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

时间:2019-05-14 17:5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

第一篇: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摘要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的是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运用意象手法,她以清贞绝决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末世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婉的笔调,带我们走进苍凉的小说世界,本篇论文联系作家生平小说,对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示张爱玲小说艺术世界的特征。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苍凉

艺术特色

一 概述

张爱玲的作品,从短篇到长篇始终把自已时代已经发生和正要发生的破坏作为大背景,由此开掘个人的情感世界,特别是乱世男女孤注一掷的爱情和注定要被现实所嘲弄的欲求,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我们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以奇秀精当四字形容她无疑是相宜的。

二平民化的叙事视角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然而引起她极大关注的不是历史中那些英雄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历史变化中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也不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琐屑的人物、琐碎的事件,也就是世俗人生里饮食男女的生存状态、婚恋生活等世俗化生活。张爱玲在《传奇》初版扉页上曾说过,我“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强调在自己的小说中多是写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负荷者,因为他们虽不彻底,究竟是认真的。”不仅如此,在潜意识里,张爱玲认为历史是由无数凡人的生存组成的历史,“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时代的总量。”因此,在她的作品里满是俗庸的普通人的男女私情、家长里短。《倾城之恋》里白流苏迫于无奈与寄人篱下,以妖媚的身姿赢取了妹妹的恋爱目标范柳原的青睐,以逃离那个已容不下她的家。

纵观张爱玲小说的人物,无不是平凡尘世中的普通人。对普通人物的描绘透视出了张爱玲对生活的特别理解,“生命即是麻烦”,[1](P12)因为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烦恼,不如意。同时也传达了张爱玲在时代变动

中对微不足道的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尽管这些普通人虽然常常猥琐,自私,无情,软弱,怯懦,但张爱玲却正是通过普通人的登场展现了现实重压之下真切的生活,真实的生活状态,并从这真实状态中体现其的同情之下的悲悯意识及对时代混乱的揭示。她用细腻而又从容的心洞察世俗人生,并通过对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反映这个时代的世态万象。每个作家在自己的创作轨道运行久了,都会形成自己的内容模式。张爱玲是与“五四”主流,尤其是“左翼”叙述内容模式完全异致的作家,30、40年代文坛的主流尤其是左翼模式,是不大珍惜生命的,正如鲁迅所言“愚昧、麻木、不觉悟的过人是一群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而在张爱玲的笔下任何生命都是有意义的,生存即是意义:《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不仅毁掉了自身的幸福,而且也毁掉了儿子,女儿的幸福。如果在“左翼”作家的笔下,对这样的人就是千刀万剐也不足以泄恨,但张爱玲却在小说结尾,给曹七巧的灵魂以求赎,为她设计另外一条有情欲,有爱心,有人伦的人生道路,让她留下眼泪,恢复了人的正常感情。张爱玲说:“要把那些滥洞的感伤清除干净,讽刺是必须的阶段,可是很容易停留在讽刺上,不知道在盛怒之外还可以有感情。”这种“感情”就是对人的悲悯、热爱,这是文学的救赎功能,缺乏这一环节的文字,总是有缺憾的文学,总是不够大起气的文学。刘再复曾评价张爱玲是“残酷的天才”,就触及人性深层解剖的精微这点论,是确切的,但是“残酷”容易让人理解为“毫无慈悲的描写”,张爱玲显然不是如此,她对堕落的女人,精神不健全的人性及浮华之下虚伪的人生却总是不厌其烦地琐琐屑屑地写出,投之以关怀和同情,这就是张爱玲曾谈及创作的两种模式、两种法则:一种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一种是表现“人生安稳的一面”。她不反对表现表现“人生飞扬”,但必须以人生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飞扬”,没有底子,飞扬只能是泡沫。张爱玲明确表达了自己创作的叙事模式,就是表现“安稳”、“和谐”、“灵”,她说:“我不喜欢壮烈,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她拒绝“时代纪念碑”似的作品,自己也不打算尝试,她坚持写凡人琐事,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这就是张爱玲的叙事视角。

三 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

张爱玲独到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一直在打动读者的心。她的文字,用优美畅达、厚积薄发、传神精准、流畅自然来形容,毫不为过。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绘也细致入微。语言上看,张爱玲的用词时而富丽堂皇、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干净利落、时而深刻精辟、时而曲折婉转,但都摆脱不了悲哀和琐碎的调子。表现出巧妙的特点。来看看如下这些片断,会有更深刻的感受。“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2](P2)《茉莉香片》开篇第一段话:我给您沏的这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沉香屑——第一炉香》开篇: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关于碧落的嫁后生涯,传庆可不敢揣想。她不是笼子里的鸟。笼子里的鸟,开

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红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3](P128)

“她看了看了表,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的一道裂痕,阴凉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地往上爬。”[4](P58)“现在他总算熬出头了,人们对于离婚的态度已经改变,种种非议与嘲笑也都冷了下了。反而有许多人羡慕他稀有的艳福。这已经是一九三六年了,至少在名义上是个一夫一妻的社会,而他拥有三位娇妻在湖上偕游。难得有两次他向朋友诉苦,朋友总是将他取笑了一番说:‘至少你们不用另外找搭子,关起门来就是一桌麻将。’[5](P23)从以上几段张爱玲的文字可以看出,张爱玲的作品,字里行间透着一个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她娴熟连贯的文字,展现了出来。

四 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

不可否认,张爱玲小说笔锋的犀利娴熟,想象的丰富深远,意境的苍凉悲壮,令人叹为观之,然而我认为她的独特的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揭示,更令许多张迷掩卷沉思,回味无穷,不由得感叹“张爱玲不愧是张爱玲”。在《金锁记》里,张爱玲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枯燥繁琐的解析,而是利用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把人物心理分析得入木三分,同时呵出了一片苍凉的气氛和风格,足见张爱玲洞察人物心理之深与表现技巧之高。

七巧用黄金的枷锁砍杀了自己和她身边亲人的幸福,放弃了自尊、压抑了性欲、牺牲了10年青春。十年后当她青年时的爱情幻想——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隐蔽十年的爱以后,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喜悦„„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

季泽立在她眼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啊,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念便使她暴怒起来了 „„这一转念赛如一个闷雷,一片浓重的乌云,立刻掩盖了一刹那的光辉,被暴雨无情地扫荡了„„她的痛苦到了顶点,从心头沉到心底,越来越无名的仇变成了尖刻的怨毒,莫名其妙地只想发泄,不择对象,季泽被打得夺路而逃„„而她却还要掉转身上楼去,在楼上的窗户望他一眼„„毕竟她曾经爱过他,且他的爱给了他无穷的痛苦„„通过七巧的心理描写,可以清楚地看到金钱对人性善与美的瓦解,对正常健康欲望的摧毁,以及七巧由最初的引人同情的被害者到最后变成人人憎恶的虐待狂的变质过程,七巧的行为实质是长期被压抑的女权的一次总爆发,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人的君临、威压和吞噬。《沉香屑:第一炉香》对葛薇龙先前由对“异己”世界的“无边的恐怖”到“完全陷入”的心理描写过程,也正是她由“良”沦为“娼”的辛酸历程,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欲望的矛盾心理主导着她的行动并最终决定了她的命运。

张爱玲不仅善于运用心理分析手法,而且还擅长用心理分析展示人物心理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并在这纵向追踪过程中揭示出某种社会根源,使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度。如七巧本来是乡间村野可以享受亲情、爱情、人世快乐的可爱女人,但卑微的社会地位及对黄金的欲望使她最终成为畸形婚姻的牺牲品,更成为

情欲的牺牲品,小说用30年的时间说明金钱战胜伦理、人性的过程,揭示出七巧人生悲剧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文明末世” [6](P32)的伤感被转化成故事里无尽的苍凉,作品因而具有了现实感和历史沧桑感。

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技巧上善写热的情欲,潜意识,变态心理,描写出现代节奏下深层的悲凉,她笔下人物的心理几乎没有发育得健全的,几乎都带着不同程度的畸变性,七巧、梁太太等自不待言,还有《茉莉香片》写年轻的聂传庆,他对言丹朱有求之而恨之,由懦弱而疯狂的心理变态过程,表现出他失落于两个家庭之间的一颗被扭曲的破碎的心灵以及对僵化凝固了的生存环境的反叛与报复,但他最终无法摆脱亲情冷淡、孤独寂寞、压抑自卑、精神变态,揭示了不可避免的时代没落中人的苍凉的生存状态。

由此可见,张爱玲具有对人性的精髓的洞察力和描写能力,她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的深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现代作家。

五 意象手法的巧妙运用

受封建家庭的熏染和西洋文化的双重影响,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和现代西洋小说的神髓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得到了和谐自然的吸收,凄艳的笔调、奇诡的意象、繁复、典雅、独特巧妙的意象世界的建构,苍茫无边的时空体验,使得她的小说显出神奇的艺术魅力,尤其她小说对意象的追求,像或欢悦或凄凉的月亮;像拉过来又拉过去带有凄怨色彩的苍凉的胡琴。要么作为触发的契机,唤醒生在乱世的人的或沉痛或颤栗的生命瞬间,都是张爱玲追寻过去复现生命的中介之物,既传达了现代派所强调的象征意义和微妙心理感觉的变化,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开拓意境和画龙点睛的传神功效,呈现出丰富奇丽的蕴涵和审美特征。

张爱玲在小说中不断提到“月亮”,月亮是苍凉寂寞、冷酷世界的象征,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看月亮,皆有不同的感受。月亮是人物内心变迁的见证,如开场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象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亮:寂寞、痛苦、模糊、隐含着作者对人物命运的象征;而七巧由于心理变态,家成了疯狂世界,她眼中的月亮也变成了白灼灼的太阳,同生活一样的荒诞,有时更可怕:“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月亮从乌云底下透出,像“面具底下的眼睛”,幽诡神秘,给人以恐怖感。

一些比喻恰当巧妙,意味无穷,往往超越形象自身而产生一种象征性的效果,如《金锁记》中一段“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子„„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作者凭借“镜子”意象利用蒙太奇结构和手法将十年光阴流逝和人物事情的变迁剪接处理得十分巧妙,同时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千变万化、不可理喻的人生世界的奇妙感受,传达着她“苍凉”沉重的人生态度。而《红玫瑰白玫瑰》中镜子的意象,则代表了一种生命的脆弱、生存的不安全感和自我分裂、自我认同。白流苏在镜子前面完成了灵魂的裂变,从一个清纯的的女人最终到人格的完全丧失,走向堕落,毁灭的罪恶深渊。她的苍凉而曲折的恋爱历程是建立在生存的威胁之上的,求爱的本身是为了求生存,以及代表性的“玫瑰香”的琴音,对揭示人物性格、增添人物的色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再如《红玫瑰白玫瑰》中绣花鞋的意象,绣花鞋本来是唯心古老的民间习俗的传承,象征美好、喜庆、吉祥,上面一般绣的是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成双成对圆满吉祥的图案,但在《红玫瑰白玫瑰》中被作者描写成了“„„象两只怯怯的未现形的鬼”

诡魅的幻形,代表了一种无声的哭诉,象征了被伤害、被压抑的烟鹂的命运,虚拟了千百年来中国女性被压抑的心灵史,张爱玲的小说通过象征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批判力量和悲剧感染力。

六 浓郁的旧小说色彩

张爱玲的小说几乎都采取的是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以“说书人”的身份来讲故事。如《沉香》,第一炉香一开篇就是说书人的口:“请您寻出家传的霉迹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听我说一段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中国旧小说多是单条线索,按时空的先后演变顺序来结构故事。脉络清晰,井然有序。张爱玲的小说多市如此,无论穿插多少倒叙,插叙补叙总体线索不变。例如《倾城之恋》,《封锁》等《金锁记》《十八春》尽管开头使用了倒叙,但文章展开,很自然转为以时空变化为序,以人物性格命运为线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次铺开。她的小说有无巧不成书,曲折性,传奇性,一波不平,一波又起等传统的旧小说方式。俗增加了耐谈性。俗雅——华美后的苍凉。

张爱玲的作品在这俗人俗欲里,又有一丝深层的味道。人物对命运的抗挣与无耐。世态炎凉,让爱思索的读者诅嚼,如《倾城之恋》白流苏,是一个28岁的离婚女子,她出身在一个没落腐朽的旧式家里,排行老六,20出头,坚决同丈夫离婚,回了娘家,她的钱渐渐被兄嫂花光,又开始冷落嘲讽,劝她改嫁。母亲也袒护兄嫂,为了生计,她向往着与范柳厚的婚姻。一个有钱,放荡,在英伦长大的公子哥。各家太太们都争抢把女儿嫁给他。而他只想流苏当他的情妇在一场场较量中,白流苏被逼到没有退路的绝境——做了的情妇。而此时香港战争爆发,在这乱世中,两人相互依存,于是结成夫妻。白流苏似乎是赢了,战争而在这场婚姻后面,难掩她心中的荒凉。正如张爱玲自己所说,写这篇小说,是为了表现“苍凉的人生的情义” 张爱玲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白流苏与范柳原有多少爱情,婚姻又过的怎样,我们只有想象。有相同境遇的人,大抵也希望有白流苏式的传奇,而背后的苍凉与无耐又有谁知了,这就是张爱玲,就是在圆满后,也不忘告诉你“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跳蚤。”

七 结语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曲曲现代文明与人性的哀歌,在她的作品里演绎着无可奈何的苍凉故事:繁华下的满目疮痍,富贵中的凄清哀婉,温柔下的忧郁的悲凉,压抑了的悲哀,人生的灾难困苦„„,这些都具有“撕裂了的美”的特征,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张爱玲的作品是人性矛盾与时代错配的倒影,“苍凉”则是其时代的生活和历史的底色,张爱玲的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传奇的文学,传奇的女子,传奇的一生。从她的文字里可以寻找旧上海的痕迹:石库门、弄堂、霞飞路、法国梧桐,穿着旗袍、婀娜多姿、吴侬软语的女子。读着张爱玲的文字,在我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孤傲的,目空一切的,对于世间冷暖悲凉离合聚散的淡然处之的女子。感觉她如一位世外女隐士,笑观世间沧桑。正穿着那一件典雅的旗袍,一手叉着腰,头高高地昂起,脸上有种“冷冷”的表情。嘴角微扬,看破人情世故的眼中流露出对这个世界深深的厌倦与嘲讽。看着她从历史的

尘封里缓缓走出来,挥着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在胡琴舒缓的调子里,或者茶烟缭绕中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女人的故事,“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而她也在时间仓促的流逝中成为一个凄美的略影,如陈与义一阕词里所吟的意境:“长沟流月去无声”——远天的月光撒在阴沉的水中,一团光明也只剩得支离破碎,却仍要倨傲地缓缓逝去„„

第二篇: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你选定的论文题目由我来指导,很高兴通过了指导论文,和你交一个朋友,在求知的道路上同行。我建议的题目是:《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张爱玲的小说很有意思,她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优秀的小玉佩,我相信你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可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以下我就研究准务、写作计划和写作方法提出具体建议,请你仔细考虑我的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已的计划。

一、研究准备:

写一先篇文评论。尤其是研究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你需要做如下五个步骤的工作:

1、细读文本:

这里有五个环节请你注意---1)、读作品,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文本中提到的典帮,你要查有关的辞典。文本中提到的故事和作家作品,要尽可能找来读。

2)、读的时候不妨写一个情节笔记,记你读完了书,用五百字把这个故事的脉络写下来,看看这个故事里叙述了一个什么事作,写了几个人物、故事是由谁来讲。讲述都与故事是什么关系等。3)、读的时候随时记下自已的感受,例如特别有意思的段落、描写、作口里意象的运用、对话的情趣、人物细节等。尤其要写下的是自已不懂的问题,写下阅读感受和自已考试的中心问题的关系。这样就是养成一个安静地阅读、思索问题的习惯。4)、读完了作品,写个完整的小结:这个作品口给我最突出的艺术上的印象是什么?我应该继续考虑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制定进一步的阅读计划,给自已解决不明白的问题。5)、研究作口的艺术性,特别需要集中考虑作家的独特风格,风格包括作家讲故事的方式,创造形象的能务、结构安排、语言技巧、运用意象象征、渲染艺术氛围。例如,《金锁记》讲曹七巧,她从做媳妇到做婆婆,一生分为了向个阶段。《倾城之恋》主要是求婚史,写一个人物,时间上并不长,这都是读小 需要注意的地方。分析就要这样进入细致之处。有关风格的要素,请您看有文学细论的书籍。

2、参考有关文学史知识: 读完了张爱玲的作品,您需要进一步了解,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是什么?我们的文学史教材上是如何介绍和评价她的?对她的一致看法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地方评价不一致?你自已的看法、感受与文学史上教材上的看法有哪些相吻合的?有哪些你可以谈得更好?或者你可以从什么角度谈能把一个问题阐述得更深入?总之,当你读完了作品,再来看教材,你对作家的了解和你没读作品时完全不一样了。比较具体和清晰了。但是你的论文不能去重复文学史上已有的论述,所以您在有了进一步认识的时候,同时要考虑你自已的论文能够如何写出新的见解和看法。

3、阅读与你的论题有关的研究资料:

有关张爱玲的研究资料和传记,过去有看金宏达、于青编的一本张爱玲研究资料,现在不少传记也出版了。发余斌著《张爱玲传》等。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上,近年来也有不少关于张爱玲的形容论文。你可以去当地图书馆查找资料。研究资料是为了丰富对作家作品的认识,但依然不能代替你要人的阅读和思考。阅读所有的研究资料,目的还是使自已得到启发,并且使自已乍到,什么问题别人都谈得比较充分,但是我自已还是对某个问题有特殊的兴趣,有我本人自已的看法,我就算在已的阅读感受做进一步的探讨。

4、理论上的深化阅读: 1)、读一本理论书籍---理论书籍可以是关于小说这个文体的研究或者关于小说的叙事学理论、或者关于小说的语言,或者关于意象、或者关于中国社会的女性问题。这样的理论书籍都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增加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我还推存一本专门讨论文学批评文章如何写的书:王耀辉:《文本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年7月第一版。2)、读一本关于某个作家的研究----不一定是研究张爱玲,而是研究中国或外国的某个作家。这样可以看到别人研究作家的作品及艺术特色,是如何选取角度、如何观察艺术性、如何提炼观点、如何表达看法的。

5、比较的思路:

为了启发自已思考更多的问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你可以尝试一个比较研究的思路。这个比较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展开,例如:

1)、同类题材作家的比较:想想看,同是写家庭故事,张爱玲如何写,与她同时代的上海女作家苏青又如何写。女作家如可写家庭,男作家如巴金、路翎又如何写。张爱玲这样写上海的女性,九十年代的王安忆女如何写。2)、中外比较:张爱玲写家庭、婚姻、爱情、女性,外国也有时同代或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写这些,在偿读过的外国女作家中,有没有写同样故事的?她们比较起来又有什么同异呢?张爱玲是学英文的,她能用英文写上说,那么她受过哪 些外国作家的影响呢?她的小说又有哪些外国现代小说的技巧呢?这也是一个可以深化思考的问题。3)、古今比较及影响研究:张家玲自已谈到许多她读过的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红楼梦》。她写过一本专门的书来讨论。那么中国古代小说如何影响她?她的小说又和《红楼梦》这样的小说有什么不同呢?这又是一个研究思路。

二、研究计划的制定:

以下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具体工作方案。从今年10月申报论文写作到明年交稿,你还有四个来月的时间,根据上面的工作步骤,以及你自已民已经作过的工作,你可以根据自已的安排来定一个计划。我的建议是:

11月-12月:论文资料准务阶段。任务:找资料,阅读作品。阅读作品包括:读张爱玲的全部作品。一个较好的版本是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张爱玲全集四卷本,其它有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张爱玲作品集,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爱玲散文全编。你能找到什么版本就读什么版本,但是我的希望读张爱玲的全部作。

12月底寄出你的写作提纲。提纲的内容包括:

1、你的论文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你打算如何阐述你的观点?(1)你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从哪个角度去谈问题:如人物创造、语言描写、意象象征、比喻隐喻、心理描写等等,这些都是不同的角度,以上讲到的研究步骤里,你也可以顺着某一思路想下去,找出你要解决问题的方法角度。(2)你的论述层次,第一谈什么,你第二谈什么,第三谈什么。

3、你目前有把握做好的事情是什么?你没有把握、感觉有困难的地方在哪里?请在提纲里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导师会根据你困惑的问题,再给你提出阅读的建议。

第二年1月,在导师给你建议以前,你可以读理论,进一步整理思路,写出初稿。2月,深化阅读,修改初稿。

3月,学员根据导师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写出定稿,3月15日前务必寄出。

三、写作方法:

写一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基本上包括四个部分。

(一)、问题部分:这是学术论文首要部分,用来阐述你打算解决的问题,同时你需要说明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也就说是,你要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它的重要性在哪 里、你的研究对于说明诸如社会、历史、文化、心理、文学、芤术、语言等更大的问题有什么重要性。在这一部分里,也可以叙述以往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你将提请读者注意的新的见解、新的角底、新的重要性在哪里。问题部份只是一个文章的引子,你对文章主题和重点,只需简略叙述,效果是引起读者对你论述焦点的注意。

(二)、论述过程:这部份是用你的资料(理论资料、作品资料)精确地说明,你是如何进行这个研究的。你的观点可以分为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阐述一观点,这些观点都需要充分论证。你要考虑这三个小节

彼此是什么关系,是并列系还是递进关系。你要严密的罗辑推理使用三个小节联系起来,互相衔接。这一部分的论据不仅用来证明你的研究成果,也是要让读者可以模拟你的阅读,通过同样阅读的过程,考察你的结论是否言之有据。

(三)、结果部分:以上三个小节里都在论述你的研究结果,三个小节完成以后,你需要小结你全部的论述。1)、写结论前,你先看看文章开头,看看如何呼应文章开始的问题,并在这里作出理论上的总结。2)你也可以就你的结论来谈,看还有什么问题尚未解决。3)你可以思考能不能进一步把结论推向深入。是否有可能提出新的设想。

(四)、注释部分:你文章中引用的所有资料都要有出处。这样是对作家本人以及其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说明你做了艰苦的调查工作,你的研究结果是可靠的、是通过了合理有交的手段得来的。注释书目包括六点:注释序号、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和版次、页码。例如文章里如引了下面这本书的观点,注释就要这样注:

(1)万燕:《海上花开又花落---读解张爱玲》,百花洲文芤艺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第32页。

注释论文包括七点:注释序号、作者名、论文篇名、出自何作者的著作或出自什么刊物、书名后面注出版年月和版次、页码;如果是出自刊物、刊物名后要注刊物出版时间、页码、例如,我引了以下作者的观点,他的文章又收在一本中,那么注释如下:

(1)郑树森:《张爱玲与〈二十世纪〉》,见《张爱玲研究资料》,于青、金宏达编,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1月第一版,第67页。最后这个页码不是指这篇文章从哪一页开始,而是指你的论文中引用的某段话是从那一页上引来的。这样便于读者核对。

我参与指导成人学员的论文已民有多年,深知每位同学能够通过所有的考虑,最后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这都表明了自强不息的意志和自学成材的能力。我相信你通过最后的努力,创下个人进取的新记录。让我们共同探讨和进步。

第三篇:举例说明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举例说明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可以说男女之情是贯穿她全部创作的一条线索。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她的小说着力表现男女之间的感应、磨檫、摸索、闪避,如此种种,均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另一方面,她不象一般的新文学作家要么把恋爱提升到浪漫理想的境界中来肯定,要么试图在社会意义上寻求合理性进而将所有的冲突归结到外界因素上去,她所着力表现的不是恋爱者超凡脱俗的一面,而恰恰是他们凡俗的一面。在她看来,惟有入世的,才是更真实的。她试图于男女之间的传奇故事中寻找普通的人性,于男女之情中倾听“通常的人生的回音”。因此,她的言情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言男女之情,而是将之升华到言“世态人情”和“风俗人情”。她对世情的把握极为准确,“冷暖世情,比比入画”,“世态人情隐约其间”。《金锁记》中季泽与七巧之间的感情纠葛,虽然暧昧而畸形,猜疑中透着人性的冷酷,但七巧毕竟也是一个渴望得到爱的光辉,当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终于!)隐藏十年的爱以后,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

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人心的真相,最好放在社会风俗的框子里来描写;因为人表示情感的方式,总是受社会习俗的决定的——这一点,凡是大小说家都肯定,张爱玲也肯定。张爱玲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以充实故事内涵的意义两点上看得出来的。可是给她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旧小说。她对于中国的人情风俗,观察如此深刻,若不熟读中国旧小说,绝对办不到。她文章里就有不少旧小说的痕迹,例如她喜欢用“道”字代替“说”字。她受旧小说之益最深之处是她对白的圆熟和中国人脾气的给她摸透。

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张爱玲叙述故事喜欢使用倒叙的手法。就看《沉香屑 第二炉香》,“克荔门婷兴奋地告诉我这一段故事的时候,我正在图书馆里阅读马卡德耐爵士出使中国竭见乾隆的记载„„” 张爱玲先是描写了她听克荔门婷讲故事的地点、环境,及她这位朋友的外貌、衣着,然后,时间退到了很久前罗杰安白登的悲惨遭遇。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还常常用电影手法和节略法。

信息院

080801403范校

第四篇: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Analysi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ZhangAiLing novel

陈娜娜 ChenNaNa

目 录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2

二、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4

三、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

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5

四、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

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6

五、结束语;-------------7

六、参考文献;-----------9

内容摘要

【摘 要】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一段传奇,而她所写的小说更是一个个风格独特的“传奇”故事。张爱玲的成功,不止在她传奇的一生,也不止在她笔下的“传奇”故事,更在于她独特的小说艺术。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地运用意象手法,展现给世人的是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艺术 特色

简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我喜欢上张爱玲的小说,是非常偶然的。在读贾平凹的一篇文章时,里面引用了张爱玲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睡袍,里面爬满了虱子。”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了,能说出如此精妙深刻的语句,一定是一个目光敏锐、智慧非凡的女子。这是她对生命的理解,透彻准确、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地道出生存的尴尬与矛盾。

后来认真读了她的作品,竟发现她的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和苍凉,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她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这恰是生活的真实。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甚至几乎病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色彩。

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我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本人做以下几方面来剖析张爱玲小水的艺术风格特点有哪些: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秀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由于张爱玲社交范围窄,朋友不多,知心者更少。她沉默寡语,冷眼审视人生,在这样的创作心态支配下,其笔端写出扭曲的人格,变态的灵魂。把读者逐步引入她营构的苍凉世界,同时,也展示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美。在那个“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的现实中”,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渺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阴气森然的世界,男男女女如在鬼蜮进进出出。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

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张爱玲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站在悲哀的基石上冷冷地掀掉华美的生命袍子,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到了“人性恶”的一面,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张爱玲笔下的人物苍白、渺小,没有高尚的情操,没有善良的心,也没有质朴、憨厚的性格。他们在习俗的挤压下沉沦,精神苍白,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互助,哪怕是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妯娌叔嫂;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他们全是现代社会“病”了的人。张爱玲从人的“虚伪性”来揭露“人性恶”,人的“靠不住”。

张爱玲笔下不同阶层的人,尤其是生活在名门世家的遗老遗少、公子哥儿、太太小姐等上层人物,一旦掀去了罩在外面的面纱,剩下的是便是赤赤裸裸的虚伪,“爬满了虱子”的尴尬。

比如《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男主人公佟振保,事业成功,提拔兄弟,办公认真,热心待友,侍奉母亲,“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他先后爱过两个姑娘,玫瑰是个混血姑娘,振保爱她,“她和振保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是天真,她和谁都随随便便,振保认为她有点疯疯傻傻”,这样的女人,在外国或是很普遍,到中国就行不通,把她娶来移植在家乡的社会,那是劳神伤财,不上算的事。后来,振保又同朋友的妻子娇蕊恋上了,对方一旦要与丈夫离婚,他便怯懦得要死,连那他与娇蕊偷情的公寓也“像大得不可想像的火车,正冲着他轰隆隆开过来,遮得日月无光。”他又“疑心自己做了傻瓜,入了圈套”,他怕毁了自己的前程。在世俗和功利的进攻下,他萎缩了,他不愿“堕落”,他要做一个“好人”。于是,他便把“真人”隐蔽起来,匆匆忙忙选了一个好女子烟鹂结婚。婚后,她成了他眼中一个“很乏味的妇人”,他开始宿娼,回来则砸东西打妻子,他尽情的发泄着他的冷酷、变态。但他仍戴着面具做他的“好人”,在善的外衣下裹着恶的本质。张爱玲用嘲讽的笔调冷冷地掀开了这个“大好人”脸上的面纱,露出了灵魂深处的卑鄙、冷酷变态、自私与好色,展示了一个灵肉分离、表里不

一、人格萎缩的“两栖人”的心理世界。

又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本是破落家庭的小姐,因为想读书,被迫投靠一个给阔人做姨太太,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姑妈,薇龙明明知道环境不好,但她想:“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可是三个月工夫,“她对于这里的生活已经上了瘾了。”她变了,逐渐成为姑妈勾引男人的诱饵。她有过追求新生活的念头,但就像她姑妈说的,“要想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只怕是回不去了。”她先是斩钉截铁地宣称要回去,买了船票,收拾了东西,可是临到走时生了一场病,她又怀疑生这场病”也许一半是自愿的;也许她下意识地不肯回去,有心挨延着„„”薇龙还是留下来了,留在那个她明知可怕的“鬼气森森的世界”里。她所有的挣扎,最后剩下的是对姑妈的一句话——“你让我慢慢学呀!”葛薇龙由一个单纯、自信、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完整的少女到幻想的贬值、自信的破灭终至人格的丧失,这一过程是对她先前所抱有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幻想的有力潮讽。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金钱,甘愿侍侯一个残废男子,正常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精神上也变成了残废。她一生都为“金钱”而奋斗,沉重的黄金枷压得她心理畸形,她容不得任何人染指她的财产,为此她宁可牺牲哪怕短暂的快乐。她也曾得到过爱的光辉,沐浴在“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中,但她的人性已被黄金枷锁所扭曲、摧残,她自己已被黄金蚕食了,她的青春和爱情也被黄金枷锁给扼杀了。她是担当不起情欲的人,这最终也使她从一个曾有青春的温情回忆的曹大姑娘变成了阴鸷、凶狠、残酷的近乎精神分裂或心理变态的姜老太太。

张爱玲执着于真实的人性,作品中充满了在古老腐朽文化、物欲、情欲压抑下的人性的扭曲、畸形、变态。

二、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

可以说男女之情是贯穿她全部创作的一条线索。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她的小说着力表现男女之间的感应、磨檫、摸索、闪避,如此种种,均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另一方面,她不象一般的新文学作家要么把恋爱提升到浪漫理想的境界中来肯定,要么试图在社会意义上寻求合理性进而将所有的冲突归结到外界因素上去,她所着力表现的不是恋爱者超凡脱俗的一面,而恰恰是他们凡俗的一面。在她看来,惟有入世的,才是更真实的。她试图于男女之间的传奇故事中寻找普通的人性,于男女之情中倾听“通常的人生的回音”。因此,她的言情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言男女之情,而是将之升华到言“世态人情”和“风俗人情”。她对世情的把握极为准确,“冷暖世情,比比入画”,“世态人情隐约其间”。

《金锁记》中季泽与七巧之间的感情纠葛,虽然暧昧而畸形,猜疑中透着人性的冷酷,但七巧毕竟也是一个渴望得到爱的光辉,当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终于!)隐藏十年的爱以后,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留恋的对象消灭了,只有留恋往日的痛苦。就在一个出身低微的轻狂女子身上,爱情也不会减少圣洁。《金锁记》的这部分,感情与意象配合得恰到好处,别人假如能写这半部,也足以自豪的了。可是对于张爱玲,这一段浪漫故事只是小说的开头。在下半部里,她研究七巧下半世的生活;七巧因孤寂而疯狂,因疯狂而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张爱玲把这种“道德上的恐怖”加以充分的描写。

又如《倾城之恋》中一个城市为了成全流苏的爱情而沦陷了,这是只有女人才想得出的幻梦。让我联想到杨贵妃,似乎唐朝的“兴”和之后的“衰”,仿佛也是为了成全这个女人的风流和冤债。张爱玲如此受人欢迎,尤其受女性的欢迎,我想大概因为她的作品出发点是世俗,是恋爱,是凡俗琐事,不会有太高深太让人无法攀登的东西存在。每个人看完了以后多少唏嘘感叹一番,也都能说出点感悟或无奈来。她的言情同时还表现为她对人生绵绵不绝的眷恋之情,在超越个人怀旧情绪过程中,对整个人生有了通透的理解。

三、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

人心的真相,最好放在社会风俗的框子里来描写;因为人表示情感的方式,总是受社会习俗的决定的——这一点,凡是大小说家都肯定,张爱玲也肯定。张爱玲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以充实故事内涵的意义两点上看得出来的。可是给她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旧小说。她对于中国的人情风俗,观察如此深刻,若不熟读中国旧小说,绝对办不到。她文章里就有不少旧小说的痕迹,例如她喜欢用“道”字代替“说”字。她受旧小说之益最深之处是她对白的圆熟和中国人脾气的给她摸透。《传奇》里的人物都是道地的中国人,有时候简直道地得可怕;因此他们都是道地的活人,有时候活得可怕。他们大多是她同时代的人;那些人和中国旧文化算是脱了节,而且从闭关自守的环境里解脱出来了,可是他们心灵上的反应仍是旧式的——这一点张发玲表现得最为深刻。

“生在这个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她特别喜爱《诗经》中“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诗句,称其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也认识到它的人生态度是何等的肯定。反过来说,尽管肯定,里面仍然沉淀着浓稠的忧患意识。这也正是张爱玲人生态度的写照。她时时清醒地意识到时代的悲哀,人生的残缺,同时又不放过发现和体味人生“可亲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并不陷入绝望。所以她珍视生活中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享受,尽情领略世俗生活的种种乐趣,而她最喜欢的上海人,被她称之为“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在她眼里,他们仍然保留着对世俗生活的亲切,是真心实意过日子的人,代表和象征着张爱玲所恋恋不舍的人生安稳的一面。所以,她乐意认同“小市民”: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就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但是,张爱玲在把自己归入小市民的同时又保持着她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冷静和自省,在执着于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又从不放弃高度的精神享受。而且,她一边从平淡凡俗的日常生活中领受着欢悦,另一方面又时时不能忘记“思想背景中惘惘的威胁”,以至她对人生处境充满了悲剧意识。《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离婚后回到娘家,终日被兄嫂冷嘲热讽,成了这一家男男女女的眼中钉。范柳原由于一场不负责的海外恋便有了他的存在,等父亲死后,他远涉重洋回来继承遗产,但庶出的他根本成不了家族的正式继承人,两个旧家庭的弃儿,茫然中抓住了对方,犹如攀住了救命稻草。一个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把恋爱当作调剂,视“女人为鞋底的泥”的公子哥,一个是为了寻依靠,迫切要把最后的资本--三十岁的青春--再进行一次交易的女人,上演了一出真真假假、若即若离、费尽心机的爱情游戏。他们在心的浮面进行调情,互相吸引、挑逗,进行着无伤大体的攻守战。他们本无真心,然而后来竟缔结了婚约,也仅是契约而已。“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在倾城中爱恋,恋爱使城市倾毁。在城市的倾毁中,在文明的毁灭中,他们才有了“一点真心”,被封锁的情感“只有在毁灭的刹那,或许才无所顾忌的释放”。但那“一点真心”也不见得有多可靠,他们婚后回到上海,范柳原“把他的俏皮话剩下来说给旁人的女人听。”白流苏也还是“有点怅惘”。张爱玲已经没有劳伦斯那般的信心,藉爱的宗教以拯救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她无力地注视着故事的尾巴被炸掉,怅惘是流苏的,也是作家本人的。这种意识来自她早年的生活经历,来自没落之家后裔莫名的失落感,来自对**环境的“乱世”性质的感怀。于是,除了看见一个在那个街市流连,对生活中的一切充满好奇和喜悦的张爱玲之外,我们还经常看见一个高楼上独自凭栏,满怀惆怅,或是小室里孤灯独坐,黯然神伤的张爱玲。

四、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

张爱玲叙述故事喜欢使用倒叙的手法。就看《沉香屑第二炉香》,“克荔门婷兴奋地告诉我这一段故事的时候,我正在图书馆里阅读马卡德耐爵士出使中国竭见乾隆的记载„„”张爱玲先是描写了她听克荔门婷讲故事的地点、环境,及她这位朋友的外貌、衣着,然后,时间退到了很久前罗杰安白登的悲惨遭遇。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还常常用电影手法和节略法。节略法在文章当中使用较频,几乎每篇文章的开头,张爱玲都似为我们摆了一个宽银幕的视频,有时还要加上环绕立体声。随意举个例子:“在故事的开端,葛薇龙,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站在半山里一座大住宅的走廊上,向花园里远远望过去。„„”(《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文集第二卷》P1)这些描写都直接触及了人的视觉感官,仿佛在银幕上开演了一场电影。而这些文学读来也颇似剧本的开头。张爱玲文章的结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把结论定死,也并不完全给人物的后事作总结,往往留出空间和余地让人们自己想,自己思考。就看《封锁》一文的结尾“„„宗桢捻灭了电灯,手按在机括,手心汗潮了,浑身一滴滴沁出汗来,像小虫子痒痒地在爬。他又开了灯,乌壳虫不见了,爬回窠里去了。”(《封锁》中《张爱玲文集第一卷》P107)这里的小虫子便是吕宗桢的化身,也是所有“好人”的化身整天不思不想,彼此隔绝在各自的躯壳里,小心谨慎的苟且的过活,不愿,也无力改变什么,对命运,对自身,他们都自觉自愿地互相妥协了。(《浮世的悲哀棗张爱玲传》P134)张爱玲到此并没再写下去,而是让人们自己思考,其实,我们可以猜想到宗桢与翠远再也不会有什么交集,因为他只是个平凡的“好人”,所以只能安于现状。这种程度上的启示我是乐意自己去揣摩的„„

同时张爱玲的文章结尾时常只是一句话,这一句话通常极为经典,包含的内容、深意很多。“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文集第二卷》P164)“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这些文字的结尾都只有了了一句,却点出了主人公的命运、将来等。此处的简笔用法可作为经典范例。我个人很喜欢张爱玲在这些文章结尾时的敛墨。

张爱玲小说的结构特点与其从小所受的教育有着莫大的关联。张爱玲天赋既然灵敏,她所受的又是最理想的教育。她的遗少型的父亲,督促她的课业很严,她从小就熟读中国旧诗古文。她的文字技巧,实在得力于此。否则以区区二十几岁的少女(她开始发表作品是在那时候),把中文运用得如是圆熟自如,是叫人难信的。她的父亲逼她学中文,母亲又很早把她带人西洋艺术、音乐、文学的世界。论学问,她当然比不上钱钟书。太平洋战争发生,她辍学的时候,她的西洋文化的知识决不会超过一个美国东部女子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但是作家所需要的不一定是知识,而是她的人生的教育。换言之,作家应该在日常生活里能够吸收材料,保留印象,并且善加利用。人生的范围是广大的;巴哈、莎士比亚固然重要,爵士音乐和好莱坞也有它们的重要性;中国旧诗里所抒写的情感虽然精致,申曲里所表现的人生虽然恶俗,但对于作家而言,它们是同样有其效用的。张爱玲雅俗兼赏,因此她的小说里所表现的感性,内容也更为丰富。

结束语:总之,也许张爱玲的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传奇的文学,传奇的女子,传奇的一生。从她的文字里可以寻找旧上海的痕迹:石库门、弄堂、霞飞路、法国梧桐,穿着旗袍、婀娜多姿、吴侬软语的女子。读着张爱玲的文字,在我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孤傲的,目空一切的,对于世间冷暖悲凉离合聚散的淡然处之的女子。感觉她如一位世外女隐士,笑观世间沧桑。正穿着那一件典雅的旗袍,一手叉着腰,头高高地昂起,脸上有种“冷冷”的表情。嘴角微扬,看破人情世故的眼中流露出对这个世界深深的厌倦与嘲讽。看着她从历史的尘封里缓缓走出来,挥着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在胡琴舒缓的调子里,或者茶烟缭绕中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女人的故事,“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而她也在时间仓促的流逝中成为一个凄美的略影,如陈与义一阕词里所吟的意境:“长沟流月去无声”——远天的月光撒在阴沉的水中,一团光明也只剩得支离破碎,却仍要倨傲地缓缓逝去„„

【参考文献】:

[1]参见贾平凹《坐佛》序言,太白文艺出版社。[2]参见傅雷《论张爱玲小说风格》,逸海书城出版社。

[3]参见《张爱玲、苏青小说精粹》中卷一《红玫瑰与白玫瑰》,花城出版社 1994年第1版。

[4]参见《张爱玲、苏青小说精粹》中卷四《沉香屑-第一炉香》,花城出版社 1994年第1版。

[5]参见《张爱玲、苏青小说精粹》中卷三《金琐记》,花城出版社 1994年第1版。[6]参见傅雷《论张爱玲小说风格》,逸海书城出版社。

[7]参见《张爱玲、苏青小说精粹》中卷二《倾城之恋》,花城出版社 1994年第1版。[8]参见《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形态》,好心情网站网友文章。

[9]参见《张爱玲、苏青小说精粹》中卷二《倾城之恋》,花城出版社 1994年第1版。

第五篇:论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艺术特色

论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艺术特色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它以现实主义手法,采用“无榜样”意识给我们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从1975年到1985年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巨大历史性的变迁。劳动与爱情,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通入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关键词:现实主义;平凡;悲壮;历史变迁

一、《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平凡的世界》它正视了现实,并忠于现实,反映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了人生。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到1988年历时6年,其间作者为搜集事实进行了不少的工作。作者首先进行了一个大量的读书过程,在此其间除了阅读了古今中外大量的长篇小说外,对于其它的杂书如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宗教等著作也进行了阅读。另外对农业、商业、工业、科技等书也做了必要的研究。为了使作品能全景式地反映当代生活,作者提上了行囊开始在生活中奔波。在现代主义横行的当时,作者毅然选择了现实主义来创作这部作品,而且打破了传统的创作规则,采用了“无意识”手法来塑造其中的人物形象,充分显现了这部作品的伟大。

路遥对于中国从1975年到1985年的农村、城市生活都有着深深的体悟,并且这种体悟让作家产生了一种要把它表达出来的冲动。《平凡的世界》真实逼真地描绘了农村历史的变迁。路遥在这部作品中再现1975年到1985年中国北方农村历史性的变迁,作品中每一个农村生活场景无不让人想起当时或我们现在所处的农村生活现实。如在修筑水坝时,金家人恋土情结与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热潮的矛盾,在田福堂的精于世故中终于金家人不得不屈服,这也反映了在中国农村中伦理道德与政治**巨大的影响。诸如以上的种种的农村社会生活无不引起读者的共鸣。

《平凡的世界》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了必要而细腻的描写,符合了人物的身份。例如孙少平由于贫困而过份的自尊的描写。“他在眼前环境中是自卑的,虽然他在班上个子最高的,但是他感觉他比别人低了一头。而贫困又使他过份地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于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的情绪。就说现在吧,他对那个派头十足的班长顾养民,已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情绪……”。对于这一段由于贫困而过分自尊的描写,相信每一个曾经经历过的人都有同感。因为作品中的孙少平是一个顽强不屈,敢于奋斗拼博,追求精神美好的人,所以他会更加地认为别人在注视着他,所以他由于贫困而自卑,由于自卑而过分自尊的情形会比别人更强,所以他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反感的情绪。上述种种也充分地显现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是有分寸,符合客观现实的。

二、《平凡的世界》描绘了一个平凡而悲壮的爱情世界

《平凡的世界》描绘的爱情故事是平凡与悲壮的。平凡的生活其实本如此,难得称心如意。人们常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两人都明明喜欢上对方。但是孙少安对田润叶是爱而不娶,而田润叶对李向前是嫁而不爱。孙少安作为中国千千万万村落中一个平凡的农民,虽然有着顽强拼搏的精神,比较现代的想法,但是却无法摆脱传统思想对自己的影响。他内心是喜欢田润叶,但是心底的传统观念告诉他,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差较大,他不能让人看扁,他不能害了心爱的女人,于是他只能躲藏起来,只得逃到了山西把一个他认为适合当自己的妻子的秀莲娶了回来。少安的逃避让田润叶为了浓浓的亲情与世俗的观念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的李向前,在一段时间内折磨着这个痴情而可怜的男人。平凡的世界,世俗的观念,善良的人情让两个本来深深相爱的人不得不分开,这虽然悲哀,但又不失为一种壮美。作者并没有让这两个人就这样默默地过下去,而是让这个平凡的世界变得更加悲壮。少安娶回的秀莲让少安的日子变得快快乐乐,秀莲的贤慧与勤劳让少安能大展雄图。但是夫妻恩爱事业有成的时候,秀莲又因为积劳成疾患癌症而去,生活对少安也太不公平了。而田润叶虽然在结婚后冷酷地拒绝了丈夫与她同居的要求,但却在李向前因车祸失去双腿时爱心回归,重新审视李向前对自己的爱与自己对李向前的爱。决定立即回到李向前的身边,因为她意识到:“她现在对自己的丈夫有些深厚的、怜爱的感情,不仅有妻子对丈夫的感情,而且还有一种母亲对孩子的感情。”在这里作家又给我们显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仁慈的品格与圣洁的光辉,她们纯朴、善良、宽厚、无私,集中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她们也在演绎着一场悲壮的爱情故事。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则具有戏剧性,一个是一无所有的穷小子、煤矿工人,一个美丽现代的地委书记的女儿,省报记者。两个地位悬殊如此之大的年轻人由于心灵的相通而走在了一起,而且深深地爱着对方。虽然少平对晓霞爱得悲苦,爱得不安但是他们仍然演绎着他们美好的壮丽的爱情。他们的生活本应如此美好,但是平凡的世界中这些平凡的人们由于他们善良的爱心使他们的爱情最终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随着田晓霞在洪水中因救溺水小孩英勇牺牲,少平与晓霞的爱情也只能划上一个悲壮句号。作品中其它人的爱情也是难尽如人意。

作品中所描绘的亲情与人情世故也是平凡与悲壮的。少安砖厂的发展,本已给家庭带来了兴旺与发达。浓浓的亲情本来可以让兄弟一起走上富贵之路。但是追求独立少平,却由于精神世界的空虚,背行囊,抛下这温馨的亲情与有利的条件去了黄原揽工,并最终成了一个吃公家饭的煤矿工人。他达到了自己理想上、精神上的彼岸,但是却给亲情留下一个遗憾。同样少安为了难舍的人情,为了村民在农耕中有几个活钱,而扩大了砖厂规模,招揽一部分农民来砖厂做工。但是这些人在少安砖厂陷入困境无力给予他们工钱时,却忘记了这份浓浓的乡情,对少安冷嘲热讽,攻击鄙视。当少安的砖厂重振雄风时,他们又换上了另一个面孔。作者在亲情与人情炎凉中又给读者展示了平凡而悲壮的世界。

作家的创作心态的悲壮,决定《平凡的世界》描绘的是一个悲壮的世界。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是作家心灵物态化的结晶。因此,只有在对作家人生阅历精神结构创作心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作品的深层意蕴,情感指向及相应艺术形式选择作出比较准确的理解与阐释。作者本身就是带着一种悲怆的心态进行的创作,在他创作的过程中及自已的人生经历中都充满了悲壮,所以《平凡的世界》中也必然会透露出这种悲壮的气息。

平凡的社会环境与历史环境决定了人物的命运,现实中的人们都不可能过得尽如人意。而《平凡的世界》它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作品,所以它描绘的必然是一个平凡而悲壮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路遥.路遥文集(1、2、3、4、5)[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2]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3]丁增武.路遥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1

作者简介:尹光兵(1984.11~),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下载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张爱玲小说的的悲剧色彩

    目 录 一、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一)张爱玲一生的悲剧遭„„„„„„„„„„„„„„„„„„„ (二)张爱玲的悲剧作品与其遭遇的联......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研究性课题论文 课题名称: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时间:2011年03月15日班 级:高一五班指导教师:胡润华 组 长:靳庆华 小组成员:杨少雄、王 蕊、 石家驷、祝丽兵、范荣刚 学 校:临......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范文模版)

    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过《社戏》、《故乡》、《孔乙已》、《药》、《祝福》、《......

    汪曾祺小说艺术特色(精选5篇)

    《大淖记事》和《受戒》都是汪曾祺先生优秀的短篇小说。汪老先生的文章,语言如行云流水般潇洒自如,信马由缰,充满了平淡之美。他的文体清新别样,文字中充满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带有......

    浅谈鲁迅小说之艺术特色(合集)

    论文序号:广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鲁迅小说之艺术特色 论文作者:准考证号:作者单位: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广东省中山大学 完成时间:2008 年 2 月 广......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范文模版)

    读《金锁记》有感 《金锁记》写发生在上海一个旧式大家庭的故事。30年前,官宦世家姜公馆因避兵祸由北京搬到上海。主人公曹七巧,原来一个开油麻店的人家的儿女,为了金钱权势她......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 读张爱玲小说是很容易中毒的,让人不知不觉地从字里行间染上她的气息,清冷的,而又骄傲的。 曾看过一张她的照片,摄于旧上海时期,黑白的。她穿着深色的旗袍斜......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 张爱玲之所以写这样一个小说,就是因为她在现实中遭到很多人的批判,她无法忍受这样的压力,所以用小说的形式来为自己投靠汉奸做掩饰,在人性上找到一种合理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