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主讲稿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主讲稿 一.单元教材梳理
本组教材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编排了识字1是关于春天的由成语或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是一篇看图学词识字课。四篇课文《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春风吹》写了春天的景色,《邓爷爷植树》、《古诗两首》写了春天的人,春天的事。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学生讲春天、唱春天。总之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55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33个生字。
3. 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课文,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
4.背诵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熟练背诵《春风吹》和《古诗两首》、《花园果园》
5.学会扩词,并用新词造句。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6.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单元教法指要 《识字一》
1、充分利用插图资源。
从图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图画,不仅要学会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更重要的是把图画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联系,准确地理解词句的意思。指名说话,互相补充,评论好的句子和用词。表扬观察仔细、说话正确的同学。其间,教师板书:
bīng xuě
xiǎo cāo
huǎ er
冰雪
小草
花儿
huà
lǜ
kāi
化
绿
开
【看图并“完整”地表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春天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并在读中产生“画面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词语的呈现和朗读的指导,均从学情出发,不生拉硬拉,较好地体现 “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2、朗读感悟。
排列整齐、具有韵律感。
3、在词语中标示要识的字。《柳树醒了》
一、激趣,引入新课。
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板书:春雷
春雨
春风
春燕
二、初读,了解短文
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识生字,初悟文章的美。
三、体会用词 柳树
醒了
柳枝
软了
柳梢
绿了
柳絮
飞了
四、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看课后问题:“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启发他们课后去观察和思考。可从动物、植物、人物、气候等方面观察。
五、归类识字
把识字写字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看似颠倒了顺序,实际上体现了学生识字和记字的一般规律。小朋友识字总是先从整体上关注“轮廓”,再具体分析、尝试记忆,之后通过多次复现来巩固,这样才会有效地记住生字。这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在整体感知词语中已经多次呈现,学生已经不陌生了,因此会比孤立呈现生字来机械识记的效果好。
《春雨的色彩》 一. 抓景色描写
二.抓用词讲究
落
淋
洒
滴
三..
随文标示词语,然后识字 四.启发想象,引导探究
1、读全文,你觉得春雨怎么样?
2、在小动物的眼里,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
3、小朋友,让我们睁开明亮的眼睛去观察春雨吧!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出示春雨姐姐的话——亲爱的小朋友,我本身是无色的,透明的,但能给大家带来五彩缤粉的世界。(给五彩缤纷换个词)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五光十色
五、造句练习补充学习《春风吹》 《 邓小平爷爷植树》 一
抓词语的积累 二
抓随文分散识字 三
抓朗读体会 四
抓知识背景介绍 《古诗两首》
教师描述引读引题助解: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
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分散识字
看图助解诗意《村居》 《语文园地一》 教学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②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③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④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到语文园地里去玩一趟吗?要想进入语文园地的大门可不那么容易,因为大门前布置了几道考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它们吗?
二、出现新知,自寻规律
1、出示字条卡片。
哥——歌
星——醒
丁——灯
平——评
齐——桥
直——植
古——故
鸟——鸣
方——访
(1)
自己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第一道考题就是:你能遵循这样的规律说出几组这样的字吗?
(3)
谁能帮大家总结一下,这种识字方法的名称可以叫什么呢?
2、出示卡片
底——低
油——邮
桥——轿
线——钱
(1)
自读
(2)
说出几组换偏旁的字
三|巩固练习,加强记忆
1、读卡片
2、读字扩词
3、猜字游戏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熟字加偏旁:
熟字换偏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2、练习读与写的基本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谜语导入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园地,这里有许多礼品送给大家,你们看都是什么?但每种礼品的背面都有一些题目要求大家回答,怎么样?有信心得到他们吗?
二、参与学习,积累语言
1、读词: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万里无云
五颜六色
百花盛开
欢歌笑语
2、翻开自己的词语积累本,说出自己积累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3、看拼音写句子。
三、展示成果:比一比谁得到的礼品最多,给予表扬。
第三课时
一、出示课件,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
二、创设情境,歌唱春天。
1.出示课件,激趣引入。(配乐课件:春姑娘笑着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春姑娘。早就听说你们非常喜欢我,能不能唱一唱赞美我的歌,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描绘我的古诗或课文,说一说关于我的心里话呢?”)唱一唱。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唱赞美春天的歌。(唱歌方式要多样,如独唱、小组唱、合唱等;唱歌内容要丰富,如《嘀哩嘀哩》《小鸟小鸟》《小燕子》等。)
3.背一背。鼓励学生背诵描绘春天的古诗、课文。
(1)用竞赛的方式,背诵课内学过的古诗、课文。
(2)用展示的方式,鼓励学生背诵课外自学的古诗、文章。
(3)小结奖励。
4.说一说。引导学生说说关于春天的心里话。(可以说说发生在春天的有趣的故事,可以说说春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
(1)四人小组或自找伙伴组成小组在一起议一议,说一说。说的时候,鼓励用上以前学过的词语。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桃红、百花盛开等。
(2)挑选一二名说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说话示例:
A.春天,我们在公园放风筝,我们在树林里捉迷藏……
B.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小学生在校园里放飞理想,农民伯伯在田野里播种希望……
C.我喜欢春天的大地,小草发芽,百花盛开;我喜欢春天的天空,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三、多法并用,展示春天。
1.出示课件──春姑娘:春天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搜集了哪些精彩的图片和文章呢?快快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2.说说春天的见闻。
(1)小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春天里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
(2)试一试,用歌词的形式把春天的见闻说出来。
说话示例:
A.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___________,这里有_________,还有那___________。(用《嘀哩嘀哩》歌词形式)
B.蓝天里,有_________,树林里,有_________,小鸟小鸟,你自由飞翔。(用《小鸟小鸟》歌词形式)
(3)练一练,用口头作文的形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来。(个人练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综合评讲。)
3.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
(1)小组展示、交流。交流过程中,先把搜集的东西展示给同组的伙伴看,然后再向大家作具体介绍:我展示的是什么,它讲的是什么内容,我为什么要展示这个内容。
(2)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3)评一评,看谁展示得最精彩,评出最佳选手。
四、创造想象,描绘春天。
1.出示课件──春姑娘:亲爱的小朋友,我知道你们十分聪明!课前你们不仅学唱了歌曲,背诵了诗文,还为我准备了心爱的礼物──精美的图画。现在就请你们把礼物拿出来吧!2.自找伙伴展示自己的图画。展示时,要向同伴们说一说画的是什么,为什么
要这样画。如果同伴们提出某些问题,要详细解答。
3.全班展示。
4.评出“最佳绘画手”“最佳展示者”各五名。
五、回顾小结,增强感受。
1.出示课件──春姑娘:我真高兴,一节课里,你们既送给了我动听的歌声,感人的故事,又送给了我多彩的图片,精美的礼物。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老师导语: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春姑娘表示感谢!同学们,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伸出双手,拥抱春天,把春姑娘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吧!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4.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下课。
六、拓展活动。
1.与同学们一起动手,把课堂上展示的精美图片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
2.搜集、阅读描绘春天的图画、诗文,与同伴合作,以《迷人的春天》为题目编一本图画诗文小集子
板书
花园
果园
春天
花园
秋天
果园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主讲稿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主讲稿
一年级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多幅优美漂亮的情景图出现,把学习内容与情景图相结合在一起,以便学生更好更简单直观的学习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这样的编排更使得学习汉语拼音直观,易于让学生理解接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一去二三里》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口耳目》这一课是象形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又举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字义形结合的特点。《在家里》这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教学中要做到以家庭为中心,图、词、文有效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操场上》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音节,能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以及整体认读音节。
2、通过汉语拼音的学习,能识字正确,学会更好的说好普通话。
3、认识52 个生字,会写10 个字,认识“横、竖、撇、捺、点”五种笔画和 “三点水”等八个偏旁。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初步感受第一课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5、知道尊敬父母,形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认识52 个生字,会写10 个字,认识“横、竖、撇、捺、点”五种笔画和“三点水”等八个偏旁。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初步感受第一课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4、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突破重难点预案
1、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与所学声母、韵母与音节联系起来,以促进理解;教师示范朗读,发音要准确,可以采用教师先读,学生听的模式,也可以采用教师读、学生跟读的模式;教师多利用一些合适的教具、多媒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一去二三里》生字的呈现可以通过听、读童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童谣中有一至十表示数字的汉字)十个汉字可以逐步呈现,也可以在看插图二练习说话时一起呈现。再让学生从生字条中找出另外两个要认的字“去、里”,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说说这两个字念什么。
3、《口耳目》依据象形字的特点,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可以告诉学生,古人根据物体的形象画图,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有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
一年级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画》、《四季》、《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5 篇课文,《语文园地二》和一个口语交际《我们的画》。
《画》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小小竹排画中游》是写江南秀丽的景色,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本课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哪座房子最漂亮》是一首诗歌,第一句、二句采用数数歌的形式,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的可喜变化;
三、四句一问一答,指出小学生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学生的自豪。《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切、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
花草树木的意识。《语文园地二》共有六项内容,包括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读背古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50 个生字,会写27 个生字,认识9种笔画和9 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背诵一、二、三、四课课文。
3、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农村的变化,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单元50 个生字,会写27 个生字,认识9 种笔画和9 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突破重难点预案
《画》在教学生字时,引导学生认识新偏旁走之的基础上,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认识“远、近、还”等字。写字教学时,笔画比较简单,主要是学习竖弯钩和横折弯钩两种笔画,教学时可以用一根彩色的电线展示这两个笔画的变化,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这两个笔画均为一笔写成,并提醒学生折角要写的圆润。理解诗意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不必拔高难度,让所有的孩子都理解。只要大多数孩子能够说得上来就可以了。
《四季》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练习用“谁怎么样,他对谁说:‘我是谁’”的句式说话。写字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写好“口”,让学生认识新笔画“横折”,可以用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口”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 4 小。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书本上现有的教学资源,有条件地还可以运用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还要注意文中的两处语言训练点:一处是“两岸树木密”,让学生懂得“密”在此处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长得密?”第二处是“绿油油”这种格式的词语是第一次出现,也可进行拓展训练。同时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扩词的训练。
《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课中出现了“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这种叠词的形式来描写赞美房子的漂亮和宽敞。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一个语言的训练点,来引导学生也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体会叠词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找个朋友进行词语的搭配。课后以“我们的----”为题进行说话练习。《爷爷和小树》本课首次出现了自然段的形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格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段为了便于阅读,建议学生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静夜思》、《小小的船》、《阳光》、《影子》、《比尾巴》和语文园地三,在语文园地三里面有个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本单元以生活常识为主题,让学生从课文中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并且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识,增加学生的生活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
《静夜思》---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小小的船》---这是一篇韵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韵文中形象的比喻,奇妙的想象,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阳光》---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和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景,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没有阳光,就没有生机蓬勃的世界,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阳光的美好和宝贵。课文插图形象鲜艳,语言简洁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影子》--一这一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征,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比尾巴》--本篇短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语文园地三》—这个园地有四项内容,分别是数笔画填空、看图读词语、读字涂色和背儿歌。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是人们对不良行为进行劝说的通常说法。文中第一幅图是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足球,一位大姐姐在旁边劝说他们不要在草地上踢足球;第二幅图上是一位阿姨在洗萝卜,水龙头开着,盆里的水正哗哗的往外流,一位小朋友看见了,劝说阿姨要节约用水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结合图文理解内容。
2、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4、认识54个生字,其中会写18个字,学会笔画和偏旁。
5、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静夜思》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2、《小小的船》是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理解诗的第一句话。
3、《阳光》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4《影子》是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5、《比尾巴》这一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难点是读好文中的问句。
6、语文园地三是复习字词。
一年级四单元内容分析
识字
(二)共有 4 课,前 3课教材都是由插图、词语、韵文组成的,再现了孩子们真实的生活情境。《比一比》中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面,其间有黄牛、小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嘻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自选商场》用插图、商品名称和介绍售货方式及优点的短文,构成了识字的文本环境,简洁明了。《菜园里》有9
个词语和一首儿歌,介绍了蔬菜的名称和特点。第 4 课《日月明》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让人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本组的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让学生从中感受识字、朗读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凭借自已的经验认识更多的汉字,了解更多的知识。如在具体场景中出示相关字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景——超市购物,公车站点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本组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的53 个生字,会写15 个生字,认识2 个笔画和4 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量词的意思、自选商场的购物方式、蔬菜的名称与特点、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4.喜欢学习汉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鼓励学生阅读程度适合的儿歌、短文,感受阅读的乐趣。
6.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量词的意思、自选商场的购物方式、蔬菜的名称与特点、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2.喜欢学习汉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
美。
3.鼓励学生阅读程度适合的儿歌、短文,感受阅读的乐趣。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突破重难点预案
1.了解量词的使用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学习正确使用量词,讨论在什么情况中应如何恰当使用量词?
2.看书中汉字,理解这些汉字可能在古代表示什么意思?(理解会意字的特点)
一年级五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配以多幅插图,让学生在读中加深感悟,从中受到美好品质的感染。《我多想去看看》讲了一个从未走出大山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天安门升旗仪式。教育孩子要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雨水和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平平搭积木》写的是城市孩子平平用积木搭房子,给自己的家人和没有房子的人,表达了儿童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自己去吧》讲述了小鸭子学游泳,小鹰学飞翔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事不要依赖他人,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区实践和锻炼。《一次比一次又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看看冬瓜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终于知道了冬瓜跟茄子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的60 个生字,会写18 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懂得从小要树立自立思想,能做的事情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之情。
2、初步建立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3、树立自立的思想,学会生活本领。
突破重难点预案
1、先用图片和课件展示北京的名胜古迹及升旗仪式,让学生对北京有初步了解,然后介绍祖国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平平搭积木》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用列提纲的形式,罗列出平平搭的房子依次分给了谁。
3、在学习《自己去吧》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怎么处理的,然后结合课文来感悟。
一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主讲稿
本单元包括5 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六、口语交际。《小松鼠找花生》: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既与课题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课文采用科学童话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本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识字、写字和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借生日》:课文述说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语言虽浅显,但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雪孩子》: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小熊住山洞》: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着山洞。森林里的动物们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这是一个意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语言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语文园地六:有四项内容,分别是:字的偏旁部首归类、词语搭配、认识叠词和猜谜语。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巩固识字。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关心父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多种方法识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养成边度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识字、写字。
2.通过朗读,了解并弄懂课文的意思。教学重点突破预案
1、《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2、《雪地里的小画家》中雪地上的小动物都画了什么?再说说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在雪地里画画?画出来的是什么画?
3、《借生日》一课,小云为什么把自己的生日礼物送给妈妈?说一说小云爱妈妈把自己的生日借给了妈妈,你是怎样爱你的父母、长辈的?
4、《雪孩子》一文,想一想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5、读《小熊住山洞》,想一想,动物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讲稿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主讲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 教材解读 :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卡罗纳》是篇略读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教学是通过让学生阅读这感人的故事,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给予是快乐的》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语文园地六》有五项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看图作文,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习作会比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习作时,教师注意指导,讲评时,请学生读一读精彩片段或全文,师生共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日积月累”是一首课外的古诗。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引导学生积累:先读一读,再讲一讲;最后背一背。“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教学时,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再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引导学生课外多读书、勤积累。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3、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教学重难点:
1、《古诗两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搭石》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意义。
4、《卡罗纳》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时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他们已学会从多种渠道搜集学习资料,预习课文。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对于把握文章的大体意思已经没什么问题。但他们的阅读往往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教学时,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之外,再深入地挖掘文本,抓住一些重点语句谈感受,将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写成批注。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读出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另外,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可以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些小练笔。
单元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设计应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语句,想象批注,拓展延伸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自由、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熬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1、自主阅读、学写批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感动的语句去学习。教师可出示一些自学提示帮助学生阅读,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试着将个人独特的感受写成批注。古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写批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善动脑、勤动笔的阅读习惯。学生在批注—交流---评议的过程中,语文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如教学《搭石》一课,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请学生画出写得美的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写得认真,交流得投入。
再如教学《卡罗纳》一课,可组织学生细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也可以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空白处写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
2、指导朗读,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间真情”,每篇教材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教育的好材料。教师要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品位语言,深入人物内心体会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因文而异,采用以下不同的朗读形式,科学有效地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读出感情,培养语感。
(1)创设情境,对比朗读
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地震的录象,先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地震的可怕与危害。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台湾青年和李博士是怎样做的,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2)抓重点语句,练习朗读
第23和24两课都是略读课文,文中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进行细致的描写。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组织教学。如《
24、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我引导学生抓住小男孩和保罗言语和行为的句子读一读,揣摩人物的内心,谈自己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灵深处激发起无私助人的强烈愿望。
(3)读中想象,情景表演
本组课文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画面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内容,然后再将画面所展现的情景表演出来,学生通过亲身的表演,再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如《古诗两首》一课教学,学生已经熟读了古诗,了解了诗句的大概意思。这时,我鼓励他们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然后再与同桌将想象的情景表演出来。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到了好友送别时依依难舍的心情,感受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搭石》一课的第四自然段描写了两个画面:一是两人过搭石互相礼让,二是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这两个画面描写得非常美,展现了乡亲们淳朴的心灵美。教学时,我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画面去谈体会,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再和小伙伴一起将喜欢的画面表演出来,再现当时的情景。
3、注重拓展延伸,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堂的学习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如果只抓住一本教科书去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挖掘课堂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搜集资料,抓住文中的有关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形成一个开放、活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氛围中,提高了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如教学《古诗两首》一课,我让学生搜集一些课外的送别诗或者其他一些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选择一首背诵下来,课堂上交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我国丰富的古诗词。
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治疗和台湾政治方面的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学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先小组内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这一环节还与语文园地六的“口语交际”训练巧妙地连接起来。
教学《搭石》一课后,我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召开一个“寻找生活中的美”的交流会,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笔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完成小练笔。
《卡罗纳》一课的主人公卡罗纳,遭遇了巨大的不幸,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去关爱他,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安慰卡罗纳呢?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物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一番评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说话练习,同时也学会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去关心别人。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外阅读《爱的教育》一书,了解更多感人的文章。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直抒胸臆,同样表达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主题,是对课文的有机拓展。教学本课后,我留出时间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受。
教学本单元之后,可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以“爱”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或组织一次朗诵会或故事会,让“爱”在学生心中孕育生长,并把爱的芬芳传播到四方。
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可用8——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2——3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问题研讨:
单元整合教学与经典文章的充分品读有冲突怎么解决?习题设计:
第六单元
爱的奉献
一、写一写,把你字写得漂亮些、工整些,好吗?快动手吧!(10分)
lǎn duò
xí jī
kōng kuàng
zàn ting
qiǎn zé
diāo líng
lì hài
lián mǐn
yí zhí
xìng yùn
二、选一选,你能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吗?要认真呦。(6分)
猛涨(zhǎng zhàng)
俗语(shú sú)
协调(tiáo diào)
联结(jiē
jié)
给予(gěi jǐ)红润(yǜn rǜn)
三、你能把这些词语填写正确吗?再写几个本单元你积累的词语吧。(10分)
清()荡漾
血()亲情
号()大()
恍然()
()当然
人影()()
四、你能给它们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成词语吗?(5分)
暴
隹
五、精彩回放。(10分)
1、你能默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吗?(5分)
2、还能写出描写送别的诗吗?(5分)
六、选词填空。(4分)
等待
期待
1、我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电视剧的播出。
2、丑小鸭一直都()着变成白天鹅,得到大家的喜欢。
3、晚上,明明一直在幼儿园的门口()妈妈来接他。
4、每天晚上,妈妈都会陪我一起学习,她一直()我能考上大学。
七、根据原文填空。(10分)
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的声音,像();(),(),给人画一般的()。
2、一排排搭石,(),(),它们联结这()的小路,也联结着()的情感。
八、阅读直通车。请你欣赏美丽的文章,然后理解并回答问题。(20分)
一碗馄饨
女孩和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见前面有个小吃店,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小吃店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东西?”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混沌和一碟小菜
女孩刚吃了几口
泪就掉了下来
纷纷落在碗里
她说
我们不认识
而你却对我这么好
愿意煮馄饨给我吃
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和她吵架?”
1、读了短文,你能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尾吗?(5分)
2、你能在短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吗?(8分)
3、你能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提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吗?(4分)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结合生活中的自己的行为简单的说说吧!(3分)
八、我的习作。(25分)
你要把字写漂亮呀!
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真实的爱的故事,能写写你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是听到的或者是见到的。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最好能写出自己的感受。题目自己拟订。
第四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主讲稿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主讲稿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篇课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自称“好汉” 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也改正自己的缺点。一个“爱” 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问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课文中有所涉及,但本单元内容有所扩展,内涵更加丰富。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内容。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的关爱主题下,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涵着“信任与理解” 的思想。
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例如,导语告诉学生: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口语交际也是通过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分析:
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学生对于这样的主体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的事情并不少见,可是如果不告诉学生这就是爱,可能学生就不知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会有所了解,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关这方面的教育。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都是有关爱的教育。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23个生字,会写本单元3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4、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5、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培养合作精神。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实施策略:
三段六环节 教法设计或者课例举例:
《一次成功的实验》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二、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七、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6、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7、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8、分组反馈讨论结果。重点指导: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9、实验感知。
3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3人合作取出乒乓球。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危险、紧张的情况,再次理解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
10、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1、作业: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一次成功的实验
铅锤:chuí。不假思索
3人取铅锤 一个人一个人地取 成功
(团结、心中有他人)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主讲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主讲稿
主讲人:XXX
一、单元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73——81页,包括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两部分内容。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图。
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出现一些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练习。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在这幅情境图中,1个教师带着9个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及一些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首先让学生试着数出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和学生一共是10个人,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接着数下去,看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数一数。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教师还要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品德教育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例3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练习十四中,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中填上适当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例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如练习十四的第1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练习十七习题的安排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第6题,让学生说一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科书第78页安排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例如,教学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安排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都是比较简单的,如11+2、13-
2、14-
4、11+3。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练习十八的设计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给学生提供一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习题呈现的形式丰富多彩。练习十八除了安排一些巩固练习外,还安排了比较两数大小的问题,如第2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也是《标准》加强的内容。第2题是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数感。第5题是一道巩固数序的题目,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练习十八的最后是一道数学游戏,是已学加减法的混合练习。
三、课标要求:
1、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五、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数的组成
2、理解十位和个位表示的意义。难点:
理解十位和个位表示的意义
六、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2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七、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和“十加几”及其相应的减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11-20各数有了较强的感性认识,但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教学时,让学生明白:“十个一”和“一个十”的区别,初步建立“十”这个计数单位的概念。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捆小棒、圈数、拨珠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0个一”可以捆成“一个十”十几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也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之间的组合与拆分的道理。
八、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两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 1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1课时
九、问题研讨:
1、如何让学生初步在头脑中建构数位“十”的概念?
2、如何让学生理解十位和个位表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