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1

时间:2019-05-14 17:2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1》。

第一篇: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1

践行科学监管理念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践行科学监管理念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

出新的贡献

樊林奎

(2008年2月26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2007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扎实工作,克难奋进,不断开创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有关领导百忙之中挤出时间莅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分管领导以及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先进个人也前来参加会议,这是对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的极大关心和鼓舞,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就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我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胸怀大局,认真履职,不辱使命,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全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巨大压力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郑筱萸等人违法腐败案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和晋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不断强化监管队伍建设,以遏制食品安全事故为重点,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深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科学监管、廉洁行政和基础保障能力,为构建文明和谐晋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突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面,积极整合监管资源,认真落实监管职责,扎实推进肉类食品、集体食堂、食品生产加工和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考核评价方案》,对全市449所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食堂进行了全面考核评价,取得明显成效,受到省食品安全考评组的充分肯定。同时,还向社会公开曝光十大食品典型案例,有力地震慑了违法分子,遏制了制售假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高平分局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去年8月,高平市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市”荣誉称号,并分别在全国食品示范县(市)长春经验交流会和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一致好评.在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方面,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部署,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重拳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不断引深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充分发挥“12346”举报电话、药品快检车、药品抽验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支撑作用,想方设法拓展案源,扩大战果;二是狠抓大案要案,不断加大查处力度,特别是对安徽霍建运无证经营中药饮片系列案、河南李胜利无证销售假药案、亮兴义齿加工厂生产未经注册的义齿系列案等一批有重大社会影响案件的查处,社会反响较为强烈;三是强化对药品整规行动的督导和考核。市局党组成员带队分成四个督查组先后5次深入基层督查实施和进展情况,推动整规行动深入开展,并实行了百分制考核,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6645人次,监督检查涉药单位6382家,立案316起,结案312起,查获假药57个品种(批次),劣药233个品种(批次),上缴国库罚没款85.32万元。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市药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感明显增强。省政府药品整规行动验收考核组对我市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常抓不懈,不断强化日常监管。一是认真开展“三对照”,严把资料审核关。对60个申报品种逐一开展申报资料、原始资料、研制现场“三对照”核查,确保了申报资料的真实准确可靠;二是多管齐下强监管,严把生产质量关。积极开展药品生产企业质检环节专项检查,认真落实驻厂监督员制度,对晋城海斯药业的生产实施全过程监督,确保不出质量问题;三是夯实基础抓重点,严把药品进出关。在药品经营企业,认真落实进货验收台账制,扎实推进GSP认证和跟踪检查工作,全年共认证68家,跟踪检查283家;四是药品抽验力度大,靶向作用更明显。全年监督抽样521个品种批次,其中不合格品种54批次,不合格率10.4%;五是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取得新进展。共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773例,超额年度计划77.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2例,实现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零突破;六是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监测进一步强化,药品广告混乱局面得到有效治理。全年共监测上报违法广告85个,全部移送工商部门.(三)探索创新,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一是着眼责任落实,建立职责明确的责任体系。在药品生产企业和重点经营使用单位推行了“药品安全双层监管责任制”,进一步细化了监管职责,明确了责任追究,使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和涉药单位的从业行为得到双监督、双规范。牵头制定了市县两级政府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体系,完善了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财政预算和年终考核体系中,并以市政府名义定期印发了11期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简报,使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二是立足长效治本,构建科学规范的监管机制。强化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出台了县、乡、村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标准。去年,全市39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验收工作已全部完成,达标率为100%;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验收工作正在深入开展。建立健全了广告监督、药品召回、假劣药品先行退付的运行机制。探索实行了假劣药品案件通报制,对于故意经营使用假劣药品的恶意违法行为,及时向违法单位和个人所在地域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通报,并在公众媒体上公示,加大其失信成本。城区分局在全省率先试行“假劣药品先行退付”,受到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发文在全省加以推广;陵川分局组织开展“消除家庭用药隐患,维护公众用药安全”过期失效药品回收机制宣传活动,建立了过期失效药品长效监管机制;沁水分局在监管实践中,探索总结出药品四色动态监管模式,收到较好效果;三是不断探索创新,大力推进药品市场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将现代网络技术运用于药品市场日常监管和案件查处,研发出药品市场监督管理和问题药品查询软件,实现了对药品生产、流通过程的实时动态监控;四是积极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泽州、高平分局在乡乡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经费支持,确保了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建得起、立得住、运行稳、效果好;阳城分局在全县建立了药品监督站,下沉监管力量,实现了对农村药品市场的有效监管。去年12月26日,我们在泽州召开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现场会,总结成果,推广经验,着力推动全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

(四)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工作效能。一是以百分制考核为载体,量化细化了食品安全监督、药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部门形象建设等九方面的工作,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进度,明确考核指标,做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二是市局党组成员和科室实行了包片包点联系制,深入基层,加强指导,推进工作;三是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精神开展了干部轮岗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内在活力和工作热情;四是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积极协调地方政府,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目前,规划部门已为我局出具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址红线图和意向图,市政府划拨的13.8亩建设用地已进入预审阶段。

(五)加强学习,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去年以来,我们先后邀请党校教授辅导宣讲十七大报告,观看《公务员通用能力大讲堂》系列培训光盘,组织开展了“贯彻十七大,谋划新思路”主题调研活动。2007年5月,对市局机关全体及各单位科级以上人员进行了以科学监管理念和监管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闭卷考试,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提升了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

(六)转变作风,树立全新部门形象。一是以“科学监管探索年”和“队伍作风建设年”为主线,组织开展了“深入乡村解难题,情暖贫困百姓心”主题实践活动。山西电视台深度报道了我局的做法,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评价。城区分局开展了“关注农民工食药安全,维护农民工健康权益”主题实践活动,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信息反馈卡“三随行”和百家涉药单位回访制度。全年全系统未接到一起举报执法人员行为不规范及其它方面的投诉。在全市组织的千人问卷大调查中,社会各界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较为满意;三是以郑筱萸腐败案件和“黑砖窑”事件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使大家始终做到勤政廉政,自觉维护部门形象。2007年,我们在诸多方面获得荣誉,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机关行政效能工作分别受到市有关考核组的高度评价;市局被评为全市“2007年度政风建设先进单位”,在执法部门中排名第二,各分局政风建设工作除陵川和沁水排名第二外其余均名列第一;党建工作顺利推进。去年,有4名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最近,我们又对市局机关党总支进行了改选,进一步充实了力量;市局机关政务网站被评为晋城市“十佳网站”;市局被《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评为“2007年度评刊用刊先进单位”。此外,我局还连年获得文明和谐单位和省级“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高平分局和崔文波、韩红霞、王栋等同志分别被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同志们,2007年各方面成绩的取得,是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和晋城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真抓实干、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求实奋进,推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履行食品综合监督和药品全过程监管的职能,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特殊使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真践行科学监管理念,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增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感上来,统一到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深化对当前形势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也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特别是去年春节期间,省委书记张宝顺亲临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慰问干部职工,检查指导工作。今年元月14日,孟学农省长又就全省食品安全工作做出专门批示,强调务必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高度出发,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食品安全,让全省人民放心。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以来始终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亲自参加全国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现场办公研究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所有这些,都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给广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以振奋和鼓舞。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写进了工作报告,把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提高到事关社会和谐、民族振兴和人民安康的高度,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各级地方政府要强化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的意识,加快建立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努力打造食品药品监管合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尽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探索试行“大部制”改革的构想,加之目前社会上关于食品药品体制改革的猜测众说纷纭,但随着食品药品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与食品药品产业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只会加强不会削弱,食品药品监管的道路也应该会越走越宽.(二)进一步深化对科学监管理念的认识。去年,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针对当前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剖析存在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适时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满足公众用药需求为目标,依法监管保安全,科学监管促发展,实现药品安全与医药经济健康发展的和谐统一”的科学监管理念。这个理念主要体现三个特点:在监管主旨上体现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目标定位上,既保障安全,又满足群众用药需求,把保障安全、满足需求同时作为监管工作的目标;在实现途径上,依法监管保安全,科学监管促发展,实现饮食用药安全与食品医药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已经成为指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思想基础,需要我们不断深化认识,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用以指导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践,将是否符合科学监管理念作为衡量监管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一切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进一步深化对存在问题的认识。目前,食品药品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深层次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空前的社会变革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食品药品落后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发育尚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与监管能力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多发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并相互交织,食品药品正处于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在食品领域,行业生产力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低、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依然严重、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假冒伪劣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尚未健全和有效运行,食品流通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药品领域,虽然经过一年多的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但药品安全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虚假违法广告时有出现,假劣药品在一些地方还有生存的空间。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决定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监管的思维、方式、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急剧变化的形势不相适应,监管的力量、能力、水平与艰巨、复杂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不相适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依法行政、全面履行职责的要求不相适应,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与有效监督权力运行、反腐防变的要求不相适应,技术支撑体系的能力与行政执法的需求不相适应,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了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影响了队伍的建设和成长,影响了食品药品监管的整体形象.(四)进一步深化对食品药品监管实践经验的认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建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总结,实践中提高,几年来的监管实践告诉我们,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始终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维护公众权益为己任。认真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以科学的思维分析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当前监管工作,以科学的方式解决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好“为谁监管、怎样监管”的问题。二是必须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药品监管责任体系落到实处。纠正监管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等行为,积极协调组织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畜牧、盐务、宗教、公安、新闻宣传等有关部门,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三是必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劣行为。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行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全局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发扬坚持不懈、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加大整顿规范力度,在大要案上求突破,特别是对那些性质恶劣、屡查屡犯、暴力抗法以及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案件,要依法从重处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最大限度防控和减少食品药害事件的发生。

四是必须适应药品安全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建立健全药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不断完善药品安全双层监管、案件查处、违法执法行为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药品检验技术能力和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远程监管、动态监管和跟踪监管,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药品安全突发事件。

五是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实践证明,严出精兵、严出效率、严出成果,一支过硬的队伍是做好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保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是做好药品监管工作的关键,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是对每一个执法人员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行政执法部门的安身立命之本。为此,必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办案水平,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铁案”。

新的一年代表着新的开始,孕育着新的希望,我们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公仆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发展的良好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保障水平。

三、提升素质,强化管理,改进作风,确保全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今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监管理念为指导,坚持“深化认识、创新思路、巩固成效、落实制度、规范行为、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围绕职能抓基础,围绕效能抓管理,围绕队伍抓教育,围绕难点抓创新,不断强化食品综合监督,切实消除药品安全隐患,着力提升监管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具体来说,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强化食品综合监督职能为切入点,探索和拓展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继续认真贯彻省、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财政预算和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大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考评力度,努力提高全市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二是以“关注农民工食品安全,维护农民工身心健康”为主题的农民工食堂专项整治行动为突破口,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遏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强化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机制,促进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推动各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树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权威;四是积极开展全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水平,努力促进全市饮食环境的改善;五是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六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积极收集汇总各有关部门的监管信息,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定期编发市政府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简报,加大市食品安全网信息发布力度,不断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二)以解决药品安全深层次问题为重点,巩固和扩大药品市场秩序整规行动成效

国务院部署开展的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是解决药品安全突出问题、遏制药害事件发生的重大举措。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收到明显成效,但药品安全方面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今年要在巩固和扩大专项整治成果的同时,以解决药品安全深层次问题为重点,不断深化对关键环节的整治,推动药品监管工作由解决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向解决根本问题转变,由运动式、救火式监管向制度化、信息化监管转变。

一是以药品案件稽查工作为突破口,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结合我市实际,找准案件稽查工作的重点,围绕药品重点监管区域、监管范围、监管单位和监管品种,严厉查处一批有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件,特别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精神,对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涉药单位,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于情节严重的,提请上级部门责令其停产停业,收回GMP、GSP证书,直至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着力解决在案件查处中“打不疼”、“打不死”的问题,坚决维护案件稽查工作的严肃性。同时,要积极拓宽案件信息渠道,提高稽查工作的覆盖面。充分利用“12346”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稽查办案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大药品抽验力度,扩大抽验覆盖面,充分发挥药品快检车、快检箱的作用,提高监督抽验的针对性;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扩大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收集范围,使群众举报投诉、快检、抽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成为稽查案件的主要来源。要加大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市局政务网站等,适时公布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行为,展示打假治劣成果.二是以落实“药品安全双层监管责任制”为关键点,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要认真落实“药品安全双层监管责任制”,并通过对其落实情况的督导和检查,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把监督实施GMP作为重点,确保批生产记录真实、投料记录真实、检验结果真实,切实解决不按核定工艺、处方组织生产等问题,从源头上保证药品安全。加强药品流通监管,认真贯彻新颁布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以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和县以上药品零售企业为监管重点,加大对过票销售、挂靠经营、医药代表行为不规范等问题的打击力度,强化企业资质和人员资质的监管,实行药品销售人员公示制。积极推行加贴批发企业销售标识的经验做法,建立起购进渠道严格、购销行为规范、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的药品流通秩序;开展“百家放心药店”创建活动,促进药品零售企业守法经营,诚信从药;加强对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的监督监测,把违法广告药品作为查处和抽验重点,积极探索将药品广告的监督管理同推进药品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的新机制,建立违法发布药品广告的不良记录和“黑名单”制度,及时公示曝光。同时,视其违法情节向社会发布药品广告安全警示;继续做好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和跟踪检查工作。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继续做好产品注册的核查清理,严格执行许可证委托审批的规定,开展对全部持证企业的监督检查,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做好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逐步建立和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继续加大对特殊药品的监管力度,确保特殊药品的流通、使用安全;继续做好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工作.三是以深化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涉药单位的从业行为。近年来,我们在全市医疗机构开展了药房规范化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医疗机构药房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一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问题比较突出,有些甚至十分严重,可以说已成为影响药品质量,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隐患。今年,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确保药品质量,在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房100%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力争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达标率分别达到80%和60%.四是以创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为着力点,不断引深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要通过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从政策上扶持,鼓励支持有实力的药品批发企业组建区域配送中心,向农村配送质优价廉的药品;积极探索第三方物流进行药品配送等药品供应的新途径;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以村卫生所为主体、农村零售药店为补充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力争形成覆盖全面、供应及时、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供应网络。要建立健全农村药品监督网络,重点落实全市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的筹建和在行政村设立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工作,乡镇药品监督网络覆盖面力争达到100%。

(三)以突破监管“瓶颈”和基建工作为重点,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效能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监管思路,努力实现科学监管。坚持用科学监管理念指导监管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日常监管机制,提高科学监管能力。监管区域由市区向农村延伸,努力实现全覆盖监管;监管重点由中间向两端延伸,努力实现全过程监管;监管方向由查处违法向维护权益延伸,努力实现维权式监管;监管机制由被动执法向配合协作延伸,努力实现人性化监管.二是推进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转变行政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要逐步推广应用药品市场监督管理和问题药品查询软件,在整合现有网络运行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行政审批业务网络化运行,全系统各单位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兄弟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在线监控软件,建立药品稽查、特殊药品监管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特殊药品的在线监控.三是规范内部管理,激发内在活力。要深入推行痕迹管理,继续做好工作日志、日常监督记录卡等规范记录;要不断完善考评体系,进一步扩大考评面,从统计数据、群众评价、监管质量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评,既照顾到全面又突出重点、既着眼长远又兼顾眼前。

四是加强信息新闻宣传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要把信息新闻宣传作为食品药品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强化宣传,扩大监管工作的对外影响,树立监管工作新形象;要围绕监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市局政务网站和食品安全网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监管重大举措和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做好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后妥善应对新闻媒体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五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发改委、国土、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最大支持,把基建用地和配套资金落到实处,争取市局基建项目尽快开工,条件成熟的县级分局年内启动.(四)以创优发展环境为保障,促进全市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去年提出了“晋药品牌”战略构想,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今年,我们要在落实“晋药品牌”战略上,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我市医药产业特别是药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整合医药资源,振兴医药经济,促进全市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思路和有效办法,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主动当好政府发展医药经济的“参谋”。二是利用药师协会平台,定期举办医药经济发展研讨会,为企业提供一个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交流管理经验、提升发展理念的场合和机会,积极引导企业更新理念、提升水平、优势互补、拓宽思路、谋求发展,同时,搭建平台,服务前倾,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为企业发展创建良好外部环境.三是加强对涉药人员的学习培训,推动涉药单位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企业是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不仅要承担起第一责任,更要承担好第一责任,由“要我规范”变为“我要规范”,坚持守法经营,质量至上,做到丝缕求细、点滴求精,切切实实抓好药品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监控,实实在在做放心药、良心药。今年,要重点加强对《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等法规的培训;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五)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核心,全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监管队伍 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有本事、靠得住、作风硬的队伍。目前,我们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在部分同志身上也存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纪律不严”的问题,既影响监管效率,又影响部门形象,务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年,要以打造高素质复合型监管队伍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

在能力建设上,通过邀请专家授课、集中学习培训、深入基层锻炼、外出参观考察、新老传帮带等方式方法,着力提升干部队伍五方面的能力:一是政治鉴别能力。对全系统和部门形象的敏感问题,对食品药品领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对食品药品突发事件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以最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置,切忌反应迟钝、行动迟缓,使小矛盾演化为大事端;二是科学监管能力。在监管工作中,要坚持做到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行政处罚和宣传教育相结合、部门监管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突击检查和探索机制相结合、稽查打假和业务指导相结合;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准确运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公正执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思考写作能力。善于探究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带有规律性、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思考,及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公文格式及写作方法,熟悉微机操作、网络技术等基本技能,做到会调查研究,会出谋划策,会准确表达;五是沟通协调能力。能正确认识和处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内设机构间、监管职能部门间的关系,整合监管资源,形成和谐协作的局面。善于把上级决策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在作风建设上,通过开展机关思想纪律作风集中整顿、主题实践活动、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在思想作风方面,由“为监管而监管”向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监管转变,尽心竭力履行好监管职责,把执政为民理念贯彻到监管工作的全过程;在学习作风方面,由学用脱节向理论联系实际转变,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力戒文风不正,脱离实际,空话套话连篇;在工作作风方面,由浮在面上向深入基层转变。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主动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做到亲历亲为,注重工作指导性和实际效果;在纪律作风方面,由自由懒散,不思进取向遵章守纪,勤政敬业转变。大力弘扬爱岗敬业,遵章守纪,言行文明的良好作风;在生活作风方面,由自我放松,贪图享乐向甘于清贫,无私奉献转变。要以郑筱萸等腐败案件为镜鉴,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警钟常鸣,防微杜渐,做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表率。

同志们,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神圣,让我们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和晋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一心,忠于职守,不畏困难,开拓进取,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建设文明和谐晋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收藏 分享 评分

第二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促进就业,加快发展教育、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党中央推进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一项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紧迫性、基础性的艰巨任务,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保障 民生 社会 建设

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这些新亮点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了社会建设的内涵,拓展了社会建设的范围,反映了我们的社会建设已经从自发走向自

觉,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补充走向必须,从局部推进走向全面的系统建设。一、十八大对社会管理有了新的目标定位

我们党对社会管理目标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这是在党的文件中,最早提出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也正是这次全会决议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社会管理格局,决议指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沿用了这样的提法。伴随社会管理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八大鲜明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把“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不仅是定位和目标认识的深化过程,而且是丰富了社会管理的内涵,提升了社会管理的境界从格局到体制,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我国在社会管理问题上依法治国的决心,在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上积极向前推进的态势。我国社会体制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基本适应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

化,社会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社会结构不尽合理,社会组织体系有待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等等。只有突破这些体制性制约,才能从整体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以说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与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迁的同时,也必然要求创新、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制。

二、确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来推进社会建设的价值理念 社会管理的论述,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八个新的亮点,这些亮点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了社会建设的内涵,拓展了社会建设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建设的思路和重点,反映了我们的社会建设已经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补充走向必须,从局部推进走向全面系统建设,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把创新社会管理和改善民生同时作为社会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突显了社会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

展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必须坚持社会公正公平,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建设,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选择,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三、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乎百姓的日常生活,直接反映人民的基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状况,是社会发展最基础的必要条件,是关系执政党执政基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同时,还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社会体制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意义。因此,加强社会建设,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在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上多下工夫。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我们必须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把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我县教育工作的主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个教育阶段,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必须把教育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保障群众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强化政府责

任,优化资源配置,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根本。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进一步完善鼓励劳动者创业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对自主创业者和自谋职业者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劳动者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为劳动者搭建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平台, 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不断提高劳动报酬,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要切实规范分配秩序,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大力规范“灰色收入”,严格调控垄断收入;要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个税调节力度,推进个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做好高收入者应税收入的管理和监控,减少税收流失;要大力帮助困难群众,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等帮扶制度,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标准,逐步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特别要抓紧解决农民和农民工两个群体收入增长较

慢的问题。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要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

(五)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最重要的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底线保证,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要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要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逐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要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形成政府保障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

(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应该在政府和社会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通过社会组织,一方面可以扩大公众的参与渠道,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政府公共管理的途径,还可以提升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另外,社会组织还可以作为公共服务的承担者。政府的一个职能就是公共服务,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定要自己提供,而是要保证公共服务的供给,这样社会组织就可以承担公共服务的提供。

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城乡居民自治组织集自治、服务功能于一体,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现在,大多数地方社区承担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已逐步由政府延伸到社区的服务窗口承担起来了,实现了初步的政社分离。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城乡居民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落实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要求,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政府不包办代办。要理顺社区内部治理关系,健全社区自治相关制度,规范决策办事程序,形成新的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组织体系。要通过多种渠道拓宽社区经费来源,结合城区改造、征地拆迁、股权改革等增加社区服务实力,使之切实承担起服务“社会人”的责任。

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

特大安全事故。

第三篇: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吴忠民

中央党校社科部教授

大家好,现在给大家汇报的讲题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个讲题准备分四个内容展开,第一部分内容我们谈一下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第二部分我们谈一下民生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征,第三部分内容是现阶段民生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内容是改善民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 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第一节 民生问题的现状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内容民生问题日益凸显,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人均GDP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3200美元左右。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现在居民生活水准大幅度提升,汽车销售场面截止到04年年底,我们国家的私家轿车已经超过了公车,截止到06年年底国家居民住房的私有化程度已经超过70%。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建设部发言人所宣布的内容,说我们国家现在居民住房的私有化程度在全世界来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中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繁荣的同时,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用温总理的话来讲就是中国的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这条腿长,而社会发展这条腿短,社会与经济之间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不协调、不平衡的状况。这集中表现在我们国家的民生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了。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的话,那么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将是不可能的。

第二节 重视民生问题

在中国现阶段可以说民众对于民生问题越来越看重,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成为一股重要的历史潮流。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民生问题受到人民的重视,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如果找原因的话恐怕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项:

第一个原因就是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从03年开始我们党首次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受到了中国各个阶层的广泛接受认同。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强调的是要满足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让全体人 1 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然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普遍重视以人为本,进一步的要求必然是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对民生问题提出迫切要求。

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成员平等独立意识在普遍增强。在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毛泽东时代,可以说中国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局面。尽管当时的平等有着很多的局限性,但是比以前来说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又多了一条,这就是自由、自主意识。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人的平等竞争,每个人都是自我抉择的自然人,都是一个个主体。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现在整个社会对于民众来说,平等和自由的两种意识哪个都没有缺少。一个社会一旦普遍接受了平等和独立意识的话,就会产生一种感觉,民众普遍会认为好的生活并不是哪个特定群体的特权。每个群体、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利过上好的生活,这样一来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普遍迫切的要求。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世俗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们这用的“世俗化”是“世界”的“世”,跟市民的“市俗化”不是一个概念。市民的“市俗化”是一种贬义词,指一个人庸俗、低档、俗不可耐等等。而“世界”的“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意思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整个社会的成员越来越现实化、理性化、利益化,换句话来讲现实化、理性化、利益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一个社会的民众越来越看重现实的问题,看重利益的诉求,进一步就会认为人民在当下的世界当中就应该过上美好的生活,不能把美好的生活放在遥远的未来。我们过去经常谈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一谈到美好生活总会加上个限定用语——为了人民“未来”美好的生活,我们甘愿献出一切。我们知道每一代人,代与代之间也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在他生活的时代当中过上比较好的生活,这样一来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迫切要求。

第四个原因是“社会焦虑”。大家恐怕有共同的感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过于着急,焦虑不安。“社会焦虑”是指民众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社会焦虑”现象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空前绝后的。之前中国历史上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焦虑现象,这之后也许有但强度不会这么大,现在人民都会感觉到一种明显的焦虑,这跟毛泽东时代还不一样。

我们只是从社会心理角度比较,而不是从社会体制、经济体制的角度比较。在毛泽东时代规则非常简单但是有效,社会具有高度的控制力,人民的信仰是高度一致,这样一来民众心理普遍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不焦虑。而且当时民众又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就是遇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而且历史已经证明跟着毛主席永 远是胜利的。而且不仅是胜利的问题,当时叫做跟着毛主席从胜利走向胜利,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神话。带领一批农民打败了国民党八百万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那么落后的武器硬是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国人打败了,当时人民对毛主席产生一种心理的依赖。跟着毛主席永远是胜利的,看到毛主席挥手前进的图片的时候,会不由自主产生那种踏实、充实的感觉,甚至充满了斗志。所以当时大家不着急,着急什么?再高明能高明过毛主席吗?毛主席手往哪一挥咱们往哪走就行,当时的描述是“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下是一种什么局面呢?一种什么情景呢?我们可以看到下面在狂欢,一个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哪管其他,充满了一种焦虑。我们看到在彩票发行现场,一双双期望着发财的眼神,一种焦虑的神态,这是深圳股市暴跌以后股民们悲痛欲绝、焦虑不安。之所以产生这种焦虑跟这个时代的背景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发生大幅度的,无论从深度、广度来说都是极大的变化。社会环境变化幅度太大,让人民的心理难以一下子适应。人民对于自己未来的前景缺少一种可预期性,往往产生一种不可知未来怎么样的心理,这样一来人民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态。再加上人民有强烈的利益驱动,人民的社会位置和经济位置急剧地变动,这一切造成了“社会焦虑”的现象。

一个社会如果存在着大面积的“社会焦虑”现象,对这个社会是十分不利的。首先它会促成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其次会加重人民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不满的情绪,本来有些负面的社会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但是由于人民普遍存在的焦虑心态,就有可能把本来不严重的问题看得很严重,所以“焦虑现象”对社会是十分不利的。而要想缓解“社会焦虑”现象的话,我们不指望彻底解决,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缓解可以做到。而缓解“社会焦虑”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改善民生,让人民的基本生存有一个底限,让人民对于未来有一个预期。

我们党现在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高度来看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时刻关注民生,要重视解决好涉及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时代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第二章 民生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第一节 民生问题的内涵

第二部分内容民生问题的基本含义及特征,第一个小问题我们先解释一下民生问题的基本含义和一个大致的问题。民生这个概念,就是现代意义上我们所运用的民生概念,跟古代所运用的民生概念不是一回事。现在意 义说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它的范围太大几乎无所不包,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政治领域几乎都在它的覆盖范围之内,这个概念太大。基于这样一个过大的概念,制定政策可能就很难准确、明确、具体了,所以一般来说我们不用广义上的民生的概念。狭义的角度来讲,对民生概念的解释是这样的,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等等,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是狭义上的民生概念。

民生问题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三块,民生问题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民众基本生存状态的底限问题。为了满足人的基本尊严会有一个社会底限的问题,这个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是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问题。包括哪些内容呢?包括社会救济、民众的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基础性的公共卫生等等。

民生问题第二部分内容是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问题等等,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是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尊严地活下去,而且要有能力、有机会活下去,这涉及到生计的基本来源问题。包括哪些内容呢?比如说充分就业问题,比如说基本的职业培训问题、基本的权益保护问题等等。

民生问题还有第三部分内容就是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态,这属于高级层面的内容。中国目前如果做这条恐怕能力有限,认识还没达到一定的层面,很难满足民生第三部分内容的需求,但是作为中长期的目标预留到我们发展规划当中。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态包括哪些内容呢?比如说住房公积金应该普及到每一个劳动者,包括每一个农民工,再比如说公办高校大学生应当实行全部的免费教育。这条好像是乌托邦一样,实际上并不是很困难就能够做到。比如说前苏联几十年以前就到了高等学校大学生全部免费教育,当然是公立大学,我们国家现在的财力远远超过几十年以前的前苏联。现在我们国家主要的任务是第一和第二层面的内容,第三部分内容应该作为中长期的目标,过一段时间再谈,但是预留到我们规划当中,这条很是应该的。

改善民生有个规律,从现实和操作的角度来看,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具有逐层递进的关系,也就是前层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当前一部分内容基本实现以后,就应当顺理成章地开始后一层面内容的努力,这个顺序千万不能倒过来。

第二节 民生问题的特点

第二个小问题是民生问题的特点,我们在把握民生问题的时候,在制定相关民生政策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直接生活消费性,它主要是针对生产性投资的公共投入而言的,比如说公共资金,本来是用于民众公众的,但是分类不一样。用于基础性的一些大型的设施,比方说高速公路、铁路这样的建设,它是一种生产性的公共投入。而这部分内容如果过多会挤占改善现实、具体、迫切的当下的民生问题,所以容易让改善民生陷入一种误区,我们在谈民生问题的时候首先是指直接生活消费性,与民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才是迫切的、具体的民生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三个“最”,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字就说明了民生问题应当具有直接社会消费性这样的特征。

民生问题的第二个特点是基础保障性,这主要是针对高档文化娱乐性公共设施而言的。有的时候过于投到一些豪华性的城市广场、豪华大剧院、博物馆,也不是说不能,但是有一个前提,必须在满足了基本民生问题以后再投入豪华性投入,它是指这样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公共资金虽然满足了基本的民生需求、基本性的保障,比方说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等,一会我们还会用一些数字来联系谈一下。

民生问题的第三个特点是什么呢?这就是增益不可逆性,这主要是就改善民生的技术操作层面而言的。这什么意思呢?就是改善民生有一个特点,我们在制定民生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民生政策的制定只能做加法,尽可能不要做减法,或者说多用加法慎用减法。任何一个社会的民众都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这也可以说是人性的问题。当他们得到了一块,比如说得到了公共资金转化为他的日常生活以后,就会把这块资金当作是自己利益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公共政策制定出现失误的情况下试图矫正,把民众已经得到的一块利益让他拿出来,恐怕难度很大,弄不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个特点要求我们在制定民生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慎而又慎,尽可能不要出现失误的情况,一旦失误矫正的难度是很大的。

第三章 中国现阶段民生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现阶段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民生问题我们应该承认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当然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是这样说的,算是一个定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实际上对中国民生问题有一个定位,用了“比较突出”这样的字眼。09年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说的——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这是对我们国家现阶段民生问题的一个大致定位。

第一节 民生中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民生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我们简单勾划一下,限于时间我们很难详细展开。第一个问题是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城市低保县以下的城市居民是2300多万人,农村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也就是1196块钱,这是新的农村贫困标准来看的话,08年年末农村的贫困人口还有4007万人,现在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问题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再一个就是就业压力比较突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人口压力一直伴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再一个问题就是社会保障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我们应该承认这几年我们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社会保障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观,甚至可以说这几年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同时我们还要客观地看到至少由于两个问题的存在,使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在一个时期当中甚至未来的一个时期当中面临着很大的难题。一个难题是什么呢?我们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欠账太高了,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一共欠账2.5万亿,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这是最保守的估计。我们知道偿还历史的欠账难度是极大的,这是一个难题。

再一个难题是我们国家农村的社会保障长期被忽视,而中国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农民数量巨大,所以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其难度可想而知了。第四方面的问题是教育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当承认一个时期以来教育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存在明显滞后的状态,另外教育乱收费现象比较明显,有的学校当然是知名度比较大的中学,曾经收的学费是天价。这些不仅影响到教育发展的质量,而且还加重了民众的负担。这几年在义务教育方面我们国家有大幅度的举措,我们是讲一个时期以来的欠账太多,一下子难以全部偿还清。

第五个问题是公共卫生发展滞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这是很大的样本抽样调查),在我们国家现在有病没有到医院去看的一些患者比例占到患者人数中的49%。将近一半的人有病不到医院去了,到医院去的人又有接近30%的该住院不住院了,很多人没钱看病更没钱住院。还有报告显示我们国家的医药卫生整体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排在第144位,而卫生的公平性被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我们国家现在一直高度注意这个问题了,原因就在于这里,大量的人看不起病,药费那么高,出厂才几块钱经过不同的环节(“以药养医”这样的做法),可能出厂价20块钱的药品就卖到几百块钱,负担都转嫁到患者那里去了。

第六方面的问题是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准令人担忧。我们国家的劳动者队伍十分庞大,但令人担忧的是称职的、符合岗位需要的劳动者的比例下降。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开始凸显,劳资纠纷和冲突。劳资关系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应有的解决,就势必会造成许多的社会风险,比如说劳动的工作时间过长,不少工人的工资被拖欠,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对于很多工人包括很多农民工来说缺乏社会保险最基本的一种政策。

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由于我们国家劳动保护条件比较差,近年来我们国家生产事故数量及人员伤亡率比较高。有一个统计数据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煤炭产量占到全世界的大约35%左右,而矿难死亡的煤矿工人占到了全世界的80%;再比如说我们国家经济最繁荣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珠江三角洲,每年发生的断指案一共是3万起左右,一共断掉手指头4万根。这是劳动关系中的一个表现,这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如果解决不好必然会引发事后的纠纷甚至是冲突,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还有一个民生问题就是收入差距过大现象比较明显。可以这样说在我们国家现阶段凡是能够显示一个社会贫富差距的指标,在中国社会现在无一例外地都呈现出一种迅速恶化的态势。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当中是这样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温家宝总理也指出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

我们用国际上通行的4个指标来衡量,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现在收入差距过大现象是比较明确的。第一个指标是基尼系数,我们国家的基尼系数偏高。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现在大约是0.46,而按照大批学者独立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现在实际的基尼系数在0.50左右,已经进入到世界上比较明显的不平等国家的行列了。这是第一个指标基尼系数。

第二个指标是城乡差距,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国家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世界上来看恐怕是第一位的,07年是3.33倍,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一些统计学家学者认为如果把农民用于来年生产投入这块扣除,然后再把城市居民各种隐性收入、隐性福利加起来,中国现在实际的城乡差距在5倍到6倍,远远高于世界第一。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差距是1.7倍以内,超过2倍的国家都很少,我们现在不但达到了3.3倍,而且很有可能是5倍到6倍。明显说明我们国家城乡差距是世界第一的,应当引起我们国家各个层面的成员高度关心和关注。

第三个指标是地区间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不用数字来描述,联合国05的人类发展报告有这么几句话比较形象,说中国地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的上海市发展水准相当于欧洲的葡萄牙,而中国的贵州省发展的总体水准相当于非洲的加纳,所以差得太远了,就是这样两种反差巨大的现象,在中国大陆同时是大面积存在的,这是第三个指标。第四个指标是富裕群体在社会全部居民财富中所占的比例迅速提高。我们说一个数字,现在有调查显示城市当中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其他90%的这种家庭,中等收入与低收入者全部加起来那些人占所有财富的另外55%。如果把农村居民收入加起来一块来统一计算的话,有可能10%高收入者占有全部包括城乡财富的50%,而另外90%的城乡居民占社会全部财富的50%,就对半。那一对半是10%占有,这一对半是90%的人所拥有,显然这个差距是过大了。

前面的这些指标说明在30年当中,我们国家就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为收入差距现象比较明显的国家,这样快的变化是令人担忧的。

第二节 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

中国民生问题还有一个主要的表现,这就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到位。从职业分工的角度来看,就民生的改善而言,政府理应扮演着行为主体的作用、角色。但是正如09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公共职能没有到位的现象所直接引起的后果,而且比较明显的后果就是公共投入优先顺序的明显颠倒。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作为执政党来说,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必要的公共投入来维护社会公正,改善民生,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常态运转和健康发展。这就引出来一种重大的问题,就是对于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应该进行怎样的安排才是公平合理的。世界上凡是改善民生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基本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就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而言,应当以民众基本的需求为基本的着眼点,应当以民生问题为优先。这什么意思呢?一些豪华性的建筑像音乐厅、城市的大广场、大马路、大型体育设施之类的工程,不是不应该举办而是应该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当基本民生问题改善差不多的情况下再去举办,顺序千万不能倒过来,一倒过来非出问题不可。

但是很可惜的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不短的时间内,我们应当客观地承认国家的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颠倒状况,很不正常。近几年来尽管有明确的好转,但是仍然没有到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国家在基本民生方面公共投入的比例极小,公共投入的资金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公共投入资金最低的国家之一,几乎是倒数第一。像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这三块,我们衡量一下拿出数据来看一下,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我们不跟它比。我们国家如 果在这方面投入的比例超过了发达国家,证明我们国家有问题了,过早地进入了高福利的国家。问题在于在超过1亿人口以上的大国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数字——倒数第一,在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这方面的公共投入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在1亿人口以上的大国当中,这是我们做专门的资料搜集、对比研究发现的,是倒数第一。不用说低于巴西这样的国家,就是跟印度相比,跟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就是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投入的指标来看的话,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就这么低。

跟世界上很落后的国家比,比如老挝、柬埔寨、阿富汗、莫桑比克大致是一个梯队,这跟我们国家这种大经济指标是极不匹配的。我们国家经济怎么样?按照现行汇率来看是世界第三,但是按照实际购买力来看的话,一美元实际购买力可能很难抵得上6个多人民币。从实际购买力来看,我们可以查阅一下世行报告、人类发展报告这样的一些大型数据、大型资料的搜集以及分析报告,可以发现我们国家经济总量位置是更靠前的。我们国家外汇储备将近2万亿美元,远远是世界第一了,而与这些经济指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国家在基本方面公共投入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却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这个问题确实又很麻烦了,所以我们国家民生问题之所以一个时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这是直接的原因。

公共投入优先顺序严重颠倒或者明显颠倒,第二方面的表现是不合理的公共投入比例过大,高居世界第一,占GDP的比例的话我们国家每年被浪费掉的公共资金是多少钱呢?最保守的估计以05为例大约是2万亿,天文数字!我们国家每年的城市各级低保政府加起来也不过是一百多亿,这个被浪费的太多了。通过三个部分去浪费掉的,高昂的行政成本、豪华性的城市建设(这是最大的浪费),然后大型的具体的豪华工程、豪华建筑物的建设,这三方面每年吞噬我们国家巨额的公共资金。

我们看几张图片,大家看这个图片怎么也想象不到这是一个县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就这么奢华,比国务院、很多总统府、总理府还豪华,投入了二三十亿,这是县级的政府。我们可以看到这也是一个县级市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大楼,它的风格是按照美国的白宫盖的,比美国的白宫还要大,美国白宫是总统府,我们这是县长府,我们投入这个资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这是个街道办事处,我们看这种奢华,类似的建筑可以说是比比皆是,相信大家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这种景观。

既然我们国家公共投入的优先顺序明显颠倒了,那么改善民生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了,很可惜,所以民生问题必然会在一个时期当中,得不到应有的改善。这是第三部分内容。

第四章 改善民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再来谈第四部分内容,改善民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现阶段所出现的民生问题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实我们没有经验。我们不是要开脱,我们要承认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是没有经验的,搞市场经济更是没有经验。所以有的时候难免政策跳越幅度比较大一点,像这样一些问题也只能是在发展和改革中予以解决。近年来伴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我们应该看到的事实是中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已经开始有了空前的进展。现在的这样一种改善民生的举动和势头,如果再能保持十年,我们国家的民生问题一定会得到根本性的好转。

第一节 改善民生的目标和任务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它的目标和任务,十七大报告以及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部署。限于时间,我们很难一一涉及到,这只强调三点,这三点尽管不多,但如果做到的话就会很管用。

第一点我们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是现在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客观需求,也是贯穿马克思、恩格斯、毛主席、邓小平思想当中的一条主线。现在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我们现在应当考虑让广大的民众普遍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问题,而且我们国家已经初步地具备了这个实力。反思我们过去有的时候也是有些缺陷,比如我们当时考虑改革政策出台的时候,民众对于改革政策能不能承受得了?所以一提改革往往就是要承受些什么,我们应该换另外一个角度,我们要换什么角度呢?让老百姓总是不断地得到什么,让老百姓不但承受些什么,而且应该让民众不断地获得一些什么。

民众、整个社会可以说是只有做到了共享,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才能使改革的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的誓言,才能从本源的层面上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什么呢?还需要我们特别看到的一点,我们国家毕竟是个平均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度,平均主义的历史根源和群众基础都是比较雄厚的,有的时候很容易抬头。所以我们要特别防止平均主义的抬头,这就需要我们在强调共享的同时,同时要强调共建。其实这个社会不但是个共享的社会,更是一个共同建设的社会。平均主义以及相关的劫富济贫的观点一旦抬头,就会损害经济的发动机,就会损害社会的活力,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在强调共有的同时还需要强调共同建设的问题,以防止平均主义的抬头。第二点我们要大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的物质条件是民生改善的基础,蛋糕不做大的话谈不上分蛋糕的问题。我们在阅读马克思、恩格斯、邓小平在谈论现代社会的一些书籍和文章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这些人总是把高度发达的物质条件作为最为基本的前提,就是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性条件。比如说十七大报告是这样说的: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所以一定要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个基础性的东西。

第三点我们现在应当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初级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我们改善民生应当遵循两个基本的而且是缺一不可的相辅相成的准则,一是量力而行,二是尽力而为。作为一个执政党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所以对于改善民生必须应该是尽力而为。而我们的现实情况,有限的财力又决定了改善民生必须是量力而行。根据这样两项准则就决定了中国现阶段应该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初级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

第二节 初级社会公正保障体系的内容和特征

初级社会公正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十七大报告当中所说的要初步做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义务教育的问题;劳有所得,劳动权益的保护问题;病有所医,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问题;老有所养,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住有所居,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可以说如果我们把这5个“有”字的生活保障体系建立起来,我们国家的民生问题就可以迈上一个巨大的台阶。

初级社会公正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在于9个字,这就是低水准,水准一开始不要太高,一步步来;广覆盖,把每一个人都包括进来,特别是每一个农民都包括进来;有实效,现在我们国家就财力而言,建立一个初级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很容易做到的。我们跟别的国家做对比,美国什么时候开始建立这样的体系的?1935年开始的,英国是是1945年开始,从实际人均收入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现在居民的实际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35年的美国和45年的英国,从公共财力这个角度来讲更是超过当时的美国、英国许许多多倍。美国、英国在70年以前60年以前就开始这样一个体系的建设,我们现在更有能力把这个事情做好,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建立这样一个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已经不是一个能不能够做到的问题,而是一个想不想去做的问题,只有想去做,这个体系肯定能够很顺利地建立起来。

以上的内容就是改善民生讲题的主要部分,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浅谈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摘要:十七大报告的新论述: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 意义改善和谐社会

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五篇: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全体国民素质2优化教育结构3推进教育改革创新4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二、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1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2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3推动就业体制改革创新4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四、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1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5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6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且确保基金安全;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系统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7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五、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2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形成机制改革3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4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稳定低生育水平、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这需要我们“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1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3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物、参与事物管理服务4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5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战略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认为跟我们最息息相关的部分还是在教育和未来的就业这两方面。如何确保教育的公平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状,近年两会都对是否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提出了质疑。个人认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滋养,只有发展人力资源强国才能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农村人上不上大学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就业难的一个社会基本现状,农村家长千辛万苦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但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这就给了人们一种假象,读书无用。改善就业难这种现状就需要自身及国家政策双管齐下:自身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会有平和的心态去面临社会的洗礼;国家政策方面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对大学创业提供一定程度帮助(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提供无偿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税费减免,帮助进行免费风险评估、政策培训等)

122932

下载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践行科学监管理念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民生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所以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写作提纲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写作提纲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采矿订单10-3夏武涛1001031526 摘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摘要】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本文结合自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理......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合集五篇)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魏礼群答记者问 2007年10月30日09:22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社会建设问题,请您谈谈......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研材料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

    解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解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发展同经济发展之间的严重不平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差......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15篇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想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思考

    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导语: 民生就是公民的生存状况,这是自有国家以来,执政者必须面对的最重大问题之一,从古代帝王,到现代政府,谁在这个问题上掉以轻心,不重视民生,老百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