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

时间:2019-05-14 17:3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

第一篇:1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

论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包含着许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

习近平提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日新、厚德载物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赋予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习近平明确提出“在确立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规范方面,中华文化有其优长之处。”认为中华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指出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强调了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中包含了许多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思想“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这种高度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义的思想观点,是我们党历代领导人中第一次提出,它无疑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本质意义的新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是什么?习近平依凭他对传统文化的广博深入的理解,深刻指出“和”,即和合、和谐、中和的思想。指出“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和谐思想。”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这里,习近平同志对“伟大的和谐思想”及内容功能的科学概括,使对传统“和”思想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习近平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历史文化,才能很好地认识和选择当代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肯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绵绵不已的民族精神和发展动力,蕴涵着今天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它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认为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习近平深刻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人们通过学习把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他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讲话中强调“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到“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的高度认识。他还进一步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要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有鉴别”就不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是历史虚无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有扬弃”是在经过分析鉴别的基础上,坚决剔除其过时落后的糟粕后,积极继承吸收其合理优秀的成分。“对存在合理内核、又具有旧时代要素的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

习近平提出继承传统文化,要结合时代的实践,有机融合到时代的文化中,融合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中。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其实质就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习近平同志要求“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要建立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要大力宣讲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阅读各类传统经典;各级各类学校要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比重;要积极运用传统的节日仪式等弘扬传统文化。“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习近平同志关于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思想深刻而系统,它将我党关于重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以推动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实践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统文化观。

第二篇: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

习近平具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和情怀

2014年11月21日,我去延安干部学院参加研讨会,也到习近平下乡插队的延川县作了考察。当年的另一个大队支部书记告诉我,习近平在延川当知青7年。那时他带了很多书来,一有空就学习,许多人看书都找他。他当时的历史知识就比我们丰富。在“文革”批林批孔期间,我们都按照报上的说。他不一样,谈了许多我们不了解的历史知识,比我们的思想水平高出一大截,我们就觉得他博学有思想。这一席话说明,习近平在年轻时就打下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根基。

回到北京后,我重新读了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一些讲话,特别是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等,确实感到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厚学养。他的许多讲话都引用古人的名诗、名句、名典,以及生动朴实的格言俚语,说事论理,有质有文。

习近平具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和情怀

纵观党的历史发展数十年,就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来,在最高领导人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酷爱,并非常重视传承和弘扬的,首推毛泽东。他广收博览,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读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过去攻读过古代经典文化和草根文化,特别是历史上的军事、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等思想,都在他的著作中打上了深刻烙印。他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不是对中国旧传统的复归,而是要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个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作为民族的文化,就是既要有革命的内容,还要有民族的形式。创造这个民族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而获得。这个民族形式应当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的许多著作在创造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性、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方面,为我们党开创新文风树立了榜样。这些著作,不仅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而且开创了一代新的文体,成为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文风的范文。事实上,我们至今常用的许多话语都源于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我们至今的许多观念和认知方式也源于作为文化形态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的高度发展。如刘少奇所说:它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方法,概括中国历史、社会及全部革命斗争经验而创造出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为实现“两个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新的发展历程。

两年多来,习近平在他的讲话和著述中,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他第一次会见中外记者讲话就强调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后,他就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当选为国家主席后,他发表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在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国访问回答新闻媒体如何治国理政时,他说: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这些讲话开启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运用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展现治国理政情怀的新篇章。

习近平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认知和情怀,主要表现为这样四个方面:

第一,习近平特别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本国本民族一定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还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里虽然是在一般意义上的泛指,而非专指。毫无疑问,其逻辑结论是明确的。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魂”,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文明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延绵至今。

第二,习近平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他说: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中国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并且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这是对党关于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科学总结。

第三,习近平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个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发展,也需要思想文化、民族素质等软实力的提高。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年12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还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些讲话,既说明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巨大影响;也说明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第四,习近平特别强调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他说: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储存的智慧。因为在传承的知识中积累了历史上对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认知和经验。因此,“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这里在一般意义上讲的人类历史文明对于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借鉴作用,毫无疑问,也同样地适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上述四个特别强调,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三篇: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指出

2月2日,怒江州林业局召开干部职工大会,集中学习、传达了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生态建设的指示精神。

会议指出,要用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怒江林业工作:一要用“四个全面”的发展思路引领怒江林业改革发展,并以“争做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为怒江林业改革发展的首要目标;二要将习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殷切希望和最新要求,逐条逐项分解,落实到部门的具体项目、具体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林业部门的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上,为加快扶贫攻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怒江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三要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加以融会贯通,使之成为全州林业干部职工的思想引领和力量源泉;四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要求,继续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好“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努力建设一支敢于担当、能力过硬的保障怒江林业改革发展的领导班子和一支让党放心、让人们满意的林业队伍。

会议要求,传达好、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共怒江州委关于迅速掀起传达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热潮的通知》作为州各级林业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真学真行,使总书记提出的“坚决保护好云南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在全州广大林业干部职工中形成共识,结出硕果.

第四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论析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论析

[摘 要]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赋予了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其主要内容是: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倡导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主题。

[关键词]系列重要讲话;爱国主义;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中图分类号] D0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6-0037-03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它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赋予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发展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认同,首先是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中华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主要依据,自信心的根源在于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正确认识。只有强大无比的民族文化,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激烈竞争中,挺起胸来,抬起头来。如果一个民族不具备悠久的历史和优秀文化,或者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本民族的人民无所认识,不去宣扬,那么这个民族的人民是不可能具备民族自信心的,也就不可能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就无从谈起。2015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强调指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1]“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2]

二、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获得感”强调实实在在的“得到”。习近平在谈及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既有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观点,也有实现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措施。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前提条件,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不受侵害。经济利益是人民群众最主要的利益,物质生活的满足是人民群众感受到幸福的基本来源。习近平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政治利益主要是指人民的政治权利,它切实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不断开拓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路径,听取人民心声与建议,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尊重我国的法律。习近平指出:“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4]文化利益是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来源,并且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强调文化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共享精神食粮。要不断完善现代文化传播方式,增强文化传播能力,扩大文化惠民力度。习近平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5]

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夙愿,是世世代代传承不息的梦想之火,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祖国统一关系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感情和尊严。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传统根基、共同的民族形式、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中华文化的纽带把两岸的中国人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这是任何外来势力所割不断的。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在会见连战一行来访时曾明确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种天然的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基本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6]2014年2月18日再相见,习近平说:“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是不可磨灭的……不论是几百年前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还是几十年前迁徙到台湾,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7]2015年9月1日第三次相见,习近平表示:“透过近代历史风云,两岸同胞深刻体会到,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国家强大、民族强盛,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尊严的保障。”[8]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的联合。各民族亲密无间的联合会实现社会的和谐整合,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主张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心同德,共同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民族团结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9]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民族团结稳定、和睦相处是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安定团结的大局,一切将无从谈起,因此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生命线,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10]

四、倡导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指出,“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道路错了,就会把党和人民推进灾难的深渊;道路正确,就会把党和人民事业带入光明的未来。习近平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12]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完成共产党人的光荣历史使命,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的实现不能脱离中国当下的历史和时代境遇,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也不能是盲目和被动的,中国梦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道路选择,关乎事业的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从现实世界的角度看契合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从思想意识领域看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制度体制上看坚持了改革开放,必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唯一正确道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有正确指导思想的引领,也有广泛的实践基础,是成功应对发展问题的重要法宝。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圆梦导航标,就能把中国梦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融合起来,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参照,让中国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逐步走向现实。只有以中国道路为圆梦征程的实践路径,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发展战略。

五、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主题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人们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和积淀下来的社会心理结构,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基础。对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国家认同的情感基础。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13]有了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无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提到自己的祖国,就会有一种优越感、自豪感、神圣感,就会在灵魂深处产生一种“属于祖国,也理应报效祖国”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意识经过长期积淀而上升到理性的积淀以后,一旦祖国需要,无形的责任感、使命感就会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把爱国主义的意识转化为报效祖国的自觉实际行动。

在民族凝聚和发展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发挥着重要的向心力和吸引力作用,正是出于对同国家的认同与热爱,不同民族的人们才团结在一起,在国家危难之际,放弃狭隘的个人利益关系,同仇敌忾,投入到爱国主义的行动中。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丧失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自觉性。爱国主义教育能够通过与时俱进的,包括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内容在内的全方位的国家安全教育,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促使人们积极投身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维护之中。习近平指出:“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14]

参考文献

[1][11][13][14]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2][3][4][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137.237.21.[5]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1).[6]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N].人民日报,2013-02-26(1).[7]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6-02-02(1).[8]总书记会见台湾各界代表人士[N].人民日报,2015-09-02(3).[9]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3).[10]习近平.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5-10-01(3).本文基金项目: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2016-D-085)

作者冯国芳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婧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 捷

第五篇: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思维方式和领导方法(上)

第一部分;判断题

1.领导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让规章被彻底执行的最好方法,便是制订多重违规惩戒措施。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要讲究君子之交淡如水。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所谓领导,就是一个人影响其他人行为的能力。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完全理性决策是有可能实现的。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在于执行规章制度。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最佳的谴责方式是当众斥责。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是人们有效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反映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及其特征。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思维,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和高级状态。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刚性权力中不包括()。正确 √ A.赏罚权力 B.调动权力 C.专业能力 D.辞退员工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2.领导活动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领导选才用人的()。正确 √ A.封闭性 B.主观性 C.情感性 D.公正性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3.下列各项中属于沉静型领导的特点的一项是()。正确 √ A.雷厉风行 B.快人快语 C.潜移默化 D.快事快干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柔性权力的一项是()。正确 √ A.靠对事业的热爱影响组织 B.靠能力影响组织

C.靠安排下属升迁影响组织 D.靠人品影响组织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5.邓小平论述了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即()。正确 √

A.领导就是管理 B.领导就是指挥 C.领导就是服务 D.领导就是组织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6.“引导”作为领导的一般职能,其核心是()。正确 √

A.正确地提出任务 B.正确地规划目标

C.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 D.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集权制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正确 √

A.统一政令、指挥灵活 B.具有弹性和应变能力

C.激励下级的积极性 D.有利于联系群众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特点的一项是()。正确 √

A.更多的建立愿景 B.更多的创造未来 C.关注外部 D.引领别人去做事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9.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首要的素质条件是()。正确 √

A.生理素质 B.身体素质 C.政治素质 D.知识素质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0.渐进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人()。正确 √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爱泽奥尼 D.杜拉克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1.“仁义礼智信”五常中,“仁义礼”三字的提出者是()。正确 √ A.荀子 B.孔子 C.老子 D.孟子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2.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载体是()。正确 √

A.领导方法 B.领导职能 C.领导体制 D.领导作风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3.“实事求是”是我国领导工作的一条总原则,它要求各级领导者()。正确 √ A.为保护地方利益可以拒不执行上级正确的方针、政策 B.不顾当地情况贯彻落实上级正确的方针政策

C.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把具有普遍意义的方针政策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贯彻执行

D.条件太差可以放弃发展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4.领导艺术的最突出特点是()。正确 √

A.综合性 B.创造性 C.经验性 D.稳定性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5.领导者要敢于善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要有永不满足的态度,这属于现代领导的()。正确 √

A.竞争观念 B.信息观念 C.改革创新观念 D.效益观念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6.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关系是()。正确 √ A.领导科学就是管理科学

B.领导科学从管理科学中分化出来并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C.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是根本对立的

D.领导科学接近于硬科学,管理科学接近于软科学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7.领导作风的内在基础是()。错误 ×

A.领导素质修养 B.领导方法 C.领导决策 D.领导方式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8.现代领导要树立大局意识,所谓大局,最重要的是()。错误 × A.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 B.改进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C.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学会妥协,搞好领导班子团结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9.我们要做到反思,就一定要有()。正确 √

A.从容心态 B.谦卑心态 C.自信心态 D.空杯心态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0.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观念,不正确的是()错误 ×

A.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 B.依法治国就是按上级领导的讲话治国 C.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D.依法治国要特别强调依法治“官”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1.领导者在决策活动中的主要职责是()。正确 √ A.考虑决策目标的确立 B.组织决策方案的制订 C.负责决策方案的抉择 D.领导决策方案的实施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中的战略思维,突出反映在()方面。正确 √ A.强调从全局角度看问题 B.强调以长远眼光看问题 C.强调从整体上把握问题 D.强调从细节上把握问题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科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包括()。正确 √

A.求实求真性 B.能动创造性 C.辩证系统性 D.历史时代性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4.下列选项中,对基本领导方法与日常工作方法的关系,正确的叙述是(?)。误 ×

A.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D 答案分析: 5.群体路线原则,要求各级领导者树立()。正确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的观点

C.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D.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习总书记所体现出的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范有()。正确 √ A.坚定不移、高度自信、矢志不渝的信仰追求 B.宽厚仁爱、情真意切、发自内心的爱民情怀 C.忧党忧国、直面问题、?力复兴的担当精神

D.实事求是、勤劳朴实、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务实作风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7.领导者采用相宜授权的意义是()。正确 √ A.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B.增强下属的责任感

C.减轻领导者的负担 D.培养锻炼下属的能力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错 8.人类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表现为(?)。错误 ×

A.领导?领导者?被领导者 B.经验领导?科学领导?经验领导 C.原始平等?充满阶级剥剥和压迫?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 D.原始集体领导?个人专制?社会主义集体领导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CD 答案分析: 9.思维方式从广义上分为三个层次:()。错误 ×

A.根本思维方式 B.基本思维方式 C.具体思维方式 D.抽象思维方式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10.在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应该是()。D.相互支持的关系 C.相互转化的关系

A.相互信任的关系 B.相互促进的关系

您的答案:DCAB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错误 ×

下载1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word格式文档
下载1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