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17:3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5-2006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5-2006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第一篇:2005-2006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2005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9分)

现在,我们来谈谈京剧的明天.京剧有没有明天呢?当然有。但是京剧又如同一个人一样,人是有生老病死的,京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可能不受到时代的影响,它也有一个高潮、低潮,盛兴、衰落,它也要分阶段.比如说唐诗,京剧跟唐诗在很多方面相像,盛唐时候唐诗代表者有李白、杜甫,后来人称“大李杜”。到了晚唐的时候,唐诗的代表者有李商隐、杜牧,后来人称“小李杜”,不是说李商隐、杜牧个人的才华就比不上李白、杜甫,但是可惜他们生活写作的那个时代是在晚唐,而不是像李白、杜甫他们生活写作于盛唐,所以李商隐、杜牧的诗作委婉细腻,或许还有一些雕琢,是晚唐时代的唐诗,总体成就不如盛唐。我们回到京剧上来,梅兰芳是京剧什么阶段的代表人物呢?显然是盛唐阶段.当然,京剧盛唐阶段的佼佼者,不止他一位了。他自成一派的“梅派”唱腔具有醇厚流丽的特点,他精通音律,除了继承传统的唱腔外,还编创了大量新颖的,独具个性的唱腔,这些唱腔多年来深受欢迎,广为流传。他一生排演、创作过大约400出大小剧目,其中《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奇双会》等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他是一位难得的戏曲演员,卓绝的京剧大师.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被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中国京剧也因他走向了世界.虽然梅兰芳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还活在我们心中。他的艺术是活着的。梅兰芳之后这四十多年间,经过“文革”、经过什么等等,现在进入21世纪了,那么不妨说京剧的盛唐阶段过去了,但是京剧还会有新的高潮,还会出现佼佼者。京剧的“小李杜”是谁呢?会有人出来的。这部分人也是重要的,他们将承前启后,以后京剧的宋词时代也会到来的.现在我们应该抓紧目前这段时间,做几件什么事呢?我粗疏想来有四件。一要抓紧对京剧文化的总结。当年辅佐梅兰芳的有一位著名的编剧、戏曲理论家叫齐如山,他把京剧的原则总结成四句话:“第一句有声必歌,京剧舞台上有声音就是歌唱;第二句无动不舞,没有一个动作不是舞蹈;第三句不许写实;第四句不许真器物、真东西上台,喝酒你不能拿真的酒壶酒杯上台,吃饭不能拿真的筷子、盘子、饭碗真吃、真喝。”这四句话很精辟。那么京剧又发展了有半个世纪了,是不是应该把京剧艺术的规律用文字配合着图像做更加精辟的总结和升华呢?是应该的。第二,应该把京剧文化跟其他的一些

东方文化结合起来总结。其他是什么呢?绘画、围棋、中医等等,这都是东方文化的不同的范畴。先是分别找专家总结这些范畴,然后互相打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等于资产重组。我们做大、做好,把中国东方文化做大做好,在面对西方文化挑战时,我们就会更有信心了。第三,有了这个东西,资产重组以后,跟西方文化进行碰撞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得真知。第四,以这种真知再返回来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文化实践,这样的东西就是活的东西,是有效的东西。如果上面说的四项工作都能做得很到位的话,那么京剧的命运应该说是很美好的。回顾京剧一百多年来行进的轨迹,总结梅兰芳先生为京剧艺术所作的重大贡献,对于今后京剧的进一步发展,一定会有所启示。并且,我们也相信,京剧的振兴将在21世纪完成。

1.京剧的行当除了梅兰芳所擅演的 角(见图)之外,还有生、净和。(2分)2.作者说京剧和唐诗“很多方面相像”主要是由于[ ](3分)A.它们都有委婉细腻,节奏铿锵,琅琅上口的特点,B.它们都有著名的代表人物和相同的艺术手法。C.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因而相映成辉。D.它们的发展同样受到时代的影响而有高低兴衰。

3.齐如山所说的第三第四句话说出了京剧表演中 和 的关系。(2分)4.这篇演讲稿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特点主要表现为。(4分)5.作者认为当前有四件事要抓紧做。请你联系文意,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4分)如:开设《京剧艺术》的选修课,普及京剧知识。(1)。(2)。6.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梅兰芳的认识。(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1分)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烂了。我不常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了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针叶型,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我把这团枯干的草,用一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的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

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色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支脉,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一位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大叫出声,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这一把杂草,你们干嘛呀?”我愣住了。

⑤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过程.

⑥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⑦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⑧对于历史我是一个非常愚笨的、非常晚熟的学生。40岁之后,才发觉自己的不足,先前我只看孤立的现象,就是说,沙漠玫瑰放在这里,很丑,我要改变你,因为我要一朵真正芬芳的玫瑰。40岁之后,发现了历史,知道了沙漠玫瑰一路是怎么过来的,我的兴趣不再是直接的批评,而在于: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现象、一个事件,我希望知道它们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到底是在哪一个位置上?在我不知道这个横的跟纵的坐标之前,对不起,我不敢对此加以批判。

⑨了解这一点之后,对于某些传播媒体所给你的许许多多所谓的知识,你会从中发现,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从小就认为所谓西方文化就是开放的、民主的、讲究个人价值的、反抗权威的文化,是自由主义的文化.用自己的脑子去研究一下欧洲史以后,你就会大吃一惊:哪有这回事啊?西方文艺复兴之前是一回事,文艺复兴之后是另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前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后又是另一回事.西方是自由主义的文化,这样一个斩钉截铁的陈述有什么意义呢?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7.根据文意,上文第①段“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中的“另外一个说法”是。(2分)8.依据上文第②段,给沙漠玫瑰写一份说明书。(3分)9.上文第⑤段画线句中的“那一个时刻”是指。(2分)10.为什么作者认为沙漠玫瑰的美是.“惊天动地”的?(3分)11.上文第⑨段以西方文化为例,意在说明。(3分)1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作者认为,认识历史,才能预测未来。

B.第②段和第④段对沙漠玫瑰的描写用了对比手法。

C.第⑥段中的“起点”指的是沙漠玫瑰刚刚开始在水中舒展的时刻。D.作者40岁以后的兴趣是要建立一个历史的坐标。

E.文章详写沙漠玫瑰的绽放过程,借事明理,引出作者的看法。

13.沙漠玫瑰的开放给了作者认识历史的方法,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它给你认识事物带来的启发。(4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题)(4分)14.(1)歌台暖响,;舞殿冷袖。(杜牧《阿房宫赋》)(2),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3),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归有光《项脊轩志》)(4)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5)天意怜幽草。(李商隐《晚晴》)(四)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5—17题。(8分)

[越调]小桃红 元〃盍西村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5.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 的盛况。(1分)16.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3分)17.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二段场景描写。(80字左右)(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6分)

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①,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②,有相里君造③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籅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四封:四边疆界。②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18.白居易的代表作是。(1分)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地搜胜概().(2)物无遁形().(3)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4)佳境殚矣().2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 灵隐寺为尤 ② 而撮奇得要 ..山树为盖 坐而玩之者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②不同 C.①不同,②相同 D.①②均不同

21.下列对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段开头四句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由面到点,写出亭的特点和位置。B.本段将亭放在大背景与大环境下,使周围景物对亭起到烘托作用。C.本段篇幅精短,句式整齐,列出各种景观,突出了亭的精巧。D.本段文字简短而内涵丰富,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作用。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高不倍寻,广不累丈。(2)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23.本文第二自然段文质兼美,请就其语言特点,举出一例进行赏析。(3分)(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4-27题。(12分)茅容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郭林宗见而异之,遂与共言。容留林宗宿,旦日,杀鸡为馔,林宗以为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蔬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客,而卿如此,乃我友也!”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孟敏荷甑堕地,不顾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

笠翁曰:人谓二事皆贤,莫能举其优劣;如必欲轩轾之,其惟后孟敏而先茅容乎?以孟敏所能者小节,而茅容所重者大伦也。予曰不然。茅容杀鸡供母,而以草蔬待客,孝则孝矣,未免妨母之贤。此必有意为之,以起林宗之惊羡耳。若孟敏之不顾堕甑,则全出天机。以此观人,始不失为人伦之鉴。

笠翁又曰:凡天下过情之事,皆有意为之者也;凡不及子情之事,皆率意为之者也。持此法以论人,虽未必尽当,然亦思过半矣。

24.上文“笠翁曰”相当于《史记》中的“________”,“曰”可以理解为________。(2分)25.对“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句意理解确切的一项是[ ](3分)A.众人都随意地蹲着,只有茅容端坐着,显得恭敬有礼。

B.众人都随意地蹲着,而茅容坐的地方很危险,却仍恭敬有礼。C.众人都坐在平地上,只有茅容端坐着,对大家恭恭敬敬。

D.众人都坐在平地上,而茅容单独坐在危险处,却仍然很谦恭。26.对茅容、孟敏优劣的评价,笠翁的观点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3分)27.简评文中“人”和“笠翁”的不同观点。(4分)

二、70分

28.作文

心是一扇无形的窗,有的人紧紧关闭,有的人半虚半掩,有的人全然敞开,于是心灵世界就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台上便演绎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一、80分

(一)(19分)

1.(2分)旦(1分)丑(1分)2.(3分)D 3.(2分)虚 实(或:生活 艺术)(答对一处得1分)

4.(4分)关于如何振兴京剧(2分)口语化(2分)(意思对即可)5.(4分)写出一条建议得2分,写出两条得4分

6.(4分)要点:代表作品、作品数量、表演体系、贡献等(写出一点给1分)

(二)(21分)

7.(2分)用沙漠玫瑰的故事来说明“鉴往知来”的道理(只答“用„„故事”给1分)

8.(3分)名称(1分)属性,外观(1分)神奇特点,(1分)9.这一株植物开放的那一刻(只讲“开放时”给1分)

10.(3分)“惊天动地”在于它整个的复活过程,它辗转曲折而重生的“惊骇演出”不亚于宇宙从洪荒中诞生的壮丽,(意思对即可)

11.(3分)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历史现象(1分),而要把它放在更大的坐标里进行纵横比较,作出判断(2分)12.(4分)C(2分)D(2分)

13.(4分)必须是思想方法上的认识(2分)联系实例具体阐发(2分)

(三)(4分)

14.(1)春光融融风雨凄凄(2)忧劳可以兴国(3)借书满架 万籁有声

(4)落日故人情(5)人间重晚晴(写出一句给1分)

(四)(8分)15.(1分)元宵

16.(3分)词在曲中的含义(1分)表达效果(1分)评价(3分)17.(4分)突出重点词语(灯火、闹、桥)(2分)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气氛)(1分)描写生动流畅(1分)

(五)(16分)

18.(1分)《琵琶行》或《长恨歌》等

19.(4分)(1)景观、景象(1分)(2)隐藏(1分)(3)是最好的(1分)(4)尽(1分)20.(2分)A 21.(2分)C

22.(4分)(1)高度不到一丈六尺,宽度不到一丈。(2分)(2)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亭(景色之美),而不能再建造(其他亭)了。(2分)

23.(3分)提示:可从句式(长短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对偶等),情景交融,用词精美等方面回答。

(六)(12分)25.(3分)A 26.(3分)肯定孟敏,否定茅容(1分)孟敏全出天机,茅容有意为之(2分)27.(4分)观点(2分)评论(2分)

一 80分(注:为节省篇幅,原文已合拼,节与节用//隔开)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9分)父爱无价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和他那年轻的儿子生活在一起,他们两人都非常热爱收藏艺术品。他们一起环游世界,并且只把最好的艺术珍品添加进他们的收藏品中去。它们被挂在他们家中的墙上,装饰门庭。当这位日渐衰老的鳏夫看着他那惟一的儿子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艺术品收藏家的时候,心里就感到非常欣慰。尤其令他引以自豪的是,当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收藏家进行交易时儿子那高超的鉴赏力以及敏锐的生意头脑。//那年冬天,他们的国家卷入了战争。因此,这个年轻人离开了家,奔赴前线,为国而战。才过了短短的几个星期,这位老人就收到了一封电报,说他那至爱的儿子牺牲了。心神狂乱的老人孤独寂寞地独自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悲伤。// 圣诞节的早晨,一阵敲门声唤醒了这位神情沮丧的老人。他打开房门,看见一位手里提着一个非常大的包裹的士兵正向他敬礼。//士兵向老人自我介绍道:“我是您儿子的一位朋友。我有一些东西要给您看。”// 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露出一张纸。他轻轻地把它展开,原来是一幅肖像画,画的正是他那至爱的儿子。虽然,这幅画不是出自一位天才画家之手,自然也称不上是天才之作,但是它对那个年轻人脸部的细节特征把握得很准,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睹物思人,看着儿子的肖像画,老人仿佛又看到了儿子一样,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话来。良久,他才强忍住悲伤,向眼前的这位士兵道谢,并说他将把这幅肖像画悬挂在壁炉的上方。// 儿子的这幅肖像画成了他最为珍贵的财产,它使得他对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的那些所谓无价珍品的兴趣也黯然失色。他还经常对邻居们说,这幅画是他迄今为止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春天到了。可是这位可怜的老人却得了一场大病,不久就去世了。根据老人的遗愿,他所有的绘画珍品将在新的圣诞节那天拿出来拍卖。// 圣诞节终于到了。那些艺术品收藏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了拍卖现场,热切地盼望着竞买那些世界上最引人入胜的绘画珍品。// 拍卖会由拍卖一件任何一家博物馆的藏品目录上都没有的绘画作品开始。它就是那个老人儿子的肖像画。拍卖师向众人征求一个拍卖的底价,但是会场里却像死一般沉寂。// “有谁愿意出价100美元买下这幅画吗?”拍卖师问道。// 仍旧没有人说话。又过了一会儿,从拍卖厅的最后面传来一个声音:“谁要买那幅画啊?它只不过是他儿子的肖像画。快把那些珍品拿出来拍卖吧!”// 顿时,赞同声、附和声此起彼伏。// “不,我们必须首先拍卖这一幅,拍卖师答道,“现在,谁愿意买下他儿子的肖像画?”// 最后,老人一个并不富有的朋友说话了:“10美元你愿意卖吗?

那样的话我就可以买下它了。”// “还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拍卖师大声问道。拍卖厅里越发安静下来。片刻之后,他喊道:“10美元一次,10美元二次„„好,成交!”// 拍卖槌重重地落了下来。顿时,拍卖厅里人声鼎沸,庆贺声不绝于耳,有人叫道:“现在,我们可以竞买那些珍品了吧!”// 此刻,拍卖师无声地环顾了一下群情激奋的观众,郑重地宣布:“拍卖到此结束!按照这位老人,当然也就是肖像画中那位儿子的父亲的遗愿,谁买下那幅肖像画„„”拍卖师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

1.第一自然段提供的信息,对小说情节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一项是:(2分)A.父亲是以为富有的且日益衰老的鳏夫 B.儿子是一位具有生意头脑的收藏建。C.父亲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欣慰和自豪 D.父子俩热衷于收藏世上最好的美术品 2.获得儿子肖像画后,作者对父亲有一系列细节描写,请简要说明其作用。(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 3.儿子肖像画在无人愿买的情况下,被老人“一位并不富有的朋友”十美元拍的,他竞买动机判断不合理的一项是:(2分)A.因为念及旧谊 B.被老人父爱感动 C.为使拍卖顺利 D.不忍画像受冷落

4.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这篇小说的结局方式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小说家__________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2分)

6.小说最后提到拍卖师的“遗憾”,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遗憾并简述理由。(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8分)【甲】

1769年,匈牙利工程师制作了一台会下国际象棋的机器,这台“设计巧妙”的机器,实际上是将一名棋力出众的棋手隐藏在其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冒牌货”。然而,2006年,当世界冠军棋手克拉姆尼克与电脑“深弗里茨”对抗时,却少有人将这台机器同237年前的“冒牌货,进行类比。两者本质上差不多,只不过这次,棋手换成了软件程序员,不用置身在机器之中。// 长期以来,人们对人与人、一对一的争锋对抗一直津津乐道,如古罗马的角斗士,拳王阿里的三次卫冕战。如果这种对抗发生在两位英雄之间,带有某种“巅峰之战”的意味,观众们一定更会为之如痴如醉。// 电脑和人类棋手在棋盘上的对抗,实际上也具备了这种让人迷恋的“巅峰之战”的特征。只不过,从体力的角逐变成了脑力的对决。从10年前的卡斯帕罗夫对决“深蓝”,到今天的克拉姆尼克对决“深弗里

茨”,棋盘上面对面的是两个极致:一边是人类智慧的“偶像”,另一边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偶像”——电脑。//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很多人对电脑怀有“偶像崇拜”的心态,越是不了解电脑,越觉得它神秘,甚而有些“恐怖”。因为它看起来,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和控制,而最可怕的莫过于你感觉自己无法控制它,这个“硅怪物”似乎已经凌驾于人类之上。// 从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系列,到基努李维斯的《黑客帝国》三部曲,这些创下票房纪录的电影,讲述的都是人创造的智能机器挣脱人类控制,进而用各种手段“统治地球”的故事。但是,有科学家却明白无误地表示,他看不到电脑有全面战胜人类的可能,因为理论上。电脑是只会因循而不会创造的。// 战胜电脑,其实就是战胜人脑。实际上,任何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如此。即使电脑战胜了人脑.也是人类创造力的新标杆,这于“人类的尊严”毫无损害。// 当F1的传奇冠军舒马赫以200多公里的速度冲线时,没有人会觉得,这部F1赛车损害了同样以速度和技巧称冠的刘翔的威名。我们已经看透了汽车,看透了这背后其实是置身于驾驶舱中车手之间的对抗,进而为之欢呼。那么,即使克拉姆尼克可能再也无法战胜电脑,我们同样也应该为之欢呼。【乙】

“更深的蓝”在关键的第六局赢了棋王卡斯帕罗夫。荧屏上可以看到现场棋迷屏息凝神观看比赛,随即又看到棋王双手掩面陷入苦思,以极端痛苦的表情宣布败北。这是有史以来电脑第一次打败人类棋王,也是卡斯帕罗夫称霸以来首度落败。// 电脑战胜人脑,智慧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令人深思。《纽约时报》报导中曾提到棋王卡斯帕罗夫采用了“功能论”的观点,把智慧锁定在它的功效与成果上,但是IBM反而没有那么看得起“更深的蓝”,他们的观点是“智慧至少应该代表一种可以从失误中学习的能力,而这一点却是‘更深的蓝’办不到的”。他们还认为,“智慧也应该包含情感和意识”。// 这真是可圈可点的一句话,如果是人类智慧,它必须包括它的失误与挫败。然而,在这个情感及意识过程中所有的喜怒哀乐(人生如棋啊!)以及随之产生的错误与失意,都是人类高贵的挫败。惟有在不断挫败中奋起,不屈不挠去追求或达到更崇高的理想,才能让人性与灵性在超越胜败中取得和谐一致。即使阿城《棋王》中的那位“棋王,王一生碰到“更深的蓝”,也会同样败在它的手里,因为“盲棋”正是电脑记忆的拿手好戏,它能够在一瞬间考虑2亿着棋,如此以一敌七的盲棋又何足道哉!但是“更深的蓝’’永远不懂一盒乌木篆字的棋子与一副用牙刷柄磨成的棋子的区别,也不理解为何王一生在赢棋之后,呜咽着,哭喊着,怀念他的母亲。// 还有,当“更深的蓝”打败了棋王,它胜利的喜悦在哪儿? 7.甲文第二自然段“巅峰之战”在文中的意思是 8.甲文作者说“即使克拉姆尼克可能再也无法战胜电脑”,但“我们同样也应该为之欢呼”。

说说“为之欢呼”的理由。(2分)9.乙文描述卡斯帕罗夫失败时“极端痛苦的表情”,作者的用意是。(2分)l 0、比较两文的异同,完成下表的填空。(4分)11.对甲、乙两文论述重点概括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人机胜负的本质 乙:人类挫败的原因 B.甲:人机胜负的本质 乙:人类智慧的内涵

c.甲:人机差别的表现 乙:人类智慧的内涵 D.甲:人机差别的表现 乙:人类挫败的原因

12.阅读附表,分析概括表中信息,并转换成一段文字(80字左右)。要求:可以分要点说明;不必详述具体数字;不必评论。(5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五空,5分)

13.(1)______ _______,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不解矣。(韩愈《师说》)(3)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林逋《山园小梅》)(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5)雄发指危冠,_____________。(陶渊明《咏荆轲》)(6)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7)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4—16题(8分)梦寻梅 方岳

野迳深藏隐者家,岸莎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14.(2分)诗中显示“隐者家”特征的事物和场景有“黄叶拥篱”、___________、___________。15.(2分)围绕“寻梅”,颔联前句表现了寻梅的___________,后句突出了得梅的___________。

16.诗的结尾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太尉朱崖公,两出镇于浙右,前任罢日,游甘露寺,因访别于老僧院公曰:“弟子奉诏西行,祗别和尚。”老僧者熟于祗接,至于谈话,多空教①所长,不甚对以他事。由是公怜而敬之。煮茗既终,将欲辞去。公曰:“昔有客遗筇②竹杖一条,聊与师赠别。”亟令取之,须臾而至。其杖虽竹而方,所持向上,节眼须牙四面对出,天生可爱。且朱崖所宝之物,即可知也。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柱杖何在。曰:“至今宝之。”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太尉多蓄古远之物,云是大宛国人所遗竹,唯此一茎而方者也。[注]:①空教:佛教。②筇:竹名。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前任罢日__________(2)由是公怜而敬之________(3)亟令取之________(4)至今宝之_________ 18.(2分)古代文人素爱竹,且喜以竹自喻。从朱崖公以“方竹”为“所宝之物”,可以推断他所崇尚的是()

A.廉洁刚正之人 B.喜爱收藏之人C.高雅清正之人 D.好奇尚巧之人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老僧“规圆方竹”的做法,为什么使朱崖公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21.(2分)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寓意(15字以内)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則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將。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於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22.(2分)根据文意,最能概括本文所论“英雄”本质特点的成语是□□□□。23.(2分)下列四种关系,能准确概括画线句所论“英”与“雄”关系的二项是()A.相互对立 B.相互转换 C.相互依赖 D.相辅相成 24.(3分)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相者一定是聪明秀出的人,但未必是胆力过人的人。B.为将者一定是胆力过人的人,但未必是聪明秀出的人。

C.为相者只有通过为将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D.为将者兼有了为相者的智慧就可以成为英雄。

25.(2分)根据文意,项羽和刘邦虽同为“英雄”,其结局却不同,是因为项羽________;刘邦________。

26.(3分)本文论辩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简要评析。二 70分

27.作文: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资料之2007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C(2分)

2.渲染老人对儿子的至爱无价;与下文拍卖会众人对肖像画的冷落形成对比。(4分)

3.B(2分)

4.要点:渲染气氛,制造悬念,揭示心态,突出主题(4分)

5.欧亨利(2分)

6.参考角度:作者,读者,拍卖师,竞拍者,父亲等(5分)

(二)(三)13.(1)云青青兮欲雨;(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3)暗香浮动月黄昏

(4)化作春泥更护花(5)猛气冲长缨(6)小人喻于利(7)坐看云起时

(四)14.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15.艰辛(执着),欣慰(欣喜)

16.诗人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2分),而不愿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2

分)

(五)17.(1)终止、结束(2)喜爱(3)赶紧、立即(4)把„„看作珍宝

18.C

19.(1)朱崖公请(老僧)拿出(竹杖)来观看,结果发现老僧已把方竹杖削圆并涂上油漆了!(补省略1分,“规圆”1分,意思连贯1分)

(2)朱崖公反复感叹了一整天,从此不再去看望那个老僧了。(“弥日”、“目”各1分,意思连贯1分)

20.先前朱崖公对他“怜而敬之”,是把他看作一个高雅之人。通过此事,朱崖公发现他是一个俗人。(3分)

21.美,贵在自然天成和与众不同(2分)

(六)22.智勇双全(2分)

23.CD(2分)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小说”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

②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③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小小说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

④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莱,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说”。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⑤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笔墨情趣”,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小小说最好不要有评书气、相声气,不要用一种半文不白的轻佻的语言。小小说当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戏文章。小小说不宜用奇僻险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说的“恶硬语”‟。小小说的语言要朴素、平易,但有韵致。

1.“小小说”又可以称为。(1分)

2.第②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小小说也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B.小小说应对客观事物保持收敛的态度。

C.小小说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

D.小小说的题材应该储存一段时间。

4.第⑤段中“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5.文章从 →主题的表现→手法上的特殊性→ 四个方面,依次说明了小小说的特点。(4分)

6.作者在第④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2分)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⑪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

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⑫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⑬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⑭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⑮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⑯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⑰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⑱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象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⑲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⑳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⑴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藉。

⑵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名的原因吧。

⑶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渡流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7.作者在第⑭段中叙写了古镇石板的。(1分)

8.第⑳段“铁血内涵”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9.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3分)

⑪ ⑫

10.第⑴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3分)

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6分)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⑪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⑪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⑲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⑴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12.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3分)

(l)(2)(3)

13.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80字左右)(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1)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2)横柯上蔽,;,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3)水因地而制流。(《 孙子·虚实篇》)

(4),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素骥鸣广陌。(陶渊明《咏荆轲》)

(6)年年岁岁花相似。(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7)凡人不可貌相。(无名氏《小尉迟》)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5-17 题。(8分)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注]散诞:逍遥自在。

15.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l分)

16.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7分)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 厌、镶: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小数:小法术。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nbsp;(2)人情初不怿也()

(3)弥月不解()(4)岁卒以空()

19.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请诸帅而释之 B.而谓我之愆

C.未几而雨 D.某谢而觉

20.“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2分)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2)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22.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 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23.《史记》、《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分)

24.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和。(2分)

2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26.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3分)

(1)(2)(3)

27.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3 分)

二、70 分

28.作文

以“细徽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l)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80分

(一)(16分)

1.(1分)微型小说

2.(2分)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3.(3分)C

4.(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

5.(4分)材料的选取(2 分)语言的运用(2 分)

6.(4分)指出“留白”之处(l 分)阐述(3 分)

(二)(22 分)

7.(1分)来源(由来)

8.(2分)抗敌御侮、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3分)(1)首尾照应(l分)(2)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2分)

10.(3分)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11.(6分)C D(答对一个给3分)

12.(3分)(1)小镇的经济繁荣(l分)(2)小镇的文脉深厚(l分)(3)小镇的历史人物辈出(l 分)

13.(4分)要点:(l)对悠久历史的赞叹(2)对物是人非的惆怅(3)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三)(5 分)

14.(5分)(l)在水一方(2)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3)兵因敌而制胜(4)矮纸斜行闲作草(5)慷慨送我行(6)岁岁年年人不同(7)海水不可斗量(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5.(1分)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

16.(3分)B(3分)A(l分)

17.(4分)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2 分)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2分)

(五)(l7分)

18.(4分)(l)属下(2)愉快(高兴)(3)满(4)年成(写对一空给l 分)

19.(2分)AD

20.(2分)驴被释放后不久,就下了一个月的雨,事实证明驴不是“旱之由”。

21.(6分)(l)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3分)

(“何”l分,“爱”l 分;意思连贯1分)

(2)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干、关)我什么事呢?(3分)(“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3 分)讽刺统治者的无知(轻信无稽之言)和无能(相信封建迷信)。

(六)(12 分)

23.(l 分)汉书

24.(2分)声音、动静、节奏(写出一点给l分,写出两点给2分)

25.(3分)C

26.(3分)(l)君臣和敬(和顺恭敬)(l分)(2)长幼和顺(和睦顺从)(l分)(3)父子兄弟和亲(和睦相亲、和睦亲近)(l分)。

27.(3分)3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2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认识单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问。

上海2009年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7分)

手工是一种遗产 冯骥才

①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造物,还是做饭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去实现人类对更精美事物的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想便都由双手来体现。由于审美进入十指,许多艺术相应而生。

②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是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双手又具有自奇特的本领和气质。

③手工中智慧与技术的含量是长久以来一代代积累而成的。在漫长的的传衍过程中,不断冒出来一位又一位工匠。他们心灵手巧,聪明过人,或是在技艺上做了这样或那样的绝妙的改进和创新,或是在审美情趣上做了一些提升,受到人们的认同。这些新的技艺或审美便自然而然地融进传统的手工中去。精湛的民间手工全是千锤百炼的。但是,在没有专利的时代,手工中至关重要的绝技是世袭或以师徒方式单传的。如果艺人没有后嗣,技艺的传承便会中断。面对广元三星堆那些“纵目神灵”青铜面具上的方孔,我们已无法知道四千年前的古蜀人用什么利器切割开这厚厚的青铜;也无法知道他们用何种技术把坚硬的玉石切割成纸板一样的薄片,并打磨得如此细腻与光滑。大量的手工技艺生生灭灭,随其自然,这也是很

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

④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里。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从文明的传承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⑤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一次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由于机器的能力与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这一转型急剧而猛烈,所向披靡,故而抛弃手工在所不惜。然而,人们在生活中只会关心物品的本身,不会关心造物的手段——到底是机械还是手工。等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⑥如今,市场开始青睐手工制作的陶艺、锻打的铁艺和种种编织的手艺,为之标上高价。市场的规律是“物以稀为贵”和“按工计价”。人们认可这种高价,是因为手工制品纯朴、生动,带着人的气息。人用双手触弄和制造这些物品时,总是渗透着心中的想法、审美情趣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而且不会重复。这是机器制品不具有的。在冷峻的千篇一律的工业文明的时代,手工给人一种具有怀旧意味的人文的温馨,就像那些仿古餐厅中摇曳的烛光。

⑦然而,遗产的意义远非如此。

⑧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手工是不同地域的工匠聪明才智的见证,也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说,每一种手工的背后还有一片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中,只有少量的体现在手工制品中,更多的保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因此,抢救与记录濒危和珍稀的民间手工,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类文明转型期间的全新课题。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现在非做不可。因为,老房子在轰隆隆地与我们告别,缤纷的手工正在不知不觉地成批死亡。

⑨人类放弃手工,使用机器,是伟大的进步。但我们用时还要记忆手工。因为——

⑩放弃手工是为了文明的发展;记忆手工是为了文明本身。

1.有人认为第②段画线句中“聪明”一词使用不当,建议改为“灵巧”,你认为如何?简述理由。(2分)

2.对第⑧段中举“青铜面具上的方孔”例子的主要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说明中国古代工匠手工制作技艺的高超。

B.说明很多古代制品今人无法复制的缘故。

C.说明许多手工技艺的传承现在已经中断。

D.说明当今社会的手工文明正在日益衰弱。

3.第⑤段中画线部分“文明的转型”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4.综观全文,概括手工遗产的意义。(6分)

(1)

(2)

(3)

5.根据文本信息,用对话形式介绍“机器”与“手工”各自的主要特点(对话形式如下,不超过80 字)。(5分)

“ ”,机器说道。

“ ”,手工说,“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 题。(20分)

无限玄机 南帆

①伸手将一枚棋子拍在木制的棋盘上,铿然有声。黑白两色的棋子盖在圆形的木盒里,无声无息地沉睡。然而,只要将这些棋子搁到棋盘上,它们就会像被施了魔咒似地活起来。黑白相间,一人一手,如此简单的设计将在棋盘上演绎出无数的故事。乾坤,天地,阴阳,黑白——许多时候,简单就是无限玄机的起源。有时我会暗暗庆幸:幸亏围棋盘仅仅纵横十九道。世事如棋,这句话一点儿不假。

②对于一些人来说,下一盘围棋绝非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找一个相当的对手,来到一间清雅的厅堂,沏一壶浓茶,屏退左右。紧锁双眉,寂然凝思。或者经天纬地,或者钩心斗角;激烈的心智搏杀绝不亚于刀枪相向,终局数子的心情犹如大将军收拾旧山河。这么一盘棋可以不断品味,再三复盘,每一手的回忆都伴随着得意、懊恼、后悔、惊讶、愤怒、犹豫。当然,这种棋没法多下。胜者的骄傲或者败者的壮烈都有沉甸甸的重量,负担一局棋的精力以及心理能量得渐渐地积累,谁能每时每刻都在巅峰上过日子呢?

③当然,多数的凡夫俗子还是将围棋视为富有人间烟火气息的乐事。一群人相聚斗室,几盘棋草草铺开。棋盘上好勇斗狠,率性而为。输了就输了,一把抹去重新开始。下这种棋谈不上修身养性,但是能杀一杀棋瘾。

④围棋有一个文质彬彬的雅号:手谈。然而,不管如何礼仪周到,坐到棋盘跟前就是要争一个胜负。某些棋手对于胜负耿耿于怀,即使处在极度劣势之中亦不轻言放弃。相反,命悬一线的局面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强大斗志。打破常规,冒险犯难;精密计算,妙手迭出;出其不意地漂亮一击,终于力挽狂澜于既倒。这些棋手常常被称之为“胜负师”。胜负的压力驱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启动心智,赢得逆转的机会。人类历史上,许多天才的战役均是争胜负的产物。以命相搏的时候:人们必定使出了全身的气力。

⑤但是,胜负可能在另一些棋手那里成了莫大的负累。尤其是胜负事关重大的时候,他们开始患得患失。一着不慎,数十万奖金或者一辈子的英名就要泡汤,于是犹犹豫豫,不敢放手一搏。权衡再三,他们多半还是要拐回熟悉的旧辙安全运转。所以,人们屡屡感叹“大赛无名局”。

⑥抛开了胜负的计较,一身轻松,人们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灵感,甚至收获一些超越攻城略地的奇思妙想。我曾经赢过棋友一局。复盘的时候,我询问他布局时的一着怪棋是什么意思。他一抬下巴,傲然答道:“我觉得下在那里富有诗意!”这种不凡气度迄今仍然让我景仰。既存有胜负的责任心,又不拘泥于胜负而缩手缩脚,二者的平衡几乎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渴望功名或者追慕散淡,聚敛财富或者享受生活,入世兼善天下或者出世独善其身,这些问题何尝不是如此?

⑦围棋具有令人敬畏的复杂性,千变万化,鬼神莫测。一手棋并没有好与差的绝对规定,评价这一手棋必须考虑到它与周围全部棋子所形成的关系——这种思维给我的启示超出了许多术语纷繁的哲学著作。一个局部处理不好的时候,干脆扔开不管,静待时局之变——这种迂回背后是何等的气魄和智能!尖、跳、罩、压,挖、碰、点、扑,围棋之中各种近身格杀的技术令人眩目。然而,围棋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术语:本手。老老实实本分的一手,常常消弭了眼花缭乱的聪明劲儿。这就是“大道”与“小技”的差别了。围棋的另一个有趣的术语是“平常心”,这句话算不上深奥,但,知易行难。

⑧围棋的特点是手数多,一局棋两三百手不稀罕。所以,围棋让人心胸开阔,不必固执地逞一时之勇。棋手的全部实力分摊在每一手之中,初期的优势或者失误可能在漫长的行程之中一点点丧失或者扳回来。如同万米长跑一样,围棋的奇迹是一步步地积累起来的。孤立地说,四个黑棋才能围死一个白棋;然而,两三百手棋绕来绕去,寥寥的几个子就可能噎死一块大棋。这就是奇妙。

⑨进入中年,年轻时的种种爱好逐渐被放弃。但是,围棋从来没有从我的心中后撤。围棋将是我永远的念想。

6.第②段中成语“钩心斗角”典出《 》。(1分)

7.根据第④ ⑥ 段文意填表:(2分)

棋手

不同表现

对比的表达效果

胜负师

(1)

(2)

负累者

为名利所累,患得患失,不敢放手一搏

8.第⑧段画线句中“不凡气度”在文中是指。(2分)

9.用成语分别形容第⑦ 段中“大道”与“小技”两种棋法的特征。(2分)

大道: 小技:

10.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通过记叙棋盘上演绎的无数故事,体现了围棋具有令人敬畏的复杂性。

B.本文第②段运用排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棋手搏杀时的惊心动魄。

C.围棋的奇妙往往在于看似山穷水尽,却能峰回路转、绝地逢生。

D.文中“妙手迭出”、“力挽狂澜”、“鬼神莫测”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题意。

E.本文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物及人地阐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F.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揭示了“无限玄机妙的内涵”。

11.本文结尾说“围棋将是我永远的念想”,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4分)

(1)

(2)

12.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以高中教材中的一篇现代文为例,阐述对比手法运用的妙处。(3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1)寻声暗问弹者谁?。(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归有光《项脊轩志》)

(3)推此志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纤纤擢素手。(《迢迢牵牛星》)

(5),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6)复行数十步。(陶渊明《桃花源记》)

(7)人无远虑。(《论语·卫灵公》)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4-16 题。(8分)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卞山绝顶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14.作者“惆怅”的原因是。(2分)

15.与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 D.廉颇老类,尚能饭否?

16.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3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①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②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③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禨④。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

《史记·天官书》及《汉书·志》有地长之占,而亡其说。甘茂盟息壤⑤,盖其地有是类也。昔之异书,有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帝乃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其言不经见。今是土也,夷之者不幸而死,岂帝之所爱耶?南方多疫,劳者先死,则彼持锸者,其死于劳且疫也,土乌能神?余恐学者之至于斯,征是言,而唯异书之信,故记于堂上。

【注】①陬(zōu):角。②甓(pì):砖。③锸:铁锹。④禨(jī):吉凶征兆。这里用作动词。相信吉凶征兆。⑤甘茂:秦丞相。息壤:秦国地名。

17.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2)其人鬼且禨()

(3)而亡其说()(4)其言不经见()

18.以下加点词与“其人鬼且禨”中的“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圆其说 B.不胫而走

C.降龙伏虎 D.貌合神离

19.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鲧窃帝之息壤 B.岂帝之所爱耶

C.余恐学者之至于斯 D.而唯异书之信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其之敢夷。

(2)甘茂盟息壤,盖其地有是类也。

21.简述本文的思想意义。(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7题。(13分)

①江西之境,其山奇秀,而水清泻,委折演注,至于南昌,则山益壮、水益大,故生人禀是气者,多能文章,而其为文又能脱略其鄙朴之质,振作其委靡之体。故言文者,未有先于江西。然习俗之弊:其上者常以怪诡险涩为能事,以造语至不可解为绝妙。其次者泛取耳闻经史子传,下逮小说,无问类不类,钞袭近似而杂举之,以多为博。

而下者,乃突兀其首尾,轻重其情状,轻重其情状,以文为事。呜呼,此何为者哉!大抵其人,于学无所养,于德无所蓄,假以文其寡陋;而从之者,亦乐其易能。无怪其祸之至此,不可收拾也。

②即以江西为文者论之:欧阳文忠公、王文公、曾南丰①非其人乎?执笔诸君亦尝取其书而读之,凡己之所为,合于此三君否也?苟不合,则己之谬可知也,而曾不出此,何也?盖三君之文,非止发于天资而已也。其通今博古,养德制行,所从来者远矣,宜乎乐为寡陋而为能者不知恩也。如此而欲以文自命,则亦惜乎秀气之委②者矣。悲夫,岂独学者之咎哉!岂独学者之咎哉!

③南昌刘君资深,以其子应文之文求教于余。观资深之意,深有望于其子矣。应文之笔端,清而健,信乎山水秀润之所钟者,设有可望者也。余于江西有情,特以忧江西之文敝者,而告之应文,愿应文勉之哉。

(选自元朝虞集《南昌刘应文文稿叙》,有删改)

【注】①曾南丰:曾巩。②委:聚集。

22.本文为什么以景起笔?(2分)

23.第①段中“习俗之弊”指的是以 为、以多为博、以文为事。(2分)

24.概述第② 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25.对本文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正反结合 B.虚实相生 C.古今对比 D.先叙后议

26.本文阐述的为文之道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7.本文在勉励后生善于求教方面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请联系课文《师说》的内容,谈谈求教的重要性。(3分)

二 写作70分

28.作文

有一幅画,画面上有四盏灯,每盏灯的后面有一句话:

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

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吗?试试看吧。

第三盏灯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

第四盏灯最暗——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

其实,这四盏灯都可能会出现在我们心中,你怎么选择呢?根据以上材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200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80分)

(一)(17分)

1.(2分)认为使用不妥的,可从语法角度分析,也可从词义辨析的角度判别(近义词词义的辨析或词语的搭配),指出其主谓搭配不当的语病。认为用词恰当的,可从“聪明”一词不仅体现人类双手的灵巧和神奇,而且说明它凝聚着能工巧匠的智慧的角度分析。

要点:理由充分,与观点一致,得2分;理由不充分,与观点一致,得1分;缺乏理由,与观点不一致,得0分。

2.(2分)A

3.(2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4.(6分)(1)带给人们怀旧的人文温馨(2)见证工匠的聪明才智(3)是民族与地域精神传承的载体和个性的象征(4)蕴含深广的生活景象与丰富的历史信息。(写出一点给2分。四点中写出三点给6分。)

5.(5分)要点:

机器特点:千篇一律;通过档案资料保存;能力和效率高

手工特点:注入个性(不会重复,无法复制);口传心授、绝技单传;感性和悟性,给人怀旧的人文温馨感受。

给分要点:机器特点2分,手工特点2分,对话形式1分。

(二)(20分)

6.(1分)阿房宫赋

7.(2分)(1)对胜负耿耿于怀,不言放弃,力挽狂澜。(2)突出两类棋手对胜负的不同境界,表达作者对“胜负师”的敬佩。对追求功利的“负累者”的否定:胜负之争的过程及带来的不同后果显示了围棋的无限玄机。

8.(2 分)下棋时抛开了胜负计较,一身轻松。

9.(2 分)大道:朴实无华、返朴归真。小技:眼花缭乱。(意对即可)

10.(6分)C、D

11.(4 分)(1)围棋中蕴含着无限玄机。下棋给人带来无限乐趣。(2)棋如人生。作者从下棋中获得处世为人的感情。

12.(3 分)略。(联系课文内容1分,分析1分,表达1分)

(三)(6分).(1)琵琶声停欲语迟(2)旧时栏楯,亦遂增胜(3)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札札弄机杼(5)阳春布德泽(6)豁然开朗(7)必有近忧

(四)(8分)

14.(2分)(1)感慨自身孤独寂寞(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2)虽有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因年老闲居在家,心有余而力不足,遂生无奈之感

15.(3分)C

16.(3分)要点:平易质朴(平实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1分;找出作品中依据1分,评析1分。

(五)(16分)

17.(4分)(1)承担(顶着)(2)迷信鬼神(3)同“无”,没有(4)常

18.(2分)B

19.(2分)B、C

20.(6分)

(1)因此寺庙中的人都把它看成是神异的现象,没有人敢铲平这块鼓起的土。(得分点:神、夷、宾语前置句“人莫之敢夷。”)

(2)甘茂在息壤订盟,大概是以为这地方也有这一类(土地自己生长)的情况吧。(得分点: 盟、盖、是)

21.(2 分)要点:批判鬼神迷信,体现了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六)(13分)

22.(2分)要点:(1)突出江西山水之灵气,点明江西人为文灵气之由来。(2)为下文阐述作文之道不只得益于山水之灵气作铺垫。

23.(2分)奥(怪、诡、险、涩);妙(好、佳、巧、美、绝)。

24.(2分)(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造成文风不正后果的责任不只在于学者。或可答:过错不只在于所学文风不正,更在于不务根本(养学与蓄德)。

25.(2分)B

26.(2分)要通今博古,养学蓄德。

27.(3分)举例1分,阐述1分,表达1分。

可联系的文中句子有:(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010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留存工业文明的记忆

①19世纪60年代起,外商开设的工厂,主要集中于苏州河北和黄埔江西岸。进入21世纪,这些老工厂虽然没落了,但苏州河畔的老厂房与仓库群落除了极少部分被损坏或改建外,大多数还得以保存。

②1990年,我住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界口的一家宾馆,左可俯瞰尚未开发的浦东,右可欣赏浦西外滩那排上海地标性的万国建筑群。上海的历史告诉我,这江岸水畔的许多老工厂、老仓库是这座名城的历史记忆,它们都还在,保留也大都完整。在这座城市重新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应该告诉人们在发展与保存之间,如何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保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

③对于环境与建筑的保护,我们一直局限在那些大家都认为有高度历史的或文化价值的部分,而对于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对于那些相对只是绿叶角色的城市建筑环境都非常漠视。我们虽然可以拆掉这些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建造一大批摩天大楼,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子孙就要开始批评我们曾经的鲁莽了,□我们要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一段记忆,而那是上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护她,尽可能留下她美丽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有形的载体。

④我的行动是,选择租用其中一栋建于1933年中期的砖木结构老粮仓和一座1923年建成的美国通用电气老工厂,作为设计对象。

⑤老粮仓周围的环境杂乱不堪。门前是水果批发摊位。东边是垃圾码头,半开放的小厨房到处都是。我唯一想做的是一切还原,把加建在上面的附属物一一剥离,才能显示她的美丽,显示原先建造时她的风采。

⑥具有储藏功能的老粮仓,原有的砖木结构空间是灰暗的。为了把它改造成建筑设计事务所,我们便大开天窗,引入自然光线,让空间变得明亮起来,再间隔成一个个非常个人化的空间,突出现代感,从而实现了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使用功能。为了防止破坏历史空间的原相,整个仓库里没有用一滴油漆,用来修复的建筑材料也都是从一些拆迁的地方买来的。今天,她果然美妙无比地站在了苏州河畔。

⑦对于这座老电厂,我决定采取原相封冻法,将珍贵和有趣的痕迹原样保留下来。我认为那是最好的设计,那是时间的设计,是历史的设计。这座老工厂,长200公尺,宽15.5公尺,高14公尺,其间没有任何柱子或间隔,末端直抵黄浦江岸。老电厂的附属码头,曾经是一座货轮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的船坞式工场,次第建造的大大小小形态不同的建筑与空间,更是我们这些向来就喜欢变化求异的创意设计人的最爱。

⑧中国许多城市中的旧产业建筑面临着被拆的命运,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其实,那些产业建筑即便是结束了原有的功能寿命,它们的物质寿命依然长久。宽广、开阔、自由度高的空间,完全可以经得起使用功能的多次变更;有历史记忆的空间,因为差异会变得更加丰富且有趣味,也就能激发创造力。

⑨随着老粮仓改造的完成以及设计事务所的迁入,一批艺术家陆续来到苏州河畔,租下了大大小小的仓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据不完全统计,苏州河两岸有画家、建筑师、设计师、广告人、影像艺术家等工作室一百多个,聚集了一千多位艺术工作者。

⑩我一直希望优秀设计人才能聚集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激励,打造出属于这座城市的创意产业文化;更希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做不好,也将努力帮助下一代的年轻人做好它。

1、(2分)第③段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

2、(1分)第③段空格中应选填的一项是()

A、既然 B、因为 C、因此

理由:城市将失去一段记忆是下一代子孙批评我们的原因。(2分)

3、(3分)下列举老粮仓例子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与老电厂作比较,突出了事务所个性化特征。B 说明由外围到内部的改造过程是比较合理的。C 具体说明原样保留是改造老建筑的一个原则。D 已成功案例具体说明改造老建筑的一种做法。

4、(4分)从全文看,第②段划线句中“更好的平衡点”是指什么?。

5、(4分)作者希望一代代人努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你对此有和评价。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1分)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 凝

①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⑤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⑥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⑦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⑧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戛然而止。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见了你。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⑨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⑩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⑴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⑵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

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6、(2分)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叠词的表达效果是。

7、(3分)第②段中多次用“不知所措”的作用是什么?。

8、第⑥段中画线短语的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9、第⑦段对“我”步态的描述富于变化,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作赏析。

10、(3分)第⑩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

11、(4分)下列对标题“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你”指的是不期而遇的那位和文中的“我”。B 用第二人称“你”增加了与读者沟通交流的亲切感。C 大雾是一种消除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阻隔的象征。D “得意忘形”表明“你”已处在自我陶醉的境界中。E 标题陈述的事实意味深长,激发了读者遐想与思考。

12、(3分)结合作者在雾中的感悟,简析《荷塘月色》中月夜下的荷塘对朱自清的意义。

(三)默写。(5分)【任选5空,超过5空,按前5空评分】

13、(1),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3),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4)一鼓作气,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5)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6)试玉要烧三日满。(白居易《放言》)(7)同声相应。(《易·乾》)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真州绝句 王士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直,清人评曰:“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请客之法也。但主客须要照应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气呵成,如天造地设,所谓运斤成风,欲求斧凿之痕,了不可得。”

14、(2分)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 的景象。

15、(3分)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16、(3分)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故以名滩。余以二月初十晚泊滩上,欲登岸往观之,会天雨,道湿不可行。已而雨歇,月朦胧欲出,轻云蔽之,余与同舟六七人,呼从者秉炬上。居人燎其干以垣,枝叶皆扶疏垂垣外。余辈先入门视其干,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自垣内视之,则系

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呜呼!樟乃名材。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历年所,遂魁然独出其奇于人间。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无故而离立于其旁,何为也哉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2)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3)而其托本也大()

(4)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

18、(2分)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道芷阳间行 E 侣鱼虾而友麋鹿

19、(2分)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A 则系干之别枝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耳得之而为声 20、(6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凡”、“周”、前一个“更”各一分。)。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定语前置、“垣”、“属”各一分)。

21、(4分)本文的寓意一是:

;二是:。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①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外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地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

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而责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

②已而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渣俗垢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①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

③昔虞伯生②慕陶,而并诸邵子之间。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注】①元熙: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恭帝年号。②虞伯生:元朝文学家。邵子:邵雍,北宋理学家。

22、(1分)高中课文《论语七则》中,孔子责备“子路之愠”的原句是“。

23、(2分)第①段中作者认为“君子之处世“应做到。

24、(3分)对第②段中“融融然尘渣俗垢与之俱化”理解正确的一项()A 人间因为陶潜作品而变得洁净高尚了。B 陶潜作品中没有庸俗卑下的世俗之见。C 陶潜作品使读者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D 陶潜与读者同时超然于世俗尘垢之外。

25、(3分)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选择一组对比,分析其作用。

26、(3分)概述作者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陶庵”的原因。

二 写 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年轻的营养师曾经在城里工作多年,生活安定,事业有成。两年前他们回到家乡,承包鱼池、树林、和农田,还开了网上店铺,介绍产品的营养价值,展示劳作的情景,销售产品。最近,他们又想邀请顾客来参观自家的鱼塘树林。

附:文言文翻译 【翻译】

樟树滩离衢州有二十里,因为岸边有很很多粗大的樟树,所以用樟树来命名水滩。我在二月初十的晚上乘船停泊在樟树滩,想要登上岸去看看,恰好天下大雨道路泥泞不能行走。不久雨停了,月亮朦朦胧胧好像升起来了,谈谈的云遮蔽了月亮,我和同船的六七个人,喊来随从拿着火把一起前往。那里的居民围绕着树干砌墙,枝叶茂盛纷纷垂到墙外我们走进门先看大树,大樟树有几丈高,四面有很多树枝横长斜长着,我们手牵着手环绕合抱这棵树,总共六人才能合抱,再上去一二尺树围就更大了,它的枝干披散着显示出十分古朴,常常出人意外。树干的顶上很平坦,可以依次坐十多个人,没有梯子不能够上去。拿着火把照着大树,只见大树枝干缠绕,盘旋屈曲,蜿蜒爬行相争相夺,像群龙互相争斗。延伸到墙外的树枝都成了树干,弯弯曲曲地垂到地。树的北面一根枝干更加奇特,笔直地插进土里,有十围这么粗,好像是自成一树,不属于树干的旁枝。然而它的花纹和线条都形成龙的形状,腾云驾雾回旋,就好像龙飞升到天上。从墙内看,原来是树干的旁枝,好像彩虹垂到地面,首尾都看不见,深不可测。那里的居民认为是神,建造了祠堂来祭祀它。

唉,樟树是著名的木材,而那棵樟树依托树根长得那么高大它种植的根基是那样的牢固,蕴含着日月的精华,接受雨露的滋润,经历了许多年,于是在人间长成与众不同奇特高大的树。而那些榆树栎树之辈,盘旋屈曲粗大笨重,无缘无故地并立在它的旁边,为什么呢?

【翻译】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阅读司马子长的《史记》,看见文章的内容情感愤激、愤恨抑郁不平之气,这种情感很激烈不能抑制。认为君子处在这个世上,对于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常常在与自己的个人情感,决不会因为一地一时的遭遇而改变,而自己随着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改变。假设遇到不幸而处境困窘,那么用来使其心志平静,使他的性情得到愉悦,也一定有其中的道理。至于像那些道德修养不高的闾巷小人,一旦他的心意不快乐,(或:一旦不符合他的心意),悲伤哀怨憔悴的神情表现在眉目之间,这大概就是孔子赞美颜渊,而责备子路的恼怒,我看古代能做到“平其心志、怡其性情”的人是很困难的。

不久前我看了陶潜的书集,书中表现出淡薄平和,潇洒自然,闲适地处在权势地位之外,不只是不被困窘所困扰,而只是把困窘当作一种娱乐。

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1],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2]。以为君子之外世,轻重之衡[3],常在于我,决不当以地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4]。设不幸而处其穷[5],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6],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7],而责子路之愠见[8],古之难其人久矣[9]。

已而观陶子之集[10],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11],悠然势分之外[12],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查俗垢与之俱化[13]。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14],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易代之间[15],谓为大节[16],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17]。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18],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19]。昔虞伯生慕陶[20],而并诸邵子之间[21]。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1]司马长子:即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继承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因替不得已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而受宫刑之辱。从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多有抑郁不平之气,后人认为是他个人遭际的反映。[2]勃勃:兴盛的样子。

[3]轻重之衡:指对于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4]迁徙:变化,改易。

[5]设:假设。处其穷:指陷入困难的境地。[6]闾巷小夫:指道德修养不高的一般平民。[7]孔子: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开创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其言论事迹主要见于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编辑的《论语》一书。亟(qì):屡次。美:赞赏。颜渊:即颜回,是孔子得意的学生,孔子常常称赏其品质。如《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发以,回也不愚。”《论语·雍也》:“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始,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8]子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鲁国人,为人好勇。愠(yùn):怒,怨恨。“愠见”语出《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大意是: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爬不起来。子路怨恨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虽穷,还是坚持着,小人一穷就无所不为了。”对子路的行为加以责备。

[9]难其人:认为能做一个“平其心志,恰其性情”的人是困难的。[10]陶子:即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为州祭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后为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隐居,后人称靖节先生。他以写田园诗著名,有自然朴素之美。有《陶渊明集》。《晋书》《宋书》均有传。

[11]脱落:疏阔,洒脱。《梁书·处士传·何点》:“心游物表,不滞近迹;脱落形骸,寄之远理。”

[12]势分(fèn):权势、地位。

[13]融融然:和乐的样子。尘查(zhā)俗垢:指节俗间的尘土污垢。查同渣,即渣滓。[14]推:发扬光大。

[15]元熙:东晋最末一个皇帝晋恭帝的年号(419—420)。易代:指宋武帝刘裕灭亡晋朝并取而代之,建立刘宋王朝。

[16]大节:指陶渊明忠于司马氏的东晋王朝,不肯做刘宋王朝的官员。《宋书·陶潜传》云:“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17]安命乐天:即乐天知命,指乐从天道的安排,安守命运的分限。语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18]憯(cǎn)于肤:使身体受伤痛。

[19]蚍蜉(pí fú)聚散:比喻无关宏旨的小事情。作者认为晋宋易代,在陶渊明看来,本不足道。

[20]虞伯生:即元代著名学者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历官国子助教、集贤修撰、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卒谥文靖。有《道园学古录》五十卷。《元史》有传。慕陶:仰慕崇敬陶渊明。据《元史》本传,虞集“早岁与弟盘同辟书舍为二室,左室书陶渊明诗于壁,题曰陶庵;右室书邵尧夫诗,题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21]邵子:即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哲学家。好《易》理,居洛阳三十年,名所居曰安乐窝。卒谥康节,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宋史》有传。[22]扁:用如动词,即题扁于室。

2010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留存工业文明的记忆

1、(2分)第③段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 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

2、(1分)第③段空格中应选填的一项是(B)A、既然 B、因为 C、因此

理由:城市将失去一段记忆是下一代子孙批评我们的原因。(2分)

3、(3分)下列举老粮仓例子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 与老电厂作比较,突出了事务所个性化特征。

B 说明由外围到内部的改造过程是比较合理的。C 具体说明原样保留是改造老建筑的一个原则。D 已成功案例具体说明改造老建筑的一种做法。

4、(4分)从全文看,第②段划线句中“更好的平衡点”是指什么?

保留旧产业建筑的外貌,变更其使用功能。

5、(4分)作者希望一代代人努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你对此有和评价? 在上海城市正处于重新发展时提出,有现实意义; 在许多城市旧产业建筑面临被拆的背景下提出,有普遍意义; 认识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有长远意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1分)

6、(2分)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叠词的表达效果是 突出了大雾使枯草呈现出霜花簇拥的美丽,并有一种音韵美。

7、(3分)第②段中多次用“不知所措”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个“不知所措”总起下面路灯、车辆和人的“不知所措”,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秩序与规则,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

8、第⑥段中画线短语的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三个短语的顺序与③到⑤的内容照应; 语意逐步推进,作者先写大雾使周遭与自己阻隔起来,再写因“阻隔”而产生“驾驭”的感受,最后与黑夜的阻隔比较,突出只有大雾才能使自己清晰地注视自己。

9、第⑦段对“我”步态的描述富于变化,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作赏析。

先用比较舒缓的语言节奏细描四种步态,再用短句组成排比概述其他步态,节奏越来越快,最后用不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已进入得意忘形的境界,巧妙地传递出情绪的变化。

10、(3分)第⑩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 大雾中的你我不同于现实生活中常态的你我,是本真的,这种难得的状态使我更加珍惜。

11、(4分)下列对标题“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C)A “你”指的是不期而遇的那位和文中的“我”。B 用第二人称“你”增加了与读者沟通交流的亲切感。C 大雾是一种消除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阻隔的象征。D “得意忘形”表明“你”已处在自我陶醉的境界中。E 标题陈述的事实意味深长,激发了读者遐想与思考。

12、(3分)结合作者在雾中的感悟,简析《荷塘月色》中月夜下的荷塘对朱自清的意义。

朱自清独处在月夜下的荷塘边,获得了心灵上片刻的自由与宁静。这与大雾使作者获得心灵的自由相类似。

(三)默写。(5分)【任选5空,超过5空,按前5空评分】

13、(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7)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14、(2分)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 渔家在夕阳染红的江水边柳树下卖鱼 的景象。

15、(3分)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描写自然美景和江村风情,抒发了安宁悠闲和舒畅愉悦之情。

16、(3分)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主句中“树”与前面的“柳”照应,“红”(或“半江红树”)与前面的“日斜”照应,“卖鲈鱼”与“钓人居”照应。这些都说明此诗主客照应相配,自然契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离开)(2)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好像)(3)而其托本也大(根)

(4)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类)

18、(2分)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D)

A 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道芷阳间行 E 侣鱼虾而友麋鹿

19、(2分)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B)

A 则系干之别枝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耳得之而为声 20、(6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凡”、“周”、前一个“更”各一分。)总 共 六 人 才 能 合 抱,再 上 去 一 二 尺 树围就更大了。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定语前置、“垣”、“属”各一分)延 伸 到 墙 外 的 树 枝 都 成 了 树 干,弯 弯曲曲地垂到 地。

21、(4分)本文的寓意一是: 赞美才德出众者 ;二是: 贬 斥混 迹 于 才 德 出 众 者中的庸碌小人。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22、(1分)高中课文《论语七则》中,孔子责备“子路之愠”的原句是“ 君 子 固穷,小 人 穷 斯 滥 矣。

23、(2分)第①段中作者认为“君子之处世“应做到不受外界环境左右。

24、(3分)对第②段中“融融然尘渣俗垢与之俱化”理解正确的一项(C)A 人间因为陶潜作品而变得洁净高尚了。B 陶潜作品中没有庸俗卑下的世俗之见。C 陶潜作品使读者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D 陶潜与读者同时超然于世俗尘垢之外。

25、(3分)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选择一组对比,分析其作用。

司 马 迁 作 品 中 的 慷 慨 不平之 气 与 陶 渊 明 作 品 中 的 冲平和 对 比,突 出了作者对安命乐 天 的 追 求 ;将 闾 巷 小 夫 不 能 处 穷与 君 子 安 于 困 窘 作 对 比,强调个人的 修 养 对 于 安 命 乐 天 的 重 要;孔子 盛 赞 颜 渊 与 责 备子路对比,突 出 自 古 以 来 身 处 困 窘 尚 能 安 命 乐天的不易。

26、(3分)概述作者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陶庵”的原因。

作 者 仰 慕 陶 渊 明 安 命 乐 天 的 人 生 态 度,自 己 当 时 处 在 失 意困顿之中。

二 写 作(70分)

27、略

附:文言文翻译 【翻译】

樟树滩离衢州有二十里,因为岸边有很很多粗大的樟树,所以用樟树来命名水滩。我在二月初十的晚上乘船停泊在樟树滩,想要登上岸去看看,恰好天下大雨道路泥泞不能行走。不久雨停了,月亮朦朦胧胧好像升起来了,谈谈的云遮蔽了月亮,我和同船的六七个人,喊来随从拿着火把一起前往。那里的居民围绕着树干砌墙,枝叶茂盛纷纷垂到墙外我们走进门先看大树,大樟树有几丈高,四面有很多树枝横长斜长着,我们手牵着手环绕合抱这棵树,总共六人才能合抱,再上去一二尺树围就更大了,它的枝干披散着显示出十分古朴,常常出人意外。树干的顶上很平坦,可以依次坐十多个人,没有梯子不能够上去。拿着火把照着大树,只见大树枝干缠绕,盘旋屈曲,蜿蜒爬行相争相夺,像群龙互相争斗。延伸到墙外的树枝都成了树干,弯弯曲曲地垂到地。树的北面一根枝干更加奇特,笔直地插进土里,有十围这么粗,好像是自成一树,不属于树干的旁枝。然而它的花纹和线条都形成龙的形状,腾云驾雾回旋,就好像龙飞升到天上。从墙内看,原来是树干的旁枝,好像彩虹垂到地面,首尾都看不见,深不可测。那里的居民认为是神,建造了祠堂来祭祀它。

唉,樟树是著名的木材,而那棵樟树依托树根长得那么高大它种植的根基是那样的牢固,蕴含着日月的精华,接受雨露的滋润,经历了许多年,于是在人间长成与众不同奇特高大的树。而那些榆树栎树之辈,盘旋屈曲粗大笨重,无缘无故地并立在它的旁边,为什么呢?

【翻译】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阅读司马子长的《史记》,看见文章的内容情感愤激、愤恨抑郁不平之气,这种情感很激烈不能抑制。认为君子处在这个世上,对于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常常在与自己的个人情感,决不会因为一地一时的遭遇而改变,而自己随着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改变。假设遇到不幸而处境困窘,那么用来使其心志平静,使他的性情得到愉悦,也一定有其中的道理。至于像那些道德修养不高的闾巷小人,一旦他的心意不快乐,(或:一旦不符合他的心意),悲伤哀怨憔悴的神情表现在眉目之间,这大概就是孔子赞美颜渊,而责备子路的恼怒,我看古代能做到“平其心志、怡其性情”的人是很困难的。

不久前我看了陶潜的书集,书中表现出淡薄平和,潇洒自然,闲适地处在权势地位之外,不只是不被困窘所困扰,而只是把困窘当作一种娱乐。

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1],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2]。以为君子之外世,轻重之衡[3],常在于我,决不当以地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4]。设不幸而处其穷[5],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6],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7],而责子路之愠见[8],古之难其人久矣

[9]。

已而观陶子之集[10],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11],悠然势分之外[12],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查俗垢与之俱化[13]。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14],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易代之间[15],谓为大节[16],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17]。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18],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19]。昔虞伯生慕陶[20],而并诸邵子之间[21]。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1]司马长子:即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继承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因替不得已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而受宫刑之辱。从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多有抑郁不平之气,后人认为是他个人遭际的反映。[2]勃勃:兴盛的样子。

[3]轻重之衡:指对于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4]迁徙:变化,改易。

[5]设:假设。处其穷:指陷入困难的境地。[6]闾巷小夫:指道德修养不高的一般平民。[7]孔子: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开创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其言论事迹主要见于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编辑的《论语》一书。亟(qì):屡次。美:赞赏。颜渊:即颜回,是孔子得意的学生,孔子常常称赏其品质。如《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发以,回也不愚。”《论语·雍也》:“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始,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8]子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鲁国人,为人好勇。愠(yùn):怒,怨恨。“愠见”语出《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大意是: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都饿病了,爬不起来。子路怨恨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虽穷,还是坚持着,小人一穷就无所不为了。”对子路的行为加以责备。

[9]难其人:认为能做一个“平其心志,恰其性情”的人是困难的。[10]陶子:即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为州祭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后为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隐居,后人称靖节先生。他以写田园诗著名,有自然朴素之美。有《陶渊明集》。《晋书》《宋书》均有传。[11]脱落:疏阔,洒脱。《梁书·处士传·何点》:“心游物表,不滞近迹;脱落形骸,寄之远理。”

[12]势分(fèn):权势、地位。

[13]融融然:和乐的样子。尘查(zhā)俗垢:指节俗间的尘土污垢。查同渣,即渣滓。[14]推:发扬光大。

[15]元熙:东晋最末一个皇帝晋恭帝的年号(419—420)。易代:指宋武帝刘裕灭亡晋朝并取而代之,建立刘宋王朝。

[16]大节:指陶渊明忠于司马氏的东晋王朝,不肯做刘宋王朝的官员。《宋书·陶潜传》云: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17]安命乐天:即乐天知命,指乐从天道的安排,安守命运的分限。语出《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18]憯(cǎn)于肤:使身体受伤痛。

[19]蚍蜉(pí fú)聚散:比喻无关宏旨的小事情。作者认为晋宋易代,在陶渊明看来,本不足道。

[20]虞伯生:即元代著名学者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历官国子助教、集贤修撰、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卒谥文靖。有《道园学古录》五十卷。《元史》有传。慕陶:仰慕崇敬陶渊明。据《元史》本传,虞集“早岁与弟盘同辟书舍为二室,左室书陶渊明诗于壁,题曰陶庵;右室书邵尧夫诗,题曰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21]邵子:即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哲学家。好《易》理,居洛阳三十年,名所居曰安乐窝。卒谥康节,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宋史》有传。[22]扁:用如动词,即题扁于室。

2011年上海市春考语文试卷(包含答题纸)2011年上海市春考语文试卷

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剪1-6题。(16分)

①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上的陆地都是莽莽荒原。但人类一出现,即使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总是在不断地消灭荒原。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获得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燃料和栖身的场所。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东非大裂谷,后来才迁移到世界各地。促使早期人类迁移的因素不少,但最主要的还是生存的需卜随着人口的增长,总要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②农业和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两大进步,但随着大片农田和一座座城市的出现,荒原的面积不可避免地相应缩小。无论是中国的先民“毕路蓝缕,以启山林”,还是欧洲的清教徒远航新大陆,他们的目的都是将荒原变成家园。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开发荒原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特别是在工业化以后,在农田、牧地、居住区以外,工厂、矿山、油田、铁路、公路、港口等设施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城市占据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一般认为,到了21世纪,地球上能够利用的土地已开发殆尽,□□地球上的陆地还有不少无人区,□□大片的原始荒原、特别是人类尚未进入的荒原已经屈指可数。

③在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中,总是先选择自然条件相对适宜的地方,例如,已经发现的先民聚落遗址,一般都在生活和生产用水便利却离河流有一定距离的台地。正因为如此,平原、河谷、海拔不高的台地、土壤疏松的土地、气候温暖且水量充沛的区域往往先得到开发,并且基本不再留下荒原,然后再扩展到丘陵、较低的山地,最后留下的荒原都是人类目前还无法利用、或利用成本太高的沙漠、戈壁、干旱区、峻峭的山区、传染病流行区、地质灾害区、热带丛林、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以及多种不利因素兼而有之的地区。也有些地方虽适宜开发,却因远离人类聚居区,或因交通闭塞,得以保持着原始状态。

④在人类基本定居,或有了一定的活动范围后,会尽可能避免进入荒原。但是总有少数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穿越或深入荒原,如出使异域的外交官、负有军事任务的将士、长

途贸易的商人、被流放或驱逐的犯人,还有人会由于偶然的原因误入荒原。不过,自古以来,都有人主动探索荒原,他们或是为了某种物质利益——寻找新的土地、资源、财富、劳动力、交通线,或是为了某种精神追求一一取经,求仙,实现信仰,获得真理,净化灵魂,也可能纯粹出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的经历和记录,又吸引着更多的人投入荒原之旅。

⑤当地球上多数地方人满为患时,当人类不断面临现代化、城市化的挑战时,荒原愈发展示出无可替代的琳力:有的储存着最后的天然财富,有的是珍稀生物仅有的乐土,有的是洪荒时代的再现,有的是理想的实验室,有的是自然的竞技场。人类终于认识到,为了地球,为了自己,为了今天,为了未来,荒原应该得到珍惜,受到保护。但也有人出于贪婪、无知或无奈,想在荒原消失前尽可能多地掠夺和榨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出现了如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遥测、卫星电话、夜视器、高速摄影摄像、高速宽带网络、直升飞机、高性能越野车等先进仪器和装备。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人类进入荒原和在荒原的生存能力已经大为加强,并且在不断提高。

⑥对荒原的破坏当然必须制止,但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荒原,却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可以有限度地利用,有人主张绝对保持原状:有人认为适度亲近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有人反对任何人进入。见仁见智,众说纷绘。

⑦争论还不会停止,但无论如何,珍惜荒原、热爱荒原的人已经有了共识:现存的荒原是不可替代的,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那样爱护它们。当你进入时,尽可能少惊动那里的 一切;当你离开时,除了你产生的垃圾废物外,请什么也别带走。

1·第①段加点词“消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

所以

B·即使

然而“

C·尽管

但是

D·既然

那么 3.第③段概述人类进入荒原的过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2分)4 对第④、⑤段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在人类基本定居后,多数人不愿在荒原生活。B 进入或穿越荒原者,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C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荒原的价值得到凸现。D 随着人类生存能力逐步提高,荒原终将消失。5·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3分)A·走进荒原,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B·荒原一一永恒的姑力 C·荒原一一科学家的乐园

D·人到哪里,哪里就没有荒原

6·结合文中信息,对第⑥段画线句的两种意见,选一种加以简评。(不超过80字)(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信使

①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像三柄巨大的棱锥,将我所在的部队,托举到了离海平面五千多米的高度。·10月,这正是平原上麦秸垛金黄而干燥的时光,昆仑山却 已万里雪飘。就要封山了,封山是冰雪发出的禁令,我们将与世隔绝到春天。

②千住白发苍苍的老医生对我说:”也许军邮车今天会来的。"军邮车大约每月从新疆喀什开上昆仑山一次,日子并不准,仿佛一只来去无踪的青鸟。老医生戍边多年,他的话有时

第二篇:2018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2018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2018年上海市春考语文命题呈现出“一手抓过往,从继承的角度立意;一手牵未来,从能力的角度立意;立足于当下”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传统文化含量大。题目从积累运用板块的古典名句默写开始,到现代文阅读语段中对《红楼梦》《窦娥冤》《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古典名著内容的关注与考察,再到大板块的古诗文阅读与理解、鉴赏,传统气息浓郁。

命题科学合理。整卷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二期课改理念。难度适中,题量适合。本次选文文本阅读量有所增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有所提升,但题目难度稳定,体现了测量的科学性和命题的准确性。既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拨,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既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又切合语文教学实际。

稳中有变有亮点。总体命题在保持结构、题型、区分度一贯、连续的基础上,体现以下四个亮点:阅读形式新,出现了非连续文本阅读,关注了新的阅读方式;出题思路新,现代文与古文本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次的题目打通了现代文与古文的界限,通常在古诗文中检测的内容如对意象的赏析,本次也在现代文阅读题中出现;关注了对整本书的阅读,在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时要求以整部作品为例,考察学生更为广阔的阅读面;融合了教与考的关系,在分析悲剧如何发挥教育作用的题目中,让学生以《窦娥冤》《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课本上出现的篇目为例进行分析,传递了教学要充分重视课内文本学习的重要信息。

选文富有意味。卷子从“审美”开始,到《少年行》的诗词鉴赏,到“世界自由其原则”结尾,整份卷子如一篇好文章,起伏有致,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审美、思维及文化价值贯通其中。

具有育人价值。面对走向成人的年轻学子,试卷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检测的同时,通过文本及题目的双重渗透,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正确的价值观有好的引领。

总体而言,2018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命题视野开阔,既开放包容又体现学科特点,贴近生活又反思生活,善于吸取学界关注热点,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并重,平稳大气。

第三篇: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要求填空。(5分)

(1)子日:“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意动林泉,使人心胆战。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老吴七十学绘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诚挚,默默奉献数十年,深受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可以 保持对于时代的必要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他们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但更为普遍而真实的是 而是说作为一种抵抗方式 A. B. C. D.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自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熊秉元

十八世起的哲学家休谟说:“理智乃情感之奴。”也是说,人是情感、情绪的动物。

哲学家大多认为,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理智不是居于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还真是可悲可悯。然而,法国人类学家列堆·斯特劳斯提醒世人:原始都落里看来古怪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仪式举措,背后其实都是有逻辑的。这位大师的见解,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和世人对原始部落的认知。

既然原始部落那些古怪的仪式举措可以用新的方法得到解释,那么,情感、情绪是不是也可以用新的眼光得到新的、不同的解读呢? 我们先从简单的例于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处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气往父兄弟身上出,对朋友却格外客气有礼,家人似乎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还是成本效益的考量:家人被得罪,总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朋友被得Lvhui 罪了,可能就不再是朋友了,甚至会变成敌人,因此,无需掰指头加减计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得罪家人则不然。万物之灵的人,自然会去彼取此。可是,另一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大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负罪感往往很重,这同样不难解释。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起面对自然和社会的考验,一起度过天灾人祸。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才能同舟共济。使关系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伦常结构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这两种情况不是有点矛盾?其实稍稍琢磨就可以体会,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正是人在处理情感时的精致细微处,朋友是一时的,父母是永久的。因此在小利小害上,可以以朋友为重,牺牲父母家人;在长远的考虑上,当然还是要啊护父母家人的权益。

由此可見,对于情感的运用,人们还是有意无意地受到成本效益的影响。人不是情感的动物,而是成本效益的动物!不是情感役使着理智,反而是理智在驾驭、节制着情感!

喜怒哀乐这些情感,值得仔细琢磨,追根究底,这些情感都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结晶。

11在粗浅的层面上,生物有基本的生理需求,一旦需求得到满足,生物体自然发出讯号。胃里塞满食物之后,会有“饱”的感党;身上有衣物之后,会有“暖”的反应。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生物体面对或经历情境时的一种生理反应。在河里捕着了鱼,会觉得欣喜;到嘴的肥肉丢了,会觉得愤怒…如此等等,都是生理上自然而然的反应。

12.更重要的是,这些生理上的反应,除了宣泄之外,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看成是多回合的赛局,这一回合所发生的事,会对未来产生影响。喜怒哀乐既是对已然之事的反应,对未来也有刺激、诱发、提醒、警示的作用,让人追加或停止新的成本投入。譬如,学习达成目标,得到嘉勉,有了“喜悦”的情绪;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状态,会透发后续的行为,从而带来更多的类似情感。再如讨价还价,相持许久不能成功,再耗费心智也是徒增烦恼,一气之下转身而去;这时,情感等于是一种叫停规则,指示生物体放弃眼前的道路,转换到另一条轨道上。情感同理智互补合作,以保障和增进生物体的福社。13.原始社会里的仪式举措,有其背后的逻辑;同样,人类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也有隐其下的逻辑。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有删改)

3.第段中的“境况”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2分)

4.下列选项中推理的过程与第5段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是选手,所以,他会进入赛场。B.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没有进入赛场,所以,他不是选手。C.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没缺席,所以,他没生病。D.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缺席了,所以,他生病了。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是()(3分)

A.情感的运用与原始部落的仪式举措有相同的行为逻辑。B.人类的理智能够对人类自身的某些生理反应加以节制。

C.朋友和家人有冲突时,在家人面前替朋友说话成本高,效益低。D.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的社会化导致现代家庭关系的疏离。

Lvhui 6.用本文的“成本效益”观念,对第12段的“学习达成目标”这一事例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一11题,(15分)

错位之思 凸凹

(1)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2)她自己都笑,自嘲说:“这是人手吗?”

(3)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

(4)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

(5)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

(6)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包装盒和啤酒瓶子,且常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眼睛发亮,乐在其中。

(7)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见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是为了填乎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不动反而不自在。

(8)从母亲身上,我似乎懂得了,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随着阅历的增长,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如此,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了佛门禅意。母亲在捡荒中的乐此不疲,或许就有了个中意味。(9)虽然她对此浑然不知,但我知。

(10)儿时的我,即便是瘦小无力,也莫名其妙地觉得强。母亲到山顶的堰田去点种,我也执意地跟去:“有我在,您会省不少力气。”

Lvhui(11)堰田很窄,正容我与母亲并排点种。起初还与母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愈到后来愈跟不上母亲的步调了,便被母亲远远地甩在身后。母亲回过头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儿子,怜爱地微笑着。但在我眼里,她的笑疑似嘲弄,我便愤怒地追赶。到中午,我感到极端的疲乏,筋骨似被抽去。母亲将干粮摊在地头,我却无一点胃口。这时我看到一只蚂蚁爬进地隙里,呵呵地笑;看到一只小虫在树梢上蠕动,也呵呵地笑。神经有一种莫名的兴奋。(12)“你是累脱了神经了啦。”她说。

(13)待我把下巴笑酸了,眼皮重的再也睁不开了,我极想睡上一觉。

(14)“你就在干草上仰一会儿吧,但千万别睡着了,四月的风还硬哩。”母亲说。

(15)母亲独自点种去了,我依旧在干草上仰着。不让睡,我就仰面望天空。山顶上的天空没有山树的遮蔽,就显得特别空阔。空阔之上,也无一丝云,就蓝得无边无际。一只苍鹰在上边翱翔,虽然不断振翅,却看不出在飞,好像一直就停在那里。(16)再回看母亲——不老的山谷,一片空茫;荷镐而立的一介农妇,相映之下,渺小如蚁,几近虚无。

(17)现在的我,不仅身形伟岸,气壮如牛,而且还得到了许多额外的声名,在外人看来,是有力量、有分量的人了,是可以傲然挺立,纵横左右。但那空阔的天空、苍茫的大地上的生命暗示却从未离我远去。苍鹰之小、人力之微,是无声的天启,让人懂得敬畏,懂得了内敛。(有删改)

8.第2段和第5段如何塑造母亲形象的?请加以分析。(3分)

9.第7、8两段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10.全文绕“错位”进行构思,新颗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从军行(唐)崔国辅

塞北胡宿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倫道行,将军马亦瘦。刀光照寒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注】营州:唐代州名,北接契丹。の偷道行:秘密行军,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R.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

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D.“刀光照寒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慷慨激昂 B.清新流畅 C.深沉含蓄 D.刚劲凝练

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4分)

Lvhui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18分)

周鼎传

公讳鼎,字实甫,自为童子时即以言动自持,趋立多中礼。早岁善属文,补邑诸生,坚意嗜读,贯综今古,而范诸先行,常倾其伦辈。

葵丑,成进士,为晋宁司理。居官廉正,吏惮其守,一切馈遗不敢入。治狱多平反,即疑案滞讼,一讯辄得其情。老胥巨猾皆咋舌退,周敢鬻法以上下其间。时有巡盐使者送犯拘罪,公讯无实,辄释之。其公方不阿类如此。

典试山东,持鉴朗察,所得皆知名士。方在闱中,薛韩城时为莱郡司理,手一卷力荐之。公视其文疵谬不可入穀.比至再,乃与同事者搜阅得一卷,共为击节,及发牍,为郝君名晋者,实宿寒名士。既复捷去,公方以得人为慰。

以左布政使调巡嘉湖,湖地剧难治,又多势家豪仆,飞舸肆掠,略无所忌。公一日过乌镇,见拥噪千人,号泣震远迩。询之,日:“朱家奴掠人也,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公弗顾,益尽法惩之,民距跃称快。自是豪强屏息,终公之任,无敢暴掠为非。

公孝友出于至性,廉于其身,而处人唯恐不厚。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理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其在任时,戚属间有所欲言,公对庄语,多意沮而寝。居家垂二十年,敦伦赈乏,居德正俗,不出户庭而系天下之望,人以比之范文正云。(节选自《孙光祀集》)

【注】入穀:合乎程式和标准。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常倾其伦辈()(2)居家垂二十年()

16.为下列句中却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自是豪强屏息

A.屏住呼吸B.收敛行迹C.退避迁徙D.抑止打压(2)多意阻而寝

A.睡觉 B.丑陋 C.隐蔽 D.停止

17.弟の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 B.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 C.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因从者/意不下 D,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 18.把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理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

19,分析第段画线部分描述“吏”“胥”的作用,(4分)

20.第“驳拒谬文”和“搜得佳作”分别反映了周鼎________和_______的持点(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一25题。(13分)

心源亭记(明)李 贤

Lvhui 邓1之儒学,在古城巽隅2,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

噫!旨,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苟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昩者,心之本体也。苟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濁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

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此心之明德,无或昏也。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3而已矣。

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于是乎记。

【注】1邓:地名。邓州 2巽隅:东南角 3放心:丧失了的善良之心。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哉 B.也 C.焉 D.耳

22.对第一段理解不正确是一项是()(2分)A.高大宽敞的邓州官学坐落于古城的东南角。B.殿后通往明伦堂的道路上有一口清澈的井。C.御史将当地官员继建的并亭命名为“心源”。D.州守崔官吩咐李贽的同乡去邀请李贽作记。

23.对文中“心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性清明的心源,会因为被个人欲望蒙蔽而变混浊。B.变得混浊的心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恢复本性。C.寻找丧失了的善良之心,其实就是寻找清明的心源。D.“学问之道”在与让位道德不昏昧,进而让心源清明。

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

居是学者,“心”之名,宁不惕然有所警哉?

A.第段末尾 B.第段末尾 C.第段末尾D.第段末尾

25.第段的论述在第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4分)

三 写作 70分

26.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Lvhui

第四篇:2005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5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与答案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8分)

①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浓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②从技法上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超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色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具备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不同的花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③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渗入其中,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所需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生的艰辛,但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情,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伤痕和眼泪,体现着民间艺术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由单福剪纸组成的窗口图案,常见的题材有“言祥喜庆”、“五谷丰登”、“贵花祥鸟”等,也有的表现戏曲故事或传统故事,还有一些表现动物、神仙、花卉等与节庆有关的内容,它们虚实相生、简练鲜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然而,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要。比如旧式窗格金,使有“窗越”(越过窗格的窗花)与“气眼”(窗户糊纸时留一孔,贴此窗花以便透气)等品种。虽然灵巧又优美,但在当今宽大的玻璃窗上则不同有用武之地。再比如现代妇女多有社会职业,不善针线,作为刺镂用的剪纸“花样子”也就逐渐绝迹,而且,旧剪纸模式教为单一,花样已显陈旧,如果总是“门花”一对,“肥猪换门”,千载不变,使很难与现代家庭的气息和谐起床,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任何实用的艺术,倘无需求要消亡,若能颇时应变,自然获得新的生命。

④新兴的剪纸艺术,切合了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与审美要求,尤其时下人们切盼富有,剪纸艺术投其所好,契合其心态,注重盼富、困利、求吉和祈安的内涵。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受欢迎,这也是目前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审美心理上的反映,此外,新剪纸增加了生肖内容的画面,龙蛇马羊,年年更换,甚至将传统的“马上进宝”图案也改为相应的生肖属相。比如今年是鸡年,便是“金鸡进贴”年是狗年,便改成小狗拉着装满财宝的车子跑来,成了“爱犬送宝”了,这种生肖剪纸,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⑤新剪纸的另一特征,是借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使其面貌一新,比如这几年兴起的国画样式的剪纸,从形式(中堂、条幅、扇面等)到内容(花鸟、人物、山水等),类似国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觉熟悉又新颖,特别是在贴年画的传统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缸鱼、门神、婴戏娃娃等,这些工艺精美的剪纸就容易被接受,甚至招人喜爱。

⑥新剪纸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朝着精细化、高档化、豪华化发展,新剪纸不仅雕刻要求精工,有的细若发丝,曲若流水,千变万化,而且以大红和金色的纸张为主要材料,配以彩纸,艳丽多彩,为显华贵。在设计上带入现代化工艺设计趣味,具有时代性,与现代家庭的室内装潢能够协调起来,那些高档和荣华类型的剪纸,不仅平添节庆气氛,更增加了室内的富丽感,受到现代家庭尤其是年轻年的欢迎,特别是年年都有一大批新图样出现,加上彩色剪纸和“梅兰竹莉”等类似文人画的幽雅题材的画面,这对人们就更有吸收力了。

1、剪纸艺术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2分)

A、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

B、社会艺术情趣的需求

C、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

D、社会价值取向的需求

2、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剪纸艺术遍及我国城镇乡村的主要原因是表现了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

B、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悲苦凄凉一类的题材是由于当时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C、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D、传统剪纸中的窗花如“窗越”、“气眼”等,已难以适应当今民居的窗户结构。

E、第③段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题材,阐述了传统剪纸需要革新的原因。

F、生肖属相是传统的剪纸艺术的主要题材,如“金鸡进财”,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3、通观全文,剪纸艺术经久不变的主要原因是(3分)

(1)

(2)

4、从全文看,民间剪纸在两个方面“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3分)

内容:

形式:

5、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回望昨日的感伤

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说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是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②茨威格正是以感伤的目光回望着过去的时光,并以这样的笔调为我们撰写了一本值得细品味的书。

③我读过作者的不少作品,如《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总是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透彻描写和细腻的笔触而叹腿,记得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他描写过一个赌徒的手。在他的笔下,那只手就仿佛是一个生命、血管、指头的细微变化,被他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动感,从那之后,那只手我再也不可能忘记。

④在《昨日的世界》这样一部加快录中,茨威格同样显示出他小说家的才华,但同时更增加了他所擅长的思想性,这本书的副题为“一个欧洲人的加忆”,非常贴近地表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和这部作品的特点,他没有把回忆自己的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相反,他将对整个欧洲命运的思考,贯穿于对自己所经历的时代故事的描述之中。这样,读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长、成功的文学生涯,而是作为一个著名文人,他眼中的传统欧洲文化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

⑤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恋生于斯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它有关博采众人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锐,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收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正如茨威格所说:“这座城市的每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文化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⑥茨威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业已爆发的时刻被迫远离祖国的,他所离开的,不仅仅是他所熟悉的街道、建筑,不仅仅是小提琴流淌出的旋律,且是在他看来欧洲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难怪他会在宇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更是一个文人的深沉忧虑和思考,而浓郁的感伤将这一切笼罩。

⑦写完这部回忆录后不久,茨威格就告别了人间,那是1942年,他未能看见希特勒的毁灭,未能看到他的祖国重又恢复文化的创造。今天,当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经过现代化媒体手段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时,亿万听众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之中,而他所亲身经历的苦难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响。

⑧然而,不管时间流逝如何匆匆,《昨日的世界观》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永恒的价值。它会使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情细细阅读茨威格的这部作品,他的忧患,他的感伤,深沉的触动着我。

⑨当下个世纪人类回望这个世纪时,又该说些什么呢?

6、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名

(1分)

7、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8、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原因是(4分)

(1)

(2)

9、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茨威格创作的《昨日的世界》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B、茨威格怀着伤感创作《昨日的世界》,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

C、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是一篇颇具感染力的人物传记。

D、本文标题与《昨日的世界》具有内在响应,寄寓了作者被往事深深触动的情怀。

10、第⑦段提及“今天”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3分)

11、《昨日的世界》“有着永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3分)

12、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什么呢”,你会这样说:

(100字左右)(6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句)(4分)

13、(1)越人语天姥,(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2),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3)江流天地外。(王维《汉江胜泛》)

(4)江山如面。(苏轼《念奴妖·赤壁怀古》)

(5)青山遮不住。(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干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吉长如白练飞,一条水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访》见寄者,且行且读,见期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流恶,古来谁有育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流恶诗”。

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15、以下诗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16、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5分)

鞠咏为遣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北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撰第,释禑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将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误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加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容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竣而矣,我敌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知杭州仁和县()

(2)以谢平昔奖进()

(3)于是不复翼其相知()

(4)所忧者气竣而骄()

18、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2分)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学相乐之意

D、以威其德耳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20、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古大将之才,攀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座宾,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为,赤何独不然?盖章乘问则巧,笔翻空则寺,局送报则险,词旁梭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赤断无攻坚持实硬铺直写而其文保持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理所起止,而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余之上下四旁,而题无余蘖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是宫来尽者,予以数宫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致言可了者,予更以致十百方,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有多一字,如果又何虑文之理明辞达、神气足也哉!此则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丈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22、作者以兵家术语

来阐述为文之道。(2分)

23、根据文意,“笔奇”(笔部空则奇)、“词畅”(词旁插曲引则畅)的含义是(4分)

笔奇:

词畅:

24、对“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对于其中所含意就可以一览无余。

B、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开掘其中的意蕴。

C、反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就可以发现原先的题目缺乏深刻的意蘊。

D、反复围绕文题全面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会发现原先的题目不够含蓄。

25、本文了有关写作的与

两个方面(2分)

26、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预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两者并不予盾,请说说理由。(3分)

二、70分

27、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宫情小说则往往将花祥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收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养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绪,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上海卷语文参考答案

(一)1、C

2、D E

3、(1)能满足不同时代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2)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3)从形式到内容不断革断

4、要点:内容:表现劳动者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形式:追求丰富多彩的式样

5、要求:建议合理,措施可行,富有创意,(二)

6、《世界最美的坟墓》

7、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8、(1)宽松的生存空间,主要表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感情的隔阂,能够和诺共处。

(2)宽松的文化环境,博采众长,综合了四方一切文化。

9、D

10、对茨威格未能看到法西斯的覆灭而痛惜

11、字里行间渗透着茨威格对二战时期人类不幸遭遇和欧洲文化衰落的思考与忧患。(意思对即可)

12、要点:感悟、引片(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悲剧重演,珍惜和平,光明战胜黑暗)语言

(三)13、(1)云霞(霓)明灭或可(2)埠则千转不穷(3)山色有无中(4)一时多少豪杰(5)毕竟东流去(6)小人常威践

(四)14、化动为静,描绘出摇篮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15、(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了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16、同意。要点:李诗更为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人,气势显得壮。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五)17、(1)掌管

(2)往常

(3)希望

(4)高做

18、B D

19、(1)到了胸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考核其公务9重点:略、课、补出省略)(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重点:患、达)20、担心他待才做物

21、知人善任

(六)22、避实击虚

23、笔法灵活山奇

引经掘起,贴切通畅

24、B

25、市题立着

写作技巧

26、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作过的详尽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言之中另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到的见解来(或用自己的话说出“详人所详”的基本涵义也可。)

27、作文

第五篇: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笔 墨 的 超 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www.xiexiebang.com

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口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分)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3分)3.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4.第⑤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2分)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

6.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4分)

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www.xiexiebang.com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一12题。(20分)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 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

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www.xiexiebang.com

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野莽丛中陪伴他。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已千年。

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⑩母亲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树下。树身奇粗,三人合抱仅围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皱褶中写满沧桑。枝条上没有一片绿叶,惟有躯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惊叹中,母亲说,这就是真正的大树王,现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见过它活着的样子,树冠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整个开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阵山风袭来,雾气旋转着,雪花般从它粗糙的枯枝中穿过。刹那间,油绿的树叶似一树繁花,缀满了它坚韧的枝干,青枝摇曳,生机盎然,满山坡都是杉叶林涛的哗响。大树王在我的想象中复活,抑或说它从未死去。

⑾雾越发浓了,洇湿了母亲的头发。父亲说,他们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没有人知道那个57年前被枪杀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说,你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⑿世事变迁,惟有天目山的树,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们深怀敬意。然而,在缥缈的雾中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山民说,天目山东西两峰之巅,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颇似双目仰望苍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诘问苍穹。

⒀山林寂静,水气迷茫。雾中影影绰绰的大树无言,没有回声。7.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2分)8.第②段这句话的含义是。(2分)9.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3分)10.根据文中的内容,介绍萧洪明其人。(不超过60字)(3分)11.对文中写“树”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A.描写雾气越来越浓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B.第④⑦段写树形神兼备,赋予了树轩昂、雄健、不屈的气质。c.描写“大树王”死而复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顽强的生命活力。

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www.xiexiebang.com

D.浓墨描写大树,层层铺叙,为篇末揭示赞美先烈的主旨服务。E.本文以登山行踪为顺序,始终贯穿对大树的描述,脉络清晰。F.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12.第⑿段中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图是。(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青海长云暗雪山。(王昌龄《从军行》)(2),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5),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7)吾生也有涯。(《庄子·养生主》)(8)香稻啄馀鹦鹉粒。(杜甫《秋兴》)

(四)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8分)

[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www.xiexiebang.com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少而所与亲旧(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 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3分)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www.xiexiebang.com

九 疑 山 图 记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②表:标记。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2分)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2分)24.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二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

(一)1.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

2.两处引用阐明了笔墨艺术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话阐明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引用宗白华的话阐明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的艺术。3.A 4.情感和美感 5.D 6.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二)7.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眼眶里饱含着泪水,表达了母亲的悲伤之情

8.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

9.虚实结合,将现实场景与历史回忆交织起来(由林中景色联想到战争岁月;欢快的场景与悲壮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萧洪明坚毅不屈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青春岁月的追念。

(五)17.(1)交往(2)到(3)一向(4)调任 18.C 19.(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21.廉洁 爱民 正直 睿智(六)22.规模和得名缘由

23.这句话描写了山中若有若无的蝉蝇一类的声音,以声衬静;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静寂。24.C 25.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华、衡、岱的特点,强调其峻峭与宏伟,节奏鲜明;再用散句描摹这样的山峰很多,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26.九疑山地处衡山之南,宏伟美丽;却不能列于五岳;作者撰文对此表示不满;希望人家认识九疑山特有的长处。

二 写作70分

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www.xiexiebang.com

下载2005-2006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5-2006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201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要求填空。(5分)(1)子日:“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3)《梦游天......

    2009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9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柴门闻犬吠,_________。(《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_________,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黄鹤一去不复......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上海高考试题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

    2018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性学科,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规格的考试,自然对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要进行考察,而且要求也更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考语文......

    201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

    201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 卷一(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

    2012年语文试题(春季高考)(精选五篇)

    山东省2012年春季高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T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f}7 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工卷(选择题共6......

    上海高考古诗阅读试题十年答案[推荐阅读]

    上海高考古诗阅读试题十年汇编(2001——2010)答案 一、2001年试题 16.稼轩 (1分) 17. B(2分) 18.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意思对即可)。(2分) 19. “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