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在乡镇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乡村留守学生。这些事实上的“孤儿”因为远离父母,即使拥有再多的零花钱,也无法填充他们残缺不幸的情感世界,他们的心灵大多被扭曲,他们有太多的伤痛和无奈。所以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
1、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留守学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事实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想父母,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他们不希望父母出去,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每年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眼巴巴苦苦地期待父母回家,那份对亲情的饥渴让人揪心。留守学生普遍认为祖父母或亲戚、老师没有亲情感,这些监护人年纪大、跟他们沟通有困难或者他们对自己态度或简单或粗暴,对自己教育关爱少,更享受不到精神上的抚慰,他们认为自己是被遗忘的可怜人。
2、性格发生不良变化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失去联系,有的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的面,他们与父母逐渐产生隔阂,与周围同学也很少交往,原本熟悉平常的一切在留守学生眼中开始变得陌生,一些学生开始变得精神紧张焦虑,忧郁消沉,自我封闭,胆小自卑,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随之产生厌学心理。
因为性格自卑、不善交流、表达,留守学生普遍不受同学的欢迎。他们中有些人转而跟社会青年交朋友,经常惹是生非,不服从管理,采取蔑视和非难的态度引起老师学生的注意力,把寻衅滋事作为资本炫耀自己,达到心理平衡。
二、为什么要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经过调查,油坊镇中学的留守学生约占25%,留守学生和普通学生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往往影响机体健康,良好的情绪、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不健康的行为。留守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思想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学生存在诸如嫉妒、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乡村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三、怎样进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改变错误的片面的观念
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有乡村现实环境的制约,也有做父母的自身认识和观念的偏差,不少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留下足够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至于孩子在不在身边,孩子需不需要精神温暖,都是小事一桩,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自己的错误,提高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尽量创造条件把学生接到身边,亲自言传身教。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技能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2、保持家长和学生的密切联系
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酷的教育,学校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使家长和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和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学校可以依靠现代科技信息,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为这些留守学生开辟情感通道,如开辟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招聘代理爸妈等心理志愿者,让留守学生尽情融入亲情的怀抱,畅所欲言,亲自聆听爱护他们的人的教诲,享受父母般的关爱,满足他们对亲情的渴望。
3、营造温馨的家的氛围
营造开放、接纳、欢快和尊重的家的气氛,创立平等、民主、信任的心理环境,对自卑孤独的留守学生非常重要。“心病还需用心药治”留守学生的心理创伤需要更多的关爱才能抚平,所以在班上要发动全体学生尽量营造一个家的氛围,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教师在工作中要用内心的爱用真诚的感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使学生亲自体验到教师的一片真诚之心,在情感上觉得教师可亲可敬,才能逐渐消除留守学生心理阴影,使他们重新树立信心获得新的希望。
4、充当可亲可靠的代理家长
学校要安排教师一帮一,用充当代理父母的形式亲近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家长电话联系,在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的前提下确保将自己特别的爱献给这一特殊群体,代理父母要尽心尽力尽责,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时对留守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俯下身子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时时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吃喝冷暖,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捧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细心的呵护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使他们健康成长,不然他们会在被再度遗忘中愈加自暴自弃。
5、帮助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
当前,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紧张问题、厌学问题、自制力问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则会造成心理行为的严重问题,青少年时期是心理问题较多的“危险期”,是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而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常常胆小懦弱,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平衡,消极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引导他们修正消极的自我评价,认识现实,挑战现实,并积极乐观与人相处,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具备健康的情感、稳定的动机、崇高的理想、良好的品质等心理素质,鼓励他们独立行事,善于探索,富于幻想、顽强坚韧。
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完成留守学生的完美人格塑造,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