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时间:2019-05-14 22:2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第一篇: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江医上饶分院

曾美华

【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26所二甲(含二甲)以上医院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1420人进行调查,填写时均采用统一指导语。结果 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086份,将调查的1086份问卷的SCL-90测试结果与常模相比,发现护理一线人员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结论 对探索适合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指导模式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取样,从江西省各级医院及上海、浙江的某些医院中,分别按地区、年龄、职称等变量分层随机抽取26所医院的1420名一线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086份,其中主管护师以上358人,护师442人,护士286人,平均年龄28、6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填写时均采用统一指导语,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涵盖9个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均分及9个症状因子分,每个项目按1—5级评分,超过3分,表明该因子的症状达中等以上严重程度。结果 2、1 临床护理一线人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分析

将收集到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SCL-90测试结果与常模相比(表1),发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有30%-40%的护理人员的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达到了中等严重水平,特别是抑郁、人际敏感和焦虑症状突出。「1」 2、2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年龄、职称差别分析

主管护师平均年龄为33、6岁,护师平均年龄为26岁,护士平均年龄为21、5岁。比较结果(表2)显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存在年龄差异(职称影响不大),特别是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上差异显著,其中护师(平均年龄为26岁)这一组人员问题症状最突出。

表1 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项目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

(1086人)1、64±0、60 1、85±0、74 1、93±0、77 1、79±0、70 1、74±0、67 1、66±0、73 1、60±0、64 1、80±0、72 1、64±0、63

全国常模

(1546人)1、34±0、45 1、69±0、61 1、76±0、67 1、57±0、61 1、42±0、43 1、50±0、57 1、33±0、47 1、52±0、60 1、36±0、47

Z値

躯体化

强 迫 人际敏感 抑 郁 焦 虑 敌 对 恐 怖 偏 执 精神病性 6、76 * 4、25 * * 6、57 * * 7、29 * * 8、25 * * 6、83 * * 7、79 * * 8、94 * * 4、39 * *

表2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年龄差别分析

项目 护士 护师 主管护师 F値

(n=286)(n=442)(n=358)躯体化 强 迫 人际敏感

抑 郁

焦 虑

敌 对 1、55±0、57 1、91±0、73 1、82±0、79 1、71±0、75 1、66±0、68 1、69±0、74 1、55±0、66 1、73±0、67 1、63±0、64 1、78±0、65 2、04±0、79 1、90±0、81 1、88±0、71 1、85±0、72 1、71±0、78 1、63±0、64 1、90±0、81 1、71±0、47 1、64±0、57 1、88±0、58 1、70±0、58 1、79±0、56 1、70±0、59 1、74±0、70 1、64±0、62 1、77±0、65 1、60±0、49 0、36 0、98 1、99 2、08 2、85 1、02 0、49 2、05 0、98

P値

-643-382-049-049-023-367-608-047-378 恐 怖 偏 执 精神病性 2、3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地区差别分析

经ANOVA方差分析表明,临床护理一线人员存在地区差别(表3),尤其是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从其均值看,发达城市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上较之不发达城市临床护理一线人员严重。

表 3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区域差别分析

项目

发达城市

(n=415)

不发达城市

(n=671)

F 値

P値 躯体化 1、68±0、77 1、99±0、87 1、94±0、89 1、87±0、82 1、89±0、78 1、77±0、94 1、61±0、74 1、87±0、82 1、67±0、64 1、61±0、56 1、90±0、68 1、76±0、67 1、76±0、68 1、71±0、63 1、65±0、67 1、60±0、67 1、78±0、70 1、64±0、670、466 3、142 3、128 0、746 3、028 0、948 0、041 0、495 0、069

-494

-041-047-389-046-332-838-482

强 迫

人际敏感

抑 郁

焦 虑

敌 对

恐 怖

偏 执

精神病性

-796

3、讨论 3、1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调查表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常模相比,各项指标都高于国内常模,有40%的护理人员心理问题达到较痛苦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冲突。如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护理人员原有的理念存在着冲突,令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焦虑、心理困惑增大。二是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付出与劳动回报存在着矛盾。据调查全国各大医院的医护比例及床位与护士的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

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

8、5的比例相差更远。在我国有些城市二、三级医院中,床位和护士的比例仅为1比0、376,尚未达到国家在1978年制定的人员配备标准。而在发达国家,床护比达到1比2以上,即使是香港和台湾也是1比1。「2」目前各大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工资较低。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容易产生不公平感,心态易不平衡,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三是社会低期望值与职业高发展目标之间的冲突,社会低期望值是指社会上的人们因受传统习俗,社会偏见等影响,对现代护士职能做出较低的评价;职业高发展目标是指护生当被选择进入护理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护理专业充满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护士地位,改善护士形象,特别希望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文化程度越高,成就感越强,对职业发展目标越有更高的要求,更关注自己的职业角色能否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当受到社会较低期望影响时,则更易对职业发展目标失去自信,因而,更易对自己做出不恰当的评价和认知,而表现出对护理职业不感兴趣。对前景发生困惑或动摇,产生职业自卑感、失落感等,以至于部分年轻护士不愿从事护理工作,而出现流失现象。「3」 3、2 临床一线不同年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差异

这次抽样调查的主管护师平均年龄为33、6岁,护师平均年龄为26岁,护士平均年龄为21、5岁;其中护师、主管护师采样人数较多,配合程度好,收回基本上为有效问卷。这批护理人员她们年富力强,在各大医院护理工作中充当主力军。但家庭、孩子、人际关系令她们身心疲惫,使她们心理经常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烦恼、忧郁的心理失衡状态。另外,学历压力和职称评定的竞争,也成为她们沉重的思想负担。因此,处于这个年龄层次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年轻护士严重。3、3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存在地域差别

发达城市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上较之不发达城市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严重。这种差异的来源根本在于发达城市经济、文化、交通、娱乐、信息和竞争等方面的差异,发达城市医院,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的院内条件、福利待遇等优于不发达城市,但发达城市医院的一线护理人员比不发达城市的一线护理人员更多的面临竞争和挑战,长期的压力易导致焦虑和强迫,而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不正当的竞争易导致人际关系敏感。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

2、护理专业就业前景 山东:煤炭卫校招生网(陕西三和学院转载),2008、5

3、王玲、唐红波、郑雪,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1):98-103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现在的大学生有着许多自己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更早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我们对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了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采用自编的问卷,对我专业12级本科新生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人数共95人,男生__人,女生__人,较好地反映了我专业12级学生的构成;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人际关系、学习与就业问题、生活态度、时间分配、排解困扰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的调查主要通过问卷的形式开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来自学习方面的苦恼最大,比例高

达60%以上;其次是就业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

1.关于大学生的生活态度

谈大学生心理首先我们就需要分析大学生的总体生活态度。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我们不难得知,目前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是比较满意的,也许生活中有些不如意,但70%的同学认为这些困境都是可以改善的。还有,同学们对长江大学学生为救人溺水身亡之事都表示精神可嘉,由此可以 看出,目前大学生心理状况总体上是健康、积极、乐观的。

2.关于学习与就业

刚进校,我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但又不知道路该怎么走、未来是什么。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一新生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由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虽然6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应该多一些自由、少一些约束,但由于习惯了高中严谨的学习环境,很多同学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而影响了学习,而且对自己未来的就业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一般的同学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做,不过,仍有34位同学觉得自己对于就业问题早已胸有成竹,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看好。在问卷中,63人选择了学习问题,39个人选择了“就业压力大”。我们看到大多数人对待这方面问题的看法还是有些消极的,会影响心情和情绪。但因为上大学之前,很多同学都早已定下了自己四年的目标,所以,虽然刚开学同学们会感到一点迷茫,但随着这对大学生活的熟悉,这种消极影响应该就会慢慢

减弱。

3.关于人际关系

大学时代是一个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大学生们既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又害怕孤独,他们常常处在个体心理闭锁又渴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冲突中,不少同学将人际关系不适列为仅次于考试焦虑的影响心理健康的问题。少数同学甚至产生社交恐惧,部分同学则因与其他同学发生争吵或矛盾,不会处理而十分苦恼。大一新生刚刚迈入大学校园,身边只有一些完全不熟悉的人,有55位同学觉得他们的烦恼有口难言,甚至有32%的同学觉得周围的人实际上并不关心他们。

由于人们个性各异,也许有些同学比较习惯指挥别人工作,但有64位同学表示并不喜欢那种由他人决定并告诉你该怎么做的工作。因此,在大学或说是社会的环境中,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会调整自己,以便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4.关于时间分配

由于个人的性格不同,有一半以上同学觉得大学生活是比较充实、实际是比较充裕的,而有少数同学认为大学生活是很繁忙很有压力的或认为是非常悠闲的。61位同学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有34同学开始感觉有些疲惫。因为刚刚开学,同学们可能对大学生活还不太适应,过的很没有目标,以至于有一些同学觉得他们现在所过的生活可能会让父母感到失望。因此作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好时间,让自己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大学四年。

5.关于排解困扰

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激发且难于控制,因此他们会因考试失败、交友受挫、失恋、择业失败而引起一些挫折情绪。有心理困扰我们就要试着排解,大多数同学选择向父母、亲戚、朋友求助,还有43位同学同时选择自己解决,39%的同学选择用转移法来解决自己心里的矛盾,也有不少同学选择发泄或顺其自然、慢慢改变,只有8%的同学选择压抑。由此可以看出,心理问题谁都有,重要的是如何排解,只要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排解方法,就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应有的平静。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及开设心理知识的讲座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5.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适应

要做到适应大学生活就必须做到: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当的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只有拥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大学生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只有对自己的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2012.11.20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我校对三~六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现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如下: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我校于2010年10月对三~六年级2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 有效卷

5三年级55100% 四年级55100% 五年级55100% 六年级55100% 总数2020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根据学习动机等八方面设计的问卷,共10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三、调查结果(备注:中段—

三、四年级;高段—

五、六年级)

调查统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动机扭曲、冷漠,情感闭锁,缺乏爱心,竞争意识不强等心理问题。

(一)学习动机扭曲:

题目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D读书后找大钱E同学间好玩

题目2:课堂上教师提问

A马上回答B想一会再回答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8%,高段有1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以后挣大钱”;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替父母学习”;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还有1%的学生认为读书是“E同学间好玩”。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1%,高段有14%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他们选择的是“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心理

题目3:期末考试时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C无所谓 D有信心E不紧张

题目4: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B不是

面对考试,1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29%出现轻微焦虑,7%属于过度焦虑。“有信心不紧张”的选择率由中段的74%下降到高段的64%。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问题4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并且这种焦虑由中段的28%上升到高段的40%,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冷漠

题目5: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跟着流泪B没有眼泪C那是假的 D非常激动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35%,高段有25%的小学生不会流

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四)胆怯、羞涩

题目6: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喜欢B主动招呼C不理睬D怯生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占58%,高段占45%,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平时见的世面少,同时也因为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显得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题目7:与新朋友在一起

A主动邀请一起玩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

统计表明,部分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中段有19%,高段有21%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爱心的流失

题目8:对小动物,你

A喜欢B不伤害 C捉弄D喜欢弄死

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的爱心正在流失,连可爱的小动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爱心。这可能与部分家庭的溺爱式教育有关,这种教育导致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或物的关爱。

(七)竞争意识不强。

题目9: 竞选干部时

A 我能行B努力争取C当干部要多做事D无所谓E不愿当F

我不行

2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5%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表明,部分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或服务意识不强,不想通过竞争成为胜利者,或不想为别人服务,有懒惰思想。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同时,总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也是不现实的。

(八)不良情绪:

题目1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愉快B一般C有时烦D不愉快

调查发现,学生存在在校情绪不良现象,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20%,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四、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从调查统计来看,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1、学校原因: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诚然会出现诸多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也是直接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严重游离,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涛声依旧”,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试教育”变成了“理直气壮抓质量”,还没有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不得不直面迎面而来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考试也要排名次)。随心所欲的测试卷,漫无边际的拓展,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原因

在家庭中,有大概30%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辈照顾,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

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而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3、社会原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成年人的健身观念增强,却缺乏对孩子们“健心”的观念。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1、学校: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家庭:很多家长的外出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连一个星期见一次面的机会都没有。农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缺少父母的理解和关心。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3、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城镇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城镇学校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克山农场中学

王宇

当代中学生存在无法承受学习成绩竞争的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国中学生多数处于青春期(13~18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基本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中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春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中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严重的甚至会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中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内容多为学习问题。涉及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计划生钟等;二是表现比较强烈。如与父母、同学关系出现问题之、后负气离家出走、心灰意冷的;三是极端物化倾向。一次考试成功会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得了,飘飘然溢于言表,而一次考试失败又能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四是心理表现的表面性和简单化。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挫折感尽管表现强烈,但大多很肤浅简单,或者说他们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情绪反映;五是可塑性强。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无论从认识上、情意品质上还是个性特征上都处于一个质的转折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合情合理的引导、推心置腹的沟通、没有任何条件的尊重接纳以及通情达理,都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中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将来高考发挥智力水平、积极面对生活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可以使中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中学时代有着激烈的拼搏和竞争,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中学生必须从依赖父母转向靠自己。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新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中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尽快适应充实而有意义的中学生活。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缺乏自信心等。究其原因,这与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中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惧、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等。那么,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就成为各中学迫切需要解决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了。我认为对于这一状况中学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中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中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同时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开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中学生的生活,而且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

当然,心理咨询的方式很多,如通过以生活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交往、生活等问题,改善他们的适应能力;通过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可以指导学生改善情绪和性格,使他们面对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学业、成才、交友等方面的问题。

第五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总结

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总结

为全面掌握学期初我美术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御,提升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执行学工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决定,按照《关于开展本学期初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美术学院党总支在我院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工作。

具体调查情况: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作弊和挂科的同学,对学习更加的紧张。尤其是大一的同学,虽然已经经历了半年的大学生活,但还有一部分还是不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我们将会更多的开展一些讲座,让他们学会自己怎样规划人生,使他们更加了解大学生活。安排作弊和挂科的同学积极补考,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状态,与个别情况严重的进行谈话辅导。这些同学在接受了我们的指导后都受益匪浅,对学习有了很大的信心。考试作弊和挂科的同学对待考试也有了一个正确的心态。

有个别孤僻、内向的同学,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发觉与周围的同学无法沟通交流;与舍友相处不和睦,对于一些小问题无法合理解决。我们鼓励学生多开展互动活动,增添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会宽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在不影响课业的情况下,可以与同学三五结伴,外出散散心,逛逛街,爬爬山等,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心情。经过我们的指导和同学们一起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一个团结,友爱,包容,凝聚的集体。

关于情感方面,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已度过了一个懵懂的时期,因而便会开始担心自己这四年里没有机会去体验爱情,对待校园爱情便产生了恐慌。恋爱在校园里司空见惯,随着学生的年龄渐长,许多同学有了依恋。我们引导学生制定一份个人的发展计划,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而自身要把握尺度,保护好自己。

对于身体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有重大变故学生,虽然我们不能给予太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我院的领导和辅导员老师会经常关注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动态,与他们进行谈话,告诉他们不要因为外在的物质否认自己的能力,要经常与同学沟通,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在我们的帮助下,这些同学都更加的自信,也都确定了自己的目标,相信他们会取得成功。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我们将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虽然是人生中不长的几年,但因其汇聚了人们青春最炽热的年华而影响深远。大学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骄傲和沮丧,也充满了青春的美好与苦恼。大学风景线,永远是最动人的篇章。负责人签字:

美术学院党总支 2015年3月12日

下载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王峥 安朝旺安海娟 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对某医学院450名毕业......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陇西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 你容易感到心烦意乱吗? A.很少有B.有时候有C.大部分时间有D.绝大部分时间有 2、 对于你的未来,你是何种态度呢? A.我觉得未来毫无希望,无法......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调查、访问和常规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的健康水平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论文摘要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公安民警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使命。因而,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是警察人员必备的因......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内容摘要] 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基层民警在承担繁重工作的同时,内心都存在着或多或......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范文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 公安民警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履行着与危害社会的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神圣职责,他们的职业具有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 要]: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是警察综合素质的基础,是公安民警更好地应对压力,直面竞争、迎接挑战的关键所在。相关调查统计表明,近年来 ,由于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