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启动 各地积极鼓励参赛
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启动 各地积极鼓励参赛
[摘要]11月24日,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联合印发《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的通知》,决定四部门共同举办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
11月24日,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联合印发《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的通知》,决定四部门共同举办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
《通知》要求,各省旅游主管部门、团委、妇联、相关行业工会要加强协作,根据大赛方案,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组建工作机构,组织开展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选拔赛。各地旅游主管部门要广泛动员旅行社、导游行业组织、导游大师工作室等企业和组织推荐广大导游积极参与。各地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比赛过程科学合理、比赛结果公平公正。
《通知》强调,各地要切实把握本次导游大赛主题,通过对导游职业道德素养及综合知识储备水平、专业讲解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文明旅游引导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突出导游职业道德的树立、职业技能的比拼、职业形象的展示,在导游群体中倡导“工匠精神”。各地应鼓励导游及相关参赛单位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结合“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关要求,创作一批高质量的导游词;要从导游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创新导游大赛的比拼形式,赛出水平、赛出实效,让优秀导游人员能够脱颖而出。
《通知》指出,各地要积极鼓励更多的导游参与大赛,为参赛选手提供多种形式的保障;对大赛中涌现的优秀导游人员及获奖人员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获奖人员在人才培养、资金扶持、落户政策等方面予以一定倾斜。
据了解,本次大赛主题为“树职业道德、赛职业技能、展职业风采”,分省内选拔赛和全国决赛两个阶段。为扩大比赛影响力,打造全国导游大赛品牌,本次导游大赛决赛将采取电视大赛的形式,中外文导游同场竞技,全程进行录播,分期播出。决赛采取淘汰赛制,最终从各地推荐的64名选手中决出3名金奖、7名银奖、20名铜奖。针对导游职业发展及目前各地导游大赛存在“表演痕迹过重、职业特征不突出、积分排名容易产生纠纷”等问题,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将重点考核导游职业道德素养及综合知识储备水平、专业讲解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文明旅游引导能力等,使真正具有丰富带团经验、具备优秀导游素质的导游脱颖而出,为广大导游树立学习榜样,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理性消费,促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理解、信任、支持导游工作。
国家旅游局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举办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展示导游职业风采,交流导游服务经验,激励导游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服务技能水平,传播行业正能量。
第二篇:导游大赛参赛导游词
“迎奥运、满意在铜仁”导游风采大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办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之际参加“满意在铜仁”全区导游风采大赛,我是铜仁梵净山旅游公司地接部的导游杨芬,希望通过我今天的努力能让我的家乡给大家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小杨是铜仁的少数民族———位地地道道的土家族女孩;土家族百姓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见到贵宾第一件事就是献上一曲迎宾敬酒歌:
(唱敬酒歌);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我们不曾聚,但有相见时
土家有传统 待客先用酒,土家多美酒,美酒敬宾朋
请喝一杯酒呀 请喝一杯酒哟!
“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导游词
各位嘉宾,过了这道横跨太平河的吊桥后,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中国土家第一村”江口云舍土家山寨马上就要到了;大家请向前看,前方伫立在翠绿的稻田之间的一面牌坊式大门就是云舍土家山寨的寨门:寨门中央上书“中国土家第一村”七个镏金大字,两边的立柱上镌刻有一幅对联,上联为“太平河龙潭河源流长短吟唱民族文化越千年”,下联为:“水银坡狮子坡云釉高低见证杨氏宗传五百载”,这幅对联生动的写照了云舍的风情地貌;云舍村坐落在“黔山第一”的梵净山太平河畔,山寨依山傍水、寨前有良田千顷,土地肥沃、山美水美;全村478户1785人全为杨氏后代,被誉为:“江口乡村第一大寨”;现在每当有大型节庆活动或者是贵宾来到山寨,山寨的全村老少都会走出家门,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来到寨门前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抬上挂着五谷的竹竿,拦在山寨大门前,齐唱迎宾敬酒歌,并给客人献上香甜的糯米酒,挂上象征吉祥幸福的红蛋,恭迎客人进寨做客;
现在我们已经进了山寨大门,大家请看寨门的后上方,上面画的彩画生动的描绘了土家民俗中哭嫁、打镏子、唱山歌等场景,这些场景现在已经成为了表演项目奉献给游客;大家在请看寨门旁边的这条清澈而不起眼的小河—龙塘河,它可是整个锦江河流域最短的一条河流,为什么呢?呆会进到山寨后小杨就会把这个秘密给大家揭开;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云舍村委大楼前,这是一座两层全木制干栏吊脚楼式建筑,木楼前的广场现在已成为举办大型篝火晚会的表演场;大家在请看我们右前方这几十栋茅草屋,大家请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这位朋友猜得非常对,造纸用的;这些茅草屋是云舍村传统的土法造纸作坊,非常原始的造纸工艺,造的纸就是老百姓用来祭祀祖先烧祭的香纸,云舍村的老百姓家家都有造纸作坊,户户都能造纸,现在云舍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香纸村,年生产24000担土纸,是江口县土纸第一大生产基地,成为云舍村民丰衣足食的一个聚宝盆。而且造纸还成为游客们非常喜欢的一项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大家可以进去抄抄纸,体验体验土法造纸工艺的乐趣; 各位嘉宾体验过土法造纸的魅力后,请跟着小杨走过这道古老的石板桥,锦江流域最短河流的秘密马上就要为大家揭开,大家请看,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面蓝幽幽的水潭,这就是龙塘河的源头—风神潭,风神潭为一面积100多平方米,呈锅底形状的池塘,它是一条地下河的出露口,常年流水量达每秒1.44立方米,冬暖夏凉,年平均水温15至20℃。风神潭不仅水量大,而且水质优良,经权威部门检测,水质已经达到国家一级水质标准,可以直接饮用,全村1700多人的生活、生产用水是它的功劳之一。现在我们绕风神潭环行一圈后沿着石板小巷走进古寨中心;
云舍有一句俗话“寨大似天庭,环行似迷宫”,云舍村的石板巷道阡陌交错、错综复杂,长达4.8公里,外村人初次来到寨子里,常常会走迷路,在旧时它也起到防卫的功能,现在我们来到了云舍村的中心广场,这里是云舍村民的活动中心,大家请看眼前的这栋高墙围起来的房屋,这是一座三合园式的建筑,四周用封火高墙围住,与周围的民居隔离开来,既防火又防盗,当地百姓称这种房屋建筑为“筒子屋”,这种房屋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财力修建,云舍村由于地处河谷平坝,土地肥沃,老百姓比较富裕,修建筒子屋的人家比较多,现在全村保存完好的筒子屋有11栋之多,都被列为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户筒子屋是云舍土家婚俗的表演场,朱红大门上上挂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一块方帕涵知涵识涵智慧土家姑娘竞风流”,下联是:“两行热泪哭爹哭娘哭天地于归之子晓恩情”;这幅对联生动的写照了土家婚俗中哭嫁的魅力。婚嫁礼仪是土家风俗习惯的重要部分,土家族的“哭嫁”尤有特色,婚姻嫁娶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土家人却以“哭”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坚信“越哭越发”,这样,就形成了土家族“哭在脸上,喜在心头”的独特习俗。土家妹子从16岁开始就要学唱哭嫁歌,每天傍晚的时候会邀约三、五平时要好的姐妹聚在一起学唱哭嫁歌、伴嫁歌;在找到婆家后,结婚典礼的头一天,新娘要沐浴全身,行“开脸”的女子成年礼,表示闺女期结束。同时,还须请来未婚女子9人,加上新娘共10人,入夜开始围坐拉歌、对歌,通宵达旦、热烈祥和,是谓“陪十姊妹”。待次日,新娘梳洗完毕,即由哥嫂等背出闺房,于自家堂屋中的米斗上踩上脚印后,换上男方家送来的绣花鞋,穿上露水衣,持“露水伞”,在鼓乐声中由新娘家接亲人迎去。在婆家“拜堂”后“回门”娘家,整个婚礼遂告结束。现在土家婚俗中“哭嫁”“迎亲”已经成为客人最喜欢的参与性表演项目,客人可以扮新娘坐花轿,也可以扮新娘的哥哥背妹子上大花轿,还可以学几句优美动听的伴嫁歌带回家乡;
各位嘉宾,到这里我们的云舍土家民俗文化体验之旅就要圆满的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小杨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这离别之际小杨没有更好的礼物送给大家,只有我们土家人最热情的礼物一首山歌送给各位嘉宾,祝大家以后的生活象我们土家人踉制的蜂蜜一样的甜!谢谢大家!(唱山歌)结束。
第三篇:关于第三届全省导游大赛实施方案
第三届全省导游大赛实施方案
为贯彻推进全国“寻找最美导游”活动的开展,在全省导游队伍中大力弘扬“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升导游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树立导游人员良好社会形像,省直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第三届全省导游大赛”。为组织好大赛活动的开展,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大赛名称 第三届全省导游大赛
二、大赛主题
比技能、赛服务、展风采、树形象
三、目的与宗旨
开展导游服务技能比赛,激励导游提高技能水平、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导游社会形像,增强导游作为文化交流使者的作用。
四、主办单位
省旅游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共青团甘肃省委员会、省妇联
五、承办单位
(一)省旅游局监督管理处和有关处室(单位)
(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
(三)省总工会职工技协办公室
(四)共青团甘肃省委员会城市青年工作部
(五)省妇联妇女发展部
(六)各市州旅游局
(七)省旅游协会秘书处
(八)西北师大旅游学院
(九)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
(十)河西学院
(十一)兰州旅游职业学院
六、比赛项目内容及形式
(一)大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初赛、复赛由市州旅游局、人社、总工会、团委、妇联组织实施;省旅游协会秘书处、兰州文理学院、西北师大、河西学院、兰州旅游职业学校单独组织初赛、复赛,组队参加决赛。决赛由省旅游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共青团甘肃省委、省妇联组织实施。
(二)大赛分中文(普通话)、外文两个项目组进行。两个项目知识问答题库内容相同,题库和比赛答题均使用中文,形象风采和导游讲解均使用比赛语种。外文项目组决赛限在英、法、德、俄、韩、日六个语种选择参加,决赛时全省少于5名选手报名的,该比赛语种取消。
(三)比赛项目分为:形象风采、导游讲解、知识问答、情景再现、才艺展示、网络大赛六个。情景再现评分标准根据《导游服务规范》(GB/T15971-2010)设置。网络大赛在甘肃旅游培训考试网举办,大赛规则、评分细则、赛事内容、比赛奖项、大赛方案由甘肃旅游考试培训中心制定,并组织实施。
七、参赛人员及要求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证》或《景区讲解员证》,从事导游服务或景区讲解服务,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
(一)从事导游或讲解服务一年以上。
(二)工作期间表现良好,游客评价优良,无重大投诉和违规记录。
(三)参赛前3年无一次性扣分达6分以上(含6分),或一年内累计扣分达10分的记录。
八、组织领导
(一)成立第三届全省导游大赛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领导工作。机构设置如下:
主 任:何 伟 省旅游局局长
副主任:刘 诚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省总工会副主席
李先锋 共青团甘肃省委员会党组成员、纪
检组长
管春梅 省妇联巡视员
杨宇宏 省旅游局副局长
何效祖 省旅游局副局长
成 员:孟兆辉 省旅游局监督管理处处长
王丽萍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
孙 燕杨 凯 唐伟尧 朱 明 姜国文 刘晓阳 牛生乐 李俊星 吴国荣 王 燕 蒙银奎 段克清 陆文军 白 杨
力建设处处长
省总工会职工技协办公室主任
共青团甘肃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副部长
省妇联妇女发展部副部长
兰州市旅游局局长 嘉峪关市旅游局局长 金昌市旅游局局长 酒泉市旅游局局长 张掖市旅游局局长 武威市旅游局局长 白银市旅游局局长 天水市旅游局局长平凉市旅游局局长 庆阳市旅游局局长 定西市旅游局局长 陇南市旅游局局长
曹世清 甘南州旅游局局长
陈 鸿 临夏州旅游局局长
杨晓田 省旅游协会秘书长
巴多勋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牛海祯 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
谢继忠 河西学院院长
王 晓 兰州旅游职业学校校长
(二)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评审组、监审组。办公室设在省旅游局监督管理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监督管理处、宣传推广处、规划务财处、人事处、机关党委、培训考试中心、信息中心、旅游协会秘书处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全省导游大赛方案、宣传报导策划,协调部门和组委会下设各组,指导市州初赛和复赛,负责决赛考试命题(知识问答和情景再现),制定决赛规则及评分表,负责组织决赛及颁奖。
评审组设在人事处,监督管理处、旅游培训考试中心配合,人事处处长任组长,相关处室(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各项具体工作。评审组组员由业内专家及相关方面负责人担任,负责选择聘请决赛评委、评委培训和评分。
监审组设在省旅游局监察室,旅游执法总队配合,监察室负责人任组长,成员由监察室、旅游执法总队等有关方面人员担任,负责比赛全过程监督、决赛参赛选手资格审查,并受理选手和有关方面申诉等工作。
组委会及其办公室、评审组、监审组工作职责、工作规则和组成方案分别由各牵头单位另行制定并发布。
九、决赛奖项及奖励
(一)决赛奖项
1、一等奖2名(中文、外文各1名),由省人社厅、省旅游局联合授予“甘肃省旅游系统优秀技术能手”称号,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国资联合授予“全省技术标兵”称号(或全省服务明星),团省委授予35岁以下选手“全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奖金8000元。
2、二等奖6名(中文4名,英语2名),由省人社厅、省旅游局联合授予“甘肃省旅游系统优秀技术能手”称号,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国资联合授予“全省技术标兵”称号(或全省服务明星),团省委授予35岁以下选手“全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奖金5000元。
3、三等奖12名(中文8名,英语4名),由省人社厅、省旅游局联合授予“甘肃省旅游系统优秀技术能手”称号,团省委授予35岁以下选手“全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国资联合授予大赛“优秀选手”称号,奖金3000元。
4、单项奖7名:最佳风采奖、最佳中文讲解奖、最佳外文讲解奖、最佳素质奖、最佳才艺奖各1名,最佳人气奖
2名(中文、外文各1名),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国资联合授予大赛“优秀选手”称号,奖金1000元。
5、优秀奖: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国资联合授予进入决赛的其他选手大赛“优秀选手”称号,奖金500元。
6、组织奖6名:对于组织工作突出,积极支持配合决赛工作,初赛、复赛内容丰富、宣传广泛、影响大、效果好、无重大投诉的参赛单位由大会组委会颁发组织奖。
7、对决赛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奖金,对组织奖和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和奖牌。
(二)其他奖励
1、进入决赛的选手可免2014导游年审。
2、根据全国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委员会公布的《导游奖励晋升和加分备案办理程序》(旅办发[2011]67号),参加全省决赛获一等奖的导游选手(以前未享受过晋升奖励)按规定享受导游员晋级奖励。按照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管理权限,对进入全省决赛的选手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可享受加10分奖励。
十、计划安排
2014年8-9月,完成部门协调、制定大赛方案。2014年10月,印发方案并动员部署。
2014年10-11月,完成初赛、复赛。2013举办过导游大赛的市(州),报经省旅游局同意,可以不再举办复赛,按照当年的比赛结果推荐选手。
2014年11月,下发大赛决赛通知。
2014年12月前,各市(州)旅游局向大赛组委会推荐参加决赛选手(总人数72,分配方案附后),甘肃旅游考试培训中心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网络大赛成绩,省旅游局进行决赛选手资格审查并公示。
2014年12月,举行决赛及颁奖仪式,请省上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并颁奖,协调省电视台录播。
十一、赛事内容
(一)形象风采。各参赛选手准备1个反映本人风采的视频影像展示片(1分钟)。具体内容:导游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展示。
(二)导游讲解。各市(州)参赛单位为进入第三届全省导游大赛决赛的每位参赛选手准备1个讲解题目及相关背景DVD短片(5分钟),作为比赛讲解背景。具体内容:本辖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风俗民情、都市观光、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等旅游项目。
(三)知识问答。5道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道、多项选择题1道、判断题2道。具体内容:导游业务、导游基础、旅游法规、甘肃旅游等方面的知识。
(四)情景再现。观看5-8分钟的视频短片。具体内容:找出短片中含有10处导游员在日常工作中不符合导游业务规范的行为或其他错误。
(五)才艺展示。选手在歌舞、戏曲、器乐、相声、小品、口技、朗诵、魔术、武术、讲故事10项中选择一项。
(六)网络大赛。在甘肃省旅游培训考试网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网络大赛。网络大赛的规则、评分细则、参赛程序、赛事内容、比赛奖项、大赛方案由省旅游培训考试中心负责制定下发,并组织实施。
(七)各项目比赛时间:形象风采1分30秒(形象风采视频展示1分钟,现场介绍30秒);导游讲解5分钟;知识问答50秒;情景再现5-8分钟;才艺展示3分钟;网络大赛10月至11月进行,为期两个月。
十二、大赛宣传
(一)各市(州)旅游局、相关参赛单位应将比赛准备和组织工作相关材料及时提交至第三届全省导游大赛组委会,经整合后提交至全国“寻找最美导游”活动官方网站。
(二)大赛组委会通过甘肃省旅游局官方网站编辑发布《第三届全省导游大赛简报》,并报全国“寻找最美导游”活动组委会。
(三)加大主流媒体、门户网站、政府官网等媒体平台对本次大赛的宣传力度,在甘肃省旅游局官方网站开辟“第
三届全省导游大赛”专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十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导游是旅游接待服务的重要力量,不断改进和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对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强导游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作用。各市州和相关参赛院校要利用本届大赛,激励导游人员加强学习,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要高度重视此次大赛,把大赛作为一次全面的大培训、大教育活动,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使每一个导游得到一次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参赛导游能够充分展示全省导游队伍和旅游行业形象,确保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二)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各市州、相关参赛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和本单位导游大赛各项目工作。要积极协调配合,争取更多的部门参与、支持,扩大导游大赛的影响力,促使更多方面和公众关心、支持导游队伍建设。要落实人员、经费、设施设备,认真制定和落实初赛和复赛工作方案及有关比赛规则,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本地导游人员积极参与。要及时布置、指导、支持各县(区)、属地单位开展好大赛参赛活动,通过竞赛和推荐,选拔出代表本市州、本单位水平的优秀选手参加决赛。第三届全省导游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将现场指导各市州和相关参赛院校大赛。
(三)遵守规定,严格选拔。各市州、相关参赛单位要
严格按照大赛《方案》,认真组织好本市州、本单位的初赛和复赛,层层选拔参赛选手,严格依据规则和比赛成绩,综合考核其工作业绩、服务水平和工作表现推荐比赛选手。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所分配的名额限度内选拔推荐决赛参赛选手。要协调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严格大赛初赛、复赛参赛选手的资格审查,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纪作假行为,确保选手公平比赛和大赛整体质量。
(四)积极协调,落实奖励。各市州、相关参赛单位在组织初赛、复赛中,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参赛选手在时间、工作、学习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积极争取制定和落实获奖选手的表彰、奖励政策规定,充分调动导游参与者的积极性。
(五)宣传引导,树立典型。各市州、相关参赛单位要要利用好本次大赛,全面宣传展示导游形像,发挥获奖选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组织媒体对大赛进行全程的宣传报道。对大赛初赛、复赛、决赛获奖选手以及比赛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导游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结合各自实际,请优秀导游员进课堂、上讲台进行言传身教,促进导游业务能力、思想道德、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六)观摩体验,激发活力。为了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大赛创新赛事体验互动教育模式,开设体验互动课堂,选手现场授艺、评委现场点评、观众现场抢答。各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相关院校及其他旅游企业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观摩,积极参与赛事活动。通过
参赛选手和观摩人员的现场体验,进一步激发旅游从业人员热爱旅游、热爱行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热情和活力。
本届大赛决赛的时间、地点及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第三届全省导游大赛决赛名额分配表
第四篇:第三届导游大赛方案[范文]
旅游管理系第三届导游大赛
策
划
书
济南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系
济南职业学院
第三届导游大赛活动方案
根据济南职业学院第三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的有关安排,旅游管理系承办我院第三届导游大赛,安排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院2006级、2007级有志为旅游事业作出贡献以及爱好旅游的学生。
二、活动目标
(一)使同学们了解山东的一些名胜古迹,感受魅力山东的无限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同学们对山东的热爱之情。
(二)提高同学们的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深同学们对旅游业的了解,增强同学们投身旅游行业的工作热情。
(四)提高济南职业学院及其学生在山东省旅游行业中的知名度。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学生的通过率。
三、活动准备
1.成立第三届导游大赛组委会。
2.进行发动宣传。
3.整理参赛景区(点)资料。
4.组织2007级新生赴参赛景区(点)考察见习。
5.组织学生报名
四、大赛内容和规则
1.本次导游大赛以济南市景点为主,省内其他景点为辅,采取室内模拟的形式进行。
2.入选景点为:趵突泉与三大殿景区、历下亭景区、铁公祠景区、兴国禅寺、灵岩寺千佛殿、泰山碧霞祠、孔庙大成殿、栈桥、甲午战争博物馆、蓬莱阁概况、蒲松龄故居、王羲之故居等十二景点。
3.比赛前15分钟抽签决定比赛内容,讲解内容必须包含欢迎词、景点讲解和欢送
词三部分。
4.每位参赛者规定的时间为5分钟,不少于4分钟。超过5分钟,每过30秒减5分。
5.比赛采取评委打分的形式。预赛不提问,复赛和决赛规定参赛人员讲解时间为3分钟,评委提问2分钟。
6.评分涉及参赛者导游词讲解的正确、生动、形象各方面,普通话标准,语音、语调正确,语速适中,导游讲解方法丰富多样,符合导游规范,应变能力强和仪容仪表符合导游人员职业习惯等。
7.所有参赛者参加决赛时需准备1分钟的视频或ppt的自我介绍。同时,旅游管理系为选手准备所抽景点的图片,方便选手讲解和观众了解景点内容。
五、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海选(学生自选以上十二景点之一)
1.旅游管理系06级、07级学生:以班为单位选拔10名同学参加预赛。海选活动由各班自行组织,报系部备案。
2.其他系部06级、07级学生:各系组织报名,由组委会派出评委组织选拔5—10名同学直接参加复赛。
(二)第二阶段——预赛(各班海选出来的学生自选以上十二景点之一)
海选出来的同学由旅游管理系学生会统一组织预赛,选出前40名进入复赛。
(三)第三阶段——复赛
预赛选拔出来的同学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复赛,选出前20名为“济南职业学院第三届优秀导游员”并进入决赛。
(四)第四阶段——决赛(景点抽签)
获得“济南职业学院第三届优秀导游员”的前20名学生由大赛组委会组织决赛,组委会邀请校企专家做大赛评委。前10名选手获“济南职业学院十佳优秀导游员”荣誉称号。决赛期间每四个参赛选手之间有穿插的文艺节目,如:小品、相声、歌曲、舞蹈、礼仪表演、话剧等,来增加现场气氛和调节评委观众的疲劳感。
六、活动时间、地点安排
(一)海选时间:旅游管理系各班由辅导员、班主任及各班班委自定。
最迟在5月12日把进入复赛的人员名单报系办公室和系学生会旅游活动部。学院其它系部参赛人员定于5月15日下午2:00预赛,地点:新校1-501。
(二)预赛:5月22日下午2:00,地点:新校图书楼405-407室。
(三)复赛:5月29日下午2:00,地点:新校区导游模拟室。
(四)决赛:6月12日下午2:00,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七、证书、奖品
(一)复赛前20名获“济南职业学院第三届优秀导游员”荣誉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
(二)决赛前10名获“济南职业学院十佳优秀导游员”荣誉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
八、评委
旅游管理系海选由各班自己组织进行,预赛评委由大赛组委会委托旅游管理系学生会负责;学院其他各系初选由大赛组委会委托旅游管理系学生会负责选拔;复赛由大赛组委会成员组成;决赛由大赛组委会邀请旅游管理系专职教师、旅行社专家、旅游局官员等人士组成。
旅游管理系
二00八年四月十六日
第五篇:第三届民族情全国书画艺术大赛
第三届民族情全国书画艺术大赛
获奖、入选作者作品名称
浙江
吴艳尔
水粉《往事依旧》
浙江
王铜青
草书《水龙吟
纪念西藏民改革50周年》 浙江
方跃东
山水《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浙江
梅则勇
山水《迎客松》 浙江
张汉民
行书《修身养性》
浙江
庄南钗 浙江
陈昌足 浙江
戚翱翔 浙江
王顺余 浙江
楼锡华 浙江
周乃威 浙江
王伟东 浙江
王焕根 浙江
姚文静 浙江
黄志翔 浙江
朱元更 安徽
张厚润 安徽
陈树良 安徽
高建康 安徽
李国境 安徽
徐中和 安徽
张树杨 安徽
葛有田 安徽
张启霖 安徽
文士兵 江苏
陈业余 江苏
查文荣 江苏
戚战国 江苏
季长山 江苏
王应有 江苏
赵
军 江苏
於连生 江苏
吴国明 江苏
贺东望 江苏
胡岁年 江苏
沈继银 江苏
殷洪林 江苏
花有华 江苏
孟祥瑞 江苏
李杏弟 草书《张孝祥
六州歌头》 隶书《观沧海诗一首》 篆书《千首歌齐唱祖国好》 隶书《每临
不信》对联 山水《雨后山静》
硬笔书法《张继
枫桥夜泊》 草书《毛泽东
长征诗》 草书《龙腾神州》
装饰画《托着瓷碗的女人》 草书《毛体咏梅词三首》 草书《蝉脱山阴》 花鸟《国色天香》 行草《祖国在我心中》 隶书《曹操
龟虽寿》 山水《幽谷松泉图》 国画《英雄颂》
草书《敬录辛弃疾南乡子一首》 隶书《鸟归》对联 草书《录菜根谭语句》 草书《王昌龄诗一首》 隶书《白居易诗一首》 山水《鹤渚渔歌》 行书《春砌落花》
行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草书《自作诗一首》 人物《无量寿佛》 篆书《沁园春
国庆》
楷书《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山水《秋水无声》
行书《松风
竹雨》对联 隶书《昆明大观楼长联》 楷书《华夏腾飞》 草书《王维诗一首》 隶书《桃李
江湖》对联 国画《春江泛酒图》
江苏
张胜冬
草书《自作诗
重游梅花山感怀》 江苏
孙敬中
行草《苏轼
西江月词》 江苏
刘强民
山水《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苏
张传才
草书《爱我中华》 江苏
朱中国
油画《女大学生》
江苏
王树福
楷书《欧阳修
醉翁亭记》 江苏
周柏荣
草书《古诗一首》
江苏
吴 新 草书《张志和 渔歌子》
上海
王波涛
篆书《拟石鼓文北宋旧拓新撰》 山东
赵言斋
国画《秋韵》
山东
高树茂
篆书《毛泽东
卜算子
咏梅》 山东
潘明灿
行草《沧海横流
大浪淘沙》 山东
李
辉
草书《苏轼诗词》
山东
韩春秋
国画《富贵祥和
普天同乐》 山东
宋思恩
国画《一呜唱响和谐曲》 山东
李道政
行书《杜甫诗一首》 山东
周春迎
行草《天街小雨》 山东
张福民
山水《云山清韵》 山东
郑
军
行书《春游》
山东
李
江
山水《溪山独钓图》
山东
沈华东
草书《毛泽东
清平乐
六盘山》 山东
李炳臣
隶书《元宵佳节》
山东
刘金宣
楷书《范仲淹
岳阳楼记》 山东
隋夕忠
草书《赵师秀
有约》 山东
杜新政
隶书《梁启超集联句》 山东
王永昌
章草《范仲淹
岳阳楼记》 山东
韩宝惠
国画《傲霜图》
山东
路晓峰
楷书《毛泽东
沁园春
雪》 山东
杜光华
草书《王维
山居秋暝》
山东
孙玉川
草书《毛泽东
菩萨蛮
黄鹤楼》 山东
刘国进
楷书《游黄山诗一首》 山东
刘洪春
国画《富贵花将墨写神》 山东
沈
汉
国画《鸢尾石边》
山东
申明道
硬笔书法《张骏诗一首》 山东
牟际询
国画《松鹰图》
山东
任永和
隶书《毛泽东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山东
李福昌
草书《杜甫诗句》 山东
尹金发
山水《林茂山更幽》 山东
宋兆宪
篆书《似兰
如松》 山东
孟宪章
行书《物华
人杰》 山东
马泉慧琦 行书《唐诗二首》 山东
王文德
国画《共奔美好前程》 山东
平
静
国画《幽远图》 山东
宋青林
国画《空山问道图》 山东
刁伟栋
草书《韦应物诗一首》 山东
宋香伟
国画《荷花》
山东
印笙楼
篆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山东
郭昊明
篆刻《夜登重庆枇杷山》
山东
王培震
楷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山东
苏兆良
隶书《常行
勤上》对联
山东
孙培成 隶书《楚庄王立志》 山东
隋永华
行书《政通
人和》对联
河北
唐国明
草书《毛泽东
浪淘沙
北戴河》 河北
朱力航 河北
陈明坤 河北
王高宣 河北
王书广 河北
杨新社 河北
李贵堂 河北
李忠武 河北
张
镁 河北
赵军湛 河北
吴呜岐 河北
陈庆敏 河北
张建忠 河北
马鸿章 河北
张占福 河北
高清敏 河北
王天生 天津
李云生 天津
娄树凡 天津
冯德忠 天津
王永智 天津
张家玮 天津
伊永才 天津
杜文瀚 北京
谷纪富 北京
吴海涛 北京
宫显效 北京
杨春利 北京
刘振通 北京
刘宣保 北京
喻世兴 北京
韩兆旻 北京
莫星光 北京
靳景图 北京
祝秀成 河南
贺廷栋 行书《徐元杰诗湖上一首》 草书《毛泽东词一首》 篆刻《满江红》 篆书《福喜瓦当》 国画《悠悠池中》
行书《虎踞
天翻》对联 国画《荷》
草书《录经典民歌词》 行书《咫尺海峡路如隔》 国画花鸟《紫珠飘香》 草书《崔颢诗一首》 山水《水乡》
草书《李白
早发白帝城》 草书《龙》 山水《祖国颂》 楷书《子曰
学而》 国画《和谐天地竞风流》 草书《自咏诗》
草书《王维
山居秋暝》 隶书《滚滚长江》四屏 山水《北国风情》
隶书《隶书
高才》对联 草书《乔羽词句》 草书《空山新雨后》 草书《山河壮丽》
草书《录江泽民同志诗二首》 隶书《与有
从无》对联 国画《花木正春风》 篆刻《民族情》 草书《墨海腾欢》 隶书《心齐
幸福》 山水《别有天地非人间》 草书《毛泽东诗句》 草书《朱熹诗》 行书《滕王阁序》
河南
邱守才
国画《梅月图》
河南
黄
斌
楷书《仁义
方园》对联 河南
张贯丁
人物《中华始祖轩辕黄帝》 河南
李奎生
花鸟《峥梅》 河南
姚来义
国画《庭院深深》
河南
谢其后
隶书《黄庭坚
水调歌头》 河南
丁家礼
国画《繁花似锦满神州》
河南
孟照群
篆书《毛泽东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河南
刘付军
行书《山外
窗前》联语 河南
张振华 河南
王保秀 河南
李瑞林 河南
龙云兴 河南
刘崇民 河南
董玉喜 河南
卢培河 河南
蒋平强 河南
崔中远 河南
任
民 河南
王
海 河南
谢登仁 河南
梁照新 河南
谭经才 河南
程合庄 河南
舒效忠 陕西
吕玉林 陕西
王宝健 陕西
张伍郎 陕西
刘世文 陕西
马
丁 陕西
吴
珏 甘肃
单兴德 甘肃
谈道平甘肃
侯景耀 甘肃
马克明 甘肃
野国璧 甘肃
尉付映 甘肃
朱秉原 甘肃
张
旭 甘肃
陶立存 甘肃
陶立春 甘肃
刘
福 甘肃
宁幼珍 甘肃
刘江涛 国画《鸿运当头
马到成功》 草书《故人西辞黄鹤楼》
隶书《自作诗
念奴娇
祖国华诞》 草书《毛泽东蝶恋花词》 花鸟《喜呜盛世图》 山水《恒古太行关山峰》 草书《天高雪淡》
草书《自作诗 七绝
母亲颂》 山水《太行情水醉心扉》 国画《高瞻远瞩》
隶书《唐诗钱起送征雁》 草书《毛泽东诗词九首》 草书《莫到》 草书《古诗一首》 隶书《德义》
行书《科学致富
和谐呈祥》 隶书《毛泽东
沁园春
雪》 山水《春晓图》 行书《云鹤游天》
篆书《构建和谐社会
振奋民族精神》 草书《神州
华夏》对联 篆书《日新月异》 行书《范仲淹诗》
隶书《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国画《妙法》
阿文书法《民族和谐》
隶书《毛泽东
沁园春
雪》 甲骨文《福乐无疆》 行书《凤声
龙图》对联 篆书《水中》对联
草书《王维
山居秋暝》 草书《五柳先生
桃花源记》 草书《毛泽东
七律
长征》 花鸟《荷塘新曲》 隶书《天不言》
甘肃
汪新纪
楷书《王勃
滕王阁序节录》 甘肃
陈廷彦
草书《敬录毛主席词一首》 甘肃
李书楷
草书《李白
望庐山瀑布》 甘肃
张
岩
国画《花开富贵》 甘肃
段楚雄
楷书《杜牧诗一首》
甘肃
王旭国
草书《清
郑板桥题画诗》 甘肃
许彦君
国画《国色天香无双艳》 宁夏
何守成 行草《三国演义首篇词》 宁夏
艾克峰
草书《飞流直下三千尺》 宁夏
崔建国 山西
赵千民 山西
卫恒杰 山西
李双才 山西
王秉义 山西
孙克正 山西
王丁戍 山西
师
速 山西
张郅谷 山西
孙凤阳 山西
卫效卿 山西
荆克俭 山西
司
冰 山西
张福生 内蒙古 宋明虎 内蒙古 张明恩 内蒙古 李光席 内蒙古 刘忠明 内蒙古 拓振晓 内蒙古 白敬山 黑龙江 尹国正 黑龙江 刘景湖 黑龙江 蔡
明 黑龙江 赵
欣 黑龙江 庞忠良 黑龙江 卢秉新 黑龙江 艾贵艺 吉林
王树山 吉林
崔海山 吉林
赵文武 吉林
佟启珍 吉林
王爱军 吉林
王
东 吉林
路燕斌 吉林
白星皛 行书《录新菜根谭句》 行书《罗隐题画牡丹一首》 行书《迎国庆
颂改革》 草书《龙舞虎啸》 国画《乾坤清气》 行草《天行健》
隶书《赞美
沁洲
北方水城》 硬笔《唐代李商隐无题》 行书《金龙戏瑞》 楷书《一呼》 草书《饮水思源》
草书《清平乐
神州巨变》 隶书《花灯
美酒》对联 草书《唐张怀瓘论书》
楷书《古人朱放孟浩然诗各一首》草书《江汉》对联
草书《颂建国六十周年》 草书《渡远荆门外》
草书《唐诗一首随宫李商隐》 行书《中华魂
民族情》 草书《冰城
金陵》对联
硬笔书法《毛泽东
沁园春
雪》楷书《军马
黄河》联语 山水《过山农家》
草书《和谐中华
江山如画》 国画《中华虎威》
隶书《邓散木先生诗句》 草书《杜甫诗》 国画《翠花殷香》 草书《好雨知时节》 草书《徐府诗》 隶书《宁静致远》 楷书《韩翃诗一首》 山水《田园系列之二》 国画《冬之韵》
吉林
李明德
国画《春日图》 吉林
孙建军
版画《东北庄稼院》 辽宁
夏志艺
草书《五台山有感》 辽宁
王
刚
隶书《质沿古意》 辽宁
王永芳
水彩《三块石之秋》 辽宁
徐河东
山水《三峡水库》 辽宁
温
华
楷书《温家宝格言》 湖南
胡有德
草书《录古诗二首》 湖南
资
熹
隶书《胸怀
翰墨》联语 湖南
黄生平湖南
周道 湖南
燕
杰 湖南
朱长清 湖北
陈秋明 湖北
李时敏 湖北
张
勤 湖北
张克慧 湖北
王宝海 湖北
况成国 湖北
高德强 湖北
金海晏 湖北
周景瑜 湖北
张
平湖北
王安龙 重庆
王邦华 重庆
周明亮 重庆
范
功 重庆
张建国 重庆
许
伟 重庆
陈德恩 重庆
陈
林 四川
周超 四川
邓代昆 四川
邓学明 四川
金绍富 四川
李秋喜 四川
黄忠明 四川
胡
骜 广东
顾耀琛 广东
陈
介 广东
韦孟君 广东
许学正 广东
林汉奎 广东
梁星华 隶书《廉政建设有感》
行书《毛主席
贺新郎
读史》 水彩《秋风起》
草书《热烈庆祝新中国建国60周年》 山水《盈虚有象天心无为》
隶书《庆祝伟大祖国华诞60周年》 楚简《毛泽东
清平乐
六盘山》 油画《夕阳》
行书《两岸大三通兴怀》 行书《录张文胜
夏日》
油画《山摇地动震不碎我们渴望知识的心》篆书《苏轼
前赤臂赋节录》 行书《杜甫
登高》 隶书《大爱》 山水《清溪》
山水《江南春色数不尽》 草书《自作诗
伟大的祖国》 草书《古人题画诗二首》 山水《三峡秋韵》 行草《卅年改革开放》 行书《白居易
暮江吟》 隶书《每临》
草书《云开
日照》
草书《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山水《拉萨河畔》
国画《落尽残红
牡丹》 草书《盛世中华》 草书《马思边草》
行书《共产党让农奴翻身得解放》 行书《曹操诗句》
山水《云幽山水色映人》 隶书《石壁
桐荫》对联 草书《岳飞
满江红》
行书《共和国60周年献词》 篆书《与时俱进》
广东
顔裕昌
草书《远山近水皆有情》 广东
王育溪
行草《贺建国60周年》 广东
司徒永林 行书《歌颂祖国二首》 广东
叶立炳
草书《王安石
梅花诗》
广东
梁伟仪
行书《激发爱国热情
弘扬民族精神》对联 广东
林嘉荣
楷书《朱熹
春日诗》
福建
谢光星
草书《苏轼
湖上初晴后雨》 福建
张银法
隶书《三更灯火》
福建
薛龙水
草书《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江西
沈立新
草书《自作诗》
江西
贺树生
行书《伟大中华
英雄民族》联语 江西
王鸾声
草书《杜甫
春夜喜雨》 江西
许伟生
草书《张继
枫桥夜泊》 江西
梁
顺
烙画《印象渼陂》
江西
宋道福
草书《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 江西
江龙生
行草《范仲淹
苏幕遮词一首》 江西
刘智元
国画《洁清透香》
江西
余安安
草书《刘禹锡
竹枝词》 江西
王学农
楷书《事能
人到》对联 江西
黄兆荣
草书《颂民族情》
江西
肖为炳
篆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 海南
高荣瑞
草书《毛泽东
菩萨蛮
黄鹤楼》 海南
吴永雄
草书《孟浩然诗一首》
广西
陈咸振
硬笔书法《范仲淹
岳阳楼记》 广西
范二德
隶书《居身
立志》 广西
陈
涛
草书《岐王宅里》
广西
李永才
草书《唐
张继
枫桥夜泊》 广西
王延绥
人物速写《摘韮菜》局部 云南
唐
玲
行书《徐祯卿
秋夜试茶》 云南
毛家荣
行书《胡锦涛
八荣八耻》 云南
陈
平
隶书《杜甫诗》 贵州
李扬熙
山水《瀑》
贵州
冯修涛
隶书《杜牧
山行》 新疆
钟
英
花鸟《鸟语花香》
新疆
王贵江
草书《韦应物
滁州西涧》 新疆
孙
彬
油画《希望》
新疆
艾尼娃·艾山 维吾尔文书法《种田的打场》 青海
王玉卿
榜书行书《荷风》 青海
靳顺平
草书《白日依山尽》
青海
刘
琪
草书《唐
赵瑕江楼感应》 日本
中田兰石
草书《弘扬传统文化》 河北
王书广
行书《雨声》
河北
弓铁民
草书《炎黄子孙和谐舞》 河北
贾宏智
草书《为重修黄鹤楼有感》 河北
王继良
草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河北
刘
英
草书《政通人和
造福子孙》对联 河北
陈占军
隶书《长夏江村》 河北
贾宏智
草书《屈原颂
七绝》 河北
张守平
草书《唐
王维诗一首》 河北
田继刚
行书《性朴》
河北
李智民
草书《海为
天是》联语 山西
傅国玺
草书《毛泽东诗句》 山西
任瑞平
草书《杨慎
临江仙》 山西
任国柱 山西
刘和则 北京
王永源 北京
马兆良 北京
康友石 北京
张明康 安徽
郭学报 安徽
鲍劲夫 安徽
蔡传陆 安徽
戴
华 安徽
侯玉连 安徽
崔正凯 山东
董永高 山东
李
勇 山东
孙玉川 山东
韩北海 山东
夏占林 山东
李德孝 山东
刘春棠 山东
宋志臣 江苏
赵伦彩 江苏
王呈兴 江苏
成功 江苏
魏先知 江苏
茅忠孝 江苏
潘启君 上海
史志河 上海
邵荫成 上海
宋仁章 浙江
李秉璋 浙江
费彰荣 浙江
杨晓东 浙江
何金标 浙江
王建亮 浙江
陈
辉 草书《峰》
行书《诗书
道德》 行书《发扬
传递》对联
草书《苏东坡
水调歌头
中秋》 国画《石上秋声
竹》 隶书《学海
前程》对联 隶书《李白诗句》 行书《和谐共荣》 草书《秋月》
草书《三国演义开篇词》 草书《张旭诗一首》 草书《墨香》
行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草书《真水无香》
草书《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行书《路漫漫其修远兮》 行书《毛泽东诗一首》 草书《王维
山居秋暝》
篆书《游黄山诗一首
巍峨秀丽》行草《杜甫五言诗望岳一首》 草书《刘邦大风歌》 硬笔《临兰亭序》 草书《李之仪句》
篆书《三国演义首篇词》 篆书《陶渊明诗一首》
楷书《李煜
虞美人
感旧》 硬笔行书《李清照词六首》 行书《官清民正》 草书《范仲淹诗》 楷书《破晓寻芳》 草书《右录刘禹锡诗》 草书《霧迷塔影烟迷寺》 隶书《日出稽山》 行书《赤地》 篆刻《科教兴国》
浙江
唐玉林
反左书草书《毛主席
娄山关》 浙江
潘惠平
行书《东坡词
赤壁怀古》 河南
万福泉
草书《杜牧
江南春》 河南
王建国
隶书《古国
今朝》联语 河南
余德河
楷书《王勃
滕王阁序》 河南
詹晓虹
行书《古诗一首》 河南
韩金掌
草书《远看山有色》 河南
姚
哲
国画《大吉图》 河南
赵福堂
行书《李白诗》 河南
高玉亭 河南
李合书 河南
师培贤 广东
蔡子健 广东
郑灼坤 广东
关耀平广东
钟崇贞 广东
陆芫雱 广东
彭红卫 广东
张裕群 广东
罗镜波 广东
李烈雄 广东
华本初 广东
卢远阳 湖北
盛周文 福建
余立人 福建
梁华明 福建
许平武 江西
张光南 江西
赵集富 湖南
欧光海 湖南
张其然 湖南
梁裕源 湖南
张乐秋 湖南
聂润梅 陕西
李光忠 陕西
王金玉 陕西
胥虎明 陕西
陈建辉 陕西
龚文野 陕西
陈
昉 陕西
李宝成 陕西
王应民 陕西
周开真 甘肃
刘国柱 行书《居高声自远》 隶书《鲁迅先生诗一首》 草书《李白诗》
行书《临三希堂法帖之五》 行书《兰梅》联语
草书《龙腾
福海》联语 草书《民族魂》 行书《剑气书香》
篆书《汉贾谊新书摘句》 草书《世界
共创》对联 草书《七言绝句
春晴》 行书《唐伯虎题扇诗》 草书《顔真卿诗一首》 草书《精气神》 草书《杜牧诗一首》 行书《毛主席诗词一首》 行草《王昌龄诗句》 左笔反字草书《情》 花鸟《风华正茂》 隶书《自作诗
巨变》 行书《和谐
小康》联语 行书《杜牧诗一首》 篆书《骏马
杏花》联语 草书《张继诗一首》 人物《炉前取样》 行书《三思而行》 草书《陆游诗词一首》 楷书《李商隐
早梅》 行草《周总理诗一首》 行书《万树》 行书《民族情》
草书《苏轼
新城道中》 草书《改革开放》 草书《金陵津渡》
楷书《文天祥
正气歌》
甘肃
宋珍瑞
篆书《海为龙世界》对联 甘肃
张明卿
楷书《民族情深》
甘肃
孙世贤
篆书《毛泽东
清平乐
六盘山》 宁夏
马德成 行书《改革开放颂》
四川
周学富
楷书《庆祝建国60周年纪念》 四川
邓时勇
草书《苏轼词一首》 四川
陈明逊
行书《临岳飞前出师表》 四川
蒲俊章
隶书《抱琴》
四川
余新凯
草书《杜甫
旅夜书怀》 四川
山
嵩 四川
宋礼高 四川
南胜林 辽宁
刘德源 辽宁
蒋鸿峰 辽宁
蒋智勇 吉林
赵慧林 吉林
金世祥 吉林
闫志华 新疆
张德模 新疆
刘
进 新疆
李
明 云南
徐树云 广西
贾匡宇 广西
华
飞 广西
罗东才 内蒙古 郝贵申 内蒙古 李雪玉 黑龙江 葛显义 黑龙江 李异斌 海南
王长林 贵州
黄德义 江苏
陈国才
江苏
张来安
江苏
徐
奇
江苏
张福如
江苏
陈
凡
江苏
王正林
江苏
孙
超
江苏
周飞
江苏
徐有斌
江苏
朱明才
江苏
刘德清
江苏
秦光华
江苏
徐锡帮
国画《春韵》
草书《少年易老学难成》
草书《庆祝新中国60华诞》
反左书《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草书《清人诗一首》
硬笔《柳永
八声甘州》
草书《上善若水》
隶书《松鹤延年》
草书《三国演义开篇词》
隶书《发奋图强》
草书《祖国富强》
行草《梦归楼兰》
行书《天道酬勤》
行书《道法自然》
草书《北族民歌一首》
草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草书《寒夜》
草书《王维
送别》
草书《录江泽民总书记诗一首》
硬笔书法《古诗三首》
草书《珍惜时光》
草书《自撰联
学书》 行草《张旭诗》 行书《民族同庆》 隶书《毛泽东词一首》 篆书《江河》 隶书《古诗一首》 楷书《杨万里诗一首》 硬笔《唐诗二首》 草书《王昌龄诗一首》 楷书《王宠诗六首》 山水《黄山之春》 隶书《杜甫·阁夜》
行书《毛泽东词二首》局部 花鸟《富贵牡丹》
江苏
陈林帮
山水《李白诗意图》 江苏
陈士如
硬笔《文天祥
正气歌》 江苏
张琳芝
草书《唐·元结诗一首》
江苏
朱富美
草书《毛主席·卜算子·咏梅》 江苏
陈来安
行草《王昌龄诗一首》
江苏
徐
奎
行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山东
周光熠
行书《宋人诗录》
山东
吴光华
行草《岳飞·满江红》局部
山东
杨
林
楷书《毛泽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山东
黄国卫 山东
杨卫文 山东
郭凤仪 山东
田东华 山东
吴洪恩 山东
徐
臣 山东
吴邦富 山东
张
林 山东
杜西民 山东
方楚南 山东
吴恒顺 山东
李
华 山东
郭元富 山东
徐元杰 山东
林汉文 山东
蔡国华 山东
陈
庆 山东
姜文德 山东
孙
成 山东
王成国 山东
吉乃成 山东
吉新茂 山东
隋玉涛 山西
卞云松 山西
朱中成 山西
赵如林 山西
左玉林 山西
秦
东 河北
王汉权 河北
陈民強 河北
王
超 河北
张
鹏 河北
方志荣 河北
林元浩 河北
李
鸿 国画《松鹰图》 硬笔《七律二首》 草书《毛泽东·长征》 草书《学而时习之》 行草《孤云》 国画《仕女》 行书《国富民强》 草书《中华龙腾》
隶书《祖国昌盛·社会和谐》 行书《文天祥诗一首》 篆刻《盛世和谐》
篆书《赏菊秋高·行歌泽畔》 草书《和谐颂》 草书《王仑·送春》 榜书草书《寿》
草书《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隶书《李白·望庐山瀑布》
草书《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行书《读书》 花鸟《牡丹图》 隶书《孟子语》
行草《三国演义开篇词》 行草《民族颂歌》
行书《云南大观楼长联》 行草《杜甫·秋兴八首选一》 楷书《韩愈·晚春》 草书《汪国真·山西》 硬笔《李商隐·无题》 人物《昭君出寨》 隶书《情》
楷书《曹孟德诗一首》 硬笔《杜甫诗二首》 山水《秋》
篆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花鸟《凝香》
河北
徐元杰
花鸟《荷莲》 河北
窦志坚
草书《韦应物诗》
河北
姜
夫
行草《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一首》 河北
王
春
行草《中国印》
河北
王明生
甲骨文《东风吹来绿丝柳》 河北
李
忠
草书《李白诗一首》 河北
李明才
篆刻《莫随残叶坠寒塘》 河北
任文信
章草《李白诗一首》 天津
周兴林
行草《神池灵沼》
天津
吴明春 河南
李
琳 河南
周华 河南
张正民 河南
徐
斌 河南
李继亭 河南
王汉仁 河南
王国军 河南
林经才 河南
杜仁林 河南
郭世安 河南
李明才 河南
汪明才 河南
王文伟 河南
王
荣 河南
李
君 河南
王正前 河南
马文英 河南
吴仁华 河南
张连山 浙江
黄
晖 浙江
李志贤 浙江
韩文全 浙江
周林文 浙江
徐正通 浙江
方
国 浙江
张
平浙江
胡振华 浙江
徐青林 浙江
徐
敏 浙江
韩中林 浙江
马国庆 浙江
吴国才 浙江
王
庆 浙江
陈建成 楷书《书田·心地》对联 草书《孟浩然·春晓》 隶书《录易经语》 行书《精神之气》
草书《李白·早发白帝城》 行书《王安石诗一首》
硬笔《毛泽东·沁园春·雪》 草书《苏轼词一首》 楷草《陈毅诗句》 花鸟《春韵》 花鸟《牡丹》
行草《欧阳修·浪淘沙》 隶书《礼之用·和为贵》 花鸟《春之声》
草书《三国演义开篇词》 草书《王维·田园乐》 草书《春江潮水连海平》 隶书《李白诗一首》 行书《常建诗一首》 山水《英魂照千秋》 行草《华夏情深》
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雪》 山水《春江泛舟》
篆书《年年岁岁话和谐》 花鸟《雄风》
草书《藏古今学术》 隶书《杜牧·长安秋望》 山水《楠溪江旁山峰险》 《苏轼词一首》
行草《杜甫·江村诗》 硬笔《录诗数首》 草书《王昌龄诗一首》 草书《王昌龄·从军行》 国画《天目山》 剪纸《华夏文明》
浙江
朱建文
草书《毛主席诗》 浙江
张
明
赵子昂《露下碧梧》 北京
徐明才
行草《李白诗一首》 北京
蒋
峰
隶书《建和协社会》 北京
徐兴东
花鸟《花好月圆》
北京
王
荣
行书《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京
王广明
行书《王维诗三首》 北京
林经文
花鸟《富贵牡丹》 北京
马明波
行草《兄弟》
北京
吴进春
行书《王安石·初夏即事》 陕西
林永昌
行书《唐·王维诗》 陕西
唐昌明
行书《盛世和谐》
陕西
王
成 行草《庆建国60周年》 陕西
林晓东
草书《毛泽东诗》 陕西
张红霞
草书《挥毫泼墨》 陕西
吴兴雷
国画《群山图》
甘肃
马明祥
草书《毛泽东·清平乐》 甘肃
高士达
草书《唐人丘为诗一首》 甘肃
朱明才
草书《唐诗一首》
甘肃
李达才
楷书《毛泽东诗词十一首》 甘肃
谢贵才
草书《张继·枫桥夜泊》 甘肃
陈
成 草书《山蜂·野鹤》对联 甘肃
李维明
硬笔《毛泽东诗二首》 甘肃
张永宁
草书《毛泽东·东方欲晓》 甘肃
徐
高
隶书《宝剑锋从磨砺出》 甘肃
张汉文
隶书《毛泽东诗一首》 甘肃
吴耀文
魏体《岁事·山光》联语
甘肃
林云峰
篆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甘肃
张志荣
楷书《李白·将进酒》
甘肃
马
崚
楷书《和温总理报告喜填水调歌头》 甘肃
林存成 山水《江山揽胜图》 甘肃
明
辉
行书《贤者虚怀若谷》 甘肃
张成祥
篆书《春雨细如丝》 甘肃
林等浩
隶书《神婴》
甘肃
徐
真
草书《李白·峨嵋山月歌》 甘肃
高一清
行草《李白诗一首》 甘肃
徐尧文
行草《毛泽东词》 甘肃
王明德
草书《毛泽东·咏梅》 甘肃
张
杰
楷书《老子道德经语》 甘肃
王
明
行草《陆游·咏梅》 甘肃
丁元辉
行草《东坡·新城道中》 甘肃
李
祥
篆刻《清水出芙蓉》 宁夏
张兴怀
楷书《谒黄帝陵感言》 宁夏
李
勇
篆书《燃灯·闭户》联 重庆
黄国安
行草《自撰诗七律·述怀》 四川
吴国章
行书《得山水清气》 四川
张清山
山水《汶川风光》 四川
徐
蓉
行书《辛弃疾诗》 四川
王晶勤
行书《欧阳修诗》 四川
徐
声
山水《晨曦》
四川
林
骥
草书《三国演义开篇词》 四川
陈自秋
篆书《大江东去》 四川
李秋华
花鸟《硕果丰盈》 四川
徐
杰 四川
李克明 四川
李明钧 辽宁
赵
军 辽宁
王仁金 辽宁
李爱国 辽宁
邹爱涛 辽宁
陈延文 辽宁
张广海 辽宁
吴兴东 辽宁
张明华 辽宁
秦世强 辽宁
徐文才 吉林
张国志 吉林
林宝德 吉林
陈
良 吉林
周永孝 黑龙江
黎兴宏 黑龙江
徐洪兴 黑龙江
夏
强 黑龙江
林德福 黑龙江
孙文龙 黑龙江
秦宏才 湖南
夏吉林 湖南
秦爱东 湖南
高年富 湖南
张志刚 湖南
黄宇腾 湖南
陈克中 湖南
楼高明 湖南
蒋才先 湖北
徐
健 湖北
郭国庆 湖北
叶秀欣 湖北
王汉清 水彩《秋色》
篆刻《建设和谐社会》 人物《落日故人情》 隶书《政通人和》 草书《中华龙》
草书《毛泽东·清平乐》 篆书《太平盛世颂》
草书《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草书《白居易诗一首》 草书《李白·望庐山瀑布》 篆书《王昌龄·出塞》 花鸟《听涛》 国画《墨竹图》
楷书《法取·书随》对联 草书《翰墨传承华夏情》 草书《李白·望庐山瀑布》 花鸟《富贵图》 楷书《静坐·闲谈》 草书《祖国颂
民族情》 隶书《崔颢·黄鹤楼诗》 草书《天命吟》 篆刻《和谐社会》
隶书《雷雨·烟霞》联语 楷书《毛泽东诗一首》 隶书《朝读·夜临》
草书《陶渊明诗》 行草《唐诗一首》
草书《祖国颂·浪淘沙》 草书《李白·早发白帝城》 隶书《毛泽东词句》 行书《清明》
草书《山气日夕佳》 行书《华夏龙情主题歌》 山水《太行洪谷图》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湖北
周伟新
隶书《范仲淹·岳阳楼记》节录 湖北
张凤来
草书《自作诗·庆华诞》 湖北
陈文刚
行草《古诗六首》
广东
张阳秋
山水《四围山色里·终日泉石中》 广东
熊正通
行书《满船明月》 广东
明
海
行书《朱熹诗一首》 广东
林生明
山水《烟云生起山更幽》 广东
秦剑如
草书《李盛仙·采茶》 广东
陈光华
行草《白居易·忆江南》 广东
林
达 广东
刘方才 广东
周光 广东
吴宇通 广东
陈文明 广东
徐衡民 广东
吴
东 广东
秦国才 广东
王正才 广东
陈
奇 广东
吴贤军 福建
徐文程 福建
谢光星 福建
张雪华 福建
陈
庄 福建
张永华 福建
陈
芳 福建
徐良光 福建
陈正才 福建
秦高新 福建
唐
文 广西
郭天汉 广西
吴楚章 广西
陈广荣 广西
陈
虬 贵州
张兴良 贵州
黎
良 上海
张福根 上海
陈宝珍 上海
郝正华 上海
赵
青 上海
徐忠诚 云南
张兴同 云南
徐复兴 安徽
徐文美 行草《梅花诗》
草书《白居易诗一首》 花鸟《和谐前进》 行草《山远·潮平》联 隶书《黄遵宪诗》 隶书《张旭诗一首》 行书《大漠》
篆刻《昨夜雨疏风骤》 行草《陈毅诗一首》 剪纸《四季花开》 行草《清晨入古寺》 隶书《盛世》
草书《李白诗一首》 篆书《心与中华同奋进》 草书《欧阳修诗一首》
行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榜书草书《无极》 行书《自作诗一首》 国画《白双鹰图》 篆刻《民族情》
行书《明·沈周·有竹居小横幅》 草书《五七言词各一首》
草书《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草书《周恩来诗一首》 草书《客路青山外》 山水《溪居云中雨》
隶书《武则天·唐明堂乐章诗》 行书《苏轼·题西林壁》 楷书《七绝三首》 楷书《杜甫·赠花卿》 国画《金鱼》
篆书《王维诗一首》
隶书《自作诗·民族复兴》 行草《高山流水》 水彩《湖畔》
安徽
林永标
硬笔篆书《李绅·古风二首》
安徽
王仕举
隶书《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安徽
陈道仁
行书《艺无止境》 安徽
朱世方
行草《山泉》
安徽
朱亮先
行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安徽
王兴来
行草《东风夜放花千树》 安徽
朱兴成草书《诗二首》 安徽
王虎城
素描《陶行知》
江西
张维来
篆书《清·郑燮六十自寿联》 江西
徐
虎 江西
言文荣 江西
方
榆 江西
袁松岗 江西
袁国隆 江西
刘
平江西
吴建义 江西
黄安根 江西
朱小华 新疆
王得松 新疆
郭德松 内蒙古
陈
龙 海南
陈明清 河北
刘世龙 河北
蔡仁东 河北
武世宇 河北
张青林 河北
王安祥 山东
张民生 山东
叶有良 山东
毛文瑞 山东
朱才良 山东
杨春山 山东
田文明 江苏
陈
峻 江苏
吴林兴 江苏
徐
彬 江苏
张兴刚 江苏
林鸿才 江苏
林惠南 江苏
李
明 江苏
陈明春 江苏
郭才选 江苏
张
文 江苏
范锦才 剪纸《山村秋歌》 行草《祖国日月新》 国画《清朝芭蕉美人》
草书《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 行书《张继诗一首》
行书《庆香港回归十周年》 行草《杜牧诗一首》 行书《振兴中华》 山水《云拥青山》
楷书《六一居士·花时久雨》 草书《李白诗一首》 行书《杜甫·客至》扇面 隶书《毛主席诗一首》
草书《毛泽东
沁园春·雪》 行书《望月怀远》 草书《莫是龙·绝句》 花鸟《妙香》 楷书《民族颂歌》
行草《祖国统一顺民意》 行书《读千遍书》 行草《无限风光》
草书《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草书《狂·醉》 行书《菜根谭语》 篆书《炎黄颂》 行草《干戈沉寂》
行草《李白·早发白帝城》 行草《林间酒暧》 楷书《王维诗一首》 行书《曹操诗一首》 篆书《求道于微》
篆书《李白
望庐山瀑布》 行书《陆游诗一首》 硬笔篆书《李白诗一首》
草书《毛主席·菩萨蛮·黄鹤楼》
江苏
朱丽丽
花鸟《相知》
江苏
吴广华
隶书《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河南
朱方进
行书《浩然正气》 河南
邢西金
隶书《三国演义序词》 河南
陈昌来
国画《金鱼图》 河南
王国清
行书《物华天宝》 河南
李
娟
隶书《厚德载物》 河南
王永照
篆书《岳飞·满江红》 河南
马世雄
草书《辛弃疾词一首》 河南
朱新强 辽宁
王安峰 辽宁
张
峰 陕西
李
岳 陕西
吴楚才 陕西
徐乐天 陕西
吴天国 陕西
王维庆 陕西
周国成 陕西
陶
军 内蒙
林云之 内蒙
李方方 山西
王建荣 湖北
秦剑原 湖北
陈世聪 湖北
安如山 湖北
陈明才 湖南
徐长清 湖南
吴绍文 安徽
陈可军 安徽
雷
雨 安徽
李
峰 安徽
周进 安徽
李志廷 安徽
张宏桥 江西
李泽峰 江西
张文达 江西
张锡文 江西
王春志 江西
张志明 北京
林文才 北京
吴海富 北京
吴培城 北京
徐
杰 北京
苗伟进 行书《朝临·暮咏》 篆书《论语语》 草书《杜牧·山行》 行书《听雨·吟诗》对联 草书《李白·将进酒》
草书《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草书《祝福祖国》
草书《毛泽东·七绝·五云山》 篆书《华夏情》 草书《张继诗一首》
行书《自作诗·呼伦贝尔风情》 行书《王铎诗》
行草《王安石诗一首》 草书《李白诗一首》 隶书《书画缘》 草书《黄山》
行草《韩愈·杂说》 行书《王昌龄诗一首》 楷书《毛泽东选集摘要》 行草《神童诗一首》 行草《张继·枫桥夜泊》
草书《庆祝建党86周年自作诗》 隶书《秦少游词一首》 草书《白居易诗一首》 隶书《马致远·枯藤老树》 隶书《李白诗一首》 油画《祈祷》
行书《毛主席诗词三首》 草书《毛主席诗句》
隶书《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 草书《王昌龄诗》
行草《白居易·琵琶行》 花鸟《虾》
行书《艺海情深歌华夏》 山水《平沙落雁图》
北京
岳兴才
草书《千峰云起》 北京
徐发杰
隶书《杜少陵诗》 北京
徐天成 草书《王安石诗》 北京
王
啸
隶书《毛泽东词》 甘肃
马文和
行书《明人雪山诗》 甘肃
张
强
行书《忆昔》
甘肃
吴晓光
行书《风劲角弓呜》 甘肃
王明香
楚简《杜甫·春夜喜雨》 甘肃
王
强
行草《张继·枫桥夜泊》 甘肃
林思明 甘肃
张
卿 贵州
武时宇 贵州
秦
天 广东
朱
奎 广东
陈汉昌 广东
徐可夫 广东
陈建明 广东
郭正华 广东
张金华 广东
王虎成 广东
徐其华 广东
林高敏 广东
汤国春 广东
林
秀 广东
唐
楷 广东
方志乔 云南
武
林 云南
李坤元 上海
张文军 上海
陈文清 广西
刘
华 广西
黄进贤 浙江
徐
辉 浙江
黄永高 浙江
李正林 浙江
陈
琳 浙江
李国祥 浙江
伍清华 天津
林文明 宁夏
金光辉 新疆
李
明 新疆
郭东才 新疆
安格尔 四川
林元章 隶书《王维一首》 楷书《诗二首》 行书《宋词一首》 行草《杜甫诗一首》 行书《毛泽东·七律》 行书《人人奉献爱心》 行书《文采风流》
草书《李白·早发白帝城》 草书《人言落日是天涯》 草书《正气歌》
行草《明·杨升庵·临江仙词》行草《民族情》
草书《三国演义开篇词》 隶书《毛泽东联语》 草书《王维诗一首》 行书《祖国颂歌词节选》 行草《晏殊·蝶恋花》 草书《刘禹锡诗一首》 隶书《作赋·守诚》联语 行书《祖国是大家》 楷书《曹丕·典论》 硬笔《唐宋诗词》 硬笔《民族情》
行书《岳飞·满江红》 行书《毛泽东·莫干诗》 行书《毛泽东·长征》 草书《中华腾飞》 行书《邓小平语》
草书《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行书《心》
行草《温庭筠·苏武庙》 行书《华夏龙腾》 硬笔《东坡词一首》 行草《王之涣·出塞》 行草《李白诗一首》
四川
杜平南
篆书《子曰》
四川
陈文高
硬笔行书《中华儿女》 海南
方
兵
草书《寒雪梅中尽》 黑龙江
王安强
行草《有书 无事》联语 黑龙江
田国明
篆书《毛主席·七律》 黑龙江
武维良
草书《两岸携手是一家》 吉林
林一清
草书《和谐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