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共5则)

时间:2019-05-14 17:1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第一篇: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编辑推荐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感觉

害怕?

迷惑?

愤怒?

羞愧?

承担很多责任?

显得远远比你的实际年龄和你的同龄人成熟?

倦怠?

被忽视?

不被关爱?

如今,已经成年的你是否

发觉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健康,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屈辱而得不到满足的地位?

感觉无法信任他人,不能摆脱自我防卫的心理?

不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相处,期望值都降到最低?

感觉自己要对他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负有责任?

将别人的需求摆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倾向于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反应?

对成功感到不自在,不容易享受生活?

在社交场合和新环境中感觉极其焦虑?

内容简介

拥有不理想的童年,其实你并不孤单。

很多父母因其自身的人格障碍而把欲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的各类生理及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很小的年纪就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对于外界事物感到害怕恐慌,产生童年阴影。

作者简介

金伯利·罗斯

她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作者与记者,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进行过深入研究,在《芝加哥论坛报》等多

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生理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

弗雷达·弗兰德曼博士

在过去的20年里,她研究的临床重点是边缘人格障碍,为该类人群提供治疗、教育、咨询以及技术支持。她是几个专业医疗机构的董事,并在纽约和芝加哥着重开发边缘人格障碍课程。

目录 前言 序 致谢 简介

第1部分 过去

第一章 我从不知道这是一种病

“嗯,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人们在听到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个词时常会这么问。这个词描述了一种不能调节、掌握自身情绪,并在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病态。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人们研究最少、了解也最少的疾病之一。

第二章 长大成人

许多情境和经历(包括混乱、虐待、忽视、隐私侵犯、被无视)对你而言可能都似曾相识,也有可能你的经历与此有所不同或完全相反。研究一下你成长的环境,想一想你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思想、信念、感受、行为习惯,这些东西又是如何影响了今天的你。第三章 哀悼失落的童年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能也曾怀疑过有什么事情不对,怀疑你的家庭与别人的不同,或者怀疑自己的家庭不甚健全;但你可能并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第2部分 现在

第四章 内疚、责任与原谅

内疚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不正常的内疚却是另一回事。无法消化的内疚,在心中不断发酵的内疚,不是你的错但你仍然会感觉到的内疚,这些类型的内疚在边缘人格父母的成年子女那里都很常见。

第五章 没有怨恨、不再愤怒

本章 将帮助你弄清楚,你是如何用愤怒来保护自己不受父母伤害的(甚至至今仍然如此),并帮你理解处理愤怒的不同方法,愤怒时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走出你长久以来(可能)一直感受到的那种愤怒。第六章 用交流重塑关系 有时候,挫败、被困、无望的感觉会让人觉得难以承受。但你可以设置自己的底线,告诉你的父母,并用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向父母表达你的感受,以便改变你们之间的互动。结果呢?你对环境的控制感会增强。你会在尊重自己和自己所持理想,并尊重你的父母的前提下来维护自己。第七章 新的过去、新的现在

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成年人,你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会与孩提时代有所不同。随着对之前所持信念的质疑,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人对事的看法可能并不公平。如果可能的话,你也许想要联系一下那些旧交,听听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向他们道歉,或者在新的基础上与他们重归于好。第3部分 未来

第八章 打破习惯、迈向改变

难以信任别人、羞耻感、罪恶感、负面的自我认知、界限认知问题、主观评判他人、两极化思维、社交缺陷、难以控制情绪、自我伤害或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其中的哪些方面最能引起你的共鸣并阻碍了你的生活?

第九章 自信、自我、自尊

作为一个在混乱、情绪化并充满质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你可能会变得对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人的意图都极其敏感。你对人的看法可能比你自己认为的更加准确,只要你肯相信自己的直觉。第十章 从头开始,做自己

记住,你不应当期盼自己的父母改变。但你可以改变,而且你也应该改变。

媒体评论

如果《不再如履薄冰》开启了指导边缘型人格家庭成员人生的新篇章的话,那么我预言,这本《父母皆祸害》则是拥有边缘型人格父母的子女们必须应该拥有的一本书。金伯利·罗斯和弗雷达·弗兰德曼在书中以这些患者的实例为证,经由专业的临床医师指导他们如何克服内疚、情绪异常、孤立无缘的情绪。这本书适于每一位深陷边缘型人格父母阴影的人们。

——兰迪·克莱格《不再如履薄冰》作者

金伯利·罗斯和弗雷达·弗兰德曼博士帮助有边缘型人格的父母和成年子女建立稳定动荡平衡关系的全面准则。作者指出,一定要打破“沉默治疗”这种局面,鼓励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人和家属勇敢面对。这本书非常值得所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父母和成年子女来阅读。

——克里斯汀·劳森博士《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母亲》

与心理正常父母生活尚嫌所受关注不够,而我们却在始终低关注的氛围中成长。但我们仍可以回顾童年时代父母给我们的温暖的感觉,体会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爱与培育。那些拥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家长和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工作,恢复他们对自己的爱。《父母皆祸害》帮助他们提供明确的生活3 目标,有助于其情感恢复健康状态。

——罗斯·弗兰德《芝加哥论坛报》健康编辑

序言

作者:[美]金伯利•罗斯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这项研究,并撰写了《不再如履薄冰》一书。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先后访问了几千名家人或朋友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人士。

如果你所爱的人中有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那么你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洞察力和应对技巧。不过,我最关心的却是那些父母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与边缘人格患者相处很不容易,但要是你的父亲或母亲患有人格障碍性疾病,病情未经控制、不为人知或未经治疗,那么由这样的父母抚养长大就足够在精神上给你毁灭性的打击了。

父母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孩子们总是不断地表述着同样的想法: “我很想知道„正常‟到底是什么感觉。”

“别人对我好的时候我就会感觉不舒服,但我说不上是为什么。” “每当看到别人的父母充满爱意地抚摸自己的孩子,我就想哭。” “对人坦诚,到头来受伤的却总是我。”

“我感觉自己就像破碎的拼图:想要把自己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却不知道每一个碎片的位置,也不知道整幅图画的样子。”

“每当电话铃声响起,一想到来电话的可能是我那边缘性人格的父母,我就觉得想吐。”

“每当我放松心情真正想要感受自己内心的时候,我就会发现自己不禁在想:„我到底有什么毛病?‟” 如果你也有过上面这些想法,那么你的父母或监护人就很有可能也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如果情况是这样,那么有这些想法是完全正常的。成百上千万和你一样的人正在努力应对自己那不甚理想的童年,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本该成为的那种人,你并不孤单。

然而,和你不同的是,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情况应该被怎么称呼。但在读了本书之后,你就会知道。这些知识将帮助你理解你的父母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为,以及那些行为对你有哪些影响。本书还将帮你找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的方法。

现实中的情况很复杂,边缘人格患者的表现也各有不同。有些患者能够成为称职的父母,有些则不行。既然你在读这本书,那么你那边缘性人格的父母很可能:

因为过分关注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你的需求——甚至完全无视你的需求。期望你无条件地爱他,而不是相反。

在感情上完全无视你,或者完全控制你,使你产生无望、羞耻和愤怒的感觉。让你觉得他爱的是你所能达到的某个目标,而不是你这个人。情绪波动不定,忽而充满爱意,忽而又言行残暴。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真正理解自己所经历的事,理解这些经历对你的影响,并知道这些经历将如何继续影响你,即使你已经不再与你的父母联系,或者你的父母已经过世。

你也将进一步了解到自己感觉不正常的原因——我们的文化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但你所得到的爱却总是反复无常而附带条件的。

你将明白,为什么别人对你好时你会觉得不舒服——因为儿时的经历使你在潜意识里认为,随之而来的迟早都会是失望和背叛。

你将明白,为什么看到别人的父母充满爱意地抚摸自己的孩子时,你会感觉想哭——因为这会让你想起自己从未得到的那种爱,或者你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配得到那种爱。

你将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认为别人到头来总是伤害自己——因为你在期盼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外面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而你的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定势:已知的痛苦要好过未知,即使未知意味着某种更美好的事物。

最后,你将真正地了解,你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一直以来,你都充当着容器的角色,不断地接纳父母的痛苦、愤怒和种种情感投射。一次又一次,你回到父母身边,想要得到自己迫切需要的爱;但最终,你只能在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又一次落空时感觉自己再次受到了背叛。

不论年龄大小,你都应该学习如何应对这些情绪。通过阅读本书,并由具有相关知识的临床医师辅导,你就可以逐渐完整地拼凑出自己的经历,理解自己之前的种种行为,并决定未来的行动。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的父母并不能给予你想要的东西,你能够最终接受这一点吗?同时,你也将学会从自己或其他人那里得到自己所需的东西。

尝试新的事物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任由情况发展同样也很危险。你在旅途中并不孤独,因为还有人与你同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发现了这么做的价值。你最终也会发现这一点。——兰迪·克莱格

内疚,这是边缘人格父母的成年子女在采访中常说的一个词,但这个词指的究竟是什么?人们常常把内疚和羞耻混为一谈,但事实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你在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事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内疚。按照约翰·布莱德肖的说法,“正常的内疚感是良知的核心。它是我们做出违反个人理念和价值观的事情之后的反应。内疚缘自于我们内在的价值观标准,并且不像羞耻感那么基本……内疚并不是个人对其身份或个人价值被贬低的直接反应。”按照这种说法,如果你认为入店行窃不对,但你还是做了,那么内疚就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因为你的行为违反了你的价值观;你践踏了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为什么会内疚?

内疚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不正常的内疚却是另一回事。无法消化的内疚,在心中不断发酵的内疚,不是你的错但你仍然会感觉到的内疚,这些类型的内疚在边缘人格父母的成年子女那里都很常见。那么,这种内疚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种内疚感可能来自于以下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对控制力的需求。感觉自己需要对所有事情负责,这表明你想要在自己无法控制的场合里感觉到力量和控制力。例如,一个女孩儿觉得自己对父亲多次企图自杀负有责任。这可能是因为她还太年轻,无法意识到5 父亲这样做是基于他自己的选择。她还可能生活在无尽的恐惧之中,因为她担心不知道哪一天自己放学回家后就会发现垂死的父亲躺在地上,或者更糟。内疚感和对此负有责任的感觉会使她觉得自己对这种不稳定的生活还拥有某种控制力。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你在家里扮演或曾经扮演的角色。当你不再扮演指定的角色,并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时,你可能会因为打破了表面的沉静,将一切都暴露在他人面前而感到内疚。比如,边缘人格的母亲眼里的乖孩子可能会在接受心理治疗谈起自己的童年之后而感到内疚。儿时,他是家里的管家,是母亲的朋友,因此,在和治疗师谈话并批判性地谈论自己的童年时,他会觉得自己背叛了母亲。过弱的界线意识,投射性认知。如果你的界线划得不够清晰,那么在与父母相处时,就很难说得清你的责任和义务到哪里为止,你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又从哪里开始。父母可能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内疚感投射在子女身上;边缘人格患者很容易感到愧疚,为了避免这种感觉,将内疚投射在子女身上,让子女们内疚就成了一个很直接的选择。这种现象被称作投射性认知,举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女士对自己的孩子感到不快并失去了耐心。当孩子说,“我饿了,什么时候吃午饭呢?”时,女士一下子叫了起来,“真不敢相信你这么自私。你没看见这还没到饭点吗?”这位女士实际上就是在投射;她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累了,不想再动了,什么做午饭之类的,再等等。但我这样想很自私,我无法接受这种想法。因此,我就说这种想法来自于你,都是你的错。”孩子总是相信妈妈告诉她的话,他努力想要搞明白,为什么妈妈会对饿了就需要食物这样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大发雷霆,他可能会得到以下几个推论:(1)妈妈发火都是因为她;(2)她提出这个要求很自私。认识到这两点之后,不健康的内疚感就开始积累起来了。内疚的原因

成年子女可能会想要知道,他们的边缘人格父母是否在有意识地把内疚当作一种工具,因为他们感觉到的就是这样。稍后我们将会谈到父母的责任,不过不论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患者总是会通过各种方式诱发他人的愧疚感,他们会:

◆控制所处的环境并最小化未知因素。◆指责别人的愿望或别人所希望的结果不道德。

◆拒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拒绝接受自己的感受,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想法。

鉴于你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每当回顾这些经历时你都会觉得五味杂陈,弄清楚内疚感的根源也就显得更加的困难。内疚感可能会以一种很微妙的方式在家中出现,少数几个难以忘却的瞬间并不足以说明它在家庭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事实上,正是那无数段还算正面的经历加强了你的感受。

成年子女会感到自己有愧于他们的边缘人格父母,感觉他们对父母负有责任,以下是他们感觉内疚的几个原因:

对现实的认知不同。认知不同是不行的;边缘人格父母会把他们的认知作为正确的认知强加给别人。例如,米卡告诉他的父母,如果他那个周末有空并且不太累的话,他愿意帮他们粉刷房屋。而他的父母听到的是(他们希望的就是这样),“我一定会帮你们粉刷房屋。”周末到了,米卡决定不帮父母这个忙,并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母。他的父母回答,“哦,但是米卡,我们就指望你了。你说了你会来的。没有你我们可怎么办?”

非难和指责。无情的指责和错误的责难也会引发内疚感。如果你不断地听到别人告诉你是你把事情搞糟了,你的行为不合适,你不应该这么做(或者本该做什么但没做)……你就会开始相信你辜负了他们,并应当为此负责。你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忘记了自己真的作过,所以才觉得他们的指责不对。父母的观念在你的内疚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发现自己处在双输的形势中。不论你做什么都是错的。例如,如果你为自己辩护,父母可能就会说,你怎么这么“倔”,或者让你不要这么看不开,不要这么敏感。如果你不为自己辩护,他可能就会觉得你默认了他的指责。不论怎样,受到损害的都是你。你也就会因此而开始觉得责任都在你,并感到内疚。丽丽还记得6

自己好几次因为自己没做过的事而受到指责。每当她为自己辩解,而父母又不相信她的话的时候,她都会因为伤心而哭泣。这时她的母亲就会嘲笑她,“哭什么哭?被抓了个现行才伤心了?宝贝儿你还挺知道羞的嘛。”

在另一个例子里,雪丽还记得她母亲的最近一次生日。“她告诉我不要给她买礼物——她想让我把钱省下来装修房子用。生日那天,我寄给她一张贺卡然后打电话给她。她在电话那头闷闷不乐地说,„卡片不错,不过我有些失望。要知道,你妹妹送了我一大束鲜花。‟”

否认与投射。边缘人格父母否认自己行为的影响,并反过来指责你。例如,父母可能会拿你开一个很残忍的玩笑,如果你不笑,他们就会说,“你觉得我的笑话不好笑吗?你怎么总是这么严肃?”或者当你抓住父母正在做某件不好的事的时候,他们就会投射感情,说出诸如“你觉得我不好相处?如果你不是这么自恋,你就会发现难以相处的人实际上是你。”

扮演受难者的父母。你可能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你不知道我牺牲了多少……”“早知道你会这样对我……”“不论你怎么对待我,我都会爱你的。”

压抑感情。因为觉得你要对某事负责,你的父亲或母亲可能会对你很冷漠,或暴怒异常,直到你承认错误、认错道歉为止。停下来,想一想:负罪感

想一想负罪感在你的生活中和你与父母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你对什么事情感到内疚?把这些事情列一张单子,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自责,也不要想“我知道我不应该为此而自责……”你可能会因为以下的情况而感到内疚:

◆没有和父母共度佳节 ◆拒绝了父母拜访或交流的请求 ◆父母这些年来对你的付出 ◆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

◆父母在上个感恩节时所爆发出的愤怒 ◆接受他人的帮助或馈赠

◆希望父亲或母亲死亡,“滚得远远的”,或者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

为了帮助你思考,你也可以做一做下面这个改编自《不再如履薄冰》一书的练习。用你自己的经历填空补全下面的句子。

◆我为自己想要/不想……而愧疚。◆我为自己做了/没有做……而愧疚。◆我为自己感觉到/没有感到……而愧疚。◆我为自己说了/没说……而愧疚。◆我为自己相信/不相信……而愧疚。

◆我为自己质疑/没有质疑……而愧疚。◆我为自己有/没有……而愧疚。

◆我为自己表现出/没有表现出……而愧疚。◆我为自己对……做了/没有做……而愧疚。◆我为自己本该/本不该……而愧疚。

想一想你自己为什么会对单子上的事物感到内疚(再次提醒,是“为什么”,而不是“该不该”)。内疚感在你的家庭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它又如何加强了你那种要对某事负责的感觉? 承认自己的感受,仅此而已

内疚感的正面作用之一,就是正常的内疚感可以帮助你改正错误。但你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内疚感是否正常,你的内疚是否是由你的作为(或不作为)所引起的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边缘人格父母的指责当中可能确实有一些真实的因素存在。例如,你的父母可能会说,“你和我说话的时候怎么总没有好脸色?为什么对我生气?我哪一点对不起你了?”父母的问题表明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对你的愤怒负有责任(他们把否认和投射当作防卫的工具)。但他们的话中关于你和他们说话时“没有好脸色”的部分却很可能是真的。停下来,想一想:我该感觉到内疚吗?

一件件地分析各个事例可能会使你感觉困惑,但确实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分析自己的内疚感,并搞清楚你否应该摆脱这种感觉。回答下面这些问题:

◆对我的批评是否与我犯的错相适应?(不论如何,你都应当承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有没有侵犯过别人告诉过我的界线? ◆我有没有承诺过什么事,然后又不信守承诺? ◆我是否真的要对此负责?我是否能够控制事情的后果? ◆我的目的或动机是什么?

◆我对情况的发展和我自己应负的责任有什么直觉?

◆假设一个相似的情况,想一想我的密友(或偶像)是否会认为我该对此负有责任? ◆我的言行是否是自卫或自我保护的结果? 还有一些问题你也可以问问自己:

◆尽管不该你负责任,但你仍然感觉内疚,这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后果?这种感觉是否吸取了你的精力和能量,占去了你的时间,并影响了你的健康?

◆内疚感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你与父母的关系?这是否会使你觉得自己对事物拥有更大的控制力?内疚感是否在其他方面促进了你的生活? ◆你期望通过消除内疚感和需要负责任的感觉来获得什么?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内疚感是正常的,那么请考虑一下你该怎样改正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某些内疚感是不正常的,那么你就需要采取措施摆脱这种感觉,并且不要再承担不该你承担的罪责。摆脱内疚感

摆脱内疚感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要真正了解这个事实——你无法控制他人的想法。如果你的父亲因为你拒绝在家庭战争中站在他的一边就把你看作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子女,想想看,这不是你所能控制的。如果你的母亲告诉你不要为她买生日礼物,然后又因为你真的没买而感觉失望,你也不必为此而感到内疚。你也不用总是向别人解释,或者回应每一条对你的指责和批评。简简单单的一句“真糟糕,很抱歉你会那么想”就已经足够。兰迪·克莱格和保罗·雪丽整理出了一份列表,上面列出了一些你在觉得需要解释一下或者需要为自己辩护时可以用到的话。我们对这张列表做了一些修改: ◆很抱歉,但我不能。◆很抱歉这让你伤心了。◆我就是不能这么做。

◆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我还是只能拒绝你。◆那是你的选择;我也有我的选择。◆我知道我过去为你那么做过,但这次不行。◆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我的答案仍然是“不”。◆我理解你的感觉,希望你能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你可能想要在镜子、可以信任的朋友或治疗师面前练习一下这些话,以便能用合适的语气和肢体语言自信地按自己的方式将这些话说出来。真正面对这种场景时你可能仍然会觉得很难,并缴械投降道,“好吧,下不为例。”但如果不接受那些不该你承担的情绪,你的自尊就会相应地得到提高。责任

在讨论内疚感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问,“如果我不用为父母的行为或反应负责,那么谁该负责?父母本人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正是边缘性人格障碍使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这种病的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极大的情绪波动,并使他们的感受和行为显得令人困惑,前后不一,充满矛盾。随后,他们可能会感觉到极端的内疚和羞耻,甚至会因此而自责,这就使得他们很难承认自己的行为。他们可能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羞耻感和自责,他们可能也缺乏那种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影响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你可能很想知道,你的父母是否意识到他们在你儿时(或成年后)对你说过一些很不好的话。你可能很想知道,你的父母在将你和你弟弟深更半夜赶出家门时是否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尽管他声称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你可能很想知道,你的母亲有没有意识到每年冬天你的衣服都不够,尽管她在回忆时总是说自己将你看作是小公主。他们真的不记得了吗?他们真的重写了历史?他们那时候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多么危险、多么病态、多么残忍?

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答案可能会因人而异,也可能会因事而不同。在一个情景中,父母可能会对自己的愤怒感到极端的羞耻,并将这种感受投射到你的身上,然后又强烈地否认自己感到愤怒或者否认自己9 将情绪投射到了你身上。在另一个情景中,同一个人可能会真的陷入狂暴并在事后记不得自己砸碎了车窗。在第三个场景中,面对质问时他可能会告诉你,他不记得对你说了什么难听的话,但事实上他记得。一位女士表示,这完全需要碰运气,当她指出母亲对她们几个孩子做了什么时,有时候母亲会痛哭流涕地说,“你们知道我爱你们,我已经尽力了。”另一些时候,面对同样的情况,她的母亲则会愤怒地大叫,“你们两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你们知不知道你们俩有多难伺候?”那位女士还记得,有的时候,她的母亲会直接否认事情曾经发生过,即使她在之前的场合已经承认过同一件事。

不论你的父母有什么反应,结果都会导致你的经历不被承认。如果父母不愿承认他们自己的行为,你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责任,就像我们在前文中讨论过的那样。你可能会很同情他们,并想,“她只是忍不住,她有病。”或者“他的父母对他就不好。”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没有人希望自己得边缘性人格障碍;你的父母不是自愿患上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这种疾病也使他们的生活变得艰难——想想看,无时无刻不感觉到羞耻,感觉到人人都在盯着他,感觉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感觉你所爱的人随时都会离你而去,并且感觉脆弱而没有控制力。

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或其他影响与人交往能力的疾病的人有两种选择——无视这种疾病,或者想办法控制它。一位男士将他那不愿意承认病情的母亲比作不愿意放弃餐后甜点(或不愿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另一位女士在互联网论坛上写道:

想象一下,你认识一位残疾人,如果这位残疾人努力参加复健治疗——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漫长而痛苦——他们很有可能会在最后过上一种相对健康的生活。他们很有可能会学会自己走路、跑步、做运动。再想象一下,这个人如果拒绝寻求帮助,只是终日坐在那里抱怨。希望别人来满足他的要求,照顾他。这时候你还有多少同情心?

我知道边缘性人格障碍这种病会使人难以承认自己不完美,需要治疗。但是这种病也有治愈的先例。这是可能的。但我们的父母选择不采取行动。我为我母亲所要忍受的痛苦而感到悲伤,但我也知道只有她自己可以帮助自己,但她选择什么也不作。我什么也做不了,我对此也没有责任。而且我也不容许她将自己的痛苦强加在别人身上。

如果你的父母不承认自己的某项行为,那么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可能做出改变。密歇根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肯尼思·希尔克出版过两部人格障碍方面的专著,按照他的说法: 因为治疗方法有限,所以(边缘人格患者)需要相信,他们有能力来战胜挑战。他们需要为自己的作为负责。我不是说他们是故意的,也不是说他们的症状是假的。但我们都需要决定自己释放压力的方法,并承担相应的后果。他们会倾向于为我们认为不可接受的行为辩解,并将其外部化、合理化。但如果他们不承认自己的行为,那么他们就不会改变。

对成年子女而言,他们最最看重的,就是他们的父母承认自己的行为,并承认这种行为对他们的影响,甚至为此道歉并做出改变。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尽管可能并不完全如你所愿,或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者你的父母只会承认其中的一部分但否认另一部分。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都面临着一个选择:盼望你的父母继续承认自己的感受和行为,事实证明这是没什么用的。或者,你可以接受这样的事实——父母在现阶段没有这样做的能力。然后专注于你自己的生活,看看你可以做出哪些改变。自己做主

人在感觉到痛苦时很容易想要去问究竟要去责备谁,要让谁来负责。这种反应很正常,专注于“谁该负责”、“他们到底有多糟”会让你不那么介意不好的感觉。不过在指责别人影响了你的心情的同时,你也将自己摆在了受害者的位置。这意味着你将大把的权利交到了别人手上——鉴于你与你所指责的这个人交往的经验,这可不是个明智的举动。重构

将你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解释为需求的不同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例如,你的父母需要将他们的感受投射出去,并否定自己对过往行为的责任,以便保护自我并将自己的羞耻感压缩到最小。而你,则需要别人承认你所受到的虐待,并拒绝再接受他们的投射(如果你想要过上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的话)。从这个角度来看,指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你不再是“坏蛋”手里的无辜受害者。你可以自己控制局面。

下面是一些关于个体责任的理念。这些话初听上去可能有点激进,但请记住,这些理念并不是要否定你或淡化你的经历,而是要帮助你通过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清自己的心情。◆与自己选择的人交往,获得怎样的满足感,责任完全在你。◆如果你与他人交往的策略不成功,那么责怪别人是毫无意义的。

◆最该要问自己的问题不是“谁要为我的痛苦负责?”而是“我该拿痛苦怎么办?” ◆不要期望别人改变。

◆任何人际关系最后面临的都是两个基本选择:适应或放手。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从来都不是受害者(尽管在童年时你可能是,因为被那个本该照顾你、养育你的人背叛或无视)。

约翰·布莱德肖在他的著作《创造爱》中引用了一段治疗师弗吉尼亚·萨特尔的话,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健全的人都有五种自由:

◆问其所闻,见其所见,而非问其应闻,见其应见。◆思其所思而非思其应思。◆感其所感而非感其应感。◆求其所求而非求其应求。◆想其所想而非想其应想。

这五种自由不是你可以做到的,而是你有责任让自己做到的!停下来,想一想:掌控

下面是几句关于掌控自己的想法、感受、行为和反应的陈述,将它们补充完整。这个练习没有标准的答案;填上你的真实想法就好:

◆我有权利想……,不论别人说什么。◆我有权利感受……,不论别人说什么。◆我有权利做……,不论别人说什么。

◆我可能没有去控制……,但我有权利去控制……。◆我有能力做出……的选择。◆当我……的时候,我感觉生活正握在我自己手中。

记下自己填空之后的感受。你感觉害怕、放松或者愤怒吗?在记事本里记下自己的反应。原谅

在讨论不健全的家庭和消极的童年经历时,不提及“原谅”这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具体来说,原谅到底是什么呢?原谅如何能够帮助你呢?如果你已决定,又该如何原谅你的父母呢?

《圣经》里关于宽恕、原谅的段落有很多,心理学书籍和新闻媒体上也常常会有相关的内容出现。也许,首先说明“原谅不是什么”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讨论这个问题。

原谅并不是忘记或否认你的经历。原谅不是要忘却、淡化或否定你所受到的伤害。它代表的是对错误行为的承认,对相关感受的接受以及对他人责任的不予追究。原谅还包括放弃你对事情可能发生变化的期盼与信念。但是,原谅不等于忘记。你只不过是在降低事情对你的伤害。

原谅并不代表免责或既往不咎。原谅某个人,并不是说你认为他的行为可以接受,或认可他的行为。你也许可以对一些不太严重的问题既往不咎。原谅是一件大事,尤其当你被严重伤害时,它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听上去可能有点讽刺,但那些伤害你最深的人,恰恰是被你原谅的最佳候选人。

对于不正常的关系来说,原谅并不是速效药;原谅也不能帮助你避免自己被错误对待时所感受到的痛苦。你可能还记得朋友或亲戚曾说过“我不会责怪别人,我选择原谅”之类的话,尽管他们在说这话的时候很显然仍然胸怀愤怒。原谅并不是万能的咒语,说很多遍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让人相信。它也不是接受痛苦感受的代用品。事实上,你可以将它看作是事后整理好自己心情的奖励。

原谅并不一定意味着就要告诉别人你原谅了他。你可以告诉他们,这是你的选择,但有时候你想要原谅的人已经去世多年,或者已经不再与你联系。这也没关系。原谅是你为自己做的事,别人不需要知道,你也没有义务告诉他们。

原谅也并不需要被原谅的人表现悔过或者做出忏悔。有些人决定要等到对方表现出悔恨,或者决定悔改时才原谅他们,但原谅与他人的行为和意图没有直接关系,它只与你有关。归根结底,原谅是你自己的决定。原谅并不意味着你要站得比别人高,成为殉道者,它也不是你的义务。记住,你是为自己做出这一决定的,而不是因为别人觉得你应当原谅。

原谅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个过程。你可原谅某人的某项作为而不原谅其他。你也可以决定在几周、几个月、几年的时间里慢慢原谅。你也可以因为心情的变化或了解到新的信息而改变自己的决定。一切的决定权都在你。关于原谅的看法

我们对原谅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也大都见识过不少相关的谚语,并从长辈、老师、朋友那里学到过不少东西。但你所知道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下面这些话你听过吗? ◆原谅就要忘却。◆复仇是甜美的。◆算了吧。

◆弱者才原谅;我不会缴械投降。◆原谅别人,就等于放人一马。◆原谅他就意味着要与他和好,我可没有准备好这么做。◆现在就是你的机会,你要是不原谅,等你的父亲/母亲死后你就要后悔了。你还听过其他的说法吗?

停下来,想一想:关于原谅的虚幻与真实 ◆你对原谅抱有怎样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哪来的?

◆对那些看起来不太健康的想法,想想看能不能将它们变得更健康一些? ◆你如何定义原谅?例如,你可以这样说,“原谅就是我……的过程。” 为何原谅?

48岁的薇拉里决定原谅自己的父亲,因为愤怒使她“深陷流沙之中。”她原谅父亲之后,注意到朋友们都“说我现在看上去棒极了,他们都想知道我是怎么办到的。”

选择原谅可以使你从被否定的痛苦中解放出来。也正因如此,原谅才显得很不容易。你会感觉,在原谅的同时,一部分自己将不再属于自己。从某种角度来说,事实确实如此。但你却会因为丢掉那部分自己而变得更好,因为那部分自己里埋藏着愤恨、妒忌以及其他病态的想法(就好像发炎的阑尾会伤害身体其他部分一样)。确实,这些感情能够使你不受进一步的伤害,但它同时也会使你心理紧张、保持戒备,阻止你与别人交流,使你不再有新的体验。

原谅可以帮助你找回内心的平静。通过原谅,你承认了自己有时候也会犯错误,自己也不完美。原谅使你从自身负面感受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它帮助你继续你的生活,使你不再需要不断地为应对过去的经历而耗费精力。准备好原谅了吗?

听起来原谅的好处真是太多了,但你怎么知道自己准备好了呢?薇拉里原以为她还没有准备好原谅父亲,但她碰巧遇到了一位佛教徒,并开始定期诵经来缓解自己的愤怒。刚开始时是一天两次,每次15到45分钟不等,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的父亲快乐、健康、精神矍铄。“几乎每次我都会泪流满面。”她说。在一次诵经的过程中,她忽然觉得是时候原谅了,“但我说不出那些话。”又过了几天之后,她终于可以说出那些话了,她还想象自己给父亲送花,“天哪,那一刻我又一次泪流满面。”但同时,这一切所带来的平静感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渐增加。

你是否已经准备好原谅你的父亲或母亲?假定你已经决定要试一试,想想下面的问题。记住,并没有什么定式可以帮助到你。这些问题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你探明自己的想法。记住,你并不需要一次性地原谅所有的一切——你可以决定原谅某人做过的某件事,而不原谅其余的部分,或者只原谅那些伤害过、背叛过你的人当中的一两个。

◆你过去曾经原谅过别人吗?你当时的决定带来了什么正面结果,又带来了什么负面结果? ◆你有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机会来向自己、朋友或治疗师承认并表达你所受的伤害、你的愤怒和痛苦? ◆首先,你是否原谅了自己?

◆你的父母或你想要原谅的人是否准备承担责任?(在现实中,这可能是你决定是否原谅的前提之一——对方不愿或不能承担责任。)13

◆原谅能否帮助你?你的感受如何? ◆你对原谅有何反应?

◆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原谅,你是否觉得自己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能够准备好?

原谅的方式没有正误之分。祈祷、冥想、具体的行为、单纯的愿望或者书信(以及其他形式的表达)都是不错的开始。在使用这些方式的时候,你可以先列一张需要原谅的人的名单,并注明原因。名单上也可以包括你自己、一个群体或一个组织(例如,将你和你的兄弟们分配到不同寄养家庭的儿童福利机构,或没有为你的边缘人格父母提供足够援助的公共医疗机构)。随着准备原谅的心态的建立,想一想你是想要默默地原谅他们,还是需要让别人(包括你要原谅的人)也知道。如果你发现自己难以建立起那种心态,那也没关系。伤害占去了我们的一部分生命,这对你来说也许是很难原谅或不能原谅的。承认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或者承认自己永远也不会原谅,比假装可以原谅要好得多。假装只会使你再一次否认自己的感受,相信这是你最不想做的事!没有怨恨、不再愤怒

愤怒。这种强烈的感情通常都具有负面的含义。但愤怒本身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不好的是你在愤怒的影响下可能做出的那些冲动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痛苦。理解愤怒不是为了不再愤怒。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感受,通常都代表着一种自我保护。我们应当像接受其他感情那样接受它,认识它。

如果父母充满控制欲、无视子女或者不接受自己的子女,成年子女的愤怒感很可能就会持续多年,甚至持续终生。尽管愤怒在短期内有助于自我保护,但对长远的自我形成(不论是生理、心理还是社交)却都没有好处。本章将帮助你弄清楚,你是如何用愤怒来保护自己不受父母伤害的(甚至至今仍然如此)。并帮你理解处理愤怒的不同方法,愤怒时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走出你长久以来(可能)一直感受到的那种愤怒。家庭中的愤怒

不管存在与否,愤怒在所有的家庭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有表现出边缘性人格障碍行为的成年人的家庭中更是如此。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2000版)里,诊断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患者是否表现出不恰当的、极端的、本人无法控制的愤怒。但同时,压抑愤怒的表达也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之一。根据玛莎·林汉博士的说法,边缘人格父母也有可能会过度控制自己的愤怒。“许多父母都害怕,如果他们表现出愤怒,他们就会失去控制或做出暴力行为。他们也害怕,如果自己公然或暗地里表现出敌对行为,他们就会被人抛弃”。鉴于边缘人格患者所感受到的那种对被抛弃的极端恐惧,你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患者那么害怕表露自己的愤怒了。不许愤怒

第五章没有怨恨、不再愤怒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不论你的父母是过度表现自己的愤怒还是压抑自己的愤怒,他们可能都会难以接受你的愤怒。“回屋去,直到你不再那么生气可以和我说话为止。”或者“你怎么敢生我的气;我是你爸/妈。”说这些话的父母可能很难处理直接针对他们的情绪。你可能也听过这样的话:“你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生气?”或者“你一定是经前征候群,要不有什么气好生的。”你的父母不能接受“你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反应,而他可能就是愤怒的目标”这一事实。

“愤怒在我家是一种不可接受的感情,除非那个因为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大叫大嚷乱扔盘子的人是我母亲。”34岁的梅利亚说,“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不许‟生气。如果我们生气了,我们就会被送回自己的屋,受到处罚,有时候还会被打。因此,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怒,但却无从发泄,我曾以为自己有一天会爆炸成碎片。”她还记得每次自己在公共场合想要表达愤怒时都会被母亲羞辱,“过不了几分钟,她就会想到一些让我难堪的话,并把这些话说给她的朋友、邻居或者我的朋友听。就好像是要报复我不和她保持一致一样,她好像是要打倒我,而她差一点就成功了。”

父母的愤怒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小孩子们需要相信自己的父母会保护自己,他们的父母有能力,并且永远是对的。如果父亲或母亲发怒了,孩子就会以为一定是自己的错,因为其他的可能性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孩子就会压抑自己的感受,将感受内化而不是表达出来。同样,对于不被容许表达出愤怒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愤怒被父母所扭曲(就像飞去来器一样,愤怒最后又回过头来伤害自己),并导致愧疚、抑郁、长期的愤怒等等负面的结果。这些我们随后都会讨论。愤怒是什么?

尽管你的父母、媒体与社会对愤怒有许多负面的看法,但愤怒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感受,它可以在你感到害怕或受到伤害时保护你。愤怒可以调动你的身体机能,使你做好迎接打击的准备(想象一下当你发现一头美洲鳄正在追你时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它会提醒你你的底线已被侵犯;它也可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愤怒也可以保护你不受精神上的伤害。想象一下和你交往多年的爱人忽然告诉你他想要和你分手。你因为这个消息而悲痛欲绝。但你的悲伤和迷惑很快就变成了愤怒,“他怎么能这样对我?我为这段感情投入了这么多,难道他就不能早点说吗?这个混蛋!”

感觉自己的价值没有被承认,自己没有被认可、被欣赏,自己的话没有人听,这些都会带来愤怒。感觉受到他人(意愿、期望、命令、规定或行为)的控制,或感觉到自己的底线被人侵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都会引发愤怒。如果父母不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只关注自身利益或缺乏安全感,那么对孩子们来说,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愤怒是很正常的。

对许多人来说,感觉愤怒比感受悲伤、嫉妒、羞耻或其他感情更容易,他们也更愿意愤怒。愤怒会强迫你行动;不像其他感情,愤怒中充满着能量。这种能量会使你感觉自信,觉得自己可以改变环境。想象一下你因为某事而伤心时的情景。你能够感受到力量、或迫使自己行动的行动力吗?(你所感受到的更有可能是疲惫,只想睡倒在床上或沙发上。)愤怒的原理

尽管愤怒似乎是一种爆发性的、不可预料的情感,但它的源头却是可以预知的。我们按照《当愤怒伤人时》(麦克雷、罗杰斯与麦克雷著)一书的介绍得出了以下公式: 前期压力+当前压力+间接性刺激+触发性想法=愤怒

前期压力包括你童年时与父母或其他人交往的、能够影响你对现今事务理解的经历。当前压力指的是你在现阶段所经历的痛苦的感情、未经满足的需求,以及所受到的威胁。

间接性刺激指的是不与当前压力直接相关的逐渐加重的因素,但这些因素仍然会影响你的反应:如极端的高温或低温,饥饿或低血糖,睡眠不足,荷尔蒙分泌,疼痛,运动缺乏,遇到挫折或过度刺激(选择过多、拥挤的人群等等)。

触发性想法是起到了催化剂作用的思维火花,它与先前的种种因素混合之后,就会产生破坏性的作用。最常见的触发性想法包括以下几类: ◆我不该受到这种对待。◆这不公平。◆你在故意设局陷害我。

◆你知道得更清楚,但你还是这么做了。◆你这个混蛋。

你还能想到其他此类的想法吗?

怎样处理愤怒是你自己的选择。但是,你无法消除预先存在的压力(尽管你可以改变自己解读这些压力的方式),你也无法消除当前压力(尽管你也可以改变自己解读这些压力的方式)。但如何发泄你的愤怒,选择权在你手中。你可以通过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来将间接性刺激降低到最低限度——该吃就吃,该睡就睡,锻炼身体,避免过度劳累,并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你还可以改变自己的触发性想法,使这些想法不会随便引燃周围的炸药。停下来,想一想:重构导火索

本项练习改编自麦克雷、罗杰斯与麦克雷的著作,下面是一些将触发性想法转换为不引发愤怒的想法的例子:

◆“我不该受到这种对待”——“我想要得到什么是我的自由,但别人也没有提供给我这些东西的义务,而且我已经是成年人了”。

◆“这不公平”——“没有一个人的个人需求比他人的需求更重要。(是否公平,由客观标准来评断)”。◆“你在故意设局陷害我”——“不论看上去有多么明显,但我真的不知道别人的动机,我又不能看透别人的心思”。

◆“你知道得更清楚,但你还是这么做了”——“知道得更清楚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做得更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当时最强的动机和需求”。

◆“你这个混蛋”——“根据一时的行为给人贴上的标签很少能够完整地概括一个人”。你还有哪些触发性的想法?你有没有想到什么方法,将它转化为不会触发愤怒的想法? 停下来,想一想:虚构与现实

关于愤怒有许多的说法。下面哪些是你也认同的不实之词?哪些又是被社会广泛接受的事实? ◆愤怒意味着你对某事反应过度。事实:愤怒是一种完全正常的反应。◆如果无视自己的愤怒,愤怒就会自行消退。

事实:愤怒与其他感情一样,并不会因为你的无视而消退。你应当承认、接受自己的感受并设法应对,尽管过程可能会不那么令人愉快(可能只是一小会儿)。

◆如果我表现出自己的愤怒,那就意味着我很自我中心,并且难以相处。

事实:也许有人会认为你很自我中心,难以相处。但这并不能改变愤怒的正当性;你不需要按照别人的看法来抑制自己的感情。

◆如果家人或朋友惹我生气,我应当忍下来。事实:在本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将讨论表达愤怒的不同方式;在这里我们先要说,忍下来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复仇是甜美的。

事实:报复只会进一步加深愤恨,并经常会带来愧疚感,尽管这有些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表达愤怒意味着失控。

事实:这完全取决于你选择如何表达你的愤怒。当然,确实有失控的可能。想象一下那些在痛哭流涕前大吼大叫的人,还有那些夺门而出的人,那才是失控。表达愤怒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也包括写信和交谈,这两种方式就一点儿也不极端。

◆如果错怪我的人看到我的愤怒,他就会意识到他对我的影响并做出改正。

事实:不要有这种指望。想要改正,既需要愿望,也需要相应的能力。以为自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只会使你再一次失望并受到伤害。关于愤怒,你还听过哪些不实之词?

在记事本上写下这些不实之词,并将它们改为更健康的想法。面对愤怒的众人

提到愤怒,你的眼前可能就会浮现出一个大喊大叫、有些吓人的家伙在与人吵架。但并不是所有人在愤怒时都是这种表现。害羞的人和压抑自己的人在愤怒时可能只会表现冷淡或情绪激动。懒散随便的人在愤怒时可能只是会对你的评论不予回应。

35岁的贝丝就不喜欢大喊大叫。事实上,她总是能在和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父亲争吵时表现镇静,并因此而感到自豪。每当她生父亲的气时,她就会先离开,在心里默想对父亲的批评以及他是如何错怪她的。随后这些想法就会变为对自己短处的思考——因为自己没有有效地与父亲交流,没有很好地理解父亲的疾病和问题并对此报以同情,没有像自己希望的那样直接站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一天,当她的治疗师问她是否感觉到愤怒或憎恨时,她大吃一惊,“不。我可是最不可能发怒的那种人。”但她的治疗师指出,事实上她是很愤怒的,而且这种愤怒已经积攒多年。从很小的时候起,贝丝就被教导,好孩子是不会大呼小叫或者对父母回嘴的。她从来都不被容许表达自己的愤怒,正如治疗师指出的那样,愤怒伪装成批判性的想法表现了出来。

人们表达愤怒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表达愤怒的方式,看看你自己是否也在使用其中的某些方式: ◆尖刻

◆把自己和别人比较,觉得他们处理得比你好 ◆关于他人或自己的批判性想法

◆在别人不理解你时,内心感觉懊恼或挫败

◆在别人与你说话时总是想要反驳别人的观点,采取守势 ◆内疚 ◆不耐烦

◆肌肉紧张 ◆怀恨在心,不愿放手 ◆难以听取、接受他人的观点 ◆总是感觉命运不公 ◆讽刺挖苦 ◆恐惧 ◆烦躁

◆因某人而心烦意乱时表现自闭

◆与他人说话时不考虑后果,事后又感觉内疚(也可能不会)◆表现出“随便”或者“那又怎么样?我不在乎”的态度 停下来,想一想:愤怒是什么样子 写下3到5个与你关系密切的人的名字。

回忆一两件你对他们十分生气地事。试着回忆起你当时所面临的“预先存在的压力”、“当前压力”、“间接性刺激”和“触发性想法”。

你是如何向这些人表达你的愤怒的?是不是用到了前面列出的某种方式?你的反应有没有什么规律?你对每个人的表示是否相同?例如,“我的母亲——我最后呵斥了她,说了„我们就谈到这儿‟之类的话,然后挂了电话。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觉很内疚,并打电话给她。我最近才意识到,在整个过程中,我都双拳紧握下颚紧咬,并觉得胃痛。”

然后回顾一下每个间接性刺激和触发性想法。你会怎样重构这些因素,以便减缓你的愤怒? 应对方式

尽管表达愤怒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通常都能够被分为以下5类:否认、消极接受、侵略性行为、消极侵略和坚决果断。否认

否认自己愤怒的人可能会这么想,“我不是真的在生气,我只是有点伤心。但都会过去的。”但是,由于你的愤怒没有被承认并表达出来,愤怒只能内化,带来日渐增长的怨恨,并有可能造成头痛、胃痛和睡眠问题等生理现象。有时候,人们会否认自己的感受并将其投射到他人身上。例如,他们可能会(充满怒气地)说,“我没生气,你才在生气呢。” 消极接受

消极接受的人会躲避一切形式的冲突,他们十分害怕自己让别人伤心或者冒犯到了别人。他们很难拒绝别人,因此他们常常会半心半意地施恩于人,并带着微笑,随后却感觉不到一点喜悦,甚至会在内心感觉挫败。侵略性行为 使用侵略性手段应对愤怒的人会想要别人为他们的错误行为(或所谓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他们需要把责任归咎于人并做出处罚,而且他们也不怕当面这么做。相对的另一方会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需要做出防卫,不久之后他们就会学会时刻警惕通过侵略性行为表示愤怒的人。消极侵略

使用消极侵略的方式应对愤怒的人会消极地抓着愤怒的感觉不放,并因此而感觉挫败。挫败感超过临界值后就会导致爆发,尽管这种爆发很可能不会指明事情真正的源头。举个例子,有人面带微笑地说,“不,真的。我没生气。”几天之后,当他的妻子让他修一下衣柜大门时,他说他会的。但两周过去了,他却仍然什么都没做。坚决果断

坚决果断地表示愤怒,这种方式很直接,并且考虑到了相关各方的需要。你需要说明事实,交流自己的感受并提出需要别人改变某些行为的要求。这种方式可以消除偏见、想当然和责难。在第六章中,我们将专门讨论使用这种方式应对边缘人格父母(或其他人)的方法。要想完全克服长期压抑的愤怒,使用这种方式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停下来,想一想:你的方式是什么?

许多人都有多种表达愤怒的方式,这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势、背景、相关的人以及这些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想象一下你使用每一种方式表达愤怒的情形。

然后再回忆一下,哪种方式是你最常用的,哪种是你最不常用,或者完全不用的。哪种方式对你是最有效的?为什么? 没有愤怒,你会怎样?

不论是哪种应对方式(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固定使用一种方式,而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偏重于不同的方式),让长久以来的愤怒就此消散都是一个让人心生畏惧的想法。“愤怒就像是喷气式推进背包和安全垫一样,一直被我携带在身边。”凯特林说。她的母亲是一位边缘人格患者,这位母亲经常会暴跳如雷,并威胁自己的女儿,说如果她敢表露自己的愤怒,那么要将她扔到街上。“愤怒推动我前进,并使我感觉安全。我知道,只要装备上它,就没有人敢像我妈妈那样威胁我。”但这么做的坏处是,凯特林不得不时刻警惕着可能的攻击。她会迅速反击,并在朋友刚准备做出温和的批评时就开始自卫。随后她会为误解了朋友的意思而感到懊恼万分——懊恼到羞于再联系对方。她将自己封闭起来,通过忙碌的校园生活来麻痹自己,并因此而感觉越来越孤单。

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凯特林才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她一直装备在身上的愤怒。“但我害怕,一旦我打开背包,将它释放出来,我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愤怒的你又将如何?

尽管长期的愤怒令人害怕,但将愤怒小心地储藏起来并没有什么好处。想想你要付出的代价:愤怒促使身体释放出荷尔蒙,长此以往会使身体各个部分受到伤害。研究表明:这些荷尔蒙会导致或加剧多种病症,从自身免疫性疾病到心脏病再到高血压都与此有关。

在精神层面上,长期的愤怒会损害你的精神健康,并摧毁你的自尊、破坏你与他人的关系。长期的愤怒会19 导致冷漠、孤立、孤独和过分敏感、自闭以及多疑(随时准备对任何与过去受到的侵犯稍有类似的行为做出回应)、抑郁、自毁式行为(暴饮暴食、药物滥用、嗜酒、企图自杀等等)。停下来,想一想:愤怒的后果

长期的愤怒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你的生活?本项练习的目的就是帮助你看清愤怒的后果。按照5分制评分。1表示“很小”,5表示“非常大”,评判一下愤怒在以下方面对你生活的影响: ——你在工作中与各位领导的关系 ——你与同事的关系 ——你与下属的关系

——你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的第一印象 ——你对待子女的方式 ——你与伴侣的关系 ——与旧友及前任的关系 ——与邻居的相处

——你在自己加入的志愿者组织、兴趣小组、宗教组织中的活动 ——与他人断绝关系,疏远 ——你的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酗酒或滥用药物 ——不安全性行为 ——创造力 ——你的效率 ——内在驱动力

——准确性、持久力、记忆力

所有评分大于等于2的领域都是你需要注意的地方。继续阅读,我们会在下面的内容里介绍如何在短期内将愤怒对你的影响最小化。密切注意你的愤怒

在你的记事本里划出一个区域,用来在学习本章、复习本书以及随后的过程中追踪你的愤怒。这将很好地帮助你看清,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愤怒降低到了何种程度,愤怒对你的生活和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又降低到了何种程度。至少每天在记事本里记录一次。设定一个做记录的时间,比如每天早上一起床,晚饭后或者睡觉前。在时间的设定上不要与其他日常活动发生冲突。注意记录以下几个方面: ◆在过去的一天里你感觉到愤怒的次数以及引发这种感觉的导火索。

◆用10分制评分给每次愤怒的程度打分,你可以用生理反应的程度作为参考(心率、胸闷、头痛等);1表示程度很低,10表示反应强烈。

◆每次愤怒的冲动性如何,使用同样的10分制标准评判。

◆最后,你的反应如何?对侵略性反应(包括行为)评分,同样使用10分制:1表示几乎不具有侵略性,10表示极具侵略性。下面是一个追踪日记的例子: 11月22日3次。

1.孩子不愿意穿衣服上学,我们最终错过了校车。强度:7 冲动性:9(我真想把穿着睡衣的女儿一把拽到车站。)

侵略性反应:6(我对她大叫,告诉她有她好瞧的,并且在她上车时没有吻她。)2.稍晚些时候我在电话里向母亲诉苦时,她说我的女儿和我一样难相处。强度:7 冲动性:10(我想对她大叫,“你这个贱人!”)

侵略性反应:2(我说,“妈,外面有人敲门,我得挂了。”然后就挂断了。)3.丈夫告诉我,与母亲讨论早上我的女儿做了什么“不太明智”。强度:5 冲动性:5(我想打他。)

侵略性反应:9(我对他大发雷霆。他怎么敢站在我妈的一边。我大叫、摔门、拿他的工作文件扔他,并在他想要向我解释时把他推到一边。)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能够慢慢辨认出那些触发愤怒的模式,并逐渐了解自己为什么会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在上面这个例子里,这位女士倾向于在自己的需求(送女儿按时上校车)和感受(挫败感)没有被人严肃对待时发怒。同时,她似乎倾向于对女儿和丈夫采取侵略性的回应,但对母亲采取消极的回应。观察自己对愤怒强度的评分也是很有益处的。随着你的努力,你会发现自己的愤怒强度在逐步下降。你还有一项额外的工作可以做:在注意自己的愤怒的同时,你可以分辨一下导致这种感觉的各种压力和触发性想法,并重构这些想法。例如,你的记录写出来时可能是这个样子: 1.孩子不愿意穿衣服上学,我们最终错过了校车。前期压力:我的母亲经常精神抑郁,她很少起床帮我们穿衣做早点。而当她这么做的时候,她总是表现得 极不情愿。

当前压力:我们都睡过头了。我女儿醒来时睡在床的另一边,并且极不愿意合作。间接性刺激:我醒来时感觉头很疼,如果这次她再错过校车,这将意味着我要在两周里第三次上班迟到了。触发性想法:她知道如果她不马上穿上衣服,我就会迟到了。她很自私。

重构触发性想法:她还只是个孩子。她早上起床向来很慢,而且她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意识到她的拖延会影响到我。她不是自私;她只不过是一个在我要去上班时还没有准备好去上学的正常孩子。全身扫描

在做愤怒记录的头两周,你也应当注意一下你身体的哪一部分感觉到了愤怒。你可以通过全身扫描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是一种瑜伽、医疗和生物反馈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你定位身体感觉紧张的部位。在做这项练习之前,请先确保你在接下来的几分钟之内不会被打扰。

1.用你感到舒适的姿势坐下或躺下。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腿和脚上。蠕动脚趾,然后活动双脚并放松。注意你的小腿是否有紧张感。如果有的话,请试着放松。

2.将注意力集中在下半身上。是否感觉到下背部有些疼痛?放松,深呼吸。注意臀部及髋部是否有紧张感。有意放松这些部位。

3.将注意力集中在横膈膜和胃上。深呼吸两到三次。放松自己,注意这些部位是否让你感觉紧张。4.将注意力集中在肺部和胸腔。这两个部位是否感觉紧张?深呼吸几次,想象你的肺部正在充满新鲜空气。更进一步地放松。

5.将注意力集中在肩膀、颈部和喉部。吞咽几下,注意喉咙和颈部是否有紧张或疼痛感。顺时针转动活动头部,然后逆时针转动。耸耸肩,注意一下是否有紧张感,放松。

6.将注意力集中在头顶。然后注意力逐渐下移至前额并放松。注意眼后、耳朵、脸颊、下巴是否有紧张感。放松嘴部、双唇、舌头和下巴。

7.再次扫描一遍全身,看看还有哪些部位感觉紧张。深呼吸,放松。8.在记事本里记下感觉紧张的部位。找到源头

与其他感情一样,为了减少负面的影响,你首先应当理解这种感受的源头在哪里。正如前文所述的那样,边缘人格父母的成年子女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忍受着长期的愤怒。这些原因可能包括一再地被无视、身体侵犯、与家长的争论、以及身边的敌意、否认或投射等等。停下来,想一想:源头

使你感觉愤怒的到底是什么?在记事本里将想到的列出来。详略程度由你来掌握。不要有什么先入为主的看法;没有什么标准能规定某些事由只能引起某种反应。下面是几个例子:“我尽一切努力想要做到最好,但我的父母总有些错要挑”;“我很愤怒,因为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被容许表达自己的感情;我感觉备受压抑”;或者“你没有按照我需要的那样照顾好我。你使我不得不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你将我放在危险的境地,比如你要和男朋友去约会,就把我放在马丁叔叔家,但那个家伙性虐待我。”

对记录下的每一个事项,你是如何表达愤怒的(回忆一下你的应对方式、愤怒强度和侵略性)?你有没有

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向相关的人表露过你的想法,或者对此做出过什么事后后悔的行为?你的行为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为了摆脱这些感觉,将其对你的影响最小化,你能采取怎样的行动?你又愿意采取怎样的行动? 减缓愤怒的策略

在记事本上记录下你的愤怒,注意其中是否有什么规律,本章介绍的各项练习将帮助你有效地缓解愤怒。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缓解长期的愤怒。下面就是一些例子,你也可以在后面加上你自己的不同方法。

◆深呼吸(缓慢、节奏均匀的深呼吸,每次呼吸间稍有间隔)

◆想象(会使你感到镇静的地方、你喜欢与之交往的人——不要重复不愉快或愤怒的画面)◆祈祷或冥想 ◆瑜伽、太极、普拉提

◆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或时不时地帮朋友做些小事 ◆在记事本上记下你的感受,以及你所希望的感受 ◆从事创意活动

◆有氧运动(散步、跑步、游泳、自行车、滑雪、滑冰、拳击)◆在车里或对着枕头大叫 ◆击打枕头或拳击袋 ◆撕报纸

你可能会发现,其中一些方法通过发泄怒气来缓解愤怒,另一些方法则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有些方法使你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另一些则帮助你与自己的感受拉开距离。重要的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总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将会使愤怒在不合适的时间以不合适的方式发泄在不相关的人身上。同样地,总是发泄愤怒意味着你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当时的感受,使自己的心灵得不到休息。你可以通过在心中默想一幅图画(节拍器、时钟、跷跷板或天平)来帮助自己找到平衡。用交流重塑关系

作者:[美]金伯利•罗斯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时至今日,你可能仍然会怨恨自己过去的遭遇,在与父母交流的时候,过去的感受也很容易被唤醒并放大。本章为你提供一些理念和交流方式,好帮助你降低与父母交流时所感受到的压力。

有时候,挫败、被困、无望的感觉会让人觉得难以承受。但你可以设置自己的底线,告诉你的父母,并用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向父母表达你的感受,以便改变你们之间的互动。结果呢?你对环境的控制感会增强。你会在尊重自己和自己所持理想,并尊重你的父母的前提下来维护自己。你将不再像儿时(或许成年后仍然表现的)那样只能扮演指定的角色。过去的那些不健康的情况都将发生改变。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对一些成年子女而言,最简单的应对方式就是不再与父亲或母亲发生任何联系。他们可能并不确切知道如何与父母设定底线,或者他们的底线总是不断地受到侵犯。这是他们觉得,完全断绝关系反而更容易一些。另一些人,不论过去经历了什么痛苦或屈辱,仍然探索出一条与父母交往的道路,来满足他们(及其父母)最低限度的需求。有些人只与父母保持着表面上的联系。“我和我父亲的关系就像新闻联播的两位主持人一样。”22岁的塔利亚说,“我们只谈论无意义的事情,比如新闻、天气、体育运动等等。超出这一范围的谈话通常都会以争吵结局。”有些人则出于内疚、责任、恐惧或由于他人的要求,而继续着过去的那种不正常的关系。

第六章用交流重塑关系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作为成年人,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并没有一个定式。关键点就在于,你自己应当深思熟虑,做出能够保护、尊重自我的选择。如果你自己已经为人父母,那么你也需要考虑好你的决定对子女的影响。

你与父母关系的亲密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关系可以随着环境变化、你的需求以及你父母对自己感情和行为控制力的变化的而变化。例如,你可能会决定疏远他们几个月,只回复一般性的邮件但不通电话或当面与他们交流,并在这段时间里整理自己的思路,理清自己的感受。也有可能,你因为搬到了父母住所的附近而发现自己与他们的交往比以前大大增加。你可能会决定练习一下本章介绍的各种方法,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并减缓自己受到的压力。你也可能会发觉增加的交往带来的压力过大,因此尽管你们住得更近了,但你仍然决定只通过电话与他们交谈,并一年只见一次面。当然,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停下来,想一想:交往需求

为了帮助你认清让自己感到舒适的交流底线,认清自己对交往的需求,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她是我妈妈,我不敢想象一下子放弃这种关系会是什么样子。◆让我那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替我作决定比自己做决定要容易得多。◆我得承认,每次我们吵架之后,我都会感觉好像虚脱了一样。

◆在他表现正常的时候,他真是一个很好交往的人;有趣、做事专注,我的孩子们就很喜欢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恐惧会使你不敢脱离这种关系,也不敢向另一个人指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当你想要向父母当面指出困扰你的那些亲子关系中的问题时,你害怕吗?如果害怕,请仔细分辨你的情绪。下面是几个例子: ◆我害怕他不再称赞我。只有和他在一起,我才能感觉到自己有人爱,有人赞赏。我知道这是事实。◆如果与她当面对质,她很可能就会威胁要做什么事情。谁知道最后事情会变成什么样? ◆我可受不了别人也这么大脾气,我只有闭上嘴,随他去。

◆让她伤心会使我觉得很内疚。她的生活已经够不顺的了,我怎能再故意增加她的负担? ◆他可能又会开始酗酒,那时候我又会怎么想? 控制交流

在阅读本章的过程中,记住你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控制你们之间的交流。记住,你有权这么做。下面是几点建议,你可以花点时间想象其他更适合你、对你有效的方法。

◆使用电话答录机、语音信箱、来电显示来过滤来电,使你只接自己想接的电话。◆将电邮地址加入黑名单、过滤并/或删除电子邮件。◆让你的伴侣告诉对方你现在不在,你会在合适的时候给他们回电话。

◆如果与父母处在同一个空间内,你可以离开那间屋子或到室外去,戴上耳机,打开电视,织毛衣或者去外面整理花园。

◆你可以说自己并没有准备好谈论某件事,等到合适的时候再说。◆拒绝包裹;不拆封信件,将信件退回给发信人。◆更换电话号码;申请不被号码簿收录的号码。

◆除了家人外,不让其他人随便进入你家(钥匙、组合锁、车库门、警报密码等等)。◆拜访父母期间居住在旅馆或朋友家。父母来访时要求他们采取同样的方式。注意代价

维持一段关系,不论你选择将这种关系维持在哪一种程度上,都不意味着你要否认自己曾经的怨恨,否认自己为摆脱怨恨所做的努力,否认你至今仍然会对父母所说的某些话或所做的某些事感到沮丧。试着仔细思考一下,而不是仅仅在回忆令人厌恶的场景时一掠而过。记住,你不应当期盼父母做出改变,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观点、反应,并因此改变你与他们的互动。

想象一下,你正在与父亲或母亲跳华尔兹,并由他们领舞。你总是跟随着他们的步伐。仔细想一想,你从来都不喜欢华尔兹。因此你开始自己和着管弦乐队的音乐跳探戈,并开始自己领舞。在你跳探戈的同时,你的父母几乎没有办法再继续华尔兹了。他可能不喜欢探戈。他可能会转身离开舞池。他可能会大喊大叫,说你很自私,甘愿采取任何下流手段来和乐师合谋毁掉他的快乐。不过,他也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如果还想和你跳舞,他就必须改变舞步。

你可能会注意到,一开始时,设立底线,与父母进行更直接的交流会使双方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目标上,记住,如果因为害怕他们剧烈的反应而故意压抑自己不去讨论那些困难的话题,你的愤怒只会进一步加深,并使你在与他人交流时面对更大的困难。这对双方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停下来,想一想:现在还是过段时间

为了衡量一下与父母设定底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你可以想一件在过去曾经引起争论的事,并将其记录在记事本上。

下面是一个例子:贝瑟妮今年不想与母亲和继父一起共度感恩节。她表示,继父的夸夸其谈与母亲的殉道者姿态已经毁掉太多次节日庆典了。她无法忍受再听他们详尽叙述一次为了准备所有这些奢华饰品,他们又投入了多少精力。但她知道,跟母亲提起这个话题将会使母亲大发雷霆,引发一场关于她自己多么自私的长篇大论,并使她们之间的关系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紧张万分。当然,她的妹妹也会打电话过来指责她又伤害了母亲。贝瑟妮想,也许今年还是先去吧,明年再改变。而过去3年里她都是这么想的。

你是不是也像贝瑟妮一样,因为害怕结果而一再推迟说明你对某些事的看法呢?画一张表格,在表格的第一列抬头标上“现在”,第二列标上“过段时间”。表格分为两行,一行标上“积极”,另一行标上“消极”。现在,想想你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你现在就和父母摊牌,你认为你会得到哪些好处?如果一直等下去,又会有怎样的好处?分别在“积极”、“现在”、“过段时间”上写出你的结果。

现在想想消极的方面。如果现在与父母摊牌,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一直等待又有什么坏处? 对贝瑟妮来说,如果现在就和母亲摊牌,她很可能会感到如释重负,并与丈夫、孩子和朋友过一个愉快的假日。她将打破现存的惯例,并能够在以后的多年里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一直等待,她很可能会暂时感觉轻松一些——直到下一个节日的到来。她也可以找一些中间选项,比如只在父母那里待一晚,而不是整个假期都待在那里。

现在考虑一下贝瑟妮将要面对的消极结果。如果现在就和母亲说明,贝瑟妮就得想办法应对母亲的愤怒和随后的冷漠。如果要等到以后,她将不得不再忍受一次节日晚宴;并且在来年感恩节将近的时候,她又会不得不把整个过程再经历一遍。并且她还会觉得自己是个懦夫,因为她不敢说出事实。

那么,你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又将如何呢?这张表格可能并不能够给你一个直截了当的解决办法,它也无法减轻你在想要和父母摊牌前胃里翻滚的感觉。但这张表格能够帮助你理清自己的感受、需求和自己需要优先考虑的事项。

记住,你正在探索人际关系的新领域,前方的道路也许并不平坦。你可以把你正在做的事想象成用一把开山刀在丛林里砍出一条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总会做到,尽管沿途要忍受蚊虫叮咬、双手会长出老茧,身体会被划伤,尽管在过程中需要忍受挫败,并发现你所清出的道路不久之后又会被杂草覆盖,需要再次清理。(不过再次清理时会容易一些,因为新长出的杂草时间还不长,根基没有那么深。)

试着说明你同父母的关系将走向何方。你对你们的关系有什么目标?既然不能期盼他们做出改变,那么现实又会怎样?下面是几个关于未来目标的例子:

◆我想改变与母亲的关系,以便在她每次面对危机时,不需要我再放下手头的事冲过来帮助她。◆我真希望她再对我发火时,我不会再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到惊吓的小女孩。◆我的目标就是维持与父亲的关系,但不让他干涉我的婚姻生活。

◆对我来说,让我的孩子们了解他们的祖母是很重要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在保护他们、监督他们的同时,站在尽可能远的地方。

◆目前,我想不出我与父母还能维持什么样的关系。了解你的权利

在任何一段人际关系中,你都有自己的权利。某人是你的父母,或者某人存在心理问题并不能改变你拥有权利的事实!在你进一步阅读本书,寻求与父母关系的平衡点的过程中,请记住以下几点,你有权: ◆在与人交往时感觉安全 ◆受到尊重

◆不受言辞、精神和身体上的攻击 ◆表达自己的观点 ◆被欣赏、被认可

◆使你的隐私和底线受到尊重 ◆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觉舒适

停下来,想一想:人际关系中的权利 上面所列的权利并不全面。你还能想到其他权利吗?每项权利对你有什么意义?例如,“在与人交往时感觉安全”对你而言也许就意味着不用时刻担心父母会忽然严厉批评你。获得控制权的方法和技巧

本章剩余的部分包括了一系列的练习、提问和工具。这些内容将帮助你将父母言行所引发的愤怒降低到最小程度,帮助你去面对不同的困境,并帮助你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可以使用这些方针来应对各种问题,例如处理诸如生日、节假日、葬礼、婚礼(在这些场合中具有边缘人格症状的人通常会表现出各种强烈的情绪)等等具有挑战性的家庭事务,或者向父亲或母亲解释你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在经济上支持他们。你也可能将这些技巧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与其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感受

还记得小时候学到的过街时的注意事项吗?停、看、听。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场合。在与父母(或其他难以打交道的人)交往的过程中,你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感受。通常,尤其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人们总是难以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感觉。更常发生的情况是,你完全忘记了要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感受。注意自己的感受,不要加以忽略。你的身体有什么感觉?对愤怒的生理反应通常包括太阳穴跳动,眼前有白光,感觉头部发颤,耳鸣,脸红,牙关紧咬,双拳紧握,手臂、腿部、颈部、肩膀肌肉紧绷,呼吸急促,浑身发热,胃部不适,恶心等等。

注意你的姿势是否发生改变。你是否忽然想要将两臂交叠在胸前,采取防守性的姿势?你是否弯腰弓背,潜意识地要保护胸部?你是否会觉得全身僵硬,忽然想要摆出逃离现场的姿态?例如,坐在那儿时,你是否会在感觉受到威胁后忽然想要站起来,面向出口?使用第五章所介绍的全身扫描法将帮助你更好地确定身体的哪一部分在对刺激做出反应。

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感受吗?害怕?伤心?很受伤?你预料在此之后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例如,在你与父母愤怒地争吵之后,你是否会感到内疚呢?

你会怎么想?在你的脑海里反复出现的又是怎样的信息?

注意一下你对交流有怎样的期望。你是否会觉得自己被抽干了,第二天早上根本没有办法起床上班,或者没有经历在傍晚给婴儿洗澡? 不要主观评判自己

要想摆脱这种种感受,第一步就是要将这些分辩清楚,并加以接受。你不能改变你不认识的东西。你对父母或你们的关系有一些看法,你可能并不喜欢这些看法。你在去看望父亲之前总是会焦虑得浑身发抖,你可能也不喜欢这样。但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现在你确实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因此,请不要过于介意你对自己的感受的看法,不要评判自己。停下来,想一想:你有多爱评判自己?

使用5分制评分,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5分表示完全同意,标出你对下列陈述的看法: 1.我希望自己不用每次一想到要和母亲交谈就这么激动。2.我真不应该感觉这么内疚。

我在准备去父母家的时候应该更镇静一些,不要那么害怕。3.27 4.我真恨自己,干嘛要对他那么愤怒。5.这么想自己的母亲,我真是个坏儿子。

把你的评分加起来。分数越高,就表示你对自己的看法越有可能阻碍你的改变;学会客观对待自己的感受应当成为你学习本章的一个重点。

把以上陈述中那些你给出3分以上的选项改成不那么具有批判性的陈述。例如,“我真不应该感觉这么内疚”可以改为“我意识到了自己有多内疚,我可以找出内疚的原因并设法减缓这种感觉,使之变得可以忍受。”或者“无论如何,现在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找出导火索

正如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触发性想法就是那些直接点燃愤怒和其他感情的情绪火花。你应当分辨清楚自己的触发性想法有哪些。在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使你发怒的很可能是某些特定的行为和/或言辞,倒不是因为这些行为本身有多不堪,引起愤怒的通常都是这些行为发生时的情景——也就是说,这些行为触发了你对过去经历或近期感受的记忆。意识到触发愤怒的导火索是什么之后,你就可以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行为引发愤怒

导致愤怒的原因有很多,但仔细想想的话,这些原因通常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也就是说,尽管每次的情景有所不同,但触发愤怒的核心问题却是相同的。下面是几个例子:

超越底线。米歇尔的妈妈总是不打电话问问时机是否合适就直接登门拜访。有时候,她会给米歇尔的孩子们带去糖果,尽管米歇尔不断地告诉她不要这么做。有时候她来时米歇尔不在家,她就会把米歇尔家的厨房打扫干净,并留张字条说明之前的厨房有多脏。

不尊重隐私。米歇尔还发现,有好几次她的母亲都在米歇尔家翻箱倒柜寻找所谓的米歇尔的丈夫的私房钱。停下来,想一想:找出触发愤怒的行为

你的触发性想法有哪些?除了触发愤怒的行为之外,也描述一下你是如何生气的,并说明当时的情景。你从此类事件中学到了什么?想象一下,你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你的父亲或母亲,你们是完全的陌生人——然后他/她做了那件引起你愤怒的事。这时候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还会发怒吗?你会如何反应? 言辞也会引发愤怒

言辞也会成为导火索。每当你听到“总是”这个词从父亲的口中说出时,你是否都会深吸一口气,感觉胸中的怒火在升腾呢?“如果你当初……”这句话是否会使你头痛?触发愤怒的言辞通常包括: ◆你总是…… ◆你从来都没有…… ◆你真是太…… ◆你不…… ◆你应该……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

其他一些容易引起愤怒的言辞还包括: 指责、批评或者人身攻击。唐的母亲每次都会在家庭聚会上嘲笑唐的妻子的育儿技巧。她也会反复唠叨唐的体重问题。

转移责任。每次米歇尔想要告诉母亲她花钱太没有节制时,母亲都会说这是因为父亲去世时留下的钱太少了。

投射。米歇尔的母亲总是告诉米歇尔,(除了不会持家不会做母亲之外)米歇尔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理财。但事实上,真正需要理财教育的是米歇尔的母亲。

其他引发愤怒的导火索可能还包括父母向你寻求帮助(或者他们寻求帮助的方式);无视你的观点、感受、愿望;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取笑;老调重弹;以及自怨自艾。停下来,想一想:找出触发愤怒的言辞

哪些言辞能够触发你的愤怒?还有其他我们没有列出的言辞吗?

你是如何理解那些言辞刺激的?例如,“如果你再像你姐姐一点的话”在你看来可能就意味着“我没有她那么爱你。我不那么看重你。”

想象一下,你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你的父亲或母亲,你们是完全的陌生人——然后他/她说了引起你愤怒的那句话。这时候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还会发怒吗?你会如何反应? 语境是关键

在日常生活当中,语境就是一切。如果你的家里一尘不染,而你的母亲指责你持家无方,那么,你就可以很自信地告诉她她错了。你很有可能会把这句评论直接当作是她的又一次投射。但如果你的房子很乱,而她说了同样的话,那么你就很有可能会被她的评论搅得心烦意乱了。

同样,你可能会注意到,自己在某些情况下比另一些情况下更容易发怒。比如当你的父母在你家时,你会更倾向于对他们的指责置之不理,但如果是你在他们家,你就会感觉自己失去了控制力,容易被他们的指责所压倒。再或者你可以在电话里和他们正常地交谈,但阅读母亲那又臭又长的电子邮件却会使你咬牙切齿。可能当周围有其他人存在时,你的父母并不会指责你,而是强调他们对你的宠爱和尊重;一但你们独处一室,各种指责就会接踵而至。反之亦然。与他人竞争你的注意力和时间可能是触发边缘性行为的原因之一,因此你可能会更倾向于与他们独处。停下来,想一想:找出触发愤怒的环境因素

哪些环境因素能够触发你的愤怒?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最容易发怒,这其中有没有什么规律?这种事是不是在某些节日里总会发生?某个亲戚在场时?在某个地点或某个场合时?在记事本里记下引发愤怒的环境因素。

针对每种环境因素,思考减缓或消除愤怒的方法。例如,如果你因为和父母独处时父母互相戏弄的方式和他们对付你的方式而愤怒,那么你可以选择与他们分别见面。例如在早餐时看望母亲,并邀请父亲共进晚餐。人非钢铁

人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是几天或者几周。睡眠不足、生病、慢性疼痛、财务紧张、家庭因素、工作压力、对特定情况的担忧、烟酒、药物副作用、缺乏运动等等因素都会影响你对触发性想29 法的反应。既然无法控制可能增加负面情绪的各种因素,那么了解这些因素就是帮助自己应对而不被控制的最好方法。因为周五的截止日期,每个周四你都会紧张万分,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你就会明白把和父亲共进晚餐安排在周四晚上有多么不明智了。同样,如果你刚刚完成了一个放疗疗程,那么很可能你也会想要先休息几周再去见你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将帮助你将这些弱点的影响减到最低,这也会使你在感觉将要失控时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

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并不容易。承认自己在有些时候更加脆弱吧。不要勉强自己。停下来,想一想:是什么让你做出了这种反应

什么因素使你在面对导火索时变得更加脆弱?在记事本上尽量客观、不带批判性地记录下这些因素。只记录客观事实。例如,“如果我睡不够9小时,我就会在第二天变得烦躁易怒。”或者“每次关节炎发作的时候,我都很难在母亲的唠叨声中保持冷静。”

针对每一条因素,思考一下如何将它们对你与父母相处的影响降到最低:“每次去拜访父亲之前,我都要多睡几个小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就会在第二天早上打电话给他重新安排时间,或者在离家前先做1小时瑜伽。这样有助于减轻我的烦躁和焦虑。” 难以相处的父母也是普通人

和你一样,你的父母也有自己的导火索。事实上,对那些无法处理自己的感受、对情绪刺激十分敏感的人来说,几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会成为导火索。

在关注自身福祉的同时,注意触发父母情绪的导火索和他们的弱点对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是的,你不想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关注父母和他们的需求上(你可能觉得自己已经这么做的够久了),但是,理解究竟是什么引发了父母的行为,并学会预测父母情绪的这种变化,最终将会使你受益匪浅。对于边缘人格患者或表现出边缘性人格障碍行为的人来说,常见的导火索有以下这些:

◆害怕被抛弃(你在电话里说要暂时离开几分钟才能继续通话这样的小事,或者你因为买了话剧演出的门票而不能在明天去他家,都属于此类)◆不能忍受精神或肉体上的孤独 ◆感觉被误解 ◆要求被拒绝 ◆受到压力

◆面对变化或不确定的情况

◆遭受(地位、金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损失 ◆药物及其他环境刺激

停下来,想一想:了解父母的导火索

◆你的父亲或母亲有什么行为、言辞或环境因素上的导火索吗? ◆他/她的弱点是什么? ◆你有没有什么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如果有,你在与他们交流时会如何修正自己的行为? 需要优先处理的事项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但事实上,你在与(任何)人交往时都有需要优先处理的事项。尽管这话听起来有些奇怪,但事实上你在与人交流时确实有需要达成的各种目标。例如,你可能正在专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拒绝别人的要求、请求或提供帮助,或者维护你与别人的关系。你所持有的目标决定了你的用词、语调以及你的肢体语言。

在不同的情况下,你的目标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前一场讨论中,你的主要目标还是发泄你对父亲或母亲不承认自己酗酒的不满。下一场讨论中,你可能就会决定,不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誓不罢休。停下来,想一想:了解自己的目标

回忆一下你最近一次与父母的互动,或者想象一下即将到来的一次互动。尽可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在这次互动中,造成困扰的事情是什么?

然后,想象一下你想要达到的结果。你在事后会怎样评价自己,评价你与父母的关系?你希望自己的父母有何感受?

在这次互动中,你最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注意:想要将各种需求按一定规则排序可能会很困难。这项练习的目的不是要给你一个最终的答案,而是要让你在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并通过选择交流的方式(时间、地点、方式)来将其更好地表达出来。明白无误地沟通

下面的这些建议可以被应用到从日常生活到正式场合的各种对话中。它们会帮助你在对父母(或其他人)表现出一定尊重的同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你可以将它们转换成你自己的风格,以便表现得更自然一些。你也可先练习练习,在电话推销员、商店店员或客服代表那里试用一下。准备好以后,你在与父母交流时可以先在一些小问题上试验一下。

你也可以把它们做成备忘卡装在口袋里、放在汽车置物箱里、电话旁或者电脑旁。

记住,在交流过程中,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并坚定、自信地在自己有权要求的范围内达到这一目的。也就是说,要注意自己的眼神、体态、语调、语气和音量。下面就是我们的建议:

◆直截了当地说明你对情况的看法,只说事实。“妈,我注意到上几次我们见面时,你对我的体重发表了很多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是说我太瘦就是说我看上去„肉‟。”

◆从表述自己的感受、观点或想法开始。“我的体重是我自己的事,而且我也不想与你讨论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地提出你的要求。你的要求应当是切实可行的(如果你想要让这些要求得以实现的话)。“所以下次见面时,关于体重和节食的话题就不要再说了。”

如果可能的话,再提供一条你可以接受的选择。“下次见面的时候,如果你非要就我的外形说点什么的话,31 我希望你说积极的话,比如你有多喜欢我的外套。”或者“妈。如果你怕下次你一不小心又会说出什么关于我 的体重的话,那么我们就进行一些和食物无关的活动。我们可以去看看电影。你喜欢电影,自从有孩子之后我也好久都没去过电影院了。”(在提供了其他选项的前提下,大多数人的表现都会比仅仅面对要求时要好得多。)有些时候,如果你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持开放性态度,你也可以征求别人对此的意见。让对方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会使对方更容易达到你的要求,并且也使你不用感觉糟糕或者觉得自己驱使别人做了什么事。

◆实事求是地给出奖励。“如果下次见面时我们能够一直避免这个话题,对我们俩来说这段时光也会显得更加有趣。”

最后再说一句“谢谢”或者“很高兴你听我说了这么多(和我一起干了这么久、听取了我的意见)”对双方都不会有坏处。应对抵抗与怒火

由于对方会做出抵抗,你也许需要不断地重复上面提到的步骤(或其中的一部分)。抵抗通常都会由一个“但是……”(“但是宝贝,你知道我也是为了你好——你并不幸福,鲍比也觉得你胖起来之后不够有吸引力”)或“你这么说不公平”起头。对方也有可能直接攻击、说些难听的话或者试图改变话题。不要忘记你为这场对话设定的目标。你可以在承认他的感受的前提下继续重申你之前说过的话。例如,“妈,我可能不是那么理解你的意思,而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同意以后不要再讨论我的体重问题了。”注意使用“而”而不是“但”,“但”会将你的前半句话都否定掉。或者,“我知道这么说对你有些不公平。为了我们俩能够共同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我们还是不要讨论这些话题的好。”

承认父母的感受并不意味着你要做出让步——你只不过是在告诉他们你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他们的感受。尽管你可能不认同他们的反应(或反应程度),但如果你试着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言辞和行为并不是毫无来由的。承认父母的感受也会使你更加镇静。虽然这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但至少会阻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你可以将下面这些表示对父母感受承认的句子改换成自己的语言: ◆忍受/听到/看到这些一定让你很不好受。◆我看得出这对你是一大挑战。◆我看得出你一定很伤心。◆换我也会觉得这事儿太糟了。

◆如果别人对我这么说/做,我也会感觉……的。

◆这真是太糟/难/可怕了——很抱歉你需要应对这样的问题。

在谈话的过程中,如果你的父母发怒或者表现出发怒的迹象,你也可以使用上面的这些话来平复他们的情绪。例如,“我很希望我们能够交谈下去,但如果你一直大叫我们就没法谈了。”如果他们的反应太过激烈,使得交流无法继续,你可以直接向他们说明你希望结束谈话,并等到他冷静下来之后再继续。接着你最好离开现场,以避免可能的骚扰或暴力威胁。

在面对大量的指责和攻击时,你可能会很容易变得不冷静。在心里默念这些话可以帮助你重新冷静下来。◆生气并不能使情况得到改善。◆我不需要证明自己。

◆我不会就这么中招的。◆能做出这种举动,说明她真的很不开心。◆不需要怀疑自己。我知道什么对自己最有利。

◆我不喜欢他的表现,这么做也没什么用,但这是他知道的唯一一种反应方式。◆我不需要忍受这些。我可以随时结束这场对话。你才是主角

你的陈述应当主要针对你的需求、想法和感受,不要有意无意地指责别人。使用“我”来使陈述变得更直接,同时,让别人知道你的立场。“我”会帮助你更好地关注自己的需求,并使别人不那么容易反驳你(不那么容易,但不是完全不可能)。

下次你的父母再质疑或无视你的感受时,试着在表述时首先承认他所处的立场,然后直接而强有力地说出以“我”开头的主张。下面就是一些例子:

◆你可能会觉得……很正常,但我不觉得。我认为…… ◆你可能会在……发生时感觉……,而我觉得…… ◆你可能会觉得……很好笑,但我认为……

◆听起来你似乎觉得……不是件大事,我不同意,对我来说…… ◆你好像喜欢这么做。但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我。我……

◆似乎你觉得我的意思是……,但我认为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真正想说的是…… ◆是的,我确实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我们也不需要保持意见一致。

◆你可能觉得事情不是那个样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事情就没有发生,而且我觉得…… 停下来,想一想:即时回放

回忆一下你近期与父母的一段不愉快经历。尽量回忆起所有对话的细节。你们俩都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 然后回顾一遍你所说的话,看看有没有可能在其中应用上前面提到的各种技巧。假设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进行相似的对话。到时候你会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或者使用不同的说法吗?如果是,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补充几点

在与父母交流并设置底线的过程中,下面几个技巧可能也会对你有所帮助: 了解自己的极限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你就很难自信地在别人面前发表声明。在提出要求之前,请先认清自己。你需要什么?你愿意为此付出多少?你愿意放弃什么?有没有什么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案,如果有,这些方案又是怎样的?了解这些将帮助你更好地表达自己;同时这也会帮助你在激烈的交流中把握住谈话的方向。

不要期望鲜花 在设定底线,进行更直接交流的过程中,不要期望你的父母会对此欢呼雀跃。还使用之前的类比,当你不再跳华尔兹并开始跳探戈之后,你的父母可能会觉得他们受到了威胁(或遭到了拒绝),因为你的行为使他们脱离了自己的舒适圈。他们可能会质疑你的爱、忠诚或理智。因此,你应当做好准备应对这些潜在的反抗,掌控好自己情绪。第三、第四章里关于如何哀悼、宽恕,如何摆脱内疚的内容同样也适用于此。准备拉开距离

尽管你和父母存在交流障碍,但你们的关系可能仍然很亲密。你们可能会经常见面或者交谈;每当有什么好消息或坏消息要分享时,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但你可能会发现,你需要稍微疏远他们一些。也就是说,见面的次数少一些、电话聊天的时间短一些,不再像以前那样分享过多的个人生活细节。这意味着你需要找到另一个倾诉的对象,意味着你需要在他们再次因为可预见的危机而求助时,拒绝他们的要求,意味着你需要在冷静期过后仍然坚持之前设下的底线,意味着你可能还需要疏远那些仍然与你的父母存在密切交往的亲戚。只有你才能决定,你们之间的距离需要远到什么程度。选择战场

有些边缘人格父母的成年子女会将与父母摊牌作为自我治疗的一个步骤。通常,这些子女都会给父母写信,详细解释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自己的影响。有些人还会提出有关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问题并建议父母去接受治疗。

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说这么做是对的还是错的。正如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那样,你有权利决定什么对你是合适的。不要期望父母会因你的作为而改变。由于他们所具有的症状,期望他们读完一封通篇批评自己的长信、接受其中的批评、承认自己的行为有问题并就此寻求帮助是不现实的。这并不是说你不应该写(或寄出)这封信。和其他形式的摊牌一样,你需要先检查并弄清楚自己的动机、需求和想要达到的短期与长期目标,不过最最重要的是,你需要调整好自己对改变的预期。幽默的力量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只要有可能,你就应当试着拿自己的处境开开玩笑,试着讽刺一下自己。人类是一种奇特的生物,他们喜欢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表现的呆傻愚蠢。你不用愁找不到笑料!第七章 新的过去、新的现在

通过检视自己的过去,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性质以及这种疾病在你家里的影响,你将会理解许多东西:你和你的家人扮演的角色;指挥你的家庭正常运行的规则;你和你的家人过去所持有(现在可能仍然持有)的理念、观点和愿望。只有了解这些之后,你才能够具备质疑这些角色、规则和人格特征的能力。潜移默化的学习

由一位表现出边缘人格症状的父母抚养长大,在此过程中你看到、听到、学到的一些东西(有可能是大部分东西)可能会受到父母变化无常的情绪的影响。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父亲或母亲患有糖尿病并且很好地控制着自己的病情,那么你的家里很可能就不会放多少糖果;你会逐渐习惯他们严格控制的食谱,习惯看到他们验血甚至习惯看他们每天注射胰岛素。你会了解到哪些症状表明他的血糖过低,哪些症状又说明血糖太高。这一切对你来说都很正常,都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好坏之分。

同样,你习惯了父母的边缘人格症状。而这些症状却极大地影响着你们的关系。想一想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DSM-IV-TR,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和其他一些标准里的定义——缺乏持续性,否认,投射,非黑即白的思维,难以表达愤怒,易变,经常感觉情绪难以控制、感觉被抛弃、被攻击、被忽略、被羞辱。

其中的任何一个症状都可能显著影响你的家庭关系,更别提几种症状的共同作用了。而你那时候还只是个 孩子,毫无疑问,父母的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你与其他人的互动。新的过去、新的现在 作者:[美]金伯利•罗斯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在家里,你可能被分配了一个角色。你可能是家里的害群之马,总被排除在家庭谈话之外,了解到的都是二手的信息。你可能是他们最好的朋友,父母有什么秘密都会和你分享。你可能是他们的同盟,他们期望你在任何时候都站在他们一边。你也有可能是替罪羊,总是陷入父母的战场并代替他们表达他们对别人的不满。随着年龄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以及父母需求的变化,你可能扮演过不止一种角色,也可能需要同时扮演多种角色。接受他们的观点

由于不断地参与进父母与他人的这种不健康、不可预知的关系,你可能也经历过家族隔阂或家庭纠纷,并被你的父母灌输进一些与你和他人的观点截然相反的理念。你可能看到过家里的成员被推崇或被贬低,或两者兼而有之。“我再也不会和你说话了”,可能是你的父母处理纠纷时最常用的手段。你可能也被要求要和他们采取一致的步调,以便证明他们是对的。他们可能会告诉你,萨尔玛姨妈是个疯子,或者说你的哥哥即使在生下来之前就是个吃白食的大包袱。在不断地听到这些表述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逐渐在心里相信起这些话来,并很少对此发生怀疑。即使你与萨尔玛姨妈或你哥哥的交往经历告诉你事情并不是这样,你很有可能仍然会接受父母的观点以换取他们的认可,因为不论是儿时还是在成年后,你都可能不由自主地认为(并需要自己相信)父母总是知道得比较多。拼出完整的图像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应当审视自己的过往,从中过滤、辨别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并努力了解你周围的人。萨尔玛姨妈也许并不是个疯子。儿时的你觉得她是一位善良、温暖、有趣、另类的女士。你的哥哥可能本来是一个外向、慷慨的年轻人,但在十几岁之后却变得叛逆而忧郁(在被你的父母批评指责了十几年之后)。父母的信念里可能有一些客观真实的东西,也可能一点儿也没有,这都不是重点。作为一个独立证人,你应当尽量客观地依据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家庭事务

家庭就是一个系统。在回忆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注意父亲或母亲行为的同时,也注意一下周围其他家庭成员(父母的另一方、兄弟姐妹、祖父母、姑婶叔伯以及家人的密友,当然,还有你自己)的行为,并思考一下这其中的模式。停下来,想一想:家规

回忆一些你生活中的大事,比如一次家庭(不论小家还是大家族)冲突、有人离婚、过世、失业、搬走或患病等等。在记事本里记下这些事,并写下你当时的年龄。

回忆一下你是如何应对这些事的,你的家人(直系亲属或大家族里的亲属)又是如何应对的。你可以用以下这些问题来提示自己,不过也不要让这些问题局限了你的思路:

◆大家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没有开诚布公地讨论,或者为了保护某人而故意隐瞒了部分事实?在谈论此事时大家的语气、表情如何?鄙视?悄声细语?瞪着眼珠?气氛是否很紧张?有没有发生争斗? ◆别人是怎么告诉你的?他们是如何向你解释的?有没有告诉你应当感觉如何,应当如何反应? ◆你的感受如何?你是如何反应,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别人对你的反应又是如何反应的?他们重视/无视了你的感受吗?

◆你家族里的成员在多大程度上介入/回避了这件事? ◆你还能回忆起怎样的画面?你是否还记得一些词汇或对话的片段?

◆家庭成员的反应是否有什么规律?是否有人想要避免介入其中?有没有人义无反顾地介入到了冲突的中心?

◆你自己的反应有没有什么规律? 源头

你对事实的记忆形成于多年以前,除了依靠自己的记忆之外,你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了解你的家庭生活。和亲戚们谈一谈,即使是那些你以为没有多少料好爆的远房亲戚也不例外。他们的回忆与判断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与家人的朋友和以前的邻居们谈一谈。(如果你想与之前失去联络的某人取得联系,网络绝对是个好帮手。)

不同的边缘人格患者会在各自不同的领域表现出异常,他们对不同人的反应也会各不相同。在某些情境下,面对某些人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得极其正常;但在另一些情况下,他们的反应又会不那么尽如人意。他们可能会将生活中的一些人理想化,然后又极端痛恨另一些人。不同的家庭成员和朋友可能会对你的父母具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你的家庭运作模式,你应当将自己的信息网张得尽可能的大。接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使你从各个角度了解自己的父母。作为一个孩子,尤其是自己父母的孩子,你只能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待你的父母。如果是一个成年人,其视角将会有相当的不同。你可能会感觉到(也许现在仍然会感觉到)极大的痛苦,因为你与父母的关系成了阻止你看到、记起一些美好事物的障碍。人类的生存本能以及我们面对创伤时的强烈物理化学反应,使得我们更容易记住危险、暴力以及情绪剧烈波动的时刻,而不是祥和美好的场景(你有听说过愉悦后应激障碍吗?尽管人们就快乐对健康的影响作了很多的研究,但没有什么证据表明愉悦会像痛苦一样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父母、近亲或其他你极其依赖的人造成了你的心理创伤,那么这种痛苦的经历就极易被你牢记在心。结果就是,以后只要有什么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强烈的愤怒、恐惧、悲伤等情绪与负面的联想就会喷涌而出。并不是说你的负面情绪有什么不对;生活里很少有什么东西是100%好或者100%坏的(记得有谁是这么想的吗?)。在回忆童年生活时,42岁的唐娜对母亲的感受总是在极端的热爱和极端的怨恨间摇摆不定。她说:“总是提醒自己,母亲不是自愿患上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这对我帮助很大。不管是因为遗传还是后天因素,这都不是她自己可以决定的,而且她也不是故意要让我的生活凄惨不堪的。她尽了最大的努力,只不过是用她自己的方式。她总是鼓励我画画,她总是称赞我的这一天赋。所以我长大后才成为了一个画家。

停下来,想一想:美好的回忆

◆不论你的父母有多么忽视你或者虐待你,静静地坐下来,想一想你与父母在一起时的美好回忆,哪怕这段记忆多么短暂。有没有一首歌、一个故事、一段散步、一件礼物或者一个瞬间会让你觉得,与父母在一起很开心,他们很爱你?

◆注意你在回忆那个时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你是否感觉到某种气味、某种触感,或者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些感受是否会给你带来正面的情绪?

◆你在回顾与父母的美好回忆时有哪些感觉?在记事本里记录下这些感觉。你的目标

你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可能会想要知道你的家史,并了解你家的其他成员是否也有焦虑、抑郁、药物滥用、精神分裂、边缘性人格障碍、在童年受到虐待或忽视、家庭暴力、(因为身体或精神原因)住院等等的经历。你可能也会想要知道你父母的童年是什么样子,以及别人是怎么看待儿时的你的。下面是一些你可能会想到的问题: ◆你家为什么会从……搬到……? ◆你妹妹为什么会被送到……去住?

◆为什么家里没有……的照片?或者为什么……在照相的时候从来都不笑? ◆为什么你的妈妈从来都不和……说话?

◆为什么每次别人提起……的名字时,……都会火冒三丈?

◆……是什么样子?他/她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别人都说他/她……;为什么会这样? 停下来,想一想:第三者视角

◆假装自己是一个记者,正在采写一篇关于(你的)家庭的报道。设想一下你的采访计划,你想要了解谁?想要采访到哪些家庭机密?想要深入了解哪些内容?哪些谜团引发了你的好奇心?这个家庭有什么故事?又有什么经常出现的主题和互动模式?

◆决定你要采访谁,并决定你要从哪些来源获得信息。◆你将提出哪些问题?

◆在调查的过程中,注意并记下自己的反应。

◆写出这个家庭的故事(假设你的编辑很仁慈——任何长度、任何体裁、任何格式的文章他都会接受)。◆这个故事与你童年时及长大后所相信的故事有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有的话,哪些地方不同? ◆你对你的家庭及家人的看法有没有需要被质疑的地方?这次调查有没有让你获得什么新的看法? 你在家庭戏剧中的角色

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成年人,你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会与孩提时代有所不同。随着对之前所持信念的质疑,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人对事的看法可能并不公平。如果可能的话,你也许想要联系一下那些旧交,听听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向他们道歉,或者在新的基础上与他们重归于好。

里卡多还记得,在自己10岁时,母亲曾打电话叫警察来将父亲赶走(她正计划离婚)。母亲告诉里卡多,希望他能够支持自己的说法(而她的说法并不完全是事实),她希望里卡多能告诉警察,自己亲眼看到父亲在殴打母亲。里卡多按照母亲所说的做了,他的父亲因此被捕并在拘留所待了几天。等到父亲出狱时,母亲已经带着里卡多和他的兄弟姐妹搬到了大陆的另一边。此后的至少15年里,里卡多再也没有见过父亲。“我内疚了好多年。”他说,“我对警察撒谎,给父亲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他在被捕后就丢了工作。和他分开也让我痛苦万分。他不是个完美的人,没有人是完美的。用这种长时间的分别来惩罚他有些太过分了。我知道那时候我还很小,我只是在做母亲要求我去做的事,但这并不能减轻我的内疚感,我还会忍不住去想,如果当时没有那么做,现在的情况会是怎样。这是个很难想出答案的问题。过去已经无法改变,你只能沿着过去的路径继续生活下去。

里卡多的儿子出生之后,他打电话告诉了自己的父亲。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终于又和好了。里卡多的

父亲告诉他,他从来都没有因为里卡多向警察撒谎而生他的气;他知道是自己的妻子指使孩子这么做的,37 10岁的孩子不应当为此而负责。“有机会和他谈一谈,听听他的想法,这彻底改变了我对过去的看法。”里卡多说。

因为家庭成员的边缘性行为所造成的分离与冲突也会使你感觉哀伤,不能完整地重建过去也会使你感觉受挫。你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得到能令自己满意的答案。相关人士可能已经过世;他们可能不想和你联系。你可能会听到对同一件事的多种不同说法,并且搞不清楚哪种说法才是真的(事实上很有可能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真实性)。有时候,想要获得问题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接受哀伤与失去的同时,你也需要学会宽容。你可能不喜欢你所找到的答案。你可能不喜欢事情最后的结果。你可能会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感到后悔,或者为自己的遭遇而哀痛。但如今你已经不再是一个孩子了,你有权利自己决定如何处理这些情况。现出真我

你是谁?这听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的住址,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知道自己怎样度过每一天,知道自己是不是别人的父母、叔叔阿姨、子女或朋友。但你究竟是谁呢?作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或其他情绪认知障碍患者的子女,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孩子在小的时候需要有一面镜子,或者说一个评判的标准来帮助他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使他们能够通过健康而正常的方式感受、观察、认知这个世界。而边缘人格患者的子女成长的环境通常都会缺乏这种标准。没有作为参照的镜子,你就很难看清楚自己、了解自己。

其他一些因素也会促使你戴上面具。儿时,你想讨好别人。如果妈妈想要家里有一个小芭蕾舞演员,你就会在芭蕾培训班里挥汗如雨,即使在内心的深处,你想要去踢球或者只是在家看书。如果烂醉如泥的父亲需要有人扶着他从车库回到屋里,你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压抑自我需求感受的好人。

你的父母在难以面对自己时,可能会将你当作他们情感和行为的投射器。例如,如果你的母亲经常发怒,但又不承认自己的愤怒,她很可能就会指责你经常发怒。作为子女,如果父母告诉你你有某些行为特征或者存在某种问题,你通常都会相信他们。

通常,在功能不健全的家庭里,压抑自己的感受会显得更容易一些。反正自己的感受也不会得到别人的承认,再加上那些混乱、规矩、前后不

一、伤害、愤怒、挫败,没有感觉会使生活变得容易得多。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你丧失真我。停下来,想一想:接收信息

回忆一下父母给你的信息,他们怎么看待你,希望你变成怎样的人。在记事本里写下来。下面的例子来自于一些成年子女,这是他们所回忆的他们的父母说过的话:

◆“你太聪明,做艺术家屈才了。你应该去法学院。如果你还想当艺术家,你也应该等到法学院毕业之后。你是个不错的画家,但你没有天赋,和你水平相近的人太多了。”

◆“我真心希望你在一个人住以后能够出得起天天下馆子的钱,你做的菜实在是太糟了。” ◆“你实在不适合养小孩,大概也当不成合格的父母。” ◆“你太冷酷了,不可能有一段美好的感情,没人会喜欢你的。” ◆“你很自私(笨拙、体弱多病)。”

◆“你就像我一样。” ◆“你一点儿也不像我。” ◆“你这个贱人。”

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这些话的?你在多大的程度上相信这些话?你有没有发现,即使你知道有些话并不是真的,但你已经很难做出改变?

记住,你所收到的信息可能并不会像上面那样直接而明确。你可能会从其他人对待你的方式、他们的肢体语言、他们与人聊天时的只言片语等等细节中获得信息。例如,你知道别人说你冷酷,但你可能无法回忆起别人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告诉说这话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这一信息。你就在某处

与表现出边缘人格症状的父母相处的一个基本技巧,就是学会筛选。想一想淘金。你将盘子插进水流中,捞起一大片石块和烂泥,然后轻轻地筛动盘子,淤泥和石块最终都掉了下去。最后,你很有可能会得到黄金或其他矿物(筛出的东西在你看来可能不像是金子,但每种矿物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前面几章讲述的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你的真实自我就像是矿石。内疚、自责、批判、愤怒、怨恨、恐惧和投射就是黏附在上面的泥土与石块,它们最终都会被筛掉。下面的这些练习和问题将帮助你筛出金子和有价值的矿物。

筛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期望一夜之间就能完成),需要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持之以恒。一天,你可能会记起自己很喜欢开心果冰激凌,但你在家和在冰激凌店里时从来都不点这一款,因为你的父亲对坚果过敏,而且总是大肆宣扬这一点。所以,你重新为自己点上了一份开心果冰激凌。几周以后,你可能会在给朋友们做了一顿美味佳肴之后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厨师,尽管你的父母过去常常取笑你“毁掉了一整箱通心粉奶酪”。也许你从图书馆里借过几本烹饪方面的书研习过,也许你在社区大学或者通过电视烹饪节目学习过。几周之后,你发现自己正在和着广播歌唱,并发现自己唱得其实并不难听。这时你才记起二年级时,母亲曾告诉你你唱歌根本不在调上,完全没有节奏感。从此以后你再也没有在别人面前表演过歌舞。但现在你意识到,你其实可以做到。即使不能以此为业,这也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在车里、在洗澡时、在和朋友一起娱乐时好好放松一下。

你可能会发现,一旦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看待其他事物,新的发现就会经常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刻跳出来——遛狗时、喝咖啡时、与好友聊天时,甚至是在半夜的梦境里。你可能需要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记录下你的想法。这可以使那些想法显得更加真实。然后,你可以去吃开心果冰激凌,做一顿大餐,或者去做其他各种能够加深这些想法的事。享受过程吧。把它当作是培养与自己关系的过程。每时每刻都能够发现新的事物,多令人激动!停下来,想一想:约会日(约会夜)

在你的日程表或其他时间管理工具上,定期空出一段时间用来(独自一人)做一些特别的事。这种与自己的约会可以一个月进行一次,也可以一周、甚至一天就进行一次。在这段时间里,从事一些你自己喜欢的活动(去比较远的地方遛遛狗、在书店喝杯咖啡等等),或者独自坐下来静思一会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在记事本里记下你为了促进健康的人际关系所需要的素质,例如尊重、理解、耐心、支持、宽容等等。你可以经常做这种记录,尤其是在独自静思的时候,并且确保自己确实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用了这些素质。

停下来,想一想:检视……

筛选的过程并不是你所能(也不是你应该)控制的。有些东西根深蒂固,其中最难的部分可能就是,要弄

清楚哪些部分需要被筛掉,哪些部分需要保留。不过,一旦你开始回想并质疑那些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于你 生活中的东西,答案可能就会接二连三的跳出来。下面是一些你可能需要考虑的方面: ◆你的信念——精神、物质财富、政治、社会问题等等方面。◆你的感受——使你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焦虑的都是什么? ◆你的观点 ◆你的喜好 ◆你的兴趣

◆你需要优先考虑的事(或者你的义务)。在你要做的事情当中,哪些是你觉得自己应当做的事;哪些是你觉得重要或想要做才去做的事? ◆你的目标 ◆你的优势 ◆你的天赋 ◆你的习惯

在记事本里写下那些跳进脑海的你想要质疑的想法——你收到的信息和你的信念。不论是什么,都把它们记下来。

注意区分你现在的观点和过去有什么不同。每发现一个不同点都在记事本里写下说明。例如,“我过去常常怀疑自己的嗓音。从二年级起,我就不在外人面前放声歌唱了。现在我意识到,自己不必唱得很完美,但事实上我的嗓音还是不错的。我喜欢唱歌,我甚至还加入了社区合唱团。” 停下来,想一想:圈里圈外?

本项练习改编自《界限:你的终点与我的起点》(凯瑟琳著,1993年出版)。你可以使用本项练习来更积极直观地发现真实的自己。你需要准备一根大概8米长的绳子以及一摞索引卡。用绳子在地上围一个圈。在索引卡上写上你的喜好,信念,习惯,天赋,目标,观点,兴趣,以及让你厌恶、开心、悲伤、发怒的事物(一张卡上只写一样东西)。例如,你可能会在一张卡片上写上“暖色调的房屋”,在另一张卡上写上“全麦面包”,第三张写上“有趣的人”,第四张写上“花更多时间与朋友在一起”、“每晚给比利读一个睡前故事”、“每个月去看一次父亲”、“每天按时送比利上学”……

写好所有卡片之后,站在圈子中间,然后一张一张地翻看卡片,如果卡上的内容能够代表你,或者卡上的内容是你想要保留在生活里的东西,就把它放在圈内。如果卡上的内容不能够代表你,或者卡上的内容是你想要从生活里清除出去的东西,就把它放在圈外。如果在仔细想过之后,你发现自己并不真的喜欢全麦面包,就把这张卡放到圈外。这样,你就可以一样一样地决定了。

每当面对无法抉择的事情时,你都可以在心里进行此项练习。例如,一位同事要你协助他进行一项长期项目。你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他,但你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而且这位同事你也不是特别喜欢。这时你就可以在心里想象一张索引卡,上面写着此时的情景,“答应帮助罗杰完成他的项目,需要每天工作到较晚的时间,至少3个月。”那么,你会把这张卡放在圈内还是圈外呢? 停下来,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回真我?

每天,你可能都会不假思索地做许多事来让自己开心、镇静,抚慰自己的心灵,帮助自己更好更有效地表达自己,使自己全神贯注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40

停下来,想一想这些事情对你意味着什么。哪些事物是你生活的基础?下面是一些例子: ◆瑜伽 ◆徒步旅行 ◆跑步 ◆与朋友一起 ◆开怀畅饮 ◆精油沐浴

◆观看球赛,为母校的球队加油 ◆烹饪 ◆绘画 ◆做爱 ◆做木工 ◆养猫或养狗 ◆玩壁球

停下来,想一想:哪些品质构成了真正的你?

想一想哪些品质构成了真正的你。你的朋友们会怎样描述你?你是否热情、风趣、充满野心或者为人醇厚?你如何描述你自己?想一想,在记事本里写下来。

你觉得自己胜任什么?你觉得自己在教别人做什么时很有自信?你确信自己擅长什么? 积极的一面

对于在情绪化、不健康或功能失常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成年人来说,缺乏强烈的自我意识、缺少自尊是常见的现象。你自己可能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不过,你也应当意识到自己的经历里那些积极的因素。韦恩·穆勒在《心灵的遗产:苦难童年的精神优势》一书中写道,“童年时受过伤害的成年人通常都会表现出独特的力量,他们具有深刻的内在智慧、非凡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在伤口之下——隐藏着一个深沉的灵魂,他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真实的。由于童年的经历是那么黑暗痛苦,因此他们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寻找仅仅存在于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之上。”韦恩在书里还说明了为什么你会比你认为的更加坚强。仅仅是经历你日常经历的那种生活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决心和力量。

你可能会变得很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以便预测何时需要钻进屋里躲避,何时可以出来,如何应对别人的问题。你的直觉可能也得到了锻炼,使你能够迅速适应充满变化的混乱环境。你变得极具韧性,并在心灵深处保留出一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安慰自己的避难所。

停下来,想一想:积极影响

花时间想一想你的经历使你具备了哪些好的素质。例如同情心、推己及人、敏感、观察力、风趣、能在不好的情况下发现幽默等等。或者是洞察力、思维敏捷、公正、自力更生、独立、善良、良好的鉴别力、欣赏他人的优点、在平凡中发现美的能力。在记事本里写下你思考的结果。

同时也想一想你的经历使你从别人那里学到了什么。你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好、更强、更聪明、更具洞察力的人的。顾念自己

你的内在品质帮助你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而且它们很可能至今仍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即使有时候你觉得这些品质已经不存在了。重建并唤醒这些内在品质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强自我意识,经常顾念自己。越能随时弄清楚自己的感受、想法、知觉,你所拥有的力量与控制力也就越强,你所做出的决定也就会越加英明正确,你对自己的知识和认知也就会觉得越加地自信。

自我意识需要你注意当下,注意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所闻、所尝、所见以及下一步的计划。自我意识意味着关注现在。时刻关注自己正在做的事,这听上去好像是显而易见的,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难。有多少次你在淋浴的时候走神,最后发觉自己在浴室待的时间远远超过预期?有多少次你在与人聊天时心里想的却是待会儿去买点什么菜或者儿子回家后要记得跟他交待什么?有多少次你感觉到肚子在咕咕叫但你因为太忙而根本不去多想,或者干脆忘记了自己没有吃午饭? 停下来,想一想:顾念自己

使用下面的练习来学习如何顾念自己。你可以将这一练习应用到任何活动中。下面是三个例子。散步

在屋里缓慢地行走,注意脚掌的每一部分与地面接触时的感觉——脚踝、足弓、脚背、前脚掌、脚趾。足部的肌肉有何感觉?皮肤呢?地面的质地如何?温度呢?脚踩在上面有什么声音?如果你穿着袜子,走在地上又是什么感觉? 叠衣服

在折叠洗好的衣服时集中注意力。衣服有什么味道?质地如何?温度?折叠时衣料与你的皮肤摩擦时是什么感觉?有什么声音?对折的过程有什么感觉?整个过程中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洗手

下次洗手时,注意一下水流流过手掌时的感觉。水温如何?压力呢?水流出水龙头的声音呢?流到手上的声音?香皂的质地如何?注意一下泡沫的形状、反光的颜色。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面对过去的遗迹

你长久以来形成的那些对父母行为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你。它们仍然在基本的层面上微妙地影响着现在的你观察与行动的方式。下面几页内容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检视这些领域。被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父母养大,在精神和认知模式领域可能会对你造成如下影响: ◆难以信任自己和他人 ◆羞耻感

◆罪恶感

◆在自我定义、自尊、自我认知、自我表达等领域的负面认知 ◆难以设定合理的界限

◆过快地下结论;鲁莽地判定自己和他人 ◆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与他人认知不同步 ◆情绪调节困难

◆自我伤害或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其中的某些领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好和坏。而且以上的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程度区别。你的问题可能存在于两个极端,也可能只存在于中间的某个程度。例如,你可能极端地自我保护,将自己包裹在围墙之中;也有可能你的隐私界线很模糊,极易与他人混在一起。你可能会在不同的情景中有不同的表现。停下来,想一想:你的位置?

针对以下的每一条说明,标出你与该说明的近似程度——1表示与你完全不同;10表示与你极其相似。难以信任他人

——如果别人对我很好,我就会想要知道他到底有什么目的。——我要花很长时间才会信任一个人。——我很难感觉到安全。

——我经常怀疑自己;我总觉得自己忘记了什么,很难做出决定。——生活似乎很复杂。

——我很难接受事物本身的价值。

——我很难放松;我经常花费大量精力注意周围有没有什么潜在危险。——我很容易受惊,不喜欢太大的声音,经常感到焦虑。

——我经常会被突然的接触吓到,即使是所爱的人也不例外,陌生人离我太近也会让我烦怒。羞耻感

——如果我犯了个愚蠢的错误,我就会感觉很害羞。——我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别人的好心、爱与关怀。——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存在的理由。

——我好像什么都做不好。罪恶感

——我觉得自己应该对别人的行为、感受、快乐负责。——我经常会想,别人是不是在生我的气。——我发现自己经常在道歉。——如果更努力一些,我就能改正……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负担。

——如果不把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摆在我的之前,这就是自私的表现。

负面的自我认知

——我常在内心深处怀疑自己到底是谁。

——我很难判别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想法,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麻木,或者说是各种感受纷至沓来,很难将它们分清楚。

——我经常否认或压抑自己的感受,并说,“哦,也没那么差。” ——如果我的想法与感受与别人不同,我就会害怕他们不接受我。——我对直接告诉别人我的感受并说明我的想法感觉不舒服。——我喜欢待在幕后;如果处在舞台的中心,我会感觉不舒服。——我觉得没有人爱我。难以设定合理的界限

——我与他人的关系都有一个规律——我喜欢选择精神不健康或者在生理、心理上对我粗暴的朋友和伴侣。有时候我会(半开玩笑地)想,我的身上是不是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衰人”。——我天生就是照顾他人的角色。

——我很喜欢帮别人解决问题——这让我感觉很棒。——充满戒备时感觉比较好,这样别人就不能利用我了。——除非有个很好的理由,否则拒绝别人会让我感觉很不好。鲁莽地判定自己和他人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按照完全正确的方式做事。——如果我犯了错,别人就不会那么重视我了。

——别人告诉我我是个完美主义者,这很可能是真的。

——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快速地判定他人(不论是在好的还是坏的方面)。——比起优点来,我更容易注意别人的缺点。——比起优点来,我更容易注意自己的缺点。

——对我来说,基本上我很难接受别人的本来面目。我发现自己总是希望他们会与现实有所不同。——我很难接受自己,我经常希望自己与现实有所不同。

——如果我与别人一起,他们做了什么错事,这件事就会影响到我。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我很难发现事物的灰色地带。对我来说,事情非此即彼,不能兼得。——我喜欢明确的东西。

——有时候我只能看到人们的优点,但随后他们就会让我失望。

——如果别人让我失望,比起解决这个问题来,疏远他们或者与他们断绝联系显得更简单。与他人认知不同步

——我在某些方面比较迟钝;我发现有些我现在才学到的东西别人在儿时就都知道了。——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比同龄人老很多。——别人告诉我我比实际年龄要显得聪明得多。——没有人能够理解我,没有人能够理解我所经历的事。——我与别人不同。

——我觉得自己总是在追赶别人。

——我在全新的社交场合里很容易变得紧张。

情绪调节困难

——我是个极其情绪化的人。

——我的情绪波动在过去曾影响了的决断力。——我的情绪波动曾影响过我的人际关系。——我很易怒。

——我希望自己能再乖巧一些。——我的情绪很容易改变。

——我的脾气很大。

自我伤害或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

——我曾经是个很放荡的人。

——我会通过亲密的生理接触来表示我对对方的好感。

——如果别人建议我不要做某事,我会把这当成一项挑战并反其道而行之。——我不喜欢小心谨慎,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尽情享受。

——我会通过酗酒、吸毒、抽烟、性滥交、赌博、疯狂购物来使自己感觉舒服一些。——我过去曾有过成瘾的问题。

回顾一遍你的评分。多注意一下那些评分是1、2或9、10的事项,因为这类评分通常都暗示了对中间地带的认知困难和失衡。这些可能就是你需要注意改变的领域。关于接受的练习

在做上一个练习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想:“哇哦,我有这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哦,不,我还有这么长的路要走。”尽量不要这么想。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接受。接受并不意味着同意或认可;接受的目的是使你不沉溺于过去,将注意力投向未来。

接受意味着在看上去完全相反的想法之间取得平衡:在现阶段你的状态是不错的,而且你还有一些想要改进的地方;你不应该为童年的经历而受到指责,而且你有责任创造出你现在所选择的那种生活。停下来,想一想:练习接受

写一份关于接受的声明,内容包括承认现在的你,你已经取得的改进,以及你想要改进更多的决心。例如,“我已经做出了很多改变,有些事情我正在努力。我就是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做出改变。”或者,“我开始理解我在家里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个家运行的机制了。我意识到,如果这些角色和机制不能适应我,我就不需要硬将自己装进那个套子里。我不再盲目地让自己去适应,现在我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我可以质疑它们。”使用你自己的语言来写这份声明。

有时候,那些自我改善的目标很可能会显得很难达到。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有希望。47岁的莫林就是一个例子,她的母亲是边缘人格患者,她还记得自己20多岁时的感受,“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心里有一个大坑,一个空洞。我觉得如果让别人看到这一点他们就会觉得我不值得去爱。不过,现在我不那么害怕没人爱我了。我很满足自己的现状。我做出了很多改变,而且仍然在改变。这就是现在的我,也是我能够控制的我。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来保持理智。”

第二篇:与责任对话(共)

杨利伟演讲稿:与责任对话

非常高兴有这么个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和学习。说心里话,心里还是蛮紧张的。这么大的环境,对于我的返回舱来讲,确实太大了。

我在这里,想讲一讲我儿时的一个梦想。我小时候特别想当一个火车司机。

为什么?我看到了《铁道游击队》,我特别羡慕那些能够去飞车的游击队员。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傻事:我和几个小朋友,我们悄悄地跑到了我们的火车站,悄悄地爬上了火车,等着火车开动那一瞬间,再跳下去,模仿当时我们很多的游击队员。这是我当时,记忆特别深刻的一个梦想。当然,后来没有去实现。

当我到了中学的时候,我的一个梦想:飞上蓝天。这个梦想我实现了。

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家,附近就是一个军用机场。每天我都会看到我们的战鹰,在蓝天上翱翔,我们的飞行员手提着飞行帽,腰里面还别着枪,这种英姿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所以,那时候我一心想当一个飞行员。

所以那会儿,我会经常跑到我们的军用机场去,飞行员训练的很多悬梯滚轮,我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我已经能够在上边玩得很自由了。那么,到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刚好赶上了我们去招收我们的飞行员。我连考虑都没考虑,就报考了。现在回想起来,走入到飞行员这个队伍,离开家的那一刻,还是充满了坚定。当我来到了部队,成为了一名军人,当我们把军装穿上,那份自豪、那份骄傲!

一开始发我们军装的时候,领章和帽徽是不发给我们的。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才把我们的领章帽徽发给我们。当到这一天的时候,让我初初地体验了一种责任军人的责任。

作为一名飞行员,更是如此!

1992年,我在**飞行的时候,我的飞机在超低空飞行的时候,遇到了空中的停车。大家知道,飞机的空中停车跟地面不一样,不能把飞机停在那儿,说我们下来了。这个时候,作为一个飞行员,不会想到你自己的安危,你想到的肯定是你的任务和飞机。当我经过一番的应急处理,把飞机又安稳地降落到跑道上的时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责任。不单单是作为一个军人的责任,更多的是一个职业的责任。因为你是飞行员,飞机是你的武器!

我记得,当时我们的航天员开了52门课,13个门类。从天文地理,到我们的航天专业的很多的课。我当时已经32岁,我记得这个开始坐到教室的时候,很是坐不住。因为我在部队的时候,已经是教员。那么这个时候,你又反过来坐到教室里边进行上课,实际上也是一份很艰苦的过程。最后的五次考试,倒数第五次的时候,我是以99.5分通过的。倒数第四次的时候,我是以99.7分通过的。最后的三次,我是以100分满分通过的。这个,我想它不是来自于偶然。

我举个小的例子,我们那一会儿呢,训练是跟着工程来推进的。工程发展到哪一个阶段,我们就学习到哪个阶段。我记得进行模拟器的训练,所谓模拟器,就是我们的一个地面的一个模拟的返回舱。它要跟天上的飞船是一模一样的,每一次进舱的机会特别少。我当时为了这种训练,花了我几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摄像机,我把所有的场景都摄下来。在我的电脑里面,编排了一个小的片子,每天对着它去练。练到最后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一闭上眼睛,飞船里的所有的设备,在哪个位置,什么功能,甚至于我们好多频繁使用的一些开关按钮,因为摩擦之后它的颜色发生变化,都会在你的脑海里面清晰地去展现。讲什么意思呢?理解,真正理解了你所从事的工作,它的意义所在。你就会为此想尽一切的办法,为之而奋斗!

包括我来到了太空当中,因为我是一个人去执行任务,带了一个DV机上去。但是,我想把我很多的工作场景摄录下来,没有办法,我尝试各种各样的办法。后来我在我的工具包里面,找到了一段胶带。我用胶带,把我的摄像机给它固定到了我的仪表板上,这才有大家看到我在里面很多的工作场景。干什么呢?把这种经验带回来,和我们的其他同行们进行分享,而为更好地完成下一次的任务。

大家知道,来到外太空的时候,它是需要一个微重力的环境,这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在发射过程当中,又需要我们航天员去承受加速度,给人带来的这种过载的考验。那么航天员,在地面进行很多这样的训练。每一次实验,我们航天员的左手里面,都会拿着一个报警器。当你承受不了的时候,可以随时把这个报警器按响。但是现在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航天员已经在这里训练了十四年了,没有一个航天员把这个报警器按响。

我曾经在我的一本书里,这样来描述航天员,说:有一种生活,当你没有经历的时候,就不知道它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尝试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当你没有拥有的时候,就不**解它的真谛。所以我在这里,我想跟我们的青年朋友们说:要热爱,甚至于去仰视我们自己的职业。

我记得很多人,都很关心说:你一个人在上边,有没有感觉到孤独?我曾经讲过,我说:我并没有感觉到孤独。为什么?因为我执行任务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在支持和关注着我们。我想那时候,也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我们应用系统的一个副总指挥,曾经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你不知道当你被发射到太空之后,在大屏幕上定格住了。因为在发射过程当中,我在飞船里面没有更多的动作去做。你要监视你的屏幕,你要报告你的状态,整个人就像定格在大屏幕上一样。他说:这个时候我们的现场指挥大厅里面,寂静极了!大家都非常紧张地看着大屏幕。

三分二十秒当我们的整流罩打开。我们的飞船有个整流罩,在经过大气层的时候,来保护我们的飞船。当整流罩打开,一缕阳光进来之后,特别地耀眼。我眼睛眨了一下,这个时候他说:不知道大厅谁喊了一声‘你看他还活着,他的眼睛在动!’然后大家就开始鼓掌。我们这个副总指挥跟我讲这件事情的时候,让我非常地感动。那个时候,你自己都有一种要落泪的感觉。为什么?你的执行任务,真的不是你一个人去做!是有这么多人在关心和支持着你!这件事情也不是一个人的责任,是这么多人几十年,几代人共同的一份责任!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每一次执行任务回来之后,没有哪一个人会把他看成是你自己的荣誉,他是所有航天人的荣誉。更大地说: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荣誉!正是因为有了,民族和国家这种强盛,才会体现你这种责任的价值。所以,我记得我在返回舱接地的时候,当舱门打开那一瞬间,很多人都讲说:看到你从舱里出来的时候,整个都愣在那个地方了。为什么?我说:我当时没有想到外面是这样一份场景:下面很多人在喊,说‘你说句话,你说话!’。

我出舱之后,我说的第一句话,我说: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所以我们讲:人要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于我们工作当中的自己的一种责任。我们对待自己,要有超越的精神。对待事业,要有执着的精神。对待人民,要有感恩的精神。对待我们祖国,要有奉献的精神。

第三篇:关于同桌的你与家乡童年的作文

同桌的你

窗前的蔷薇花依附在锈蚀的栏杆上,沁着醉人的芳香,勾勒出的,是我们年少的追忆。——题记同桌的你,水灵的像一朵带着露 第九作文网zuowen.qc99.com原创作文水的睡莲。课堂上,你像我的战友,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的传教,埋头做笔记,抬头回答问题,当我们收获知识的硕果,会相视而笑,那开的最妖娆的花朵,在我们嘴角那抹欣悦的微笑下,也显的暗淡无光;当多才多艺的你站在舞台上时,会用火红的绸缎和优美的舞姿演绎我们绚丽的年华;当我犯错误时,你严厉的目光洒下来,我便垂下眼帘,委屈的满眼含泪。现在我知道这是朋友真情的流露,朋友,请原谅我当时的任性与乖戾。

同桌的你,豁达的像一片挂着灿星的天际,你是男生的理性与感性完美的结合,并融汇到你衷爱的数学中,面对难题屡战屡胜,在我们班的数学领域撑起了一片天。你灵动的五官花样层出不穷,随便地一挑眉,惟妙惟肖地模仿几个经典动作,就为自己的个人秀拉开了帷幕,为同学们带来阵阵欢笑,驱散初三紧张压抑的气氛。

同桌的你,可爱的像坠入凡间的天使。

六月的天气格外的沉闷,热空气在风扇的抽动下慵懒的游弋在教室中,是你贴心的话语鼓励我继续学习;老师劈头盖脸的批评让我无地自容,眼泪不听话地直往下掉,是你明亮的眼眸安慰我不要在意;面对初中激烈的竞争与考试的压力,是你手心的温度伴我前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压力……

耳畔回荡起风铃清脆的声音,闭上眼睛,同学间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体育训练时早晨5点爬起来跑步时汗流浃背的样子;晚自习吃饭时为了争分夺秒学习啃方便面的样子;同学们一起外出踏青游玩的样子;老师提问时,由于紧张手足无措的样子……那一切,宛如发生在昨天一样,带着时间的温度,流逝了。

毕业了,我们带着初一的懵懂,初二的欢笑,初三的勤奋毕业了。六月是离别的季节,是花儿的海洋,我们无须伤感,因为人生的下一个颠峰还在等待我们去征服,我们要用张扬的青春去谱写生命的传奇,我们要用奋斗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我们在期待多年后那个同学重逢的约定。

同桌的你,是同学友谊的剪影,是一笔珍贵的记忆财富,是一个值得感谢、陪伴你走过初中的人。让我们,静静的珍藏这份感动吧……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跟我在一起/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同学的你

我是女生,漂亮的女生;我是女生,爱哭的女生;我是女生,奇怪的女生…………

熟悉的旋律又回荡在耳边,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你。你是一个漂亮、奇怪却不爱哭的女生,五音不全的你总是喜欢哼着这首被唱烂了的歌曲。你在每次写作文时,总是能使出各种怪招,让改卷老师暗暗叫绝。有一次写有关‚吃‛的作文,你竟然写了《吃不了兜着走》警戒人们要节约,真猜不透你是怎么想到的,让大家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一致说:‚亏你想得出来。‛你也是一个漂亮的女孩,调皮的小辫总是一翘一翘的,以至于同学们送了你一个‚翘姑娘‛的雅号。

刚和你同桌时,成绩正在坐滑梯,正如秋日里的一片枯叶,等待水分耗完,然后慢慢落下,而你却像养分一样默默支持着我牢牢地长在‚树干‛。我整天把自己困在教室里用功,可好动的你出去运动时,总忘不了拉上你‚懒惰‛的同桌。而且一边拉,还不忘一边激我。‚再不运动,你就要成木头人了。你现在跳远连自己的身高都跳不到,羞不羞呀?‛最后我不得不就范,和她一起踢键子、跳大绳……要不是你,我的体育成绩哪能那么轻易就满分了呢。小C,谢谢你!

大胆不大意,虚心不虚荣,果断不武断

这就是你,小D,我最志同道合的同桌,还记得我们的共同的理想吗?做个女强人,打败天底下所有的男生。当初,我们一心想的就是用成绩让男生们无话可说,让他们心服口服。我们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不是吗?渐渐地,帮男生讲题便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在一起讨论问题也是常有的事情,尽管他们不再是想像中的那么讨厌了,可我们还是固执地坚持着原来的方向。‚我们女孩当自强,不用谁施舍阳光,我们自己是太阳……‛让我们再一起唱一次这首《女孩当自强》吧!

冬日里一株傲然开放的梅花,我找不出比这更恰当的事物来形容你了。记忆中,朋友有难,你总是两肋插刀。那时我是团支书,却不会管帐,结果收团费时十回就有九回把钱收错。而素以‚大侠‛自称的你就会发挥你的豪气帮我收拾烂摊子。每次看到你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时,心中总会过意不去,可你却不在乎地说:‚这点儿事对我来说小菜一碟,我的业余爱好就是数钱。‛其实,我知道,做这种事,你也不是很内行。愿你像这株梅花一样永远那么坚毅,永远都那么傲然地挺立着!

小A的温暖,小B的清凉,小C的生机,小D的坚毅,我会通通把它们埋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会把

1这段美丽的回忆镶入只属于我们的青春纪念册里,那里将成为我永远的心灵家园。多年之后,当我们蓦然回首,或许就会发现,不变的只有—友谊,永桓的只有——记忆!

如果有一天,你走得太倦。只要一转身,我的祝福就在身旁。不管离多远,不管多少年,化这份祝福

为星星点点。闪在晨曦,闪在日暮,直到永远。

——后记谨以此文献给同桌的你们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水灵的像一朵带着露水的睡莲。

课堂上,你像我的战友,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的传教,埋头做笔记,抬头回答问题,当我们收获知识的硕果,会相视而笑,那开的最妖娆的花朵,在我们嘴角那抹欣悦的微笑下,也显的暗淡无光;当多才多艺的你站在舞台上时,会用火红的绸缎和优美的舞姿演绎我们绚丽的年华;当我犯错误时,你严厉的目光洒下来,我便垂下眼帘,委屈的满眼含泪。现在我知道这是朋友真情的流露,朋友,请原谅我当时的任性与乖戾。

同桌的你,豁达的像一片挂着灿星的天际。

你是男生的理性与感性完美的结合,并融汇到你衷爱的数学中,面对难题屡战屡胜,在我们班的数学领域撑起了一片天。你灵动的五官花样层出不穷,随便地一挑眉,惟妙惟肖地模仿几个经典动作,就为自己的个人秀拉开了帷幕,为同学们带来阵阵欢笑,驱散小学紧张压抑的气氛。

同桌的你,可爱的像坠入凡间的天使。

六月的天气格外的沉闷,热空气在风扇的抽动下慵懒的游弋在教室中,是你贴心的话语鼓励我继续学习;老师劈头盖脸的批评让我无地自容,眼泪不听话地直往下掉,是你明亮的眼眸安慰我不要在意;面对初中激烈的竞争与考试的压力,是你手心的温度伴我前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压力……

同桌的你

耳畔回荡起风铃清脆的声音,闭上眼睛,同学间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体育训练时早晨5点爬起来跑步

时汗流浃背的样子;晚自习吃饭时为了争分夺秒学习啃方便面的样子;同学们一起外出踏青游玩的样子;老师提问时,由于紧张手足无措的样子……那一切,宛如发生在昨天一样,带着时间的温度,流逝了。在这人才济济的学校里,我是初一(2)班的学生,在这人才济济的班级里,我和胡炯成为同桌——这,就是同桌的缘份。经历了这么多天,我已和胡炯创造了三部曲,希望朋友们都来听听我们的创作。

友谊

当我知道老师让我和胡炯成为同桌时,我面对全班同学大哭了一场,心想:我怎么和男生成为同桌?为什么不能和女生做同桌呢?我的脑子里有许多疑问,但一直不敢去问老师。无奈,我只好收拾书包,朝胡炯奔去。‚让开!‛我大吼一声,他可能被我这一声吓着了,坐着看着我一动也没动。我更生气了,使出吃奶的劲儿将胡炯拽出,自己‚独占鳌头‛,昂着头坐在座位上,暗想:我一定不要和他说话。这样坚持了两天,第三天晨读后,胡炯突然对我说‚你政治作业写错了。‛我听了,急忙从组长那夺过政治作业本一看,哎呀!抄错题了,我即刻将作业订正了一遍,交给了组长。嘿!这小子人还不错!

火山爆发

不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我总是被男生公认为‚火山‛,所以他们一般不敢碰我,生怕我这火山灰随时‚喷火‛。胡炯的座位靠墙角边,每当到了上课时间,他总是用一句口头禅‚让一下‛。‚日转星移‛,我越来越烦燥,常对他大吼:‚一会儿进,一会儿出,你烦不烦哪!‛他呢,总是站在一边耐心的等我站起,默不作声。有一天,我烦急了,竟然将他的笔袋扔在地上,他仍然什么也没说,并且自己捡起了笔袋。这一次,我对自己的举动有些后悔,下课时,我抱歉地说‚炯炯,对不起!‛他似乎有些生气地对我说:‚算了,算了,但你千万别叫我‘炯炯’,你们女生脾气不好还爱叫我‘炯炯’。我听后,‚扑哧‛一声笑了。通行证

虽说我道歉了,但我还是厌烦他的口头禅,最终,我决定办一个通行证:胡炯出去玩时要将我开给他的通行证带着,进座位时要将通行证还给我,否则,将不得入内。哈哈!现在胡炯的口头禅渐渐少了,我‚喷发‛的次数也少了,这还真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过,大家不要学我哦!我过一段时间就会撤销这游戏的哦!

‚12345671——‛,同桌三部曲已经演奏结束,希望各位听众提提意见,使这首曲子更加动听谢谢!

那个同学

那个同学有一个很平凡的名字,素素。那个同学很乐观很幽默。那个同学很精明很狡诈。那个同学是我的同桌,咱们班的名人。

镜头一

‚啊哈哈哈,啊哈哈哈……‛一阵粗鲁的笑声从一间教室里传了出来,经过教室的人不由打了一个冷战,然后紧了紧衣领,加快步伐赶紧逃离现场。

镜头转换。同桌素素正捧着一本笑话书如饥似渴地读,不时发出几声人惊鸟散的笑声。连那些正在死啃教科书的优等学生也不禁抬起头愣愣地看着她笑后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

不一会儿,安静沉闷的教室立刻一派热闹,以她为中心围坐成圈,由她在中心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笑话,还配以丰富的表情和动作。

直到笑话完毕,当人群散去时,她却随手拾起一本语文书,作出可怜神情,挨个挨个地‚讨要‛:‚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扣下人质。‛

同学们立刻爆发出一阵笑声,拿一张碎纸放到语文书上,佯装暴发户说:‚那那那,不用找了不用找了,给你一点赏钱。‛

她笑眯眯地一鞠躬:‚谢谢咧!‛

镜头二

快要数学奥数比赛了,因为这次奥数考试会给中考加分,所以数学老师非常非常的重视,这不,数学老师黄sir正在不厌其烦地‚老师散纸‛。一张张试卷迎头扑面地涌来,我们真是看着有猫王之称的黄sir有苦说不出啊。

虽然郁闷,可是试卷还是要写的,可是……

我们的素素同志却在专心致志地钻研奥数试卷上拿来给我们解闷的笑话,时而摇头晃脑地做一副深沉模样说:‚切,什么笑话嘛,还没有我的阿衰呢。‛

一位好心人士‚冒死进谏‛:‚素素阿,你怎么不做试卷呢?‛

乍一看,素素的试卷已经是黑体字密密麻麻地群蚁排衙,而且旁边竟然还有红体字批注,那红体字显然就是黄sir写得

这一消息暴露,然后便是一大群人涌到她座位旁边,争先恐后地找她讲解,她却笑嘻嘻地宣布:‚调子啊,你的漫画书要借我啊,还有苗苗啊,你的阿衰……‛

大家不论有没有提到自己的名字,都使劲点头。

谁也没有注意到她眼角精光一闪。

那个同学,你真的很难形容。

心之所系,唯有故乡

飞翔的鸟离不开天空,即使停驻,它也要留在最接近天空的树梢;茂密的叶离不开根,即使凋零,它也要回归根的怀抱;漂泊的浮萍离不开水,即使轻盈无依,它也需要水的环绕。

就算是漂泊不定的风也会眷恋叶的温柔,一颗再怎样向往自由的心都会无法抗拒故乡的羁绊。那一片土地,也许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也许黄沙飞卷,戈壁苍凉;也许只有农人的辛勤,见不到灯红酒绿,但那片土地总会在记忆的深处停留,占据心头最柔弱的角落。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最深沉的爱我们总会留给故乡,每个背上行李的游子走在他乡路上怀念最多的必是故乡。离开故乡已有三载,每当走在城市车水马龙的大道上,心头浮现的却是家乡那布满青苔的青石板,还有杂草丛生、被农人踩出的山间小道。在这里,我懂得了:路,不好走。

看见城市灯火,会怀念起家乡的皎月星辉;看见城市被霓虹打扮得妖艳的树木,会怀念家乡那质朴的梧桐;看见城市高楼,会怀念家乡的平房,只因为那里是我心之所向。

终于明白,苏武持节牧羊二十载,历尽磨难也要回到大汉的决心不仅是因为他的忠心,更因为他的心放不下他的家乡。终于明白,项羽“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何人知之”的感慨,不是没有雄心,而是敌不过对故乡的牵念;终于明白,岳飞为什么已有“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觉悟,仍是放不下大宋,执意征伐,因为他的故乡情愫弥漫了整个宋朝。

故乡就是有着这样的魔力,只有离乡背井的人才会懂得离人的心,于是我读懂了他们。

这样的故乡情,这样一片执著于故乡的心能激发人的勇气,唤醒人的柔情,坚定人的信念。就像他们,也像我,明白无论我走多远,故乡在那里期盼着我,等候着我,成为一片心灵永远的避风港。

鸽子的去而复返是对家乡的牵恋,鳟鱼的巡游是对家乡的期待,老马识途更是对家乡的一片念念不忘。所有的这些,不仅是生物的本能,更是情的真切深沉。

心之所向,唯有故乡。

考场绝招

开篇不凡,夺人眼球。“飞翔的鸟离不开天空,即使停驻,它也要留在最接近天空的树梢;茂密的叶离不开根,即使凋零,它也要回归根的怀抱;漂泊的浮萍离不开水,即使轻盈无依,它也需要水的环绕。”文章的开篇即紧扣题意,运用对偶、排比、押韵的形式,显示了不一般的功力。

整散结合,叙述有致。“那一片土地,也许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也许黄沙飞卷,戈壁苍凉„„”“看见城市灯火,会怀念起家乡的皎月星辉;看见城市被霓虹打扮得妖艳的树木,会怀念家乡那质朴的梧桐;看见城市高楼,会怀念家乡的平房„„”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们会于铺张扬厉、流光溢彩中体会到一种奔腾的文势。

识见超常,富有哲理。学习贵有识见,作文更是如此。这位考生在这方面显出了与一般考生不一样的才识。对于苏武牧羊,古往今来大多将之归结为爱国,但作者却读出了他的放不下家乡;对于岳飞弹琴,人们惯常理解为知音难觅,但作者却读出了其中的故乡情;而对于项羽的“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何人知之”,千百年来多作为反面教材出现的,但作者硬是为他翻了案,且不乏道理。这样的识见,在考生中是不多见的。(洪方煜)

童年回忆

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心窝,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似暴风雨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光,那么让人怀念;又似那弯弯的小路,让你成长。风儿不可能将这温馨的回忆给吹掉;雨儿不可能把这一件一件感人的旋律掩没,只有可爱的阳光将它照射,将它保存....回想那一件件儿时不起眼的事儿来,事虽然小,但那些回忆是那样觉得感动,因为有了这些回忆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追断求,这样才能成长起来,童年总叫人回想。回想那五彩缤纷的梦,回想起那丫丫学语的时候,回想起刚学走路的时候,第一次踏上舞台的时候,第一次叫出父母时,第一次......那一刻刻, 那一个个镜头,霎时间浮现在你的眼前。

那是一个无法忘记的回忆,无法忘记的童年,第一次背起了新书包上学的那一天,终干能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对我而言这就是我的历史性的一刻,父母拿着照相机把这最开心最难忘的模样拍照下来,这也成了父亲和母亲最安慰的一项,这也成了家里最快乐的写照,这难忘的一刻,这么美好这么甜美,它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可是美好的只是过去的,在温长的日子里,一次次磨练后,把软弱的自己磨练得像钢一样坚硬,学习的压力,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会可怜,在那树叶落光的秋天里,只有苦熬的干劲,只有失去了的快乐,这就是苦的。儿时在百花齐放的春天,拥有着,美好梦想的童年,一晃而过。

至今在现实的残酷面前不会掉泪,泪都是会被那乌云所掩盖。儿时的泪是那么软弱,那么小气。童年的梦是五颜六色的,像百花齐放般的美好,让人回味,让人忘返,那时没有任何忧虑,没有任何烦恼。童年的梦又如在夜空中,那么宽阔,那么宁静,童年的梦又如无数的星星,它们只会眨着眼,不会说话,诚实和从容………无数的星星如无数的梦 ,灌入了小小的脑袋中, 从此我思考着无数的问题。

蓝天下的成长,夜空中的梦想又如在沙滩上堆积起一座座小小的城堡,堆积起在蓝色海边的梦;儿是总是喜欢在榕树下玩耍,又喜欢在那静静地坐着,听着老人讲那古老的故事,那时的梦是绿色的;儿时总是喜欢在老家门前坐着,在落叶的秋天里欣赏那一片片穿着金色的叶子在漫天飞舞, 那时的梦是金黄色的。儿时总是喜欢做梦,在梦里走着找不到出口迷宫,一次一次地被锁在迷宫里,心里那么迷茫,在现实生活中,激起我斗志时,那时那梦是火一般的颜色………

回忆让世界一切万物变得安静,让人变得放松,让人感到温暖,让你回想起遥远而不遥远的梦,让你回想起在雨中,那雨儿是跳动的旋律。当你摔倒时,一种力量在看着你,让你回想起在蓝天下放飞纸飞机,放飞你一个个让你期待的梦。

时钟只有前进,不可能倒退。童年只有回味和回忆……..童年只有回忆,梦只有创造,将来只有拼搏………..童年以是过去的事了,只有回忆起那点点滴滴的事,只有积累更多的经验,这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宽。每个人都拥自己五彩缤纷的童年,童年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它是你一生的开始,拥有着它那你就拥有一生,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它。

梦常常都会变化着,梦是人一生中追求的目标,只有奋斗和拼搏,那才会梦想成真,那才会成为现实。

只有回忆一切都会让你觉得美好……

第四篇:有关与时间对话作文

有关与时间对话作文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时间对话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时间对话作文 篇1

致写了明信片给我的那个小女孩:

无意中从一堆垃圾中寻到了一张明信片,是你写给我的。谢谢你的鼓励!虽然我永远不可能见到你你也没有办法收到这封信,但我仍然觉得我有必要回信给你,这是礼数。

你用了那时候你很爱看的安妮宝贝还是雪小禅写的“生活没有彩排”里的句子作为开头,让我在喧嚣的夜晚突然觉得一丝宁静,发现自己有些地方不如比我小的你。

是的,罗素说过,“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是一座坟墓。”可是那时候你还小,你不懂的,有很多事情都是以“爱”为名义去绑架的,就如同父母打你,总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有一句:”打你是因为爱你。“在背后帮着他们,于是家暴似乎就成为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抑或是老师布置了一大堆作业,也是这个借口。只怕世界上一切东西都会被套以“爱”!这个万能的借口,这个最美却也最让人憎恨的词!

你提到了梵高对吗?文森特·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37岁死于自杀,在一片麦田里,他死前的画作叫《麦田乌鸦》,依旧是强烈的个人风格,不羁的态度,至死还在与世界叫嚣抵抗。我喜欢他画的《星空》,而你更倾向于那泛滥在画纸上大片大片黄灿灿的向日葵。我知道为什么,狮子座的守护花是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的花,那么充满生机。可在梵高抹满了绚丽颜料的笔下,却是过耀则孤的感觉,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想?他是个对这个世界绝望了的人,所以他选择了最干净的方式:自杀。漂泊不定的灵魂如果被囚禁在瓶中只会魂飞魄散,还是让他到亲爱的主身旁静静的继续他的疯狂吧。

你说多些善良也未免不好,但我觉得现在的这个社会,善良真是种过于廉价的'东西。

至于你所言的三思而后行,我尽力吧。

与时间对话作文 篇2

“嘀嗒,嘀嗒,嘀嗒......”我好像听到了时间的声音,再仔细附耳倾听,他好像在和我说话,而且仿佛有很多话的样子······

“你知道我是谁吗?”我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问我的声音。“你是谁?你出来啊?”我有点惊恐地问。突然一个黑影出现在我前面,说道:“我是上帝派来的时间使者,我是来看你对时间的用法及看法你,你是幸运的,因为你被我选中了,你要如实回答我。”话音刚落,我就立马跑走了,可是又被他给捉回来了,他问我“你有没有觉得时间正在从你身边一点一点地流逝?”“嗯,不知为什么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好不容易找到了好玩的,想多玩一会儿都不行。”我回答。

“呵呵,那是因为你没有把握好时间,你没想过时间该怎么用,所以时间才会过得那么快。”时间使者说道。我不解地说:“浪费就浪费了,又不会怎么样,只不过少了一点玩的时间而已。”霎时间,时间使者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大声说道:“你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你不知道时间的宝贵,你知道你浪费了多少的时间吗,我要对你进行惩罚,把你关进时间监狱里,把你浪费的时间全都补回来,受刑吧······”

一种可怕的声音在我的脑海里旋转,“不要啊”我大喊了一声,我被惊醒了。原来刚才那是一场梦啊,把我吓了一跳,还以为真的要被抓去关监狱了,这是才松了一口气。我才真正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才真正认识到浪费时间是一种多么错误的是事。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一定不能再浪费时间了,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对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当时间流逝后,就再没有重来的机会了,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科学合理地用那真会的时间。

那句老话果然没说错: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与时间对话作文 篇3

“时间,你好!你组成了人们生命的每个部分,可你为什么不能永远的停留下来呢?你看到一些人虚度光阴时,难道你不会伤心吗?”

“孩子,我永远都会像小河一样往前流去,不会停歇。因为只有那样,那些虚度光阴、无所事事的人才会后悔莫及,才能教会他们的后代:永远不要浪费每一秒,更不要已经满头白发时,还是一个一事无成的流浪汉。我相信,只要我一直往前,那些愚昧的人,终会明白这个道理。”

“可以看到那些因为浪费时间而非常可怜的人,你就一点也不伤心吗?”

“如果我一味的让他们长生不老,让他们觉得我并不重要。那这个世界上会有那么多著名的人吗?你没发现吗,这些为社会做贡献的人,都是非常珍惜我的人呀!”

“哦,我知道了,时间爷爷。看来你真的很重要呀!我以后一定要更加的珍惜时间,还要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与时间对话作文 篇4

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一位作家拜访了一位84岁的老学者。在学者那狭窄的厨房里,作家向学者倾诉了内心的困惑。

学者:“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作家:“是的,我在尽力。但是,我已经浪费了几十年。”

学者摇摇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了《物竞天择论》;奥本海默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说她为孩子和家务浪费了时间,然而她不但发现了镭,还把孩子培养成了科学家。”

作家大喊:“这些人都是天才!我只是个平凡人!而且,我的年纪大了。”

“我70岁那年,拟完成一个需要XX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计划。当时,我向一位30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个计划,他笑了笑。我知道他为什么笑,在他看来,70岁的老人时日已不多,还能做些什么?XX年过去了,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实验室里忙着。”学者挺了挺胸,笑了。

第五篇:与大自然的对话

与大自然的对话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也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走进大自然,真情与大自然对话,就能切实感受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

早晨,我走进大自然,嗅着大自然沁人心脾的清香,看着小松鼠的追逐打闹,听着各种鸟儿婉转悠扬的歌声,我也忍不住要对小鸟说:“早上好,小鸟们,你们唱的歌可真好听,我想你们一定是想当著名的歌唱家吧!”小鸟儿回报我更加优美的歌声„„

中午,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小树也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知了在大树的枝头上拼命地喊着:“知了,知了。”我对知了说:“中午好,知了,我是一位出色的天气探测员,每当天气转热时,你都会提醒人们小心别被太阳晒伤!”知了更加起劲地“知了,知了!” “唿„„唿„„”一阵大风吹来,天空的白云转瞬间被乌云赶走了,几道闪电过后,雨点伴着雷声落下。起初还能分出个数,可没过多久,天地间像挂上了无数条珍珠项链,继而又变成了漫天的瀑布,到处都是水的世界„„我躲在大树下,大树像母亲一样抱紧了我,虽然雨水已经打湿了我的衣衫,我也不时地打着颤,可我依旧感受到了大树母亲给予我的温暖。渐渐地雨停了,小溪“哗啦啦”欢快地流着,像仙女身上的丝带。太阳公公灿烂地笑着,将温暖无私地洒向了世间万物,我感受着大自然的万种风情,享受着人和大自然美好相处的幸福!

人,只有摒弃万物唯我至上的思想,怀揣敬畏之心与大自然相处,才能认识到人在大自然这个伟大的造物主面前其实是渺小的,才能真正做到与大自然平等对话,才能接受大自然赐予人的种种的恩惠!

下载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与时间对话作文(共五则)

    关于与时间对话作文8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

    与时间对话作文(共5则范文)

    精选与时间对话作文3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

    有关与时间对话作文(共5则范文)

    有关与时间对话作文8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

    有关与时间对话作文(共5则)

    有关与时间对话作文6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

    与时间对话作文(共5篇)

    精选与时间对话作文四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

    【必备】与时间对话作文(共5篇)

    【必备】与时间对话作文三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

    与信仰对话心得体会(共5则)

    “与信仰对话”心得体会 2012年12月19日,省领导张文雄亲临我校作“与信仰对话—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校园报告会,会议于大礼堂上午9点整准时召开。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会议......

    飞屋环游记老人与小孩的第一次对话中英文字幕

    Up 飞屋环游记 Good afternoon, my name is Russell. And I am a Wilderness Explorer in Tribe 54, Squad Lodge 12. Are you in need of any assistance today, sir?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