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瘦肉精事件反思食品质量安全
从瘦肉精事件反思食品质量安全
一、事件回顾
双汇食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资金雄厚,产品更是销往全国,被誉为消费者信得过的最大肉制品集团。但就是这个肉制品集团,在315消费者权益日被曝光部分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使有毒双汇流向市场。
二、分析与反思
(一)、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企业的不负责任。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交易主体,当企业的目标与社会公众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企业往往采取多种手段蒙蔽公众。
作为双汇企业明知瘦肉精对公众安全有害,却要求养殖场和猪农为达到瘦肉率而是用瘦肉精,这就是不可原谅的了。事发后,双汇集团自始至终没有真正的检讨自己的行为,却先后把责任推卸给上游养殖户以致政府的监管部门。如此看来,双汇“诚信立企,德行天下”的核心价值观不过是谎言。
实际上,道德和社会责任与企业的长远经营是分不开的,只有加强企业家素质的培养,提高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加强企业对自身长远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良心度,重建企业信誉,才能让企业持续发展,让老百姓吃上安全的食品。
(二)、315事发后不久,双汇集团董事长表示,今后将着重加强对上游产业链的控制,从源头上对产品质量把关,意在建造一个“生猪产业帝国”。但是这种模式不可能带来整个行业的食品安全。首先单凭双汇一家企业很难做到所有行业的垄断,其次,从长远看,这种有悖于社会分工的发展模式只能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消减企业竞争力。
食品从养殖、生产到流通、销售,涉及猪农、企业、质检、卫生、工商、公安甚至司法等多个部门,质检、监督、检查、惩罚、问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导致或者诱发质量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的实现最终离不开严格的监管。
事实上,国家食品安全体系存在的制度漏洞,通过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之后,依旧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究其根本,在于权责对应至今没有理顺,前置预防体系和事后惩戒机制也都没有完善。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和质量保证,当然不是靠企业或某一个部门就能全部解决的。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双汇至少名誉受损,受到市场的惩罚,停产整顿,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而相关部门似乎不用受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如果这样,即便双汇倒下了,还有别的企业会冒出来。一个没有惩戒压力的食品安全系统,如何让人放心?所以,重建国家食品安全体系,首要的在于建立清晰的监督体系。
在此次“瘦肉精”事件中,不乏地方政府为保护当地的双汇加工厂而对上级监督要求打折扣的执行。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将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紧紧的“绑定”。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主要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多方面支持。相互的需要使企业和地方政府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从政府监管方面来说,仅仅加强监管是不够的,也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努力,维护良好的市场市场秩序,为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柱。再次,需要从体制上完善当前的政绩考核制度,改变单纯以GDP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制度,逐步弱化企业与政府的利益联系。
(三)、消费者自身的防范意识、自我安全健康保护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大都认同“眼不见为净的”观点,在吃食物的时候,不会想食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检查,只是考虑到口感的好坏,色泽鲜艳程度,吃的是“问题食品”却不知道,等到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也发现不出是食品原因,当然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了。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不能单纯的相信吹嘘的广告,也应该了解一些辨别食品质量的小技巧,了解国家相关的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行使自己的权利,不让违法商贩有机可趁。
作为自然界生物链的最顶端的人类,虽然我们吃的种类是越来越多,但是破坏了生态环境,让我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不安全了,这也许就是自食其果吧。所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也是至关重要的。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二篇: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一. 事件概述
3月15日上午9时许,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节目曝光了“养猪户添加违禁药‘瘦肉精’,监管部门收钱放行,经纪人联络其中,下游厂家有意收购”的乱象。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等地,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南京市场销售。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用瘦肉精喂食的猪,还堂而皇之地流入了肉食行业的龙头老大、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著称的河南双汇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按照该公司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知名企业为逐利置公共安全于不顾,养殖、贩运、屠宰和销售等四大环节的监管部门对违禁药品一路绿灯,蚕食着公众对涉事企业的信任以及食品安全领域政府部门几近透支的公信力。节目播出后,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午后即跌停,当晚,双汇发展还发布了停牌公告。
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而此次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却让我们发现这家被公众广泛认知的500强企业竟然成了监管的漏洞,国家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却监管不严?而频频发生的视频安全问题似乎折射出监管之外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二. 多角度分析
养殖户角度
经济法论文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目前生猪生产存在的问题:
1、市场风险较高,大户缩小规模,散户观望。目前,猪价下跌,但饲料价格是一路上扬,对于这个“亏本”的信号,养殖户普遍感到担忧,长期下去,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因为无法抵抗风险而退出,大型养殖场也难以维持,另外疫病的频繁发生也导致了养殖风险的加大,中小规模养殖户,特别是散户抗风险能力较弱。
2、养殖户资金缺口大,贷款难。由于单头生猪利润下降,为获得更高的收益,部分养殖户有了扩大生产规模的想法,但有相当一部分都受到了资金的限制,由于生猪生产风险高,生产周期长,成本回收较慢,银行、信用社贷款手续繁琐,且额度较低,只有五万元的小额贷款,不能满足养殖户的需要,而且担保人难找。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养殖规模。规模化猪场建设补助和奖励政策门槛太高,养殖户得不到实惠。
3、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生猪生产大致分为饲养环节、贩运环节、屠宰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等五大环节,当前饲养环节利润虽然有所增加,但与其它环节相比增幅仍然偏低,各环节利益分配相对失衡。
“随着双汇瘦弱精事件的逐步升级,上游养殖户也渐渐浮出水面,在利润低、饱受疫病、融资难等困扰下,很多养殖户不得不选择添加“瘦肉精”。”
从这几点来看,由于养猪户力量分散,成本提升,利益分配不均等原因,生猪养殖市场可以说是一个买方市场。也就是说,养殖户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是在市场的要求,或者是说是在猪贩的要求下进行生猪的养殖的。而猪贩为什么要指定收购加精的猪肉或者说给加精的猪肉更高的价钱,那么肯定是为了迎合屠宰场的要求,其实归结来,猪贩和农户都是被屠宰场的利益绑架了的。养殖户利润受挤压,催生“瘦肉精”产业链。屠宰场(企业)角度
各地的屠宰权一般由政府集中起来再拍卖给企业。为保障食品安全,私宰的猪肉无法在市场上流通。控制了屠宰权的企业就等于控制了收购权,进而也就有了定价权。定点屠宰企业一般不会亲自去农户手中收购,通常是再通过二手猪贩子控制当地的收购权。而屠宰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往往竭尽所能压低生猪收购
经济法论文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价格,这种压力再转嫁到猪贩子身上,他们会不顾品质,进一步压低生猪收购价格。生猪收购权被垄断,生猪收购价被压低。
而且由于市场需求,屠宰场对生猪的瘦肉量要求很高,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屠宰场的生猪最终能够卖到什么价位,完全是由瘦肉率的高低来决定的,他们在收购生猪时,最为严厉、苛刻的指标,并非瘦肉精或者生猪尿液检测,而是生产流程最后的几道工序,其中一项叫瘦肉率检测。如果说,养殖户是被猪贩子所绑架,那么,猪贩子则是被屠宰场所绑架,屠宰场则被肉制品企业绑架,而这种绑架的正源是10多亿中国消费者对瘦肉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当人们好不容易弄明白三聚氰胺为什么可以帮助牛奶明显提高蛋白含量的时候,此刻,瘦肉精如何帮助养殖户和猪贩子来应对屠宰场的瘦肉率检测,已不再是秘密。
政府角度,从南京市的政府方面监管为例说明(自从央视的“3.15”专题节目曝光瘦肉精问题以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作为灾区之一的南京市也展开了严格的查处。但监测查处瘦肉精到底归哪个部门负责,在当地却还不是特别清楚。)南京瘦肉精监管: 1.职责不明确。
作为瘦肉精监管的两个重要部门,地方农委和商务局曾经联合发文,但是真正出现问题,两家单位却说不清。江苏省农委——南京市农委——南京市动监所。南京市商务局——南京市屠宰办。
直接接触生猪监管的两个单位,动监所和屠宰办,都认为瘦肉精检测不在自己的只能范围内:隶属于南京市农委的南京市动监所表示,按照《动物防疫法》授权,检疫员只负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检疫。按照2008年国务院下发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瘦肉精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归类为肉质品质,归商务部门管。隶属于南京商务局的屠宰办说,他们只负责定点屠宰的行业管理,不从屠宰场收钱,检测瘦肉精也不专业,最终结果还需要农业部门来认定。而且市屠宰办只有3名工作人员,没人没钱,他们只能要求猪贩们自检,费用由猪贩们自己承担。2.瘦肉精检测没有技术和经费支持。
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南京市动监所按5%的比例抽检生猪尿样,原来的检疫费每头猪3元,现在因为要检测瘦肉精,每头猪检疫费高达30元。
经济法论文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无论是动监所,还是屠宰办,目前只能检测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和莱克多巴胺3种,其他的瘦肉精还没有办法检测。
要达到一定的监管覆盖面,检测样品的数量必然很大,而与此对立的畜产品质量技术支撑体系的质检资源相对有限。因此瘦肉精的问题决不能单靠检测来解决,而且从现有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体系的有限资源来考虑,依赖抽检率的提高来保证瘦肉精的安全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3.食品安全的属地化管理也给瘦肉精猪肉流入市场带来了可乘之机。
属地化管理就是哪里产出的猪肉,就由哪里检测,并负责出具检测报告。由于主销地区并没有检测猪肉食品安全规定,就给瘦肉精猪肉监管带来了难度。而且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生猪产地的监管机构就有可能放松对瘦肉精的检测。
那么到底瘦肉精检测是应该由谁“牵头”,政府对瘦肉精检测的文件是如何规定,规定的实施情况由如何?
《关于印发<江苏省开展强化畜禽屠宰监管确保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该文件规定: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广泛宣传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质的危害,提高养殖场(厂)的质量安全意识,要加大养殖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使用或教唆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质的行为。商务主管部门要督促定点屠宰场改善检测条件,提高对瘦肉精等禁用物质的检测能力。
而商务局屠宰办工作人员却表示没有看到过这个文件,甚至工作人员打电话到商务厅,商务厅也称没有见过该文件,看来,所谓专项整治行动中提高检测水平的要求自然也没有落实。据介绍,这是一份转发文件,其源头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专项整治行动,整治重点就是屠宰场。
《关于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意见》,这是2010年10月20日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的文件。该文件规定:农业部牵头负责“瘦肉精”监管工作,可在生猪养殖、收购、贩运、定点屠宰环节对“瘦肉精”检验、认定和查处,负责生猪收购、贩运环节质量安全的监督工作;工商管理部门负责“猪肉流通环节监管,查处和打击经营含‘瘦肉精’等不合格猪肉的行为”,商务部负责加强生猪屠宰的行业管理,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质量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
经济法论文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干活就要给钱给编制。农业部门有关人士透露,该文件下发后,农业部上报了一个带预算的监测瘦肉精方案,但财政没给钱。这份要求“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的文件最终搁浅,挂在中央编办的网站上。
文件责任无法明确,屠宰场成了监管瘦肉精的空白区。
从上面的几个角度分析来看,整个瘦肉精事件链条是环环相扣的。“道歉”、“停职”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后,生产厂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做出这些反应,当然很必要。但是,从该起事件所暴露的极其恶劣性质和可能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来看,“道歉”、“停职”显然又只是一个相当初步的开始毕竟,企业生产加工“瘦肉精”猪肉,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不是“道歉”就能化解的;而在失职渎职的政府监管人员方面,“停职”也不是什么正式的处分问责形式。必须意识到,无论是对于当事企业,还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瘦肉精”猪肉一路畅通无阻地招摇过市,都是一种不可容忍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严重藐视、毒害,也是对国家食品安全法律的公然践踏和挑衅。
三. 提出建议
从双汇瘦肉精事件来看,我国的食品监管法律和各项行政法规及规定,各个监管部门竟然无法切断瘦肉精的链条,甚至形同虚设。可以说,食品安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公共管理、国家法制建设问题,政府部门、立法部门没有做出合适有效的体制和法律并贯彻实施,舆论一味的指向企业也是不正确的。那么瘦肉精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呢?下面是提出的一些建议对策: 1.加强瘦肉型生猪品种低成本化方向的研究开发。
对瘦肉型生猪品种的开发和推广的力度要加强。同时积极探索可以降低农户仔猪购进费用的低成本途径,以保证农民在可接受的仔猪进价上选择饲养瘦肉型生猪.满足居民对瘦肉型猪肉的需求。要对养猪农户进行培训宣传.以便使农户了解生猪饲养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相关处罚。用科技因素提高产量和利润,实现常规化发展。
2.加强瘦肉精的生产源头监管。
瘦肉精的监管要转变思路,在源头上加强瘦肉精的监管,是瘦肉精监管工作
经济法论文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化工厂是瘦肉精的最大流出源头,而作为瘦肉精的原料提供方,其在生产瘦肉精时,不需要药品生产许可证,其在生产的盐酸克伦特罗和向具备资质的生产企业销售盐酸克伦特罗原料均不违法,而且目前也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来约束。因此,加大力度对化工厂、医药等企业监管以及严厉打击各种地下生产交易活动,从源头上堵住瘦肉精的生产才是治本之策。3.提升瘦肉精检测技术、保证检测经费。
把“瘦肉精”检测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如当地财政紧张,可按国家、省、当地政府三部分共同承担的办法,保证检测经费的落实,保障瘦肉精检测工作能正常开展。加强科技瘦肉精科技攻关。开发一种检测快、成本低、劳动量低的快速检测方法。解决瘦肉精检测的瓶颈问题。同时,通过项目投入,加强县区级畜产品检测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检测技术。4.加强法律作用,明确监管体制中个部门职责。
瘦肉精事件让人们看到了我国食品安全方面法制建设的不足以及监管部门的职责缺失。完善食品安全法制,对猪场户、屠宰企业和消费市场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查重惩。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便于追究责任和确立惩治标准。将食品安全作为一项指标嵌入政府公务员的考核机制。
资料来源:
事件概述:正义网舆情工作室 2011-03-25 养殖户角度分析: 生意社-大宗商品数据商
屠宰场(企业)角度:第一财经日报 2011-03-31 政府角度(南京瘦肉精监管):中国青年报 2011-04-19
经济法论文
双汇瘦肉精事件浅析
经济法论文
第三篇: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从安徽劣质奶粉事件(大头娃娃事件)、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到今年的染色馒头、瘦肉精、豆浆用粉冲调事件,轰动一时,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上至中央,下至百姓,无不为造成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后果气愤和担忧。
事故曝光后,我们不禁要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在倡导着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着想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什么连普通百姓吃饭这样的基本生存问题都无安全保障?又谈何“中华民族的振兴”“创建和谐社会”呢?
在近十年的众多食品安全事故中,今年央视315曝光的双汇“瘦肉精”事件格外扎眼,反应的问题别具代表性。2011年3月.15日,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双汇”品牌部分肉制品中涉嫌含有“瘦肉精”,这一消息爆出后,迅速掀起轩然大波。三月十五日当天午后“双汇发展”封跌停,又因重大事项自16日起连续停牌,双汇上演“滑特卢”市值5天蒸发170亿。一时间肉制品业内担心该事件引发消费者恐慌,造成对整个行业食品安全的不信任,甚至演变成如三聚氰胺般的行业“地震”。(简单介绍“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河南“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河南省公安厅第一时间开展案件侦破,最终一条完整的“瘦肉精”地下产业链条浮出水面。加工源头(犯罪嫌疑人于湖北襄阳合谋研制生产)→主要销售窝点→次级分销窝点(不法兽药店主和生猪购销人)→“瘦肉精”使用者(生猪饲养户)→加精猪流向地(屠宰点和肉制品加工厂),其中的肉制品加工厂就包括济源双汇公司,最终流向消费者的餐桌。此前针对“瘦肉精”的监管链条号称有“十八道检验”关,但实际上隐患重重,形同虚设。
双汇作为中国500强企业深陷“瘦肉精”丑闻。像“三鹿”“双汇”这样的大品牌知名企业频频爆出丑闻,说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推到了风口浪尖。双汇集团16日、17日接连发表公开声明,对消费者表示歉意。在双汇集团态度暧昧的声明背后,隐藏着看似完备实则脆弱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乍一看,事件到此应该圆满结束,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中央领导频频表态,看上去皆大欢喜,然而殊不知“瘦肉精”是个10年屡禁不绝的餐桌“毒瘤”,十年来,各级工商部门严厉打击,国家各部委重拳出击,仍然发生今天的事件,不得不叫人痛心。在我国,事件发生后,对犯罪企业的司法追责已基本到位,但是,对失职、渎职的监管者的司法问责却远没有到位。
从已曝光的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缺陷。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表明: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实现体制上的独立性,比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欧洲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局,除了其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威外,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种植养殖、初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环节,全程监管,建立了有效的问责机制。而在我国,在2004年9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规定了“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即农业部门负责生产环节,质监部门负责加工和进出口环节,工商部门负责市场流通环节等,直接造成了监管过程存在空白和监管信息分散的问题。再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分分合合的历史表明,国家建立独立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思路似乎并不十分清楚。这不仅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力,更造成了问责不明确的弊病。二是监管部门不作为或为不法经营者充当保护伞。“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有网友疾呼,“十八道检验工序挡不住一头健美猪”,而事实就是这样,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相当完备,之所以不能在实际当中得到切实执行,很大程度上与部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有关。来自山东和浙江的一些基层监管部门的公务员向媒体爆料,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工资福利要靠罚款收费来实现。这样就造成交费罚款的目的不是为了整治和确保食品安全,而是为了部门“创收”。其结果是,违法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只要向监管部门上交“保护费”,即可继续运转。监管部门为防止生产者和销售者因过高罚款而无力生产经营,也会适当降低罚款额度,以确保“羊身上还能长出羊毛”,等于监管部门与违法的生产经营者一定程度上已形成“利益相关者”。又如上海市杨浦区某基层监管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有时候在做监管检查时,也会遇到来自上级领导“打招呼”,要求对个别食品企业“有所照顾”,而这些企业要么是地方上的纳税大户,要么是某个领导招商引资的项目,轻易动不得。而更多的曝光后再查处的事实也证明,食品安全并不是“藏匿高手”,媒体公众一捉一个准,而相关的监管部门呢?其实更深层的问题或是部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为了牟取私利而充当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保护伞。
三是食品安全监管缺乏长效机制。轰动性的事件将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到了首要层面,但是至今,食品安全仍然逃不开曝光一起,查处一起的恶性循环,始终遵循着“权威媒体揭露、相关领导表态、几个部门突击、若干人员服罪、过段时间冷却”的五段式套路,戏法陈旧老套,别无新意。反而让人觉得是政府部门的作秀,而在作秀的背后,是权力的傲慢和不真诚。虽然事件之后的关注度高了,监管严了,但是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并没有减少,相反时下的频繁曝光更让人产生不安。
四是部分监管部门技术检验水准落后。西方新兴的科学技术传到中国不过百年,本身技术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有待加强,加之政府经费拨款鲜侧重于此项,所以设备老化、档次低,检测功能不全问题普遍存在。地市县级技术装备更为落后,统计中如计量标准设备,使用年限超过10年甚至30年的设备仍是检测主力。在这种要技术没技术,要责任感没责任感的情况下,希望监管部门能有所作为是不大现实的。
五是惩罚食品安全监管失职措施不力,在长达104条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与追究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失职责任有关的只有寥寥两条,且对“失职”的具体界定也是语焉不详,只指出需要“查明失职渎职情况”;惩罚力度也限于行政性的,只有“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即便如此,在以往一系列震惊中外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除了惩治几个生产、流通领域的相关责任人之外,很少有监管领域的相关责任人受到惩罚。不受惩罚的监管部门,在一波接一波的重大食品事件中,仍旧“逍遥法外”。
以上问题的解决绝不是尔等之辈可以找到有效途径的,空口的泛泛而谈也对监管部门毫无用处,也许这就是市场经济亦或是中国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引述一段名家言论或许对你我认识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帮助: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国际事务教授唐贤兴认为,在监管部门方面,长期存在监管部门过多,各部门只有分工、少有合作、遇事推诿的局面。必须在立法上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能范围、明确追究责任的程序,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建立跨部门的食品监督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各个流程的食品安全,以杜绝机构间的相互扯皮推诿的困境。尤其需要对监管部门的失职渎职进行明确界定,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对相关责任人严惩不贷。可以参考的例子是,在一些西方国家,一旦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最高到卫生部长,最低到相关监管部门的负责人必须为此负责而引咎辞职。
最后,其实关于政府监管的问题,多年来已成老生常谈,都说要加强力度,深化改革,大标语都会喊,实际操作则相差甚远,想必这种“喊标语不作为”的办事方式也不仅仅反应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解决这个问题,怕是要从根本政治体制上大动刀斧。
第四篇: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公司危机公关
从双汇瘦肉精事件看公司危机公关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受众尤其是消费者需要的多样化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企业危机事件越来越呈现出多发性等特征。此次双汇“瘦肉精事件”给其品牌号召力和企业形象带来重创,而双汇面对“瘦肉精”危机,其公关手段却不尽如意。
瘦肉精”事件始末3月15日,据央视曝光,双汇宣称其产品“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在此之前,河南多地“瘦肉精”猪被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3月16日,双汇集团发布致歉声明,同时责令济源工厂停产自查。3月17日,双汇集团再就“瘦肉精”事件发布声明,称将召回济源双汇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
3月20日,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济源市政府在全市7家双汇连锁店和59家双汇冷鲜肉专营店封存猪肉1878公斤,抽样46个,其中6个被检出“瘦肉精”。3月23日,双汇紧急召开全国经销商视频会议,以应对下架危机,希望能重启市场。3月25日,双汇集团再次召开了全国供应商视频会议,试图安抚处境艰难的供应商。3月31日,双汇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隆鞠躬道歉,并称双汇因“瘦肉精”事件经济上受损超过121亿元。
4月6日,为证明重新上架的产品安全放心,双汇集团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但此举却只引来市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冷讽。媒体及消费者的不买账,使得“万人大会”毫无意义。下面联系实际情况分析双汇危机公关,权衡得失。双汇“万人道歉”,存在多处败笔,双汇道歉根本就不需要特别去策划包装,而是需要搞清楚消费者需要什么,按民意期待策划,而不是以高喊“万岁”的方式戏弄民意。出了问题,企业不是忙着给消费者损失一个说法,却忙于计算自身损失,企图通过“表演”蒙混过关危机公关异化为“秀”意十足的“表演”,引来的只能是更大危机。其一,道歉诚意与民意期待有很大距离。从表面上看,这次策划迎合了民意民意希望看到双汇道歉。然而,从万人道歉大会的表现来看,诚意明显不够。民意希望双汇反思深刻、道歉真诚、整改到位,而双汇呢,道歉的诚意明显不够相关批评文章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其二,道歉大会似乎变成了娱乐大会。大家知道,万人道歉大会最滑稽的一幕是经销商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一个企业刚刚有些名气有些实力就出现了问题产品,何谈“万岁”?毫无疑问,道歉本来是非常严肃的一种行为,但因为高喊“万岁”,让人反而乐了起来,产生了戏剧效果。这显然与道歉的主题格格不入。其三,道歉的对象理应是广大消费者,但此次道歉大会云集了职工和经销商,更像是向职工和经销商道歉。而且,双汇万人道歉大会也像是一次热热闹闹的“家族聚会”,淡化了道歉。看上去让上万人参加道歉大会,一是想把人数多作为亮点;二是想让这些人扮演“人证”的角色。但我以为,这个道歉大会似乎与消费者关系不大。其四,本来,道歉大会的败笔之后,双汇公关公司还可以调整思路、做法,亡羊补牢,可是,双汇公关公司却昏招迭出,败笔不断,极不专业不说,简直是跟双汇有仇,非要把双汇阉割或者彻底毁掉。看看道歉大会之后双汇的表现,就知道如果双汇不彻底换掉之前的公关公司,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更彻底一些。重庆的区域经理当众吃火腿肠,毫无新意、诚意。网络上雇佣一些不成器、连话和中国文字都说不好、写不好的低层次水军在有关双汇的文章后面胡搅蛮缠,让人对双汇更加生厌,这哪里是最大的肉产品民族企业,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和民族无赖。更不成器的,是收买某些网站编辑,封杀发布有关双汇文章的博客和ID。
正是双汇公司这次危机公关的不当处理,才导致了危机本身的升级和转化:从产品质量危机升级为品牌危机,从双汇公司的信任危机转化成殃及肉制品甚至整个中国食品行业的信誉危机。
从《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物》一书中,我们得知“危机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可能严重地影响或危及组织机构生存和发展的事件。危机公关指的就是发生此类事件时的公共关系管理活动,即运用公共关系的手段对此类事件的处理。”与其他类型公关相比,危机公关具有以下特点: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紧迫性。而作为国内肉制品龙头企业的双汇,由于其并未直接面对消费者,导致长期以来公关意识淡薄,而“瘦肉精事件”提醒双汇应改变以往对公关的不重视态度,进一步提高公关处理能力,重塑企业形象。
1.基于“5S原则”的危机公关应对策略
“5S原则”是游昌桥先生率先提出的危机公关对策分析原则,即承担社会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速度第一原则(SPEED),系统运行原则(SYSTEM),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1.1承担社会责任原则
危机事件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的问题,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孰是孰非,双汇应该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已的感受,因此双汇应该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全社会致歉,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1.2真诚沟通原则
真诚沟通是处理危机的基本原则之一。这里的真诚指“三诚”,即诚意、诚恳、诚实。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中若做到了这“三诚“,则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1)诚意。双汇应该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公司高层应向公众说明情况,并致以歉意,从而体现双汇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尽最大努力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
(2)诚恳。双汇要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并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3)诚实。诚实是危机处理最关键也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许社会公众会原谅一个企业的错误,但不会原谅其说谎。1.3速度第一原则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如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而这时候,可靠、真实、客观、准确的消息往往不多,社会上充斥着流言甚至谣言。因此双汇要想处理好公关危机,就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向恶性循环方向发展。
1.4系统运行原则 危机的系统运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1)、以冷对热、以静制动:危机会使人处于焦燥或恐惧之中。所以企业高层应以“冷”对“热”、以“静”制“动”,镇定自若,以减轻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2)、统一观点,稳住阵脚:在企业内部迅速统一观点,对危机有清醒认识,从而稳住阵脚,万众一心,同仇敌忾。(3)、组建班子,专项负责:一般情况下,危机公关小组的组成由企业的公关部成员和企业涉及危机的高层领导直接组成。这样,一方面是高效率的保证,另一方面是对外口径一致的保证,使公众对企业处理危机的诚意感到可以信赖。(4)、果断决策,迅速实施:由于危机瞬息万变,在危机决策时效性要求和信息匮乏条件下,任何模糊的决策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决策使用资源,迅速做出决策,系统部署,付诸实施。(5)、合纵连横,借助外力:当危机来临,应充分和政府部分、行业协会、同行企业及新闻媒体充分配合,联手对付危机,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时,增强公信力、影响力。(6)、循序渐进,标本兼治:要真正彻底地消除危机,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危机的症结,对症下药,谋求治“本”。如果仅仅停留在治标阶段,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引发新的危机。1.5权威证实原则
在危机发生后,双汇不应该自已整天拿着高音喇叭为自己辩解,而要“曲线救国”,请重量级的第三者尤其是该领域的权威评估检测机构进行检查,使消费者解除自已的警戒心理,重获消费群体的信任。危机一旦出现,邀请专业公关机构参与应对,组织公关活动,这本身不是问题。但危机公关有一个前提,就是以诚恳、诚实的态度面向公众,不回避问题和错误,而不是通过拙劣的表演欺骗公众。仅靠公关手段,绝不可能代替危机的真正化解。那些只会“捂盖子”、花钱“删帖子”,而不是忙着解决问题、舒缓公众情绪的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事实证明,“秀”出来的危机公关不是、也成不了真正的“丑闻消音器”。只有真诚地道歉、及时地弥补、积极地查处、主动地改进,才能及时挽回形象;也只有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同情理解,重新找回公众的信任尊重。
第五篇:双汇瘦肉精事件解决方案
双汇“瘦肉精”
——用行动赢回信任
事件:
2011年3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3.15特别节目,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收购“瘦肉精”猪肉被曝光。双汇集团随即道歉,承认属实,并令工厂停产,并向零售商表示承担一切后果,并委托国家和地方相关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查,总经理更明确表示双汇集团会承担责任。双汇集团同时宣布: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实施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目的是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对济源工厂的相关责任人予以免职。尽管如此,网民仍不信任,董事长召开视频会议,试图安抚供应商, 同时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将3月15日作为“双汇食品安全日”。双汇20多年建造的放心品牌受到质疑,损失难以估量,4月7日,双汇在重庆新上架,为证安全,重庆地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但市民并不买账。4月18日,全国各地执法部门对双汇产品进行普查和抽检,双汇全部合格,均未查出“瘦肉精”。说明了“瘦肉精”事件只是济源食品厂的单一事件。
在停牌一个多月后,双汇复牌了,损失超过13亿,20多年,打造的放心品牌受到质疑。双汇深埋处理含瘦肉精的猪肉,损失超6200万元。7月23日,双汇的销售额恢复到了以前的水平。与此事有关的人员均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双汇的瘦肉精事件画上了句号。公关策划:
在事件爆发以后,首先向公众道歉,并责令济源食品厂停产整顿,令相关责任人停职。立刻成立公关小组,全面负责调查此事,迅速针对相关问题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内容包括,将双汇所有食品下架处理,各个大小经销商暂时回收商品,日后可以回总公司进行兑换,总公司一定会承担一切损失,赔偿所有损失,与质检部门合作,对所有食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安全,召开员工大会,安抚工人们躁动的心情,同时召开全国的销售经理电视电话会议,表达总公司的态度,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宣布公司的声音,一定会处理好此事。
召开员工大会,安抚员工的惶恐心里,承诺永远不会抛弃大 家,共进退,只是暂时停工,一旦问题解决,就会立刻复工,并且停工期间工资照发,绝不会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大家一定要团结起来,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的。领导干部一定不能自乱阵脚,一定要沉稳,有应变能力,最高领导一定要出席,并发表安抚员工的演讲,使员工团结起来,一直应对问题。
召开全国的销售经理电视电话会议,向他们说明公司的策略,并表示双汇是一家大的公司绝不会回避任何问题,一定会承担责任,承担一切损失,双汇作为百年老企,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并且宣布将双汇所有食品下架,与相关检验部门进行合作,对全国的双汇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将双汇的计划书传达给各个销售代表,让他们向各个地区传总公司的声音,不会让大家有损失,请相信双汇一定会处理好所有事情的。
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主流,各大报社共同参加。首先向公众道歉,并表示济源食品厂收购含“瘦肉精”的猪肉是由于检验环节过于宽松,双汇集团一定会吸取教训,双汇作为一家大公司,对所有问题不会回避,会承担所有的责任,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实施生猪屠宰“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目的是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确保以后类似的事不会发生,要求济源双汇收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处理。对济源双汇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采购部长、品管部长予以免职,济源双汇继续停产整顿。双汇集团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中检集团是独立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此次与双汇合作,将全方位监督双汇质量安全。一定会确保产品安全,把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切记此事,引以为戒。
董事长等高层官员一定要注意言辞,发表正面观点,向公众致歉,出席各种大型会议,安抚民心,领导有一种振奋军心的作用,一定要对员工、销售代表、供应商、公众发表有振奋作用的演讲,做好安抚工作,切勿发表不当言辞,主动承担错误,争取得到理解,但言语中不可有推卸责任的意思,不能将责任推给别的环节,或者与其他企业作对比。对经销商的损失进行赔偿,给他们一个依靠,不会对企业失去信心。
及时告知事件的最新动向,不给媒体发表不当言论的机会,主动与各个媒体合作,利用各种传播途径进行宣传,通过电视、电台、网络、报纸等各种广告等宣传方式,传递“头头检测”的信息,增强公众信心。让公众知晓事件的动态,挽回民心。
与相关部门合作,对所有商品进行检验,给公众一个放心,证明济源食品公司的“瘦肉精”事件只是个案,双汇仍是一个放心的品牌,不会拿群众的健康开玩笑。
商品重新上架,董事长等领导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宣传,进行现场试吃,给公众一个放心,各地负责人也在各大商场进行试吃,欢迎免费品尝。进行各种促销活动,挽回市场。将含“瘦肉精”的食品进行深埋处理,双汇承担所有损失。
在问题处理完毕后,总公司派人检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更换负责人,采用更严格的检验工序,进行复工。