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07级侦查4区队郭帅
[ 摘要 ] 当今中国警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危害着警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警察心理综合素质培养,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援体系,为民警提供心理健康援助和心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本论文试图从对目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探讨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对策.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的人民卫士!
[ 关键词 ]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标准;原因;危害;对策
警察职业是一个“社会刺激多元化”的职业。随着现代治安问题的日益复杂和治安任务日益繁重,警务工作的超负荷,工作对象的危险性,工作时间的不稳定性,公安民警处于极度疲劳和高压环境之中。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是较好的,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警察是我们社会当中惟一有权合法行使暴力的群体,对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同时警察又是一个流血又流汗的群体,其职业特点具有高应激性,高风险性。他们最广泛地面向人民群众,24小时为社会公众服务,面临着无处不在的潜在危险,这样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本论文试图从对目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探讨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对策。
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含义应当既符合一般人心理健康的要求,又符合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经常的、习惯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的一致。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一)热爱警察职业,对警察角色有很强的认同感。作为一名警察,只有将自已的全部心身和职明才智积极地投入警务活动中去,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才能体会到自身价值承认的愉悦感。
(二)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异常。
例如出现昆虫恐怖症的人往往对特定类型的昆虫表现出一种极度的恐惧,显然这是一种变态反应。
(三)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同其他人相互交往,并且把人际关系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其他人相互交往过程中,能用积极态度对待他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和生活习惯,相信别人和信任别人,对于他人的差错能予以容忍,采取宽容的态度。具体的说,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相符合,明白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二是能客观地了解评价别人,能正确反应交往情景的变化;三是积极与他人沟通,尊重、信任别人,乐于赞美接受他人。
(四)保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情绪稳定,没有不必要的紧张和不知名的不安感,一般事情不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镇定、遇事不慌,及时采取措施。由于警察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因此心理健康由为重要。一是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二是要冷静地处理警务活动,随时保持情绪稳定;三是合理调节工作和生活,及时消除疲劳和紧张。
(五)保持统一健全的人格。
警察应当在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一个人如果内心与外部行为不一致,就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形成双重人格。
(六)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警察必需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才能调节个人与团体、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一是正确反应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二是客观评价自我,不狂妄自大,也不自菲;三是关于善于接受别人的评价;四是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在危急情况下能够临危不惧,果断地作出应对。
(七)社会适应良好。
警察应该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掌握所在社会占据优势地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掌握普遍的社会规范,又必须学习警察的各种规章制度、任务和要求,才能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具具体工作的来讲:警察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同事适应复杂的警察工作变化,根据不同要求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二、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要和谐心理必须先和谐,必理不和谐,社会和谐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撑,一个地区要稳定,首先是个体要稳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心理健康、心理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视,十七大报告就用82个字的较大篇幅,专门阐述了关于在全国重视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和谐方面的工作,为我们公安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面,进一步增强信心,建设和谐警民关系,(二)心理健康可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警察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应激,这就要求警察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保持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使警察很好的处理各种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积极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心理健康可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
身心疾病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起因中占主导地位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等。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矫正不良的心理反应,积极发挥各种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有效防止身心疾病的发生。
(四)心理健康可减少出现某些意外事件
警察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诱因,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出现意外事件。例如:当警察捉到犯罪嫌疑人后,多数犯罪嫌疑人都会想方设法否认罪行。此时如果警察心理健康水平低,很容易控制不住愤怒的情绪,出现刑讯逼供现象。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可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五)心理健康有利于民警执法规范化
公安机关民警,尤其是刑事警察,他们接触到的往往都是社会最阴暗面,工作对象大部分都是社会的残渣败类,生活毫无规律,常常拖着疲惫的身心去工作,加之我国民警高付出低回报现状的情况下,犯罪分子会想尽一切手段拉拢我们的办案民警和专案负责领导。如果我们的民警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做后盾,在犯罪分子的金钱美色的诱惑下,我们的干警很有可能会迷失自我,为他人所用,陷入犯罪分子设计好的陷阱中,甚至和犯罪分子称兄道弟,从而不能规范的执法,进而放纵犯罪。
(六)心理健康有利于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
警察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和处理繁多复杂的工作任务,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警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以更高的效率处理好各类复杂事物。
三、当今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公安队伍的现状,公安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按照日工作量统计,每年的工作时间实际相当于450天左右,高度危险的环境中,生活无规律,不仅面临着精神和体力上的巨大压力,还要和正常人一样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在普通人心目中,或许警察个个都是钢铁硬汉。殊不知警察和平常人一样,也食人间烟火,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完成而产生自杀的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危机而采取过激行为,并进而导致‘激情犯罪’。尽管近几年,我国各级公安机关都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对每位民警的重要性,一些地方公安机关也采取了大量的积极措施,但部分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依然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备受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困扰
警察这个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属于高危险、高应激的职业。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指数无可争议的高居首位。警察在追捕、堵截罪犯时,可能会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随时会付出血的代价.执行巡逻盘查任务时,无法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惨不忍睹的刑事、交通事故现场,同伴殉职与受伤者等,势必使警察经常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
大量实例和研究证明:真正的危险情境和想象中的危险情境都会使人紧张恐惧,而且想象中的间接危险情境比实际中的更危险可怕。警察值班、巡逻、出现场都存在潜在的危险,潜在的危险必然在警察的大脑中有所反应,为了不放过一个罪犯,警察必须时时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
警察工作的危险不仅是置身于危险的境地,而且也包含随时待命出发、准备应付危急的心理状态。这种强烈的刺激实际上是对他身心的一种破坏,长此以往,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就出现了。如,某市刑警队的一个民警,他晚上一个人不敢回家,一走夜路的时候,他就感到很恐怖,觉得背后不是有人拿刀,就是有人拿枪。
(二)长时间的压抑、郁闷,对别人、对生活缺少信心,变得冷漠和现实。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一般人一生中见到的还要多。工作的特点决定他们经常和活动在法律边缘的人打交道,接触的基本都是社会上和人性中自私、残忍、贪婪、虚假等阴暗的一面。再加上自身与同事在与犯罪分子搏斗中的生死一线经历,都会像梦魇一样跟随他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比较压抑、郁闷,对别人、对生活缺少信心,变得冷漠和现实。1999年初春的一个晚上,某公安分局两名刑警在执行完任务后,到一家饭馆吃饭。他们谈起了工作,谈起了积郁在心头的不快和苦闷,谈起因突发事件失约惹怒女友,他们越说越失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竟相约同时开枪打死对方。另一名警察在枪响的同时突然醒悟,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在把战友送往医院的途中他还是开枪自杀。
(三)人际关系紧张
公安工作是社会工作,基层民警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现实生活中竞争机制负效应的渗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距离的扩大,使沟通难度增大,造成民警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
(四)经常性的激动、暴躁、难以自控
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犯罪数量的增加,犯罪种类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我国警力严重不足,加上有“破案率”的压力,警察日夜“连轴转”办案是常事,据统计,警察每人一年平均要比一般人多干130个工作日。超负荷的工作,生活极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长期出于兴奋状态,极易让人变得暴躁、易激动、自控能力降低。一个平时很内向、稳重的民警,可能会变得狂躁具有攻击性。个别警察在制止犯罪活动时或在讯问一些顽固不化、充满敌意和挑衅的犯罪嫌疑人时,就可能采取极端措施,危害他人安全,如开枪伤人、刑迅逼供致人死亡等。
(五)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降低
警察为社会积极工作,经常流血牺牲,可很多时候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公众对警察不信任,抱怨指责得多.对警察工作不支持,旁观回避得多.对社会治安不参与,躲闪得多.对公安工作不满意,评头品足得多。在公众的眼里,警察工作集严肃、怀疑和专横为一体,警察形象不佳。警察严格执法,进行社会秩序管理,常常引起公众的非议。警察破了案,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可一旦破不了案,便被认为是无能。少数警察以权谋私,败坏了警察的整体形象,这对广大正直的民警不公平。由于警察这种职业在职业群体中地位显要特殊,必然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警察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特别是有人借监督之名进行贬低、中伤、诽谤,警察满腹委屈无处诉说,对自己的工作到底怎样做才能使老百姓满意感到苦闷和困惑,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也随之降低。
(六)工作负担过重,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民警心理上产生了厌倦感和恐惧感
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休息时间难保障,生活无规律,身体长期得不到休整,使公安民警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据有关资料了解,当前警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有:心脏病、肠胃病、高血压、颈椎病等10余种。
1.安民警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导致民警思想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工作压力大,是产生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专项行动多、保卫任务多、非警务活动多,工作任务繁重,使民警工作长期处于紧张、疲惫状态,民警工休假难以保障。特别是一线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连续作战,加班加点,休息时间严重不足,基层民警超负荷运转,普遍感到身心疲惫,长期存在的心理压力,危险指数较高,使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工作责任大,难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执法责任追究制、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重大案件责任倒查制,以及各种各样的实或不实的投诉,加之警察职业没有固定的战场和时空界限,民警总是处于戒备和警惕状态,紧张有余而松弛不足,使民警随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三)执法要求越来越高,执法环境日益复杂,民警职业认同感和安全感下降。近年来,在公安执法工作中,一些单位存在着重责任追究轻制度建设、重执法检查轻执法指导、重下压指标轻执法保障的认识性偏差,从上到下相继出台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等钢性措施,导致民警在无形中产生了“危机四伏”的感觉,认为执法如越雷区,随时都可能在无意中犯错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执法环境变得日益复杂,执法工作保障不仅未能得到有效加强反而日益弱化,执法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警察执法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不法分子随意借机辱骂、围攻接处警民警,直接导致民警在执法工作中缩手缩脚,瞻前顾后,普遍存在“能少干的尽量少干,能不干的尽量不干,必须要干的应付着干”的思想倾向。
(四)个别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在日常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中重形式、轻效果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基层单位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研究,工作方式简单,对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不到位,随意性大,制度建设滞后,政治教育满足于读文件、念报纸、提要求,抓学习、培训更多表现在业务工作方面,政治学习气氛不浓。平时,干群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负责同志对民警思想上有什么想法,工作上有什么打算,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缺乏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队伍中激励机制不健全也影响了民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五)部分民警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要。
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公安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基层一些民警对形势关心不够,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对当前公安机关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及开展的一系列重大活动认识不到位,对自身要求不高,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学习上没有主动性,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怨言多于建言,过分强调客观因素,极少从主观因素上查找原因,明显表现出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近几年来,公安机关虽然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但是由于一些单位学习培训、教育训练制度不健全,时间难以保证等因素,往往使政治、业务学习流于形式,民警的综合素质提高不明显,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六)精神负担大,工作与家庭的矛盾令民警无所适从。
民警工作繁忙,加班多,出差多,在家时间少,与家人沟通少,顾及家庭少,导致家庭矛盾、婚恋危机。加之住房紧张、家属下岗、老人赡养及子女教育就业等,都无形中给民警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亲情与责任的冲突,造成民警普遍的愧疚心理。
(七)付出与回报反差较大,民警心理失衡。过半数的民警认为自己的工资低、待遇差,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相比差距较大,即使在公安系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超常付出与较低回报悬殊巨大,导致民警心理不平衡,积极性受到的挫伤。在政治待遇上,职级晋升缓慢,基层较多民警临退休也仅能晋升为副科级,与其它政法机关相比“不公平”。因此出现工作情绪化,成就感、职业荣誉感降低等不良心理状态。
(八)基层压职压级现象大量存在,影响了民警队伍活力。公安机关职务“僧多粥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在基层,一些民警年已不惑,仅仅是科员职务;一些民警年已半百,仅仅是副主任科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35-45岁的民警他们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有强烈的上进心和事业心,思想比较活跃。但一些单位由于压职压级矛盾突出,致使部分民警“感到政治前途渺茫”,拼搏争先的劲头明显减弱,有的消极处理,不安心基层工作。经济待遇与职级待遇联系较紧密,民警关心自己的发展进步问题,这也成为影响队伍活力的重要因素。
2.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危害与解决对策
(一)危害:
1、影响警察生理健康。
从医学角度讲,长期性的心理压力过大,将不同程度的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对身体造成关联性的破坏,减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民警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因超负荷工作不同程度的出现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的不适应占一定比例。
2、造成警察行为异常。
因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解,一些民警盲目依赖于喝酒,吸烟转移注意力,还有的过度抱怨发牢骚,不遵守工作纪律,因小事爱与人较劲争执;重者表现为酗酒、嗜烟、不负责任、刑讯逼供等极端行为的发生。
3、致使警察生活不和谐。
过度心理压力,会造成民警缺乏耐心和不能够正确处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情感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婚姻生活不和谐,与子女、亲属、邻里及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
4、出现警察工作应付现象。
主要表现为工作进取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放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冷、应、横、推”;工作效率低下,不愿承担新的工作任务,完成任务质量不高。
(二)解决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社会、政府及各级公安机关必须进行根本性努力。
1、关注警察心理健康,加强从优待警。
(1)要密切关注民警的心理健康,高度重视和积极预防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将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去,经常性地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消除和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积极预防和及时发现影响民警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努力提高民警心理素质,使民警能够正确对待各种困难、矛盾和挫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2)进一步从政治上关心民警,从生活上体恤民警,积极推动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落实。认真实施组织管理条例,合理设置民警职务级别,着力解决基层民警压职压级问题,拓宽民警职业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完善民警抚恤制度,进一步健全民警因公负伤、致残医疗待遇政策,认真落实民警定期体检和休假制度,健全民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保障民警身心健康。依法严肃查处暴力袭警和诬告陷害民警的行为,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丰富警营文化,推动文化育警。深入推进警营文化建设。结合深化大练兵的有关内容,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民警身体素质,构建和谐、健康、活泼的警营环境,引导民警养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3、坚持政治建警,积极构建思想先导机制。
要紧紧抓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历史机遇,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加强民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广大民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确保思想认识实现新飞跃。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制,不断加强思想理论骨干队伍建设,规范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明确基层领导班子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责任和权利,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和形式创新,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奖惩机制,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4、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
建立民警日常心理关爱制度,发生重大应激情况报告制度,严禁有心理健康阻碍的民警配枪制度,民警心理健康保密制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报送制度等。对遭遇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变故的民警,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提供心理危机支援服务。对患有严重心理疾患的民警,在尊重民警隐私的情况下,妥善安排心理辅导和矫治,尽快帮助民警恢复健康。
5、进一步加大心理训练在各类教育训练中的比重,提高心理训练的质量和成效。
新录用民警培训、晋升培训、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业务知识培训等工作中,针对民警心理状况,引入心理训练的内容。一是培养民警的意志品质。通过加强体能、技能训练,提高民警忍耐力和工作毅力,促进个人修养;二是培养民警承受压力的训练。比如开展处置群众性治安事件、暴力案件等实战演练,让民警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心理适应性和稳定性,提高民警面对各种压力的能力;三是要加强新民警的岗前适应性训练。
6、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和热线。丰富民警心理健康网站内容,开设心理互动栏目,解答民警心理困惑。开通民警心理健康服务热线,随时进行心理沟通咨询。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心理讲座、义诊,开展面对面的心理咨询。
解决警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社会、政府及各级公安机关的努力,还需要公安民警自己个人的努力。
1、积极建立和谐警民的关系,寻求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警民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相当复杂的,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即警察自身因素、群众因素和社会因素。每种因素在警民关系中的作用不尽相同:警察自身因素是警民关系中的关键因素,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因素是警民关系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起着配合的作用;社会因素是警民关系中的背景性因素,它的影响和作用是弥散的,但却起着指导作用。现阶段我们正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坚持“预防为主”和“警民合作”的原则,同时按照“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工作社会化、治安对策前置化”的要求开展警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密切警民联系,广大群众的理解是缓解警察工作和家庭上的压力的最好途径。
2、保持心理健康,个人是关键
(1)学会正视压力。要认识到心理压力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造成的,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肩负着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必须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优良品质。
(2)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在人们心目中,对心理问题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对心理问题过分的害怕和恐惧,另一种是认为有心理问题“羞耻”,不敢向他人暴露。正是这两种错误认识会使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一般的心理问题,发展到心理障碍。因此,要治愈心理问题,必须克服这两种错误的心理。
(3)从事各种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以适应公安工作对心理产生的压力。
(4)学会适时释放自身压力。当民警自身无法更好的调试心情排解压力的时候,可以试着向家人、朋友、同时寻求新力支持,还可以向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切忌讳疾忌医,形成心理危机。
3、保持心理健康,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民警很难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不能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夫妻间也缺乏沟通,有的夫妻感情淡化,甚至闹离婚。婚姻家庭问题同样会给警察带来巨大的心理问题,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家庭幸福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工作,家庭因素对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往往被人们忽略。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包括:
(1)家庭成员之间说话做事不伤害到对方,夫妻在患难中能更加体贴、感情专
一、能够互相体谅避免矛盾发生。
b)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较少出现打骂和不愉快等现象。
(3)家庭真正成为每个警察的避风港,在这里,每个成员都可以找到温暖.舒缓压力.放松自己。
(4)为了给警察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家庭成员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使民警赌气上班,不带着沉重的包袱去上班。
当警察,说无怨,是假;说无悔,才真。既然你选择了警察这种职业,你就选择了一种使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神圣使命,就意味着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牺牲和奉献就成了你生命永恒的主题,贯穿于我们的职业生涯。当然,就警察而言,他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名警察,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之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警察心理健康是国家和社会的迫切需要,警察心理健康是警察工作与生活的基础,警察心理健康是警察团队开展工作的润滑剂。我们相信只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能很好地解决,从而改善警察健康水准,真正减轻警察工作压力,最终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使之更好地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承受住群众殷切期望的艰巨任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
[ 参考文献 ] [1] 王淑合《警察心理调适》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4
[2] 丁文俊 《警察心理健康》 黄河出版社 ,2004-4.268.[3]何贵初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与应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2 [4]刘伯祥 《公安工作与和谐社会》 群众出版社 2006
第二篇: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历史关口,时代的急剧变革给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都带来巨大的冲击,现代人面临的心理冲突、情绪困扰的问题愈加突出。这些大环境也不可避免的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如果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和缺陷,将严重削弱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不仅对警察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利益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公安民警;理健康;原因;对策
警察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较大的执法权与执法空间,人民警察肩负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任务,其特殊的职业属性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危机。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常见表现有情绪抑郁、紧张、焦虑不安;缺乏职业热情和自信,工作效率低下;自控力差,有暴力倾向。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协调一致,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的发展变化。依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可将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七要”标准:一要具有正常的智力;二要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和正确的自我认识;三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选择合适的方式发泄不良情绪;四要有坚强的意志,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警察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五要有能力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六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警察应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七要具有完整的人格。
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
据以上情况分析,我作了如下调查:某省以MMP I测查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结果表明,49.25%的男民警和60.19%的女民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男民警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达36.10%,疑似心理病态的比例达13.15%;女民警处于
心理亚健康的比例达56.15%[1]。有关部门对201名公安民警进行的无记名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4.18%的民警填写了热爱、喜欢;43%的民警承认自己有焦虑状态,12.14%的民警心理恐惧;另有6.17%和0.15%的民警分别存在冷漠和行为失控,认为从事警察这一职业没意思的占23.14%,想离开警察队伍的居然占了50%[2]。
2009年2月18日至2月25日对另一个省某市所属两县150名基层民警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50张,回收146张,有效138张,有效率52%。其中男性121人,女性17人。其中年龄在20-30岁之间46人,30-40之间57人,40-50之间31人,50以上4人。调查发现两县基层民警中有心理障碍的25人占样本的17.1%。其中有6.8%的民警有许多说不清楚的不适应有4.1%的民警情绪抑郁,缺乏自信心、胆小、悲观;有又1%的民警依赖性比较强,过于天真、幼稚、外向,人际关系比较差,缺乏自制力消10.1%的民警精神状态不好,易反抗,家庭关系紧张,纪律性差,一遇困难就滥用酒精或药物;有3.4%的民警爱妄想,多疑,孤独,过分敏感;有5.5%的民警神经衰弱,经常紧张、焦虑、恐惧有1.4%的民警有异常的生活方式,遇事退缩,思维奇怪,判断力差,情绪不稳定;有3.4%的民警有轻度躁狂,易冲动,易怒,轻浮。这些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公安队伍的基本素质,影响了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职能的发挥,制约了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说明了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安民警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工作业绩,制约着整个公安民警队伍战斗力的发挥。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常见表现有情绪抑郁、紧张、焦虑不安;缺乏职业热情和自信,工作效率低下;自控力差,有暴力倾向等[3]。
二、警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剖析
1、公安工作所具有的危险、艰苦、繁忙的特殊性质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①基层公安民警工作具有高危险性。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对警察工作危险性的形象概括。我国从事公安工作特别是一线公安工作的民警随时要置身危险的现场、时刻要应付不可预防的危急情况、面对各种暴力
行为、面临负伤致残甚至死亡的威胁。公安工作异常危险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民警承受心理压力的必然性。就拿上饶特警来说,平时接警处理紧急警务的时候,更是危险并重,在与歹徒搏斗的时候,你只有玩命,否则歹徒是不会放过你的,常常是一个对2、3个甚至多个歹徒现象,危险是必然的。
②公安工作量多面广、辛苦复杂,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是我国公安民警工作的现实特点之一。节假日对他们而言往往只是一种象征。长时间的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必然对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身心负担,使一些民警陷入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境况。上饶特警新队员每天的训练时间至少要达到12个小时以上,没有周末节假日,队员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开展高强度、高难度的体能、技能训练和有针对性的实战演练。
③群众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尤其是基层警务工作的生命线。一些民警反映,现在大部分群众对公安民警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不以为然,对民警执法不理解、不支持。个别人甚至指责刁难,恶意举报,使基层一线民警在执法时处于“弱势”,受气、挨打,受到不法侵害后往往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例如,2011年4月4号上午十点左右,上饶市经济开发区深圳蓝田公司一名职工,因为踩了苏家夜珠垄村未干的水泥路与看守路面的当地村民发生纠纷,数名蓝田公司职工将对方打伤。随后,该村民纠集了数十名手持木棒铁棍的村民将数十名职工围堵在蓝田公司的职工宿舍准备进行报复。上饶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兴园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向经济开发区分局汇报并派值班民警王灶桂出警,王灶桂第一时间赶到了事发地点,并同刑侦大队、治安大队也全勤出动。到达现场后,双方已经开始了局部的肢体冲突。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公安分局局长尽力地安抚村民的情绪,耐心地进行劝说教育,但是愤怒的村民已经失去了理智开始大规模的推搡。当有人手持铁棍刺向企业职工时,基层民警王灶桂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企业员工并将铁棍夺下,在此过程中他的手不小心被刺伤,鲜血直流。通过在场民警的努力,才将双方群众隔离开来,避免了一起矛盾纠纷向群体性事件的演变。事态平息后,刑侦大队、治安大队会同兴园派出所迅速展开调查,将参与打人的蓝田公司数名员工依法传唤到分局接受调查,并将受伤人员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2、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基层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①高付出、低收入的职业状况与社会现实相比造成心理失衡。警察职业的低收入状况与其他职业的高收入相比存在着较大反差,这种反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民警心态失衡,出现不正常的心理问题。
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带来心理压力。基层民警接触的社会阴暗面较大、诱惑较多、人际关系较复杂。他们还得抵御社会上“灯红酒绿”、“一切向钱看”、“权钱交易”、“攀比斗富”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③尚不健全科学的社会评价易演变成心理压力。警察是与社会各层面有广泛接触的职业,警察所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评价与抨击,误会与谣传、怀疑等等要远甚于其他职业。不科学的、欠公正的社会评价容易使民警产生心理挫折,进而演变成心理问题。
3、人和家庭生活压力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在个人欲望方面存在心理受挫感。作为社会成员的公安民警也有他们的个人需要,比如晋职晋衔进修深造、情感婚恋、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但是有些个人需要却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他们形成心理受挫感,成了民警心中挥之不去、排之不掉的心理困扰,容易导致民警的心理不堪重负而压力倍增。
②对家庭易产生愧疚感。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的基层民警许多时间不能与家人相聚和分享生活,就是在有限的家居生活中,有时也难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久而久之,民警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家庭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愧疚的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上饶市特警支队的新入队民警唐明贤,他说他现在最愧疚的就是自己的家人,自从自己考上特警之后,跟妻子家人见面的机会就很少,因为工作训练,在妻子生产的那天他只能在心理牵挂着母子的安危,还好,母子平安,这让他悬在心理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但是他还是感觉特别的愧疚,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尽好一个丈夫的责任。现在有小孩了,对小孩的照顾几乎为零,对于家人,他亏欠的太多太多了!
4、自身因素是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本原因
①身体、心理素质欠佳。高强度的工作量,对民警的身体健康直接构成了威胁。如果民警身体素质不好,加之心理素质欠佳,使民警做
事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无法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与应激的状态之下,这些心理活动的作用很自然便引发了心理问题。
②知识、能力缺陷,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环境和高质量的警务要求,大多数公安民警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直接影响了民警个人的发展需要,诱发了民警对前途的担忧,滋生心理焦虑,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③人际协调能力差。公安民警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现实生活中竞争机制负效应的渗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距离的扩大,使沟通难度增加,再加上一些民警习惯了以管人者自居,限制了其人际交往。
三、调适、缓解、消除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1、公安机关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1)激活内在动力,解决实际困难。要在公安人事管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机制。①通过教育疏导、环境优化等方式,激发民警内在动力。把准民警的思想脉搏,孜孜不倦地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教育,激励他们为人民的利益、为公安事业无私奉献;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及时肯定民警工作中的成绩,在侧重精神鼓励的同时不忽视物质鼓励;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形成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②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应把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民警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出发点,使基层民警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又使其排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2)营造压力小、效率高的工作环境,缓解民警心理压力。①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要懂“指挥”。以爱护警力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配置、运用警力,杜绝民警参与非警务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加班,不轻易浪费警力资源。②要会“管理”。全面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严谨科学的决策制度、公正客观的用人制度、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和严格明确的责任制度,使公安队伍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从而缓解民警工作压力,预防民警心理问题的发生。③要推行民警心理保健制度。实施“民警心理健康工程”,在公安政工部门中设立心理保健部门,设置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开设民警心理咨询热线,强化民警心理素质,有效地帮助他们疏导在情感、家庭、生活和工作上滋生的不良情绪。
2、社会和家庭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1)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争取社会支持。各级公安机关应该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颂扬人民警察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以强大的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道德风范,使警察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在民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整顿公安队伍,清除害群之马,纯洁公安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2)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劝导必不可少。民警的家庭成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民警在保卫经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他们的贡献感到自豪,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慰问,让他们少一份心理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
3、民警个人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的对策
(1)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以适应公安工作对心理产生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增强;消除孤独、抑郁的不良性格,形成朝气蓬勃、开朗、乐观、愿与其他人交际的性格;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增强果断性、持久性、毅力等;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为警察提供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基础,为对付心理压力奠定良好生理基础。
(2)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减少承受心理压力的机会。目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是民警心理压力形成最为突出的原因之一。公安工作不只是“打打杀杀”,更重要的是具备与岗位相一致的业务技能,并能合理运用,工作才能得心应手,而不致于力不从心、困难重重。
(3)自学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系统学习心理科学知识,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心理活动规律,并且运用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去预测和控制自身的心理问题发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心理品质和战斗力,形成“压力免疫”,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并做到防患于未然[4]。
四、倡导以人为本、关注警察心理健康
警察是一个高应激、高对抗性和高风险的职业,警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若不能及时排解、疏导,后果将不堪设想。正视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倡导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保持警察身心健康,掌握一些排除心理压力的策略和技巧,优化警察人力资源,提高警务工作效率,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警察心理素质主要由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构成,它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涉及警察心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品质、意志品质、情感和个性等。人的心理素质是先天与后天的“组合体”,尽管受到多种生理因素差异的影响,但主要是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带来的自身修养等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因此,优良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导。我们不应期望用某一种统一的标准去规范警察的心理和行为,但从优化警察心理素质,培养警察健全人格的要求出发,在警察教育中,心理教育应当有所作为。把心理健康问题列入警察的教育、培训、提升、选拔、录用和淘汰制度中,是改进公安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将那些适合并热爱警察工作,特别是心理品质好的人录用和选拔到公安队伍中来,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公安队伍整体的高素质。另外,在警察管理工作中,应关注警察的个人发展,要为他们提供个人成长和职业培训的广泛途径,优化警察人力资源。
总而言之,正确认识和开展以人为本的警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可以促进警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不仅仅会完善公安教育体系,更重要的是对提高公安工作管理水平和优化警务资源具有重要意义[5]。
参考文献:
【1】 杨晓华.公安民警MMPI测查结果[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报,2006(03).【2】 王淑波.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维护[J].吉林公安高专科学校学报,2005(05).【3】 赵忠诚.当前基层民警心理健康分析.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治安系.2009(07)
【4】 张晓燕、高正则.论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现代商贸工业.2007(09)
【5】 王锐.倡导以人为本 关注警察心理健康[A].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8(05)
第三篇: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论文摘要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公安民警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使命。因而,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是警察人员必备的因素之一。然而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以及经常面对不良的社会环境,是的公安民警产生抑郁、恐惧、职业热情下降、人际关系失调和自控力差等心理问题。正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探寻解决之道,对增强公安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促进公安民警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总要意义、因此,关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为题刻不容缓。
关键字:公安民警 心理健康 现状分析 参考书目:
1、张振声,民警心理学
2、王淑波,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维护《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3、杨晓华,公安民警MMPI公测查结果《 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4、周斌,警方减压缓解民警“过劳死”《N》,法制日报。2007-04(006)
5、李江梅,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08)正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种矛盾凸显,人们面临心理冲突、情绪困扰的问题愈加突出,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工作对象的危险性以及工作时间的不规律性,警察这一职业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而现在正是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对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将严重削弱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不仅对公安民警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利益都会产生损害和不利影响。因此,正确对待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现在,并寻求其解决的措 施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严重而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能力,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联系警察的职业特点,我国著名心里学校张振生教授将警察心理健康定义为: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是经常地习惯性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的一致。根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定义:可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热爱警察职业,对警察角色有很强的认同感。即积极将自己的身心投入警务活动中。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实现。
(二)没有任何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表现。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均保持正常发展水平。
(三)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既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四)保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情绪稳定,没有不必要的紧张和不知名的不安感,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稳定、遇事不慌,并及时采取措施。
(五)能保持统一健全的人格。在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一个人若果内心与外部行为不一致,就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形成双重人格。
(六)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同其他人相互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和生活习惯。
(七)社会化良好。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掌握社会中工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体来讲:警察应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变化,根据不同要求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二、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
公安民警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职责,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警察职业是一个高风险职业。当前我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一)民警对工作的兴趣、热情降低,对警察职业的认同度低。警察为社会积极工作,很多时候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受到抱怨指责。警察满腹委屈无处述说,感到苦闷和困惑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也便随之降低。据宁夏有关部门对201名公安民警进行的无记名心理健康状况问据调查显示:仅有34.8%的民警填写了热爱、喜欢警察这一职业,认为警察这一职业没意思的占了23.14%,想离开警察队伍的居然占了50%。
(二)心理压力过大,身体状况下降。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休息时间难保障,生活无规律,身体长期得不到休整,使公安民警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根据有关资料了解,53%的民警存在躯体化症状(即:个体存在心理压力或其他心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躯体症状,如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容易头疼,焦虑的时候容易浑身冒汗,手心发痒),其中3.6%表现为严重。当前警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有:心脏病、肠胃病、高血压、颈椎病等10余种。
(三)压抑郁闷,备受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困扰。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一般人一生中见到的还要多。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比较压抑郁闷。警察这个职业,属于高危险、高应激的职业。长期受强烈刺激的影响,就会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如某市刑警队的一个民警,他晚上不敢一个人回家,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他就感到很恐怖,觉的背后不是有人拿刀就是有人拿枪。
(四)人际关系紧张,会有经常性的激动暴躁情绪难以自制。根据有关资料显示,40.9%的民警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其中3.6%表现为严重。这是由于这些民警长期与违法犯罪人员接触,他们的交流方式倾向于粗暴和严厉,而这样的方式在与其他人沟通时起到了反作用,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加之警察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也会让人变得暴躁、激动、自控能力下降。
(五)存在不同成对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福建省以MMP公测查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结果表明:49。15%的男民警和60.19%的女民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男民警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达36.1%,疑似心理病态的比例达13.15%,女民警处于心理亚健康的比例达56.15%,另据人民公安大学的一项调查,目前仅有3%的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优秀的水平,37%的民警达到良好,34%的公安民警处于一般状态,26%的公安民警处于心理异常的行列。这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表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
三、分析影响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一)来自基层公安工作的压力。
1、公安工作具有危险性。我国处于一线的基层民警要时常面对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凶杀现场等,长期处在高度危险、高度戒备的状态之中,随时都有负伤或牺牲的可能。近年来,犯罪分子动辄与民警进行暴力对抗,导致民警因公伤亡逐年增多。据2005年7月。公安部数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范围内共有9000多名民警牺牲,十几万公安民警负伤。
2、公安工作任务繁重。中国公安民警的配置比例是每万人有将近13名警察,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1/3,是与我国国情与国力相近的印度的的2/3;由于现有警力不足和繁重的公安任务形成巨大的反差,民警只能超负荷的工作。如在城区的一线民警,平均每人每三天要值一个正班(二十四小时的班),其余两天副班,一年民警就有120多天住在派出所值班,24小时处于戒备状态。
3、工作要求高,考核严带来的压力。适当的考核、评比种类名目繁多,使得一些原本警力不足的部门抽出专人负责考评工作,无疑是对基层民警额外施压。倘若一味地压指标、出硬招,一些民警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压力也会增大。
4、压职压级现象大量存在。在基层,一些民警年已不惑,仅仅是科员职务;一些民警年已半百,仅仅是副主任科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基层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压职压级现象,使部分民警感到政治前途渺茫,拼搏争先的劲头明显减弱,有的消极处理,不安心基层工作,严重影响了民警队伍活力。
5、执法环境差,群众工作难开展带来的压力。现在民警执法的环境很不成熟,民警在执法的时候,部分群众不服执法,甚至谩骂民警,市公安民警在执法时处于“弱势”,受到不法侵害后往往陷于孤立无缘的境地。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正当执法中遭遇无理取闹,被谩骂、殴打。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呈日见增多之势。加之一些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失实报道,推波助澜,都将给民警心理上带来压力,严重挫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二)来自生活的压力。
1、家庭的压力。现有的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民警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就是在有限的家庭生活中,也常常把工作中的压力、烦恼带回家中,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角色冲突,缺乏情感交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另外由于长期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简单粗暴的做法容易迁移到对子女的教育中,造成教育的失败。久而久之,公安民警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家庭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负疚的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2、经济压力。警察署与公务员系列,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长期高居各行之首,但收入却与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当奉献与索取的天平严重倾斜,民警的劳动价值没有被体现时,必定会使民警心理失衡工作中也表现出消极态度。有的家属下岗,家庭经济生活困难,而公安民警的工资待遇尚未达到与他们的付出相对应的水平。这便影响了从警人员的心态,让他们变得压抑沉闷。
(三)民警自身因素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1、部分民警知识、能力有缺陷。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环境和高质量的警务要求,大多数公安民警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直接影响了民警个人的发展需要,又发了民警对前途的担忧,滋生心理焦虑,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2、身体、心理素质欠佳。高强度的工作量,对民警的身体健康直接构成了威胁。如果民警身体素质不好,并且心理素质欠佳,做事时便会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无法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和应激的状态之下,这样很自然便引发心理问题。
3、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差。现实生活中民警由于工作而与家人聚少离多,与亲朋缺乏沟通,加上工作性质又容易得罪人,使它们更为孤立并趋向于内向。有的基层民警不善于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孤立无缘的境地,有害身心健康。
四、探究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警力,合理考核,科学配置警力。
1、像科技要警力,改革警务运作模式。科研部门要注重加快研发一批公安机关使用的尖端科技设备、非杀伤性武器及防身、护身等器材,应用与公安基层一线,降低民警职业风险。同时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警务工作“疲劳战”的弊端,积极研究探索适合社会治安管理要求的警务运作模式,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使民警保证正常休息、休假,以减轻民警工作压力。
2、增加一线警力,实施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根据地方经济水平、治安状况、编制需求等招录新警,特别注重对本科以上专业优秀人才的引进以扩充一线警力。压缩机构,精简机关人员,扩充一线警力,实施倒班轮休制,真正保证基层公安民警的正常休息时间。进一步探求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方法不以简单的量化指标来考核民警的工作成绩。实行适当的奖惩制度,调动民警工作的积极性。这对民警的心理健康及公安工作发展将带来很大益处。
3、科学配置警力,完善上岗制度。完善竞争上岗制度,不论资排辈,为公安民警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积极发现表现突出,政治成熟的公安民警予以提拔重用,让公安民警看到希望,看到目标。认真实施组织管理条例,科学合理配置民警职务级别,着力解决基层民警压职压级问题,扩宽民警职业发展空间。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公众对广大公安民警的理解、宽容、配合都有助于减少、缓解和消除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使公安民警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充沛的战斗力。
1、优化执法环境。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依法严肃查处暴力袭警和诬告陷害民警的行为,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为公安民警营照良好的工作环境。2营造良好的警民关系,公安机关可积极宣传警务知识,开展警营开放日和便民利民警务活动,如“相约警务室活动,“接”待日活动”。对待群众的事,要细心、周到、全面。多和群众做“零距离”接触,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使警民之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相互理解、互相依靠的良性互动。
3、与媒体进行良好互动。充分利用媒体进行正面的宣传、报导,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弘扬人民警察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以强大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警德风范,使民警得到心理支持。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导向,逐步为公安民警建立一个科学、公正、合理的社会评价体系。
(三)切实做到从优待警。
1、建立民警生活保障机制。从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以民警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危险程度而言,其工资报酬应比其他行政机关优厚很多。政府部门、公安机关应建立民警生活保障机制,建立民警家庭档案,第一时间了解民警家中的困难,尽力解决好公安民警的家属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完善民警各种医疗、保险、救助基金等制度保障体制,对于因公负伤、致残牺牲的民警和家庭要给予最大的经济补助,从根本上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
2、落实好警察休假等福利制度。重视民警的休假问题,合理配置警力,保证每个季度有1/4的民警休假,不得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理由,不安排或少安排民警休假,不能以发放补贴来代替休假。强制性地执行公休制度,以休息赢得更大的工作热情与精力,使民警的工作与生活正常化和规律化,并给其留出足够的学习进取时间、照顾家庭给予了调剂时间。
(四)建立民警心理服务机构,加强民警心理健康训练。
1、开通心理咨询网站,加强警察心理咨询工作。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警察心理压力较大,倘若缺乏一个良好的疏通渠道,各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随之而生。而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因此开通心理咨询网站,作为警察倾述心理问题的平台,并设立心理学专业的民警管理网站,对民警进行专业心理方面的教育,可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民警心理压力。如太原市公安局尖草坪分局开通心理网站,在局主页上专门开通了心理健康专栏,民警可以通过网站与心理学专业的民警进行在线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心理困惑。心理健康网站开通以来深受民警喜爱,许多民警反映,网站上的内容通俗易懂,贴合实际,很有实用性。通过网站上的一些案例民警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情绪理解、压力缓解、有效沟通等心理学技能,做到自我调节、自我恢复。
2、开展心理讲座,普及心理知识。公安机关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中,可以把心理健康讲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安排,不定期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心理专家到各地办讲座,掌握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以便更好的现实民警心理状况的变化。这样有利于达到使民警缓解压力的效果,也能够是每个民警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健康发展。
3、加大心理训练,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心理训练作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公安民警心理素质、舒缓心理压力、矫治心理障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并逐步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不仅对于丰富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增强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更将伟公安机关警务训练工作带来一次观念上的革命。在新录用公安民警培训、晋升培训、业务知识培训等工作中,针对公安民警心里状况,引入心理训练的内容。比如开展处置群众性治安事件、暴力案件等实战演练,让公安民警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心理适应性和稳定性,提高公安民警面对各种压力的能力。
五、民警自身更需要努力缓解心理问题。民警自身因素是导致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警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民警自己。
1、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公安要多方面涉猎知识,认知学习专业知识和法律规范,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在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工作干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增强,形成朝气蓬勃、开朗、乐观的性格。民警拥有强健的体魄是适应公安长期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需要。身体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身体素质提高了,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保持。
3、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会宣泄情绪。民警自身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活动规律,预测和控制自身的心理问题发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自身心理品质和战斗力,从而提高自己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当遇到心理问题时,民警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宣泄情绪,如通过书写疏泄或听轻音乐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从而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愉悦。
总之,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较大的执法权与执法空间,若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排解、疏导,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队伍的战斗力。因此,我们要重视民警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警察心理问题,以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使之更的担负起承受住群众殷切希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服务。
第四篇: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内容摘要] 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基层民警在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内心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对民警身心产生较大的危害,因而直接影响着民警队伍的管理。当前,民警心理健康主要存在心理紧张焦虑、“厌战”、自卑和自我否定感、缺乏安全和归属感、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主要是社会压力大、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并存、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民警自身因素、单位管理缺少人性化等,解决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不单单靠组织上的关心,民警要学会适时释放自身的压力,各级领导要与民警常沟通,不断改善民警工作环境,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关键词] 民警;心理;健康;分析
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公安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民警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在各行业中居于前列,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考验和挑战。
一、民警心理问题现状
公安工作是一项压力大、危险系数高的高风险职业,而随着社会对警察期望值的不断提升,基层民警在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内心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综观民警的心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存在紧张焦虑心理。因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民警尤其是臵身于一线的基层民警经常要接触社会的阴暗面。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的危险还要多得多。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多民警会产生紧张焦虑感,集中表现为脾气暴躁、人际关系紧张、失眠、易躁易怒、情绪易失控等,这些情绪反应到工作中最典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刑讯逼供,容易造成一些冤假错案。例如:河南商丘赵作海冤案,就是办案民警在办案过程中采取违法手段,造成赵作海长达十几年的冤狱之灾。
二是存在“厌战”的心理。据调查,部分基层民警具有“怕投诉、怕办案、怕行动”等三怕心理。第一怕投诉:近年来部分媒体宣传报道时对公安个别负面现象渲染太多,而对公安正气、积极的一面宣传太少,导致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给当事民警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第二怕办案: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安工作已逐渐走向规范化,各种规章制度越来越多,办案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容易,办案民警害怕办案中出现疏漏。第三怕行动:民警平时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有的基层民警由于常年加班加点致使体弱多病,精神状态不佳,身体素质差,产生心理问题。“三怕”思想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无休止的工作状态使民警对工作失去了激情和兴趣,很多民警逐渐产生了厌战心理。三是存在自卑心理和自我否定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而我们的民警却夹在“付出承诺却不能兑现”、“做不到又要逞能”的尴尬境地。很多民警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甚至对自己的追求都产生了困惑。基层民警既不能在政治发展上得到满足,又不能从经济上得到补偿,相比其他人,民警很容易产生自卑和不平衡心理。当个人愿望难以实现时,便怨天尤人,万念俱灰,觉得低人一等,前途黯淡而感到自卑。长期的自卑心理导致民警出现自我否定。
四是缺乏安全和归属感。公安是一种危险性、应激性很强的职业,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公安机关所承担的业务危险系数不断提升,民警在执行任务中所受到的生命威胁越来越大。据有关数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有8000多名公安民警牺牲,13万多名公安民警光荣负伤。犯罪分子的作案技术越来越先进、民警在执行任务时的生命安全却得不到有效保障,很多民警对自身的生命安全感到极大的忧虑,缺少安全感。在执行非警务活动时,群众很容易把冲突的苗头对准民警,这时单位又往往无法为民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后盾和动力支持。长期缺乏单位的后盾保障作用,导致民警无法对单位产生归属感。
五是人际关系紧张。对于警察来说,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与群众间的警民关系。民警除在处理警民关系外,还面临着与民警之间的同事关系、与领导间的上下级关系、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敌对关系、与家人的亲属关系等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休息时间少、工作保密性强等使得民警与亲朋缺乏沟通,其工作性质又容易得罪人,使他们更为孤立并趋于内向。有的基层民警不善于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遇事不冷静,过分强调自我,长时间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有害身心健康。
二、民警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身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基层民警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多样,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分析各方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压力大。公安工作特有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极易造成人民群众对民警产生误解和偏见。如严格执法往往会引起社会上的某些非议;维护公共秩序常常使警察站到了某些群体的对立面;发生重大案件一时侦破不了,便遭到社会的责难。在我国,警察往往被“神化”,不能犯错。但是,过高的正面宣传,既增大了群众的期望值,也为民警树立了难于企及的榜样;而过多的负面报道,则损害了警察的整体形象,使民警自尊心受挫,警民之间产生隔阂。
(二)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并存。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量大、工作质量要求高、工作时间长、工作危险性高,在紧张的工作中,还要应付不确定的、难于预料的风险,加上近年来,治安形势严峻,各种专项打击活动经常不断,民警始终在疲惫中超负荷运转,加班加点、节假日坚守岗位更是家常便饭。特别是交警、刑警、派出所等一线民警的工作强度更大,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矛盾纷争;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应付频繁的各种考核、检查;在疲惫不堪的工作中还得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以经得起纪律监察、督察和随时随地的明查暗访。长期的工作压力使人产生焦虑、抑郁、沮丧、易怒、疲惫、消沉和人际敏感等,直接影响着民警的心理健康。作为社会中平凡的个体,警察既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就危险紧张的工作性质而言,警察更时时刻刻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更需要有一个放松身心的舒适的家。工作时间不固定,无法与家庭正常生活起居的规律相协调,妻儿入睡才归家,家人未醒又出门,想走的时候不能走,想留的时候不能留,普通人的天伦之乐成了警察的奢望。在日常调查中,许多民警表示,警察起的比别人早,干的比别人好,可挣的钱比别人少,该尽的义务尽不了,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久而久之,缺乏与家人必要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家庭关系紧张、夫妻难以沟通、家人隔阂严重的消极家庭氛围。同时许多心理研究者还进一步发现,随着工作压力的加重,心理消极现象的迁移效应及其在工作中的压力感、危机意识也会随之移入家庭生活环境。这就导致一些民警在家庭生活中情绪低落、倦怠懒散、缺乏耐心或是由于繁忙、疲劳而难以融于家庭生活,对家庭成员粗暴冷漠,难以形成心理相容气氛。此外,家庭经济困难、无住房、家属下岗、子女就业等一系列家庭问题也是警察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
(三)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在执法环境并不十分良好的现实社会中,民警要承受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各种偏见、误解、不信任甚至遭受围观起哄、谩骂殴打,强烈损害着民警的心理健康,导致部分民警心理失衡,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影响公安执法环境和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一些基层单位和民警工作积极性受挫,民警心理产生极大障碍和受到很大压仰,甚至产生怕出警、怕开警车、怕穿警服、怕使用枪支、怕接触群众的“五怕”现象和不想执法、不想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如果任其恶性循环,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治安的好转,甚至造成百姓怨声载道,民警难以承受压力。为此,必须改善公安执法环境,维护公安民警合法权益,要加大打击暴力袭警、非暴力抗法的力度,建立关爱型、人性化的维权预警机制。
改善公安执法大环境必须改变民警身边的执法小环境。环境可以改变人,反过来说,人也是可以改变环境的。只要每个公安民警把自己周边的执法小环境改善了,就可以改变公安执法大环境。改善公安执法环境,要靠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支持非常重要。有少数基层领导干部不学法、不守法,为违法犯罪人员说情或给民警安排一些非警务活动,使执法的公安民警敢怒不敢言,害怕“怠慢领导、得罪领导”,造成公安民警搞“技术处理”,不公正执法。这对改善公安执法环境是非常不利的。各级领导尊重、关爱、体谅基层民警,因为尊重、关爱使基层民警有坚强后盾的感觉,工作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放手拼搏。
(四)民警自身因素。以管人者自居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但部分民警文化水平不高,角色转变意识不强,自身定位不准,社会交际能力不高,导致心理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一些民警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特征,各方面要求非常高、追求完美。但这些个性在塑造一批业务能力强、工作兢兢业业的高素质人才时,往往使那些没有足够承受力的民警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自身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一些民警在横比不平衡、纵比不对等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自卑感、失落感等不健康心理也就悄然而生。不同性格、不同气质(胆血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的警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承担压力时的内心体验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敏感、易受暗示;有的人追求完美,时刻处于压力状态;有的人缺乏自信,不能自我肯定,在受到批评或不被赞许时自我责难;有的人很固执,常常因错误的认识和偏颇的看法产生焦虑,在自我哀怨里不能自拔;有的人不敢正视困难和承担责任,并由此带来与日俱增的焦虑和沮丧,增加自我心理压力和痛苦。
(五)单位管理缺少人性化。为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安机关的内部管理非常严格,自上而下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从公安部的“五条禁令”到地方的各项规章制度,无不透着严谨的纪律要求。很多时候,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这些纪律要求像一把枷锁一样束缚着民警的生活。即便是在下班之后,脱下这身警服,很多人还是无法马上融入社会生活中。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指标、任务,提高打击实效,经常是这个指标还没完成下一个任务已经接踵而至,民警在应付这些任务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如若指标完成不了还要遭受领导的批评。一旦民警触犯了某一方面的纪律,处分、批评会随之而来,此时单位却很少从人性化角度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考虑民警的思想变化。缺少人性化的管理僵化了民警与领导间、与同事间的关系。
三、关怀民警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工作
形成民警心理问题的诱因是复杂的,有的可以靠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有的则必须靠科学的心理学等方法进行治疗。
(一)民警自身要正确对待压力。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要心来医。”要从根本上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最重要的还要靠民警自己。首先要对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心理压力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公安工作是一种高危险、高应激性的工作,民警必然要承受很大的心理负荷。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肩负着法律所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必须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优良品德。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坦然面对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和压力,在充分认识压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化压力为动力,化逆境为顺境。同时,还要学会适时释放自身的压力。处于社会大群体中,每个民警都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压力,当自身无法更好地调适心情排解压力的时候,可以试着向家人、向朋友、向同事寻求心理支持,向他们倾诉我们内心的不满、困惑、忧虑。必要时,还可以向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切忌讳疾忌医,形成心理危机。
(二)提高领导自身素质,加强领导水平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缓解民警心理压力,减少心理障碍。民警心理问题的存在,除了民警自身因素外,也有领导工作方法方面的原因。部分领导自身素质不高,又不善于运用合适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技巧,一些不当的工作方式方法挫伤了民警的感情,恶化了民警的隐性工作环境。因此,领导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力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警务机制,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团结和谐、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政工干部要在日常中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民警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观念,使民警充分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神圣和不变的宗旨。如此,民警在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时才能做到荣辱不惊,坦然面对,才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从优待警。从优待警是关系到公安队伍长远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真正做到“从优待警”要在思想上关心民警、在生活上帮助民警、在业务上指导民警、在困难上体贴民警。一是建立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满足民警的发展需要。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对于民警来说,最大的需要则是发展需要。在现有的公安机关管理考核机制下,要想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民警上岗聘任制,建立和完善以晋升激励、经济激励、荣誉激励为主要内容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全面拓宽用人渠道,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干”的良好氛围,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使长期从事一线艰苦工作的民警能得到晋升的机遇,为民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宽松的空间,满足民警的发展需要。二是营造良好的警营文化氛围,为民警提供释放心灵的休闲空间。基层民警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时间一久,很容易出现精神疲软。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警营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民警紧张的心理在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中得到休整和放松,净化心灵,舒缓压力。从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从优待警”的方针政策,同时也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加大民警维权力度,营造良好的公众形象,改善执法环境。在当前执法环境下,为了切实改善执法“软环境”,要积极建立和健全民警维权机制,当民警执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特别是对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民警的非法行为,要及时、依法、严肃处理,强化民警的执法权威,消除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对公安工作来说,与媒体建立良好互动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但到目前,大部分公安机关还不善于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在现实工作中,因为未能及时处理好和媒体的关系,导致我们在工作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是时有发生。因此,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树立警察亲民形象,达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使警察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切实改善民警执法“软环境”,真正从心理上缓解民警的压力。
(五)建立和完善保障警察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邀请心理治疗、咨询方面的专业人士,适时深入基层开展咨询、巡诊、面对面地为基层民警服务,定期为基层民警传授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同时,要从更新形式、丰富手段、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在心理咨询、日常保健和问题矫治方面主阵地作用,适时对基层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强化心理训练,不断增强基层民警社会心理能力,使之能够在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把握自己的社会角色,正确地分析自我,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也可以通过办宣传板报、墙报,运用录音录像等有效载体宣讲心理健康知识,使基层民警保持健康情绪,增强自我调控能力。还可通过媒体开设的心理咨询热线、信箱或专栏,切实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而提高基层民警心理适应能力。每个基层单位要选派政治工作经验丰富,人际关系好的基层民警担任思想骨干小组长,让其发挥“酵母”和“辐射”作用。由于每个基层单位民警长期工作在一起,性格脾气相互了解,共同语言多,这就为民警之间开展心理互助提供了有利条件。要用模范行动带动人,用高度的责任感管理人,用自己的真诚感化人,用一片爱心帮助人,真正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注重加强对思想骨干心理知识培训,真正使其成为既能做思想工作,又能做心理疏导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对难以解决的心理障碍要建立及时报告制度,防止基层民警因心理问题引发事故和案件。
总之,警察心理压力的来源是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警察心理压力的缓解也不仅仅靠制度管理就能达到,各级领导要与民警常沟通,充分认识到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性;要充分改善民警工作环境,真正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要在民警无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在民警苦闷的时候聆听宣泄,帮助民警走出困境,重拾信心,驱走愁云,笑对人生。
[参考文献]【1】张振声;警察心理学;这个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庆海涛;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维护;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黄泽珊.张爱国.徐梅.严明;云南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
【4】丁文俊;中国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调节;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8年2月。
第五篇: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范文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 公安民警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履行着与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神圣职责,他们的职业具有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特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的稳定密切相关。笔者结合调查情况分析了当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了影响公安民警的各种心理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 和谐社会公安民警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型的历史关口,时代的剧烈变革给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都带来巨大的冲击,现代人面临心理冲突、情绪困扰的问题愈加突出。这些大环境也不可避免对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如果公安民警的心理康出现问题和缺陷,将严重削弱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不仅对公安民警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利益都会生损害和不利影响。因此,关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对提高公安民警的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安民警的心理问题,在许多人心目中,公安民警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 公安民警和普通人一样,同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公安民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具有高压力、高风险、高强度的特点。这对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威胁,使公安民警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纵观世界各主要国家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而我国目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要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社会其他群体。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5.07%的公安民警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其中: 8.5%的有说不清的不舒服;有2%的公安民警情绪抑郁,缺乏自信心,比较悲观;有4.3%的公安民警人际关系比较差,想法幼稚,缺乏自制能力;有6.1%的公安民警精神状态不好,家庭关系紧张,自律性差,遇到挫折喜欢用酒精发泄;有1.5%的男公安民警有女性化倾向;有8.3%的女公安民警有男性化倾向;有8.1%的公安民警判断力差,思维怪异,社会生活退缩;5.8%的公安民警情绪不稳定,冲动、轻浮、低落。另据人民公安大学的一项调查,目前仅有3%的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优秀的水平,37%的公安民警达到良好,34%的公安民警处于一般状态,26%的公安民警处于心理异常的行列。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这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表明,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由于公安民警承担的是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的社会工作,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比普人更为严重并长期得不到缓解,产生的危害性更大。一方面,对自身产生严重危害:在生理上,躯体化症状明显,如各种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头痛,胸闷,肌肉酸痛等;行为上,轻者表现出急躁、暴躁、情绪不稳定,重者则产生自杀或伤人的过激行为;生活上,困惑,自责,内疚,家庭关系紧张,婚姻生活不和谐,离婚率高;工作上,紧张疲劳,消极冷漠,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严重后果: 1997年发生在四川泸定的“赵林事件”造成10人被枪杀;1999年,某市两名警察互诉心中郁闷,竟相约同时开枪自杀;2000年发生因生活琐事而拔枪杀人的河南省霸洲警察杜书贵和禹洲交警刘德周的事件;2002年陕西韩城县向卫国持枪打死公安处处长李辉、科长韩念成及其8岁女儿,在潜逃中自杀。面对这一幕幕的悲剧,我们在扼腕痛惜之时深思:警察怎么了?
二.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超负荷工作压力。
公安民警工作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特殊工作,享有“特殊”权力,专业性突出,危险性大,复杂多变,节奏快,强度高。在我国, 公安民警与总人口的比例是万分之十二点九,世界各国的平均比例一般是万分之三十,我们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形势复杂期、矛盾凸显期和刑案高发期,对公安民警来说自然要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这种工作压力主要表现为各种专项行动、战役多,一个接一个, 公安民警常常身不由己,加班
加点,超负荷运转,并不时遭遇突发事件。公安民警难得喘气;公安系统工作考核名目繁多、层出不穷,公安民警应接不暇;基层单位任务多,非警务活动多,公安民警长期处于疲劳作战状态得不到休整。繁重的工作往往会让我们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感情枯竭、愤世嫉俗、沮丧消极、劳累失眠、长期亚健康,甚至英年早逝。工作负担过重,超负荷工作是当前公安民警最主要的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家庭生活的压力
作为社会成员的公安民警也和常人一样有七情六欲,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的个人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个人、家庭生活难尽人意。研究中发现个人的家庭生活压力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恋爱、婚姻生活中体验的幸福感、亲情感,家人对工作、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和睦愉悦的家庭情感氛围,都将直接影响公安民警的工作状态。而公安民警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使公安民警对家庭的贡献有限,而且还常常会使亲人为自己担惊受怕,甚至与家人、亲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困难,所以公安民警在角色转变时出现冲突的情况非常多,有时会导致心理失衡,势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压力,以致家庭矛盾比较突出。往往会出现家庭关系紧张、夫妻不和睦、离婚以及个人的失眠、赌博、酗酒、自卑甚至自杀,以及和家庭成员之间较易发生角色冲突等现象,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久而久之,公安民警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父母、愧对家属、愧对子女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严重的负疚感”之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另外由于长期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简单粗暴的做法容易迁移到对子女的教育中,造成教育的失败。家庭生活状况是生活压力的重要内容
3.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
公安民警在缉捕犯罪嫌疑人,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等工作中,精神高度紧张,随时会付出血的代价,心理压力大。公安民警的工作危险不仅是置身危险环境,而且不少地方公安民警警务通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应付各种危急警情,长期造成公安民警紧张焦虑的心理压力。再一方面群众对公安民警执法工作不理解、不接受、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围攻阻扰、侮辱漫骂、暴力袭警、诬告陷害等现象使一些公安民警身心陷入“硬伤加软伤,心伤又内伤”和流汗流血又流泪的处境。突发事件一方面是犯罪嫌疑人对公安民警造成的身体伤害,另一方面是公安民伤害犯罪嫌疑人后的心理刺激。心理学界把这种情况叫做“第一枪”心理刺激。如果不及时疏导,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比如,一个公安民警开枪击毙了歹徒,通常被认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可是他打出了这一枪后,有可能会害怕、睡不着觉等等心理问题。现在的情况是没有心理辅导机构,公安民警只能靠自己的个人力量去消化自己的心理创伤,长期沉淀的结果就是心理异常。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太大,又没有适当的途径发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就形成了,随之影响了公安民警队伍的战斗力。解决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在保护公安民警个体,更是在保护全社会公众的安全,我们必须寻求解决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三、解决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公安民警心理问题出现后,为避免或减弱其危害程度,应当尽快想办法通过相应的调适予以解决。这不仅要靠公安民警个人,还要靠公安民警的领导、家属以及社会的积极参与、帮助共同加以解决。
(一)管理支持
要进一步改善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公安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警务繁杂、警力不足、勤务时间欠妥、经费短缺、装备落后、体制不合理等等,都给公安民警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其中的多数问题都是公安机关本身的组织与管理因素造成的,也是造成大部分公安民警压力问题的根源,必须加以改进。而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公安民警的素质高低和战斗力的发挥,关系到“保一方平安”和社会稳定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大
问题,因此应切实加强领导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关心和爱护公安民警摆在突出位置,设身处地为公安民警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境,缓解公安民警心理压力,维护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特别是公安机关基层领导必须善于捕捉基层民警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帮助他们振奋精神。
1.严把“进人关”
在新录用公安民警的考试和公安院校招生中增加公安民警心理素质测试,严把“进人关”。公安民警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和危险性,公安民警除了必须具备智慧外,还要具备本职工作所需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招收公安民警时就要把心理素质测试纳入新录用公安民警的考试内容,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员不得录用,并形成一个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确保新收公安民警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而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公安民警后备力量的公安院校,在今后的招生中,也要把心理素质测试作为面试的内容,心理素质测试不合格的不得录取
2.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公安民警和普通人一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公安民警成为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社会的阴暗面催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缺乏一个良好的防御机制或疏通渠道,各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随之而生。随之在执行公务中,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有的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产生职业倦怠而萌发自杀的念头;有的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而采取过激行为。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援系统,仍然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教育,疏于专业心理方面的教育。因此,各级公安组织应该对在职公安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定期开展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提高广大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职业和岗位要求的心理素质,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咨询。
3.落实休假等福利制度。
一线公安民警的负担过重,一年到头,疲于奔命,十分辛苦。公安民警既是为人民服务的民警,同时,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父母需要孝顺,爱人渴望体谅,子女需要培养,他们自己也应该适度休息以保证身心健康。应该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让公安民警能真正地休息一下。各级公安机关要建立保障公安民警身心健康的一系列制度,如医疗和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救助基金制度以及强制性轮休疗养制度等等;尤其要重视公安民警休假问题,合理配置警力,原则上保证每个季度有1/4的公安民警休假,不得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理由,不安排或少安排公安民警休假,不能以发放补贴来代替休假。强制性地执行公休制度 ,以休息赢得更大的工作热情与精力,使民警的工作与生活正常化和规律化,并给其留出足够的学习进取时间、照顾家庭时间及娱乐调剂时间。
4.做好家属工作
家庭因素对公安民警心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说是每个公安民警的避风港。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解决公安民警的后顾之忧。为此公安机关应积极开展家访活动(生病受伤必访,家庭婚丧必访,家庭失和必访),及时了解公安民警家庭生活的晴雨表,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5..改进公安业务工作。
目前,我国公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警务繁杂,警力不足,都给公安民警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上级机关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不符合实际,政出多门, 这些都是公安机关本身的组织与管理因素造成的 ,是造成大部分公安民警压力问题的根源。在具体的机构设置上要贯彻精简、高效的原则,克服冗繁的办事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二)个人维护
1.改善自我认知及人际关系。
社会变革带来了社会上的一系列的变化,包括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和需要、兴趣、动机等内在因素,使得民警对于社会、组织也会有所期待,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会产生一些变化,这会引起民警角色意识的混乱。所以,民警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调整自己对社会、组织、工作和自己的期望值。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核心特质,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长处与发展潜力,也能接纳自己的不足之处。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是满足爱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建立个人价值感的重要渠道。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别人负责;对人不苛求,主动发现他人的优点;主动关怀和帮助别人,从中体会人的价值。当面临个人难以后根本无法应付的压力情境时,应乐于接受、或主动寻求善于利用他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
2.要培养压力不可避免观。
正确认识压力,学会与压力共处,并通过适当渠道疏导、宣泄压力,首先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命所必需的。人在其一生中,是无法摆脱压力的。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无法控制压力的大小和去留,但绝对可以做的是控制对压力的反应程度。人生失意随时可能发生,压力、困难、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因此,遇到压力情境不必抱怨;要培养压力辨证观。压力对认识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压力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弱点、长处和发展潜能,压力增长人生经验,使我们有机会增强自信,变得更加成熟;要培养压力可控观。压力情境多数是可以控制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战胜压力,至少也能减轻压力造成的损失程度。摈弃无能为力的外控观念,勇于面对压力现实,善用各种有利因素,是有效应对压力的先决条件;要培养压力承受观。任何压力与困难的破坏力是有限的,一旦它过去,有利条件具备时,我们总可以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补救。
3.适当的宣泄自己的情绪。
不良情绪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宣泄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转移注意一方面终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一方面通过参加新的活动达到增进良好情绪体验的目的。宣泄调节是指当我们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宣泄的方式调节情绪。宣泄情绪的方式很多,只要有效,皆可一试。如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洗澡法,当心理压力较大时,就痛快地洗个冷水澡,洗完后往往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人认为玩游戏是一种放松的方法,如果会玩电子游戏,当你心理压抑时,不妨放松一下心情,去玩玩电子游戏,通过游戏中的过关斩将,也可愉悦身心,释放心理压力;也有人提倡观景法,通过观察各种有趣的自然景象,暂时帮助自己缓解心理压力,许多人都曾有通过观看浮云走月、高山流水的办法转移注意力,释放心理压力的经历。国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音乐的节奏可以减少大脑环境中的节奏污染。因此不妨听听音乐,在音律的起伏中达到身心的放松。
总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问题是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降低这些因素单靠上述的建议也许还不够。还要各级领导与公安民警常沟通,充分认识到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充分改善公安民警工作环境,真正解决公安民警的实际困难;在公安民警无助的时候伸出双手,在公安民警苦闷的时候聆听宣泄,帮助公安民警走出困境,使他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重拾信心,驱走愁云,轻松坦然的面对自己选择的这一神圣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