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17:5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一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 六 组

——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单元教材解读: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单元整体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难点解析: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3.认识生字。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难点、重点:

1.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2.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3.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年**月**日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

调查人: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 ④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①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③

妈妈 天气预报:明天晴 ④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①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③

我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④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③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③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上网交友危险大

◆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教学过程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充分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严肃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学习目标

1、认识19个生字。

2知道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3、知道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4、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5、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习重点:

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学习难点:

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搜集信息,写研究报告。学习时间: 1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学习重难点:

制定活动计划。

学法指导: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制定计划。

评估设计:

通过课堂观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检测对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习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2、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会说出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通过阅读材料,会说出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学法指导:

联系生活,课堂交流,评估设计:

1、目标1,通过指名读生字词,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要求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通过学生交流,课堂观察,检测学生对课文要点的掌握情况。

2、目标2,通过学生交流,课堂提问,填写表格等形式。

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进一步感受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

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进一步感受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法指导:小组讨论,课堂交流。评估设计:

1、目标1,通过学生读书,课堂提问等让学生感受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2、目标2,通过指名读《网上呼救》学生交流,课堂提问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学习过程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作业设计与练习

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总结与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学习重难点: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学法指导:

个人调查,小组交流。评估设计:

检查学生的调查情况,小组交流,课堂观察,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

如:家庭信息调查表

****年**月**日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学习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

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

调查人: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 ④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①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③

妈妈 天气预报:明天晴 ④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①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③

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④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③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③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 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出《把握自己》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

2、会说出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学习重点:

会说出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学习难点:

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学法指导: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评估设计:

1、目标1通过学生读生词,读课文,使要求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目标2通过学生交流,课堂观察,课堂提问,学生写作,检测学生对演讲稿的一般特点的掌握情况。

3、目标3通过学生交流,课堂观察,检测学生对网络危害的认识,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上网交友危险大

◆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学习重难点: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学法指导:围绕主题,展开辩论

评估设计:

通过学生交流,课堂观察,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检测学生能否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七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认识5个生字。

2、会说出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

3、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学习重难点:

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学法指导: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确定主题。

评估设计:

1、目标1通过学生读生词,读课文,使要求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目标2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研究报告的一般特点。

3、目标3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检测学生选择的主体是否合理,制定的计划是否可行。

学习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作业设计与练习: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总结与反思: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学习重难点:

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学法指导:

小组交流,筛选资料,形成观点。

评估设计:

通过学生交流,课堂观察,检测对搜集的资料的处理情况。

学习过程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充分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知道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学习重难点:

知道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过程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严肃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学习重难点:

修改完善研究报告。学法指导:

讨论修改,撰写修改研究报告。评估设计:

教师检查撰写情况。学习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学习重难点: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学法指导:

小组交流,全班评价。评估设计:

课堂观察,全班评价。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

(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

(3)(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学习过程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作业设计与练习:

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总结与反思: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深》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0*《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 回顾 拓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鼓励学生锻炼记忆,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3.领悟本单元的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通过小练笔和习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记事写人的书面表达能力。教材重点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让学生领悟和学习运用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教学措施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地震中的父与子》2课时,《 慈母情深》1课时,《“精神极了”与“糟糕透了”》2课时,《 学会看病》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习作2课时,复习、检测2课时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掌握写法,能运用提问方式理解句子。教学难点:能运用提问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汶川大地震中颂扬亲情的故事。3.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查反馈,初入情境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四、课后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及彼此坚定的信念。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3.感受“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教学重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汶川地震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二、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 2.学生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B.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

(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 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

①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

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书:爱的诺言)

(二)了不起的儿子

1.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阿曼达呢?

4.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信任的源泉)

5.让我们一起分享它们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

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同桌交流,谈感受。(板书:父爱)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过渡:从这对父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朴实却又伟大、深沉的父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些孩子们对父亲爱的宣言。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五、课堂练习:

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他们赞叹,媒体竞相报道这件事,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最想问的是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不放弃 信任

责任感

先人后已 教学反思: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老师朗诵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引入课文。

二、自学指导

1.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效果

1.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些片段想象成一个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预计从两、三个画面中去深刻体会,主要是画面一、三、四)

3、引导汇报

形式:学生在汇报中,教师主要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细细感受

画面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切入点:震耳欲聋

(1)什么叫“震耳欲聋”?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可是,妈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你怎么知道?(从书中找证据)

(3)指导朗读:从我进入,到我离开,母亲一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孩子,你知道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那么明天呢?去年、今年、后年……

(4)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穿透云霄,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画面

二、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慈母的情深在弯曲瘦弱的脊背里。(这瘦弱的脊背挑起的是生活的重担,这瘦弱的脊背是孩子们的天。)

画面三: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为什么母亲的眼睛疲惫不堪?想象一下,那本应该是怎样的眼睛?

(2)提问:“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背?

(3)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即使带着口罩,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脸?

(4)师小结,指导朗读: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惊讶,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辛酸,怎不令我痛心,所以,作者一次次地呼唤“我的母亲”。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四: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齐读。

(2)提问:这里有几个词最能打动人,你找出来了吗?为什么?(龟裂、塞)

(3)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

(4)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毫不犹豫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使劲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5)提问:母亲塞在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母亲的心血,是母亲的关怀,是浓浓的母爱)

画面

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提问: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小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同学们,母亲的情就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

4.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

5.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6.母亲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她竟然这样的的关爱我,理解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话训练

7.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四、课外延伸,读后抒怀:

1.反复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2.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爱需要表达,课文中的作者用他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深沉的母爱。那么,也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最真、最纯、最珍贵的母爱。(齐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当堂训练

1、写一首小诗赞美母亲,抒发热爱母亲之情。

2、写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或动作的片断。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留心观察身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一份份独特的恩师情深、严父情深、朋友情深!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震耳欲聋

疲惫不堪

龟裂 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等。2.正确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词语,正确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并能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了什么了?

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

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时,教师板书加上“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用_____画出生字生词,并多读几遍。

2、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1、同桌轮读,质疑词语

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上__,多读两遍。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父母面对“我”的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从两个不同方面展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5、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读读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

2、读读词语

五、当堂训练

1、书写生字生词、生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难点: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 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检查复习:

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用------画出父母的不同态度,为什么说这两种力量都是爱?

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1、你喜欢读哪里?

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提问:

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

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

(二)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

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

①你读出了什么?

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齐读2--4小节

2、分角色读(5--14)小节

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学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

②加以体会:

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齐读12小节)

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

(读第13小节第一句话)

(三)体会“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1、师:“……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①理解“一如既往”。

②想象母亲第二次是怎么说的?(师:那爸爸为什么说不好呢?)

2、终于巴迪在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面对成功,他给父母写了封信,信中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

3、再读16小节

(突出“常常”“总是”)

板书:鼓励,严格要求

4、父母亲读了这段话感到十分安慰,真是激动万分,想到各自的评价,想到第一次争吵,他们又感慨万分,他们会说什么?

(同桌交流)

齐读16、17小节(板书“爱”)

三、交流读后体会,提高认识

1、学会这里,你们的体会也一定很深

2、结合自己说体会

3、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老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愿意听“糟糕透了”对吗?其实,我们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四、课堂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板书设计: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严格要求

爱 教学反思:

20、学会看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抓住母亲的语言、心理的描写,体会深深的母爱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矛盾、犹豫的心理过程,全面地认识、理解母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2、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

3、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4、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5、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6、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

⑴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⑵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7、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8、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快写下来吧!

五、当堂训练

1、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⑴ 我看他有点打蔫(niān yān)儿。

⑵ 当我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⑶ 走廊里想起了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tā tà)。

⑷ 时间艰涩(sè shè)地流动着。

2、照样子,写词语:

喋喋不休

摇摇晃晃

喋喋不___ 来日___长

按___索骥

忐忑不___

3、用“假如”写一句话:

4、读句子,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⑴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⑵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⑶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学重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难点: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1、谈话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3、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二、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三、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3、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2.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学重点: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教学难点: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父母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或者一句话、一个镜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2、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2、各自习作.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誊写习作.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三、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谈话引入.习作最主要是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达到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五、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回顾拓展六

教学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学准备: 1.准备摘记本。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练习用其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或几句话。

2、读一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并练习用自己熟悉的词语口头说一句话或几句完整话

二、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母之爱,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朗读体会:

朗读范例中的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在自己习作或课外书中找一找类似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工具书读一读书中的名言和警句。想一想这些句子的意思和小组同学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适当讲解:

诗句解释如下: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敦:忠厚;笃:忠实。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

孝在于质实,而不在于饰貌:意思是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而不只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澹泊:同“淡泊”,清静寡欲。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练习背诵。

4、拓展:把自己会背的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和同学交流。

四、课外书屋

1、自己看漫画,并弄明白漫画的大意。

2、和小组同学交流漫画的大意。

3、全班同学交流漫画的大意,注意说好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

4、拓展: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漫画,并讲一讲漫画的内容。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柏林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李源

一、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烽火(fēngféng)灼痛(zhuózháo)咳嗽(suòsou)...

猝死(cùzú)警惕(tītì)恩赐(tìcì)...

束缚(fùbó)焚烧(fěnfén)..

二、比一比,再组词。

历()嗽()硫()刑()厉()漱()流()形()

三、填空:

1.早在27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利用传递信息。

2.我们现在举行的马拉松比赛,就是为了纪念希腊人。(选择:褒姒、菲迪皮茨、哥伦布)

3.折花逢驿使。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4.海内存知己。

5.良药苦口利于病。

6.网络可以,也可以,我们要做到文明上网,就要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光顾不健康网站,有节制上网,不沉溺于电脑游戏,网上聊天之中,不发布虚假信息。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

1.信件电报烽火计算机网络

2.审稿出版打印写作

3.纸甲骨计算机绳子

五、判断下面句子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

1.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是在1983年诞生的。()

2.西周的灭亡是因为周幽王昏庸无能。()

3.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话,贝尔发明了电报。()

4.李姓在唐朝成为第一大姓的主要原因是“李”为国姓。()

5.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优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

6.《奇怪的东南风》作者归纳的做法是:分析信息→记录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遥望 环视 仰视 窥视 俯视 凝视 瞻仰 眺望

聚精会神地看 ——()抬起头来看 ——()

从高往下看 ——()向四周看 ——()

偷偷地看 ——()怀着崇敬的心情看 ——()

向远处看 ——()从高处向远处看 ——()

1.井口很大,井水很清,人要是朝井里(),能照得见脸孔。

2.抬头(),见许多人仍在努力向上攀登,这山顶却像钻在云里一般,看不见。

3.人们()着在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有说不出的自豪。

4.妈妈进门()四周,笑着说:“哟,今天谁把屋子拾掇得这么干净?”

5.他一动也不动,()着手里的那本书,久久才说:“这里有个故事啊„„”

6.登上宝塔的最高层(),只见一片林海绿波荡漾。

六、读一读,连一连。再写出几个

六、请把成语和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发生的时间连起来。

入木三分三国匡衡

手不释卷晋朝吕蒙

凿壁偷光西汉王羲之

七、课文内容精彩回放。(按课文内容填空。)

1.《奇怪的东南风》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研究的起因是(),研究的过程是:一是通过

(),发现了();二是通过()得出了(),从而终于弄明白()。

2.《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分四个部分:()、()、()、()。

八、课外阅读。(阅读一个小学生的研究报告,回答问题。)

水,就这么浪费掉了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现在全世界有八十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正面临着水资源的危机,有26个国家的三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我国按人口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处在世界中下水平,居世界第127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00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八分之一,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北京现在的地下水位与80年代初相比已下降了5.52米,目前北京的地面正以每年10毫米至20毫米的速度下沉。

对洗车用水量的调查: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这些洗车店每天洗车大约在20辆至30辆,有的高达80辆,冲洗每辆汽车最多用水50千克,最少也要10千克,如果冲洗每辆汽车用水平均按30千克计算,6家洗车店一天共冲洗汽车200辆,那么30千克×200=6000千克=6吨,一年(365天)为200辆×365=73000辆,30千克×73000=2190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仅6家洗车店每年就有2190吨水被用掉了。

分析讨论: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仅西城区就有六百多家洗车店,一年就用去1314000吨水。相当于两个什刹海的水(什刹海水容积为510000立方米)。全市又何止六百家洗车店?每年又有多少个1314000吨水呢?那简直是难以让人相信的数字。况且,洗车业还有迅速发展的趋势。

建议与措施:

1.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北京市严重缺水的现状,从而增强

人们的节水意识。

2.希望有关部门强制安装洗车水处理循环系统。

3.各单位要制定措施限制司机洗车次数,教育司机自己用水桶盛水洗车。

4.鼓励发展电脑洗车,以形成规模、网络。

5.希望房管部门要在楼房聚集的住宅区安装节水冲便器,改造老式冲便器水箱浮子高度。

1.我国人口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2.这份研究报告对我们的启示是。

3.从这份研究报告看,研究者从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有或,有,还有。

4.研究者通过对所获得资料进行,得出北京市每年冲洗汽车的结论。

5.从这份研究报告中看出,撰写研究报告,除了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结论”这几个方面去写,还可以写。

九、从下面的话题中选一个或选其他话题,仿照上题中研究报告的写法,认真探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1.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2.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3.我家的垃圾处理情况调查。

下载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追寻李白 答案尽在书中,仔细找一找李白,字( ),号( ),( )代诗人,被誉为“( )”。1.( )惊风雨,( )泣鬼神。是唐代诗人杜甫评价李白的诗歌成就最具代表的句子。2.( ),( )。让我们看到了儿时天真烂漫的......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劳动

    第六单元劳动 古诗二首 秋浦歌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五篇范例)

    【课 题】 20 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XX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教案 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安排了《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等三篇讲读文。《七律长征》这首诗形象概括了红军长......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襄阳阳光学校五年级语文第六大周周周清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ōngjǐngxiànjǐnghūnyōnggù jì chóng yǎn ()()()()jǐngtìyìchāibáshâtǐng ãr zǒu xiǎn ()()()() 二、把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姓名得分 一、看拼音,规范正确地写词语。(10分) wǎng luò qiǎng jié bù shǔ tú jìng huì zhì shǔ míng kān dēngmù yìp......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作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 看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能规范地写出来!(4分) Shun jian li shu gu ge peng pai fu shi 二 我能找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甄好) 姓名:座号得分:一、阅读在线 (45分) (一) 互联网又称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目前已有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以亿计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