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旅游 打造贵州大品牌

时间:2019-05-14 17: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大旅游 打造贵州大品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大旅游 打造贵州大品牌》。

第一篇:发展大旅游 打造贵州大品牌

发展大旅游 打造贵州大品牌

来源: 巅峰智业更新: 2013年04月10日

贵州发展旅游业始终坚持五句话: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促进一方经济,推动一方发展。体现了在保护传承中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贵州模式”,这一模式也得到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高度认可。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表示,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牵头编制的《贵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正是以贵州的“五个一方”为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的。

贵州发展旅游业始终坚持五句话: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促进一方经济,推动一方发展。体现了在保护传承中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贵州模式”,这一模式也得到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高度认可。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表示,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牵头编制的《贵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正是以贵州的“五个一方”为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的。保护一方山水圈层保护开发模式(文化旅游综合体/旅游产业集聚区)贵州的开发模式是在古村落上进行保护、展示,多利用、少开发,保持古村落淳朴的原真性,以此塑造核心吸引力;在外围配套利润和效益中心,高端度假区、产业集聚区、服务集聚区、消费集聚区。如通过这种保护性开发地域文化,协调古村落风貌保护与功能区发展布局,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同时,突出产业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现代人文资源等创新资源的多样利用,旅游功能置换,向外疏散商业性活动。中国贵州模式是以一种保护性开发来维护未来世界遗产。内圈主体功能的保护和展示三原保护:原真性、原文化、原生态;交通畅达而不直达:美国的trail体系,宜采用乡土路、徒步路、骑马、自行车、牛车等,某些区域也可以采取直升飞机直达而不修路的模式(如草海核心区);运营模式:高收费、低流量、网络预订、智慧旅游、社区参与。配套圈层在外围建筑限高、材质乡土化、反同构化、反庸俗化;引入世界上最好的品牌服务供应商和产品供应商,全球招商和设立高层门槛,如悦榕庄、安缦、洲际、雅高、希尔顿、香格里拉、喜达屋、地中海俱乐部度假村等;交通直达;运营模式可以采取精英、联合原住民、投资商、目标客户、政府、NGO五方联合,构建生态、旅游、扶贫、文化传承共赢发展的圈层模式。资源保护贵州是一块原生态的自然宝地,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在贵州旅游大开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资源的保护。贵州以喀斯特地貌为特征,这是贵州奇葩景观之源,必须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分区管理,使生态脆弱区以环境扰动最小的旅游产业为依托实现发展。贵州民族众多且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原真性、活态性、有机演进性和参与性都比较强。利用贵州的多彩文化优势,保护开发其文化遗产的物质依托,才能成为贵州旅游产业的独特资源。在贵州旅游开发中,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构建生态旅游示范地,以低碳环保、保护为先、合理开发的理念,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旅游企业节能减排,提倡绿色出行,打造生态友好型旅游目的地。加强石漠化治理与旅游发展,同时构建六区、三轴、三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发展节能减排低碳旅游,包括:绿色酒店饭店节能减排,旅游景区景点循环型低碳式发展,打造低碳旅游城市、风情小镇,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倡导绿色旅行社、绿色旅游者、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生活方式等。

传承一方文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加强对民俗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对各民族的建筑风格进行保护与有机延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传承。保护文化遗产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开发”的方针;实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简化文化遗产项目审批手续,建立一批少数民族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实现由原生态文化到艺术的上移,达成国际文化交流的思想认识基本平台;重点依托贵州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国酒文化等文化优势,通过艺术品牌的引进提高贵州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造贵州独有的文化艺术品牌;组织全国性专项文化交流会议、论坛,为贵州文化艺术交流搭建平台。造福一方百姓实行公众参与和社区发展让当地居民参与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中,在旅游开发中注重各利益群体的需求,使当地居民获得更公平的利益分配,从而实现社会文化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这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偏远地区扶贫问题、旅游业带动就业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布局规划在坚持公众参与与社区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规划》将贵州空间规划为“一个旅游中心、六条旅游走廊、七大旅游区以及八个枢纽节点”的“1-6-7-8” 基本格局,造福贵州百姓。提升一个旅游中心以贵阳市为极核,以贵安新区为新增长点,涵盖黔中经济区范围,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文化、避暑养生和商务会展等旅游产业群,形成全省旅游服务中心枢纽,建成国际化旅游目的地。构建六条旅游走廊规划贵川、贵滇、贵桂、贵桂广、贵湘、贵渝六条旅游走廊。旅游走廊包括五大内涵,交通路:旅游交通主干线;风景道:强化沿线景观、功能服务配套,分别打造成国家旅游公路、风景道、遗产道或绿道;产品线:观光线、休闲度假线、自驾车旅游线、户外运动线等;产业带:系列支撑型旅游项目的产业辐射和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等;跨省区域合作带。建设七大旅游区七区联动(七区:黔中休闲度假旅游区、黔北人文生态旅游区、黔东北文化生态旅游区、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黔南生态文化旅游区、黔西南文化景观旅游区、黔西北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助推贵州省旅游全域化发展。做强八个枢纽节点八个枢纽节点兼具区域中心与集散枢纽的双重特征,八个枢纽节点分别为遵义市中心城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安顺市中心城区、毕节市中心城区、铜仁市中心城区和凯里、都匀、兴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景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景区交通与外围交通的对接和综合交通的一体化发展;加强与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相关的农业设施、水利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措施等设施建设;依据规划提出的“一中心十五门户”大交通新格局,重点加强“一干十五支”航空网络,“两横四纵”铁路网、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四江一河、五水出境”水路体系等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以“‘2+4’生态文化保护体系”为重点,保护原生态的环境和资源;生态先行,严格控制生态保护地区旅游项目开发利用强度。促进一方经济全域统筹发展模式通过上下联动、条块联动、内外联动、统筹布局,落实涵盖9市州的旅游精品项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育与文化事业建设,形成全域统筹、梯度推进、重点突出的全省旅游产业生产力布局,构建全域覆盖的生态景观格局。

四化融合发展模式在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基础上,强化旅游的引领与先导作用,提出旅游产业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新模式,促进贵州旅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民强省。农业围绕旅游提升以旅促农,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都市设施农业,通过农旅融合,升级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布局笋竹、茶叶、高山花卉、葡萄等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种植,推进观光农业基地建设,推出安顺、赤水、湄潭、凤冈、贵定、荔波等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工业支撑旅游做强以工助旅,积极引导工业龙头企业、旅游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投资建设产品加工、精深加工、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稳步推进六大旅游要素发展,延伸产业功能、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效益。做大工业品牌,拓宽企业多元化投资环境,培育多元化产品类型。三产依托旅游延展以旅游引领服务业。通过培育避暑养生、商务会展、康体运动、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融合,创新产品类型,多元素融合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第三产业相当于GDP比重,从软环境建设做强贵州。文化联姻旅游做大依托贵州省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民族歌舞、工艺美术等文化旅游产品。继续大力支持“多彩贵州风”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规划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和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设施,加快完善文化旅游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城镇结合旅游做靓在城镇化发展中充分考虑旅游发展需求和旅游功能彰显;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村庄规划要与旅游相衔接,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旅游相配套,环境建设要与旅游相适应,使新农村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大舞台。产业体系作为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它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度,融合度、依存度越高产业链就越长,才能构建起跨领域的大产业格局。贵州旅游业要想真正成为一支脱颖而出的“奇兵”,实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在提升传统旅游产业(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行社、旅游客运)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要注重旅游产业(农旅、文旅、林旅、水旅、工旅、体旅、商旅、航旅、金旅)间的融合。推动一方发展品牌形象与口号《规划》将贵州的品牌形象定位为 :国家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国家公园省”的桂冠戴在贵州的头上恰如其分,其价值就在于它的国际化和惟一性。多彩贵州风包涵三大内涵,贵州是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凉爽之州,绿色之州,红色之州,神秘之州,瀑布之州,洞穴之州,温泉之州,富贵之州,珍贵之州;体现了贵州46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独特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节庆习俗构成文化大观园;体现了一台原生态民族文化大戏,盘活了千年古资源。产品构建依托贵州优势旅游资源和原生态民族文化,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主攻方向,通过有效整合,提升品质、培育精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以精品为龙头,重点带一般,全面构建山水观光与地质科普、民族村寨与原生态民族文化、休闲农业与特色乡村、避暑养生与康体运动、红色体验与历史文化、特色专项旅游(自驾车营地、低空飞行、水上旅游、工业旅游、温泉度假、商务会议等)六大系列旅游产品。

市场营销策略要全面推广“国家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的品牌形象,推动贵州旅游大发展,需从整合营销、品牌营销、主题产品营销、细分市场营销、传播营销、节事节庆营销、文化艺术营销等方面,全方位构建贵州旅游市场营销体系,不断创新旅游营销推广手段。具体说来,包括推出赏花季、美食季、温泉季、民歌季、探险季、苗族季等概念创新产品;针对细分市场开展一对一营销,与面向大众旅游市场的各大旅行社、旅游经营商制订有力的激励措施;简化高端游客抵达度假目的地的程序,提供直升机服务,机场包接送服务以及自驾租车配套服务等;面向自驾群体,联合车友会、汽车俱乐部,开发不同主题自驾线路;推出台江姊妹节——东方最古老的情人节等具有神秘、特质的蜜月方式吸引情侣婚庆市场;建立贵州旅游的官方信息传播系统,利用贵州旅游微博、Q群、论坛、博客等网络媒体加强口碑营销;结合智能手机媒体如苹果AppStore程序、软件设计贵州旅游的便捷助手软件、导航软件、游记软件;利用全国文艺会演等方式进行贵州旅游推介,打造一批民族风格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进行“贵州旅游品牌升级全球发布会”、“贵州旅游全球推广活动”等大事件营销。市场开发策略巩固现有市场,做好周边市场,瞄准高端市场,开发潜在市场。重点巩固川渝地区客源市场,大力拓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国内主要客源市场,开发华中地区客源市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客源市场。开拓完善港澳台、日韩、东南亚等入境核心市场,积极争取欧美等高端客源市场,努力培育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中东地区等新兴旅游市场。交通联动:利用省际高铁网络,大力开发出入贵州的高铁沿线市场,利用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两条大通道的开通建设,增强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到贵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大力吸纳珠三角及港澳客源市场、借助珠三角的国际平台发展国际旅游。产品直销:与境外主要客源市场旅游经营商建立直接联系,开展境外组团旅行社签约工作;加强国际区域性合作,推动与境外主要客源市场结成国际友好省州;将旅游推广活动和商贸文化交流结合,以双向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带动客源市场。精品联盟:选择核心旅游资源与周边省市进行差异化精品线路联盟,建立世界热点旅游目的地线路。产品创新:每年推出一条核心旅游线路,每年升级一款旅游产品,淘汰和更换不被市场接受的旅游线路,保持产品线的生命延续;设计定制化产品吸引国际高端度假市场,高端线路以新闻发布会方式推出,设计针对性极强的细分产品吸引大众市场,大众线路结合旅行社价格杠杆或者活动促销季推出。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贵州省文化旅游服务质量体系、文化旅游质量监管体系。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订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组建贵州旅游发展投资集团,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平台,通过国有资本流向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推动产业升级。各级政府分级整合龙头旅游企业,构建不同层次的投融资平台。设立文化-旅游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创业投资服务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争取财政资金的投入。

第二篇:贵州旅游发展预计

贵州旅游发展预测

贵州是我国旅游地类型最丰富、聚集度较强的地区,无论是自然旅游地、历史名胜旅游地、城市观光旅游地,还是民族风情旅游地,都是应有尽有,而且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位也非常高,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尤其是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更是成为贵州旅游的特色。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9.7%,其中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省苗族有43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8.1%,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贵州布依族有279.82万人,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4.17%;贵州的侗族有162.86万人,占全国侗族人口的55.01%。各民族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文化积淀使贵州拥有“文化千岛”的美誉。因此此次对于贵州旅游业的预测与分析我们组主要注重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

一、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特别是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贵州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拉动三产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所占的份额也愈来愈大。到2008年底,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的旅游人数达3847万人次,收人达275亿元。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已逐步成为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旅游交通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民族地区先后建设并开通了大兴、黎平、荔波、兴义四个支线机场和凯麻、凯玉、关兴等高等级公路。到2008年底,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等级公路里程达3026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658公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更加便捷、舒适的营运条件,使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二)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

随着全省旅游精品战略的实施,按照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全力打造民族地区旅游精品。成功申报了荔波“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与新西兰政府合作打造了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民族地区一批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多民族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投入市场,逐步成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新品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举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推荐发展中的荔波、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已成为贵州旅游的精品线路。

(三)旅游的内涵不断升华,外延不断拓展。

随着“多彩贵州”系列活动的深人开展,民族地区旅游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民族歌舞、民族节庆、民族习俗、民族餐饮已成为贵州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省重点推荐的苗族姊妹节、侗族萨玛节、布依族六月

六、水族端节、彝族火把节等10个重点打造的民族节日已逐渐成为人们倾心向往的旅游项目;黔东南州通过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贵州原生态民族艺术节”,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多彩贵州风”系列文艺节目为国内外游客奉献了一台丰盛的民族歌舞大餐,展示了贵州厚重的民族元素;以苗族酸汤鱼、侗族腌肉系列、布依族狗肉为代表的民族餐饮;以刺绣、蜡染、银饰为代表的民族工艺品也已成为贵州旅游不可缺少的品牌。

(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民族地区的共识。

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无烟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弘扬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载体,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已逐步引起了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随着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在民族地区形成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乡村旅游、民族节庆旅游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旅游业已成为民族地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成为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

抓手,切切实实为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子。

二、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贵州民族地区的旅游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等资源优势相比,发展仍然十分缓慢,还有许多急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形象渐趋明显,但资源开发整体不足,产业结构和质量有待提高。虽然随着旅游业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明显,全社会的旅游意识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景区供给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景区过分专业化,只能就景看景,忽视了旅游的参与性、休闲性、趣味性。还有些景区的建设多个部门参与,人工景点与资源风格不协调,只注重数量型扩张,目标分散,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系列。以贵阳为例,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省会城市,国内外很多游客想在此领略多彩贵州的民族文化魅力,体验多彩贵州的民族文化生活,但却没有一处集餐饮、歌舞、娱乐于一体的展示场所;又如民族村寨的开发,则表现为“到处有看点,处处相雷同”,既没有凸现特色又不能形成规模。

(二)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缺乏统一规划和协作,难以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民族地区的发展大大改善了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和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基本形成了一定档次和规模的旅游饭店服务体系,但各自为阵的情况较为普遍,难以形成综合性效益。以黄果树景区为例,虽然将天星桥、黄果树瀑布、徒坡塘景区连成一体运作,但以一日游为多,游客到景区走马观花,不仅劳累,而且看不到景区全貌,也无民族文化领略;而从该景区的综合旅游价值来看,如能增加民族文化元素,则完全可以安排二日以上行程,让国内外游客不仅观赏到景区的自然风光全貌,还可以领略到当地布依族、苗族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而提高旅游的档次、价值和综合效益。

(三)旅游资源开发初具规模,但大旅游产业观念还未形成,旅游基础设施缺乏限制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还处于不完整、不深人、不对称的初级产业化阶段。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行业。从现状看,一方面是管理的交叉重复;另一方面又形成了管理上的空白,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尽管民族地区的一批景区(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但发展极不平衡,各景区在产品建设、配套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精品旅游产品数量不多,特别是对国内外市场吕海梅廖继红:贵州旅游业发展应打好“民族牌”具有吸引力的深度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民族地区虽已建设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但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旅游旺季表现尤为突出。以交通为例,旅游受交通的影响十分敏感,目前贵州省民族地区交通运输还未形成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机场、航线、火车车次均少,旅游旺季难进难出,有些景点至今未通高等级公路,境外旅客绝大部分不能直达贵阳,制约了人境旅游的发展。又以住宿接待条件为例,除了省会贵阳已经建有一批条件好、档次高的酒店之外,其余地方接待条件均有限。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经营缺乏统一管理,普遍存在档次低、包装差、品种单调等问题。

(四)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由于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起步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高速度与低质量、结构与功能失调并存;旅游业的发展与其突出的资源优势不相称;缺乏高素质的促销、管理、导游人才。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制约着旅游市场的拓展。近年来虽由省、市政府牵头举办过不少旅游推介促销活动,但仍显不够,贵州旅游形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仍不高。民族地区旅行社企业散、小、弱、差,在旅游市场的开拓上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和营销思路。

(五)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破坏,原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刻不容缓。贵州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得天独厚,对海内外旅游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逐步失传、变异或淡化,民族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迫在眉睫.三、民族文化对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分析

在贵州这个多民族聚居省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既有较高文化价值又各具特色的谚语诗歌、神话史诗、音乐舞蹈、节日庆典、民族体育、民族服饰等,其中蕴藏的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奥秘,构成了贵州极为丰富、最具魅力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一是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400多个,集会地点1000多个。二是民族歌舞绚丽多姿。著名的有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土家族哭嫁歌等。三是民族建筑风格迥异。尤以侗族鼓楼、布依族石头房、苗族吊脚楼等最具特色,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建筑艺术的精华”。四是民间工艺美术精湛、繁多。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有腊染、刺绣、挑花、漆器、陶瓷、箫笛等,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实用性,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工艺品。五是民族饮食特色鲜明。如凯里酸汤鱼、花江狗肉、水族韭菜包鱼、侗家腌肉系列等,极具开发潜力。

总之,民族文化的价值性、独特性、长期性构成了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潜力,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贵州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到民族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来分析,民族文化将成为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加快贵州旅游业发展应打好“民族牌”。

第三篇:贵州旅游发展之我见(推荐)

贵州旅游发展之我见

贵 州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浓郁的民族风情、秀丽的自然山水、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无与伦比。贵州的诸多旅游景点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呈现出多种特征:自然生态的奇特性、文化的原生性、民族历史的厚重性、红色旅游资源的显赫性、气候资源的独特性和宜人性。但是,贵州旅游的影响力及其旅游收入与其旅游资源的地位却不相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在于贵州缺乏新颖的、能深刻而又准确阐释贵州旅游形象的旅游广告。为此,贵州的旅游广告需要打造具有文化内涵、能展现贵州特色、让旅游消费者印象深刻的旅游广告精品。同时贵州具有相当优秀的气候优势及地理优势。

贵州的旅游广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进入新世纪以前,贵州旅游广告宣传内容没有特色,贵州旅游广告曾经推出的广告词是“公园省贵州”,看起来把贵州描述得如诗如画,其实并没有体现贵州的特色。而且,广告宣传形式单一,广告不但要做得新颖,而且要以情动人,这就需要在市场调查中多下功夫,摸准消费者的心态,了解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在广告中加入更多的人情和人性。据生理卫生实验研究表明,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海拔是500~2000m。

1.夏季(6~8月)全省大部地区平均温度在22.0~26.0℃之间,凉爽舒适,没有邻省那种酷热的高温天气,具有“天然大空调”的特点。2.紫外线辐射低、适宜户外活动。全省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200~1600小时之间,为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三分之二,因此是我国紫外线辐射最少的地区。3.贵州多夜雨,这也是贵州的特色气候之一。一般夜间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70%左右。夜雨之后,大气中的尘埃被清洗,次日的空气湿润清新,这也是贵州空气质量较好的原因之一。

科学研究表明,环境气温在18℃至24℃之间、湿度在45%至70%之间时,人体最感舒适。根据我省的主要气候特点,贵州旅游气候资源的最大优势是避暑旅游气候。最大的旅游气候比较优势在夏季,夏季的温度与省内外主要避暑旅游城市相比属于凉爽舒适型,除同在云贵高原的昆明、大理外,在同一纬度上没有哪个城市夏季的温度条件能与贵阳、六盘水、安顺等地媲美(2)湿度适中。夏季相对湿度在75%左右,在国内外所有城市中是最好的。如云南的城市夏季相对湿度偏高,而中国西北部的避暑城市夏季相对湿度太低,过于干燥。(3)风速有利。夏季适当的和风会增加人体舒适度。贵州夏季平均2~3米/秒的风速,对夏季旅游者身体散热、出行和活动十分有利,使夏季旅游舒适性大大提高。(4)紫外线辐射最少。贵州的紫外线辐射属全国乃至全球最少的地区之一,因此与其他城市相比,贵州紫外辐射强度低,对人的影响最小。与国外避暑城市比较,贵阳、六盘水等与佛罗伦萨、日内瓦、温哥华和札幌的日照时数较为接近,比中国东北和西部城市的要低很多。(5)空气清新。根据资料统计:贵州的沙尘暴日数为零,加上降水丰富、夜雨多,起到了对天空的“清洗”作用,所以空气清新。如贵阳市区空气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6)海拔适宜。据生理卫生实验研究表明,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海拔是500~2000m。贵州主要旅游景区的海拔在600~2000m,属于人体对大气压感觉的最佳位置,所以从海拔条件看贵州的地理位置也是比较理想,对不同年龄段的旅游者都适合。这是属于贵州的气候优势。

贵州是中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目前集观光、度假和深度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和谐旅游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正如世界旅游组织所称赞的贵州是“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一、旅游资源特点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高富集省份。其资源分布广、类型多、品位高、保护好。概括起来讲,有五大特点:

(一)由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景观的奇特性。贵州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总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595公里,南北相距500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2.5%,其中岩溶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占61.9%,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的岩溶面积由于岩溶发育三维空间的不断扩展,导致地形演进过程的变化十分复杂,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迭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漫长而奇妙的地质结构过程,孕育了全省千姿百态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形成了无数地上地下贯通,动态静态结合的自然奇观。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2007年,荔波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二)多民族构建的文化原生性。贵州省的常住总人口3975.4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8.9%,世居少数民族18种。多种族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经反复对撞和相互涵化,逐渐积淀在贵州文化的各个层面中,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艺术等等,无不富含着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正所谓“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大节三六

九、小节天天有”。走进民族村寨,人们会发现,汉晋遗风,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等古老的文化模式,在这里仍被原汁原味地保存着,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一笔文化遗产。

(三)历史文化的厚重性。人类可能起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在这里人类完成了由猿到人的演变。在距今4亿—2.3亿年前的古生代,这一带曾几经海浸。在贵州发现的大量古生代的鱼、龙化石表明,陆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很可能最早就出现在这里。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时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贵州不仅是古生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春秋时期,牂牁国是贵州这块土地上的大国之一,春秋后期夜郎国取代牂牁,日渐强大,今天,在贵州仍不难寻觅到夜郎文化的遗踪。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等地调集30万大军到贵州屯田驻军,“开一线以通云南”,使江南文化与高原山地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屯堡文化。被称为“中国儒学最后一个高峰”和“近代启蒙思想先导”的王阳明,在“王学圣地”贵州修文龙场“悟道”,开一代学风,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变革;发生在贵州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则是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最具浓重色彩的一笔,是“长征文化”的经典。

(四)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酒文化的显赫性。“酒”和“游”,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贵州酒文化对贵州旅游的影响尤为深刻。在贵州各种文化品牌中,酒文化叫得最响。茅

台酒被誉为文化酒、外交酒、健康酒。在少数民族村寨饮酒,我们所领略到的酒文化则别有一番情致,敬酒、劝酒、饮酒的方式林林总总,酒伴着舞,酒和着歌,无酒不成席,无酒不会客。从浓浓的酒香中,可以品味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感悟到酒文化的真谛。

(五)天然避暑型气候的独特性。贵州的避暑型气候资源已属于越来越稀缺和珍贵的生态环境资源。贵州地势西部高,向北部、东部和南部逐渐降低,平均海拔1100米。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降水较丰富,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日照比较充足,年日照时数在1300小时左右。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且以每年超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夏季平均温度23.1度,有天然空调省的美誉,形成了理想的人居环境和避暑度假胜地。

以上便是我们贵州的气候及旅游优势,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发展我省优势。制定符合我省战略发展的的纲领性文件,加速我省发展为我们的家园建设做出贡献。

第四篇:浅谈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浅谈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1-8-

1信息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作者:雷雪君

摘要:贵州是一个欠开发、欠发达的省份,其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决定了贵州在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上将很难有较好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贵州的地形地貌又赋予了贵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因此,在贵州工业发展底子薄、农业硬件环境差、资金短缺、吸引各类人才困难等大背景下,要发展贵州经济,就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旅游经济为突破口,以此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从而带动其他各项产业的发展,最终改善贵州经济状况。

关键词:地理条件;旅游资源;旅游经济

一、贵州旅游业现状

最近几年,由于各方的呼声和贵州面临的经济发展困境、国家政策、西部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全国旅游业整体增长等因素,贵州的旅游业总体上来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贵州都市报的消息,贵州省的旅游收入从2006年的250多亿到2010年底旅游收入预计突破1000亿大关。4年时间几乎翻了4倍,临省的云南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415亿元,预计全年将到达900亿元。果真如此,多彩贵州将有可能在历史上第一次旅游收入超过相邻的彩云之南。

有学者利用了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贵州省旅游业与其第一、二、三产业关联度的实证性分析,其结果是贵州省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呈现出如下态势:x1(k)

因此,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应该是未来贵州经济发展的一个现实、合理、可行的方向,但由于基础薄弱,人才困乏,监管不力等原因,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

二、贵州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一累、二贵、三无味”是业内人士都贵州旅游的最好总结。“一累”是指旅游景点分散,而且道路条件极差。“二贵”是指价格居高不下。“三无味”是指景区大多处于低层次开发,内容单调,简单重复。

旅游定位的模糊,“公园省”——一个不知所云的定位,概念模糊。城市定位的盲目,“林城”,更被戏称为只有在直升机上才看得见树林的城市。文化宣传的不到位、走过场、自欺欺人,“多彩贵州,越舞越美”,舞了这么多年,你很难在贵阳外的任何一个大点的城市找到一个知道“多彩贵州”这个活动的人。

人才匮乏,据贵州旅游局的消息,到2010年,贵州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8.08万人,缺口人数12.87万人。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到过贵州和云南旅游的人可能都会有非常深的感受,贵州导游多数时间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带游客去消费,自己拿回扣,相比之下的云南导游则朴实得多。

基础设施落后,随着贵州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全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制定了加强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5年目标,即以交通设施、景区设施、综合配套设施、环境建设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三、贵州旅游经济发展的路径——酒文化开路,突出重围

贵州是大西南联结华东、华南地区的通道,又与四川、广东、云南、广西等旅游大省紧邻周边有广阔的旅游市场。另外,贵州的许多景区都与周边省区的著名景区相邻,周边发育较健全的旅游市场给贵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综观贵州旅游,要突出重围,一是要联合,二是要选准突破口。

贵州酒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优势显著、相对集中、别人难以模仿替代的丰厚旅游资源,值得好好作一篇大文章。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无论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医药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哪一个与酒文化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酒文化旅游,这是一篇多么瑰丽壮观、荡气回肠的华章啊。

与四川联合,由政府挂帅,茅台、五粮液等企业牵头,利用从茅台到宜宾的200公里赤水河——岷江流域所蕴含的丰富资源,精心打造出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酒文化长廊”,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非同小可。

改变目前的文化推广思路,不再那么强调夜郎文化,社会发展到今天,夜郎文化其实在看点上已经不多,作为旅游发展的啃头稍显空洞,改变推广策略,把“越舞越美”的“多彩贵州”也舞到别的省份,我们的旅游不是要贵阳人去安顺推广,安顺人来贵阳推广,而是要让发达省份,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知道贵州,“发现贵州”。

综上,贵州的旅游业虽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关各方应该看到问题、发现问题,争取把贵州旅游真正的做强、做成熟,让人民受惠,以旅游推动贵州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3、母萍萍.贵州省旅游业对其经济影响效果的实证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22).4、胡言.贵州旅游业面临边缘化困境[J].21世纪人才报,2002(2).(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

第五篇:打造强势旅游品牌的方略

打造强势旅游品牌的方略

旅游目的地营销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力成为现代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根本目标就是,采取卓有成效的营销战略和策略,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完美统一的强势品牌。概括起来分析,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打造强势旅游品牌要有十把金钥匙。

1品牌营销——引爆现代旅游业原子弹

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武器。全球化经济时代就是品牌竞争的时代,现代旅游竞争的实质就是品牌的竞争。一切旅游策划和营销策略的实施,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打造独具魅力的强势旅游品牌。这种品牌必须是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形象力、竞争力、文化力、联想力、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完美统一。当务之急是强化品牌意识、推进品牌战略、制定品牌规划、加强品牌宣传、创新品牌管理、提升品牌价值,最终达到打造旅游目的地强势品牌形象、增强品牌整体竞争实力的目的。

2整合营销——“合”文化打造核动力

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营销策略日益创新,传统的老一套的旅游促销手段在品牌包打天下的现代旅游时代已难以奏效,尤其是单一呆板的旅游营销策略已无力回天。整合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策略,既是市场营销变革的大趋势,又是旅游市场竞争的核武器。整合营销就是宣传广告、公共关系、人员推广和业务促销等促销要素的综合运用,是新闻炒作、软硬广告、节事活动、展览推销等多种营销形式的整合利用。就像旅游宣传促销,没有新闻宣传是不行的,但仅有新闻宣传是不够的,因为新闻宣传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对同一地点、同一事实的宣传往往是不能重复的,而广告却不受这一限制,它能够重复运用,不断强化品牌形象和宣传效果。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加大各种形式旅游广告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提高整合营销水平迫在眉睫。线上与线下两种渠道结合,也成为了大多旅游企业的选择。旅游网站制作专家思,途也建议大家采取这种方法。3定位营销——你是我的唯一

这是推进品牌营销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必然选择。世间无弃物,关键在定位。旅游营销定位包括目标市场定位、品牌形象定位和产品线路定位,重点是在做好目标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旅游品牌形象。香港的动感之都,大连的浪漫之都,杭州的休闲之都,云南的体验之都,无一不是旅游定位营销的成功典范。例如湖南旅游品牌的打造,必须借他山之石,后来居上,高水平运用旅游定位营销策略,旗帜鲜明地张扬人文湘楚、山水湖南的个性魅力和特色形象,创造人无我有的湖南旅游品牌竞争优势。4概念营销——我有美名天下传

概念营销就是营销概念,像“昆明天天是春天”,营销的就是“春天”这一概念。但概念营销不仅仅是概念炒作,它同样是实战营销。旅游目的地所倡导的概念营销,它是通过概念的发掘和提炼,找到旅游品牌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然后通过形象生动的文字和语言表达出来和传播出去,从而对广大游客的感官和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力,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刺激和激发他们旅游的冲动和欲望,并吸引他们把心动变为行动,成为旅游目的地忠诚的旅游者。5联合营销——一加一大于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加一大于二,这是系统学的基本原理。规模也是品牌力,规模也是竞争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举目四望,形形色色的联合营销正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大舞台上威武雄壮地上演。从川藏滇联合投资800亿元打造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到长三角旅游圈的逐步形成,尤其是“五岳联盟,天下称雄”的“中国第一旅游品牌”的横空出世之后,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的旅游营销联合之势早已是星火燎原。

国内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营销联合、泛珠三角旅游联合、中部地区旅游联合的诞生,湖南省内有大南岳、大湘西、大湘南旅游圈的破土。湖南旅游节期间,由岳阳楼发起的中国六大名楼联盟以营销“中国名楼旅游”为己任,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天下岳阳,岳阳也以全新的形象跃入国内外旅游者的视野。目前知名度较低、影响较小的旅游目的地,其联合营销旅游的要求更为迫切,责任更大。

6节会营销——给品牌的老虎添上双翼

如果品牌营销是老虎,那么节会营销就是为老虎添翼。节会营销必须服从于品牌营销、服务于品牌营销。例如2004年中国湖南旅游节最大的成功就是节会营销了旅游品牌,节会营销与品牌营销自觉地走向融合和统一,特别是开幕式举办地浏阳通过系列主题活动成功地传播了“激情浏阳,狂欢之都”的品牌形象,闭幕式举办地莽山卓有成效的节会营销使“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一举成名天下知。

“生命在于运动,旅游在于活动”,为更好地打造旅游目的地整体品牌,必须进一步强化节会营销意识,尤其是要更加注重以营销品牌为终极目标的节会营销的策划和执行,以及节会自身品牌的打造,坚决防止误入节会营销与品牌营销两张皮的歧途,自觉杜绝节会营销损害和破坏整体品牌形象的再次发生。7事件营销——没事找事地疯狂炒作

信息社会信息泛滥成灾,有效的注意力成为最为稀缺的资源。在旅游市场的竞争中,知名度就是生产力,注意力就是印钞机。得市场者得天下,得注意力者得市场。旅游经济就是注意力经济、吸引力经济和形象力经济。而创造力制造注意力,震撼力制造吸引力,传播力制造形象力。事件营销就是巧妙地借助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制造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以达到营销旅游的目的。“穿越天门”、“阿迪力

去年上半年四川碧峰峡景区的“中国第一饿”绝食49天,挑战世界纪录表演,同样使碧峰峡景区名利双收,成为最大的赢家。前后49天,媒体每天现场报道,挑战者陈建明的日记天天连续刊发,拥护者与反对者,信者与不信者通过各种媒体展开激烈交锋,一时间,碧峰峡成为亿万瞩目的焦点。与此同时,直接效益同样可观。80元一张的入园门票并没有挡住平均每天近万人的好奇者和游客来到现场观看表演,最后7天的“五一”黄金周,游客高达20多万人次。短短49天,仅门票收入就有近4000万元,尚不包括行、游、住、食、购、娱等更为可观的综合性旅游消费。总之,成功的事件营销,既可以大大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又可以直接创造和实现品牌价值。

因此,要在坚持与品牌营销相统一的原则下,尽可能更多地、更有效地策划和开展事件营销。8特色营销——张扬个性化的魅力

在世界旅游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和旅游产品日趋同质化、雷同化的今天,特色就是价值,雷同就会贬值。特色是旅游品牌赖以生存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线。旅游竞争力的培育,其实就是个性化魅力的张扬和差异化品牌的塑造。从旅游规划设计,到旅游开发建设,到旅游经营管理,到旅游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忘记特色的塑造和个性化的张扬。

特色是旅游者永远的冲动,特色是旅游业永恒的行动。独特的美是最难得的美。旅游特色越强,个性越美,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则越高,竞争力则越强,品牌价值、品牌效益就会越大。

旅游业的特色营销就是要像下围棋一样,善于制造“竞势落差”,通过有效的特色营销,形成与对手之间的差异进而制造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落差”,并逐步有效地将这种“落差”拉大,不断巩固特色营销的优势。打造湖南旅游品牌不但要营销整体特色优势,而且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坚决力戒品牌特色的雷同。9娱乐营销——找个最好玩的方法来卖

快乐是永远的稀缺资源,旅游就是为了娱乐自我、寻找快乐,旅游业应当成为制造快乐的产业。旅游经济是新兴的娱乐经济,娱乐经济的营销更应该是娱乐营销,这既是它的必然要求,又是它的优势所在。因此,娱乐营销是旅游营销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旅游业的娱乐营销就是强化娱乐意识和参与程度,借助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通过轻松活泼的方式来传播和营销旅游品牌。

娱乐营销分为单向娱乐营销和互动娱乐营销两种。单向娱乐营销就是旅游业通过赞助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来营销自己,以求达到一种寓卖于乐的效果。而互动娱乐营销则是让旅游者成为娱乐节目的主角,让他们参与到互动的娱乐中找到自我先前不曾有过的快乐和尝试,从而无形中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有了深刻的认知。

张艺谋导演的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杨丽平编导的《云南印象》大型原生态歌舞剧,音乐鬼才宣科主演的丽江纳西古乐,无疑都是经典的旅游娱乐营销。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在宁夏制作的“冒险你最红”,2004年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举办地的浏阳河探奇挑战赛,也同样是形式新颖、效果奇佳的旅游娱乐营销。在文化体育娱乐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开展娱乐营销正当其时,理当有更大的作为。因此旅游目的地必须因势利导,借势而为,大力开展娱乐营销,全力打造旅游品牌。10美女营销——将美女经济进行到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江山又爱美人,美女是人类永远的兴奋剂。哪里有美女,哪里就有眼球。美女经济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既然有美女经济的存在,就自然有美女营销存在的道理。事实不可否认,规律不可改变,借势美女经济,营销旅游品牌,前行者已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从世界小姐的“美丽眼睛看西安”、“美丽眼睛看三亚”,到国际旅游小姐的“美丽眼睛看杭州”,所到之处无不卷起美丽旋风。

从敢为人先的湖南来看,今年以来,更是美丽风暴席卷三湘、波及世界。星姐选举已超越国界,成了国际选美赛事。首届星城旅游形象大使新鲜出炉,光彩照人,灿烂旅游。第11届世界旅游小姐皇后总决赛首次进入中国,长沙有幸成为了第一站。10月14日至30日,30个国家的旅游小姐将分别代表所在国度在多情长沙角逐世界旅游小姐皇后及亚军、季军和十佳世界旅游小姐。“美丽与我面对面”、“美丽激情狂欢夜”、“美丽眼睛看三湘”等系列主题活动,将使古城长沙沉浸在“美女狂欢”之中,山水洲城、多情长沙的风情风物,将伴随世界旅游小姐播撒五湖四海。

因此,美女经济时代的旅游目的地营销,应当理直气壮、积极主动地把握这一“美女机遇”,精心策划和实施“美女营销”,并在旅游品牌的打造中,顺势而动,乘势而上,将美女经济进行到底。

想在旅游界打造强势旅游品牌就要发挥当地旅游的独特模式,找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出路,使其成为打开世界的金钥匙。

如何打造强势品牌,就需要根据旅游产品本身的资源条件。是金子永远都会发光,但如果本身的资源条件不足,如何开发品牌价值,巧妙地做到天时地利人和?逐一加强、改善、提升,用好资源这张牌,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也就能推动旅游品牌的发展。只有把品牌打出去了,才能延伸一、二、三产业的市场连接,产业链和消费链,游客才会买账,才回舍得掏腰包。

下载发展大旅游 打造贵州大品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大旅游 打造贵州大品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心打造旅游品牌 大力发展朝阳产业

    精 心 打 造 旅 游 品 牌大 力 发 展 朝 阳 产 业 东昌府区姜堤村A级景区复核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姜堤乐园全体员工对省市领导来我园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

    丹江口市打造山水旅游品牌思索

    丹江口市打造山水旅游品牌思索 作者:贾寒峰 来源:秦楚网 添加日期:10年02月05日 文化与旅游紧密相连,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内涵,旅游是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只有突出各种不同的地方文......

    打造品牌社区 创建旅游名城

    打造品牌社区 创建旅游名城沙州镇做为国际旅游名城敦煌的城市所在地政府,始终把建设“魅力敦煌、艺术之都”做为工作的出发点,以党建为统领,以“我爱敦煌”教育活动为载体,在社......

    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旅游发展

    打造文化精品推进景区发展7月8日晚,2012“镜泊胜景”大型多媒体歌舞秀首场演出暨“镜泊胜景”中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在镜泊湖举行。市长林宽海宣布活动开幕;市委副书记、纪委书......

    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

    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 2013年08月21日 ——陈敏尔省长在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值此盛夏时节,我们相聚在凉都六盘水,举行第八届......

    注重内涵发展打造教育品牌

    注重内涵发展 打造教育品牌 教代会学校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马垅中学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

    以泉文化打造济南文化旅游品牌

    以泉文化打造济南文化旅游品牌 徐辉 【摘要】: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济南素来以"泉城",从济南市泉水旅游......

    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旅游品牌

    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旅游品牌近年来,特别是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我县城乡面貌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