,然后转换成用户需要的格式。
●数据解释及地层评价的程序,可以帮助优化钻井、提高效率。
●以WINDOWS为基础,菜单驱动的软件操作简单、灵活。
●具有对所有有关钻井(包括定向井)、LWD、MWD、电缆测井及泥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DataDril与WITS格式完全兼容)。
DataDril为用户提供了广阔的分析程序
气体分析:运用色谱气测仪对Cl—C5气体进行分析,由有关程序进行积分,并绘制烃比值图,确定储层的油、气潜能。本程序,也可应用存储的数据进行比值运算。地层压力分析:
本程序可用于估算地层孔隙压力,该参数是用于监控钻井作业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这项功能与有经验的人员有机结合可以对地层压力变化进行快速、精确的定义和识别。水动力软件:
运用本程序根据有关参数可编写水动力报告,并可进行水马力优化运算。
冲击/抽吸分析程序:
在起下钻过程中运行脱机程序可预测冲击/抽吸水力学压力,做为一种安全的监控系统,本程序可使流体压力损失降至最少并通过调整水动力压力,预防井喷。
井斜运算程序:
输入井场记录的井斜数据,可以对TVD进行计算并可在水平及垂直两种模式下绘制井径剖面。
先进的DataDril包括LDS绘图系统。LDS录井绘图系统是深受用户欢迎的软件,可兼容 MWD、电测、地质等数据,并可对多井进行综合对比。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LDS拥有很大的灵活性:根据用户需要,可以对录井图表格式的组合、数据轨迹的分配、数据曲线的模式、图头的布局,以及岩性和真实符号的排布,进行任意组合。
●屏幕编辑:可进行全方位编辑,比如岩性、文本输入、数据编辑、深度位移、曲线标定编辑等。
●绘图功能:曲线8种颜色任选,可在FEL(注释栏)上进行每天事务综合描述;在录井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输出打印任何的数据、图表、文本。
●完井报告:完井时可提供多种格式内容的报告。
另外,SDL—9000型综合录井仪还可提供远程传输系统,可随时将现场获得的信息传递给油公司或作业单位,方便现场决策。
大庆地质录井分公司欢迎国内外同行使用SDL—9000型综合录井仪。我们将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员竭诚为您服务,保证满意!
SDL-9000型综合录井仪技术指标
SDL-9000 Mud Logging Uni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l、传感器部分(Sensors)项
目 Items
测 量 范 围 Measurement Range 灵 敏 度 Sensitivity 精
度 Accuracy
钻井液出口流量 Mud Flow Out 03% 0400SPM 1SPM ±1SPM
钻井液密度 Mud Density 02000ms/cm 10ms/cm ±0.5FSD
钻井液温度
Mud Temperature 050 m3 2mm 6mm
大钩负荷 Hook Load 06000psi 0.01% ±0.25%
套管压力
Casing Pressure 0400RPM 1 ±1 转盘扭矩
Rotary Torque 0100A ±2% ±2% 绞
车 Draw works 0100ppm 1ppm 0.01ppm
2、气体检测部分(Gas Detection)
项
目 Items
测 量 范 围 Measurement Range 灵 敏 度 Sensitivity 精
度 Accuracy 周期
Cycletime
总
烃 Total Gas 0100% 10ppm 2ppm 1.0min
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0100% 0.5% ±1%FSD
录井技术站
中原油田钻井三公司地质录井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河南省兰考县石油基地
邮编:475300 邮箱:zoushilei@263.net zousilei@sohu.com电话:0393-4867734
第五篇:单井方案7
单井井场数字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原则
油井单井井场数字化建设坚持设备稳定、可靠,满足前端数字化管理的基本需求和低成本的建设原则。
二、编制依据
1、Q/SY CQ3356/2009《井场和增压点数字化管理建设要求》。
2、长油字128号文件:《2010年数字化管理项目建设主要设备定型目录及控制价格》。
三、单井井场数字化管理项目建设内容
单井井场数字化建设以实现前端数字化管理的基本需求为基础,以满足单井正常生产和数字化管理为重点,主要实现油井生产数据采集、抽油机电机三相电参数监测、抽油井远程启停、井场集油管线压力采集、井场视频实时监控、闯入智能分析、井场远程语音警示等功能,达到单井井场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电子巡井、危害识别、风险预警、油井工况智能诊断的目的,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功图采集
抽油机安装有线载荷、位移传感器、井口采集器,实时采集油井示功图数据,为油井工况分析、单井产量计算提供实时数据。
2、抽油机电机三相电参数采集与控制
抽油机安装电机三相电参采集模块,采集的参数与功图数据同步传送至井场交换传输设备,实现抽油机运行状态监测和远程启停控制功能。
3、井场集油管线压力监测
在井场集油管线出口安装压力变送器,监测井场集油管线运行压力。
4、井场RTU
在目前定型定价产品基础上,对井场RTU进行性能优化、简化,适应单井井场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同时井场RTU预留至少2个RS485接口,读取注水井的压力、流量数据,并进行控制。
井场RTU可以与阀组间协议转换箱通过2.4GZIGBEE无线方式(协议转换箱也是北京安控厂家)进行通讯,也可以通过RS485方式进行有线通讯(协议转换箱不是北京安控厂家)。
5、视频监控与闯入智能分析
井场内选择适当位置安装一体化摄像机(不带云台)和智能分析视频服务器(具有闯入智能分析、语音警示功能),实现井场实时视频监控、闯入报警和图像抓拍功能。
6、井场照明
井场安装照明灯,实现井场照明。
7、井场远程语音警示
井场安装喇叭、功放,实现井场远程语音警示功能。
8、井场与增压点数据传输方式
在坚持井场数据可靠传输和低成本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的选择,建议方案如下: ⑴光缆通讯方式
井站合建、井场与站点距离较近、地势较好时应选择使用光缆、网线等有线传输方式。
⑵无线网桥传输方式
当井场与增压点距离较远或投资成本过高时,井场安装无线网络设备,增压点采用基站设备实现数据传输。
单井数字化建设方案设备清单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