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健康状况与对策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6:0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老人健康状况与对策社会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老人健康状况与对策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留守老人健康状况与对策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与对策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沿海城市依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政府的优先扶持政策,以惊人的速度迈向现代化。中国的日新月异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南北差异、东西差距、地区之间的不均衡发展也导致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出现———留守老人。

据全国老龄办去年公布的调查结果,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空巢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东部地区高达60%以上,有的地方外出青壮年高达90%。留在家里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他们在生活上困难重重,精神上压力很大,已成为农村新的社会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和政的高度重视。老人应当是受到社会关注非常多的群体,同时老人的养老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如果对他们关心不够,照顾不周,那么因他们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将动摇国之根本。并且孝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而全社会都要高度关注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灵的健康。云南是外出务工人员的输出大省,因而留守老人问题也十分突出。云南富宁县共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社区)委会,2615个村小组,截止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40.17万人,其中60岁以上有4.5万人,占总人口的11.25%。据统计,属于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共计18538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41.2%。其中留守老人最多的是木央镇,该镇总人口51103人,其中60岁以上有5698人,占11.2%,留守老人有2878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50.5%;其次是洞波乡、谷拉乡和那能乡,留守老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9%、48.2%和48%。

(一)富宁当地的留守老人经济收入低,生活条件差。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开展,子女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医疗方面的不足,但是只靠外出打工子女的支持还不能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撑。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提供。据调查,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植、养殖,但因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劳动强度大。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压力增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因此,老年人生活相当困难。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心理负担重。从目前看,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都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父母看护小孩,带子女上学。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从对小孩教育方面而言是心理负担重,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的养老方式。由于子女都外出务工,家庭出现“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安慰和生活照料,在这方面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农村留守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大多数过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在家庭之外也很难找到精神寄托。生活缺乏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尤其是老人生病,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感到很失落。山区农户居住分散,老人在遇到意外时,更是束手无策。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看病问题较突出,健康难保障。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甚至多病缠身,虽然子女外出务工带来的收入有所提高,加之新农合的实施,留守老人就医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中国老龄化近年来快速发展,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都应成为社会福利重点关注的对象。

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导致部分老人的养老和照料服务存在空白。各级政府对留守老人及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农村老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抚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留守老人家庭中的“缺位”,丧失了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留守老人生活,加重老年自养的负担。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计划生育的开展,农村社会及家庭人口的减少。很多农村的经济还不发达,有的农村还十分贫穷。农村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还没有真正建立,有的子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不尽义务,有的子女甚至虐待或遗弃老人。

针对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各级党和政府应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统筹研究和解决,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政策和规划,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在继续巩固农村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将相关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争取政策扩大农村低保范围,让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留守老人大多体弱多病,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我县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得到较多的费用报销,而村级的门诊费报销比例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提高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村级门诊费的报销比例,切实解决他们看病贵的问题。

为促进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依。政府应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为留守老人筑“新巢”。引导有条件的村委会提供场所,政府适当扶持,成立老年人互助会等组织,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组织留守老人互相帮助,克服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要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为留守老人搭起亲情沟通“桥梁”。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有效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尊老爱老方面做得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大力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批评。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组织社会自愿者与留守老人结对子,以户为单位定点联系留守老人。

留守老人问题已然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这个关系到民生的问题亟待解决,各级各政府工作人员应将解决留守老人健康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古有王祥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而今我们也要发扬这种精神。老人是这个社会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作为儿女的我们要秉持乌鸦反哺的原则,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参考文献:李滨——《关注海东地区留守老人》西海都市报 2010-07-01 谢明福—— 关于我县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调研报告2011-12-07

第二篇:关于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

在这二十一世纪里,在这经济腾飞的时代中,各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谈谈家庭的存在元素需要什么,首先需要人口才能成为家庭,由于经济发展,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等现象,这个家庭就出在分开的局面上,一般由成年人在外工作,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等情况,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一、“空巢老人”的出现。

“空巢老人”在词典中解释为子女长大后离开自己或单亲老人的意思。为什么会出现“空巢老人”这个问题,第一、直接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要支撑这个家庭的生活,大多人会去工作来换取支撑这个家的力量,这样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第二、间接原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想独立生活,男子在外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还多,只是对这个问题出现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空巢老人”现在的心理、身体健康、生活等情况值得我们去深思。中国现在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有几亿人进入老龄化状态,在这老龄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没有当年能抗多少斤东西的身躯了,现在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压迫着他们。他们独自呆在家中,独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独,感到悲伤,想当年把我们

这些子女拉扯大,现在又不在自己身边,心中又感到焦虑,深怕自己出现了什么事,没有人能即时的帮他。每天生活在这么担惊受怕中。官方调查全国“空巢老人”生活状况: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79.5%靠农副产品与种植水稻,我现在用我们村的情况来说,本村有十五个组,人口900余人,我家在四组,有十二户,共96人,我们组的情况:无迁移情况,有十一户有老人,老人都与子女在一起,出现“空巢老人”机率为8.33%(只有一户情况),某些原因,调查不能准确,全村出现“空巢老人”情况在14.96%~16.2%范围之间。可想到全中国的“空巢老人”情况。

二、“留守儿童”情况。

俗话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发展靠这些花朵。”但是现在青年犯罪率越来越高,扰乱着社会的秩序。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祖国归于我们,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能否担”起重任。

现在经济的发展,家中不富裕的人家,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让长辈来教育孩子,虽不是说每个孩子都听长辈的教导,认真学习,成为知书达理的人。中国发展还不是那么的发达,教育不是那么的先进,教育中存在这漏洞。下面是我看到一系列报道,中国人名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

究显示,进入初中教育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仅为88%。南方某省调查留守儿童心理情况显示,有40.5%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是被遗弃、受到歧视、不如别人的想法,在心理学上,是存在这心理问题的。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上述中的比例对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只是某省份调查,把这个比例乘以全国来看,这是个很庞大数目,这反映很多问题。

调查我们村,就拿五组的来说,2户是留守儿童家庭,这两户的孩子都是我的同学朋友,我看到他们的变化,从一个成绩偏上的学生变成沉迷于网络人,另一个未能考上高中而放弃,最后都迷上网络,不正确利用网络,就拿第一来说,家长却是爷爷奶奶,还帮着监督的是他舅舅亲人们,毕竟自己家中还有子女,对我的同学管教不是很好,自己的爷爷奶奶文化不是很高,教育资源有限,我们放完学就去网吧玩游戏,因为自己家中原因,断掉了自己网瘾,认真学习,而他却成为网虫,不分夜晚,跑去网吧,从此这样,他的求学道路是算断了。他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父母的管教教育,当时国家教育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上述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既然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在的孩子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是否关心这些留守儿童,哪怕是关心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这样也是关爱这些被认为

不如别人、别人遗弃的留守孩子。

留守儿童不止要教育,还要保护留守儿童,公安局统计,在被拐儿童情况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就是留守儿童,我们只重视儿童的教育,不重视孩子的人生安全,这样还是等于零。

三、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心理

“空巢老人”心理,大多都是60岁以上老人,自己出生年代与子女出生年代相差太远,觉得之间有隔阂,子女新组建的新家庭等情况,让老人自己独处,老人有时觉得自己身体等情况会连累子女,成为他们的负担,种种想法,成为老人心中一道阴影,最终影响身心,既而影响身体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自己也是从儿童阶段过来的,虽不是留守儿童,但能明白他们的感受,他们也向我诉说过,我对他们感动同情,都是农村孩子,我们成长的却不是一样。他们渴望自己和父母在一起,不管有多少钱,反正觉得和父母在一起就行,他们不愿意被别人说自己被父母遗弃,其他大人也在那开玩笑,你父母在外面给你生弟弟妹妹,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能接受这些话刺激吗?这也看出中国教育问题的存在,也看出中国人的道德。

四、问题与措施

1.问题:

○1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出现“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情况。

○2长辈与子女的心理、关系问题。

○3“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造成的心理缺陷问题。

○4“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5医疗制度问题(尤为重要)。

○6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2.解决措施

1各个省份政府制定发展本省市经济计划,大力扶持落后○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2设置心理咨询处,免费为人民提供咨询服务。设置法律○咨询救助站,为需要咨询受助提供帮助,帮助他们保护自己权利。

3我国实行科教兴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未能达到这些制度要求,要求教育制度要贯彻落实,多方面培养教育。

4制定医疗制度,为农村“空巢老人”等人提供医疗保障,○

解决现在看病贵的等情况,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保障人民医疗安全。

5加大社会福利投入,修建福利院的场所,为无法照顾自○己的人提供帮助。

五、结束语

祖国的历史,是前一辈老去的老人辛苦创造而来。祖国的未来,是晚一辈朝气的青年刻苦建设而来。关注“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同一个祖籍。关心帮助别人,等于在帮助自己。何乐而不为。

第三篇:关于留守老人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老人的调研报告

摘要:留守老人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值得关心,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如何解决,也是当今社会应该着重思考的。

关键词:留守老人,生活状况,存在困难,解决方法。

正文: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为了改变现有的生活条件,农村的青壮年纷纷走出大山,前往东部沿海地区打工以获得主要生活收入。由于青壮年远离家乡,就使得农村只剩下老人儿童及妇女,也就是人们所说的386199,。由此也就产生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说法,这些弱势群体值得全社会深入关注,了解其生活状况。我们调研小组,走访了江西省瑞昌市白杨镇毛坪村,实地走访该村的留守老人,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留守老人生活基本情况

毛坪村原来是独立的一个村,现在归属于郭桥村。毛坪村属小村,是当地最贫困的一个村。该村交通不便,通往该村的道路也是近两年才修建完毕,并且该道路只是修到了村入口不远处,也就是说该村有大部分并未修路,甚至有些村户门前的泥路只能走摩托车,再大一点的车不能通行。

村中不通水。村民只能在半山腰处的一个取水处取水。村里许多的房屋早已废弃,只剩下残垣断壁,村中居住条件较差。毛坪村现有150多人,但是常住人口只有30多人,并且基本上是老人与儿童。

茅坪村留守老人生活困难人数较多。他们的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嫁给外地,家中只有老两口,有些留守老人配偶去世,只能自己单独生活。由于村中不通水70多岁老人仍然需要自己挑水食用,他们的生活收入主要是种植农作物,如果身体允许,便到瑞昌市做些简单的零工,留守老人能依靠自己生活便不依靠自己的子女。当问及不依靠子女的原因,他们回答是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由于是依靠自己,从而生活来源甚微,总体生活水平较低,在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一位76岁老人,由于患有疾病,每顿饭只能吃稀饭,疾病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现实生活水平也是不满意的,但是他们却只能是无奈,子女要生活,子女也要顾及自己的小家,由于条件所限,他们只能过这样的生活。

子女在外,老人留守农村,使老人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但是老人的劳动力有限,使大批土地放荒。

目前农村留守老人存在问题

留守老人面临首要问题是安全问题,留守老人年岁都已较高,身体状况不好,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存在突发疾病的安全隐患。在调研的过程中,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身患高血压,儿子都很有出息,但是都是在外工作,老人的老伴儿已去世,独自一人生活。这样的话,老人在生活中便存在安全问题,若遇到疾病突发,身边无人,很危险。

除以上疾病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如独自行动不慎引发的安全问题。

留守老人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活中他们较孤独,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并且村里人少,生活中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局限于自己的家庭。而对于一个人生活的老人,这一问题更加凸显,他们唯一的娱乐也许是身边的宠物或是电视机。在调研的过程中,老人和我们交流时,表现出他们渴望交流的心情。

由以上精神孤独问题,也便得出留守老人生活娱乐问题,由于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只能四季劳作,加之农村缺少娱乐设施,因此生活单调,缺少乐趣。

两辈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也是留守老人中存在的又一问题。有些留守老人与儿子关系不好,有些与儿媳关系不好,关系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上的问题,也不乏孝心缺失的原因。

问题解决方案

1、针对留守老人生活单调,精神上孤独,应该着重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建立农村老年人休闲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老年人交流中心,让留守老人重新找到幸福感,不再感到孤独。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以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积累的义务服务。对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资,使其搬进托养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看管的问题的解决。

2、针对尽孝问题,应该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农村年轻人孝道的教育,对在敬老爱老方面做得好的应该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年轻人应该给予批评指责。在外子女要经常和自己的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送物品,架起亲情的桥梁,家中大事要征求父母的建议加强彼此的沟通。

3、针对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应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并尽快在全国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证范围,提高就医报销比例,根据留守老人不同的家庭情况来制定报销标准。

4、建立农村老人志愿服务队,诸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老人做些日常琐事,陪他们聊天谈心,保持经常的联系。

留守老人的问题很多,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关注老人也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未来,如果留守老人的难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要想真正解决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努力。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来关心留守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

第四篇: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对策建议

伴随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有2.4亿农民工,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留守老人”的生活和健康保障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高县来复镇有13个村和一个社区,总人口21623人,全镇有近7000人外出务工,经对我镇柏香和通书两个村的调查,被调查的这两个村共有农村住户862户,总人口3252人,其中60岁以上的379人,占总人口的11.65%。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69户121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31.9%。这两个村中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留守老人较多的是通书村,该村总人口1764人,其中60岁以上的216人,占12.2%,留守老人84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38.9%。

二、农村留守老人以下特点:

1、经济收入低,抗风性能力弱。

留守老人从生产劳动上获得收入是有限的,绝大多数留守老人基本丧失了高强度劳动能力,仅能从事种菜、养鸡等劳动强度低、收入少的副业。经济来源基本上集中于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外出子女汇款和国家政策补助这三项,其中后

两项并不常见,特别是国家政策补助这些并不是人人都有。外出务工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一般都不多,再加上老人不会无故地给子女增加负担的传统思想,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部分留守老人三餐基本的油、盐、柴都无法保证。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想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

3、生活照料不足,生活负担重。“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但是在孝道日渐淡漠的如今,养儿未必就能有安享晚年。老人给儿子建房娶亲,给子女照看孙子、孙女是义务,但是老人却不能享受子女尽孝的权利。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普遍处于家庭照料不足的困境,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下地、挑水等,对一些农村留守老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许多老人即使已经70多岁高龄,但还得下地干活,有些还得强忍身上的病痛。

4、社会保障不完善,精神生活单调。由于农村贫困对

象较多、需要保障的范围广,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严重滞后,商业保险推进相当缓慢,社会保障还只能保持低水平、小范围的状态。目前农村老人参加最广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从2012年开始全县推广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合参保率达和新农保的参合率无论镇村干部怎样努力也不能全部参保,不愿参保的原因是很多老人由于没有多余的钱而不肯参保。总的来说新农合与新农保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收益率不高等弊端,并不能很好的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

5、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6、精神缺少慰藉。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

产生自杀的念头。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很早睡觉,很早起床。

三、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政府作为

1、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国家通过社会政策、福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保障留守老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防范其生活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责任。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引导和帮助农民寻找合适的特色产业。同时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商人来乡投资,以便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有利于照顾留守老人和儿童。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探索建立方便简洁、群众认可的筹资方式;加强乡、村两级医疗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来完善“新农合”制度。此外政府也应扩大“新农合”、“新农保”的宣传力度,让老人们充分了解它们的好处。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探索建立方便简洁、群众认可的筹资方式;加强乡、村两级医疗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来完善“新农合”制度。此外政府也应扩大“新农合”、“新农保”的宣传力度,让老人们充分了解它们的好

处。

(二)社会关怀

1、建立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生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由村委会提供活动场所,相关部门适当安排经费,成立老年活动中心,组织留守老年人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开展剪纸、象棋等活动。此外老年人活动中心可以组织留守老人们互相帮助,克服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如老年人维权、相互照料、帮种田地等。

2、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诸如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可由民政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在各乡镇都成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3、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敬老院,建立集中赡养制度,对于留守老人,特别是高龄的农村留守老人,可以全部集中到养老院供养,日常费用由政府、社会、子女分担。社会应积极为养老创造有利条件,发展社会为老人服务的事业。

(三)家庭关爱

1、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积极参与社会的主人。农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

活上,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并且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有许多,如:和邻居聊聊天,下下棋;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活动,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计生协会会员,帮忙做育龄人群的计生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

2、提倡家庭养老传统。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对于当前因外出务工而使得亲情疏离的农村家庭,更加需要倡导对留守老人的关爱。

3、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弘扬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鞭达。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家中大事多征求父母意见,即使没有事也要经常与老人通通话,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第五篇: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留守未成年人现象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呈现扩大趋势,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留守未成年人主要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经商或是学习,而将孩子留在家乡上学,留守时间不低于半年,并由一方家长、亲戚或是其他人监护、教育,年龄在18岁以下的孩子。留守未成年人由于家庭关爱和监管的缺失,他们的行为、学习、心理等方面极易产生一些偏差,甚至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镇有一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镇里许多未成年人的家长外出工作,致使我镇出现了大批的留守未成年人。为了了解留守未成年人现状,尤其是心理健康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的途径,笔者以郭巨中学为例,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我镇留守未成年人进行了局部范围的调查。

一、留守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

郭巨中学是一所农村山区学校,全校共有学生390名,其中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等原因造成的留守未成年人128名,占到了学生总数的32.82%,其中女生63人,男生65人。初

三、初

二、初一留守未成年人的百分比逐渐递增(初三:30.76%;初二:32.2%;初一:34.96%),可见我校留守未成年人在数量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有加快趋势。笔者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了解,发现有较大比例的留守未成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纪、成绩差、人际差、自卑等问题,影响留守未成年人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管理。根据笔者的调查,郭巨中学留守未成年人的监护类型包括单亲监护、祖辈监护、亲朋监护和自我监护,其中由单亲监护的学生48名,占留守未成年人总数的37.5%;由祖辈监护的学生76名,占到了留守未成年人总数的59.38%;由亲朋监护的学生3名,占到了留守未成年人总数的2.34%;还有1名学生则处于自我监护状态。从以上数据可知,约近62%的留守未成年人由祖辈或亲朋代为监护,而祖辈和亲朋监护人往往不明确自己的监管职责,对“留守未成年人”的监管仅停留在生活的照料上,只能满足学生的物质生活需求,对学生学习、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关注极少;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留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现状

1、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在一份针对郭巨中学全体128名留守未成年人的调查问卷中,有45%的留守未成年人认为父母外出工作后自己很孤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的初中留守未成年人因为生活中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比其他孩子更渴望亲情和关心。但是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他们中的一些人对父母的感情逐渐淡化,41.4%的“留守未成年人”对父母是否继续在外工

作漠不关心,25.8%的人甚至希望父母继续在外工作不要回家。由于他们大部分是祖辈监护,和祖辈之间缺少共同语言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导致一些留守未成年人性格内向、孤僻,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中有38%的人认为自己性格内向,47.7%的人下课后只会一个人待着,不和同学一起玩。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致使一部分留守未成年人认为自己会被歧视、不如别人、感觉自己被父母遗弃,导致他们自卑、冷漠、不相信别人也不愿意帮助别人,18%的留守未成年人认为自己不如别人,30%的留守未成年人不相信身边的人,7%的留守未成年人不愿意帮助别人,34%的留守未成年人有心事时不愿向别人倾诉而选择写日记或憋在心里。可见,亲子关系缺失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人格发育带来了严重后果,也产生了许多矛盾与冲突。

2、自控能力相对较差

家长外出,监护人对留守未成年人管理不到位,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只要不犯大错,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造成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未成年人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调查中78%的教师认为留守未成年人自律性较差,82%的留守未成年人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负面行为的发生率远远高于非留守未成年人。

3、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自然会产生内疚感,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却很少,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和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已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挣钱,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持续下降。郭巨中学128个留守未成年人,有64%的学生在父母外出后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笔者随机将在校就读的60名留守儿童,与60名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留守未成年人60人中,想学习的占34.3%,成绩好的占29.3%;而非留守未成年人中,想学习的占60.7%,成绩好的占59.4%。

三、留守未成年人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家长忙于挣钱,没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教育,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从而给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2、学校教育存在缺陷

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较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缺乏对“留守未成年人”更悉心的关怀。“留守未成年人”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不理想,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3、社会监管措施缺乏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少有乡村(社区)对留守未成年人进行诸如人数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没有哪一个社区具体有效地组织和辅导留守未成年人。尤其是到了休息日,留守未成年人脱离了学校监管,没有一个行政部门能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许多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四、解决留守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留守未成年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使家庭教育缺失,这不仅对留守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道德情操的养成、社会角色的培养、个人性格的形成,对未成年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因此, 我们应当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来探求解决留守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一)家庭方面

1、寻找合适的临时监护人

作为留守未成年人的临时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未成年人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家长因与监护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保持对孩子的动态关注。

2、努力营造完整的家庭环境。

留守儿童的家长虽然长期在外,但仍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丰富联系方式,增加联系频率,除了定期打电话以外,也可以通过书信、短信,甚至QQ等新型沟通渠道与孩子保持联系;延伸沟通话题,家长不要将话题仅停留于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可以多问问孩子的兴趣爱好、交友情况等。此外,要尽可能多的创造与孩子相处的机会,例如寒暑假将孩子接到身边暂住,平时抽空多回家探望孩子等。

(二)学校方面

1、加强留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未成年人往往缺乏的并不是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抚慰对他们来说更是弥足珍贵。针对留守未成年人这一特殊性,学校可建立关爱扶助制度,老师和留守未成年人中确立一对一帮扶对象,与留守未成年人谈心、交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到学校为留守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辅导或讲座,以及持有心理教师资格的老师对留守未成年人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的方式加强留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2、设置亲情电话,建立互通制度

要求班主任老师每月与外出家长至少电话联系一次,反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外出家长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鼓励子女战胜困难,努力把学习搞好。家长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

3、开设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引导

班级开展留守未成年人班会,引导他们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经商、亲子离异等现象的正确认识。如果有条件就邀请有外出工作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给孩子讲述他们在外的工作经历,使留守未成年人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在课外组织留守未成年人参加各种活动,对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自律、自强的精神加以赞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

4、引导合理发泄,调节心理情绪

教给他们自我发泄、自我安慰、自我调节的方法。使他们充满自信、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老师要用具体事例引导留守儿童学会自我控制调节心理情绪的方法。遇到烦恼、感到胸闷乏力、恐惧害怕、产生幻觉时,可以通过自我发泄,比如在无人的地方大喊大叫,对着假想的敌人拳打脚踢等。遇到不顺心的事多往好处想,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烦恼,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

5、举办培训班,提高监护能力

学校可以举办留守未成年人临时监护人培训班,传授如何与孩子相处和怎样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对孩子宽严要适度,既是他们的长辈,也要成为他们的朋友。加强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消除隔阂,消除误解。让孩子感到温暖,远离孤独。

(三)社会方面

1、增强关注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短信、宣传栏等乡村社区各类阵地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聚焦留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意识到留守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集齐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解决此问题。鼓励和倡导各种社会爱心活动,加强社会各方与留守未成年人的互动。相关部门应倡导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监督系统,发扬传统的邻里互助精神,切实为留守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近距离”的友爱生活环境。

2、优化生活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可通过邀请人民法院等部门的人为留守未成年人进行法制讲座等,加强对留守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建设,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团委等主要相关部门可将志愿服务留守未成年人的志愿者召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服务组织,定期服务留守未成年人,如作业辅导、交流谈心、集体游戏等。

下载留守老人健康状况与对策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老人健康状况与对策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11级班级:1181 姓名: 刘洋学号:A10110313 实践地点:黑龙江省五常市 实践时间: 2012年1月9日 至 2012 年1月11日......

    关于社区留守老人的报告

    关于社区留守老人的报告 调查目标:了解社会中的留守老人问题 调查时间:2010/8/26 调查对象:京新社区的居民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调查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的调研报告 南丹县民政局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 “农村留守老人”指的是子女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不与子女(包括儿媳、女婿)一起生活的60岁(含60岁......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1 **年是**大学一百二十周年校庆。 “武大梦”承载着一代代武大人的梦想。不仅体现在学术,更在武大学子继往开来的精神传承,传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社会实践报告 老人院[全文5篇]

    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目的 在第一年大学的暑假里,我到福建省连江县坑园镇前屿村老人院进行社会实践。在暑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课内向课外的一种很好的延伸,亦是推进素质......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12篇) 关爱老人社会实践报告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这自然会活跃地方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然......

    老人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老人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对于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制定了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期能从其......

    关爱留守老人

    “爱心行动·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农村特殊群体——“留守少年儿童”,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