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旅游发展

时间:2019-05-15 01: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旅游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旅游发展》。

第一篇: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旅游发展

打造文化精品推进景区发展

7月8日晚,2012“镜泊胜景”大型多媒体歌舞秀首场演出暨“镜泊胜景”中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在镜泊湖举行。市长林宽海宣布活动开幕;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沙广华与参会嘉宾为“镜泊胜景”中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剪彩。来自国家、省、市领导,各界嘉宾和全市1500多名群众现场观看了这场浓缩镜泊湖地域历史民俗特色与人文景象的文化盛宴。市领导王同堂、沙广华、周景隆、葛民、王育伟、梁桥、杨明、侯鸿雁、张海华、闫子忠、王福顺、庄乾良、李自亲、张国君观看演出。

2012“镜泊胜景”大型多媒体歌舞秀由市委、市政府主办,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斥资3000多万元承办,黑龙江电视台承制,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旅游演艺公司、市文广新局文化艺术中心、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参演。演出将镜泊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色融于一体,旨在让“镜泊文化”更自然地融入旅游文化之中,将镜泊湖的独特魅力全面展示和呈现给广大游客,进一步提升镜泊湖旅游线路的美誉度和观赏性。作

为镜泊湖之夏旅游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实现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事业的深度融合,必将对提升牡丹江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

2012“镜泊胜景”大型多媒体歌舞秀首场演出由黑龙江电视台主持人周巍、袁哲主持,演出主要分为三大篇章:《宇宙鸿章》、《历史韶光》和《盛世华章》。将3000年前博大精深的肃慎文化、“海东盛国”的昔日辉煌、抗日英烈在镜泊湖畔英勇斗争、林业工人为支援祖国建设爬冰卧雪、辛勤劳作的壮丽场景和热情欢快的俄罗斯民俗风情舞蹈表演等内容一一呈现。接下来两个多月的旅游旺季里,每晚19时30分,游客们都将准时在镜泊湖演艺广场欣赏到精彩的表演。

为广泛宣扬镜泊湖地域历史文化和人文艺术的魅力,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贸旅牵动”战略发展目标,由镜泊湖管理委员会主办这场“镜泊胜景”镜泊湖大型多媒体歌舞秀。整场演出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实景演出场地,由省电视台专业人士策划编排执导,集纳全市优秀舞蹈专业团体,组成了强大的编导和演出阵容。这也是我省景区实景演出的首次尝试。是牡丹江地区投资最大、档次最高的艺术精品。接下来,镜泊湖管委会将组建演出公司,进一步整合全市演艺资源,将《镜泊胜景》大型歌舞秀打造

成为的文化精品,为繁荣全市、全省的文化创作再立新功。同时以文化为引领,带动龙头景区建设,全面实现大发展、大变化的既定目标。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牡丹江籍朝鲜族歌唱家、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金曼也专程赶到现场演出。首演正式开始前,著名军旅摄影家、国家风景名胜区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宋举浦少将向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颁授“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镜泊湖摄影基地”牌匾。

第二篇:不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不断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李鸿儒

2011年11月30日14:21来源:《宁夏日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五比五看”争先进位主题教育,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西夏区经济社会发展跨越,意义重大。

比学习,在解放思想、争先进位中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要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等的论述,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有力的措施,找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点,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兴区”战略深入实施。要以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为先导,在加快文化事业方面下工夫,在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方面下工夫,在促进文化旅游大发展上有新突破。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引进外力,激活内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优势特色产业,增强竞争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比能力,在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银川市西夏区拥有沿贺兰山地带的优美的生态资源、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独具魅力。但由于基础设施差、规划建设投资大、整体开发打造难度大等原因,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任务艰巨而长远。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整理以绿色生态文化、西夏历史文化等为主的“五种文化渊源”,在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优做强骨干文化企业,发挥文化旅游基地(园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区域性特

色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充分体现民族、区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新路子,打造出一批具有西夏古都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比干劲,在攻坚克难、重点工作突破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在重点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影视创意文化、酒庄文化和旅游三产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的影视创意企业合作,更广泛地传播西夏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着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龙头企业,将基础建设、旅游发展、文化项目、体育赛事等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带动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运动休闲、公共设施等资源融合,创新开发模式,推动各类文化旅游要素集聚发展,不断催生新的文化旅游消费形态;推进文化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化,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

比活力,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项目投资,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形式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围绕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等宁夏王牌旅游景区,加强道路、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康体检等文化旅游产业要素,改变我区文化旅游行业条块分割和“擦边球”的状况,努力构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旅游休闲区、贺兰山宁夏西线黄金旅游(线)中心区和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核心区。培育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加快推进801文化创意产业园拓展项目等大项目带动,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怡游西夏建设,彰显西夏古都文化特色,将文化理念融合于旅游产品开发,引进大型休闲

娱乐项目,积极发展会展旅游、赛事旅游和宿营地等特色旅游,构建文化旅

游融合发展格局,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形成以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提升具有西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比奉献,在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发展中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不断巩固“五比五看”争先进位活动成果,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五大工程”。大力开展巩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等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领文化前进方向,为建设宜业怡游逸生活和谐幸福新西夏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规划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和休闲娱乐场所,继续打造自治区“周末社区欢乐大舞台”等广场文化品牌,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第三篇:打造红色文化平台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14)

打造红色文化平台

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

瓜州文化遗存众多,无论是古遗存分布还是国宝级单位,数量均多于周边县市,境内还有许多异于中东部地区的戈壁荒漠自然景观,深受外地游客青睐,这为我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资源优势未必等于产业优势,众多的文化遗存也不可能一揽子开发,特别是我县毗邻国际旅游名城敦煌,既有借助敦煌品牌的“光环”优势,也有受制于敦煌“光环”的地缘劣势。

去年市委提出了西片四县市组团合作,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县同敦煌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开发县境内文化旅游的框架协议,这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破题发展打开了缺口。打敦煌牌发展瓜州文化旅游产业,必须注重产业开发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否则就是资源和投资的浪费。瓜州对于敦煌文化的互补性在于其特有的张芝、玄奘、红色和边关古城四大文化,在推进瓜州文化旅游产业中必须做足做好两篇文章,一是突出特色,集中开发四大文化品牌;二是打造平台,为四大文化开发聚集人脉。这个平台,就是酒泉地区独有的西路军红色文化,文化旅游资源远不及瓜州的高台县,凭借红西路军纪念馆,每年吸引10万人次以上外地游客,就是显著的例证。特别是在杜绝公款旅游和创业励志教育不断加强的新常态下,应当十分重视发挥西路军安西最后一战这一红色品牌的平台作用,加大投入高标准建好红西路军安西战役

纪念馆项目。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抢抓丝路经济带开发机遇,围绕甘肃华夏文明传承保护规划的实施,把“红色文化”开发纳入全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部署,积极实施“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蘑菇台会议旧址”等项目,促使张芝、玄奘、红色、边关古城“四大文化”步入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路子。

一、我县“红色文化”发展现状

(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可塑性较高。

西路军最后一战在我县留下了诸多红色印记,如蘑菇台西路军会议旧址,十工村、安西老城、白墩子、红柳园战斗遗址,星星峡会合地等。收集保护的红西路军重要文物,如牛皮公文包、电台外壳、程世才将军信件、黄火青毛毯等,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开发红色文化旅游提供了生动的素材。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结构的不断调整,融革命传统教育于旅游的“红色之旅”日渐升温,特别是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常态化,将促使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成为“入境游”的重要平台。近两年,各类方兴未艾的励志徒步活动,亦为开发“红色之旅”+生态观光自助游提供了市场。

(二)配套项目富有特色,吸引力较强。

我县借助红西路军最后一战诸多遗迹和西路军后期主要领导李卓然墓在瓜州这两大文化品牌,先后修建了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和李卓然墓,整修了西路军会议旧址,修建了蘑菇台、白墩子纪念馆。为了注重提升教育基地的整体形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县委、政府积极筹建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项目建成后,瓜州将成为继高台西路军纪念馆之

后,又一处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同时,勘查的西路军瓜州行动路线,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原生态的荒漠风光对东南部地区游客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三)客源市场逐步打开,开发潜力较大。

做为酒泉地区唯一一家红军纪念馆,2014年蘑菇台纪念馆年接待量达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随着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网上纪念馆的建立,预约和入境、过境参观的外地游客日渐增多,去年元至八月纪念馆接待县内、外游客达到45批、1.45万人(次),其中,接待县外游客35批5000多人(次)。今年纪念馆正式开馆后,前来参观的游客将大幅增加。

二、我县“红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资源疏于管理。

我县境内红色资源分布零散,如蘑菇台会议旧址、白墩子纪念馆,离城区都比较远,加之馆舍简易,保护措施落后,管理比较松散,造成红色资源损毁严重,一些战斗遗址、遗迹及纪念建筑物处于“自然保护”状态,王家屯庄战场城堡已是“遗迹全无”。

(二)红色文化旅游体系不健全。

一是红色文化旅游开发认识不足,对西路军最后一战的意义未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开发投入水平低,“三大文化”融合度不高,统筹建设、产业开发设计水平不高,尚未形成整体推进、系统开发局面。二是县内尚未形成有规模有组织的旅游接待体系,游客接待服务功能较弱,对游客综合性消费拉动力不强。三是管理体制不顺,资源管理分散,开发制约现象普遍。

(三)人才支撑不够有力。

一是缺乏有创意的红色旅游策划、设计人才;二是缺乏红色旅

游管理营销人才;三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军史、党史讲解人才。无论是蘑菇台纪念馆,还是县城纪念馆,都没有正规培训的专职讲解员,随着参观游客的迅速增多,讲解工作力量十分薄弱。四是现行人才培养考核和职称激励政策尚不完全适应基层建设需要,重研究轻应用的考评机制难以真正调动基层人才“培”、“管”、“用”的需要。

三、加快红色文化开发的思路

围绕一条主线:围绕挖掘开发红西路军瓜州行动线路这一主线;

抢抓一个机遇: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这一机遇;

打造一个基地:积极创建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提升三大功能:一是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引导和教育功能;二是提升红色文化促进全县旅游经济发展的效益功能;三是提升红色文化旅游拉动客源方面的平台功能。

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做好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展馆布展工作;二是做好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党史、军史研究人员、红色资源开发创意人员的开发工作;三是做好省内外红色展馆联合协作工作;四是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品牌的打造工作。

打造五大景区:对富有瓜州特色的边关军旅、丝路商旅、洞窟城堡等艺术特色文化,进行整体包装策划和开发,城外重点打造锁阳城边塞文化、榆林窟佛教文化、蘑菇台红色文化一体化大景区,城内重点打造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玄奘文化产业园、西路军红色纪念园和风光博览园四大景区。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投入力度。高水平抓好红西路军纪念馆陈展工作、纪念广场建设,内外联手开办红色教育课堂,力争形成纪念展馆、纪念广场、纪念塔一体的国家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聘请专家策划,及早做好规划设计,抓好祁连山红军出山口—星星峡红军行动路线标示和沿线红色遗迹保护、开发工作。连点成线、串线成网,形成有规模、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景区,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红色之旅徒步励志线路。

二是理顺“红色文化”开发管理体制。西路军瓜州境内行动路线大多处于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农牧、林业等部门管理范围,社会团体和其他经济实体很难介入开发,同时,张芝、玄奘、红色“三大文化”开发管理也存在各行其道的现象。建议县委、政府加强协调,理顺红色资源管理,引导“三大文化”协同开发、融合发展,切实提高瓜州文化旅游整体效益。

三是改造提升蘑菇台红色文化价值内涵。蘑菇台景点做为锁阳城—榆林窟大景区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西路军最后一次军事会议旧址来定位,突出革命传统纪念地、红色文化足迹追寻地和旅游休闲体验地功能,重点开发红色纪念、纪念遗迹凭吊、红色足迹追寻和休闲度假四个项目,丰富内涵、充实内容、完善设施、整体改造、提升档次。重点进行展馆扩建、广场改建、停车场修建、磨坊保护以及展馆展陈内容更新、磨坊布展、红军将领居住处布置、接待设施及道路修建和配套红色体验线路开发等。

四是积极构建客源共享、游客共送、利益均沾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纪念馆与县境内各旅游景点、涉旅饭店的紧密联系,建设纪念馆游客信息数据平台,动态发送纪念馆至各景点、各饭店游客信息,形成游客消费意向、旅游需求服务的链条式经营。

五是切实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红色旅游项目创意设计、营销和讲解服务三支队伍建设。采取事业招聘、外派委培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录等方式,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创意的红色旅游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经营人才,不断改变瓜州红色旅游服务人才少、队伍素质不高的现状。同时,制定出台有利于激发文化旅游人才开发、使用的激励政策和职称评聘政策。

2016年2月14日

第四篇: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业竞争力的核心。文化的本质又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它天然地融合和体现于旅游全过程。旅游者出行最大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审美的情趣和精神的愉悦。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文化赋予旅游生命力。文化旅游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一)以规划为引导,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共涉及6个大类、20个亚类、72个基本类型,共计281个资源单体。其中,包括以历史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标志性文化建筑、文博纪念馆和现代的文化设施、特色功能街区、大众化文化娱乐场所等为代表的有形文化旅游资源以及以节庆活动、文化艺术等为代表的无形文化旅游资源。二是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的发展目标。充分发现和挖掘武汉都市文化资源,整合城市综合文化资源优势,力争到2015年,形成较为成熟的紧密结合武汉现代都市形象和文化底蕴的都市文化旅游产品,凸显在武汉城市形象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将武汉市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商

务会展型和都市休闲型旅游城市,成为国内著名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胜地和国家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中部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组织中心与接待中心。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龙头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先导。

三是确定了以中心城区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滨江滨湖文化休闲游、都市文化体验游、商贸会展休闲游、江城动感娱乐游等四大旅游产品系列。

(二)以项目为抓手,增强文化旅游发展动力。

去年,我局积极推进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武汉辛亥首义文化旅游区、世茂嘉年华等总投资额达1834.44亿元的28个市级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其中,武汉极地海洋世界(一期)、楚河汉街(一期)、万达威斯汀酒店、铁桥建国大酒店等项目相继竣工并对外营业,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招商力度,签约引进了华中影视文化城、木兰花园、武汉鲁湖国际垂钓中心3个总投资达60亿元的旅游项目。策划储备了东方马都、汉南区五湖湿地生态文化园等13个总投资达384.2亿元的重大旅游项目,增强了旅游发展后劲。

(三)以产品为载体,提升旅游资源整合。

我局积极协调各方利益,联合市公交集团开通推出8个主题20条精品旅游线路,揽括“大江大湖大武汉”特色观光游、红色旅游、异域风情之旅等主题,涉及市内一日游、省外游以及出境旅游时尚精品线路;推出名人足迹游、租界建筑游、都市风情游等12条推荐市内游观光线路。观光车将市内景区和旅游要素串联在一起,基本涵盖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著名景点,车内除了配有GPS导航系统外,还配有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自动语音导游系统,对外地的商旅客人提供了极大方便,使武汉市内一日游更具系统性、便捷性。

(四)着力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健全旅游营销网络。一是以辛亥百年为契机,依托高铁交通优势,围绕“樱花热”和“辛亥首义”两大主题,在珠三角地区发放武汉旅游护照樱花版和辛亥首义版2万本,激发了珠三角地区市民的热情。樱花节期间,武汉大学、东湖樱花园最高接待量达20万/天〃人次。据携程网对广东地区出游情况的监测,春季到汉赏樱花已成为广东市民出游的首选之一。二是有计划性地组团赴广州、中山、南京、长沙、深圳、无锡、苏州等16个地区开展了30多场次旅游促销,参加境外旅游会展6次,策划推出了48条省内旅游线路,31条市内旅游线路;邀请韩国、日本、俄罗斯、中铁联盟等海内外旅行商近7批次来汉踩线,巩固和拓展了国内外客源市场,保证了我市境内外游客保持20%以上的增长。三是坚持“办节为民,为民办节”的宗旨,继续围绕“知音江城”的主题,举办了第十届武汉国际旅游节,推出的 “中华婚典”、“帐篷音乐节”

等活动,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喜爱,进一步彰显了武汉“文化江城、休闲江城”的魅力。

为加快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理念,提升操作力,以抓规划引动、项目推动、市场联动为工作着力点,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完成全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确定文化旅游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尽快编制《武汉市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加强政策调研,尽快促成出台《关于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投资开发文化旅游的创业积极性。三是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新机制,探索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将黄陂区木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包装,统一规划,联合营销,增强发展实力和后劲。四是继续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统一调度,积极跟进一些引资性的建设项目,尽快促成投资方尽早决策,争取项目早日催化落地,生根开花。五是加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研发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着力做好传统工艺品的研发工作,优化销售网络,不断提高购物在旅游经济中的比重。

发展文化旅游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放眼长远又要关注当前,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

就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以规划为引导,注重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谋划。要实现文化资源旅游化,必须从发掘整理开始,在研究谋划中找准优势,明确发展方向。要注重谋划的专业性,充分发挥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梳理、分类、甄别、演绎等。要注重谋划的针对性,坚持理论研究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建立旅游企业和专家学者定期交流沟通机制。要注重谋划的广泛性,鼓励广大群众广泛搜集旅游素材,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谋划,形成人人关心文化旅游、人人参与文化旅游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产品为抓手,大力整合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门类多,要把内容相关、区位相近、功能相仿的资源融合起来,发挥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在共生共荣中打造文化旅游精品。要围绕主题进行整合,以旅游主题为红线,通盘考虑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有机整合遍布全省各地的旅游景点,使这些零散的珍珠形成一条条精品旅游项链。围绕区域进行整合,根据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体,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带(区)。

五是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文化旅游业是高品位产业,高水平营销必不可少,必须创新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推广活动,增强武汉文化旅游的震撼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开展整体营销,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企业界限,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统一规划、整体开发。抓好重点营销,细分客源市场,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和不同的客源地特点,组合包装不同的旅游产品,实施不同的营销模式,积极开展有针对性、深入性的营销活动。推动合作营销,加强与周边省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客源地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的联动营销机制。

三是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文化旅游企业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方向,着力培育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一方面,要做“多”主体。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入门槛,通过税收、土地等政策优惠,吸引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增强文化旅游发展的多元力量。另一方面,要做“强”主体。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知名旅游企业,鼓励重点旅游景区和大型旅游企业开展纵向、横向联合,培育大型文化旅游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第五篇:打造鬼谷子文化 助推石泉旅游发展

打造鬼谷子文化 助推石泉旅游发展

作者:陶 红

一、石泉县与鬼谷子文化的渊源

鬼谷子,战国时期楚国人,姓王名栩,自号鬼谷,是思想家、谋略家、兵家和教育家,与老子、孔子等齐名,在“九流十家”中创立纵横学派。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纵横家:苏秦、张仪、毛遂;方士:徐福(日本人的神)。鬼谷子文化独成一脉,经世致用,影响深远。

在李佩今先生倡导下,石泉鬼谷子文化从20世纪末就已经开始缜密细致的调研。各级领导、诸多专家和学者曾多次深入云雾山踏勘,进行了大量地调查、取证工作,编写出版了《鬼谷子与石泉》、《石泉鬼谷子文化学术研究论文集》等专著。

2002年4月,李佩今先生在山东禹城参加“全国首届禹城大禹文化研究会”,不少专家学者赞同李佩今先生提出鬼谷子故里在石泉的“书证”、“物证”和“理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孟世凯认为“鬼谷子文化是石泉的独特文化资源,应该好好挖掘”。

2002年 8月,中国先秦史学会在石泉举行了全国首届石泉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2007年7月25日,全国专家再次云集石泉并公布重大发现:鬼谷子故乡在石泉县鬼谷岭。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善群称,据西晋时期《鬼谷子注》、五代时期《录异记》等记载,鬼谷子的故乡要合乎三个条件:籍贯属楚、地名叫“鬼谷”并要“地滨汉水”。而据史料考证,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唯有石泉。据明代《兴安州志》和清代《石泉县志》记载:“鬼谷子岭在云雾山中,相传(鬼谷)先生隐处,有废址。”经过大量考证专家认为,石泉县鬼谷岭正是鬼谷子故居所在。公元前398年出生于汉水之滨的云雾山鬼谷岭下的王家沟(今石泉县迎丰镇香炉沟)。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而得。

二、鬼谷子文化的影响力

鬼谷子传世之作《鬼谷子》是先秦典籍中唯一的纵横学说理论经典,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与高蹈虚幻的言论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养生等方面具备实用价值。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

鬼谷子当时在石泉“居汉滨鬼谷山,授道弟子百余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军事学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军事学。他讲授兵法,崇尚高深隐匿,阴道阳取。《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

鬼谷子学说蕴含着贸易原则,讲“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他在《养性修真大法》,讲“静和养气”,为当今养生专家所推崇;他的推命相面术,讲命数、面相及人生祸福,虽有唯心之说,但包含着很深的哲理思辨。

鬼谷子学说得到了国外军政权谋家及企业家高度赞誉,日本大桥武夫以专著探讨《鬼谷子与经营谋略》。

三、助推石泉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石泉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几年来的旅游发展也非常迅猛。云雾山鬼谷岭、2003年已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石泉鬼谷子文化是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料,同时也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借势鬼谷子,打造石泉旅游新名片,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认识鬼谷子品牌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石泉与全市一样,主打生态旅游品牌,但与湖北、四川等毗邻地的旅游产业具有同构性,由于缺乏文化底蕴的挖掘,降低了游客旅游的期盼。培育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鬼谷子文化的研究可以促使石泉的生态旅游披上一层厚重的人文光环,鬼谷子学说诞生于钟灵毓秀的石泉,更有利于石泉的秀美风光为世人观赏,因此,大力挖掘鬼谷子文化内涵,为石泉旅游产业服务,为石泉人世谋取福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做好鬼谷子文化与石泉旅游的推介

文化与经济、旅游有机融合,才是资源禀赋和市场机制的高度统一。谁拥有文化品牌,谁就拥有引导文化消费潮流的主动权,谁就占据文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将一种绿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文化魅力和经济张力。只有切实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个作用,打造具有石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才能创造出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石泉的文化旅游品牌,应该是以鬼谷子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机统一,回归大自然和回味历史文化的辩证统一,务必展开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让石泉生态旅挟鬼谷子文化之灵气,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三)形成鬼谷子文化源于石泉的最强音

关于鬼谷子的故乡及授道地是否在石泉争论实属正常,我们需要扎实的工作,继续为学者和专家的论证提供条件,同时,可以采用只做不说的策略,借用民间学术团体的力量,荟萃鬼谷子学说的研究精华,无论什么人来到石泉都能看到最全面最前沿的鬼谷子文化研究成果,赋予鬼谷子学说时代的活力和蓬勃生机,借用鬼谷子的智慧,使鬼谷子的故乡及授道地在石泉的考据不争而胜。

(四)搞好鬼谷子文化与旅游的系列开发

鬼谷子学说有杂糅有专述,任意撷取其一,用于旅游和文化的开发均是宝贵的财富,集中力量打造鬼谷子文化品牌,破解靠天做旅游的不足。通过策划和创意,在鬼谷子文化的开发中,能使各类游客找到自身所追求的哲理与境界,体味期盼,聚集人气。将鬼谷子的形象及学说用宣传品、纪念卡、工艺品等旅游产品的形式广为发布,努力拓宽外宣的渠道和领域,强力助推石泉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下载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旅游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旅游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造文明和谐家庭文化 推动油田和谐发展

    打造文明和谐家庭文化 推动油田和谐发展2008-03-10 本文访问次数:791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胜利油田工会女职委按照油田工会工作......

    打造晴隆文化品牌推动晴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打造晴隆文化品牌推动晴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中共晴隆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刘 华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的炎黄文......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作为郑州都市区的文化旅游功能区,登......

    电子商务推动旅游发展分析

    电子商务推动贵州旅游发展分析贵州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应是贵州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大省,就应该看清自己的优势,抓住机遇,找出劣势,迎接挑战,确保我省旅游业持......

    (集邮博览用稿)打造特色集邮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荐)

    打造集邮特色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共泸州市委副书记 杨文杰) 泸州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部长、沱两江交汇处,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因出产闻名遐尔的泸州老窖和郎酒,成为中国......

    文化造山,打造旅游跨越发展新引擎

    □谢建龙晁瑞 前言:近年来,西岳华山的传奇突破和品牌化发展之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他们以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标准化建设示范景区为引擎,科学谋划目的地建设,强......

    推动乡镇文化发展5篇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力推动乡镇文化事业发展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

    打造特色板块推动农业发展

    打造特色板块 推动农业发展 仇平贵 2009年第5期 ——经济建设近年来,孝南区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稻、蔬菜、水产、林果、畜禽等五大特色板块,有力促进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