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2010年10月15日在全国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认清形势总结经验
深入推进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在全国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张力军
(2010年10月1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召开全国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试点工作经验,分析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研究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尾矿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尾矿库整治管理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对尾矿库安全和环保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消除隐患,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环境安全。张德江副总理两次主持会议专门研究尾矿库的问题。针对近年来全国尾矿库安全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高发的态势,自2007年以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组织持续开展了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2009年6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又印发并组织实施了《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全面开展安全和环境隐患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基本摸清了尾矿库底数。通过多年持续开展的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地基本摸清了底数,掌握了辖区内尾矿库分布、主要污染物、环境监管情况等基础信息,初步建立了全国尾矿库信息台账,对尾矿库周边主要环境敏感点信息也有了初步了解。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共有尾矿库12523座,其中危库、险库、病库2098座,约占总数的17%。
二是排查了环境风险隐患。各地全面排查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禁建区,影响河道、公路、铁路安全,下游有居民区或重要设施等区域的尾矿库,排查了超量储存、超期服役或闭库存在垮坝险情等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检查了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三同时”、环保竣工验收情况,尾矿库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尾矿库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情况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情况。通过认真排查,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及污染严重的尾矿库,督促企业开展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和污染整治,仅2009年,专项整治工作就排查出一般隐患32538项,已整改31502项,整改率96.8%;排查出重大隐患450项,已整改325项,整改率72.2%。目前,隐患整改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三是初步建立了部门联动的管理机制。按照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去年年底联合签署的《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在尾矿库信息共享方面开展了良好的合作。各地环保部门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了与安全监管等部门的联动合作,目前已有20个省(区、市)环保部门及一些地市环保部门与安全监管部门签订了联动协议,通过开展信息互通、联合检查、共同督办等工作,强化尾矿库的监督管理。
四是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可行的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方法。1992年,原国家环保局颁布《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内尾矿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管,并于1999年修订了管理规定。最近,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从事前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事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尾矿库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体系,对隐患排查、日常监管、事故处臵等各个环节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环保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方法和途径,为建立长效机制打下了基础。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尾矿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高发,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整体起步较晚,难以与新时期环境安全形势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尾矿库企业管理粗放。大多数尾矿库地处偏远,未经正规设计或未按设计规范标准建设,未严格履行环保“三同时”审批,安全、环保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认真落实环境应急管理主体责任,环境安全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日常监管不落实。如目前国内最大的黄金上市企业紫金矿业集团旗下企业近几年发生了多起突发环境事件。今年7月,福建紫金矿业生产设施酸性溶液泄漏,造成上杭县两个自来水厂停止取水18小时,死鱼370万 斤,直接经济损失达3187万元。检查时我们发现该企业存在建设不规范、工艺落后、管理粗放等问题。如果不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督促尾矿库企业切实承担起环境应急管理责任,类似的事件难免会再次发生。
(二)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十分突出。我国尾矿库数量众多,其中17%是危库、险库和病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极易造成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四、五等小型库约占尾矿库总数的95.4%,环境风险隐患突出,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较低。此外,当前自然灾害频发,一些尾矿库的设计防洪能力无法抵御极端天气的侵害,不仅危库、险库、病库容易出问题,甚至一些正常库和已闭库多年的尾矿库也相继发生泄漏、垮坝等事故,进而引发突发环境事件。今年8月份,甘肃省爆发特大洪水灾害,境内多座铅锌矿尾矿坝受洪水冲击出现险情。陇南市有10个尾矿库因灾受损,部分尾矿渣发生外泄,其中除2个病库外,有4个正常库和4个已停用闭库多年的尾矿库,外泄尾矿量约71200立方米,严重威胁环境安全。
(三)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危害严重。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今年1至9月,环境保护部共接报并参与处臵突发环境事件137起。2006年以来,仅环境保护部直接调度处理的尾矿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就达43起。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因尾矿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多次威胁饮用水环境安全。近年来,在涉及饮用水安全的56起突发环境事件中,有10起是由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约占总数的18%。
(四)对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对于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突出表现为“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认为尾矿库管理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事情,与环保部门关系不大,环保部门不应过多参与,以免“引火烧身”。从“三定”职责看,尾矿库的安全监管主体是安全监管部门,但是环保部门在尾矿库监管中也承担着重要职责,《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尾矿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实践也表明,在尾矿库管理中,环境保护部门不可能臵身其外。如果不抓实抓好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一旦出现尾矿库垮坝、泄漏等事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保部门将十分被动。
(五)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亟待完善。我国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一是法制不健全,管 理不规范。目前,尾矿库环境管理的依据仅有《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随着形势的变化,已不能完全适应管理工作需要。环保部门“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不够明确,也不够规范。二是重事后处臵,轻事前预防。从各地情况看,目前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的重心多放在突发环境事件处臵上,对事前预防重视不够。各地尚未彻底摸清尾矿库底数和环境风险隐患情况,尚未完全掌握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点情况,尚未实现环境风险隐患动态管理,基础信息和技术支持严重缺乏。今年甘肃特大洪水灾害中,经排查发现陇南市有106座尾矿库,而环保部门登记在册的仅有66座,表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够扎实。部门和企业应急预案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应急演练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风险防范设施投入不足,应急处臵能力薄弱。三是部门合力尚未真正形成,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尾矿库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多个部门,建立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部门联动机制十分重要。但从总体情况看,目前远未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联合执法的尾矿库管理工作格局。
总之,加强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是遏制并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迫切需要,是环保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要正视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充分认识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深入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
环境保护部将河北省作为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试点地区,一是考虑到河北省地处首都周边,张家口市位于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的上游,承德市位于天津市滦河的上游,地理位臵十分重要,也十分敏感;二是河北省尾矿库的数量多、类型全、范围广,代表性强,现有尾矿库3300多座,占全国尾矿库数量的四分之一,是全国尾矿库最多的省份;三是近几年河北省在尾矿库应急管理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昨天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张家口市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三级防控工程,刚才姬振海同志介绍了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试点工作的经验,应该说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通过试点工作,河北省基本摸清了尾矿库的情况,统一了对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排查和整治了一大批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强化了环评审批和预案管理等事前预防措施,提高了应对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推动了部门联动合作。归纳起来,河北省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就是推动实现“四个转变”。
(一)由各部门单打独斗向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部门联合监管转变。张家口市在试点工作中,突出了各县区政府对本辖区尾矿库环境安全负总责,切实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推动建立部门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在项目审批环节,改变过去涉尾矿库项目审批互不沟通,各自为政的状况,推行项目联合审批验收制,由发改、安监、国土、环保、水务等有关部门共同组成涉尾矿库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和验收工作小组,合力把关,真正建立起项目审批和验收各司其职,各有关部门共同把关的新机制。环保部门对发现的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或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进行查处并督促整改,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隐患问题,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移交。
(二)由“重处臵、轻预防”向建立全防全控监管体系转变。河北省在试点工作中,一是加强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和环保法规、政策,提高选矿类项目的准入门槛。唐山市从项目选址、审批、建设一直到尾矿库闭库,实行全程监管,并严把项目审批关,两年内未审批新建选矿项目,从源头上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二是全面准确掌握尾矿库基本情况。河北省环保厅要求各设区市对尾矿库数量进行摸底排查,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全省尾矿库的“家底”,按照数量、位臵、生产状况、问题隐患、应急措施“五个清楚”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台账和动态管理数据库。三是加强应急演练。石家庄市组织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开展尾矿库泄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通过报警、接警、上报、应急响应、现场指挥、应急监测、应急救援、抢险等步骤,巩固了各项应急措施和方案,细化了关键操作点,锻炼了环境应急队伍。四是开展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在省环保厅指导下,张家口市从今年年初开始,开展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共投资1700余万元,在辖区内的洋河、桑干河、红河、白河等4个重点流域设臵了7道拦截坝,并把东坪金矿、弘基矿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作为三级防控建设重点,积极防范突发环境事件。
(三)由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为推动尾矿库应急管理走向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河北省投资150万元研究开发了尾矿库动态管理数据库软件。以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为核心,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尾矿库企业与周边环境敏感点相关信息查询的动态数据库、展示和模拟分析突发事件污染物扩散模型功能。一旦发生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根据污 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快速有效的制定应急处臵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张家口市投资近500万元配备了环境应急指挥车、后勤保障车和应急监测流动试验车,以及浸出实验设备和重金属、氰化物速测仪等应急监测仪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随时随地开展监测工作,及时有效地提供监测数据。
(四)由单纯依靠行政管理向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宣教等多种手段转变。河北省试点工作在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的同时,还重点探索建立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保证金、环境责任保险、环境应急动态管理考核等政策机制,努力走出一条综合利用多种手段的新路子。同时,河北省各试点地市还组织开展了多次专门培训,共计培训环保部门和尾矿库企业的管理人员约12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要求
各级环保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在充分吸收河北省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突出抓好“摸清底数、分级管理、落实环评、规范预案、隐患排查、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应急处臵”八个环节。下面,我强调五点:
(一)坚持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指南》相关要求。《指南》明确了环保部门在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对推动建立尾矿库长效环境监管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指南》,按照全过程管理、综合管理、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切实做好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当然,《指南》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还需要各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尾矿库长效监管机制。
(二)坚持预防为主,积极防范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各地要继续督促企业开展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逐步建立与周边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口、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相关联的数据库,在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推进分级分类管理,建立环境风险隐患动态管理数据库。要严把新建项目环评审批关,严格控制环境敏感区的尾矿库新建项目,严格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风险评价环节,对不符合要求的环评文件一律不予批准。要加强环境应急预 案管理,建立预案备案制度和应急演练制度,督促指导企业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环境应急预案,并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要加强尾矿库环境风险日常管理,对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尾矿库,要督促企业完善设施,加强整治,消除隐患,增强防范和处臵能力。
近期,匈牙利维斯普雷姆州奥伊考的铝厂废水池发生泄漏,大约100万立方米含有铅等重金属的有毒废水涌向附近3个村镇和河流,导致7人死亡、150多人受伤,部分废水流入多瑙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匈牙利总理将这次污染事件称为“匈牙利史无前例的生态灾难”。有关方面调查发现,早在今年6月,该铝厂有毒废水池的围堤就已破损严重,但当时却未得到有关方面的警惕和注意。匈牙利铝厂废水泄漏事件再一次为环境安全敲响了警钟,而其中对于事故预防措施的疏漏更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周生贤部长高度关注此事,批示要求“结合我国实际,加强对此类问题的防范和监管”。各地环保部门要迅速行动,立即组织对辖区内涉铝行业开展专项检查,尤其是要对沿江沿河、重点流域和敏感区域氧化铝、电解铝企业,特别是有赤泥库的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和环境风险情况逐一进行排查。对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要督促其马上进行整改;一时无法完成整改的,要实行重点监控,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有重大环境风险隐患且一时无法完成整改任务的,要建议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停产或关闭。
(三)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臵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各级环保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积极妥善处臵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最大程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危害。要坚持政府统一领导,依法切实履行“应急监测、参谋服务,协同处臵、降低危害,调查责任、依法究责,评估损失、完善管理”等方面的职责;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协助地方政府全力做好疏散群众、救治伤员、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的工作;要坚持科学处臵,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科研部门和应急专家队伍的作用,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信息畅通和公开,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制度,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现象,加强信息公开,协助地方政府依法做好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及敏感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四)坚持依法办事,落实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责任。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积极推动建立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做到 既不失职,也不越位。要督促企业认真落实环境应急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对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做到“事件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件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要加大问责力度,加强警示教育,使各地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的有关责任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认识到,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必将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政治生命和事业前途。
(五)坚持部门联动,完善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各级环保部门要抓紧落实《环境保护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的协议》,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应急联动机制。要以部门联动为平台,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应急处臵、日常监管、信息互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落实移交移送制度,发挥部门联合审批把关作用。要立足自身职责,完善内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尾矿库的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时,要充分评估环境本底、区域容量、人体危害以及污染物富集等问题,对防范环境风险提出明确要求,日常执法监督要把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检查作为重要内容,督促企业切实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同志们,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共同努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2010年12月16日在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 努力开创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张力军
(2010年12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2010年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妥善处臵突发环境事件,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国家环境安全。下午,我们还要举行重庆市环境应急演练。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0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进展
“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环保部门恪职尽责,同心协力,积极防范和妥善处臵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环境安全,积极推进了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进展:
(一)圆满完成了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各级环保部门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三个方面的重大工作任务:一是妥善处臵了一批重大、敏感性突发环境事件。今年以来,连续发生多起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截至11月底,仅环境保护部就直接调度处臵了149起突发环境事件,其中,重大环境事件4起,较大环境事件39起,2起事件级别待定。事件发生后,陕西、河南、辽宁、吉林、福建等地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都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应急监测、污染处臵、风险排查等工作,环境保护部也迅速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加强指导和协调,避免了事态恶化,将事件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处臵中石油兰郑长输油管道渭南支线柴油泄漏事件中,陕西省及时与47军作战部取得联系,迅速组织开展现场抢险,下游的河南省紧急调集了300多人的应急工程抢险队,大家冒着严寒昼夜连续施工,通过采取封堵漏油点、设臵隔油带、处理污染物和调度闸坝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了事态发展,确保了黄河中下游饮用水安全。大连输油 管道爆炸火灾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迅速采取“围、追、堵、清”等清污措施,对重污染区调派专业清污队伍清理,对轻污染区组织部队、群众包干清理,通过全力开展海上及沿岸清污工作,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油污不流向公海,不蔓延到渤海”的目标。福建紫金矿业集团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泄漏污染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堵漏截流,全力保证了群众用水安全。在这些重大、敏感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环境保护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迅速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协调、督促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处臵工作;依法进行了实地调查,核实澄清了有关事项,对事后处臵及环境安全隐患防范措施进行了评估,并督促企业整改到位。
二是有力应对了重大自然灾害次生环境问题。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省环保厅立即组织开展应急监测,深入排查环境风险,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环境保护部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调度情况并科学部署,及时派出工作组和专家赶赴现场指导。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甘肃省环保厅果断决策,迅速行动,成为第一支抵达灾区现场的政府专业部门,积极做好应急监测、隐患排查和信息报送,有效降低了环境影响。在7、8月份全国进入主汛期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妥善处臵了多起洪涝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吉林省永吉县化学品桶被洪水冲入松花江后,吉林省政府采取超常规措施,组织吉化公司抢险队、消防官兵、驻吉部队、沿江群众等各方力量,迅速开展打捞工作,环保部门上下同心协力,紧密支持、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应急工作,成功打捞被冲走的7000多只化学品桶,温家宝总理给予了“组织有力、科学部署、打捞成功”的高度评价。
三是成功保障了国家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提供充分的环境安全保障,上海市研究制定了完备的应急预案,并与周边省市建立了联动机制,环境保护部加强了督查和指导,组织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及苏州、嘉兴两市环保部门,成功举办了世博会环境安全保障应急演练,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意识、检验队伍、磨合机制、提升能力”的预期目的。世博会期间,快速、有效地处臵了上海和浙江的3起突发环境事件,确保了世博会的顺利举行。为保障广州亚运会环境安全,广东省制定了《东深供水工程水质应急与安全保障方案》、《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应急预案》和《广州亚运会水环境保障行动计划》,举行了应急监测演练,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专项督查活动。特别是在亚运会开幕式前夕,成功控制了北江铊污染事件,保障了亚运会的顺利召开。
(二)环境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今年以来,我们稳步推进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基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扎实推进了重点领域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一方面,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各地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或工作组,按时报告检查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数据质量。江苏、广东等地在超出其他省几倍工作量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了《检查表》的填报;内蒙古、贵州等地克服交通不便,抓紧开展检查工作。为检验数据填报质量,各督查中心现场检查了70个地级市的400多家企业,审查了7500家企业的《检查表》。截至11月底,网上共填报近5万家企业。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数据库基本建立,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组织开发网上数据库的查询、统计功能,为后续检查成果应用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推进了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环保部门初步建立了与安监部门的联动机制,基本摸清了全国尾矿库底数。河北省作为试点单位,在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印发了《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明确了环保部门 “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问题,召开全国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为全面推进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主要是加强了环境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在预案建设和管理方面,基本完成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印发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石油、石化等方面的预案编制指南,组织开展了苏州市环境应急综合演练等多次演练。各地也逐步加强和规范管理,应急预案质量有所提高,大部分省(区、市)都组织开展了环境应急演练。在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方面,基本完成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的修订工作。《广东省突发事故应对条例》中专设了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章节,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重庆市环保局印发了《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实施意见》。在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初步建立了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由国家直接调查,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由省(区、市)调查,情况不清的由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分别督查的体制。制订了《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专家管理办法》,遴选了300多位专家纳入环境应急专家库,挑选了25位专家组成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全国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级环保部门成立了专门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临沂、吉林、南阳等市以及江苏全省地市级环保部门均建立了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沈阳市政府组建了由环保部门、公安消防、大型企业组成的100人的兼职环境应急救援队,制定了《沈阳市环境应急救援队协调运行办法(试行)》,有 效整合了环境应急救援力量。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全国23个省级环保部门与安监部门签署了应急联动机制协议,山西省环保厅还与交通厅建立了危险化学品运输环境应急联动机制,上海、江苏、浙江建立了长三角地区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北京、大连、成都、深圳等地积极探索,推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专业化公司处臵的应急处臵模式。此外,强化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环境保护部联合安监总局和监察部,对一些重大、敏感性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查明了事件原因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件性质,依法追究了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落实了各项整改措施,大力推进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三)环境投诉受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据统计,全国已有80%的地市级环保部门和70%的县级环保部门开通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30%的地方环保部门成立了环境投诉受理中心,约有5千余人专门从事环境投诉受理工作。今年截至11月底,环境保护部通过“010-12369”共受理举报1469件,其中河北、山东、江苏三省占30%左右,大气污染占50%,化工、金属冶炼与加工、非金属矿产加工等行业占64%以上,已办结1330件,结案率达90%。环境保护部直接办理了群众举报的12起突发环境事件和5起群体性事件,直接派人赴现场督办5件重复举报,组织环保督查中心对58件群众举报进行了跟踪督查,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各地环保部门认真办理环境保护部转发的举报件,特别是河北、山东、江苏、河南等省,虽然群众环境投诉数量大,但仍能及时查处,按要求反馈调查处理结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缔、关闭生产线137家,实施停产治理197家,限期治理303家,现场纠正150家,经济处罚51家,警告21家,对其他213家企业分别采取了责令补办环评审批手续、完善治污设施、限期清理废渣、提请法院强行执行等措施。群众举报的环境污染问题绝大多数得到有效处理,较好地履行了“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的工作要求。
二、准确把握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基础较差,但发展空间大、后发优势明显,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挑战
当前,我国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突发环境事件仍然处于高峰期。一是环境风险异常突出。从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情况看,在检查的4.6万家企业中,12%的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足1公里,10%的企业距离人口集中居住区不足1公里,72%的企业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和太湖沿岸重点流域沿岸,危险化学品行业企业布 局性环境风险十分突出。尾矿库环境风险也十分严重,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危库、险库、病库2098座,四、五等小型库约占95%,安全、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环境风险隐患突出,极易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一些地区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突出,治理难度大,潜在事故风险高。二是事件总量居高不下、类型多、发生区域广。从环境保护部直接接报处臵的事件看,2008年为135起,重大事件为9起;2009年为171起,重、特大事件为4起;2010年截至11月底为149起,重大事件为4起。近三年来,水污染事件为48%,大气污染事件为37%,土壤污染事件为5%,其他污染事件为10%。除西藏外,其他各省(市、区)均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其中,华南、华东、西南地区较多。三是事件诱因复杂,预警防范难。安全生产、交通事故等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持续上升,今年截至11月底,环境保护部共直接接报处臵类似事件91起,占总数的61%。百年一遇甚至几百年一遇的暴雨和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次生环境事件相继出现。受经济利益驱动,企业违法排污、放松环境风险管理导致的事件不断出现。污染物长期累积,导致湖泊、土壤污染事件不断增多。此外,人为抛弃污染物、投毒等因素引发的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四是事件危害大、处臵难、社会关注度高。有的事件动辄威胁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有的事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一些跨界污染事件需要几个月才能处臵完毕,一些危险化学品、重金属污染事件等处臵难度非常大。今年第三季度,突发环境事件关注度占全部环境舆情的25%,居第一位,公众对相关事件造成的污染如何处理、责任人如何追究、公众损失如何赔偿等问题甚为关注。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突出表现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或者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地区重视不够;应急管理的法制、体制、机制缺失,环保、安监等部门应急管理职责定位不清,部门之间工作合力尚未形成,环保系统内部环评把关不严、监测数据失真、环境监管不力等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多;应急管理能力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工作基础和支撑严重不足;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防范水平低,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应急救援力量薄弱。
(二)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发展机遇
在正视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重大发展机遇。一是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写进了党的重要文件。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防 范环境风险,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共对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作出42次重要批示,其中胡锦涛总书记批示2次,温家宝总理批示10次,李克强副总理批示21次,张德江副总理批示4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是我们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持。三是环境保护部明确把防风险、保安全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环境保护部正在研究编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指导思想是“降总量、改质量、防风险”,防范环境风险纳入指导思想,并将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在我国环境规划历史上还是首次,突出说明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环境应急管理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将会取得新突破,能力建设将会有大幅度提升,环境应急管理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珍惜机遇、狠抓机遇,积极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严守环境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扎实做好2011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
2011年,国家将召开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各地要结合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明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起好头、迈好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谋划“十二五”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十二五”期间,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加快推进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以保障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目标,以“事前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事后管理”的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为主线,加快建设风险防控、应急预案、指挥协调、恢复评估四大核心体系,以及政策法律、组织管理、应急资源三大保障体系。有关部门在制定“十二五”环保规划时,要与区域、流域等规划相衔接,突出规划中环境应急管理内容,系统考虑环境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和应急能力建设,着重考虑重大环境应急工程建设项目。各地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和能力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认真谋划、准确定位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把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在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积极研究应急能力建设问题,鼓励各地先期启动和实施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使环境应急管理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越,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和环保发展的要求。
(二)妥善处臵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各级环保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将妥善处臵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摆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位臵。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依法履行职责。对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涉及饮用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迅速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最大程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危害。二要严格信息报送。认真执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修订稿)》,确保信息报告及时、畅通、有效,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现象。环境保护部将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办法》的规定,加强督促指导。三要依法开展调查和责任追究。要与监察部研究制订专门的责任追究办法,特大环境事件由环境保护部与监察部调查处理,重大环境事件由省级环保部门与监察部门调查处理,较大环境事件由市县级环保部门与监察部门调查处理。要对照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的要求,逐一调查并追究责任,切实做到“事件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件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三)深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环境风险防控工作。环境保护部将以规划院等科研机构为依托,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撑,各地在巩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四方面工作:一要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工作。各地要深入分析企业环境风险检查质量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整改,认真开展数据分析汇总,及时完成检查报告和技术报告。环境保护部将开展企业、区域(流域)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研究,适时选取典型区域流域进行评估。二要推进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尽快制定《饮用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组织开展饮用水源地生物预警试点工作,在天津、湖南、贵州的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山东临沂、江苏徐州两省交界处建设水质生物预警设备。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指南要求,确保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三要深化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抓紧研究制定尾矿库环境风险分级分类技术方法,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尾矿库数量较多的省级环保部门都要确定2至3个地级市,按照《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的要求,开展示范工作。四要加强化工园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抓紧制定《化工园区环境应急管理指南》,并选取部分重点化工园区进行试点。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化工园区环境应急管理的方式方法。
(四)推进环境应急管理规范化。突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和法制建设。一要加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环境保护部将研究制定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相配套的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评估指南、评审及备案工作程序、《环境应急演练规范性指南》等,并组织指导有关地区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各地要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各省级环保部门至少 要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至少要选择3至5家重点企业开展预案管理试点工作,同时要督促、指导重点企业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活动。二要推进环境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尽快出台《环境应急管理办法》,制订《环境保护部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研究建立环境风险评价的审批和验收制度。各地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和督查。
(五)健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从两个方面着力推进机制建设。一要完善内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环评审查、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时,要对环境风险防范提出明确要求;积极开展应急状态下环境标准、监测规范的研究,为应急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支撑;日常执法监督要把应急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督促企业切实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治理措施;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中,环境应急、监测、科技、环境监察、宣教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履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二要完善外部应急联动机制。积极推动与交通运输、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应急协作机制,切实提高综合应对效能。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和《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安全监管部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主动与安监部门开展更具实质性的联动合作。
(六)强化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一要充分利用“十二五”规划机遇。制定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规划,还要选择沈阳市作为试点地区,开展市、县级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示范建设。各地要抓住机遇,积极开展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各省级环保部门可以积极探索不同特征区域的能力建设实施办法。二要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要继续推动反恐应急平台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区域应急物资信息库,督促指导风险较高的工业园区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区域应急响应能力。开展铬、镉、溢油、农药等应急处臵技术研究,为研发高效、集成的应急处臵设备奠定基础。继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应急管理培训,部里将结合环境举报受理工作,举办5期培训班,各地也要组织开展应急培训,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七)打造12369知名环保品牌。严守“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的承诺,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要抓规范管理。环境保护部将颁布《12369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管理办法》,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向当地编制部门申请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争取当地财政资金支持,尽快全面开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逐步实现全国环保举报热线的互联互通。二要抓人员培训。结合环保举报受理的特点,积极探索“以典型案例为模板,以答复口径为内容,以法言法语、文明用语为规范”的新型培训模式,使培训更加贴近信访文明服务要求,更加贴近群众环保诉求,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三要抓举报落实。各地要认真对待群众重复举报的环境问题,对群众多次反映、污染状况仍未改善的举报,应建立督办机制,加大督办力度。对超出环保部门职能范围的举报,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妥善化解群企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环境保护部也将适时督查、督办。特别是不要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落实好,而使群众环境投诉引发群体性事件,如果那样确实是对人民不负责,对党的事业不负责,这件事应引起高度重视。四要抓宣传曝光。继续以《中国环境报》等新闻媒体为载体,定期曝光群众举报属实的环境违法行为,对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处理情况跟踪报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同志们,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努力开创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2011年总量减排核查视频会上的讲话
在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核查核算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张力军(2011年12月27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闭幕一个星期内,环保部相继召开环境统计工作会议、总量核查视频会议,这充分体现了部党组对减排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这次视频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第七次环保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加强环保重点工作的意见,动员部署2011年减排核查工作,严格考核各地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我主要讲五个方面的意见:一是全年减排形势预判;二是普遍关注的几个具体问题;三是现场核查重点任务;四是启动重金属规划考核;五是核算工作具体安排。
一、2011年减排形势预判
‚十一五‛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亮点,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经中央批准,将对‚十一五‛减排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 1
彰。环保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筹备表彰事宜,初步定于2012年2月份召开‚十一五‛全国污染减排表彰大会,对获奖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广泛宣传先进事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环保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会议和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十二五‛减排目标、实现途径、保障措施、政策体制等重大问题,扎实做好减排政策顶层设计。组织完成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调查,为确定‚十二五‛减排基数奠定坚实基础。制定‚十二五‛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组织召开六个片会进行减排指标对接,确定各地减排目标,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减排任务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组织开展上半年减排核查工作,公布各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赴减排任务较重的江苏、浙江等14个省份开展专项检查。印发《‚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开展大规模培训。协调出台脱硝电价政策、推进排污交易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启动减排绩效管理试点,加强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为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固本强基,为促进科学发展增添保障。
‚十二五‛减排指标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主要涉及交通、农村,以往我们这些方面的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研究部署,一些政策措施刚开始实施,有的还在协调之中,还有的治理技术处于试点示范阶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局之年减排工作的全面推进,但很多地方不等不靠,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北京、天津、山东等省把控增量、调结构作为完成减排 2
任务的着力点,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河南研究出台总量指标预算管理办法,从严控制新增量。针对上半年部分污染物大幅度上升的严峻形势,江苏启动了减排应急预案;浙江进一步完善‚环保部门为主承担、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减排联动机制。各督查中心积极深入一线,把日常督察和工作调研结合起来,重点针对新增污染物、新增减排领域提交了多份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能源消费增加等密切相关。“十二五”开局各地投资冲动高涨、产能复苏加快,能源消费量保持较大幅度增长。据测算,今年新增煤炭消费量3亿多吨,煤炭消费总量超过35亿吨;成品油、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6%、25.7%,新增城镇人口1300万人。1至9月份,主要决定污染物新增排放量的火电、粗钢、水泥、有色金属、纸制品等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均超过10%。从减排措施看,COD和氨氮主要依靠去年结转700万吨和今年新增1000万吨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农业源减排在很多地方尚未实质性开展,企业脱氮工程多数没有启动;二氧化硫减排主要依靠去年结转1亿千瓦脱硫机组、80台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及今年新增31台烧结机烟气脱硫;决定氮氧化物减排成效的燃煤电厂、水泥企业脱硝工程尚未大规模开展,已建成的1.2亿千瓦脱硝机组,综合脱硝效率也较低,甚至相当一批企业的脱硝工程没有正常运转,除个别地区外,氮氧化物高排放的黄标车淘汰工作实质性进展不大。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6%,离完成全年3.5%的目标相差甚远;COD、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下降,但 3
氨氮仅下降0.9%,氮氧化物反而上升7.2%,减排形势严峻。
2012年是第七次环保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年。明年确定的减排任务是:与2011年相比,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2%,氨氮减少1.5%,氮氧化物控制在零增长,完成这个任务更为艰巨。正如周生贤部长在2012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改善环境质量是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污染减排是环保所有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减排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四个检验标准,即参与综合决策机制是否健全、经济发展方式是否不断优化、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环境监管能力是否加强,而不能简单地就数据论数据。目前,国家减排大政方针已定,任务措施已经明确,政策措施也已经陆续出台,只要我们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对减排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做到思想同心;统一到对减排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的部署上来,做到目标同向;统一到脚踏实地推进三大减排措施上来,做到事业同干,我们就能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尽快逆转污染物排放上升趋势,为‚十二五‛后四年奠定坚实基础。
二、各地普遍关注的几个具体问题
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各地一些投入少、见效快的减排措施已经实施,进一步挖掘潜力的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对新增指标的对策措施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减排任务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一些基层的同志对‚十二五‛减排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产生了一些困难甚至畏难情绪。今年部里多次组织调研,听取各地环保部门和一线减排工作人员的意见。同志们反映最多的是核算技术问题,多 4
位厅局长向我反映,减排比例固然重要,但关键是在核算细则上。对大家提出的合理建议,新的核算细则尽量地予以采纳,还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大家也很关注,借此机会强调几点。
第一,关于考核目标问题。自2007年减排工作大规模开展以来,环保部每年组织各地编制减排计划,确定减排目标和重点工程,并以此考核各地任务完成情况。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考虑到各地需要时间研究部署各项工作,相关政策措施发挥效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环保部与各地就重点项目、减排措施、工作要求等进行过对接,但未明确下达各地减排考核目标。鉴于国家尚未正式批复《‚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就今年减排考核作出以下规定:一是对 COD和二氧化硫两项指标,原则上按各地人代会或省级政府正式公布的削减目标进行考核,并公布完成情况;二是对氨氮和氮氧化物不设定考核目标,仅公布排放量增减比例;三是对各地列入国家减排目标责任书中要求今年完成的826个重点项目,进行严格考核,对未按期完成任务的地区和企业,要实行环评限批并向社会公告。要通过总量减排考核,维护目标责任书的严肃性、权威性。
第二,关于排放基数问题。由于多方面原因,环统数据确实存在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是环保事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如环统中钢铁行业排放量明显偏低;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都在90%以上,而实际上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结果只有70%左右。这几年,国家对减排工作实施了严格的考核,花了几十个亿开展大规模的专项 5
调查,又连续两年开展污普数据动态更新,把2010年污普更新数据作为‚十二五‛总量减排和各环保规划的基数。应该讲,这个基数与‚十一五‛减排基数相比,企业数更多、统计范围更广、技术方法更全面,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各地区、各行业发展状况和污染治理工作实际情况。在今年的减排核查中,要坚持以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数据作为基础核算各地区、各行业宏观新增量和各项减排措施的削减量。当然,具体到企业而言,可能会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一些企业排放基数与实际排污状况相偏离。如有的企业在动态更新数据库中,有产量、排放量而未填报水量,导致排放浓度出现异常;有的钢铁企业填报的污染物排放量与产量、主要原材料消耗情况等存在明显差异;还有的企业自备电厂‚十一五‛已认定减排量,但在基数中以直排排放量填报,对于这些个案问题,不能简单地以污普基数为基础,要按照新细则的规定进行校核确定。对个别减排量大、难以核实确定的项目,可以由各核查组提交给总量司统一研究。‚十一五‛一些地方在排放基数上有过不少争论,今后大家不要再争论基数问题了,把主要精力放在促进工程建设和监管水平提高上。
第三,关于宏观数据来源问题。‚十一五‛我们把‚算清增量、核实减量‛作为核算各地区减排数据的基本原则,出台了一套科学、可量化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实践证明,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相挂钩的新增量核算方法,有利于我们准确掌握各地区、各行业新增产量的污染排放变化情况,有利于促进各地政府在发展 6
经济的同时痛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是环境保护倒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今后要继续坚持并加以完善。‚十二五‛总量核算与各项宏观经济数据结合更加紧密、数据量更大、质量要求更高。对此,有的同志反映数据获取难度较大,甚至提出采用环保部门内部掌握的数据核算新增量。按照细则的规定,核算所需的煤炭消费量、发电量、GDP、工业增加值、主要耗能产品产量、畜禽养殖总量、机动车保有总量等宏观数据分别由各省统计、农业畜牧、公安交管等有关部门提供,提供不上来的或数据可信度差的,按照核算细则规定进行测算,不能用环保部门掌握的数据来进行核算。今后,各级环保部门要健全完善减排部门联动机制,认真把握经济发展态势,保证宏观发展参数的准确性、合理性。浙江在这方面做了大胆创新探索,部里对他们的做法进行了宣传,转发了文件,可供各地借鉴。
第四,关于淘汰减排量认定问题。各地在淘汰落后产能中,基层环保部门往往是牵头单位,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为鼓励各地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性,凡是当年永久性关闭的设备、生产线和企业,原则上均认定为减排措施并核算减排量。结合实际情况,对淘汰减排核算作如下规定:一是今年核算原则上一次性结清;二是纳入2010年污普更新数据库的企业,原则上以排放基数为基础,同时根据产品产量予以校核;三是对列入国家工信等部门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在提供实际关闭日期并经核实后予以核算;未列入的,还需提供相应实证性的证明材料;四是对各地较为关注的关 7
停小锅炉采取分类方式认定减排量:纳入2010年排放基数的造纸和印染企业,其自备的工业锅炉同步淘汰,一律核算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量;热电联产或集中供热替代的锅炉包括以生产为主的锅炉和生活采暖锅炉,对生产为主的燃煤锅炉,按2010年污普更新数据库名录逐台认定减排量;对生活采暖为主的燃煤锅炉,不逐台核算被替代锅炉的减排量,按热电联产或集中供热锅炉对应的煤炭消耗量核算减排量。
第五,关于管理减排量认定问题。以往考虑到监管手段和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十一五‛对管理减排措施的认定较为严格,如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实施清洁生产低费方案、工艺技术改造等,减排量认定都比较少。随着这几年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减排监管能力大幅度提升,管理减排效益逐步显现,‚十二五‛期间,对实施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实施工艺技术改造和节水工程、取消脱硫设施烟气旁路、循环流化床锅炉提高脱硫投运率、钢铁烧结机提高烟气收集率、加强脱硫设施运行管理等,均按照规定予以核算削减量。要充分发挥管理减排导向性作用,引导各地进一步加大减排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管水平。
第六,关于国家认定的减排比例与地方差异问题。减排已经成为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地方政府在各种重要场合都需要环保部门提供相应的数据,尤其是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期间,各级环保部门提供给同级政府的预测减排比例往往同最终核定结果有差异,有的差异还很大,致使环保部门处于 8
尴尬局面。为从技术层面解决此问题,新的核算细则明确了推行重点行业全口径污染物排放统计的方法,对COD和氨氮,只要抓住了造纸和印染两个行业,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只要抓准了电力和钢铁两个行业,60%以上的工业排放量就基本确定了。如果把污水处理厂和水泥行业的全口径统计做实,减排基本情况就确定了,增在哪里,减在哪里,一目了然。‚十一五‛刚开始,国家核定减排比例与各地上报结果相差两位数,到2010年缩小到一位数甚至很接近,这是很大的进步,但部分地方‚减排项目靠汇总、减排比例靠估算‛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十二五‛要全力做好六个行业的全口径核查核算,深入细致地分析宏观经济发展、减排措施落实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给政府当好参谋,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解决‚目标完成好,成绩归环保;目标完成差,原因增量大‛这种责任不落实、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具体的消极思想问题,使预测减排比例与最终认定数据尽可能一致。
第七,关于减排目标分配问题。一些基层环保部门反映,总量指标的分配、减排目标的下达没有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十二五‛减排任务难以完成。国家在分配各省总量指标和下达减排比例时,是按照各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根据GDP增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境容量、减排潜力等,经过反复测算确定的。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区别对待;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大气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承担更多的削减任务;对民族自治地区以及福建、海南等地,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战略,对削减任务给予了适 9
当放宽。分解情况是:东部分别削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0.5%、12.0%,13.0%、15.3%;中部分别削减8.1%、10.6%,8.7%、10.1%;西部分别削减4.5%、6.8%、3.5%、3.4%。国家已经充分考虑了各地的实际情况,并与各省进行了反复对接。但有的省份在确定市县总量指标和减排比例时,未详细测算减排潜力并充分对接,沿用‚十一五‛一刀切的方法,统一削减比例,甚至层层加码,这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不公平的。对此,部里已强调多次,希望各省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
第八,关于减排考核责任问题。国家减排考核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在‚十一五‛减排工作中,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往往由环保部门承担了主要责任。因此,个别地方环保部门的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对于这个问题,在2008年减排工作会议上,我专门谈了环保部门五个方面的职责问题。‚十二五‛减排任务更为艰巨,压力会更大,一方面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为主承担污染减排工作‛的责任感,继续强化环保部门在减排工作中‚提出任务、明确措施、落实责任、统筹协调、督查督办‛的职责,认真领会国家新的减排规则,测算清楚实现减排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保障措施落实的政策和手段,需要哪些工程项目和完成时限,需要淘汰哪些落后产能和时限要求,需要的资金投入及人员组织保障等,要把这些情况向当地政府汇报清楚,得到支持和重视,由政府督促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逐一落实到位,减排工作就能够扎实、稳步推进,环保部门的压力自然会小得多;另一方面,环保部将进一步加 10
强与公安、农业、住房建设、监察等部门协调,从国家层面落实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联合出台政策,完善工作制度,为基层环保部门推进减排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现场核查重点任务
核查既要了解工作部署情况和重点项目进展,又要与上半年减排数据相衔接并准确核算全年排放量变化情况,任务繁重,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核查工作:
(一)全面了解各地减排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国家先后召开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会议、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出台了综合性工作方案,下达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对减排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核查组要将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及我部减排工作部署情况作为重要内容,了解各地对减排工作进行落实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的情况、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情况、重点工程项目进展及实际成效等。核查结束后,不仅要发布减排比例,还要公布各地减排工作情况,对进展较慢的地区,实行通报预警;对工程建设滞后的企业,要按规定进行处罚。
(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态势核算新增量。从水污染物新增量核算来看,决定其排放量的GDP、工业增加值、城镇人口增长率、畜禽养殖总量等较同期明显上升;从大气污染物新增量核算来看,电力、钢铁、有色和水泥等行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总量持续增加。各核查组在核算新增量时,要严格按照细则规定,认真分析核准各地区经济发展参数,保证新增量核算科学、准确。各 11
核查组要选择1个有代表性的地市,派专人负责拷取该地区2006年至2011年审批的所有环评项目文件并交给总量司,要全面了解环评批复新增量,选择几个项目现场验证‚三同时‛要求的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是批复新增量与实际排放量的差异。鉴于“十二五”监察系数的评价计算方法作了较大调整,今年核算暂不考虑监察系数。各地要按照要求,于12月31日前通过12369环保热线网站‚‘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察系数核算系统‛,如实填报监察监测信息,认真做好今年工业企业和重点行业综合达标率核算工作,为明年确定监察系数做好准备。
(三)做好资料查阅和监控数据调阅相结合工作。各省已经备齐减排项目资料,各核查组要合理分配资料查阅和现场核查时间。原则上,资料查阅时间不超过三天,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减排项目的现场核查上。在查阅资料的同时,要组织部分人员去省、市监控中心,调阅联网企业全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尽可能调阅所有联网企业。对燃煤电厂,要将各台机组或监测点位的排放数据曲线放在同一画面进行比较分析,可比较逐季、逐月、逐旬的排放浓度,对问题突出的,要打印曲线并带到现场核实;对污水处理厂,要将进出口水量、浓度等参数的历史数据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他工业源单个监测点数据做同样的分析比较,为确定核查路线和检查企业做好技术准备。
(四)逐台机组核定脱硝设施排放量。全国已建成240台、1.2亿千瓦脱硝设施,要全部现场检查,其运行情况决定了今年氮氧化 12
物的减排比例,也决定了脱硝电价出台的时机和电价水平。国家已经在14个省份实行0.8分/度电的脱硝电价试点,要详细检查每台脱硝设施运行台账、还原剂消耗量、在线监测仪表和监测数据,逐一确定每台设施的综合脱硝效率。烟气出口在线监测仪表是确定减排量的核心,也是即将出台脱硝电价及设施运行监管办法的关键点,一要核查监测的是NO、NO2还是NOx,若NO则要折算为NO2;二要现场通标气校验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三要现场检查停止喷氨时,烟气进口和出口NOx浓度是否相等,校验是否设臵量程限值;四是当有多侧反应器时,现场逐侧停喷还原剂,根据烟气量与进口NOx浓度验证出口NOx仪表的准确性;五要查阅脱硝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性能测试报告,确定锅炉出口NOx浓度。
(五)严格核实工程措施减排量。按照新细则的规定,从紧从严核定各项工程措施的削减量。原则上,较大减排量的工程项目,都要核查到位,少听汇报,多看现场。日常督查中已经查过的,掌握了基本情况的,可以不再去现场。对‚十二五‛纳入减排的农业源、机动车等项目,各核查组要落实专人负责。对畜禽养殖项目,要通过资料审核、现场检查等方式逐一核算污染物去除效率,重点核实新建治污工程、废弃物贮存处理设施及排放去向等。机动车减排核算使用全国统一的网上核算系统,各地应抓紧与本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协调,完成相关机动车数据的准备工作,要重点做好新注册车辆、转入车辆、注销车辆、油品供应量等相关数据的核证工作。按照规定将审核后的相关数据通过网络上传,统一核算。
(六)认真做好再核查和后督察。上半年核查和日常督察发现部分污水处理厂水量减少、火电机组脱硫设施效率下降等,这些都影响减排实际成效。对‚十一五‛核算过减排量的重点项目要予以关注,突出开展后督察和再核查。对减排设施运行效果下降的,要将减排量倒扣回去。对所有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均要纳入核算范围并用‚十一五‛认定的处理水量、浓度进行校核。加强对燃煤电厂、烧结机脱硫设施分布式控制系统、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检查,以及脱硫设施烟道旁路拆除、铅封情况的核查,对未按规定安装或相关数据保存达不到要求的,可视情扣减减排量。对在线监测系统无故不正常运行、数据严重失真、故意损坏设施或人为调整量程弄虚作假的,要予以严肃查处。对列入2010年国家减排考核公告中予以挂牌督办、通报整改的地区和企业,要现场核实整改情况,并提出核查结论。对这次核查中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要全面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统一提交给总量司。
(七)做好减排监测体系考核。监测体系建设是确保减排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强化评价考核工作,重点检查各级环保部门监控中心基础硬件设施、应用软件、应用系统环境等是否符合建设规范要求,现场端设备运行状况实时监控情况,现场端设备安装和运行是否符合相关管理规定,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和监督监测开展情况,以及未通过有效性审核企业的整改情况等,考核结果将通报给各地政府。
同志们,严格的核查,尤其是对企业的现场检查,都能查出这 14
样那样的问题,被检查企业总会有各种客观、主观原因,而且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解释甚至说情。核查人员不能动恻隐之心,更不能有‚放人一马‛的想法,因为无论如何,其最终结果都是有损于国家、事业、队伍和个人。因此,一定要查清情况并上报环保部,对于各种违法、违规现象,要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四、启动重金属规划考核
年初国务院批复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各地积极推进规划实施,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29个省份批复了重金属规划,还有2个省尚未批复;30个省份上报了2011实施方案,还有1个省至今未上报。
今年是重金属规划实施考核的第一年,为减轻地方负担,环保部决定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工作一并开展。考虑到重金属污染防治基础相对薄弱、难度大、任务重,请各地高度重视并以规划实施考核为契机,加大规划实施力度。此次核查,主要检查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对规划考核办法中确定的排放量指标、环境质量指标、重点项目指标、管理指标、风险防范指标等五个方面十项指标执行落实情况也要逐一检查,提交专题报告。要将14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省份作为核查的重点,选取一定比例的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原则上,重金属新增量要结合宏观经济数据逐一落实到企业,削减量核算以2007年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数,同时要注意与‚十一五‛后三年工作情况的衔接。重金属减排核查必须坚持从严从紧的原则,对生产技术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没有进行硬件投入建 15
设的,一律不予认可重金属污染物减排量。各地对原基数口径外开展的淘汰落后产能、新增治理工程等,予以鼓励并按一定比例纳入核算。明天,我部将组织各督查中心、31个省(区、市)环保部门主管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同志、技术人员对《规划》考核办法及核算细则等进行培训。
五、核查核算工作具体安排
(一)分组安排。根据部党组统一安排,此次核查包括三方面内容:主要污染物减排核查、重金属规划考核和监测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考核,分别由总量司、污防司、监测司分工负责,各负其职。此次核查分23个核查组,参加人员310人。核查组由部机关、各督查中心、直属单位组成。监察部、农业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派员参与部分省份核查工作。参加核查人员较多,各组负责人要合理分配成员分工。请西藏自治区自行组织减排核查工作,1月底前将核查情况报环保部。
(二)时间安排。现场核查从1月4日开始,1月18日结束,共15天。各核查组应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具体方案。2月1日前,各核查组对核查省份排放量数据进行初步审核,形成核查报告。2月2日开始,各核查组安排2-3名业务骨干到北安河会议与培训基地进行集中核算,确定各省排放量数据。最终审定后,由各核查组组长与各省就全年核算数据交换意见。8个中央企业集团集中核算工作由总量司另行通知。各地监测体系审核和重金属集中核算工作分别由监测司、污防司组织实施。
(三)资料准备。部办公厅已函告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请各地政府协助做好现场核查相关工作。各地环保部门应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要求抓紧做好准备,要保证核查核算的宏观参数准确合理,减排台账资料翔实,可调取、可核证。请8个中央企业集团将此次会议精神传达到所属企业,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继续发挥好表率带头作用。各地国控断面(点位)水体和大气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及分析报告由各省提供给核查组,全国监测数据分析报告由监测司负责提供。另外,2010年各地环统数据、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数据由监测总站负责提供,2010年电力行业分机组名单、钢铁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名单由总量司提供,被核查省份的日常督察报告由各督查中心负责准备并提供给核查组。各核查组需要的其它资料会后请与总量司联系。
同志们,明年是各地政府换届之年,各个方面对减排数据十分关注。参加核查的同志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核查核算工作,保证减排数据的公正性、合理性、科学性。要始终坚持从严从紧的核算原则,牢记‚严格的核查就是对被核查者最大的支持‛,严格的核查不会成为污染减排的阻碍,只会促进污染减排更加健康有效。与‚十一五‛相比,减排核查指标增加了、范围扩大了、要求更高了,下去核查会非常辛苦,大家要统筹安排,注意身体健康。同时,必须严格纪律,高度重视廉政问题,严厉惩治权钱交易,坚决遏制不正之风,防止弄虚作假。
第四篇: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新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新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场
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09年6月3日
正逢瓜果飘香的丰收季节,很高必米到美丽的胡杨之乡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参加自治区召开的农村环境保护现场经验交流会。感谢阿克苏地委朱昌杰书记刚才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也借此机会感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系统的同志们。
今年3月,全国召开了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按照贳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步提高了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分析了当前农村环保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并对2009年全国自然生态和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今天,自治区又召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相信以此为契机,新疆农村环保工作定会更加深入开展和取得更大成效。下面就新疆如何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环境保护是关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而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没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指导下,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大力实施新农村发展战略,各地工作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和工业污染的加速转移,农村环境总体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在当前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上作具有其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
第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人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农村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绝人部分的地域是农村,绝人多数的人口在农村,水、土地、矿产和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绝大多数也发生在农村,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环节。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中固有之意。
第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社会土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农村“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区饮用水和农产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农村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败.也关系到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小康社会的成败.甚至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败。第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农村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菜蓝子”、“米袋子”和饮水安全。做好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就是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将环保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环保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就是要清洁水源,改善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确保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就是要清洁家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让群众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就是要清洁田园,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确保让群众吃上放心的食物.使广大群众享受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
二、抓住机遇,增强信心,奋发作为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历程,是逐步得到社会各界认识和重视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强化的过程.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4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而.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真正把环保这个一直用 在城市的字眼放在农村的炕桌台面之上的,是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对解决农业生产污染问题、推动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明确了总体要求。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还转发了原国家环保局等8个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怍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等进行了总体部署,成为当前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指导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2007--2008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相继启动.到去年年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为有针对性的制订农村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2008年7月,国务院主持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农村环保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出席并做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臵”,这标志着农村环境保护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根据这次会议精神,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引导地方政府加快解决严重危害群众身健康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奖促治”作目标和有关要求,今年财政预算已经比去年增加一倍,达到10亿元。我们应当抓住中央推进农村环境保护、解决影响农民健康的环境问题的良好机遇,增强信心,以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和强比监管为主线,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台整治口标责任制为保障.以加强农村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完善农村环保经济政策和推广农村环保适用技术为支撵,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三、把握规律,乘势而上,努力探索农村环保新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关键时期:能不能抓住农村环保工作处于历史上最有利发展时期的机遇,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决定着下一步事业的发展与成效。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环保工作,可以为西部地区带出好头,创出经验,做出示范。就像我在今年全国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所说的,农村环保具有“繁杂、分散、无序、薄弱”的特点.存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时,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循序渐进,力求实效。不能设想众多农村环境问题在一夜之间全部解决,一蹴而就,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力量有限,作为第一步.我们只能集中力量针对和抓住一些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力求做一件事,就有份实实在在的效果,日积月累,就定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比如,农村的工业污染治理问题、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问题,这些方而我们能够有所作为。对于目前反映比较多的农村集镇的污水、垃圾问题,要下力气从多方而着手解决。
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全国到各省都存在地域差别大的问题。各项工作不能搞一刀切,一定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从思维方式上加以指导,发挥各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多采用激励手段。在现阶段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比较缺乏、比较乏力的情况下,应该多采用一些激励手段,包括资金奖励、授予荣誉和出台一些优惠政簧等。
四是依靠科技进步。要结合地方特点培育扶持些新的实用技术.建立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机制,总结推广一批经济适用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模式.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五是发挥合力。有些工作仅靠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这条线不行。有的甚至仅依靠环保部门也不够.要善于借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等大的政策。还要依靠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做好上作。
六是要夯实基础。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划、监测、调查等方而的基础上作。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业污染源普查和土壤污染调查等基础性工作也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基础。
至于新疆如何在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
一是全面落实农村环保“以奖促治“策措施。要把“以奖促治”作为大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抓紧建立健全新疆落实“以奖促治”政策的配套措施和办法,包括推动各地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制定完善项口和资金管理办法、项目验收考核办法等,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审核和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核算资金使用情况要在当地张榜公布,实行村务公开。希望新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狠抓落实,在农村环保“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方而.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探索有效模式、积累实践经验。
二是健全农村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完善国标考核机制。抓紧研究、完善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按照地域特点。研究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抓紧制定实施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加人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完善农村环境综台整治目标责任制,推动各级政府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日程。
三是创新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强化农村环保能力建设。按照区域生态环境整体特征,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加强农村环保机构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监察。积极推动环保机构向县以下延伸,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环境监察体系。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兵将,仗是无法打的.在这方而,新疆的阿克苏地区和昌吉州有一些好的做法,他们在农村的乡镇都有专(兼)职的环保人员.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一直延伸到村。
四是深化农村生态示范建设,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进一步深化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发挥示范作用,对经过建设生态环境达到标准的村镇,实行“以奖代补”、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农村地区资源开发监管,严格控制土地退化,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结合各地优势资源,发展农村生态产业,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四是加大对农牧民的环保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牧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护环境意识,调动农牧民参与农村牧区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维护群众环境权益。通过环境问题的解决,提高村镇环境质量,让农牧民真正得到实惠。
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生态环境脆弱,做好新疆的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国防安全和民族团结都有重大意义,我们会按照环保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达成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86)号精神,继续加大对新疆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共同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最后,预祝这次现场会圆满成功!
第五篇: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畜禽标准化养殖现场会上的讲话
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13日)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这些年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全力以赴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最近三年,我们每年都召开现场会推动规模养殖发展,目的就是要不断总结现代畜牧业发展经验,探索并进一步明确我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方向、模式和实现途径,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今天,我们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召开现场会,刚才陕西、内蒙古、江西、广东温氏集团分别从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角度介绍了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经验和做法,下午,大家还将考察陕西省生猪、奶牛和肉牛示范场,相信大家结合各自实践会产生新的启发。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规模养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成效突出,但另一方面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有时候甚至比以往表现得更加紧迫,必须下大力气、毫不松懈地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下面,我就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主要抓手,是新形势下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2010年,农业部启动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评选出1555个布局选点科学、设施设备先进、生产管理规范、特色亮点鲜明的标准化示范场,各地积极响应,扎实推进,形成了部省联创为主导、县市广泛参与的标准化示范创建新格局。今年,我部继续在全国创建500个示范场,各地按照部署,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理念深入人心,规模养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存栏2000只以上蛋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34%、30.6%和62.9%。
当前,我国畜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起点低、基础差,标准化规模养殖整体水平与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目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生猪等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瘦肉精”等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多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突破当前畜牧业发展难点的关键所在,是解决当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治本之策。
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这一轮生猪价格上涨,同比涨幅大,持续时间长,最高涨幅(6月第5周)达86.6%,涨势已持续15个月,成为拉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成为领导关心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分析此次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除养殖成本持续攀升、前期生产的周期性调整等外,散养户退出加快是重要的因素。据我部对2000个养猪村的定点监测,7月份养猪户占所有农户的比重为22.74%,比去年同期下降1.72个百分点,比2009年下降2.8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约750万养殖户已经退出养猪业。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推进,特别是受比较效益低、疫病及市场风险大等影响,分散养殖户逐步退出养殖业难以避免,这一势头也不可逆转。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不仅仅是弥补部分散户退出、增加市场供给的客观需要,而且还是克服散户“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盲目跟风问题,促进生产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近期的监测情况看,规模养殖场户是当前增养补栏的主体。因此,保障畜产品市场稳定有效供给,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方向不可动摇。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今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节目,报道了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著称的河南双汇集团收购含“瘦肉精”猪肉。知名企业在敏感节日被曝光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十分恶劣,对整个行业发展和消费者信心造成了很大冲击,人们一度谈“肉”色变。发展畜牧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保证肉蛋奶等畜产品让城乡居民吃得上、吃得起、吃得放心。尽管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环节比较多,但确保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我们责无旁贷。河南双汇“瘦肉精”案件结果查明,涉及非法添加药物的大多是年出栏规模在500头以下的散养户,而其症结在于散养户法律意识淡薄、违法成本低、监管难度大。目前,全国有生猪养殖场户6000多万个,肉牛、肉羊养殖场户3500多万个,年出栏活畜9亿多头。对千家万户进行质量监管,无论是监督检查还是抽样检测,都难以实现全覆盖。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不仅企业自身生产规范、档案齐全、法律意识强,而且便于监管。因此,破解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防范动物疫病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去年今春,受异常气候影响,我国一些省区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部分地区仔猪成活率明显下降,个别养殖场户死亡率超过50%,这对于原本低迷的生猪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推动了生猪产品价格的上涨。基层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散养户设施设备条件简陋,大多缺乏保温防寒措施,仔猪死亡率较高,而规模养殖场户发病明显较少,死亡率也较低。实践证明,不论是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还是常见病的防治,难点和重点在散养农户,主要是散养户设施化水平低,技术力量不足,特别是在养殖亏损时,降低饲养管理水平,疫病发生的风险更大。因此,只有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才能彻底改变散养户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提高设施技术装备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才能真正有效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党中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不仅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略的调整,同时也包括和引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十二五”是建设现代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关键时期。继续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又是化解产业发展内部矛盾、促进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关键措施,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二、继续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一)以示范创建为载体,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辐射带动面。创建是基础,示范是核心,成效是关键。开展示范创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是新形势下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有效手段,今后要坚定不移的抓下去。一要着力于标准化示范场的创建,真正把标准化生产水平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场评选出来;二要着力于标准化示范场监管制度的建设,加强对挂牌示范场的常态化监管,决不允许标准化示范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决不允许标准化示范场成为环保部门通报整改的负面典型;三要着力于引导示范场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真正把示范场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贯穿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工作实践中,全面提升我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好专家队伍的技术支撑作用,把好使、实用的技术推广到生产一线。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高规模养殖设施化水平。这几年,畜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扶持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资金总量不断增加。2011年,中央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项目资金达到36亿元,覆盖了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6大主要畜种。这些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资金在增加,当务之急各地必须按照中央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加强规模养殖场户基础设施改造,不断提 2 升设施化水平;要加强政策效果的评估和分析,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确保项目实施公开、公平、公正。
(三)以标准化推进为核心,提升规模养殖水平。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既要上规模、更要上水平。标准化才是畜牧业生产的本质和核心,是示范创建的主要内容。离开了标准化的规模养殖,无异于集中的散养,隐患更多,风险更大。最近,部里从去年创建授牌的标准化示范场中优中选优,遴选出149家典型示范场汇编成《百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参考书,为各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借鉴。搞标准化规模养殖必须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共同推进。在硬件方面,抓好圈舍和设施设备建设。在软件方面,一方面要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投入品使用、养殖档案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另一方面要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或规程,规范生产过程,真正做到“物有技术标准,事有管理标准,人有工作标准”。
(四)以粪污处理为重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规模养殖加快发展的同时,畜禽废弃物处理问题日益成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瓶颈。目前,国家正在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各地要注意总结推广基层探索出的粪污有效处理模式,处理好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近年来,江西赣州等一些地方采取猪-沼-果模式发展生态养殖,以“果”定“猪”,实现了粪污消纳和水果品质提升的双赢目标;山东等地针对适度规模养殖户,积极推广发酵床养猪,探索解决粪污治理问题;国内一些大型生猪生产企业,大多采用干湿分离、沼气发电、沼渣还田、沼液达标排放的处理工艺,达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处理是今后一个时期规模养殖发展的重点,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坚持低成本、高效率,切实做到处理效果好、养殖场户有能力承担。
(五)以产业化为纽带,促进产加销协调发展。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或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养殖场户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可以更好地与市场对接,稳定养殖效益,使规模化、标准化具有持久的发展动力。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大力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逐步成为带动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体。要通过畜禽养殖大户、经营能人联系农户,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型、营销型和综合型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畜牧业组织化水平。要积极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畜产品运销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使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以现代营销体系提升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营造规模养殖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对于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重大现实意义。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分工,量化指标考核,务必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基层,及时研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
加强政策措施。当前,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面临用地难、贷款难两大制约。各地要主动与国土和金融部门沟通协商,积极争取支持,尽快把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信贷机制,研究开发适合于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的信贷产品,支持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帮助养殖场户解决贷款难问题。
加强舆论宣传。目前个别地区政府发展“菜篮子”产品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发展畜牧业,既不能带来税收,而且还存在质量安全和疫病风险。因此,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意义,宣传一些地方政府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典型,宣传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最后,我就年前畜牧业工作再强调三点。
一是关于猪牛羊肉生产问题。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是当前畜牧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 3 全力以赴抓好、抓实。目前生猪生产呈现持续趋稳向好的发展态势,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分别连续6个月和4个月小幅增长,但生猪生产和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各地要继续以落实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抓手,巩固养殖积极性,打牢产业发展基础;加强生猪产销形势分析与研判,多渠道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帮助养殖场户适时调整生产;要继续做好秋冬季重大生猪疫病和常见病防控工作,特别是要提前部署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工作,切实提高仔猪成活率。牛羊肉价格近一段时期以来一直高位运行,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农业部派出专题调研组赴基层开展调研,组织专家进行座谈,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稳定牛羊肉生产发展的政策建议,近期将会商有关部门争取落实。地方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也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促进本地区牛羊肉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二是关于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第四季度是传统的畜产品消费旺季,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任务依然艰巨。要继续以“瘦肉精”专项整治为重点,确保工作力度不减,严打态势不松,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会同公安等部门狠抓案件督查督办,不给犯罪分子留有生存空间;要认真总结“瘦肉精”监管工作经验,深入研究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将饲料生产经营、活畜养殖、收购贩运和屠宰等各环节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制度化;要积极争取政府和发改、财政部门支持,推动将能力建设的投入落到实处。生鲜乳质量安全是奶业发展的生命线。要按照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巩固清理整顿的成果,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生鲜乳违禁物专项整治。要切实加强奶站和运输车监管,坚决取缔不合格奶站。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和执法,做好专项检测、异地抽检、飞行抽检和隐患排查,一旦检出违禁物质,要立即追根溯源,查原因、找源头、打苗头、堵漏洞,从重从快处罚,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三是关于草原保护与建设问题。今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8个主要牧区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这是一项保生态、促发展、惠民生的大政策,有关省区一定要充分把握机遇,把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执行好、落实好。要加快批复实施各级实施方案,按照“任务落实到户、补助发放到户、服务指导到户、监督管理到户、建档立卡到户”的要求,把任务特别是禁牧和草畜平衡任务细化分解到草场、到牧户。要切实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依法明确草原权属,认真开展草原权属登记,将每一块可利用草原都承包到户。要切实发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加快完成牧户信息、草原承包、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相关政策等信息资料的录入,建立电子档案,实现上下联网,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发放各项补助奖励资金,始终坚持政策在阳光下运行。要继续强化草原执法监督条件和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执法监督装备,提高工作能力。各级草原监理机构要加大对草原禁牧休牧制度、草畜平衡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规定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确保草原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在切实做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有关工作的同时,要认真研究提出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的措施,确保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目标。
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
王智才
2011年10月,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 4 高鸿宾副部长的讲话精神中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十二五”期间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主题和主线,心无旁鹜地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是新形势下建设现代畜牧业、推进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主要抓手、一个重要工作平台、一个关键性重大举措。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两年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组织抓落实,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抓指导,广大养殖场(户)积极投入抓改进,在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大幅度提升了规模化养殖比重。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有效带动了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2010年全国生猪、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提升了3个~4个百分点。二是提高了畜禽生产水平。示范场按照“五化”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养殖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据调查,示范场一头母猪年提供上市肥猪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头,奶牛年产奶量比平均水平高1.5吨以上。三是扩大了示范带动效应。示范场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国有近两万个养殖场(户)参加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示范活动由点向面辐射扩散。四是形成了科技兴牧的合力。通过示范创建活动,以示范场为载体,整合了畜牧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等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加快了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五是坚定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理念。两年来,全行业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认识明显提高,养殖企业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收效非常显著,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道路的信心更加坚定。
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各地按照农业部工作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狠抓培训指导、考核验收、日常监管等关键环节,保质保量完成创建任务,推动示范创建活动迈向新台阶。
一是组织筛选百例示范场。今年,农业部组织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本着优中选优、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现场考察、集中评选,从各省推荐的309家示范场中遴选出了149家典型示范场,提炼了一批适合不同地区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生产模式和技术措施,编写出版了《百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一书。这批典型示范场在养殖档案建立、标准化生产、粪污处理利用、辐射带动等方面特色明显,值得借鉴参考。
二是细化优化创建标准。今年初,农业部在广泛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严格和强化了示范场必备条件,补充并细化考核内容及评分量化标准,增强了现场评审验收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地也结合自身实际对验收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河北在蛋鸡场验收必备条件中增加了自动清粪等前置条件,提高了准入门槛。浙江在验收标准中增加了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利用等特色附加分。吉林启动了80多个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三是加强创建培训指导。全国畜牧总站组织举办了两期示范创建培训班,重点对示范场验收新标准进行了解读培训。各地通过召开研讨会、现场会、培训会等形式,对参与示范创建活动的养殖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技术培训。广西实行专家与创建单位“一对一”技术指导。四川启动规模养殖场万人培训行动计划,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养殖场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湖南省技术专家组统一设计了畜禽生产记录和养殖档案样式,帮助创建单位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
四是强化示范场常态监管。为加强已挂牌标准化示范场的监管,农业部制定发布了《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试行)》,并组织开展10个省区的交叉检查。吉林、陕西等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省级示范场管理办法。福建开展了“回头看”活动,组织专家组深入示范场进行巡查,检查各场整改措施完成情况,确保创建效果。黑龙江组织开展了省内交叉检查,全面掌握示范场动态,对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养殖场进行警告。
五是多措并举助创建。今年,全国共有16个省区市开展了省级示范创建,省级示范场数 量超过1200个,湖北等省还启动了市县两级创建,通过上下联动,示范创建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各地强化政策支持,“真金白银”支持示范创建活动。陕西省政府大力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今年专门安排600万元支持示范创建。吉林安排500万元奖补资金对示范场进行扶持,贵州投入2760万元支持省级示范创建。各级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有力地带动了养殖企业、社会资本的投入,湖南省吸引养殖户自筹资金2.8亿元投入标准化生产改造和产业技术升级。
全面抓好下一阶段示范创建工作
两年来,通过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国建设了2000多个标准化示范场,总结了一些好的养殖模式,推广了一系列先进养殖技术,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显著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现代畜牧业要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从全国整体发展水平看,小规模、分散养殖仍占一定比重,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还比较低,生产经营方式仍较粗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依然任重道远。
明年,农业部将继续把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作为推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立足在新的起点继续创建一批高标准的示范场,把提高示范带动能力作为着力点,积极引导中等规模养殖场户发展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我国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
一要夯实基础,创建精品。示范创建活动实质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行业部门和专家引导有条件的规模场(户)发展标准化生产,接下来,示范场“言传身教”带动周边更多的养殖场(户)走标准化道路。创建是基础。基础不牢,带动就会走样。因此,要继续做好宣传组织与动员工作,真正把有实力的创建单位遴选出来;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切实把示范标准讲清楚、说明白,“点对点”帮助养殖场(户)找准整改关键环节。在示范场验收中要重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软件方面考核,不能重硬件轻软件。
二要以点带面,狠抓示范。示范创建最终能取得多大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示范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多少。陕西省杨凌生猪标准化养殖实训基地,通过把养殖户“请进来”搞培训的做法,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养殖户三方都受益。要引导示范场主动“走出去”,创建品牌,发挥其人才、技术优势,通过开展良种供应、技术培训、信息沟通、产品收购等服务,从全产业链上带动周边养殖场(户)提高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推动整个面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在出版《百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一书基础上,明年农业部将组织开展省际示范场交叉评比,优中评优,同时充分运用各类媒体,集中进行宣传,放大示范效应。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提前谋划,组织好参评、宣传和带动工作。
三要强化监管,确保成效。与创建工作相比,对示范场监管还是一块短板,必须坚持创建和监管并重。示范场授牌既是肯定,也是责任,要督促示范场树立荣誉意识,把创建活动看作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坚持按照“五化”要求,特别是要着重规范养殖档案建立、生产过程管理、粪污处理等环节,不断提高自身标准化生产水平。要坚持阶段性创建与长效监管相结合,按照示范场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已授牌示范场的监管,维护好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的形象。要及时掌握示范场动态,对于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示范场要求或不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示范场要及时上报。
四要管好资金,做好服务。国家对畜禽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确保落实好扶持政策、用好项目资金尤为重要。近年来,针对规模养殖项目的举报和上访时有发生,反映出基层在落实项目过程中有一些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引以为戒,切不可让个别地方、个别人的违规违法行为影响了规模养殖发展大局。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合作,规范项目各环节的管理,保证项目实施公平、公正、公开。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示范场的资金扶持,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扶持规模养殖场建设时要优先支持标准化示范场。制约规模养殖发展的贷款难、用地难、粪污处理难等问题,要深 6 入研究,探索解决途径。
五要整合力量,强化支撑。示范创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专业技术性强,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依托本地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力量,引导专家投身到示范创建中,使示范创建与技术支撑联动起来。探索建立专家定点联系制度,实行专家包场到户,组织专家深入一线与示范场对接,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与服务,跟踪示范创建全过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要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准确掌握标准、认识统一,而且要求客观公正,提高创建的质量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