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11:1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

第一篇:在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

在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

孙华山

(2011年10 月27 日)

同志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圆满完成各项会议议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大家认真学习了骆琳同志的重要讲话,实地参观考察了北京顺义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情况,听取了顺义区政府,北京市、山西省、天津市安监局,安徽煤监局,沈阳市、珠海市安监局,中国建材集团等单位的经验介绍,会上还印发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开得很及时,也很成功。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领导讲话务实。大家一致认为,骆琳同志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瓶,求真务实,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科学理念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要性、紧迫性,对顺义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对进一步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好骆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近一段时期以来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牢掌握隐患排查治理主动权,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典型经验过硬。大家一致认为,北京顺义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具有普遍意义,其经验是我们全系统与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战线的共同财富,很有说服力,应该大力推广。北京市、珠海市、中国建材集团等单位的经验介绍,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很有特点,对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同样具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会议组织精细。这次会议是现场会,会议在组织上严谨、细致、紧凑,大家耳闻目睹,“听、看、学”有机结合,听了很受鼓舞,看了很有启发,学了很有收获。对于如何开好类似会议,树立了新的标杆。

总之,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抓好本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学习推广顺义经验为动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一步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进一步推动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下面,我就如何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两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的坚定性和紧迫性

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关键是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骆琳同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创造性地落实到安全生产工作实践当中去。

(一)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准确把握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

骆琳同志的重要讲话,传达了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刻分析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因素。目前,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是经济发展高速度、人员财富高密度、设施设备大型化以及生产工艺复杂化等因素,增大了重特大事故发生概率,重特大事故多发态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与发展不同步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时代”,新技术、高技术装备得到了广泛采用;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同步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上来。再加上因长期投入不足导致的安全欠账,因行业管理弱化、技术标准落后、企业管理滑坡引发的安全管理不到位,部分高危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监管监察及应急救援能力鱼待提升等问题,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新情况、新挑战,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锦涛总书记用很大一个段落讲了安全生产问题,从制度建设、体制保证、关键工作、总体要求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家宝总理9 月21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 7 3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时特别提出,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安全生产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明确“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要完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等六项主要任务。德江副总理近期也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上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下一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高度,加快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深刻领会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工作机遇,深化对安全生产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骆琳同志的重要讲话,站在推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实现安全发展的高度,深刻论述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所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安全生产标准,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力争到2015 年实现我国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政府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全面改善,全国安全生产保持持续稳定好转态势,为实现根本好转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基础工作。我们一定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上下工夫,在提高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和水平上下工夫,切实把作为完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重要内容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实做好。实践表明,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安全管理也必将从自然本能期到强制执法期,并逐步到自我管理期,最后实现团队文化期的过渡。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处在以强制执法为主,培育自我管理为辅的重要阶段,加快转变这个过程取决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程度,而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正是提高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程度的治本之策。因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立,必将极大的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更高水平的提升。

(三)深刻领会会议的主题,准确把握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关系,把会议的工作部署变成工作行动

这次会议主题突出,充分体现在骆琳同志的重要讲话中,体现在典型经验中。概括起来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总结推广北京市顺义区等地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防范事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探索创新政府和部门安全监管机制,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好地把握隐患治理、事故防范的主动权,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攻坚战,努力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确保实现“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局。

这里要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理解:

一是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理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以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以完善监管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制定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涵了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清晰细化的责任机制、科学严谨的查报标准及重过程、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等内容。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手段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加强对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的理解。学习顺义经验关键在于掌握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这也正是顺义经验的创新性所在。顺义区安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理顺和细化部门和属地的安全职责,明确“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明确行业部门的监督、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明确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各行业部门和属地政府的综合监管职责,明确消防、交通、建设、质监等行业监管部门及时处理属地和其他部门移交的安全隐患监管职责,没有这些机制的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就很难深入持久开展。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重点加强了标准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推进。在保障措施上,突出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立,提高考核机制的约束力和公信力。

三是加强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作用的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骆琳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机结合,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安全监管监察水平。

(四)深刻领会顺义经验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与创新发展的辫证关系,在真学、真用、真创上下功夫学习骆琳同志的重要讲话,推广顺义经验,必须深刻领会顺义经验的本质特征。对此,骆琳同志在重要讲话中已经作了高度概括,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一方面,我们要通过领会领导讲话、学习典型经验、深入现场参观的各个环节,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了解和掌握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企业怎么查、怎么报和做什么、怎么做,政府及监管部门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达到学以致用,推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加快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深刻的领悟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仅仅是一项专业性的基础工作,不仅仅是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的简单融合,而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从强制执法阶段向自我管理阶段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表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正从阶段性的突击整治行动向法制化、常态化、规范化过渡,从初级治标的隐患排查向高级治本的隐患排查迈进,从安全生产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基础,这必将推动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实现“五个转变”的进程,即:在管理时段上从事后转变为事前;在管理对象上从事故转变为隐患;在管理方式上从应急转变为预警;在管理手段上从行政手段转变为法律和经济手段;在管理内容上从事故伤亡转变为职业健康。深刻领会了顺义经验的本质特征,更加自觉的借鉴顺义等地的有效做法,通过真学、真用、真创,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

第一要真学。学习借鉴经验,关键在于深刻领会其本质特征,深刻认识到为什么和如何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顺义区建立以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的排查治理体系,进一步落实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形成政府、部门、企业、社会良险互动,实行精细化管理。解决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企业做什么、怎么做,政府管什么、怎么管等重大问题。

第二要真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把先进经验转化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能力,推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快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目的。各地、各行业、各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转化”上狠下功夫,绝不能一学了之、束之高阁。

第三要真创。学习借鉴顺义经验,不能照抄照搬,必须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不断创新。创新是进步的动力,也是推广先进经验的动力。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中破解安全难题,在创新中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采取强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把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在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部署上来的基础上,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工作落实”。

一是抓好会议精神学习贯彻的工作落实。骆琳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对各地安委会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委办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分析本地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现状和问题,对照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快提出有针对性、符合地方实际的工作意见,连同会议精神一并向本省(区、市)安委会主任、党政主要负责人汇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各中央企业要以贯彻这次会议为契机,把建立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与标准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为手段,强化危险源监控,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大安全科技投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总局将加强督促检查和协调服务工作,紧密跟踪各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进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二是抓好实施方案的工作落实。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做大量的调查、摸底、协调、沟通等准备工作,各地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因此,制定好务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实施方案尤为重要。目前,北京市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顺义经验;天津市在今年初到北京市学习后,制定了工作方案,先抓津南区和滨海新区为试点;辽宁省沈阳市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全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治理类隐患50 余万项,目前已建成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211 家;广东省珠海市在学习借鉴顺义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发展,运用政策引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了安全生产“一体系三平台”,率先在全省构建科学动态的安全监管体系,有效破解了长期制约安全监管工作的瓶颈;中国建材集团建立形成以“组织体系、制度规范、流程管理、信.息交互和绩效考核”为支撑的集团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集团从以“职能为核心”转变为以“流程为核心”,以“制度考核为目标”转变为“具有中长期规划的安全战略管理”,等等。北京市等地的经验做法,对各省(区、市)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大家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按照骆琳同志的重要讲话要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制定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工作方案。请各省(区、市)将本地区实施方案于11月底前报总局办公厅汇总,通过总局政府网站发布,供各地参考交流。

三是抓好典型示范的工作落实。各省(区、市)在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的同时,要不等待、不观望,先选1—2个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作为试点,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地区等,借鉴北京顺义等地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创建样板地区,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做法,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争取用2-3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基本建立起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逐步从根本上取得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

四是抓好标准规范的工作落实。在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工作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完善安全管理标准。顺义区自2008 年开展分类分级管理工作以来,按照类型、规模、人数等对105 类企业进行整合,查阅了100 多部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制定出台了47 类6150 条事故隐患自查标准,这些标准融合了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标准的延伸和细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各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财富。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希望北京顺义的标准体系能对各地进行开放,为全国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供技术标准支持。请政法司和各业务司研究具体抓好落实的办法,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

五是抓好人员培训的工作落实。北京顺义针对隐患排查治理开展了全覆盖的教育培训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各地要借鉴顺义的经验,大力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训机制,重点对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管理方法、企业自查标准、系统操作进行全面培训,使企业知道怎么查隐患、怎么治理隐患、怎么上报隐患,使各行业主管部门明白管什么、怎么管,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工作要求。同时,要加强培训检查督导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六是抓好宣传报道的工作落实。总局政府网站要将顺义区等地经验材料,包括视频资料公开上网。各地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加大对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氛围,特别是对一些典型经验进行重点宣传,引导各有关单位深刻认识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志们,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事关“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重点任务的完成,事关安全生产工作大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高度,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全面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推向深入,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5.19)

孙华山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

(2011年5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安排部署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和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这对于提升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推动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好转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刚才,淑和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的非常全面、非常到位。下面,我结合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持续保持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与“十五”期末的2005年相比,到2010年底实现了事故总量、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反映安全发展状况的主要相对指标“四个显著下降”。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继续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1月1日-5月15日,全国发生较大事故619起,死亡和下落不明2423人,同比减少93起、382人;发生重大事故22起,死亡和下落不明284人,同比减少7起、109人;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同比减少4起、152人。具体表现为“一杜绝、二下降、三稳定”,即杜绝了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工矿商贸和多数行业安全状况比较稳定,大部分地区安全生产状况比较稳定,“双节”、“两会”期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央企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务院安委会和国资委重大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推进建立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安全生产业绩考核为抓手,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体系,在加强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在在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安委办、安全监管总局对国资委和广大中央企业为安全生产工作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国家队”,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

任和光荣使命,中央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更突出的作为。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安全生产领域各类矛盾、问题和隐患还很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部分企业规模扩张过快,管理层级过多,战线过长,环节复杂,存在压工期、抢进度、违规违章建设等问题,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发展速度的关系、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以更强的政治责任感、更严的规章制度、更高的标准要求,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由“明显好转”向“根本好转”跨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深入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努力承担好、履行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理所当然的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所有决策部署,国务院23号文件的各项要求和各项政策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能力的增强,最终也都要体现在企业。目前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下定决心,狠抓落实。下一步要努力做到五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企业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以敬畏生命、敬畏客观规律、敬畏法律之心来对待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履职到位。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在建立健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上狠下功夫,重点抓好三个环节:首先要健全和落实企业主要责任人安全生产负责制。其次要健全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分工负责要求和“一岗双责”原则,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第三要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约束。

三是规划和投入到位。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建议》精神和国务院23号文件要求,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计划,明确企业安全发展战略、中长期奋斗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以及安全技术改造、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配备采用等重点工程项目,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对安全生产规划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安全生产与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同时部署、同步推进。

四是基础工作和应急管理到位。重点突出两个环节:一是要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例会、例检以及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风险分析、涉险事故查处,安全状态预警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基本制度。二是要切实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作业现场带班制度,落实现场带班人员紧急情况下停产撤人决策指挥权。

五是培训教育到位。国务院23号文件把强化职工安全培训,作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一环,强调企业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企业“三项岗位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一律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国务院23号文件还就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能力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有这些,都必须得到切实认真的贯彻落实。通过狠抓落实、持续努力,逐步建立自身要求、自我约束、持续改进、切实加强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各个行业、各类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扎实推动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为到2020年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排头兵作用,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基础,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崇高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到中央企业视察调研,为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我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央企业,应该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装备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典范,做出行业排头兵的表率,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因此,提出以下五点希望:

1、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发展。中央企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产经营跨行业、跨地区,表现出摊子大、战线长、环节多、领域广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始终把安全发展作为前提和保障,把安全生产摆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主动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2、突出重点工作,狠抓薄弱环节。加强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要突出重点工作,狠抓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等薄弱环节,注意发挥现场作业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时发现、控制、消除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确保员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一是对新建改扩建项目,一定要按照安全生产“三同时”的规定和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进行安全审查和验收;二是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大合同工、外委工程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中央企业必须要做到全员安全培训。三是对国外工程项目,要严格管理,不能降低安全条件和标准。

3、加强安全管理,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煤矿要在2011年底前,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非煤矿山和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希望中央企业能够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标准、稳步实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达标升级源动力;强化干部员工培训,提高达标升级的执行力;加强舆论宣传,扩大达标升级的影响力,率先实现达标升级的目标任务。

4、强化科技兴安,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进本质安全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的固有风险,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事故的损失,这是国内外安全生产经验和教训的实践总结,中央企业要在安全科技成果、本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努力推进矿山、化工企业及化工园区的本质安全化建设。

5、创新方法手段,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是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也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建立,将有助于推动实现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的目标任务,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从被动防范向基础管理转变,从专项整治向规范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预警预防转变,从行政管理向政策法规转变,从控制伤亡向职业健康转变。国务院23号文件明确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中央企业要在这方面创新探索,勇于实践。

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全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各中央企业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加大力度,落实措施,顽强拼搏,扎实工作,再创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新水平,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

附件4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

李育才

(2009年8月26日)

昨天和今天上午,各位代表现场考察了长治市、晋城市造林绿化情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我们上了一堂十分生动的艰苦奋斗、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课,每一位代表都感受到了强烈震撼。会上,罗富和副主席向山西省颁发了“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张宝顺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王君省长进一步总结了山西省造林绿化的成功经验和主要措施。山西人民表现出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誓叫山河换新颜”的坚定决心和动人事迹,令人十分感动。这也是我们在山西召开造林绿化现场会的主要原因。江西省、河南省、重庆市和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的代表也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他们的经验,讲得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刚才,贾治邦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山西省造林绿化取得的显著成绩和成功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国造林绿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进一步推动全国造林绿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贾治邦局长的讲话很重要、很全面、很深刻,具有很强的

-1- 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把中央赋予林业的光荣任务和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学习、大力弘扬山西省造林绿化的宝贵精神。山西省造林绿化的成功实践证明,人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发扬山西造林绿化的精神,穷山恶水也可以变成青山绿水。学习山西造林绿化精神,必须大力弘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锲而不舍、苦干实干精神,以为官一任、绿化一方的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把造林绿化工作摆上战略位臵,坚持围绕一个目标、描绘一张蓝图、造福一方百姓,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年年抓,一抓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学习山西造林绿化精神,必须大力弘扬“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的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精神,勇于迎接挑战,敢于战胜困难,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咬住青山不放松,荒山不绿不回头。学习山西造林绿化精神,必须大力弘扬“阳坡育苗阳坡栽、阴坡育苗阴坡栽”的尊重科学、求实创新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崇尚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学习山西造林绿化精神,必须大力弘扬“资金不足义务补,物质不够精神补”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保持优良革命传统,发扬优良革命作风。学习山西造林绿化精神,必须大力弘扬“家家户户出资造林,千军万马上山绿化”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精神,全面发动、全民动手,坚定信念、同心同德,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造林绿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2- 第二,全面加快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贾治邦局长的讲话对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快构筑我国北方和沿海两大绿色生态屏障的战略部署作出了具体安排,明确提出构筑两大绿色生态屏障已成为我国造林绿化的战略重点和主要阵地。我们必须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三北地区和沿海地区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力度,在我国北方13个省区市努力构筑一道以三北防护林为主体的防沙治沙生态屏障,在我国沿海11个省区市努力构筑一道以沿海防护林为主体的防风消浪生态屏障,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牢固的生态基础。

第三,切实提高造林营林的科学水平。实行科学造林,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是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和成效的基本保障。各级林业科研机构要加强科技攻关,探索总结科学实用的造林技术模式。要建立造林质量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施工验收等制度。加强种苗监管和苗圃基础设施建设,满足造林绿化对优质种苗的需求。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加大混交造林比重,合理选择造林方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抗旱造林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造林绿化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要切实抓好成林后的森林经营工作,突出抓好中幼林抚育,合理调整森林经营结构,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和效益。要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好森林经营规划、抚育补贴制度和森林经营试点等工作。

第四,坚持造林绿化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各地在造林绿化中,要按照贾治邦局长的讲话精神,坚持“四个结合”,切实把造

-3- 林绿化与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造林绿化与发展林业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把造林绿化与采伐利用紧密结合起来,把“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工业原料林和珍贵用材林,确保农民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营造的生态林,要及时兑现生态效益补偿,并通过开展森林旅游、发展林下经济等途径,让经营者获得可观的收入。只有这样,造林绿化事业才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认真搞好“十二五”造林绿化规划。今明两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认真研究、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之年。各地各单位要根据造林绿化的新形势新变化,在全面调查了解可用于造林绿化土地资源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全国和各地的“十二五”造林绿化规划。各项林业重点工程要根据建设目标,认真组织编制好工程延续建设规划,进一步丰富建设内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布局和建设任务。各地要结合实际搞好地方林业重点工程规划,为全面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打下坚实基础。

-4-

第四篇:马延平在全省安监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网载

马延平在全省安监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强基固本 认真抓好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马延平2008年3月19日

同志们:

按照局党组对2008年“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这次会议的安排,我就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增强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我省和全国一样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比较落后,有的地方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而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事故隐患还大量存在,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相对薄弱。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搞好安全生产、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就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要体现。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是国务院和省政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而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治本之策。早在去年3月份,省委、省政府就发出《关于认真开展“三排查、三落实”工作的通知》,把排查影响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部位,落实任务和责任作为“三排查、三落实”的主要工作之一,作为全年督查工作的重点,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5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省安委会办公室也很快转发了国务院安委办的三个《指导意见》,对有关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的来看,在各地各行业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一年辛苦工作,我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截至去年底,涉及矿山、交通、消防、建设、水利、电力、民爆物品、烟花爆竹、危险 化学品以及学校等近20个行业和领域的30622家企业和单位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排查发现各类安全隐患50821条,整改47240条,整改率92.95%,其中列入重大隐患的有1786条,整改了1657条,整改率92.78%。全年还发现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企业1672家,取缔1597家。全省存在多年的476处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占压隐患,2007年全部得到了有效治理。省级挂牌督办的10处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全部完成了治理任务。

在去年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地市的同志做了许多很有成效的工作。据我们(3月17号)收集到的情况看,很有特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宝鸡市:对排查出的一批重点隐患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并进行挂牌监督整改;去年全市85个市级部门、12个县区、138个乡镇共排查出各类事故隐患1609条,已整改到位 1541条,整改率为 95、7%。开展了“110”报警电话协助电梯应急救援工作。为加强电梯故障或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借鉴西安、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组织了三家工作经验丰富的专业电梯安装维保单位,负责全市范围内的电梯故障或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商请市公安局开通电梯应急救援“110”。杨凌:(重视抓好分管领域工作)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检查出的18个安全隐患下发3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整改指令书》,限期进行整改。对烟花爆竹经营网点进行了三次全面排查,对四户无证经营户现场予以取缔,对发现的超标准堆放、与其它货物混放等16处安全隐患现场予以整改;渭南市:成立专门机构。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市安委会常务副主任雷孟斌牵头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由市政府(政府部门)领导带队组成督查组,划片或分行业,加强检查指导,先后组织了4次督查。全市共排查隐患5564处,已整改4556处,有42处隐患被各级列为重大隐患,已经有31处整改到位,其余正在整改之中,特别是市政府挂牌督办的5处重大消防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铜川市:市委召开常委会,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研究,吴书记亲自召开专题会,冯市长先后两次召开办公会,安排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市委、市政府分别在常委(扩大)会和全体会议上进行了部署。市委、市政府决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活动由冯新柱市长负责,尚洪泽副市长主抓,尚洪泽副市长多次召开安委会会议,制定措施,督促排查。对排查治理活动,吴书记多次过问,冯市长亲自检查整改,并对全市隐患整改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延安市:全市共组织4000多人(次),对1500多家高危行业企业及2000多个 地质灾害点、学校、危险路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共排查出影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3809个,责令现场整改2416个,限期整改1361个。责令停业整改企业32个,关闭非法采石场、采砂场209个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企业15个,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榆林市: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榆林市预防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安全事故的意见》、《榆林市预防煤矿大面积冒顶和火灾伤亡事故的意见》、《榆林市预防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意见》和《榆林市安全生产黄牌警告实施办法》四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体系,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成立了榆林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专门从事全市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加大安全风险抵押金收缴力度,全市累计征缴风险抵押金2亿多元。结合今年“隐患治理年”工作要点,制定出台了《榆林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康市:县市两级建立了隐患数据库,建立隐患整改台账,形成了隐患整改销号制度。重点治理了316国道安恒段,增设了标志标线和电子监控设施。同时对316国道白河、旬阳段等处的22座存在重大隐患的公路桥进行了全面整治,已完成加固13座,其它9座也采取了紧急措施,共投入整改资金2000多万元。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隐患不除,基础不牢。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是阶段性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到去年底仍然还有两个7%的隐患没有解决。特别是在国家总局挂了号、目前还没有完全整改的19处重大隐患,要一个一个落实到位,不能有任何含糊。二是有的部门和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视不够,组织领导不到位,安排部署不及时。存在重安排,轻督查,轻总结分析和改进的现象。三是有的单位排查治理工作不扎实、不深入,存在着文件多、安排多,避重就轻、虎头蛇尾的现象,工作不是很实。四是信息统计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同程度存在着统计加估计的现象,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要建立起分级管理,清晰明了的隐患排查治理台帐,防止形成糊涂帐,这要作为今年的重点任务。

我们要努力改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二、认真抓好今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措施落实 为进一步做好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有效防范重特大 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今年2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的通知,要求各市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此项工作。经省政府同意,2月29日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陕西省2008年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省安委办相继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调度统计和报送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督促整改2007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查出的重大隐患的通知》。省局制定下发了《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冶金有色、石油天然气开采、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机械制造等行业(领域)企业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对今年全省性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

今年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目标要求是:在2007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排查治理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以治理重大安全隐患、防范重特大事故为目标,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一)认真抓好工作方案的制定和细化工作,增强方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一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的组织策划,争取以政府名义予以印发。这是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所在。

二要注重工作方案的针对性,要结合实际,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结合实际细化本地本行业的排查治理工作方案,要把责任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部门。

三要突出工作重点,增强实效性。要把握今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这一主题,结合当前工作中存在问题和颇弱环节,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落实隐患治理资金等措施上下功夫,争取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

(二)充分发挥安委会办公室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推动煤矿、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民爆物品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一要认真履行安委会办公室职责,积极协助政府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部 署、阶段性工作情况的分析和效果评估、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措施建议。

二要主动协调支持相关部门抓好相关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这是保证此项工作全面、平衡开展的重要方面。

三要隐患排查治理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二是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地区;三是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重点企业;四是汛期、“奥运会”期间、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要注重分析和把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监督检查,开展联合执法。要在组织和督促企业抓好日常排查治理、搞好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各自实际,在“三个重要时段”里,适时采取巡检、抽检、互检和综合督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行政推动,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督促整改。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建设、非法生产和非法经营。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要严明纪律,严肃追究责任。

(三)下大力气抓好我们分管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这是重中之重。作为我们安全监管系统,我们要认真抓好分管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紧紧围绕“隐患治理年”这条主线,加强对基层基础工作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监督企业认真做好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工作,落实好安全生产经济政策,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及风险抵押金,加强各类安全生产人员的培训教育,高度重视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信息灵通、反应快速、处置果断有效。

一抓中省属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这一块具有代表性,抓好了,影响也大,还能带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搞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抓隐患分级监管治理,防止都抓都不管。要按照我们已经形成的好的管理形式,省、市、县、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抓好隐患治理。中央在陕企业和省属企业原则上由省局负责抓落实,市县抓好所属企业,上下做好配合。

三抓我们分管的三个行业7个方面的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督促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广泛发动职工群众,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细致、全面地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

四抓结合。把隐患排查治理与我们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实施三同时和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合力。

五抓整改。要进一步加大隐患整改工作力度,对暂时难以完成整改的隐患要坚决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一时难以整改又严重影响安全的,要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整顿甚至关停等断然措施。

(四)做好情况报送和信息统计分析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和调度,逐级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专人负责制度。认真做好季报、半年小结、年终总结工作。

二要建全完善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数据库,实行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等措施,实现隐患登记、整改、销号的全过程管理。

三要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应用。要按照隐患排查治理统计报表中明确的内容和要求,逐项严肃、认真、准确统计,按照规定时限上报。要适时提出前瞻性的对策措施和工作建议。

四要结合实际及时组织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要尽可能全面的把我们所做的工作反映出来,特别是有关具体工作的数据材料要及时、准确、无误反馈上来。

我们现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短腿是工作总结中定性的东西多,定量分析的东西少,缺乏说服力。实际情况是工作做了不少,但汇总情况缺乏分析、缺少数字说明、缺少典型案例,这种状况要改变。要善于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发现典型,宣传示范,有效推动“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发动职工群众。

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

二要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单位,深刻认识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隐患治理工作的主 动性和自觉性,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三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要组织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全面认真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掀起排查治理的高潮,这样,才能有效防止不认真和走过场。

(六)加强领导,狠抓措施落实,着力勾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1、搞好安全生产,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各级各单位的领导同志重视了,工作的部署才能细致,工作的针对性才强,措施才能实在有效,组织实施起来才能有声势、有效果。

2、抓好落实是关键。工作方案有了,文件也转发了,措施也提了,但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不行。要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处隐患的完全整改上,才可以。特别是整改资金的落实是关键所在。

3、注重打基础。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要坚持常抓不懈,打好基础,要注重建立工作的长效机制。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旧的矛盾和问题解决了,又可能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发现和治理隐患是一个长期的安全生产任务。

4、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考核。要围绕“隐患治理年”这一工作中心,把企业和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之中,以此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

今年,省上将根据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个时段的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全省性的督查检查。对工作好的将通报表彰,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以致酿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部门和单位,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和行政处罚。

第五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1年12月16日在全国林业生物质成型燃料现场会上的讲话

提高认识

扎实工作

积极进取 努力开创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新局面

——在全国林业生物质成型燃料现场会上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张永利(2011年12月16日)

尊敬的罗富和副主席,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国家林业局党组同意,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同时又面对许多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挖掘林业潜力,发展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指示精神,观摩学习延边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回顾总结“十一五”、研究部署“十二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

昨天,我们参观了大兴沟林业局和天桥岭林业局木质颗粒生产和供暖现场,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历程,见证了他们的发展成效,感受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给延边带来的巨大变化,感触很多,令人振奋。通过参观,大家可以看到,延边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开始进入了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有机结合的成功之路。延边的实践证明,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个大产业,是个富民产业,是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对于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兴林富民、繁荣地方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这也是我们选择在延边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原因。

刚才,延边林业集团和吉林省林业厅分别介绍了颗粒燃料产业发展和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情况,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吉林省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工作,增强了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信心。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也是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探索、起步,并取得初步成效的五年。

(一)机构建设得到加强。为适应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需要,全面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步伐,2005年,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林木生物质能源领 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造林绿化管理司,并确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此后,各地都将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纳入了职能范围,云南、江苏、四川、吉林等省相继成立了省级林木生物质能源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并开展了大量工作。同时,科研机构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在国家能源局的支持下,依托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成立了国家非粮作物研发中心,重点加强生物质能源原料培育、开发和利用研究。在国家林业局的推动下,分别在中国林科院成立了国家林业局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在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成立了生物资源利用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及相关企业成立了生物乙醇研究中心及产业化基地,在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设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室。林业生物质能源管理机构与科研机构的全面加强,为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一是编制了发展规划。通过近两年的调研和编写,完成了《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系统总结和梳理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分析了原料数量、分布情况和发展空间,提出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任务、目标、重点、布局和具体措施。该规划业经专家论证,将报国家林业局党组审定后发布。二是实施了财税扶持政策。2006年,我局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2009年以来,对7个企业营造的89.2万亩油料原料林基地进行了补贴,补助资金达1.78亿元。特别是今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将林业成型燃料纳入享有增值税100%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范畴。三是加强了对能源林建设的指导。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国家林业局相继颁发了《能源林可持续培育指南》和《小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经财政部同意,印发了《林业生物能源原料基地检查验收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能源林发展的范围、目标、建设原则和建设内容,提出了纳入国家补助范围的企业能源林基地建设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加强了能源林种苗管理,指导建设了一批能源树种种苗培育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能源林营造所需的良种壮苗。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全国建设能源林5000万亩以上,其中基地建设面积300万亩。

(三)试点示范效果显著。各地以能源林基地和龙头企业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试点示范工作。一是能源林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引进和试验,各地筛选出一批优良的油料类、淀粉类以及木质类的能源林树种,借鉴经济林管理模式,开展了能源林基地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如福建源华、三青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无患子基地、云南神宇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小桐子基地、北 大未名集团建立的光皮树基地等。今年11月28日,生物燃料客机成功试飞使用的原料,就出自云南神宇公司的小桐子基地。二是企业转化引导得力。将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试点示范企业,成功实现了生物质能源的集中利用。通过试点,摸索和积累经验,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自2008年11月投产以来,利用沙柳进行生物质发电6000多万度,并带动当地建成33万亩沙柳能源林基地。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林业剩余物、废弃木耳菌袋加工成型燃料,为周边酒店、企业供热,为林区职工供暖,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万吨,成为北方林区新能源供热取暖封闭运行的样板。三是林业生物质能源企业发展迅速。在各级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目前,河北、云南、湖南、安徽等省涌现出一大批林业生物质能源龙头企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四)科技支撑明显增强。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科技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是加强了有关科技项目的立项工作。“十一五”期间,通过“948”、国家科技支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科研计划,在林业生物质资源培育与能源转化利用等方面设臵项目53项,安排经费近7000万元。二是研发了一批关键性技术。先后攻克了农林废弃物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木糖、生物质多途径热解气化、利用二氧化碳培育螺旋藻等技术难关。开发出发电能力1兆瓦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将生物质原料气化发电系统转化效率提高到18%以上。三是加强了技术的推广应用。由陕西德融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高科技专项“黄连木采种基地建设及其生物柴油生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已建成生产,并获得多项独立自主的生产专利和知识产权。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联手中国林科院生化所,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建成了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北大未名集团依托湖南省生物柴油工程中心,成立了湖南未名创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成为市场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典范。四是加强了国际合作。延边林业集团成功引进瑞典热/电/颗粒燃料联产技术,破解了发展林业剩余物循环经济的难题。此外,还与英国、奥地利、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等拥有生物质能源先进技术的国家开展了交流与合作。

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必须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状况,有什么样的资源,就利用什么样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质能源建设。如延边林业集团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森林抚育剩余物和木耳菌袋开发生物质能源,既消化了剩余物,消除了林火隐患,又满足了居民、企事业单位的供暖需求。二是必须坚持科技先行。科学技术是可以流动的生产要素,是第一生产力。发展 林业生物质能源,延长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链,降低运行成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北大未名集团开发生物柴油的成功范例证明,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首要前提是先拥有经济实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生产技术。三是必须坚持示范带动。成功的发展模式也是生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最为有效和成功的模式就是依托龙头企业进行生物质能源建设的模式。在这一模式的示范带动下,各地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规模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四是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绝大部分新兴产业的初期发展,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和激励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延边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吉林省林业厅、延边林业集团在资金、土地、技术等多方面给予的大力扶持和有力引导。

“十一五”以来,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初步打开了局面。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才刚刚起步,与国家对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需求和应发挥的作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没有摆到应有位臵,认为可抓可不抓,工作不连贯、不系统、不得力,迟滞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进程。二是能源林建设标准低。一些重要的能源林树种还未列入当地主要造林树种,一些虽已纳入造林计划,但建设标准偏低,没有配套基础设施保障,其产量也难以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三是科技支撑仍显薄弱。在原料林综合开发利用、良种壮苗选育、营造林、经营管理等方面仍缺少先进技术。特别是一些企业营造的能源林,技术问题尤显突出。四是建设经验少。生物质能源产业链长,对基地建设与产业的衔接、发展途径、建设布局等研究不够,成功案例和可供借鉴的典型模式单一。五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中央财政对利用秸秆生产成型燃料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综合性补贴,但利用林业剩余物生产成型燃料尚未纳入补贴范围。六是支持企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资金渠道较窄。目前,已经出台的造林试点补贴政策不包括企业造林。纳入国家补助的企业种植的油料能源林基地,目前每亩补助只有200元,与企业的实际投入相比,差距很大,影响了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二、充分认识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的重大意义

200多年工业文明的发展,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幸福与憧憬。但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福音,能源的巨大消耗、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生态状况的持续恶化,已使人类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应对这些问题刻不容缓。发展生物质能源,特别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是在工业文明发展触发的阵痛中找到的一条可 行之路。

(一)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缓解国家能源危机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2010年,我国能源消耗达32.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24.49亿吨标准煤。按照煤炭现有储量817亿吨标准煤计算,只能维持33.4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到2.39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5%,超过国际公认的50%的安全警戒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化石能源年均消耗量仍会增加,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的矛盾将日益突出、长期存在。目前,我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难题。其中,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就是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生物质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国际公认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替代方式。根据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全球可再生能源的77%来源于生物质能源,而生物质能源中的87%是林业生物质能源。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95亿公顷,生物质总量超过180亿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可利用的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主要有3类:一是木质纤维原料。包括薪炭林、灌木林和林业“三剩物”等,总量约有3.5亿吨。木质纤维原料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木质纤维原料可转化为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固体成型燃料。通过纤维素酶生物降解可获得燃料乙醇,即第二代液体燃料;通过热裂解方法可制备快速热解油;也可通过生物降解和化学合成相结合的途径直接制备生物柴油。木质纤维原料转化气体燃料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即热解气化和生物发酵,得到的生物燃气可直接燃烧,也可进一步用于发电。上述转化产品中,热解气化生物燃气、生物发酵生物燃气(沼气)、固体成型燃料已形成规模化产业;第二代液体燃料,即纤维素酒精已建成5000吨级生产示范线;快速热解油和木质纤维素直接制备生物柴油尚处于中试阶段。林业生物质是纤维素的丰富来源。据报道,全球生产出的纤维素总量相当于6700亿桶石油的能量,约是现在全球每年石油消费量的20倍。目前,科技人员已研究发明了一项堪称21世纪最重要的工业和生物技术——裂化纤维素技术,它可使纤维素有效地转化为生物乙醇。纤维素是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化学惰性非常强,很难转化,但现在发现的一种存在于真菌中的酶,能裂化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链,使其转化生成生物乙醇。我相信,这一技术必将成为又一缓解能源危机,特别是缓解液态燃料危机的新途径。二是木本油料资源。我国林木种子含油率超过40%的乡土植物有150多种,其中油茶、油桐、光皮树、黄连木等主要能源林树种的自然分布面积超过100万公顷。这些乡土植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作用,还可年产100万吨以上果实,如能全部加工利用,可获得40余万吨的生物柴油。三是木本淀粉植物。如栎类果实、菜板栗、蕨根、芭蕉芋等,其中栎类树种分布面积达1610万公顷,以每亩产果100公斤计算,每年可产果实2415万吨,生产燃料乙醇约600万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从哲学意义上讲,只有基于可持续资源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基于不可持续资源的发展永远不可能持续。能源可持续供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能源可持续供给的根本途径。林木是真正的可再生物质。大家知道,能量的主体都来自太阳能,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它转化为生物能,再把生物能转化成各种各样的能量,我们用的所有东西,实际上都是不同形态的能量,包括一部电话、一杯水、一支铅笔都是如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是最强大的,也就是说,它通过光合作用接收和转化太阳能的本事和数量也是最大的。只要太阳永远挂在天上,这种能量的获得就是可持续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只要经营得法,便可源源不断地获得,这是一种可持续供给的能源。林业生物质能源最突出、最重要的优点正在于此,就是“可持续”。因此,我国丰富的林业生物质资源,不仅可以为林业生物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而且可利用空间很大,这将为缓解国家能源危机,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供给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二)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形成温室效应而导致的。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林木是固态的碳,是地球碳循环的主要载体,是维持空气碳平衡的重要杠杆。发展林业,增加林木蓄积量,增强碳汇功能,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缓解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和行动。通过培育能源林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同时发挥增加碳汇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两方面的功能。我们种植的油料能源林,利用的是果实,林分主体可长期发挥固碳作用,利用果实生产的生物能源又可替代化石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据测算,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使用1吨生物柴油替代化石柴油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吨,使用1千度生物质电能替代燃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吨。《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增油料能源林422万公顷,按5年后达到林木盛果期计算,到2025年仅新增油料能源林一项,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519万吨。众所周知,化石能源是由4亿年以前的生物资源转化而来的,并已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化石能源的形式收集和封存起来,现在加以利用,又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来。但我们现在利用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中,通过燃烧、利用 又释放到大气中,可以说是来于大气还于大气,实现的是二氧化碳零排放,可有力地控制气候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充分发挥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维护气候安全中的重大作用。

(三)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实现“双增”目标的有效途径。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郑重承诺,“争取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现有的宜林地,87%处于气候和立地条件差的区域,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要实现“双增”目标,就必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用于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树种,大多是抗逆性优良的乡土适生树种和优良的生态经济树种,特别是油料能源树种,不仅适宜在贫瘠干旱的荒山荒地、沙地和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上生长,而且郁闭成林快,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等生态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发展能源林能够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益,群众造林积极性高,利于组织、发动。另外,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是一个可以长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通过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激发全社会参与营造林的积极性,还可以吸收大量社会资金用于营造林,加快实现“双增”目标;既可以较好地解决现有宜林地造林难的问题,又可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因此,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当前林业实现“双增”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迫切需求。昨天的现场参观,我想大家已经看到了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改变,以及对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仅让该地区彻底告别了木柴柈子取暖的历史,用上了清洁、高效、价廉的新能源,同时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较好地改善了群众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我想,不久的将来,这一景象将在北方广大林区普遍显现。中国有9亿农村人口,其中约50%分布在比较贫困的山区、沙区,生活条件差,生活水平低。近年来,我局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油料能源林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油料能源林树种种植简单,投入相对较少,一次种植,多年采收,只要合理规划,科学经营,每年都会有可观的收益。林农既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取得收益,也可以通过参与原料采收、运输、加工等,增加收入。根据现有建设经验推算,建设一个2.5万千瓦的林木生物质发电厂,可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仅卖原料一项就能增加当地群众收入4000万元。种植1亩小桐子,每年每亩可增加林农收入300—700元。除直接增加林农收入外,开展林业生物质能源 林建设,还可以拉动下游产业的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形态有三种:第一种是简单的固体直燃,如固体成型燃料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第二种是气态利用,如利用高温热解技术将植物体转化为以一氧化碳为主的可燃气体,用于居民生活燃料或发电燃料;第三种是液态利用,如利用生物质转化成的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使用石油等液态燃料的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当今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但石油等液态燃料供给的不可持续性造成了液态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试想,如果这些发动机都无“油”可用了,或者必须改用其他形态的能源,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什么?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人类生活的“动力系统”的改造成本,而且还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阻碍社会进步,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非常现实和可怕的挑战。利用林业生物质转化成的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可有效解决液态能源危机,减少社会改造成本,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因此,必须加大生物质能源发展力度,特别是加大生物质液态燃料,特别是生物乙醇的研究与生产力度,增加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现在,我们在考虑很多问题,包括作规划的时候,为把握起见,对这一块留的余地最大。其实,恰恰是这一块,潜力、意义、前景也最大。

三、切实做好“十二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工作

“十二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为目标,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能源林基地建设。强化良种繁育,发展乡土树种,积极引进适宜的能源植物,通过定向培育、定向利用,着力发展以固体成型燃料、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和燃料乙醇为代表的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增加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比重,提高林业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影响力和贡献率,提升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地位,推进林业资源、生态环境与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后十年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建设能源林834万公顷,林业剩余物能源化利用率达15%以上。林业生物质能源替代1070万吨标准煤的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1.52%,其中,生物质热利用贡献率为90%,生物柴油贡献率为10%。到2020年,能源林建设达到1678万公顷,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替代2025万吨标准煤的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达到2%,其中,生物质热利用贡献率为70%,生物柴油贡献率为25%,燃料乙醇贡献率为5%。

实现上述规划目标,需要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的原则。发展生物质能源,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可开发利用的林业生物质原料及能源结构状况,规划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林业生物质能种类,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发展生物质能源,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灌木林、薪炭林、林业剩余物、木本油料林和含淀粉类林业资源,提高林地质量和林地产出率,新造能源林要和现有的林业工程紧密结合,推进国土绿化及边际性土地利用,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三是坚持山区、林区优先发展的原则。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通过合理安排开发规模,优先满足林区和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推动社会发展。四是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坚持生态优先。根据现有林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能源林建设,实现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协调发展。五是坚持示范带动、多方共赢的原则。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在以市场经济规律为主导,以示范带动为模式,以政策激励为推动的框架下,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共生共赢。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落实好以下基本布局:

在北方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布局以木质成型燃料为主的“林热一体化”产品。结合森林抚育、林业剩余物利用及原料供应基地建设,实现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利用,着力解决林区基层用能问题。

在三北荒漠化地区:重点结合生态建设,布局以灌木林为主的“林电一体化”产品,通过开展生物质发电,拉动三北地区以造林治沙为主的生态建设,增加群众收入。

在西南、中南、东南及降雨量较为充沛的地区:重点布局以生物航空燃料及生物柴油为主的“林油一体化”产品,积极营造含油量高、结实早的速生树种,如油棕、无患子、小桐子、光皮树、文冠果等,尽快形成产业链,取得实效。

在西南地区:重点发展以淀粉植物转化燃料乙醇为主的生物质能源产品。结合退耕还林、发展林下经济等,推广种植芭蕉芋、葛根、菜板栗等淀粉植物,通过加强淀粉原料植物培育,发展林下经济,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

按照以上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建设布局,“十二五”期间各地 要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机构建设。虽然“十一五”时期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来看,各省区市发展很不平衡,甚至有的地方还没有真正行动起来。通过这次会议,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机构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机构,特别是还没有确定林业生物质能源主管领导和处室的,要尽快明确,落实职能。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一个新兴领域,技术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能力要求高,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尤其要注重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自我学习,以确保正确履行职责。要切实转变职能,将工作重心进一步转化到服务、指导和监督上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狠抓落实,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各地要依据《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摸清家底,因地制宜,系统谋划,编制好本地区的发展规划。规划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成本,不断完善和延长产业链,确保产业的良性发展,实现经济收益和生态建设共赢。全国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各省区市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各地要坚定不移地发挥龙头企业和造林大户等主体的骨干带动作用,统筹抓好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实施进展情况,不断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心全意为企业和林农服务。同时,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质保量完成规划任务。

(三)突出重点,加强能源林培育工作。科学培育能源林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关键所在。各地要结合实际,正确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能源林树种。营造能源林与营造经济林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多是一年种植,长期受益,必须高度重视良种壮苗的选育。要通过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和建设采穗圃、种子园和定向培育苗圃,尽可能地提供营造能源林所需的良种壮苗,确保营造能源林的产量和效益。要大力开展能源林基地建设,加强现有低产能源林的抚育管理和改造,提高能源林建设的规模和产出量。要积极主动地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千方百计寻求能源林培育政策方面的支持,积极争取能源林造林计划实行单列、能源林营造纳入造林补贴范畴、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扶持等方面的政策,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营造能源林的积极性。

(四)着眼关键,加大林业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力度。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一项新兴产业,工作基础薄弱,没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和经验,而且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要学习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并将其转化应用到生产中去。科 研主管部门和广大科研院所要把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项目安排的优先领域,积极服务于生物质能源建设。特别要加大优质速生高产能源植物的选育、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如大规模良种育苗技术、纤维素乙醇技术、抚育剩余物收集技术、机械采摘技术、林业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等,努力解决制约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对成熟技术要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包括鼓励制定企业标准、地方标准。今后我局将按照能源林树种栽培技术的成熟度,陆续编写和印发相应的培育技术标准和指南,以指导能源林培育,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五)示范带动,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步伐。生物质能源是商品能源,也是完全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在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采取市场经济的措施和办法,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在示范中带动,在带动中发展,全面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进程。各地要重点加强能源林示范基地建设,集中各项技术和行政手段,率先引导龙头企业、造林大户、合作组织等,建立起高标准的生物质能源示范基地,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示范要覆盖产业链的全过程,包括原料种植、收集、运输和生产转化等各个环节。示范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归纳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实用的林油、林热、林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这次会议后,每个省区市至少要抓好1—2个示范项目。我局将对各省区市的示范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在适当时间组织示范工作交流和命名表彰。2012年,国家林业局将在严格检查评审的基础上,命名一批能源林建设示范项目。

(六)扩大宣传,营造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宣传,努力营造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既要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重大意义和功能作用,也要宣传国家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还要宣传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先进典型,普及有关基础知识,取得广大民众和各种社会主体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的支持,引导和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中来。

同志们,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帷幕已经拉开。希望各地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加快开创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新局面,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出更大贡献。

下载在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