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大全

时间:2019-05-14 19:1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大全》。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大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周玉农

一、教学内容:(第38---41页)

二、教材解读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

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教学课标要求

单一标准的分类方法是不同标准分类的基础,所以教材在编排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本节课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四、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牢固、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

六、教学建议

1、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2、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分类能力发展

七、课时安排

分类……………………………………………………… 2 课时

八、问题研讨: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主讲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主讲稿

主讲人:XXX

一、单元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73——81页,包括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两部分内容。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图。

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出现一些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练习。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在这幅情境图中,1个教师带着9个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及一些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首先让学生试着数出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和学生一共是10个人,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接着数下去,看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让学生数一数。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教师还要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品德教育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例3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练习十四中,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中填上适当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例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如练习十四的第1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练习十七习题的安排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第6题,让学生说一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科书第78页安排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例如,教学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安排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都是比较简单的,如11+2、13-

2、14-

4、11+3。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练习十八的设计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给学生提供一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习题呈现的形式丰富多彩。练习十八除了安排一些巩固练习外,还安排了比较两数大小的问题,如第2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也是《标准》加强的内容。第2题是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数感。第5题是一道巩固数序的题目,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练习十八的最后是一道数学游戏,是已学加减法的混合练习。

三、课标要求:

1、能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五、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数的组成

2、理解十位和个位表示的意义。难点:

理解十位和个位表示的意义

六、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2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七、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和“十加几”及其相应的减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11-20各数有了较强的感性认识,但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教学时,让学生明白:“十个一”和“一个十”的区别,初步建立“十”这个计数单位的概念。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捆小棒、圈数、拨珠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0个一”可以捆成“一个十”十几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也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之间的组合与拆分的道理。

八、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两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 1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1课时

九、问题研讨:

1、如何让学生初步在头脑中建构数位“十”的概念?

2、如何让学生理解十位和个位表示的意义?

第三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讲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讲稿

主备人:李庆亮

一、单元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三、课标要求: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六、学情分析:

学生在很小的时候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的抽象,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使他们认识到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七、教学建议

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八、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九、问题研讨: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王亚男】

【内容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学会默读,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复述作品的大意,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口语交际

1、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综合性学习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总量,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发展性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5、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6、培养自学能力。

7、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了解传统及文化的博大精神和热爱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解决重难点的措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文字总结。

具体在本次“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分这样几个阶段来指导:

第一步;活动准备阶段

1、课文辅助,初步体会;

课内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孔子拜师》中学生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在《盘古开天地》中了解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在《赵州桥》中领略了这一历经千年而风采依旧的建筑杰作,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欣赏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神来之笔,又在语文园地的 “日积月累”中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这样,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将不再是单一的,所体验到的“文化”将不再是抽象的,所受到的熏陶将不再是口号式的,“灿烂”将不再仅仅是个华丽的修饰符。

2、运用提示,拓展思维;

在本组第一篇课文《孔子拜师》后面提出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任务(提示语见投影),这段提示语给学生提示了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指明了开展调查活动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提示语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具体类别见投影)。

第二步:活动实施阶段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的。强调的是学生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1、选择内容,自主合作;

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确定传统音乐、绘画、书法、民间工艺等几方面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可以设计一个小组专题调查实施方案(见投影表格),然后分组进行指导,教师要及时询问活动开展情况,给予恰当指导(有的内容过多、过杂、过繁、偏离,指导挑选)。

2、小组合作,化性。

即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要有文化意味、文化内涵。不仅仅是收集一些反映中华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还可以深入地分析某一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拟订方案。

在第三篇课文后面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提示,既是对学生的提醒,也是对前一阶段活动的检查和整理,教师此时可以询问每组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同时给予适当的建议。

应当指出的是在活动实施阶段,我们还应该注意:

一是实践的自主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可以“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教师可以以个别指导的形式在学生商量分组、确定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二是实践的文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和心理等。这样,“中华灿烂文化” 的文化味就更浓。当然,这也得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以及我们本地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如嘉善田歌、思贤塔、梅花道人吴镇等)。

三是实践的体验性。语文学习本身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学一学剪纸,对比一下剪纸作品和其他美术作品的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听一出越剧(或田歌《五姑娘》),品味其中的韵味,甚至可以学唱几句。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妙灿烂。第三步:活动的展示阶段

我们可以将“口语交际”与展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一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描述、图片或实物展览、歌声琴声演示等方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然后引导学生畅谈感想,为习作作好准备。这样,使学生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内化为语言和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达成对传统文化的积淀。

第四步:活动的内化阶段

引导学生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可以是对某一种文化的描述,更可以是对自己参加实践活动的经历、感想、收获的记录。

【课时安排】

17、孔子拜师2课时

18、古开天地2课时

19、赵州桥2课时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五1课时

共计8课时

第五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主讲稿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主讲稿 一.单元教材梳理

本组教材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编排了识字1是关于春天的由成语或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是一篇看图学词识字课。四篇课文《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春风吹》写了春天的景色,《邓爷爷植树》、《古诗两首》写了春天的人,春天的事。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学生讲春天、唱春天。总之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55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33个生字。

3. 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课文,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

4.背诵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熟练背诵《春风吹》和《古诗两首》、《花园果园》

5.学会扩词,并用新词造句。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6.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单元教法指要 《识字一》

1、充分利用插图资源。

从图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图画,不仅要学会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更重要的是把图画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联系,准确地理解词句的意思。指名说话,互相补充,评论好的句子和用词。表扬观察仔细、说话正确的同学。其间,教师板书:

bīng xuě

xiǎo cāo

huǎ er

冰雪

小草

花儿

huà

kāi

绿

【看图并“完整”地表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插图,让学生还原并丰富词语的形象;再读词语,使其感知春天的丰富、生动和美丽,并在读中产生“画面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词语的呈现和朗读的指导,均从学情出发,不生拉硬拉,较好地体现 “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2、朗读感悟。

排列整齐、具有韵律感。

3、在词语中标示要识的字。《柳树醒了》

一、激趣,引入新课。

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板书:春雷

春雨

春风

春燕

二、初读,了解短文

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识生字,初悟文章的美。

三、体会用词 柳树

醒了

柳枝

软了

柳梢

绿了

柳絮

飞了

四、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看课后问题:“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启发他们课后去观察和思考。可从动物、植物、人物、气候等方面观察。

五、归类识字

把识字写字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看似颠倒了顺序,实际上体现了学生识字和记字的一般规律。小朋友识字总是先从整体上关注“轮廓”,再具体分析、尝试记忆,之后通过多次复现来巩固,这样才会有效地记住生字。这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在整体感知词语中已经多次呈现,学生已经不陌生了,因此会比孤立呈现生字来机械识记的效果好。

《春雨的色彩》 一. 抓景色描写

二.抓用词讲究

三..

随文标示词语,然后识字 四.启发想象,引导探究

1、读全文,你觉得春雨怎么样?

2、在小动物的眼里,春雨还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

3、小朋友,让我们睁开明亮的眼睛去观察春雨吧!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出示春雨姐姐的话——亲爱的小朋友,我本身是无色的,透明的,但能给大家带来五彩缤粉的世界。(给五彩缤纷换个词)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万紫千红

五光十色

五、造句练习补充学习《春风吹》 《 邓小平爷爷植树》 一

抓词语的积累 二

抓随文分散识字 三

抓朗读体会 四

抓知识背景介绍 《古诗两首》

教师描述引读引题助解: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

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分散识字

看图助解诗意《村居》 《语文园地一》 教学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②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③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④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到语文园地里去玩一趟吗?要想进入语文园地的大门可不那么容易,因为大门前布置了几道考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它们吗?

二、出现新知,自寻规律

1、出示字条卡片。

哥——歌

星——醒

丁——灯

平——评

齐——桥

直——植

古——故

鸟——鸣

方——访

(1)

自己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

第一道考题就是:你能遵循这样的规律说出几组这样的字吗?

(3)

谁能帮大家总结一下,这种识字方法的名称可以叫什么呢?

2、出示卡片

底——低

油——邮

桥——轿

线——钱

(1)

自读

(2)

说出几组换偏旁的字

三|巩固练习,加强记忆

1、读卡片

2、读字扩词

3、猜字游戏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熟字加偏旁:

熟字换偏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2、练习读与写的基本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谜语导入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园地,这里有许多礼品送给大家,你们看都是什么?但每种礼品的背面都有一些题目要求大家回答,怎么样?有信心得到他们吗?

二、参与学习,积累语言

1、读词:

春暖花开

春风拂面

万里无云

五颜六色

百花盛开

欢歌笑语

2、翻开自己的词语积累本,说出自己积累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3、看拼音写句子。

三、展示成果:比一比谁得到的礼品最多,给予表扬。

第三课时

一、出示课件,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

二、创设情境,歌唱春天。

1.出示课件,激趣引入。(配乐课件:春姑娘笑着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春姑娘。早就听说你们非常喜欢我,能不能唱一唱赞美我的歌,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描绘我的古诗或课文,说一说关于我的心里话呢?”)唱一唱。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唱赞美春天的歌。(唱歌方式要多样,如独唱、小组唱、合唱等;唱歌内容要丰富,如《嘀哩嘀哩》《小鸟小鸟》《小燕子》等。)

3.背一背。鼓励学生背诵描绘春天的古诗、课文。

(1)用竞赛的方式,背诵课内学过的古诗、课文。

(2)用展示的方式,鼓励学生背诵课外自学的古诗、文章。

(3)小结奖励。

4.说一说。引导学生说说关于春天的心里话。(可以说说发生在春天的有趣的故事,可以说说春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

(1)四人小组或自找伙伴组成小组在一起议一议,说一说。说的时候,鼓励用上以前学过的词语。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桃红、百花盛开等。

(2)挑选一二名说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说话示例:

A.春天,我们在公园放风筝,我们在树林里捉迷藏……

B.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小学生在校园里放飞理想,农民伯伯在田野里播种希望……

C.我喜欢春天的大地,小草发芽,百花盛开;我喜欢春天的天空,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三、多法并用,展示春天。

1.出示课件──春姑娘:春天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搜集了哪些精彩的图片和文章呢?快快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2.说说春天的见闻。

(1)小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春天里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

(2)试一试,用歌词的形式把春天的见闻说出来。

说话示例:

A.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___________,这里有_________,还有那___________。(用《嘀哩嘀哩》歌词形式)

B.蓝天里,有_________,树林里,有_________,小鸟小鸟,你自由飞翔。(用《小鸟小鸟》歌词形式)

(3)练一练,用口头作文的形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来。(个人练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综合评讲。)

3.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

(1)小组展示、交流。交流过程中,先把搜集的东西展示给同组的伙伴看,然后再向大家作具体介绍:我展示的是什么,它讲的是什么内容,我为什么要展示这个内容。

(2)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3)评一评,看谁展示得最精彩,评出最佳选手。

四、创造想象,描绘春天。

1.出示课件──春姑娘:亲爱的小朋友,我知道你们十分聪明!课前你们不仅学唱了歌曲,背诵了诗文,还为我准备了心爱的礼物──精美的图画。现在就请你们把礼物拿出来吧!2.自找伙伴展示自己的图画。展示时,要向同伴们说一说画的是什么,为什么

要这样画。如果同伴们提出某些问题,要详细解答。

3.全班展示。

4.评出“最佳绘画手”“最佳展示者”各五名。

五、回顾小结,增强感受。

1.出示课件──春姑娘:我真高兴,一节课里,你们既送给了我动听的歌声,感人的故事,又送给了我多彩的图片,精美的礼物。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老师导语: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春姑娘表示感谢!同学们,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伸出双手,拥抱春天,把春姑娘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吧!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4.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下课。

六、拓展活动。

1.与同学们一起动手,把课堂上展示的精美图片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

2.搜集、阅读描绘春天的图画、诗文,与同伴合作,以《迷人的春天》为题目编一本图画诗文小集子

板书

花园

果园

春天

花园

秋天

果园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时 分 秒 秒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 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变换》单元备课主讲稿5篇范文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变换》单元备课主讲稿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试卷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练习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读一读,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闹(làonào)月(yuâyûâ)梧(wúú)睡(shuìsuì )都(dōuduō)丰(fýnfýng) 二、看拼......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主讲稿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主讲稿 一年级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多幅优美漂亮的情景图出现,把学习内容与情景图相结合在一起,以便学生更好更简单直观的学习汉语拼......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反思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左右》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创设了学生喜爱的猜谜导入,再引出左右手;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自己喜爱的文具,正确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试卷范文大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类课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坤密尔堤中心校徐明智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析范文合集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一、考试结果: 本次考试,全班优秀率是95%,及格率为100%。 二、对试卷的总体分析: 总体而言,该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