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理论解析移民犯罪 讲演稿

时间:2019-05-14 16:4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冲突理论解析移民犯罪 讲演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冲突理论解析移民犯罪 讲演稿》。

第一篇:文化冲突理论解析移民犯罪 讲演稿

文化冲突理论解析移民犯罪 讲演稿 价值冲突理论 科布林认为,在犯罪频繁的区域虽有很多的不良少年,但是在这些地区也居住着不少正常少年。不良少年长大后有的变成守法公民,而正常少年长大后有的也会变成犯罪人。这种情况并不是由于这些区域的犯罪文化强于传统的合法文化,而是因为犯罪的价值体系和传统的合法的价值体系之间存在冲突和二重性,当地的居民因同时参与这两种价值体系,并且认同两种价值体系。他认为接触犯罪文化并不是犯罪的原因。而是犯罪文化与合法文化之间产生了冲突,致使这两类文化所附带的规范和价值观体系内部产生不安,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米勒的焦点关心理论

米勒认为,下层阶级成员若遵从这些“焦点关心”(或价值观)就会经常触犯法律。例如,为了证明自己有强硬的身体和态度,便不会在打架中退缩。为了耍小聪明就必须欺诈他人,寻找兴奋的结果导致酗酒、赌博、滥用毒品等非法行为的产生。沃尔德的集团冲突理论

沃尔德指出,许多犯罪行为是由群体实施的,这是因为集团行为更能保护和加强自己的利 益。比如,少年犯罪帮伙几乎都是少数权力群体,他们不赞同占统治地位的多数人的规则,即成年人的价值观和权力的规则,警察通常代表成年人价值观和权力,当少年犯罪帮伙采取某种直接集体性行动时,他们不可能通过正常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不可能寻求警察的保护,于是,他们容易被看作犯罪人,容易被当作犯罪人来处理.。

塞林的“初级文化冲突”

移民从A文化圈移入B文化圈,移民群体由于他们遵从母

国的规范文化,自然与美国的规范文化相冲突,并与他们的犯罪行为相联系。

初级文化冲突”像横座标,在同一时点上,不同文化圈的规范文化在移动中所产生碰撞和冲突,即不同文化板块的连结处的异文化冲突。殖民扩张,异文化注入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移民过程中的文化冲突,A文化圈的人们带着固有的文化规范移入到B文化圈后,与B文化圈的本土规范文化发生的冲突等。

次级文化冲突”像是纵座标,即在同一地点,由于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转型,使传统的较单一的规范文化发生分化,分化出来众多的亚文化,亚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由于差异而产生激烈的冲突。这些文化冲突与犯罪行为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塞林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文化冲突与犯罪关系的动态模式,这是他理论的精典之处。案例二

集团利益冲突论“犯罪是具有不同利益的群体冲突的结果”表现为移民群体和当地原住居民,以及不同社团之间的利益冲突。案例三

担任“怒罗权”案件辩护工作的石井小夜子律师解释道:

“怒”代表愤怒;“罗”代表罗生门似的团结;“权”代表权利。意思是指愤怒抗争、声张权利、团结一致。“怒罗权”成员因孤独、不被日本社会所接受而产生的对社会的“疏离感”,为了谋求属于自己的空间,或者说是为了在日的残留孤儿二三代争取自己的权利而自发组织起来。但是地域社会却把他们视为不良组织,疏远和阻止他们,这反倒强化了其内部的团结。

第二篇:加拿大移民新政策解析

Http://tiandaoedu.com

加拿大移民新政策解析小编了解到,最近加拿大移民部致力与政府相关单位合作,制订签证行动计划,方便外籍旅客到访,但也加强出入境身分管制,防堵移民诈欺。加拿大拟与多国签署专业领域的相互认证协议(MRA),让海外专业人士取得加拿大认证资格,更快、更容易进入本地就业市场。加拿大移民部内部资料显示,当局所设定的第一项国际策略目标,是鼓励加国各专业协会与其他国家签署相互认证协议,以利海外专业人才进入加拿大就业。透过MRA,加拿大专业认证机构可加速评估海外专业人士的学经历,让他们取得本地专业认证,更快、更容易在各省执业。例如近期加拿大认证会计师协会已与印度对口单位签署MRA,以利所属会员在对方国家执业。加拿大移民部指出,在泛加海外学经历认证评估框架下,已有不少加国专业认证机构对与其他国家签订MRA表达兴趣,因为此举有利于移民申请人在抵境前就其专业认证预做准备。而移民部可在外国专业与学历认证方面提供专业认证协会必要协助。

此外,加拿大移民部也会继续与政府相关单位合作,制订签证行动计划,方便外籍旅客到访加拿大,措施包括对商务旅客提供10年多次入境签证、更新临时访客签证(TRV)申请表、扩充全球各地签证申请中心(VAC)以及商务快捷计划(BEP)等。

加拿大移民部也将致力落实加美边境保安及经济竞争力行动计划中的身分管理方案,透过边境查验、生物测定、出入管制及电子旅游授权(e-TA)等,分享移民与难民资料申请人。未来不排除以这项计划为基础,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例如欧盟各国。透过「身分管理整合框架」审核临时访客、移民与公民等各类申请案,防堵并侦测诈欺。

就签证、就业和出入境方面,加拿大移民部可谓是花了很多心思,就政策而言,不管是对于海外就业人士还是外籍旅客,加拿大移民新政策都有所放宽,但是对于出入境新政策,加拿大严防移民诈欺。加拿大移民新政策可以说是有宽有严,不过整体上而言,加拿大移民只能是越收越紧。建议有移民加拿大意向的申请者尽早办理。

希望上面介绍的内容对想要申请加拿大移民的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原文地址:

资料参考:加拿大移民http://canada.tiandaoedu.com/vi/immigration/

天道教育

第三篇:解析加拿大移民新思路

近日,加拿大移民部长康尼在关于2012年加拿大移民快速移民行动计划的报告中指出,加拿大移民部必须采取及时的行动,在一年内回 应所有类别的申请。“对有意移民加拿大的人而言,2012年是个好年头。”移民专家介绍,这一形势变化对申请人来讲,无疑是利好消息。这意味 着,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加拿大会采取大幅度行动提高移民申请的处理速度。

加拿大投资移民或将再涨价

3月1日,加拿大 移民部长康尼在接受采访中认为现行的80万加币的投资额仍然太低,对加拿大贡献不大。这个谈话虽然未提及涨价具体的时间表和金额,但新的政策风向不容忽 视。因此,想要办理加拿大投资移民的申请人,应利用具体政策尚未出台的时机加紧申请规划。一旦涨价政策出台,必将激发又一轮巨大的“末班车”申请高峰。

此次涨价之议并非无风起浪。去年联邦移民部出台了一份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投资移民没有充分融入加拿大的商业和就业环境,对加拿大的贡献不大。另一方面,自2010年底翻番涨价以后,申请者数量仍然不减,调控的目标完全没有达到,因此政策的再度调整也就呼之欲出了。

魁北克提速增量

新任魁省移民局驻中国香港办事处主任Younes Mihoubi将于2012年4月2日赴任。他急需解决的是大量申请的积压问题。侨业专家分析“Younes Mihoubi的上任,势必会致力于提高审理速度,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免面试率。与此同时,魁省移民局已决定2012年继续增派15位分析师前往中国香港 参与审理工作,到时年处理量可以达到6000个申请。同时,魁北克移民局已经在2011年12月与魁北克投资局合作,于2012年开始在蒙特利尔办公室帮 助其增加处理申请案。他们将直接根据文件决定是否免面试,这样可增加审理总量的30%,大大提高了魁北克投资移民的审理速度。

魁北克移民局及投资局的积极态度以及为此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申请人来讲是非常有利的。根据法律,联邦投资移民涨价必将绑定魁省同进同退。因此,申请者应抓住现在的有利时机,及早行动。

雇主提名将大幅上升

移民部长康尼在采访中表示,“与其将对技术移民的选择工作交由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负责,不如让加拿大的企业雇主们来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更符合加拿大的需 要。”这意味着加拿大将逐步缩减独立技术移民的数量,而将各省雇主担保移民放在重要的地位。对有一定英文基础,比较年轻的申请者而言,无疑这是一个重大利 好。

资料由 美国移民 采集,http://.cn

http://.cn 1

第四篇:信用卡犯罪法律解析

关于信用卡犯罪“司法解释”的解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信用卡犯罪日益增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种涉“卡”犯罪活动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呈产业化、集团化发展趋势,严重危害了国家金融安全和正常的经济秩序。反映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由于相关信用卡犯罪的刑法规定比较原则抽象,缺乏定罪量刑的标准,在理解适用时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发布《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旨在加大对相关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力度,统一司法认定标准,规范执法行为。此次《解释》将为准确打击信用卡犯罪提供明确具体的法律适用依据。综观《解释》全文,可从五个方面予以理解掌握。

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的量刑标准得到量化

在《解释》出台之前,司法机关在认定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时,没有明确的量刑标准。此次《解释》着重明确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的量刑标准,从涉案信用卡的数量、透支金额、诈骗数额等方面,确定相应信用卡犯罪行为的罪刑轻重。例如,在伪造信用卡类的伪造金融票证罪中,《解释》规定伪造信用卡1张以上的,就应当认定为刑法第177条第1款第4项规定的“伪造信用卡”,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罪处罚。其中,伪造信用卡5张以上不满25张的;伪造的信用卡内存款余额、透支额度单独或者合计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伪造空白信用卡50张以上不满250张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应当认定为伪造金融票证罪的“情节严重”。

又如,在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中,持有、运输10张以上不满100张伪造的空白信用卡的,应当认定为“数量较大”。而持有、运输10张以上伪造的信用卡的,或者持有、运输100张以上的伪造空白信用卡的,或者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50张以上的,或者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10张以上的,或者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10张以上的,就是“数量巨大”。

二、区分了个人及商户非法套现的定罪依据

非法套现以非法经营罪论处司法实践中,对设立虚假公司专门从事信用卡套现业务的,能否认定为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一直存在争议。例如,被告人祁某、乔某,利用借来的pos机,从事有偿为他人代办信用卡、信用卡套现以及“养卡”业务。公安机关查获涉案现金近20万余元,pos机3台,他人信用卡近200张。由于当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可以对非法套现行为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机关将被告人的行为认定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此次《解释》明确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如果上述案例发生在《解释》出台之后,被告人的行为就可能同时触犯非法经营罪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两罪,应当数罪并罚,对其惩治力度明显重于之前的处理方式。

这里需要指出使用pos机非法套现行为与信用卡诈骗犯罪之间的区分。如果行为人在帮助持卡人非法套现时,主观明知持卡人系为了非法占有所套现的资金,仍帮助其实施套现行为的,则行为人的行为同时符合非法经营罪与信用卡诈骗罪两罪的犯罪构成,系刑法理论中的想象竞合犯,以从一重罪即信用卡诈骗罪论处。如果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非法套现的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而对具体实施非法套现的行为人,如果其主观上不是为了帮助持卡人恶意透支的,以非法经营罪论处;如果主观上是帮助持卡人恶意透支的,以信用卡诈骗罪的共犯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三、明确了中介组织帮助实施妨害信用卡的罪名

《解释》的第四条就专门针对中介组织帮助实施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的行为予以了明确规定,有利于司法机关及时援引相应的罪名惩治此类行为。中介组织帮助实施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的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为信用卡申请人制作、提供虚假的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涉及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或者涉及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分别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定罪处罚。另一种是承担资产评估、验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或其人员,为信用卡申请人提供虚假的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分别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

文件重大失实罪定罪处罚。

四、规定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具体表现形式

冒用他人信用卡是信用卡诈骗罪的罪状之一,但是如何理解冒用他人信用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认识,影响了执法统一的尺度。为此,《解释》专门规定了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若干具体情形,方便司法操作:(1)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2)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3)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4)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其中,前三种情形是非常具体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表现形式,第四种情形属于刑事立法及司法解释中的“堵截式”条款,即防止出现前述表现形式之外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犯罪情形。无论是拾得、骗取他人信用卡,还是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然后在网络、通讯中使用的,其共同特点都是在信用卡合法持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因而违背了信用卡合法持有人的主观意愿,属于冒用的性质。

五、阐明了恶意透支的具体构成要件

司法实践中对如何把握恶意透支的期限以及如何界定发卡银行的催收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此次《解释》较为详细地阐明了恶意透支的具体构成要件:(1)必须是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超过规定的期限,是指超过银行信用卡章程和申领信用卡协议明确规定的允许透支的期限。(2)必须是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

归还。(3)必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如下情形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4)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5)如果持卡人被追究恶意透支的刑事责任,但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解释》的公布施行,将对打击伪造信用卡、信用卡诈骗、信用卡套现等信用卡犯罪活动,保障金融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发挥重要的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合规部作为卡中心法律条线的管理部门,对本《解释》的法律条文逐一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在“送法到一线”及“法律合规建设提升年”连续两年的大型活动中对本解释给予全面的深入解读,对各部门、分中心的培训场次多达17场,使卡中心员工对信用卡犯罪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大大提升了全员防范信用卡犯罪的法律意识。

合规部

二○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寻租理论视野下的若干法定犯罪解析的研究

寻租理论视野下的若干法定犯罪解析

关键词: 设租/寻租/租金/刑法效益

内容提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犯罪浪潮的增长和人们对犯罪问题的日益关注,各国学者都在运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类犯罪进行解析,逐步深化对犯罪问题的认识,以期找到控制犯罪的良策。应从寻租理论出发,探讨和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定犯罪中的设租和寻租现象及其形成原因,从刑事立法和司法的角度提出减少设租,实行非犯罪化,以实现刑法效益最大化的犯罪控制对策。

一、寻租理论概述

(一)内容界定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租”最初是指土地的租金,即地租。土地资源稀缺和对价格的变化缺乏弹性,决定了土地能够获得地租。大卫·李嘉图学派将租金理解为永远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经济学家马歇尔则认为租金还包括了准租金以及暂时没有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现在,更多的人将“租”定义为不同体制、权力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额外收益。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Krueger)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中把这种超额收入称为“租金”(rent),而把谋求得到这种权力以取得租金的活动称为“寻租”(rent-seeking)。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一切由于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平等竞争环境而产生的收入都称为“租金”,而对这部分利益的寻求与窃取活动称为“寻租行为”。也有人把“寻租”定义为“用较低的风险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 [1]。经济学家布坎南等人认为,寻租是人们凭借着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租金是付给资源所有者款项中超过那些资源在任何可替代的用途中所得到 的款项的那一部分,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这里的政府“保护”可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是积极方面,即政府根据法律对其进行保护;一是消极方面,即将政府禁止也理解为另一意义上的保护,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寻租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是租金和“寻租”行为的根源。租金来源于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即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管制所造成的垄断。换句话说,租金是由政府创造出来的,即“设租”。只要政府不取消垄断,租金就不会消失。在寻租理论中有一个基本预设——人都是“经济人”,即每一个人都会理性地计算和衡量得失,只要条件具备,他就会努力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按照寻租理论的解释,政府主动设租的行为源于政治人的“经济人”本性。“由于利益制约是对人类行为的最大制约形式,在政治市场上的政治人必然仿效经济市场上的经济人行为,以经济人的面目出现” [2]。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在一切可能的领域内,都有可能萌发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并运用手中的权力和公民的“无知”贯彻这一思想。政府对公民的强制是寻租生成的土壤,政府利用强制权力介入市场的两个惯用手段是垄断和直接干预经济。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与私营企业不同,它的产出具有非市场性质,即垄断性。与市场产出相比,非市场产出总的说来没有一个评价成绩的标准,所以官僚机构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其效用只来自于预算。这个大缺口为寻租者提供了生机:政府产出的代理权中“含金量”很高,围绕着政府对市场的垄断与管制即设租产生了寻租理论。寻租理论由四个部分构成:垄断、管制与寻租的关系;寻租、设租及其相互关系;制度、体制、产权与寻租的关系;政府行为与寻租的关系。这四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涵盖了寻租社会的方方面面。寻租社会的运行,从表层上说,与垄断管制密切相关,没有垄断与管制就不会产生寻租现象;但是从深层上看,寻租又与制度、体制、产权密切相关。任何寻租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政府的干预,所以寻租现象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政府行为。在寻租社会里,寻 2

租与设租往往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3]。寻租理论的独特性在于把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看待,即把政府干预行为本身“市场化”了。

(二)理论渊源

寻租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理论尤其是公共选择理论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学说,其萌芽是Anne O.Krueger于1974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寻租集团的政治经济学》。自该文提出寻租这一概念以来,西方各经济学派从不同角度对寻租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各学派的寻租理论都认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导致了政府设租,从而使租金得以产生,而租金的存在必然引起寻租活动。总之,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管制或干预导致了租金的产生。

此后,寻租理论由于以经济学视角研究资源在生产和非生产领域之间的配置问题,从而大受经济学界青睐,其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框架,寻租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政府过多干预、强化行政管制本身就是一种“设租”行为,创造了新的寻租环境,并为新一轮的寻租打下了基础,以期获得因垄断而发生的高额货币或非货币租金。总之,寻租理论的发展使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从生产性的寻利活动(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拓展到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降低社会福利的活动),将政府干预行为当作市场经济行为来研究,而且将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寻利竞争和不利于社会福利的寻租竞争区分开,其理论出发点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三)实践运用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土地类似、供给有限的资源,这些资源在短期内也能获得与地租性质相同的报酬,就是泛化的租金。在现代寻租理论中,一切利用行政权力大发横财的行为都被称为 3

寻租行为。而租金则是泛指政府干预或行政管理市场竞争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即超过机会成本的差价。在这个意义上,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经济租金和寻租行为都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只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从而影响资源配置,就会产生经济租金;有经济租金存在,就会有寻租行为发生。寻租理论就是研究非生产性竞争活动为主的经济学,研究那种维护既得利益或对既有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只不过在不同国家、不同阶段,其程度和规模不一样。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的寻租规模要远大于发达国家;政府干预多的国家要大于干预少的国家;公有制比例高的国家要大于公有制比例低的国家;转型国家可能要大于非转型国家,这是因为两种体制和两种规模的摩擦必然为寻租活动留下空间 [4]。总之,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的寻租理论以其强大的说服力,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寻租的普遍存在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财富产出的减少;催生了社会上的既得利益集团;毒化了社会风气 [5]。因此,有效治理寻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寻租并不都是不合法的,亦有合法寻租,例如有些地区向中央寻求特殊的优惠政策;有些类别的企业向政府寻求优惠政策或垄断地位;有些幼稚行业寻求贸易保护等。但是行贿受贿、贩毒走私等寻租活动是非法的,而且实践证明,运用寻租理论研究非法行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应用寻租理论解析法定犯罪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刑事法网日益严密,刑法规定的犯罪越来越多,特别是有关市场经济的刑事立法急剧增加。同时,伴随着法定犯罪数量的增加,世界范围内实际发生的犯罪行为也呈现出愈来愈多的势头,而且各国犯罪出现了数量大、速度快、国际化、严重化的趋势。据美国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被关在联邦监狱及各州监狱里的人数虽然增长了三倍,但暴力犯罪数量还是大幅度增加 [6]。联合国的一份犯罪调查也表明,目前许多国家都面临日益严重的犯罪挑战。全世界犯 4

罪案件的数量1975~1980年增加了11%,1980~1985年增加了23%,增加的速度愈来愈快;1980~1990年平均每年递增5%,超过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大多数国家经济的增长。就当今世界各国的犯罪而言,一般地说,发展中国家的犯罪率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生产力相对先进,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经济立法比较严密,但犯罪问题却日益突出 [7]。这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刑法规定的犯罪增多,法定犯罪圈扩大,刑事法网更加严密,可为什么犯罪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日渐增加?法定犯罪的数量增加与实际犯罪增加成正比的原因是什么?

从寻租理论角度来看,其原因就是立法权力、司法行政权力设置了稀缺性、设置了租金。国家权力的垄断运作与纯粹市场化运作的差价就是租金的空间,法定犯罪的增加幅度越大,即立法权力的扩张、司法行政权力的过度适用程度越严重,国家权力的垄断运作与纯粹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差价即租金的空间就越大,从而导致寻租活动频繁,犯罪数量增大。一定意义上讲,国家权力对市场的某一方面进行干预,确能弥补市场的缺陷,但往往公共权力在哪里发生作用,寻求租用权力的事件也就如影随形地出现在哪里。国家权力对市场干预的“度”越大,租金的价值就越大,寻租活动也就愈演愈烈,寻租成为国家权力干预市场的最大副产品。而寻租的结果必然使一大批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以权易钱、易色,同时寻租活动本身也是寻求政府垄断运作与纯粹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差价的违法行为。如此,犯罪更加严重,社会秩序也愈来愈混乱;犯罪的严重、社会的混乱又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实施控制,一定程度上又干预了市场的正常运作,进行设租从而引发又一轮的寻租活动,寻租又引发犯罪。这样,“干预(设租)——寻租——犯罪——干预(设租)”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条循环着的链条。为什么这三者会形成一个循环链条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即法定犯罪对人们行为的控制意味着国家能够对市场和普通的纳税人行使某种权力,国家权力所禁止或者说法定犯罪所规定的是市场正常运作和人们所需要的,而犯罪人也正是利用了这一市场规律和人性的需要进行寻租活动,进而实施犯罪。就是说,法定犯罪圈越大,设租的范围越大、方

面越多,可供出租的权力就越大、机会就越多,寻租的范围也相应增大,犯罪可能也越大;同时,法定犯罪承受的刑罚越严厉,租金的价值越大,寻租的诱惑越强烈,犯罪越严重,这一恶性循环从俄罗斯黑手党的发展过程及美国禁酒法的设立与废止中可见一斑。

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犯罪的渗透程度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据报道,俄罗斯黑手党现在控制了70%~80%的私有企业和银行,最重要的是,俄罗斯黑手党对正常的经济复苏造成了重大障碍,而且其控制和影响的不仅仅是传统的犯罪活动(如卖淫和吸毒),还控制和影响着许多经济活动。俄罗斯黑手党迅速发展有历史原因,也与苏联的经济立法有很大关系。1987年5月,戈尔巴乔夫一方面说其打算首次允许开办私人和合作企业,另一方面却仍然对那些决定建立自己企业的人加以限制。由于限制了市场的准入,在国家控制和市场推进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因而就产生了许多套利的机会。结果少数被允许开办自己企业的人常常一夜间就成了百万富翁,社会贫富极端变化,引起社会混乱。同时,一些暴徒、勒索团伙和黑手党开始对此进行武力干预、勒索财产,并在几个月内就控制了70%~80%的私营部门。当时的俄罗斯政府意识到,戈尔巴乔夫政府对经济的禁止正是引发犯罪的潜在经济刺激,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消除。于是1992年1月29日叶利钦正式表示,任何人都可以在街角销售东西。不久,路上就肩并肩地站满了销售洗发水、伏特加、银制品的妇女,黑手党的租金寻求机制受到破坏,其发展从此走向下坡路。可以这样说,戈尔巴乔夫政府对经济的禁止立法为黑手党的发展设置了租金,同时引发了寻租的扩大,造成黑手党势力的增强和犯罪的增加;而叶利钦政府采取的措施却是消除租金的来源,破坏寻租的产生机制,遏制黑手党势力的增强,终致犯罪率下降。

从法律的功能以及古今中外的法治实践史来看,加大或加重人们实施某类、某种行为的法律责任并不能直接产生减少此种、此类行为的必然结果,相反,有时候法律的禁止正为犯罪的发生提供了机会,法律禁止的方面正是犯罪容易实施的方面,而且禁止的力度越大,租金越大,犯罪所获得 的利润越大。美国宪法史上禁酒令的诞生与取消无疑是最好的例证。1919年1月,美国国会批准了第十八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在全国境内禁止一切酒类的制造、运输和贩卖。然而,黑手党知道美国人不能没有酒,于是,将禁酒令视为天赐良机,悉心经营非法酒类业务。美国著名的犯罪集团——卡朋家族正是从非法卖酒中发迹的,禁酒当年就获得6000万美元的利润。由于从这种非法贸易中可以获取巨额利润,因此犯罪的组织者不惜花大价钱买通警察和其他执法人员入伙,参与帮派活动,使用暴力威胁和谋杀手段,以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大大发展了犯罪组织。不久,美国不得不取消禁酒令,使酒的销售合法化,从而取消了租金获取的机会,卖酒的犯罪形式从此销声匿迹 [8]。可以这样说,美国有组织犯罪集团正是利用了禁酒令的颁布这一设租机会的产生,大规模地开展寻租活动,获得了大量的租金,取得“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的非法行当和投资趋于多样化,他们不仅以合伙的形式从事卖淫、毒品交易、走私等传统的非法活动,而且成功地控制了正规的、合法的商业活动的重要部门。到20世纪80年代,有组织犯罪的活动扩展到了国际范围,影响到千千万万合法公民的日常生活。有组织犯罪人通过国家权力的禁止这一设租行为广泛开展寻租活动,获得了大量的租金。可以这样说,有组织犯罪人通过对法律的践踏迅速聚敛财富。

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定犯罪圈的扩大非但不能抑制犯罪,反而会使人铤而走险,寻求权力所设的租金,实施更多、更为严重的犯罪。由此观之,如何设立科学合理的法定犯罪体系,防止刑事立法的广泛化、重刑化倾向,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应根据刑法效益观的要求,用尽可能节省的刑罚资源取得最佳的控制犯罪效果,刑罚的投入必须合理,轻重适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根据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以市场内部的运行机制消化自身的问题,减少政府设租,实行非犯罪化,以实现更大的刑法效益。

三、减少设租,实行非犯罪化,实现刑法效益

刑法效益,是指从刑法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关系出发,尤其是从刑法自身成本与收益之比较出发,以最佳的、最少的刑法成本投入,尤其是最少的刑法自身成本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最大的收益 [9]。刑法效益包含两个基本要素:其一,刑法成本的投入最小化,即在能够取得立法者主观上追求的目标实现所需的各种可供选择的不同量的刑法成本投入中,选择最有效、最合理的刑法的成本投入,使刑法的成本能够最有效地利用,而不使刑法的成本尤其是刑法自身成本的投入量不足或过剩。其二,立法者主观上所追求的目标在客观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也就是说,节省刑法的成本投入固然是需要的,但刑法成本的节省必须控制在不妨碍立法者所追求的目标在客观上的实现,即在能够有效地达到目标的前提下节省刑法成本的开支。因此,获得刑法最佳效益的关键在于:合理地确定最有效的、最小量的刑法成本投入和确定实现立法者主观追求目标的最佳、最大限度。要从成本——收益两者的对比关系出发确定这个最小量和最大限度,确定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10]。

首先,应从效率的角度考虑最大化的刑法的效益取得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应让市场利用自身的运作调节人财物的配置。国家、政府应遵循市场中各要素的运行规律,较少对其进行干预,以减少“设租”现象的出现,从而有力地预防寻租现象的发生。而且,从长远看,这种遵循正有利于刑法效益的发挥。其次,应从刑法的成本投入角度来考虑最小化的问题。法定犯罪圈扩大即国家立法权和司法权的过度滥用,表明刑法调控范围过大,刑法投入成本过高,因而导致刑法不具有最佳效益;同时也表明国家刑罚权滥用,将不应禁止的行为当作犯罪来规定,侵犯了公民应有的权利,破坏了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规律。但公民权利的行使和规律的运行是必然的,这一必然性易被犯罪人所利用,在国家禁止与公民应有的权利以及客观规律之间寻求租金,开展寻租活动从而引发犯罪。对这一点,美国学者胡萨克曾指出:“假如刑法禁止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从道德角度来看公民又有权实施,又怎么想象国家因此而有理由来处罚他呢?” [11]他还评论说:“我们(指美国——笔者注)的刑事司法制度似乎明显地被滥用到了无所不及的程度,也许不久就要到崩溃的边缘,我们最大的社会政治失败之一就是对当代诸多问题表现得无能或不愿采取有效的非刑事处理方式来解决。”“(某种行为)是处于罪与非罪之间的行为是合适的话,那么刑事制裁就不应如此广泛地适用。那些构成社会事务合法目的的许多行为并不符合应受谴责与应受申斥行为的范围,因而似乎不适于以刑事方式来处理。现在所急需的是对哪些行为应予以刑罚制裁进行反思。” [12]另外,当刑法调控强度过度,即刑罚量过度投入时,所设租金的价值更大,对犯罪人的诱惑相应加大,寻租也更易发生,刑法因而也不具有效益性。

既然国家权力的扩张,法定犯罪圈的扩大,导致对公民权利侵害的同时又设置了租金,使得寻租活动增多,犯罪扩大,那何不实行非犯罪化以减少寻租机会的增加呢?而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律自身的运行长期看来也具有效益性、经济性。非犯罪化的根本意义就在于“避免刑法对社会生活的过多干预,使刑事司法力量更有效地对付严重犯罪,将刑法应当归罪的行为范围限制在确保国家、社会的公益与秩序和维护公共利益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内” [13]。“非犯罪化”是一种刑事政策思想,主张将某些被认为社会危害不大的犯罪行为排除出犯罪范畴,不予刑罚处理。这种思想有很多先进之处,例如提出了刑法经济观念,强调刑罚的使用应限制在最低限度;提出了刑法手段最后性的观念,强调刑罚的严厉性、强制性,非到万不得已不动用刑法等。因而,西方一些国家对这一刑事政策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贯彻,将某些轻罪从犯罪范畴中排除,如有必要则适用行政制裁或民事制裁。在“非犯罪化”思想影响下,许多国家将堕胎、同性恋等排除于犯罪之外,将违警罪非犯罪化,将某些原来刑法中既可判刑又可罚金的行为改由行政机关罚款处理。非犯罪化在西方国家于20世纪50~60年代兴起,要求刑事立法者缩小刑法的处罚范围,以保护公共安全与秩序所绝对必要的范围为限。而且,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历史的巨大发展和文化的巨大变迁与扩展、渗透,使得市场经济中法定犯罪的内涵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一些刑法上固有犯罪的非罪化,即把原规定为有罪的行为不再作为犯罪加以规定,而让位于社会信用机制、道德规范以及用

舆论谴责或其他社会制裁方法进行约束。中国法制建设已步入基于市场经济内在需求的法治走向,应当从多种效率差异的制度结构中选择社会成本最小而社会收益最大的改革方案,从而促成社会收益和效率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应确保改革成本小于改革收益,为此,应当逐步对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定犯罪实行非犯罪化,以实现刑法效益的最大化。

注释:

【参考文献】

[1]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18.[2]汪翔,钱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52.[3]卢现祥.寻租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7.[4]卢现祥.寻租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8.[5]贺卫.寻租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240~241.[6](美)加利·贝克,吉蒂·贝克.生活中的经济学[M].薛迪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81.[7]邓正刚.穿越时空的较量[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5.[8](美)加利·贝克.吉蒂·贝克.生活中的经济学[M].薛迪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85.[9] [10]陈正云,张汝杰.刑法效益与刑法公正关系论析[J].现代法学,1997,(2).10

[11](美)道格拉斯·N·胡萨克.刑法哲学[M].谢望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220.[12](美)道格拉斯·N·胡萨克.刑法哲学[M].谢望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4.[13](德)汉斯·海因里希·耶施克.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概要——1978年在日本刑法学会第54届大会上的讲话[J].何天贵译.法学译丛,1981,(1).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谢谢你看这个资料

下载文化冲突理论解析移民犯罪 讲演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冲突理论解析移民犯罪 讲演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兼并重组下的企业文化冲突与整合解析

    集团经济研究 2006・ 10月上旬刊 (总第 208期 G RO U P E CO N O M Y 一 、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 展 , 全球范围内激烈的行业竞争要求 企业迅速扩大规模 , 降......

    六大热门移民国最新移民政策解析

    六大热门移民国最新移民政策解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民群体,几大热门移民国最近出台了一些新的移民政策,例如,加拿大利好令申请骤增,拟提高投资门槛;而法国推优秀人才新政强化选......

    【收藏推荐】美国专业移民术语解析

    【收藏推荐】美国专业移民术语解析 1、签证与身份的区别 签证(Visa)是进入美国的文件,为看得见的有形证件。签证只能由美国的海外领事机构签发。此外,签证也代表持证人在美国......

    美国EB-5投资移民资金来源解析

    美国EB-5投资移民需要50万美金的投资额,那么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哪些呢?目前美国EB-5投资移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现金收入、物业销售和贷款。具体的详细内容由太平洋加达为您......

    2012申请移民英国的政策解析

    尊重版权 翻版必究http:///show.php?contentid=751 2012申请移民英国的政策解析 为了引进更多移民,英国政府近日出台规定,如果一位非英国籍人士能够证明自己在银行拥有至少一......

    防卫过当之独立犯罪性格探讨解析

    防卫过当之独立犯罪性格探讨 防卫过当之独立犯罪性格探讨 ——兼论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关系 王晓辉 正当防卫是一项法定权利,在我国刑法中其不符合犯罪构成而被认为是排除犯......

    移民希腊,不再需要提供无犯罪记录!

    移民希腊,不再需要提供无犯罪记录! 话说一女子办移民签证要开无犯罪证明 跑5趟派出所终办好。对,就是最让人发愁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无论是基于哪一种需求,大家肯定都想简单快速的......

    【超详解析】2017爱尔兰移民申请所需材料

    永铭国际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超详解析】2017爱尔兰移民申请所需材料 “翡翠岛国”爱尔兰,世界上最具投资潜力的国家之一,有“凯尔特之虎”之称,高性价比的移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