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令世界震惊

时间:2019-05-14 17:5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游客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令世界震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游客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令世界震惊》。

第一篇:中国游客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令世界震惊

中国游客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令世界震惊!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

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

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9月2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以上行为全部榜上有名。

“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中央文明办协调组组长李小满表示,将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有钱并不代表素质”

今年3月,佟女士到欧洲出差,回国之后,最大的感慨是“哪儿都有中国人”。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字,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增长了196%,达3100万人次。

去年8月11日,《参考消息》以“台湾人担心大陆游客不拘小节”为标题,转载“台北中央社”的报道:“香港迪士尼乐园9月中旬热闹开园,第二天登上媒体的不只是欢欣的画面,还有大陆游客插队、蹲踞路边,小孩随处便溺等负面消息”,“连这次来台的„大陆赴台旅游考察团‟官员,也出现在饭店禁烟区抽烟的情况,能出境的多数是13亿人口中的中高收入者,但有钱并不代表素质。”

这条不足600字的报道,引发了中国高层领导人的震动。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司长李任芷在人民网披露,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当即批示,提高我国公民文明习惯,除社会上的宣传教育以外,还要进一步研究切入点,其中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批示逐渐具体为“文明办要集中一段时间,以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加强对组团旅游、出国出境旅游人员的礼仪规范培训”。

今年8月8日,经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和中宣部部长联合批示的“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宣告开始。该行动为期3年,破题动作是公开征集并公布“中国公民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

在批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同时,国外媒体纷纷对中国政府敢于“揭丑”的举动表示赞赏。

有评论者指出,自1952年的“爱国卫生运动”和1981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之后,又一场自上而下的生活习惯改良运动在中国大地展开。所不同的是,前两次是社会内部的运动,而这一次是因国际交往而起。中国政府把这次行动与提升国家软实力与国际地位相提并论。

“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

对于国人在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务员张利深有体会。除了加塞、随地吐痰等常见“症状”,张利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国人的“扎堆”和“大嗓门”。

“中国人出去喜欢集体行动。几十个人浩浩荡荡地走在一起,有说有笑,休息的时候连躺带卧,占一溜长椅。”

“一般的国外餐馆,即使宾客满座也非常安静。人们交谈的音量控制在对方可以听见的范围内。再看国内,很高档、门外停了很多车的饭店,里面也吵得不得了。”

对中国人的大嗓门,台湾学者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讲过一件事:两个广东人在美国街边说话,美国人认为他们就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在耳语。”

上海学者朱大可认为,中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是其中一种表现。此外还有碰撞别人后毫无感觉,也不致歉;在车上哄抢座位,拒绝向老人和孕妇让座;随地吐痰和小便,吃饭时大声咀嚼。

在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孙隆基看来,“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的原因是国人对婴儿排泄习惯的训练太过随便。在传统时代,一般让孩子穿“开裆裤”,可以随时随地大小便。受这种教育长大的人,当 众擤鼻涕、挖鼻屎、搓身上的老泥,在人群中放屁,吃饭时将骨头吐在桌子上,把公共场所当作随便可以丢垃圾的地方,不守时间,不守规则,对身体的动作不去控制等,就都不奇怪了。

“将„粪便‟任意地倒入客观世界的倾向还包括:在公共场所,动辄毫无节制地将怒气和敌意发泄在陌生人身上,以及一种克制不住的侮辱别人的冲动。”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写道。

李立宇是美国伊 利诺伊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有一次,她到学校附近的中餐馆吃饭。两个30岁上下的华裔店伙计因为一句话失和动起手来。“买东西的外国人排成长队,没有人劝架,没有人报警,已经习以为常。我看得难受,赶紧低头走了,再也不想去那家中餐馆吃饭。”

王原曾留学英国,他的印象是中国人到哪儿相机都喀嚓个不停,不管在厕所门口、地铁入口,还是根本不允许拍照的地方。英国人对此的反应是,“中国人真憨直(The Chinese are simple)”,或者,“中国人的行为不可思议(Difficult to understand Chinese behavior)”。

“憨直”和“不可思议”还不是最糟糕的印象。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曾在非洲国家看到专以中国人为顾客的象牙制品店,国际上禁止买卖象牙制品,但这些商店可以为中国客人开假发票,说所购商品为仿制品。

“中国人出境游,很多是由当地的华人旅行社接待的。他们经常投其所好,给有需要的客人虚开发票,还有专门的„考察报告‟出售。”葛剑雄说。

少些文明公约,多些具体指导

“我们要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旅游是个切入口。一般旅游的人算是比较有钱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从这些人往下抓,一级一级带动。”中央文明办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开展“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的初衷。

这位负责人在会议的间隙接受本报采访,他所在的中央文明办正会同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建设部、铁路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等8部委,讨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的具体内容。按照原计划,指南和公约要抢在“十一黄金周”之前出台。

“马上„十一黄金周‟就要来了,这是开展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最有利的时机。”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司长李任芷说。

出台之后的公约和指南将被纳入公务员政务礼仪培训和商务培训。按照设想,有关部门将对出境游人士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签订《文明旅行承诺书》,并对可能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设计举报机制,“商务团举报到商务部;自费游客举报到旅行社”。

对于“打算修订护照法,对行为不文明、破坏中国„礼仪之邦‟形象的游客,予以限制出境或不发给护照”的说法,中央文明办的这位负责人予以否认,称“尚未听说这样的提议”。

“少一些文明公约,多一些具体指导。”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教授郭小聪认为,有关部门应对不文明行为分级,“离动物行为越近的越不可容忍”——随地吐痰,赤胸露膊,公共场所脱鞋袜,挖鼻子等都属此列。次之,是不排队、加塞、恶语相向、上厕所不冲水等没有教养的行为。再次之,是对国外文化不了解或者文化素质不高,比如在教堂、寺庙里行为不慎,吃饭时猜拳行令。

对于“动物行为”和“无教养行为”应以明确的规则禁止,而基于对“国外文化不了解”而产生的行为,旅行社等相关机构应尽到提前告知的义务。

与20条旅游不文明行为一起征集来的“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20条建议中,也包括一些对旅行社行为的限定,“组团出游之前,说明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民族禁忌及行为方式”。

有些导游在旅行途中会告诫游客不要乱扔垃圾等“旅游注意事项”,“但老说客人会反感,认为旅行社歧视他们”,即便客人出现不文明行为,甚至打架,导游也只能劝,“客人可以向旅游局投诉我们,我们不能投诉客人。”在华夏国旅做过5年导游的李小姐说。

另外评论人士指出,“中国公民文明素质不高并不是作为一名游客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的素质。”

人类是会笑的动物

台湾女孩任怀乡和丁玥在北京攻读博士学位,她们会把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跟“大陆将向何处去”联系起来。

“城铁站年轻人都插队,如果是教育水平低的劳动工作者就算了,往往都是学生样的,要不就是父母拉着小孩犯规。”

宿舍楼前3个连在一起的垃圾桶,一般最远的都是空的,靠近门的一定满得流出来。

网络论坛上,一方说话不礼貌,另一方就会用更不礼貌的话骂回去。所谓辩论,常常是抓住对方的一个漏洞,不停地进行人身攻击。

人心冷漠。丁玥曾见一个大一女生骑自行车摔倒,一边哭,一边一瘸一拐地往宿舍走,校园里来往的学子,没有一个人停一下表示关切。丁玥骑自行车把她带回宿舍,她问丁玥是哪里人,丁玥答后,那女孩说,我就知道你不是大陆人。

学校的办事机构像衙门。教辅人员对本科生指着鼻子呼来喝去。“今天这个学校怎么对这些学生,这些学生明天就会怎么对这个社会。”任怀乡说。

并不是只有外来的眼睛才对不文明的行为有锐利的感受。于爽的家在北京四环以外的新建小区,小区紧临一条宽阔的马路。驶出拥挤的内城,机动车在这条没有交警和摄像头管制的马路上撒开了欢,一辆辆疾驰而过,掀起一片尘土,毫无礼让行人的意识。

媒体工作者郭先生从北京出租车司机那里听来一个掌故:考虑到长安街中间安置铁栏杆不雅,道路管理者去年曾拆除,但很多司机就直接横穿中线在天安门广场停车,两个月后只能恢复安装铁栏杆,管理者无奈地说中国人只适合“圈养”。

服务行业的面貌与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的20年前相比,没有太大的改变:“人类是一种会笑的动物,但中国的女护士、女车掌和女店员是例外。当你进店之时,活像一头猫撞进了老鼠窝,小眼睛全充满了敌意地望着你,如你索物,则先打量你的衣服,然后告曰:„贵得很。‟”

中国人为何“无礼”

泱泱礼仪之邦,何以在最基础的礼仪方面出现问题?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教授郭小聪认为,历史的拐点出现在明中叶以后。

唐宋以前,中华文化是优雅的代名词,中国是礼仪输出国。史载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去,被看作来自礼仪之邦的人上人,甚至免费食宿。日

本和朝鲜对中华文化的模仿亦步亦趋。

明中叶以后,随着人口增多,游民越来越多,社会问题无法在家族内部解决,游民们组成秘密教门、会党、行帮、商帮等“江湖组织”,社会生活日益粗俗化、江湖化。

“这种东西一直影响到今天——称兄道弟,哥们姐们……这是生存逼的,我们人人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很累,但没有办法。人需要超脱和孤独,但是这种文化不让你孤独。”

“不认原则,认人情,必然就有亲有疏,造成不公正和紧张。面对生存竞争的时候,你不知道别人有什么„关系‟。”郭小聪分析,今天中国人显得“无礼”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就如农村人不适应城市交通规则、随地吐痰、大声说话、赤膊一样。在田野上长大的人如同自然之子,自由自在,与物相融。但在城市,高度集中的陌生人群就不得不被各种复杂的规则所限制。

与“人口过剩导致社会粗俗化”有连带关系的另一观点认为,不文明行为是由资源匮乏导致的恐慌造成的。

但台湾女孩丁玥不赞成这种观点,“要讲资源匮乏,整个亚洲都资源匮乏。”日

本“新干线”的拥挤程度不比北京的地铁逊色。每个车站都有一些戴白手套的人专门负责把乘客往车厢里推。一边推一边鞠躬,毕恭毕敬地说“对不起”。乘客知道空间有限,都拼命收缩自己。“不像在大陆,有些人自己要挤进去,还恨不得把别人挤下来。在车厢里,胳膊和腿都伸得很开,拼命占地方。”

寻找“近因”的时候,很多人将今天国人的不礼貌行为归结于“文革”遗风。

“„文革‟之前很斯文的中学生,参加过几次武斗和抄家,再上山下乡一圈,随地吐痰和国骂就都学会了。你一说他,他说工农兵都这样。”葛剑雄说。

“经历过„文革‟的人,不太会说„对不起‟。即便像我这样的老实孩子,在潜意识里也留下了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冲动。”郭小聪说。

朱大可还认为,社会公共礼仪缺失,跟长期的“阶级斗争教育”密切相关。把所有人都视为假想敌,把所有的日常生活事件都视为阶级斗争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对于敌人,我们是无须讲礼貌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种革命伦理学在21世纪并未消失,而是转型成了资源匮缺下社会竞争的残酷逻辑。我们不是缺乏教育,而是教育过度,也就是“斗争教育”过度。

此外,几位学者都认为,中国近百年的急遽变化导致社会出现断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称谓失范。在传统社会里,长幼尊卑、亲疏远近各有称谓,1949年之后,所有的人都成了同志。而今天,“同志”和“小姐”一样,又有了特殊的含义。

礼仪背后的东西

9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30余名公务员在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公司培训师周季平的带领下,学习从穿衣戴帽到接人待物的各种礼仪。适时修剪鼻毛、指甲的合适长度,衬衣的袖子要比西装长1到1.5厘米,正宗的微笑是露出8颗牙那种,引导客人的时候要走在客人的左前方……

在中国,礼仪培训业有十几年的历史。1990年代初期,有礼仪培训需求的单位很少,多为外企。最近三四年,礼仪培训的社会需求量激增,受训单位不再局限于服务行业,政府机构、国企民企、高校、演艺机构都可能成为礼仪培训公司的客户,“商务礼仪”是最大宗的培训项目。

“礼貌的本质是对人的体贴和尊重。”周季平告诉她的学员。

对此,丁玥深有体会。“挂起职业化、程式化的微笑并不难。讲电话的时候,„您好‟、„谢谢‟挂在嘴边也不难,但是如果迫不及待地重重挂断电话,你所有的礼貌努力都一笔勾销。”

学者郭小聪则认为,礼仪的背后要有文化的支撑。

“文化影响与政治、军事、经济不同,不是国家机器可以有效控制的。文化更多地蕴含于民众心里。而„文化‟一个令人神往的特征是,它很少像军事、经济因素那样引起国家间的紧张、嫉妒甚至怀恨。比如我们不会嫉妒有莎士比亚的英国。”

“有让世界心向往之的精神创造的民族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且这种创造常常会让本民族的文明水准获得大幅提升。”

第二篇: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遭警告

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遭警告

While tour operators and department stores from New York to Paris court Chinese visitors to boost their coffers, one of the country's top leaders has warned that ill-behaved tourists are damaging the national image.Wang Yang, one of China's four deputy prime ministers, said that while other countries had welcomed Chinese tourism, the quality of some travellers was not high.He said: “They speak loudly in public, carve characters on tourist attractions,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still red, spit anywhere and [carry out] some other uncivilised behaviour.It damages the imag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has a very bad impact.” Wang told a government meeting that officials should guide tourists “to consciously obey social and public order and social morality, respect the local religions and customs, pay attention to their words and behaviour in the public, especially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protect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Xinhua, the state news agency, reported.Wang said tourists should be ambassadors for China's image.Wang's complaint about graffiti may have been inspired by a domestic incident: there was anger recently when a vandal carved “Liang Qiqi was here” into a relic at Beijing's Forbidden City.Chinese people made 70m overseas trips in 2011, according to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sation, which predicted the annual total would rise to 100m by the end of the decade.That figure included trips to Hong Kong and Macau, run under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ramework.Though on average they spend less than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their sheer number means that China has become the highest-spending nation for outbound tourism.Its tourists spent $102bn(£67bn)overseas last year, compared with the $84bn that German and US tourists spent, according to the UN World Tourism Organisation.Chinese tourists have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behaviour of their hosts, too – including a lack of language skills and poor planning in South Korea to bullying guides in Hong Kong, the lack of hot water inItalian hotel rooms and the UK's “unfriendly” visa system.Britain promised this week that it would try to simplify visa applications.According to Visit Britain, the UK has seen a 39% rise in visits from China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It welcomed 150,000 Chinese visitors last year, who between them spent £240m.

第三篇: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震动高层(精)

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震动高层!事件回放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 , “请安静” , “请不要 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 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 国的最新出口品时, “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 的代名词。

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 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 纠纷恶语相向„„ 9月 2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 游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 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 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 ,以上行为全部榜上有名。“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 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 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中央文明 办协调组组长李小满表示,将用 3年左右时间,实 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 ,维护国 家的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有钱并不代表素质”

今年 3月,佟女士到欧洲出差,回国之后,最

大的感慨是“哪儿都有中国人”。根据国家旅游局公 布的数字,从 2000年到 2005年,中国公民出境游 人数增长了 196%,达 3100万人次。

去年 8月 11日, 《参考消息》以“台湾人担心 大陆游客不拘小节”为标题,转载“台北中央社” 的报道:“香港迪士尼乐园 9月中旬热闹开园,第二 天登上媒体的不只是欢欣的画面,还有大陆游客插 队、蹲踞路边,小孩随处便溺等负面消息” , “连这 次来台的‘大陆赴台旅游考察团’官员,也出现在 饭店禁烟区抽烟的情况, 能出境的多数是 13亿人口 中的中高收入者,但有钱并不代表素质。”

这条不足 600字的报道,引发了中国高层领导 人的震动。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司长李任芷在人民 网披露,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当即批示,提高我 国公民文明习惯,除社会上的宣传教育以外,还要 进一步研究切入点,其中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 点。

【聚焦特别报道】 国人出境与国人文明

中国旅行社领队说:泰航防偷广播针对中国乘客 王旭彪、孟欣、李东莉都是康辉旅行社的老领 队,在十几年的带团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无数次 因国人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尴尬。

国外餐厅专设中国人餐区

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方许多酒店都 专门划出了中国人就餐区。孟欣很无奈地告诉记者, 有一次带团去澳洲,酒店提供的自助餐中的酸奶和 水果是允许客人带走的,结果许多中国游客就拼命 地往外带,结果酒店为了成本考虑不得不在第二天 特别划出了中国人就餐区,许多游客都不知道原因 问领队孟欣,她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真不好意思直 接把原因告诉大家,只是觉得很悲哀!”

机上广播防止中国人夹带

前不久李东莉带一个 200多人的团去泰国,一 般飞机上的广播是没有中文的,但那次飞机上居然 用中文广播了三次。“各位乘客,耳机是不能过泰国 海关的,请大家不要把飞机上的耳机带下去。”一听 到中文广播,李东莉就知道肯定又有自己团里的游 客拿飞机上东西了,正在担心时,没想到第二次、第三次中文广播又开始了, “各位乘客请不要把飞机 上的毛毯带下去,毛毯不能过海关。”;第三次则提 醒把餐具交给乘务员。令人最尴尬的是下飞机时居 然真的有中国游客把餐具偷偷藏起来,最后被发现 不得不交给乘务员。“当时整个飞机上的人都看着我 们的游客,我真想找个地洞钻下去。”李东莉想起这

事来还心有余悸。聚众练功老外误以为示威

由于不懂得外国的法律法规,中国游客在国外 的误会有时候真是哭笑不得。孟欣的同事一次带一 个老人团去澳洲,原定早上六点多就要离开那家酒 店,但刚四点多,整个酒店都被吵醒了,下来一看, 大厅里聚集了十几位老人正在练武功,当时酒店工 作人员非常紧张,立即报警。等领队下来才知道虚 惊一场,原来由于酒店旁边没有空地,老人们找不 到锻炼身体的地方, 只好在酒店大堂里练起太极拳。但在澳洲,多人聚会是要审批的,而且外国人都以 为中国的功夫很厉害,一大早那么多老人在大堂里 练功夫,他们以为中国人要抗议或示威。

海边餐厅男士当众换泳装

李东莉一次带团去泰国,在海边,游客们很兴 奋,纷纷换上泳衣投入大海的怀抱,但有些游客的 表现实在出乎意料。“那是个 20多岁的女孩,其实 在海边临时买件泳衣就 20多元, 但她却直接脱掉了 外套,穿着内衣就下去了,当时好多外国人都一脸 惊讶。搞得我们也很不好意思。” 更离谱的是一个 20多岁的男孩就在海边的餐厅里脱掉所有的衣服换上 泳装,李东莉说当时所有正在吃饭的人都把目光转 向他,但那男孩似乎完全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其

实,作为他们的领队,我真的觉得很丢人,但也只 能是善意地提醒,并没有任何惩罚措施。”

法国旅游同行:不得不承认中国游客最难伺候 法国旅游局在北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托马斯告 诉记者,他们很欢迎中国游客到法国旅游,但有些 中国游客的行为让许多法国人不能理解。不得不承 认中国游客是最难服务的游客。

召唤侍者 喜欢打响指

据托马斯介绍,法国的酒店一般不供应开水, 而且有些三星级酒店没有空调,经常有中国游客在 入住时才知道情况,而且非常在意,并常常把不满 的情绪发泄给酒店服务人员。另外,中国人对服务 行业的人员常缺乏礼貌与尊重。有一次他就在一家 饭店里看见一个中国人对服务生打响指,这种行为 在西方人的眼中是非常粗鄙的,而且无法忍受。

景点拍照 爱打持久战

让托马斯非常不解的是,在巴黎大街上,常常 能看到一些兴奋的中国游客在留影,但没有人听导 游的介绍。甚至到了卢浮宫,中国游客们也顾不得 欣赏,只顾拍照。法国很多景点空间小游客多,因 此当地游客非常注意在拍照时“速战速决” ,而中国 游客不仅在别人拍照时挡住他们的镜头,且长时间

占用景点让其他游客无法拍照。卢浮宫为了保护展 出的油画,出台了禁止在油画展厅拍照的规定。然 而,一些中国游客经常在管理人员不注意的时候, 拿出相机偷拍展出的油画。

成群结队 却很不团结

托马斯告诉记者,中国游客常常成群结队的出 现,但出了问题时却并不团结。上次他在酒店见到 一个中国团,围在前台要这要那,前台工作人员只 能一个一个接待,可是有的中国游客就非要先办理 自己的手续,并把房卡甩到桌子上以示威胁,服务 员很不高兴。他说,法国的服务人员有时候也会表 示对外国游客的不满,但如果是一群日本游客,服 务人员是不敢当面表示不满的,因为日本人会群起 而攻之。但如果是中国人,他们就敢当面表示自己 的不满,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游客是不可能团结起来 一起攻击他们的。

爱用大钞 像个暴发户

托马斯诚恳地表示,有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 为是缘于对当地文化的不了解。比如,在欧洲,一 般 10元、20元的欧元比较常用, 100元面值的有的 超市就不收了, 500元的基本上就没有人用。但中国 游客常常买包烟都会用 500欧元, 这在欧洲人看来, 是一种暴发户的行为。可是中国游客对此并不清楚, 而且据了解,中国国内在兑换外币时很少有小面额 的钞票。

中国留学生说:同胞不文明行为令我无地自容 20多岁的小左已经在莫斯科大学留学 4年多, 他经常为去莫斯科旅游的中国同胞做兼职导游,这 令他很开心。但遗憾的是,有些国内游客的一些不 文明行为令他非常尴尬。

行刑台下席地聚餐

“如果你在莫斯科遇到把外衣搭在手臂上的游 客,那肯定是中国游客。大声喧哗,排队不遵守纪 律似乎是中国游客在海外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小 左告诉记者。6月, 正是莫斯科旅游旺季, 红场上的 各国游客来来往往,几乎所有人都站着,除了一群 中国游客。他们随便拿张纸一铺,就毫无顾忌地围 坐在行刑台下休息,有人吃着东西,有人伸腿搭腰, 旁若无人地大声说笑着,有的人还随手把垃圾遗弃 在身边。“太阳太晒了,这里凉快。”来自北京的游 客张女士说。路过的各国游客纷纷侧目,站的离中 国游客们远远的,站在一边的小左更是无地自容。“本来是非常愉快的旅程,但不文明的表现却给别 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小左遗憾地说。

为了小费大打出手

小左介绍说, 在莫斯科接待中国旅游团的饭店, 多数是中国人开的。一是因为业务往来,领队都会 把游客带到熟悉的饭店就餐。另一个原因就是只有 中国人自己开的饭店才比较习惯中国人的作风,比 如小费问题。在俄罗斯,经常有中国游客为几十元 的小费大打出手。今年 5月,在莫斯科某华人饭店, 各个旅行团的游客们正在用餐,突然传来强烈的争 吵声,原来有一家 3口来自东北的游客,不肯给领 队付小费,与领队争执,开始还只是谩骂,后来孩 子大哭,夫妇和领队扭打在了一起,其余的中国游 客除了暗自摇头, 就是置若罔闻。“他们也太小气了, 这是国外。” 当时的领队认为游客付小费是理所当然 的。

卢浮宫里嗓音洪亮

对中国人的大嗓门,台湾学者柏杨在《丑陋的 中国人》一书中讲过一件事:两个广东人在美国街 边说话,美国人认为他们是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在耳 语。” 对于这一点, 在法国留学多年的小尤身有体

会:“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有一次在巴黎卢浮宫,当游客屏气息声地观赏艺术

作品时,忽然一句洪亮的中国话响起:“蒙娜丽莎就 在前面那个厅!快走啊!” 紧接着, 20多名中国人呼 啸着奔来。把这幅画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别的游 客根本甭想靠近,他们一边相互招呼着,一边轮流 与“蒙娜丽莎”合影。由于“动静”太大,最终引 致管理人员的干预。

国内恶习被带出了国门

作为留学生,我经常在莫斯科大学主楼前遇到 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我想,这或许和文化水平、文明素质有很大关系。俄罗斯人排队很讲秩序,在 公共场合大都很安静,而北京拥挤的地铁,排队的 混乱,可能也都被中国游客带到了国外吧。

少时不讲礼长大没有形

美国孟菲斯大学 系教授孙隆基认为, “缺乏 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的原因是国人一般让孩子穿 “开裆裤” , 随时随地大小便。受这种教育长大的人, 当众挖鼻屎、搓老泥,吃饭时将骨头吐在桌子上, 随便丢垃圾,对身体的动作不去控制等,就都不奇 怪了。

“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

对于国人在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国家知 识产权局公务员张利深有体会。除了加塞、随地吐 痰等常见 “症状” , 张利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国人的 “扎 堆”和“大嗓门”。

“中国人出去喜欢集体行动。几十个人浩浩荡 荡地走在一起,有说有笑,休息的时候连躺带卧, 占一溜长椅。”

“一般的国外餐馆,即使宾客满座也非常安静。人们交谈的音量控制在对方可以听见的范围内。再 看国内,很高档、门外停了很多车的饭店,里面也 吵得不得了。”

对中国人的大嗓门,台湾学者柏杨在《丑陋的 中国人》一书中讲过一件事:两个广东人在美国街 边说话,美国人认为他们就要打架,急拨电话报案。警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在耳 语。”

上海学者朱大可认为,中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 基本礼貌,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是其中一种表现。此外还有碰撞别人后毫无感觉,也不致歉;在车上 哄抢座位,拒绝向老人和孕妇让座;随地吐痰和小 便,吃饭时大声咀嚼。

在美国孟菲斯大学 系教授孙隆基看来, “缺

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的原因是国人对婴儿排泄习惯的训练太过随便。在传统时代,一般让孩子穿 “开裆裤”,可以随时随地大小便。受这种教育长大 的人,当众擤鼻涕、挖鼻屎、搓身上的老泥,在人 群中放屁,吃饭时将骨头吐在桌子上,把公共场所 当作随便可以丢垃圾的地方,不守时间,不守规则,对身体的动作不去控制等,就都不奇怪了。“将‘粪便’任意地倒入客观世界的倾向还包 括:在公共场所,动辄毫无节制地将怒气和敌意发 泄在陌生人身上,以及一种克制不住的侮辱别人的 冲动。”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写 道。李立宇是美国伊 利诺伊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有 一次,她到学校附近的中餐馆吃饭。两个 30 岁上下 的华裔店伙计因为一句话失和动起手来。“买东西的 外国人排成长队,没有人劝架,没有人报警,已经习以为常。我看得难受,赶紧低头走了,再也不想 去那家中餐馆吃饭。” 王原曾留学英国,他的印象是中国人到哪儿相 机都喀嚓个不停,不管在厕所门口、地铁入口,还 是根本不允许拍照的地方。英国人对此的反应是,“中国人真憨直(The Chinese are simple”,或者,“中国人的行为不可思议(Difficult to understand Chinese behavior”。“憨直”和“不可思议”还不是最糟糕的印象。

第四篇:细数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 大煞风景

细数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 大煞风景

在文物上涂鸦、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免税店里随意插队……这些中国游客在旅游时的不文明行为,直接影响着中国“礼仪之邦”之形象。新华旅游盘点近期国内外旅游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呼吁文明出游,游客应认真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旅游者”,让提升公民素质成为“发展必修课”,这不仅关系到个人文明素养和中国海外形象,更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现代文明素养和文化软实力。

颐和园绿地成“公厕”? 至少十名男性游客当众小便

7月1日,在颐和园散步的曹先生看到,十七孔桥附近十多名男性游客同时面对颐和园外墙小便,引得外国游客边摇头边拍照,曹先生拍照,并发微博批评游客不雅行为。颐和园管理处回应称,颐和园内共有150余处公厕,布局合理,如此多游客当众小便,属不文明行为。

杭州西湖成了“洗脚池”大煞风景

2013年07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当日,酷暑下的杭州犹如火炉一般,在白堤两旁的西湖边,一些不自觉的游客,脱去了鞋袜把脚浸入湖中,享受湖水带来的凉爽。2013年07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当日,酷暑下的杭州犹如火炉一般,在白堤两旁的西湖边,一些不自觉的游客,脱去了鞋袜把脚浸入湖中,享受湖水带来的凉爽。

长安城逃票游客攀爬城墙被拍 大呼:别传上网!

7月31日晚上8点左右,有10多名男女青年游客为了逃票,在西安含光门内,相互帮忙徒手攀爬上了城墙,这一行为立刻引起路人的侧目。有路过的记者将这不文明的一幕拍下,当看到有人拍照时,这几个青年却大喊“别拍了,我们不想把这样的照片传到网上。”

偷拿蛋糕鸡蛋吃饭“霸桌” 不守秩序 不文明游客让人脸红

几位武汉导游向记者讲述了那些带团时遭遇的让人脸红场景。沪春秋旅行社导游李虹介绍,去年9月她带一个23人团队去昆明,入住的是当地一家三星级酒店。第二天早餐吃自助餐,游客们在餐台见什么拿什么,每个人面前食物都堆成小山。但很多东西游客只咬一口,就扔到了一边。像馒头、花卷之类的,在餐桌上丢得到处都是。鸡蛋和蛋糕比较受欢迎,游客也是拿了一大堆。本来餐厅规定食物不能带走,4名女性游客还是用餐巾纸把鸡蛋和蛋糕包起来,准备偷偷塞到包里。

游客不守秩序也让导游很头疼。湖北省海外旅行社导游杨柯介绍,她有一次带团去云台山,本来大家上观光车都在排队,但武汉游客就喜欢一拥而上。导游和景区工作人员劝大家按次序登车,游客却根本不听。杨柯还遇到过更“奇葩”的游客,一次她带武汉会议团,晚上年会聚餐后送客人回酒店。不料晚上旅游车司机打来电话,说在车后排发现呕吐物和尿渍痕迹,怀疑游客在车上小便。杨柯联系那个团队的负责人,对方对司机进行了赔偿才没事。

内地游客大闹台湾桃园机场 自称公务员

“大闹台湾桃园机场,这样做太丢脸了,而且两人自称是公务员。”昨日,文昌读者吴先生致电记者称,7月9日他随团到台湾旅游,在台湾桃园机场目睹了下面一幕:在行李托运处,一大陆女游客与台湾一名当地游客为先办行李托运手续吵了起来。随后,一名男子出声为女子帮腔,甚至要打那名游客,幸被其他游客劝阻。“我通过媒体曝光此事,是希望当事人能够出来向公众道歉。”吴先生说。

==中国游客境外不文明行为盘点 丢不起脸 ==

在出境旅游过程中,大多数中国游客的言行大方得体,受到许多国家社会公众的欢迎。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凸显,相关安全及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在一些“全球最差游客”调查中,中国游客名列前茅。

中国游客卢浮宫泡脚事件

近日,一组照片蹿红网络:法国卢浮宫水池上,几个中国人正在泡脚,旁若无人、怡然自得。这为出境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增添了新注脚。在文物上涂鸦、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免税店里随意插队,一些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文明耻感”。

中国大妈在美国华盛顿景点泼漆被诉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编译报道,一名华人女子因涉嫌26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等多处华盛顿国家地标景点建筑上泼油漆,已在29日遭警方逮捕,被以控破坏公共财物罪名。

联邦公园警察说,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林肯雕像上,腿部、坐椅和底座都溅有绿漆,地面也有漆的痕迹,显然是有人故意泼洒。警方说,警方是26日凌晨1时30分许发现雕像遭到破坏,但涂漆上没有文字或图案。纪念堂随即被迫暂时关闭。

中国游客非洲朝狮子扔垃圾吓坏导游

肯尼亚有专门接待中国游客的当地导游透露,在马赛马拉过河时有中国游客对着河马怪叫,甚至趁司机不备,拿起手中废弃物就丢向河马,甚至连草丛中的狮子也不放过。还有当地导游表示,中国游客不顾劝告,夜里走出房间给河马拍照,这种做法其实很危险,一旦激怒野生动物,可能威胁全车人的安全。

苏黎世:因两名中国乘客斗殴返航

不久前,在苏黎世到北京的一架航班上有两名中国乘客喝了酒,在飞机上因口角发生纠纷,进而大打出手,甚至还打了来劝架的乘务长,导致飞机被迫返航。而事件被曝光后,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直斥“丢人都丢上天了”。

帕劳:黄渤潜水捞到“中华”烟盒

今年2月,黄渤在太平洋岛国帕劳度假时,在其微博中晒出了中国游客随手乱扔垃圾的照片,并感慨说:“那日帕劳潜水,正为上帝的奇作美景唏嘘不已,突看见水面漂浮一烟盒,心中暗骂哪来的无德之人,这么干净的水怎丢得下手。突然看见烟盒上两个大字‘中华’,臊得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贼一样生怕被别人看见,一直带回岸边,朋友啊,去别人家做客咱客气点,这俩字的脸丢不起啊!”

马尔代夫:中国游客捞珊瑚

今年5月,马尔代夫当地的一位潜水教练偶然翻看微信中“附近人的照片”时,惊讶地发现,海滩附近有一位中国女游客晒出了自己刚捞出的珊瑚照,并这样写道:“刚刚捞到的珊瑚漂亮不?”

==公民旅游文明素质亟待提升==

旅游是一种将消费者的需求、认同、情感和文化串联起来的经济活动,是一国国民文明素养的集中展示。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带出国的不应该只是消费力,还应该展示出国人健康文明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国际形象。

文明旅游,“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其实,中国游客在境外出现这样或那样不文明行为,是现阶段我国公民整体文明素质水平的具体体现。如今,每年中国出境游游客达数千万人次。如果我们不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上下功夫,做到文明礼仪表里如一,家里家外都一样,国人的种种陋习总会找到这样那样的外泄渠道。一句话,“里子”应该比“面子”更重要。

作为礼仪之邦,需要的不单是规则,更要由内而生的自觉力量。借用社会学家费孝通晚年提出的“文化自觉”理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只有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文化的精髓与优秀传统,并以之界定自己,才是“文化自觉”。

中国旅游业发倡议 呼吁公民出游文明守礼

8月1日,中国国际旅行总社代表业界在北京发出《中国公民出境文明旅游倡议书》。

该倡议号召旅游从业者履职尽责,率先践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恪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信守合同;切实履行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的职责,以自身文明言行示范带动游客,引导游客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

提升公民出境旅游素质 加强服务消除隔阂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将完善旅游团行前教育、告知制度,制定文明出游手册和行前教育规范,强化导游领队在出境旅游过程中对游客文明行为的提示和提醒责任。同时,将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契机,把文明旅游纳入旅游合同之中,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

天津市中国旅行社领队李楠说,出境游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跟游客出境后的不安全感和紧张心理有关,下一步将会注重培养游客的团队意识,增强游客之间、游客和领队之间的信任感依赖感,让大家时时感受大家庭的温暖,降低不文明行为发生概率。

第五篇:浅析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

浅析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

旅游作为中国的朝阳产业,正日益为中国赢得巨大商机,也越来越成为国人休闲消遣的首选方式。但旅游者在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引发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就拿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来说,“文明游园”的问题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国的众多景区都爆出了不文明旅游的问题。随意攀爬,涂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一些游客缺乏公德心,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素质,给其自身和旅游景点乃至国家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成为旅游季节里一块“牛皮癣”。

游客外出旅游,是希望求得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缓解工作疲劳。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大众旅游为特征的国内旅游蓬勃发展,随着游客的增多,旅游者的范围增多,不文明旅游行为也开始增多。同时国人的出游范围也向国外开始蔓延,很多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过程中也会发生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我国的形象。探究原因,不文明旅游的产生主要有文化传统因素、道德感弱化因素、教育传统因素等。

1.文化传统因素

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主要是一种私德文化而非公德文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家庭-家族-国家的结构层次”④,这一结构导致了中国人重视血缘、地缘,而漠视社会公共空间和陌生人,整个社会也是在血缘和地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利己社会。整个社会重视社会资本,即熟人伦理关系,而轻视公共空间。这导致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只注重个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感触,而不太顾及他人感受。由此可以看到在旅游过程中,有些旅游者只注重个人的便利,随手丢弃垃圾,而未考虑景区环卫人员的工作负荷等不文明行为。这正是受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影响的行为。

2.道德感弱化因素

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道德感弱化”现象是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休闲、放松、无拘无束,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懒散、放任、无约束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以旅游者的身份在异地游览时,往往想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约束, 道德的约束力量降低至最低点。此外,旅游是一种暂时性、异地性的活动, 旅游者摆脱了日常生活圈子中众多熟人的监督, 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举止便少了许多顾忌与约束。在这种弱化的道德感之下,平时表现文明的人在景区游览时也未必会表现文明。

3.教育传统因素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并向邻国输出礼仪文明,对邻国影响深远。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缺乏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缺失必然造成公共意识的淡薄,也就不可能有专门针对公共空间的教育。而现代教育的也是重视政治教育,轻视公民教育,缺乏对人性的教育。历史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现代教育的不足,共同造成了教育传统上的缺失。

4.其他因素

(1)环境保护愿望未形成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跟游览活动中人们难以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的特点有极大关系。就旅游活动而言, 游客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景观的消极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是长期累积所形成的, 而游客的游览活动是暂时性、动态性、异地性的, 所以游客并不能看到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严重后果。这就致使游客一方面对旅游景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认知, 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责任归属感缺乏认知。并且由于众多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同时存在, 也使游客个体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性缺乏认知而去同与其他旅游者。这种种因素决定了游客在游览活动过程中不易形成保护环境的愿望, 因而也不易产生保护环境的行为。

(2)旅游经验不足

中国旅游业真正发展于改革开发以后,到现在尚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游客能够全面参与旅游活动的时间更短。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旅游才真正普遍起来。正是由于旅游经验不足,很多游客在酒店住宿时会顺手带走酒店物品,在境外旅游过程中会发生不尊重当地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不文明行为。

关于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解决

1. 立法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教育

我国需要制订一部专门的公民文明素质教育法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的融合,同时政府要依法支持有利于公民文明素质教育的文化宣传活动,依法奖励文明素质突出的公民和单位,立法提倡文明礼仪。

2.相关部门加强引导和管理

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如政府环保部门、社会环保组织、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问题重要性的宣传,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要大力宣传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还要大力宣传旅游活动可能会给环境造成的损害, 尤其应让公众认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对旅游环境、景观的污染和破坏,政府部门应经常性地向旅游者、旅游地居民公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污染对健康、经济、环境的损害。通过种种措施使社会大众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3.旅游景区采取有效措施

景区管理部门要重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其进行引导和管理。第一, 景区应提供各种设施、设备以防止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如合理放置美观有趣的垃圾箱, 使游客便于、乐于负责任地处理废弃物。设置必要的美观醒目的标牌, 配置有亲和力的标志性说明文字及提醒文字, 揭示游客不至于太放任自己。第二, 景区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以身作则, 发挥示范作用, 带头爱护环境。景区可组织工作人员与青年志愿者一起开展环保活动, 这既可强化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 又能起到对公众的宣传作用。第三, 景区应制订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对于有损景区形象的行为加以劝阻或惩罚。第四, 旅游景区在旅游活动项目的安排中应有意识地增加与环境、景观保护有关的内容, 使游客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相关知识,对游客进行生态知识、游览规范等的教育和引导,唤醒游客的生态责任意识。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在旅游景区内造就一种保护环境和景观、遵守游览规范的良好氛围, 使游客时时意识到旅游景区对其文明行为的期待, 从而能够约束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

4.导游发挥监督作用

导游可对游客的行为起到直接的示范、监督和制约作用。在旅游过程中, 导游不仅要完成解说等传统职责, 同时还应负有监督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职责。在帮助游客了解、欣赏环境和景观的同时, 应鼓励游客表现出对景区环境、景观负责的行为, 预防和制止其不文明行为。旅行社在组团出游之前,也要说明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民族禁忌及行为方式。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在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但会造成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危害,还会给其他游客造成视觉、听觉污染,影响他人的旅游心情。提高国民素质,维护国家形象,才能消除旅游不文明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钱霁明

10313244

下载中国游客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令世界震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游客海外旅游不文明行为令世界震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新闻稿[合集]

    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 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又是一个旅游的热潮,但是假期过后,又有不少的弊病暴露在国人面前,各种不文明现象又会充斥着人们的眼球。 5月7日下午,在延安市区的延河广......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

    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和对策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不文明旅游行为,不仅会导致旅游景区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还会给其他游客造成视觉、听觉污染,影响他人的旅游心情,甚至给......

    国庆旅游注意事项:杜绝不文明行为

    国庆旅游注意事项:杜绝不文明行为 旅游时不文明行为盘点 十一国庆黄金周在即,人们都开始计划着这个长假去哪儿玩,干点啥。“国庆去哪儿”“十一干什么”一度成为大家微博热议......

    英语作文: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

    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中秋节、国庆节等假期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行旅游。一些富有人文历史、风景优美的景点,成为了大众的首选。 但是随着旅游人......

    关于征集不文明旅游行为劝导方法的通知

    关于征集不文明旅游行为劝导方法的通知 各出境游组团社: 为加强出境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文明旅游行为,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出境市场文明旅游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旅发(201......

    中国人在国外旅游不文明行为10大黑榜[合集]

    中国人在国外旅游不文明行为10大黑榜 2009-05-19 20:11:18 21CN社区 | 发表评论 | 正文背景色: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2015年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整治旅游不文明行为(★)

    2015年北京事业单位招聘 2015年北京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来源:中公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beijing/ 2015年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整治旅游不文明行为 【背景链......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初探——以厦门为例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也随之不断增多,改善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厦门市居民和游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