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云琪弯桥的四个梦读后感
《弯桥的四个梦》读后感
桦川县中兴小学 赵云琪
在寒假期间,我认真品读了曹文轩的短篇小说精选集《弯桥的四个 梦》, 篇幅短小却以积极向上的青少年为主题,语言流畅、内容积极,是非常适合我们青少年的一部作品。
曹叔叔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文学大奖等四十余 种奖项。
翻开这本书,我被其中的《弯桥的四个梦》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 住了。故事中的弯桥住在油麻地最穷的一户人家里。八岁那年, 他害了一场大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留下了病根,脑袋也变得不会 思考了。孩子们因为这便总是喜欢嘲笑他、捉弄他。不过,弯桥却从来不 生气,他认为这是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快乐。每当看到别人取笑他时, 他就开心地想:“原来有这么多人都是我的朋友啊。”你瞧,他的心 好像从来没有被污染过似的,无比的善良和纯洁!弯桥用他的纯真和善良感动了小伙伴们, 大家一起画起了鬼脸, 在甜橙树下又笑又一起画起了鬼脸, 在甜橙树下又笑又 闹,热闹极了!“弯桥是一个善良、多么宽容的孩子呀!”我不禁脱口赞 叹着。
其实在我身边,也有一些像“弯桥”一样的孩子,或是因为学习成 绩不好而受歧视, 或是犯了错误而受埋怨。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弯桥一样,用一颗善良、纯洁的心去融化同学之间的冷漠与嘲讽, 用人间最宝贵的真情去对待 他们呢?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但愿人人都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让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我们在书海中畅游。体会书中的一切美好。
评语:全文以主要情节入手,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不仅传递了小主人公的真善美|,还对现代人缺乏的道德情感提出了美好期许。
第二篇:读《弯桥的四个梦》有感500字
读《弯桥的四个梦》有感500字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我读了曹文轩温馨短篇小说集《弯桥的四个梦》。眼里布满泪光的我,被弯桥那颗纯洁而又善良的心深深打动了。
故事中的弯桥是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被油麻地最穷的一户人家收养。几年后,弯桥得了一场大病,落下了病根,大脑出了些问题,还时常对人笑。孩子们经常捉弄弯桥取乐,但弯桥不但不生气,反而还很害羞,又冲人笑。可见弯桥虽然笨,但也非常善良。
一天,弯桥在甜橙树下熟睡,四个孩子用泥巴将他的脸涂黑。弯桥醒夹后,便将自己做的关于他们的梦告诉了四个孩子。在梦中,孩子们成了弯桥的朋友,成为了保护弯桥、帮助弯桥的英雄。孩子们被感动了,接纳了弯桥,将自己的脸也涂黑,与弯桥玩了起来。
在我们身边,也有像弯桥一样的孩子,他们受人嘲笑,受人讥讽,也受人冷待。他们渴望有真正的朋友,受到他人的无私帮助。弯桥在梦中,也流露出他迫切需要友谊的灌溉,渴望父爱母爱的滋养。
有些同学因为成绩不好而被嘲笑。有些在街上无生活能力而被迫乞讨的人也很受岐视。他们有困难,我们不应该对他们冷嘲热讽,不应该不管不顾。对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要为他们讲解习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无力生活的人,我们也要尽力去帮助。这些有困难的人和故事中的弯桥,就是需要我们献出一颗无私、善良、炽热、互帮互助的心!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可以用心去温暖有困难的人,用爱去感动他们。从小事做起,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赤峰市红山区第十七小学
六年四班李然
第三篇:弯桥总结
非重力荷载下平面弯梁的内力及内力横向分配 1.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
混凝土收缩可以按规范折算成温度均匀下降来考虑。可引起弯梁桥在水平面内的位移,这类位移属于弧线段膨胀或缩短性质的位移,它只涉及到曲率半径的变化,而圆心角不发生改变。
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使弯梁桥产生的内力,除水平弯矩My、轴向力Nz外,还有径向的水平剪力Qx。
弯梁桥水平温度力的特点及其与下部结构的关系:
1、弯梁桥在温度变化时,一般会产生水平内力;(桥越宽、半径越小、支座对水平位移的约束越大,水平温度力越大。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力。)
2、温度变化使梁在支座上位移的数值很小;(在设计弯桥支座时,不要把它的横桥向位移固定死,只要让它发生很小一点横向位移,就可大大减小支座及梁的温度力。)
3、对于弯梁,即使顺桥向布置了足够多的自由滑动支座,梁内仍然可能会有轴向力(这种轴向力是各支座的径向约束力在梁轴切线方向上的分力造成的);
4、如果弯梁绕铅垂竖轴的转动位移在某个墩台上被固定死,这个墩台可能受到很大的水平转动力矩。当同一个墩台上设置多个制动支座时,会发生这种情况。
减小弯梁桥水平温度力的措施:
1、放松一部分墩台支座的径向约束;
2、采用弹性水平约束支座;
3、对于环形立交桥,可考虑将环道设计成连续的闭合圆环。2.太阳照射、支座不均匀沉降 3.预加力和混凝土徐变
这类力将引起切线方向的位移。此时,曲率半径不发生改变,而圆心角却发生改变。预偏心的问题 1.孙广华的观点
(1)如果曲线梁桥仅两端具有较强的抗扭约束,而中间各墩是没有抗扭约 束的点铰式支座,则可以将各中间支座预设偏心,即将点铰式支座的中心沿半径方向往曲线外侧移动一较小距离(通常在几十厘米),从而大大降低梁端的内扭矩。
(2)在具有刚性抗扭约束的支座上设置偏心不能改善梁内的扭矩。但是,如果桥墩虽然与梁固结,只要墩较高较柔,预设偏心仍有改善桥梁内力、改善桥墩受力的效果。
(3)具有点铰式中间支座的弯桥,如果对中间支座设置偏向梁的剪力中心线外侧的适当大小的偏心距,弯梁的内扭矩包络图以及两端桥台受力可以得到改善。2.邵容光的观点
(1)
为了达到扭矩重分布的目的,是利用适当的预偏心距、利用支点反力 所产生的反扭矩以平衡一部分由外荷载产生的作用扭矩。3.黄剑源、谢旭的观点(《城市高架桥的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
(1)
在独柱式点支承弯桥内,上部结构偏心荷载产生的扭矩不能通过中间
点铰支承传至基础,而只能通过两端桥台的抗扭线性支承来传递。在此情况下,中支点的作用只是起到减小弯曲长度的作用,上部结构的全长成为弯桥的受扭跨度。这对于大跨度弯桥,特别是大曲率弯桥会造成上部结构内部产生过大的扭矩,实际上控制了桥梁截面和剪力钢筋的设计。为了减小此项扭矩的影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在中间支承设置抗扭线形支承来缩短弯桥的受扭跨度,例如采用双柱墩或Y形墩等。但是,这样会失去独柱式点支承弯桥在结构布局和美观上的许多优点,引起行车视野的遮挡。
另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使中间支承向弯梁中心线外侧预设某一偏心值,这相当于增加一外扭矩,藉此来调整弯梁内的扭矩分布,使弯梁两端抗扭支承的扭矩峰值得到降低。一般说来,某一支承的偏心距主要影响到与该支承邻近两跨弯梁的扭矩分布,距该支承越远,受到的影响越小。杂项
1.由于平面圆弧曲杆挠曲与扭转的耦合,不但垂直于弯曲平面的竖向力可以产生弯矩和剪力等内力,竖荷载对曲梁剪力中心线的偏心扭矩也可以产生这些内力。所以,当利用影响线求活荷载产生的最大、最小内力(以及变形、支座受力等)时,需要两条纵向影响线,一条是单位竖向集中力P=1产生的,一条是单位集中扭矩T=1产生的。
但经过理论与实践证明:曲线梁桥的弯矩和剪力,主要是由荷载的竖向力效应引起的,荷载的扭矩效应所占比例很小。所以要计算活荷载产生的最大最小弯矩、最大最小剪力时,只要按P=1的影响线寻找最不利加载位置就可以了。
为了求得曲线梁桥的最大、最小扭矩,应当按TzT影响线来决定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同样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跨中位移、支座受力影响线。为了求得跨中的最大挠度、支座受到的最大竖向力Vs、支座受到的最大力矩Ms,应按照P=1影响线确定活荷载位置。为了求得跨中最大扭转角、支座受到最大力矩Ts,应按照T=1影响线确定活荷载位置。2.不管对于多末宽的梁式桥,都可以把它简化为一根细梁或曲杆来计算 它的截面位移和截面内力,结果是安全的,误差也是有限的。3.k=(EI)/(GId)―――――弯扭刚度比
对于曲线梁桥来讲,k值越大,则由于曲率因素而导致的扭转变形显著增大。因此,对于弯梁桥而言,在满足竖向变形的(抗弯刚度EI)的前提下,宜尽可能地减小EI值,增大GId值。而低高度和箱形(封闭形)截面是合理的横截面形式。
第四篇:王梦琪 11307090153 《利维坦》读后感
读《利维坦》(第一、二部分)有感
11307090153王梦琪
霍布斯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而《利维坦》无疑是他所有著作中影响最大、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本书。作为最早提出的社会契约论,霍布斯的观点,虽然有很多局限性,但同时也对后世洛克、卢梭等政治学家的理论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利维坦》的第一、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霍布斯对于国家起源的观点。在第一部分中,第一到九章主要讨论了修辞学和伦理学。第十到十二章主要讨论了权势,第十三到十六章主要阐述了自然状态和自然法等内容。
第一到九章中,霍布斯提出人有无限的欲望,追求自身利益,对世界上的一切的事物都拥有权利。初读这一部分,觉得很困惑,如果说伦理学和国家的起源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话,修辞学却是看似无关主旨的。但是,多读几遍后发现,霍布斯在阐述自己对于感觉、语言、推理等问题的观点时,给很多很关键的词语下了定义。比如,“激情”是“自觉运动最初的内在开端”、“意向”“厌恶与欲望”;“理性不像感觉和记忆那样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想慎虑那样单纯从经验中得来,而是通过辛勤努力(获得学识)得来的。”而这些关键词都是与伦理学分不开的,也恰恰是霍布斯推理国家起源过程的基础。
在第十到十二章中,霍布斯把“权势”解释为一个人基于“身体官能的优越性”“取得未来某种具体利益的现有手段”。并且他认为人类永无休止的权势欲是因为,如果“他不是多求就会连现有的权势和美好生活也保不住”。
在第十三到十六章中,霍布斯正是提出了自然状态和自然律。众所周知,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就是所谓的“战争状态”,是“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而超脱自然状态的途径一靠激情(对死亡的畏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靠理性(和平条件、自然律)。紧接着,霍布斯提出了十四条自然律。比较重要的是前两条——“寻求和平,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保卫我们自己”和“在别人也愿..........................意这样做的情况下,当一个人为了和平和自卫的目的,认为必要时,会自愿放弃...................................这种对一切事物的权利;而在对他人的自由权方面,满足于相当于自己让他人对...................................自己所具有的自由权利”。这两条自然法,阐述了人类的目的——和平以及达成..........
这以目的途径——转让权利,即契约。当涉及到“把权利转让给谁”的问题时,国家起源的最终理论就呼之欲出了。
第二部分中,在第十七到二十一章,霍布斯集中论述了国家及主权的诞生;其他则是围绕国家的法律、官员、发展与消亡等具体问题展开。
当一大群人订立契约,出让自己的部分权利,运用群体的力量塑造一个人格,以谋求共同的和平时,国家就产生了。“承当这一人格的人成为主权者。”霍布斯提出,“一切政府形式中的权力,只要完整到足以保障人民,便全是一样的”。换言之,民主政体和君主政体在目的上没有什么不同。他还进一步指出,君主制中出现的贪污腐败、朝令夕改的现象,民主政体中同样也有,甚至民主政体还会出现过于感性、内部意见不合等其他弊端。因而,霍布斯坚定的支持君主制,认为唯有君主制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在霍布斯之前,国家起源一直是政治学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国家神权说是最早的国家学说,这一学说出现在神权时代的封建社会,由于技术的落后和人们的无知,使人们对自己解释不了的事抱有敬畏,认为这些事受到神的控制。这种观点认为一切政治权力都来源于神或上帝,国家由神为了保护现世的人们而建立,统治者是神在现世的代理人(君权神授)。1在中国的君主专制时代,这一学说盛行千年,的确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行政效率上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国家神权说是不可以论证的,也是暴君统治的护身符。借神权而强化君权,是为暴君张目,导致不负责的政治。
在古希腊时代,还出现了社会共同体说(自然主义说),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在《政治家篇》中提到:“人类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没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满足,我们需要许多东西来满足自己行为的需要。”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为了维持 “最高的善 ”而存在的政治共同体,2“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他们认为,一个人不可能拥有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和特质,因而人们会自发的走向合作,国家就是这样自然而然产生的有益群体。但是这个时期,国家、人等概念都是针对公民而言的,而公民在整个社会中占的比重很小,因而这一学说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霍布斯提出社会契约论之后,洛克和卢梭又对社会契约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1《国家责任与政府责任辨析》,重庆大学,涂春元,2007年《国家责任与政府责任辨析》,重庆大学,涂春元,2007年
洛克的《政府论》(下篇)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政府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二,最好的政府形式是议会具有最高主权的制度。3洛克也承认人是理性的,在自然状态中遵守自然法的规定。但与霍布斯相反是,洛克认为,自然状态不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而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自然法范围内)和“一种平等的状态”。因为人生而平等,所以有互相爱护的义务,因而自然状态是比较和平的。但是由于缺乏公共裁判者,当成员受到损害时,就不能得到公正的解决(找第三者做裁判,第三者也会带有自己的立场;自己做裁判,更不可能公平)。所以,为了保护成员的权利不被侵害,要有一个仲裁者(只让出自然法,不让出自然权利)。洛克与霍布斯一样,把国家分为君主制、寡头制和民主制。他反对君主制得理由在于:如果君主是仲裁者,那么君主就没有仲裁者,君主依旧处于自然状态中。而议会是一个机构,一个群体,因而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洛克推崇议会制政体。洛克的学说否定了霍布斯对君主制推崇,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思想做了总结,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卢梭则是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交流,因而不会有冲突和战争,自然状态是相对和谐的。但这一自然状态也不是完美的,“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所以,人们要把所有人的力量都汇合起来,以抵抗来自自然的威胁,保证自己的生存。但是与霍布斯和洛克都不同的是,卢梭认为,人们应该把自己全部的权利交给一个共同体。他认为,当每个人都交出自己的全部权利时,就形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国家),人们通过共同体可以获得与自己出让的权利相等的权利。同时,由于共同体代表公意(订立契约的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所以服从公意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即“人生而自由,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与霍布斯的绝对主义不同,卢梭提出,当执政者违背契约,破坏公意,损害人民的公共利益时,特别是当人民的自由和财产被暴力夺去时,人民就有权利取消契约,用暴力将自由和财产再夺回来。
霍布斯在政治学方面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虽然他支持君主制,但是他所说3 《论洛克的政治思想》,吴恩裕,1963年12月的君主的权力是来自于人们达成契约后的权力转让而得到的,从根本上颠覆了“君权神授”的观点。在霍布斯的学说中,人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这正代表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心声喝利益。在支持君主制的论证中,霍布斯提出的民主制(主要是议会制)存在的不足也是很现实的。
同时,《利维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逻辑推理很清晰,尤其是在第一部分,每一个概念的提出都是以前面的概念为基础,也是后面概念的来源。通过概念,就可以清晰看出霍布斯的推理过程,抓住全书的线索。
当然,霍布斯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霍布斯认为,主权者一旦获得权利,就是绝对的、永久的,人民不能推翻他。4因为,契约是在人民之中达成的,而主权者只是权利的承担者(第三方),不是缔约方,因而,主权者无论作什么,都不是违反契约,所以人民没有正当的理由推翻他。如果人民企图推翻主权者,就是违反契约,是不义的行为。
但是我认为,霍布斯既然认为,人民通过达成契约、转让权利摆脱自然状态,那么如果主权者不是缔约方,主权者就依旧处在自然状态之中,而这是不可能的。同样,主权者应该也是来自于人民中的,因而他必然是缔约方。人们达成契约出让权利是为了追求和平、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如果主权者胡作非为,必然会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人民的目的没有达到,契约自然就不再存在。所以,霍布斯的观点存在绝对主义的误区。主权至高无上,但是主权者不是至高无上的,当他不能维护人民利益的时候,人民有权推翻它。
第二,霍布斯虽然是唯物主义者,批判宗教和神学,但是处于政治利益的考虑,他不反对国家(主权者)利用宗教加强自己对人民的精神统治。
第三,霍布斯作为社会契约论的开创者,也逃脱不了社会契约论长久以来受到的质疑。
由于,在现实中找不到一个国家从自然状态(无论是战争的还是和谐的)通过达成契约而形成的,而对于契约,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理解。作为政治哲学中的概念,“契约”很难在政治科学(现实)找到确切的所指。是一种隐形的共识,还是成文的宪法?所以很多学者认为社会契约论是反历史真实的,非科学的学说。5当然,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社会契约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资产阶级的政治4《<利维坦>出版说明》(1985年版),1985年3月《论洛克的政治思想》,吴恩裕,1963年12月
设计提供一种理想化的理论或范例,而非通过对现实的归纳提出一种可行的政治策略。
在读《利维坦》的时候,我认为霍布斯并不是认为人性本恶的。在第六章中他说:“任何人的欲望的对象就他本人说来,他都称为善;而憎恶或嫌恶的对象则成为恶;轻视的对象则称为无价值和无足轻重。因为善、恶可轻视状况等词语的用法从来都是和使用者相关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单纯的、绝对的是这样,也不可能从对象本身的本质中得出任何善恶的共同准则。这种准则,在没有国家的地方,只能从各人自己的身上得出;有国家存在的地方,则是从代表国家的人身上得出;也可能是从争议双方同意选定,并以其裁决作为有关事物的准则的仲裁人身上得出。”我觉得这段话可以理解为,在国家出现之前(即签订契约之前),人们都是遵从自己的激情(欲望与嫌恶),没有共同的善恶标准,也就不能说人性本善或本恶。
所以我觉得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社会中,人是无关道德的。之所以会出现“战争状态”不是由于人性本恶,而是因为人的欲望,在一个人们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拥有权利的自然状态,欲望是无关道德、善恶的。
虽然《利维坦》作为社会契约论的开端,有太多的不足、不完美,但是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提出国家有保障公共安全的作用,提出民主制(主要指议会制)存在的弊端,也值得人们仔细研读、反思。
第五篇:读后感董琪
读 后 感
近日静心读了《工作赢在心态》这本书,书中做人,做事的心态让我感触颇深。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让自己在为人处事和工作方面也颇有感悟!
无论干什么,首先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好坏往往影响工作态度。拥有好心态,工作才能有好状态;拥有好心态,生活才能更精彩!工作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工作,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感受到乐趣,感受到价值。一件事你可以不去做,如果你做了,就要全力以赴,并把它做到完美。再者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当作为自己的梦想而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没有不被热爱的工作,只有不热爱工作的人,任何职业、任何岗位都可以让人产生满足感、快乐感,前提是你热爱它,做好它。
其次,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接受各方面的恩惠,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关爱之恩等等,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应该感恩衣之温暖,食之香甜,住之舒适,行之便捷,所以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去参加工作,去激发工作的潜能,去领略工作激情,将感恩的心化作对组织的忠诚。忠诚并不是从一而终,而是一种职业素养和人格品质。感恩作为一种情怀,是职业者忠于组织的基础,一个心存感恩的人,要执着而无私,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心存感恩的人,要把对组织的感激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一个心存感恩的人,要关心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对组织利益负责,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
做好自己的工作,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是所有人的梦想和追求。然而,要实现这一梦想和追求,不仅需要你拥有不凡的情商和智商,也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奋斗,更需要拥有良好、健康的心态。
心态,简单的说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心态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心态,一种是消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人类最大的法宝,有些事情你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也可以用消极的心态去看待。比如:杯子里有半杯水,有点人说:“唉,只有半杯水了。”有的人则会说:“啊,还有半杯水呢!”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前者是悲观的,后者是乐观的。在追求人生目标上,会有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其差别就是在于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心态上。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命运。
心态也是一种能力。积极的心态导致积极的思维和行为,而积极的思维和行为必然养成积极的心态。忠诚、正直、希望、乐观、勇敢、感恩等积极心态,能使人奋发上进,激发人的潜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变化,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从而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而悲观、孤寂、烦躁、颓废、抱怨等消极心态,会使人悲观失望,萎靡不振,不思进取,也因此失去许多发展的机会。一个心态好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一个真诚待人的人,一个洒脱幽默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气息,一种和-谐的氛围,自己也感觉到欢心和喜悦。
心态同样是一种动力。现代的节奏,复杂的关系,给人们带来种种心理上的压力。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成就事业的前进动力。心态好,才能有昂扬的拼搏干劲和精神状态;心态好,才能处理好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心态好,才能把压力变为动力,高标准、高效率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最终取得出色的成绩。
最后,最为一名企业员工,应注重自己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树立与组织共赢的理念,要与组织合作共进,一同发展,你帮助组织走向成功,组织也会给你创造成功的机遇,组织的发展就是你的发展,你的发展源于组织的力量。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全力以赴去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为自己而工作,时刻把组织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就是把为自己工作与为组织工作统一起来,勤恳敬业,认真负责 总的来说,读完《工作赢在心态》这本书使我深刻感受到:人的好心态,就是要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会创造条件;人手不够,能够多做、多付出。同时,当把心态变成一种习惯时,我们不但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知识,积累许多经验,还能从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投入工作中得到快乐,同时,我们更应该做得更好,更仔细,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荣誉。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在自己的工作中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多一份责任,多一份敬业,从现在做起,保持好的心态,将会是我们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