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备课主讲稿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备课
主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80——94页。本单元共有四个信息窗,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信息窗一 ——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信息窗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信息窗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信息窗四——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及其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面积的意义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三)知识链接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会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方位与图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
知识基础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后续学习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圆的面积)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平面图,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课桌面、黑板面、课本面等,理解面积的意义;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比一比等方法体会并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通过到学校操场、校外田地等场所亲身体验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通过用图片摆一摆、数一数等方法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同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由点、线到面的空间观念。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等知识与建筑、房屋装饰装修等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单元学情分析
(一)从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开始图形知识的学习,整个小学阶段对图形的学习要经历由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这样的安
排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更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掌握了学习图形的基础——角的相关知识,在二年级进一步学习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以上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面的图形知识打好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开始学习面积的知识,完成由点、线过渡到面的学习过程成为了必要。
(二)学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面积的相关知识,他们已经习惯于长度的学习,由长度到面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内容,这需要学生在空间观念上有一次飞跃,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完面积的知识后,经常会出现以下错误,在此列举,仅供教师们参考。
1、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混淆不清,如:计算长方形的桌面有多大?很多学生会计算它的周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根本就没有理解,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可能有一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但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1)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字面理解和动手操作来具体感受: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周长是长度,只有线段才有长度,而面积是指图形的大小;这时结合课桌面、课本面让学生指一指它的周长,指一指它的面;也可以让学生在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上描出周长、涂出面。(2)意义的理解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但也可以从单位上加以区别,周长用的是面积单位,而面积用的是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容易混淆。同以上出现的问题不同,上面学生是从问题上就不知道是求周长还是面积,有些学生能分清算周长还是面积,但就是公式分不清,计算周长用面积公式,计算面积用周长公式。如: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有些学生就算成2×2=4(厘米)出现这样的错误我认为主要是学生没有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死记公式,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才会记得更牢固;另外,一定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必要时可以小组合作,最好学生能经过探索自己总结出计算公式。教师千万不要只把公式告诉学生,不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3、不能选择合适的单位来描述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4();一张餐桌面的面积是()等类似的题目,学生不能正确填写。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我觉得一方面学生没有把实际的物体面的大小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另一方面没有对面积单位充分感知。针对这一原因,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时,要让学生结合实物通过摸一摸、用手比划、画一画等方法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学生有了充分感知后,再让学生多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巩固。
4、不能正确的进行单位换算。如:2公顷=()平方米,可能有学生填2000;8平方米=()平方分米,可能有学生填80,这种情况有很多。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记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注意及时总结单位换算的方法,也要对出现错误的学生及
时的指导其找到错误原因,及时改正。
四、单元教法学法
1、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初步建立面积概念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来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概念
(1)
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可以让学生指 一指哪里是黑板的表面、哪里是课本的封面,感知物体的“面”。让学生用手势表示黑板面有多大、课本封面有多大,感知物体的面有确定的大小。(2)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 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摸过以 后要让他们仿照“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课桌面的面积”“椅子面的面积”的理解。这个层次的学习有模仿、有迁移,是学生体会面积意义的重要环节。(3)设计开放教学,由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个层次一方面让学生反馈对面积的初步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在更大的范围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2、注重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习图形知识,动手操作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探索新知的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l平方厘米时,可以让学生画出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仔细观察,体会它的大小,还要让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l平
方厘米,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并记住1平方厘米的大小。1平方米比较大,可以让学生在地面上画一个边长为l米的正方形,试试可以站 多少个人。这项活动学生感兴趣,能帮助学生感受并记住l平方米的大小。再如: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用纸片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概括的过程。
3、结合现实生活,选择贴近学生的素材,多进行实践性活动 本单元的知识比较抽象,信息窗的内容也离学生较远。教学时,可以多选取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素材,如课桌面、课本面、铅笔盒面、教室地面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估测、进行实际计算等实践性的活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单元学习提纲
(一)借助单元目标导学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预习,并填写导学材料,整体把握单元知识体系。
(二)信息窗一预习提纲
1、认真观察课本80页信息窗,划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记录提出的数学问题
2、你能想出几种比较餐厅和厨房大小的方法?
3、通过比较你有什么感受?
4、你了解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现实中找一些例子吗?
5、试做练习1、2题,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6、通过以上学习请你写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疑问。
(三)信息窗二预习提纲
温馨提示:请你先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纸片
1、认真观察课本85页信息窗,划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记录提出的数学问题
2、你能借助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想办法得出它的面积吗?把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
3、在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面积的基础上,试着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4、请你选择身边的2样物体,想办法计算出它的面积。
5、通过以上学习请你写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疑问。
(四)信息窗三预习题纲
1、认真观察课本89页信息窗,划出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记录提出的数学问题
2、请你根据前面知识的学习试着总结面积和周长的异同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3、试做自主练习第2题
4、通过以上学习请你写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疑问。
(五)信息窗四预习题纲
1、请你仔细阅读课本91——92页。
2、记录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疑问。
六、单元典型习题的处理
信息窗二:
第1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虽然题目要求中的单位是厘米,但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后的单位应该是平方厘米。
第8题:不只要填上的长和宽的乘积是1200,也要注意长不能超过60米,宽不能超过30米。信息窗三:
第3题:计算植物园围墙长度是多少米?实际是算一条长、两条宽的和,也就是400+200×2=800米,不要直接套用公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要结合实际计算。
七、单元教具、学具准备 信息窗一:
1平方厘米的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模具 信息窗二: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1平方厘米的纸片若干 信息窗三:
直尺、长方形、正方形纸片 信息窗四: 卷尺
八、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9课时 单元导学课:1课时
信息窗一:1课时 信息窗二:2课时 信息窗三:1课时 信息窗四:1课时 综合课:1课时 单元作业:1课时 矫正课:1课时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集体备课主讲稿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本文的插图与这一部分描写相对应,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林冲的英雄风貌。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毕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通过本文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窗户。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在对比中感受人物个性特点。通过悟读、品读,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感受古典小说中语言的精妙,从而将自身的体验、感受变成内在的积淀,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煮书论人物” 我重点讲第二部的处理课文第三自然段,先大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找出林冲和洪教头言行举止的词句,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最后呈现得出两个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接下来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继续第4—7自然段的学习。让同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
故事逐渐发展进入高潮,开了枷锁后,林冲和洪教头较量了几个回合?出示表格,还是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锻炼他们这方面的能力,相信他们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那最终结果怎样了呢?这个结果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洪教头被打败的原因,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接下来我们看24课《少年王冕》
在教学时,可以“荷花美,爱荷花”为主要线索,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实现词句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先分层理解、再联系全文体会人物特点。十岁时,母亲为生活所迫,让他去放牛,王冕说在学堂“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还说他依旧可以“带几本书去读”等,一个孝顺母亲、热爱学习的小王冕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接着,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学画的经过,从另一方面凸现了他奋发自强的毅力。在品读时,只有联系全文,才能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其形象真实、丰满起来。
25课《黄鹤楼送别》 首先是文本解读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独创,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分析“文包诗”的体例,我们可以发现它有这些特点:首先,它以平实浅近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再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佳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为儿童自学古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它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要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着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歌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双重功效。另外,学生在读文学诗的过程中,势必要“文”、“诗”对照,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的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及结构特点,这就可以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可以发挥综合效应。
这一课我重点和大家交流一下高年级“文包诗”该怎么教?
第一,关注文体。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创造,是为了降低学诗的难度,来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包诗”,顾名思义,内核是诗,文是对诗歌的解释和补充,诗是对文的精炼和概括。把诗和文对照起来,在对照中提供给孩子资源,也让孩子发现文和诗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教材的资源。
所以,首先思考的是,如果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说,如何上出“文包诗”的特点来。“文包诗”怎么教呢?它的核心应该是诗,由诗到文,最后还要回到诗,落脚的基点还是诗歌,我觉得这是这一类“文包诗”教学的一般模式。
第二,把握关键词句,揣摩诗人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文中关键词句是和诗歌紧密相连的,抓住这些与诗歌内容紧密联系的词句进行朗读感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在此基础上,扣住关键词语去想象当时的场景,揣摩诗人的情感,这样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让学生进入了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第三、学以致用。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更主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文包诗”这种特殊的文体,有它的存在,就必然有它存在着的理由,这样的文本同样是个“例子”,需要我们好好使用这个“例子”。从“例子”引发开去,用从“例子”中学到的方法,去学习新的诗歌,为学生自学诗歌铺平道路,消除他们学习的畏难情绪,让他们从中找到收获的快乐,由此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
文包诗教学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从诗入手,引出要学习的文章,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紧密联系诗,由诗到文,再由文到诗,出发点、落脚点、归结点都在诗。
步骤:
在设计“文包诗”课型的教学时,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以下几点。
1.粗知大意,整体感知,发现联系。初读课文,要让学生了解“文包诗”课型的基本特征。要让他们明白,这类课文第一是要学习一首古诗,第二是通过读课文学好这首古诗。然后再让学生选准角度,定好方向进行初读。除了要求像对其他课文一样认真进行“正确认读”之外,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发现“文”、“诗”的联系,主动寻找借“文”学“诗”的途径和方法,预测自己对古诗的初步理解程度。
2.精读文本,品“文”悟“诗”,体会联系。精读课文时,强调“文”、“诗”对照。教师要抓住短文中与古诗联系紧密的重点段落、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并与古诗诗句对应比较,找到内容意境上的联系和语言表述上的差异,体会到“文”、“诗”之间的联系,进而突破学习难点。
3.借文学诗,“诗”“文”共赏,加深联系。“文包诗”中的短文,不是对古诗背景资料的罗列和对诗句意义的译注,而是作者根据诗歌的背景写出来的一篇篇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的散文。它们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古诗的一个抓手,而且本身就是一篇篇美文。所以,我们既可以借助短文学习和欣赏诗句,借助短文深入品味诗句,更可以读文吟诗,诗文共赏。
欣赏歌曲《烟花三月》
26、《 清平乐· 村居》
这篇课文课后练习第五题是一次写的练习。要求——“借助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具体地写出来”;方法——先“把握原诗的内容”,“想象诗人高鼎看到了怎样的美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读懂例文及提示部分,领悟如何进行古诗改写”,教学难点是“既要忠实于原诗的内容,又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村居》这首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如何去把古诗改写成 记叙文呢?其改写的方法与把现代诗歌改写成 记叙文是不是一样呢?激发学生的爱好,也为古诗改写做好铺垫,然后一起学习例文。其中让学生读懂例文及课文的提示是要害,于是我让学生在读与找的过程中去了解例文改写的方法:先自由阅读,在速读全文后,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原诗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最后教师协助归纳:1。把握原诗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例文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有独创性和创造性,最后过渡到对古诗《村居》的改写.习作七
习作教学时可以先按照课本提供的话题类别分组(可设立其它话题组)交流、讨论。再思考,说构思,围绕各自话题的主要内容,个人初定写作构思。然后抓重点,详细写,最后是作后评改。评价可以分三个步骤1自我评价.2同学评价.请好朋友读读你的习作,恳请他(她)给自己提提建议。3自我修改。根据自我及别人的评价,对照标准,精心修改习作。
练习七 语文与生活
1、我们都来背背朝代歌吧。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语文与生活”中的“朝代歌”。并熟读成诵,填写名人时,可以选择自己语文课本或课外读物中了解到的,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试着填写表格,看谁填写得多,填写得对。和同学交流自己了解哪些古代名人,他们生活在哪个朝代,曾经为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3 指导写好钢笔字。写字时,先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再认真进行描红。要求笔笔到位,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4“诵读与积累”部分的成语都与水浒有关,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5口语交际:水浒故事擂台赛,让学生 阅读《水浒传》,记住其中的几个故事,并精心准备一段水浒故事准备参加班级的水浒故事擂台赛。因为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讲的时候可以不拘形式,提倡百花齐放,可以是单个人在台上讲,也可以两人配合以相声的形式讲,还可以几个同学合作编排成课本剧在演中讲。
学和做(1)说名道姓(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
1、通过以“姓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百家姓》,知道姓名中多数是单姓,部分是复姓,能读准姓氏中特殊的字音。
2、写一道有关姓名的纪实作文或想象作文。
3、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增进人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活动准备
1、了解《百家姓》一书。
2、关于重名现象的调查,可以调查统计、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
3、了解关于姓氏的有关知识。活动时间
用4、5周时间作出具体安排,穿插课堂教学活3课时。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学 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计算。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措施:
1.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还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通过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等活动的交替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课时安排:
四边形的认识
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课时
周长
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1课时
四边形
2016年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教学难点
四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方格纸、各种卡片、钉子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师: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集体订正。
反馈:说一说生活中,你还看到那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想一想: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这些四边形,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四边形的特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你认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四边形都有4条直的边。生:四边形都有4个角。
月 日 小结: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9页的“做一做”第1题。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内寻找。
2、完成教材第79页的“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基本上了解了它的一些特征,它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有关它的知识。
五、当堂训练 练习十七 1、2、3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2016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交流,是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教具准备
方格纸、各种卡片、钉子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长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出示例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1: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生2:长方形有4个直角。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
2、认识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3、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师:(发正方形纸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正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生1: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生2:四个角都是直角。
4、认识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相同: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直角。不同: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小结: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以组完成,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第2题。学生动手操作,集体汇报。通过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五、当堂训练
练习十七 2、4、6、7、5、8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周长
2016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84页。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准备
皮尺、树叶、各种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出示物品。请各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物品或图形。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周长的含义。
(1)谁知道周长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具体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样的长度。找同学分别到前边指一指物品或图形的周长。(2)总结周长的含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含义,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的周长,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1)出示:钟表
这个钟表的周长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①用直尺量。找一个学生试量,感知直尺不能量出这个圆形钟表的周长。②先用绳子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学生实际操作,感知此方法的可行性。③用米尺量。在钟表上做一个记号,把钟表在米尺上滚一圈,就能知道它的周长。
月 日(2)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说一说怎样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分别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3)出示树叶,这个树叶的周长你们能知道吗?
先用绳子围一圈,再把尺子量绳子的长度就可知它的周长。
3、小结:刚才我们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像一些比较特殊的图形,我们需要借助绳子才 能量出周长。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3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在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理解了什么叫周长,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016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篮球场的形状,准确计算出篮球场的周长。
2、组织学生在独立计算中,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长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1、教学过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3、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具准备
挂图、直尺、正方形纸板、手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篮球场教学挂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学生们在小组开始讨论几种方法)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们在小组开始讨论几种方法。
3、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指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月 日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
小结:通过观察,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4、出示教材第85页例4。
指导学生按照长方形周长计算推导方法完成例4.5、出示教材第85页例5。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拼图方案,让后计算周长,看哪种方案求出的周长最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第1、2题。
提问: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求长方形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正方形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
2016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等,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的制作,学生带剪刀或小刀。教学过程:
一、整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复习课。(复习)
(一)、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1、师:每位同学都发到白纸了,形状是什么? 生:长方形。
(长方形)
师:它有什么特征?(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剪成正方形
1、师:我们还认识了什么? 生:正方形。
(正方形)
师:现在没有正方形,你能不能做一个?你能用这个长方形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生做。并说说怎么做的。(做成的正方形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2、说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三)、复习周长
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还学习了什么?(周长)
月 日 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它的周长吗?
小结:围成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即四条边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师:你会算它的周长吗?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说方法。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求出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算出刚剪下的正方形的周长吗?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的和,也就是边长×4。
(四)、揭示课题并出示。
今天复习的是什么内容?(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孩子们,我们要像刚才一样,学会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并在分析、比较的
基础上把知识串在一起,逐步培养自己复习整理的能力,好不好?
二、实际运用。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我们都喜爱的一个朋友也很高兴,它是谁呢?(喜羊羊)
喜羊羊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学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愿意用来帮助羊村的居民解
决实际问题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1.喜羊羊有一张奖状,长30厘米,宽20厘米,给它做一个木框,大约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
条?(学生读题,你怎么想的?要求木条的长,就是求这张奖状的周长。)(生活中,还有哪
些也是和周长有关?)(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足球场,看到了懒羊羊)2.足球场的长是100米,宽是50米。懒羊羊沿着足球场的边线跑2圈,一共跑了多少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追问乘2的含义)(如果跑6圈,跑多少米,你怎么求?跑10圈呢?
都是要先求一个周长,再乘几就得到几个周长)(我们又看到了沸羊羊和美羊羊)3.沸羊羊和美羊羊正在给菜地围篱笆。他们分别需要多少米的篱笆呢? 它们的菜地有点特别,特别在哪儿?
长靠墙,求篱笆长就是把一个长加两个宽。如果把宽靠着墙呢?出示图。(孩子们,你们可真厉害。嗯?那边传来了争吵声,想不想去看看?)4.沸羊羊和懒羊羊正在布置活动室,为了一串彩灯的长度,两人正争得面红耳赤。两块长8米宽4米的黑板,把他们拼成一个图形,四周拉上一串彩灯,需要多长的彩灯线呢?
暖羊羊说:“是40米。” 瘦羊羊说:“32米就够了。” 究竟是多少米?你能帮助它们吗? 5.喜羊羊的花圃
喜羊羊想设计出一个周长为16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玫瑰园,你能设计几种?先画一画,再
填一填。(每格边长为1米)三.总结谈收获 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表现怎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整理复习
2016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等,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二)综合提高
(三)拓展探索 总结谈收获 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表现怎样? 教学反思
月 日
第四篇: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复习
西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年
级
三
课
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期末复习
课
时
设计者
胡笑英
执教者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
2、通过对四边形、周长、周长的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知识的熟练程度。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过程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对周长的计算有关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个性调整
一、整体复习
师:今天我们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进行复习。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一、四边形,二、认识周长,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分块复习
(一)、四边形
(二)什么是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三)、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相应练习(见课件)
课后反思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主讲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主讲稿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不解的问题,成功的喜悦,遭受挫折的烦恼由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痕迹。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痕迹。
教学措施: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要提醒学生搜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做好交际的准备。话题可大可小,资料可多可少,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决定,同时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为了让学习活动更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兴趣分小组针对某一个方面搜集资料,如可以按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人种特点、文化特点等角度分组;可以让学生搜集世界各地的趣闻逸事。总之,方法、角度可以多样,但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教学课时:
教学本组教材用12—1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