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论语》是本有趣的书(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17:5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绛先生:《论语》是本有趣的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绛先生:《论语》是本有趣的书》。

第一篇:杨绛先生:《论语》是本有趣的书

杨绛:《论语》趣

我很羡慕上过私塾的人,“四书五经”读得烂熟。我生在旧时代的末端,虽然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里都有国文课,国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理科和英文。我自知欠读的经典太多了,只能在课余自己补读些。

“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孔子最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钱钟书曾问过我:“你觉得吗?孔子最喜欢子路。”我也有同感。子路很聪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许多弟子里,他最真率,对孔子最忠诚,经常跟在夫子身边。孔子一声声称赞“贤哉回也”,可是和他讲话,他从不违拗(“不违如愚”)。他的行为,不但表明他对夫子的教诲全都领悟,而且深有修养。孔子不由得说,“回也非助我者也”,因为他没有反应。孔子只叹恨“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路呢,夫子也常常不由自主地称赞,例如“由也兼人”“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子路无宿诺”等。子路听到夫子的称赞就喜形于色,于是立即讨得一顿训斥。例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子路闻之喜”。孔子接下就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孔子曾称赞他假如穿了破棉袍儿,和穿狐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能没有自卑感,引用《诗经·邶风》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子路终身诵之。孔子就说,这是做人的道理,有什么自以为美的。又如孔子和颜回说心里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就想挨上去讨夫子的称赞,卖弄说:“子行三军,则谁与?”夫子对

子路最不客气,马上给几句训斥:“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其他弟子总很有礼,对子路却毫不客气地提着名儿训他:“由,诲汝知之乎?……”子路对夫子毫无礼貌。孔子说:“必也正名乎?”他会说:“甚矣子之迂也。……”孔子不禁说:“野哉!由也。”接着训了他几句。颜回最好学,子路却是最不好学,他会对夫子强辩饰非,说“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对这话都不答理了,只说他厌恶胡说的人。但是在适当的时候,夫子会对他讲切中要害的大道理,叫他好生听着:“居,我话汝。”(坐下,听我说。)夫子的话是专为他不好学、不好读书而说的。一次,几个亲近的弟子陪侍夫子:闵子是一副刚直的样子,子路狠巴巴地护着夫子,好像要跟人拼命似的。冉有、子贡,和颜悦色。孔子心上喜欢,说了一句笑话:“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如果知道子路果然是“不得其死”,必定不忍说这话了。孔子爱音乐,子路却是音乐走调的。子路鼓瑟,孔子受不了了,叫苦说:“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孔子就护他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以上只是我的见解。据《孔子家语》: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因为他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我认为刚勇的人,作乐可以中和;子由只是走调。)

子游、子夏,孔子也喜欢。“吾觉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指的可能就是以文学见长的子游、子夏。子游很认真要好,子夏很虚心自谦。夫子和子游爱开开玩笑,对子夏多鼓励。

子贡最自负。夫子和他谈话很有礼,但是很看透他。孔子明明说“君子不器”。子贡听夫子称赞旁人,就问“赐也如何?”孔子说:“汝器也”,不过不是一般的“器”,是很珍贵的“器”,“瑚琏也”。子贡自负说:“我不欲人之加之我也,我亦欲无加之人。”夫子断然说:“赐也,非尔所能也。”孔子曾故意问他:“子与回也孰愈?”子贡却知道分寸,说他怎敢和颜回比呢,回也问一知十,他问一知二。孔子老实说:“不如也”,还客气地陪上一句:“我与尔,勿如也。”子贡爱批评别人的短处。孔子训他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会打算盘,有算计,能做买卖,总是赚钱的。孔子称他“善货殖,亿则屡中”。

孔子最不喜欢的弟子是宰予。宰予不懂装懂,大胆胡说。孔子听他说错了话,因为他已经说了,不再责怪。宰予言行不符,说得好听,并不力行。而且很懒,吃完饭就睡午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又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说他是看到宰予言行不一而改变的。宰予嫌三年之丧太长,认为该减短些。夫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父母死了没满三年,你吃得好,穿得好,心上安吗?宰予说“安”。孔子说:你心安,就不守三年之丧吧。宰予出,夫子慨叹说:“予之不仁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宰予有口才,他和子贡一样,都会一套一套发议论,所以孔子推许他们两个擅长“语言”。

《论语》里只有一个人从未向夫子问过一句话,他就是陈亢,字子禽,他只是背后打听孔子。他曾问子贡:孔子每到一个国,“必闻其政”,是他求的,还是人家请教他呀?又一次私下问孔子的儿子伯鱼,“子亦有异闻乎?”伯鱼很乖觉,说没有异闻,只叫他学《诗》学《礼》。陈亢得意说,“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孔子只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伯鱼在家里听到什么,不会告诉陈亢。孔子会远其子吗?君子易子而教,是该打该骂的小孩,伯鱼已不是小孩子了。也就是这个陈亢,对子贡说:你是太谦虚吧?“仲尼岂贤于子乎?”他以为孔子不如子贡。真有好些人说子贡贤于孔子。子贡虽然自负,却是有分寸的。他一再说:“仲尼不可毁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陈亢可说是最无聊的弟子了。

最傲的是子张。门弟子间唯他最难相处。子游说:“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于并为仁矣。”

我们看到孔门弟子一个人一个样儿,而孔子对待他们也各各不同,我们对孔子也增多几分认识。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爱音乐,也喜欢唱歌,听人家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大概是要学唱吧!他如果哪天吊丧伤心哭了,就不唱歌了。孔子是一位可敬可爱的人,《论语》是一本有趣的书。

第二篇:杨绛先生经典语录

杨绛先生经典语录

杨绛先生经典语录1

1、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杨绛

2、”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从未后悔娶她”钱钟书与杨绛的一世情缘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inlove了。——杨绛

3、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杨绛

4、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杨绛

5、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杨绛

6、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杨绛

7、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得磕碰的。——杨绛

8、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杨绛

9、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杨绛

10、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杨绛

11、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杨绛

12、我是一个老人,尽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一个落队者,我没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现在的年轻人,男女结合的最最重要的是感情,是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和吸引,才能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才能两情相悦,门当户对以及其它,并不重要。——杨绛

13、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杨绛

14、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杨绛

15、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

16、“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我从未后悔——杨绛《见她之前从未想结婚娶她之后我从未后悔》

17、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老王》

18、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杨绛《隐身衣》

杨绛先生经典语录2

1、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2、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3、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

4、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5、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6、一个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谎言说过三次就自己也信以为真的。

7、爱情是不由自主的,得来容易就看得容易,没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觉得稀罕珍贵。

8、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光点儿的大小。

9、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10、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11、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

12、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

第三篇:杨绛先生《我们仨》读后感

雨夜书香

——杨绛先生《我们仨》读后感

宫佳

夜色笼上来的时候,下雨了。今年北方的雨水不多,一场雨尤其珍贵。路灯下,斜斜的雨丝雀跃着落地生花,远望,真是一幅动态的水墨画呀!

雨夜寂寂,与书相伴,闻得一味书香,倒也别有一番韵味。不开电视,不玩电脑,放下手机,走进书房,从书柜里选一本喜爱的书,在雨水的滴答声中,如一条自由的鱼儿,悠闲地畅游书海,渐渐地入迷,走进了书里的黄金屋。

在这样的雨夜,手捧一本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忘情地品读下去。先生是一个精神上的贵族,在她的笔下,生死离别如梦似幻,笔调平淡,如诉家常,可细品,每一个平凡的字符,都爆发出惊世骇俗的力量,令人震撼。不平凡的一生,如涓涓细流,道出人世沧桑,却又超然物外,孤清中渗透着深深的怀念。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多么简单的快乐?却在简单中寄寓深意。多么和谐团结的一家人?却又不得不尝尽磨难。然而,无论有多么困苦,人在,家就在。家在,快乐就在!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一个平和而恬淡的学者家庭,一个简单而丰富的人生长梦: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直到最后“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令人生生地心疼。经历了怎么样的波澜壮阔,才能有如此豁达的精神境界呀?这一生,每一处困境,每一次磨难,每一回心碎,每一秒泪落,都是一次朝圣,是一场灵与肉的修行。这一路上,要把喜怒哀乐一一尝尽,要面临生老病死的轮回。欢乐有时,悲痛也有时,历经八十一难,才修炼成九九归一的淡定和从容。

杨绛先生哀而不伤的笔触彰显大家风范,坚强的人格魅力在字里行间熠熠生辉。

在这样的雨夜,一本书在手,《我们仨》如一抹暗香,在心头袅袅。雨夜很短,雨夜又很长……

宫佳,笔名:紫竹。辽宁大连作协会员。中财论坛版主。作品发表于 《骏马》《微型小说月报.原创版》《安徽日报》《中国安全生产报》《陶瓷信息报》《文学月报》《伊利华报》《亚特兰大新闻报》《中华日报》《国际日报》《吴地文化闪小说》《桂林日报》《海口日报》《临汾日报》《新青年》《今日灵川》等国内外报刊杂志。

第四篇:杨绛先生经典短文两篇

《走到人生边上》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大凶大恶、十恶不赦的下地狱,永远在地狱里烧。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若说考验,就该像入学考试一样,同等的学历,同样的题目,这才公平合理。

佛家轮回之说,说来也有道理。考验一次不够,再来一次。但因果之说,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个因是什么呢?人生一世,难免不受人之恩,或有惠于人,又造成新的因果,报来报去,没完没了。而且没良心的人,受惠于人,只说是前生欠我。轻率的人,想做坏事,只说反正来生受罚,且图眼前便宜。至于上刀山、下油锅等等酷刑,都是难为肉体的。当然,各种宗教的各种说法,我都不甚理解。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不过,宗教讲的是来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人类文明的人。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也该是人生的目的吧!

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的聪明朋友们,他们所谓“什么都没有了”,无非断言人死之后,灵魂也没有了。至于人生的价值,他们倒并未否定。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与爱戴。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有赖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呢?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俗证:“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

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统治者只是借人类对神明的敬畏,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仪式。虔信宗教的,不限于愚夫愚妇。大智大慧的人、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信仰上帝的虔诚,远胜于愚夫愚妇。

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佛家说人生如空花影,一切成空。佛家否定一切,唯独对信心肯定又肯定。“若复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得如是无量福德„„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为什么呢?因为我佛无相,非但看不见,也无从想象。能感悟到佛的存在,需有经久的锻炼。如能把信仰传授于人,就是助人得福,功德无量。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度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此了。

《一百岁感言》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第五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后感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后感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还是学生时代,在书中杨绛先生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最美好的亲情,2003年出版的《我们仨》,也许并不能说是杨绛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感人并发人深省的一本书。《我们仨》带给我的感受的复杂的,读到伤心处,我会落泪;读到开心处,我会欢笑;读到离别时,我会心酸;读到家常处,我则会认同。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震撼,也让我体会到了一本好书的魅力。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方才显出情感的真挚动人;也正是因为它的真挚动人,才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这么多人的争相传阅吧!亲情,似乎永远都能勾起人的心弦。它不需要过多的渲染,普通的平常言语便能表达出亲情的温馨和持久。一位90多岁的老人对家人的追忆,更能让人为之动容。钱钟书先生一家三口日常时的相扶相帮和患难时的不离不弃,在杨绛老人的笔下一一展现开来。我随她喜,随她悲,随她一路陷入对亲人的思念。我敬佩他们三人的治学严谨;悲伤他们的坎坷人生;欣慰他们的患难于共;羡慕他们的融融亲情;也心痛他们的相继逝世。一个国学大师,一个翻译名家,一个著名学者,耀眼的头衔并没有让他们失去常人的亲情。几十年来,他们相濡以沫,读书为乐,不去理世俗的嘈杂,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生活在他们自我设定的祥和的世界里,不幸乎,大幸也!

书分三部,第一、二部记述了一个梦,或许是人到老年的一些精神状态。梦中的情境读来令人历历在目,就连一些生活中的琐事细节都清清楚楚。即让人感受到杨女士对这个社会的恐惧和怀疑,也感知到她对家庭的珍惜和信任。一家人在古驿道上的相聚与失散,正是一个家庭真实的写照。女儿圆圆去世了,钱钟书走了,相亲相爱的三口之家只留下了这位老人,她说:“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书的第三部,只看名字就叫人心酸,“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记述了杨女士和钱钟书结婚后的一些生活内容,从1935年婚后同去英国牛津求学,到1998年钱钟书去世,其间女儿也在1997年因病去世,从一个家庭的组建到结束。杨女士在书中说“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清醒的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在怀念往日的生活,杨先生的笔触总是平缓的,温暖而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像秋天的落叶林,像冬日礼拜天阳台上晒到的阳光,那样柔和而问心,即使如“文化大革命” 那段年岁,在她笔下,也因家人团聚而平缓。“我们仨”不止一次用平凡打动我,仿佛我也成了他们家空气中的尘埃,跟随他们在流转的年岁中浮动。

谁都看得出,这是一部用心写就的书。平实,自然,以感情带动文字,温婉平实的文字中,蕴涵着深邃和厚重,所写的虽然都是日常的枝节,却处处显出浓郁的人情味,以及真正的知识分子所特有的那股朗朗清气。

谁都看得出,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正是这个家庭的幸福让我感动并且在感动之余引发我的思索。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最混乱的几十年间的风雨历程,一家人怎样的相濡以沫,怎样的相亲相爱。她不仅告诉了我们幸福在那里,还告诉了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因为正是杨绛,让我深深的领悟到,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幸福是一种不太确定的东西,因为它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只有你自己才能感觉体验的东西。别人说你是幸福的,那是别人的看法,幸不幸福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而最关键的一点是,你有能力感知幸福吗?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现代人正在逐步缺失的。看看杨绛钱钟书的风风雨雨吧,但是不论在怎样的逆境中、不论在遭受着怎样的苦难,这永远都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我们仨在一起”,这就是幸福的能力,它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这个家庭具备在任何环境下感知幸福的能力,所以,她们永远都是幸福的。

石康说“这个家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文化,一种生活趣味,一种追求”.我认同这一点,这是杨绛女士用她一生的行动告诉我们的,但愿我们能够真正领悟到这一点,让自己真正拥有这种能力,从而获得自己真正的幸福。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有感读《我们仨》有感:小事琐事见真情读《我们仨》有感:如何创造一个幸福的家《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我们仨经典语录

下载杨绛先生:《论语》是本有趣的书(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绛先生:《论语》是本有趣的书(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杨绛文集》读后感——先生的智慧

    《杨绛文集》读后感——先生的智慧 杨绛先生着述甚丰,诸多成就中,散文最令读者心仪。读先生的文章,如与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对饮:酒淡而意永,余味绵绵,愈品愈甘,流于唇齿,畅于心间!初......

    杨绛先生一生经典语录大全5篇

    杨绛先生一生经典语录大全 1、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杨绛 2、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杨绛 《我们仨》 3、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

    杨绛先生对年轻人说的话

    杨绛先生对年轻人说的话 让我们一起追忆 先生生前,对年轻人说的那番话吧。这或许是最好的凭吊。 1, 2,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和钱钟书

    杨绛和钱钟书:门当户对的经典爱情“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钟书在《围城》里对婚姻作了这样精辟的比喻,而他自......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有感(本站推荐)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有感原创: 许明月初闻"杨绛"这个名字,是16年5月下旬,那会儿正处于高考冲刺的最后一个阶段。连上了几堂课的我们略显疲惫,语文老师为活跃课堂,便给我们放了一......

    杨绛·钱钟书语录[5篇]

    杨绛与钱钟书才子佳人般的爱情故事 ,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他们在中国最高学府相遇,相濡以沫走过彼此的人生。钱钟书是中国现代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有着国学大师的称号。下面小......

    《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摘要:杨绛先生近年闭门谢客,海内外媒体采访的要求,多被婉辞;对读者热情的来信,未能一一回复,杨先生心上很感歉疚。朋友们建议先生在百岁......

    钱钟书眼中的杨绛 演讲稿

    钱钟书眼中的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始终一如既往的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