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有成败 输赢在执行
工作有成败,输赢在执行
在开始今天的交流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耶稣带着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希望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换来三文钱,并用这些钱换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漠,耶稣猜彼得渴得厉害,于是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扔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几次腰。于是耶稣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要是按我说的做,你最开始只要弯一次腰不就行了。”
这个故事可否这样理解呢?它说明了服从和执行的重要性。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队组织,服从领导、步调一致都是我们能完成任务、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领导者作为整个队伍的统筹策划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只有领会领导意图、服从安排,我们的事业才能全面发展、整体推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默契配合、精诚合作、从而无往不胜。试想如果我们大家如果都像彼得那样,对领导交待的任务充耳不闻,对领导的良苦用心视而不见,根本不去执行,或者不用心执行,那么所有指令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毫无用处。
听过这个小故事,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对“执行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自己的认识。执行力是我们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任何工作和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好的执行力。那么对照我们学院及而言,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是一种指令任务,是学院各级领导经过长时间积累形成的一种固定性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而执行力与学院兴衰、教职工荣辱密切相关,堪称“队伍之魂”这个时候如果执行力度不够深入,各项工作就会毫无意义,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那么对照我们个人自身而言执行力就是把目标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当既定目标和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尤为关键,执行就得毫无借口,一如既往!大家现在都深知执行的重要性了,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执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大家树立一种严谨些、再严谨些,细致些、再细致些的工作作风,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战 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大事做好,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现本人就结合自身岗位及实际工作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我们工作中的执行力发表一些个人拙见,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一工作中牢固树立三个“一”:
一腔热情。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我们身在这个岗位,所作所为既关系到个人的前途,也关系着全学院的荣辱。“学院兴我荣,学院衰我耻”绝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实际点说,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与学院的盈利挂钩。可见,个人命运跟学院的兴衰荣辱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关心和热爱我们的学校和事业。
一颗上进心。什么是上进心?是一种面对日复一日单调、枯燥、机械的重复工作,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沉下身、沉住气、耐住寂寞,力求把工作做到完美的姿态;是一种面对突如其来的顺境或逆境,都能泰然处之,胜不骄,败不馁,以自强不息的信心对待问题,以永不言败的决心战胜困难的姿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这颗上进心,即便是完成一件简单的事,你的工作也会显得不简单。
一份责任感。一个人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浑浑噩噩,而这又决定了他工作成果的好坏。对学院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我们切实执行的保证。
第二任何工作时刻保持“严、实、快、新”
严。要敢于担当各级领导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自己工作任务。时刻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以轻松快乐的心情投入工作。要严格要求自我,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消极怠工、应付敷衍、推脱责任。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在上课还是行政工作中,我们岗位也许平凡,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成绩来。好高骛远、作风漂浮,终究会一事无成。切忌夸夸其谈、空头妄想。“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树立实干作风,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
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今天的事情今天办,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我们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要强化时间概念,牢固树立效率意识,立即行动、马上就办。避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干工作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把握节奏、提高效率。做好有效的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要雷厉风行、干净利落。在强调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工作质量的提升。
新。勇于创新,改进工作方法。改革,才有活力;创新,才有发展。如果说执行力是上级叫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我们缺乏主见,缺乏创新意识,就会束缚在传统的观念里,就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来。为此,我们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具备很强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讲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等机械主义,要创新性开展各项工作、执行上级指令。要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和陈旧思想的束缚,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开拓创新,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在提升执行力的过程中,沟通是前提,协调是手段,反馈是保障,决心是基石。提高执行力就在于用心工作、毫不犹豫、不折不扣、创造性地执行。有“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胜利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到执行坚强有力,就一定能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第二篇:制度与执行——《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
~-2-28近来管理类书籍开始铺天盖地,反映了国内政府、国企、民企们对管理的认识加强,最初的一本轰动全国的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此书一出,网上到处都是奶酪类副产品,什么《谁能动你的奶酪》,《你能动谁的奶酪》,大有将奶酪进行到底的气势。从此以后,出版业发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俗类管理书籍开始充斥各大书店的书架,彷佛全民开始学习管理,人人都要精通老板和手下之间的推手拳术。
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是在这样的心情下阅读的,起先很不以为然,但待读完几天后细想,还是很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本书,不禁为汪中求的良苦用心所感,遂成此文。
中国人的性格是随意,老子说,道法自然,又说无为而治。于是,“随意”成为一种风范,大有白衣飘飘,仙风道骨之意。
中国人还崇尚“含蓄”,喜欢点到为止,喜欢“让你猜”,记得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名段子里面,一个小孩子把他妈妈气得七窍生烟,估计最后着实挨了几下板子。但在成人的世界,“让你猜”不仅不会挨板子,相反会得到崇敬和敬畏。
写到这里,你也许会说,这和《细节决定成败》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太有关系。汪中求先生想来是对中国人的随意、含蓄深有体会,这才以“细节”为药引,下了一剂“良药”。
在我看来,全书的关键有两点。
第一是制度的建立。
第二是制度的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从汉武帝时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孔孟之学便被改造成了中规中矩的儒家学说。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认为儒术成为缠住历史车轮,阻碍前进的破布,便毫不留情地摒弃了它。~期间,更是将孔孟之学视为牛鬼蛇神加以批斗。80年代以后,经济要发展,要变革,人们的思路要解放,再解放一些。于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诞生了,严谨的作风被摒弃。项目上马拍脑袋,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行事作风。经营管理“以人为本”,以“个别人的思路”为本。因此,回头想想,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讲究取舍,我们舍弃传统迂腐文化的同时是否也斟酌过了得失呢?
人无完人,但我们可以用健全完备的制度去约束人们无度的思想,弥补少数人的失误、大意带来的恶果,避免个人的错误成为全盘皆输的诱因。
良好的制度在现今企业的管理中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制度不是一朝建立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制度必定是在不断变化的,是在渐进趋向企业发展需要的。
制度的建立需要对细节的认识和把握。
而制度的执行更需要关注细节。
制度由谁来执行,由谁来监督,拿什么来评判是制度错了,还是执行者出了问题?
汪中求的书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有因细节而成功,有因细节而失败。可是在这些表象的背后,除去机会和巧合,拂弄的命运之手上刻着两个字:“制度”。
一个两个例成功或失败的例子说明不了什么,如果一个企业重视制度的建立和修正,并且同样重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的话。相信从大趋势上说,企业是成功的。
太多的管理书籍将人们引入歧途,沃而玛的成功决不仅在于山姆。沃尔顿以身作则,省下每一张纸,每一截包装绳。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有着很好的开局理念,要把企业做大做精做好,就要建立强健的、实际、可行的制度。并且,背后有着非常顺畅的监督体系和灵活的制度变更流程。
人都是有弱点的,有私念,有目光短浅的时候。成功企业的员工们未必个个对企业绝对忠诚,也未必持有“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最终不过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但制度可以弥补这些人性的弱点,和事实上不可掩饰的“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距离”。
制度的执行需要不折不扣,监督体系需要刚正不阿,需要透明直接。中国画的“留白”在这里不能算做是优点。
而细节,只是制度的建立和制度的执行中应该重点强调的因素罢了。
但是,制度本身没有太多东西要说。汪中求先生太明白这点了,因此,另辟蹊径,走“细节”路线,制造出了又一部成功的通俗管理畅销书。
本人尚未而立,才疏学浅,走的路没有前辈们桥多,斗胆胡言乱语,妄加评说,惭愧惭愧。
注:本文写作的起因是单位要求每人写此一篇读后感,但应制而做的文章写起来总没有随性挥洒来得惬意,所以,先涂鸦一篇给自己看的东西出来,一吐胸臆为快。
单位要的东西还得老实规矩地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