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空前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名镇(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17:1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文化空前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名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文化空前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名镇》。

第一篇:创新文化空前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名镇

创新文化空前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名镇

鲁承新

秭归县屈原镇委、政府早在十一五提出了“特色农业立镇,民营经济富镇,旅游经济兴镇,库区经济强镇”的“四镇”战略,经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镇域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当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重大部署,各级分别确立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屈原镇作为秭归的一个移民新镇,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的思想理念。日下当时正处于十二五初期非常时期,镇村两级换届选举后,新任政府领导班子集体,起步关键之年,屈原镇明确地提出了“特色农业立镇,优势工业富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文明兴镇”的四镇发展之方略。在此,让我们来共同探讨如何助强劲之力深挖屈乡文化资源,创新文化空前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名镇”,并形成共识用文化大理念、大发展、大繁荣,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绘制可操作、可持续、可发展、可名镇、可致富的宏伟蓝图,全面提升屈原文化发展软实力,加快建设与屈原文化相适应的“文化旅游名镇”步伐,切实做到“国际知名,国内闻名”的文化旅游走廊进行初略研探,仅供领导参考:

一、发挥区域优势、凸显文化品牌,高举文化大旗

秭归县屈原镇位于长江南北两岸,地处大巴山荆山余脉,山峦叠嶂,四面环山,长江横贯全镇中心,沿长江向两岸绵延升高,最低海拔175米为西陵峡等5个自然村江岸,最高海拔为九岭头村颠峰2024米。为高山、半高山、低山侵蚀型山区地貌。地跨东径110°46′~110°52′,北纬30°54′~31°02′。东接夷陵区,南与九畹溪镇、郭家坝镇相连,西同归州镇接壤,北与兴山县毗邻。政府驻地属三峡工程新建后迁新址,由长江北岸长江村东迁北岸龙马溪村左岸前山坡。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6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5.68千米,总面积21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07.06平方千米,占95.41%,拥有耕地面积1164公顷。水域9.94平方千米,占4.58 %。全镇12个行政村和新滩1个居委会,共65个村民小组,7902户,总人口19608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06.6人。境内共有公路32条,通车里程176.12公里。其中省级道路11公里,县道45公里,镇级道路43.07公里,村级道路77.05公里。12个村通水泥路,通车里程57公里。距秭归县城46公里。

屈原镇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地,是全国知明产品桃叶橙的盛产地,是峡江过端午赛龙舟的发祥地,是市级授予体育明星乡镇的乡镇,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屈原文化历史悠久,在这片217平方公里神奇的故土上有屈原的骸骨,在这里可以把握屈原祖先的脉搏,在这里可以与我们的祖先对话。

二、立足思维创新、文化战略引领,强化文化大理念

屈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屈原人民的精神家园。青滩千年古镇,蝶变移民新镇,屈原镇要紧扣时代脉搏,立足以文化为根本,以文化促发展的新招式,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把文化建设放在“文化旅游名镇,富民强镇”的战略高度,树立大文化理念,筑牢屈原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转型之魂。否则,政府提出“四镇”的方略,确变为“困难中”的策略,口号月月呼,年年叫,日月如梭,一届五年一晃而过,把超常规大发展的大好时机,成为政府年终工作总结中的文字游戏,成为领导届期目标未能实现或空前大发展机遇失落的客观原因。

(一)让文化精神引领屈原文化转型。文化淬炼时代精神。强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发展、引领屈原文化转型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取向,要以“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推动新跨越、实现新赶超”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诗意乡村乐平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培花思廉”等活动载体,有机结合“农民骚坛诗社、干部理论学习、党员培训、电子政务、村电教室”等宣教平台,广泛开展“屈原文化登讲台、屈原文化进校园、屈原文化进社区、屈原文化进企业”等系列活动,把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引向深入。传承屈原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培育“爱国”精神,注重提升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使群众在参与中接受屈原文化熏陶,着重增强镇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的文化意识,努力形成政府号召、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新氛围,全面凝聚屈原文化转型发展跨越的精气神。彻底扭转解决问题靠上访,文化活动靠打牌、改善生活靠婚庆等不良的社会之邪风,让文化精神领引屈原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真正转型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之上风。

(二)让文化精品丰富屈原文化内涵。没有优秀文化产品作支撑,谈不上文化的繁荣发展。屈原文化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北起屈原村人物景观文化遗址有照面井、读书洞„„等八景。其它遗址有望凉亭、雷劈石„„等十多个等地名文化传说。有七龙霸天下、勒马回头望„„等人物传说;峡江文化遗址江岸,南北江岸早有归乡寺、屈原祠„„等十多个庙宇文化遗址固然已淹没江底,但文化遗风尚存;江南有总理基金治过的链子岩瓦缸寨和链子崖地质公园,左邻西陵峡村新石器时代,有石斧及大溪文化夹砂红衣盆壁等,面积约300平方米;兵书宝剑峡和牛肝马肺峡绝壁之谜遗址尚存;江北长江村有近代举世闻名的新滩大滑坡遗址,镇中龙马溪村(新石器时代.商周)面积8000平方米的石斧和陶片均属大溪文化泥质红陶釜、盘、支座及商周泥质灰陶绳纹罐等文化遗址;同时并存着农民开创的长江河流,疏通川江航道的历史先河,从而创作的《船工号子》、《背夫号子》等盘滩文化、背夫文化等;新镇东侧博蓝田君纪念碑遗址就是最历史的见证,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峡江儿女的成长;道教文化独树一帜,北起25公里北峰村的五指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早在南北朝年间,明成祖派人对五指山的三元宫进行兴修打造道教古建筑群,相继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扩建明月宫等文化遗址残存,天然形成五指山的一峰、一岭、一寨、一线天,二宫、二观、二桥、大观音洞、小观音洞、妖洞、方子洞、无名神洞、犀牛望月、肚脐子包、西洋房、玉皇垭和九狮拜金顶等30多个道教名胜景观与大老岭生态文化旅游区连为一体独特区域优势;红色革命遗址尚存,东起5公里铺坪村霖泉寺首次成立屈原镇第一个党支部,曾留下中共地下共产党员王首先、石光灿、向曦等同志在此宣传抗日救国方略,涌现出杜东曾等革命先烈,孕育了铁道部长杜政远、革命前辈杜作祥等历史名人;孕育了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杜东曾、李发盔等革命先烈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李青春、杜远富、熊辉照、杜森祥、刘千祥、刘明强等先进人物自强不息的精神。综上所述,充分展现屈原文化具有深远历史文化影响,彰显时代精神风貌,塑造不同时期屈原精神和文化形象,来支撑“文化旅游名镇”经济新高地建设。

(三)用文化精英服务旅游发展。文化旅游名镇,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大力张扬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传、帮、带的社会效应,着力提高区域内资深文史工作者的政治地位,搭建“用武”平台,充分发挥服务旅游发展重大作用,牢固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理念,在解放思想中把握文化人才发展规律,建立屈原文化人才信息库,加强对各类文化人才的培养,恢复政府文史办赏常设机构,重新组建文化精品创作小组,办公经费、创作出版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着力造就一支文化创作家、企业家精英人才队伍,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文化骨干队伍。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文化人才配置,鼓励人才合理流动,拓宽人才选用渠道,实施基层文化工作者“固本工程”、文化艺术人才“提升工程”、促进文化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确保尽快地创作、结集、出版一批承载文化精神、激励教育后人、影响广泛深远的精品力作。建立完善文化精品传播、激励机制,打造屈原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平台,特别是要重点推出《峡江遗风屈原魂》、以《屈原文化》为主体的深入挖掘《赈灾文化》、《庙宇文化》、《习俗文化》、《语言文化》、《食品文化》、《民间艺术》等丛书,服务旅游发展,引领全镇人民齐心聚力,加快建设与屈原文化相适应的“文化旅游名镇”的文化精英服务旅游发展。

三、树立以人为本、推进成果共享,实现文化大发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屈原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要立足本镇人民群众新期待,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

(一)着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镇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以项目为抓手,以资本为纽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新模式,吸纳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投向文化基础设施,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高规格建成文体活动中心、完善文化服务中心、镇、村文化广场、健身广场,填补集镇影视剧院空白等,促进屈原镇“文化旅游名镇”的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大提升。

(二)全面推进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镇村文化一体化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必经之路。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强化政府“政策引导、部门负责、中心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新模式,依托“双迎双促”、“文明创建”、“六大走廊”和 “和谐屈原”创建等活动,优化文化发展环境,助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诗意乡村乐平里”文化品位的提档升级,拓宽文化服务领域、提升文化服务品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走向农村、走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农村和社区延伸,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协调发展。在文化权利上的平等、在文化发展上的互动,构建公共文化资源真正覆盖到村、社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群众文化生活更加活跃、更加丰富。

(三)强力推进文化供给系统建设。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就是文化工作的方向。借助“武陵山区”、“整村推进”强劲之力,大力实施“科技扶贫”、“艺术扶贫”、“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科技、医疗、文化三下乡”、“四进社区”、“屈原文化”下基层、“屈原文化”进校园、“传承文化”进农家和“高雅民间文化艺术”进广场,优秀文化进企业等活动。举办一年一度的端午文化节和重要节假日文化巡演、农民骚坛诗会、屈原故事会、书法书画摄影展、民间传承作品展和“屈原文化”宣讲团等活动,激发全民读书、全民宣讲、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等公共文化事业,鼓励文化中心常年开展“结对共建”、“文化家园”、“城镇文化进社区”、“本土文化进集镇”,大力发展社区、村镇、校园、企业、机关文化,让文化真正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实现城乡全覆盖,逐步构建完善的文化供给系统,实现文化资源人民共享。

四、坚持纵横捭阖,联动创新突破,实现文化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方式,以大视野、大境界和大力度,增加文化的含金量、文化的含金品位和经济价值,以文化大繁荣促进屈原镇大转型实现新跨越。

(一)、古今联动创造文化振兴新载体。传承千年屈原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整理、利用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有机结合镇文化中心、村级文艺宣传队扩编转型,发展壮大龙舟协会,激活以“青滩琵琶丝弦”、“三闾花鼓舞”为代表的民间戏曲皮影戏等,丰富传承民间舞蹈、蚌壳、彩莲船、舞狮等具有独特的曲牌和曲艺风格,张扬民间挑花、刺绣等艺术,提升五句子山歌、小调、儿歌、哭嫁歌、薅草锣鼓歌、转丧鼓歌、三闾跳丧歌等文化含金品位,确保农民骚坛诗会、划龙船、吃棕子、挂艾蒿等文化底蕴。挖掘杂技世家、音乐世家、书法名家、文化传人等民间文化艺人,挖掘、盘活、提升“诗意乡村乐平里”新载体,共同撑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体育明星乡镇”的旗帜,做到古今文化联动,成就文化大发展。

(二)文旅联姻塑造屈原文化大品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以“链子崖旅游景点的提档升级”为导向,政府急于着手乐平里、五指山的建设和开发,政府要建立常设机构,专人专办,聘请高层次的专业机构,联合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进行合理、科学详规,积极争取“武陵山区”与屈原故里国际旅游综合开发区统筹规划。规划到位,逐年分步实施。深入挖掘屈原“古”(遗址、传说等)文化、“峡江赈灾”文化,道教文化、大溪文化等文化资源,具有一支强大的实施文化与旅游联姻专业队伍,整体提升“文化旅游名镇”亮点纷呈,名镇天下响。大力实施新镇古筑、景区民宅改造、道路基础设施硬性建设,大胆设想策划龟包休闲旅游、龙马溪水域内湖水上休闲、水上上善、江滩浴场、青滩滑坡生态农业等项目规划,塑造“屈原福地、道教圣地、赈灾奇地、上善休闲”名人文化、峡江文化、道教文化、饮食文化和休闲文化品牌齐头并进,联合开发。

(三)多点联合开创文化产业新局面。文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瞄准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地优惠、税收减免、投融资、市场准入等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态势。创新市场模式,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和扶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充分调动各方的优势资源,全面激发民间团体活力,吸引各类社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依托大学生返乡、劳务工返乡、移民反哺创新创意产业园。以334省道,长江水道径跨西陵峡村、链子岩村区域优势,创新文化发展投融资模式,提升链子崖景区文化品位和开发规模,加快建设西陵峡村“宜居村庄”建设和长江村沿江生态旅游经济带。以前山坡中心集镇向西北方向延伸发展,形成四坪(铺坪、漆树坪、仙女坪、落脚坪)、一山(五指山)、一场(九岭头林场)“山、水、景、文、商”的人文旅游和商贸协调发展的格局。尽快地进入“武陵山区”第一方阵。在规划和开发时,一定要做到科学规划,初建开发立足于地形不改变、景点不破坏、开发不随意、环境不污染的现行开发原则。着眼于长远打造“屈原文化”品牌。着力引进具有强劲实力的开发商、港外华侨等集团、商人联盟开发文化产业,谁人能引进,谁就是能人,出台优惠的奖励政策,要奖得大家看了脸发红,全身发紫。力争十二五期间初具规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实现农业向工业调头,旅游产业支撑全镇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国际知名,国内闻名的“文化旅游名镇”。努力实现2016年,屈原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3835元,年均增长150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00万元,年均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50万元,年均增长20%的奋斗目标。

(秭归县屈原镇人民政府)

第二篇: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旅游发展

打造文化精品推进景区发展

7月8日晚,2012“镜泊胜景”大型多媒体歌舞秀首场演出暨“镜泊胜景”中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在镜泊湖举行。市长林宽海宣布活动开幕;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沙广华与参会嘉宾为“镜泊胜景”中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剪彩。来自国家、省、市领导,各界嘉宾和全市1500多名群众现场观看了这场浓缩镜泊湖地域历史民俗特色与人文景象的文化盛宴。市领导王同堂、沙广华、周景隆、葛民、王育伟、梁桥、杨明、侯鸿雁、张海华、闫子忠、王福顺、庄乾良、李自亲、张国君观看演出。

2012“镜泊胜景”大型多媒体歌舞秀由市委、市政府主办,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斥资3000多万元承办,黑龙江电视台承制,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旅游演艺公司、市文广新局文化艺术中心、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参演。演出将镜泊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色融于一体,旨在让“镜泊文化”更自然地融入旅游文化之中,将镜泊湖的独特魅力全面展示和呈现给广大游客,进一步提升镜泊湖旅游线路的美誉度和观赏性。作

为镜泊湖之夏旅游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实现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事业的深度融合,必将对提升牡丹江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

2012“镜泊胜景”大型多媒体歌舞秀首场演出由黑龙江电视台主持人周巍、袁哲主持,演出主要分为三大篇章:《宇宙鸿章》、《历史韶光》和《盛世华章》。将3000年前博大精深的肃慎文化、“海东盛国”的昔日辉煌、抗日英烈在镜泊湖畔英勇斗争、林业工人为支援祖国建设爬冰卧雪、辛勤劳作的壮丽场景和热情欢快的俄罗斯民俗风情舞蹈表演等内容一一呈现。接下来两个多月的旅游旺季里,每晚19时30分,游客们都将准时在镜泊湖演艺广场欣赏到精彩的表演。

为广泛宣扬镜泊湖地域历史文化和人文艺术的魅力,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贸旅牵动”战略发展目标,由镜泊湖管理委员会主办这场“镜泊胜景”镜泊湖大型多媒体歌舞秀。整场演出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实景演出场地,由省电视台专业人士策划编排执导,集纳全市优秀舞蹈专业团体,组成了强大的编导和演出阵容。这也是我省景区实景演出的首次尝试。是牡丹江地区投资最大、档次最高的艺术精品。接下来,镜泊湖管委会将组建演出公司,进一步整合全市演艺资源,将《镜泊胜景》大型歌舞秀打造

成为的文化精品,为繁荣全市、全省的文化创作再立新功。同时以文化为引领,带动龙头景区建设,全面实现大发展、大变化的既定目标。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牡丹江籍朝鲜族歌唱家、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金曼也专程赶到现场演出。首演正式开始前,著名军旅摄影家、国家风景名胜区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宋举浦少将向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颁授“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镜泊湖摄影基地”牌匾。

第三篇:名俗文化和旅游表达范文

广西的民俗旅游和开发

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它进行开发是顺应当前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的。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目前广西旅游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探究了解,只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择科学的开发模式,在保持和融合当地的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从根本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更以有力的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具有质朴的民间性、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情趣的乐观性及主题的对外性等特点,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客。

广西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品位高。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侗、仫佬族、毛南、回、京等12个民族。其中全国90%的壮族人口居分布在广西,2000年末,自治区总人口4723.61万,少数民族人口1089.37万,占全区人口的38%,全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居住地方大约占百分之六十。长期以来,各族人民生息和繁衍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和共同斗争,创造了广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博大的民俗社会。而且广西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其民俗风情古朴原始,传统文化完整,可以说,广西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缩影,它融合了西南十几个少数民俗的文化精华,谱出了代表中国西南民族的交响曲,对于开发民俗旅游有着极大的优势,广西发展民俗旅游是时代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时机发展。

广西民族都有各自特色鲜明的人生、信仰、交际、婚恋等习俗。汉族居家选址、安葬先祖讲究“风水”。大瑶山瑶人鸣枪送客迎客,侗族打油茶迎客,苗家有“拦路酒”迎哭嫁和“不落夫家”等独特的传统婚俗,其崇拜灶王与庙神的信仰习俗融合了汉族的礼仪之俗,体现了中华民族融合的一般规律。白裤瑶砍牛的葬俗中则体现了母权制社会“娘亲舅大”的传统遗制。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自古就有丰富的节庆文化。壮族的蚂拐节、苗族的芦笙节、瑶族的盘王节、侗族的花炮节、京族的唱哈节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较高的开发和旅游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史文化节、阳朔的渔火节和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这些现代节庆活动,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扩大各地的知名度、树立各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广西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着自己的劳动,用多姿的舞蹈表达着这自己的情感。广西是歌舞的海洋,随着各种媒体的传播和推广,歌仙刘三姐的歌声树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每年南宁的国际民歌节令广西山歌一次又一次走向了国际舞台,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传唱。这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从去年开始,由我国张艺谋等著名导演在阳朔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更是让山水与歌舞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成为广西的又一旅游新亮点。

经过几年的发展努力,广西已逐步拥有较为科学合理的、有强烈震撼力和吸引力的十大旅游精品路线,它们分别是;桂林山水风光游、北海银滩休闲游、南国边关揽胜游、壮乡文化风情游、瑶苗侗乡采风游、前年灵渠寻古游、宁明花山崖画探奇游、金田名胜古迹游、白色小平足迹游以及巴马寿乡探秘游等等。以上表明,广西的民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对其的开发利用也已达到一定的程度。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文化的体现,也是信仰的体现。也就是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其信仰也是有差异的。所以,无论是开发者,还是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开发、开展旅游活动时,不但观赏、体验民俗文化,还要充分尊重不同地区的民族信仰习惯。不同的民族其信仰和禁忌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宗教禁忌,有饮食禁忌,有男女交往禁忌,有节庆禁忌,等等。这些民俗都是当地民族积久成习相沿下来的,属于信仰文化,作为旅游者在尊重当地民族民俗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了解和学习,通过了解来理解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习文化知识。总之,广西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是要我们在对广西自身民俗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前基础上对广西的资源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注意处理开发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用科学的指导方针指导各项开发和利用,走一条具有广西民族风俗特色的民俗旅游道路。

第四篇:打造鬼谷子文化 助推石泉旅游发展

打造鬼谷子文化 助推石泉旅游发展

作者:陶 红

一、石泉县与鬼谷子文化的渊源

鬼谷子,战国时期楚国人,姓王名栩,自号鬼谷,是思想家、谋略家、兵家和教育家,与老子、孔子等齐名,在“九流十家”中创立纵横学派。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纵横家:苏秦、张仪、毛遂;方士:徐福(日本人的神)。鬼谷子文化独成一脉,经世致用,影响深远。

在李佩今先生倡导下,石泉鬼谷子文化从20世纪末就已经开始缜密细致的调研。各级领导、诸多专家和学者曾多次深入云雾山踏勘,进行了大量地调查、取证工作,编写出版了《鬼谷子与石泉》、《石泉鬼谷子文化学术研究论文集》等专著。

2002年4月,李佩今先生在山东禹城参加“全国首届禹城大禹文化研究会”,不少专家学者赞同李佩今先生提出鬼谷子故里在石泉的“书证”、“物证”和“理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孟世凯认为“鬼谷子文化是石泉的独特文化资源,应该好好挖掘”。

2002年 8月,中国先秦史学会在石泉举行了全国首届石泉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2007年7月25日,全国专家再次云集石泉并公布重大发现:鬼谷子故乡在石泉县鬼谷岭。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善群称,据西晋时期《鬼谷子注》、五代时期《录异记》等记载,鬼谷子的故乡要合乎三个条件:籍贯属楚、地名叫“鬼谷”并要“地滨汉水”。而据史料考证,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唯有石泉。据明代《兴安州志》和清代《石泉县志》记载:“鬼谷子岭在云雾山中,相传(鬼谷)先生隐处,有废址。”经过大量考证专家认为,石泉县鬼谷岭正是鬼谷子故居所在。公元前398年出生于汉水之滨的云雾山鬼谷岭下的王家沟(今石泉县迎丰镇香炉沟)。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而得。

二、鬼谷子文化的影响力

鬼谷子传世之作《鬼谷子》是先秦典籍中唯一的纵横学说理论经典,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与高蹈虚幻的言论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养生等方面具备实用价值。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

鬼谷子当时在石泉“居汉滨鬼谷山,授道弟子百余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军事学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军事学。他讲授兵法,崇尚高深隐匿,阴道阳取。《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

鬼谷子学说蕴含着贸易原则,讲“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他在《养性修真大法》,讲“静和养气”,为当今养生专家所推崇;他的推命相面术,讲命数、面相及人生祸福,虽有唯心之说,但包含着很深的哲理思辨。

鬼谷子学说得到了国外军政权谋家及企业家高度赞誉,日本大桥武夫以专著探讨《鬼谷子与经营谋略》。

三、助推石泉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石泉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几年来的旅游发展也非常迅猛。云雾山鬼谷岭、2003年已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石泉鬼谷子文化是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料,同时也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借势鬼谷子,打造石泉旅游新名片,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认识鬼谷子品牌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石泉与全市一样,主打生态旅游品牌,但与湖北、四川等毗邻地的旅游产业具有同构性,由于缺乏文化底蕴的挖掘,降低了游客旅游的期盼。培育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鬼谷子文化的研究可以促使石泉的生态旅游披上一层厚重的人文光环,鬼谷子学说诞生于钟灵毓秀的石泉,更有利于石泉的秀美风光为世人观赏,因此,大力挖掘鬼谷子文化内涵,为石泉旅游产业服务,为石泉人世谋取福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做好鬼谷子文化与石泉旅游的推介

文化与经济、旅游有机融合,才是资源禀赋和市场机制的高度统一。谁拥有文化品牌,谁就拥有引导文化消费潮流的主动权,谁就占据文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将一种绿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文化魅力和经济张力。只有切实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个作用,打造具有石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才能创造出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石泉的文化旅游品牌,应该是以鬼谷子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机统一,回归大自然和回味历史文化的辩证统一,务必展开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让石泉生态旅挟鬼谷子文化之灵气,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三)形成鬼谷子文化源于石泉的最强音

关于鬼谷子的故乡及授道地是否在石泉争论实属正常,我们需要扎实的工作,继续为学者和专家的论证提供条件,同时,可以采用只做不说的策略,借用民间学术团体的力量,荟萃鬼谷子学说的研究精华,无论什么人来到石泉都能看到最全面最前沿的鬼谷子文化研究成果,赋予鬼谷子学说时代的活力和蓬勃生机,借用鬼谷子的智慧,使鬼谷子的故乡及授道地在石泉的考据不争而胜。

(四)搞好鬼谷子文化与旅游的系列开发

鬼谷子学说有杂糅有专述,任意撷取其一,用于旅游和文化的开发均是宝贵的财富,集中力量打造鬼谷子文化品牌,破解靠天做旅游的不足。通过策划和创意,在鬼谷子文化的开发中,能使各类游客找到自身所追求的哲理与境界,体味期盼,聚集人气。将鬼谷子的形象及学说用宣传品、纪念卡、工艺品等旅游产品的形式广为发布,努力拓宽外宣的渠道和领域,强力助推石泉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第五篇: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作为郑州都市区的文化旅游功能区,登封市是如何做的呢?

为什么搞新型城镇化?

郑福林说,登封目前已经有建设新型城镇化各方面的基础,从城市建设角度讲,2009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招标规划设计院,做登封全境域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登封新城的“一城三区四组团”规划蓝图已绘就。

为了实现这些规划,比如登封新区商住区、中心城区功能提升的一些主要项目,市委、市政府都成立了相应的现场指挥部,明确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任指挥长,都正在开展工作,这为登封建设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经验。

怎么搞新型城镇化?

郑福林说,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做好新型城镇化,首先要明确一个思路,即“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政府主导、群众自愿”。

其次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各乡(镇)区、街道都要做“三规合一”的规划,并对规划进行充分的论证、评审、专家讨论,确定下来后除修铁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等以外,今后不能随意乱改,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审批。二是要推进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把所有的村都搬到市区、镇区或新农村社区。三是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列入明年的重点工作。四是搞好宣传发动,怎么搞新型城镇化、具体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给群众一个交代,避免强迫命令。

最后要抓住“五个关键”。突出“工作重点”,明年将紧密结合登封实际,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重点做好郑登快速道路、生态廊道等工作。重点做好生态廊道建设,优先绿化道路两侧。这是旅游城市的需要,让游客一踏入登封,就像走进了森林、进入了景区,要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将采取什么保障措施?

对此,郑福林说,一是健全机构。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领导机构,各个乡(镇)区、街道也相继成立相应的综合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和具体的分 工,健全完善各乡(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运转机制。

二是明确责任。市直各个职能部门均围绕新型城镇化去谋划,涉及服务的事情,必须做到“零障碍、立刻办”。

三是创新机制。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每个月至少要召开一次例会,每个指挥部要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还将进一步健立考核机制、观摩机制、讲评机制、党政领导督察机制、突击检查机制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将定期视察,全市上下形成合力,强力推进。

四是严格督察考核。登封市委、市政府督察考核办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专项督察、全面督察。

下载创新文化空前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名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文化空前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名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

    大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高亚芳 刘爱丽旅游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将文化内涵贯穿到行、游、住、吃、购、娱等各旅游要素和环节,实现旅游要素外......

    金仙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某某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暨2012“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汇演总结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某某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暨2012年“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汇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办单位......

    创新管理机制打造执行文化

    创新管理机制打造执行文化争创一流名校——沁园中学“扁平化”管理模式论证报告 管理是质量的保障,创新是进步的灵魂。随着学校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师生人数快速激增,协调管理......

    打造“文化休闲名街”模式探索

    打造“文化休闲名街”模式探索商业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应成为我国刺激消费政策的重要着力点;街区是商业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整个商业活动,街区的品质、服务质量等对商业......

    旅游文化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武汉轻工大学 选修论文 标题: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姓名:刘阳杰 学号:1204080337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201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近年来,文化旅游逐......

    旅游文化

    旅 游 文 化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老师:饮食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旅游资源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华饮食文化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洗......

    旅游文化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是什么意思?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市旅游宣传口号新鲜出炉,采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旅游文化doc

    1.大梨树生态农业旅游区 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大梨树国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南郊10公里处,总面积21.37平方公里,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仅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