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报告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获嘉县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可见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另外,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样,正确理解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方面。而心理健康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测验,了解我校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人才的激烈竞争,二十一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传统课程向新型课程转变的迫切需要,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学校于2008年开始在高一段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成立心理辅导工作组织机构,经过3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心理素质不断优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二.现状分析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获嘉县高级中学高一1、2、3班,高二4、5、6班,高三3、4、5班的学生,总人数464人,其中男生245人,女生219人。
2.研究方法:《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
选用国内知名专家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适用这个时期中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测定,共设计六十个问题,分为十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六个问题组成。每个分量表分5个等级让学生选择:“1”代表没有问题,“2”代表存在轻度问题,“3”代表存在中度问题,“4”代表存在偏重问题,“5”代表存在严重问题。
3.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软件统计处理。
4.结果与分析
我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轻度问题以上者39.1%,高于全国中学生水平(32%);有5.5%的学生处于中度问题以上;其中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强迫症状和情绪不平衡处于前四项。(见表5)
表5 高中生心理健康评价
中度者%偏重者%有问题者%
强迫症状404 0.144.1
偏执252 0.127.1
敌对255 0.930.9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335 0.438.4
抑郁304 0.134.1
焦虑357 0.642.6
学习压力4310.154.0
适应不良404 0.344.3
情绪不平衡376 0.143.1
心理不平衡284 0.432.4
三.研究保障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教学工作并列为现代教育的两个“轮子”,缺少任何一个“轮子”现代教育将无法启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在教师,教师工作关键在思想认识,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周前会、班主任会、教科研研讨会等各种会议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一系列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认识,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突破口,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目标、任务、途径和提高方式方法,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潜能开发,强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健全组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我们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学校行政领导、年段长和专职教师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目标制定,对班主任和家长心理教育与辅导,对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管理和培养;对任课老师和学生心理服务员培训和指导。指导小组下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办公室,由政教处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教育实施、组织培训、指导教研、个案研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及考核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出台了《获嘉县高级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
每学期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开专项研究会议,研究学生心理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3.打造学习共同体,发展壮大“心育”骨干队伍
“学习共同体”指由一个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项使命。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意味着学校将建成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将成为教师们相互学习走向专业化的地方。我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培训骨干力量。
(1)专题培训 邀请河师大心理系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介绍心理健康教育最新动态和理论前沿。
(2)自主研修 实施“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对应材料——记录理论要点——指导科研实践——整理学用心得——检查成效”的操作模式,为教师选购了《现代学校心理辅导》、《现代学校发展性心理辅导》,并通过写案例、析案例、用案例系列活动,提高活动技能。
(3)资源挂靠先后派人次参加市内外科研部门组织各类培训。如:派于世方到高校参加培训深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拓视野,扩大交流。
(4)信息交流 选辑报刊文章,通过网络平台交流,为教师学习研究提供了高质量信息资源。
(5)实践提高 学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让骨干教师举行公开教学活动,相互切磋、交流,在实践中共同提高。
四.实验内容
在有关专家指导,我们依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建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统筹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序列化、系统化。整个系统按不同主题开展,高一重点是环境适应教育,高二重点在人际交往教育,高三重点是耐挫力和应试技巧培养。主题内容安排如下:高一辅导主题:
(1)学校适应(2)团体自豪感
(3)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技巧(同龄)
(4)学习辅导(学习动机)
(5)同伴压力(6)自信心
(7)理解自己和他人(8)学校成功的技巧
高二辅导主题:
(1)团队建设(2)理解自己和他人
(3)人际沟通的技巧(与父母)
(4)异性交往(5)同伴压力
(6)学习辅导(学习策略)
(7)竞争与合作
高三辅导主题:
(1)自信心培养
(2)学习辅导(考试技巧)
(3)如何应付升学压力(4)生涯规划
(5)克服不良情绪(6)考试焦虑
(7)竞争与合作(8)异性交往
五。活动形式
为了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方法,并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营造了学生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1.组建“心理互助小组”,促进他助向自助转化
学校在高一高二部分班级率先尝试,组建“心理互助小组”,学生6-7人一小组,以自身和周围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行动研究方法,逐步克服自身心理困扰,不断优化心理品质。心理互助小组成为课题研究一个亮点,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2.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心育系列课程
围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专家指导下,我们组织本校教师编修《高中心灵导航》、《学会学习》、《家庭教育手册》,填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空白。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一对一教育制度
为了使心理辅导老师更客观地了解和认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2008年我们在心理测量专家的指导下,引进上海惠诚公司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测验系统(网络版)”,并在高一高二部分班级选点测验后,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心理测量在咨询辅导过程中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对全校有心理障碍,行为异化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并落实行政领导、党员教师与之结对,开展一对一教育和心理辅导,使之逐渐健全人格,全面和谐发展。
4.构建立体教育网络,不断健全和提高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品质。以课堂为主渠道,开展集体辅导。通过课堂辅导,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同时,积极利用班会课、活动课、研究性学习、团队主题活动等,在各学科教学和其他各项教育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位班主任都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通过班集体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等方式开展心育工作。营造校园环境,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如在校园广播中开设了专题节目;利用校园网制作“心灵港湾”网页,全面宣传并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排除烦恼和困难,送去关心和呵护;还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起创办心理手抄报等,整合班内外、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形式,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5.以心理辅导室为阵地,开展个别辅导。对学生个案辅导记录、家访记录、电话预约记录、电话咨询记录、书信咨询记录、“问题学生”辅导记录、教师咨询记录、班级辅导记录、团体辅导记录等多种记录表的档案管理。我们开设心理咨询室(心语室),由心理专兼职教师轮流值班,进行个别辅导;设立学校信箱,学生的来信教师都逐一研究并回信及时交流。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为那些有烦恼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排解心理困扰,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
6.以家长学校为基地,开展家校共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我校老师除了采取家访,采用《家校联系卡》等形式,每学期还至少召开两次以上家长会,开展对家庭心理环境和心理教育的指导,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为孩子成长创设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使家长懂得了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文化知识的增长,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一做法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和积极配合,获得了家长的一致称赞。
7.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开展文化渗透。我们还注意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关系、心理环境,注重发挥校风、校纪、校容、校貌等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感染作用,给学生提供有利成长的良好心理环境。如结合本学期学校开展的《中小学生校内外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更是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礼仪训练,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友好,顾及对方及别人的心理感受,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校园的文明程度,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创设了更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
8.以学生心理实际为根据,开展分层辅导。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高一在入学初军训期间就给学生打预防针,向他们介绍可能会碰到的各种问题和一些心理卫生知识,以指导高一新生学会分析和观察新环境,培养独立性与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两周上一节心理辅导课,运用自编教材,综合各家之长,从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此外,还组成不同的活动课班级,开设有针对性的选修课,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心理知识。在对高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进行普查的基础上,以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期望与生活态度,增强自律、自控能力,发展自尊、自爱的个性,增加心理稳定性。针对高
三学生时间比较紧,任务比较重的现状,主要是通过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进行如何放松应试紧张心理的指导。高三学生在专业选择时总有学生会犹豫不决,为了给他们提供一些意见,我校就进行职业辅导,帮助学生比较客观地确立个人志向和人生目标。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届高三学生(900多人)接受了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和指导。
六.研究阶段
1.方案设计阶段2011.5--2011.8
2.研究试验阶段2011.9---2012.6
3.总结评估阶段2012.7---2012.9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研究法
3.实践法
4.经验总结法
八.成果形式
1.形成课题实验报告
2.优秀实验教师心理健康课堂教学集锦
3.优秀论文集、案例集等相关资料
九.组织机构
领导:马永军
组长:杨修良
学术指导:姚倩、贺明江
成员:于世方、王丽、张智慧、张军
2011
获嘉县高级中学 年6月
第二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吴俊红
(浙江省淳安第二中学311700)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并作统计分析,希望能给教育教学工作者以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年龄特征
一、研究目的有位学者曾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确如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的。近年来,研究者们采用各种有关量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或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同样,心理学家张守臣曾经在黑龙江省对近300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结果显示:25% 的学生在某方面或多方面存在个性发展问题,28.1% 的学生存在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是人格塑造最后一个比较理想的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易发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生理发育过程中伴随着一场“心理革命”,生理发育逐步成熟,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他们除了应付紧张的学习压力之外,还不可避免地遭遇着各种应激源的刺激,如同学关系紧张,严重的升学压力等影响,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笔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本校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并作初步统计分析,以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者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被试
整群分层随机抽取浙江省淳安第二中学高中学生400人,其中男生178人,女生222人,平均年龄17.8岁。测试前未发现经医院诊断的任何心理疾病,测试工作于2004年12月份进行。
(二)材料
测试采用由上海铁路医学院吴文源引进并修订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ek list,90, 简称scl-90)。该量表含90个项目,为5级计分,内容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包括10个因子:躯体化(b1)、强迫症状(b2)、人际关系敏感(b3)、忧郁(b4)、焦虑(b5)、敌对(b6)、恐怖(b7)、偏执(b8)、精神病性(b9)、其他(b10)等,被公认为具有覆盖面大,反映症状丰富,能较准确地刻划出受检者的自觉症状及程度变化等优点。该量表的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无该项症状反应评1分;很轻评2分;中度评3分;偏重评4分;严重评5分。
(三)方法
心理健康老师按照正常授课时间对本校高中生进行scl-90量表测试,学生按照症状自评量表指导语独立思考填写,教师不做解释或提示,按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量表的填写,学生完成量表的填写后,心理健康老师收回此量表后进行统一评分,数据的统计按5级评分制完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主要是计算每个学生在各个因子上的平均分,用平均分表示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某学生在一个因子的平均分即: ≥ 1 且 < 2,则表示没有心理问题;≥ 2且 < 3则表示有轻度心理问题;≥ 3 且 < 4表示中度;≥ 4且 < 5表示其心理问题偏重或严重。
1.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表1.400名高中生scl—90量表因子分 ≥2,≥ 3 的人数
因子分 ≥2 ≥3
性 别 男 女 计 男 女 计 合 计
b1 7 4 11 1 2 3 14
b2 17 18 35 5 9 14 49
b3 12 15 27 4 7 11 38
b4 9 11 20 2 6 8 28
b5 6 9 15 2 1 3 18
b6 15 8 23 4 3 7 30
b7 2 7 9 1 2 3 12
b8 8 11 20 6 3 9 29
b9 6 6 12 2 2 4 16
b10 5 7 12 2 4 6 18
合 计 187 96 183 24 39 63 246
★ 一个被试可能同时有一个以上因子≥2,≥3 分。
根据表1数据统计显示:400名高中生中,有183人因子分 ≥ 2分,其中男生87人,女生96人;有63人因子分 ≥ 3分,其中男生24人,女生39人,经φ检验,男女学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提示有45.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5.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结果低于国内外有关中学生的研究结果。
2.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表2.400名高中生scl-90量表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表
组 别 本研究被试 国内青年组常模 z
统计量 m sd m sd
b1 1.32 0.39 1.34 0.45 0.672
b2 1.79 0.58 1.69 0.612.376 *
b3 1.86 0.56 1.76 0.672.274 *
b4 1.66 0.49 1.57 0.612.301 *
b5 1.45 0.43 1.42 0.43 0.987
b6 1.64 0.61 1.50 0.573.354 **
b7 1.32 0.37 1.33 0.47 0.334
b8 1.64 0.64 1.52 0.602.736 *
b9 1.42 0.44 1.36 0.47 1.864
* p < 0.05;** p < 0.01
从表2可见,从整体上看,400名高中生在强迫、忧郁、敌对、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5个因子的均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提示这5个方面反映了高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这一结果与国内有关高中生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
3.高中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
表3.男、女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的比较表
性 别 男(n=178)女(n=222)z
统 计 量 m sd m sd
强迫 1.82 0.65 1.71 0.42 2.265 *
忧郁 1.60 0.51 1.69 0.43 1.879
敌对 1.75 0.70 1.48 0.38 4.628 ***
偏执 1.72 0.72 1.50 0.45 3.558 **
人际关系敏感 1.80 0.62 1.86 0.43 1.097
* p < 0.05;** p < 0.01;*** p < 0.001
从表3可见,在高中生5个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上,男生的敌对、偏执、强迫等3个因子的均分显著高于女
生的因子均分,女生的忧郁因子均分显著高于男生,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则无显著差异,提示高中男生比女生存在更强的敌对、强迫和偏执等心理反应,而女生比男生则出现更强的忧郁反应。
4.普通班与重点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差异
表4.普通班与重点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及百分比比较表
项目
等级 普 通 班(n=300)重 点 班(n=100)
男 生(n=126)女 生(n=174)男 生(n=52)女 生(n=48)
人 数 百分比 人 数 百分比 人 数 百分比 人 数 百分比≤t < 2 102 81% 136 78.1% 38 73.1% 34 70.8%
2≤t<3 24 19% 36 20.7% 12 23% 12 25%
t ≥3 0 0 2 1.2% 2 3.9% 2 4.2%
(t :表示为scl—90量表的阳性症状均分)
从表4可见,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女生人数所占百分比高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男生人数所占百分比,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班学生人数所占百分比高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通班学生人数所占百分比。
四、讨论
1.本调查群体scl-90的症状均分普遍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且差异显著,表明我校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偏低,这与国内的有关研究报道是基本一致的。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比小学生、初中生等低年级学生多,可能与他们所处的年龄特征及特定的接触环境背景及社会背景有关。
2.男女学生在scl-90量表的一些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国内的研究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男女学生在scl-90量表中阳性症状均分是不同的,而且女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要明显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等发展及其个性差异有关。
3.不同群体间(普通班与重点班)的比较,重点班学生在总分、总均分以及焦虑、忧郁、强迫等因子分要高于普通班学生,这可能是重点班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承受更大的压力,而普通班的部分学生因学习困难等多种原因对学习失去学习兴趣或学习动机而承受压力相对减轻。
五、建议: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宣传,构造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使转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由陌生到熟悉,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由“怕”走进心理辅导室到“乐”走进心理辅导室等变化。
2、重视对学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女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发展较快,往往超过男生,而且生理、心理发展不同步更为明显,再加上来自各个层面的影响,常常使他们比男生更易出现各种心理困扰或困惑,结合笔者在去年半年的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中女生人数占67%,这要求我们的学校要重视对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建立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尤其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如果单亲父亲或母亲与子女之间缺少一种民主、和谐,正常的交往与沟通,这对于子女的整个人生的人格健全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返回
第三篇: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调查、访问和常规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的健康水平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通过体育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体育实践教学、体育兴趣活动与竞赛、业余体育训练等一系列的措施,以增进初学生的心理健康,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不少学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相关文献报道约有10%-3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调查研究的数据看,我国大多数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良好的,但是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率高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也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许多家长和老师对他们学习的期望值过高,致使其学习负担加重,学习压力增大;再加上很多学生只局限于对机体功能正常,无病无缺陷的健康认识上,而对心理健康这方面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又缺乏科学的心理调适手段等诸多因素,从而造成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主动性不足、情绪调控能力和受挫能力差、心理承受力低、厌学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对此,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本人通过平时实践教学中的观察与了解,结合本次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从中探索运用体育课的理论学习、体育实践体验和体育运动参与等途径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达成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从本校的初中生中随机抽取600人,七至九年级男女生各取100人,分成6个小组进行统计,我校的学生来自全区各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统计法、测量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这里的心理健康所指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尊、自信、意志品质、运动体验、情绪调控、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问卷见附录):
表
1、心理健康得分统计表
性别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总男 - 女
男56.7060.0858.7358.5155.705.6
2女52.2054.7851.7052.89
表
2、心理健康得分增长率统计表
年级组别八年级男九年级男八年级女九年级女
百分比(%)5.96-2.254.94-5.6
2表
3、心理健康测试题中最高合格率%的问题情况统计表
性别7 题8题11题13题14题15题
男生9278.776.792.778
女生70.751.3545862.7
表
4、心理健康测试题中最低合格率%的问题情况统计表
性别2题4题5题12题17题
男生12.7444221.3
32女生8.726.722.024.712.7
统计结果显示:
初中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分为58.51分,女生得分为52.89分,两者相差5.62分,平均得分为55.70分,反映了初中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略高一点,但总体水平偏低,属不合格水平。通过对问卷试题具体情况的综合分析,如表
3、表4所示从中发现初中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初中生在调查的20道问题中合格率最高的五道题分别是第7题、第8题、第11题、第14题、(女、第13题)、(男、第15题),反映了在“自信心”、“运动体验”、“谦虚、理智、不服输”等方面较优,合格率最低的五道题分别是第2题、第4题、第5题、第12题、第17题,反映出“学习主动性”、“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状况”、“ 情绪调控”、“沟通协调”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些充分说明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存在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反映出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运动体验能力、自信心及谦虚、理智、不服输的优良品质,但坚韧性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欠佳、心理平衡节手段欠缺、情绪调控能力一般、不善于沟通协调、女生的情绪调控能力优于男生等心理健康特点,从而导致了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偏低,进而影响学习的实效性。
从男女生各年级分组对比的情况看,男女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八年级学生比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略有提高,但到了九年级却又骤降。从表2不难发现,男生从增长5.96%变成-2.25%,相
差8.21个百分点;女生从增长4.94%变成-5.62%,相差10.5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女生降幅明显大于男生。
究其原因估计与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学习紧张,考试压力骤然加大,缺乏有效的心理平衡调适手段,体育锻炼减少等因素有关,从而造成了心理健康水平大幅度下降。例如通过第4题(不开心时我会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来进行调节)三个年级的合格率的变化,一年级23.8%、二年级29.1%、三年级27.2%,可以明显看出九年级学生不够重视或不懂得如何运用体育锻炼的手段来调节心理平衡,尤其是女生;同时也反映了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稳定性差,波动性较大,男生比女生更甚。
四、结论与对策
结论
1.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偏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男生。
2.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存在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反映出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运动体验能力、自信心和谦虚、理智、不服输的优良品质;但坚韧性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欠佳、心理平衡节手段欠缺、情绪调控能力一般、不善于沟通协调沟通协调、女生的情绪调控能力优于男生等心理健康特点。
3.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稳定性差,波动性较大,男生比女生更甚。
4.现阶段的初中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急切需要通过采用增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次数、频率等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策
1.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提高初中生的体育和心理健康的文化知识水平,强化体锻参与意识。开设以体育知识、心理健康保健为主的课程和知识讲座,适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教育,以提高初中生的体育和心理健康的文化知识水平,加深其对体育锻炼与促进身心健康的关系认识,并让学生逐步掌握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
2.有的放矢,切实提高体育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教师在平常的体育实践教学中应针对初中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与锻炼中逐步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加强与学校领导及班、科任教师的协调沟通,改变其“重文轻武”的陈旧教学理念,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协调发展成为学校教学的共同理念,从而促使学校加以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教学、活动设施,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4.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竞赛,营造浓厚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协调发展。通过开展体育节、校运会、大课间活动、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各类体育竞赛、开设符合初中生身心特点的体育兴趣小组、学校体育俱乐部等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竞赛和运动参与的过程中树立和展示自尊自信、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达成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
5.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加强对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学习,以便在实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切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证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设。学校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除正常开设(特别是毕业班)体育课程外,有条件的还应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并提供相应的场地和器材,使学生通过最基本的体育参与途径,逐步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
7.加强鼓励与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社区、少年宫、体育俱乐部等组织的体育活动及体育兴趣班、业余体校的学习与训练。
参考文献:
1、杨少江: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与分析,体育师友2004增刊,体育师友杂志社,2004年。
2、梁海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师友2004增刊,体育师友杂志社,2004年。
3、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水平四)教师用书,华东师范出版社,2005年5月。
4、邓树勋、庄弼主编:体育与健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附:
体育活动心理测量问卷
通过以下测量方法,可以对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水平作出评价。了解自己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在自尊、自信、意志力、运动体验、情绪调控、健康生活方式等心理健康的进步与不足,从中获取相关信息,为科学设置自己的锻炼目标和制订锻炼计划提供依据,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加强锻炼,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说明:根据最近一个学年以来(也可以一个学期)你的实际感觉,在下列各题中四个选项(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中选出一个,凡选A得5分、凡选B得3分、凡选C得2分、凡选D得0分。
1、我时常参加体育锻炼。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2、我喜欢上体育课时在同学面前表现特长。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3、我在碰到挫折时,可以积极面对,永不言败。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4、不开心时我会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来进行调节。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5、我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目标,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并持之以恒。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6、我常常观看体育类节目及比赛。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7、我很乐意参加体育课和游戏活动。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8、我不畏与强手一起游戏或比赛,敢于拼搏,争取胜利。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9、我十分关注体育比赛。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10、当耐力过程中出现极点很辛苦时,我能坚持下去。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11、在集体游戏或比赛中,我从不畏惧。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12、我总感到有使不完的劲。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13、胜利了我不骄傲,失败了我能及时总结不足,争取下次赢回来。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14、我能体验到体育锻炼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好处。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15、我能克服对体育器械的恐惧心理。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16、在游戏或活动过程中受到侵扰时,我能保持克制。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17、遇到不顺心时,我不会在家人或同学面前发脾气。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18、我经常与同学谈论一些与体育相关的话题。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19、体育学习中碰到自己难以掌握的动作时,我从不气馁,继续练习。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20、老师所传授的技术动作,我比较快掌握。
A.优秀、B.合格、C.一般、D.不符合
第四篇:高中生高考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高中生高考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尚久华1,李文菊2,王建平3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高中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校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往往忽视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也偏重于学习成绩,对生长发育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知之甚少,这些都加深了高中生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使学生自身心理行为问题增多,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人数增加.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对齐齐哈尔2所重点高中学生高考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及对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结果分析,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研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体育锻炼;生理规律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和齐齐哈尔市第1中学高中3年级的班级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731 人,其中男生453人,女生278人.1.2 方法
采用文献[1]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在2001年高考前1个月,将被调查学生按班级集中,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用无记名的方式答卷,以保证答卷质量有效.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设60个测定项目,依症状的严重程度按0~5级评分.在60个项目中又分出10个因子,即因子1:强迫症状;因子2:偏执;因子3:敌对;因子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5:抑郁;因子6:焦虑;因子7:学习压力;因子8:适应不良;因子9:情绪不平衡;因子10:心理不平衡.各因子也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按0~5级评分.在填写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同时,对每天睡眠时间,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也作了问卷调查与统计.结果与分析
2.1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使用标准,以各因子是否达到或超过中度水平(≥2)为界,划分有无心理问题.731名被调查的高中生有心理问题的为275名,占37.61%(见表1).本次问卷调查按不同学校和班级取样进行,所用量表的60个项目与量表的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4027~0.7587,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表1的结果显示,高中生尤其是高考前的高中生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表1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程度水平/分健康状况人 数百分比/(%)
1~1.99心理健康456 62.38
2~2.99轻度心理问题238 32.56
3~3.99中度心理问题32 4.38
4~4.99较重心理问题5 0.68
5严重心理问题0 0
2.2 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所调查的731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依据中国中学生健康量表中10个因子所达到的平均程度水平列出表2.由表2可见,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依次为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对老师、同学及家长的态度忽冷忽热,学习成绩忽高忽低;学习压力的主要表现为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怕
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焦虑主要反映学生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理烦燥,心里不踏实等.虽然调查中心理症状的出现有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需要看心理医生的只是个别人,但这种出现在高中生中的普遍心理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表2 各因子所达到的程度水平
因子平均程度水平位次
强迫1.95 5
偏执1.77 8
敌对1.75 10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1.897 6
抑郁1.752 9
焦虑2.03 3
学习压力2.10 2
适应不良1.98 4
情绪不平衡2.18 1
心理不平衡1.84 7
2.3 高中生睡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按人体生理规律睡足8~9 h的212人,占29%;睡眠不足8 h的400人,占54.72%;睡眠无规律、早醒、有失眠症状的119人,占16.28%.我们知道,睡眠是大脑休息的最好方式.科学研究也证明[2],大脑疲劳时,脑内的能源物质减少,5—羟色胺、芳香族氨基酸等假神经递质增多,这些神经递质不能产生正常的生理效应,由此而产生困倦.所以说睡眠是大脑疲劳的保护机制.在青少年这一阶段,只有保证8~9 h的睡眠才能使大脑恢复疲劳,否则大脑疲劳的连续积累会产生过度疲劳,导致睡眠障碍,继而出现体力下降及神经机能活动的紊乱.这些身体机能尤其是中枢神经机能的变化,很可能与高中生不良的心理变化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2.4 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本次调查中,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每天锻炼1 h以上)529人,占72.37%;偶然参加体育锻炼的(1周不超过3次)168人,占22.98%;怕影响学习不参加体育锻炼的34人,占4.65%.这一调查结果比较令人满意,因为多数学生(72.37%)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说明高中生中不乏体育锻炼的参加者.但令人担忧的是仍有22.98%的人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甚至怕影响学习根本不参加体育活动(4.65%).这一方面说明这些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跑跑跳跳浪费时间的层面上;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对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重作用.结论与建议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我们的培养方向不能只是向社会输送知识的占有者.任何缺乏健康心理素质的人都将很难立足于社会,更难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整个社会都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从多方面、多渠道,寻求和探索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有资料表明[3]:对体育的喜爱程度以及体育活动中获得的快乐,是扩大身体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体育活动一般都是符合人体生理学规律并能娱悦心情的,如篮球、排球等集体活动形式既能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又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巨大,同时也明白自己作为集体中一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项目可以从中得到鼓舞和力量,使人产生自信、自尊、自强,对那些有人际关系紧张、敌对,适应不良心理症状的人无疑具有良好的调节和教育作用.体育教师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对有些学生安排一些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克服一定困难才能完成的项目,如爬绳、爬杆、攀岩等,这对那些抑郁、情绪不平衡等心理症状的人是非常适合的,因为这些同学往往缺乏信心,做事总怀疑自己的能力,一旦能克服困难,达到即定目标,并受到大家的承认,就能激发他的信心.因此,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有趣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体育课或课余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愉快、欢乐.这种良好情绪可以
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激励,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起到调节心理紧张的作用.这对许多抑郁、焦虑,有学习压力心理症状的学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从学校方面讲,在制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不要一味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机器.学生首先是自然人,他们有自身发展的生理学规律和心理学特点.如睡眠这一生理学规律就常常被学校的管理者们所忽视,一味地延长补课时间,不断增加学生课后作业,是导致本文调查者中一半以上的高中生不能完成8~9 h睡眠的直接原因.当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不能满足时,心理必然会产生不良反应,而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也是导致学生厌学和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学校领导层普及一下人体生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他们能从满足学生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出发,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出发,保证学生享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充分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领导这样做本身就是对学生心理压力的一种缓解.如果还能为学生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为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那就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家庭这一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在的高中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表现的盲目无措、简单粗暴或溺爱等等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孩子上了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期望值逐渐升温,很少有人考虑这些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有何生理特点,有何心理需求,对学校不断加码的课业负担,往往能表示“理解”,只要孩子能刻守做作业,做习题的本份,哪怕做到天明也很少有人心疼.高中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家长和学生心理变化的晴雨表,学习成绩好,全家皆大欢喜;学习成绩下降,学生本身情绪低落,家长又不能正确理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和敌对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家长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首先学会克服自己的急燥情绪,要考虑到孩子尚未成年,世界观正在形成之中,要从正面鼓励孩子,使他们认识到,在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曲折和障碍等不利因素.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追求的目标越高,遇到的困难,挫折就越多.学习成绩的好坏都是暂时的,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评价自己,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才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开辟家庭这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就是要使家庭既是学生躲避心理风险的港湾,又是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勇攀高峰的加油站.总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运动员的“早熟早衰”现象[4]已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高中生过早过重的生理和心理负荷,会不会导致他们在今后事业上的“早衰”呢?教育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千万要把眼光放长远些,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升学率,而应切实制定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至于高中生目前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带来的远期后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王极盛.心灵时代—心理主宰健康[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177-183.[2]冯美云等.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13-214.第4期尚久华等:高中生高考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99
[3]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26(2):153-163.[4]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69.
第五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
开 题 报 告
邢台市西仓巷小学高雪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比较强烈。人们的精神需求与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愈来愈多的儿童问题行为的出现,如小学生责任心差,缺乏感恩,加上信息时代社会上大量不健康的媒体冲击着孩子的生活,使愈来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频频发生,这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中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西仓巷小学位于邢台市桥东老城区,学生结构复杂,大多数是乡里进城务工农民子弟,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多。单亲和重组家庭也不少。多数学生家长没有正式工作和稳定收入,有些迫于生活压力忙于工作,父母陪孩子一起吃饭娱乐的时间少,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和教育,极少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使得部分孩子心理很脆弱,甚至出现一些小的思想倾向。另外少数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孩子受到诸多因素,很多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任性,脾气大,胆小„„所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本书中就提出心理教育的问题,希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完人”,拉开了世界范围内加强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序幕。
在当代,胡锦涛总书记在有关小学教育讲话中提到,在小学阶段,“文化育人”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校来说,“文化育人”首先要化育学生。“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提出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由此可
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不难看出,现代生活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所以仅有躯体上、生理上的健康,而没有精神上、心理上的健康,也谈不上真正的健康。进一步说,若没有心理的健康,就难以保证生理的健康。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因此,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辅导必须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学校教育者的充分重视。目前,许多学校都十分地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与措施来矫正和预防学生的心理偏差。但是,一般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停留在搞一间心理咨询室,搞几次心育宣传的层面上。从而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而事倍功半。学生有没有参与热情;教师辅导是否有效;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也就失去了实效性。
在仍未形成稳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我校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为课题,开展积极的研究探讨,以不断提高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根据我校生源特点主要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加以调查,分析,运用心理学知识加以矫正和引导。总结出适合我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处理的方法和策略。本课题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研究的内容方面,深入学生心理,突出五个重要方面。应紧紧抓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详细分析,重点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情感教育、耐挫能力、性格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五个方面。这样广泛的内容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得更加彻底,从而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全发展。
第二,在研究的方法方面,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其中着重使用了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方面一一调查,深入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紧抓学生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使我们明确地知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都必须正视儿童生存的现状,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纲》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到实处,响应十八大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实践价值
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思考等工作,选择了此项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此项课题研究寻找出更好的方法帮助部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课题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致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以现代教育环境为突破口,以现代教育环境作为研究的基础,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丰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社会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一个特殊群体,心智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学校和家庭是他们主要的生活环境,因此本研究侧重于学生在学校的一些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心理根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狭义上来理解就是指在小学中教育者有目的地针对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依托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小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地培养,使受教育者获得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而本课题以我校3——6年级为研究对象,从调查研究入手,寻找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不断提高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水平,使学校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中传递着新课程的新理念。《纲要》中指出,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2、“学习与发展”的理论。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强调,要将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作为出发点,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突破口,并以思维品质为核心来建构学科能力,从非智力因素入手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动机,培养兴趣,促进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过程中明辨是非,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
四、课题目标
1.调查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探讨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归纳,得出学生心理及行为发展的状态,找出其规律。
2.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预防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为教育教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3.探讨出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以我校的3—6年级学生,共计17个班,1192名学生。
(二)课题的研究方法:
针对课题特点和研究内容的需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谈话法2.观察法3.调查法4.用行动研究法5.案例分析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了解分析我校在校学生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运用文献研究搜集整理运用
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积极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方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的研究,以及相关案例和评价的研究。
3.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7月)
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撰写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组长:高雪负责课题行动研究的具体实施及指导。
副组长:董育梅负责课题调查研究分析。
组员:杨佩负责调查问卷材料的收集。
张中台负责调查研究及数据的整理、分析。
赵莎负责调查研究及数据的整理、分析。
刘琳负责课题的行动研究。
马树敬负责课题的行动研究。
王贺涛负责课题的行动研究。
王丽伟负责课题的行动研究。
顾问:王迎春邢台市西仓巷小学校长
张英臣邢台市桥东教研室主任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案例、反思集》
十、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课题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组教师不仅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而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长
期在一线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队伍。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为课题研究提供人员方面的素质保证,也是研究得以开展的关键。
(二)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从人员结构看: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是一线的任课教师,有从事心理研究经验。
2.从资料信息看:本课题组有大量的有关解决问题能力的报刊、书籍,并可通过网络查询到更多资料。本课题组所在单位与教研部门有密切的协作关系,可以通过参观、学习等方式获取最新信息。
3.学校领导有先进的教育思想,非常支持教研工作,可以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课题研究所需一切费用通过自筹和学校经费列支,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焦向英主编。开明出版社 2012年7月第198期)《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唐红波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教育实践与研究》(韩四清主编。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社 2011年1月第231期)《班主任之友》(罗五金主编。班主任之友杂志社 2012年5月第3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