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胆汤”临床应用经验讲稿
“温胆汤”临床应用经验讲稿
温胆汤的妙用
崔叶敏2015.02.05温胆汤始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篇》中:“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原方仅治胆寒的“虚烦不得眠”,为安神方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过嗜肥甘厚腻,社会的竞争激烈,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空气、食物等等污染,造成现代人症候谱发生了改变,临床疾病以痰邪做崇多见,患者体型肥胖,脂质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肿瘤患者发病率明显提高,诸多种种疾病,都有痰邪身影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我们治疗疾病的切入点的转换。传统的温胆汤组成为竹茹、云苓、陈皮、枳实、半夏、生姜、炙甘草、大枣,具有温养胆气、和胃化痰功能 ,主治胆虚痰热上扰引起的虚烦不得眠等证。半夏虽可除痰化湿,但沈老认为其燥性不利于痰浊化热;生姜可祛痰,但辛温同样不利于痰浊化热;炙甘草甘味、大枣滋腻,也不利于祛痰浊,枳实虽可理气行滞,但容易破气。据此,沈老改良了温胆汤,我们称之为沈氏温胆汤。运用沈氏温胆汤治疗治痰浊化热证、痰邪做崇的疾病取得明显效果。温胆汤主要用于实证。使用温胆汤掌握6个主症:头重、胸满、口粘、纳呆、苔腻或黄腻、脉滑。其中尤以苔腻为主,苔腻可一锤定音。我临床只要看到患者苔腻或苔黄腻,尤其苔黄腻,就会选用温胆汤,不论何种疾病。主要有6味药组成,竹茹10g、云苓10g、陈皮10g、枳壳10g、石菖蒲10g、郁金10g。竹茹为主药,清热化痰,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祛痰作为使药;痰浊容易引起窍闭,故而配石菖蒲透窍豁痰,郁金畅行气血,利于痰浊排除。祛痰序贯四步:第一步:三竹轮换:竹茹10g、天竺黄10g、竹沥水20-40ml。第二步:佐以化湿:用茵陈(后下)10-15g、泽泻10g、金钱草15-30g。第三步,佐以散结,用海藻10g、昆布10g、浙贝粉5g。第四步:佐以软坚,用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海蛤壳15-20g。取效技巧:
1、辨寒热:痰黄痰粘,舌红,苔黄腻,属热痰,加黄连5-10g、生栀子10-15g、公英10-20g、黄芩10-15g、白花蛇舌草30g、生苡仁20-30g;痰稀苔白属寒痰,选加白芥子5-10g、半夏10g、桂枝10g;狭义之痰重在消导,选加焦三仙15-30g、生内金15-30g、莱菔子10-15g、生山楂10-15g;广义之痰重在透豁,选加桔梗10g、柴胡5-10g。
2、辨证加减:气虚痰浊选加补气的白扁豆10g、仙鹤草10g、黄芪10-20g;气滞痰浊选加木香10g、柴胡5-10g、香附10g;痰瘀互结选加牛膝10-15g、丹参30g、苏木10g、泽兰10g、地龙10g、水蛭3-5g、三七粉3-5g。
3、给痰以出路:分利二便祛痰邪,利小便选加车前草30g、泽兰10g、白花蛇舌草30g、公英10-20g、萹蓄10g、竹叶5-10g、白茅根10-20g、芦根10-20g、冬瓜皮10-20g;润肠选加白菊花10g、当归10-20g、草决明10-30g、桃仁10g,制大黄10g、荷叶5-10g、莱菔子10g。
4、重视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水湿聚而为痰,故祛痰同时配以健脾醒脾之品。寒痰配伍健脾的半夏10g、化橘红5-10g、木香10g、白扁豆10g、白术10-15g;热痰配伍醒脾的竹茹10g、云苓10g、陈皮10g、生苡仁20g、连翘15g。
5、重视痰瘀互根:在临床往往容易出现痰瘀互结证,故而治疗痰邪做崇的疾病时配合化瘀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化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清肝疏肝理气,行气化瘀,选加生栀子10g、菊花10g、薄荷5g、夏枯草10-15g、蝉衣5g、地龙10g等;活血化瘀选加丹参30g、三七粉3-5g、川芎10g、苏木10g、桃仁10g、红花5-10g、泽兰10g等。常用的祛痰效药:竹茹、天竺黄、枳壳、全瓜蒌、薤白、半夏、浙贝、桔梗、海藻、昆布、莱菔子、石菖蒲、郁金、苍术、厚朴、云苓、陈皮、茵陈、泽泻、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化橘红。辨病辨证加减:
1、高血压病:钩藤(后下)15-20g,川芎10g,泽泻10g,莱菔子10-20g,夏枯草15g,海藻10g,罗布麻10g,牛膝10-15g,丹参30g。
2、脑血管病:升麻10g,葛根10g,川芎10g,泽泻10g,牛膝10g,丹参30g,草决明10-30g,路路通10g,白扁豆10g,仙鹤草10g。
3、冠心病:瓜蒌15-30g,薤白(酒浸泡)10-20g,丹参30g,苏木10g,葛根10-20g,赤芍10g,白扁豆10g,仙鹤草10g。
4、胃肠疾病:白花蛇舌草30g,公英20g,木香10g,砂仁5-10g,焦三仙30g,生内金30g,连翘10-20g。
5、妇女病:柴胡10g,香附10g,益母草10g,伸筋草10g,丹参30g,川楝子10g,元胡10g。
6、良性肿瘤:夏枯草10-20g,海藻10-15g,生牡蛎30g,山慈菇10g,丹参30g,莱菔子10-15g,生山楂10-15g,浙贝粉5g。
7、恶性肿瘤:白花蛇舌草30g,公英20g,山药10-15g,生苡仁20-30g,丹参30g,白扁豆10g,仙鹤草10g,三七粉5g。
8、癫痫:海参肠3-10g,白矾10g,钩藤15g,野菊10g,生牡蛎30g,生龙骨30g,炒枣仁20g。
9、发热:青蒿(后下)15-20g,银柴胡10-20g,桑白皮10g,车前草30g,竹叶10g,芦根10-20g,白茅根10-20g。
10、颈项部疾病:升麻10g,葛根10g,川芎10g,泽泻10g,引药到达颈项部、头部,用于颈椎病、脑部疾病。
11、痰瘀互结:升麻10g,葛根10g,川芎10g,泽泻10g,牛膝10g,丹参30g。6味药为沈老升降理论的体现。冠心病从痰论治冠心病实证从痰论治,要抓住主症:苔腻或黄腻,脉滑,舌下络脉紫或紫粗曲张,胸闷痞痛,口粘纳呆,头重肢困,体胖痰多,苔腻或黄腻一锤定音。治则:祛痰化瘀,通络。方药:温胆汤和瓜蒌薤白白酒汤加活血化瘀药。竹茹10 云苓10g 陈皮10g 枳壳10g 石菖蒲10g 郁金10g 野菊10g 全瓜蒌30g 薤白(酒浸泡)10g 葛根10-15g 川芎10g 泽泻10g 草决明30g 牛膝10-15g 丹参30g 白扁豆10g 仙鹤草10g辨证加减:胸憋闷加苏木10g、路路通10g、三七粉3-5g;浮肿加白花蛇舌草30g、车前草30g、王不留行10-20g、葶苈子10g;纳呆加焦三仙15-30g、生内金15-30g、木香10g、砂仁5-10g、苏梗10g、连翘10-15g;失眠加夜交藤30g、生牡蛎30g、炒枣仁20-30g、肉桂3g、黄连5g、琥珀粉(冲服)5-10g;瘀血重加三七粉3-5g、桃仁10g、红花5-10g、地龙10g。化瘀序贯四法:第一步:行气化瘀:选加石菖蒲10g、郁金10g、川楝子10g、元胡10g。第二步:活血化瘀:川芎10g、丹参3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5-10g。第三步:剔络以化瘀:地龙10g、水蛭3-5g、土元10g、甲珠3-5g。第四步:奇药以化瘀:三七粉3-5g、泽兰10g、苏木10g、鸡血藤10-20g。高血压从痰论治社会环境的改善,饮食结构的改变,等等的原因同样造成现代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现在高血压患者苔腻的比较常见,同时患者容易出现舌质紫暗,有瘀斑点,舌下络脉紫粗等,痰瘀互结的比较多见。我的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韩学杰教授带领她的团队,经过十几年的追踪调查研究,证实了现代高血压患者的证型以痰瘀互结者多见。研究结果证实,原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长,证候复杂,涉及多脏腑,病机以痰瘀互结,损伤络脉为核心病机。同时研究结果证实痰瘀同治有利于镇肝熄风、滋水涵木治疗高血压。气血运行逆乱是肝阳上亢、化火动风的病机基础,镇肝熄风可以促使气血运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而痰瘀同治也可以是气血运行流畅,是镇肝熄风的基础。同样,痰瘀同治也有利于滋水涵木。镇肝熄风、滋水涵木等法治疗高血压,须以痰瘀同治为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证治相对,取效快捷。初期治疗先祛痰后化瘀。高血压患者初期或治疗的初期,容易出现眩晕、头重足轻、苔腻脉滑,治疗以祛痰为主,佐以化瘀通腑,用温胆汤加沈老的祛痰平肝汤加减,选加车前草、草决明、丹参。祛痰平肝汤有钩藤15-20,川芎10,泽泻10,莱菔子10组成,钩藤平肝治肝风,川芎化瘀、升清透窍,莱菔子导邪从大便排出,泽泻导邪从尿排出。中期痰瘀同治。患者出现苔薄黄或薄腻,眩晕耳鸣,烦躁易怒,胁肋胀满,为肝阳上亢,选用祛痰平肝汤加温胆汤、珍珠母30、菊花
10、草决明15-30。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明目平肝;草决明滋水涵木,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血脂、降血压。脑血管病从痰论治脑血管病的治疗多为平肝熄风和补气活血,然而现代患者饮食习惯等等多种原因造成患者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患者多体型肥胖,临床症见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纳呆乏力,苔腻或黄腻,脉滑,故临床治疗以平肝熄风、补气活血为治,效不明显,因为痰浊不去,造成肝风难熄,瘀血难去,故而沈老提出了“豁痰醒神”之法治疗脑血管病属痰瘀互结之证型,效果显著。温胆汤加减:竹茹10g 云苓10g 陈皮10g 枳壳10g 石菖蒲10 g郁金10g 升麻10g葛根10g 川芎10g 泽泻1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白扁豆10g 仙鹤草10g 路路通10g。痰和瘀是脑血管病两大致病因素,也是人体的主要病理产物。痰瘀互为因果,互相关联,脑血管病有痰必有瘀,患者会出现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紫粗等瘀血表现,因此治疗脑血管病祛痰化瘀活血,可以通过临床疗效。化瘀序贯四步:第一步:活血养血:选加当归10g、丹参30g、生地10-15g,三七粉(冲服)3-5g。第二步:活血化瘀:选加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红花5-10g、苏木10g。第三步:活血通络:选加鸡血藤10-20g、桑枝10-20g、伸筋草10g、路路通10g。第四步:活血破瘀:选加地龙10g、水蛭3-5g、土元5-10g。脑血管病急性期或稳定期容易出现便秘便干,治疗时配以通腑之法,可以使患者症状很快好转。通腹泻热分三种情况:(1)润肠通便:选加全瓜蒌30g、桃仁10g、火麻仁10g、制何首乌10-15g、当归10-20g、白菊花10g;(20泻热通腑:选加制大黄10-15g、草决明15-30g、莱菔子10-20g、知母10g、生栀子10gg;(3)峻下泄火:元明粉(后下)5-10g、番泻叶1-3g、生大黄(后下)5-10g。【本文由经方家园(微信号jfjyvip)编校发表,图片来源于网络,请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原创文章投稿邮箱:lichongyu103@163.com,跟帖交流请点击文章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经方家园论坛和网友们面对面交流跟帖切磋互动或者给本微信平台留言】
第二篇:方剂学讲稿——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
方剂学讲稿——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
第二十章
祛痰剂 【教学目的】
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2.掌握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2首)3.熟悉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3首)4.了解滚痰丸(1首)【教学内容】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属“八法”中“消法”的范畴。【适应证】
祛痰剂用于治疗各种痰病。【痰的成因】
凡是因脾失健运,湿郁成痰者;或火热内盛,灼津为痰者;或肺燥津亏,虚火烁液为痰者;或脾肾阳虚,寒饮内停,或肺寒留饮者;或痰浊内生,肝风内动,挟痰上扰者,均可运用本类方剂治疗。【分类】
根据痰病的性质及其相应治法的不同,本章方剂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五类。【注意事项】
1.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即寒痰、热痰、燥痰、湿痰、风痰的不同。
2.同时还应注意病情,分清标本缓急。有咳血倾向者,不宜用燥烈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咯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20.1燥湿化痰
燥湿化痰剂,主治湿痰证,症见痰多易咯,胸脘痞闷,呕恶眩晕,肢体困倦,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滑等。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南星等为主,配伍健脾、理气药如白术、陈皮、淡渗利湿药如茯苓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二陈汤。
二陈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命名】方中陈皮、半夏二药以陈久者良,故名二陈汤。【组成与方解】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君 橘红―――理气燥湿,使气顺痰消
臣 白茯苓―――健脾渗湿
佐 甘草炙―――调和诸药,润肺和中
使
生姜―――降逆化痰,既可制半夏之毒,且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
乌梅―――收敛肺气。
本方为治湿痰之主方。湿痰之证,多由脾肺功能失调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停湿生痰,湿痰犯肺,致令咳嗽痰多。湿浊内盛,最易阻碍清阳,影响胃气失和,因此每见头眩心悸,恶心呕吐。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法。
方中以半夏为君,取其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降逆和胃。以橘红为臣,理气燥湿祛痰,燥湿以助半夏化痰之力,理气可使气顺则痰消。痰由湿生,湿自脾来,故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煎加生姜者,以其降逆化饮,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并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以甘草为使药,调和药性而兼润肺和中。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祛痰的通用方剂。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故方以“二陈”为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主治湿痰。以咳嗽痰多易咯,舌苔白腻或白润,脉缓、滑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 本方因其性燥,故对阴虚肺燥及咳血者忌用。3.随证加减 本方为治痰的基础方,随证加减,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痰证。风痰,可加南星、竹沥;热痰,可加黄芩、胆星;寒痰,可加干姜、细辛;食痰,可加莱菔子、神曲;气痰,可加枳实、厚朴;皮里膜外之痰,可加白芥子等。4.现代运用 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反酸症、小儿疳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伤食咳嗽、咳甚遗尿、肾炎蛋白尿、药物性肝损害、高脂血症、声带小结、原发性面肌痉挛、头痛、肩关节周围炎、闭经、产后缺乳、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下肢慢性丹毒等病症。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温胆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命名】本方原治胆寒之证,后世减生姜用量而治痰热,但方名仍称温胆。【组成与方解】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君 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臣 枳实、橘皮――理气化痰
佐 茯苓――健脾利湿
佐
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
使 生姜、大枣――和脾胃、制半夏之毒
使
本方是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设。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失和,继而气郁生痰化热。胆主决断,痰热内扰则胆怯易惊,失眠多梦,甚或痰热上蒙清窍,而发癫痫。胃主和降,胆胃不和,则胃气上逆,而为呕吐呃逆。治宜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之法。
方中以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为臣,清胆和胃,止呕除烦。佐以枳实、橘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自消;茯苓健脾利湿,俾湿去则痰不生。使以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煎加生姜、大枣,和脾胃而兼制半夏之毒。诸药相伍,可使痰热消而胆胃和,则诸证自解。【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治证为湿痰微有化热之象。以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略带数者为证治要点。2.使用注意 无热象者慎用,虚寒者忌用。3.随证加减 若心内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4.现代应用 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以神经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氏综合征、妊娠呕吐等属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者。
温胆汤中芩半夏,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20.2清热化痰
清热化痰剂,适用于热痰、痰火之证。症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以及由痰热所致的胸痛,眩晕,口干舌燥,面赤烦热,舌苔黄腻,脉数,或为惊痫,或为癫狂等。常用清热化痰药如瓜蒌、胆南星等为主,配伍苦寒清热之品如黄芩、黄连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若痰热蒙蔽清窍,致成神昏抽搐者,则应与清热开窍剂之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配伍应用。
清气化痰丸#
【来源】录自《医方考》 【命名】以功用命名。【组成与方解】
胆南星――清热化痰
君 瓜蒌仁、黄芩――降肺火,化热痰
臣 枳实、陈皮――下气消痞,化痰散结
佐 茯苓――健脾渗湿
杏仁――宣利肺气 制半夏――燥湿化痰
本方是为痰热壅肺之证而设,火热犯肺,灼津为痰,痰热互结,阻碍气机,故见咳嗽痰稠色黄,胸膈不快,气急呕恶诸证。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为法。《医方集解》说:“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先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
方中以胆南星为君,取其味苦性凉,清热化痰,治痰热之壅闭。以瓜蒌仁、黄芩为臣,瓜蒌仁甘寒,长于清肺化痰;黄芩苦寒,善能清肺泻火,两者合用,泻肺火,化痰热,以助胆南星之力。治痰当须理气,故佐以枳实下气消痞,“除胸胁痰癖”;陈皮理气宽中,亦可燥湿化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杏仁宣利肺气,半夏燥湿化痰。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效,使热清火降,气顺痰消,则诸症自愈。【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痰稠色黄,咯之不爽,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是治疗痰热咳嗽的常用方剂,以痰稠色黄,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 本方性偏苦燥,阴虚燥咳者忌用。3.随证加减 若身热口渴,肺热较甚者,可加石膏、知母以清泻肺热;痰多气急而喘者,可加桑白皮、鱼腥草等以下气祛痰。
4.现代运用 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咯血、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癫症等。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芩枳胆星投,陈夏姜汁糊丸服,专治肺热咳痰稠。
小陷胸汤# 【来源】《伤寒论》
【命名】本方根据治疗结胸证而命名。因结胸有大小,邪结高下。故有大、小陷胸汤之剂。本方治小结胸证,故名小陷胸汤。
【组成与方解】
瓜蒌――清热化痰,理气宽胸
君
黄连――清热降火,开心下之痞
臣 半夏――降逆化痰,散心下之结
臣 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伤寒论》说:“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痰热内结,气郁不通,故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散结。
方中以瓜蒌为君,清热化痰,理气宽胸,通胸膈之痹。以黄连、半夏为臣药,取黄连之苦寒,清热降火,开心下之痞;半夏之燥,降逆化痰,散心下之结。两者合用,一苦一辛,辛开苦降,与瓜蒌相伍,则润燥相得,清热涤痰,其散结开痞之功益著。方仅三药,配伍精当,是为痰热互结,胸脘痞痛之良剂。不仅可用于伤寒之小结胸病,而且对于内科杂病属于痰热互结者,亦甚有效。【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腻,脉滑数。【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疗痰热互结的著名方剂。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
2.随证加减 若兼胁肋疼痛者,可加郁金、柴胡以疏肝止痛;痰稠难咯者,可加胆南星、川贝母以加强化痰之力。3.现代应用 现代主要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胸膜炎、胸膜粘连、急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肋间神经痛及急慢性胃炎等。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开结涤痰优,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服之休。滚痰丸
【来源】王隐君方,录自《丹溪心法附余》
【命名】本方药力峻猛用于实热老痰。滚为速去,方中礞石驱逐顽痰,力甚猛峻,故名为滚痰丸,又名礞石滚痰丸。【组成与方解】
礞石――攻坠老痰
君 大黄――荡涤实热
臣 黄芩――苦寒泻火
佐 沉香――降逆下气
佐
本方是治疗实热老痰之峻剂。实热老痰,久积不去,变幻多端。上蒙清窍,则发为癫狂,昏迷;扰动心神,则为惊悸怔忡,梦寐怪状;内壅于肺,则为咳嗽痰稠甚则噎息烦闷;留于经络、关节,则为口眼蠕动,或骨节卒痛,或绕项结核等。治宜荡涤实热,攻逐顽痰。
方中以礞石为君,取其燥悍重坠之性,善能攻坠陈积伏匿之老痰,与焰硝同煅,其攻逐下行之性尤强。《本草纲目》说:“此药重坠,制以硝石,其性疏快,使木平气下,而痰积通利,诸证自除。”臣以大黄之苦寒,荡涤实热,开痰火下行之路。佐以黄芩苦寒泻火,专清上焦气分之热;复以沉香降逆下气,亦为治痰必先顺气之理。四药相伍,泻火逐痰之力较猛,可使痰积恶物自肠道而下。对于形气壮实,痰火胶固为病者,用之最宜。【功用】泻火逐痰。
【主治】实热老痰证。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所治诸证均属实热顽痰为患。以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 本方药力较峻,凡中气不足、脾肾阳虚者以及孕妇,皆应慎用。
3.现代应用 本方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官能症、单纯性肥胖等属痰火内闭者。尚有治疗中风、肺心脑病、久泄、偏头痛、眩晕、夜游症、失眠、惊惕不安症、胆道结石等的报道。
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百病皆因痰作祟,顽痰怪证力能匡。
20.4 温化寒痰
温化寒痰剂,适用于寒痰证。症见咳痰清稀色白,口中自觉有冷气,身寒,手足不温,大便溏泄,舌苔水滑,脉沉。本类方剂多以辛热温阳之品如干姜、肉桂与化痰药半夏、南星等配合组成。代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来源】《金匮要略》
【命名】以本方的组成药物来命名。【组成与方解】
干姜――温肺散寒化饮,温运脾阳祛湿
君 细辛――温肺散寒
臣 茯苓――健脾渗湿
五味子――敛肺止咳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使 寒饮乃因阳虚阴盛,水饮内停所致。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运化失司,则停湿而成饮。加之肺寒,津失敷布,则液聚为饮。进而肺失清肃,宣降失和,而致咳嗽气逆,痰多清稀,胸膈不快。治当温阳化饮。
方中以干姜为君,取其辛热之性,既温肺散寒以化饮,又温运脾阳以化湿。细辛为臣,以其辛散之性,温肺散寒,助干姜散其凝聚之饮;以茯苓之甘淡,健脾渗湿,不仅化既聚之痰,又能杜生痰这源。佐以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与细辛、干姜相伍,散中有收,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且能调和肺司开合之职。使以甘草和中,调协诸药。综合全方,温散并行,开合相济,使寒饮得去,肺气安和,药虽五味,配伍严谨,实为温化寒饮之良剂。【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寒痰的常用方剂。以咳嗽痰稀色白,舌苔白滑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 痰稠粘者慎用,痰黄者忌用。
3.随证加减 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化痰降逆止呕;兼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以温中降冲;咳甚颜面浮肿者,杏仁宣利肺气而止咳。
4.现代运用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证。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阳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入,寒痰冷饮保安康。
20.5化痰熄风
化痰熄风剂,适用于内风挟痰证。症见眩晕头痛,甚则昏厥,不省人事等。常用化痰药如半夏、陈皮与平肝熄风药如天麻等配伍组方,代表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来源】《医学心悟》 【命名】以方中主要药物来命名。【组成与方解】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君 天麻――化痰熄风
白术――健脾燥湿
臣 茯苓――健脾渗湿
佐 橘红――理气化痰
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使
本方为治风痰眩晕的常用方剂。其病缘于脾湿生痰,痰阻清阳,加之肝风内动,风痰上扰清空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性主动,肝风内起,则头眩物摇;复因湿痰上犯,浊阴上逆,故眩晕之甚,自觉天旋地转,遂作呕吐恶逆。治宜化痰熄风之法。
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杲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本方以此两味一祛其痰,一熄其风为君药。以白术为臣,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功益佳。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伍,尤能治生痰之本;橘红理气化痰,以使气顺则痰消。使以甘草调药和中,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熄风之效,俾风熄痰消,眩晕自愈。【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风痰眩晕而设。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 对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应用。
3.随证加减 若痰湿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泽泻、桂枝以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者,加钩藤、代赭石以潜阳熄风。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属风痰而风上述证候者,均可随证加减用之。
4.现代运用 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神经性呕吐、风痰头痛、脑血栓形成、癫痫、甲状腺囊肿、突发性耳聋、食道喷门失弛缓症、鼻窦炎、高血压病、癔病性失明等病症。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尝。
第三篇:《沈绍功经验集》温胆汤痰浊主方(文摘精选)
《沈绍功经验集》温胆汤痰浊主方(文摘精选)
温胆汤痰浊主方(转载)http://近用“温胆汤”治痰浊化热证常能获效。要掌握6个主证:苔腻、脉滑、头重、胸满、口粘、纳呆。其中尤以苔腻为要,可以“一锤定音”,所谓“但见苔腻一证便是,其余不必悉具。”运用时还宜加减:竹茹清热祛痰为主药。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利于痰浊排除,为佐使药。温胆汤仅用此4味为基础药。方中半夏虽可化湿祛痰,但因其燥性不利于痰浊化热;生姜虽能祛痰,但因其辛温也不利于痰浊化热;炙草味甘,大枣滋腻,均不利痰浊之祛,故此4味均删除不用。痰浊最易闭窍,为利于祛痰应伍透窍豁痰的石菖蒲,畅行气血的郁金,这样祛痰主方温胆汤就由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石菖蒲、郁金(各10克)6味组成。
温胆汤临床运用还有16则加味选药法:
1.热痰稀薄-葶苈子、黄芩、鱼腥草、胆星、天竺黄、竹沥水。2.寒痰稀沫-白芥子、桂枝、干姜、细辛、法夏。3.顽痰不化-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海藻、莱菔子。4.癫痫-海参肠、白矾、灵磁石、钩藤、荆芥、野菊花、珍珠母。5.精神分裂症-制军、青礞石、草决明、桃仁、生栀子。6.神衰失眠-炒枣仁、夜交藤、黄连、肉桂、合欢皮、知母、川芎。
7.眩晕耳鸣-泽泻、炒白术、蝉衣、阿胶珠、白菊花、天麻。8.高血压-钩藤、莱菔子、泽泻、海藻、夏枯草、生石决明。9.冠心病-全瓜蒌、薤白、丹参、葛根、苏木、红花。10.胃肠证-木香、砂仁、公英、连翘、焦三仙、生内金。11.功能性发热-青蒿、银柴胡、生芪、桑白皮、车前草。12.更年期综合征-蛇床子、泽兰、川断、桂枝、白芍、牡蛎。13.尿毒症-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益母草、丹参、仙鹤草、生薏苡仁、泽兰。
14.妇女病-鸡血藤、香附、伸筋草、丹参、川楝子、益母草、当归。
15.癌症-白花蛇舌草、公英、野菊花、仙鹤草、生苡仁、丹参、三七粉。
温胆汤,这是个最常用的一个主方,化痰浊的主方。温胆汤历史我就不讲了,可能讲义上都有。西治疗病,分外感病和内伤病,明天我要讲了。内伤病里面分虚证和实证,实证里面次要是痰和瘀,尤其痰注重的不够,对瘀研讨了快30年了,很深化。对痰研讨得很表浅,往往忽略。只需苔腻,一证便是它证不必悉具,这是痰浊,就要想到用温胆汤。温胆汤里面一共8个药,前面4个药必须得用,竹茹、枳壳、云苓、陈皮。后面4个药取消。半夏能祛痰,温;生姜能祛痰,温;甘草我讲了,大枣是温药,甘缓对痰浊不利。所以温胆汤后面的4个药取消。加石菖蒲、郁金。菖蒲郁金透窍,行气活血,对痰浊的祛非常有利,一个动力,又透又行,这个痰浊就跑了,祛掉,所以用温胆汤这6个药必须得用,而且分量也固定,都是10g。
辨痰的关键不在颜色,在它的质量。常规来讲,黄痰主热;白痰主寒。不对。稀薄甭管是白是黄都是热痰,稀痰甭管白和黄都是寒痰,用质量来区分寒热。热痰要加葶苈子、天竺黄;寒痰要加白芥子、法半夏。这是我们所谓的有型的痰,就是咯出来的痰。肺为贮痰之器,看见的痰,是有型的痰或者叫广义的痰。假如顽痰,昨天我讲了,苔腻,退不了了叫顽痰,加了3个石头(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和海藻。癫痫加海参肠和灵磁石。海参肠就是海参的肠呀,你把沙子洗掉,给它阴干当前磨粉,拿温胆汤来冲这个海参肠的粉,每次3g,这是治癫痫非常有效的一个药。这是精神分裂症,用制军和礞石,甚至可以用生大黄来通便,精神分裂症通便症状就能缓解,但是必需要中病即止,别没完没了的拉,病人会伤正,甚至于会惹起不良的后果。神经健康,这和精神分裂是两个病,一个精神病,一个神经病,加炒枣仁和夜交藤,都用30g。眩晕讲了。也许美尼尔氏综合征,也许高血压,加了泽泻和白术,高血压再加莱菔子、生石决明。冠心病加全瓜蒌和葛根。胃的病加木香和公英。低热加青蒿和银柴胡,青蒿必须得后下,用15g。更年期综合症加蛇床子和泽兰。尿毒症加王不留行和益母草。妇女病调经呀,加鸡血藤和香附。良性肿瘤加山慈菇和浙贝。恶性肿瘤加白花蛇舌草和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必须用30g。这就是温胆汤的16个加味,临床只需看到病人舌苔腻的,想到温胆汤,然后根据不同的16个不同的病加不同的主药,另外根据病型,随证再加药,只需你坚持用,不是百发百中,肯定有效。但有个前提,我这一讲,你别以为一切的病用温胆汤16个都有效,错。必须是苔腻。而且里面我还有一个观念没告诉你,就是痰瘀互结。这个我都能祛痰呀,从痰来治,想到的就是没有瘀,舌质不紫,舌下静脉不怒张,也是加上化瘀的药,进步疗效,即祛瘀又化痰。化瘀药有两个好药,最常用的就是丹参,30g的丹参;痰阻中焦(胸满,痞满,嘈杂不清,肢体沉重)还要加两个药:莱菔子15g;丹参30g。为什么加莱菔子呢?就把温胆汤祛痰引到中焦。莱菔子走脾胃的药,到中焦,而且莱菔子祛痰的效果特别好。为什么加丹参呢?那中医讲痰和瘀是一体的,有痰必有瘀,有瘀必有痰,祛痰药里面加上化瘀的药,会进步疗效;另外一个药就是内科大夫很怕的药水蛭,其实水蛭没有毒,水蛭是双向的,这样就明显的进步疗效了。关于水蛭及虫类药的运用。中医溶栓不有尿激酶吗?它链激酶国产还不行,尿激酶本人还能消费,来溶栓,所以中医治疗这个它没过关。我们中医完全行啊!你溶栓的药不用尿激酶,链激酶很贵,这个用水蛭。中医用水蛭,这我刚才讲了,活血的水蛭,粉用3g,煎药用10g,溶栓它绝对不会让你尿血。当然水蛭溶栓的机理到如今没搞清楚,但水蛭我在临床用了双向。量小配合养血和血止血,量大了配合活血化瘀来破血溶。水蛭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关键两条,第一条就它的用量;第二条就它的配伍。水蛭用量小,粉剂在3g以内,汤剂在5g以内,配上和血的药,比方当归、丹参、白芍,三七,它就止血。假如大剂量,粉剂用5g,水剂用10g,配上活血的药,比如赤芍、红花、桃仁,那水蛭就破血,破血呀!水蛭独一的副作用就是很臭,奇臭无比,你受不了。病人将水蛭煎药他接受不了,这一闻就恶心。但是用什么办法让病人熬药吃呢?三个措施:第一个措施要凉服,别温服,甚至冰冻了当前服,臭味就大大减少。第二个就鲜姜,一片鲜姜,舌头里面擦个五六下十来下,再喝不吐了。第三指压他的内关,一边喝一边压内关,他不吐了。水蛭没有副作用,就是奇臭无比。所以如今都磨成粉,它就不臭了,但吞服如今不好吞,装在空心胶囊里。水蛭是个好药,心脑血管病用水蛭非常好。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药,溶栓都起作用。动物的药,你得留意呀,里面不安全。蝎子、蜈蚣、斑蝥,这都很有毒,你来一个肾衰你就麻烦了。我的虫类药就用这么几个:第一个水蛭,你虽然用,不会有成绩;第二个就土鳖虫,就屎壳郎,这你绝对用;第三个地龙,绝对用;还有一个就僵蚕。我们家祖传,动物的屎,止痛非常好。心绞痛、痛经,用两头尖,用蚕砂、五灵脂。当然如今我两头尖不敢用了。由于如今对粪类药,分歧非常大。一派就粪类药,不怕毒,能治病;一派就粪类药,里面毒素太大,对人体有害。蚕屎、五灵脂都没成绩,就怕两头尖。老鼠的屎你弄不好就麻烦了,传染好多病,所以如今不用了。而且治疗癌症的疼痛,两头尖特别止痛。我就不敢用了,你用完之后,假如万一中毒了,你还不能行了。别的动物药你千万别用,用完了副作用你受不了,这几个你大胆的用,它不会有副作用。所以我反复讲:第一,中医的疗效在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辨准了,你还得特殊治疗。比如阴阳互根、间接治疗、脏腑关系、扶正祛邪,你手腕就多了。最重要还是安全第一,你绝对不要标新立异,你受一次打击就麻烦了,你再也不行了,血染的风采了。为什么?起不来了。你还敢治嘛?别上这个当。宁肯窝囊,没有疗效,疗效差一点,我安全,这个就万无一失。二,关于退苔腻的成绩。怎样退苔腻? 第一步就是三竹换用。苔腻,用温胆汤,先用竹茹,10g竹茹,吃一个礼拜;舌苔没退,你把竹茹改成天竺黄10g,天竺黄吃一个礼拜;舌苔没退,你把它改成竹沥水10ml冲在里面喝,这第一步叫三竹换用。第二步加以利湿,配合利湿药。用什么呢?用茵陈15g(后下),加上泽泻。加这两个药再吃一个礼拜,看舌苔退没退?这第二步。第三步加上软坚药。软坚药用什么呢?三个石头。刚才我曾经给你讲了:三个石头,温胆汤里面的三个石头,生牡蛎、生龙骨、海蛤壳。加三个石头看舌苔退不退?三个石头不退,加散结的药。软坚不行,散结。散结加什么药呢?海藻15g、昆布15g。普通这四步下去,舌苔基本上退了。当然每次同仁们都问我:“沈教授,第五步还有吗”?我说:“没有第五步了”。第五步就是辨证论治。一切的病见苔腻的,甭管什么病,舌苔一退就缓解了,这中医的奥妙。当然舌苔腻,实证里面苔腻的很多,你可以不管病,甚至你也可以不管证了,就抓住退这个舌苔。退了当前,你再想着辨其它的证。但有一条,舌苔退了,你再给他换的时分,一定少给他用滋腻的药。滋腻的药一用,舌苔又起来了,那你就反复了,这就是中医辨证的敲门,你掌握这一部分,你肯定有效。以下内容摘自《沈绍功教授临床经验汇讲》对药:石菖蒲、郁金加点石菖蒲、郁金的目的是什么?“石菖蒲芳香开窍化痰,郁金理气活血止痛。一个化痰,一个活血。”第一个,它有调理胃肠的作用。不论补肾阴也好可以碍胃口,补肾阳的时分是不是可以上火?胃口也差,所以在补肾阴的方子里,一定要调理胃肠的作用,调理消化零碎。这两个药呢,补得快,有调理胃肠的功能。第二个石菖蒲和郁金相配,有调理大脑皮层的作用,就是有抗焦虑的作用。白菊花、赤芍
泻肝热的同时有两个对药,白菊花、赤芍,只需眼睛有成绩就加这两个药。如结膜炎,眼睛干涩,眼睛有飞蚊症,一加药马上就缓解了。这个病人治疗一段工夫就好了。鸡血藤和香附,这是调妇科的圣药,也是对药,在妇科治疗要用鸡血藤和石苇,一定要同时用才能升血,单用一个根本上不去,力量缓和了很多,两个劲大了很多.这是沈老师家传的一个对药。它可以升白血球,生血小板,生红血球。鸡血藤和老鹳草。鸡血藤10g、老鹳草10g,这是个对药,两个同时用。对各种各样的腰酸、腰痛、脚麻、腿软效果都很好。而且记住了,腰酸、腰痛、脚凉、脚后跟痛的人,一定要泡脚,效果比你单吃药好很多。能吃或胖,要用桑寄生10g、川断10g,在这个方子中把老鹳草和鸡血藤去掉。鸡血藤这个药有意思,谁跟它搭配,你看一配,走的经不一样吧?所以中药的这个好处就在配药。食积:焦三仙30g,(每个10克)。但是一定要加两个药,一个就芦根,由于食积化热特别多,胃化热很容易伤阴,就用芦根来保护胃阴,第二,热化了必须清热,就加连翘。乌梅可以治疗萎缩性胃炎,乌梅在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时分,不是乌梅炭就是乌梅用10g,颈椎病加葛根效果非常好,很快就柔和。然后还有上肢痛,就手或者上臂痛或肩膀痛,加桑枝。桑枝普通情况下用10g,如果产后的话可以用到30g。你觉得有点猛,那也可以桑枝先加10g。下肢的疼痛或麻痹的时分,加点木瓜或加伸筋草各10g。腰痛疼或凉的厉害可以加金毛狗脊。你看,这时分产后可以用点。为什么?虚的厉害,所以要温通。你看咱金毛狗脊第一次出现吧,用10-15g,如果病人燥热的时分把它去掉。升麻、葛根这两个药真的非常好用,我不只提到两遍三遍了。升清降浊的时分,由于人阳气不足产生很多病,我刚才讲的子宫脱垂、膀胱壁脱垂、阴道壁脱垂,这都是清气不升,用升麻、葛根。而且我还说了皮科病,很多人用清热解毒的药怎样了?闭进去了。所以一定要用升散,要用升阳举陷的药,也用升麻、葛根。另外女同志要美容,这个脸不好,怎样着?引这些药往下面走,那也要用升麻、葛根。用升麻和葛根的这种升清治疗她的颜面黑斑。还有我讲的耳鸣耳聋,耳聋耳鸣阐明了什么?一个是火不能下降,阳气不能通上。中医一查,耳朵缺血,脑供血不足,耳部的供血不足,血管痉挛。那怎样办呢?你要用升麻、葛根加天麻。天麻是清理喽罗,也要用。另外,耳鸣的时分,一定要用蝉衣,蝉衣呀!蝉衣很轻用5g就够,5g清轻的往上走,透窍。蝉衣在这干嘛?透窍。你看到了知了的叫声好听吗?知了的叫声很洪亮,透窍。用于整个经络畅通。所以蝉衣,它能清利喽罗,治耳鸣、耳聋。另外蝉衣还能抗过敏,尤其嗓子痒痒,嗓子干,呛咳,用点蝉衣效果也很好。治疗老年性瘙痒:四川的名医叶心清教的三个药,蛇床子、葶苈子和炒苍耳子。后来我把苍耳子改了,改成地肤子。为什么?苍耳子有毒呀!炒了当前你炒不透,中毒了。蛇床子、地肤子、葶苈子治痒呀!痒在体表,肺主皮毛,它葶苈子在泻肺,然后治身上痒呀!蛇床子本身止痒,地肤子利湿,加上一个泻肺的药。你也可以作成粉剂川贝配紫苑,这是沈老师的老师叶心清传上去的,这个对药非常非常好使,几乎在临床上各种各样的咳嗽没有拿不上去的。川贝粉和紫苑,效果非常好,尤其对小儿的咳嗽,小孩的咳嗽,老年性咳嗽你用一点川贝粉3-5克,用紫苑,很少没有不好的。金银花、连翘和白菊花,泡茶喝,对牙龈的肿胀,嗓子的疼痛,还有腋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很好的疗效。白花蛇舌草要加个仙鹤草或菌灵芝或者生黄芪,即抗肿瘤还扶正白花蛇舌草还可以治疗各种各样的妇科疾病,比如阴道炎,宫颈炎呀,外阴的白斑,外阴的瘙痒,外阴的疹子山慈菇、丹参相配毒力解除山慈菇消子宫肌瘤是一个比较好的药,但是记住山慈菇有小毒,量不能大,工夫不能太长,山慈菇煎剂用5-10g,散剂每天用1g以内。而且用山慈菇的时分记住要配一个药丹参,丹参要用到30g。由于山慈菇会伤肝的,就是加大量当前,吃了很长工夫,发现山慈菇对肝脏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一加丹参,它们相配毒力解除了,所以中药为什么哪个药解哪个药。关节炎血沉高的用两个药:一个就黄柏;二一个就忍冬藤。忍冬藤是银花藤。用30g的忍冬藤加10g的黄柏,就能降血沉。黄连清心火,黄芩清肺火,黄柏清肾火
补气第一代:生黄芪10-30g、黄精10g、白扁豆10g、白术10g。沈老师喜欢用白扁豆,白扁豆呢有补气的作用,有健脾补气利湿的作用,而且比较平和。白术:炒白术有益气健脾止泻的作用,生白术有通便的作用。炒白术止泻,这两个刚好相反。炒了熟了有温性止泻,生的有通便的作用,这脾虚腹泻的那种用10g。我刚才说了在腰痛的时分,炒白术可用到30g,温润也好。补气第二代,西洋参3-5g。人参:人参夏天不要用。但是到冬天,尤其是女的怕冷、怕凉,她血压比较低,大批的先用点人参,炖汤喝,或给她用点胶囊去喝都可以。那么在以外的情况下还可以用点党参、太子参和元参,比较平和。但是糖尿病的病人最好不要用党参。你用人参。它的疗效肯定和西洋参一样,补气,它燥能伤津。加两个药就克服它的燥。两个什么药呢?麦冬10g、芦根15g。这样你用药便宜,效果保证,而且克服它的燥。当归补血汤就是气血双补的。大家都知道,它们的比例是5:1。就是生黄芪是当归的5倍。后来在临床的时分,沈老师生黄芪也是用10-15g,当归也是10g,比例为1:1手脚心热就是阴虚,阴虚的时分要用什么?要用二至丸。二至丸:成分为女贞子和旱莲草。女贞子量不要大,用10g。女贞子量大当前会腹泻。旱莲草用10g。滋肾通关散是由三个药组成的,炒苍术10g、肉桂3g、黄柏10g。泻热的药丹皮:次要是泻肝热的。用知母泻肾火的,黄柏、知母泻下焦之火,丹皮10克在补阴的时分一定要祛实热,由于阴虚的时分会火热,会旺,所以用丹皮。牡丹皮用10g。泻热生栀子清心热为主温阳的药: 肉桂、乌药、川断、仙灵脾、菟丝子阳虚什么手脚凉呀,所以补阳的时分不要温燥的药,多用温润的药。什么叫温燥呀?金毛狗脊、巴戟天、仙毛,这就是燥。所以大家都知道壮阳药,给男性的壮阳药,像伟哥什么的壮阳药,这个鞭的,那个鞭的,金毛狗脊是吧?所以很多人吃完了会鼻子出血。肉桂温肾阳。肉桂的用量1-5g之间。”南方用的就很少,用1g就够了,北方用3g,没感觉,用5g,普通来说通用的就3g乌药:乌药是温肝的,散寒的,温肝阳的。也可用10g,有的小心点用5g,都没成绩,我的用量也是10g。尤其是肚脐周围的疼痛,女同志来月经时的痛经,小腹痛、腰痛、坠胀,男同志的睾丸凉,睾丸刺痛,要用乌药。”我们的暖肝煎里边就是用乌药。川断:用10g。川断是治肾阳虚的;而且川断对腰肌劳损,腰脊关节的突出,腰扭伤效果很好;而且这个川断呢,治腰以下的疼痛、麻痹和冰凉效果都可以;还有那个脚跟痛用川断效果也很好。仙灵脾:用10g;鹿角霜:5-10g。也是比较平和的。仙灵脾、鹿角霜合适于像冠心病到冬季肾阳不足、心阳不足,一到冬季老年性的冠心病。一到冬季或一受凉就心前区疼痛,或半夜疼痛,这是心和肾阳不足,就要用仙灵脾呀、鹿角霜呀温肾阳,经过温肾阳提升添加心阳之力。菟丝子10g、蛇床子10g。我早晨也说过了菟丝子和蛇床子都是温润药,都是温肾阳的,很柔和菟丝子配泽兰,蛇床子配泽兰,都有调理内分泌的作用,而且都有美容的作用。月经量色黑,颜色很黑很暗,不迟滞,要用菟丝子和泽兰。用了月经正常后,她的脸色就变了。补骨脂:补骨脂也比较平和,用5-10g左右。调肾阴阳方杞菊地黄汤化裁内伤杂病要分清真假,分真假的目标是看舌苔。苔腻痰瘀同治,用温胆汤加丹参;苔薄的调肾,用杞菊地黄汤。方子组成:枸杞子10克、菊花、熟地黄(生地)10-30克、黄精(山萸肉)10克、生杜仲,桑奇生
加点石菖蒲、郁金菊花:菊花我没写什么菊花,我们在临床上至少有白菊花和野菊花这两种吧,有白菊花和野菊花之分。那我告诉大家,白菊花用三种情况下,剩下的都是用野菊花。白菊花用哪种三种情况下呢?想过没想过? 1,白菊花用在肝阳亢盛的时分。那这是一个证候,症状呢?肝阳上亢的时分脾气大,老发火,脾气急躁,脾气急躁肝火旺的这叫肝阳上亢,这种要用白菊花。2,第二种情况也是肝火旺。我昨天早晨和大伙说,还记着吗?结膜炎的人也是肝火旺。3,第三种情况用白菊花是血压高。高血压的病人一定要用白菊花!用白菊花经我们研讨有降血压的作用。在这三种情况下用白菊花。其它之外全部换野菊花。在妇科中几乎用的是野菊花,为什么呀?由于野菊花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清热解毒消炎,而且野菊花可以消炎抗心律正常,所以在心脏病的时分也是用野菊花。我在临床上生地的用量10-30g。什么情况下用30g呢?也有三种情况。第一,在糖尿病的病人,糖尿病的病人血糖很高,阴虚很明显,口渴,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用30g,不用30g,血糖降不上去。第二种情况,口渴证,昨天给大家说了,那个消渴,湿气退掉了,但是还口渴,那是胃肾津阴不足,所以生地要用到30g。第三种情况下是什么?便秘,便秘的病人,大便的秘结是肠道的阴液不足。由于大家知道,有个增液汤,对不对?用的生地,这个要大量的用,增水行舟吗。除了这些外用10g就够了。黄精:生黄精有小毒,要用制黄精,用10g。黄精有补肝脾肾之阴的作用,另外黄精还有补气的作用,而且这个药很便宜。玉竹呢只能养肾阴,玉竹很滋腻,弄不好就影响胃口,所以黄精的优越性在于气阴双补而且不腻,降糖、降脂、抗衰、强心,古人把黄精作为一个长寿药,中途夭折,抗衰老。黄精是一个很好的降糖药 但是在下面几种情况下要用山萸肉。第一种情况,有心脏疾患的时分要换成山萸肉,比如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像这种人心脏气不够,可以加用山萸肉。第二种情况,心律正常的时分,早搏,快速型的和缓慢型的心率正常都可以用。心力衰竭,就是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在这时分山萸肉的量要大,在心衰的时分,心功能不全的时分,山萸肉可以用到20-30g。我们讲两种都是心脏的疾患。第三种情况是遗尿,遗尿的有小孩,有老年人,有中年人肾亏的,也阐明他心脏的气不够,心和肾的气不够,控摄功能减弱,所以用山萸肉,用10g。所以你光补肾他不行,你再补补心,再生生气,他的那个病就处理了。
第四篇:狂免临床应用讲稿
人狂犬病暴露后被动免疫制剂应用讲稿
P1:(开场白+自我介绍)被动免疫制剂大家在临床工作中一直接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暴露情况多种多样,也使得被动免疫制剂的临床应用出现很多疑问,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人狂犬病暴露后被动免疫制剂如何规范应用。
P2:今天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讨论如何规范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1、为什么要用被动免疫制剂;
2、国家规范要求是怎样的?
3、被动免疫制剂应该怎么样应用?
4、目前我国被动免疫制剂应用情况怎样?为什么。相信这些问题我讲明白后,大家可以灵活规范地使用狂免了。P3: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不同部位暴露后的风险大小。头面部多处咬伤:50-80%;手指手掌手臂多处咬伤:15-40%;一般情况:10%以下。是否发病跟很多因素有关。在不做任何处置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是100%发病呢?一犬咬伤多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什么有的人发病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P4:我们必须达成一个共识:人得狂犬病有两个前提条件。首先必须有狂犬病病毒污染;而且是被足够毒力的狂犬病毒感染,其中一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相对而言第一个被咬伤的人比最后一个咬伤的人风险要大的多,为什么呢?病毒数量和毒力不一样。其次机体对狂犬病没有足够抵抗力。生活中遇到的普遍现象是在同一环境下,有人易感冒,而另外一些人却没事,这也和大家的抵抗力、免疫力不同有关,狂犬病也是这样。这个观点大家认同么?如果认同,我们考虑在暴露后,采取哪些手段来防治狂犬病的发生呢?
P5: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口内病毒的含量,二是尽快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这就是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的真正目的。这种措施越早越好。要降低伤口内病毒的含量,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狂犬病病毒的理化特性和致病机理。
P6: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甲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可见,狂犬病毒的生命力其实很脆弱。
P7:致病机理分三步进行:首先是病毒的侵入;病毒停留在伤口附近横纹肌细胞内缓慢繁殖1-2周或更长,这个阶段就是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在1-3个月内,最短两周左右,最长时间是6年。随后,病毒由外周神经进入中枢神经;每天以12-100mm速度转运,到达中枢就不可逆转。临床上就会出现不适、乏力、头痛、发热等前驱症状。如果患者主诉暴露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出现蚁走感时,基本确证无疑。第三步就是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进入分泌腺体,在患者的唾液中可以检测到病毒。这个阶段就是狂犬病的发作期和死亡期,时间持续1-2天。我们从下面一张图片可以直观地理解这个过程。
P8:(解释病毒入侵过程),我们临床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病毒进入神经系统,我们的全力工作在肌肉组织展开。怎么办呢?回顾一下人的狂犬病的前提条件。一是?(听众回答)二是?(听众回答)。怎么降低病毒含量?(听众回答——冲洗、消毒、)规范的伤口冲洗只能减少伤口周围的病毒数量,进入肌肉组织的病毒怎么办?(听众回答——使用狂免)。好,下面这张示例图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转到P9)P9:我们先在伤口上滴注几滴狂免,减少伤口周围的病毒,然后再对伤口进行环形浸润注射,就可以中和进入肌肉组织的病毒。
怎么提高机体免疫力呢?(听众回答——打狂苗)。好,非常好。这就是WHO规定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流程的由来。
P10大家看一下:一是规范的伤口处理;二是正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三是按期全程接种合格疫苗。三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如何处置伤口,如何接种疫苗我们今天不讲,重点讲第二条,如何正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当然,如果对其他两条大家有疑问,可以一起讨论。P11-13:我们先看一下09版《处置规范》对于暴露后分级的界定。(自己视情况讲解)P14:下面我们再形成一个共识,被动免疫制剂是什么?它的作用究竟是什么?被动免疫制剂就是抗体,用来中和狂犬病毒的抗体。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P15:传统上的理由是这样的。我们看一张图。
P16:这是一张5针法接种人二倍体狂苗后检测机体产生抗体的动态曲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接种狂苗一周后(也就是打完第三针)机体内的抗体滴度才达到0.5IU的基本保护水平,在两周后达到峰值。也就是说在这一周内机体的抗体水平是个空白期,使用狂免可以在患者被感染后的第一周提供被动保护。有道理吧?教科书就是这么讲的。我再给大家看一张图。
P17:这张图是给人体注射不同剂量的狂免后,检测血液中抗体水平的动态曲线。我们看到,无论是10IU、20IU还是40IU剂量的狂免在一周的时间内都不能达到0.5IU保护水平。说明什么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打入背部肌肉组织的狂免没有能够弥补狂苗的空白期!白打了!? P18:所以说,更加合理的理由是;通过局部应用直接中和伤口处理时残留的病毒,这样最大程度降低伤口内病毒含量,降低发病率;延长潜伏期。所以《处置规范》中说,尽可能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要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了吧? P19:我们看看被动免疫制剂的实用人群: Ⅲ级暴露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的Ⅱ级暴露者
伤口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的Ⅱ级暴露者
P20: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剂量,每十公斤体重注射一支狂免。P21: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被动免疫制剂的注射方法和要求:(1)应与首针疫苗接种同时进行(暴露后尽早实施);如果没有同时注射,开始疫苗接种后7天内注射狂免仍有效;尽量避免在接种疫苗前一天以上注射狂免。如果时间太久,体内的狂免就会中和疫苗,降低主动免疫应答的反应。
P22:(2)尽量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避免多次重复针刺伤口;所有伤口均需覆盖。
P23:(3)我们看一下浸润注射的具体方法:首先在伤口内滴数滴被动免疫制剂,然后距伤口缘约0.5-1cm沿伤口纵轴进针,做环形全层注射。我们先看一个FLASH。
P24:(4)避免直接从伤口内进针,以免将病毒带入深部组织;进针深度应超过伤口的深度;浸润注射时应避免将被动免疫制注入血管内。
P25:(5)手指或足趾需要浸润注射,须防止因加压浸润过量液体而使血液循环受损,引起缺血。当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免疫制剂时,应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深部肌肉。
P26:(6)狂免要注射在远离疫苗注射的部位可减少抗原抗体中和反应,减少相互间效价的影响;深部肌肉注射时,无需强调进行浸润注射,肌肉注射即可。
P27:(7)剩余被动免疫制剂推荐注射部位:头面部、上肢及胸部以上躯干: 注射在同侧背部肌肉群,如斜方肌。建议大家打在肩胛骨处,不容易打出气胸。疫苗接种于对侧。下肢及胸部以下躯干:注射在伤口同侧大腿外侧肌群。被动制剂可与麻醉剂联用
P28:(8)伤口严重或有多处伤口(特别是幼儿),按常规剂量不足以浸润注射伤口周围时,可用生理盐水将被动免疫制剂适当稀释到足够量,再进行浸润注射;需事先根据伤口多少和大小判断被动免疫制剂量是否足够,预先将被动制剂稀释后再进行浸润注射。P29:(9)如果稀释后被动免疫制剂任然不足怎么办? 伤口处理更加彻底,必要时候延长伤口冲洗 先保证头面部应用、其次是保证深、大伤口
高度怀疑是疯狗时首次在双三角肌各注射一个单位合适疫苗 P30:不要将被动免疫制剂和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 禁止将被动免疫制剂与疫苗混合在一个注射器内使用
P31:对于粘膜暴露者,应将被动免疫制剂涂抹到粘膜上;剩余免疫制剂时,应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深部肌肉内。以上是狂免的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项,现在大家看看临床中有哪些问题,我还没有讲到,大家提出来讨论一下(组织讨论答疑)。好,现在我们对于狂免的临床应用总结两点:
1、狂免就是中和抗体,是预防狂犬病发作的必要屏障,尽可能全部注射到伤口周围。
2、对于特殊部位的暴露,我们采取滴注、涂抹、浸泡、冲洗等方式,让狂免和病毒最大限度地接触中和以减少伤口内病毒数量。
P32:我们现在了解了为什么使用狂免的临床意义和使用方法,现实是怎样的呢?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率低于10%。原因是对狂犬病不重视,不会或不敢使用狂免,当然由于狂免的供应量和经济问题也影响了狂免的广泛应用。还有一种原因是医生怕担风险,怕打出事,今天我们学习了规范的使用方法后,您就不必担心了。其实真正的风险是你没有规范处置而带来的风险。
P33:据我们的统计,凡是医生客观正确地给患者讲明白使用狂免的必要性后,40%的患者可以接受注射狂免。如果患者不同意,一定要在《知情说明书》上让患者签字,可以避免一定的纠纷,但也不是肯定的。从目前狂免的使用上看,没有出现一例过敏性反应,可以说狂免时安全的、有效的。大家可以规范、放心使用。
P34:谢谢大家听我讲解的耐心;谢谢大家积极的回馈;谢谢大家对我们产品的支持!
第五篇:温病学 暑温讲稿
暑温讲稿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暑温,本周我们刚学完了春温,春天过去,夏季来临。春天发生的温病有风温和春温,风温初起先见表证,然后由表入里。春温初起以里热为主,春天有两种,分别是风温与春温,是温热病的两个代表。风温是新感温病的代表,因为它包括冬温,春温是伏气温病的代表,春天过去,就是夏天,夏天暑热盛,可以见各种暑病,暑温是其中一种,这个概念大家要明确,夏天的温病不都叫暑温,暑温是个独立的病种,而且是最大的病,在暑病里面可以说是最严重的,除了暑温之外,冒暑、冒咳、中暑、暑秽等等,还有其他的暑病你夏天的感冒,和乙型脑炎是一个病吗,夏天的感冒叫冒暑,乙型脑炎叫暑温,大家要把概念分清楚。不是说夏天所有的病都叫暑温,应该说都叫暑病,暑病包括暑温。那我们来看下暑温是什么病呢? 一:概述
(1)暑温是感受暑热病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本病初以阳明气分热盛为特征,即初起高热,大汗,渴欲冷饮,脉洪大等临床表现。传变迅速,易伤津耗气,多化火闭窍动风之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生于夏暑当令之时。明显的季节性:在《素问·热论》有这样一句话“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按这说法,夏至的前一天发病是春温,过了夏至就是暑温。那么具体指什么季节?在雷少逸《时病论》有这样一句话“夏伤于暑者,谓季夏小暑大暑之令,伤于暑也,其时天暑地热,人在其中,感之皆称暑病。现在发病季节:从六月下旬夏至开始,到九月上旬处暑。我们了解完上的暑温的一些特点,我们总结它的定义为:由暑热病邪引起的,以病初即见阳明气分热盛证候为特征,传变迅速、易伤津耗气,多闭窍动风之变的急性外感热病,发于夏季。
(2)沿革:最早在《内经》中有病暑之名:“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而后叶天士明确提出了“夏暑发自阳明”及“暑必兼湿”的见解,突出了暑病的病理特点。吴鞠通《温病条辨》首创暑温之名, 认为是“暑病之偏于热者”。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类型有哪些,类型分为了暑温本病、暑温兼证、暑温类证三类。暑温兼证:包括了暑温兼湿、暑湿兼外寒。暑温类证:包括了暑厥、暑秽、冒暑、暑风、暑瘵。暑温分类的认识有1:元代戴思恭奖之分为中暑、伤暑、冒暑三类;2:张元素将之分为阴暑、阳暑两类。暑温在现代病名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流感、钩端螺旋体病、热射病等。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由有致病力的钩端螺旋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其流行几乎遍及全世界,在东南亚地区尤为严重。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本病的存在和流行。钩端螺旋体病是全身性感染疾病,病程常呈自限性,由于个体免疫水平上的差别以及菌株的不同,临床表现可以轻重不一。轻者可为轻微的自限性发热;重者可出现急性炎症性肝损伤、肾损伤的症状如黄疸、出血、尿毒症等,也可出现脑膜的炎性症状如神志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严重病人可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肺大出血甚至死亡。二:病因病机
暑温的病因是:暑热病邪,暑热病邪多发生于盛夏,盛夏天暑下逼,地湿上蒸,加之夏季雨水较多,故而湿邪多,挟湿 ——暑湿病邪。
暑湿的发病条件分为了元气素虚、素体湿盛两类。元气素虚是由于素体虚弱、劳作过度、饮食失节造成的。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病机演变,见表。暑温的诊断要点有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我们先来看一下诊断依据:①发病季节——暑季(夏至到处暑)②典型症状——初起即见阳明热盛见证,病变过程中变化多、传变快,易有津气外脱、内闭、动风、动血等危重证候。后期多表现气阴亏虚、正虚邪恋的证候;部分病程中闭窍、动风持续时间较长者,常有痰、热、瘀留滞的后遗症。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鉴别诊断:①湿温:暑温兼湿与湿温颇为相似。系感受湿热病邪所致,起病较缓,病程初起多表现为湿邪偏盛,病变以脾胃为中心;暑温兼湿则起病急骤,初起即以暑热炽盛证候为主,虽兼挟湿邪,但暑热偏盛的症状表现较为突出。②疟疾:疟疾中的暑疟、瘴疟发于夏季或夏秋之交,严重时,亦有高热、神昏、抽搐等症状,易与暑温混淆。暑疟和瘴疟多具反复发作、高热、烦渴随汗出而退的特点,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可发现疟原虫,可与暑温鉴别。③疫毒痢:疫毒痢与暑温发病季节相似,其起病突然,多见于小儿,可发生热盛动风、内陷心包,甚则发生阳气外脱等证,与暑温往往不易鉴别。疫毒痢除厥脱证候出现比暑温更早之外,主要靠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检查,盐水灌肠或肛门拭取大便检查,方能作出鉴别。
“治暑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张凤逵
指初起用辛寒请清气,辛凉重剂白虎汤,第二,继用甘寒,用甘寒养阴、生津、清热。最后,暑邪已去,津气大伤,用酸味的药配合甘、苦“酸泄酸敛”,酸苦泄热,酸甘养阴,因为暑邪很少出现腑实证,所以不必用下。
原话:<伤暑全书>“暑证不分表里,一味清内,得寒凉而解,酸苦而收,不必用下”经叶天士加工《幼科要略》说的,又经王孟英整理收入《温热经纬》说出的。
三: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从三方面入手:有无兼夹邪气、辨邪热轻重、辨传变趋向。
2、治则:清暑泄热
3、治法:
初用辛凉——辛寒清气、涤暑泄热
继用甘寒——甘寒清热生津益气
再用酸泄酸敛——甘酸益气敛津、酸苦泄热
王伦:“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3、治疗禁忌:①运用下法,明断病机。②多夹湿邪,慎用滋腻。那么下面我们来讲一下暑温的各种证治。主要证治
A、气分证治 首先我们先来讲
1.暑热证
中的第一种症候
(1)暑入阳明
顾名思义,大家第一想到的是阳明气分→白虎汤。
症状:壮热,汗多,头痛且晕,面赤气粗,口渴,齿燥,或背无恶寒,苔黄燥,脉洪数或洪大而芤。
辨证要点:“四大”证。大汗、大渴、大饮、脉洪大。苔黄燥。
治法:清暑泄热,如津气受伤兼益气生津
方药: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2)暑伤津气
症状:身热息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脉虚无力。
辨证要点:暑热较盛而津气损伤较甚
治法: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清涤暑热:西瓜翠衣、黄连、知母、竹叶;
益气生津:西洋参、石斛、麦冬、粳米
注意清暑益气汤同名方剂比较(3)津气欲脱
症状:身热已退,汗出不止,刷喝欲脱,脉散大。
辨证要点:身热骤退,大汗,脉散大(血压下降)
治法:益气敛津,生脉固脱
方药:生脉散
本方用于暑热之邪已退者,徐灵胎:“不可徇俗而视为治暑之剂”
2.暑温证
(1)暑湿在卫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头痛胀重,无汗或微汗,脘痞,舌尖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浮滑数或濡数。若兼寒湿者,可见发热无汗,恶寒,甚则寒战,胸脘痞闷,舌苔薄腻,脉象浮弦。
治法:透邪达表,涤暑化湿。
方药:卫分宣湿饮,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饮
香薷-解表散寒,涤暑化湿
厚朴-燥湿和中
银花、连翘、扁豆花-清热涤暑 卫分宣湿饮
香薷-解表散寒,涤暑化湿
青蒿-清解暑邪,宣化湿热
杏仁-宣畅肺气
鲜荷叶-芳香清暑
滑石、茯苓、通草、冬瓜皮-通利暑湿
淡竹叶-清热生津(2)暑秽猝中
症状:突然头痛胀,胸脘痞闷,烦躁呕恶,肤热有汗,甚则神昏耳聋。
病机:暑湿秽浊交阻,气机困遏,蒙蔽清窍
治法:芳香辟秽,化湿涤浊
方药:藿香正气散,通关散,玉枢丹
突然神昏可用通关散搐鼻取嚏;
呕恶闷乱者,服用玉枢丹
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藿香-辛散风寒,芳化湿浊 半夏曲-燥湿降气,和胃止呕 厚朴-行气化湿,宽胸除满 茯苓、白术-健脾运湿
大腹皮、陈皮-理气化湿和中 苏叶、白芷-疏表散邪 桔梗-宣肺利膈
炙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猪牙皂、细辛等分。为细末取少许吹鼻取嚏。玉枢丹(又名紫金锭)(《外科正宗》)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霜、红芽大戟、朱砂、雄黄、麝香。制成丸药。(3)暑湿困阻中焦
症状:壮热烦渴,汗多溺短,脘痞身重,脉洪大。
辨证要点:见于病之初,治法:清阳明热,化太阴湿
方药:苍术白虎汤加减
(湿甚可加藿香、佩兰、滑石、大豆卷、通草等)
(4)暑湿弥漫三焦
症状:身壮热,面赤耳聋,胸闷,咳痰带血,脘痞,不甚渴饮,小便短赤,下利稀水,舌红赤苔黄滑。
辨证要点:见上中下三焦症状。
治法: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方药:三石汤
杏仁——宣开上焦肺气,石膏、竹茹——清泄中焦邪热,滑石、寒水石、通草——清利下焦湿热
银花、金汁——涤暑解毒 B、营血分证治
(1)暑入心营
症状:灼热,烦躁,夜寐不安,时有谵语,神昏,谵语妄言,或昏愦不语,舌红绛,脉细数。或突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肢厥,气粗,舌绛,脉数。(暑厥)
辨证要点:营分证+热闭心包
治法:清营泄热,清心开窍
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可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曲池、合谷等,或用红灵丹、行军散等成药
(2)暑热动风
症状:灼热,四肢抽搐,甚或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迷不清,或喉有痰壅,脉弦数。
辨证要点:发生于高热之后,如抽搐持续则预后不良,或易留下后遗证。
治法:清泄暑热,息风定痉。
方药:羚角钩藤汤
本证的治疗应注意祛除引起动风的原因;每与清心开窍剂同用;对痰涎壅盛者,加用胆星、天竺黄、竹沥或猴枣散以注意清化痰热,或及时吸痰;可配合虫类息风药。
(3)暑入血分
症状:灼热躁扰,斑疹密布,色紫黑,神昏谵语,吐血、衄血、便血,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喉中乌黑声漉漉,舌绛苔焦。
辨证要点:多从气营分证发展而来,主症为“动血”。
治法:凉血解毒,清心开窍。
方药:神犀丹合安宫牛黄丸
犀角、金汁、银花、连翘、紫草、板蓝根、黄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
天花粉(生地、玄参)——养阴生津
豆豉(紫草、生地)——凉血透斑
石菖蒲——化痰开窍
(4)暑伤肺络
症状:灼热烦渴,咳嗽气粗或喘促,咯血或痰中带血丝,烦躁,舌质红,苔黄而干,脉象细数。
治法:凉血解毒,清暑安络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C、后期证治
1.暑伤心肾
症状:心热烦躁,消渴不已,麻痹,舌红绛,苔黄燥。
辨证要点:发生于后期,属肾水不济心火。
治法:清心火,滋肾水
方药:连梅汤
黄连——苦寒清心火
乌梅——配合黄连酸苦泄热,配合生地、麦冬酸甘化阴
生地、麦冬、阿胶——甘寒养阴
注意春温黄连阿胶汤与暑温连梅汤证治鉴别 2.余邪未净
(1)暑湿未净,蒙扰清阳
症状:低热未除,头目不清,昏眩微胀,口渴不甚,舌淡红,苔薄腻。
治法:清化暑湿余邪。
方药:清络饮(《温病条辨》)
(2)暑热未净,痰瘀滞络
症状:或有低热,心悸烦躁,手足颤动,神情呆纯,默默不语,甚或痴呆,失语,或手足拘挛,强直,或抽搐、瘫痪。
辨证要点:见于后期,易发生于神昏、痉厥持续较久者。
治法:清解余邪,化痰祛瘀,方药:三甲散加减。
地鳖虫、炒鳖甲、炮山甲、僵蚕——通络化痰
柴胡——配合鳖甲入阴以透邪
桃仁——活血破瘀
病案举例
万××,男,12岁,学生。于1973年8月22日就诊。急诊号:1537。
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儿发热二天,微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家长自取“感冒药”服,未能取效,热势反剧,逐渐出现昏睡,神志不清,并发生抽搐,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时有抽搐,口噤,项强直,面色不华,呼吸急促,苔黄腻,舌红绛,脉细弦数。
检查:体温40.3℃,脉搏118/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2000/mm3, 中性78%,淋巴22%。瞳孔轻度扩大,对光反射迟钝。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法。
4、选择处方。
参考答案
1、病名:暑温
2、病因:暑热病邪
3、病机:暑热犯于心营,神机失运,肝风欲动
4、治法:清心凉营泄热,开息风
5、选方:清营汤加至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