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时间:2019-05-15 05:4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篇: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王峥

安朝旺

安海娟

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某医学院450名毕业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并与全国常模青年组及不同性别毕业生对照分析。结果 医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6.76%,SCL-90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国内常模,且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在男、女毕业生中,女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且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要高度重视医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并根据其心理状况的特点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关键词: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graduates Wang Zheng

An Chao Wang

An Hai Jua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aliz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graduates.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fifty graduates were tested with SCL-90, and compared with young groups and different sex graduates in the whole country.Results: 26.76% of the graduation medical students showed mental health problem and all factor score of SCL-90 are higher than the norm in China,they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tes in depression,anxiety and paranoid ideation.All factor score of SCL-90 in female graduation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y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ts in interpersonal hypersensitivity, anxiety, depression, hostility and paranoid ideation.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graduates should be regarded and guided according to the mental status.Key words: medical graduate;mental health;SCL-90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竞争的加剧,给医学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大约有10%~30%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卫生问题[1.2]。地域环境、专业、性别的不同其心理健康状况又存在差异[3]。尤其是毕业之际的大学生,面临着人生的重大转折,容易出现心态失衡,导致种种心理卫生问题。因此,为了解医学毕业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我们对某医学院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某医学院五年级大学生450名,其中男220名,女230名,年龄22~24岁,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448份,其中有效问卷426份,男211人,女215人。

1.2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测查的形式,主要研究工具为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采用1、2、3、4、5五个等级,[4]依次表示无、轻、中、重、极重5个程度,并计算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的症状严重程度分,以了解医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查时统一组织,集体进行测查,要求测查对象仔细阅读指导语,并严格按指导语作答。

2结果

2.1医学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以SCL290总分超过 160 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超过 3 分者考虑筛查阳性,即视为有心理问题发生。据此统计发现,426名医学毕业生中有 114(26.76%)人筛查阳性 ,男生有45(21.33%)人,女生有69(32.09%)人 ,性别差异显著(x2= 13.676 , P < 0.01)。

2.2医学毕业生心理卫生状况与国内常模组比较(见表1):

某医学院五年级大学生组SCL-90各因子分得分都高于国内常模,且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差异有显著性。

表1 医学生与国内常模组SCL-90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比较(x2±s)

[3]

项目

(n=426)躯体化 强迫症状

1.37±0.46 1.62±0.51 1.66±0.52 1.58±0.47 1.54±0.51 1.52±0.59 1.31±0.40 1.64±0.56 1.32±0.41

(n=1388)1.35±0.48 1.59±0.58 1.65±0.51 1.50±0.59 1.39±0.43 1.48±0.56 1.23±0.41 1.43±0.57 1.29±0.42

0.897 1.214 0.397 3.513** 6.071*** 1.399 1.032 7.74*** 1.51

医学生

常模

t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注:*P<0.05 **P<0.01 ***P<0.001下同

2.3 不同性别的医学毕业生SCL-90各因子分比较(见表2):女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其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抑郁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2 不同性别的医学毕业生SCL-90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比较(x2±s)

男生

项目

(n=211)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3讨论

即将毕业的医科大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问题。本文结果表明医科大学毕业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青年组,在高于国内常模青年组的各因子中,则以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较为突出。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为:

(1)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大学生的优势越来越小,更多的用人单位选择更高学历的人才,使大学毕业生对未来的前途

1.30±0.38 1.57±0.50 1.61±0.51 1.57±0.41 1.42±0.34 1.49±0.53 1.27±0.30 1.57±0.47 1.31±0.32

(n=215)1.34±0.41 1.60±0.70 1.70±0.58 1.68±0.45 1.80±0.72 1.60±0.73 1.28±0.42 1.78±0.71 1.33±0.36

1.044 0.508 1.7* 2.636* 6.944* 1.777* 0.141 3.595* 0.606

女生

t 不能确定,从而产生了焦虑等情绪。

(2)大学毕业生长期以来一直在象牙塔内生活,人际关系也比较单纯,而社会则比较复杂,很多毕业生对毕业后在社会上生活还没做好心理准备,抑郁的情绪也比较容易出现。

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抑郁、偏执等因子上明显高于男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人认为青春期生理的变化给女生的心理困扰或适应问题较男生多,或者与女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有关;其次在人际关系等方面,女生比男生面临更大的压力,男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他们积极地推销自己;再次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大部分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生,而医学院校的女生多于男生,该年级男女生人数之比为0.83:1。

因此医科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校方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要为学生多创造有利条件,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例如:就业前要多多为毕业生提供有关用人单位的信息和国家有关的就业政策、规定,做好毕业生的有关就业咨询。这些措施都是实实在在的,使学生们感到老师对他们前途的关心。这样学生们会更加信任老师,倾吐自己的真实思想,老师可以对症下药,对症施教,这样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4结论

要高度重视医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并根据其心理状况的特点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参考文献:

[5][1] Pope HG Jr,lonescu-pioggia M,Pope KW.Drug use and life style among college undergraduate:a 30-year longi tudinal study.Am J psychiatry,2001,10:277-279 [2] 许新东.高等学校必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中国学校卫生,1993,13(1):9 [3] 张智勇,罗珊虹.大学生SCL290量表结果的比较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77~78 [4]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5] 李振国,刘少文,赵虎,等.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健康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2):144~145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你容易感到心烦意乱吗?

A.很少有B.有时候有C.大部分时间有D.绝大部分时间有

2、对于你的未来,你是何种态度呢?

A.我觉得未来毫无希望,无法改善B.我感到全景暗淡C.对未来我感到心灰意冷

D.我对将来并不失望

3、以下哪方面对你的给你造成的困扰最大呢?

A.人际关系B.学业C.爱情D.就业E.家庭情况

4、你的心情是否经常受到宿舍舍友的影响?

A.很少 B.偶尔 C.经常D从不会受到影响

5、当你遇到心理困扰时,你会:

A.向外界求助 B.自我心理暗示解决 C.转移注意力(拼命工作,学习等)D.从不理会 E.其他_______

6、你倾向于用那一种途径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

A.咨询广外大心理社B.向同学朋友倾诉 C.向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倾诉 D.找辅导员等老师诉说 E.其他________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竞争的加剧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压力既有生理上的又有心理上的。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大学生又会有哪些压力呢?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心里压力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您认为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差距大吗?()

A.特别大B.很大C.差不多D.无差别

3.您对现在的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如何?()

A.很好B.还可以C.较差D.差

4.考试前后您会有心情紧张吗?()

A.总是B.有时,特定在考前C.有时,特定在考后D.偶尔E.从不

6.您认为压力在您的学习生活中对您的影响怎样?()

A.正面影响,学习的动力B.没影响

C.有点影响,会影响情绪D.负面影响,无心向学

7.您认为英语四六级是否会给您带来心理压力?()

A.会B.有点C.不会D.无所谓

8.当您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状况时,您会觉得心烦气躁吗?()

A.经常会B.偶尔会C.很少会D.不会

10.您是否对学校或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的心理?()

A.经常有B.偶尔有C.很少有

D.没有E.未考虑过

11.您对自己的身形、容貌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满意C.无所谓

D.不满意E.很不满意

12.如果有条件,您是否愿意自己的身形、容貌有所改变?()

A.非常渴望B.希望有变化

C.顺其自然D.不希望

15.您与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如何?()

A.很好B.还可以C.不太好D.很不好

16.您认为自己在与别人的沟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别人的沟通包括宿舍以及同

学和其他人的沟通。)

A.有很大障碍B.有时有障碍C.比较少D.无

17.您是否有知心朋友?()

A.有B.无C.不肯定他们是不是D.其他________

18.您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会让您感到有压力?()

A.经常会B.偶尔会

C.较少会D.根本不存在19.当您对异性表白遭拒绝时,会感到有压力吗?()

A.会有很大压力B.论情况而定

C.压力较小D.不在乎

20.如果您单相思异性朋友,是否会有压力?()

A.会有很大压力B.有一定压力

C.压力较小D.没有压力

21.您专业的就业前景会给您带来压力吗?()

A.特别大B.很大C.一般

D.不太大E.不知道

22.您如何评价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A.非常高B.较高C.一般D.低E.很低

23.您认为父母的期望会带给您压力吗?()

A.很大B.一般C.较少D.没有

24.您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过吗?()

A.经常B.偶尔C.很少D.无

25.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让您感到困惑吗?()

A.非常大B.很大C.一般

D.很少E.没有

26.您是否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目标?()

A.经常B.偶尔C.较少D.无

27.遇到压力您会最先向谁救助?()

A.家人B.亲友C.男/女朋友

D.知心朋友E.老师F.学长

G.专业人员H.不找任何人

28.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

A.转移B.发泄C.压抑D.自然调整

29.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您的心理压力由大至小排序

A.经济问题B.恋爱问题C.人际关系问题

D.家庭问题E.学业问题F.人前途及就业

G.国家发展前途

排序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您所经历的所有压力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除以上所写您其他的心理压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基本资料:

性别专业年级

*您的基本资料只对分析问卷时有辅助作用,我们不会向任何组织或个人泄露!谢谢您的支持!

第三篇: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调查、访问和常规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的健康水平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通过体育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体育实践教学、体育兴趣活动与竞赛、业余体育训练等一系列的措施,以增进初学生的心理健康,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不少学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相关文献报道约有10%-3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调查研究的数据看,我国大多数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是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良好的,但是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率高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也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许多家长和老师对他们学习的期望值过高,致使其学习负担加重,学习压力增大;再加上很多学生只局限于对机体功能正常,无病无缺陷的健康认识上,而对心理健康这方面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又缺乏科学的心理调适手段等诸多因素,从而造成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主动性不足、情绪调控能力和受挫能力差、心理承受力低、厌学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对此,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本人通过平时实践教学中的观察与了解,结合本次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从中探索运用体育课的理论学习、体育实践体验和体育运动参与等途径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达成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从本校的初中生中随机抽取600人,七至九年级男女生各取100人,分成6个小组进行统计,我校的学生来自全区各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统计法、测量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这里的心理健康所指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尊、自信、意志品质、运动体验、情绪调控、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问卷见附录):

1、心理健康得分统计表

性别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总

男 - 女

56.70

60.08

58.73

58.51 55.70

5.6女

52.20

54.78

51.70

52.89

2、心理健康得分增长率统计表

年级组别

八年级男

九年级男

八年级女

九年级女

百分比(%)

5.96

-2.25

4.94

-5.6表

3、心理健康测试题中最高合格率%的问题情况统计表

性别题

8题

11题

13题

14题

15题

男生

78.7

76.7

92.7

女生

70.7

51.3

62.7

4、心理健康测试题中最低合格率%的问题情况统计表

性别

2题

4题

5题

12题

17题

男生

12.7

21.3

女生

8.7

26.7

22.0

24.7

12.7

统计结果显示:

初中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分为58.51分,女生得分为52.89分,两者相差5.62分,平均得分为55.70分,反映了初中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略高一点,但总体水平偏低,属不合格水平。通过对问卷试题具体情况的综合分析,如表

3、表4所示从中发现初中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初中生在调查的20道问题中合格率最高的五道题分别是第7题、第8题、第11题、第14题、(女、第13题)、(男、第15题),反映了在“自信心”、“运动体验”、“谦虚、理智、不服输”等方面较优,合格率最低的五道题分别是第2题、第4题、第5题、第12题、第17题,反映出“学习主动性”、“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状况”、“ 情绪调控”、“沟通协调”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些充分说明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存在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反映出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运动体验能力、自信心及谦虚、理智、不服输的优良品质,但坚韧性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欠佳、心理平衡节手段欠缺、情绪调控能力一般、不善于沟通协调、女生的情绪调控能力优于男生等心理健康特点,从而导致了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偏低,进而影响学习的实效性。

从男女生各年级分组对比的情况看,男女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八年级学生比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略有提高,但到了九年级却又骤降。从表2不难发现,男生从增长5.96%变成-2.25%,相差8.21个百分点;女生从增长4.94%变成-5.62%,相差10.5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女生降幅明显大于男生。

究其原因估计与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学习紧张,考试压力骤然加大,缺乏有效的心理平衡调适手段,体育锻炼减少等因素有关,从而造成了心理健康水平大幅度下降。例如通过第4题(不开心时我会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来进行调节)三个年级的合格率的变化,一年级23.8%、二年级29.1%、三年级27.2%,可以明显看出九年级学生不够重视或不懂得如何运用体育锻炼的手段来调节心理平衡,尤其是女生;同时也反映了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稳定性差,波动性较大,男生比女生更甚。

四、结论与对策

结论

1.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偏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男生。

2.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存在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反映出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运动体验能力、自信心和谦虚、理智、不服输的优良品质;但坚韧性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欠佳、心理平衡节手段欠缺、情绪调控能力一般、不善于沟通协调沟通协调、女生的情绪调控能力优于男生等心理健康特点。

3.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稳定性差,波动性较大,男生比女生更甚。

4.现阶段的初中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急切需要通过采用增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次数、频率等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策

1.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提高初中生的体育和心理健康的文化知识水平,强化体锻参与意识。开设以体育知识、心理健康保健为主的课程和知识讲座,适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教育,以提高初中生的体育和心理健康的文化知识水平,加深其对体育锻炼与促进身心健康的关系认识,并让学生逐步掌握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

2.有的放矢,切实提高体育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教师在平常的体育实践教学中应针对初中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与锻炼中逐步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加强与学校领导及班、科任教师的协调沟通,改变其“重文轻武”的陈旧教学理念,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协调发展成为学校教学的共同理念,从而促使学校加以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教学、活动设施,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4.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竞赛,营造浓厚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协调发展。通过开展体育节、校运会、大课间活动、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各类体育竞赛、开设符合初中生身心特点的体育兴趣小组、学校体育俱乐部等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竞赛和运动参与的过程中树立和展示自尊自信、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达成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

5.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加强对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学习,以便在实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切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证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设。学校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除正常开设(特别是毕业班)体育课程外,有条件的还应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并提供相应的场地和器材,使学生通过最基本的体育参与途径,逐步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

7.加强鼓励与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社区、少年宫、体育俱乐部等组织的体育活动及体育兴趣班、业余体校的学习与训练。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我校对三~六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现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如下: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我校于2010年10月对三~六年级2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 有效卷

5三年级55100% 四年级55100% 五年级55100% 六年级55100% 总数2020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根据学习动机等八方面设计的问卷,共10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三、调查结果(备注:中段—

三、四年级;高段—

五、六年级)

调查统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动机扭曲、冷漠,情感闭锁,缺乏爱心,竞争意识不强等心理问题。

(一)学习动机扭曲:

题目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D读书后找大钱E同学间好玩

题目2:课堂上教师提问

A马上回答B想一会再回答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8%,高段有1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以后挣大钱”;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替父母学习”;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还有1%的学生认为读书是“E同学间好玩”。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1%,高段有14%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他们选择的是“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心理

题目3:期末考试时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C无所谓 D有信心E不紧张

题目4: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B不是

面对考试,1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29%出现轻微焦虑,7%属于过度焦虑。“有信心不紧张”的选择率由中段的74%下降到高段的64%。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问题4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并且这种焦虑由中段的28%上升到高段的40%,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冷漠

题目5: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跟着流泪B没有眼泪C那是假的 D非常激动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35%,高段有25%的小学生不会流

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四)胆怯、羞涩

题目6: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喜欢B主动招呼C不理睬D怯生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占58%,高段占45%,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平时见的世面少,同时也因为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显得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题目7:与新朋友在一起

A主动邀请一起玩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

统计表明,部分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中段有19%,高段有21%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爱心的流失

题目8:对小动物,你

A喜欢B不伤害 C捉弄D喜欢弄死

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的爱心正在流失,连可爱的小动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爱心。这可能与部分家庭的溺爱式教育有关,这种教育导致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或物的关爱。

(七)竞争意识不强。

题目9: 竞选干部时

A 我能行B努力争取C当干部要多做事D无所谓E不愿当F

我不行

2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5%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表明,部分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或服务意识不强,不想通过竞争成为胜利者,或不想为别人服务,有懒惰思想。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同时,总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也是不现实的。

(八)不良情绪:

题目1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愉快B一般C有时烦D不愉快

调查发现,学生存在在校情绪不良现象,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20%,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四、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从调查统计来看,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1、学校原因: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诚然会出现诸多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也是直接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严重游离,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涛声依旧”,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试教育”变成了“理直气壮抓质量”,还没有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不得不直面迎面而来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考试也要排名次)。随心所欲的测试卷,漫无边际的拓展,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原因

在家庭中,有大概30%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辈照顾,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

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而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3、社会原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成年人的健身观念增强,却缺乏对孩子们“健心”的观念。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1、学校: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家庭:很多家长的外出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连一个星期见一次面的机会都没有。农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缺少父母的理解和关心。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3、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城镇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城镇学校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五篇: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陇西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健康问题最终都要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本人对此在陇西县进行了调查。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但不是它的必然保证。除身体条件之外,心理健康还包括认知、感情、人格、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因素。

(一)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其影响机理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二)感情成熟

感情成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感情自治,即作为一个人自己情感力量源泉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双亲来提供舒服、安心和情感保障;二是行为自治,即一个人做出自己的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和照顾个人的能力。这两项自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即完成心理上的断乳过程。随着感情的成熟,青少年逐渐摆脱“本我”的控制,知道并掌握由一定社会的文化所决定的感情表现规则,学会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表达,让理性原则而不是快乐原理左右自己的行为。感情成熟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手段。感情成熟,特别是儿童和双亲之间的情感依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

(三)人格健全

人格健全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奥尔波特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条标准:(1)非自我中心的自我延展和卷入;(2)自我和他人和睦相处;(3)感情保障或自我接纳;(4)现实主义的知觉;(5)见识和幽默;(6)统一的生命哲学。

(四)行为稳定

行为稳定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是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和关系和谐的综合结果。行为稳定是以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一致性和

行为之间的连贯性为特征的。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即使在成人中间有时也难免保证上述一致性和连贯性。

二、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自私

转型期以来的青少年,大都有程度不同的自私倾向。有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与心理不健康无关。有这种看法的人,是受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哲学的影响。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自我和环境有机整合起来。这种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表现上就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自私是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二)嫉妒

嫉妒是由自私所产生的一种狭獈的排他和仇他心理。嫉妒的人不能见到别人比他强,只要发现别人比他强,他就眼红,常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由于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价和判断事物常常以我划线,在嫉妒的心理基础上很容易走上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道路。嫉妒往往是贪婪和不择手段的温床,它像盘踞在一个人心里的毒蛇一样,疯狂地吞噬着其人性中一切善良的东西,直至把这个人变成毒蛇,再去伤害他人。

(三)叛逆

对青少年来说,叛逆是一种极端的逆反心理。从成都发生的“沈鹏弑母”案,到温州发生的砍死奶奶案,再到广东发生的少女杀死奶奶案,这些接二连三披露的杀害至亲的案例说明,一些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产生于可怜的适应能力: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从本能地任性胡来、我行我素,到不辨是非、不识好歹、以暴力抗拒家人管教,到糊里糊涂地走向死亡,就是叛逆性格的行为逻辑。一般而言,青春叛逆是青少年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经阶段。事实证明,这种具有强烈控制欲而适应能力又极差的孩子,走上社会遇到挫折就有可能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或从事自杀,或进行谋杀。其实,这两种极端行为的根子是一个:青春叛逆。这就是为什么在青少年自杀率上升的同时,谋杀率也在上升的原因。

(四)浮躁

转型期的中国,青少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浮躁心理。浮躁意指轻浮急躁,做事踏不下心来,没有耐性,见异思迁,好大喜功,充滿“天上掉馅饼”的幻想,没有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却存在着侥幸成功的奢望„„凡此种种,都是浮躁心态的表现。浮躁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五)忧郁

由于家庭变故或个人的不幸遭遇,或一些个人成长上的烦恼,一些青少年还常常表现出某种忧郁心理。忧郁是长时间处于一种郁郁寡欢、愁眉不展的心情状态。具有忧郁心态的人不仅在生活中没有阳光,而且影响其亲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自我评价。而且,与忧郁结伴而行的是自卑和自恋。

(六)自卑

目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是自尊的缺乏状态,它和自尊的过度状态——自大——一样,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特征。缺乏自信心,遇事退缩,怀疑自己的能力,稍有不顺利就打退堂鼓,甚至无端地萌发某种负罪感来,这些都是自卑的表现。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儿童和青少年的自卑是由不充分和不适当的社会化造成的。在婴儿期,如果它的需要都能得到及时的滿足,婴儿感知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的世界,它就会发展出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感来。相反,它对这个世界的基本态度就是不信任。在此基础上,如果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其幼稚的动作、好奇的发问和创造性的冲动进行干预、嘲笑和限制,儿童和青少年就很容易养成怀疑、内疚和自卑的性格。对于自卑的青少年要倍加关怀和鼓励,家长和老师要多对他(她)说:“你能行!”并让他们大声说出“我能行!”

三、全面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影响着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认真研究,妥善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源于青少年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根据这个基本的假设,为了保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正常,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家庭、学校、社区、传媒、公安、医院和社会工作教育机构相结合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在社区的基础上成立有上述单位人员和专家参加的并负有评估和转交责任的青少年工作团。

(一)家庭关爱 家庭是青少年人性和理想的养育所。因此,家庭关爱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缺少家庭关爱的儿童不会有高自尊,因为家庭关爱是自尊的第一个重要源泉。双亲和子女的关系对于儿童自尊的发展非常重要。以对5-6年级学生的家庭经历为基础,国外专家总结出促进高自尊发展的四种双亲行为类型:(1)在孩子的事务中表现出接受、慈爱、兴趣和卷入的情感;(2)对孩子的行为要坚定地并且是前后一致地行使清楚无误的限制;(3)在这些限度内允许孩子有一定的行动自由并尊重其首创精神;(4)运用不强制的纪律形式而不是从身体上惩罚孩子,否定孩子的特权并与其讨论理由。以上有利于促进儿童高自尊发展的家长行为才是真正的家庭关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二)健康教育 如果说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监护的话,那么学校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二监护人。作为一个社会化的正式机构,学校不仅仅是传

授知识的地方,而且还担负着对青少年进行价值灌输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健康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人体生理、心理卫生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处在青春发育中的青少年知道自己身体上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均属正常现象,消除恐惧、害羞或负罪心理,从而养成良好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习惯;还要教给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学习尊重、服从和适应,把价值规范内在化。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谐了,其心情一定舒畅,身心必然健康。

(三)社区照顾 社区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三监护人,英国社区照顾的对象是三种人,一是老年人,二是青少年,三是残疾人。青少年的社区照顾是社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所提供的全面关怀。它不仅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完善的社区环境和充分的活动设施,而且对第一、第二监护人的职责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家长有虐待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就马上进行社区干预:按照相关法律,或者把受虐待的孩子接到儿童照顾中心,或者为其找个“免费”的家,待他们的家庭情况好转、双亲真心悔改后再把孩子送回。如果学校中有人侵犯学生的行为,就马上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司法干预,社区法院会对当事人进行法律裁决,视情况给予不同的法律制裁。

(四)传媒过滤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绝对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电影、影视和网络游戏,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这一特殊受众群体的成长需要,不能为了票房价值,把暴力、色情、毒品和赌博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一古脑儿端给青少年。

社区警务 在社区建设实验区与示范区,出现了警察进社区、每个社区有社区警务室这样的新生事物。社区警务改变了过去警察站在青少年的对立面进行僵硬管理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从青少年立场出发的人性化服务。这对改变青少年和警察的对立关系和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进而改变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医疗跟进 社区医院和医疗站要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对青少年定期进行精神卫生方面的检查和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卫生保健水平。对于那些有精神障碍或己发出自杀警告的青少年要进行24小时跟进护理,使之尽快脱离异常或危机状态。这些工作需要青少年工作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完成。

(六)外展工作 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外展工作,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遭遇问题和目前烦恼,和他们交朋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和心理问题。同时做其家长的工作,改变其教育方法,向社区及有关部门提出改善青少年工作的建议,帮助机构逐步实现青少年工作专业化和制度化的目标。

下载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调查、访问和常规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的健康水平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通过体育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知......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克山农场中学王宇 当代中学生存在无法承受学习成绩竞争的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总结

    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总结 为全面掌握学期初我美术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御,提升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5篇)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结果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而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特性使一些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江医上饶分院 曾美华【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26所二甲(含二甲)以......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 要]: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是警察综合素质的基础,是公安民警更好地应对压力,直面竞争、迎接挑战的关键所在。相关调查统计表明,近年来 ,由于公安......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中国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本文试图从对目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