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5:3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第一篇: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姚 小 燕

(贵阳市第六中学,贵州 贵阳 550004)

摘要:目的了解贵阳市初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 243名初二学生进行测试。结果243名初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占总体的87.65%;心理状况欠佳或有问题倾向者占总体的7.81%;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者占总体的4.53%。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较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女生的心理问题较男生严重;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非择校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等方面的问题,都显著高于择校生。关 键 词:心理健康学习焦虑MHT初二学生

一、研究目的:

凡是担任过初中课堂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或是班主任,几乎都认为初二这个年级段是学生分化最严重的时期,也是最难教育和管理的事故多发段,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不以为然,常常顶撞教师和家长,师生关系紧张,学业成绩下降,在初二年级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被教育同行称为“初二现象”。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解决好“初二现象”,有针对性的作好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想,了解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2005年2月,以贵阳市第六中学初二年级三个班130 人以及贵阳六中英语实验学校两个班121人共251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发放问卷251份,剔除分量表中,效度分值大于7的问卷6份以及填写不完全的问卷2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43份。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量表主要适用的对象是中小学生,该量表由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和H冲动倾向8个内容量表及一个效度量表组成。各内容量表的结果可以诊断出个体在某一方面的问题倾向,8个内容量表的总分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根据量表制定的常模,若被试在以上任何一个内容量表中的得分都超过8分则属于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者,需要制定特别的辅导计划。8个内容量表的总分在1-55分之间者为正常,在56-64分之间者心理状态欠佳或有问题倾向,65分以上者为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需要进一步分析,并进行辅导。

3、检测方法

测验以学校班级为单位,以团体测验方式进行,每班历时约30分钟。测验原始分数根据常模表转化为标准分数后,用SPSS12.0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1、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从测试结果看,243名初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占总体的87.65%;心理状况欠佳或有问题倾向者占总体的7.81%;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者占总体的4.53%,从数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较好。

表一:初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N=243)

2、初二学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心理健康状况:经测试结果发现,初二学生在学习焦虑方面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过敏倾向,检出率排在第三位的是身体症状,最后是恐怖倾向。

表二:初二学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检出率:

3、初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比较:测试结果显示,女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总体上与男生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总分量表上的P值小于0.001),其次在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冲动倾向、对人焦虑等方面,女生与男生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但是,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学习焦虑的检出率都是排在首位,其次过敏倾向也都较为严重,检出率均排在第二。初二男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检出率(N=116)

初二女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检出率(N=127)

初二男生和女生在各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均值差异比较(男生N=116)(女生N=127)

注:P﹤0.05﹡P﹤0.01﹡﹡P﹤0.001﹡﹡﹡

4、择校生与非择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贵阳六中初中学生属于片区生,即学生都是户口所在地属于六中义务教育范围的学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贵阳六中英语实验学校是民办中学,学生进校时需要通过测试,达到一定的分数线,并缴纳相关的费用后才能在此就读,所以,该校的学生,其学习基础较、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较好且父母对子女有较高的期望。但从调查结果看,无论是来自哪种家庭背景的学生,检出率最高的仍是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与自责倾向的检出率也较高。然而择校生与非择校生之间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非择校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检出率(N=126)

初二年级择校生与非择校生在各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均值差异比较(择校生N=117)(非择校生N=126)

四、讨论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占87.65%,心理状况欠佳或有问题者倾向者占总体的7.81%;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者占总体的4.53%。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女生的心理问题较男生严重,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1、从初二学生在各内容量表上的检出率可以看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的检出率最高。

初二学生面对的主要问题都是学习焦虑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现在优质教学资源有限,升学压力较大所引起的。有资料表明,在贵阳市只有一半左右的初中生能进入高中学习,进入重点高中的人数就更少,而进入重点高中是进入大学的保证,因此,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就明显地感觉到了升学的压力。其次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只有一个小孩,因此家长对小孩的期望值相对较高,小孩不仅要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学习任务,有的家长还强迫小孩在周末进补差班或提高班学习,小孩身心不可避免的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另外,初二阶段,由于英语要求的词汇量越来越多,数学的难度陡然提高,增加了运用性强、难度大的物理课,因此,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大高。学习量增加,学习难度不断提高,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导致学习兴趣、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了学习焦虑。

从调查结果看,初二学生过敏倾向的检出率比较高,排在第二,这主要是由于初二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断乳期,十三、四的初二学生正处在由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他们一方面渴望独立、试图摆脱家长、老师的控制,注重自我体验,但同时又在许多方面如经济、学业、时间安排等方面离不开家长以及老师的帮助,他们既想表现出我行我素的独立个性,又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正处于性朦胧期,所以他们也特别在乎异性的看法。因此表现出过敏倾向,易为小事而烦恼。

另外,初二学生身体症状的检出率为9.03﹪,排在 第三。自责倾向的检出率为7.4﹪排在第四。身体症状是指由于心理过度焦虑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如出冷汗、头疼、食欲下降、对声音、光线过敏等。自责倾向是一种因担心失去别人的爱而感觉到的不安,这种心理如果表现出来,就成为一种攻击行为,如果埋在心理就演变为自责倾向,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鄙视自己的念头。身体症状是由于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情绪过度紧张造成的。自责倾向是由于认识偏颇以及不正确的归因导致的。由于现在学校教育的评价方法仍然十分看中考试分数,学生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该学生被老

师重视程度来决定的,所以,学生要想得到同伴的认可,就必须考出好的成绩,这样自己才能得到同伴的接纳,父母的喜爱,才不会孤立于社会群体之中,由于评价方式单一,于是一部分学生不可避免的总是处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焦虑情绪顺势而生,再加上初二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也仍在进行当中,因此,一些体质弱的学生就难免出现出冷汗、头疼等身体症状。除此之外,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因不善于与人沟通,总是把一些负面的情绪体验堆积在心理,而不去找释放的出路,因而形成一些不恰当的自我评价,这些不理性的想法经过自我强化后,容易在认识上与成人产生差距,出现认识落差。但由于初二学生一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成人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凡事想自己做主,独立行事,认为接受别人过多的约束是不自由、幼稚的表现,总想反抗来自成人的建议和意见,以引起成人的关注,另一方面又由于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还是不能自我确定其合理性,想得到成人的肯定,以获得自信,但是,一旦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行为或语言表达出来,得到的往往是相反的看法或严厉的批评,学生的心理就会因体验不到成人的认可而痛苦内疚,当这种痛苦被发泄出来,就转变为一些攻击性的行为,如叛逆、顶撞等。但当学生因为敬仰、害怕成人的权威而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怨恨时,就会把对成人的恨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形成了自则倾向。、从性别差异来看,女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不如男生

从初二男生和女生在各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均值差异比较表中可以看出,女生在总分量表的均值明显的高于男生,在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学习焦虑等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就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初二女生在心理、生理方面的特殊情况,以及女生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对女生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在初二阶段,大部分女生正处于生理巨变期。月经初潮的到来,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得女生在心理上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对异性更加关注和好奇,害怕在异性面前出丑。除此之外,女生脆弱、矜持、害羞、依赖性强等性格特点以及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定位:温柔贤淑,和由此而产生的严厉于男生的家庭教育,常常使女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害怕被成人指责,被同伴讥笑,不知道如何单独从容面对老师和异性同学,出现社会交往不适应现象。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讲话等特点。因此,对人焦虑现象比男生突出。另外,由于初二数学大多要求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女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常常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习上就会遭遇挫折,由于女生情感细腻,对失败的体验更加深刻,加上女生非常在乎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学习焦虑以及焦虑所引起的失眠、头疼、食欲不振等身体症状也明显地多于男生。如此种种的焦虑现象严重影响了女生的学习和生活,长此以往导致女生冲动倾向比男生显著也就不足为奇了。

3、从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来看,非择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择校生

非择校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等方面的问题,都显著高于择校生,这主要是因为非择校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这类家庭的教育方式一般极为简单粗暴,许多家长整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小孩的教育问题,小孩不仅在学习上得不到家长的帮助,在行为方式上也缺少必要的指导,因此,非择校的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家庭学习环境都可能继续制约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得非择校生的学习成绩很难超越择校生,从而产生学习困难,在学习上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并由此导致学生缺乏自信,不能从容与人交往。与此相反,择校生的学习基础较好,在学习上能获得有益学习的资源,因此,经常体验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学习积极性也日趋高涨,学习焦虑的感受就不象非择校生那么深刻,再加上这类学生的家长,有一定的文化结构,比较重视小孩自信心的培养、能在小孩遇到挫折时及时给予帮助,懂得维护小孩的自尊心,所以,此类家庭背景的小孩在与人交往中能从容应对。

五、建议:、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检出率最高的是学习焦虑问题。它同时也是其他心理问题的根源。因

为,学生在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那么,学习焦虑是怎样产生的呢?其实学生的学习焦虑并不是对学习本身的焦虑,而是由于担心学习失败后招致别人负面评价,导致自尊受到威胁所产生的焦虑。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积极创设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动机,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作好考前心理心理辅导和考后归因指导。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关注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改进监护式的家庭教育,提供适合女生的教育教学方式,帮助女生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和良好品质,积极参与能表现自己优势的活动,以不断取得的成功来强化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消除过度害羞、退缩的性格特点,逐步克服自卑感,以豁达的心胸、乐观的处世态度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学校应重视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让他们对自己和异性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倡并鼓励青春期少年异性间正常交往,打破神秘感,满足异性交往的心理需要,解除对异性的迷惑和困惑,避免早恋。4、把开展学校心理咨询与指导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因为学习效果与心理健康状况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有利于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而一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能以自然、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并从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我与社会。学会有益的处世经验和做人的道理,学会正确面对竞争与压力,以便自我调节,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厚道,揭光勇编著.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版

[2] 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版 [3] 张乐.关于高中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4.(1)

[4] 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4)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我校对三~六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现将过程和结果记录如下: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我校于2010年10月对三~六年级2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 有效卷

5三年级55100% 四年级55100% 五年级55100% 六年级55100% 总数2020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根据学习动机等八方面设计的问卷,共10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三、调查结果(备注:中段—

三、四年级;高段—

五、六年级)

调查统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动机扭曲、冷漠,情感闭锁,缺乏爱心,竞争意识不强等心理问题。

(一)学习动机扭曲:

题目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D读书后找大钱E同学间好玩

题目2:课堂上教师提问

A马上回答B想一会再回答C等别人答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8%,高段有1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其中,中段有43%,高段有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以后挣大钱”;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替父母学习”;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替老师学习”。还有1%的学生认为读书是“E同学间好玩”。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21%,高段有14%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他们选择的是“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心理

题目3:期末考试时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C无所谓 D有信心E不紧张

题目4: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B不是

面对考试,1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29%出现轻微焦虑,7%属于过度焦虑。“有信心不紧张”的选择率由中段的74%下降到高段的64%。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问题4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并且这种焦虑由中段的28%上升到高段的40%,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冷漠

题目5: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跟着流泪B没有眼泪C那是假的 D非常激动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35%,高段有25%的小学生不会流

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四)胆怯、羞涩

题目6: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喜欢B主动招呼C不理睬D怯生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占58%,高段占45%,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平时见的世面少,同时也因为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显得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题目7:与新朋友在一起

A主动邀请一起玩B不好意思接近C只顾自己玩

统计表明,部分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中段有19%,高段有21%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爱心的流失

题目8:对小动物,你

A喜欢B不伤害 C捉弄D喜欢弄死

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的爱心正在流失,连可爱的小动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爱心。这可能与部分家庭的溺爱式教育有关,这种教育导致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或物的关爱。

(七)竞争意识不强。

题目9: 竞选干部时

A 我能行B努力争取C当干部要多做事D无所谓E不愿当F

我不行

2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5%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表明,部分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或服务意识不强,不想通过竞争成为胜利者,或不想为别人服务,有懒惰思想。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同时,总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也是不现实的。

(八)不良情绪:

题目1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愉快B一般C有时烦D不愉快

调查发现,学生存在在校情绪不良现象,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20%,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四、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从调查统计来看,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1、学校原因: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教育行政部门重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心理教育专业的培训;重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轻教师育人技巧的攀升;重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轻教师健康心理的养成。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诚然会出现诸多的学生心理问题。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也是直接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严重游离,学生学业越来越重,考试越来越频繁,分数越来越看重。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涛声依旧”,考试指挥棒依旧左右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试教育”变成了“理直气壮抓质量”,还没有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不得不直面迎面而来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考试也要排名次)。随心所欲的测试卷,漫无边际的拓展,教师劳累,学生更遭殃。教师的压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及学业负担。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

2、家庭原因

在家庭中,有大概30%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生活由祖字辈照顾,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

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而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3、社会原因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成年人的健身观念增强,却缺乏对孩子们“健心”的观念。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1、学校: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2、家庭:很多家长的外出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连一个星期见一次面的机会都没有。农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缺少父母的理解和关心。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3、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城镇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城镇学校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三篇:乡镇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乡镇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在乡镇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乡村留守学生。这些事实上的“孤儿”因为远离父母,即使拥有再多的零花钱,也无法填充他们残缺不幸的情感世界,他们的心灵大多被扭曲,他们有太多的伤痛和无奈。所以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

1、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留守学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事实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想父母,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他们不希望父母出去,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每年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眼巴巴苦苦地期待父母回家,那份对亲情的饥渴让人揪心。留守学生普遍认为祖父母或亲戚、老师没有亲情感,这些监护人年纪大、跟他们沟通有困难或者他们对自己态度或简单或粗暴,对自己教育关爱少,更享受不到精神上的抚慰,他们认为自己是被遗忘的可怜人。

2、性格发生不良变化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失去联系,有的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的面,他们与父母逐渐产生隔阂,与周围同学也很少交往,原本熟悉平常的一切在留守学生眼中开始变得陌生,一些学生开始变得精神紧张焦虑,忧郁消沉,自我封闭,胆小自卑,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随之产生厌学心理。

因为性格自卑、不善交流、表达,留守学生普遍不受同学的欢迎。他们中有些人转而跟社会青年交朋友,经常惹是生非,不服从管理,采取蔑视和非难的态度引起老师学生的注意力,把寻衅滋事作为资本炫耀自己,达到心理平衡。

二、为什么要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经过调查,油坊镇中学的留守学生约占25%,留守学生和普通学生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往往影响机体健康,良好的情绪、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不健康的行为。留守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思想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学生存在诸如嫉妒、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乡村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三、怎样进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改变错误的片面的观念

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有乡村现实环境的制约,也有做父母的自身认识和观念的偏差,不少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留下足够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至于孩子在不在身边,孩子需不需要精神温暖,都是小事一桩,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自己的错误,提高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尽量创造条件把学生接到身边,亲自言传身教。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技能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2、保持家长和学生的密切联系

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酷的教育,学校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使家长和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和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学校可以依靠现代科技信息,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为这些留守学生开辟情感通道,如开辟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招聘代理爸妈等心理志愿者,让留守学生尽情融入亲情的怀抱,畅所欲言,亲自聆听爱护他们的人的教诲,享受父母般的关爱,满足他们对亲情的渴望。

3、营造温馨的家的氛围

营造开放、接纳、欢快和尊重的家的气氛,创立平等、民主、信任的心理环境,对自卑孤独的留守学生非常重要。“心病还需用心药治”留守学生的心理创伤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能抚平,所以在班上要发动全体学生尽量营造一个家的氛围,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教师在工作中要用内心的爱用真诚的感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使学生亲自体验到教师的一片真诚之心,在情感上觉得教师可亲可敬,才能逐渐消除留守学生心理阴影,使他们重新树立信心获得新的希望。

4、充当可亲可靠的代理家长

学校要安排教师一帮一,用充当代理父母的形式亲近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家长电话联系,在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的前提下确保将自己特别的爱献给这一特殊群体,代理父母要尽心尽力尽责,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时对留守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俯下身子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时时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吃喝冷暖,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捧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细心的呵护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使他们健康成长,不然他们会在被再度遗忘中愈加自暴自弃。

5、帮助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

当前,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紧张问题、厌学问题、自制力问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则会造成心理行为的严重问题,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问题较多的“危险期”,是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而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常常胆小懦弱,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平衡,消极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引导他们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认识现实,挑战现实,并积极乐观与人相处,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具备健康的情感、稳定的动机、崇高的理想、良好的品质等心理素质,鼓励他们独立行事,善于探索,富于幻想、顽强坚韧。

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完成留守学生的完美人格塑造,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克山农场中学

王宇

当代中学生存在无法承受学习成绩竞争的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国中学生多数处于青春期(13~18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基本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中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春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中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严重的甚至会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中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内容多为学习问题。涉及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计划生钟等;二是表现比较强烈。如与父母、同学关系出现问题之、后负气离家出走、心灰意冷的;三是极端物化倾向。一次考试成功会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得了,飘飘然溢于言表,而一次考试失败又能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四是心理表现的表面性和简单化。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挫折感尽管表现强烈,但大多很肤浅简单,或者说他们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情绪反映;五是可塑性强。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无论从认识上、情意品质上还是个性特征上都处于一个质的转折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合情合理的引导、推心置腹的沟通、没有任何条件的尊重接纳以及通情达理,都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中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将来高考发挥智力水平、积极面对生活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可以使中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中学时代有着激烈的拼搏和竞争,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中学生必须从依赖父母转向靠自己。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新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中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尽快适应充实而有意义的中学生活。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缺乏自信心等。究其原因,这与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中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惧、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等。那么,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就成为各中学迫切需要解决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了。我认为对于这一状况中学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中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中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同时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开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中学生的生活,而且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

当然,心理咨询的方式很多,如通过以生活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交往、生活等问题,改善他们的适应能力;通过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可以指导学生改善情绪和性格,使他们面对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学业、成才、交友等方面的问题。

第五篇: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总结

心理健康状况排查总结

为全面掌握学期初我美术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防御,提升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执行学工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决定,按照《关于开展本学期初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美术学院党总支在我院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工作。

具体调查情况: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作弊和挂科的同学,对学习更加的紧张。尤其是大一的同学,虽然已经经历了半年的大学生活,但还有一部分还是不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我们将会更多的开展一些讲座,让他们学会自己怎样规划人生,使他们更加了解大学生活。安排作弊和挂科的同学积极补考,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状态,与个别情况严重的进行谈话辅导。这些同学在接受了我们的指导后都受益匪浅,对学习有了很大的信心。考试作弊和挂科的同学对待考试也有了一个正确的心态。

有个别孤僻、内向的同学,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发觉与周围的同学无法沟通交流;与舍友相处不和睦,对于一些小问题无法合理解决。我们鼓励学生多开展互动活动,增添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会宽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在不影响课业的情况下,可以与同学三五结伴,外出散散心,逛逛街,爬爬山等,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心情。经过我们的指导和同学们一起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一个团结,友爱,包容,凝聚的集体。

关于情感方面,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已度过了一个懵懂的时期,因而便会开始担心自己这四年里没有机会去体验爱情,对待校园爱情便产生了恐慌。恋爱在校园里司空见惯,随着学生的年龄渐长,许多同学有了依恋。我们引导学生制定一份个人的发展计划,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而自身要把握尺度,保护好自己。

对于身体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有重大变故学生,虽然我们不能给予太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我院的领导和辅导员老师会经常关注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动态,与他们进行谈话,告诉他们不要因为外在的物质否认自己的能力,要经常与同学沟通,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在我们的帮助下,这些同学都更加的自信,也都确定了自己的目标,相信他们会取得成功。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我们将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虽然是人生中不长的几年,但因其汇聚了人们青春最炽热的年华而影响深远。大学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骄傲和沮丧,也充满了青春的美好与苦恼。大学风景线,永远是最动人的篇章。负责人签字:

美术学院党总支 2015年3月12日

下载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 你容易感到心烦意乱吗? A.很少有B.有时候有C.大部分时间有D.绝大部分时间有 2、 对于你的未来,你是何种态度呢? A.我觉得未来毫无希望,无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

    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王峥 安朝旺安海娟 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对某医学院450名毕业......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江医上饶分院 曾美华【摘 要】目的 探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26所二甲(含二甲)以......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调查、访问和常规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的健康水平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 要]:公安民警的心理素质是警察综合素质的基础,是公安民警更好地应对压力,直面竞争、迎接挑战的关键所在。相关调查统计表明,近年来 ,由于公安......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中国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本文试图从对目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论文摘要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公安民警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使命。因而,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是警察人员必备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