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8-30 9:57 王玉兰 >>进入论坛
内容提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教师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保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一个案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说明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去设计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方法,措施,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词: 健康
情绪
诚实
倔强
措施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还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是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孙XX 性别:女
年龄:10岁
籍贯:广东
班级:三(4)班
家庭住址:南海市桂城兴业新村C4华箢604
二、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
①学习成绩差,经常拖拉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②经常说谎,为人不诚实。
③对同学无礼貌。
④脾气倔强,经不起批评。
⑤做事懒散,每天上学总是不能和大家按时到校。
⑥班主任找其谈话,态度一般,总不吭声,不正面抵触,对科任老师的批评教育总不服气,且对老师的爱憎表现过分了些。
(2)学习方面:
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高兴时喜欢与同学讲话,影响周围同学学习。
②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常欠交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
(3)性格方面:
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有时情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难以承认,对别人的指出千方百计找理由狡辩,说别人的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
三、个案生活背景
(一)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 母:中年、离异,姐姐未完成初中学业休学在家。
2、母亲整天忙于生意,无时间管教孩子。
3、家庭教育的意识相当淡薄,平时只顾忙着挣钱,对孩子物质上的需要求尽量满足,但几乎是没有时间与她谈心,有时处理问题时态度粗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之间几乎成为陌路人。
4、母亲与她沟通不足造成拒学心理加上母亲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孩子的作业, 给了她有机可乘。
5、对她的教育不得法。平时对她百依百顺,造成了她脾气任性,而有时又为了种种事情,对她要么就是管不了,要么就是大打出手。
6、由于她脾气倔强,任性,家长管不了,使她养成了种种不良的习惯,性格和行为,学习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再加上自己贪玩,最后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脾气倔强,任性。
四、教育措施
孙XX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爱撒谎是她一贯的不良行为。通过对她进行深入了解,我采取正强化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措施与方法: 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她心灵大门的钥匙。
1、教师彻底改变过去的师生交往方式,注意与她的情感交流,接近她,帮助她。
2、鼓励她说实话,做错了事不给她压力。
3、讲撒谎的危害,诚实的光荣,帮助她理解。
4、从要求她完成少量的作业到由她自己选择作业。利用“小步子”的原则增强她完成作业的信心。
5、培养她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使她能体会完成作业的快乐感和使命感。
6、观察记录她的表现,注意表扬她的每一次进步。
7、选她的一次作业,让她给大家讲讲是怎样写的。
8、经常和她家长取得联系,采取家校一致的教育方法。
五、实施过程
1、教师的改变
一天,组长向我反映孙XX没有交作业,我问她原因,她说放在家没有带作业本,写在小纸条上了,现在找不着了。显然是没有写作业又在撒谎。放学时,我根据计划找孙XX谈话。谈话中我告诉她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我尽量做到和蔼可亲,改变过去那种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循循善诱,鼓励她说实话,不撒谎。在我的热情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说出实情;作业没有做。她说,也不知为什么,就想先玩一会儿,看会儿电视,玩着玩着就忘了做作业了。我问她没有做作业有没有压力呢 她表示心里也害怕老师家长的教育批评。
2、作业的针对性
这次我表扬了她的诚实,肯和老师说心里话。按计划给她单独留了针对她学习弱点的,只用三,五分钟就能写完的难度很小的作业。她当即向我保证:作业一定完成。第二天,她的作业果然完成。以后连续数天,我还是给她布置这样的作业,她都按时交了。针对她的进步,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她坚持下去,班里的同学也都为她的转变感到惊讶,高兴。我还与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希望她们与老师一起给她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她彻底改正不完成作业,爱撒谎的不良行为。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增进与她的感情,经常接近她,帮她补习功课。
3、调整方法和措施
经常深入班级,与其任课老师,同学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经常交换意见,及时了解孙XX在班级,同学中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和措施,使她逐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六、个案总结
通过以上的许多方面的努力,被试对象已渐渐找到了一些正确的感觉,由此她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在同学,班级中也有自己的位置,因此孙XX的问题行为得到了转变,学习上也肯努力,作业也能按时完成。通过一年辅导,她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学期末语文、数学、英语取得了优秀成绩。使其成为一名好学生,好孩子。
七、教师应该注意和思考
教育孙XX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教师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保证。一个教师不能只在如何搞好教学上下功夫,俗话说“教书育人”,育人更重要。与道学生的不良行为问题,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去设计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方法,措施,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
获第二届佛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2006年1月)
第二篇:单亲家庭家教情况个案分析
单亲家庭家教情况个案分析
基本情况:莺莺,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子,清纯、聪明、可爱,父母离异后生活在母亲身边。母亲是个残疾人,又下岗,靠政府补助金每月120 元生活,日子过得很是艰苦。母亲平时对女儿要求极严格又缺少关心和体贴,使莺莺“望母生畏”,母女关系越来越紧张。莺莺说;“妈妈只知道每天问我的分数,如果我的成绩稍差一点,她就不会给我好脸看,还好几次被挨打。”莺莺的老师说:“一次莺莺的爸爸来校看莺莺给了她200元,可莺莺瞒着妈妈自己上街花光了。”
分析与处理1.莺莺心结何在经过与莺莺母亲联系后,才知道因为经过离异痛苦的**后,莺莺母亲把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渴望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希望孩子能成材,但往往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孩子的发展方向,这种畸形的爱使孩子无法承受。一旦孩子有了错误,不是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教育帮助,而是采取严厉粗暴的手段,这样严重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导致莺莺有时出现说谎的现象;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紧张的学习压力,莺莺缺少母爱的温暖,对学习缺乏技巧,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充满恐惧和凄凉。由此看来,莺莺的说谎现象根源在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所致。2.如何解开这个结。首先,必须改变莺莺母亲的教育方法,树立莺莺的自信心。我们采用“合理宣泄法”,我们将莺莺母女请来,让他们在一起相互倾听孩子失去亲人心中的苦闷和委曲,寻找教育子女的良方,宣泄积蓄在心头又没处诉说的痛苦和怨恨,向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后,不仅可以得到应有理解、同情和安慰,而且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莺莺母女俩自从来校后,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其次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技巧
更可喜的是莺莺妈妈教育莺莺的态度也改变了许多,变粗暴急躁为温柔说理;变高期望为小步子前进,与女儿沟通交流多了。莺莺说:“妈妈变了,变亲切了变慈祥了。”并向妈妈保证,今后做事再也不隐瞒妈妈 了。家庭教育技巧点滴
五年(4)班 学生 牛欢 家长 牛水林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往往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也是如此。下面结合自己的育子实践,谈几点方法和技巧。
一、家长批评孩子有窍门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批评孩子时,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其实问题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评孩子时如果能注意下面这些问题,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只谈眼前不翻旧账。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要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无法翻身。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辄翻老账,这样很伤孩子幼稚的心,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错处。当我们动怒时常常会急于让孩子认错,会直接针对孩子所做的错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实不是从小到大都只做错事,必定还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果我们只针对眼前的错事指责他,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就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大人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似乎大人并不了解他整个人,孩子努力把事情做好以后,往往需要我们的赞扬。同样道理,在我们批评孩子时,也应先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错处。
增加身体接触。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他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听不得一句重话的孩子会非常排斥所有指责他的话。所以当我们实在需要责备他时,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在说着指责他的话时,身体部分要有接触,这样就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批评过后要表达对孩子的感情依旧。批评过后,父母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来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错事为理由不带他出去。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就应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不爱他。
二、通过倾听理解孩子
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但需要理解,还需要倾听的对象。心理学家说,倾听也是理解方法之一。成长中的孩子,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常常会出现违背正常逻辑的思维,家长应该帮助他们,但一定要注意不能用喋喋不休的方式对他们讲话。否则,孩子听久了会产生逆反心理。难怪有些孩子说:“你们总说,让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当这个家那个家。那你们怎么没有当这个家那个家呢?”“你们当父母的是人,我们孩子也是人,凭什么总得听你们的,为什么不听听我们的?”
家长们由于工作忙,家务事多,更主要的是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常常对孩子的述说表现出不耐烦,没有心思听孩子“罗嗦”。殊不孩子也会有不顺心的事,也有感到委屈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倾听孩子的述说,并能正确地去疏导,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这种做法对加速孩子的成熟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家长最好每天拿出点时间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是一个理解孩子的好方法。
三、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然而,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本来可能有十分的干劲,也只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地前进,应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
打孩子最伤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伤害孩子的自尊。请家长家长记住,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得到一面小红旗,洗净一双袜子,做出一个菜,钉好一枚钮扣,擦净一次地板时,他都有成绩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家长,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可是,家长往往只看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不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建议家长从小事抓起,多帮孩子一把。比如孩子不会刷碗,不要指责他,告诉他怎样刷才能刷干净,紧跟着鼓励他:“这回刷得真干净!”鼓励性的语言很多,家长应该多用、多创造。比如:“你真行!”“你真能干!”“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长经常贬斥孩子,伤害自尊,降低自信,与家长思想的片面性有直接关系。本来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说不出鼓励孩子的话,常常是因为他们自身也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够成功,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看来,家长的自信非常重要。
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教子有法,教无定发”。我希望广大家长认真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探索出许多富有实效的好方法。
选择“能以互补”
何克教授认为,现在的独生子女本身存在很多心理问题,主要是没有小伙伴造成的情绪孤独、性格怪僻等。对此,家长要多加开导,并设法召唤心地好而诚挚的儿童,与自己的孩子多接触。最好设法为孩子选择“能以互补”的小朋友。如莉莉性格孤僻,动辄出走,父母就要多找原因,情况严重可看心理医生。
而孩子与父母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尊重、信任、宽容、鼓励等良好关系。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尊重孩子喜好
与孩子的平等交流必不可少。贵阳市一位在政府担任要职、工作十分繁忙的家长,在谈到自己培育孩子的成功之道时说:每天要和孩子交流一小时,做孩子的好朋 友。他的女儿现在北京大学就读,当年在高中时是学习好的女孩子中唯一穿耳洞、戴耳环的。这位家长说,这是女孩子的爱美之心,应该得到尊重。
何克教授建议,家教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讲方法,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改变,尤其要注意孩子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保持与孩子交流与沟通,多引导、多做孩子的好朋友。
第三篇:学生偏激心理个案分析
案例介绍
2012年9月1日,我们七(1)班转来一位安大附小的学生,名叫武海生,瘦小,皮肤黝黑,少言寡语,见人眼神游离,初步的印象就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孩子给大家留下的感觉很不好:经常迟到;作业很少做,即便动笔也是应付;上课自言自语,学老师讲话;课下爱挑事端,有几次已经上课了,才见他浑身沾满碎草从外面回来,一打听得知刚与同学在草坪打过架;更不可理喻的是:有一次期末统考,他拿到英语试卷一题不做,竟用刀片在答题卡上左划右划,横划竖划,答题卡上刀痕纵横交错,还在上面写了几句诅咒英语老师的话,这一切都发生在教他英语的监考老师眼皮底下,这叫在场的英语老师情何以堪!其原因是听写英语单词他从没过关,老师说了他几句,自认为老师跟他过不去;值得一提的还有:6月中旬我班在多媒体上公开课,他没有去,呆在教室,执勤领导从门口经过,发现电扇都在转,叫他关掉几个,说了几遍也无动于衷,嘴里还埋怨:也不是我开的,凭什么叫我关?;还有一次他在二班参加考试,期间撕了一地上碎纸屑,考完试二班班主任要求他捡起来,他死活不愿意,叫他到办公室,他也不肯,还用嘴咬伤二班班主任拉他的手臂。为此事请了家长,见了家长,他满不在乎的,一双仇视的眼光对待前来的妈妈。案例分析
凡事都有因果关系,孩子不会生来就是这样。孩子出现今天的状况一定有其特定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几年前武海生父亲因病去世,还欠下不少外债。母亲一人带着武海生过了三、四年,为了还债和维持母子生活,母亲不得不打拼,很少与他接触;由于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要素,缺少了亲人关爱的这一重要情感熏陶,导致孩子孤单,生活无目的性;再后来母亲再婚,继父有个小他2岁的女儿,继父的母亲,姑且称他为武海生的继奶奶吧,一下子,这样的五个人生活到了一个屋檐下,母亲和继父必须上班挣钱养家。家里经常只有祖孙三人,继奶奶处处都向着自己的孙女,看不惯这个“野孙子”。他唯一最亲的人——妈妈有时几天也顾上和他说一句话。由于较少关爱,缺少沟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中的不快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他就对亲人产生了怨恨,渐渐地变成了小刺猬似的,在其成长中伴随着心理自卑和心理性格教育的缺失。随着心理迁移,在学校里,他就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自然的将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到同学,甚至老师身上。缺失了家庭教育和亲人关爱是武海生这种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个人因素。武海生对于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事还沉浸在爸爸健在时的需求状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由于自己的偏激和不准确定位,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这一因素更让其在情绪上表现得更为冲动,以至于做出一些莽撞的行为,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做法。
三、他人因素。由于武海生的偏激行为的表现,以及主观上不思上进,破罐子破摔,上课影响周边同学,致使同学们对他退避三舍,;没有朋友,大家不愿意和他交往。所以他和同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单与无助促使他偏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任课老师也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不愿更多的“管”他,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使其觉得自己更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促使他用更为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人因素是其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心理特点及表现
1、抑郁、孤独、逆反、粗暴。由于父亲的离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他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
2、怯懦自卑,狭隘自私。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不公平,致使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
3、心智偏位,放任对抗。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智偏位。既然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靠自己来寻求快乐了。在校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不做作业,扰乱班级等等。
4、情绪不稳,厌学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
碰到这样的孩子,的确令人头疼!每每见到他或是想到他,我都寝食难安,不止一次我想放弃他,对于一个学籍都不在我校的学生,又这样难管,推出校门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转念又想:推出校门就意味着毁了他一生,他是个孩子,是一个母亲生活的全部,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希望呀。我别无选择,只有想办法改变他。
辅导策略
1、拉近距离,实施关爱。
由于武海生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和表扬。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表扬中,使他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承认和友爱。在他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盒巧克力,让他很感动,从而逐步的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2、自我管理,塑造人格。
制定目标,让他明确自控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已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放任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性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实施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引导其从偏激中走出来,塑造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格。
3、师生努力,促使改变。
与任课老师沟通,利用一切机会发现他的闪光点,对其不自制的行为以柔和的方式加以制约,减少了他与老师的冲突,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他获得了一种宁静、平和、友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们以一种宽大为怀的心情去包容他的缺点,以一种沙里淘金的耐心去发现他的优点,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促使改变。
4、沟通家长,健康成长。
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为了孩子,多回家,多教育,多关心。平时要求注意创设与孩子沟通的情境,真心听孩子的倾诉,少用粗俗而又无效的打骂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维及互相关爱等方式正面启发培养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的主战场,做好孩子的榜样,努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为开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创设条件。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几个多月的辅导,他已经能和父母,尤其是继奶奶能较好地进行心理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和睦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些活动;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平常因偏激心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没有了。个案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要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
2、教师要多学知识,除了学好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之外,还要学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知识,艺术常识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学的老师。
3、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
4、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如何做好老师,必须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 都要兼顾。
第四篇:学生偏激心理个案分析
学生偏激心理个案分析 案例介绍:学生N,12 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
四、五年级时曾有几次因各种原因背着书包要回家不想读书了。在未教他之前,本人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将家长给他上交给老师的晚托班费“弄丢 ”了,死活不承认是自己用作它途了。另一次是因生日家长未买蛋糕而向任课老师发脾气。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案例分析:本人认为,学生N 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三方面的特性:
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
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
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学生N不管从认识,还是从情绪和行为上都与偏激心理的表现相符合,究其偏激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因素。由于学生N 是独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大伯平常比较关心他的生活,父母最多的是给孩子钱,以此来弥补所谓做父母的责任。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要素,缺少了亲人关爱的这一重要情感熏陶,导致学生孤单,生活无目的性,迷恋打游戏机,经常找各种接口向父母要钱。由于父母对他的关心较少,他就将自己的各种不足都归结到父母身上。随着心理迁移,在学校里,他就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自然的将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到同学,甚至老师身上。缺失了家庭教育和亲人关爱是学生N偏激心理形成的主要因。
二、个人因素。学生N对于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由于自己的偏激,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这一因素更让其在情绪上表现得更为冲动,以至于做出一些莽撞的行为。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做法。
三、他人因素。由于学生N的偏激行为的表现,使其他学生对他退避三舍,同学们认为该生气量特别小,看到别人受表扬就揭短,看到别人挨批评就幸灾乐祸;没有朋友,不愿意和他们交往。所以学生N和同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单与无助促使他偏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任课老师也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不愿更多的“管”他,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使其觉得自己更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促使他用更为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人因素是其偏激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辅导策略
1、拉近距离,实施关爱。由于学生N 偏激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
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和表扬。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表扬中,使他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承认和友爱。在他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支圆珠笔,让他很感动,从而逐步的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偏激心理得到了一定的矫正。
2、自我管理,塑造人格。制定目标,让学生N明确自控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已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性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实施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引导其从偏激中走出来,塑造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格。
3、师生努力,促使改变。与任课老师沟通,利用一切机会发现学生N的闪光点,对案主不自制的行为以柔和的方式加以制约,减少了他与老师的冲突,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他获得了一种宁静、平和、友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们以一种宽大为怀的心情去包容他的缺点,以一种沙里淘金的耐心去发现他的优点,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促使改变。
4、沟通家长,健康成长。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为了孩子,多回家,多教育,多关心。平时要求注意创设与孩子沟通的情境,真心听孩子的倾诉,少用粗俗而又无效的打骂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维及互相关爱等方式正面启发培养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的主战场,作好孩子的榜样,努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为开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创设条件。
辅导效果:通过将近两个多月的辅导,学生N已经能和父母较好地进行心理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和睦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些活动;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平常因偏激心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没有了。
个案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要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
2、教师要多学知识,除了学好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之外,还要学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知识,艺术常识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学的老师。
3、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
4、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如何做好老师,必须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心智健康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学案例
一、基本情况 :莫XX,女,小学二年级,班级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莫XX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莫XX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三、帮助方法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
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
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
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
(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莫XX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
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莫XX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这是发生在我实习期间的一件事情。实习快结束我们要走了。在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请大家写一封信给自己最喜欢的新老师,莫XX写给了我。她说,“王老师我很喜欢你,如果你能一直留在我们学校做我们的班主任,教我们班就好了。我会记住你的话认真学习的,不给同学取绰号了。你有空一定要来看我们啊!”到我们走的那天下午,莫XX一直送我到校门口,伤心地哭了。经过这件事情我能深深认识到,只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她们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各种渠道、方法,共同努力地做工作,那么她就一定会有较大的转变。爱的旋律
又是一堂语文课,宁宁依旧玩着卷笔机,当其他学生自由朗读时,老师走过去,示意他停下手中的摆弄,拿起书本,宁抬起头看了老师一眼,动作依旧。老师趁其不备,收了他的卷笔机,当老师转身离开时,他又拿起了文具盒上下摇晃,老师再次走到他身边,指指文具盒,又指了指语文书,宁宁将文具盒甩得更响了,老师无奈,拿起了语文书,轻轻地对他说:“不喜欢语文书,就扔了吧。”宁宁连忙扔下文具盒,抢走了语文书,接下来,班中传来了宁宁刺耳地朗读声,这声音可以让其他小朋友停止朗读,忍不住回头看他。于是老师忍无可忍将他拉出了位置。这样的事情一段时间以来曾今在我的课堂上反复出现。肇事者宁宁就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但却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的孩子。课堂上,他我行我素,一旦被老师批评,他便破罐子破摔,和你对着干。他的出现就如一颗定时炸弹,可以搅乱你所有的教学秩序。
心理疏导: 宁宁这样的孩子,其实是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当他被批评时,他用反叛维护着自己易碎的心,想以此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因此对于这样的孩子,简单的训斥,粗暴的恐吓,对他只能造成更大的伤害。针对他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育方法:
一、以“爱”做桥梁,增进相互的沟通:几次的较量,宁宁总以提防的心理对我,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的教育在他面前只能止步。于是,课堂上,对宁宁,我不再吝啬我的表扬,当他坐神气时,我会说:“请大家像宁一样坐!”当他拿起书本时,我会说:“瞧,宁也要认真朗读了。”当他举手时,我会说:“请把掌声送给宁!”当然,宁也会出现类似玩卷笔机的现象,但在老师的表扬声中,他自己悄悄地把卷笔机藏进了课桌。课后,我们之间谈话的次数多了,但决非我单方面的说教,我和他聊他的爸爸妈妈,听他讲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梦想,听他说自己的烦恼。这样几次下来,宁对我消除了戒备,经常在课后围到我的桌前,帮我拿作业,刻名字。课上他爱听了,爱读了。
二、以“行为规范”为准则,让他明辨是非:尽管宁宁在语文课上表现进步了,但其他课上,他还是重倒覆辙,可见他的表现取决于老师对他的态度,而非真正的转变。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规范,只有自我。我选他做了中午的纪律委员,让他负责检查班中的违规行为,他非常激动,也非常负责,一开始,他把违规同学带到我身边时,我就让他自己负责教育他们,告诉他们错在那里,应该怎么做。一段时间下来,我问他:“当你看到同学们违规时,你心理怎样想的?”他说:“看见了非常难过,非常着急。”“对,其实老师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当看见不认真的孩子时,老师会难过,为他们浪费时间而难过。老师不会真正讨厌一个孩子,只是真诚的希望孩子们都能认真起来,越来越出色!”听了我的话,宁宁很难为情,低下了头什么话也没说。之后去其他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宁宁有进步了。
看来,教育,面对千面学生,不变的是老师的爱,在爱的旋律下,孩子才会健康成长。我是一只丑小鸭
叶子是班上的纪律委员,一节心理课后,她跟往常一样递上班级的记分表。我问:“叶子最近快乐吗?听说你的一篇文章在校刊上发表,真棒,继续加油哦!”“还可以啦„„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你?”可能因为感觉到我对她的关心,她支支吾吾地想说点什么。“什么问题?说说看!”
“老师,你觉得我长得漂亮吗?”今天的叶子,头上夹满了五颜六色的发夹,前额的刘海几乎遮住了眼睛。
“老师一直觉得你挺漂亮的,怎么了?”“老师,妈妈让我剪头发,我不想剪,因为那样不好看,我喜欢长长的头发,好看,就像班上的某某同学一样,她长得那么漂亮,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跟她在一起„„”
“老师,你知道吗?从没有人夸过我漂亮,我很难过,为什么我这么难看„„因为不漂亮,有一次班级大合唱比赛,老师把我排在了后面„„还有,同学们都不愿意跟我玩,肯定是因为觉得我不够漂亮„„”她低下了头,眼底闪烁着一点儿泪光。
生活中,有多少人跟自己的外貌过意不去啊,或整容,或东施效颦。而这么小的孩子审美能力善未健全,却要承受外表给她带来的无奈和自卑。也仅仅因为求美心切的,她把自己打扮得失去了本来纯真的颜色。在挫折面前,她也习惯于把失败的原因归为自己外表得不尽人意。体相烦恼给叶子带来自卑,带来了错误的认知,自以为一切不顺与苦恼的根源都在于自己的不漂亮,而自己又没法脱胎换骨,来个七十二变。因此,只能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痛苦着、自卑着„„
适度的或轻微的自卑并不是变态或畸形心理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认可和优越感时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但是,过度的自卑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特别是不利于青春期儿童的成长。一个人自卑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本案例中的叶子,并不是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导致自卑,而是对美的认知不全面又过分的追求外表的完美所致,并且也和她的性格特点与挫折中的
第五篇:学生心理个案分析记录
小康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个案分析记录
我班里有位同学(三年级),不仅爱打架骂人,还常常拿别人东西,橡皮、小刀,有一次把别人带来订书的四十元钱给拿了。他的父亲来学校说:“我这儿子很皮,平时我们夫妻两都在上班,很晚回来,也没时间管他,都是爷爷奶奶惯坏了,跟他说道理呢答应得挺快,可一转眼就会忘记。”
[分析]这种行为叫攻击性行为,也叫侵犯性行为,指的是个体有故意侵害他人的倾向性,不仅包括外显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包括隐性的攻击或侵犯他人的意图。父母绝不可纵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固化,最终会导致严重的个性偏差。小学生由于好动,常有攻击性行为发生,尤其是男生。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常常是工具性的,即为了达到非直接伤害他人的其他目标,如抢东西,很少是敌对的,即以直接伤害他人为目标。所以教师、家长在纠正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时,要分清性质、找出原因:是对别人产生了敌意还是内心受了压抑?是受了欺负还是因为嫉妒别人?然后再进行针对性处理。
[方法] 1.让学生明白侵犯别人是不文明的行为,同学之间应当相互关心、团结友爱,有了矛盾应该通过商量、说理来解决。
2.如果小学生是因为内心过度压抑,需要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转移注意力,即转移小学生的攻击目标,使之把敌意转向一般的物品。
3.如果是嫉妒心导致的攻击性行为,要看到嫉妒心常伴随自卑感产生,认为别人在某方面确实比自己强而自己又确实赶不上人家时产生的,教师要针对这种心态加以疏导,解除对嫉妒对象的敌意,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4.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明确攻击性的危害,可能造成粗暴、虐待的个性,但又不能简单用批评、体罚来强行压制。
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李袁,13岁,家庭成员有爷爷、奶奶、爸爸,爱好打篮球,曾在四年级秋季运动会获得400m第一名。
辅导原因:
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李袁和几个伙伴捉小鱼玩去了,没按时回家,家里人很焦急,四处查找,也没找到。他天黑了才回家。他爸爸把他狠狠的打了一顿。他便赌气喝下了农药。幸好抢救及时,生命无大碍。一周后才返校上课。
辅导过程: 他坐在椅子上,很不好意思,低着头,两手很不自在地搓着。我知道这时他的心理状态是封闭的,如果问与喝农药有关的问题,他是很敏感的,心理防御很强。于是我就微笑着,亲言细语地问他一些另外的事情。因为他喜欢打篮球,我就先和他聊篮球有关的事情。他犹豫了一会还是开口讲话了,慢慢的话越聊越多了。于是,我就问些他家庭的一些情况:家里有几口人?平时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还是和爸爸在一起?谁对你最好?你经常做家务吗?你和你爸爸经常谈些什么事情……从中我了解到,他爷爷奶奶非常溺爱他,他很少做家务。他爸爸经常打他,他很害怕,他学习成绩差,他爸爸也经常骂他。他朋友不多,和爸爸很少讲些事情,做的最多的就是看电视。他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不太关心,连他爸爸有几弟兄都不清楚。
辅导措施:
1、鼓励他看到自己的优点,夸奖他篮球的技术很棒,运动会为班上争光,很了不起。表扬他经常向老师问题,学习很积极,有进步。
2、让他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他最亲的人就是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和,最疼爱他的也是爷爷、奶奶、爸爸和。
3、要求他每天回家把作业做完后,要主动帮爷爷、奶奶、爸爸、做家务,要主动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讲给家里人听,并把这些情况记录在《我的生活,我记录》的表上,按时交给我。
4、要求他在毕业前,除了原来的朋友外,至少再交朋友20人。
5、学习尽量给他降低要求。
6、跟他家长联系到学校来,我和班主任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我们疏导孩子的心理。要求他父亲改变粗暴的教育方法,再不要打他、骂他。要求家长多和他交谈些事,多带他参加农活和家务事。在学习上降低要求,给他减压。平时多和老师联系。
7、要求班上学生多帮助他,多和他交朋友,玩的时候要经常邀他一起活动。谁也不许提他喝农药的事情。
辅导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干预矫正措施,李袁的变化很大,每天很高兴很阳光,和同学的关系也很融洽了,朋友也多了,学期末的时候他向我汇报他和班上多位同学交朋友了,关系特别“铁”的有5个,平时在操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他打篮球的身影。学习长进不算大,但他经常问问题、回答问题,在期末考试语文考了68分,数学考了63分。整体上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小康营学校小学部
2017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