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比贡献、促进文化大繁荣主题演讲稿

时间:2019-05-14 16:5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先争优比贡献、促进文化大繁荣主题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先争优比贡献、促进文化大繁荣主题演讲稿》。

第一篇:创先争优比贡献、促进文化大繁荣主题演讲稿

创先争优比贡献、促进文化大繁荣主题演讲

稿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创先争优比贡献、促进文化大繁荣”,可能大家一听就会笑,这是一个多么官腔的题目啊,这种题目的演讲听起来可以让人睡觉。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想想呢?其实今天我们要说的并没有那么复杂,便是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能够认识到我们新闻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努力的投入工作,在满足我们自身的需求的同时,也就是拿工资、得福利,同时,要用我们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去促进我们文化产业的繁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这就是我们能够他人,给社会带来的价值。

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需要时常的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们的工作到底有什么用?到底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给社会带来什么价值?

我们的工作是每天采访采访,每天编辑编辑,每天报道报道,真的这么简单么?我们每天的生活简单而枯燥,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工作中更深刻的意义,更深层次的价值。

在新闻工作岗位上,我们的播音员、我们的节目主持人、我们的摄像师,我们的编辑,我们中的每一个特殊的职业都 深刻而广泛接触着社会各界,目睹着祖国前进的脚步,耳闻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见证着企业的发展,感受着新农村的变化!我们为自己感到庆幸,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可以用手中的笔和摄像机,记录祖国发展的历史,可以用我的声音和话筒讴歌时代的英雄们。祖国的繁荣信息在我们这里汇聚,民族的崛起的口号从我们这里吼出,社会先进的奉献映现在我们眼里……

我们始终如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我们弘扬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我们宣传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我们报道默默奉献的老黄牛,这些先进典型感染着听众观众,也激励着我们新闻工作者。我们的工作真的是那么简单,但是绝不枯燥,我们的工作的意义,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清楚么?

如果说国家机器时刻不停的运转着,我们就是其中一颗颗螺丝钉,重要的螺丝钉,我们用我们杰出的工作,让我们成为一颗颗伟大的螺丝钉。

只有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才会更加加倍的努力工作,我们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我们是社会先进的报道者,我们让先进成为榜样,我们让他们的奉献不再默默。我们是普通民众的眼睛和耳朵,他们通过我们的一字一笔了解社会。

知道我们肩上的重担,知道我们手中笔杆的分量,我们 在工作的时候才会倍加谨慎,倍加努力。我们的工作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工作,我们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我们是普通民众的眼耳。我们加倍的努力,踏实的工作着,每个人在这个氛围中,都要动员起来,拿出自己所有的力量,人人争先创优,去构建一个真正社会的新闻圈,促进文化的大繁荣。

第二篇:比贡献演讲稿

为了客户的微笑

“您好,95598电力服务热线为您服务,请问您有什么事?”(做情景演示)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是一名95598座席值班员,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了客户的微笑》。

我不是诗人,难以用抒情诗句讴歌我的事业;

我不是学者,不会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人生的价值; 每天我用我的声音,我的微笑,迎接着每一位客户…… 记得我刚刚走上这个岗位,就接待了一位因停电而破口大骂的中年客户,还没等我开口就开始指责我们乱停电、只知道收钱,他的口水溅了我一脸。在他发泄不满的时候,我静静地听着,待他稍有平静,我连声道歉:“对不起,您先别着急,我们的停电信息已通知客户,如果您还不知道,可能在什么环节出了问题,我帮您查一下好吗?”这位客户不厌其烦的说道:“不要以为你笑着给我说这些,就可以随便给我们停电,你们要赔偿我们的损失”。我再次道歉后,还有些着急,心里想着:是不是我们工作的失误呢?

可当我了解到客户早已接到停电通知,只是到这里发泄发泄,看看95598是不是好使时,我委屈的都要哭了,原来

我们就是客户的“出气桶”啊!当时我就想去找那位客户评理。可就在当天下午,那名客户拨通了我们的电话并向我道歉,说道:“早上由于心情不好,有些激动”。就这一句话,我的眼泪涌出了眼眶。

这件事,我深深的体会到:容忍客户的怨气,也许就是真诚服务的开始。以“情”来感动客户,以“诚”来打动客户,无论什么样的客户,我相信,真情是可以相互感动的。学守则、讲规范、比贡献,在我的岗位上,我懂得了爱岗敬业的内涵,我学会了忠诚企业。

家住在二马路可丰堡的70岁孤寡老人刘艳芝大妈,是我成为光明志愿者后,志愿服务的第一位客户。

认识刘大妈是05年12月的一个下午,天气格外的冷,窗外零零星星飘着雪花。我跟小陈做完交接手续,正准备下班回家,刘大妈趔趔趄趄的来到营业大厅交电费。看着大妈着急的样子,我急忙迎了上去。原来大妈的电费以前是邻居帮忙交,可邻居这两个月不在,电费已经托了好长时间了,听说交的迟了有违约金,还要停电,才专程跑来一趟。我一边扶大妈坐下,一边给大妈倒水,大妈发烫的手,让我一惊:大妈在发烧!

可就在我接过大妈手中11.5元的电费和电费票时,突然,我不知该跟大妈说些什么……“大妈,以后您别跑了,我们上门为您服务,您先去看病吧!”大妈含着泪、点点头,双手紧紧握着水杯,看着大妈哽咽的样子,我扶着大妈走出了营业大厅……

大妈拉着我的手,眼泪不停的往下流,原来大妈十几年前唯一的女儿因车祸身亡,老伴1年前去世后,她一直靠200多元的低保生活,家里很少有人,平常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头疼脑热的吃点药就过去了……就这样我陪着她来到了她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小屋,我还专程为大妈看了病,买来了药。

从那天起刘艳芝大妈的名字就填进了我们的光明联心卡档案,我们光明志愿者们定时为她提供上门服务,逢年过节的我们还会去看看她,听她唠唠家常……

每次望着大妈的微笑,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就油然而生。始终设身处地的为客户着想,耐心热情的为客户服务成为我们95598爱岗敬业的最好描述,“为了客户的微笑”也成为我们优质服务的信条。去年,贾总来我们95598视察时,为我们留下了“认真落实三个十条 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的欣然寄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学守则、讲规范、比贡献,我们肩负着责任,让我们一起在“一强三优”奋斗目标的指引下,用自己不变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谱写新时代电业人无怨无悔的战歌!

谢谢大家!

第三篇:促进柳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促进柳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激活“软实力” 增强生命力

——我市加强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四:改革篇

刚刚结束的2011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证明了一个事实:已完全被激活的柳州文化“软实力”,赋予了柳州城市强大生命力的无限美好。

我们在品尝着多滋多味文化大餐的时候,一种“丰收”的喜悦洋溢心头——近年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空前繁荣。

正如市委书记陈刚在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柳州已形成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共同提升的新格局,文化产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柳州城市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一个工业具有响亮知名度、文化具有勃勃生机的新柳州正崛起于八桂大地。”

艺术院团创出新路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创出一条由自发向自觉、由局部调整向整体推进拓展的新路。由此,我市文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艺术创作青春焕发。

——艺术院团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我市专业艺术剧团改革成为全区先行者。按照体制创新、机制灵活、资源优化的原则,将原有的歌舞团、桂剧团、彩调剧团、粤剧团四个国有文艺院团与柳州文化艺术中心整合,组建成立全区首家集创作生产、演出、剧场管理、电影放映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剧院。2009年10月,我市通过《整合柳州市直属专业剧团、柳州文化艺术中心等单位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的改革方案》。

2010年8月,新组建的柳州市艺术剧院隆重挂牌,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唐正柱评价说:“柳州市艺术剧院的挂牌,是柳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关精神的突破性成果,是柳州人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精神的实质体现。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柳州再次为广西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探索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道路,积极推进整合文化行政执法资源,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并取得初步进展。我市通过撰写《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相关政策》等5份改革方案、文件材料,推进执法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各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岗位竞聘制,形成了制度改革和内部机构与资源配置调整优化的方案,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改革整合后的柳州国有艺术院团,大大解放了艺术生产力,艺术创作新作迭出,重大赛事频频获奖,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正极大地改变着我市文化领域的面貌,调动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激活了文化软实力,增强了城市发展生命力。我市艺术院团改革实践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要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市场,遵循世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把演艺业发展的主体培育好,结构调整好,环境营造好,才能激发艺术院团内在的发展活力,才能不断地提高创作、产品和演出水平。

文化产业扬帆起航

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和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我市以规划为引导,以项目为抓手,驱动文化产业扬帆起航。市文化局局长李丽珍表示,近两年,我市积极发挥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功能,全力打造文化产业新品牌,策划水上大舞台、柳州文庙等项目以文兴城、以文扶柳的产业方案。

——配套服务不断升级,票房收入大幅增长。在推进基层经营单位设备升级改造中,完善市文化艺术中心消防系统、配备货运升降平台系统,建成广西首家双机3D影厅,其全年票房总收入达645万元,同比增长6.25%;柳北剧场相继建成3D影院,全年票房总收入250万,同比增长27,55%,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大力推进各县民族文化旅游点发展。通过深入到三江、融水、融安等地的乡镇、村屯,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细策划三江程阳八寨侗族文化、融安鹭鸶洲龙舟文化、融水长赖苗族风情园文化旅游线,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的文化产业阵地。其中,融水县组织以民族特色“芦笙踩堂”为主要演出形式的演出队伍8支以上,以赴广东、浙江、东北等地演出、在旅游景点驻点演出和参加庆典演出等方式,每年为家乡带来近400余万元的收入,成为融水县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

——“走出去、请进来”,文化招商引资取得喜人业绩,2010年我市共引进市外境内资金6.46亿元,完成任务的129.2%。

事实上,我市除了传统文代产业厚积薄发,涵盖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主题公园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也十分抢眼。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市的文化产业的领域将不断延伸拓展,新的文化产业格局将并发出更加强劲的城市生命力,书写柳州更加美好的篇章。

日报记者谭彦斌

精品闪耀尽展龙城魅力

—— 我市加强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三:成果篇

柳州这片深厚的沃土,总蕴涵着一种爆发力。埋头耕耘的龙城儿女,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

《八桂大歌》 囊括国家文化部“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台精品剧目”,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剧目”等多项殊荣 ;《铜鼓敲出壮乡情》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演出 ;《红瑶梦》 获得“第二届广西彩调艺术节”最高奖—— —“优秀剧目奖”;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柳江之夏”2010年7月获得国 家文化部群星奖;……一部部高规格、高品位的文艺精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轮番上演,一个个响当当的群众文化品牌百花齐放。一个精品闪耀、文脉充盈的文化强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文化惠民

群众文化品牌百花齐放,公共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精彩回放】今年7月到9月,在人民广场、刘三姐大舞台、雀山公园、江滨文化广场、鱼峰公园广场,以及各城区有关社区、企业、工地的广场等大大小小的舞台上,歌舞、小品、曲艺等为主要形式的文艺演出次第推出,以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宣传、禁毒宣传、文化娱乐等为主要题材的数字影片多次放映,“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红色文惠讲坛也在市图书馆成功举办。

这是我市第十二届“柳江之夏”群众文艺活动,作为一项公益性惠民文化活动,每年一届,参与面广,影响力大,十余年不断。并由此催生了我市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的大发展。

【集中展示】“柳江之夏”、社区文化体育节、“八桂群星奖”、“龙城金秋”、元宵花灯、农民艺术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群 众活动深受欢迎,城中区“欢乐城中”、柳南区“欢乐柳江南”、柳北区“北雀欢歌”广场文化活动、鱼峰区“鱼峰之声”、柳城县“柳城太平壮欢”“百村百戏”、融水县“情系苗山”农村文艺会演、融安县“激情融江艺术节”、三江县“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各县(区)文化品牌活动等精彩上演。

【记者感言】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了龙城百姓的生活,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百姓喜在其中,乐在其中,也为我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文化产品创作繁花竞妍,“柳州智造”提升文化实力。

【精彩回放】“世世代代哟,都在这大山里住哟 ;祖祖辈辈哟,没离开家乡的土。天上的云朵哟,请你带上我飞出大山,告别贫困去寻找幸福。”红瑶女孩山翠站在白云缭绕的大山顶上远眺,气势磅礴的合唱响起。

2010年1月,第二届广西彩调艺术节在柳州开幕后,我市彩调剧团首演《红瑶梦》。

这是我市整合几个专业剧团的力量,以柳州自己的编剧、导演、舞美组成创作团队,把我市红瑶女童的故事和民族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创排的一台具有浓郁的柳州气息的现代彩调歌舞剧。在歌舞和音乐方面以传统彩调剧种为基础,加入了大量的现代音乐时尚元素。

【集中展示】“十一五”期间,我市依靠本土创作力量先后创排了广西民族歌舞荟萃《刘三姐故乡的歌》《红瑶梦》 等精品大剧,是继《商海搭错船》《白莲》《八桂大歌》《柳宗元》 等精品剧目之后的两部力作。另外,大型新编桂剧《柳宗元》、小戏《撬妹门》、小品《窗外》《摆呀摆》、舞蹈《铜鼓敲出壮乡情》 以及融水县创排的苗族民俗风情歌舞展演《风从苗山来》等优秀文艺作品,不仅在全区各项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风从苗山来》晋京演出也迎来一片喝彩。

同时组织创演了多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演出及晚会,包括2006-2010年柳州春节联欢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首演晚会等 ;创作书画艺术作品400多幅,篆刻50多方,举办大型画展5次 ;编辑出版发行了学术类、文史类等一批图书,如《柳州白莲洞》《柳州彩调剧目选》《博物馆文物精品》《柳州胡志明旧居画册》《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记者感言】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尽展龙城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富有时代精神、突显柳州元素的文化产品,极大丰富了文化名城的宝库,也为我市由广西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转型储存了不尽的财富。以文为媒

文艺精品集群发力,全力打造柳州城市名片。

【精彩回放】“岁月如歌,八桂如画。八桂大地哟,龙飞凤舞,天上人间。”几十名演员站在巨型旋转舞台上放声高歌,雄浑高亢的歌声悦耳动听。今年3月1日晚,将广西民歌、舞蹈、民族器乐、民族

服饰完美融合,以独特的音画形式描绘八桂大地壮、苗、瑶、侗、京等民族五彩斑斓生活的《八桂大歌》在国家大剧院徐徐拉开大幕。

【集中展示】2003年4月,《八桂大歌》作为“十五”规划中广西文化艺术精品的重点剧目代表作首演成功。2004年,该剧目获得了本全国惟一连夺2003—2004国家舞台艺术“十台精品剧目”、国家“文华大奖”和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剧目”的三冠王。

2011年3月1日至2日,《八桂大歌》又唱响国家大剧院。这是广西获得过国家级奖项的剧目首次登顶国家最高艺术殿堂。随后,《八桂大歌》 一路歌声嘹亮,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成为柳州的一张闪亮名片。至今演出426场,晋京展演5次,先后参加了“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开幕式、“2008北京奥运重大文艺演出活动”、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的开幕式等重大演出。2007年,“柳工之夜”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依托全国会堂(剧院)工作研讨会理事会、中国西部演出联盟的平台,引入创新合作模式,在南宁、南昌、南京、杭州等地巡演38场,社会效应和市场效益双丰收。

舞蹈《铜鼓敲出壮乡情》代表柳州、代表广西参与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演出,在人民大会堂演出16场,一展柳州人的聪慧与魅力,得了组委会领导和主创班子的赞扬,编导和演员代表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记者感言】柳州文化领域从来不乏精品,从《八桂大歌》《白莲》《柳宗元》等,再到去年代表广西参演《复兴之路》,柳州文艺工作者的身影不断活跃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度、不同级别的舞台上,也将柳州独特风采与魅力展现给世界。

日报记者 段红梅(图表素材 叶子摄)文化精品工程结出硕果累累

●《八桂大歌》 囊括国家文化部“文华大奖 ”“国家舞台艺术十台精品剧目 ”等多项殊荣 ;●“柳江之夏 ”群众文化系列活动2010年获得国家文化部群星奖 ;●《铜鼓敲出壮乡情》参加国庆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演出 ;●《红瑶梦》获得“第二届广西彩调艺术节 ”最高奖“优秀剧目奖 ”。

文化活动品牌遍及城市乡村

●“柳江之夏 ”、社区文化体育节、“龙城金秋 ”、元宵花灯、农民艺术节等系列群众活动深受欢迎 ;●城区有城中区“欢乐城中 ”、柳南区“欢乐柳江南 ”、柳北区“北雀欢歌 ”、鱼峰区“鱼峰之声 ”;●各县有柳城县“太平壮欢 ”“百村百戏 ”、融水县“情系苗山 ”、融安县“激情融江艺术节 ”、三江县“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 ”。

文化服务体系惠泽城乡

——

我市加强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二:软件篇

走进新建的市博物馆可以参观到6万多件馆藏文物,步入重建的柳州文庙能感受到孔子文化的厚重,徜徉碧波荡漾的柳江岸边,愉悦于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上多姿多彩的唱响……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修葺一新的柳侯祠,临江展开的军博园等等,现已成为柳州这座文化名城最为璀璨夺目的城市文化地标。每逢节假日,这里总是精彩纷呈,艺味飘香,群众乐于其中,文趣盎然。

市文化局局长李丽珍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设施体系逐步完善,公共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文化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文化服务从简单到多元

“十一五 ”期,我市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从而进入民生为本的“服务创新发展期 ”。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群文活动的繁荣,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公益性、均等性、便捷性日趋完善,使之成为柳州城乡和谐、社会安定的一大支撑点。我市的群文活动,已从“唱唱跳跳 ”的一般性文化活动组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型升级,从满足人民群众由简单的读书、看报到文化欣赏、文化创作的多元文化权益。

按照我市建设“文化柳州 ”工作思路,市、县文化部门近几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知识工 程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及社区图书馆、社区艺术培训中心和农村“小康文化示范户 ”建设,做好城区图书馆、文化馆的建设工作,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需求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社区(街道)文化服务网络。

同时,我市还加强对已 建县区、乡镇、村文化站共享工程基层节点的检查指导,强化共享工程节点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服务作用。公共图书馆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市图书馆连续四届获得“国家一级图书馆 ”称号,2010年又被评为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并率先安装完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的部分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成为广西第一个上网提供服务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和广西第一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分中心。

我市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促进社会公平、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要让群众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而且还要让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提高生活品位。

这几年,我市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社区文化体育节、“八桂群星奖 ”、“柳江之夏 ”、“龙城金秋 ”、元宵花灯、农民艺术节、2011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等系列活动异常活跃,而这些活动已成为我市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性文化。

其中,每年一届的“柳江之夏”活动在五年间举办演出及各类活动100多场,参与人员及观众达到60余万人,促进了我市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至2010年底,各类业余文艺团队已由原来的876支发展到1026支,人数近万人,评为自治区优秀村屯文艺队18支,市级优秀村屯文艺队83支,小康文化示范户109家,41户被授予自治区级农村“小康文化示范户”荣誉称号,成为基层文化的主力军。

除此之外,我市城区每年组织40场以上、各县组织60场以上广场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这些活动充分证明了我市服务和繁荣群众文化所取得的成效。

基层文化阵地不断强大

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工作全面到位,基层文化阵地不断强大。

—— —开展广泛的文化下乡活动,以“基层服务号”、“2131”放映活动、文化科技“三下乡”等主题活动为重点,送书刊、送电影、送农科信息、送文艺表演到各县区、社区和乡镇、村屯。期间,全市每年组织文化下基层不少于12次,送书下基层320次,共104833册,放 映电 影30005场,送戏下乡200余

场。

—— — 充分发挥“和谐文化服务行”带动作用,基层文化空前活跃。我市以刘三姐大舞台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周周演”活动,吸引了各城区250多支文艺队共1500人积极踊跃参演,共演出29场,为8万余市民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各县利用广场等活动场地,将“周周演、月月比、季季赛、年年奖”等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共416支文艺队参加,演出3000余场,观众达200万人次。

—— —积极培训农村、社区基层文化骨干,文化队伍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我市平均每年投入约30万元,结合“文化致富”工程,针对县(区)开办各类公益性文艺培训班(会)50余次,培训人数3000余人。

—— — 抓住机遇,鼓励和指导县(区)争创先进。我市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下县(区)进行指导,推选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和项目建设参加自治区文化厅开展的评先、试点工作。各县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契机,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2009年鹿寨县成功获“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实现我市全国文化先进县零的突破。

值得称道的是,五年间,我市文化市场安全健康有序,文化市场依法行政工作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违法行政投诉事件。日报记者 谭彦斌(图表素材 叶子 摄)

公共文化阳光洒遍龙城

——“十一五”以来文化柳州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一:硬件篇

10月1日晚的“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异彩纷呈,由央视台柱朱军和朱迅主持的2011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开幕式晚会盛大上演。这场演出,也是“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自去年7月启用后承担的第270场表演任务。这个江中景观大舞台,目前已接待中外观众130万人次,成为百里柳江上一颗名副其实的明珠。

其实它还只是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冰山一角”。今日龙城大地,各类舞台上歌舞翩跹,博物馆里人流如织,社区图书室里书籍报刊琳琅满目……近年来,我市各级文化部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陆续投入使用一大批高标准的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的阳光洒遍龙城大地。

公共文化设施遍及城乡——滋润百姓生活

【百姓感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苗语电影,看书就去农家书屋,有空就去文化广场打打球,现在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乡岑碑屯苗寨的陈阿伯高兴地说。(楷体)

【全景图】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柳州”工作思路,市、县文化部门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构建以中心城市为主干、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县市、社区和乡镇村文化设施体系。突出抓好基层文化馆(站)、图书馆、广播电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集中建设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数字见证】“十一五”期间,新建成达标乡镇文化站(含共享工程乡镇基层分中心)77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9个、城区图书馆4个、10个县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697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44个社区文化点,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社区(街道)文化服务网络。至2010年底,全市252个社区已建成8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柳北区建园社区、柳南区利民社区、五菱社区和宏都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鱼峰区江滨文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同时,加强对已建县区、乡镇、村文化站共享工程基层节点的检查指导,强化共享工程节点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服务作用。

【画外音】2009年,电视剧《刘三姐》的音乐主创们来柳采风时,听到“山歌王”们幽默生动的演唱,感叹柳州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这足以说明我市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产生的威力。

地标性文化设施多涌现——编织文化地图

【百姓感受】家住城中区斜阳路景霞丽园的李艳丽喜欢到柳江边散步:“如今柳江上多了一颗„明珠‟,加上文庙、军事博物园、工业博物馆等,越来越多的文化设施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楷体)

关键词:水上大舞台

柳州文庙

军事博物园

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黑体)

★水上大舞台(黑体)。“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在“百里柳江”中格外引人入胜。从动工到落成仅用了110天,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上浮动舞台。市委书记陈刚称赞其是柳州城市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可立足长远、持续发展的“文化工程”,可作为我市的“文化航母”凌波远航,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柳州文化独具禀赋的品位与精妙。

★柳州文庙(黑体)。文庙建在柳江南岸的蟠龙山与灯台山之间,西连蟠龙山瀑布广场,东为待修建的窑埠古街,整个建筑群由棂星门、泮桥、大成门、大成殿、厚德明伦堂、崇圣堂、文昌塔等组成,与周边的蟠龙双塔、王氏山房、“天山万里”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一起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工程于2009年10月9日奠基,2010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9月28日交付使用,2010年国庆前后多达100万游客朝拜先哲孔子。如今的文庙,已经成为龙城耀眼的文化地标。

★军事博物园(黑体)。猎潜艇、坦克、加农炮、军用飞机……5月31日才开馆迎客的军事博物园各类大型军事装备一应俱全。这是一个集纳有海、陆、空等兵种的武器装备和军用设备的博物园,是广西唯一具有军事题材的博物园,已经被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

★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黑体)。正在建设的“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将大剧院“变身”为柳江东岸上两条充满生机的“飞鱼”,将以刘三姐演艺大剧院为龙头,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歌舞娱乐场所、文化酒廊等,打造成为集大剧院、音乐厅、影视厅、KTV包厢、小型视听综合厅、录音棚及休闲健身会所、酒吧餐饮等时尚娱乐功能为一体的柳州风情“百老汇”,成为广西首屈一指的高端大型文化娱乐场所。

此外,“柳州工业博物馆”“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文化主题公园”项目也都在按计划积极推进中,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画外音】“十大文化建设工程”的推进,让一批批体现柳州城市文化底蕴和展示柳州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组成了一张“文化地图”,润泽着龙城人民的精神世界。这张“地图”渗透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也寄寓着这座文化之城的无限未来。

日报记者

段红梅

文化柳州满天彩霞

——“十一五”以来我市加强文化建设坚持文化惠民的精彩表达

柳州,百里柳江之上,文化之水汇成滔滔之势,在2011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里,掀起欢乐高潮,波涌国内,声震海外。

按照市委书记陈刚在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打好文化发展升级战役”,加快柳州由广西文化大市向广西文化强市转型的宏大思路,以近乎完胜的姿态,赢取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柳州文化建设的漂亮一役。

山滋水润,“文心”独具 ;寻流溯源,创新引领。

高屋建瓴、卓尔不群的文化柳州建设,之所以能在广西品高一格,离不开长期以来、特别是近期我市文化建设的不凡举措。

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的市委书记陈刚多次强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化是城市之魂。柳州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成就,离不开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智能推动,文化既是柳州“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发展核心动力,也是柳州“五美五好”的城市价值体现。

龙头文化点石淬炼成金

“十 一五 ”期间,我市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多。在“文化建设十大工程 ”、文化设施和场馆、文博事业发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文化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的投入达11亿多元。

新辉耀眼的柳州文庙,惠民为本的“柳江明珠 ”,广西唯一、西南规模最大的军博园,即将在央视“开屏 ”的国内第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刘三姐》,已在央视热播的国内首部动画教育电视连续剧《心灵之窗》……近两年,“文化建设十大工程 ”,形成了柳州文化建设的龙头效应。它推动我市文化建设处于一个不断创新的发展加速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景象;增强了柳州的文化创新力和传播力;极大满足了柳州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了柳州对外交流的城市影响力。

这些民生为本,大处着眼的文化工程建设,大手笔,大思路,大视野,大架构,成为远者来、近者悦的国内文化盛事。

紧接着,完成一个,增补一个。新增的“博物馆群”建设、2011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30集大型儒学文化动画片《论语》、新排大型舞台剧、30集工业题材电视剧、千个阅报栏等6个项目,已经扩容为我市的文化新军。

历史名城文脉历久弥新

珍惜历史,才懂得珍视现在。

柳州是中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可深挖潜的“文化金矿”。在我市得到科学的保护性开发,可持续利用。2006年6月,国务院将胡志明旧居、白莲洞遗址、鲤鱼嘴遗址、柳侯祠碑刻、昆仑关战役旧址等5处9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柳州市区内“国保”零的突破。至此,我市共有8处11个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杨廷理及其家族墓群、柳州市摩崖石刻、机场及防御工事群旧址、明代东门城楼及城墙遗址等4处不可移动文物,也已纳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的审核程序中。

“城绩”斐然的考古发掘,让我市一大批文物“涅槃”“新生”。2008年至今,我市共复查文物点627处,新发现文物点650处。特别是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领衔实施的柳江流域文物调查成果显著,其中都乐-帽合史前文化遗址群,被国家文物局列为2008全国文物普查的重大发现。

“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柳州亦走在广西前列。获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项。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3人,荣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16人。“非遗”普查从2006年迄今,共采录到6县4城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信息约6000条,涉及民间文学、民俗、民间美术、传统医药等10个种类。并编撰印制《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柳州市卷》。

惠民为民城乡群文活跃

惠民为本,贴近民生。我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心下移,服务下移,进入民生为本的“服务创新发展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将群文活动从“唱唱跳跳”的一般性文艺活动组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型升级,丰富了柳州老百姓的多元文化生活。

全市共86个乡镇,已建成面积达标的乡镇综合文化站77个,占全市86个乡镇的90%,在建乡镇文化站9个。939个行政村,至2010年底,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9个,村级文化室627个,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934个,农家书屋1147个。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89个。全市广播覆盖率达90.99% ;电视覆盖率达95.58%。

同时,还为基层文化骨干提供免费培训,大力组织和推动群文活动的开展。

2010年8月获得国家文化部群星奖的“柳江之夏”群文系列活动,与“龙城金秋”“全市农村文艺会演”“刘三姐大舞台”活动并列,成为柳州的四大群文品牌,创造着城乡同乐的文化之美。

通过柳江之夏、龙城金秋、基层服务号、农村文艺会演、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载体,我市大力抓好文化阵地建设。

广泛组织开展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已在我市社区、村屯培育各类艺术团、山歌队、彩调队、芦笙队、腰鼓队、器乐队、龙狮队1206支,19000多名业余演员,活跃于我市六县四城区的文化热土,年演出量达上万场次。

体制激活产业初现成效

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柳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引擎。不断深入的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文化生产力。为柳州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也催生了柳州文化发展的新纪元,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广播电视改革深入推进,广电系统实现“局台分开”,成立了“柳州广播电视台”。专业艺术剧团改革为全区先行,将原有市歌舞团、桂剧团、彩调剧团、粤剧团和柳州文化艺术中心的文化资源整合,组建柳州市艺术剧院。柳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挂牌成立,将原来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的执法队伍三合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取得初步进展。

2010年,新闻出版服务业年生产总值近5.2亿元。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文化休闲娱乐、网络文化服务业的年营业总额达2亿多元。旅游文化服务业年均增长17%,年收入达68.2亿元之多。

外拓内引提升文化品位

文化走出去,与文化引进来相辅相成。

2010年晋京展演的苗族歌舞《风从苗山来》,2011年3月晋京在国家大剧院展演的《八桂大歌》,2010年赴京展出的“画家眼中的大苗山”“美丽柳州—— —民族风情台湾花莲凤林书画作品展”等,皆为我市精品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文化引进来也看点良多,“优秀剧目月月演”让龙城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品剧目。今年初至今,已引进16个国内外优秀剧目入柳商演。

2011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更是我市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有机结合成功典范。非洲的手鼓、热情的桑巴曲、苏格兰的风笛,在柳州激情震响。52个国家外籍演员,为柳州人民献演令人醉美的异域风情。还有应邀来自国内的56个民族的“原汁原味”代表,以别具一格的民族方阵展示出绚烂无比的多元文化色彩。央视著名主持,大腕级演艺明星,国内各级媒体,荟萃一城,盛聚柳州,在共享柳州文化精彩、精妙的同时,也通过各种媒介,为柳州文化的不同凡响喝彩,向八方传播——柳州“文”名,声闻遐迩。

文艺创作处处繁花胜景

襟怀开放,包容和谐的文化环境,耕耘出我市文艺作品创作的丰收场景。涌现出大量为历史剪影、为时代作传、为人民立言的力作。“十一五”期间,共出版、发表、小说作品50余部(篇),散文作品100余篇,诗歌集7部1000余首,大型报告文学作品5篇 ;涌现出《柯天国市井小说》《中国侗族在三江》 等优秀出版物。影视作品创作也是繁花胜景,“十一五”期间,创作和产生了电视剧《青春正步走》、大型系列古装电视剧《刘三姐》《三揭皇榜》,动漫电视剧《心灵之窗》等一批影视作品 ;电视纪录片《作家肖甘牛》于2009年10月荣获中国第六届电视纪录片党建类银奖 ;宣传电影《田歌》在全球公映,摘取2010年希腊奥林比亚青少年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的“评委会大奖”。

《刘三姐故乡的歌》、侗族风情歌舞剧《珠郎与娘梅》、苗族民俗风情歌舞展演《风从苗山来》、彩调歌舞剧《红瑶梦》等新近舞台作品,也是好戏连台 ;《窗外》《铜鼓敲出壮乡情》等精彩纷呈的小戏、小品、舞蹈、曲艺等近百个舞台作品同样缤纷其中。日报记者叶子报道

第四篇:创先争优促发展 服务基层比贡献

创先争优促发展 服务基层比贡献

中央和省委部署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扩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关于在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青办发[2010]35号)要求,我委党组始终坚持创先争优活动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展“为党旗增辉、为发展助力、为国策奉献、为群众谋福”系列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委党组高度重视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动员部署,认真谋划,迅速行动,党组一班人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做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者、带头者、实践者。一是成立以党组书记、主任张进京为组长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下发《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创建活动工作进度表。提出了学习提高,集中核查,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五个阶段的工作计划,确定在全系统开展“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召开全委动员大会,对全委党员干部职工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思想动员和安排部署。委党组明确要求全委紧密围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创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特色鲜明的活动载体,并作出“两针对一注重”的工作部署:针对长期影响制约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难题,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谋大事、办要事、解难事中的引领作用,谋划前进方向,汇聚发展共识,提升思想境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针对群众最关心、反映较多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系统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组织优势,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不断提高基层干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注重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将创先争优活动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职业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队伍。三是委党组先后多次召开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研究部署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措施,不断增强活动实效。要求创先争优活动要做到“五戒、五重、五新”,即:戒懒惰,戒浮躁,戒轻滑,戒庸俗,戒骄奢;重学习,重实干,重创新,重勤勉,重清廉;服务大局有新作为,改革创新有新突破,惠泽民生有新举措,队伍建设有新面貌,科学发展有新成效。四是召开创先争优活动点评会。由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创先争优活动办主任、党组成员点评每个支部和党员开展活动中的亮点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开展了个别点评、现场点评、汇报点评等灵活多样的点评活动。五是出台省人口计生委“创先争优考核评比实施办法”,由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两次对各支部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检查考评。通过一系列扎实、有序、有效的工作,确保了活动领导到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二)创新载体,创先争优见实效。我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支部带领、书记示范、典型引路、党员跟进”、“创先争优促发展,服务基层比贡献”、“党员志愿服务日”等为载体,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为目标,以推进新青海建设、实现“四个发展”为着眼点,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争做“五带头”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以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为保证,以“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和“康福家行动”为抓手,大力探索和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在活动中,紧紧围绕统筹解决青海人口问题的战略部署,坚持从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六个结合”。

一是创先争优活动与玉树抗震救灾工作相结合。我委先后举办了玉树抗震救灾情况通报会和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参加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同志和玉树州人口计生系统的干部为全委及西宁市人口计生委的同志们作先进事迹报告,以此激励每一位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尤其是在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党组一班人带领党员干部职工大力弘扬“大爱同心、坚忍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青藏高原“五个特别”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先后有11批68人次,深入灾区开展救灾和重建工作。出台玉树地震灾区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政策。我委科技指导中心梁春英同志克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第一时间赶赴玉树救灾,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被评为全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同时,派往玉树灾区的三名党员干部的工作得到省政府领导的好评。

二是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省人口计生委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立足岗位职责,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主题,努力建设“五型机关”,加大争创力度,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入,使各支部和广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流队伍等方面走在前、做表率。年内党组中心组学习16次,中心学习组成员每人撰写心得8篇以上,先后召开两次党组中心组理论封闭学习会,实行党组成员给党员干部讲党课制度,围绕“做学习型干部、建设学习型机关”在委中心组和全委干部职工学习会上分别作了“学不可以已”、“关于做人做事与做官”、“见先思进、见优思齐”、“构建和谐社会从打造和谐心灵开始”等专题讲座,作了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辅导报告。在全系统形成了领导带头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养成了调研思考、敬业奉献之风,我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典型材料做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会上的书面交流材料。同时,在全委党员中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万家门、办万件事、建万年功”活动,各支部充分利用墙报、板报、信息等平台及时反映学习情况、创先争优工作动态,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比、学、促、帮、带”系列活动。比,就是通过开展科技大练兵、信息化大练兵、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比技能、比服务、比奉献;学,就是通过“读讲一本书”、学知识、学精神、学境界,在全委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湖北省安陆市雷公镇五畈村计生专干王桂珍先进事迹热潮,激励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职工为人口计生事业再立新功;促,就是通过改革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行分类考核,促进后进转化,缩小工作差距;帮,建立党组成员联系基层制度,各支部在互助林川乡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第六支部联点安徽商会流动党支部,党支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队伍、带风气、带氛围。引导党员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爱岗敬业,争当表率成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新亮点。

三是创先争优活动与“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委党组始终把“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实效的重要标尺。首先,在全省范围内坚持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开展“请流动人口评计生”活动,发挥“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的主渠道作用,在青海人口门户网站首次举办网民建言会,就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广泛听取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在两小时的互动中网站访问量达到近千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有效增强了人口计生工作的透明度,推进依法行政公开、公正,扩大人口计生工作的影响,以此作为进一步强化行风建设、建设人民满意公务员的重要举措。2010年,省人口计生委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兑现承诺,一是落实安排制定玉树灾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站重建项目。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7个县级服务站,完成25个乡级中心服务站建设。三是实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落实7万人农牧区育龄妇女普服叶酸项目。四是扩大奖励扶助覆盖面,将全省农牧民享受奖励扶助政策年龄由60岁降至55岁。五是招商引资内外资到位资金0.03亿元。六是为基层解决公务用车30辆。七是为基层配备流动服务车65辆,摩托车50辆。坚持“意”字当先,班子成员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带领各党支部书记和机关党员志愿者前往扶贫点互助县林川乡河欠口、大河欠、唐日台,为三个村的计划生育户、老党员、贫困户带去面粉、大米500袋,方便食品、饮料等共计2580箱,慰问金3400元,免费发放价值7200元的避孕药具及一批实用的计生宣传品。争取280万元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帮助解决了贫困家庭1万余元的分摊资金。党组成员还带队深入海东、海南、黄南、玉树等地区集中开展“三查”服务,并作了1.5万份生殖道疾病普查,目前疾病普查分析报告已成稿上报。委党组班子成员分头带领党员干部一方面深入州县乡开展人口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另一方面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干部群众座谈,上门征求对委机关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建议。对各州、地、市人口计生委创先争优活动进行指导。组织召开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通报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要求及工作进展,征求老干部意见建议。同时,党组成员陪同省人大、省政协领导深入州地市调研人口计生工作。1月1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春耀、教科文卫委员会领导、委员等一行专题听取省人口计生委工作汇报。对全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特别是近年来,省人口计生委注重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又以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工作很有特点。具体工作表现在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健全、依法行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职能进一步拓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的生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人口计生工作从单纯强制性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向奖励扶助引导群众自觉少生优生转变,现在又进一步转变到关怀健康、关心家庭层面上,实现了人口计生事业第三个发展阶段。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五年控制在9‰以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创先争优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我委坚持把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从党组成员做起,抓班子、带队伍,抓机关、促基层,抓作风、树形象,委员会举办了“创先争优做表率,我为党旗添光彩”演讲比赛,营造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组织工作组多次到省委组织部安排的基层组织联点村的玉树县红卫村,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慰问老党员、村干部和计划生育家庭,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我委机关党委仓生德同志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结合纪念《中共中央关于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3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拍摄《公开信》发表30年来人口计生系统先进人物事迹,与武警总队联合举行“我为国策做贡献”演讲比赛;充分展现人口计生工作者勇创先锋,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风貌,表彰了为人口计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制作反映人口计生战线30年来工作业绩的图片、画册等。第七党支部组织老干部在重阳节开展登高活动,进行座谈。2010年,我委被评为2007-2009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五是创先争优活动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相结合。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委以推进新青海建设、实现“四个发展”为着眼点,从人口计生工作的实际出发,将能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作为衡量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改革创新,务求实效,坚持人口计生工作高处立、宽处行、要处抓,统筹解决青海人口问题。委党组以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在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形势,在国家人口计生委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即:坚持“一条道路,推动“两个统筹”,强化“三个注重”,促进“四个转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促进人口计生稳定发展、均衡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五位一体”工作模式。同时,启动了《青海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课题,《青海人口地理分界线研究》课题经专家评审通过及进一步完善,并做好成果转化工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政策依据。编制完成“青海省‘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和“青海省‘十二五’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

六是创先争优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结合青海省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委党组提出了“用教育培育正气、用制度约束权力、用监督防范风险、用管理控堵漏洞、用责任筑牢堤坝、用法纪惩治腐败”的党风廉政建设新思路。召开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党风廉政暨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扎实开展文明执法专项行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我委被评为全省“五五”普法省直优秀单位。委领导带队参加省纠风办组织的“青海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解答听众提出相关的问题;坚持防范在先,教育在前,给党员干部下发《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组织全委干部职工《廉政准则》专题辅导报告会,开展《廉政准则》知识竞答和集中测试活动,参与率、集中率、优秀率均达到100%;组织党员干部参观西路军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公安厅长的蜕变》警示教育片,委员会全体党员表示,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珍惜过去、珍惜当下、珍惜未来,不做不法之事、不取不义之财、不交不良之友、不沾不正之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气节。驻委纪检组加强廉政风险点评估和防范建设,将廉政风险及防控措施编印成册,下发各处室、各单位、各支部,进一步形成了具有青海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我委连续被评为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优秀单位。

(三)加强对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一是召开州、地、市人口计生委专题会议,进一步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创先争优活动一系列文件,明确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措施要求。会上各州、地、市人口计生委向委党组汇报了各地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委党组对今年全系统创先争优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省人口计生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始终把民生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委党组成员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对各州、地、市(县)人口计生委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督促,解决存在问题;要求建立“创先进、争优秀”长效机制,在“争”与“创”、“先”和“优”上下功夫,勇于创,勇于争,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在服务群众上有新举措,让广大计生家庭得到切切实实的利益,唱响计生民生的新乐章。三是建立委党组成员联点制度,注重实效,努力在全系统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四是要求各州、地、市人口计生委及时向我委反映在创先争优活动工作动态,以便及时总结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

我委创先争优活动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个别党员对创先争优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二是有些支部活动载体不够丰富,缺乏创新意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和研究解决。

二、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在总结去年创先争优工作的基础上,我委对2011年进一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主要体现在:创特色、建机制。一是建立“支部带领、书记示范、典型引路、党员跟进”的工作机制,按照“五戒、五重、五新”的工作思路教育党员干部,要求在工作上牢记“五戒”:戒懒惰,戒浮躁,戒轻滑,戒庸俗,戒骄奢;落实“五重”:重学习,重实干,重创新,重勤勉,重清廉;力求“五新”:服务大局有新作为,改革创新有新突破,惠泽民生有新举措,队伍建设有新面貌,科学发展有新成效。二是围绕大局,服务群众,坚持“意”字当先,搞好优质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施政于民、施惠于民,要问需于民、问难于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未决,特别是解决农村牧区、流动人口、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积极争创“五型”机关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大局,推动中心工作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建设效率型、责任型、学习型、服务型、廉政型机关。四是选好载体,增强活力。各党支部要在2011年“七一”前,以“围绕大局、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创五型党组织、做四有共产党员”、“迎接建党90周年”等活动,采取专题组织生活、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社会实践、专题调研、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每年集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创先争优活动与业务工作和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紧密结合,力求在服务大局上有新思路,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新突破,在促进民生上有新举措,在推进事业改革上有新发展。具体工作上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推动科学发展方面下功夫。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建设团结干事的班子,培养激情干事的队伍,弘扬踏实干事的作风。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改善民生问题力度以及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利条件,加快人口计生“五位一体”工作模式发展,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科学谋划“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中心工作、完成经常性任务的动力和保证。

二是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下功夫。委党组和全体党员坚持以人为本,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围绕解决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建设和谐机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下功夫。坚持围绕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创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特色鲜明的活动载体,扎实做好直接关系民生的几项重要工作:以“康福家行动”为载体,促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和功能拓展;以“三项制度”为抓手,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以“优质服务”为平台,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技能,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需求。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四是在加强基层组织方面下功夫。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支部制度,加大对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指导、检查和点评的力度,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增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活力,使全委有更多的党支部成为“五个好”的先进党组织,有更多的党员成为“五带头”的优秀党员。

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我委将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实施好“康福家行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做好“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各项工作,将创先争优做深、做细、做好,抓出实效,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五篇:爱岗敬业比贡献 创先争优当先锋

爱岗敬业比贡献 创先争优当先锋

大家好,我来自发电部,我叫赵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岗敬业比贡献 创先争优当先锋》。

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积极,是我们的态度;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日记中的一段话,激励着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

记忆回到两年前的春天,我来到工作岗位——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面对着两台巨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心里充满年轻人特有的那种兴奋,甚至还有一点不安。时光飞逝,两年的工作,深深地感受到中利公司发电部那种团结拼搏的气氛,看着公司逐日发展壮大,取得辉煌的成绩,为身为中利员工倍感自豪。

2010年,临涣中利发电公司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和各业务部室的指导帮助下,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全面进步,累计发

电32.4亿度,实现利润3100万元。在安全方面,全面抓好安全工作,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和消防演习,逐步规范安全管理,安全形势基本平稳,并实现了安全年。在生产方面,多措并举保障生产稳定,努力实现机组稳发、满发;坚定不移抓好技术改造,优化机组各项经济指标;创下#1机组成功连续运行141天,#2机组成功连续运行101天的辉煌成就。在经营方面,做好精细化管理,增收节支,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指标跻身于国内同类电厂先进行列;在企业管理方面,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为企业持续发展提高动力;关心员工生活,举行各类集体活动,打造和谐团队,增强企业凝聚力。

辉煌的成就由每一位中利员工用汗水浇铸,发电部运行员工更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寒来暑往,每一位运行员工,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监盘、巡视设备、排除故障隐患,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迎峰度夏期间,一个个突发事件考验着所有的运行人员。6月17日 2#炉A流化风机跳闸,D因排空门反馈信号不来而启动不了,处理得当未影响生产;8月21日,#2炉A侧前墙风入炉联络管脱焊,热渣喷涌而出,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成功压火,避免重大损失;9月7日,突降暴雨,循环泵房,综合泵房进水,及时协同相关人员抢险排水……运行人员凭着顽强的毅力,过硬的技术,沉着冷静,团结协作,一次次将机组从危险的边缘挽救,为公司避免巨大损失!

当别人安然入梦时,运行人员克服困倦,聚精会神调节着DCS屏幕上的参数;当别人漫步在灯火辉煌的街头,运行人员远离喧嚣,认真巡视着现场设备。在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背后,是运行人员放弃了节假日,任劳任怨坚守岗位,继续无声而执着的付出。发电部一值牟云海就是这样一位同志,他凭着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精神,成为公司运行技术拔尖人才,被聘任为发电部值长,带领一值全体人员奋战于生产第一线。两年如一日,终日与高度运转的机械设备打交道,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感,让他两年来坚守工作岗位,以公司为家,毅然舍下了远在黑龙江的家人,两年时间从未回家乡与妻儿团聚!他舍小家,顾大家,却无怨无悔,给所有的员工起到了一个表率的作用。正是有许多像这样平凡敬业的员工,才能建设起中利公司这样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公司,才有了街头霓虹闪烁,万家灯火辉煌!

爱岗敬业体现在我们每一个平凡的工作上,体现在每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如果人人都成为爱岗敬业的人,不仅仅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把工作当成一种光荣的使命,一项终身的事业,那我们的企业一定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做一个爱岗敬业的员工吧,在平凡的岗位上尽情的展现你的才能和智慧,发挥你的光与热争做表率,为企业的明天奉献自己每一个无悔的今天!

谢谢!

下载创先争优比贡献、促进文化大繁荣主题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先争优比贡献、促进文化大繁荣主题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四个创新 促进文化繁荣

    坚持四个创新 促进文化繁荣 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提出,要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案

    ※形式与政策 教案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学目标 1、 分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意义 2、 引导当代大学生重视文化软实力 3、 加快大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文......

    讲理想比贡献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理想在奉献中成长》 "人人都是通风员"这是同煤多年的制度,也是每一位煤矿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把平凡的工作做得卓......

    讲理想比贡献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理想之花》。 曾经我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同煤集团煤气厂工作的岁月里,我已然成长为一个优秀称职的同煤人。法国著名的思想家、......

    讲理想,比贡献演讲稿

    讲理想,比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讲理想,比贡献有着双重影响。其积极的影响是:讲理想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

    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

    《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 古语有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当前中国良好的发展态势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大家各出一把力,一步步为......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延庆文化繁荣(民主生活会)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延庆文化繁荣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主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延庆县文化委员会党委书记 马健壮 同志们: 根据上级要求,今天,我们文委党委及领导班子成员......

    繁荣农村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调研思考

    **市位于黄河上游**平原中部,总面积2525平方公里,辖8个镇、1个办事处、2个农林场、82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总人口26.8万人。早在1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秦时置制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