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县工商联关于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6:0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尔康县工商联关于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尔康县工商联关于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

第一篇:马尔康县工商联关于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

马尔康县工商联

关于劳动关系争议调解的调研报告

根据阿坝州工商业联合会(商会)的文件要求,按照《四川省工商联和全国工商联关于开展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相关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会高度重视,结合本县实际,立即作出了安排,对本县的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止2010年底,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已经达到125户、注册资金22241万元;个体工商户1845户、资金数额4192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迄今已历10年。在这10年中,非公有制经济从最初被定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直到今天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县调整产业结构的深入实施,我县非公有制经济还将持续大踏步向前发展。在蓬勃发展、不断壮大的同时,我县非公有制企业贯彻执行劳动法、自觉维护职工权益的意识还不够,就会影响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充分肯定非公有制企业为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站在以人为本,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高度上,对其在贯彻执行《劳动法》方面现存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劳动合同签订。企业和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者跳槽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合同可以约束企业主,约束劳动者就不容易了。在个体户经营的小店,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其工作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安全生产等很大程度上还是老板说了算。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口说无凭,很难有效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社会保险。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一部分是企业覆盖了的,一部分是企业将社会保险发现金给职工。参保率就不高。正在一线工作,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职工,仍然大量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3、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职工的生存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职工。没有一支职业技能素质突出的职工队伍做保证,任何企业想实现长远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骨干待遇水平,也在大量的高学历的毕业生,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迫切愿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经济转轨过程中管理错位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劳动保障部门职能转变、管理手段不硬的主观原因。

二、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矛盾的性质和特点(1)矛盾双方政治上平等与经济上不平等同时并存。从劳资双方在矛盾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可以说政治上是平等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都是国家的主人,彼此之间没有阶级的差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不存在压迫与被压迫的问题。从经济上看就不一样了,资方是资本、资源的拥有者,是雇佣关系中占有绝对优势的一方,在用工的市场化运作中,雇用谁,不雇用谁,雇用多长时间,给谁开多少工资,每天劳动的任务怎么定,这一切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底线之上自己说了算。劳方则只有劳动力资本而没有物质资本,在劳务与劳动报酬的交换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大多数希望以劳务交换劳动报酬的人,由于自身技能等因素的限制,只有“委屈就业”一条路可走。既平等又不平等,一方面平等另一方面不平等,理论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我国劳动关系矛盾的这一特点是最具中国特色的。(2)矛盾双方的共赢性与非共享性同时并存。从劳动报酬的保障与增长以及企业剩余分配的角度看,劳资双方既有共赢的一面,又有非共享的一面。职工的工资是职工的劳动报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支付的用于购买劳务这一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就是说,工资的支付与企业是否盈利、盈利多少没有关系,无论如何,只要开展了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支付工资。然而,理虽如此,企业能否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非与生产经营状况毫不相干,恰恰相反,必须以生产经营正常为前提。一般来说,职工都希望企业兴旺发达,不断发展壮大,以保证自己按时足额拿到工资,进而使自己的工资待遇不断得到提高,这与业主的想法是一致的。促进企业发展,对业主有好处,对职工也有好处,这就是劳资双方共赢性之所在。同时必须正视的是,目前,在这种共赢之中,资方赢得太多而劳方赢得太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收入,减去生产经营的总成本就是利润。企业的利润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在各种生产要素中,劳动起着主导性作用。不可理喻的是,企业的利润全部被业主所占有,劳动者被排斥在分享企业利润之外。这就是劳资矛盾双方的非共享性。

(3)矛盾冲突的尖锐性与非对抗性同时并存。目前,不少劳动关系矛盾比较尖锐,有的矛盾甚至激化成了刑事案件。某一个县发生了一起劳动关系矛盾激化而成的血案:四五个农民工,因长期、多次向业主讨要被拖欠的工资未果而把这个欠债不还的老板乱刀砍死在县城大街上。由此可见劳动关系矛盾尖锐性。一般来说,通过调解还解决不了而成为诉讼案件的劳动关系矛盾,都是具有比较尖锐的冲突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在劳动关系中断后出现的。同时,从总体上看,新时期的劳动关系矛盾虽然比较尖锐,但它仍然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尖锐性与非对抗性对立统一于矛盾之中,这是新时期劳动关系矛盾的一大特点,我们不能因为矛盾尖锐、少量矛盾被激化就混淆了矛盾的性质。

(4)矛盾双方在搏奕中的主动与被动交叉并存。从本质上说,劳动关系不仅是一种交换关系,也是一种博弈关系,劳动关系矛盾无一例外地都是博弈的产物。在博弈中,双方的主动性交叉存在。一方面,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一般来讲,在缔结劳动关系的博弈过程中,雇主占有绝对的主动权,有充分的选择甚至是挑剔的余地,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性别、年龄、文化、身高、相貌等方面提出非从业必需的苛刻条件,而求职者只有被挑选的分,所以一旦缔结了劳动关系之后,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宁可委屈一点也要保住这份工作,在与雇主的博弈中,处于绝对的被动地位。因此,不少劳动者还从事着很不“体面”的劳动。另一方面,在劳动力的供求上也存在结构性矛盾,在很多人没活干的同时,也有一些事情没人干,沿海地区的“用工荒”就是例证。在目前的情况下,有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技之长的人,在缔结劳动关系的博弈过程中具有主动权,可以理直气壮地否定雇主的博弈条件而提出自己的要求,缔结了劳动关系以后,也随时可以不高兴就抬脚走人,没必要委屈自己,因为找一分活干不成问题。

三、构建多层次劳动关系调解体系机制的概况。近年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落实劳动保障事业规划和年度目标,围绕“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逐步和谐”这一主题,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重点研究解决“4050”、“零就业”家庭、企业下岗失业军转干部、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针对地震灾后情况,开展了专项就业援助服务活动和受灾群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和完善就业扶持政策,稳定就业局势。也为各类人员兑现岗位补贴、社保补贴、职业培训和介绍补贴。加强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2)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实效。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结余不断增加,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不断调增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年调增并按时足额发放。三是不断攻克各项社会保险难题,社会保障机制日趋完善。

(3)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初步建立。逐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目前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6%,一是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稳步推进。通过贯彻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重视调解办案,使越来越多的争议以调解的方式解决。二是不断加大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工作力度。通过贯彻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整治非法用工等专项检查,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4)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随时协调劳动关系,引导企业与职工依法平等协商,建立快捷的劳动监察仲裁绿色通道和调处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应急工作预案,预防和处理群体事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送法到企业”、“仲、调直通车”等活动,本着“重整改、轻处罚”的思路,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尽量把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5)劳动保障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内部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围绕制度规范、职责规范、业务运行规范、行为规范、考核奖惩规范五个范畴,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形成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和科学的制度体系。面向城乡的劳动保障工作机制基本形成。通过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完善职业培训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构建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服务机制、社会保障工作机制,人力资源和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维权执法机制,初步形成了与全县经济社会劳动保障工作机制。

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组织网络、法律地位、工作机制、工作制度、队伍建设及工作实效。

(1)、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上,由于地域的原因,我县还没有多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

(2)、我县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加强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制订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办法。对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成立、工作职责、受理案件的范围和工作制度进行了规定,使调解工作规范化,有章可循。

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给劳动关系带来很大变化。为了弥补改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弱化和非公经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不健全的不足,扩大劳动争议调解范围,要在调解制度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机制创新。

(3)、存在的问题

我县非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形同虚设”,是说在非公企业里面,没有发挥作用。虽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名义上有组织、有制度、有规范,但被“束之高阁”臵而不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职工有问题一般就找直接找劳动监察部门了,也分不清该按信访还是走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去处理,只要把问题解决了就行了。

根据我们的调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的日常工作,都是由劳动监查部门责的。其工作方式一般为:企业职工向劳动监查部门反映情况,劳动监查部门先做解释疏导,职工理解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问题较复杂,劳动监查部门要进行调查、与行政沟通协调,经过一系列工作后,大多数问题也能解决。如果职工仍不满意,劳动监查部门也支持职工去仲裁。

劳动监查部门的作用是:代表企业职工与业主方协商解决纠纷。很少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名义、召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共同研究、按照规范程序进行调解。更接近于信访的工作方式。劳动争议调解人员的调解能力有待提高,影响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发挥的原因有许多种,调解人员多兼职、单位的行政部门对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干预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调解人员的调解水平。

综上所述,就是我们这次调研所看到,了解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非公企业主有关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同时也要加大对企业职工的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2011年4月22日

第二篇:海南省工商联(总商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

海南省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

王醒光

1996年,海南省人劳厅、总工会、工商联(总商会)分别代表了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政府、职工、雇主),联合召开了“全省劳动关系调整工作会议”,启动了我省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也是我国省级首例实施这一机制协调劳动关系。国家劳动部代表和省委常委张德春在会上肯定和鼓励了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海南航空等我会推荐的五家企业交流了协调劳动关系的经验。这一机制的建立得益于海南省委“小政府、大社会”的特区体制理念,得益于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推进雇主与雇主代表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市场经济机制意识,也符合当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会议前后,省和19个市县工商联开展了颇具影响的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和总工会一起,配合人劳部门组织企业扩大就业,订立劳动合同,维护企业和员工的正当权益。各市县参照省的机构组织,工商联和总工会一样担任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副主席和劳动争议仲裁办副主任。

这一机制运行一段时间后,1996年省人大通过《海南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1997年省政府通过《海南经济特区劳动争议仲裁规定》,1998年省政府办公厅来函,三个文件都确定我会为雇主代表及其相关职能和任务。

2002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叔平主席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 合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说:海南省政府确定工商联(总商会)为“海南省雇主协会代表,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代表雇主一方发挥作用”。大大地鼓励我会从事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

2005年,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张秋俭书记率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调研组赴海南调研,她对工商联的同志说,“在海南见到了真正的雇主代表”。

2008年,全国工商联召开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座谈会,全国工商联沈建国副主席赞赏海南省省委、省政府早意识到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企业与员工和谐劳动关系和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肯定了我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扬了我会在全国工商联系统第一个参与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至今,我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已有16年,我会和企业界深深地体会到,协调劳动关系的根本是在做人的工作,协调好人与人的工作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日趋成熟,民营经济组织的出现和发展,给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给企业协调劳动关系展开了广阔的天地,企业可以主动地协调劳动关系,也是协调劳动关系主动的一方。企业越趋理智地认为,要转变协调劳动关系的被动为主动、压力为动力,不但希望能规范劳动关系,更希望从协调劳动关系中为企业增添新生力量和工作活力。

订立劳动合同固然是双方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基础,愿意不愿意干,干多少,怎么干,达到什么效果,都要靠合同来维护双方的法律责任。但根本上还得靠羸得人心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首先员工的 劳动成果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员工的人格要得尊重。其次要在物质和精神上鼓励员工,员工干得好的、突出的,要给予表彰,鼓励能人,任人唯贤,弘扬奋发图强的精神。再次要关注员工的发展需求,人不是单纯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事业上的发展和精神上追求。要关心员工的休息、健康、娱乐以及家庭,关心员工的思想进步和道德修养。不但要肯定员工现有的工作水平,更要提高员工的知识机能,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和高科技挑战。

海南航空近年来,“安全、正点、服务”三项指标和综合运行品质一直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走在中国民航的前列,保持着安全、服务品质和正点率全民航第一的品牌形象,海航成为全国第四大航空公司。海航的进步和成就得益于有和谐的团队,有先进的海航文化支持。海航文化以中国传统伦理观为价值支撑,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善若水”,“以德平天下人心”的思想,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浑朴与西方管理的的锐利求新结合起来,刚柔并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海航从1992年提出的“凝聚、奉献、腾飞”到“至诚、至善、至精、至美”,再到“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直至“诚信、业绩、创新”的文化理念,“创立了一个公司,造就一批人才,创建一套制度,创造一种文化”。海航文化更讲人情味,善待员工,有效调节员工矛盾,依靠批评和自我批评,注重自我反省。海航坚持实行领导与部门级干部、领导与普通员工、部门领导与普通员工的三级对话制度。海航努力于建设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仅由海航培训中心实施的各类企业文化培训每年就达百期,上 万人次。他们尊重人才,培养人才,视人才为第一可贵要素,培养了一批有独特的务实作风,执著创新精神的管理干部和基层员工。

海南龙泉是海南餐饮业龙头,基本上吸收的是初、高中文化农村青年、下岗国企员工、退役军人,不但下功夫解决员工的食、住、社保等基本生活需求,不管多困难一定要保证每月足额发工资,更努力于帮助员工的成长,龙泉以“以人为本,精益求精;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龙泉理念和“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龙泉精神,成为龙泉事业发展壮大的不懈动力。龙泉兴办的技工学校分别与海南大学、海南省商业学校、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联合举办大、中专班。公司还规定,员工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和技术职称的,所在单位予以报销学费,工资奖金也得到相当的补贴;凡是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每人每月有固定书报费。龙泉每年举办职工运动会。龙泉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凝聚人心,和谐企业,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质量品牌。

协调劳动关系,解决就业是前堤。我会在十几年组织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配合省人劳厅的“就业和再就业示范基地” 的建设中,努力推动了这一前堤工作。我会多次建议执行协调劳动关系的各项法规,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克服官僚主义,以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历史、全面、客观、可持续地协调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发展扩大就业,才能谈协调劳动关系;协调好劳动关系又能推动企业、员工乃至社会的发展。

2011年5月26日星期四

第三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含义

来源:胡律师网作者:上海律师 胡燕来所属栏目:劳动纠纷律师案例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召开会议或者采取适当方式,向同级工会通报政府的重要的工作部署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行政措施,研究解决工会反映的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

以上是《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上看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等表述。但究竟什么是“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专业劳动纠纷律师认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又被称为劳动关系三方原则。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有关国际公约规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三方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和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协调三方机制的主要职能是:三方就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和咨询;三方进行磋商谈判,形成关于劳动关系问题的共识;三方就存在的劳动关系矛盾进行协调,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在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由代表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代表职工的工会组织和代表企业的某些企业代表组织组成。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实践证明这一机制能够缓解劳资矛盾、稳定劳动关系,能够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工会是当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作为职工一方的代表。它会代表所在地的劳动者,就处理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与政府部门的代表和企业组织的代表进行协商,以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上海劳动纠纷律师胡燕来,二十年只做法律,被政府荣记个人三等功两次,2008-2009卢湾区十位优秀律师之一,荣获上海“劳动争议代理最佳奖”,擅长企业法律顾问,手机***,邮箱hulvshi119@163.com。

第四篇:第八章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初稿)

第八章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

2006年,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统领,以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创新工作方式,突出工作重点,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好地发挥了三方机制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一、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积极落实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2006年3月31日,国家三方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从2006年至2008年,用三年时间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加快劳动合同立法进程、全面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等5项行动措施。7月25日,国家三方会议召开了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视频会议,进一步对落实行动计划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非常重视这次会议,专门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国家三方会议的工作,特别是对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要求。

《通知》下发和视频会议召开以来,各地迅速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王兆国同志的批示精神和视频会议的部署,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006年劳动合同签订率指标基本完成。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各地依托三方机制把落实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浙江等6省还将劳动合同签订率纳入了政府考核目标体系。二是组织调查摸底,夯实基础工作。上海、江西、广西、四川、重庆等11个省(区、市)开展了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江苏省组织了抽样调查。三是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对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动态监管。安徽、云南、宁夏等省(区)、辽宁和山东的部分地市已经启动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江苏省建立了劳动合同书面报告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天津市编写了一问一答的《劳动合同宣传手册》。吉林省开展了“双合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宣传周活动。湖北省通过行风政风广播电台热线大力宣传劳动合同制度。五是加大指导服务力度,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各地都制定了适合不同行业和农民工就业特点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广东、贵州、新疆等14个省(区)分行业制定了3种以上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山西省专门制定了煤炭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农牧民工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吉林省吉林市免费为农民工提供劳动合同文本2万多份。湖南省向企业提供了范本40余万份。六是建立示范点联系制度。天津市建立了市联系区、区联系街镇的劳动合同示范区域联系工作机制。安徽、福建、河南等3省选择劳动合同制度执行差的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单位。湖南选择一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有影响力的企业作为联系示范点。七是加强执法监察,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开展了对企业劳动用工的专项执法检查,责令企业补签劳动合同。比如,河北省责令补签12.8万份,河南省补12.2万 份,新疆补签29万份。

同时,国家和各地三方积极参与《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企业工资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论证和起草工作,认真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活动中,各级三方通过多种方式发动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征集到的19万条意见和建议中,职工意见占65%,企业、专家等方面意见占35%。

(二)全面部署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 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于7月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的通知》,并在7月25日召开的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视频会议上,对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各地三方在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王兆国同志的批示精神和视频会议的部署,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组成部分,迅速掀起了创建活动的高潮。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开展了以促进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的创建活动。

各地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明确目标,确定标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严格评审,确保质量;宣传表彰,营造氛围;依托三方,合力推进。目前,一些地方创建活动覆盖企业达到50%以上。中国企联在系统内开展了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创建活动,并于10月24日召开了第四届中国雇主论坛,表彰了中国企联命名的100家“2006年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交流了开展创建活动典型经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企联会长陈锦华出席论坛。国家三方会议主席王东进出席论坛并讲话。国家三方会议副主席、中国企联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陈兰通作主旨报告,要求广大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思想,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倡导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和谐管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全国总工会于8月10日,在河北廊房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市工会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座谈会。国家三方会议副主席、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孙宝树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国家三 方会议副主席、全总书记处书记张秋俭同志主持并作会议小结。会议对当前各地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对于各级工会组织加深对王兆国同志关于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批示精神的理解,加强三方协调配合,不断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创出实效,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践表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活动,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劳动关系的新变化,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对推动企业建立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加大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工作力度

2006年,各级三方大力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推广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及劳动安全卫生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专项集体合同。国家三方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反复协商和修改,于今年8月17日,起草并下发了《关于推进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意见》。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作为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形式,适应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对协调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对于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在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集中和行业集群地区的建立与实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全国企事业单位已签订集体合同共86.2万份,比上年增加10.8万份,增长14.3%;覆盖企业153.8万个,覆盖职工1.1亿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8.3%。其中,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的集体合同52.1万份,覆盖职工6253万余人。

(四)进一步加强了国家三方会议的自身建设

1、国家三方会议办公室设立常设办事机构。根据《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经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第九次会议批准,国家三方会议办公室于6月19日设立常设办事机构。常设办事机构由国家三方各派一名工作人员组成,办公地点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常设办事机构设立后,在办公室主任会议的领导下,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制定工作规范,完成了第十次和十一次国家三方会议和推进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视频会议等重要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加强国家三方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各地三方会议办公室的工作联系,认真完成各项日常事务和信息工作,共编发了6期《信息交流》和1期《信息专报》,经过半年来的努力,国家三方会议办公室常设机构的工作运转已基本步入正轨,初见成效。

2、加快组建国家三方会议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家三方共同起草的《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专业委员会组建方案》,按照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第九次会议议定的关于设立5个专业委员会的意见,在征求各地三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国家三方会议办公室主任会议反复认真研究并提交十次国家三方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先期建立劳动关系法律政策委员会、企业工资分配研究委员会和集体协商研究委员会。在今天三个专业委员会将正式成立并聘请十四名专家学者为三个专门委员会的成员。专业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和专业建设也将提到议事日程,经过共同努力,各专业委员会作为国家三方会议专业化、规范化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在国家三方会议的各项工作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局是中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顺利发展的根本要求。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促进劳动关系协调发展而普遍采取的方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提上了日程。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首先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央制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为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其次,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改革开放的全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认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 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建立顺畅高效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扎扎实实的搞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做好协调劳动关系的各项具体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从这个大局出发,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好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服好务。

(二)领导重视是推进中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重要保证。

1、中央领导重视协调劳动关系工作。

党中央对协调劳动关系问题一直给予高度重视,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第144号公约《三方协商促进履行国际劳工标准公约》,特别是制定和实施了《劳动法》,使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有了更明确坚实的法律基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劳动法》的相关内容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都体现了三方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央领导对建立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做出具体指示,2001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第一次会议,国家一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正式建立。2001年11月,召开了全国贯彻实施《劳动法》《工会法》推进集体合同劳动同工作经验交流会,尉健行同志到会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同志发表书面讲话。此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各方面工作一直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顺利展开,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对协调劳动关系问题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就有关涉及劳动关系问题特别是农民工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等作了多次批示,这就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工作更加有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重要方面,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显得更加迫 切,更加重要。2007年,经过四年多的酝酿和准备,《劳动合同法》正式公布,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各地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进展迅速,成效显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到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很多地方党委政府把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企联组织积极配合,通力合作,认真组织,推动落实。在各方的共同努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全国地市一级以上基本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多数省份正向县、区和乡镇、街道一级延伸,有的已在县、区全面建立,共建立各级三方协调组织6677个,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组织体系。一些省市三方协调组织完善工作制度,针对劳动关系领域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地区三方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有的地区三方在共同推动立法上取得进展,有的地区三方以产业较为集中地区为突破口,围绕创建和谐工业园区开展协调劳动关系工作,还有的地区三方共同推动建立工资保障机制等等。各地方在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工作中,还紧密结合本地区的省情、市情、区情,找到本地区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中重点、难点、切入点,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各地方已经形成了 “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工作正在出现一个积极开拓、稳步推进、不断创新的新局面。

(三)整体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与突出工作重点相结合。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逐步走出一条以预防为主,突出重点,促进整体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的道路。一是五年来国家三方共同参与了《劳动合同法》、《促进就业法》、《集体合同规定》等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 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与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相互协调配合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兼职劳动仲裁员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集体合同规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等具有实效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文件,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预防了劳动争议和纠纷的产生。二是国家三方以“两个合同”为切入点,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落到实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源头,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工会与企业、工会与劳动者自主协调双方利益的有效形式,国家三方通过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截止2006年底,实现了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0%以上,集体合同签订率也显著提高,切实保障了企业和最基层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三是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搭建发展企业和工业园区劳动关系和谐的平台。以此作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推动企业建立起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促进各项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企业得到全面落实,依法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此外,国家三方还加大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力度,并通过三方协商机制制定出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在确保劳动者平等公正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保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加强基础和能力建设,注重发挥各方优势。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五年来在切实发挥宏观层面调整劳动关系的作用的同时,推进三方机制向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大力做强基层三方机制。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具体指导、协调和服务,及时协商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现实突出问题,提高三方机制运行效率,增强工作实效。三方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用来协调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是推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的重要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三方存在广泛的社会基础。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组织,能够将职工的要求和愿望及时反映给政府等有关部门,将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向职工进行广泛宣传,并对落实情况实施法律监督。企业联合会作为雇主代表组织,能较好发挥政府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纽带作用,及时反映企业经营者的呼声和要求。三方机制将政府与劳资双方主体紧密相联,有利于三方对国家经济和社会事务中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内容达成广泛的共识,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尤其在我国,三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各有特色,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三方加强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深入发展。

(五)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不断创新。

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了促进全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的交流,国家三方每两年召开一次国家级工作经验交流大会,每次经验交流大会都成为协调劳动关系工作阶段性的标志,总结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好的经验,抓住重点,及时推广,指导各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还通过表彰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集体和个人,以点促面,不断开创劳动关系工作新局面。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我国是一项崭新的事业,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五年来,国家三方共同探索,形成了不少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和活动,一是顺应劳动关系发展的客观需求,进行劳动争议仲裁院试点工作,探索专业化、职业化地解决劳动争议;二是推出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收效显著,取得良好效果;三是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建立区域(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覆盖小企业,依法维护小企业主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2006年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要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劳动关系变化,还存在着影响三方机制深入发展、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和障碍:

(一)三方机制法律体系不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是三方机制构建和运行的重要前提。三方机制是一种在法律框架下的社会对话机制,其创建目的、涵盖范围、运作程序以及操作规范都必须依据国家的劳动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政策。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际劳工组织《三方协商促进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公约》(第144号),国务院提请审议的说明指出,批准这项公约旨在建立一项工作程序,以便就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国际劳工公约的制订、批准、实施及其监督检查等,进行国家一级的政府与雇主和工会组织代表间的协商,使各方意见都能得到充分反映。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34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这是我国第一次确立了实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法律依据。2007年6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劳动合同法》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这是继《工会法》之后,在国家立法层面对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进一步肯定。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集体合同规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工资集体协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构成了我国三方机制立法的基本框架,但是能够用于规制具体运行和实际操作的规则还是明显不足的。对日益复杂的劳动关系矛盾和法治建设的要求,三方机制的有效运行仅依靠这些原则性的规定远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急需完善有关三方机制相关立法,细化法律规则和提升立法层级。另外,还要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与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三方机制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和世贸组织基本原则的逐步靠近和融合。

(二)三方主体作用需逐步强化。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一个平衡各方利益、平等对话的机制,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组织三方的职能缺一不可,各有侧重、相互独立,切实代表劳动关系领域不同层面的组织和会员利益。可以说,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组织三方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保证。

1、政府的主导作用问题

政府始终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也代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性质的社会群体利益。政府的地位、职能决定了其可以站在总体及长远利益的高度,从宏观上调节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因此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不容忽视,且不可替代。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劳动政策来协调各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国家代表和维护全国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利益,是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方针来实现的,而只有政府才具有这种权力和能力,政府是劳动关系的调节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企业、劳动者三者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政府可以正确地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调节这些矛盾,促使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合作,避免和减少产业冲突。

在《工会法》和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我国协调劳动关系的政府代表是劳动行政部门,即在国家层面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地方是各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在实践中,真正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具体工作的是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劳动工资司和地方劳动保障厅(局)负责劳动工资的处室。一方面,国家机构改革将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职能从劳动行政部门划出,限制了由我国劳动行政部门主导参与的三方机制的协调范围;另一方面劳动行政部门受人员编制的影响,特别是在地方,尚不能充分发挥出政府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的主导作用。

2、雇主和工会组织的代表性问题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在社会和产业层面,工会组织在组织体系、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而企业组织则显薄弱。目前,在已建三方机制的省、市(区、州、盟)中,主要是由企联作为企业组织代表参与三方机制。但在区县、乡镇以及街道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基层企联组织不健全,目前还存在着国资委、经贸委、工商联以及个协私协作为企业代表的情况。而在基层的企业层面,雇主的力量则明显强于工会。主要原因一是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及发挥工会维权作用困难重重。对这类企业的工会建设和地位的确定,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虽均有极为明确的规定,也有实施细则,但在 具体实施中难以落实。二是国有、集体企业工会组织的独立性和功能的完整性受到很大削弱,主要表现在工会主席逐渐脱离了劳动岗位,被纳入企业领导层(一般享受副厂级待遇),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后,他们同样担心为工人说话办事,自己的饭碗会被敲掉。三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不少工会组织被撤并,工会会员流失。由于工会组织主体的缺位,无法形成或健全有效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三)三方机制的协调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的内涵,通常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方式;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组织形式;人们因参加社会劳动所取得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即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劳动方式和组织形式,实际上是指就业与劳动组织管理;个人消费品分配,是指劳动者获得收入和社会保障。从国际上看,三方机制的协调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狭义的劳动关系领域,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三方机制协调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受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仅局限于在劳动工资、集体合同、集体谈判、劳动争议等领域内的指导和协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劳动争议和纠纷日益凸显,国家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都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等重要问题密切结合起来,显然,现有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协商范围已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三方机制的社会影响力不够。

三方机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被广泛采用,美国也在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确定了三方合作关系。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国家也陆续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委员会。不仅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但在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才刚刚发展五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社会和企业层面的宣传的还不够,还不为企业和职工以及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所熟知。我们这里说的宣传主要是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和渠道普及三方机制的知识,介绍国际上三方机制发挥的作用和我国三方机制取得的成效。通过宣传,逐步提高社会各界对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认识水平,形成社会共识,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提供更广阔和稳定的发展氛围和空间。

三、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未来的主要任务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各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新旧体制的摩擦、利益格局的调整、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体制上的不完善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劳动关系在未来几年将呈现出复杂化、多样性的特征。为适应劳动关系的变化趋势,今后一段时期,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健全机构,完善职能,明确分工,协调有力,大幅度降低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促进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一)强化国家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的功能。

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在整个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中起到宏观调控和导向性作用,因此,在未来几年中,国家级三方会议要进一步发挥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组织策划、统筹协调、逐步推进、监督实施等作用,拓宽协商内容,把我国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从不为人知变成人人参与、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对话机制,采用灵活的方法,动员方方面面的资源,切实落实人员配臵和经费。

强化国家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主要还体现在从源头上参与高层次的劳动立法和参与制定协调劳动关系配套改革的政策框架;发展工会组织,创新工作方法,特别是发展区域性/行业性集 体谈判制度,增强工会维权能力;培育、鼓励和发挥雇主组织在协调劳资关系特别是在集体谈判中的作用;完善全国和地方的劳资关系信息系统,大力培养研究和处理劳资关系问题的专业人才,加快建设全面、有效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的步伐。同时,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建设。

(二)加强劳动关系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随着三方机制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加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理论研究已日益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国家三方和各级三方机制要在推动工作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同时,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特别是劳动标准体系等目前比较薄弱的问题和劳动关系领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参考。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已经成立了劳动关系法律政策研究委员会、薪酬分配委员会和集体协商指导委员会等专业工作委员会,并聘请了在这些方面有较高理论政策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教授、专业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参加到专业委员会来,针对劳动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劳动关系重点领域,进行深层次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利益和要求,为三方协商决策提出有较高价值和水准的对策建议,为基层进行专业咨询、协调、指导和服务。通过深入调查和理论研究,探索和形成我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理论体系,从而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性、主动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建设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三方协调机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制度建设。把国家、省、市、县(区)三方机制的办事机构做实,并使其向街道、社区延伸,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明确各自职责,规范运作程序,增强整体效能,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二是大力推动建立产业级三方机制,通过产业级三方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产业内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劳动关系矛盾,避免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这是劳动关系矛盾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在 我国现行体制下解决劳动争议的内在要求。三是逐步建立基层劳动关系工作平台。要逐步建立街道、社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落实职责任务,切实发挥街道、社区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基础作用。四是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工作队伍建设。要逐步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落实到基层,并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探索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资格制度,研究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以实现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

(四)增强三方机制实效性,切实发挥三方机制作用。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要在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协调、与各方工作相衔接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完善机制和发挥作用上来,增强三方会议协调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和预见性,解决好职工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劳动争议案件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形成监督与预防并重的协调机制。要把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和重大举措,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各级三方可以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为平台,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机制,落实劳动标准,以点促面,逐步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在所有企业都能得到落实,从而开创劳动关系工作新局面,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三方机制影响力。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社会各界对三方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缺乏深刻认识,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三方仍要不懈努力,增强社会共识。一方面,各级三方要积极向政府、人大和政协等有关领导部门汇报三方机制建设情况,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三方机制方面的宣传工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三方机制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通过宣传,扩大三方机制工作的影响,提高公众认知度,为三方机制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们还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三方机制发展的典型经验,研究国外三方机制发展趋势,为研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调劳 动关系三方机制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要借三方机制这个平台,使国外更加了解中国,提升我国在国际劳工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五篇:阿坝州工商联关于开展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调研报告

阿坝州工商联

关于开展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调研报告 省工商联:

根据全国工商业联《关于开展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相关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会高度重视,结合我州实际,把全联和省联通知转发到了13个县级工商联,并组织人员对马尔康、汶川、茂县、理县、金川、小金等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领导机构。

阿坝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州委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向各成员单位下发了目标任务。州委、州政府转发了州总工会、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企业联合会、州工商联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施意见》。州委、州政府召开了“关于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专题会议。各县也高度重视,按照州委、州政府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各县工商联也积极行动起来,按照目标任务深入会员企业和非公企业大力宣传工会组织建设、工资集体协商及工工资薪金税前扣除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主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工资分配。

二、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主要情况 一是狠抓关键,突出重点,依法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州工商联利用网络系统向基层商会和重 1

点民营企业大力宣传州委办、政府办关于转发州总工会、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企业联合会、州工商联《关于

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施

意见》和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政策。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贯彻

落实《劳动合同法》等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非公

有制企业家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重点选择州工商联会员

企业中的副主席、常委、执委以及州非公办确定联系的25

家重点企业,并要求各县工商联确定重点企业,抓好典型示

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两个普遍”工作的开展。

二是整合内部资源,形成齐抓共促工作格局。州工商联

在机关工作人员少、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基层商会

和工商联兼职副主席的作用。三月初州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

后,我会的住会专职副主席就及时召集兼职的民营企业家副

主席座谈,传达了州上的会议精神,要求他们作好表率作用,在各自的企业开展好此项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恢复州工商

联驻外办事处,发挥各县驻外分会的作用,促进我州非公有

制企业与州外商会、企业开展经贸合作。

三是注重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引导。为全面、准确地掌

握全州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基本情况和

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会结合省上《关于开展2011中小

企业综合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于本月中下旬对全州开展

工资集体协商情况及职工收入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重点在我州民营企业较集中的汶川、茂县、松潘等县以及工业园区。

四是以“双合同月”活动为载体,逐步提升协商水平。

近年来,我州总工会联合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企业

管理协会、经委、州工商联连续共同开展了以“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为主题、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为主要内容的“双合同月”活动。今年3-5月份继续在全州集中开展农民

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我会在今年活动期间通过下

发指导意见、开展典型宣传、到民营企业实地指导、开展监

督检查等各项工作扩大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增强其实效

性,使我州非公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比之以前都有新的起

色。

阿坝州工商联有会员企业407户,截至2011年4月底,已建立工会组织160余个,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的有70

余户。

三、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工作制度、队伍建设情况

一是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上,由于地域的原因,我州建立了一个州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大多数县还没有劳

动争议调解组织。但多数地方都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

度。加强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制订

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办法。对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成立、工

作职责、受理案件的范围和工作制度进行了规定,使调解工

作规范化,有章可循。

二是在非公企业里面,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没有充分发

挥作用。虽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名义上有组织、有制度、有

规范,但被“束之高阁”置而不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职工有问题一般就找直接找劳动监察部门了,也

分不清该按信访还是走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去处理,只要把问

题解决了就行了。根据我们的调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的日

常工作,都是由劳动监查部门责的。其工作方式一般为:企

业职工向劳动监查部门反映情况,劳动监查部门先做解释疏

导,职工理解了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问题较复杂,劳动监

查部门要进行调查、与行政沟通协调,经过一系列工作后,大多数问题也能解决。如果职工仍不满意,劳动监查部门也

支持职工去仲裁。劳动监查部门的作用是:代表企业职工与

业主方协商解决纠纷。很少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名义、召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共同研究、按照规范程序进行

调解。更接近于信访的工作方式。劳动争议调解人员的调解

能力有待提高,影响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发挥的原因有

许多种,调解人员多兼职、单位的行政部门对调解委员会调

解工作干预等,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调解人员的调解水平。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此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整体发展不平

衡,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不同程度上

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法律责任不明确、刚性不强,企业不回应要约、不协商、不履约并无罚则,缺

乏法定的制约手段。

二是工资协商主体特别是区域性行业性协商主体存在缺失、缺位和主体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加之我州行业协会

发展滞后,协商基础欠缺,行业性工资协商推进难度较大;

三是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重视不够,特别是我州民营

企业少的县份,没有把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不能形成社

会共识和推行合力。

四是支撑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信息资源不对称,职工方

代表往往不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详细状况,影响协商质量。

五是劳资主体力量失衡问题短期内很难扭转,民营企业

中的许多企业经营者利用自身优势阻碍协商工作。

六是劳资双方协商代表普遍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其素

质、能力影响了协商水平。

七是已签订的集体合同或专项工资集体合同缺少量化

指标,流于形式的条款过多,很难将职工收入增长落到实处,因工资问题引发的集体劳动争议事件时有发生。

八是协商程序不够严谨,操作缺乏规范性,特别是中小

型的非公企业,能真正商谈的并经职代会审议和劳动行政部

门审查备案的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却很少。

阿坝州工商联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日

下载马尔康县工商联关于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尔康县工商联关于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园街道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

    晋政西〔2009〕67号 西园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西园街道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和《西园街道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组成人员》的通知 各成员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工会......

    阿坝州工商联关于开展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调研报告(共5篇)

    阿坝州工商联 关于开展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调研报告 省工商联: 根据全国工商业联《关于开展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相关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会高度重视,结合我州实际,把全联和省......

    XX县工商联关于开展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调研报告

    积极参与三方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XX县工商联关于开展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充......

    2011年江苏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工作重点

    2011年江苏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工作重点 2011年全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

    劳动关系协调师

    2013年下半年广东省劳动关系协调师 二、培训内容 依据劳动关系协调员(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六大职业功能模块进行授课。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 (一)劳动标准实施管理; (二)劳......

    市总工会关于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的完善,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根据豫工法[20xx]4号文《关于对三方协调机制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通知》要求,xx市总工会于8月份采取发......

    市总工会关于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情况调研报告

    精选范文:市总工会关于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情况调研报告(共2篇)为了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的完善,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根据豫工法[2003]4号文《关于对三方......

    关于进一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的意见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单位: 建立由政府主导,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参加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