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变换》单元备课主讲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变换》单元备课主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孩子们去参观新农村,在村口借助地形图确定参观路线的情境,引入对位置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参观饮料加工厂,引入对平移、旋转现象的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是: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三)前后联系:
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生活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且了解了绘制地图时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绘制的。本单元继续学习的方向与位置的知识是今后继续学习“用角度表示方向的知识基础。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移、旋转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结合“凤凰村路线图”,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2.能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能看懂简单的路线
图,并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行走线路。
3.能结合生活实例,比如:开关抽屉、方向盘的转动等现象,感受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在观察、解决实际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二)拔高目标
1.学习方向以后,学会看城市公交等路线图、地图,能独立绘制简单的路线草图或建筑方位图。
2.在观察感受方向的过程中,体会方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利用平移和旋转地知识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感受数学美。
3.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展开的,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课前,要了解学生对原有的四个方向的掌握情况,学生要能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从而辨别出其余的三个方向,而且能够看懂简单的方位图,根据图示方位,在脑子中形成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印象。但学生对于不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方向,还不会表达,也就不能更准确的描绘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学习本单元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旋转和平移现象,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较为困难的是能按照要求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单元教法与学法
1.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辨认方向。
方向比较抽象,要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学习辨认方向。以前学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亲身体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准确的方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可以采用让同学们当小导游的形式,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八个不同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或者以教室中间一个同学的位置为观察点,说一说教室里不同方向都有些什么;或者带领学生像小导游一样走进校园,走进生活,走进实际,让他们通过猜想、合作、交流的形式学习8个方位。
2.在直观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直观操作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比如:推拉门窗、方向盘、电风扇的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3.课前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填写“单元目标导学”材料,使学生能在课前就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以后,再分信息窗预习、学习。
五、教具、学具准备 信息窗一: 教具、学具:方向板 信息窗二:
教具、学具:百格图
六、单元预习提纲
信息窗一:参观新农村预习提纲
1.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观察你的行走方向,用“先向()方向走到(),再向()方向走到()这样的语言记录下来。2.认真观察课本p52信息窗,用铅笔圈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方向的数学问题,并记录在预习本上。
3.利用“凤凰村路线图”,请你尝试解决“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你会有几条不同的行走路线?把你设计的行走路线用上方位名词准确的写出来吧。
4.你还想去凤凰村的哪个地方参观?设计好你的行走路线。5.完成p53自主练习1,填完以后说一说那两个方向是相对的,你有记忆这八个方向的小窍门吗?
6.找上你的好朋友,模仿课本p54自主练习3 一起玩一玩,看谁反应快,辨别方向准。
7.通过以上预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请写在预习本上,准备上课时与同学和老师共同交流。信息窗二:参观饮料加工厂预习提纲
1.认真观察课本p57信息窗,你发现饮料加工厂里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现象,用
标出来,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现象,用
标出来。2.完成p59自主练习1,然后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这些物体的运动现象,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区别。
3.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可多了,你能再分别写出两个记录下来吗?比如: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飞奔,车身是平移现象,车轮是旋转现象。
4.用铅笔在课本p59完成自主练习2、3两题,画完后想一想,怎样画才能保证图形位置移动,但形状不改变?
5.通过预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还有什么疑惑?快记在预习本上,明天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
七、单元典型习题处理
1.信息窗一 自主练习教学时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56-p57。其中p57自主练习7:小明从家出发,向(东)行()站到学校,行()站这个问题学生容易错误的以为是经过了几个站点,教师要给学生以说明:几站与几个站点是不同的。2.信息窗二自主练习教学时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58-p59。
可补充一部分平移练习,比如教师教学用书p73第5题小鸟搬家等。
八、单元课时划分
信息窗一:1课时,信息窗2:1课时,单元作业:1课时,矫正课:1课时。
本单元共用4课时。
九、单元教学特别注意点或说明点
大部分学生预习后对位置与变换的知识已经比较熟悉,课上可能会缺乏再次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会的学生讲解分析,将重点放在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行走线路,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脑中建立初步的空间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二篇:第二单元备课:位置与变换
第二单元 位置与变换
第一课时
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平面图,能按8个方位描述行走路线。
3、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辨认方向
难点: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核心知识: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前置基础:初步了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的后继地位:解决与方位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哪些表达方向的词?(东南西北)谁能指出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不错,那今天我们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来继续学习关于方向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首先老师带大家到凤凰村去参观。(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村里有哪些景点?(生答)除了景点之外,右下角还有凤凰村的路线图,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来辨别图上各景点方向的?(方向标)
根据方向标,你能不能找一找了牡丹亭的东西南北4个方向各在哪里?(让学生把4个方向贴到黑板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哪些与方向、位置有关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从村口到风景区怎样走?牡丹亭在凤凰塔的什么方向等。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分类板书。)
现在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从村口到风景区怎样走?
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谁来解答?有没有不同的走法?(生答)
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东北方向,你们同意吗?谁能说说怎样的方向是东北方向?
小结:习惯上我们把东和北之间的方向称为东北方向。你能根据方向标找到这个方向吗?
认识了东北方向,现在你能说说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了吗?(生答)
2.从牡丹亭到文化中心怎么走?(认识西北方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明确:在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是西北。
3.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认识了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那剩下的这两个方向又会是什么呢?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在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南,在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是西南。
那请你来说说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4.刚才,我们不但认识了四个新的方向,而且还能用这四个新的方向表述游览的路线,真的很了不起。那这8个方向这么多,我们又该怎样记住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到学生发现方向的相对性,比如南对北、东南对西北。
三、自主练习:
1.(大屏幕出示课本55页第4题)。你能解答下面的问题吗?
(1)
从大门出发,先向()走()米到游艺厅,再向()走()米到民族风情园,再向()走()米到旱冰场。
(2)
展览馆在大门的(),珍奇馆在大门的()。
2.大屏幕出示56页乘车图
明明在游乐园参观结束,如果他要回家,你能说说他的回家路线吗?(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如果他从游乐园直接到奶奶家,他应该怎么走呢?(同桌说说)
3.辨别实际中的方向
同学们能在图上准确地辨别八个方向,在实际生活中你能找到这八个方向吗?
总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图上,也能在实际中快速地辨别各个方向,了不起!
四、总结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后记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学生在生活中并不陌生,但是判断起来不够果断,需要借助方向标才能看出来,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熟练判断。另外推荐学生做个十字架的学具,帮助学生做题时正确判断。
段秀妤、王之傲、王正昕、叶淄辰出错较多。
备
注
第二单元 位置与变换
信息窗二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这两种变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移和旋转
难点:能正确判断平移后的图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核心知识:认识平移和旋转
前置基础:学生生活常识
后继地位:进一步学习习近平移、旋转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参观了凤凰村,欣赏了那里的美景,在村子的西南角,坐落着一个饮料加工厂,我们再一块到那里看一看,好不好?
二、学习新知
(一)平移与旋转现象
1、初步感知。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饮料加工厂的动画资料)
(学生思考片刻)
师:谁来说一说?(提醒同学边说边用动作模仿)
师: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分分类吗?同桌合作商量一下。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师:如果让你给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起名字,你觉得叫什么合适?
生:平移和旋转。
师:是的,像大门、汽车、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师边说边模拟运动)都是平移现象;(板书:平移)而像排气扇、风扇等的运动,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旋转)
2、加深认识。
①师:先模拟下面这几种物体的运动,再思考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自主练习第1题)
②师: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想一想哪里存在平移现象?哪里存在旋转现象呢?同桌一起找一找。
③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卡片,你能不能在黑板上让卡片也做平移运动?谁来试试?
④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⑤师:同桌合作,让文具盒或数学书做平移运动。
三、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1、2、3
四、总结评价: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说得比较好,但是在具体的练习中,有些孩子还判断得不够准确,要加强平移和旋转的特点的认识。
备
注
第二单元 位置与变换
位置和方向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8个方向,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方向感。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能正确判断平移后的图案。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通过走进新农村,进一步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又学习了平移、旋转两种变换现象。今天我们上练习课,进一步巩固认识。
二、指导练习
1、根据方向标熟练找出学过的8个方向。
2、说一说平移和旋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必须会说
典型练习:
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平移的过程,体验平移的特点。
说一说这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通过什么变化得到的。
三、自主练习
学习园地14.15页。学生随做,老师随着批改,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
四、总结评价: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备
注
综合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
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2、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难点:影子的长度与时刻的关系,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尺子、竹竿、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核心知识:通过研究影子的变化与时刻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置基础:统计知识、观察与测量、方向与位置。
后继地位:积累活动经验,为综合实践课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猜谜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猜猜是什么?(影子)关于影子,你想说什么?
二、探讨交流,制定计划
“你打算怎样研究影子的变化?”
1、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你们准备研究什么物体?用哪种测量工具?在哪个时刻测量?小组确定好计划。
2、全班交流计划情况。
三、小组合作,实践研究
1、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测量
注意:竹竿要扶直,影子长度要测量准确,2、边测量边记录:影子的长度与时刻变化记录表
长度
时刻
在这个环节中,同时要协调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锻炼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汇报交流,概括总结
1、各组汇报本组的测量数据和研究结论。
2、全班交流,抽象概括
(1)不同时刻,同一长度物体,影长不同;
(2)同一时刻,不同长度物体,影长不同;
(3)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
五、拓展延伸,回顾反思
1、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
2、从两方面进行总结:
(1)影子的变化规律的总结
(2)活动经验的总结。
教学后记
备
注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王亚男】
【内容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学会默读,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复述作品的大意,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口语交际
1、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综合性学习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总量,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发展性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5、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6、培养自学能力。
7、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了解传统及文化的博大精神和热爱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解决重难点的措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文字总结。
具体在本次“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可以分这样几个阶段来指导:
第一步;活动准备阶段
1、课文辅助,初步体会;
课内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孔子拜师》中学生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在《盘古开天地》中了解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在《赵州桥》中领略了这一历经千年而风采依旧的建筑杰作,在《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欣赏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神来之笔,又在语文园地的 “日积月累”中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这样,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将不再是单一的,所体验到的“文化”将不再是抽象的,所受到的熏陶将不再是口号式的,“灿烂”将不再仅仅是个华丽的修饰符。
2、运用提示,拓展思维;
在本组第一篇课文《孔子拜师》后面提出了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任务(提示语见投影),这段提示语给学生提示了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指明了开展调查活动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提示语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具体类别见投影)。
第二步:活动实施阶段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的。强调的是学生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1、选择内容,自主合作;
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确定传统音乐、绘画、书法、民间工艺等几方面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可以设计一个小组专题调查实施方案(见投影表格),然后分组进行指导,教师要及时询问活动开展情况,给予恰当指导(有的内容过多、过杂、过繁、偏离,指导挑选)。
2、小组合作,化性。
即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活动要有文化意味、文化内涵。不仅仅是收集一些反映中华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还可以深入地分析某一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拟订方案。
在第三篇课文后面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提示,既是对学生的提醒,也是对前一阶段活动的检查和整理,教师此时可以询问每组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同时给予适当的建议。
应当指出的是在活动实施阶段,我们还应该注意:
一是实践的自主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可以“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教师可以以个别指导的形式在学生商量分组、确定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二是实践的文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和心理等。这样,“中华灿烂文化” 的文化味就更浓。当然,这也得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以及我们本地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如嘉善田歌、思贤塔、梅花道人吴镇等)。
三是实践的体验性。语文学习本身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学一学剪纸,对比一下剪纸作品和其他美术作品的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听一出越剧(或田歌《五姑娘》),品味其中的韵味,甚至可以学唱几句。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妙灿烂。第三步:活动的展示阶段
我们可以将“口语交际”与展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一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语言描述、图片或实物展览、歌声琴声演示等方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然后引导学生畅谈感想,为习作作好准备。这样,使学生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内化为语言和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达成对传统文化的积淀。
第四步:活动的内化阶段
引导学生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可以是对某一种文化的描述,更可以是对自己参加实践活动的经历、感想、收获的记录。
【课时安排】
17、孔子拜师2课时
18、古开天地2课时
19、赵州桥2课时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五1课时
共计8课时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周玉农
一、教学内容:(第38---41页)
二、教材解读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
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教学课标要求
单一标准的分类方法是不同标准分类的基础,所以教材在编排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本节课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四、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牢固、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
六、教学建议
1、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2、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分类能力发展
七、课时安排
分类……………………………………………………… 2 课时
八、问题研讨: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备课主讲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备课主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用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是: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的定位。
(三)前后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计算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的乘除混合计算。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解题能力。
3.问题解决以后,逐步养成检验、反思、自我评价的好习惯。
(二)拔高目标
1.在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时,能合理的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学习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此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四、单元教法与学法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一系列美丽街景组成的“情境串”,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要避免孤立的进行计算教学,把解决问题与计算方法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
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2.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材在安排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注重了基本方法的层层探索。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基本的计算方法。对于稍复杂的计算,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自主尝试解决,激励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不宜再提过高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4.课前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填写“单元目标导学”材料,使学生能在课前就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以后,再分信息窗预习、学习。
五、单元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题卡
六、单元预习提纲
信息窗一:美丽的街灯预习提纲
1.认真观察课本p63信息窗,用铅笔圈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根据每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乘法数学问题(至少五个),并在预习本上
记录下来。
2.认真分析后,把你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观察这一组乘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能利用以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经验解决这个信息窗的数学问题吗?
3.尝试解决50×30=,32×20=,你有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写出来。4.尝试解决32×21=,你可以分别尝试用口算、估算、用竖式计算等不同的方法解决。
5.通过解决问题3.4.你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体会?有没有感受到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密切联系? 6.尝试解决自主练习2.4.6.7.通过预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还有什么疑惑?快记在预习本上,明天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信息窗二:漂亮的街心花坛预习提纲
1.认真观察课本p67信息窗,用铅笔圈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根据每组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至少2个),在预习本上把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2.认真分析后,把你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可以分别尝试用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的方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课本p67第一关红点问题的解答。
3.问题“还剩30根这样的灯柱没有安装,这些灯泡够吗?”,所需要的信息比较多,你能把与这个问题相关的数学信息找出来吗?要注意图中隐含的信息。认真分析好题中的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计算。如果你
列出的是综合算式,一定要思考运算顺序是怎样的。4.尝试解决自主练习1.4.6.5.通过预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还有什么疑惑?快记在预习本上,明天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信息窗三:壮丽的观光塔预习提纲
1.认真观察课本p71信息窗,用铅笔圈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根据每组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预习本上把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2.尝试解决“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观光塔?”看谁想的计算方法多。3.尝试解决“买两张票30元,买6张票需要多少钱?”,先不要急于列出算式,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你能将需要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吗?整理完后,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先求算什么,再算什么”。或者“根据什么条件能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明确思路以后,列式计算。
4.老师提醒,解决问题不单纯是为了列式计算,它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决——反思检验”。试着用这个过程,解决自主练习6和自主练习10。5.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自主练习3 6.通过预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还有什么疑惑?快记在预习本上,明天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信息窗四:多彩的街道夜景预习提纲
1.认真观察课本p75信息窗,用铅笔圈画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和数学
问题,根据每组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预习本上把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2.先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别忘了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3.解决问题“如果租B型车,需要多少辆?”需要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先把条件和问题整理出来吗?
4.解决问题“用400米彩灯线,装饰剩下的25根灯柱,够吗”需要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先把条件和问题整理出来吗? 5.尝试解决自主练习5和自主练习6。
6.通过预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还有什么疑惑?快记在预习本上,明天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
七、单元典型习题处理 信息窗1 自主练习5:教学时,引导学生能看懂图中的数学信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思路,比如:先算22个袋子能够装多少千克玉米,再和1000千克做出比较;也可能想先算出1000千克玉米需要多少袋子,再与22个袋子作出比较,这两种思路都是正确的,只是第二种思路计算时,算式是1000÷40学生可能会有困难,教师要首先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再鼓励帮助计算解决。信息窗2 自主练习2:问题中的信息“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这句话,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时间信息,不要盲目的以为是经过2050年。
自主练习3:对于“1000元,够吗?”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把解决方法单一化。信息窗3:
自主练习6: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整理条件和问题,再分析解决,解决后提醒学生反思检验结果的合理性。信息窗4:
自主练习6问题较多,要提醒学生先找准问题再解决。最好是经历先整理信息、分析思路后、列式解决、反思检验的过程。
自主练习10指导学生从统计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销售量的变化趋势后,对2006年汽车销售量做出合理估计。
八、单元课时划分
单元导学课1课时,信息窗一:2课时,信息窗2: 2课时,信息窗3: 2课时,信息窗4: 2课时
单元作业:1课时,综合课1课时
矫正课:1课时。
本单元共用12课时。
九、单元教学特别注意点或说明点
1.大部分学生会感觉本单元的知识学起来容易,但做题的正确率并不容易提高,主要原因学生会笼统地归结为“计算错误”,怎样提高计算准确率成为提高学习成绩的“瓶颈”。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积累学生的错题经历,在教训中总结方法,把错题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利用,会发现其实“计算错误”很有研究价值。
2.必要的计算练习量对提高计算准确率有帮助,但千万不要做成“题
海战术”,学生会疲惫厌烦,导致事倍功半。坚持不懈的课前5分钟计算比赛,再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确保练习兴趣不降低。另外,指导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比单纯计算更重要。
3.对于解决问题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